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09:40:0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4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10×7分)

1.简述庄子寓言的特点。

2.评析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3.简述辛弃疾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4.简答关汉卿悲剧的特色。

5.怎样理解清代词的全面复兴?

6.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7.试述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

二、论述(20×4)

1.试述曹植后期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2.评论陈子昂复古理论的得失。

3.《聊斋志异》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论述《关汉卿》的艺术特征。

2014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简答题(10×7分)

1.简述庄子寓言的特色。

答:《庄子》被认为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庄子一生思想和学术的总结。其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富而又奇特的寓言,意生尘外,怪生笔端,纵横恣肆,发想无端,瑰丽奇谲。(1)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伟瑰怪,意境宏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异常雄阔,是其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在其寓言中,透过想象、夸张、虚构等一系列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描绘其追求的自由主义,令人心驰神往。(2)形象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刻画手法多样化。《天运》篇中写“丑女效颦”的寓言寥寥几笔,就将丑女盲目模仿西施,捧胸,皱眉,反而更加丑陋的形象呈现于读者面前。庄子对寓言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千姿百态的社会人物画卷,神话人物、帝王将相、能工巧匠、卑劣小人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3)善用譬喻,富于变化,含蓄蕴藉。“庖丁解牛”喻养生之理,“匠石运金”喻知音难遇之感,《逍遥游》中的巧妙譬喻更为特出,野马、尘埃、水负巨舟等皆为妙喻,不仅灵活多变,且喻中有喻。庄子所用譬喻含蓄优美,生动精当,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变化莫测。(4)愤世辛辣,谐趣和讥刺横生。《徐无鬼》中,庄子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戳穿了魏武侯搜刮民脂民膏,以供自己享乐,反其美名“爱民”的虚伪性;《则阳》中,作者针对当时诸侯混战的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愤然嘲讽“触蛮之战”的荒谬。这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独特表达方式,既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又一语破的,表现出庄子所具有的诗人气质。

2.评析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

答:盛唐时期的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思致缜密,讲究作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1)《从军行》七首的思想内容

①热情讴歌将士们的爱国豪情和昂扬的斗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诗的一二句,意境开阔,描绘出一幅浩瀚壮观的边塞景观。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非低沉伤感。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将士们的热情报国、坚韧戍守边疆的顽强精神都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②抒发戍将的久戍不返,怀念亲人的情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人怀乡之感,却并未直写,而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这一曲笔,将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美交融。王昌龄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2)《从军行》七首的艺术成就

①大大开拓了边塞诗歌的内容。

王昌龄的边塞诗不仅表现出诗人慷慨赴边、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有对边塞神奇特异的异域风光及边关战场恢弘肃杀场景的描写和感受,还有对边塞现实的冷静检讨,以一种理性的视角来理解边塞战争的本质与影响。

②《从军行》七首中的盛唐气象。

王昌龄的边塞诗呈现出一种盛唐气象,这是一种时代之气。主要表现在:

a.精神昂扬,高度自信,关心政治,热重功业。“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寒”表达了王昌龄意欲投身报国的抱负和胸襟,这种高扬的英雄主义气魄与满腔爱国主义的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b.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描写古战场的荒凉之景。《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诗一二句写唐军开赴前线时,从青海、祁连、长城直到玉门关漫长的国界线上已是狼烟四起,乌云弥漫,强敌压境,大战在即。后两句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了边防战士誓死保家卫国、不败敌兵、绝不罢休的决心。全诗意境开阔,感情悲壮,意蕴丰富,振奋人心。

盛唐时代的恢宏阔大的绝世气度,最终塑造了王昌龄边塞诗“手挥利刃,以御外敌”的雄浑气魄。王昌龄的边塞诗不自觉地染有浓重的时代特色。

3.简述辛弃疾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答:略。

4.简述关汉卿悲剧的特色。

答:关汉卿是元代杰出的剧作家,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他的悲剧创作,酣畅淋漓地揭示出元代惊心动魄的人间惨象,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1)插科打诨加重悲剧情调。《蝴蝶梦》第三折王三听说所受的刑宪是“盆吊死,三十板高墙丢过去”时,继而对张千说:“哥哥,你丢我时放仔细些,我肚子上有个疖子哩。”凡此种种,分明是滑稽调笑的插曲。关汉卿好用插科打诨并非仅为逗人一笑,还包含点化悲剧缘由,或加重悲剧气氛的意图。令人“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2)喜庆氛围强化悲剧气氛。《西蜀梦》中,作者把张飞关羽魂还西蜀,托梦刘备报仇的时间,安排在重阳佳节刘备寿辰的大喜之日。想当初三人桃园结义,情同手足,哥哥生日,咱可“向龙床上高声问候”,同欢共乐;看眼前人鬼相隔,不可同乐,只能“灯影内恓惶顿首,躲避看君王,倒退着走”,实在凄切。产生如此凄然幽泣效果的重要原因,是作者以“喜”的背景去写“悲”的现实。(3)团圆之趣深化悲剧效果。《窦娥冤》写冤魂于阴间苦苦抗争,终遂大愿;《西蜀梦》写关张之魂在凄然幽泣中诉嘱报仇之愿;《哭存孝》写邓夫人痛哭存孝,以及将奸人“车裂”祭存孝;《蝴蝶梦》写王氏母子寻找王三之尸,痛哭时,发现死者并非王三,由于全家至贤,终得封赏。四部作品的结局,除《蝴蝶梦》外,其它三部均能产生深化悲剧效果的作用。在揭露人间罪恶的同时,高扬正义的旗帜是关汉卿悲剧作品共同的主旨,团圆之趣令整部作品悲情愈显。

5.怎样理解清代词的全面复兴?

