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百问百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8 05:27:04

点击下载

作者:魏琳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科学技术百问百答

科学技术百问百答试读:

前言

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广大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读者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在新的世纪,随着高科技领域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科普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纵观人类文明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点、现代化的战争、通讯传媒事业的日益发达,处处都体现出高科技的威力,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对于科学知识充满了强烈渴求。

对迅猛发展的高新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不仅可以使广大青少年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而且可以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学好科学知识,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这套《青少年科学知识大图解》,主要包括太空、地理、天气、生物、花草、环境、海底、武器、生理、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本套作品采取图解的方式,图文互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是算筹吗?

古时候,人们没有发明数字,遇到要计算的时候,怎么办呢?

最初,人们用手指计数,遇到1个物体,就伸出1个手指,但是遇到一些大数目时,这种计算方法多辛苦呀,而且容易忘记。后来人们就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遇到重大而次数发生频繁的事情的时候,就结大疙瘩。可是“结绳记事”虽然比用手指计数要先进一些,但还不很方便。后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种最早最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算筹。“筹”是一种加工后的小棍子(有木制、竹制、骨制的),它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灵活排布于地上和盘中。筹算时,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正数和负数及分数的概念,它们用不同形状和颜色区别开来。

[我还想知道]

直到今天,在欧、亚、非大陆的某些地方,仍然有一些牧人用在棒上刻痕的方法来计算他们的牲畜。

秘鲁的印第加族人古时每收进一捆庄稼,就在绳上打个结,用来记录收获的多少。

电子计算机因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功能而被称为电脑吗?

电子计算机是能够把信息自动高速存储和加工的一种电子设备。它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指计算机的一切电器设备,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计算机本身的物理机构;软件指为了运行、管理、维修和开发计算机所编制的各种程序及其文档。硬件与软件结合成为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一般来说,电子计算机包括数字式、模拟式、数字模拟混合式三种,通常我们说的电子计算机就指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正因为电子计算机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的能力,它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功能,或者说,它是人脑功能的延伸,所以有人把电子计算机叫做电脑。

科学家们认为电子计算机在许多方面和人脑并不相同,但是人们出于习惯,还是用“电脑”来称呼它。

[我还想知道]

1985年,世界上第一台声控电脑诞生。

电子计算机语言分为三类:机器语言、符号语言和高级语言。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被命名为“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简称“ENIAC”(埃尼阿克)。这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耗资50万美元。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内装1.8万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

电脑因只能部分代替人脑而不能超过人脑吗?

当今社会,电脑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它能绘画、能看会说,计算起来准确无误,不知疲倦而又速度极快,让人类望尘莫及,但它是否就能代替人脑呢?实际上,电脑所拥有的本领不过是按人类所编制的程序照章办事而已,它归根到底只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只能部分代替人脑,不可能完全代替人脑。

现在有很多人在研究如何能使电脑自己编程序,如何借助于生物技术,使电脑有可能不再依靠电能,而从有机化合物中自行获得能源。只要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钻研下去,具有生命智能的电脑并非没有出现的可能。

[我还想知道]

最早提出电脑设想的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巴贝奇(1791—1871)的英国人,他的很多设想都未能实现。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年轻的工程师埃克特和莫克莱,才用电子管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的电脑。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导纤维传递信息的吗?

光纤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中,最先进的传输手段。它利用光在一种极细的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光导纤维即为一种光的“导线”,它的结构分为两层,中间的一层为纤芯,直径只有几微米,外面有一层对光反射能力极强的,用玻璃或石英制成的“包层”,光纤的外层还裹有厚厚一层塑料,这样光就被紧紧地封闭在光纤里。当信息传送时,文字和图像会变成强弱不同的光信号,以每秒30亿次的速度传送到远方。一根光纤在几秒钟里就能传送几千万字的书籍信息。而且无论它怎样弯曲,只要入射光的角度合适,就能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

光纤通信的容量大得惊人,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光纤中,可以同时传输几万路电话或者几千套电视节目。

光纤通信不怕辐射,不怕雷,不受电磁干扰,因而保密性好,通信质量高,抗干扰力强。

[我还想知道]

光纤可以像电缆一样做成多芯的光缆。

光纤的石英,也就是沙子,来源非常丰富。

光纤通信不怕辐射,不怕雷击,不怕电磁干扰,因而保密性好,通信质量高,抗干扰力强,应用广泛。

计算机病毒因性质不同而破坏程度各异吗?

所谓计算机病毒,其实就是一种使计算机出现错误的程序,它能够以某种途径侵入计算机的存贮介质里,并在某种条件下开始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同时,它本身还能复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的病毒不破坏系统和数据,只是大量占用系统时间,使机器无法正常工作。良性病毒具有开玩笑的性质,它往往使你的机器突然发出一阵怪叫声,在冷不防中吓你一跳;或者在计算机的荧光屏上出现一些“不要慌”、“跳舞吧”之类的废话;或者只是使计算机出现暂时的故障,过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

恶性病毒与良性病毒截然不同,它极具破坏力,严重时可以导致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系统的资料在顷刻间丧失殆尽。

有的计算机病毒还有定时发作的特点。比如,“两只老虎病毒”只在每星期五发作,当病毒感染的程序在执行时,计算机每隔4分钟就唱一遍轻松的小曲儿——“两只老虎”。

[我还想知道]

有人认为,最早制作计算机病毒的是巴基斯坦的一对自学成才的计算机工程师兄弟,他们制造的病毒被引入美国后,引起争相模仿,结果迅速蔓延开来。

还有人认为,计算机病毒是由美国一些计算机“神童”弄出来的。

便携式电脑的优点是方便携带吗?

按电脑的外形来分,家用电脑分为台式和便携式两种。

便携式电脑就是便于携带的电脑。它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全、一机多能。移动办公的专业人员如: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工程设计和工矿企业的专业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经常外出的经贸人员使用它非常方便。

便携式电脑自带电池式电源,显示器、主机、键盘合为一体,并具有台式电脑的各种配置,有的便携式电脑还直接带有打印机和传真功能。新型便携式电脑还有大容量硬盘,模块化全内置,全面端口和双重鼠标器等优良性能。

典型的便携式电脑从外表看像个小箱子,打开就可进行各种计算机操作,好像一个笔记本,常叫它“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还有能在膝盖上操作的膝上型电脑,可在手掌上使用的掌上型电脑等种类。

[我还想知道]

1642年,法国著名数学家帕斯卡制成了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但只能做加法计算。

1818年,法国人托马斯设计了一种比较实用的手摇式计算机,并于1821年建厂投产生产了15台。

多媒体电脑的核心技术是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吗?

