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商品学(高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9 17:04:01

点击下载

作者:王柳萍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药商品学(高职)

中药商品学(高职)试读:

编写说明

根据“《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教育部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意见》《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文件精神,在“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岗位胜任能力紧密对接”的指导思想下,本书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中药商品学》(张贵君主编),由全国20余所高等医药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有关人员共同编写而成。

本书按照“培养中医药专业型人才”的思想为指导,编写内容科学、规范,突出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实用,涵盖药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适合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需求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原则,力求突出教材的指导性、参考性、实用性,打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学、中药生产与加工、药学、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市场管理与服务、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需求的精品教材。

全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为总论,分为5章,概述了中药商品的基本概念、中药商品的命名和分类、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及质量管理、药材资源。中篇为药材商品各论,分为3章,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商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及执业药师考试要求的常用中药鉴别品种目录,收载代表性中药商品231种,按照药用部位分类,每味中药的内容包括别名、来源、采制、产地、商品性状特征、规格等级、品质评价、性味功能、用法用量、贮藏等。每个品种均附上药材及饮片的彩图,增加本书的可读性。下篇为中成药商品,按照剂型分类,收载具有代表性中成药商品30种,每味中成药的内容包括处方组成、商品性状特征、规格、品质评价、功能主治、贮藏养护、用法用量等。书中知识链接部分为中药的商品行情,习用品、混淆品、伪品等信息。

本书的编写分工是:王柳萍编写负责上篇第一章的编写,承担根及根茎类(从狗脊到白芷)编写,负责全书统稿、定稿、总校;银胜高编写狗脊到黄连;张文新编写升麻到白芷;李洁玉负责上篇第二章的编写,承担根及根茎类(从当归到白及)统稿;张琳编写当归到地黄;张春晖编写胡黄连到石菖蒲;刘一文编写百部到白及;张嘉杨负责上篇第三章的编写,承担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菌藻地衣类、树脂类、其他类统稿;刘晓兰编写茎木类、皮类;张俊编写叶类、花类;胡四平编写菌藻地衣类、树脂类、其他类;谭军负责上篇第四章的编写,承担全草类、动物类、矿物类统稿;刘安韬编写全草类;付明明编写动物类;郭章华编写动物类(部分)、矿物类。李娟负责上篇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的编写,承担果实种子类统稿;裴莉昕编写地肤子到小茴香;李勇编写蛇床子到益智;王社利负责上篇第五章第三节的编写,承担下篇中成药商品统稿;彭红英编写二妙丸到十滴水;邹立君编写川贝枇杷糖浆到阿胶;黄克南负责全书插图的摄影。

本书的编写凝聚了全体编写人员智慧的结晶和辛勤的劳动。编写过程中得到主审张贵君教授的悉心指导,得到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各编委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药材饮片的拍摄还得到广西仙茱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虽经过编委们的辛苦付出和努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如有错漏,恳请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和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不胜感激!《中药商品学》编委会2018年1月上篇总论第一章概述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中药商品学的任务。

3.了解中药商品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一、中药商品(一)中药的内涵

中药是特殊商品,是中医经过几千年临床验证的药品,是一个药效组分。概括起来说,即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依据《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而言,广义的中药包括药材及其提取物、饮片、制剂(中成药)等。药材是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工的中药原料,亦称“中药材”,通常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饮片是药材经过净制、切制或炮制的加工品,用同一药材炮制而成的不同饮片具有不同的功能,是中医临床配方或制剂生产的基本药品。

中成药(制剂)是以饮片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生产,具有特定的名称、剂型和规格,并规定有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的药品。中成药有丸剂、片剂、注射剂等40余种剂型。(二)中药商品

中药商品是医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药品。中药商品的特殊性体现在中药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它不仅具有一般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质量的本质是药效 中药商品的质量涉及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个关键问题,质量合格的中药,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质量不合格的中药,不但不能治病还会贻误病情,其不具备使用价值。所以,中药商品的质量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建立严格的中药商品质量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质量标准,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2.药材的品种来源复杂 中药材绝大多数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同一药材可能有不同的基原,造成药材市场的品种繁多,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3.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品质优良(疗效确切)的代名词。道地药材是指在产地、产季、产作、产收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中药材产之有地、生之有境、采之有时、炮之有度、藏之有期是对药材的基本要求,也是道地药材的科学内涵。二、中药商品学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它从商品学的角度研究临床使用的基本中药,阐述中药在流通领域中商品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中药商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换言之,中药商品学是研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如何保证中药商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应用学科。/ 第二节/中药商品学的主要任务一、中药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中药商品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商品名称、来源、采制、产地、商品性状特征、规格等级、品质评价、用法用量、贮藏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分析和阐明中药商品的适用性,探讨中药商品外观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监测商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规律,制订商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以利于对中药商品的全面质量控制和管理。二、中药商品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和制订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控制中药商品质量 研究和制定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科学地控制和提高中药质量,是中药商品学的主要任务,在研究和制定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时,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依据。中药的商品规格标准是国家指定的专业性标准,是商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用来衡量和控制中药质量、贯彻执行“等价交换”和“按质论价”政策的重要依据。

