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一名检察官的追梦历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08:16:04

点击下载

作者:黄柱荣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语:一名检察官的追梦历程

心语:一名检察官的追梦历程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心语:一名检察官的追梦历程作者:黄柱荣排版:KingStar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ISBN:9787535261403本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梦。”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谁也无法复制或替代你。(代序一)决绝的坚持

黄柱荣,一个并不典型的女性名字,正如她的人,一半是女性的温柔,一半是男人的刚强。她就是十堰市张湾区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女检察官,全省女检察官中的普通一员。《心语》是这个普通女性和普通检察官的成长日记。你可以看到一个平凡女人的成长足迹,可以从中吸取自我激励的正极能量,可以感受一个人民检察官的法律人情怀。

她并不是哪所法律院校毕业的高材生;

她只有10年的检察工作经历;

她进检察院之前曾经当了10年乡镇干部;

她进检察院的初衷其实是为了分配一套福利房;

她进检察院之前不知道要成为检察官一定要通过司法考试;

她经历了司考3年的灵肉之虐,才得以展颜一“哭”;

命运于她,并没有特别眷顾:贫寒的出身,坷坎的第一次婚姻,艰辛的两次哺育,年近不惑的重新择业……

她却自我锤炼出自己的“霸气”,逢山过山、遇水涉水:从一名民办老师一跃为乡镇的公务员;25岁,从乡镇团委书记提拔为副乡长;27岁,从乡镇调到县妇联任副主席;29岁调到县司法局任副局长;然后,又放弃原有的基础,调进检察院重新开始。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自修、司考的全套计划,从法律的“门外汉”变成一个“业务精”。

骨子里,她认为自己的经历是一个传奇。事实上,她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女子。

她过于刚烈。这是我们初读她的书的第一感觉,这样的女子,似乎不懂得妥协,不懂得与生活和解。她讲到同母亲的争执,“用了最极端、最残忍的手段反抗她”——在妈妈揪住自己的辫子的时候出其不意剪断其中一根!而且在以后的时间里“故意拖着一长一短的两把辫子,跑到人多的地方晃悠,出现在一切可能伤及她面子的地方”,读到这样的章节,会让人觉得不舒服。然而,她就是用自己的决绝,向母亲宣告了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成长,使自己的家庭地位得以改变,不再出现在“连坐”的队伍里。

她过于“狠”。狠的表现有拧巴和倔强。她拧巴到同孩子过不去、同自己过不去。她在怀孕、哺乳的两年时间里,通过17门功课的自考,为了参加论文答辩,不得已给儿子提前断了奶;在考前的日子,她就像等着涅槃的凤凰,浴火而死,浴火而生。在病中,居然“狠毒”到为自己扎针,扎了28针才扎到回血。她用种种极端的方式始终都是在提醒自己:有一道坎儿一定要过去,有一道坎儿一定可以过去。

她有一点点神经质。她介意起诉书上不能署名,介意检察长不经意的一瞥,介意不能同别人一样拿到工作证。这些小小的刺激,于她,一个平常大大咧咧的人,却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些刺激的缘起,都在于她拐不过弯的思维:她需要越过。

她的决绝,逐渐逐渐地让人生出敬意。是因为她,逐渐逐渐地让人看到她坚持的底气。最初,她也许以为自己的坚持也不过是一个不服输的女子的个人负气。慢慢地,她找到了感觉,无形中悟出了自己坚持的最核心的动力。她为理解法律的真谛而幸福,为能够用心地诠释和运用法律而幸福。所以,她在书里,用了许多亲手办理的案例来告白自己的信仰。如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公正、对百姓无限怜惜的女检察官丰满的形象。

经历了那么艰难曲折的黄柱荣,最后,带着感恩的心,在检察院这片沃土里欣欣向荣,她说“检察机关成就了我”, “倘若没有走进检察机关,我可能还在想当然、昏昏然地过日子,无论如何都领略不到奋斗的快乐。”

而检察机关也引她为傲。近10年民事诉讼监督岗位的磨砺,炼就了她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娴熟的业务素养。近年来,她经手办理的案件占全科办案总量的85%以上,办案数量和质量连续9年名列全市同行第一,零投诉的记录见证了她忠于法律、忠于事实的职业品格;她所负责的科室办案数量、质量、综合考评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基层院第一,一些做法还在全国基层民诉监督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她个人连续5年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官”、“办案能手”,连续3年荣记个人三等功;她还获得“全省优秀检察官”、“十佳办案能手”、“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她办理的民事抗诉案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的“首届优秀精品案例”评选中,被评为精品案例,她也因此跻身全国检察系统人才库。

而她,也真正地获得了自己的快乐。我们看到了,在苦难这个老师的调教下,她是怎样变得强大。当她能够用如此张扬、如此不羁的笔触记录下经历的点点滴滴,生活便开始变成如歌的行板,她得到了升华,也收获了丰美与细腻,更增添了一个知性女人的情感。但仍然带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幽默大度,甚至有着一丝冷笑话的影子。很少有人嫌弃自己的男人不喝酒,而她非要培养不喝酒的男人饮几杯,她觉得自己豪情还不够,同自己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人,也要豪情一些。她对丈夫的哭泣、儿子的聪敏的描述,都真实地再现一个真女人的柔情。

让我们祝福她。2013年8月1日(汪翠华女士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女检察官协会常务副会长)(代序二)个人与时代《社会学》原理: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自由流动的社会,可以平行流动,也可以上下流动。是故,高层如果不努力、不优秀,应该沦落到底层;底层人通过发奋努力,也能进入中高层。所以,我们很容易有蔑视“太子”、“衙内”的情绪,也对躺在父辈的资本里坐吃山空的“富二代”嗤之以鼻。自然而然,我们钦佩那些“寒门学子”、“草根英雄”,因为他们是以自己的才华和奋斗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