多媒体技术将使电脑变得更为有趣、更吸引人。而在未应用的范围中,多媒体电脑也肯定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多媒体电脑的核心技术是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它把电视机、录音录像机及通信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一机多能。

多媒体电脑可以自动播放CD唱片,编辑曲目、调整音乐的音质和音量;可以自行录制、编辑音乐各种声音文件;用多媒体电脑可执行多种播放程序,看电视节目,播放VCD、DVD影碟片,对影像可以复制、储存、移动;多媒体电脑通过调制解调器和电话机相连结,这样就可以用电脑打电话、发传真,在各种网络世界里漫游和寻找信息,并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建立电子信箱。

光盘驱动器、音箱、调制解调器、声卡、视卡和声、像编辑软件是多媒体电脑必备设置。

[我还想知道]

多媒体技术目前应用的主要领域是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类课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光盘,它们是电脑辅助教育的好助手。

利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制出声色俱佳的电子词典、电子百科全书。它们体积极小,不仅能提供文字说明,还配有相应的音乐、图,令读者赞赏不已。它还具有灵活方便的查找方式,查找效率极高。

未来电子书因小巧而更便于携带和使用吗?

外表看上去,未来电子书像现在由纸装订的书一样,它的奥妙或差异却在里面。

未来电子书的每一页上都设置了数百万个微小容器,每个微小密封的容器里装有微小粒子。

每个页码上微小容器的数目非常之多。一个“上”字可能就要设置1000个微小容器。容器的数目愈多,字的清晰度就愈高。如果每页尺寸一定,字体尺寸愈小,那么小容器的数目就随之增加。

因未来电子书的文字是电子形式,所以它是可操纵的,可以随时更换新的内容、新的版面、新的字形、新的图像。另外,如果读书人年纪大了,看不见小号字体,那么可以放大页面上的字体。如果读书人爱在书上作批语,可以随时缩小文字占的版面,增大页边空白处,这些写入的内容可以通过微型处理器存储起来。当你购买的“未来电子书”,内含目录不是一本专著时,你还可以在读完一本专著后,通过电子记忆卡输入第二本书的内容。

这类“未来电子书”虽未问世,但是完全可以相信,这种书会走向人间,在人间闪光!

[我还想知道]

如果你想往未来电子书中输入新内容时,你必须先进入网络空间,再去查阅电子出版物的书目,选定你所需要的书后,按下输入键后,一部长篇小说花不了1分钟,就可以完成输入操作。然后,你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阅读这些新内容。

今后,家庭影院的影视节目内容和电子游戏的节目内容,也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输入未来电子书中。

电子图书不仅能看还能听吗?

电子图书,就是把图书“电子化”。利用光电技术能把浩瀚的典籍浓缩存储在一个直径为13厘米的激光磁盘里。一套900百万个条目的百科全书贮存在里面只占了磁盘总存储量的五分之一空间,还有五分之四的空间可以利用。这种用磁盘存贮的图书就是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能看还能听,有文字还有叙述和音乐,图书中的照片和插图是以动画的形式出现。看电子图书给人以音文并茂的享受。

当我们走进电子化图书馆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闪着亮点的电脑、条形码识别的自动借书系统、电脑输出微缩胶卷卡片柜和电子监测系统。这里藏有大量的电子图书和各种电子出版物,读者只需按按键盘显示器上就会迅速出现要查的的内容。

[我还想知道]

1906年6月26日,德福雷斯特发明的真空三极管获得了美国专利。后人将这一天定为真空三极管的诞生日。三极管的出现,使世界开始大步迈入电子时代。

从1918年起,各种无线电设备就已普遍采用三极管。正因为有了三极管,无线电通讯、收音机、雷达等发明才纷纷涌现。因此,人们把三极管比喻成无线电的心脏。

电话传递声音是靠电帮忙的吗?

小朋友们在打电话给同学或老师时,有没有想过是谁在为我们传递声音呢?原来,是电在默默地做贡献。

当我们对着电话机的发话器说话,说话的声音使发话器里面的薄铁片发生振动,电磁铁把这个振动变成电波。电波通过电话线传到电话局的交换台,在那里被放大,然后又沿着电话线来到另一台电话机的受话器。受话器和发话器一样,里面也有一块电磁铁和薄铁片,不同的是电波在这里又变成了我们听到的声音。

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隔山又隔水,没有办法架设电话线。这时打电话,电话局利用发射台把电波发射到空中,另一个地方接收到电波后,再把它送到电话机的受话器里。这样,无论在多么远的地方,哪怕是在宇宙里航行,也能够随时打电话了。

[我还想知道]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公共电话有:盗情电话110;火警119;急救电话120;电话信息服务台160等等。

电话是由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在1875年发明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就用贝尔的名子作为计量功率等级的单位。

投币电话是根据硬币的直径、重量和厚度等来识别硬币的吗?

在许多公共场所或是电话局,我们有时会看到投币式电话。这种电话只要你向它投进几枚硬币,就可能使用了。如果你投的不是硬币,而是几枚铁片,或者投的硬币不够电话费用就不能使用。

为什么投币式电话能识别硬币呢?

说起来,道理很简单。我国目前使用的硬币有1元、5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硬币的直径、重量和厚度都是不一样的。首先投币式电话根据投进硬币的直径、重量等来区别硬币的面值,然后通过光电计数器,识别投进硬币的数量,当投进的硬币达到规定的金额时,电话就会自动响起拨号音,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电话了。

[我还想知道]

红光、绿光和蓝光是光的三原色,用这三种光可以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就是不能混合成黑色的光,因为黑色的光根本不存在。

纯净的煤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若无色无味的纯净煤气从管道里跑出,而人们又一时难以发现,则时间一长会造成煤气中毒。所以煤中加上一些带臭味的气体,这样一旦煤气管道漏气了,就会出现一股难闻的臭味,使人们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致引起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邮政编码中的数字各代表不同的含义吗?