2.鉴别中药商品的品质,保证临床疗效 中药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和有效”,而中药的临床疗效由其属性所决定的。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中药疗效与其形、色、气、味等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总结出了一套根据外观性状判断药材和饮片质量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证实,中药的疗效与药效物质密切相关,中药最合理的质量指标应是药效物质的含量(药效组分)或其效价。但在目前大多数中药药效组分还没有查明的情况下,评价中药质量仍以传统的性状指标为主。药材和饮片的性状往往是药效物质的标志,如黄连味苦、色黄与其化学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有关,所以,用性状指标评价药材和饮片质量是有科学道理的。/ 第三节/中药商品学历史沿革一、中药商业的起源

在我国,中药作为商品的生产与交换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文献记载大量中药商品使用的情况。如《周礼》记载:草、木、虫、石、谷“五药”;《诗经》记载了葛、苓、芍药、蒿、芩等多种药用植物的名称。早期原始社会的中药商品交换形式为以物易物,到夏商时期,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史记》记载:“日中有市,至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市场,中药商品交易也在其中。

西汉时代,在我国南北商品的交换中,中药商品已经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有柑橘、荔枝、龙眼等商品药材的记载。据清江县志记载:三国时期,樟树已设立了药圩,建立了药材当圩(集市)赶集制度,构成了小规模的中药交易场所。随后由圩设店,并扩展到行、庄、批发号等,还成立了“药业会馆”,中药商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行业。

两晋、隋唐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鉴真和尚曾将龙脑、乳香等中药带到日本。在著名医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王焘《外台秘要》等著作中收载了大量的中药制剂,如著名的紫雪丹、苏合香丸等,在这些制剂中含有部分进口药。

宋代,中药知识的传播和中药商业更见昌盛。政府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统管中药的对外贸易,如将中药运往阿拉伯,再经阿拉伯输送到欧洲各国。至公元1114年,实行了国家统一管理的经营方式,中药的经营部门统称为“惠民合剂局”。朝廷还下令各地,凡有集市都应设置卖药机构,并与十余个国家有药品贸易业务。

南宋时期,杭州出现了正式牌号的民营药铺20余家,并有生药铺、熟药铺及“川、广生药市”之分,有了经营道地药材的批发商业。

明清时代,中药商业的规模更加扩大,出现了区域性、垄断式的药品经营组织“十三邦”,即:京通卫邦、关东邦、山东邦、山西邦、陕西邦、古北口邦、西北口邦、宁波帮、彰武帮、怀帮、广帮、江西帮、亳州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河北安国、江西樟树、安徽亳州等一批全国性中药集散地。据祁州中药志记载:仅安国就有药行商号500余家,有主要经营帮货和道地药材的“生药行”、既销药材又售饮片的“拆货棚”、专营饮片的“片子棚”、经营炮制品和中成药的“熟药行”、专门生产和销售中成药的“成药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成立了专门的中药商业机构和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对中药的产、供、销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了一大批中药材专业市场,如亳州、安国、玉林、成都荷花池、樟树等,有力地推动了中药商品的发展。二、中药商品学的发展简史

1.重要的本草学著作 前人在从事中药的生产、经营、质量鉴别等诸多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中药商品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大部分是在“本草”中记载并遗留下来。我国古代的本草著作约有400种,其中对中药商品业发展贡献较大的主要有下列几种。(1)《神农本草经》(3卷) 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不详,载药材365种,按医疗作用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该书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总结了汉代以前有关中药性能及用药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为后世我国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神农本草经集注》(7卷) 成书于502~536年,梁·陶弘景著,载药材730种,按药材自然属性分为7类,记述了各中药性能、产地、采收加工等内容,是南北朝以前我国中药知识的总结。(3)《新修本草》(《唐本草》)(54卷) 成书于659年,唐·李勣、苏敬等撰,载药844种,按药材属性分为11部。该书为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首创了图文对照体例,出版不久即流传到国外,极大影响了世界医药的发展。(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1卷) 成书于1108年以前,宋·唐慎微著,载药材1746种。该书收集了许多民间单方、验方,为《本草纲目》的编写奠定了良好基础,是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5)《本草纲目》(52卷) 成书于1596年,明·李时珍著,载药材1892种、药方11096首。药材按其基原的自然属性分为16部60类,附药图1109幅。该书集明代以前中药学知识之大成,收载内容的广度、深度及编写质量都远远超过明代以前的本草,是我国药学发展史上的传世巨著。该书在17世纪就流传到国外,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是当代研究中药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6)《本草纲目拾遗》(10卷) 成书于1765年,清·赵学敏著,载药材921种。该书补充了《本草纲目》的内容,书中有716种药材是《本草纲目》中未记载的,是清代新增药材品种最多的一部本草著作。

2.中药商品鉴别方法的发展(1)中药商品鉴别的萌芽阶段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运用中药防病治病的同时,就懂得了运用感官来识别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形、色、气、味等,从而区别出哪些有治疗作用,哪些没有治疗作用,以及有无毒性等,逐渐形成了早期的“中药”商品鉴别知识。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通过口传心授传承下来,这是中药商品知识的萌芽。(2)中药商品鉴别的文字记述阶段 《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该书叙述了50多种植物类药材的采集、性状、产地等,已有了初步的性状鉴别方法。《神农本草经》记载:硫黄“烧令有紫烟”等。《神农本草经集注》记载:“医不识药,惟听市人,市人又不辨究,皆委采送之家,采送之家传习造作,真伪好恶,并皆莫测。所以有钟乳醋煮令白,细辛水浸令直……以虺床为蘼芜。”(3)中药商品鉴别的药图兴起阶段 唐代药材商品的鉴定发展很快,《新修本草》有药材图谱25卷、图经7卷,采用了图文鉴别法,对后世的影响颇大。此外,对中药商品学贡献较大的是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公元741年),该书对药材生境和性状的描述都很真实。