黄柱荣是郧西县羊尾山人,那里虽然阳光灿烂,而土地却过于瘠薄。她如一株野花,从那里顽强地长出山外。不是轰轰烈烈,而是默然坚韧。从民办教师到乡镇干部,从小科员到县司法局副局长,而后,又从副局长到检察机关的一名书记员,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检察官。柱荣同志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平凡中的坚韧。《心语》,记录了作者的奋斗轨迹。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诱人果实。素有“天下第一考”的司考,充满了诱惑、希望,但更多的是艰辛和无奈。作为检察干警,必须得经过这道“关口”。柱荣同志过了这一关,即便她为此失去了许多,但却体会到了常人不能品尝到的滋味,收获了常人难以得到的收获。“苦读僧”也罢,床上“翻烧饼”也好;上“老山前线”也罢,“23天足不出宿舍”也好,还是“月子里上考场”……与其说是煎熬,不如把其看成“凯旋的前奏”。《心语》流露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只有这种心态才能激发我们的胆量,促使我们敢去冒险、敢去创造奇迹。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个体人生,就有什么样的时代。《心语》,浸润了作者的细腻情感。如果说《一生只为这一天》、《没有署名权的日子》、《透视人性》等是以叙事摹物,融进情感来描写的话,那么《别样的眼神》、《男儿有泪也轻弹》等篇章则是以心而悟,以情而发来诗篇布构。作者的笔尖始终饱蘸深情,通过细腻的刻画,真挚的情感,传神的述说,展示了作为女人的柔美。她的柔,不是柔弱,而是本性的善良,对生活的宽容,为人处事的低调;是对慈父的孝敬,对老公的温情,对子女的挚爱;是对领导的尊敬,对长者的感激,对百姓的爱戴。这种细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深深的感动与强烈的震撼。《心语》,充盈着作者对事业的敬畏。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讲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宗教改革家一天路过烈日炎炎下的工地,所有的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宗教改革家问遇到的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我这是在服苦役——搬砖!”他又问第二个人同样的问题,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说:“我在砌堵墙啊!”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一把汗,很骄傲地说:“我在盖一座教堂啊!”这是对事业的敬畏。柱荣同志满怀对事业、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事业上、用在捍卫法律的尊严上,学习着、工作着、快乐着,努力成就着一个超越平凡的个体,用自身的实践,重复了大哲学家康德的话:“有两件事物让我越思越敬畏,一是头顶的星空,一是心头的律令。”《心语》,充盈着作者的平实言语。薛雪在他的《一瓢诗话》中说:“畅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苦瘠,丰腴人诗必华赡,抑郁人诗必凄怨,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修人诗必峻洁,谨敇人诗必严整,猥鄙人诗必委靡。”这就叫做文如其人。读《心语》,最深的体会是从平实文字里飘散出醇厚而隽永的意味,那是她人生经历积淀而成的醇厚,那是她人生精华浓缩而成的隽永。“装饰得像个大熊猫”、“高温高楼炼红心”、“做梦都是奢侈品”……在感受这些平实言语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被缠绕、被裹挟,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把每点感受都描绘的淋漓尽致,也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把每一件事情都写得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把自己的形象和真实融进了文字里,展示在言语中,让我们读懂了一个宽容、谦让、优雅、阳光而又睿智、聪颖的成功女性。

个人的历史,常常淹没在社会的历史中,没有声音留存,也无身影可寻,如果不是墨色字迹,恐怕只会存在于熟悉他的人的记忆之中,只会存在于那一张张斑驳的旧时老照片之中。柱荣同志用个体心灵的体验,重新翻阅自己、审视自己,重拾渐渐消退的记忆,留下了欣赏、回味自己的空间。

——这就是《心语》一书的价值。2013年8月7日(杨启国先生系十堰市文联主席)宝宝伴我司考行

此时,回首往事,蓦然发现司法考试那段历程,已经成为我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5年岁月发酵的甜酸苦辣麻,一下子涌上心头。徒生了几缕白发,愁落了几许青丝,无从数起!唯能见证我步履艰辛的,是与我司考同龄的小儿子。一

2002年3月,我从行政单位改行到了司法机关,正赶上律师、法官、检察官“三考合一”的首班车。这样,通过司法考试就成为我取得从业资格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可第一学历高中、年近不惑、从未有过司法实践的我深知,要通过天下第一考,比“寻找上帝”还难。

当时的我,中央党校函授大学学历,根据司法部的规定,连参加司法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为了走进司法考试考场,我首先走进了武汉大学的自修考场。

那两年,武汉大学一年组织4次自修考试,1月、4月、7月、10月各一次,我是每次必考,每考至少3门功课,压力可想而知。课程还没有修到1/3,我就怀上了宝宝。我知道,这是老天对我的考验和锻炼,使我这个本来已经承载了学习、工作、生活三重重负的瘦弱之躯,再次负重。可是,我没有退路:因为生小孩,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必须履行的人生义务;通过司法考试,是我要成为一名检察官必须跨越的门槛。这双重义务,虽然远远超出了我的承载能力,却丝毫没有让我放弃目标,抑或是放慢脚步。

孕晚期,坐着看书直憋气,没办法,我就拿起书站着看。为了不影响同室同事的工作,还经常拿着书到楼梯间的窗户下站着看。

我的预产期本来是2003年农历腊月初三,我生日的那一天。为了预防晚产影响2004年1月中旬的自修考试,在临产前半个月,我加大了运动量,每天拖着笨重的身躯,坚持走十来里的路,即便是在走路的过程中,也是书不离手,法不离口。实在走累了,就找个地方坐一会儿,翻开书看几页,再起来继续走。

农历冬月二十八日,我吃过早饭,又一如既往地开始了一天中的走路运动。途经一个商场时,有点累,就走了进去,本想小坐一会儿,没想到商场的电梯,把一个小男孩的左脚大拇趾卡进了电梯的上下层之间,进退不得。小男孩疼得哭爹喊娘,可怜的母亲满脸的爱莫能助,抱着儿子坐在停止运行的电梯上,眼泪从她充满悲情的心底涌了出来,流淌在儿子的脸上,合着儿子的泪水儿,洒在锈迹斑斑的电梯上。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和警察迅即赶到现场施救。

不知道是受了刺激,还是加大了运动量,抑或是小家伙急于要看到外面的世界,回到家里,刚看了一会儿书,羊水就破裂了,我连忙放下书,赶往医院。

农历冬月二十九日晚,疼了两天一夜的我,终于顺利产下一个大胖小子。护士一边做着记录,一边发出惊讶声:太巧合了,你是28日进院,当时的体重148斤,住在28床,生产时间6点58分,生了个儿子8斤8两,好吉祥的数字呀!听小护士一说,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这让极度疼痛、饥饿和大量出血导致身体极度虚弱的我,多少受到些鼓舞和安慰,好像这一连串的“8”真会给我的人生之旅带来一片祥云。

产后10多天,我里三层、外三层,装饰得像个大熊猫一样走进了自修考场。这一身“打扮”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格外“关注”,认为我是代考生,先打开我的帽子,再掀开我的围巾,最后又极其负责地把我和准考证对了又对,看了又看,好像非要从中看出点儿猫腻来不可。当我费力地掏出墨迹如新的宝宝出生证明时,监考老师眼里释放出的不是同情,也不是敬佩,而是高深莫测的探究:就是高考也用不着这么拼命呀?