邮政是一种古老的、使用最普遍的通信手段。投进信箱的信每天要送到邮局进行分拣。分拣,就是把信按邮寄地区分类。过去邮局一直是用手工来分拣,一个人每小时只能分拣2000件左右,而且劳动强度很大。自从使用邮政编码以后,就可以用机器分拣信件,每小时分拣2000~40000件,提高效率10~20倍。

什么是邮政编码?邮政编码是写在信封小方格内的阿拉伯数字,它这些数字是表示邮政区域划分和它的投递区段的专用代号。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采用了邮政编码制度。我国是采用四级六码的编码方式。前两位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第四位数字表示县和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或投递所。邮政编码信封是统一印制的专用信封。

[我还想知道]

我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政府于1878年发行的“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龙邮票”。

首次发行的龙票仅3枚,面值用银钞表示,分绿、红、橘花三色,面值分别为1分银、3分银和5分银。图案是一条龙在云彩和小浪衬托下戏飞腾云的形象。

电信网络使电话系统互相联接起来吗?

在电话发明以前,人们靠写信互通情况。有了电话后,人们可以利用电话在相隔很远的地方交谈。有了通信卫星后,电话的功能就大大地增强了。人们把电话系统联成一个大网络,利用这个网络,进行全国、全地球的电话通话是非常便捷和快速的,这就是电信网络。

电信网络可以传播电话、电报和电视信号。电信网络由通信卫星、卫星通信站、电波中继站、光缆、电话交换机组成。电信网络的工作过程是:打电话的发、收信号通过卫星通信站和通信卫星传到电话交换机,然后传到用户。

[我还想知道]

电话信号能像闪光一样沿光缆传输,使用户能得到高质量、高速度的通信效果。

移动电话实际是一台小型无线电收发机:使用时,拔动对方电话号码这组号码就被转换成无线电波,发射到基地,基地再把收到的信息送到市内电话局的有线电话交换机,这样,双方就可能过无线电波和有线线路通话了。

现代通信的方式、用途各不相同吗?

现代通信主要的方式有移动通信、寻呼机和电视电话。移动中的用户,与固定的或移动中的另一方进行直接的通信,叫做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综合利用,无线通信的种类主要有:无线电对讲系统、寻呼系统、移动电话系统。

寻呼机又叫“BP”机,它是一台只能接收而不能发出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机。当你要找人或向他人传递信息时,你可以打电话给寻呼台,报出传递信息,寻呼机号码,寻呼台就向寻呼机发出电波,寻呼机就能接收到。“BP”机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有:半自动寻呼、自动寻呼、数字型、汉显型等。

电视电话是一种既能传递声音又能传递图像的现代通信工具。它是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研制出来的。利用这种电话可以拉近相隔万里的人们的距离,给打电话者以“亲临现场”的感受。

[我还想知道]

通信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的收发两端一定要有传输信号的导线相连,它需要架设电杆、电线,需要维护和修理。无线通信是靠电磁波的传播来传递信息的。

无线通信信号由无线发射基地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出,它在空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然后由无线电接收接收,并转换成声音、文字符号和图像。

人类觉得用马运输不方便才发明了自行车吗?

很久以前的人类是用腿来赶路的,后来,马代替了人腿,但是,大概是因为马爱使性子,还必须喂饲料,很麻烦,所以人们萌发了以机器代替马匹的念头。

1790年,法国人西哈发明了一辆双轮木马,轮子虽然能转,可是仍然要用两只脚轮流蹬地,使木马前进。这个木马可以说是自行车的雏形。

1817年,德国的德莱斯男爵把木马改良了一下,在前面加上把手,不过仍然得劳累双脚在地上跑。

到了1839年,苏格兰的铁匠麦米伦在前轮两侧装上了踏板,真正的“脚踏自行车”终于出现了。

1888年,英国人邓洛普发明了充气轮胎,使自行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后,人们对自行车不断进行改进,终于使它发展成现在的模样。所以,可以说自行车是人类长期智慧的结晶。

[我还想知道]

19世纪70年代后,前轮特大而后轮特小的高自行车风行于世界各地。

当时,邓洛普是为了使他的儿子在自行车比赛中夺冠,受到充满水的管子变圆不易被压破的现象启发,而发明了充气轮胎。

最早的车轮是用挖空的树干制成的吗?

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一种车,都离不开车轮。最早的车轮大约在5000年前就出现了,那是用一个粗大的树干切成圆片,再在中间凿一个洞制成的,这种车轮很容易沿着木纹裂开。后来,出现了用木板拼合成的车轮,克服了圆木车轮易裂开的缺点。为了保护车轮,人们还在车轮的边缘包上了动物皮。

这样过了1000多年,人们对车轮又进行了革新,最先使用在战车上,这些战车的车轮是空心的,中间有十字形轮轴,可以把轮子固定在车轴上。这种车轮比较轻,有利于提高车的行进速度。

后来,高卢人发明了用铁圈保护车轮,使车轮既坚固又耐用。

此后,随着火车的问世,出现了铁车轮;随着汽车的出现和自行车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橡胶轮和充气橡胶轮胎。

[我还想知道]

高卢人首先造一个比木轮小一点儿的铁圈,然后将铁圈加热,铁圈膨胀后刚好可以套在本轮外。接着往铁圈上浇冷水,使铁圈收缩,结果,铁圈便紧紧地套住木轮了。

戴姆拉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被人们称为“摩托车之父”。

自行车的车轮转运起来即可保持平衡状态吗?

人骑自行车不倒的原因与硬币不倒是相同的:凡是高速转动的物体,都有一种能保持转动轴方向不变的能力,使它们不向两侧倒。小朋友打的陀螺能够不倒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骑车时是在前进的方向上给自行车一个力,使车轮转动起来,车轮就能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再利用车把调节一下平衡,自行车就可以往前走了。但是一停下来,车子就会因失去平衡倒下来。

杂技演员经过训练,保持平衡的能力特别强,即使原地不动,他们也能让自行车保持平衡,不向某一方向倾斜或倒下去。

[我还想知道]

转弯时正确的骑车方法是:身体向同一方向倾斜,保持车子平衡。如果身体朝相反的方向倾斜,就会因失去平衡而摔倒。

下雪时,路面多半是又硬又滑,如果将车气打得太饱,容易摔跤。

人行横道线最初由石头铺成吗?

