怎样保养你的颈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13:05:07

点击下载

作者:张昭原,成立,李西城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怎样保养你的颈椎

怎样保养你的颈椎试读:

前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都希望能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以便懂得如何有效地防病、治病,可以说寻求自身的健康,是人们的共同愿望,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健康快易通系列》,本套丛书共16册,包括《怎样保养你的脑》、《怎样保养你的眼》、《怎样保养你的鼻》、《怎样保养你的甲状腺》、《怎样保养你的心》、《怎样保养你的肺》、《怎样保养你的肝》、《怎样保养你的胆》、《怎样保养你的乳房》、《怎样保养你的胃》、《怎样保养你的肠》、《怎样保养你的肾》、《怎样保养你的子宫》、《怎样保养你的前列腺》、《怎样保养你的颈椎》、《怎样保养你的腰》。

本套丛书均由临床各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编写,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基础知识,下篇介绍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调养技巧等,于医生不在的情况下,家庭成员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地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以书中介绍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则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综合治疗。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保健、预防措施,参照应用,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帮助您未病先防。

为了增强此套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我们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由于水平所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更正。蔡建荣 孟建华2006年4月

基础知识篇

颈椎

颈椎就是颈部脊椎。为了支持头颅的重力,有坚强的支持力;同时,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颈椎有较大的灵活性,在脊椎中活动频率最高。颈椎位于头和胸椎之间,较为窄细,是脊椎各部中较为脆弱的部位。颈椎的下部是脊柱活动度较大的部位,也是脊柱中最早出现退行性改变征象的部位。

颈椎骨

由7节脊椎骨组成,其中除第1、2颈椎骨外,形状均与典型的椎骨相类似。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围成一孔。第1、2、7颈椎为特殊颈椎。第1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只有前弓和后弓;第2颈椎则从椎体上向上突出一齿突;第7颈椎的棘突较长,故又名隆椎。

颈椎骨间的联结

寰椎和枢椎间的联结有其特殊性;枢椎和其下诸椎骨之间的连结,基本上是一样的。椎体借

椎间盘

和前、后纵韧带紧密连结。椎间盘

椎间盘是椎体间的主要联结结构,协助韧带保持椎体互相联结。自第2颈椎起,两个相邻的椎体之间都有椎间盘。椎间盘富有弹性,因此相邻椎间有一定限度的活动,能使其下部椎体所承受的压力均等,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并减轻由足部传来的外力,使头颅免受震荡。颈椎椎间盘的总高度约为颈椎总高度的20%;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为高,从而使颈椎具有前凸曲度。

颈椎间盘的横径比椎体的横径小,钩椎关节部无椎间盘组织。

纤维环

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周缘部,由纤维软骨组成,纤维环的纤维在椎体间斜行,在横切面上排列成同心环状,相邻环的纤维具有相反的斜度,而相互交叉。

纤维环的前方有坚强的前纵韧带;纤维环的后方有后纵韧带,并与之融合在一起。

髓核

髓核是由以类黏蛋白为胶状蛋白基质的纤维软骨组织组成,含水量很高。髓核为纤维环所包裹,使椎间盘像一个体积不变的水袋;髓核如同一个滚珠,椎体在其上滚动,并将所承受压力均匀地传递到纤维环。椎间盘的弹性和张力与其含水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含水量减少时其弹性和张力均减退。

颈部脊髓

脊髓位于椎管的中央,呈扁圆柱状。脊髓上部,在枕大孔处,始自延髓;其下部,由第12胸椎以下逐渐变尖,形成脊髓圆锥。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处,称颈膨大和腰膨大,始自颈髓第3节段至胸髓第2节段,在颈髓第6节段处最粗。脊髓发出脊神经共31对:颈8对,胸12对,腰5对,骶5对,尾1对。颈脊髓的横切面为扁椭圆形,而椎管的横断面为三角形,其三角形的底在前方。

脊神经根

第1颈

脊神经

是在寰椎后弓上方穿出,以下各颈脊神经都是在相应颈椎椎弓上方穿出,但第8颈脊神经是在第1胸椎的椎弓上方穿出。前根和后根在椎管内的排列是前根在前后根在后,神经根穿出硬脊膜后发生扭转,在椎间孔的中部呈上下排列,后根在上,前根在下。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内,脊神经节在外方,合在一起组成脊神经。在颈部,脊神经的神经根较短,其走行近于水平方向,故对脊髓的固定作用较大。脊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有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参与,立即分为三支,一小支为脊膜支,两大支为前支和后支。脊神经的分布,按照脊髓节段,呈节段性分布。皮肤的神经支配,虽是按节段分布,但每一皮节的带状区有相邻的上位皮节的神经纤维和下位皮节的神经纤维参加,形成相互重叠掩盖现象。

颈部的肌肉

颈是头与躯干之间的部分;在解剖上,将颈部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在斜方肌前缘后方的部分为后部,称为项部;在斜方肌前缘前方的部分为前部,即普通所谓的颈部。颈部肌肉有下颌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颈阔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斜角肌、椎前肌。

椎动脉

椎动脉一般发自锁骨下动脉。椎动脉一般都自第6颈椎横突孔穿入,跨经上位6个颈椎的横突孔。椎动脉自寰椎横突孔穿出后,绕过寰椎侧块后方,跨过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转向上方,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

左右两侧的椎动脉常常粗细不一致,左侧的椎动脉多较右侧者为粗大。因此,椎动脉不对称不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客观指标。

颈部的交感神经

颈脊神经没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只有来自颈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颈交感神经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既分布到头部和颈部,也分布到上肢。颈交感神经还分布到咽部和心脏。颈内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伴随动脉的分支,分布到眼神经,支配扩瞳肌和上睑的平滑肌。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进入颅内后伴随迷路动脉,分布到两耳;也伴随椎骨部椎动脉的分支,进入椎管内,分布到脊膜和脊髓。

第1与第2颈椎有哪些特点

◎第1颈椎又名寰椎,其形态与其他颈椎相比虽有共同的结构,例如都有横突及横突孔,各有两个上、下关节突以及一个较大的椎孔,但最大的差别是没有椎体,椎孔则由前、后两弓围成,棘突极短。

◎第2颈椎又名枢椎,其基本形态与其他颈椎相似,但其外形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一个齿突。齿突是一个指状突起,从其与椎体交界处至顶端,长度平均为15.3厘米。

第3~7颈椎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椎体:一般较小,呈横椭圆形,上面的左右径约为2.41厘米,下面约为2.28厘米,均大于前后径。椎体中部略细,上、下两端膨大,高约1.47厘米,上面在左右径上凹陷,下面在前后径上凹陷。上、下椎体之间形成了马鞍状的对合,以便保持颈部脊柱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椎体上面的后缘两侧有向上的脊状突起称为钩突,它们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后缘两侧呈斜坡形对应部分相对合,形成所谓钩椎关节。颈椎4~6水平的钩椎关节是骨赘的好发部位。

