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七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02:54:49

点击下载

作者:李洛嘉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本会计(第七版)

成本会计(第七版)试读:

编写说明

本书是财政部规划教材、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由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审定,作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材使用。

本教材根据中职财经类专业成本会计教学的要求和特点编写而成。全书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制造业的典型业务为例,以简练的文字、通俗的表述,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程序及方法。本书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将教学内容与导入案例、知识链接、实训等板块有机集合,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本书教程结构体系设计合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本书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系统性与全面性兼具,能力点和知识点相结合,充分吸收同类教材的优点,各章节之间内在联系紧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材内容完整、形式新颖,可读性强。

本书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也可用于小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人员自学,或用于在职初级会计人员的短期培训。

本次修订工作是在原教材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对原教材中的错漏进行了订正,调整了部分练习题的内容和数据。本次修订由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李洛嘉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按执笔章节排序)有李洛嘉(第1、2章)、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陈娟(第3、6章)、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游秋琳(第4、5章)、广东省财政学校钟秉盛(第7、8章)、武汉市财政学校金萍(第9、10章)、河南省财政学校张丽(第11、12章)。全书由李洛嘉负责总纂。

本教材有配套的《成本会计(第七版)实训与练习》。用书学校任课老师若需要答案,请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索取(请注明:学校、书名、版次),E-mail:chenbing@cfeph.cn。本教材还为任课老师制作了电子教案及电子课件,如果需要,请登录如下网址下载:http://www.zgcjjy.com。

由于作者的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不胜感激。编 者2012年9月第1章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成本的概念和意义

•认识成本的分类和相关内容

•掌握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内容

•了解成本会计的职能和相互联系

•了解成本会计工作机构和基本规范导入案例

王蓉从服装学校毕业后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于是在世纪商城当了一名营业员,从事服装零售。在工作中她逐步掌握了服装的进货、销售、结算方面的知识,并在营业过程中了解到市场需求,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半年后,聪明的王蓉决心自立门户,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她向父母借了3万元,在一个居民小区旁开了一家名为“蓉依”的时装店,生意不错,第二个月小店就开始赢利。

一天,王蓉接待了前来订制服装的陈美。陈美在店里选好一段面料,希望订做一款秋装,王蓉告诉她这款秋装的价格是488元,一周后交货。经过讨价还价,陈美以450元的价格订下服装,满心欢喜地回去了。王蓉对这笔交易也比较满意,店里制作服装需要购买布料100元、耗材(线、镶边料、衣扣、衬布等)20元,支付工人工资100元,店面租金摊销、加工工具(缝纫机、熨斗、剪子等)消耗费用折算130元,制作服装的支出共计350元。所以,扣除各种支出王蓉还有100元的盈利。案例解析

上述案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看似非常简单,但却包含很多成本问题。

第一,在不考虑国家及企业对成本有关规定的条件下,支出与成本可以作为同等的概念。在这笔交易中,买方(陈美)的成本是450元(也是卖方的售价),卖方(王蓉)的成本为350元。买卖双方的成本计算如下:

第二,在同一笔交易中买卖双方的成本是不同的,但都是以其支出为基础来计算的。

第三,在同一笔交易中买卖双方的交易目的不同。如上例中买方的交易目的是得到称心的服装,而卖方的交易目的则是获得利润。

第四,成本是计算利润的基础。如王蓉时装店在不发生其他费用的情况下,其收入减去成本就是税前利润(350元-250元=100元)。经营者只有在生产及经营中不断地取得利润,其经营活动才能得以维持和发展。但如果不能确定成本,利润则无法计算。

学习成本会计的基本目的就是计算成本,但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成本。第一节成本概述一、成本的概念(一)成本是什么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一种支出。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处于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交易双方,即买方和卖方的成本含义不同。对于买方而言,成本是购买商品时按照商品的价格所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所以每单位商品的价格就是买方为获取这件商品而支付的成本,如陈美为定制服装所支付的450元;对于卖方而言,成本是经营者为生产、销售商品而付出的代价,如王蓉时装店为制作服装所花费的料、工、费为350元。