小朋友们都知道,横过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那一条条雪白的标志线,能把你安全地带到马路的另一边。

人行横道的标志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当时,意大利的庞贝城区的一些街道上,人、马、车混行,交通经常堵塞,事故不断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初人们把人行道加高,与车和马行驶的道路分开。然后又在接近路口的地方横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行人横过马路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跳石穿过马路,马车的车轮刚好能从两块跳石之间通过。

到了19世纪,汽车代替了马车,无论是速度还是危险性,都大大增加了,笨重的跳石已经不适用了。50年代初,经过多次试验,在英国伦敦的街道上,首先出现了像现在这样的人行横道线。由于它洁白、醒目,看上去很像斑马身上的一道道白纹,因此又称为“斑马线”。人行横道线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通道,同时也告诉司机,要减缓车速让行人先走。

[我还想知道]

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的红绿灯是1868年最早在英国出现的。红灯表示停止,绿灯表示通行。

现代的交通指挥灯是1914年在美国首先出现的,它除了红绿两种颜色外,又增加了一盏黄颜色的灯。

用红灯作停车标志是因为红光的穿透力极强吗?

在交叉路口,一般都设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指示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注意看分明……”为什么红灯停呢?原来,在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中,它们各自的波长都不一样,其中,红光的波长最长,且穿透力极强,能穿过雨点、灰尘、雾珠投射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因此用它作停车信号,司机能及时看到后把车停下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红色不仅用作停车信号,还广泛地用作表示危险或引人注意的信号,如铁路上、飞机跑道上、建筑工地等区域都设有红灯信号。

[我还想知道]

影子的产生是光造成的,同样,要想消灭影子也得依靠光。如果把物体完全放在光照里,就不会有影子出现。手术室里的无影灯就是这个道理。

高速公路每小时可通过几千辆汽车,又不至于使双向行驶的汽车相撞,是因为公路中间有安全岛,把双向行驶的汽车隔离开来。

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安全行驶而设计的吗?

汽车轮胎上的各种花纹并不是起装饰作用的,而是为保障汽车安全行驶专门设计的。

如果汽车只在干燥的路上行驶,轮胎上也可以不要花纹,赛车的轮胎就是这样的。可是一遇到雨天,没有花纹的轮胎就很容易打滑,车子开起来摇摇晃晃的,想停的时候也不能及时停下来。这是因为在路面和轮胎之间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使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的缘故。

如果轮胎上有花纹,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水会从花纹的沟里排出去,轮胎和地面之间形不成水膜,轮胎仍然与地面紧紧地贴在一起,因此不容易打滑。

轮胎上的花纹除了能保证车辆在雨天里能安全行驶外,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在城市里行驶的车辆,轮胎的花纹一般都是直线锯齿型的。这种花纹不但能使汽车在柏油路上安全行驶,还能帮助消除汽车开动时的噪声,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无声花纹。在野外行驶的车辆,轮胎上的花纹又深又宽,能紧紧地“啃”住路面,即使是在雪地上行驶,也不容易打滑。

[我还想知道]

1989年,美国农业工人福特研制出第一部真正的小汽车并正式开办了福特汽车公司。

1649年,德国的一位技艺精湛的钟表匠,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不用马牵引的车子。只要给它上足发条,它就可以自动向前走。

多用汽车在水陆空都可行驶吗?

多用汽车是一种神奇的汽车,它既可以和普通的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也可以伸出翅膀在天空中飞行,还可以像船一样在水上航行,如果潜人水底,它还能像潜水艇一样在水下航行。

这种多用途汽车在地面上行驶时,它的尾、翼要折叠起来,这样不占空间,行驶也方便,当需要在空中飞行的时候,只要在车身上临时安上机翼、尾翼,汽车就可以飞上蓝天。

科学家们预计。当人们普遍使用飞行汽车以后,这种水陆空多用汽车就该面世了。

到那时,你上车后,只要将目的地的地名输入电脑就行了,卫星会自动为你导航,直到把你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我还想知道]

在21世纪有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代替警察,在卫星和电脑的支配下自动进行交通指挥。

前捷克斯洛代克成功地利用聚丙烯材料混合制成了一条1厘米厚的带状“地毯”,将“地毯”覆盖在平坦的路面上,它的底部会很快与路面紧贴在一起,融为一体,形成一条地毯公路。这种公路与没有覆盖地毯的公路相比,具有寿命长、造价低、耐腐蚀的特点,还可以减轻车轮的磨损。

汽车进加油站前要让乘客下车站在加油站外是为安全起见吗?

小朋友,当你乘坐的汽车须要加油时,驾驶员叔叔一定会请你下车,让你站在加油站外。你也许会问:我坐在车上,对汽车加油并没什么妨碍嘛。为什么要如此“兴师动众”?

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乘客的安全着想,加油站里充满了汽油蒸气,一遇明火就会爆炸。这必然危害乘客的生命安全。防止这种事故发生的措施有两条:一是加油时,油枪处会产生静电,容易产生火花放电,用一条铁索使汽车接地,不让汽车上有电荷积累,防止火花放电。二是让汽车上的乘客离开汽车,以免万一有人吸烟或玩火引起事故。即使乘客不吸烟,不玩火,万一火花放电引起爆炸,也可使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我还想知道]

水下列车是以电磁为动力的列车,列车前进是靠单轨铁路路基上的带电线圈产生磁场,与列车车身的电磁铁相互作用,从而驱动列车在水中快速行驶。

如果水下列车真的遇到意外情况,车上的电脑会立即引导列车自动胶轨浮出水面,同时向中央控制中心发出求助信号,救援飞机会很快地出现在人们的身边,将被办乘客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

