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医解疑——教你认识颈椎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01:31:02

点击下载

作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协会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颈椎病中医解疑——教你认识颈椎病

颈椎病中医解疑——教你认识颈椎病试读:

简单了解颈椎的基本构造

“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实际上这个故事也是告诉我们凡事只有把事物内部结构搞清楚,做事才能有的放矢。关于颈椎病也是一样,只有把颈椎的基本结构搞清楚了,我们才能知晓病理状态的问题所在,进而加以治疗。

颈部脊柱简单来说是由7个颈椎及其连接装置所组成。颈椎作为支柱结构不仅承担着头部的重量,还保护着周围许多重要的组织结构。每个颈椎的构成主要包括:椎体、椎孔、椎弓、棘突、横突、关节突。多个椎孔重叠相加成为椎管,颈椎椎管里走行着由脑部延及而下的脊髓,医学上称之为颈髓。颈髓承担着“传送员”的任务,负责将躯干、四肢的感觉上传至大脑以及将大脑命令下传到躯干、四肢。一旦颈髓出现问题,那么大脑与四肢等于失去了联系。我们常听说的“高位截瘫”往往就是指颈髓受损所致的四肢瘫痪。颈椎横突孔里走行的是椎动脉。椎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一个分支。上下两个颈椎侧方(关节突)形成椎间孔,由颈髓分出的支配上肢运动及感觉的神经就从椎间孔传出。颈椎旁还有颈交感神经走行。现在你对自己的颈椎结构大概了解了吧?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为7%~17.6%,男女之比约为6:1。前面我们简单了解了颈椎的结构,所谓颈椎病不外乎就是颈椎直接或间接出现了问题,包括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改变。这些改变可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损害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轻者头、颈、臂、手、上胸背、心前区疼痛或麻木;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截瘫、偏瘫、大小便失禁。颈椎病在临床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颈椎病的亚健康状态可以表现为早衰、情绪不稳,影响生活、工作质量;颈椎病的隐袭发作,在早中期易被忽视,晚期有致瘫痪的危险;颈椎病是引起血压不稳、心脑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颈椎病还可以引起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颈椎病能引起心慌、胸闷、气短、呃逆、心律失常、房颤等;颈椎病患者90%以上有更年期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颈椎病还可引起慢性胃痛、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症状。虽然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但我们也大可不必“谈颈椎病而色变”,只要出现了症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及早干预,防患于未然,就可大病化小,小病化了。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中医很久前就对颈椎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多有论述。颈椎病属于中医学中“痹证”和“筋伤”的范畴,散见于“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等。《黄帝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通俗地说,中医认为颈椎病就是因为风邪、寒邪、湿邪积聚在颈部,阻滞了经络,气血瘀滞所致。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颈椎病患者往往在脖子受凉或刮风下雨时发作或加剧,而局部采用热敷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中医还认为颈椎病与骨骼、筋肉的结构位置发生改变有关系,医学上称为“筋伤”。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说:“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导致“筋束骨”、“利机关”的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关节活动受限或出现交锁现象,也就是常说的“筋出槽,骨错缝”,其实就是说,筋肉离开了它原来待的地方,相互间的骨头错了位。

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论述,可从如下方面认识:风、寒、湿侵袭,使颈筋气血凝滞,经络闭阻,筋脉不舒而发生颈项疼痛;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空,以致头胀痛、眩晕、失眠;气血虚弱,不荣则痛;肝肾亏虚,气血循行不畅,筋肉僵凝疼痛而发病等。

在治疗上,中医治疗颈椎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手段,包括汤药、外用药、针灸、手法推拿、小针刀、中药离子导入、牵引、颈部锻炼操等。其中,手法推拿是大家最为了解的,俗称为“扳脖子”。最近,经过中医学者的努力,已经将“扳脖子”的方法进行了规范化研究,并在全国多家三级医院广泛应用,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上海岳阳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博爱医院等。经临床研究,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证实了经规范后的“扳脖子”手法安全有效。因此,只要对“扳脖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把好了关,该方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办法。