综上所述,我们将商品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称为经济资源。所以,成本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发生各种经济资源的付出,没有目的的付出是一种浪费。(2)成本必须用货币来计量,否则无法进行成本核算。(3)成本是一种客观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否需要计算成本,还必须考虑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如陈美制作服装的目的是自己消费而不是销售,她只要对服装的款式、制作工艺满意,价格可以承受,就达到了消费的目的。对于陈美来说,服装成本是一种单纯的货币支出,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对于王蓉时装店则需要通过成本核算来确定其经济效益,以确定这样的价格是否能够获得经济收益。因此成本核算对于王蓉时装店是非常必要的。(4)成本必须与特定的对象相联系。在我国企业的成本核算中,成本是指某种产品、某项劳务的支出。(二)马克思关于成本的著名论断

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表示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

由此表明,马克思是从生产经营者的角度来论述成本,指出了产品生产成本的基本内涵。同时,马克思将各种生产耗费,也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概括为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耗费和劳动者的劳动耗费,即以货币表现的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之和,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理论成本(见图1-1)。图1-1 理论成本构成要素关系图(三)理论成本和实际成本

理论成本的概念是广义的,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它是指在正常生产和合理经营条件下的社会平均成本,可作为衡量社会经济效益的参考和测定理论价格的依据。它不受生产经营中许多特殊情况和经济生活中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种纯粹的理论成本很难确定。

实际成本不同于理论成本,它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即已经发生,可以明确确认和计量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企业为实现生产及经营目的的一切支出都可以计入成本。为了使企业列入成本的各项支出项目和内容保持一致,以便正确计算利润和缴纳税金,防止乱挤乱摊成本,同时也便于保持同行业同类产品成本的可比性,国家规定了成本项目的具体内容。如我国的制造业产品成本按制造成本法计算,其成本项目主要包括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将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之外所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从本期损益中直接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还有些支出,如各种罚款、滞纳金等不能列入期间费用,则要求按规定在税后利润中扣除。【例1-1】王蓉时装店3月份制作服装38件(套),收入1万元,制作服装共消耗各种材料、工资、工具损耗等4 000元。此外,本月共发生电费80元,水费40元,滞纳金20元。

由于时装店无法确认每件(套)服装应摊销水电费的数额,故将这笔费用一次性地从本月总收入中扣除,而不是按每件(套)服装扣除。滞纳金属于营业外支出,与税前利润无关,应在税后利润中扣除。

由此可见,企业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其理论成本的经济内涵有很大区别。知识链接

直接材料费:直接用于某种产品或某项劳务的材料费用。如做衣服的布料、炼钢用的铁矿石、修理设备更换的零部件等所支出的费用。

直接人工费: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或劳务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等。二、生产成本与生产费用

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产品所发生的以货币表现的各种生产耗费。由于生产成本必须与特定的产品或劳务相联系,因此,生产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例1-2】福华纺织制造厂第二季度MS0801号生产订单所加工产品需在4月至6月内分批完成。4-6月材料、人工、其他费用等生产费用的投入及产品完工情况如图1-2所示。图1-2 MS0801号生产订单费用结转图

本例中,MS0801号生产订单4-6月投入的生产费用总额和全部完工产品成本一致,均为4万元,但具体到各月的生产投入(料、工、费)和完工产品成本却不同。原因如下:

1.从月初的情况看,由于该批产品是从4月开始投产,故4月无月初数;因4月末有未完工产品2 000元,将其结转至下月初,就形成了5月的月初数;同理,5月末的未完工产品成本2 500元,又形成了6月的月初数。