早期无人驾驶的汽车上由摄像机和计算机代替了人眼和大脑吗?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了无人驾驶的汽车。它用两台电视摄像机作为“眼睛”,安装在汽车大灯的上面与下面。它用一台电子计算机作为“大脑”,安装在司机座位旁边,由它完成图像识别,认清道路和环境,并且进行路线规划,计算出如何去控制驱动系统。还有自动控制系统,它的任务是完成司机的手脚驾车的动作,控制方向盘,进行刹车等。这种无人驾驶车辆行驶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车能自动靠道路左边行驶(国外有的国家规定汽车左侧通行),如果遇有障碍物,能驾车向右绕过去,然后再回到左边行驶。若是障碍物把道路堵塞了,它能自动停下来。

现在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正在试验一种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一辆“维塔”牌汽车已无人驾驶达1万千米。但是,无人驾驶汽车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并克服不少技术难题,才能获得实际应用。

[我还想知道]

1984年,美国马丁马丽·埃塔公司和。马里兰大学等单位,开始研制自主式车辆。这种车辆可以说是现代军用无人地面车辆的鼻祖。

美国对自主式车辆的研究仍在进行,估计在2020年以后,自主式车辆就会走向实际应用的战场。

未来无人驾驶的汽车队因有自动防撞装置而防撞吗?

为了节省燃料,为了让高速公路上能通过更多的车辆,为了汽车安全行驶,而且能很快到达目的地,国外有人设想出一种用电脑控制的汽车,汽车结队行驶,不用人驾驶。

自动防撞装置,这些车上装有当车辆接近运动或静止目标时,防撞装置就会发出警告,甚至自动停车或避让。

高速行驶的汽车防碰撞是至关重要的。当汽车以近100千米每小时速度行驶时,若发现前方60米处有障碍物,在1秒钟内必须紧急制动,否则就会有碰撞的危险。一般来说,普通车灯的能见度为60米,也就是说,安装普通车灯的汽车,夜间行车速度如果超过100千米每小时,司机用肉眼观察到障碍物,已经不能可靠地保证安全行车了。

[我还想知道]

英国拉夫波勒市人类科学与先进技术研究所主任戴维斯所在的研究小组,设想2020年小汽车由电脑驾驶,每10~12辆汽车组成一个车队。有很多国家的政府和汽车厂家都支持这种设想。

美国研究在这种自动化公路上行驶汽车的方法已有8年多的时间了,耗资20亿美元。现在美国各大运输公司正在积极开发这种技术,它大有发展前途。

跨世纪的水陆两用汽车由于采用了200多项高新技术而得名吗?

跨世纪的水陆两用汽车是由美国研制的,它在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是每小时224公里,在海面上行驶的速度为每小时144公里。这种水陆两用汽车采用了200多项高新技术,其中有86项是最新科技发明,堪称“跨世纪”的两用交通工具。

这辆车上所有的零部件,全由电脑控制,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了问题,不管驾驶员是否意识到,电脑都会“拒绝”启动,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了问题的部件,工作人员维修起来非常方便。

这辆水陆两用汽车还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汽车驶入海洋后,驾驶人员只要将乘客要去的地点输入到电脑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汽车的航行及操作都由卫星导航系统发出指令,车内电脑自动控制驾驶。途中若遇到障碍(其他船只或暗礁)时,车上安装的红外线监测、声纳以及超声波探测仪就会立即报警,卫星导航系统会指挥汽车自动避开。

[我还想知道]

跨世纪的水陆两用汽车的底部安装有超感应传感器,它就像汽车的眼睛一样,可以探测到汽车是否须要换用车轮。

跨世纪水陆两用汽车在海上航行时,不用螺旋桨,而是采用400马力的喷射引擎推进,航行的速度大大超过一般的快艇。而且,在行驶时,车内不会积水,因为一旦有海浪涌入车内,传感器便会立即向电脑发出信息,电脑会指令抽水设备将车内的水迅速抽出。

草坪公路因种有绿草而减少了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吗?

在美丽、清洁的新加坡修建了一种名叫“草坪公路”的生态化公路,这是一种经过人们特殊设计的公路。公路的路面也用混凝土铺成,但在路面上有许许多多分布均匀、疏密适中的小圆洞,这些小圆洞直通路面下的土层。新加坡的气候湿润,阳光和水分都很充足。在小圆洞中播种的草籽,很快就从小圆洞中长出了绿草,绿草使公路路面一片翠绿,并成为草坪公路。

草长出来以后并不需要人来修剪,因为草长得比路面高时,高出的部分便会被车轮碾折,但是草不会被碾死。草坪公路可以大大减少太阳光在路面的反射,一方面能缓解司机开车时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治汽车废气对空气的污染,极大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现在草坪公路已经成为新加坡城市的一景了。

[我还想知道]

英国制成一条可以移动的公路,它是用铝合金板连接而成的,装在专用平板卡车上。这条公路可以伸缩,能通过60号的载重汽车。

芬兰在建筑公路时采用能发光的水泥划分车道、铺设人行横道线和制作各种车道标志。每到夜晚,发光混凝土便会将白天储藏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闪闪发光的公路。既方便了车辆的夜间行驶,又有利于交通安全。

铺柏油马路的沥青上撒一层石子意在互相取长补短吗?

筑路工人在修路的时候,总是把热沥青浇洒在碎石基层上,接着撒上一层石子,再用压路机滚压几遍;又浇一次沥青,撒一层石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沥青的特征。沥青,是一种优良的粘结材料。它在常温时,是固体和半固体的可塑性物质,表面有黑亮的光泽。当温度高到摄氏一百五十度左右时,沥青就像液体一样流动。这时把它装进机器里,就能均匀的浇洒在碎石上面。等沥青凉了,这层沥肝薄膜就牢“抓”住了每块碎石。假如继续往上浇沥青,那么沥青膜会越积越厚,最后冷成一个纯沥青层,由于黑色沥青的吸热力强,在暖和的天气里,沥青马路的表面温度会高出气温十几度,这样路面就会发软;被车辆一压,马路就变得凹凸不平了。为了补救沥青的这个缺点,人们就让石子和沥青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在铺沥青马路时,每浇一次沥青,就撒一层石子,然后用压路机一压使它们贴紧;让每一块石子都粘有沥青膜,让沥青膜之间拉起手来,形成一层坚实、严密、不透水的“被子”。这种沥青“被子”往往要盖两层、三层,有的甚至要盖四层,铺完以后就算是有千万个车轮在马路上辗过,它也不大会走样了。

