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不起的男孩100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01:18:04

点击下载

作者:李师德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100招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100招试读:

前言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堂课,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的。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但是,针对新形势下的孩子教育,如何才能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如何提高教育能力、如何有效地开展因材施教……在这些问题上家长存在很多的疑问。

每个家长都希望将自己家的儿子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说到男人,就会让人想到顶天立地,气吞山河;想到男人,就想到男人应该具备的阳刚之气,阳刚之气是男人的性格、男人的魅力、男性美的体现。然而,现在的很多男孩子缺少男子汉的气质和个性,显得弱小、胆小,女性化倾向明显。于是,现代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和坚决纠正这种不良的倾向,把自己的儿子打造成无比坚强、勇敢果断、自信自强、善于思考、敢于竞争、不怕苦难、顽强执著、豁达开朗、品质卓越的真正的男子汉。

当然,培养优秀男孩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够成功的,而是父母亲讲究方法策略,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父母亲的教育。否则,就可能是父母亲与儿子对着干,结果父母亲头疼孩子教育难问题,儿子却越来越叛逆。

培养男孩不容易,但是如果成功培养男孩良好的性格,那么今后他将终身受益。如果一个男孩的性格是健康的,他的人生也会是成功的、快乐的和幸福的;如果一个男孩的性格是病态的,那么他的人生也会是失败的、痛苦的和忧伤的。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儿子摆脱平庸,创造辉煌,步入杰出者的行列,就必须努力改变男孩的不良性格,注重培养他良好的性格和品质。

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不听话”,当父母亲教育他的时候,他就会对父母亲大吵大闹,让父母亲措手不及,明明是好心教导孩子却没有落下个好。其实男孩子发怒并不是针对你或者针对什么事,而是男孩天生就容易产生愤怒感,需要发泄,男孩天性中就包括冒险、侵略和竞争的成分。

男孩会逐渐显现出自己独立的一面,尤其表现在不希望父母亲干涉自己的生活。此时,父母亲就要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他自由成长,支持他去做尽可能多的尝试,接纳他的反抗情绪。当然这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尽量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保护他的安全,在他的背后注视他,让他不会感到孤独,当他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给他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调整自己。

本书通过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招,从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识、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性格、气质、品格;孩子的青春期的平稳度过、与父母亲的沟通、习惯的养成等等方面,详尽地教给家长朋友们一套培养了不起男孩的招数。当然,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不能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践。希望家长朋友能够通过本书,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第一章 教导有方,孩子方可成龙1 正确教育观培养出优秀男孩

在当今社会,很多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的存在,可能与家长的教育经验不足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家长缺乏形成正确、科学的教育观的指导。所谓教育观,是指家长对教育孩子总的看法和指导思想,这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成败的关键所在。家长的教育行为不能不受其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教育孩子的各项工作中,因此要迎接时代的挑战,搞好子女的教育,首要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为非凡的人。”这是19世纪德国教育问题学会会员卡尔·威特在一次学会上的辩词。在这次大会上,有人发表言论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卡尔·威特不同意这个见解,他反驳说:“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人,不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从出生到他五六岁这个时间段所受的教育。就是那些只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

不久,卡尔·威特果然有了一个儿子,也取名为卡尔·威特,生下时,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邻居背后议论纷纷,说小威特肯定是个白痴。连小威特的家人们也说:“这样的孩子,再好的教育也是白费力的。”然而,老威特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失望,他认真地承担起教育儿子的重任。

他教小威特读书时,先买来许多小人书和图册,把其中有趣的故事讲给他听,然后对他说:“如果你能识字,这些书你就都能看明白。”有时他干脆不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小威特听,而是对他说:“这个画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没有时间给你讲,你先自己看吧。”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小威特一定要识字以便自己看书的愿望和兴趣。这时老威特才开始教小威特识字。小威特有了读书的兴趣,学习起来就十分刻苦。不久,这个孩子轰动了附近地区。他七八岁时,已经能够自由地运用德语、拉丁语等6国语言了,并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这个大学的校长说:“小威特已经具备了十八九岁青年所不及的智力和学力。”很显然,这是老威特对他实行早期教育的结果。1814年4月,未满14岁的小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没有老威特精心的教育,小威特可能真的就变成白痴了。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更好、更多的他们愿意接受的教育,开阔孩子的心胸,陶冶孩子的心灵。2 教育男孩忌突击,应该随时随地

教育男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因为教育无小事,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教育儿子绝不仅仅是提高儿子的智力,而是要全方位地提高儿子的综合素质。要对儿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再没有比随时随地的教育更好的方式了。总之,教育可以融入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教育男孩子,在各种各样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教育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果的。

经历了黑色七月,一个男孩并没有取得自己梦想中的好成绩,尽管分数上还说得过去,但只能进一所不起眼的大学。

经过半个年头,男孩终于放了寒假。

在家里的时候,父亲问起了大学生活,男孩告诉他说:“其实真的很没劲。”

男孩的父亲是个铁匠。他听了男孩的话后,脸上一直很惊愕,沉默了半晌之后,转过身用他那粗壮的手操起了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铁块,放在铁垫上狠狠地锤了几下,随后丢入了身边的冷水中。“嗞”的一声,水沸腾了,一缕缕白气向空中飘散。

男孩的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热的铁块丢进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它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是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自己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

朴实的父亲竟说出了这么饱含哲理的话,让男孩真的激动不已。

第二学期开始了,男孩反省自己,并且不停地努力,学习终于有了一点起色,内心也开始一天天地丰富充实起来。

其实,道理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就在我们周围,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智慧的双眼,找到身边的道理,挖掘身边的教育。3 教育男孩应因人而异,不可“一刀切”