◎椎弓:椎弓向前与椎体相连处较细,称为椎弓根。上、下椎弓根之间合成椎间孔。椎间孔的前内侧壁为椎间盘,上下为椎弓根,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及其关节囊,脊神经也在此合成并由此孔穿出。神经根的营养动脉也经此孔进入椎管。椎弓根向后的板状部分称为椎板,上下椎板之间有黄韧带连接。

◎突起:棘突位于椎弓的正中,呈前后位,突向后下方,棘突的末端一般都是分叉的,而第7颈椎分叉率只有4%。横突呈额状位突向外方,略短而宽,上面有一深沟称为脊神经沟,有脊神经通过。横突的末端分裂成前、后两个结节,围成横突孔。关节突呈短柱状,位于横突之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颈椎关节突的排列便利前屈和后伸运动;关节面平滑,呈卵圆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面朝向下前方,可以在下一个颈椎的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

头颈部的运动

虽然两个相邻椎骨间的运动范围很小,但是全部脊柱的运动范围却很大,能沿三个轴进行运动,即沿额状轴上的屈伸运动,矢状轴上的侧屈运动和垂直轴上的旋转运动。由于颈椎上关节面斜向上方,颈脊柱的运动范围最大。颈部屈伸运动范围较大,其幅度平均为100°~110°,前屈运动的幅度是在脊柱中最大者,完全前屈时,下颌颏部可抵触胸壁。颈部的旋转运动范围,左右各均为75°,颈部的侧屈运动,都伴有旋转运动。

在头颈交接部,因第1、2颈椎的特殊分化,形成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使头颅可在各个方向自由运动。点头运动是在寰枕关节,此关节的屈伸运动幅度很大,约占颈部运动的1/2。头部的旋转运动主要是在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其运动幅度约占颈部旋转运动的一半。

颈脊柱运动的轴线,通过椎体,相当于髓核的中心点。因此,颈脊柱前屈时,椎骨被拉长。颈脊柱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被拉长1.5厘米,而其后缘可被牵长5厘米,椎管内的脊髓亦被牵长,变细而紧张。后伸时,椎管变短,脊髓松弛而稍粗。

正常人的颈椎活动范围

颈椎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因此,颈椎的活动范围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上述运动综合形成的环转运动。

在医学上,关节活动范围称为关节活动度,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测定。测量时颈部自然伸直,下颌内收。一般情况下,颈椎的前屈、后伸(俗称低头、仰头)分别为45°,颈椎的前屈、后伸运动是上下椎体的椎间关节前后滑动的结果。过度前屈受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和颈后肌群限制;过度后伸则受前纵韧带和颈前肌群的约束。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由第2至第7颈椎完成。左右侧屈各为45°,主要依靠对侧的关节囊及韧带限制过度侧屈,侧屈主要由中段颈椎完成。左右旋转各为75°,主要由寰枢关节来完成。环转运动则是上述活动的连贯作用来完成。点头动作发生在寰枕关节;摇头动作发生在寰枢关节。

颈椎的活动度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职业、锻炼情况有关。一般随年龄增长,颈部活动亦渐受限制。

颈椎生理曲度

正常人的颈部活动范围如下:屈曲35°~45°,伸展35°~45°,左右侧屈均为45°,左右旋转均为60°~80°。

人体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脖子似乎是直的,但包绕其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的走行,在各个颈椎椎体后缘连续的一条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正常值为12毫米±5毫米。其测量方法是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做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颈曲大小的数值。

颈椎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4~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它可以增强颈椎的弹性,起到一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正常的解剖生理需要。每当外伤、退变、姿势不良时,不仅可以造成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而且可以因此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等。

颈部的神经主要有哪些

颈部的神经丰富,与颈椎病有关的神经有脊神经、脑神经及交感神经。

脊神经的分布及功能

脊神经从脊髓发出,每个脊髓节发出一对脊神经,在颈部有8对脊神经,它们由椎间孔穿出椎管,分布到相应区域;在椎间孔,脊神经前方是椎体和椎间盘,后方是椎间关节。当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时都可使椎间孔变小,致脊神经受压,出现它支配区域的运动或(和)感觉障碍。

脊神经自椎间孔穿出后,在椎管外又结合形成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颈丛神经由上4个颈脊神经组成,分别形成枕小神经、枕大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及膈神经。其大部为感觉神经,支配头枕部及颈前后部、胸肩部的皮肤感觉。膈神经还支配着膈肌的运动。

臂丛神经由下4个颈脊神经及胸1神经组成。分布于上肢、上胸部、上背部、肩胛等处的皮肤和肌肉,主管它们的感觉和运动,是颈椎病最常累及的神经,常出现麻木或感觉过敏及运动功能丧失。

脑神经的分布及功能

脑神经有以下几支:

◎舌咽神经:分布于咽部、舌部、耳内。用来调整血压和呼吸。

◎迷走神经:主要成分为副交感神经,其作用能使心跳减慢、减弱,增强胃肠蠕动。在迷走神经受到损伤时,副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为心跳加快、腹胀、消化不良等。

◎副神经:分布于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损伤时,耸肩无力,由颈3~4神经组成。

◎舌下神经:分布于舌各部。

在上述4对脑神经中,因有分支在口腔内,所以,当颈椎病影响到这些分支时可出现咽部感觉异常,在临床上易造成误诊。

颈部交感神经的分布及功能

支配内脏、心血管及腺体(皮脂腺、汗腺等)运动,有交感及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能使心跳加快、加强,肢体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变慢,出汗等;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使心跳减慢、变弱,胃肠蠕动加快等。若出现抑制时则相反。

颈部交感神经位于脊椎骨的两旁。颈椎退变时常累及交感神经,引发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相邻并分布于其上,临床上常见到一些人同时有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相互并存的混合型颈椎病的表现。

当出现骨质增生时,可同时出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的表现。

颈交感神经干有哪些神经节

颈部有两个交感神经,位于颈椎前外方和颈动脉鞘后方。通常有3~4个神经节,即颈上神经节、颈中和颈中间神经节及颈下神经节。其中颈中和颈中间神经节常有变异,有时缺如。

◎颈上神经节:呈梭形或扁圆形,为颈神经节中最大的一个。其位置相当于颈椎1~2水平,前面覆盖椎前筋膜和颈内动脉、静脉、迷走神经及副神经。

颈上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大部分进入三个颈椎并发出多个小分支,其名称分别为:颈内动脉神经、颈内静脉神经、颈外动脉神经、心上神经及咽喉支,并常发出支配上颈部韧带和骨等分支。

