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防人的手记: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00:13:36

点击下载

作者:孙伯春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个消防人的手记:悟

一个消防人的手记:悟试读:

长缨在手——鏖战归来话心得

西子湖畔惊天火

杭州,美丽的西子湖,以其特有的山水风光,自古与“天堂”齐名。

新春佳节,歌舞升平,西子湖畔更显妖娆。

1987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正当杭州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不甘寂寞的“天堂火神”也下凡来凑热闹了。

晚上7时55分,住在新业塑料厂北侧的一位居民,突然发现40米外的四层厂房边的一楼平台上有一团火焰正在翻卷而起,迅猛地向四周蔓延。刹那时,百余平方米的平台上已一片烈火。他立即奔跑到新业塑料厂报警。无奈,新业塑料厂边门“铁将军把守”,在砸了近10分钟时间也没人来开门的情况下,他只得返身跑回居民楼,准备找电话报警。就这么一个来回,火势已窜进了厂房,二楼原料仓库也已燃起熊熊烈火,火舌咆哮着从二楼向四周蔓延,烧穿了玻璃,卷向三楼……

8时12分,主管中队到达火场时,除四楼未燃烧外,大火几乎将整幢大楼吞噬,凶猛的火势一发而不可收……

这是一场杭州市罕见的特大火灾!

一幢3956平方米的四层厂房遍体鳞伤,钢窗脱落,钢筋裸露;70余吨聚乙烯塑料板材原料和近万套电扇零部件化为废物;直接经济损失178万余元。“1·29”特大火灾继1986年岳王庙火灾,再次惊动了杭州城,犹如钱塘江的波涛,冲击着平静的大堤。中央电视台报道了“1·29”特大火灾的消息后,引起了全国消防界的关注。杭州市人民政府组织成立火灾调查组,全面调查大火原因。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由省公安厅消防处、市公安局消防处、市保险公司、市一轻总公司等单位24位同志组成的调查组对起火时间、起火部位及起火前的用火用电、物品贮存、车间生产、人员出入、燃放烟花、值班巡逻等情况开展全方位的调查访问。经过连续细致的火场勘察和有关方面的技术鉴定,排除了电器、吸烟引起火灾的可能性,查明了火灾是由于居民燃放鞭炮引燃该厂堆放着3500吨钙塑瓦楞箱的车间二楼外面平台上的聚乙烯软片而造成的。就在火灾之后的年初三,起火的平台附近仍发现有“窜天鼠”竹签窜入。

火灾原因查明了,但“1·29”特大火灾留给人们的却是深深的思索……

可以这样说,火灾,虽然是外来火种引起的,但是形成特大火灾的隐患却是早已人为地埋下了。

新业塑料厂是一家生产塑料拖鞋、塑料箱等塑料制品的专业厂,全厂有职工661人,年创税利178万元。发生火灾的钙塑瓦楞箱车间建造于1985年,是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厂房,底层高6.5米,安装15套钙塑密炼线设备。二楼高6米,三、四楼均高4.5米。厂房竣工后,遭到厂区北侧居民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怕投产后会产生高强度噪音。结果,这幢厂房迟迟不能按原计划投产。1986年10月,新业塑料厂的主管部门决定将三、四两层楼出租给邻居——杭州电扇厂作装配车间。整幢大楼就此一分为二,东西两部楼梯各自为政,原大楼设计方案就此搁浅。新业塑料厂也将二层楼作为堆放聚乙烯塑料软片的仓库。

随着生产的发展,厂区内堆放聚乙烯塑料软片的场地越来越紧张。每当大批原料进厂后,仓库内存储不下,就暂时堆放在厂房四周和厂区通道上。有时甚至还挤进了狭小的楼梯间。虽然新业塑料厂的防火宣传工作搞得还不错,醒目的防火标语、警示牌到处可见,但是严重危害消防安全的重大火险隐患却被视而不见。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消防科曾于1986年9月13日向新业塑料厂发出第一份《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对该厂存在的火险隐患提出如下意见:“堆放着3500吨钙塑瓦楞的厂房内、外和炼胶车间东北面堆放大量易燃聚乙烯软片废料近200吨,使原有的防火间距变小,道路堵塞,防火管理又不严格,不利于防火安全,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整改意见:清理聚乙烯软片废料,确保防火间距内无杂物。整改期限为15天。”

然而,新业塑料厂在接到《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片面强调生产上的困难,迟迟没有落实整改措施。

1986年9月26日,西湖分局消防科在防火检查中,针对新业塑料厂存在的火险隐患再次发出《安全建议书》。进一步指出了新业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并要求该厂“将堆放在3500吨钙塑瓦楞的车间西侧楼梯上的聚乙烯软片搬迁,车间的二、三、四层职工、货物上下应保持使用两部楼梯,以利安全”。

可是,《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和《安全建议书》发出后,新业塑料厂依然如故。连大楼北面的平台上也堆放了大量的聚乙烯塑料,全厂犹如处在一座露天的仓库中,结果“飞火”一来,便酿成巨灾。

聚乙烯塑料燃烧的迅猛性及蔓延速度之快、辐射热之强,超过人们原来的认识。大量塑料的燃烧,使钢筋混凝土也甘拜下风。有的楼梯间连钢筋混凝土楼板都被烈火烧穿了。从建筑防火角度上讲,这样大跨度、大面积的无分隔的厂房,改变原设计用途,将二楼改作堆放可燃塑料的仓库,显然是不妥的。一旦起火,便很快形成大面积燃烧。加之,厂房建筑开窗面积较大,楼层之间的玻璃窗没有采取防火分隔,致使这次火灾发生后,很快从二楼向上烧穿三、四楼的窗玻璃,形成立体火灾。由此可见,建筑物的用途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此外,春节期间,厂内虽安排了值班人员,但巡逻检查制度却未能很好贯彻。起火前,新业塑料厂值班人员曾去厂区巡逻过,偏偏疏忽了北面,造成巡逻的“死角”,故未能及时发现“火事”。这一条也是遭受大火灾的单位共有的教训。