每个孩子生来各异。有些孩子可能对音乐敏感,而有些孩子对语言敏感;有些孩子的记忆能力比较好,而有些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强。每个孩子在不同领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具有多面性和灵活性,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以下是一位家长对自己儿子因材施教的经验之谈:

在孩子蹒跚学步和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就开始了对他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在他刚会走路时经常摔倒,我从来不去扶他,而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一次不行,就两次。刚会说话时,我常带他到外面玩,只要看到醒目的标语都会读给他听,走到某个厂子门口都告诉他这个公司的名称,这样时间一长,他会习惯成自然地注意到这些字和图案。有一位朋友写了“有限公司”四个字,居然被他脱口读了出来。记得那时他刚刚3岁。

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这主要是先天因素,与我平时的严厉态度也有关系。不过对待他的学习,我一向是采取循循善诱、寓教于乐的方法,让他对学习产生兴趣。我经常跟他说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下课和放学时,你只管尽情地玩,只是不要太过分,不要伤害到其他小朋友和自己。只要把课堂上的时间充分利用,放学时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不需要花太多的课余时间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孩子的安全问题是最值得我关注的问题,也是比较伤脑筋的事。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社会复杂,道路错综,车辆繁多。他毕竟太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差,所以我平时不让他单独到马路上去玩;网吧和游戏机房不让他涉足;零花钱控制得比较紧。不过管得太严又怕孩子没个性,做事前怕狼后怕虎,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既要讲到重点又不能危言耸听,要告诉他什么事能做和什么事不能做,详细地记住家庭地址和家里的电话号码,以便走丢时和遇到特殊情况下及时联系到亲人。

有空闲时,我就会陪他出去玩。比如说他喜欢钓龙虾,而河边又危险,我就陪他一起钓。还不定时带他逛商店和书店,到公园去野餐,让他开阔视野和缓解一下读书导致的紧张情绪。

教育儿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抛开儿子不管,任凭家长的主观臆想把儿子塑造成自己所幻想的理想模式,无论你出多大力气,终究是徒劳的。教育儿子必须根据儿子的心理特点,掌握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关于这个问题,在我国教育史上早有明晰的记述。儒家经典之一的《论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学生子路和冉有同时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马上去实行?”孔子回答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有则说:“听到后应该就去做。”学生公西华不明其故,就问孔子,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有太谨慎,所以要进而加以鼓励;子路急躁好胜,所以要退而加以抑止。正因为如此,孔子教育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各有所长:颜四、闵子骞长于德行;宰我、子贡长于言辞;冉有、季路长于政事;子游、子夏长于文学。宋朝朱熹把孔子这种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所以孔子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实际,因材施教的先行者。

孔子的这一教育原则的心理学依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的心理个别差异。人由于先天素质、后天社会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他们的心理也具有不同特点。自然界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在心理特点上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人与人在气质、爱好、性格和能力上都存在着种种差异,即心理的个别差异。就是在一个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都会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心理差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嘛!4 抓住男孩错误中的闪光点

公交车站牌下,一对母子正在等车。

一阵大风把妈妈的围巾撩了起来,妈妈想用手按住围巾,可是手里还提着皮包,非常不方便。看到这个情形,小男孩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拿包吧。”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皮包递给了小男孩,然后整理她的围巾。

没想到风更大了,小男孩一不小心,把皮包掉在了地上的水洼里。小男孩马上把皮包捡了起来,一脸的惊恐。

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厉声训斥小男孩:“你怎么连个皮包都拿不住啊?你看,包都脏了,你让我怎么拿?你真笨……”

小男孩一声不吭,眼泪涌了出来。

母亲的训斥一定伤透了孩子的心。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小男孩还会主动从妈妈的手里接过皮包吗?而如果妈妈的反应不是这样的呢?

假设妈妈看到小男孩惊恐的表情,先从孩子的手中接过皮包,用纸巾擦干净,然后对孩子说:“没事的,你看,皮包擦擦就干净了。”“我不是故意的,妈妈你不怪我吧?”孩子小声地问。“当然不怪你。你能主动帮我拿皮包,说明你很有爱心,还乐于助人,真让妈妈高兴。”妈妈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可是皮包掉在水洼里了。”小男孩还是很后悔。“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每个人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妈妈也犯过这种错误,不过妈妈以后就特别注意了,相信你也会吸取教训的!”“嗯,我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我还想帮你拿包,好吗?”孩子说。“好啊,妈妈相信你!”说完,妈妈又把皮包交给了小男孩。公交车来了,母子俩高兴地上了车。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用。

当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调查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发现孩子在错误中显露出来的优点。你可以说:“虽然你做错了,但是你表现得很勇敢。只要改正错误的方式,你的勇敢仍是非常可贵的!”