◎颈中神经节和颈中间神经节:其形态变化较大,但多呈卵圆形,有时较细小,偶尔缺如。位于第6颈椎椎体水平。它的节后纤维进入颈4~6颈神经。在甲状腺下动脉前侧方,与颈下神经节较接近。神经节之间有多支或双支的节间支,并可形成襻状包绕锁骨下动脉近侧和椎动脉,分别称为锁骨下襻和椎动脉神经节。颈中神经发出分支至颈4~6脊神经灰交通支、颈总动脉丛、甲状腺下丛及心上神经等。

◎颈下神经节:位于颈7横突和第一肋骨头之间、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的后方、颈8脊神经前侧。颈下神经节的分支:至颈6~8脊神经的灰交通支、椎动脉丛、锁骨下丛和心下神经。椎动脉丛支配同侧颈段、颅内段的椎动脉,并与颈上神经共同支配基底动脉。

颈下神经节与胸1神经节组成较大的星状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形成与椎动脉伴行的椎神经再进入颈4~7颈神经。

当颈椎遭受外伤或患有颈椎病时,颈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可引起血管收缩和疼痛。

颈交感神经如何分布

于颈髓前角基底部,颈4~8神经根有交感神经细胞,其节前纤维与颈5至胸1神经根相伴并离开脊髓。

其节后纤维进入脊神经,分别与颈脊神经联结并相互吻合,上行至颅内与颅神经连接。其分布范围广泛,可伴随颈外动脉支配面部的汗腺和血管;伴颈内动脉并支配大脑、眼底、瞳孔、眼睑平滑肌、腺体和立毛肌;伴随椎动脉支配脑干、小脑、大脑颞叶、枕叶底部和内耳血管;伴随脑脊膜返支进入椎管,分布于椎管内血管。

脊神经如何分布

脊神经自脊髓发出,共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上7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的上方穿过椎间孔出椎管,第8对颈神经穿过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的椎间孔出椎管。胸、腰神经均分别按序列通过相应椎骨下方的椎间孔。上4对骶神经通过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第4骶神经和尾神经经骶管裂孔出骶管。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相应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而成。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1胸节至第3腰节及第2~4骶节,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它除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外,在第1~3胸节及第2~4骶节还含有内脏感觉纤维。

每个脊神经因由前、后根合成,都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支,每支也都是混合性的。

脊神经根的走行特点

◎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在脊髓两侧的神经根,左右成对排列并以对称形式附着于脊髓的相应节段。脊神经的前根(腹侧根)和后根(背侧根)由椎管内向椎间孔走行,两根与脊髓在同一节段相连,而且同属于一个水平。两根在椎间孔附近合为一干即脊神经。后根由连续排列成形的根丝发自脊髓的后外侧沟。后根较粗大,后根的神经纤维由有髓纤维(触压觉器的传入)和无髓纤维(温痛觉传入纤维)组成。前根由脊髓前角细胞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组成。

当脊神经的前根及后根穿经软脊膜和蛛网膜时,两层臂膜分别以鞘状包绕它们,二根汇合成一纺锤形膨大的神经节,再延续为神经根,硬脊膜随之为一鞘,即形成神经外膜。

◎脊神经穿出椎间孔后的分支:即分为前支、后支和脊膜支3支。

⊙颈神经的前支:由上四位颈神经前支组成颈丛,下四位前支和胸1前支构成臂丛。每一颈神经的前支至少接受一灰交通支。上四位颈神经的灰交通支来自交感神经颈上神经节。颈5、6颈神经来自颈中神经节,颈7、8颈神经来自颈下神经节。

颈丛:颈丛由颈1~4神经前支组成,并发出数个分支,位于提肩胛肌和中斜角肌前面并被胸锁乳突肌掩盖。颈丛向下组成许多神经:由颈2~3神经构成的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和锁骨上神经,颈3、4、5神经构成的膈神经等。

臂丛:由下4个颈神经和胸1神经构成臂丛。臂丛上肢终末支组成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等,司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颈神经的后支:除颈1、2神经的后支较粗大外,其余者均较前支细小。后支分出后,向后走行,绕过关节突,循相邻横突间再分内、外侧支,分布于骨、关节、肌肉和皮肤。

⊙脊膜支:在脊神经分为前、后支之前分出的极细小的分支,经椎间孔返回进入椎管,在椎管内分为升支和降支。脊膜支和分支互相吻合形成脊膜前丛和后丛。

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及其分布范围

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又包括感觉纤维躯体感觉(传入)纤维和内脏感觉(传入)纤维;运动纤维又包括躯体运动(传出)纤维和内脏运动(传出)纤维。

◎感觉纤维:

⊙躯体感觉(传入)纤维——分布到皮肤和运动系统。

⊙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运动纤维:

⊙躯体运动(传出)纤维——支配骨骼肌。

⊙内脏运动(传出)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脊神经前、后两支发至关节的分支,叫关节支,主要由躯体感觉纤维组成;至肌肉的分支叫肌支,主要由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纤维组成;至皮肤的分支,叫皮支或皮神经,主要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后者至皮肤的血管平滑肌、立毛肌和汗腺。

颈椎的血液供应如何

颈椎的血液来自椎间动脉。该动脉发自椎动脉,在椎间孔内于脊神经的前面进入椎管。椎间动脉在椎间孔内分为三支:

◎背侧支:进入硬膜外的后外侧部,供应该部硬膜、黄韧带、硬膜外组织和椎弓的血运。

◎腹侧支:进入硬膜外的前外侧部,供应此部硬膜、硬膜外组织、椎体和韧带的血运。

◎中间支:进入软膜内,分成前、后根动脉,主要供应神经根、脊膜的血运;有些前后根动脉,主要供应神经根、脊膜的血运;有些前后根动脉亦向脊髓供血。此外,尚有肌支和骨膜支,在椎骨表面形成动脉网,以供应椎骨血运。

◎静脉回流:借椎内静脉丛和椎外静脉丛回流。椎内静脉丛在椎管内,分布于硬膜与骨膜之间。该静脉丛又分前后两部,分别于椎管的前后壁收集脊髓和椎骨的静脉血,经椎间静脉汇入椎静脉。椎内静脉丛在上方经枕骨大孔与颅内的基底静脉丛相联结,所以腹后壁及后背部有炎症时,可经椎静脉延及颅内。椎外静脉丛在颈部与椎静脉、椎内静脉丛以及颈深静脉均相连接。

椎动脉的走行与分段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发出后上升,并经除第7颈椎外的横突孔,自寰椎横突孔穿出,绕经寰椎后方的椎动脉沟,转向上方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根据椎动脉循经部位和行程,通常可将其分为四段。

◎第一段(颈段):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至进入颈椎横突孔之前的部分,其前方有椎静脉、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后方为颈7横突、颈7和颈8脊神经的前支及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神经节。