注:本文于1987年4月10日在《上海消防》杂志第4期上刊登发表。

从扑救“1·29”特大火灾看多层厂房的火灾扑救

1987年1月29日,杭州市新业塑料厂发生特大火灾。在扑救这场特大火灾中,所运用的灭火战术受到了实践的检验,参加灭火战斗的全体指战员也受到了血与火的考验。“1·29”特大火灾的扑救成功,不仅检验和提高了扑救多层厂房火灾的能力,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在不同情况下、扑救多层厂房火灾应该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多层厂房的建筑具有跨度大、楼层多等特点,且高度接近高层建筑。这类厂房虽然建筑结构很好,一般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达一、二级耐火等级,但由于其设计不同于普通厂房,发生火灾后具有以下特点:

1.烟火泛起快,容易形成立体火灾。主要原因:整幢厂房内管道多,竖井多,加之由于设备安装和工艺流程的需要使得楼板孔洞多,原有的防火分隔措施受到破坏,一旦发生火灾,着火层空气对流强,火焰的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烟雾会很快充满整个楼层的空间(烟雾上升速度可达每秒2~3米,水平扩散速度可达每秒0.5~1米,而且烟雾温度高,一般可达600~700℃,可点燃一般可燃物。同时,高温浓烟流经部位会加速可燃物的分解,导致火势扩大,形成立体火灾。

2.燃烧猛烈。多层厂房一般跨度比较大,空间体积大,窗户多而开口面积大,上下楼层间窗户间距短。加之在现代化的厂房内,生产原料、半成品数量都比较多。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后燃烧条件好,即可燃物多,空气充足对流强,火势往往会一发而不可收,猛烈的火焰很快会烧坏窗户玻璃而从建筑物外侧通过上层窗户蔓延扩大。

3.火场高热区范围大、辐射热强,易引燃周围相邻的建筑物,若扑救措施失误,便会形成第二、第三火场,甚至会出现“火烧连营”的恶性事故。

4.多层厂房内的设备多、原材料多,一旦发生火灾,物资疏散不便,经济损失大。

5.多层厂房火灾扑救用水量大,而火场供水难度大,容易造成火场周围水源的严重不足。

6.多层厂房火灾扑救,内攻困难,大量的烟雾和高强度辐射热,使人不易靠近。而且由于建筑高度的制约更不容易内攻。

针对这些特点,对多层厂房的火灾扑救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战术措施。

1.当火势在一个楼层燃烧蔓延时,可采用从楼梯两头夹攻、上层设防的灭火战术。火场供水应充分利用室内消火栓,同时应迅速落实火场供水措施。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扑救这样的初期火灾,当着火层门窗处于关闭的情况时,切勿毫无准备地打开门窗,以免热气伤人和发生“轰爆”的危险。扑救中应适时注意控制用水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渍损失。

2.当火势发展到几个楼层,形成局部立体火灾时,火灾的主要蔓延方向是上部,其次是下部。下部主要处在着火层热气流膨胀的压力下使热气流下蹿。但是,这种速度比较慢。而上部由于处于热气流自然上升的包围中,很快会被火势吞没。因此,战术上要采取强行内攻,占领阵地这种措施。另一种措施是利用登高消防车或高喷车阻击火势向上层蔓延扩大,犹如平面进攻时“抢占下风”堵截火势蔓延那样“抢占上层”。进攻的水带线路铺设可从电(楼)梯接到上层,或者从窗户直接吊升。室内可利用的消防设备要充分利用。总之,扑救这样的火灾,从烟雾流动和火势蔓延的方向进攻是最有效的方法。

3.当整幢厂房形成立体火灾时,火场供水顺利与否乃是扑救火灾成败的关键。我们要立足于消防队自己的移动式消防装备,组织好供水,利用大功率消防车和登高车出水。在灭火战术上应充分贯彻“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切不可盲目进攻。应先集中力量控制住火势,保护相邻的建筑物,降低整个火场的燃烧强度,然后抓住时机,调整力量转入进攻。

总之,扑救多层厂房的火灾是当前消防战术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组织对多层工业厂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楼层的结构特点、工艺流程、生产性质、周围环境、道路水源,制订完善的灭火作战计划。在制订灭火作战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特种消防车的停靠场地和水源使用,加强登高车和大功率消防车等第一出动力量的调派,并制订火场指挥、通讯联络、火场供水等方面的具体计划,以保证灭火战术的顺利实施。

注:本文于1987年5月10日在《上海消防》创刊100期纪念杂志上刊登发表。

冲天大火

——谈新业塑料厂“1·29”特大火灾扑救

1987年1月29日,发生在杭州新业塑料厂的特大火灾,燃烧之猛烈、扑救之艰难、损失之巨大,这在杭州市、浙江省历史上均所罕见。

一、冲天大火

1987年1月29日20时12分,杭州市消防支队“119”火警调度室接到群众报警——新业塑料厂发生大火!值班员迅即派出了辖区拱墅消防中队两辆执勤车前往扑救。与此同时,报警的电话接踵而来:吴山瞭望台报告“天目山路一带”发现冲天大火;正在出车途中的拱墅中队报告“三级火烧”,情况紧急,刻不容缓!消防支队值班指挥员一面有条不紊地迅速增派市区七个中队和两个企业专职队,共出动29辆各类消防车,252名干警;另一方面迅即向上级报告了火情……

杭州新业塑料厂位于天目山路北侧,火是从该厂北端一幢竣工不久,长56米、宽14米、高21.8米的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厂房烧起来的。厂房一二层楼堆放着86.7吨聚乙烯塑料软片,三、四楼存放着杭州电扇总厂价值70万元的成品和半成品。厂房四周和二楼北侧平台则违章堆放着大量聚乙烯软片和废料。