2.从各月累计投入情况看,4-6月共累计投入44 500元,即“14 000+15 500+15 000”;累计投入比各月当月投入多出4 500元的原因在于,4、5月均有未完工产品成本转入下月,而4月转入5月的2 000元是包含在4月投入的14 000元中的,5月转入6月2 500元是包含在5月的累计投入数15 500元中的;所以,累计投入比各月当月投入多出4 500元的原因是因为“累计数”中有重复计入的“4 500元”。

MS0801号生产订单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计算情况可通过表1-1的计算进行对比。表1-1 MS0801号生产订单生产成本计算表

综上所述,本期生产费用与本期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是两个既不相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生产费用按费用发生的时间进行归集,如4月投入的生产费用为14 000元,5月为13 500元,6月份为12 500元;产品成本是按费用归属对象来归集,MS0801号生产订单的生产总成本为4万元。所以,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生产成本是对象化了的生产费用。所以我们常说,产品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某件(种)产品而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知识链接生产费用的分类

生产费用的分类主要包括按经济内容的分类和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分类。这种分类是把成本的经济内容具体化,即按费用的原始形态和性质划分为若干个费用要素,又称为生产费用要素,包括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其他支出等费用要素。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是为了便于计算产品成本,这种分类的费用项目又叫做产品成本项目。在制造成本法下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生产费用还可以按其计入成本的方法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三、成本的作用

成本的作用决定于它的经济实质。成本的实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经济资源的耗费及其补偿价值。成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的耗费和补偿价值的尺度,作为产品定价和经营决策的依据,对降低耗费、足额补偿、合理定价、正确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成本是确定生产耗费的基本补偿尺度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商品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各种经济资源消耗过程的统一。要维持企业的再生产,必须使这些耗费得到及时足额的补偿。怎样才算足额补偿?这就必须有一个客观的尺度。这个客观的尺度就是成本。成本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从销售收入中需要补偿份额的多少,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的多少。所以,成本作为补偿各种经济资源耗费的尺度,对于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消耗、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二)成本是综合反映、控制劳动耗费的重要指标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耗费的综合反映。产品设计是否合理,原材料消耗是否节约,生产设备是否充分利用,生产组织是否协调,资金运用是否合理、节约以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都能通过产品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而企业通过上述一系列综合指标,可以有效地掌握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从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高效益。(三)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的制定应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使其大致符合产品价值。在现实的商品经济中,产品价值还不能直接计算,只能通过成本间接地进行反映。所以,确定产品的价格应当以产品成本作为基本依据。产品的价格应高于产品成本,否则,劳动消耗就不能得到补偿,就会发生亏损。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制定产品价格依据的成本,不是一个企业的个别成本,而是社会平均成本。所谓社会平均成本,是指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某种产品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的平均成本水平加成。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成本的竞争。因为,企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向市场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成本低,谁的盈利就多,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作出科学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的核心是经济效益的高低,即对任何方案都应以经济效益的大小来衡量其利弊得失,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成本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产品价格和税收一定的情况下,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小。因此,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考虑产品成本这一重要因素,并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来选择最佳方案以及评价方案是否可行。第二节成本分类一、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

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是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产品成本。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其成本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不同生产特点的企业,还可根据本企业各项费用支出的比重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上述成本项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如“燃料和动力”、“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成本项目。

非制造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除产品制造成本以外的生产耗费,又称为期间费用。主要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成本按经济用途划分是最基本的分类。按照这种分类,可以了解制造成本的构成情况,对成本计算和确定损益具有重要意义。二、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成本按其归属性可以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产品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它是为某一特定产品所消耗,因而可以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产品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它是为几种产品所消耗,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按适当的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

因此,从计入成本的方法来看,直接成本与直接费用、间接成本与间接费用是同一概念。

在成本核算实务中,直接成本是根据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直接归集到某种产品的成本,如直接归集的原材料、动力、计件工人工资等。间接成本是指不能根据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直接归集到产品而需要通过分配才能计入某种产品的成本,如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等。