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出于好意,应该赏识孩子的良好初衷,而不是抓住他的失误,如“我知道你很想帮助别人,这真让我高兴!”5 在孩子眼里父母要树立起威信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威信的树立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威信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魅力,无处不在地引导着孩子健康成长。威信还有着巨大的感染力量,引领着孩子朝着理想的境界迈进。

威信往往来自两种力量:一是对方的身份、职权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二是对方的人格魅力及情感所产生的力量。

威信的基础是父母本身的道德水平、精神面貌、工作态度以及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热爱孩子、关怀孩子、与孩子能够真诚沟通,这样家长的威信就会油然而生,他的教育也一定是有效果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家长威信缺失产生的根源及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后果,威信缺失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想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是关键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让父母对孩子产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身教胜于言教,要在孩子面前做出榜样,树立威信。(1)在学习育子方法上多投入。家长要多看书,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如何教育孩子:学习《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等家长学习的教材;参加各种家庭教育学习、培训;关注互联网,浏览中华家庭教育网,关注教育频道的节目,在QQ群里学习;向优秀家长学习,探讨学习教育孩子的经验;研究出符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规律,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2)树立榜样多自律。只有高素质的家长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家长要留心自己的言行,成为影响孩子学习做人的榜样。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带头做一个高尚的、有责任心、有爱心、表里如一、遵纪守法的人,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教育孩子。比如,要纠正孩子乱放东西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的说还不行,要具体教给孩子怎么做才行,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

2.在提高育子能力上下功夫

威信是父母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建立在与子女彼此尊重和热爱的基础上,不知不觉中自然产生的。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是提高教育方法的途径,要掌握现代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尊重理解孩子。家长要认识到: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独立的人,同样需要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以自己的方式在实践体验中成长,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利、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学习,两代人需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要接纳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沮丧,给予关爱、抚慰和引导,当好孩子的引领者和呵护者。家长要多用赏识、表扬、夸奖、激励、肯定等正面的教育手段,向孩子传递正面的、积极的信息,使孩子处于积极、乐观、愉悦、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这样孩子才能积极面对生活。(2)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树立威信的重要条件。父母要求的统一,对其威信的树立非常重要。如果当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提相反的要求。如:爸爸处理问题简单粗暴,妈妈可以不表态,也不要当场反对,待事情过去后,妈妈再说服爸爸,等取得一致看法后,再去安抚孩子,说明自己的不对,使孩子既不感到委屈,又会从内心深处信服家长,接受教育。(3)要加强亲子沟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我们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而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有被尊重、重视、表达、渴望倾听等需求,我们应该像对待朋友那样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而这些需求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没有平等,一切无从谈起,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能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的朋友、老师、自己的贴心人。(4)要做到严爱结合。严爱结合最能树立真正的威信。父母要建立起融合的亲子关系。失度的爱、扭曲的爱,都会产生亲子间的感情障碍。平时孩子有了错误要及时教育改正,批评完之后要安抚、开导,使他感觉到父母是真的爱他,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产生抵抗的心理。

希望每一位父母亲能够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使你的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6 低音调教子是一种智慧

有个老师带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上课秩序不好是出了名的,学生们常会吵吵嚷嚷不安静听课。那个老师没办法,只能不断地把嗓门提高,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有一天,学校请了一位特级教师来给孩子们讲课,老师听那位特级教师说话细声细气的,很担心她“镇”不住那些吵闹的孩子。

特级教师早就听说了这个班的学生很调皮,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怯场。

她一上讲台,没有大呼小叫,而是脸上挂着笑容,安安静静地用眼睛慢慢扫过台下的每个孩子。

一分钟,有1/3的孩子安静了下来。

两分钟,又有1/3的孩子闭上了嘴。

不到三分钟,所有的孩子都变得安静了。

这时,特级教师才开始用低而温和的声音说:“老师没办法用太大的音量说话,所以如果大家想听精彩的故事就得把小嘴巴闭起来,竖起耳朵专心听才行。”

没想到,这群平时闹腾惯了的孩子竟然很安静地听完了特级教师讲的故事,尽管在老师说故事期间仍不免会有些孩子发出干扰的声音,但是特级教师并没有因此而提高自己的声调,反而就此闭嘴不语。这时,便有其他的孩子自动充任“纠察员”,让说话的人安静下来。

由此可以看出,低音调的教育方式往往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有一个女教师,一天早晨起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失声”了,可是由于事出突然,她没办法找到临时代课的老师,便只好硬着头皮去上课了。

踏上讲台后,她便轻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喉咙不舒服,讲课声音会很小,所以大家要安静,否则会听不清楚。”

顿时,教室变得鸦雀无声,学生们一个个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地听她讲课。女教师把讲课重点写在黑板上时,学生们都自觉地拿起笔记本抄写,这一节课上得无比轻松。

因为嗓子不适,女教师无法如往日一般大声向一些学生喊话:赶紧交作业!不可以在走廊上奔跑!她只好让一些学生当“传声筒”,传达自己的“命令”。

一天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过去了,女教师突然发现师生间的冲突竟然少了很多。

三天后,她恢复了声音,但是她继续沿用失声期的“轻声细语”“无声胜有声”的管教方式,果然,上课时孩子们逐渐变得认真起来,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吵闹了。

很多家长看见孩子淘气或犯了错误时,说话的分贝数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生气,另一个原因是有的家长认为责备孩子的声音过小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收不到好的效果。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育过程中,高声呼喝孩子是成人缺乏耐心的表现。当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加以斥责时,孩子确实能被镇住,但是,在孩子惊骇于大人发怒的同时,他根本就听不进大人的只言片语,自然也就不可能反思自己的过错了。倘若孩子年龄较大,他们也许会对家长的大声斥责给予反驳,使双方对立,激化矛盾。

所以,教育孩子时没必要用大声,低音调教子反而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小声地说还可以形成“促膝谈心”式的良好气氛,使孩子感受到大人对自己的尊重。尤其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若是轻声细语地教育孩子,既不会让孩子丢面子,也能让孩子乐于接受教诲。