起火点东临杭州电扇总厂的三层楼综合车间,相距9米;南面距5米处是本厂的锅炉房、浴室、油库、氧气钢瓶库等;北侧与市劳动局锅炉检修队金工车间毗邻,相隔仅4米;东北角是大片居民住宅。由于这座厂房占地面积、建筑跨度、室内空间大,加上室内没有防火分隔设施,室内外可燃物质多,因而从火灾的发生到发展,速度很快,迅速形成立体型燃烧。当拱墅消防中队赶到火场时,烈火像脱缰的野马,烈焰从整幢大楼向外直射,翻滚着黑里透红的蘑菇云,强烈的高温辐射使50米内成为高温区,距火场45米外的一幢宿舍门窗玻璃被烤裂,靠近新业塑料厂的锅炉房、浴室、原料仓库,市劳动局锅炉修检队五金工车间的建筑物均已开始燃烧。火势一旦继续扩大蔓延,火场南面的油库,氧气钢瓶就有爆炸的危险。特别是锅炉房中两台每小时蒸发量为10吨的锅炉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后果更不堪设想……

二、控制火势,阻止蔓延

面对这一严峻的特大火灾,拱墅中队指挥员当机立断,命令头车停靠距着火大楼南面40米处的消火栓,出两支水枪登上浴室房顶,打击向浴室、食堂方向蔓延的火势,切断向原料仓库、油库蔓延的火势,二车就近停靠水源,出两支水枪全力阻止火势向锅炉房蔓延。

与此同时,首批增援的上城、西湖中队各两辆消防车和第一辆指挥车相继到达火场,在支队副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上城中队头车从火场南面出三支水枪,一支水枪插入锅炉内切断向锅炉房蔓延的火势,另二支水枪从火场东侧出水打击火势,控制火势向电扇总厂三层综合车间和该厂的剖片车间方向蔓延。二车在火场北侧的市劳动局锅炉检修队金工车间方向出了三支水枪,阻击和控制北面凶猛的火势,保护锅炉检修队金工车间和火场东北面居民住宅的安全。西湖中队二车向头车供水,头车在火场西面出三支水枪,分别打击着火大楼西北角已起火的金工车间和基建仓库的火势,阻击火势向大楼西北角建筑物蔓延扩大。从而使整个火场形成了四面包围,阻击火势,控制蔓延,防御作战的局势。

三、调整部署,打击火势

20时24分,下城、江干、半山、机动四个中队的第二批增援力量也相继到达火场展开战斗。由于厂房高度是一座接近24米的高层建筑,在火势通体燃烧和浓烟、高温、辐射热的作用下,一般常规水枪射程短、流量小,射流根本达不到打击着火大楼内的火焰、控制燃烧强度的目的。故距火场40米的消防车外壳油漆被烤起泡;战斗在火场前沿的水枪手有的头盔被烤得变形,有的战斗服被烤焦,有的身上裸露部位烤起水泡,有的眉毛被烧掉。只要这些同志后退半步,火势就将得寸进尺。在这种情况下,前沿同志强忍遍体灼痛而坚守各自的水枪阵地,不时用水枪射流相互浇身,以抵抗辐射热。

20时35分,上城、拱墅、江干中队各一辆黄河大功率消防车又相继到达火场。火场指挥部果断地作出了重新调整力量部署的决定。命令拱墅中队黄河车停靠火场南侧约20米处直接打击火势,并由该队头、二车和上城中队头车为其供水,以降低火场辐射热,控制大楼内的燃烧强度,保护着火大楼南面的致命部位(即着火大楼南面的锅炉房、油库,原料仓库和剖片车间)。上城中队黄河车由江干、半山中队共四辆消防车供水,从火场西面出五支水枪,一支登高至原料仓库简易棚顶打击已向西蔓延的火势;两支登高浴室屋顶阻击火势向食堂、原料仓库、油库蔓延;另两支直接打击简易原料仓库的火势。江干中队黄河车停靠在着火大楼东侧15米处的杭州电扇总厂内,由西湖头车、上城二车及民生药厂消防队为其供水,然后用大功率、远射程的黄河大炮打击东面火势,阻击火势向杭州电扇总厂蔓延。从而使整个火场形成了变防御为进攻的灭火态势。

四、打击火焰,内攻近战

由于火场指挥部及时正确地调整了力量部署,有效地发挥了大功率、大流量远射程的“黄河”高压水炮的灭火威力,22时30分,着火大楼火势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楼内可燃物多和建筑物高大,外攻只能打击建筑物外围火势,削弱辐射热对周围可燃物的作用。特别是外攻射流在建筑物内容易出现打不到的死角,所以室内燃烧强度还很大,火势还在严重地威胁着着火大楼建筑框架结构的强度。为了保住着火大楼的框架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火场指挥员又发出了深入建筑物内部打击火焰的内攻近战命令,即用“黄河”车上的高压水炮压住和打击建筑物内通道口的火势,掩护水枪手内攻近战,打击火点,步步深入,消灭火场死角。其余水枪从着火大楼四周出击,扑灭底层火灾。经过激烈顽强的拼搏,大火于次日凌晨4时40分基本扑灭,至6时14分胜利地结束了这场恶战。保住了油库、原料车间、市劳动局锅炉检修队和受火势直接威胁的年产值1.3亿元的电扇总厂及火场北面大片居民住宅。特别是保住了近在咫尺的新业塑料厂锅炉房,避免了一次爆炸伤亡事故,保证了该厂的正常生产,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

这场罕见的、高层的、立体的特大火灾的扑救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支队能始终贯彻落实以执勤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狠抓队伍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做好值勤车辆装备的维护保养,经常熟悉灭火作战计划和勘察道路水源,有随时打恶战打大战的准备。二是在灭火战术运用上能贯穿“先控制后消灭”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大功率、大流量、远射程消防车的作用;重视和保证了火场不间断供水;整个灭火战斗能在火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加上全体指战员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