为什么会得颈椎病?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有内因、外因共同造成,肝肾不足,筋骨痿软是颈椎病发生的内因,而颈部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等是其外因。

我们常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生活笑,生活就会对你笑。同样,如果你善待颈椎,颈椎就会善待你——不发病、少发病,颈椎病的形成主要是对脖子不良因素导致的结果。

头部重量约占全身体重1/10。假设一个体重70千克的男性,那么他头部重量约为7千克。这7千克的重量可都是靠脖子支撑的。其实,脖子对头部的生理性支撑,本身就是一种慢性劳损的因素,再加上不适当的生活、运动以及外伤因素,日积月累,很自然脖子会出现问题。

生活中对脖子不良的因素有很多,看看你有没有出现下面的几条:

×睡觉时枕头过高。

×长期伏案工作。

×过度的体育锻炼,超过颈部耐量的运动或外伤。

×身体的其他疾病会造成颈椎病变,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的疾病也可促使颈椎退行性变。

如果你具备以上中的任一条,就要小心了。

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简单分析探讨一下:

从年龄角度来看,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弱、骨刺形成、小关节紊乱、韧带增厚、钙化等),所以中、老年人群中患颈椎病的较多;同时,伴随着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邪气侵袭的机会不断增加,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从职业角度来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同时还会使椎间盘的内压大大增高,使髓核后移而出现退变,时间久了就出毛病。易患颈椎病的职业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银行职员、教师、计算机操作人员、会计、手术室护士、司机、打字员、刺绣女工、长期观看显微镜者等。

从睡眠姿势角度来看,喜欢高枕及有反复落枕病史者易患颈椎病,此外,躺着看书、看电视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不良姿势的人,易发生颈椎病;另外就是有头颈部外伤史的患者易患颈椎病。

为什么会长骨刺?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请大家先看看自己的手掌或自己的额头,尤其是年长者,你的手掌上有茧子吗?你的额头上出现皱纹了吗?回答了这些问题你也许多少明白些人为什么会长骨刺。其实长骨刺现象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生理衰老现象。脊柱或关节的骨刺经常在患者看病或体检时被发现。有的人为此忧心忡忡,认为长骨刺会造成瘫痪,是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问药,不但耗费大量的精力,也花费许多钱财。

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长骨刺现象呢?长骨刺的本质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衰老”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的脊柱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会发生退行性改变,使脊柱和关节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脊柱和关节的不稳定。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恢复新的平衡状态,就会通过长骨刺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积,减少骨骼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使脊柱或关节更加稳定。可以说,长骨刺的现象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只是当骨刺激惹了周围组织后造成疼痛、活动障碍、肢体麻木等时,医生才把骨刺作为疾病来看待。

虽然长骨刺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骨刺的生长不会无限制地发展下去。我们知道,长骨刺是机体恢复新的力学平衡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关节重新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骨刺自然会停止生长。诱发骨刺生长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受力集中。韧带是受力集中的部位,长期的劳损,局部韧带会出现微细断裂,然后缓慢修复,但是如果劳损因素不消除的话,就会形成“微细断裂-修复-再断裂-再修复”的恶性循环。最终结果将会诱导纤维骨化,逐渐在韧带里长出骨刺来。尤其是颈后中央的那根“筋”,医学上称为“项韧带”,它的功能是牵拉着各个颈椎的后缘,起到防止颈部过度屈伸的作用。正是由于它任务的特殊性,也是骨刺的好发部位。在颈部经常屈伸、长期低头、外伤等不良因素影响下,项韧带会出现长骨刺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在颈后中央处摸到硬物感,或者在颈部活动时可听到颈后部骨擦音。因此,当项韧带出现钙化、骨化,就表明了你的脖子已经长期劳损了,也表明你可能患有颈椎病了。