由此可见,用低音调教育子女实在是一种智慧。当你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试一试降低八度音调,让孩子真正感受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第二章 让儿子度过心理“断乳期”7 过度保护只能让男孩更软弱

不管孩子现在有多么弱小,他终有一日会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应该付出全部的爱去帮助他来尝试融入这个新世界,让他去学习他不懂的东西。

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并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没有力量。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是随时随地存在的,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有些时候不应该逃避各种危险,而应该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因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立能力是为了他日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父母不必事事包办,许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应该放心让孩子们自己去做,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能行,这才是最重要的。

有不少父母在让孩子做从未做过的事情时,都会因不安而将事情过程的全部告诉孩子。这样的做法,虽然是想要让孩子有新的体验,但把过程说得太详细,新的体验就变成不是新的体验了。从这一点来看,日本作家真锅博先生的做法就非常正确,给予该到何处做事情的最初提示,但省略详细的过程问题。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孩子纵然感到困难,也会自行发现问题,进而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会有预料不到的困难,那种发现问题后的惊疑,往往可以促使孩子向新的事物挑战。

把这种观念融入教育,成功地教养孩子的教育实践者也有很多,在日本长野丝八板村设立青少年野外活动中心的青木孝安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活动中心对于缺乏生活经验或生命体验的都市孩子而言,是很具有教育意义的。

当然,给孩子自由不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比如孩子上网,搜索到黄色网页,他们并不明白黄色网页到底是什么,如果十分好奇地浏览下来,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这个度,父母还是要有所把握。

如果孩子的自主决策方向是正确的,那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是明显的错误,或是严重的错误,家长就不能不加以限制了。8 好父母应了解儿子的孤僻心理

有些孩子在家中言行大胆活泼,表现得十分自如,俨然像个小大人,似乎很“能干”“懂事”;然而一到外面,却非常胆怯、拘谨,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性格孤僻不合群,实质上是依赖性和缺乏独立性的表现。

现代城市住宅已经向高层次、单元化方向发展。即使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住房也由平房向独门独户的楼房发展。这种从平面到空间、由开放的平房条件到封闭的高层单元房的变化,给广大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带来了闭塞式的生活环境。想想以往的平房、低层楼房、大杂院的居住形式,邻里之间的社交和接触是何等的广泛,在客观上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了解各类社会成员、了解多种社会现象、培养多方面的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外界环境和条件。

然而家庭的天地毕竟太小,远不能满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进行各方面学习和锻炼的要求。孩子毕竟是要长大,要进入社会的,在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没有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能适应真实社会吗?儿童的正常发育,与同龄伙伴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天然的营养剂。因为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中所受到的教育和身心发育与他们在家庭之中所受到的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是孩子在同龄群体中活动,绝大部分都是未经事先安排和计划的,孩子在这种活动中,往往是十分自然的,与在父母的安排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截然不同。第二,孩子在同龄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与在家中所处位置有本质的不同。在家中,在父母面前孩子始终处在被教育、被指导、被管理和服从者的位置,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在同龄群体中,孩子则获得与其他人平等交往的地位和关系。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这种平等地位和关系,也许十分幼稚、十分简单、十分可笑,但在孩子们眼里却十分真实、十分慎重、十分神秘。孩子在这种交往中逐渐学会遵守规则,主持正义,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服从领导,同时也学会了推测猜想,评价比较,表扬批评等。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学习和锻炼了进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品质和能力。现代城市70%~80%的家庭都居住在单元楼内,绝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一扇扇门内进行。大门一关,就与外界隔绝了,加上父母对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不放心:“怕车撞着”“怕被别的孩子打着”“怕出什么意外”等等,于是将孩子关在家中。虽然给孩子购买了许多玩具、书刊、画报以及钢琴、电子琴等,让孩子开发智力,帮助学习及提供娱乐,却都是将孩子的活动局限在家庭范围之内,使孩子和社会接触减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回快乐、激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指导孩子与人交往。如:去别人家做客,教育孩子有礼貌;来了客人,要让孩子主动打招呼,成人间谈话可以让他参与,并允许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学习与人交往的极好机会。(2)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如:让孩子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人那里学到的。(3)家长平时应抽空带孩子看电影、去公园,多与孩子谈心,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孩子犯错时,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纵容……要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对他的爱,从而愿意与父母沟通。

只有把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放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放到各种各样的活生生的人群中,他们才能在身心各方面发展得更好、更自然、更全面,防止养成孤僻的性格,培养善于交往的性格,实实在在地从各方面为今后进入成人社会做好准备。9 教导孩子学会控制不良情绪

在生活中,每一个青少年都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精神愉快,然而,各种不如意的生活事件,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家庭父母失和、家人生病、不习惯集体生活,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情绪,使其处于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而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

情绪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情愉快的孩子通常开朗乐观、身体健康、充满活力,他们能够更加冷静、更加积极地对待困难与挫折,并寻找办法去战胜它们。而情绪低落的孩子,其前进的动力、决心和成功的欲望往往容易被闷闷不乐的心情所压制或摧毁,而且他们通常性格内向、孤僻,自尊心强,易发脾气,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如快乐的孩子受欢迎,这将阻碍他们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与成功。那么作为父母,应如何帮助孩子从小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呢?