通过这场火灾的扑救,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一是消防队伍警力严重不足。特别是随着杭州市建设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大量物资的集中,用火用电的增多,随之带来的火警火灾和特大火灾也相对增多和发生。可杭州市区的消防警力一直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消防警力已处于被动状态。在“1·29”火灾的扑救过程中,市消防支队警力已基本上全投入了,如果碰上再大的火场或同时再来一次火警,消防警力就很难应付了。二是消防器材装备陈旧落后。如市消防支队的执勤车辆中就有60%均为国家规定的淘汰消防车。这些车辆机械性能差,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率,更不适合扑救大火和高层建筑的火灾。三是无线通讯设备陈旧残缺。在“1·29”火灾扑救过程中,由于通讯频道少、数量少、性能差,故在近一公里直径的火场上,需要调整力量,组织供水、传达命令、转移阵地时均靠人员两腿跑,直接影响了灭火战斗的组织指挥。四是个人装备在冬季的火灾扑救中防水防寒性能差,在浓烟和毒气的火场无防毒防烟设备。“1·29”火灾扑救连续作战10小时,浑身湿透的指战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五是消防水源缺乏,火场上不能发挥现有车辆的更大作用。

注:本文于1987年5月20日在《浙江消防》杂志第3期上刊登发表。

凯旋在子夜

——杭州人民电影院“3·5”火灾扑救及战后思考

一、基本情况

人民电影院位于杭州市建国北路80号,1954年建造,系三级建筑,内有座位1120个,观众厅闷顶与舞台之间无防火隔墙。1991年3月5日凌晨1时30分,由于该院改造舞台银幕活动架,在舞台吊顶北侧电焊角铁过程中,电火花引燃周围易燃隔音麻布,致使火势蔓延,扩大成灾。

二、扑救经过

凌晨1时42分,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先后派出了五个中队十一辆消防车和一辆照明车、两辆指挥车赶赴火场扑救。当时,整个电影院内已充满烟雾,烟雾伴随着高温热气流窜出屋顶及周围通道,火灾已发展到抑制阶段(根据影剧院的建筑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其发展规律初期缓慢,由于可燃物质多,空间大,到了发展阶段燃烧速度特别快。但在火势突破外壳前,随着燃烧产物的积聚和有限空间内含氧量的降低,燃烧到一定程度,火势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个阶段就叫抑制阶段),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待火焰窜出外壳,与外界空气接触,火势就会很快发展到猛烈燃烧阶段,造成屋架倒塌,则1973年6月9日凌晨浙江省军区礼堂火灾的惨痛一幕(整个观众厅、舞台被烧塌)将在杭州火灾史上再现。就在这危急的关键时刻,现场指挥员审时度势,三步到位:一是为落实战斗准备加强了火场供水;二是为确定灭火战术而加强了火场侦察;三是明确起火点在舞台上的同时快速应用了从观众厅闷顶处“纵深穿插、上下合击、内攻近战、堵截火势”的灭火战术。这样,经过全体参战干警的殊死拼博,仅用了28分钟时间就控制了火势,继而于2时34分扑灭了这场震惊杭州的特殊火灾,避免了18年前省军区礼堂火灾扑救残局的再现(因为这两场火灾在消防队到现场时的火情完全一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火灾危害,将火灾损失控制在4万元以内。

三、成功经验

这次罕见的影剧院火灾扑救的成功再一次证明:虽然影剧院火灾特殊,扑救难度大,但只要我们平时掌握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的情况,找出其火灾特点和规律,探讨研究其灭火措施和对策,那么这类火灾的扑救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1.情况明,心不慌

根据公安部有关“四大”、“六方面”的标准,尽管市区消防保卫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新的消防重点保卫单位与日俱增,但该影剧院始终被列为杭州市消防重点保卫单位之一,并制定了灭火作战计划,开展了经常性的实地勘察与演练(主管中队在火灾发生的前一年8月及当年春节前就组织了两次),正如该中队的指战员在战评时说的:取得这场灭火战斗的成功,基于情况明,才使接警后的出动和扑救过程心中不慌。

2.两个队,四辆车

根据城市消防特点,速战速决的要求及多年来扑救火灾的实践,该支队在城区的出动方案自1989年2月以来改变了以往接警后调度室随即调度一个中队两辆车的习惯,实施了调度室在接警后即调度两个中队四辆消防车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已在多次火灾扑救中显示了其加强第一出动的威力,改善了一队两车后增援力量不及时的情况,同时也增强了各中队协同作战的观念和本领。本次特殊火灾扑救过程中的力量调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由于加强了第一出动,并从观众厅闷顶上下同时进入阵地,有力而及时地阻击火势扩大蔓延,避免一队两车在扑救大火时易造成顾此失彼的不足,为夺取灭火主动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3.反应快,出动“急”

鉴于影剧院火灾一处着火,多处流窜,燃烧猛烈,蔓延速度快,屋架易倒塌的火灾特点,当时,闻警赶到支队火警值班调度室的值班领导,在两队四车出动后,了解到报警电话一个接一个,考虑到这是一起夜间火灾,又是发生在复杂场所,即判断火势复杂而严重。故在主管中队还未到达火场的同时,马上命令再出动七辆消防车赶赴火场扑救,同时又出动了指挥车到现场指挥扑救,从而再次加强了第一出动力量,避免了力量调度上零打碎敲的被动局面,为速战速决,赢得了灭火战机。

4.临场“侦”,战术“精”

扑救这场特殊火灾,要实行计划指挥,更重要的还应发挥临场指挥的主观能动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到达火场后就必须重视加强火情侦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火情变、战术变,才能发挥第一出动力量的应有作用。面对人民电影院当时到处是烟雾、高温热气流的火情,如何确定着火点和燃烧范围,如何实施相应灭火对策,如何达到“稳”、“准”、“狠”、“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消防队到场后,首先重视火场侦察,一旦明确着火点在舞台,燃烧范围已涉及观众厅闷顶,马上采取了从放映室进入观众厅闷顶上下强行进攻的措施,集中优势兵力,阻击火势向观众厅扩大蔓延,这就是这场火灾扑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5.供水足,不间断