因为连考两天,冻得透心凉,至今还落了个双膝凉丝丝、迎风流眼泪的病根。二

尽管我二度为母,可是长子与这个小家伙却相差10岁,所以,小家伙的出生带给我的新奇、忙乱、幸福,绝不亚于初为人母的幸福。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这种美妙的感觉,就被小家伙弄得焦头烂额。

孩子出生时,医生说小宝宝在肚子里闭的时间太长了,要放在暖箱里观察。在医院里,医生的话就是圣旨,何况我也是个躺在产床上由医生主宰命运的人,根本没有能力违背医生的旨意。可怜的宝宝,刚放进去,倒还安稳,一会儿就忍不住了,使劲儿哭。宝宝的嗓门特别大,好像发表出生宣言似的,一点都听不出初出生婴儿那种娇嫩之声,也听不出一点悲伤之意。也难怪,宝宝的世界是没有悲伤的,悲伤只是我们成人的专利。

这个幼小的生命可能幼稚地以为:哭就是命令,能使自己早一点脱离孤独的环境,回到妈妈的怀抱。却不知道医院里的规定,医生的谨慎,曲枉了宝宝最初的愿望。期间,有个护士有点犹豫了,向医生报告说:“小孩哭得脸都发紫了。”医生却说:“是红得发紫。”就这样,宝宝的哭声经久持续、陪伴着我在产床上缝合撕裂伤口的全过程,直到我离开产床,好说歹说,医生才允许将宝宝一起抱出产室,交给家属。

暖箱里持续1个多小时的哭,使宝宝的眼皮哭肿了,一直到第二天还睁不开眼睛,不明原因的我们将宝宝送往眼科检查,才知道是哭出来的。惹得眼科医生还调侃几句:“新出生的孩子是没有眼泪的,即便是哭,也是干哭,这个小孩是天才。”

真不敢恭维医生的医德,硬把初出生的婴儿,放在暖箱里哭1个多小时,却不知,这1个多小时的哭,带给我的是月子里一系列的麻烦事。

也许是一出生就品尝了饥饿的滋味,也许是一出生就遭遇了孤独的恐惧,也许是一出生就缺乏安全感,让宝宝觉得外面的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整个月子里都没有安静、消停过,不是哭,就是闹。

头一个礼拜,宝宝是一宿一宿地哭,哭得惊天动地,惊得左右邻舍纷纷上门探究,献计献策;哭得我们俩口子心神不宁。终于沉不住气,又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每天早上起床,就是穿衣服,也是一阵好哭。那小棉袄和带脚棉裤,袖子和裤管细的可怜,我的手怎么都伸不进去,宝宝的手和脚又细又嫩叫人心慌,好像稍不留神,就能拧掉一块儿肉,一点劲儿都使不上,只有一点一点地挪腾。每次要折腾几十分钟。等到衣服穿好了,我总是被煎熬的满头大汗,宝宝也被憋屈得哇哇大哭,一天的生活就在这哭声中拉开序幕。

啼哭,是宝宝寻求外界帮助的唯一武器。所以,宝宝的啼哭,就是对我最大的命令。不管是梦里梦外,只要突然听到一声啼哭,总会惊得弹跳起来,轻轻地揽他入怀。可是,不管怎样,我都能在宝宝的哭闹之中,把握那没有哭声的间歇,拿起书,浏览几页。

没有保姆照顾,没有老人帮助,有的只是老公从单位忙乎一阵儿后,再匆匆赶回家里换把手。月子里的日子掺杂了太多零零碎碎的事儿,手里握着的每一件小物品,诸如奶瓶、尿布什么的,好像是握着了月子的全部意义。一天几十张尿布,先放在水龙头下使劲地冲,再放在搓衣板上使劲地搓。大冬天,没有暖气、热水,手都洗的有肉没皮儿了,起了冻疮,一沾水,钻心的疼。“坐月子”也就变成了这种多姿多彩的“忙月子”。

月子里,天天掰着指头算日子,盼望着宝宝早日满月。终于等到宝宝满月了,新的困惑又不期而至:不知不觉中,孩子睡反了觉,白天睡,夜晚闹,为我本已忙乱的生活又徒增了几多障碍。每天晚上,我先睡半宿,老公带孩子;到了凌晨两点,我就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带孩子。终于熬到天亮小家伙睡着了,我却舍不得这大好时光钻进被窝,只能翻开厚重的书本……

才几天,人就煎熬得像个大烟鬼,脸色蜡黄,四肢无力。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各种办法矫正宝宝的黑白天“颠倒症”:有人说白天喂点茶叶水,让小家伙兴奋得睡不着。可苦不拉叽的茶叶水,小家伙不怎么喝,没效果;也有人说,白天抱到热闹的地方,不让他睡。可是在臂窝架起的摇篮里,他睡得更加香甜;我还尝试过,让老公抱着小家伙,坐在沙发上,我拿着大儿子的红领巾,扭着秧歌使劲地逗乐,也无济于事。

度日如年中,迎来了2004年的元宵节。那晚,我们早早吃过元宵,来到东风汽车公司举办的焰火晚会现场,占据了一个最便于观看的位置。五彩缤纷的焰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气壮山河的欢呼声,令小家伙十分紧张、新奇,小眼睛骨碌碌地转,还不停地扭动着小脑袋。我没什么心思看焰火,一直观察着小家伙的一举一动,看到宝宝明显的不耐烦,抿着嘴巴要哭,我们才抽身回家。

回到家里,小家伙好像是受到了惊吓,软绵绵地躺在我的怀抱里。我抱着裹着小包被的小家伙,偎到床上,把他的右耳躲贴到我的胸前,让他重温那熟悉的心跳声。很快,宝宝就睡着了,我一动也不敢动,抱着宝宝偎到天亮。这一夜,小家伙出奇的安静,一觉睡到天亮;这一夜,是我们家有了宝宝以后第一次这么安静。他那磨人的“黑白颠倒症”,就这样被意外的矫正了。

到行政机关工作之前,我当了3年的民办老师。在学校,一天至少6节课,还要备课、改作业;回到家里还有几亩薄地,到了播种收割季节,起五更睡半夜,两头不见天,特别是男老师,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由此,大家编了一副对联形容民办老师的生活艰辛。上联是:教书种田双管齐下;下联是:老婆学生两面夹攻。横批是:左难右难。民办老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一段历史,但是,这副对联作为历史的见证,流传了下来。不曾想到的是,我的一生竟两次身临其难,而这一次,更是难上加难,常常是一手抱娃子,一手拿书本;一边看书,一边喂奶。至今,书中的奶腥味、尿骚味,味味犹在,堪称一绝。

紧赶慢赶,赶在孩子近10个月时,自修课程还剩下最后一门,可以搞论文答辩了。既喜且愁,喜的是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度过了步履艰难的怀孕期,熬过了夜不能寐的哺乳期,修完了17门功课;愁的是要到武汉进行论文答辩,孩子怎么办?咬咬牙,一把鼻涕一把泪,给孩子断了奶。断奶那几天,孩子在卧室大声哭,我在书房小声哭,总觉得亏欠他什么。特别是到吃饭时,他不习惯别人喂,哭个不停,声声催我泪下。实在忍不住,我就穿上男装,用围巾把脸包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眼睛,出来给孩子喂食。现在,我常常把这段经历当成故事讲给儿子听,儿子每次都听得如痴如醉。三