将生产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有利于编制成本计划和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由于间接成本的分配带有一定的估计成分,为了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应尽可能扩大直接成本的范围,缩小间接成本,并对间接成本采用尽可能接近实际的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三、总成本与单位成本

在企业的成本会计报告中一般都需要提供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只有完工产品或劳务才能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即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总成本的节约或超支,对于分析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相结合,便能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单位成本又称平均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产品而平均耗费的成本。通常只需将总成本去除以总产量便能得到单位成本。【例1-3】祥云服装有限公司制作100套西装的总成本为4万元,每套西装的单位成本就是400元。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

单位成本=总成本 /完工数量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每套西装的单位成本为:

单位成本=40 000元/100套=400(元/套)

计算分析总成本可以考核企业产品成本计划总的完成情况,而单位成本的高低则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及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因此,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于分析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总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决策时要参考的主要内容,单位成本是企业确定商品单位售价的基础。四、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成本按其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随产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当产量增加时,变动成本总额也随之成正比例增加;当产量减少时,变动成本总额亦成正比例减少,但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如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计件工人工资等。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增减变动影响的成本。即当产量增加或减少时,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但产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固定成本也会变动,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特性。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但其单位固定成本则随产量增加而减少,随产量的减少而增加。如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等。

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中,有的项目属于综合成本项目,其构成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固定性成本,又有变动性成本,此种成本可称为半变动成本。对于半变动成本一般要采用专门的方法将其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如制造费用。

将成本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有利于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其中,降低变动成本主要通过降低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和劳动消耗来实现的,与产量的升降无关。降低固定成本主要通过增加产量,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控制固定成本总额支出。这种分类对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都有重要作用。

此外,成本按其是否与决策相关可以分为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按其可控性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第三节成本会计的职能一、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工场生产时期,工场在接受顾客的订货时需要事先定价,于是就出现了满足定价需要的估计成本。为了使估计成本接近实际,企业开始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生产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对于数额不大的间接费用则作为损失来处理。这种极为粗略的匡算为成本计算奠定了基础。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完成以后,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日趋健全,税收制度也逐步完善。国家为了实现对经济的监督和调节功能,督促纳税人及时足额地缴纳税金,要求企业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归集、分配和计算产品成本,同时也形成了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一些专门方法。成本计算与复式记账结合,标志着成本会计的形成。这一时期的成本会计以事后的成本计算为重点,这种对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额的记录反映和事后核算,在现代成本会计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但它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成本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在“泰罗制”的推动下,开始将“预算控制”、“标准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于会计,实施标准成本制度,使成本会计在原有的成本计算基础上,增加了事前控制的新内容。把成本会计的领域从事后核算向事前控制推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军工企业转产民用产品,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领域。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品不断出现,商品供大于求,买方市场正式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企业在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同时,眼光进一步集中在成本上。企业为了对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事先制订出各种成本方案,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为此,企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事后的成本核算和分析工作,更要做好成本的预测和决策,以确定最佳的成本方案,加强事前的成本控制。成本会计的预测职能的形成,标志着成本会计已发展到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如今,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已经发展成为以核算为基础,以控制为手段,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职能体系。可以说: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的职能,是现代成本会计区别于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相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而言,成本会计主要处理企业获取和消耗资源的成本及相关信息,它的主要任务是向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必要的数据。二、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能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从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的职能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在认真分析企业现有经济技术条件、市场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企业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所进行的科学测算。通过成本预测,可以提高企业降低成本的自觉性,减少成本管理的盲目性,有利于寻求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二)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制订出优化成本的各种备选方案,运用决策理论和方法,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的过程。进行成本决策,确定目标成本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前提,也是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三)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为保证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的实现,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所应发生的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成本计划一般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下达各执行部门和单位。成本计划是降低成本的具体目标,也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四)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成本控制泛指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发生进行引导和限制,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目的的全部活动。从成本控制过程来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事前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和费用发生后的事后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是在企业的扩改建、新产品的设计、老产品的改造等阶段,即在产品投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活动。事中成本控制是指在产品成本的发生过程中,所进行的控制产品成本的活动,包括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准备、制造加工直到产品入库整个过程所发生的料工费及其他支出所进行的控制。事后成本控制是指在产品成本形成以后所作的分析和考核。这是对过去成本控制的总结。通过总结,揭示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未来的成本控制指明方向。狭义的成本控制仅反映事中的成本控制,以成本计划为依据,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将各项费用的发生限制在计划控制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计划的顺利执行。(五)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运用各种专门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工作的核心。成本核算的过程,既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发生实施控制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未来的成本预测和成本决策提供依据。(六)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揭示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查明成本升降的原因,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的过程。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时,需要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将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上年同期成本以及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水平进行比较,确定成本差异,分析形成原因。成本分析一般在事后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单位产品成本分析、生产费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成本对比分析等。(七)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的总结和评价。成本考核要以成本计划的实施者即成本责任的承担者为对象,以其可控成本为界限,来考核其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其责任业绩和决定其奖惩,将成本管理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以便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以及个人履行经济责任、执行成本计划的积极性。

