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会计学(含复试)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7 03:48:1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会计学(含复试)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018年会计学(含复试)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试读:

第1章 总 论

1.1 考点难点归纳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企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财务会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以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假定为前提,以目标为导向而形成的—整套相互关联、协调一致的概念(理论)体系。它是会计实务工作者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制定者选定会计和报告方法的基础。企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包括三个层次:(1)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三者共同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个层次;(2)财务会计要素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第二个层次;(3)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可以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三个层次。

企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企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3)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财务报表。(4)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客体。会计对象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各会计主体会计对象的共同点,即会计的一般对象;二是各会计主体会计对象的不同点,即会计的具体对象。目前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尚不统一,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种:(1)价值运动论;(2)价值量论;(3)财富论;(4)信息运动论;(5)会计要素论。

4.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引导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目标的认识是与会计本质相联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提高经济效益说;(2)决策有用说;(3)受托经济责任说。

5.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可以使财务会计系统更加科学严密,为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7.会计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3)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该按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8.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4)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5)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企业的会计循环

1.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主体在每一会计期间,应用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会计步骤,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这一过程依次继起,逐步进行,周而复始。一个基本的会计循环一般如图1-2所示。

图1-2  会计循环

三、我国的财务会计规范

1.财务会计规范

财务会计规范就是指制约财务会计行为的标准,是对会计人员、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处理具有约束、评价和指导作用的一系列标准的总称。因此,会计规范体系是由一系列的会计行为标准组成的完整的体系,如图1-3所示。

图1-3  会计规范体系

2.财务会计法律规范

财务会计法律规范包括与财务会计有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是财务会计规范体系中最具有约束力的组成部分。它是调整经济活动中财务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社会法律制度在会计方面的具体体现,是调节和控制财务会计行为的外在制约因素。我国目前与会计有关的法律主要是《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

3.《企业会计准则》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按照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的原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2014年,财政部相继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三项具体准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组成。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扮演着概念框架的角色,起着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会计处理的规范;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的操作性规定;解释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而对准则作出的具体解释。

4.统一会计制度

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会计制度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因此,作为会计工作规范和依据的会计制度必须是统一的和惟一的,即统一由国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就此而论,统—的会计制度既是各个社会经济组织的各项会计工作产生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的会计信息的依据,又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会计工作中的体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会计工作管理;同时,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应当服从《会计法》的规定,不得与之相抵触或相矛盾,否则就没有任何效力。

5.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应该遵守的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对会计人员的一种主观心理素质的要求,控制和掌握着会计管理行为的方向和合理化程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会计规范,它的强制性较弱,但约束范围却极为广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1  单项选择题

见“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2.2  概念题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2.现值(财政所2009研)

3.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财政所2009研、2008研)

4.会计计量(北理工2008研)

5.相关性与可靠性(财政所2008研;中山大学2003研)

6.综合收益(青岛大学2016研;北理工2008研)

7.权责发生制(应计基础)(南开大学2012研;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南京大学2006、2005研;华中科大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3研;中国人民大学2002研)

8.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南京大学2007研)

9.会计确认(北京理工大学2006研;中南财大2005研;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北师大2004研)

10.持续经营假设(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

1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国人民大学2006研;上海交大2005研;北京理工大学2004研;北师大2004研;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

12.收付实现制(现金收付基础)(南京大学2006研;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13.会计要素(中南财大2005研;北师大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3研)

14.谨慎性原则(稳健原则)(河北大学2016研;南开大学2012研;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北京理工大学2006研;北师大2005研)

15.重要性原则(中山大学2005研;北京理工大学2004研)

16.会计主体(北京理工大学2004研)

17.会计计量模式(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

18.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南京大学2004研)

19.客观性(Objectivity)原则(对外经贸大学2003研、2002研)

20.历史成本原则(对外经贸大学2003研)

1.2.3  简答题

1.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有哪些具体计量属性,其含义是什么?(南京大学2013研)

2.从利润质量角度进行分析,权责发生制与稳健原则是否有冲突?(南开大学2012研)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哪些质量特征(质量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研)