宋代,中药商品的品种日趋复杂,为了加强质量管理和普及中药商品的鉴别知识,苏颂等于1061年编撰了《本草图经》,该书中的药图名称大多冠以州县名,这反映了当时道地药材十分兴盛。

北宋后期,唐慎微将本草与图经合一,编撰了《证类本草》。该书是研究中药商品鉴别方法的重要文献。(4)中药商品知识的条理化阶段 中药商品的知识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总结。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一书中对药材的“生产择土地”“收采按时月”“贸易别真假”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中药市场掺伪作假现象进行了详细调查,指出了“当归酒浸润、枸杞蜜拌为甜、蜈蚣朱其足”等以劣充优的现象。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中药商品特征记载较为完善,如对樟脑的记载:“状似龙脑,色白如雪,樟树脂膏也。”该书不仅继承了唐、宋本草图文并茂的优点,而且把所有中药鉴别的内容归入“集解”项下,使之条理化。

清代的中药商品知识已比较普及,很多本草著作中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中药的鉴别。清末民国初年,郑奋扬编著的《伪药条辨》,可谓是辨别药材伪劣的专著。全书列举了这一时期出现的伪劣现象的药材110种,着重论述了其名称及形、色、气、味等鉴别特征和方法。(5)中药商品学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许多药学工作者对中药商品进行鉴别、调查、考证,使中药由传统的经验鉴别发展到了现代的质量管理,扩大了中药商品的经营品种和使用范围。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中药材手册》《中药志》《药材学》等中药商品学术著作。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后期,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开设了《药材商品学》《中药商品学》课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继出版一大批与中药商品学相关的学术著作,如《常用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药材商品学》《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等。至2002年,张贵君教授主编的全国第一部规划教材《中药商品学》出版,标志着中药商品学科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复习思考

1.什么是中药商品?它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中药商品学的定义?扫一扫,知答案第二章中药商品的命名及分类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商品的中文名称、分类。

2.熟悉药材及饮片的分类。

3.了解中药商品的拉丁名称、中成药的命名。/ 第一节/中药商品的命名

中药品种名目繁多,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名称常有变化,各地使用习惯和称呼不同,因此中药商品名称十分复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药多名的现象严重。中药商品名称的不规范,是造成了中药市场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中药商品命名方法和名称的含义十分必要。一、中文名称

中药商品的中文名称必须含义确切、科学性强、体现中医药特色,这样才有利于临床应用、商品贸易和经营管理。(一)类型

1.正名 正名是指历史沿用,现今广泛采纳、药品标准记载的法定名称。一种中药只允许有一个正名,有些记载中药的书籍中采用的正名与药品标准中的名称不一致,使用时应以药品标准的名称为准。

2.别名 别名是除正名以外的名称,又称为“副名”和“异名”。一种中药常常有多个别名。正名和别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龟板在198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为正名,而1990年版药典则改用“龟甲”为正名,“龟板”就成了别名。

3.处方名 是指医生开药方时经常使用的名称。主要体现医生对药物的要求。如“炙甘草”是对炮制的要求;“鲜白茅根”是对采收、贮藏的要求;“绿升麻”是对药材基原、产地、性状等诸方面的要求。有的医生为处方书写方便省事,常使用简称,如将金银花写成“双花”,将麦冬写成“寸冬”等,有的医生常把几个药名并写在一起,如“二冬”(指天冬和麦冬)。

4.商品规格名 是指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名称,为中药行业通用的“行话”。如“春三七”(三七商品的一种规格)、“二杠”(鹿茸商品的一种规格)、“蛋吉”(大黄商品的一种规格)等。其特点是能够体现同一中药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差异。在商业开票、记账等环节常为书写方便省事,而使用简称,如将射干简称为“寸干”等。

5.植物栽培品种名 是指中药材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前的名称,仅在药材生产者之间使用。如“大马牙”(人参)、“金状元”(地黄)、“红叶臭头”(苏薄荷)等都是药材的栽培品种名。栽培的品种对药材的产量、质量和商品特征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中药材的名称

1.根据药材的产地或集散地命名 如党参产于山西上党(今长治地区),故称党参;川芎、川牛膝、川贝母等因主产四川省而得名;关木通、关防风等,因主产关外(今东北地区)而得名。

2.根据药材的形状命名 如人参其形如人形,佛手形状如手指,半边莲花开半边外形如莲花状,钩藤因其茎枝上有弯曲的钩故名。

3.根据药材的颜色命名 玄参因其色黑,丹参因其根及根茎色紫红,紫草因其色紫,黄柏因其色黄而得名。此外,红花、黄芩、青黛、紫苏、朱砂、赭石、赤小豆、乌梅等药材,皆因颜色得名。

4.根据药材的气味命名 丁香、小茴香、鱼腥草、鸡屎藤、败酱草等,因嗅气得名。细辛、甘草、苦参、酸枣仁、咸秋石、淡秋石、白鲜皮、五味子等,因味得名。

5.根据药材的生长特性命名 冬虫夏草冬时为虫蛰居地下,夏季则因感染的虫草菌子座出土状如草,夏枯草因生长到夏至枯萎,款冬花因至冬才开花,半夏在立夏至夏至之间完成生长周期等。