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体系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必须以过去的成本核算资料为重要依据:成本控制也需依据成本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实施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更需要成本核算提供成本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数据资料。所以,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没有成本核算职能,也就不存在成本会计的其他职能。中等财经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案中的会计主干课程是由“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几门课程组成的,有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和分析的内容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中讲述,故本教材仅讲述成本的核算和成本报表分析等内容。第四节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一、成本会计工作机构和人员(一)成本会计工作机构

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机构,是指在企业中直接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建立成本会计机构能为搞好成本会计工作提供组织上的保证。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企业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应是会计机构的一部分。

在大中型企业,一般应在会计机构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科或成本会计股,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负责成本会计的各项工作。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一般不设立成本会计的专门机构,但应配备专职的成本会计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应与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的多少和管理的体制相适应。

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集中和分级两种形式,与之相适应,成本会计也有集中和分级两种组织形式。集中管理的组织形式,是指厂部的成本会计机构集中处理企业的全部成本会计事务。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企业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集中到厂级会计机构进行,企业内部各单位一般不配备或仅配备兼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厂部成本会计机构可以比较及时地掌握整个企业有关成本的全部信息,便于成本数据的集中处理,还可减少成本会计机构的层次和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不足之处是不便于进行责任成本的核算,也不便于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单位和职工及时地掌握本单位的成本信息,不利于调动群众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分级管理的组织形式,是指成本会计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工作,下放到企业内部各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成本考核工作由上一级成本会计机构对下一级成本会计机构逐级进行。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负责对下一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并对全厂的成本进行综合的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工作,以及对全厂成本核算进行汇总核算工作。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工作一般仍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来集中进行。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有利于企业各内部单位增强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的控制和核算,但会增加成本会计的机构和人员,从而增加成本核算成本。(二)成本会计工作人员

成本会计人员是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中,配备一定数量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成本会计人员,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成本会计人员应当熟悉并认真执行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成本的形成过程,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参与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和各项定额,督促检查企业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和有关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充分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出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当好企业负责人的参谋。二、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与成本会计有关的会计的法规和制度主要包括:(一)会计法律

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也是从事会计工作、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它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会计管理权限、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并对会计法律责任作了详细规定,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促使会计人员坚持原则、贯彻制度、履行职责、依法办事。(二)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的,用以调整会计关系中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规范。主要有《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上述会计行政法规是会计法的具体化,是连接会计法和会计规章的桥梁。其中,在会计要素的定义、根据会计原则选择会计方法以及索要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依据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三)会计规章