其实,绝大多数患者长了骨刺并无临床表现。许多患者往往是在体检或就诊时偶然发现长了骨刺,但自身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只有当骨刺发展到一定程度,增生的骨质累及了神经和血管以及长骨刺造成了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时,才产生临床症状。所以,骨刺的存在与临床症状的产生不是平行的关系。

长“骨刺”与颈椎病的关系

长“骨刺”就是得了颈椎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颈椎长骨刺和颈椎病不是一回事。颈椎长骨刺是一种病理状态,而颈椎病属于疾病。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可出现颈椎间盘病变、韧带损伤、小关节紊乱、长骨刺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才能称为颈椎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方法使颈椎的退变增生逆转或抑制其继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颈椎的骨刺等增生退变性改变是无法治愈的,也无须治疗;而颈椎病是可以治疗的,也是可以治愈的。颈椎病治疗的目的仅仅是针对颈椎退变所产生的复杂的临床症状,而不是治疗长骨刺和消除骨刺。所谓治愈就是消除了由于颈椎骨刺、长骨刺、颈椎不稳定等原因所导致的各种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而不是消除骨刺本身。所以,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标准应当从临床来评价,而不是从影像学X线片上来评价。

临床上采用的各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颈椎退变增生后周围组织的反应性变化,通过休息、颈部制动、消炎止痛中西药物以及理疗等治疗措施,减轻周围组织反应性的炎症、缺血、肿胀等,减缓对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使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如果症状完全消失,则颈椎病得到了治愈。当然,如果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则可以选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时可以直接切除导致颈椎病症状的骨刺,从而使骨刺周围受到压迫或刺激的组织得到松弛;也可以通过椎体间植骨的方法使不稳定的颈椎重新获得新的稳定,从而减轻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或者压迫。

所以长了骨刺但没有出现症状,我们有理由可以不去管它,长了骨刺又出现了相应症状,我们也大可不必害怕。

骨刺能“融掉”吗?

骨刺能“融掉”吗?这个问题是很多患者关心的。或许大家会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过“服用XXX,最新靶向治疗技术,一个月内消除骨刺!!!”的广告。

告诉大家,把骨刺“融掉”是不可能的!

长骨刺的原因,我们前面已经有所阐述,若真能融掉骨刺,那么下一位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就是创造这个方法的“大仙”了。长骨刺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如果无明显的不适,不用刻意去治疗长骨刺。对于骨刺累及了神经、血管,或引起了关节的损伤,造成了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的患者,我们可以针对病因,对症治疗。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治疗长骨刺引起的临床症状,而不是长骨刺本身。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江湖医生”,标榜自己有“祖传秘方”,可以去除骨刺,这都是无稽之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骗钱。现代医学的研究证明,目前尚无有效地去除骨刺的方法,医生和患者能够做到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怎么理解颈椎退行性改变?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老百姓的疑问:年龄大了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吗?

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组织逐渐会出现老化。然而老化与退变不是一致的。退变能够发生于任何年龄,只是老年人较为常见而已。退变是由于机体长时间暴露于不良因素下,自身机体组织发生成分、结构和功能发生特异性改变的结果。

脊椎结构的问题是产生退化的主要原因。首先不正常的结构可始于婴幼儿时期,基本成形于少年时期,加重于中青年时期,老年时更是备受其害。几乎没有脊椎结构完全正常的人,当然也就没有人可以逃脱脊椎退化的厄运。所谓结构的问题是指两个脊椎骨之间的不正常位移。位移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扭伤、摔伤、车祸、运动损伤、长期姿势不良、工作劳累等等。位移发生时,可以伴随着椎间盘与韧带的拉伤,直接造成退化。发生位移后,由于力学结构的改变,增加了某种扭力、剪力等额外的张力,减弱了椎间盘新陈代谢的能力,加速了退化。