◎第二段(椎骨段):为穿经颈椎横突孔的部分。该段椎动脉发出前根动脉后和根动脉穿行颈椎横突孔内侧至钩椎关节。

◎第三段(枕段):自寰椎横突孔穿出部至进入颅内的部分(枕下三角部分)。当该段血管绕经寰椎侧块至椎动脉沟即向前,于寰枕后膜外缘进入椎管,上升经枕大孔入颅。

◎第四段(颅内段):是椎动脉进入颅腔的部分,穿过蛛网膜,在脑桥下缘左右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形成动脉环,供应脑后部及脊髓血运。椎动脉为左右两支,左侧常比右侧稍粗。

颈部的肌肉主要有哪些

◎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2~4):胸锁乳突肌的前缘自乳突尖至胸骨头起点内侧,长157.8毫米±10.9毫米,后缘自乳突尖至锁骨头起点外侧,长133.9毫米±12.7毫米。

◎斜角肌:有前、中、后三块斜角肌。斜角肌全部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前斜角肌由四条肌束组成,起于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其纤维向下而微外,止于第一肋骨内侧缘和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起于第1或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之后。后斜角肌在中斜角肌的深面,起于第4~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

◎舌骨上、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有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四肌均位于舌骨之下。舌骨上肌群亦有四肌,即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及颏舌骨肌,后二肌位于颌下部内。

颈部的韧带有哪些

所谓韧带,即富有坚韧性的纤维带,有加强骨与关节之间的稳固性作用,在颈部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几种韧带:

◎前纵韧带:起于枕骨,向下经寰椎及椎体的前面,止于骶骨前面,由许多组纤维构成,是人体最长最宽厚的韧带,和椎体及椎间盘边线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的过度后伸活动,位于颈椎的部分能对抗头颅的重量,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后纵韧带: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颈椎,沿椎体的后壁,联结椎间盘,止于骶骨。它和椎体缘及椎间盘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为椎体间的连接并防止脊柱过度前屈。颈部反复多次的劳损,可引起后纵韧带出血、钙化,压迫脊髓,引发脊髓型颈椎病,并对椎间盘的约束作用下降,加速颈椎病的发生。

◎黄韧带:位于椎管后的两个椎板间,起于上一椎板的前下方,止于下个椎板的后上方,呈叠瓦状,扁平、坚韧。因其呈浅黄色,故有此称。黄韧带弹性较大,有较强的伸缩性,可协助颈部肌肉维持头颈直立。黄韧带退化肥厚或钙化,可使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而引发脊髓型颈椎病。

◎棘间韧带:介于相邻棘突之间,前缘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在腰部较强而颈部弱。可限制颈椎的过度前屈。

◎项韧带:棘突之上的连接为棘上韧带,但在颈椎部自第7颈椎棘突向上移行称为项韧带。位于颈后部,呈三角形,底面向上附于枕骨,尖端向下连于棘突及下部的棘上韧带。可限制颈椎过度前屈。长期伏案工作者,由于项韧带反复多次持续性劳损,可出现出血、钙化或骨化。项韧带钙化在颈椎病患者中相当多见。在生理状态下,各韧带间相互协调,以维持颈椎各项活动的动态平衡。

颈部脊髓的特点是什么

◎颈部的脊髓节段和颈椎的水平关系不大,故颈神经根离开脊髓时,近于水平方向。

◎脊髓颈段的前后径较小,横径较大,故脊髓颈段外观呈明显的扁圆柱形。

◎颈膨大是脊髓最粗大的部分,但此处椎管并不相应扩大,故形成颈部椎管相对狭窄,这是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内因。

◎颈脊髓的内部结构与胸髓不同,前角特别发达,与人类手的精巧活动有关,脊髓后索在颈的部分为薄束和楔束,其他上行及下行纤维的部位与胸髓亦有不同。

高颈髓与延髓相连,在内部结构和生理机能上亦与低位延髓难以截然分开,高颈髓损伤亦可引起昏迷。

颈脊髓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脊髓的活动受脑的控制。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脑的活动,再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调整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本身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但也受脑活动的影响。

脊髓感觉的传递有哪些

感觉分析器由周围装置,即感受器、中间传达室导束和大脑皮质感觉细胞三部分组成,在脊髓感觉的中间传导束,有浅感觉传导束、深感觉传导束和本质感觉传导束。

◎浅感觉传导经路:即脊髓丘脑束,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

◎深感觉传导经路:是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束,位于脊髓的后索内。

◎小脑本体感觉径路:即脊髓小脑束,位于脊髓侧索的表层。

◎其纤维来自背核和灰质中间内侧核的细胞,上行到小脑。

脊髓的运动机能

脊髓的运动机能,是接受了感觉刺激以后所产生的反应,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指有意识的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锥体的机能,由横纹肌收缩来完成。不随意运动,是不受意志控制的“自发”动作,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正常姿势的活动,主要是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的机能。一般认为,大脑皮质的随意运动冲动沿两个神经传导:

⊙上运动神经元:从大脑前中央回皮质锥体细胞发出纤维,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颅神经核运动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自脊髓前角细胞和颅神经核运动细胞开始,其纤维神经脊髓前根和周围神经到达肌肉。

◎皮质脊髓束:是由大脑皮质大型锥体细胞的轴突纤维组成。大部分纤维在延髓锥体交叉部交叉,到对侧脊髓的侧索,组成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脊髓的前索,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锥体外系统:是锥体系统以外的下行径路,为原始功能特殊分化较差的运动系统,包括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橄榄脊髓束等。

锥体外系统的功能是调整锥体系统的活动并调整肌张力,以协调肌活动,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使动作协调、准确,免除震动和不必要的附带动作。

什么是脊髓反射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最简单的脊髓反射弧只包括一个传入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组成单突触反射,一般只局限于一个或相邻脊髓节内,亦称节内反射。多数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的多突触反射,即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在固有束内上行或下行数个脊髓节,再终止于前角细胞,此种反射称为节间反射。牵张反射或肌伸张性反射是节内反射,其生理机能在于维持骨骼肌紧张,对维持直立姿势特别重要。膝反射、跟腱反射等腱反射都属于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相当简单,但也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在脊髓反射弧径路中断时,反射消失;但在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时,反射却亢进。

临床上所谓的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黏膜所引出的反射活动,是皮肤-肌肉反射,不属于牵张反射,而属于保护性反射。浅反射的反射弧较长,反射冲动可能上达大脑皮质顶叶的运动区或运动前区。因而,在锥体束损伤时,浅反射不是亢进,而是减弱或消失。

脊髓的动脉

椎动脉的脊髓前、后动脉;颈深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和髂动脉的脊髓支,这些脊髓支伴相应的脊神经进入椎间孔,称为根动脉。根动脉又分为前、后根动脉,沿脊神经前后根进入脊髓。