4.简要说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研)

5.论既定会计目标下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财政所2008研)

6.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财政所2008研)

7.与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有哪些基本特征?(北理工2007研)

8.我国新发布了哪些会计准则?请列出其中10项。(东北财大2007研)

9.按中国新会计准则,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南京大学2007研)

10.简述会计的计量属性(财政所2007研)

1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计量时,哪些业务会涉及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研)

12.什么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至少举出3种实例,说明该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北理工2007研)

13.请说明客观性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的基本含义,并着重分析历史成本原则条件下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

14.如何理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实务中有哪些因素制约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南京大学2005研)

15.请说明你对会计职能的理解。(东北大学2004研)

16.你认为会计要素及其定义有什么作用?(中山大学2004研)

17.试述会计对象的内容。(江西财大2004研)

18.何谓会计循环?试述会计循环的步骤及其基本内容。(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19.我国现行《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请对此做简要评价。(北大2002研)

20.什么是权责发生制?为什么在权责发生制下总是要求编制一些调整分录?(北大2001研)

1.2.4  论述题

1.什么是财务报告目标?它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是什么关系?(东北财大2009研)

2.论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信息质量。(财政所2009研)

3.结合中国2007年与2008年资本市场的现实,谈谈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认识。(南京大学2009研)

4.试述会计确认的一般标准,并结合某一会计要素进行说明。(北理工2008研)

5.什么是公允价值?为什么说公允价值更能体现相关性的要求?(东北财大2008研)

6.论财务会计报告目标。(财政所2007研)

7.论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财政所2007研)

8.举例说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南开大学2007研)

9.你认为我国目前在会计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请说明理由?(上海交大2007研)

10.如不遵循持续经营假设,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什么影响?(南开大学2007研)

11.论会计的职业判断。(财政所2007研)

12.会计信息透明度对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透明度和资本成本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一国的透明度越高,其资本成本越低。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正面临一个关键的时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全流通问题,公司治理问题,当然也包括透明度问题。2001年1月,普华永道发布了一份关于“不透明指数”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以35个国家(地区)为调查对象,从腐败、法律、财经政策、会计准则与实务、政府管制等五个方面对不透明指数进行评分和排序。在这份研究报告所调查的35个国家(地区)中,中国被列为透明度最低的国家。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年来不断被曝光的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和披露虚假信息事件(如“银广夏”事件)得到验证。

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基本会计理论和有关现行会计法规论述以下问题:(1)你是如何理解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透明的会计信息应包括哪些质量特征?(2)如何从微观(企业行为)和宏观(企业管制)入手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3)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应遵循哪些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你认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存在什么关系?(4)提高透明度是否有成本?请列举分析与说明。(中山大学2005研)

13.按照会计准则要求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定是真实的吗?为什么?(北大2004研)

14.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两个主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往往又难以兼顾,请结合美国和我国资本市场上近年来频繁暴光的财务欺诈案件谈谈您对两者关系的辨证认识。(厦门大学2003研)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3.1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会计工作中,体现会计主体假设的是(   )。(南开大学2012研)

A.借贷复式记账

B.存货定期清查

C.产品成本核算

D.编制会计报表【答案】D【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从事经济活动并需要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和定期报告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财务会计应处理的交易、事项的空间范围,从而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编制会计报表反映了会计主体的活动。

2.下列各项会计信息中,不能体现相关性质量要求是(   )。(南开大学2012研)

A.按历史成本计算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B.按公允价值计价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C.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的期末存货

D.按信用风险特征分组计提的坏账准备【答案】A【解析】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A项,按历史成本计量主要体现的是可靠性质量要求。

3.下列各项会计业务中,体现可靠性质量要求的是(   )。(南开大学2012研)

A.确认产品质量保障负债

B.按照财产清查结果调整存货账面记录

C.采用加速折旧法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D.采用权益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答案】B【解析】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对决策无帮助,而且会造成决策失误。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即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B项,按照财产清查结果调整存货账面记录,是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的如实表达,体现了真实性、可核性、中立性。AC两项主要体现了谨慎性质量要求;D项体现相关性质量要求。