1.了解孩子的情绪特点,理解与尊重孩子

从情绪的分化与发展来看,人刚出生就有了可以区分的两种原始情绪——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和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到了6个月左右,不愉快情绪又分化为恐惧、讨厌、愤怒等情绪。到了5岁左右,喜怒哀乐这些基本的情绪都初步具备。与成人不同的是,孩子的喜怒哀乐往往很直接、很强烈,一件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使孩子兴奋得直跳,也可以让孩子恼怒得大哭。总之,孩子的情绪是极其外露、缺少控制又极易变化的。了解孩子的情绪特点,有助于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场,从孩子的角度而非单纯从成人的要求去看待发生的一切。当孩子的不良情绪滋生时,父母才有可能抱着理解与尊重的态度既不置之不理、熟视无睹,也不大光其火、横加压制,而是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正确面对,帮助疏导。

2.让孩子学会在各种情绪体验中调适情绪

要让孩子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听之任之,为情绪所左右。家长必须是个有心人,即家长应有效地利用或给幼儿创设体验各种情绪的机会,让幼儿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正确认识和表达情绪,从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比如幼儿在搭积木、画图、剪纸、智力拼图等多种自由探索中,既可能体验到成功后的自豪感,也可能体验到受阻时的焦虑感和战胜困难后的愉快感;在与同伴游戏、共处等自由交往中会体验到受欢迎时的满足感,也有可能体验到遭批评、冷落甚至是拒绝等的沮丧感;再如幼儿在独处时,有可能体验到新鲜感,但也有可能体验到孤独感、惧怕感,面对这种种情绪,做父母的就该有意识地给予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当孩子体验到成功、愉快等积极情绪时,父母可给予赞赏与鼓励,及时告诉孩子“你能搭出造型这么优美的房子,真能干!”“你的橡皮泥捏得好极了,妈妈为你自豪!”等等,激励性的言语或神情将大大强化孩子的愉快情绪;当孩子遇挫而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时,父母可给予适当的指点,诸如“再动动小脑筋,看,这地方用剪刀剪一下试试,妈妈相信你一定行。”“想想看,小朋友为什么不和你玩了,自己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别着急,一定会好的。”等等,恰到好处的分析、指引,常常能令孩子化怒为喜,化忧为乐,化沮丧为振奋,同时也渐渐明白:哭闹、发脾气等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或跟爸爸妈妈谈心,才能品尝到更多的快乐。

3.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父母往往是孩子模仿的第一老师,家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困难,对孩子有极大的暗示性。家长心境不佳,少言寡语或是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孩子也往往小心翼翼或者易怒偏执;相反,家长的怜悯、乐观、镇定等良好的情绪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别人的关爱和善良之心、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以及笑对生活的极佳心境,对孩子的感染力是极大的。所以,为人父母者,做自己心情的主人,做生活的热爱者,对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心理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10 发现儿子撒谎要及时纠正

一个从小不会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少会撒谎;而一个从小喜欢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很难让他不撒谎。所以,杜绝孩子撒谎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把撒谎作为一种逃避自己责任的方法时,他的大脑里会慢慢地建立起一条方便之路。之后,一旦他感到压力,或者想去获得什么时,他就自然而然地去走那条方便之路。同时,他会找许多理由来说服自己和别人。这是一种很深层的心理活动,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就非常难以更改。所以,不让孩子的大脑里形成这条方便之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1.注意教育方法,防止错误引导

有一个关于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有一天,华盛顿在园里砍了一株樱桃树,他的父亲知道了,非常气愤,华盛顿急忙跑去承认,说是他砍的。他的父亲不但不责备他,反而嘉许他,鼓励他处处要像这样诚实。以后华盛顿事事做得诚实,决不说谎,终于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这个故事说明了家长的教育引导十分重要,如果家长对一个承认错误的孩子横加指责,必然在孩子的心灵播下不诚实的种子。

2.以身作则,预防说谎“爸爸妈妈也会说谎的,他们经常在家里讲他们不对人讲真话的事情,他们对我也常常说话不算数呢。”孩子说谎行为可以通过模仿所得,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答应了的事情应该尽量办到;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谎,以免变成孩子的“榜样”。

3.预防孩子防御性的撒谎(1)在处理具体事情上,预防孩子撒谎要注意一点:说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为了逃避批评与惩罚。所以,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不应该扮演检察官的角色,不应该要求孩子坦白,不应该夸大事实把事态弄大,更不能打骂逼供,这样做唯一的结果就是孩子再次说谎。(2)指出孩子的问题时,直接说出事情的真相,并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如当我们发现孩子从图书馆借的书已经过期时,我们不应该问:“你把书还了吗?你确定?那么它怎么还在你的桌子上?”我们应该直接说:“我看到你在图书馆借的书已经过期了。”当学校通知我们孩子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时,我们不应该问:“你的数学考试通过了吗?我们已经和你的老师谈过了,我们知道你考得糟透了。”我们应该直接告诉孩子:“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你没有通过考试。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我们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当孩子说谎时,我们的反应不应该表现得歇斯底里,不应该说教,而是要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3)避免问“为什么”。对孩子来说,“为什么”就意味着父母不赞成、失望、不高兴,从而引出过去受责备的回忆。即使一句简简单单的“你为什么这么做?”都可能让孩子想成“为什么你会做那么愚蠢的事呢?”明智的父母应该避免有伤害性的问题,例如:“你为什么这么自私?”“你为什么总是不记得我跟你说的话?”“你为什么不能闭嘴?”不要问这些没有答案的反问句,我们应该做出带有同情的陈述:“如果你能和林科分享,他一定会很高兴的。”11 父母要明白叛逆不是儿子的错

古训“子不教,父之过”,很明确地指出了父母在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同样的一个孩子,如果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所谓的叛逆心理,只是一时之间的一种感觉,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来让宝宝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具体的方式,就从你自己的态度更正开始,就从现在开始。