[我还想知道]

在法国巴黎的列捷范斯大街,人行道上筑有4米高的玻璃高墙。这堵玻璃高墙的作用是隔音,因为在街道两旁有许多的商店、住宅,玻璃高墙可将汽车的噪音挡住,而且还不妨碍看街道两边的城市景色。

在北京市三环路的某些离住宅区很近的地段,也筑有玻璃高墙,以挡住汽车的噪音。

最初的轨道是用石头砌成的吗?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火车轨道都是用铁做成的,但是最初的轨道并不是铁的,而是用一块块石头砌成的,后来又出现了在英国煤矿十分常见的木头做成的轨道,当然,那时候在上面行驶的并不是火车,而是马车。

到公元1712年,纽可门发明了蒸气机车,使矿石的产量大大提高,铁的产量也随之上升,所以出现了用普通铁板铺设铁路。后来,为了防止车轮出轨,采用了“L”形铸铁轨。到了18世纪中叶,车轮内缘出现一圈突出的边,取代了铁轨上的附加边,接着又经过了很多年的改进,铁路才变成现在这样。

[我还想知道]

1814年,英国发明家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并改进了铁轨使它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他本人被尊称为“铁路之父”。

世界上第一条货客运铁路是以从斯多克敦出发到达达林敦的。

火车在铁轨上行驶是为了既快又安全吗?

火车的车身和车轮是钢铁做成的,拉的货物和乘客又很多,所以每节车厢都很重。它如果在普通的柏油路上跑,就会陷到地里去,一步也走不了。就算能走起来,由于火车又长又重,惯性大,不能说停就立刻停下来,这是很危险的。因此,火车只有在铁轨上才能跑。铁轨上没有其他车辆或行人,这样才能跑得又快又安全。

为了不使火车从铁轨上掉下来,人们在车轮的内侧安装了一个比车轮大一圈的边,使车轮边缘恰好被两根铁轨内侧挡住,而不易从铁轨上脱落。

另外,要想在转弯时不使车轮从铁轮上脱落,就要使转变处的铁轨比内侧的高一些。如果转弯处的外侧铁轨不比内侧铁轨稍高一些,外侧车轮就会从铁轨上抬起来,火车就有可能从铁轨上掉下来。

[我还想知道]

美国一家公司正在试验一种高速廉价、能直达终点的电脑列车。它是把轻轨列车和高速列车相结合的一种列车。

在世界上,至80年代末就有268个城市拥有了用电拖动的列车——无轨电车。

机器人代替人驾使火车更安全吗?

车是帮助人行走,或者代替人运物的工具。车最早是由人推或马拉人驾驭,后来是用动力驱动由人驾驶行走的。

火车是在铁轨上行驶的,如果不用司机驾驶,就要由自动装置使火车按时启动,在途中控制行车速度。到站(或遇有停车信号)时自动减速、自动停下来。

20世纪初,在英国伦敦新维多利亚地下铁路线上,驾车的是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眼”、“耳”、“手”、“脑”是分别放在各处的,但是它可以和真人司机一样有开车、停车、加速、减速、开车门、关车门等动作,车开行得安全、稳当。

现在,对于高速列车来说,用人来观察线路上的信号机实现刹车、停车等已无法满足要求。因为铁路线路上“闭塞区”是一两千米,当司机看见信号机再进行制动列车,也需要一两千米才能使列车停下来。如果列车速度更高,则列车由人驾驶是无法实现安全行车的。

[我还想知道]

工厂里为运送材料和产品的有一种像公共汽车那样的自由行驶的无人小车。它在规定的各个站之间可以自由行驶,并且能行驶到规定的地点。

无人小车上装有传感器(比如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仪等),可以测出自己前后左右是否有障碍物。如果有障碍物,就自动减速,等障碍物过去了再加速继续前进。如果障碍物不动,它可以自动绕过去。

火车刹车后由于刹车闸摩擦力有限而不能立即停住吗?

一列火车一般都由一个火车头和几十节车厢组成,再加上它装载运输的货物和乘客,少说也有几千吨重。火车又以每小时100千米左右的速度在摩擦力很小的钢轨上飞驶,它移动的力量太大了,要让它停下来,光刹车头是刹不住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在火车头后面挂搭的所有车厢轮子上,都单独安装一个刹车闸。司机只要按一下总刹车的开关,就能远距离操纵这些刹车闸,同时把各个轮子紧紧刹住。只不过,由于高速行驶的火车移动力量太大,刹车闸摩擦力有限,所以,火车总是会继续向前滑行很长一段距离以后,才能完全停住不动。

[我还想知道]

火车里不具备收音机工作的条件。收音机依靠磁性无线接收电台信号,正常情况下,天线接收到无线电波后经过收音机各部分的工作,人们才能听到声音。而火车车厢是由金属薄板围制而成,不能透电波,起到屏蔽作用。无线收不到无线电波,收音机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就不响。

1909年9月24日,我国第一条自行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詹天佑。

拖拉机前后轮因作用不同而不一样大吗?

在繁忙的耕种季节,经常可以看到正在工作的拖拉机。这时小朋友们会问,为什么拖拉机的前后轮不一样大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各自作用不同的缘故。拖拉机的前轮是管引导前进方向的,前轮做得小一些、窄一些,拖拉机手在调整方向转动前轮时,地面对它的阻力就小,这样不仅操纵灵便,而且节省发动机的动力。

后轮做得既宽又大,是因为拖拉机在田地里操作时,必须在后面拖拉像播种机、插秧机等作业机。这些机器都是用金属制造的,很重,与拖拉机连在一起,它们的重量和拖拉机自身的重量合成的重心就落在后轮上。后轮承担的重量比前轮大得多,只有把轮子做得又宽又大,使它与地面的接触面大一些,才能把多承担的重量分散到地面上去,这样,拖拉机前后轮负载的重量不至于相差太大。

[我还想知道]

19世纪50年代,第一批内燃机问世了,法国工程师鲁诺瓦改造了瓦特发明的新型蒸汽机,用煤气推动了两冲程内燃机。

如果把路修成围着山一圈圈地向上盘升,就使路的坡度降了下来,车无论如何上下都不会觉得吃力。因此,山间公路都是盘山修筑的。

人类为了生存才建造了船吗?