取得扑救人民电影院火灾的成功,关键是战术运用得当,而火场供水是其保证。作为一个火场指挥员,到达火场应重视火场侦察,与此同时也必须考虑火场供水方案,否则应用的灭火战术、技术再得当,灭火战机也难以抓牢,被动局面更会相应而来。在这场火灾扑救中,尽管该地区水源缺乏,投入的力量又多,但火场指挥员在扑救过程中始终重视了这一环节,为成功地扑救这场特殊火灾奠定了保障基础。

6.人顽强,勇拼搏

影剧院建筑跨度大,可燃物多,闷顶内回旋余地小,发生火灾后烟雾大,能见度低,屋架容易倒塌,扑救过程中有生命危险。面对这一严峻的考验,生与死的选择,当指挥员命令要内攻近战,阻击火势,保住观众厅闷顶时,指战员们个个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深入到观众厅闷顶上下战斗,夺取了这场火灾扑救的胜利。

7.配合好,协同佳

在扑救人民电影院火灾时力量投入多、战线长,战术、技术应用要求高。尽管力量来自各中队,有前方的,有后方的,有车与车、队与队供水的,每个部位均需掌握各方信息。但整个火场扑救工作能形成一股合力,前后左右、上下之间配合相当密切,实现了火场指挥员的战略意图。如火场通讯员,能紧随现场总指挥员一次次深入火场,把各路火场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各级指挥战斗组。同时向市公安局、省消防局值班室一次次报告现场扑救情况,上级领导及时亲临现场指挥,大大地鼓舞了参战人员的斗志。

四、战后启迪

通过扑救这场特殊火灾,不仅消防部队战斗力受到实战检验、得到提高,而且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也是个启迪。

启迪之一

目前,尽管全社会的消防意识逐年提高,但官僚主义作风、消防意识的淡薄时常会危及消防安全工作。人民电影院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就是一例。在施工前,施工人员曾向该电影院一位领导提及灭火机,以备防患于未然。可该领导却漫不经心地回答:舞台上有三只(但他不知道三只灭火机中,一只压力不足,另一只是空的)。这样,在既无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又无防火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施工,结果导致了3月5日凌晨的大火。针对这一教训,值得我们消防监督部门深思的问题是,在平时的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应考虑到:一是在部门(单位),特别是法人代表头脑中如何增强消防意识;二是怎样使单位内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发生火灾后如何把火灾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做到这些,消防监督部门就应在平时面上的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区别各单位不同情况,按类别编印切合各单位各种情况下消防安全管理的手册。同时要帮助制定落实不同部位,不同情况下的灭火对策,能做到这一点,必将会促进单位自防自救工作的落实,以达到消除火灾隐患,控制火灾发生,杜绝类似火灾的出现。

启迪之二

该影剧院建筑条件差,内部可燃物质多,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大,是消防保卫重点单位,理应加强平时消防器材的配备和保养,重视初起火灾的扑救工作。可在事故原因的调查过程中就发现:一是院内通道外有两只“英制”小口径墙式消火栓,箱内没有任何消防水带和水枪;二是舞台上只有三只灭火器,数量不足,保养不善。由于消防器材管理上的种种原因,而在电焊火花引燃周围易燃隔音麻布后,当现场操作工人从舞台上拿了几只灭火器进行扑救,但由于灭火器是空的,压力不足,后用手扑打不成才去报“119”火警,待打电话返回时人就跑不进去了。就在这消防器材缺乏,不能使用,扑救措施不力的情况下,错过了扑救初期火灾的战机,以致火势蔓延扩大成灾。试想:这起火灾要是在消防设备落实的情况下发生,那结果又将会如何呢?针对这沉痛的教训,值得我们消防部门深思的是,在单位领导不很重视消防安全工作的情况下,要是我们平时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像这种花钱不多,意义深远的消防措施必定能补上。教训再一次提醒我们:一是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尽管人员编制不足,面上大量的工作要做,但对消防重点单位实打实的现场监督指导管理工作更应加强,而不能一味依靠单位自身内部的自查自纠;二是我们不仅要指导单位在添置设备上花钱买平安,同时要监督指导单位重视消防器材的保养和使用工作,以利自防自救工作落到实处。

启迪之三

要根据影剧院建筑结构特点和火灾发展蔓延的规律,控制其“神速”蔓延,骤然扩大,为组织实施灭火战术取得时间。人民电影院的火灾使我们再一次看到,在影剧院的放映室与观众厅、观众厅与舞台之闷顶处应划分防火区,落实防火分隔措施,以利阻截一处着火后高温热气流到处流窜,尤其是闷顶间的流窜。而这项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落实得很不理想,有关部门曾对某省13个市列为消防重点保卫的213家影剧院建筑情况调查,主体部分的放映室与观众厅无防火墙占38%,舞台与观众厅闷顶无防火墙的占76%。上述调查资料表明,影剧院放映室与观众厅有防火墙的多,而观众厅闷顶与舞台有防火墙的少。而人民电影院舞台起火后的高温热气流很快充满整个观众厅闷顶,直接危及整个观众厅闷顶的安全,使整个扑救工作复杂化,其原因就在于观众厅闷顶与舞台上部没有防火墙。故对影剧院建筑结构要求,在今后的消防监督管理中就得予以重视,研究和解决这些部位的防火墙,以防患于未然。