6.根据药用部位命名 如桂枝是桂树的嫩枝,鹿角是鹿骨化的角等。又如桑叶、桑枝、桑根皮(桑白皮)、桑椹(果穗)、桑寄生(桑上寄生植物)、桑耳(桑上寄生的木耳)、桑沥(桑枝烧时沥出的汁液),亦因以植物桑的不同入药部位或部分得名。

7.根据药材的功效命名 如益母草功善活血调经,主治妇女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等。防风功善祛风息风、防范风邪,主治风病。续断功善行血脉、续筋骨、疗折伤,主治筋伤骨折。

8.根据进口药材名的译音命名 如番泻叶、胡黄连(胡黄连、胡椒均原产印度、尼泊尔等国,其胡字是印度番语之意。历史上习惯将异邦称为“番”或“胡”)、西红花、西洋参、东洋参、高丽参(朝鲜参)。如诃子原名“诃黎勒”,产印度、缅甸,音译而来。

9.根据人名命名 如使君子、何首乌、徐长卿、杜仲、刘寄奴等都是纪念最早发现此药的人而得名。

10.根据传说故事而命名 如车前草、断肠草、女贞子、相思子、牵牛子、甘草、丁香、砂仁等。(三)中药饮片的命名

中药饮片系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或炮制的加工品,其名称应与中药材名称相对应。

临床上直接使用新鲜药材加工的饮片,常在药材名称前冠以“鲜”字,如鲜石斛。

一般生用的饮片,使用原药材名称。具有毒性或生熟品功效差异较大时,在生品的药材名字前常加生字,以引起注意,如生川乌。炮制品常在药材名字前冠以炮制的方法、辅料的名称或缀以炮制后的形态,如煅石膏、巴豆霜、川芎片、酒白芍等。(四)中成药的命名

中成药系指以中药材、中药饮片或中药提取物及其他药物,经适宜的方法制成的各类制剂。

1.单味药制剂一般采用药材的名称,如丹参片。

2.复方制剂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命名:(1)使用处方中主要药物的缩写名,如香连丸。(2)用君药或在君药前冠以复方二字命名,如天麻丸、复方丹参片等。(3)用君药名称、方剂中药味的数量或主要功能命名,如龙胆泻肝丸、六味地黄丸、通宣理肺丸、利胆片等。(4)根据处方中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或剂量限度命名,如六一散、七厘散等。(5)用君药和服用方法结合,如川芎茶调散等。(6)用有效成分命名,如齐墩果酸片等。(7)用成方的原始文献与主要功能结合命名,如金匮肾气丸、普济回春丸等。(8)用成方创始人名或与君药、主要功能结合命名,如李占标膏药、万氏牛黄清心丸、华佗再造丸等。(9)药名前冠以产地,如云南白药、广东蛇药片等。(10)用成药的性状命名,如紫金锭、一捻金等。二、拉丁名称

为了使中药的名称统一化、规范化,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交流,一般使用拉丁文名称。中药材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属名或属种名命名。中药拉丁名中的名词和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均大写,连词和前置词一般均小写。命名的基本方法如下:

1.植物、动物类药材的命名(1)植物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的命名规则基本相同。两类药材的拉丁名包括药用部位名和动、植物名两部分。其中药用部位名用名词单数主格形式置于后,药用动、植物名用名词单数属格形式置于前。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如远志Polygalae Radix;苦杏仁Armeniacae Semen Amarum。(2)一种中药材包括两个不同药用部位时,把主要的或多数地区习用的药用部位列在前面,用“et”相连接,如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3)一种中药材的来源为不同科、属的两种植(动)物或同一植(动)物的不同药用部位,须列为并列的两个拉丁名,如枸杞子Lycii Fructus和地骨皮Lycii Cortex。(4)以属名命名 在同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或这个属有几个品种来源,但作为一个中药材使用的,如麻黄Ephedrae Herba(一属有几个植物作同一药材用)。有些中药材的植(动)物来源虽然同属中有几个植物作不同的中药材使用,但习惯已采用属名作拉丁语的,一般不改动。应将来源为同属其他植物物种的中药材,加上种名,使之区分。如黄精Polygonati Rhizoma,玉竹Polygonati Odorati Rhizoma。(5)以同属种名命名 同属中有几个不同种来源,分别作为不同中药材使用的,按此法命名,如当归Angelicae Sinensis Radix,白芷Angelicae Dahuricae Radix。(6)以种加词命名 为习惯用法,应少用。如: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7)以有代表性的属种名命名 同属几个种来源同作一个中药材使用,但又不能用属名作中药材的拉丁名时,则以有代表性的一个属种名命名,如辣蓼,有水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与旱辣蓼P.fiaccidum Meisn两种;而蓼属的药材有何首乌、水炭母等。不能以属名作辣蓼的药材拉丁名。(8)仅用动物的俗名 如蜂蜜Mel,全蝎Scorpio。

2.矿物类药材的命名(1)用矿物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的拉丁名或化学成分拉丁名加形容词命名,如芒硝Natrii Sulfas。(2)用原矿物的拉丁名命名,如炉甘石Calamina。/ 第二节/中药商品的分类

为了便于学习、查考、检索、管理和应用药材和中药饮片,按照一定方法对众多的药材进行分类。分类方法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新药的发现不断改进。一、药材及饮片分类(一)古代分类法