2005年,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我终于完成了全部学业,通过了论文答辩,拿到了武汉大学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来不及喘口气,顾不上歇歇脚,又立马投身到司考战役的备战之中。

这年,是我司考历程的第一年,宝宝还不到两岁。在我的吆喝下,一起自修毕业的老公,也计划和我一起参加司法考试。一家中有一个参加司法考试的人,已经是全家大乱了,现在倒好,四口之家,两个壮劳力齐上战场,那个热闹劲儿就甭提了。

宝宝半岁时,家里好不容易请了个小保姆,却在临近考试的前几个月被我轰走了。说起来真不可思议,大冬天孩子尿湿了衣服,她就脱下宝宝的裤子,让孩子光着屁股晒太阳。只知道孩子老是感冒,却找不出原因;直到有一天,看到隆冬天气光着身子冻得只流鼻涕的宝宝,才明白了究竟,可又不能大发雷霆,保姆还小,请到保姆也不容易,为了将就,我忍了又忍;那次,她抱着宝宝一起从秋千架上摔了下来,宝宝跌得头破血流,她竟然抱着宝宝一起藏了起来,等我找到他们时,孩子伤口上的鲜血早已凝固,大半个身子都有擦拭的血迹。我再也忍不下去了,当场辞退了保姆。

辞了小保姆,我和老公分别请了公休假,边带宝宝边看书。常常把要记忆的法律知识用儿歌的腔调反复吟唱,既逗乐了宝宝,又加强了记忆,一举两得。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也给宝宝起到了示范作用,不到两岁的他,对书也有一种特别的好感,每次带着他逛超市时,他会在衣服、玩具、书并列其前时,首选要书。

临考前两个月,还没有请到合适的保姆,我们两口子已是极度疲倦,每晚看书看到十一二点,有时,看着看着,就开始打瞌睡,头缓缓地垂下去,垂到最低时,往往一个激灵又醒了,耳朵揪一揪,鼻子捏一捏,眼睛揉一揉,继续看。那会儿的生活,连做梦都成了奢侈品,往往是刚刚进入梦乡,又会被宝宝的需求声叫醒,所有的梦都是残缺不全的。

实在没办法,就一狠心,把宝宝送到我妹妹家。还没呆几天,宝宝的手就被门挤伤了。送回来时,宝宝的大拇指顶1/2的肉都没了,他一边举起拇指叫着阿宇,意思是我妹的孩子阿宇把他的手弄破了,一边说:“妈妈,疼。”十指连心,宝宝疼;母子连心,我也疼。哎!那种心疼、那种无奈,简直无以言表。那晚宝宝不停地哭闹着,我和老公硬是抱着宝宝在小区的院子里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趁宝宝睡着了,我铁下心肠再次把宝宝送到我妹家。

考试结束那天,刚好是中秋佳节,一走出考场,就搭上的士,火急火燎往我妹妹家里赶。还没有走到楼下,老远就看到阿宇抱着宝宝,我和老公一边兴奋地喊着宝宝,一边狂跑冲到他面前,可宝宝却面无表情转过身去,紧紧地搂着阿宇的脖子。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和老公心酸地连阿宇一起拥入怀中。良久,宝宝突然转过身,扑入我的怀中,伤心地哭了起来。此时,我才明白,宝宝并不是贺知章笔下的孩童。不理我们,是对把他寄养在别人家里地强烈抗议。

为了弥补亏欠联络感情,我和老公抱着宝宝在楼下的小区里转了一圈,还在小店里买了很多零食。回身到我妹家吃饭,刚走到妹妹家的楼下,宝宝就紧紧地抱着我的脖子,哭着叫嚷:“妈妈,回家。”我连忙搂紧儿子,说:“宝宝,吃了饭回家行吗?”“不,回家吃。”“宝宝,爸爸妈妈忙得几天都没有吃饭,饿得快走不动路了,到五姨家吃点饭,就回家,好吗?”我陪着小心哀求着。小家伙使劲抱着我的脖子就是不松手。老公接过儿子,一脸歉意地说:“宝宝,从今以后,爸爸保证每天陪着你,再也不把你放在别人家里了。”

饭桌上,儿子的双手紧紧地搂着他爸爸的脖子,半卧半倚在怀里,一动也不动,眼睛紧盯着我的筷子,看着我们吃饭。中途,我放下筷子,准备喝口汤,小家伙马上叫道:“妈妈吃饱了,走!”宝宝迫不及待要回家的样子,使我妹很是伤心,半嗔半恼地说:“人家的孩子就是养不家,白心疼!”打那以后,小家伙再也不愿到别人家里睡觉,直到现在。

遗憾的是,那年我以346分失败了!幸运的是,老公考过了。正应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也算是对宝宝离别之苦的一点宽慰吧!

历史从昨天走来,带着伤痛、经验、无奈,合着含血带泪的教训,继续走向绵绵无尽的未来。初试锋芒的失利,让我苦愁无尽,天不再蓝,月不再明,山不再青,花不再香。那段日子,我简直就不知道岁月是如何流逝的。还没走出失败的阴影,又到了第二年备战的时期。我盘算了一下,去年只差14分,今年我只要挣够了14分就OK了,因此,就不想刻意地去拼,只想轻松过关。

刚好,省检察院为了激励检察干警通过司法考试,与万国学校武汉分校达成协议:对上年度考分超过330分的干警,由省院和单位共同负担经费,到万国武汉分校参加集中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本想借助那种封闭式的学习促我过关,可没想到,紧张的生活让我患上了神经衰弱症,经常通宵无法入睡,加上同室学妹是个“苦学僧”,常常熬到午夜一两点,灯光下的我,只好在床上“翻烧饼”,头发也大把大把地掉,晚自习归来,学妹会夸张地嘱咐:“你后洗澡,免得掉下的头发又堵塞了下水道。”没办法,在那儿呆了二十几天,就撤回了。

回家也真不是时候。幼儿园刚好放假,孩子没人带,我只能边带边学。那段时间,宝宝和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妈妈,你能不能陪我玩一会儿呀!”我给宝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宝宝,你能不能让妈妈看会儿书呀!”就这样,我在儿子的哭闹、撒娇声中熬过了宝贵的1个月。

考完了,感觉不错。分数出来了,356分,我欲哭无泪。特别是,看到前三卷所得分数与第四卷的分数悬殊太大,我真崩溃了。前三卷得了288分,第四卷才68分,这与当年考过的人完全相反,我大致看了一下,在通过的人中,大多数人是前三卷分值奇低,第四卷奇高。我就想不通了,第四卷又不是单独开设的科目,完全是前三卷特别是二、三卷的综合,怎么会有如此反差呢?