启迪之四

影剧院具有建筑高大,结构复杂,可燃物质多,内部空间大,物件耐火极限低,主体的相对密封性能较好,进入上部通道少而狭窄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蔓延快,烟雾大,闷顶易倒塌。故扑救这样的火灾,投入的力量相对就多,继而带来的困难就是排烟问题,火场供水问题,进入闷顶扑救的战术与技术运用问题。战前的准备工作不仅消防部门要重视,对单位本身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一是供水问题,由于城市供水管网压力不足,影剧院内应有独立的能满足自防自救的供水设施。在放映室与观众厅,观众厅与舞台闷顶处如无防火分隔墙的,就应在这些部位上预先装置水幕设施;在有演出设施和条件的舞台棚顶,为舞台配光服务的观众厅闷顶聚光灯操作控制室上方,就应预先装置水喷淋设施;在进入影剧院太平门外侧墙上要设置墙式消火栓,以便使用时不受室内烟雾影响。二是排烟问题,为降低室内燃烧强度,控制烟雾在室内流窜速度,提高室内能见度,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的顺利扑救,故在影剧院的设计建造与改造过程中,就应考虑落实发生火灾后的排烟设施。三是进入闷顶实施内攻近战的通道问题,由于进入闷顶作战通道少,事先应在影剧院的两侧承重墙上,既要考虑使用方便,又能有效控制火势发展的位置开凿通向闷顶内部的窗式通口,作为灭火战斗的突破点。

总之,通过人民电影院火灾的扑救,在进一步探讨掌握影剧院火灾的规律和特点,研究提高影剧院火灾扑救能力的同时,对影剧院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加强平时监督管理,更要重视影剧院建筑防火的探讨与研究,为火灾情况下实施灭火战术、技术创造条件。然而,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作为消防部门在力量调度上必须加强第一出动。以人员和装备上相对的优势争取速战速决;在消防队到达火场后,首先应加强火场侦察,重视组织好火场供水和通讯工作;在战术、技术应用上重点突出一个以火场主攻方向的“堵”字,力求内攻近战,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夺取灭火战斗主动权;在组织指挥上要把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多路部队参战的情况下要严明火场纪律,统一组织部署,发挥协同作战的整体效力;在扑救过程中既要发扬“两不怕”精神,更要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

注:本文于1991年5月20日在《浙江消防》第3期上刊登发表。

关于跨地区灭火作战力量调度与组织指挥的探讨

针对近年来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频频发生,总结分析各地扑救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目前消防装备落后、人员不足的实际,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公安消防力量应付各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已适应不了当前消防形势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大面积、高难度、长时间的灭火抢险救灾工作,需要调集社会各方力量协同作战,才能取得灭火战斗的主动权。然而,鉴于党、政、军、警、民的共同参战,带来的诸兵种力量如何调度和组织指挥的问题。对此,笔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处置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需要,特对跨地区、诸兵种参战的灭火作战力量调度、组织指挥略作如下探讨。

一、诸兵种力量调度的依据和程序

过去我们研究的力量调度有依据,也有程序,但都局限于消防部门,依据于燃烧面积、建筑特点、周长和物质燃烧的性质等项。灭火的对象、范围和任务相对单一。如今,我国改革开放不断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石油化工企业的遍及城乡,地下坑道的开发利用,使灭火抢险对象,范围和任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针对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突发性、复杂性和危险性,以及灭火抢险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以及消防部队现有人员少、灭火装备差和战斗任务重的客观实际,在处置特大恶性火灾事故过程中的力量调度上,必须考虑诸兵种的共同参战,依据于灭火抢险工作的需要,调集相应的灭火抢险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医疗救护、通讯、电力、物资供应和现场秩序维护等力量的调度,从而应付火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保证整个灭火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灭火抢险力量调度的程序,总体上可分为三块同时进行。

一是消防系统灭火力量的调度。其程序可以建成区范围为单位,按编制序列展开。一般情况下:县与县的调动可直接向邻近中队求援后再报告上级支(大)队,也可直接报告支(大)队调派增援。地(市)与地(市)一般情况下应报告总队调派增援,情况危急和有可能的情况下亦可直接求援邻近支队后再报告总队。省(市)、自治区之间一般情况下应报告公安部七局调派增援,情况危急或有可能的情况下亦可直接向邻近总队求援后再报告公安部七局。

二是社会各种力量的调度。应根据灭火抢险工作的需要和消防部门事先(包括接警、侦察和预案)掌握的情况,由灭火指挥员通过火警调度室报告当地政府总值班室指令有关部门出动。如需公安部门、武警部队出动,指挥员可直接通过调度室报告当地公安部门总值班室调度。

三是驻地部队系统(包括预备役、民兵)的力量调度。可通过当地政府通知军区或军分区指挥调度。因为,军区或军分区均是地方政府和部队系统联系的纽带,其作用的发挥是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图1 灭火力量调度和报告程序示意图〔以地(市)成立火场总指挥部为例〕

另外消防部队在报告情况或请求增援时,必须讲明火情、地点和接头方式,同时要明确所需人员、装备和任务。具体的力量调度和报告程序见图1。

二、火场上组织指挥的机构和职责

跨地区灭火作战、诸兵种参与处置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由于参战单位多、人员多、领导多、装备多,火场情况复杂,灭火抢险任务艰巨和作战指挥网络横向化、指挥决策分散化,为了实现灭火抢险力量战斗展开的步调一致,必须加强火场上的组织指挥工作。

在组织指挥机构设置上,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力量调度、工作协调和快速行动,火场上一般应设立一个火场总指挥部和四个分指挥部。火场总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当地政府到现场的最高党、政领导担任,副总指挥一般可设3~4名,一名应由当地政府的一位秘书长担任,因为通过他可以直接调度灭火抢险工作所需的地方力量;一位应由与当地政府相应的军分区或省军区领导担任,因为通过他可直接与部队系统取得联系,调度灭火抢险力量到场协同;一位应由当地公安机关的领导担任,通过他可直接调度灭火抢险工作中所需的公安干警和武警部队;再一名是上级消防部门的领导,以便本系统的力量调度和指挥。总指挥部成员组成应有所在地党政负责人、消防部门、专家组、交警部门、特警治安部门、武警部队、电信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卫生部门、交通部门、物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以便研究决策和协调指挥。