1.按药物的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如《神农本草经》即按此法分类。上品多为无毒的滋补药;中品为有的有毒,有的无毒,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较广泛;下品多为有毒、药性猛烈的药物。

2.按药物的来源和自然属性分类 如《神农本草经集注》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7类,每类又分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则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等16部,每部下又分60类,如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9类。(二)现代分类法

1.按药用部位分类 此分类方法便于中药商品的鉴别、经营管理和贸易,一般归纳为植物药类、动物药类和矿物药类。植物药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和地衣类、树脂类等;动物药可分为骨骼类、昆虫类、贝壳类、分泌物类、角类、排泄物类等;矿物药,一般不再分类。

2.按药材基原(原植物、原动物或矿物)的自然分类 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对药材的品种鉴定,也利于根据植物、动物的亲缘关系去开发和研制新药。如生物药按照科属分类,矿物药按照晶系分类。

3.按药材的性味或功效分类 把中药分为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安神药、芳香开窍药、平肝息风药、理气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补益药、消食药、化痰止咳药、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等。该法便于临床用药。

4.按药材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 一般分为生物碱类、苷糖类、蒽醌类、酚类、黄酮类、萜及挥发油类、甾体化合物类、鞣质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类等。该法便于通过对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研究去寻找生物合成的途径和理化分析方法。

5.按药名汉字首字笔画或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分类 多在中药的书籍中采用,便于学习和查阅。二、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是根据临床治疗和保健需求、按照中医方剂,将中药饮片以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加工生产的中药制剂。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1.按剂型分类 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中成药商品的研究、生产、检验、贸易、运输和贮藏。

2.按主要功能分类 如补益之剂、发表之剂等。此种分类方法便于调剂、零售和临床用药。

复习思考

1.中药商品的命名方法有哪些?

2.简述药材及饮片的现代分类方法?扫一扫,知答案第三章中药商品的经营管理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1.熟悉中药商品的流通环节与管理、中药商品的贮藏要求、中药商品价格的制定原则。

2.了解中药商业机构、中药商业经营特点。/ 第一节/中药商业机构

中药商业机构是指在中药商品生产和流通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专门从事中药商品经济活动的组织,使中药商品的产、购、销、调、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中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

中药商业的机构,按工作性质可分为行政管理机构和企业经营机构两大类地结合起来。一、行政管理和监督机构

我国中药商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分为国家药品行政管理机构和地方药品行政管理机构。

国家药品行政管理机构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中心任务是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加强中药经营和中医医疗事业的宏观管理,制定和颁布国家有关法规,监督中药的生产、流通和全面的质量管理,推动中医药事业长期稳步地向前发展。

地方药品行政管理机构包括各省、市、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于我国中药的品种繁多,一般实行分级管理,对产销量大、流通面广、价值较高、具有统一管理条件的中药,颁行国家标准,其余的由省、市、自治区自行制定标准。

药品检验所是药品质量监督、检验和仲裁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国家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重庆、福建和成都等城市设立了口岸药检所,专门检验进口药品。二、企业经营机构

中药商业企业按照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常将其分为批发、零售等。

1.中药批发企业 中药批发企业是中药生产和销售的桥梁,它从生产单位或其他部门购进、调拨药品,批量供给零售企业、医疗单位、下一级批发企业,或供应生产企业作为生产的原料,是基本业务的经济组织实体。按其业务的范围一般分为省(市)批发企业和县(市)批发企业。

2.中药零售企业 中药零售企业是中药商品流通领域的终点,销售对象是消费者。中药零售企业具有规模小、销售数量零星、交易次数频繁等特点。/ 第二节/中药商业企业经营的特点

中药商业是特殊商品的流通企业,它不但有商品的经营方式,还有医药市场的特殊属性。

1.中药资源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和季节性 中药材的种植、养殖和收获具有一定的自然生长期,比如,取材于果实种子等部位的中药材多在夏、秋季成熟,取材于花叶等部位的中药材收获期多集中在特定药材的花期和茎叶生长期等等。因此,中药饮片厂商部分原材料的采购也主要集中在中药材的收获期或特定时期,不同种类中药饮片的原材料采购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2.经营的技术性强、责任重大、进入壁垒森严 在我国的医药产业政策中,对市场进入作出了若干规定,医药商业企业首先按照ISO 9000国际标准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系统,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按照GMP、GSP的要求组织生产和经营,以确保产品质量。药品经营活动必须持有商业药品经营许可证,产销关系密切,供方稳定,供应及时,具有一定的仓储条件和储备能力,有熟悉商业经营知识的执业药师。对某些医药的生产和经营设立了特许制度,如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品前体、放射性药品、计划生育药品由国家统一定点、特许生产,并由国家特许定点依法经营;同时还规定,外资暂不能参与国内药品批发、零售业经营。/ 第三节/中药商品的流通环节与管理一、中药商品的流通环节

中药商品流通是指中药由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中药市场流通规律一般经过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4个主要环节,其中,购与销在流通中起主导作用,运与储是购销的辅助条件。要有计划地组织、调节好流通过程,以保证医疗市场的需要。

1.采购 采购是指中药商品采购人员在购进中药商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业务活动的总和,是中药商品流通的起点,也是组织中药货源的手段。中药商品采购的基本程序:市场调研、库存分析、制定采购计划、签订采购合同。