此外,父母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观察孩子和自己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越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听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孩子不顺从,在他眼里,就成了叛逆。因此,身为父母的,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著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2)保持冷静。孩子叛逆,成人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才能进行沟通。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会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3)征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路更开阔。最好的办法是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4)开放自我,了解孩子。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5)改变教育方法。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12 不要用语言暴力伤害儿子的自尊“你太笨了”“你真没用”“你是个坏孩子”……经常听到父母这样责骂孩子。由于孩子的年龄小、个性不一,一些“淘气鬼”在闯祸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往往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其实,这类“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比起体罚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生活中,父母以为骂孩子是为了他们好,是对他们负责的表现。父母以为孩子还小,挨了骂之后不会记在心上。还有一些父母认为用语言“激将法”可以使孩子幡然悔悟,积极向上,于是“坏孩子”“笨死了”“你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等恶语便不加思考地抛向孩子。

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孩子天性纯真善良,他们幼小的心灵最容易受到伤害。这些极端的话语会重重地刺伤孩子稚嫩的心灵,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尊严和自信心,甚至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有些孩子甚至因此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

据某报载,一位母亲望子成龙,可是由于对孩子过度失望,结果母子二人同赴黄泉。这位母亲在儿子身上寄托了所有的人生希望,平时千方百计逼儿子搞好学习,为了监督儿子,居然和初一的儿子住在一个房间里。初二期末考试,儿子没考好,妈妈恼怒至极,大吼道:“就这成绩你还有脸拿给我看?”

面对母亲没完没了的训斥,儿子再也受不了了:“你不要再逼我了,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而母亲在气头上竟然喊出:“你死呀,死了清静,我也不用再操心受累了!”

儿子留下字条愤然离家出走:“这个家就像监狱,我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令妈妈满意,我已经绝望了,活着太没意思了。”

夫妻俩找了一夜都没找到儿子,后悔万分的母亲喝了农药……

儿子得知母亲自杀的消息,既悲痛又自责,也喝了“敌敌畏”。

这位母亲是爱孩子的,爱之切,也责之切,可是她却从来没想过每天脱口而出的责骂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暴力,把儿子逼向绝望的深渊,最终毁了一个原本可以幸福平安的家。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受到尊重。挖苦、侮辱孩子,不是体罚却是“心罚”,是一种“语言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虽然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父母没有认识到孩子虽然还不太懂事,可他们也有情感、有委屈、有苦恼、有失望、有悲伤,父母应当去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恶言恶语,强迫威胁,甚至挖苦讥讽,大都是父母在气急了的时候、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训斥孩子时常采用的方法。但是,他们通常也是最不能为孩子,尤其是那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强的孩子所接受的。这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反而会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不良的影响。“语言暴力”绝不是小问题,绝非无关紧要,它对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只有做到遇事冷静、理智,才能找到适当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要知道,孩子的自尊、灵性和宝贵的想象力一旦被摧毁,是很难重建的。如果孩子被父母骂皮了,什么都无所谓,到了羞耻心荡然无存的地步,便很难教育了。因为人一旦丧失了最宝贵的羞耻心与尊严,便再难有希望了,也再难有什么成就与作为了。

因此,每一位父母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对孩子不要实施语言暴力。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家长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一点,是完全可以避免语言暴力的。13 让胆小的儿子自己站起来

恐惧是人类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也是个体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自然属性。但是,过分胆小就会使人无法正常地与人交往,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胆小是正常的,长大了胆子就大了。但更多的家长发现:孩子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怕离开家,怕黑,怕独自在家,不敢一人睡觉;一点小事就会让他痛哭流涕;在家脾气特别大,在外却老实得像只虫……这些问题就不是简单的脾气问题。

孩子胆小,除小部分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以外,主要跟后天的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家庭环境尤为重要。原因有三:一是孩子无知;二是家长教育时不恰当的恐吓,弄得孩子总是处于惊恐状态;三是家长过分关心孩子,对勇敢精神的训练总是由长辈或别人代劳。这些都需要我们审视自己孩子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孩子胆小到勇敢的转变。(1)信任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会由于不信任孩子的能力而过度地保护孩子。如起床时孩子要叠被子妈妈怕孩子叠不好,吃饭时孩子要端饭妈妈又怕孩子打了碗,于是这一切事情还是都由妈妈来一点点做好。孩子的自信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被毁掉的,渐渐变得怕自己做不好而什么都不敢尝试。其实。被子叠坏了可以重叠,饭碗打了可以再买,但孩子的自信心消失了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找得回来的。所以,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或有危险的情况,对于孩子想尝试的事情,都可以放手让他去做。做过之后也不必大惊小怪地表扬一番,可以礼貌地说声“谢谢”,让孩子感到你早就相信他能够做好这些事。父母这样的态度会让胆小的孩子一点点变得有信心起来。(2)给孩子做勇敢的榜样。孩子的很多特点其实是对父母的模仿,例如妈妈怕猫,一般来说孩子也会怕猫;面对陌生人,妈妈都不愿上前搭话,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大大方方?所以,做父母的要首先勇敢起来。孩子怕猫,妈妈可以上前摸摸小猫,再抱抱它,然后鼓励孩子也来摸一摸、抱一抱;孩子想结交陌生的小朋友又胆怯,您可以告诉他:“这个时候你可以先问一问小朋友的名字。”然后带着孩子走过去,问一问对方的名字,再询问其是否愿意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切不可有责备的口吻,例如:“你怎么这么没用,连这都不敢!”等等。您只要平静而快乐地给孩子做榜样就好,孩子会在您的榜样作用下慢慢学会勇敢和许多的社交技巧。(3)吓唬孩子不可取。无论任何情况,不可吓唬您的孩子。例如,晚上孩子不睡觉,有的父母会吓唬孩子:“再不睡觉,老妖怪就要来抓你!”孩子出门不愿跟人打招呼,父母的好朋友可能会逗孩子:“你再不叫我,我可咬你了!”对于天生胆小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恐吓可能会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消散。(4)让孩子多了解自然、多了解社会。当胆小的孩子表现出恐惧时,父母有责任让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例如孩子害怕电闪雷鸣,父母要告诉孩子打雷、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打雷才能下雨,下雨才能长庄稼,长了庄稼我们才有吃有喝,等等;孩子怕被坏人抓走,父母要告诉孩子其实这个社会很安全,许许多多的警察叔叔是在怎样地抓坏蛋、保护我们。这样的解释不仅可以带走孩子心中的恐惧,还可以激起孩子对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兴趣。(5)包容孩子的错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切不可厉声斥责,让孩子害怕或无地自容。试着像对待同事或朋友那样去对待和包容孩子的错误,您会发现您的孩子在一次次的错误中变得成熟和自信起来。第三章 为策略教育男孩的方法给力14 家长知错就改,孩子同样也会