脊髓外动脉主要指主动脉和根动脉之间的血管,椎动脉为上部颈脊髓血供之主要血管。椎动脉循椎间孔绕寰椎侧块后方经枕大孔入颅,沿延髓腹侧上升并向中线接近,至桥脑尾侧缘合为一基底动脉。上部颈髓血供大部来自椎动脉,左右椎动脉在延髓上升段中各发出两支下行小动脉,上部一对转向脊髓背部,形成脊髓后动脉的起始部。左右脊髓前动脉下降至椎体交叉附近各为一支,沿脊髓前正中裂迂回下降,途中接受6~8支前根动脉,此动脉在下降中有2个分支,一支是绕脊髓向后与脊髓后动脉的分支吻合,形成动脉冠,另一分支为沟动脉,共有200条。

根动脉进入椎管后分为前根动脉和后根动脉,与相应段的脊髓前、后动脉相延续,前根动脉能抵达脊髓前动脉6~10支。后根动脉10~23根,分布于脊髓背侧并与脊髓后动脉相通。

根动脉直径0.2~0.5毫米,分出的小支供应伴行的神经根及软脊膜血管丛。

由于每一条前根动脉参与脊髓前动脉之前先分为上、下两分支,因此该动脉血供方向是节段性的。

脊髓的血液供应,在两个来源不同分布区的移行带部分,可称之为危险区,在脊髓前动脉内存在多股向上或向下血流方向互相对抗的吻合点,胸1~4和腰1部位就是危险区。

脊髓的沟动脉或中央动脉来源于脊髓前动脉,进入前正中裂向纵深分布至前白质联合。颈脊髓的脊髓前动脉,1厘米分出5~8条前中央动脉,每支前中央动脉供血范围0.4~1.2平方厘米。对脊髓横断面来说,大约占断面的前2/3。脊髓后动脉分出小支直接供应脊髓的后1/3。

脊髓的静脉

与动脉基本相似,脊髓后面有5~10条后根静脉,前面有6~11条前根静脉。后根静脉在后正中沟,形成纵行脊髓全长的脊髓后正中静脉和脊髓外后静脉。前根静脉也形成一条脊髓前正中静脉和一对脊髓外前静脉,并由冠静脉连接纵行静脉干,形成软脊膜静脉丛。脊髓前正中静脉在前正中裂内有中沟静脉,进入脊髓并分布脊髓内部。

后根静脉收集后索、后柱和一部分侧索的静脉血;前柱外侧部、侧柱和大部分侧索的静脉血则先回流到静脉冠。

脊髓的静脉血,经根静脉进入椎间静脉。

颈脊髓的静脉血,大部通过椎间静脉进入椎静脉,最后进入颈深静脉。

椎间盘的生理作用

颈椎间盘在颈椎总长度中占20%~40%,它是椎体间的主要联结结构,而且极富有弹性,故能使其下部椎体所承受的压力均等,起到缓冲外力的作用,并减缓由足部传来的外力,使头部免受震荡。颈椎间盘还参与颈椎活动并可增大运动幅度。其前高后低的结构,使颈椎具有向前凸出的生理弯曲。

椎间盘的特性

颈椎只有6个椎间盘,颈1~2之间缺如。颈椎椎间盘前缘高度为后缘的2~3倍,这样可使椎间盘适合于上、下位椎体的形状。并维持颈椎的生理前凸。颈椎间盘高度的总和约为颈段脊柱高度的1/4。髓核多位于椎间盘中部稍前,颈段脊柱运动轴线由此通过。从矢状面来看,纤维环后部较前部为椎间盘不伸展至相邻椎体的后外缘,此处恰好作为钩椎关节的内侧边界。

成年人的椎间盘除纤维环的周缘部外,无血管和神经,其营养主要靠椎体内血管经软骨板弥散而来。椎间盘的弹性及张力取决于软骨板的通透性和髓核的渗透能力。椎间盘这种吸液性能如发生改变,不仅影响椎体间的稳定性,而且与椎间盘的变性有关。由于椎间盘、椎体及骨突为一个运动单位,具有一定动力及机械功能,一个运动单位出现的任何紊乱必然影响其邻近运动单位。据X线测量,颈椎椎间盘的高度与相邻椎体高度的比例为1:2~1:4。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时,其高度变小,致使相应椎间关节及钩椎关节关系发生紊乱而致骨质增生,相邻椎体后缘亦可发生骨嵴,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受压。

由于上一椎体下面的前缘有骨嵴样突起覆盖下一椎体的前上缘,故椎间盘实际较从椎体前方看到的椎间隙高,经前路进行颈椎椎间盘摘除术时,应注意这种解剖特点,避免过多切除椎间盘下方的椎体骨质。

椎间盘的血液供应

椎间盘的血液供应,在胚胎期来自相邻和周围的血管(主要是椎间动脉),血管穿过软骨板分布于髓核周围,不进入髓核内。出生后,血管开始发生变异并逐步纤维化,使血管完全闭塞。因而成年人的椎间盘没有直接的血液供应,仅靠渗透进行新陈代谢,这就是髓核容易发生脱水、椎间盘较易发生变性的主要原因。

由于软骨板中原来的血管通路仍存在,故髓核有可能经此通路而凸入椎体内,形成所谓许莫结节,成为髓核脱出的一个特殊类型。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原因

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是向前呈弧状凸起,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见颈椎僵硬、发板、X线颈椎侧片可见颈椎曲度变直。其原因有:

◎急性颈部肌肉扭伤:由于肌肉的疼痛、痉挛,肌肉牵拉骨骼,致使颈部生理曲度变直。

◎颈肩部肌纤维组织炎:由于长期坐姿不良、着凉等原因可引起颈肩部肌纤维组织炎,使肌肉由于疼痛而痉挛。关节囊、韧带及小关节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也可反射性地使有关颈部肌肉痉挛,以保护受累关节,故颈部肌肉的痉挛可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根型颈椎病:在急性期,由于受累的小关节呈急性炎症,关节骨膜及关节囊肿胀,邻近的神经根受激惹,患者多有颈肩部紧张,活动明显受限,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颈椎的病变:如颈椎的肿瘤、结核,化脓性感染等均可引起颈部疼痛、肌肉痉挛、颈椎活动受限及生理曲度变直。

◎强直性脊椎炎晚期可引起颈椎僵硬强直。

什么是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最初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出现,主要表现为髓核的含水量减少;纤维环纤维增粗,玻璃样变性,甚至出现断裂,失去弹性,使椎间盘厚度减少。继而颈椎间盘受到压迫,变性纤维环向四周膨出,使附于椎体缘的骨膜及韧带掀起、出血、机化,逐渐形成椎体缘骨刺而造成一系列症状。

什么是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构成。由于急性创伤或者慢性劳损,椎间盘可以产生退行性变。