2.运输 运输是中药商品流通环节之间必须经过的移动过程。中药商品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运输的有关管理条例进行转运,合理地减少中药商品运输的中间环节,加速中药商品流通速度、降低流通费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药商业企业要严格遵守药品运输的有关管理条例,按照“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运输原则,合理地组织商品的运输。

3.储存 储存是指中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中经过多次停留,是中药商品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中药商品在储存中必须遵循保证供应、分类储存、保证质量、以销定进的原则,实现中药商品在数量、时间、结构上库存的合理性,保证供应,并在经费上力求经济合理。

4.销售 销售是商品流通的终点,药品只有售出后其价值才能实现,药品生产的基本作用是直接满足医疗、预防的消费需求,只有把药品商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上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并为药品生产推销更多的产品。近年来,医药行业密切配合,积极探索把流通体制改革作为软科学重点研究,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全国总代理→地区分销商→零售连锁经营”等中药商品流通体制的新格局。二、中药商品流通环节的管理

中药商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各个主要环节都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从事药品经营必须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管理法》规定,开办药品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实行许可证制度,要依照法定程序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无许可证不得经营药品。《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每一家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药品零售连锁总店及各个连锁门店,必须分别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批发企业不得零售药品,药品零售机构不得从事批发药品。(二)严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有16种情况按无证经营处理:①有许可证但从事异地经营的;②超范围经营的;③非法收购药品的;④兽药单位经营人用药品的;⑤无许可证而是借药品经营企业提供的条件参加药品经营的;⑥无许可证从事进口药品国内销售的;⑦药品生产企业销售非本企业生产的药品的,其办事机构从事药品现货销售的;⑧乡镇卫生院进行经营性销售的;⑨城镇个体行医、个体诊所从事药品购销活动的;⑩乡镇卫生院从事药品经营性销售的;药品批发企业从事零售业务,或零售企业从事批发业务的;药品零售连锁总店及各门店只有一个《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非法药品集贸市场;在中药材专业市场销售中药材以外药品的;在城乡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以外药品的;药品销售人员在其他企业兼职从事药品销售活动的。(三)经营范围的规定

药品生产企业只能销售本企业生产的药品。药品批发企业不得从事药品零售业务,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批发业务。中药材专业市场禁止销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城乡集贸市场禁止销售中药材以外的其他药品。(四)采购与销售药品中与许可证有关的禁止性规定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①不得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下简称“三证”)的单位或个人有购销活动;②不得在非法药品市场、集贸市场采购或销售除中药材以外的药品;③禁止向无“三证”单位以偿还债务、贷款方式为其无证提供药品。(五)禁止销售假药、劣药

药品管理法明令禁止销售假药、劣药。《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活动中发现假劣药,不得自行作销售或退换货处理,必须及时报告药监部门。/ 第四节/中药的贮藏和养护一、中药商品常见变质现象

中药商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品质的好坏与贮存保管密切相关。若贮存保管不当,中药商品会产生不同的变质现象,从而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贮藏中常见的质量变质现象

1.虫蛀 虫蛀是指中药饮片被成虫蛀蚀的现象。虫蛀中药饮片大多数先危害表面,继而深入内部为害,有的则在中药饮片表面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幼虫在内部为害。如: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含糖分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土鳖虫、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的中药易虫蛀。

2.发霉 发霉又称霉变,是指中药饮片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在其表面或内部寄生的霉菌大量繁殖所致的变质现象。对饮片贮藏危害最大。我国地处温带,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炎热、潮湿,饮片最易发霉,导致有效成分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以致不能药用,如车前草、马齿苋、独活、紫菀等。

3.泛油 泛油习称“走油”,是指因中药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在受热或受潮时其表面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呈现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含油脂多的中药饮片,常因受热而使其内部油脂易于溢出表面而造成走油现象,如桃仁、杏仁、炒苏子等;含糖量多的中药,常因受潮而造成返软而“走油”,如牛膝、天冬、熟地黄等;含黏液质多的中药质地变软,外表发黏,内色加深,如天冬、党参等。

4.变色 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湿度、空气、日光、霉变、化学药剂的影响而引起中药饮片自身原有色泽的变化,如由浅变深或由鲜变暗等色泽改变现象称为变色。由于保管不善有些药物颜色由浅变深,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有些药物由鲜艳变暗淡,如花类药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月季花等。

5.气味散失 气味散失是指中药饮片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温度、空气)的影响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含挥发油的药物,如肉桂、沉香等,由于受温度和空气等影响,也会逐渐失去油润而干枯,以致气味散失;豆蔻、砂仁粉碎后气味会逐渐挥发散失。

6.风化 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盐类药物,经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失去结晶水,变为非结晶状的无水物质,从而变为粉末状,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如胆矾、硼砂、芒硝等。

7.潮解 潮解习称返潮、回潮,是指固体饮片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其表面慢慢湿润并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如青盐、咸秋石、芒硝等药物,这些饮片一旦变质后更难贮藏。

8.粘连 粘连是指有些固体饮片,因受热或吸潮发黏而连接在一起,使原来形态发生改变的现象,如熔点低遇热发黏而黏结在一起的有芦荟、没药、阿胶、乳香等;含糖分高吸潮后黏结在一起的有鹿角胶、龟甲胶、儿茶等。