火场总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特点和现场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快速调集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和部队系统救援力量、装备和物资,组织有关专家为制定灭火抢险决策献计献策,负责各有关方面的组织领导,确保整个灭火抢险救灾工作的协调开展。同时,负责重大情况的上报下达,负责各种情况的记录、统一现场新闻宣传报道的口径。

四个分指挥部分别为:一个是前沿灭火战斗分指挥部,指挥员应由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到场的负责人担任。前沿灭火战斗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应负责迅速查明火情、及时提出灭火抢险救灾方案上报总指挥部,并具体组织实施总指挥部下达的各项战斗任务。同时负责统一指挥进入前沿阵地范围内的各方面参战力量协同作战。一个是交通治安分指挥部,指挥员应由当地公安机关的负责人担任。交通治安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应负责火灾现场及周围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的维护,确保人员疏散和主要领导进入现场的安全。一个是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员应由相应的军分区、军区的一位首长担任。应急抢险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应负责军分区或军区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及装备器材的联系调集,以及其他驻军部队及装备器材的联系调集,并根据前沿灭火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统一组织指挥所有参战部队,包括民兵和武警的力量和装备器材,实施灭火抢险救灾。一个是综合保障指挥部,指挥员应由一位当地政府的秘书长担任。综合保障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应负责社会各有关部门人员、装备和物资的调集,根据总指挥部的指令,及时报告气象信息和环境监察情况,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并做好供水、电力、通讯、燃气、医疗、运输和物资装备的保障工作,确保前沿灭火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

具体的组织指挥系统见图2。图2 火场组织指挥系统示意图〔以地(市)成立火场总指挥部为例〕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确保跨地区灭火力量的调度能协调有序地进行,整个组织指挥能集中统一、指令畅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现实情况,并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重视平时的调查研究,对本地区有可能发生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地区和单位要制订灭火抢险救灾方案,以避免突发性火灾发生后,力量调度出现仓促上阵和零打碎敲的状况,以及组织指挥发生群龙无首和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是在处置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过程中,当地治安部门还必须考虑整个社会面的治安情况,以防止社会恶势力声东击西乘机作乱而带来的恶性循环。

三是事故现场周围的人员疏散应以当地政府为主,公安治安部门积极协助,确保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四是诸兵种力量的参战,任务的下达和行动展开,部队应以原建制单位分编,地方应以单位或系统编组为妥,以便组织指挥。至于进入现场抢险救灾的力量,必须听从前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以利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和打歼灭战。

五是在处置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时,如果发生生活、生产用水与灭火用水之间矛盾,应确保灭火用水的需要,并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居民和单位的宣传解释工作。

六是跨地区灭火作战的组织指挥可实行三级制。即:县与县,地(市)与地(市),省(市、自治区)与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力量参战的情况下,火场总指挥部的负责人应由当地相应的政府领导担任,前沿灭火作战指挥部的指挥员应由当地相应的消防部门领导担任,其他分指挥部的指挥员也应由当地相应的领导担任。因为他们对地方了解、人员之间熟悉、权限明确,从而调集人员、装备和物资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当上级领导到场后,应参与火场总指挥部的组织指挥工作,如发现下属负责人不能胜任组织指挥工作时,应行使委托式指挥权,明确和指定现场指挥负责人。

七是要高度重视火场通讯联络问题。因为火场通讯工作直接关系到跨地区、诸兵种参战力量之间的相互联系、上下联系和信息、指令的传递。因为它是灭火抢险救灾工作能否达到高效、快速展开和协同作战的关键。针对目前各地区协同作战通讯工具的缺乏和难以统一的问题,根据杭州“94·7·26”处置特大恶性火灾事故预案的实地演练和“94·10·2”山林大火的扑救体会。笔者认为,在现有各系统具有的通讯设备基础上,在实战时可因地制宜,利用公安、城建、消防和部队的无线通讯网络和电信部门有线应急移动车来组成火场通讯网。具体措施为:根据火场需要可调集电信部门的有线应急移动通讯车到现场,以便火场内外的信息传递和通讯联络。同时根据组织指挥机构的设置,应在总指挥部设置四个基地台(分别为灭火作战、交通治安、综合保障、应急抢险基地台),灭火作战由消防落实,交通治安由公安落实,综合保障由城建部门落实,应急抢险由军区(军分区)和武警部队落实,并做到设置在火场总指挥的各基地台前后必须同频。这样才能解决整个火场内外、上下和纵横的联络畅通,以避免通讯不畅,延误战机和各自为战。

具体的火场通讯网络见图3,4。总之,一个较为完整的跨地区灭火指挥体系应能够顺利实施并完成以上所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即总指挥部和各分指挥部的建立和分工,调度和利用各方力量,获取信息情况,兼顾社会面复杂情况,顺畅下达指令,迅速沟通火场通讯。这种模式的火场指挥调度系统的构建,应在各级各方有关负责人抵达火场后迅速完成并立即运转。这种指挥体系,是跨地区协同灭火作战的灵魂和核心,直接关系到遏制、扑灭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成败,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只有组建起较为完善的指挥系统,才能在各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面前,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协调各参战力量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在跨地区、诸兵种参战情况下的整体功能,以达到快速而有效地实施各项措施处置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图3 火场有线通讯网络示意图图4 火场无线通讯网络示意图

注:本文于1995年5月10日在中国消防协会队伍建设和灭火战术专业委员会论文交流评比中获优秀论文奖。在“防”字上下功夫 从“消”字上花力气——浅谈特大恶性火灾事故防御的基本对策