当孩子犯了某些错误时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训斥,但是当家长犯了某些错误时却往往不会受到惩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宽恕自己,更不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否则迟早会给孩子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面对自己的错误,如果家长始终不肯放下自己的面子,坚持不向孩子承认错误,就会让孩子蒙受冤屈,这样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更会使孩子陷入迷茫之中,从而产生众多犯错误的想法。

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要知错能改,但是这个标准对家长自己来讲好像不适用。家长不是绝对的权威,更不会永远不犯错误,因此,一旦犯错误,家长就应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诚恳地向孩子道歉。

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不仅可以教会孩子做人的原则,还能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由衷的敬意,不但丝毫不会损伤家长的威信,而且有助于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更何况向孩子承认错误实际上是赏识和尊重孩子的表现方式之一。

东明和妻子工作都很忙,就把儿子送到乡下老家,让爷爷奶奶帮助照顾。一次,儿子在一群大孩子的怂恿下,从爷爷的兜中拿走5元钱。

事后,东明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孩子时,孩子的奶奶在闲谈之中向他述说了此事,他听后非常生气,就狠狠地训斥了儿子一番。孩子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所以答应爸爸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东明再次回老家时,孩子的爷爷又偷偷地告诉他,孩子这次又拿走了他15元钱。东明立即把儿子叫过来,语气严厉地质问孩子是不是又拿爷爷兜中的钱了。

与上次认错的态度不同,这次儿子大声说:“我没有拿!不是我拿的!”

东明非常生气,他大声训斥儿子:“不是你拿的,难道爷爷会冤枉你不成?”说完就要动手打儿子,幸好被走过来的奶奶拦住了。

此时,委屈的孩子一面流着眼泪,一面大声地说:“你就是冤枉我了,我真的没有拿!”随后的一整天,孩子都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蜷缩在墙角小声地抽泣着。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的爷爷很不好意思地说:“这钱确实不是孩子拿的,而是我把钱放在抽屉中却忘了,误认为是孩子拿走了。”

当东明听完爸爸的话后不禁一阵难受,他真的错怪了孩子。于是,他立刻来到儿子身边,轻轻地拍着孩子的肩膀,说:“儿子,爸爸知道这钱不是你拿的,是爷爷和爸爸错怪你了,爸爸向你道歉。”

孩子说:“爸爸,自从你上次批评我拿爷爷的钱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真的,爸爸。”

东明轻轻地握着儿子的手,信任地说:“爸爸妈妈都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爷爷老了,记性不好,你不要怪他。爸爸不相信你是爸爸的错。”此时,哭了一天的孩子终于露出了笑容。

犯错的家长错怪孩子之时,一定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感悟到家长的诚意和歉意,从而坚持正确的行为和方向。

给孩子道歉,不是敷衍了事,更不能含糊其辞,而要做到主旨明确、态度中肯,否则就会让孩子感觉你的道歉不是发自内心的,从而怀疑你的诚意。

合格的道歉应该能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赏识和尊重,道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道歉时要心平气和,不要边发脾气边道歉,否则孩子不能接受家长的歉意。

第二,不要因为孩子情绪波动而向孩子道歉,更不能为了取悦孩子而道歉,否则就会降低父母的威信。

第三,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并通过道歉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这是对他的尊重,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总之,当家长误解孩子时,应诚恳地向他道歉。你可以说:“是妈妈(爸爸)错怪了你,现在向你道歉。”15 要让孩子有勇敢的精神和超常的胆识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在青少年群体中,胆怯、懦弱的孩子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对近万人的调查中发现,有大约40%的人承认自己性格中含有胆怯、懦弱的成分,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或危险时,没有勇气去克服或进行积极的自救,只是一味地躲避或采取消极的方式来逃避这些压力或危险。

生活中,孩子也会像成年人一样,会遭遇一些挫折和危险。面对这些障碍,勇敢、坚强、具有超常胆识的孩子会乐观地面对,并能很快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懂得怎样去规避危险。但是,那些怯懦的孩子则会在挫折或危险面前败下阵来,他们显得手足无措,或因害怕而消极逃避。