9.腐烂 腐烂是指某些新鲜的中药饮片,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在药材表面大量繁殖从而导致中药饮片腐烂败坏的现象,如鲜生姜、鲜生地、鲜芦根、鲜石斛等。中药饮片一经腐烂,即不能再入药。(二)中成药贮藏中常见的质量变质现象

中成药是按照处方加工成各种剂型的药物,由于保管不当也会发生变质,中成药的变质往往与剂型有关。常见的变质现象有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等。

1.虫蛀 易虫蛀的常见剂型有蜜丸、水丸、散剂等。

2.霉变 易霉变的常见剂型有蜜丸、膏剂、片剂等。

3.酸败 易酸败的常见剂型有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等。

4.挥发 易挥发的常见剂型有芳香水剂、酊剂等。

5.沉淀 易沉淀的常见剂型有酒剂、口服液、注射液等。二、影响中药商品变质现象的因素

影响中药商品变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中药商品自身的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一)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即内在因素,是指中药材本身所含的成分,因受自然界的影响而引起变异,导致其质量变化。

1.水分 中药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它是中药的重要成分之一。中药中水分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发生质量变化。当水分含量过大时,中药易发生虫蛀、霉变、潮解、粘连等变质现象;当水分含量过低时,又易发生风化、气味散失、干裂、脆化、变形,而且重量也会发生变化,加大中药的损耗。

2.淀粉 含淀粉的中药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当表面水分增加时,霉菌就容易寄生繁殖而导致发霉;淀粉也是一种适合蛀虫的营养食料,因此含淀粉的中药容易发生虫蛀。

3.黏液质 黏液质是一种近似树胶的多糖类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遇水后会膨胀发热而引起发酵,如麦冬、枸杞子、黄精等,同时又是微生物、虫卵的营养基质,所以这类中药易发霉生虫。

4.油脂 油脂是脂肪油和脂肪的总称,分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两大类。含植物性油脂的中药如长时间与空气、日光、湿气等接触,会发生水解和氧化作用而逐渐产生异味,如桃仁、使君子仁等。含动物性油脂的中药可因微生物的作用,有特殊气味、游离脂肪酸增多,进而发生油脂的酸败,如刺猬皮、狗肾等。

5.挥发油 挥发油在植物药材中分布较广,在伞形科、唇形科、樟科、姜科等植物中含量都很丰富,如当归、白芷、薄荷、肉桂等。含挥发油的药物长期与空气接触,随着油分的挥发其气味也随之减退,且温度越高,挥发越快。

6.色素 中药一般都含有不同的色素,特别是花类药材。有些色素很不稳定,受到日光、空气等影响而遭到破坏,受潮后也易发霉变色,如月季花、玫瑰花、莲须等。(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又称外在因素,是导致中药变异的自然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其质量。

1.温度 中药在25℃以下的常温情况下,一般比较稳定。当温度升高,害虫和霉菌容易滋生繁殖,中药容易生虫、霉变。当温度在35℃以上时,会促使中药的水分蒸发,以致含水量降低;同时加速氧化、降解等化学反应,促使化学成分迅速变化;当温度过低,低于冰点,对某些新鲜的中药如鲜石斛、鲜芦根,或某些含水量较多的中药产生有害的影响。

2.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量或潮湿的程度,湿度过高能直接引起中药潮解、溶化、糖质分解、霉变等各种变化。一般中药炮制品的绝对含水量应控制在7%~13%,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5%~75%。

3.日光 日光对某些中药的色素有破坏作用而导致变色,所以红色和绿色或有显著颜色的中药不宜在日光下久晒,否则就会变色。直接日光照射,能促使药物温度增高,发生变化,如含挥发油的饮片当归、丁香、川芎等易发生气味散失、泛油。但紫外线和热能,能杀灭霉菌并能使过多的水分蒸发,起到散潮防霉的作用。

4.空气 空气中的氧是引起中药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它会使中药中的有机物质,特别是脂肪油发生氧化变质。

5.霉菌和虫害 霉菌和虫害对中药的破坏最常发生,也最为严重。其他影响因素控制得当,霉菌和虫害的危害也可得到克服。

6.贮藏时间 贮存时间过长,有些中药会发生质变,虽不会发生某种明显的质变,但会出现品质降低,甚至失效。三、中药商品的贮藏与养护

中药贮藏养护是研究中药保管与养护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现代中药养护是以预防为主,近年来还进一步研究如何防止中药在贮藏养护过程中毒物的濡染,以符合21世纪无残毒、无公害绿色中药的要求。(一)传统养护技术

1.清洁养护法 搞好中药与仓库的清洁卫生,是防止仓虫入侵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一切防治工作的基础。适当的改造维修仓库,使仓库内壁、地坪、仓顶平整光洁,以达到隔湿、防潮、防鼠,既通风又密闭的储存环境能保证中药贮存不致变质。

2.除湿养护法 除湿养护法亦称为干燥养护法,可以除去中药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止虫、霉,久贮不变质的效果。

3.密封养护法 密封养护法是减少或不受自然因素影响,避免害虫、微生物侵入或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密封方法有缸、罐、坛、瓶、箱等用泥或蜡封口,现代技术有量小的用塑料薄膜袋,量大的用密封库,以适应药材贮存的需要,可取得较好的养护效果。

4.低温养护法 采用低温(0℃~10℃)贮存中药,可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由于该法成本比较高,主要适用于人参、哈蟆油等贵重中药的贮存。