会计规章是由财政部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部门规范。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监督制度(如会计监督管理办法)、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制度(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试行规定)、会计工作制度(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鉴于会计制度的特殊性质和重要地位,财政部所制定的会计制度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授权,将财政部所制定的会计制度称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要求各单位在会计工作中加以遵守。所以,会计规章也可称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四)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制度和管理办法

企业为了具体规范其内部的成本会计工作,可以根据上述法规和制度,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管理办法,如企业在成本会计基础工作中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它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具体的、直接的依据。第2章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掌握生产费用的分类

•掌握生产费用要素和成本项目的内容及作用

•掌握成本核算主要账户设置方法、结构和内容

•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导入案例

王蓉的时装店经过两年的经营,资金有了一定积累。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注册成立了蓉依服装厂。王蓉租赁装修厂房、购置设备、招聘专业服装设计师和车工,很快把服装厂办了起来。但由于缺乏资金,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欠缺经验,服装厂一度陷入困境,成立不到半年就亏损二十多万元,王蓉几年来赚的钱血本无归。但倔强的王蓉没有就此低头,经过冷静的思考她认识到,经营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人员、面料、管理方面的落后。于是她招聘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调整进货渠道,并向专家请教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王蓉真切地理解了成本管理专家李践博士的那句名言:企业不赢利就是死亡,获取利润最快的速度就是控制成本。她决定从成本核算开始,系统学习成本管理知识。在弄清成本和费用的有关概念后,王蓉想知道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老师的指导下,王蓉明白了要掌握成本核算的第一步,需要懂得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程序。老师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企业的经营活动看成是一项竞赛,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好比是“竞赛规则”,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好比是“竞赛日程”。案例解析

成本核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人员要想把各种费用开支的资料通过核算形成系统的会计信息,需要经过大量的信息加工处理工作,这些信息处理工作必须符合一个科学、规范的流程,就像企业加工服装时要经过剪裁、缝纫、开袋、锁眼、钉扣、电脑绣花、验针、成品检验等工序一样,每道工序都是一环扣一环。同样,进行成本核算时,先归集什么,后计算什么,也需要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来进行处理。因为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保证,而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就规定了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规定成本核算基本要求和程序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成本核算信息。第一节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一、坚持成本核算原则

企业要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应当遵循以下成本核算原则:

第一,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企业应按实际成本进行成本核算。以实际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核算,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计算。实际成本以账面数据为依据,一般具有客观性。在核算过程中,若采用定额成本或计划成本方法的,必须合理计算成本差异,月末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时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第二,定期核算原则。成本核算应当定期进行,成本核算期一般以月为单位。各月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时间应一致,以保证成本的真实性和各期成本的可比性。对于跨期生产而月末尚未完工的产品,也应按月归集生产费用,计算生产成本。

第三,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计入生产成本,应按权责发生制予以确认。知识链接

权责发生制:指会计核算中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方法。即凡属本期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不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本期收到的款项也只作为预收款项处理,而不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出,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不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在本期支出,也只能作为预付款项处理,不能列入本期费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处处可见。如本期销售一批产品,只要确认为收入,即使期末货款尚未收到,在会计处理上仍应将其作为本期营业收入;又如,企业加工产品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通常在一年以上。尽管在本期尚未毁损,不必更新,但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计入本期有关的费用和成本。

第四,一贯性原则。企业应根据生产类型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在成本计算过程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也应保持相对稳定。二、明确成本开支范围

成本开支范围是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分清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成本开支范围主要包括:

第一,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物料的实际成本;

第二,产品生产过程中因使用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等;

第三,产品生产过程中因使用低值易耗品和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摊销费;

第四,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以及“五险一金”等;

第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等;

第六,其他与产品生产有关并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企业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对外投资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各种罚款、赞助、捐赠支出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生产成本的其他支出,不能计入成本开支范围。三、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一)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核算制度