船的发明不归属于具体哪一个人,也不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人类发明的,而是全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为了生存,要渡河和捕鱼,就有了对船的需求,也就开始了设法创造能浮在水上、载人载物的交通工具。

最初,人们是利用漂流的树木渡河,以后人们将木头稍做加工,扶着木头过河,之后,人们又学会了用木头或竹子绑成筏子渡河。

由于用木筏和竹筏载人或载物时,河水很容易把人或物品弄湿,所以,慢慢地,人们又设计出了中间是空的独木舟,后来,为使木船不容易翻,又在独木舟的旁边固定上了横木。

就这样船的形状及功能不断地被人类改进和加强,到现在人们已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出速度飞快的水翼船;可在陆地上行驶的气垫船;不烧油的核动力船、超导船、太阳能船等等。

[我还想知道]

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很发达,在7~9世纪唐朝建造的大型船能坐150人。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长147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船有水闸帮忙才得以通过巴拿马运河吗?

巴拿马运河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运航道。因为运河的水面高出海平面约26米,船只无法直接通行,因此人们在运河的两端安装了好几道水闸。轮船通过运河时,先开到水闸内,然后关上水闸,往里面放水,使水位升高。这样,船只就能顺利地通过了。

1903年11月,美国获得单独开凿运河的权力,于1904年动工,1914年完成。

巴拿马运河的通航,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例如,从美国纽约到加拿大温哥华,比绕道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缩短航程12500多公里;从纽约到日本横滨,缩短航程约5300多公里;从欧洲到亚洲东部或澳大利亚,也近了约3200公里。

[我还想知道]

巴拿马运河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地带,沼泽纵横,丛林密布,疾病流行。

美国为了建造这条82公里长的运河,有7万多名工人献出了生命,几乎是一米长的地方,就夺去了一个人的生命,因此这里也被人称“死亡海岸”。

帆船通过不断调转船头而逆风行驶吗?

风力是帆船行驶的动力,顺风的时候,帆船可以张开帆,顺着风吹的方向,一直向前行驶。逆风的时候,帆船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地直线航行了。这时,应该把船头斜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然后调整帆的角度,使风吹到帆上,产生一个斜着向前的力,船也就斜着向前行驶了。过一会儿,再把船头调转,使船的另一侧斜对着风向,帆船就会朝另一个方向斜着向前行驶。帆船就是这样,一会向左,一会向右,逆风向前航行。这种行驶方法叫做迎风行驶。

帆船的大小不一样,帆的形状和支撑帆的桅杆多少也不一样。传统的四方形横帆适合顺风行驶,由三角形帆发展而来的纵帆,有利于逆风行驶,操作也很方便。

[我还想知道]

帆船的帆分横帆和纵帆两种。横帆的方向是与船体成十字形交叉,而纵帆是与船体长轴方向一致。大型帆船都是把这两种帆结合起来使用。

横帆帆船有:三桅帆船、顶桅纵帆船、多桅帆船、双桅帆船。

纵帆帆船有:单桅帆船、双桅纵帆船、小型双桅帆船。

船只航行也要按信号灯的指示去做吗?

车辆在马路上行驶,要遵守交通规则,要听从信号灯和交通警察的指挥,不然的话就会发生危险。船在水里航行,海里和河里都没有那么多信号灯,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当两条船相遇时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船只航行也有一定的交通规则,也要按信号灯的指示去做。不过,它们的信号灯都是装在船上的。

在船的两侧各有一盏灯,右侧是绿灯,左侧是红灯。在前桅杆上、后桅杆上和船尾正中,都装有一盏白灯。这样,当两条船相遇时,驾驶员只要按照对方船上的信号灯指示去做,就不会有危险了。

[我还想知道]

1802年,富士顿研制出了第一艘轮船,1807年富士顿的第二艘轮船诞生了,他本人被称为“现代轮船之父”。

富士顿有生之年一共建造了十几艘各式各样的蒸汽机轮船,还为美国造出了第一艘蒸汽机战船。

货船是把货物装在甲板下面的货舱里运出的吗?

在海港码头,经常会见到许多货船来来往往,装货卸货。有的船是把货物摆放在甲板上,可是大部分船的甲板上什么也没有,那么它们把货物装在什么地方呢?原来它们把货物装在“肚子”里,也就是甲板下的货舱里。

货舱一般都在船的前半部,为了能把货舱建造得尽量大些,好多装些货物,所以货船的发动机和操纵室大多集中在船的后部。人们还根据运送货物的需要,造出许多种特殊用途的船,如汽车专用船、木材专用船、矿石专用船、牲畜专用船、液化气专用船、油船等几十种。

[我还想知道]

国外有人研究过,一艘8000箱船和两艘4000箱船相比,前者可以节省成本10%。

世界上第一艘试验性水翼船是由加拿大工程师贝尔1919年建造的。

轮船依靠逆水行驶起到“煞车”的作用吗?

自行车有煞车,汽车和火车也有煞车,可是你看过轮船有“煞车”吗?

如果你乘坐在渡轮,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轮船先向上游斜渡,随着江水慢慢地斜向对岸码头的下游,然后再平稳地逆流靠岸。江水越急,这现象越明显。你可以注意一下:在长江大河里顺流而下的船只,当它们到岸时,却不立刻靠岸,而要绕一个大圈子,使船逆着水行驶以后,才慢慢地靠岸。

这里有个简单的算术题,你不妨做一做:假若水流的速度每小时是三公里,船要靠岸时,发动机已经关了,它的速度是每小时四公里,这时候要是顺水,这只船每小时行一公里。

究竟是七公里那么快容易停呢?还是一公里那么慢容易?当然是越慢越容易停靠。

这样看来,使轮船逆水近码头,就可以利用流水对船身的阻力,而起一部分“煞车”作用;另外,轮船还装有“煞车”的设备和动力,例如:当轮船靠码头或远行途中发生紧急情况,急需要停止前进时,就可以抛锚,同时轮船的主机还可以利用开倒车起“煞车”作用。

[我还想知道]

海上航船之间就经常用旗语来进行沟通。每一面旗都代表不同的字母或数字,信号员用旗拼字或用特殊组合的旗来表示整句话。

一般情况下,信号手只用两面旗,就可以拼出要传达的信息,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字母或数字。大而简单便有色彩的旗帜,可以把信息传到眼力所及的远处。

破冰船是用1000万吨重的船头把冰压碎而破冰的吗?