5.高温养护法 中药蛀虫对高温的抵抗力均很差,因此采用高温贮存中药,可有效地防止虫害的侵袭。贮藏温度高于40℃,蛀虫就停止发育、繁殖,当温度高于50℃时,蛀虫将在短时间内死亡。但需注意,含挥发油的中药烘烤时温度不宜超过60℃,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散失。

6.对抗贮存法 对抗贮存法是传统的驱虫方法之一,它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同贮,相互克制以达到防止生虫、霉变、走油的目的。如花椒与有腥味的肉质蛇类同贮。(二)现代养护技术

现代养护技术有:干燥养护,气调养护,包装防霉养护,射线辐射养护,气幕防潮养护,蒸气加热养护,气体灭菌养护,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 第五节/中药商品价格

中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自身价值两重性,中药的价值可以通过价格得以体现。一、中药价格制定的依据与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药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的定价原则,依据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和社会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价格,做到质价相符,消除虚高价格,保护用药者的正当利益。二、中药价格的分类与作用(一)按管理形式分类

中药价格按照管理形式分为国家定价、政府指导定价、市场调节价。

1.国家定价 是指依照本法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

2.政府指导定价 是指依照本法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

3.市场调节价 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

实行国家定价和政府指导定价的药品仅限于:①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②垄断经营的特殊药品;③预防用药;④必要的儿科用药。其他的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二)按流通过程分类

按照中药商品流通的过程可以分为收购价格、出厂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

1.收购价 是指药材收购者向药材种植户收购药材的价格。药材收购价是药材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个价格。药材收购价格,一般是由生产地制定;次产地的收购价格,可参考主产地的收购价格制定,流通到销售地的药材,可按产地的收购价格酌加商品运杂费。

2.出厂价格 是药品生产企业向批发企业销售药品时的价格,它由药品生产成本加生产企业的利润构成,是批发企业的药品收购价格或称药品的进价。药品出厂价是药品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道环节价格,是制定其后各环节价格的基础。

3.批发价格 是药品批发企业向零售药店或医疗单位的药房销售药品时的价格,它由药品的购进成本加进销差价构成。因为该环节的药品价格处于出厂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所以批发价格的确定有助于稳定药品的流通市场。

4.零售价格 是零售药店或医疗单位的药房向消费者销售药品时的价格,由购进成本(即药品进价)加上批零差价构成。由于零售价格是药品流通中最后一道环节的价格,所以与消费者的利益直接相关。三、中药价格的管理《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国家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对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第四十九条依法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药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原则,制定和调整价格;其中,制定和调整药品销售价格时,应当体现对药品社会平均销售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率的控制。《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对政府定价原则、药品零售价格的制定和有差别的销售费用、利润率及流通差价作了明确规定。《国家计委定价药品目录》按通用名称制定各剂型、各规格药品的价格。

复习思考

1.中药商品的流通有哪些环节?

2.中药商品的贮藏要求有哪些?

3.中药商品的养护方法有哪些?

4.中药商品价格制定的原则与依据是什么?扫一扫,知答案第四章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药品管理法对中药管理的规定。

2.熟悉我国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

3.了解中药商品经营的相关法规。/ 第一节/中药经营管理法规一、《药品管理法》

1.中药材 “国家保护野生药材资源,鼓励培育中药材”“国家实行品种保护制度”“新发现和从国外引种的药材必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销售”“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的管理方法,由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和饲养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城乡集贸市场不得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药材,必须标明产地”“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品种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但是,购进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除外”

2.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生产新药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但是,生产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外。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这部酝酿30年终出台的中医药界首部国家大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法律规定,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保障中药材质量安全。

法律明确,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经营企业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2016年7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公布的《关于修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决定》修正。该《规范》分总则、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附则4章184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节/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一、中药商品质量的概念

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这个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中药商品的品质是决定其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不同品质的中药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可满足不同的需求。中药商品的品质还是决定其销售价格的关键性因素,不同的品质对应了不同的价格,即“按质论价”。二、我国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

我国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是国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起至2015年版止,共出版10次。2015年版药典分为四部。一部每种药材项下内容为: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贮藏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药材·第一册》 由原国家卫生部于1991年12月颁布。体例与中国药典相同。载药材101种。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监督等部门检验质量的法定依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进口药材标准》 由原国家卫生部于1987年5月颁布执行。体例与《中国药典》相同。收载进口药材31种。为对外签订进口药材合同条款及检验的法定依据。

4.《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原卫生部制定,于1984年3月试行。收载了产销量大、流通面广的大宗药材商品76种。每味药材收载项目包括:名称、来源、品别、规格、等级,以及各规格等级的性状指标和质量要求。为全国统一的中药商品规格标准,是流通领域限定中药商品规格等级的依据。(二)地方标准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健委审批的药品标准简称地方标准。此标准系收载中国药典及部颁标准中未收载的药品,或虽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省、市、自治区生产的药品,它具有本地区性的约束力,只能在省内使用。

此外,还有企业药品生产的质量标准即企业药品标准,仅供企业内部使用。

复习思考

1.目前我国对药材的鉴定标准分为几级?如何划分?

2.对于未列入国家药典的药材品种,以什么作为生产与质量管理的依据?扫一扫,知答案第五章药材资源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1.掌握药材产地初加工的方法及原则、道地药材、药材的集散地。

2.熟悉药材资源分布。

3.了解药材的生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