某少年刊物上曾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个性格内向的五年级男生,因为无法忍受本校一个绰号叫“小霸王”的高年级男生的欺压,竟然吞服大量的安眠药,带着恐惧离开了人间。经过事后调查发现,在小男孩自杀前的一天下午放学时,“小霸王”在他回家的路上拦住了他,要他明天必须“进贡”一条香烟,否则就“棍棒”侍候。而在这之前,“小霸王”就多次对他进行过敲诈和威胁,还经常把小男孩打得鼻子、嘴巴出血,但小男孩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还掩饰说是自己体育课上不小心磕伤碰伤的,而事实上是“小霸王”威胁过他,说如果把这些事告诉他父母或老师,就会遭受到更严厉的“惩罚”。

胆小、怯懦的小男孩既不敢反抗,又不敢向父母和老师求援,因此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这次“小霸王”又威胁他,小男孩不想再受屈辱,便想到了一个永久的解脱方法——自杀。

如果小男孩勇敢一点,敢向“小霸王”反抗,那么“小霸王”就不会如此嚣张,或是小男孩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向父母或老师求援,那么这样的悲剧也完全可以避免。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不再在您的孩子身上重演,父母非常有必要帮助孩子纠正怯懦的性格,让孩子勇敢、坚强地去面对成长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得很勇敢,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怯懦、畏缩呢?有关专家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与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因果关系。那些经常生活在家庭暴力或经常受到父母威胁、恐吓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性格怯懦,而遇事胆小,甚至不敢与人交往,也不敢独自出门。

虽然家庭教育失误不是造成孩子性格怯懦的全部原因,但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才能自由自在有尊严地生活。

现在很多父母已意识到帮助孩子纠正怯懦性格的重要性,但苦于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下面是有关专家提供的建议,您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借鉴和应用。

1.给孩子锻炼胆量的机会

在现代家庭里,很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他们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即只要有好的成绩,其他方面便不再重视,甚至主动为孩子包办一些事情。由于得不到锻炼,很多孩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遇事胆小、怯懦,不敢自己拿主意。显然,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那句名言:“勇敢很有理由被当做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人类所有其他的德性。”

2.用爱代替恐吓和威胁

一个经常生活在恐吓、打骂中的孩子,由于不受父母的重视,得不到父母的爱,孩子的自尊自信便会被一点一点地销蚀掉。而一个没有尊严、没有自信的孩子,你还奢望他拿什么来作为自己勇敢、坚强的资本呢?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语言美”,不要动不动就对孩子说“你真笨”“你这个蠢东西”之类的有伤孩子自尊的话,也不能嘲笑孩子;否则,孩子就会变得谨言慎行、畏畏缩缩,而这是性格怯懦的先兆。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偶尔失误就责骂孩子,更不能羞辱孩子。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心灵创伤,而一个心灵受到过创伤的孩子,是很难快乐起来的。孩子会因自卑和胆怯而在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并逐渐变得胆小怕事、沉默寡言。

3.不要把孩子当“囚犯”

由于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是所有亲人施予爱的“焦点”,应该是幸福的,其实不然,因为爱得太多、太重也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伤害。出于爱,父母担心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便会对孩子实行各种名目的管制,甚至剥夺了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一切自由,以至于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学校和家庭。由于活动的范围有了局限性,孩子和其他人打交道的机会不多,时间一长,孩子就容易怕生,怯懦的性格就会逐渐形成。

因为自怜者性格都较软弱,只有彻底改变自身的不良性格,不自卑,开朗、豁达,心情就会变得愉快起来。而一个人看待问题的态度,能最终左右他一生的命运。

4.不要刻意去补偿自己的缺陷

曾经有一个骨瘦如柴的少年,一直为自己的外形苦恼并自怜。他认为只有接受大量训练才能摆脱这个困扰,所以他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去运动。最后,他练就了一身强壮的筋骨。他的“自怜”终于得到解脱,但可以预测的是,他愈来愈重视自己的外表和体格了。他很怕自己会变老、会生病,或遭受意外的伤害。所以,旧日的恐惧和自怜,又再度把他牢牢地抓住了。

当然,我们在这里指的不要刻意去补偿自己的缺陷,并不是说孩子们不应该改善自己的状况,而是在改变状况的同时也要改变心态;否则,一切于事无补。

5.不要削弱自己的抱负

也许有的孩子本来有远大的理想,但因为在意外中失去了一条腿之类的原因,就认为不可能达到目标,也就不再努力尝试,这就会增加自己无能的感觉,自怜心理就会加剧。因此,无论遭遇到了怎样的不幸,都不要丢掉追求的目标。16 要想让儿子听话,父母先听儿子话

孩子并不总是把他的意思表述得清清楚楚,他们也许会采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向父母暗示。因此在运用倾听手段了解孩子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那些孩子没有明说出来的事情,这对培养孩子性格大有帮助。

许多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都不会明显地表示出他的想法或需求,这也许是出于自卑的心理或是别的一些原因。在倾听孩子讲话时,如果你不够细心,那么就会忽略了孩子话语背后的真正意思。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了解孩子话语中的真正意思呢?

方法一:始终对孩子的一切表示出兴趣

一些父母听孩子说话时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敏感的孩子往往会因此失去诉说的热情。如果父母对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真实的兴趣,那么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你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与你在一起很亲密。

方法二:详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孩子交谈时,需要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为了使孩子的谈话持续下去,要用一些鼓励的词,如“嗯”“真的吗?”也可以提一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