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最初病理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出现,主要表现为髓核的含水量减少;纤维环的纤维增粗,玻璃样变性,甚至出现断裂,失去弹性,使椎间盘厚度减少。继而颈椎间盘受到压迫、变性,纤维环向四周膨出,使附于椎体缘的骨膜及韧带掀起、出血、机化,逐渐形成椎体缘骨刺而造成一系列症状。

颈椎在整个脊椎骨中属体积最小,但最灵活、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在日常生活、工作及运动中承受各种负荷,因此易发生劳损,并出现退变。慢性劳损是指在平时头颈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但尚能承受各种极限活动与运动,其易被忽视,但却是造成颈椎骨关节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直接关系。引起慢性劳损的主要因素有:①睡眠时体位不佳;②工作姿势不当;③不适当的体育锻炼;④外伤;⑤血管硬化;⑥局部炎症,例如咽喉炎可以直接造成颈部肌肉张力下降,在引起颈椎自发脱位的同时,还易导致颈椎退变;⑦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高血压等,都可使颈椎退变。

总之,退变的预防应该医患共识,从日常生活、工作及睡眠的体位等方面入手,防止过早出现退变及加重。

颈椎病与经络的关系

经络由经脉和络脉组成,既深入脏腑,又浅出体表皮肤,构成了极其复杂的通路。经络所形成的网络系统不仅在空间分布上是极其广泛的,而且具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包括营养代谢、信息传递、防卫免疫和协调平衡等。如同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事实上,更智能于机械自动化系统),在正常状态下保持着机体内部的有序性;当这种有序性出现紊乱的时候,即人体产生疾病的时候,又可以通过经络调整机体的状态。在经络系统里,脖子这个部位非常重要,它像是一个公交枢纽,是十四经之通道,全身的经络与颈项都有关系。当发生颈椎病的时候,往往是这些经脉出现了病变。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经脉瘀阻造成经络气血不通畅,最容易导致颈椎部位疼痛、僵硬。当然,颈椎病往往不是单纯的“脖子痛”,而是会出现肩颈部疼痛不适,甚至波及整个上肢,因此与颈椎病有关系的经络是一些经过颈项部和肩胛部的经络,最主要的有:督脉、膀胱经、胆经、小肠经、三焦经、心包经。

经络是人体内外相互联系的通道,人体内部生病了,会通过经络反映出来;而外面的致病因素也可以通过经络入侵到人体内部。例如对于颈椎病的患者,常常在督脉或者膀胱经的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等反应物,这就是经络反应;同时,外在的寒冷又可以通过督脉和膀胱经内侵,导致脖子僵硬、疼痛不适。

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这些经脉当然是最好不过的治疗方法,在前面谈到的几条经脉上找自己的痛点,这些痛点通常也是结节、条索之处,用力点按,直到这些结节和条索逐渐散开,或是压痛减轻即可。如果想要效果更好,最好能按摩整条经脉。

督脉,督脉从人体后背正中经过,是循行颈椎处的重要经脉之一。督脉还主人体全身之阳气,所以那些受寒而患颈椎病的患者要好好按摩督脉,并注意督脉保暖。

膀胱经,也是经过颈椎部位的重要经脉之一,膀胱经左、右各一条,分别走在督脉的两边。

如果自己不方便按摩,那就可以在空闲时有意地多活动几下脖子,比如在打字、看电视时不要让脖子保持一个姿势的时间过久。活动脖子可使颈项处的经络疏通,血流旺盛。经络健康了,颈椎才会更健康。

颈椎病有哪些分型?