为了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加强成本管理及控制,企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法规,结合本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特点,制定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如原始记录制度、定额管理制度、材料物资管理制度、内部结算制度、成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考核制等。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应明确成本核算目的,规范成本核算会计科目和核算内容,尤其是明细科目的设置及具体核算内容,确定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等。(二)做好定额资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既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成本的标准。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是分配实际费用的标准。因此,为了加强生产管理和成本管理,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凡具备定额管理能力的企业,都应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消耗定额标准,并随着企业科技水平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修订消耗定额,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建立健全存货收发领退存的计量和记录工作

做好存货收发领退存的计量和记录工作是加强成本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前提。为此,企业应严格实施物料保管制度、计量制度,做好存货收发领退存的原始记录,建立健全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保管、移交、传递制度,库存材料应定期清查、盘点,做到账物相符,避免差错和霉烂变质,防止积压浪费和贪污盗窃,以保护财产的安全。(四)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企业的财产物资是生产资料,也是准费用、准成本,其价值将随着消耗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因此,财产物资的计价方法和价值转移方法,是影响产品成本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这些方法包括固定资产原值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内容及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等。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转移,以及各种费用的分配,都应规定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任意改变。四、划清成本费用界限

为了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当正确划分生产过程中各种费用的界限。(一)正确划分经营性支出与非经营性支出的界限

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和非生产经营活动。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必须将生产经营活动和非生产经营活动区分开。因为只有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才能计入成本,非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则不能计入成本。正确划分经营性支出与非经营性支出的界限是正确计算企业成本费用和各期损益的重要基础。知识链接

生产经营性支出:是指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所发生的支出。如某电视机厂为生产电视机所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折旧费等;某运输公司为客户提供运输服务所发生的汽油费、过路费、驾驶员工资以及运输工具的折旧费等均为生产经营性支出。(二)正确划分成本支出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我国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一般实行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企业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进行产品销售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是发生在产品制造过程之外的费用,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没有直接联系,不应或不便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但其发生与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有关,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三)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为了按期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核算财务成果,企业一般应按月结算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分清是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还是应由以后各期产品成本负担。凡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应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对于本月支付或发生,但属于本月及以后各月受益的生产费用,应列作短期预付费用或长期预付费用,然后按受益期分配计入各月的成本、费用;对于本月虽未支付或发生,但应由本月负担的生产费用,须通过预提的方式计入本月成本、费用。对于非本期的成本、费用,要防止利用跨期摊配的方法任意调节各期产品成本的错误做法。(四)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计算各种产品成本,企业必须将应由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对于凡能分清应由某种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不能分清由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应采用适当方法加以分配后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同时,还应注意划清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的费用界限。要坚决制止在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任意增减费用,借以掩盖成本超支或以盈补亏、弄作虚假的错误做法,确保各种产品成本的真实性。(五)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企业在月末将各项费用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之后,还应当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便正确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的方法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简便易行,不得任意提高或压低月末在产品成本,防止出现人为地调节完工产品成本水平的情况。

生产成本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成本费用界限的划分应贯彻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谁负担,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负担多少应与受益程度成正比,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真实。

成本核算中各种费用界限的关系见图2-1。图2-1第二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也是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根据生产费用的分类和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其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一)按成本开支范围审核各项费用应否计入产品成本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制度、规定和企业的费用计划、定额,对费用的发生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对不符合制度、规定和不符合计划、定额的费用严加控制。对于成本费用开支的规定和制造成本法的成本内容,应划清哪些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哪些费用应由其他资金渠道开支或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将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同时,还应当按照会计分期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划清应计入本期成本和不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界限。(二)将应计入本期产品成本的费用在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

企业应根据领料单、退料单、工资结算单等有关会计凭证,将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进行归集分配,将其中应计入当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有关的成本项目。(三)将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按照上述各个步骤,企业可以把各个会计期间为生产某一特定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归集汇总到生产成本明细账中,但在会计期末还必须将归集汇总的生产费用在本期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便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常,若产品全部制造完工,则其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都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若产品全部未完工,则其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就都为在产品成本。上述这两种情况,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若本期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期末在产品,就需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归集在各“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费用,在其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图2-2成本核算程序图。图2-2 成本核算程序图二、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