近年来,火灾上升的势头很猛,特别是去年,全国仅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就发生了200多起,平均每3天就有2起。1994年1月至6月,全国又发生特大恶性火灾事故149起,平均每5天就有4起。与去年同期相比,除受伤人数略有下降外,起数上升38%,死亡人数上升5.5%,直接经济损失上升88.5%这些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惨重,它不仅干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改革举措的贯彻实施,而且也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当前消防工作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空前重视,火灾也烧醒了那些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消防安全的领导。那么面对当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来对待、重视预防和处置这些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直接为保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服务的消防工作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公安消防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把邓小平同志“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指示,党中央关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战略部署作为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紧紧围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从“防”和“消”两个方面入手。即:一是要治理改善产生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气候与环境,依靠全社会做好“防”的工作,减少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当发生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歼灭,打好“消”这一仗,把火灾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从目前我国消防工作现状和特大恶性火灾事故频发危害激增的现状来看,“防”与“消”两个方面均存在严重缺陷与困难,缺乏与近年来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此,我们必须清晰地洞察这些缺陷与困难,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尽快提出行之有效的新对策,才能有力地遏制和减少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危害。这里本人试图根据上述思路提出对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危害激增进行防御的基本对策。

一、导致特大火灾事故频发的因素

预防和减少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发生的频率,控制和抵御特大恶性火灾的危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探求火灾与经济、社会、人类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为防范和救灾工作提供最佳的方案与对策。对以往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中不难发现,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应该是有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和人为的种种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导致特大恶性火灾事故频发的因素:

1.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消防法规严重滞后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建设得到迅猛发展,年国内生产总值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成就为世人瞩目。但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也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在某些局部区域甚至引起了发展与稳定、生产与安全矛盾的冲突。这些新问题和新课题,迫切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规范和解决。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光靠行政手段来监督和管理是行不通的,也有悖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而从现实情况看,建国45年了,我们尚没有一部《消防法》。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分别颁布于1984年和1987年,其内容比较粗糙,与近年来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势头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不相适应,不能从中找到处置的条款,消防法规建设呈现严重滞后的状态。如依照现行的消防条例,公安消防部门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仅限于监督,没有像工商、食品卫生及治安管理部门那样,有一套相应的处罚追究办法。《消防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整改措施而拒绝执行,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或由其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这一规定显然只适合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今天;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所能给予的处罚,大多数也仅限于100元以下的罚款,难以起到预期的惩戒作用。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区一旦违反消防法规,都将受到重罚,必要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例如:当前建筑装修装饰中采用大量可燃材料而引发的特大火灾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而我们对此尚无法规加以限制,有识之士呼吁多年的《建筑装修装饰防火设计规范》至今尚未出台。

2.消防工作改革与经济转轨没有同步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正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者分离,承包企业、租赁企业的发展,使得一些目光短浅的业主削减、裁并了企业消防安全保卫力量;合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生产场地紧张、物资堆放过密、职工安全素质过低、消防监督脱钩等问题,一大批先天不足、隐患严重的工程的匆忙上马;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又引发了因技术力量薄弱而盲目蛮干的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时有发生。而所有这一切,又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

3.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随着社会进步、城市建设的加快,高层建筑与日俱增;人们经济意识的不断强化和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现实又促进了一大批地下工程的开发利用;石油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易燃物品的城乡大普及。这一切却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物资价值高、重大火险隐患多、发生火灾后扑救困难,容易造成严重损失。以杭州市为例,1983年前高层建筑几乎空白,地下工程使用极少,而至1993年,全市已建、在建高层建筑为400多幢,地下工程开发利用面积18万多平方米,占全部地下工程的37.5%。据杭州市公安消防部门检查发现,近年来,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中消防设施不健全、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合格率达75%以上。

4.消防安全意识淡漠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群众是我们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力量源泉。”做好消防工作也一样,人的作用是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而目前的现实问题是,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强化,考虑自身利益多了,消防意识却普遍淡化,一旦在消防安全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往往忽视消防安全。有些企业领导短期行为严重,忽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设施的投入,导致了一些完全有可能避免或能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得以发生。如发生于1993年的死伤惨重、震惊中外的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火灾,就是由于职工不懂初起火灾的扑救,延误战机而引起的。发生于1994年的杭州市天工艺苑商场火灾则是由于值班经济民警工作失职,上班喝酒,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而引起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5.城镇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目前,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但总体上缺乏合理、有效的布局,表现在:一是消防配套设施未跟上,消防站建立往往晚于商楼,甚至根本未及考虑,消防供水管网未接通,消防通讯设施落后;二是各类功能各异建筑物混杂,未按化工区、生活区等加以区分。

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火灾隐患增多,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几率增多,消防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特大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后的特点

大家知道,特大恶性火灾事物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变化是十分复杂的。每一次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有它的起火原因和蔓延的特征,或是有管理上的疏忽,或是有工艺上的缺陷,或是生产性质上的因素,或是建筑结构特点上的隐患,或是救灾措施上的失误,或是有天灾人祸所致,等等方面的缺陷,促使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变化。由于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使得特大恶性火灾来势凶猛,危害极大,俨然似难以对付的恶魔。但每种情形的出现,应该说有其内在的规律,每一次特大恶性火灾事故,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当前在经济转轨、高速发展形势下还具有以下现代火灾特点:(一)火灾危害加重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政治影响极大。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易多发于公共场所,融车间、仓库和集体宿舍为一体的场所,石油化工等危险物品集中场所,且发生火灾后往往在通道被堵、毒气散发、房屋倒塌情况下或以爆炸、喷溅、沸溢等形式出现,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如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火灾、深圳“8·5”大爆炸、福州马尾大火中的惨痛教训就是实例。而这些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出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如浙江省在1993年共发生火灾1912起,损失8690.6万元,其中重特大火灾事故为246起,损失达5993万元,次数占12.8%,损失数却占68.3%。1994年杭州天工艺苑一把大火,损失近千万元。

由于这些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其政治影响也是惊震中外的。它不仅牵扯了各级领导的大量精力,需调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损于安全投资环境,阻碍了吸引外资的步伐。同时,受灾地区、单位和群众的各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