关于颈椎病的分型,目前在医学领域没有确切统一标准。临床常用主要分为以下几型:

颈型颈椎病 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少数人可在45岁以后才首次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患者常诉说不知把头部放在什么位置为好,疼痛、不适的症状常于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时疼痛剧烈,不敢触碰颈肩部,触压则痛,约有半数患者头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同转动。颈项部肌肉可有痉挛,有明显的压痛。急性期过后常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患者常自诉颈部易于疲劳。不能持久看书、看电视等;有时可感头痛,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脖子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或活动时颈部出现响声,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暂的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年以上的患者,经常因为头颈部体位的改变而致眩晕、恶心、头痛及视力减退。另外,患者可以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病时患者颈部活动常常受限;颈部做较大的旋转、后伸活动时引起眩晕症状;做后颈部触诊检查时,可以发现部分患者上颈椎或其他患椎有移位,相应的关节囊部肿胀和压痛;颈椎正侧位及斜位X线平片可以发现患椎病理性移位;部分患者在患侧锁骨上部可以听到椎动脉血流受阻的声音。

交感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①头部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沉、头昏、枕部痛或颈后痛;但头部活动时这些症状并不加重。②面部症状:眼裂增大、视物模糊、瞳孔散大、眼窝胀痛、眼目干涩、眼冒金星等症状。③心脏病症状:心跳加快、心律紊乱、心前区疼痛和血压升高。④周围血管症状:因为血管痉挛,肢体发凉怕冷,局部温度偏低,或肢体遇冷时有刺痒感,或出现红肿、疼痛加重现象。还可见颈部、面部和肢体麻木的症状,但痛觉减退并非按神经节段分布。⑤出汗障碍:表现为多汗。这种现象可局限于一个肢体、头部、颈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或半侧身体。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该型的发病率在颈椎病中所占比例最高,临床最为常见。顾名思义,神经根型颈椎病就是因为颈部神经根受到刺激所诱发的一系列症状。肩臂部放电样疼痛及双上肢麻木是神经根型颈椎中最典型的症状。神经根被激惹后主要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神经根受压后局部出现炎症(这里的炎症可并非是伤口感染发炎了,而是因为酸性代谢产物蓄积所致),炎症会带来疼痛的反应,这种反应还由于神经的传导而向神经支配区(如头、耳后或眼窝后部、肩、臂、前胸乃至手指放射),所以会出现典型的颈肩臂部放射样疼痛或串痛感。其性质呈钻痛或刀割样痛,也可以是持续性隐痛或酸痛。该症状还有以下特点,就是当咳嗽、喷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颈部过屈、过伸时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夜间症状加重,常影响睡眠。第二,神经根长期受压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功能出现异常,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手部发麻,而且麻木的区域是呈神经支配区域分布,举例来说,颈6神经根所致的典型麻木就是虎口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掌背侧区域)麻木。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还有许多伴随症状。例如:颈部僵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以及肌肉力量减弱等。急性期部分患者颈肩部、颈部因疼痛而活动受到限制;慢性期受累关节移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活动障碍。

脊髓型颈椎病 此型颈椎病发病率较低,居于其他各型颈椎病之后。该型颈椎病的症状最为“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该病的常见症状往往与颈部没有什么关联。例如,手抖、不能写字、不会用筷子等手部精细动作障碍;下肢无力、发抖、抽搐、腿软、易摔倒等下肢运动障碍;下肢麻木、感觉过敏等下肢感觉障碍;尿频、尿急或排尿不尽、腰腿酸软、排例无力或便秘等排尿或排便障碍;性能力下降等。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都是颈髓受到压迫所引起的。在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症状较为隐蔽、不易发现,有的发展缓慢、不易察觉,有的又发展迅速、难以判断。根据颈髓受损的部位、程度及临床表现可将脊髓型颈椎病分为中央型、椎体束型、横贯型等类型。中央型:又称“上肢型”,即症状从上肢开始,表现为上肢麻木、乏力、手指伸屈活动不能自如、精细动作障碍甚至肌肉萎缩等。锥体束型:症状主要集中于下肢,主要表现为缓慢的进行性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乏力,走路飘飘然,像踩在棉花上,步态不稳,易跌跤等。上述病状多为双侧下肢,单侧较少见。横贯型:表现为胸部以下感觉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事实上,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对于老百姓而言,应该掌握的是了解该病的危害性及常见的临床症状,一旦发现必须赶紧就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