◎髓核:髓核中水分减少,纤维网和黏液样基质逐渐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代替,最后成为一个纤维软骨性实体而导致椎间盘变窄。这种变化的病理变化在各个椎间盘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开始较早,进行亦较快,负重部分改变更为明显。大体从30岁以上开始变性,当超过50岁时,此种改变已很明显了。

◎纤维环:20岁以后纤维环停止发育,开始变性。表现为纤维变粗,透明变性,最后破裂,亦可发生纤维环向心性裂缝,裂缝一般发生在外侧,髓核可由此突出。

◎软骨板:软骨板变性,逐渐变薄,甚至为髓核所侵蚀而发生缺损,其后果有二:

一是软骨板损伤或缺损部的纤维环失去附着点而变弱。

二是失去了半透明膜作用,使得体液营养物质的交换减少了,因而促进了纤维环及髓核的变性和坏死。

为什么颈椎易患病

颈椎位于缺少活动的胸椎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之间,其活动度较大,又需支持头部使之保持平衡,故颈椎容易发生劳损,尤其是下部颈椎,由于颈部长期劳损,其椎间盘组织以及骨与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附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椎体骨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椎体骨刺是颈部组织慢性退变和慢性劳损在局部产生的病理改变。

塌陷椎间盘两端椎体周围的韧带是松弛的,此时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已失去其防止脊柱过度活动的能力。椎体的异常活动,可刺激骨膜下新骨形成而成骨刺,代偿性增加椎体的稳定性;亦有人认为向四周突出的纤维环将椎体骨膜及前、后纵韧带推开,在其上下各形成一个间隙。由于椎体前、后纵韧带松弛,破坏了颈椎的稳定性,增加了创伤的机会,由于反复出血钙化即可出现骨质增生的改变,在X线片上表现为骨刺。

骨刺形成也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骨刺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长期没有变化,维持原状;一是进展较快,逐渐形成骨桥使颈椎椎体间的活动度降低。

椎体骨刺的形成原因

◎椎间盘变性塌陷后,其两端椎体周围的韧带是松弛的。由于前后纵韧带松弛变性,已失去防止颈椎过度活动的能力,因此椎体的异常活动即可刺激椎体边缘的骨膜,使新骨形成而成骨赘。此种方式形成的骨赘,多见于慢性损伤。

◎急性外伤可使向四周突出的纤维环将椎体骨膜及前、后纵韧带推开,在其上、下、前、后形成四个间隙。间隙内可有血肿和渗出物,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血及渗出物被吸收机化,即钙化或骨化而形成骨赘。

据观察,此种方式形成的骨赘多伴有椎间隙的明显狭窄;骨赘形成的部位以变薄或近消失的椎间盘为中心,即狭窄的椎间隙上椎体下缘及下椎体上缘均有骨赘,其典型表现为相邻椎体骨赘方向相反,最后形成骨桥。临床上可诊断为陈旧性颈椎间盘病变。

◎研究认为,关节骨刺的形成是骨端的韧带本身受到过多的张力牵拉所致,故推断向四周膨隆的椎间盘组织推挤椎体周围的骨膜与韧带,使之受到张力牵拉,即可形成骨赘。

骨刺多发部位的顺序如下:颈5、颈6、颈7、颈4、颈3、颈2、颈1。骨刺形成的时间快者半年,慢者几年到10多年,一般为1~2年。

什么是项韧带钙化

项韧带钙化就是指项部的韧带出现的一种钙化现象。从病因上看,可由外伤及颈椎退行性变而发生项韧带钙化。在颈部外伤时,项韧带可与棘上韧带一并断裂,也可自棘突的附着部单独撕裂,此时可发生广泛出血,最后出现项韧带钙化。

在颈椎椎间盘及颈椎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化时,则出现颈椎关节节段性失稳,椎体承受力量不均匀,并有椎体侧弯或关节突、关节移位,在相当该节段水平的项韧带可发生钙化,这可能是由于颈椎失稳时,项韧带负荷过多,受损伤的机会也增多的缘故,甚至在退变的基础上,可再出现骨化,此时可在颈后部触及硬块。

钙化、骨化和退行性变的项韧带多见于颈椎中下部,项韧带钙化、骨化是颈椎退行性变的临床标志之一。

椎间盘何时开始变性

椎间盘组织承受头颅、躯干及上肢的重量,在日常生活及劳动中,劳损较其他的组织为重,又因其仅有少量血液供应,营养极为有限,从而极易退变。在接近20岁时,椎间盘中已有退行性变。

颈椎关节突及其他附件有哪些改变

由于椎间盘萎缩变窄,其附近的组织如小关节的关节囊、棘上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均有相应的改变。

◎黄韧带变性:由于病变椎间隙的稳定性差,黄韧带负担增大,久而久之,即增生变厚、钙化或者骨化。

◎小关节、钩椎关节以及其他结构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

⊙椎间孔上下径变窄:由于椎间盘退化变窄,上下椎体接近,故椎间孔的上下径变窄。

⊙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由于颈椎的小关节面具有自前上向后下倾斜的解剖特点,故当椎间盘变性时,上面的椎体即沿着这个斜面向后滑而发生半脱位,造成椎间孔前后径变窄而压迫神经根,同时椎管前后径亦变窄而压迫脊髓,又由于椎间盘各部的变性程度不一,左右上下压缩变扁的情况不尽相同,可以出现椎体偏歪旋转,棘突也相应地表现出左右偏歪。

⊙项韧带退行性变:项韧带在椎间盘有变性、变得不稳的节段容易受到创伤而出现变性产生软骨化及骨化。

神经根有哪些变化

颈椎除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以外,其余各相邻两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与之相连。神经根通过各椎间孔而离开脊髓,椎间孔之后壁为椎体附件之上下关节突,前缘为邻近之椎体及椎间盘。神经根在离开脊髓时包被着一层脊膜鞘,鞘之根部具有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脊膜根囊,根囊底部有两个蛛网膜开口称为脊膜孔。脊神经前后根通过此两个根孔而达根袖。根袖是脊膜鞘之延伸部分,背根在脊神经节外方与腹根汇合于此袖内,然后穿出神经孔而成颈脊神经。

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根可有如下的病理变化:

◎根袖纤维化:脊膜根囊附近组织,包括根孔附近的蛛网膜,也可发生纤维化及增生肥厚。

◎神经根受压:向背外侧的突出物,虽未侵入椎间孔,仍可挤压脊膜囊内的神经根。向椎间孔内的突出物自然要挤压神经根。神经根受压轻者可以发生神经炎,重者可以发生华勒变性。