4.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有悖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南开大学2012研)

A.可靠性

B.相关性

C.稳健性

D.及时性【答案】C【解析】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研究开发项目能否成功以及能否为企业未来带来经济流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将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可能导致虚增资产、虚增收益,有悖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稳健性原则。

5.下列各项会计处理中,体现重要性原则的是(   )。(南开大学2012研)

A.将为高管人员配备手机的支出作为当期管理费用

B.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

C.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应付公司债券的折溢价

D.按照报表编制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外币资产和负债,并确认汇兑损益。【答案】B【解析】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重点核算、单独反映,而对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则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个别计价法只适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或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的计价,以及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较高或体积较大、容易辨认的存货的计价,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体现了重要性的原则。

1.3.2  概念题

1.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答: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

2.现值(财政所2009研)

答: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3.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财政所2009研、2008研)

答: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说明】2014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并修改了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相关表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4.会计计量(北理工2008研)

答: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离不开计量,初次确认的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汇总、比较、衡量与分配等复杂的计量,在有关的凭证、账簿中进行归集,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再次确认的经济数据通过传递、输出、汇总等计量,在有关的财务报表中加以确定。会计计量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被计量对象的实物数量计量;②被计量对象的货币表现。

5.相关性与可靠性(财政所2008研;中山大学2003研)

答: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是相关的,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的情况。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6.综合收益(青岛大学2016研;北理工2008研)

答:综合收益是指除所有者的出资额和各种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以外的各种收入。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年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3)(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后为1985年发布的SFAC6所取代)的解释,综合收益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说明】2014年1月,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其中,将“综合收益”定义为:综合收益,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所有者身份进行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7.权责发生制(应计基础)(对外经贸大学2007研;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南京大学2006、2005研;华中科大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3研;中国人民大学2002研)

答:权责发生制(应计基础),亦称为应收应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对于收入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原则,对费用的确认应以发生为原则。

8.公允价值与现行成本(南京大学2007研)

答: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现行成本也称为重置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现行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说明】2014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并修改了基本准则中“公允价值”相关表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9.会计确认(北京理工大学2006研;中南财大2005研;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北师大2004研)

答: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核算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换、加工和传输的过程,会计确认是信息交换的关键环节。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初次确认是指对输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的确认;再次确认是指对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的会计信息进行的确认,确认账簿中哪些内容应列入财务报表,或是在财务报表中应揭示多少财务资料和何种财务资料。会计确认的标准包括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和经济信息的相关性。

10.持续经营假设(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

答: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在于: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原来承认的条件去偿还债务,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才能按流动性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计算。总之,持续经营假设保证了基本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得以正常应用。当然,在企业确定破产清算时这一假设就不再适用。

1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国人民大学2006研;上海交大2005研;北京理工大学2004研;北师大2004研;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

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12.收付实现制(现金收付基础)(南京大学2006研;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

答:收付实现制(现金收付基础)亦称“实收实付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核算原则。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金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金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违背了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它通过忽略应收项目低估了收入和资产,忽略应付项目而低估了费用和负债,另外,有超过一年经济寿命的支出不能予以资本化、在未来年限中进行折旧摊销,预付费用与递延费用并没有在它们真正耗费的当期作为费用支出。因而收付实现制违背了会计核算上的配比原则,其所提供的报表对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的预测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13.会计要素(中南财大2005研;北师大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3研)

答:会计要素是指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部经济业务的需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所使用的一些特定的概念,是会计对要核算的经济活动内容的基本分类项目,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同时也是财务会计报告核心内容——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要素有6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前三个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后三个属于利润表要素。

14.谨慎性原则(稳健原则)(河北大学2016研;南开大学2012研;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北京理工大学2006研;北师大2005研)

答: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遵照这一原则,可使本期可能产生的损失不致递延至下期反映,增加下期负担,从而使各期的经营成果更加真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实施稳健原则,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5.重要性原则(中山大学2005研;北京理工大学2004研)