想不通也好,想得通也罢,现实就是现实,它不会因为你的好恶而改变。对我来说,这次失利,给我的打击,比第一次来得更突兀更猛烈,几乎是毁灭性的。往昔的一切追求、奋斗、希望,仿佛一下子变成了昏暗的阴影、虚幻的图影、漂浮的泡影,我只有更加孤独地生活在唯一的极乐世界——司考丛书中。

此时的法律书,在我眼里不再是枯燥的条文,反而像一个逻辑性非常强的大师,使我狭小的天地变得宽阔,郁闷的心情变得活跃。书给了我极大的精神慰藉,带着我走出了一片沼泽。

不管我参加考试之前,有多么的无知无畏,经过了两次失利,已让我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和狂野,我没有任何优势,有的只是两个需要抚养和照顾的儿子,一颗不惑之年仍拥有的不服输的心。我暗自发誓:不管是跑步还是走路,甚至是连滚带爬,也要向着预定目标冲刺,不达终点,决不罢休!在司法考试的历程上,我已经过了跑和走的阶段,剩下的只有爬到终点站,就像一只蜗牛,爬得虽然慢,但总归是在前进!

为了爬过终点站,我远离尘世与浮躁,把失败带来的挫伤视为过往浮云,慢步和爬行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来去一把遮阳伞,遮挡了熟悉的人、熟悉的事;3年换了7次手机号码,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拒绝了一切亲朋好友的聚会,玩起了“人间蒸发”。公休假里,把自己反锁在不到10平方米的书房,给自己关了二十几天的禁闭;为了避免家人看电视带给我的搅扰,悄悄弄坏了电视机,使整个家庭处于无声无影状态;妈妈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是别人家孩子的家常便饭,却成了我们家宝宝遥不可及的梦想;至今,我还认不全麻将,玩不转扑克,被人戏称为“古董”。

成绩出来那天,我们一家人都围在一起上网查询。当得知我考了411分时,长久封闭的感情闸门被打开了,一家人相拥而泣。经过泪水冲洗的心灵,仿佛一下子变得柔软、清澈、明亮了,只有那不知深浅的宝宝被哭得稀里糊涂,满脸挂着泪珠儿茫然不知所措地问:“妈妈,我们为什么哭哇?”我搂着这个一路伴我走来、年龄等同我考龄的儿子,不无心酸地说:“儿子,妈妈以后再也不用天天关门看书了。”只此一言,宝宝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哦,我有妈妈了,我有妈妈带我玩了!”

我得到了超出我期望的报偿。司考历程中的一点一滴羞辱与挫折,被通过后的荣耀与幸福洗涤得一干二净。

如果重新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这条路,只是会更科学、更自觉地磨练自己,或许比今天更如人意,虽然苦,但很充实。小乌龟大启示

有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那就是龟兔赛跑。说的是在竞赛中,兔子骄傲自满,途中竟然打起了瞌睡,结果,让乌龟跑赢了。兔子很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乌龟答应了,但是,地点由乌龟选定。比赛开始后,兔子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很快翻过了一座小山,可是横在眼前的却是一条大河,它着急地在四周寻找船只,这时,乌龟赶到了,跳下水,游了过去,又跑赢了。

这只乌龟两次夺冠,在乌龟王国里,成为美谈,一下子被乌龟们奉为龟王。

传说过了两年,龟王觉得生活太平淡,特别是少数乌龟,总是跟自己过不去,觉得自己与兔子比赛时,胜之不武,有的甚至蠢蠢欲动,妄想颠覆王位。于是,龟王突发奇念,想召集所有的乌龟,漂洋过海,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组织一次爬塔竞赛,在同类竞技中、同等条件下,风风光光的获取冠军荣誉。

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250万只铆钉,超极壮观。由此引来了世人的青睐。

这群乌龟在龟王的带领下,背乡离土,漂洋过海来到埃菲尔铁塔下面。龟王高昂激越的动员之后,乌龟们都信誓旦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喊叫着要爬上塔顶,欣赏巴黎塞纳河畔迷人的风景。

龟王宣布爬塔比赛开始后,大家情绪高昂,争着向上爬去。可是不久,群龟都觉得累了,抬头向上望去,塔顶遥不可及;低头向下看,地面的建筑物已经小得像蚂蚁。一些乌龟就开始议论纷纷:这么高的铁塔,何时才能爬到尽头啊?这么多的龟,怎么会轮到我爬第一呢?越爬越危险,摔下去可没命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传播着各自的顾虑,打起了退堂鼓。还没有爬到1/3,大部分乌龟都陆陆续续返回了地面。

龟王开始还信心十足,要在同类竞赛中挣个冠军,搞它个三连冠,以巩固龟王的地位。可是,爬着爬着,它的四肢就发软,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抬头向上看,塔顶似乎比天差不多高;低头往下看,一失足就粉身碎骨。龟王的思想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反复权衡着利弊:认为不惜牺牲的竞争和较量,如果只是为了满足那点儿可怜的虚荣心,获取一项冠军荣誉,实在不值。于是,龟王也返回了地面。少数还在坚持爬行的乌龟,看见龟王都撤了,也跟着撤退。有趣的是,只有那只最小的乌龟,心无旁骛,像蜗牛前进,一步一挪,最终到达塔顶。

乌龟们十分惊奇,最大最壮的乌龟没有爬上塔顶,冠军龟王也没有爬上顶端,为什么那只最小的乌龟却爬上去了呢?原来,这只乌龟耳朵有些不好使,比赛开始后,它只顾沿着它前进的路线拼命地向上爬,听不到群龟们沮丧的议论声,也没留意其他乌龟的行动,因此,这只弱小的乌龟反而成功了。

司法考试何尝不是如此呀!每年都有几十万大军拥进司考大门。等到分数出来,就是几家欢乐大家愁啊!从2002年至2009年,国家一共组织了8次司法统考,大约有235万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年均通过率为16%左右。在这其中,为了提高贫困地区通过率,放宽报名条件的地方,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从330分,降至315分,少数地区的分数线还降至290分,如果减去降低分数线这部分B证和C证,仅仅A证的话,年均通过率还会更低!2007年,我所居住的地级市报名参加考试的有530人,通过司法考试的134人,通过率占25.28%,其中,A证70人,通过率占13.3%。在这百分之十几的过关斩将的幸运者中,像我等这样的弱小者超过强大者的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小乌龟的启示不容忽视。

2002年7月,我开始计划备战司法考试。当时的我连报考司法考试的资格都不具备。因为,我的第一学历是高中,参加工作后,函授取得湖北农学院专科毕业证、中央党校的本科毕业证。按照司法部的规定,党校的毕业证,不允许参加司法考试。没办法,为了服兵役,提前服预备役,我被迫开始参加武汉大学的法律专业自修。

2005年,我拿到了能参加司法考试的毕业证之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当年硝烟弥漫的司考大战中。从那年起,我连考了3年。第一年考了346分,以14分之差败走麦城;第二年考了356分,又以4分之差跌倒在胜利的门槛前;第三年考了411分,超过录取线51分,拉开了我和20万余考生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讲,拼的不是实力,而是耐力加韧性。

两年的预备役,3年的实战,前前后后5年的时间,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游戏娱乐,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餐饮聚会;就连看电视的时间也少得可怜,我以一种极为呆板、保守的生活方式映衬着这个浮华的世界,表现出了与现行社会极不相称的生活观。可以说,我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司法考试这个主题上。

那几年,我和同事或两人或3人在一间办公室办公。常有其他同事来串门聊天,也偶有领导来体察民情、嘘寒问暖。对此,我装聋卖哑:只要别人不是指名道姓叫我,我都不会理睬,任凭人家海阔天空,我自静心看书。即便是叫到我的名字了,也假装听不见,人家叫两声,自然就不好意思再叫了,一边嘟囔着“走火入魔”,一边悄然离去。

至今,我都不知道,这招装聋卖哑得罪了几多人,又有几人能从内心理解!