为了正确、科学地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企业应将产品成本计算与会计账簿组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置和运用成本核算账户,并在账户上按照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进行归集和分配费用,计算产品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及企业生产费用核算和产品成本计算的需要,一般应设置以下账户:(一)“生产成本”账户

1.核算内容。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该账户属成本类账户。

2.账户结构。企业为加工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借记本账户,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账户。

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账户,贷记“制造费用”账户。

企业应分别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账户,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3.明细核算。“生产成本”账户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分别进行明细核算。为了分别核算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成本,企业应在“生产成本”账户下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明细账户,并分别按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类别、批别或劳务名称)设置三级明细账,在明细账中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也可以根据核算的需要,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明细账户设置成“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两个一级账户进行核算。知识链接

基本生产:是指企业的商品产品生产活动,如电视机厂为加工电视机而进行的生产。从事基本生产的车间称为基本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是指企业内部为基本生产活动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活动,如设备维修、发电、供水等。从事辅助生产的车间称为辅助生产车间。如企业内的修理车间、供电车间等。(二)“制造费用”账户

该账户属成本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的生产单位(车间或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记入“管理费用”账户,不在该账户核算。

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并按费用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借记该账户,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账户;月终,应按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贷记该账户。该账户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外,月末应无余额。(三)“劳务成本”账户

该账户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企业接受的建造合同劳务所发生的成本,不在该账户核算。

企业发生的各项劳务成本,借记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账户,结转完成劳务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账户,贷记本账户。该账户应按接受劳务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该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完成劳务的成本,或尚未结转的劳务成本。(四)“长期待摊费用”账户

该账户属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企业实际发生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应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建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等,应当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企业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借记本账户,贷记有关账户。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本账户。

该账户应按照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按照费用项目披露其摊余价值、摊销期限和摊销方式。

企业发生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和其他递延费用时,借记该账户,贷记有关账户;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该账户。该账户的借方余额为尚待摊销的各项长期待摊费用的摊余价值。(五)“废品损失”账户

该账户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费用。企业发生废品损失(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已耗成本)时,借记该账户;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和应向责任人索赔的赔款及分配转出的废品净损失,记入该账户的贷方;该账户月末一般无余额。

该账户应按车间设置明细账,账内按产品品种分设专户,并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六)“停工损失”账户

该账户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停工损失费用。企业发生停工损失时,借记该账户;应收赔款、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损失以及分配转出停工损失,记入该账户的贷方;该账户一般月末无余额。

该账户应按车间设明细账,账内按产品品种设专户,并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对于不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企业,也可以不单独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具体方法见本书第四章第四节中的有关内容。

企业生产成本核算账务处理及各生产成本核算账户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3所示。

图2-3各步骤成本核算内容说明:

①归集分配各项要素费用;

② 分配结转长期待摊费用;

③ 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④ 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费用;

⑤ 分配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⑥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图2-3 生产成本核算及账户间相互关系图第3章要素费用的核算【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掌握材料费用的分配和核算方法

•掌握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

•掌握人工费用的分配和计算方法

•掌握折旧费用的分配方法导入案例

自从学习了成本核算知识后,王蓉对厂里与成本有关的事情都非常关注。一天,当缝纫车间材料员小周拿着几块边角余料来到她的办公桌前,告诉她这些材料都是因为裁剪下来的废料时,她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新聘来的设计师虽然设计水平高,但对材料的利用和面料的选择过于追求设计感,排料时没有算细账。于是王蓉把设计师、市场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都请到办公室,一起商量材料问题,使这件事很快得到了解决。另外,王蓉还叮嘱生产部经理要妥善处理工人的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