脊髓的病理改变有哪些

◎功能障碍:颈椎病并发脊髓病的病理改变,在疾病的早期是可以恢复的,是属于脊髓的功能障碍期。

◎变性改变:颈椎病出现脊髓损害症状后,长期未能获得治疗,病变逐渐发展,可以出现脊髓变性,软化及空洞形成,导致不可恢复的损害。

脊髓发生变性的原因有哪些

◎压迫因素:颈椎椎管呈三角形,而脊髓呈卵圆形,故脊髓前后受压的机会较多。

◎外伤因素:当颈椎病患者的硬膜与骨刺或后纵韧带发生粘连,根袖出现纤维化、神经根变粗或受到骨刺的钳制时,脊髓的活动度必然减少。由于脊髓的活动减少,受到磨损创伤的机会增大,脊髓易于受伤。

◎血运障碍因素:颈椎病脊髓前柱损伤较多,符合脊髓前动脉缺血所造成的结果。

◎交感神经因素:颈椎病由于不稳定及局部骨性关节炎等因素刺激局部的或软脊膜的交感神经是产生脊髓病的重要原因。

颈椎间盘的物理性能变化是什么

颈椎间盘发生变性以后,物理性能亦发生相应的变化,即耐压性和耐牵拉力降低。又可发生下列继发性病变:

◎耐压性减低:由于耐力性能差,当颈椎间盘受到头颅重力及头胸间肌肉牵拉力作用时,变性的颈椎间盘也可以发生局部或大部的向外突出,相应地出现椎间隙变窄、关节突关节错位或重叠,椎间孔的上下径变小。

◎耐牵拉力减低:由于病变椎间盘耐牵拉性能差,当颈椎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旋转动作时,相邻椎体间的稳定性减少,可以出现一系列椎体不稳定现象,包括椎间盘的活动度增大、椎体半脱位;继而出现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为什么颈部会有“格嗒”、“格嗒”响声

有些人在活动头部时感觉到颈部有“格嗒”、“格嗒”的响声,这是由于长期低头工作的人或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颈部韧带肌肉容易受到牵拉或劳损以至韧带变性,钙盐沉积而产生钙化,在颈部活动时韧带相互摩擦,出现上述响声。有些人感到颈部僵硬不适,按揉颈部时可摸到肌肉中有硬块隆起。拍X线,颈椎3~7棘突、关节边缘可见到密度增高的钙化影,同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医生诊断为颈韧带钙化。这些都预示着颈椎已有退行性改变,随时会有或已有颈椎病的发生,必须引起注意。

颈部的锻炼方法

◎低头仰天:坐位或站立位,双手叉腰,先低头看地,闭口使下颏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然后两眼看天,仍停留片刻。如此反复进行。以不感到难受为度。

◎左右旋转:坐位或站立位,双手叉腰,头颈先向左环转3次,然后再向右环转3次,左右交替旋转数次。要求动作频率要慢、要稳,以不感头晕为度。

◎手抱颈项:两手十指交叉,上举屈肘,用手掌搂抱颈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相抗,随着一呼一吸有节奏地进行锻炼。

◎与项争力:先取立正姿势,两脚稍分开,两手撑腰,练习时:①头颈向右转,双目向右方看;②还原至预备姿势。③低头看地(下颌能触及胸骨柄为佳);④还原。再向左侧做一个循环,动作宜缓慢进行,以呼吸一次做一个动作为宜。

◎往后观看: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①头颈向右转,双目向右后方看;②还原至预备姿势;③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后方看;④还原。动作也要配合呼吸缓慢进行。

◎犀牛望月:预备姿势同上。练习时:①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上身躯干也随同略向右转,双目转视右后上方,仰望天空;②还原至预备姿势;③头颈向左上方尽力转,上身躯干也随同略向左转,双目转视左后上方,仰望天空;④还原。呼吸一次做一个动作。

◎托天按地:两腿并立,两臂自然下垂。练习:①右肘屈曲,手掌心向上提起,再翻掌向上托出,伸直手臂,左手臂微屈,左手用力下按,头同时后仰,向上看天;②还原;③~④同①~②,但左右手交换。左右交替,重复6~8次。

◎前伸探海:两腿分开,两手叉腰。练习:①头颈前伸并转向右下方,双目向前下视,似向海底窥探状;②还原;③~④同①~②,但方向左。左右交替,重复6~8次。

◎伸颈拔背:两腿分立,两手叉腰。练习:①头顶部向上伸,如头顶球状,每次持续3~5秒;②还原。重复12~16次。

◎金狮摇头:两腿分立,双手叉腰。练习:头颈放松,缓缓做大幅度环转运动,依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各6~8次。

◎举臂转身:站立位,先将右臂斜向左侧伸直,同时头颈转向左侧,两眼看左手掌,并尽量向后旋转身体,右臂屈肘掌心向上与左臂前后配合,然后还原转向右侧。左右交替进行,整个过程要求动作轻柔和缓、频频有序。

◎飞燕点水:俯卧床上,两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头和上、下肢同时用力向上挺起。上、下肢要伸直,不要屈曲,整个动作犹如飞燕点水。

中老年人为什么要强化颈部肌肉

颈部肌肉的力量较四肢肌肉的力量要薄弱一些,然而颈部肌肉的功效却又如此之大;加之颈部的肌肉很少像四肢肌肉那样得以锻炼,因而长期的不良姿势和体位等因素往往导致颈部肌肉的劳损。这在中老年人中尤为多见。这种颈部肌肉的劳损或薄弱若发生在一处,可致颈部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从生物力学角度讲,这对颈椎的稳定性是不利的,而为了保持平稳,颈椎不得已的长期代偿也会导致颈椎的病理改变。此外,患过颈椎病后,由于颈部功能运动存在一定的障碍,久而久之,颈部的肌肉力量也可减弱,甚至可发生肌肉萎缩,所以,中老年人也应像做其他运动锻炼一样,进行强化肌肉的练习。具体方法为:

◎立姿,用全力收缩两肩。此动作重复5~10次。

◎立姿,两手扶前额,给予一定的阻力,用全力使颈部前屈,坚持6秒钟。此动作重复3~5次。

◎立姿,一手扶头侧部,给予一定的阻力,用全力向同侧使颈部倾倒,坚持3~6秒钟。此动作可左右交替,重复3~5次。

◎立姿,双手扶头颈部,给予一定的阻力,用全力使头部往后倾,坚持3~6秒钟。此动作重复3~5次。

颈部肌肉劳损的治疗方法

◎热水袋热敷法:将60℃左右的热水灌入热水袋,不宜灌得太满,排空袋内空气,拧紧盖子,外包毛巾一块,再将热水袋放在患部。也可用高温暖壶外敷。每日1次。

◎蜡饼敷贴法:取两块面积相当于颈肩部位的搪瓷盘,内铺胶布一层。将石蜡加热熔化,倒入瓷盘,厚约2厘米,待温度下降到不灼手时,连同胶布取出,敷于患处。每日1次,每次治疗1小时。