试想:如果我在意了亲情、友情、人之常情间的交流沟通,选择了迎进送出、迎来送往,理会了他人甜言蜜语、窃窃私语,在那过关斩将的队伍中,会有我的一席之地吗?

所以,要想通过司法考试,就只能像那只既聋且小的乌龟。没有署名权的日子

写下这个题目,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逝去的岁月。支离破碎的片段,残缺不全的记忆,像隔着一层朦朦胧胧的轻纱,罩着一层清清淡淡的薄雾,若隐若现在我的脑海,像属于我,又像不完全属于我,这零星的、琐碎的记忆,一下子又把我带回更加遥远的时代。

我出生在偏远农村的一个多姊妹家庭里,在那工分与口粮挂钩的年代,男尊女卑现象非常突出。记忆中,很多比男人还能干的“男人婆”,却挣不回男人一半的工分,我常常替这些女人打抱不平,与生产队长、记工员争得面红耳赤。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养成了一种偏激好胜的个性。巧合的是参加工作后,竟然当上了乡政府的妇女主任,在长期的维权工作中,我成了典型的女权主义者。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也不是什么坏事。

一进检察机关,我就当头挨了一棒。由于历史的原因,机关干部的编制五花八门,而每一种编制似乎又代表着一种身份或者一种人格。一等身份的是检察员,二等身份的是检察编制的书记员,三等身份的是不属于检察编制的公务员,四等身份的是事业编制,五等身份的是工勤编制。从身份等级上看,我算得上三等身份,虽然不是最低,但从“半路出家”这一行为本身来界定,绝对是最低身份。因为,同事们多是从参加工作就在检察队伍中打拼,没有功劳有苦劳,我却什么都没有。

刚进检察院,被分配在研究室工作。每天,不是简报、宣传稿,就是总结、报告、调研之类的,隔三差五就会有篇幅不小的文章见诸报纸、杂志,《前腐后继为哪般》、《假案终被揭穿》、《斩断伸向离退休干部的黑手》等一批优秀的宣传稿件分别被《检察风云》、《湖北法制报》、《湖北检察》等国家级、省级报刊采用,每个月,少则有几十元,多则有几百元的稿费装进兜里,感觉挺充实,也挺滋润,加之日思夜想的福利房也分到手了,再也不是那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流浪者了,就心安理得地过着日子。

可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激活了我那颗不安分的心。

那年,全院统一换发、颁发工作证,唯独无我。自己不好意思问,托人打听,回答说没有通过司法考试,进不了检察编制,不予发证。可是,除了我之外所有不是检察编制甚至连行政编制都不是的人全发了证呀!我不知道是老天故意制造了这个意外呢,还是哪位仁兄一不小心遗漏了我。就是这个天有意或者人无意,让我感觉到受了歧视或者排挤。

这件事,至今还是我的一个心结。到现在,我都没有积极主动的要求办理工作证。我想,没有工作证,一样可以很好地工作,反而多了一道警戒线,因为我没有机会拿着工作证去显摆。回头来看,正是那次意外,激发了我的斗志,唤醒了我沉睡的爆发力,让我那颗永不服输的心再次燃烧起来,让我有了参加司法考试的最初愿望。

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自己的一切现实处境的顿悟,正是有了这种顿悟,高扬了人生的志向,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永远不会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有了这次意外,让我第一次对自己这份“笔杆子”的差事产生了动摇。总以为,女同志能拿起笔写文章,是件挺了不起的事,可在这种靠专业水平吃饭的机关,我充其量算是个“抹桌布”的角色。

在研究室工作,接触不到案件,要想通过一边办理案件一边学习法律知识,简直就不沾边。工作时间没有规律,突然加个班、写个材料,是家常便饭,连业余的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我处事的风格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我不能让领导拿着一份不能反映真实工作的材料去给他的领导作汇报,这样对单位不公平;我也不能让领导拿着一份不能反映自己真实水平的材料评价我,这样对自己也不公平。我担心会学习、工作两头失误,所以,用了几乎是罢工的方法去抗争,才被调到了公诉科。

原以为,到了业务科室,就能像其他人一样办案件,学专业,成就梦想。不曾料想的是:这儿才是我最该郁闷的地方。因为没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不能办案,千辛万苦争来的只是个内勤的岗位,其性质相当于收发室的收发员——把侦查机关移送审查的案件登记后分送到检察员手里,再把检察员审查终结的案件移送法院,这“一收一送”成了我的全部工作内容。

没办法,只能另辟蹊径。我把检察员们审查终结的案件文书装订成册,一有空就拿出来看,再按图索骥,把文书上引用的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寻找出来,一案一案地看,一案一案地思考。偶尔,也向科长要求,争取办理一些简单的案子。欣喜若狂地拿到手,加班加点地审理,等到审结之后,出文书的时候,却像霜打的茄子。因为,没有办案资格,不能像检察员一样,大笔一挥,在公诉书的尾部留下自己的名字,只能将自己的工作成果,交给有资格的主诉检察官重新审查一遍,再签上“主诉”的大名。生活真是给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这么要强的女权主义者,在这儿却凄惨到没有署名权的地步!

这让我想起了古时候的女人!如果一个叫“红小兵”的姑娘嫁给了西门豹,取而代之的准是“西红柿”!这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因为,古时女子虽然丧失了完整的名字,却在取而代之的称呼中,还有一姓之地。而我的姓和名,却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法律职业资格,干活往往是最繁琐的,就像是勤杂工,当然,报酬也是最低的,每个月要少几百元的检察津贴!