答: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从性质方面来讲,只要该信息或其反映的经济活动可能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重大影响,不论其金额多少,都应该进行反映;从量的反面来看,一般认为某个项目的金额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认为其具有重要性,应该加以反映。

16.会计主体(北京理工大学2004研)

答: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17.会计计量模式(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

答:会计计量模式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和确定,使之归入某一会计账户以货币表现的手段。会计计量模式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者组合而成。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可以根据各个用户的信息需要加以选择。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能够独立存在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②历史成本/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③现行成本/名义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④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⑤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单位会计计量模式。

18.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南京大学2004研)

答:会计控制是指施控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会计控制的客体是资金运动,会计控制的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他有关决策部门,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是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每个部门的网络系统。而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等要素。

19.客观性(Objectivity)原则(对外经贸大学2003研、2002研)

答:客观性(Objectivity)原则也称真实性原则,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客观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就应该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20.历史成本原则(对外经贸大学2003研)

答: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实际成本核算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而不考虑今后市场价值变动的影响。按照实际成本原则进行计量,有助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确认与计量结果的检查与控制,同时,也使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其局限性在于历史成本难以提供面向未来的信息。这一原则正受到“公允价值”原则的严峻挑战。

1.3.3  简答题

1.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有哪些具体计量属性,其含义是什么?(南京大学2013研)

答:(1)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讲,一种计量模式区别于另一种计量模式的标准就是计量属性。(2)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会计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各种计量属性的含义分述如下:

①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等价物。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②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③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④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⑤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限制、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2.从利润质量角度进行分析,权责发生制与稳健原则是否有冲突?(南开大学2012研)

答:权责发生制和稳健原则,两者作为会计事项处理的准则,以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最终经营成果的重大影响力,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但是从利润质量角度,两个原则是存在冲突的。

权责发生制是指企业应当按照取得收入的权利和承担费用的责任来确认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它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

而稳健性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账。稳健性可能更强调:推迟确认收入、尽早确认费用、低估资产、高估负债。这显然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规定。因此,权责发生制与稳健原则是有冲突的。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应当具备哪些质量特征(质量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研)

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应当具备的质量特征包括:(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①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②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③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也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即使是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4.简要说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研)

答:(1)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项会计要素的核算,主要应解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①会计确认是指对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识别与判断,以明确它们是否对会计要素产生影响以及影响什么会计要素的过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但这些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并非全部属于会计核算的内容。因此,在实际进行会计核算之前,需要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把非会计核算内容排除在外,而对于影响会计要素的内容,则要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即影响什么样的会计要素。从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来看,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属于会计确认,编制记账凭证也包含会计确认的内容。

②会计计量指的是在明确了企业经济活动所影响的会计要素之后,进一步确定其影响程度,即对有关会计要素的数量增减变化产生多大影响的过程。会计计量主要是货币计量,因而也可称之为货币计价。但企业会计有时也提供一些非货币信息。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是紧密相连的。例如,编制记账凭证既是会计确认的过程,同时也是会计计量的过程。

③会计记录指的是将企业经济活动对有关会计要素的影响性质与数量正确记录下来。登记会计账簿是典型的会计记录的方法。

④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是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则权益变动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2)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是紧密联系的,而且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很难截然划分为四个过程。

5.论既定会计目标下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财政所2008研)

答:会计计量是在已确认经济事项应记录于会计报告体系后,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计量属性,确定所涉及会计要素具体金额的过程。新准则中,财政部明确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在考虑时态因素的情况下,计量属性可分为历史价值和现时价值两类。其中,历史成本可归为历史价值计量,其他四种计量属性则都属于现时价值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决定于所秉持的会计目标。在会计目标的选择上,存在“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要求会计主要服务于作为企业(单位)所有者的委托人。核算过程中,为防止受托人与委托人利益取向不一致而可能发生操纵利润的败德行为,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以事实数据为基础并具有可验证性。在这种观点下,对计量属性的选择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决策有用观”从管理决策理论出发,要求会计不仅要为委托人服务,而且要为所有存在利害关系的决策者服务,包括现实或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雇员、社会公众、上下游关联企业等等。由于决策总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就应更多考虑与决策相关的现值或未来价值属性。