制造破冰船的钢板要比普通船厚得多,船身又短,使得进退和变换方向都特别灵活;船头斜度大,便于爬到冰面上;船头、船尾和船身两侧都有很大的水舱。具备了这些特点,破冰船就能够破冰了。它先把船头翘起,爬到冰面上,靠船头1000多吨的重量把冰压碎。如果冰层较厚,破冰船就后退一段距离,开足马力向前冲,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直到把冰层冲破。如果冲不开怎么办呢?别急,它还有另一套本领呢。它把船尾的水舱灌满水,使船头高高翘起爬到冰面,然后把船尾的水舱排空,再把船头的水舱灌满水。这样,本来就很重的船头,再加上这几百吨的水,就能压碎很厚的冰层。

破冰船也有搁浅的时候。当它爬上冰面压冰,可是冰没有破碎,只是向下塌陷,两边的冰又紧紧卡住船身,即使破冰船开足马力,也一步都动不了。这时,破冰船就分别向船身两侧的水舱里灌水,使船左右摇摆,来摆脱困境。

[我还想知道]

在有真正的地图之前,水手们不得不靠星星导航,在白天就更困难了。

在海上,黑布上画有人头骨和剑的海盗旗是可怕的掠夺者的标志,然而,被蒙上眼睛在突出舷外的板上走而掉落海中是许多受害者的下场。

水翼船因拥有两个水翼而能够高速行驶吗?

水翼船的构造和普通的船基本相同,只是在船底多了两个像飞机翅膀一样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水翼。水翼船能行驶得那么快,秘密全在这两个水翼上。

水翼船的工作原理与飞机一样,它水翼的断面也与机翼断面的形状一样,当船在推进装置的作用下快速航行时,浸在水中的水翼就因其断面的特殊形状而造成它的上、下表面所受的水的压力不同,下面大而上面小,从而形成升力,逐渐把船体抬起。这样就使船所受的水动阻力减小,使船速更易增加。当航速增加到一定值时,升力即大到可以将船体完全抬出水面,使船在水面上掠行。此时,只有船的水翼支架或部分水翼与水面接触,前者称为全浸式水翼,后者称割划式水翼。这样,当船高速行驶时,就可大大降低水动阻力,并可减少波浪对船体的冲击。当水翼船停泊或以低速航行时,并可减少波浪对船体的冲击。当水翼船停泊或以低速航行时,水翼不产生升力,这时水翼船就同普通的排水型船一样,其船体靠浮力支持。

[我还想知道]

水翼船一般不会太大,最大的水翼船大约能载100多名乘客。船速可高达每小时70~130千米。

有一部分水翼露出水面并割划水面的叫割划式水翼船;水翼全部浸在水中的叫全浸式水翼船。

海上漂浮的城市是建在游船上的吗?

谁都知道,城市是建在陆地上的。

但是在21世纪,城市会真的被搬到海上去,这就是美国世界城公司为21世纪设计的超豪华游船。这条游船的长度近400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游船长度的3.5倍。

在这条游船上设有6个游泳池、15个餐厅、30个商店、数十家咖啡馆、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一个游乐场、一个拥有2000个座位的戏剧电影院等等。

该游船除了有2600多名船员、服务人员外,可接纳6000~6500名旅客。旅客上船非常方便,可由4艘载客量为400人的客船直接将旅客送到这个水上浮城的内部。

由于这艘船的设施一应俱全,旅客可在这条船上长期休假,随这个水上浮城四处周游。

[我还想知道]

智能公路的“智商”很高,能达到非常“聪明”的程度;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到最佳状态;借助于电脑,驾驶员对道路交通状况了如指掌,管理人员对车辆的行踪也是一清二楚。

信息高速公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路基”,以光纤电缆为“路面”的“高速公路”,它可以高速地传送和交换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信息。

气垫船是利用螺旋桨高速旋转产生反作用力向前行驶的吗?

小朋友都知道,船是在水里行驶的,可是气垫船既能在水里走,又能在陆地上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气垫船和一般的船不一样,气垫船的船底四周有一圈用橡胶做成的围裙,开动的时候,用压气机把空气从船底喷出,由于周围有橡胶围裙阻挡,于是,喷出的空气在船的下面形成了一个空气垫,使船悬起来。所以,无论是在水里还是在陆地上,它都能行驶。即使在沼泽地区,它也会畅通无阻。

在气垫船上还装有好几个螺旋桨,气垫船悬起来后,借助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产生的推力,就能飞快地前进了。

气垫船的速度可达每小时几十千米,最快可达200千米。

我国的最大气垫船是1996年3月验收合格的“康平”号,船长52.8米、宽12.3米,能载40人,航速50.3千米/小时。

[我还想知道]

气垫船的橡胶围裙内如果没有气体,也能和一般船一样,浮在水面上行驶。“康平”号上装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能自动诊断发动机故障,有良好的保护系统,若是有事故了,自动系统能自动记录、存贮、打印并显示出来。

直升机靠两个螺旋桨相互配合飞行吗?

直升飞机共有两个螺旋桨。头顶上的一个较大,叫机翼,不停旋转使空气产生一种向上的浮力,将飞机直送上天。尾部的一个较小,可用来改变直升机的飞行方向。在这两个螺旋桨的配合下,直升机可在空中自由飞行,还能在空中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这使它能够完成其它飞机所无法胜任的工作。

如今,直升机在各式各样的飞机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适应性强,不需要专设地机场,随处都可起落;灵活性大,可以随时改变飞行方向。因为这些优势,它常常被用于地质勘探、防火护林、野外救护、海上巡逻以及高空摄影等各项作业中。

[我还想知道]

直升飞机的雏形是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1954年度制的一个钟表机械发动的装置,但这架“直升飞机”只有观赏价值。

20世纪初,法国工程师保罗·科努才使真正的直升机飞上了天。科努本人也作为“直升飞机之父”被载入了史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