我感到人格受到了侮辱,可是,侮辱我人格的是我自己;我感觉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是,让我享受不公正待遇的还是自己。这种侮辱或者不公正,既不是单位问题,也不是体制问题,而是自身的能力问题。一句话,不关别人的事,我必须从自己的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次跟随公诉人出庭,我眼里的公诉人是那样的庄严而神圣,那凛然的正气让我充满向往和敬畏!看到他们以扎实的证据,严密的思维逻辑,与辩护人唇枪舌剑,在互相辩论中,灵活捕捉对方的破绽,主动出击,将辩论的焦点引向自己控制的范围,然后,抽丝剥笋,直取要害,使辩护人的辩点突然失去支持,成为无水之源,进而使被告人不得不认罪伏法。那一刻,我第一次从内心燃起崇尚检察事业的炽热,渴望着那个人就是我。可是,现实中的我只能当个听众,做个笔记,看个热闹,心里酸溜溜的,特不是个滋味。

这样,通过司法考试已经不是萌芽状态的意气用事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之道或者信仰了。这段时间,我常常想起中学时代学过的古文:“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想起古人流芳百世的佳作,不是有野心要流芳百世,而是以古人不得意时的佳话,说服、激励我把人生不得意当做翻身的契机,树立新一轮人生航标,坚定前进信念,试想:多少奇迹,不都是来自于绝境中的反击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个同事,工作起来像一头老黄牛,就是性情急躁,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出了一些纰漏,被开除了公职。他不敢回家,也无颜回家,带着仅有的五元钱,来到十堰市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这里,商家如云,人们都忙着做生意,一些小跑腿的活儿,当然缺人干了。于是,他就把这里当家,白天在这里当跑堂,给人搬气罐、送米面、拎行李;夜晚睡在大门口,不管是三伏还是寒冬,就像个乞丐。可他勤劳、憨厚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好感,许多经销商知道他的经历后,动了恻隐之心,谈生意时故意带着他。就这样,他学会了做生意,不到两年的工夫,就靠大家的资助开起了自己的公司,专营汽车。戏剧性的是,在他发达的时候,他竟然把当年参与举手表决开除他的干部子女,接纳到自己的公司打工。

如果没有被开除公职,我的这位同事,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自己的公司、轿车、客户,一辈子的公务员工资,都不足他现在1年的入账。其实,人很多时候都是逼出来的。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必须有了压力才肯努力拼搏,人体内的某些特殊潜能,除非遭遇巨大的打击和刺激,否则是永远不会显露出来的。这种藏在我体内最深处的神秘力量,在我备受讥讽、屈辱、折磨、打击之后,产生了一种新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发挥,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做出了我原本想做而没有激情做的事情。所以,我司考的成功除了不服输的个性之外,凭借的就是这种潜质的发挥。

无论曾经的经历是多么的坎坷和曲折,无论当时我是多么的愤怒和不解,时隔这么久远,再回头看看,一切都是美好的,那种苦中有乐,苦乐相伴的日子,成了我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少了什么都是残缺不全的。

曾经经历过的苦痛和折磨,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炙烤,还是冰天雪地里的冷冻,在我体恤包容之下,成为人性深处可以被接受的带刺玫瑰,即便是瞬间不合时宜地绽放,也因磨难之后通过司法考试而烟消云散,滞留在记忆中的只有笑对人生。泪洒考场

人们常说:干什么都要讲运气。当官的,讲究的是官运;做生意的,讲究的是财运;读书的,讲究的是考运。我好像什么运都不济,以至于在司考战役中兜了3年的圈子,还在考场里失声痛哭。

2005年,我参加了自以为成年以来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司法考试。前三卷很顺利,感觉也不错。考卷四时,犯了个低级且不可饶恕、不可逆转的错误,我把最后两题的答案做错了位。

那天,刚好是中秋节,我只想尽快做完试题,早一点去抱抱俩月不见的小宝宝,早一点吃上可口的饭菜,早一点感受节日的欢乐。一个“只想”叠加着另一个“只想”,让我的心过早地飞出了那个令人窒息的考场。

卷子一到手,顾不上呼吸一下卷中的油墨清香,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埋头答题,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既没仔细阅读答题要求,也没让耳朵去聆听监考老师的念叨,反而从心底逆反监考夫子的啰嗦,讨厌他们抓住芝麻大点儿权力显摆,咬文嚼字在答题要求上消磨时间,把成年人等同于他眼里的中小学生。“考生严格按照答题卡号答题,超越红线不得分。”恰恰是这句交代小孩子的话“革”了我的命。那年的答题卡,每道题的题号都标好了,第一页纸的正面就是第一题,上面标了个“一”,我看完第一题,就拿起笔,把自己思索的答案写在下面。翻过答题卡,第一页纸的反面是第二题,上面标了个“二”,我又看完第二题,“刷刷刷”把答案写上去;就这样,按照惯性思维,我本能地以为:一页纸两道题,正面一道题,反面一道题,做题时,读一道题,写一页答案,在多数人还在与最后两道题对弈时,我8道题已全部做完。本来,做完卷四所有的题,还结余30分钟,有足够的时间检查一遍。可是,一个不经意的一瞥,我发现第八题答案的上方标的是“七”,往后一看,才发现还有一页标着“八”字的答题框还空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再仔细一瞧,才发现我把第八题的答案写在第七题的方框内,第七题的答案写在第六题的第二页。原来,从第六题开始,是每题两面,我却按照惯性思维,一题一面,一做到底。

我的头一下子全蒙了,顷刻之间,我用心血和汗水浇筑起来的屋梁抖动了,随时可能坍塌,把我埋在废墟之下。恍惚间,我感到世界末日要到了,泪水从眼眶里喷薄而出。突然发出的啼哭声,把两位监考老师同时吸引到我的身边,当他们弄明白怎么回事后,那位年长的监考老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和善地说:“这个考场你最有实力,别人还有两道题没有做。哭有什么用?安静下来,挪道题过来,还来得及”。我坚持让他把司法部派下来的巡视员请来,看看把题号改一下,是否可以得分。巡视员却生硬地扔下了一句“不可能得分”就走了。这时,已经崩溃到边缘的我,只好哆哆嗦嗦地拿起笔,歪歪扭扭地把第八题抄到了该呆的地方……

是啊,哭有什么用?这个社会,是凭实力通行和说话的,少有人会同情失败者,怜惜弱者。仰慕强者是一种本能,结交权贵是一种习惯,哭能解决什么呢?最多给人添一点笑料罢了。

如果是那不可捉摸的命运耽误了自己,倒也罢了,可耽误自己的恰恰是自己,是自己的狂妄,是自己的无知,是自己自负到边缘的肤浅,葬送了自己,那滋味真不好受。如果做题前,尊重一下监考老师的劳动,或是仔细看一下答题要求,我的司考历程可能就会改写。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呀!还是哲人说得好哇:人生是不能实践的!