在我国,“受托责任观”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日益发展,融资手段逐渐丰富,社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群体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掌握和运用,对决策有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新会计准则同时采纳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对计量属性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在确保可靠的前提下可以应用其他属性,从而形成五种计量属性并存的状况。(1)从理论上来讲,会计最终要为管理和决策服务,报告使用者关注的信息应该成为计量属性选择的依据。对于长期投资者、债权人和多数利益相关者而言,关注重点均在于会计主体未来或一段时期内的收益获取能力和现金流实现潜力;只有较少数“投机者”才更重视即时市场价格,而过多满足及助长这类投机需求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而言并无裨益。现时价值计量更多关注会计主体的未来现金净流量,与多数利益相关者经济决策更为相关,对形成长期合理的投资结构和经济环境也更为有利。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值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的未来最佳选择,但目前全面采用的时机尚不成熟,考虑实际情况而作出权衡无疑是计量属性的现实最优模式。单从理论层面分析,由于现时价值计量与报表使用者决策更为相关,更贴近会计要素内涵并能如实反映要素真实价值,随着会计人员素质、计量手段和技术的提高,必将成为会计计量的最佳选择。(2)从实务角度看,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最终决定于报表使用者相互之间的博弈,以及为满足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况下政策选择、经济调控需求而进行的平衡。事实上,任何一种计量属性成为主要或首选属性时,都会面临被操纵的危险,也更容易遭到反对者的攻击。目前来看,单一属性显然不能满足会计计量需求,研究各属性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会计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不同作用,对实践的改进而言似乎更有意义。(3)从新准则对计量属性应用的制度安排来看,可逐步扩大公允价值应用范畴,并最终过渡到现值计量,新准则采纳了以历史成本为主、辅之以其他计量属性的混合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得以谨慎应用,从现实情况看这一安排基本适宜。在现值计量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作为最接近现值的计量属性,应逐步扩大其应用范畴,并最终实现向现值计量的过渡。

6.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财政所2008研)

答:(1)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进一步降低。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是执行新会计准则还是执行会计制度,可自主决定。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仅限于上市公司,与同行业的非上市公司相比较,二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基于不同的核算标准,导致其可比性有所降低。从而导致上市企业与非上市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不一致,进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出现差异,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降低。

②会计工作的监管成本提高,由于新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更多的职业判断,相应地会计监督的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财政部同时发布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目的不言而喻:为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强化专业监督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由于新会计准则给予企业更多的“会计空间”,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必然要求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监督成本相应也会增加。

③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可能的利润操纵空间。如债务重组或者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可能使公司盈余管理成本降低,原准则不允许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也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交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价值并确认置换收益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其它目的,通过债务重组或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此外,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来操纵利润。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

④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难以把握。新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政府补助等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企业往往难以取得可靠公允价值。比如: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只能参考同一地点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估计该出租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可靠性不够。因新准则规定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不仅影响资产指标的可靠性,还将影响利润指标的可靠性。

⑤诸多职业判断是新准则执行的难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折现率的确定等会计职业判断以及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是执行新会计标准的难点。在执行新准则时,如果不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则会使新准则的执行流于表面,没有实质上的执行,随着各企业执行新准则的力度的不同,会造成新的会计口径不一,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解决新会计准则执行中问题的办法

①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各项配套政策。我国当前尚缺乏有效地使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氛围,因此不能奢望会计准则从技术上禁绝各类舞弊造假行为,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顿,既保持会计准则良好的灵活性,又防止会计政策被滥用。相关的法律配套可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具有更高层次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②加快建设运用会计准则的内外部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源头上遏制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好办法。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主要包括: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优化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建立先进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使获取实时信息成为可能,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确保内控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

③完善会计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需要加快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