◎沙烫疗法:取细沙100~1000克,去杂质,水洗后晒干,用厚布缝制2个布装,大小依加砂多少而定,将细沙倒入铁锅旺火炒至烫手,立即装入布袋,扎紧,熨烫颈背两侧,以能耐受为度。直至皮肤温热潮红,每次30~60分钟。

预防治疗颈椎病多做伸颈运动

颈椎运动既能预防颈椎病也能治疗颈椎病,且锻炼的方法简单,或坐或站都能进行。活动的准备姿势:双脚分离与肩同宽,两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指尖垂直向下(坐时两手掌放在两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活动方法如下:

◎抬头缓慢向上看天,要尽可能把头颈伸长到最大限度,并将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单纯做成抬头运动)。

◎将伸长的颈慢慢向前向下运动,好似公鸡啼叫时的姿势。

◎再缓慢向后向上缩颈。

◎恢复到准备姿势。

注意:向上伸颈和向后缩颈都要挺胸收腹;结合每人不同情况每天可做数遍,每遍可做数次。

这种伸颈运动可以改善颈部肌肉韧带的供血,使血液循环加快,使肌肉韧带更加强壮,使骨密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从而减少颈椎病的发生。这种运动不仅使颈椎得到锻炼,还能使胸部、腹部及内脏得到锻炼。

这种锻炼方法不需要运动场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

颈椎练功法

◎头前屈:头向前伸并前屈,双目视地。闭口,使下颏尽量紧贴前胸,再还原。反复若干次。动作要缓慢,不可过猛地低头。

◎头后仰:头向后仰,双目视天,使前额尽量保持在最高的位置上,稍停再还原。反复若干次。后仰时以感到颈部微微有酸胀感时再还原。

◎头右前伸:同上,向右伸。

◎颈右后上方旋转:头颈尽量向右后上方旋转,双目视右后上方天空,并稍向右上方向伸展颈部,还原。宜缓缓旋转。

◎颈左后上方旋转:同上,方向相反。

◎下颌画圆:头颈向前伸出,然后向下面圆弧收回。这个动作是以下颌带领着头颈做画圆圈的运动。向上面,再反方向画,各做几次,然后可将头颈向左侧或右侧的前方,以下颌带领头颈做画圆圈的运动。

◎头左右屈:头部向左右侧屈伸,尽可能使颈部得到充分伸拉。

预防颈椎病操

◎屈头颈

⊙预备姿势:站立位,两手叉腰。

⊙前屈:低头,下颌对准胸部,还原。

⊙后伸:抬头,头后部对准脊背,还原。

⊙侧屈:头向侧倾,耳对准肩部,还原。

◎转头颈

⊙预备姿势:站立位,两手叉腰。

⊙头项分别向左、右侧转动90°,还原。

◎绕和绕环头颈

⊙预备姿势:站立位,两手叉腰。

⊙绕:分别向左、向右绕头,头向一侧屈位经前绕至另一侧屈位,稍抬头。

⊙绕环:向右(左)绕环。头从一侧侧屈开始,经前、侧、后还原360°绕环动作。

在进行以上3组头颈动作时,身体不要随着一起动,颈部动作幅度适当大,使颈部肌肉充分伸展。刚开始练习时,应避免过于激烈和超强度,以防颈肌拉伤。锻炼的节奏由慢到快,活动范围由小至大,可以把不同动作类型和动作方法根据自己身体情况组合练习,每个动作初练时做3~5遍,逐渐增加到6~10遍,每日1~2次。

◎提肩、沉肩

⊙预备姿势:分腿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

⊙左肩上提、沉肩还原位。

⊙右肩上提、沉肩还原位。

⊙最后两肩同时提肩、沉肩还原位。

⊙依次重复上述动作。

◎收肩、展肩

⊙预备姿势:分腿站立位,两手叉腰。

⊙左肩收肩、展肩,右肩收肩、展肩。

⊙两肩依次收肩、展肩。

⊙两肩同时收肩、展肩。

◎绕和绕环

⊙预备姿势:分腿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

⊙绕:左、右两肩分别以肩关节为轴向前或向后做360°以上的圆周动作。

⊙绕环:左、右两肩分别以肩关节为轴向前或向后做360°以上的圆周动作。

◎振肩

⊙预备姿势:分腿站立,两手叉腰。

⊙两肩做内收、外展的弹性动作。

做提肩、沉肩时要最大限度地上提和下沉。绕和绕环时,肩要放松,手臂要伸直,幅度要大一些。振肩时要有一定的速度和弹性。最好先练习单一动作,所有动作规范和熟练后,再进行肩部动作的组合练习,可增强效果。

初练时,每个动作可做3~5遍,以后逐渐增加至6~10遍,组合练习时每个动作可重复1~2遍,再逐渐增加至3~4遍,组合练习每日1~2次。

舒颈操

◎预备式: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内,全身放松,调匀呼吸,稍停片刻。

◎仰天俯地:两手叉腰,先抬头看天,还原,再低头看地,还原,如此反复6~8次。上身不动,抬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呼吸自然缓慢,并逐渐加深。

◎按摩颈部:双手拇指先揉按颈椎两侧2~3分钟,再按风池、大椎穴各1分钟,然后再用手掌轻拍颈肩部2~3分钟。

◎左右牵引:身体端正不动,吸气时头颈向左侧缓缓侧屈,右臂下沉,直至右颈部有牵引感,呼气时头颈转正还原;之后头颈再向右侧侧屈,还原,如此反复6~8次。

◎甩臂摆手:双臂自然摆动,摆动时双手十指微屈下垂,先稍用力,将双臂往后甩去,并随其自然摆回,再稍用力,将双臂向前甩动,并随其自然摆回,如此反复8~12次。之后身体右转45°,右手摆至背后,左手摆至右肋,还原,再身体左转45°,左手摆至背后,右手摆至左肋,还原,如此左右交替,反复8~12次。

◎顶天压地:双手由体前十指交叉上举,至头上方,双掌心向上,两臂尽力伸直,头颈后仰,双眼望天,之后把十指交叉的双手由上方向前下方压,压至掌心向地,头颈前屈,双眼向下望。反复8~12次。

◎搓颈舒筋:两手搓热,左手掌贴于颈后部,右手掌叠于左掌上,两掌合力来回搓擦颈项部10~20次,再换手搓擦10~20次,以颈项部微热为佳。

如何练习易筋经

◎韦驮献杵

起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腰背正直,两眼凝视前方。

⊙两臂朝前方缓缓抬起,与身体成90°,掌心向下,手臂保持平直。

⊙翻掌使掌心相对,两肘内旋屈,双手缓缓向胸前收拢,停于胸前约距一拳处,两手指尖相对,掌心向胸,做拱手状。

本式为起式要求做到调身、调心、调息。

◎横担降龙

接上式:

⊙从足趾抓起,同时两手翻掌,掌心向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