至今我都无法知道,2005年卷四那道做在第六题答题框内的第七题是否得了分,如果那道题没有得分,真亏!要不一年考过,那还不爽死了。但站在今天的角度,就不能用一个“亏”字来解读,如果那年考过了,我的通过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机会主义色彩,肚子里的那点儿“法律墨水”也会经不起司法实践的汲取;如果那年考过了,就不会有“最后的疯狂”,我也就没有机会系统地连续几年不间断地学习法律的恒心,更不会有今天的感悟。

人生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如果你把这段经历当成苦难,它就是苦难,它也确实是苦;如果你把它当成财富,它就是财富,它也确实是财富,是金钱买不来的财富,是可遇不可求的财富。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好哭的人,即使内心的痛苦堆积到能装满一列火车,也不轻易掉一滴眼泪;哪怕是心里泪雨滂沱,也只能浸润我的心,不能湿润我的眼。

小时候,常常被信奉“三句好话不顶一棒子”的妈妈施行拳脚教育,不管怎么疼痛,心中那朵雨做的云,就是催化不了点点泪滴。这样,我越是不哭,妈妈就越认为我不服输,打得就越狠。有一次,她一只手抓着和我身高差不多长的一把粗辫子,一只手挥动着拳头朝我猛打,还口口声声骂我是个讨饭鬼。我咬紧嘴唇死不吭气儿,反倒是脖子上的青筋愈发粗壮,一副任你扒皮就不认输的模样。这姿态,越发激怒了她的“母威”,拳头就像山石滚落般砸在我的肩上、背上,最重的一拳竟落在我的头上,由于用力过猛,我的头带着脖子转了180°这一转,我看到装针线用的鞋簸儿就在我身后,我反手扯过鞋簸儿,拿起剪刀,“咔嚓”一下剪断了被她缠在手中的辫子。

一切如闪电,快到无法反应。等她感觉到握着辫子的手突然失去了紧绷感,已经没有回还余地了。我用了最极端、最残忍的手段来反抗她。要知道,孩时的我,是居家的村子里公认的一朵“山花”,也是她的骄傲,剪掉了这把辫子,就等于剪掉了“山花”最美的装饰品。当然,我受到的是更加凌厉的殴打。

那次被殴打之后,一连几天我都不允许别人靠近我,晚上睡觉时,我用方巾包着头,生怕别人趁我熟睡时剪掉另一把辫子。白天,故意拖着一长一短的两把辫子,跑到人多的地方晃悠,出现在一切可能伤及她面子的地方,直到我认为这种展示,足以让她的脸挂不住尊严时,才拿起剪刀,剪掉另一把无辜的辫子。

我妈妈算得上是执行古典刑法的典范“:一人犯错,全家连坐。”不管是谁犯了妈妈认为要体罚的事,凡是在场的人,都难逃干系,要么陪跪,要么陪打。从剪辫子事件发生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家庭地位明显有了变化,至少,在“连坐”的队伍中不再有我的身影。“莫斯科没有眼泪”,我也更加不相信眼泪。

长大后,该哭的事儿更多了:高考落榜、领导训斥、遭人挤兑、被人冤枉……尽管心里像涨了潮,只需要轻轻点击,就会有没完没了的雨水,滴答个不停。可是,别人是看不到这一汪怨水的,它只会在我心里的暗河中流淌。相反,一旦战胜了困难,攻克了堡垒,我又会不择场合的一任泪水肆意倾泻。就是这样一个不爱哭的人,却在司法考试中,3次落泪:考场里绝望地哭,听了邹建章老师的讲课感动地哭,跨过了失败的门槛激动地哭。每一种形态的倾泄,都代表着不一样的心态,体现出不一样的情感波澜。

司法考试,谁都不情愿连考3年,我却考了3年。回过头来想一想,正是这不情愿,让我有了系统学习的机会,并且,大量的法理知识都是我在第三年学到的;正是这不情愿,让我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且萌发了写作的念头。

人这一辈子,总在高潮与低潮中沉浮,总要经过几番与命运的抗争、与暗礁的碰撞、与厄运的挑战,否则,生活如死水一般,了无生趣。就像美丽的花朵,没有与阳光的亲吻,只能是含苞凋谢;就像一滴滴雨水,没有与河流的融合,只能是瞬间蒸发。就像我,没有司法考试那几番沉浮,也就没有这个底气在这唠嗑儿。

于是,新一道人生之路,就从这儿开始天堑变通途!最后的疯狂

时下,最能唤起人们紧迫感的广告语就是“现在进入倒计时”,什么奥运倒计时,高考倒计时等等,五花八门。当距离2007年的司法考试只有40天的时候,我也赶了个时髦,请了15天公休假,加上4个周末,进行了为期23天的封闭式学习。

倒不是因为之前的复习不到位,把考试的希望全部押在临阵磨枪上,而是因为前面的复习战线太长,总是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往往是复习到后面,又淡忘了前面的知识,复习到前面的学科,又对前一轮中后面复习过的知识点记忆不太准确。在需要精确掌握知识点的司法考试面前,这样的状况,是不能保证考试万无一失的。所以,我需要在这倒计时日子里,进一步系统的强化记忆。

回到家里,我给自己写了个条幅:“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出门”反贴在书房的门后。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一张书桌,上面满是教材和习题;一张电脑桌,放着应付司法考试专购的电脑;地上,一床席子一个枕头。在这里,整整23天,除了上厕所,我几乎没有出过那道小门。困了,睡在席子上;醒了,坐在桌子前;饿了,面包、豆浆、水果,有食欲时,也会扒拉几口老公送来的饭菜;渴了,矿泉水。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二十几天,就是“高温高楼炼红心”,颇有“文革”口号的风格。就这么疯狂了20多天,我简直都不敢相信那个从早坐到晚的人会是我,除了一早一晚的“放风”,几乎没有观赏过蓝天,亲吻过大自然,甚至少有张开嘴巴说过话,所能感受的自然光亮,就是透过窗户,零零落落洒在窗帘上那一缕儿一缕儿的阳光。

现在回想起来,很难想象我是怎么在那里熬过那20多天的。事实上,我是个好动不好静的人,可是那段时间,我却表现出了无比的安静和沉稳。只记得,每天早上东方才刚刚露出点鱼肚白,我就睁开眼睛,条件反射般地从席子上弹跳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推开唯一的视觉屏障——纱窗,远处的山,近处的房,在晨曦中都还是模模糊糊的影子,这重重的黑影更加衬托出城市里少有的安静,我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博而有力的心跳声。从如此沉醉的一分钟回身现实,就端的像个练功的和尚,盘膝而坐30分钟,把第一天学习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可以说,一天中最爽心的时候,就是闭目回忆时。当一个个知识点被我从储存的记忆深处调出来回放时,感觉就像一下子从银行里取出了上百万钞票,一沓一沓的,油然生出许多成就感。少数遗忘的、模糊的,当场巩固,然后,就逼着自己走进书堆,跳进题海。

如果那也叫日子的话,最合适的冠名叫“非日子”。上午大脑最清醒,能坐在书桌前看几个小时不犯困,可是,坐久了,腰受不了,疼得直不起身体,转动、站立都很困难。没办法,只好坐着看一会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