答:经过元明两代的沉寂,词在清代出现了中兴的气象。词人云集,高才辈出,形成清代词学复兴的繁荣景观。清词的全面复兴主要表现在:(1)清词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词的境界加以深化,在摹拟中求发展,不仅追求风格多样化,更进行多种风格的熔铸,创造了更广泛深微的艺术境界。

明清易代,变化的突然性和刺激的强烈性使人们精神受到极大的震撼,进而在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意识等方面表现出新的风貌。清词作品中承担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反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清词不再局限于个人生活调子,民生疾苦成为其重要关注对象。陈维崧最具代表性,如《水调歌头》,不同阶级的尖锐对比,不同遭遇的生动刻画,表达了其强烈的感慨。可以说,只有到了清代,才彻底破除了“诗庄词媚”旧说,使词成为一种在描写对象上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抒情诗体。(2)清代词人之众,作品之妙,词派纷呈达到空前程度。

清代有阳羡、浙西、常州词派高标并举。阳羡词派在创作上悲慨激扬,上承苏辛,推尊词体,宣称词亦可“存经存史”,下启常州词派。浙西词派崇尚南宋,宣扬醇雅,师法姜、张,标举清空,在词坛上独领风骚。常州词派在嘉庆、道光年间兴起,倡“意内言外”,比兴寄托之说,客观上符合了当时的政治要求和文学要求,流风所及,影响至今。流派纷呈是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另外,还有不属某派而独抒性灵、自出机杼之词人,如康熙年间的顾贞观、纳兰性德,嘉庆、道光年间的周之琦、项鸿祚等。(3)清词创作的兴盛引起了理论的繁荣。

清词理论发展到了宋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较著名者如“醇雅清空”说,常州派的“意内言外,比兴寄托”说,下及陈延焯的“沉郁”说,况周颐的“重、拙、大”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都是真知灼见,发前人所未发。理论既是创作成果的总结,又推动着创作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促进,清词高潮迭起。而其中尤以王国维的成就最大。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成为传统词学批评终结与新变的标志。(4)清代著名词家多为学人,其学人之词与词人之词合,提高了词之地位,拓展了词之疆域。

如朱彝尊、张惠言、周济、谭献、王鹏远、朱祖谋、王国维等以治经之法治词,不仅对词集的流播及贡献甚大,且冲击打破了“词为小道”的传统观念,同时增入了学人之词,拓宽了词之疆域。

清词昌盛局面的形成是当时外部政治,文化环境和词学内部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清代词的复兴使得清词成为词史中与宋词对峙的另一高峰。

6.简述《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答:《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以及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1)内在情感强化、极化以及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凤凰涅槃》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不加掩饰的赤裸裸的袒露自己是五四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肯定自我和对未来的向往是《女神》的创作精神。(2)天马行空的奇特想象与极度夸张,气势恢宏。《天狗》是想象艺术的杰出范例,诗的开头以幻觉让实我进入幻我,在一连串的想象活动中,张扬自我可谓达到极致,青春的热情光彩无比,一切旧的事物荡然无存。大量采用历史和神话题材,境界开阔,文化韵味深厚而奇特。想象与夸张摆脱了对生活原型的依赖,似乎呈现出一种不合理性,但更强烈地显示了生活的本质,融入诗人感情色彩的真实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艺术抒情方式的创造。(3)在形象描绘方式上充满了昂奋腾越的音调,浓烈瑰丽的色彩,恢宏勇猛的形象,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凤凰涅槃》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诗人把整个大自然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宇宙地球、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风雨雷电等统统奔如笔下,各种色彩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力量的意象群。(4)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天狗》中为了表达自我超越的急切之情,连续用多个“我奔跑”。这种自由体诗格式不拘,诗节不限,字数不定,音节自然,一切服从感情的倾泻。《女神》完全突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使自由体的新诗真正达到了诗的境界。(5)在语言方面具有华赡丰美的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呦”,通过排比、反复的运用,表达出创造或破坏的力之美。诗人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的手法,使诗情酣畅淋漓。

7.试述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

答:先锋小说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也被称为实验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等。先锋小说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和《冈底斯的诱惑》等作品中,“怎么写”的问题远远超过“写什么”,小说的主题模糊暧昧或者根本没有主题,作者在为叙事而叙事。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2)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苏童的“枫杨树乡村”系列作品中,以前作品中的那种宏大真实的历史观被消解,使小说得到了可以直接进入人物心灵的途径,原生态地展现历史地表之下的真实的人物生活状态。先锋作家们追求新历史主义的创作,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求,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残雪的《山上的小屋》中凌乱的梦境、嘈杂的现实,文本结构像她所描写的生活本身一样混乱不堪。文本意义的消解导致了文本深度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总之,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它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将“叙述”和“语言”视为小说写作活动的全部意义显然过于偏颇,内容上的凌空高蹈也是其逐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论述(20×4)

1.试述曹植后期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答:曹植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曹植在曹丕称帝后,备受迫害和压抑,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此种心境。(1)曹植后期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①忧生之嗟。曹植后期诗歌创作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的感情,充满了悲苦之词,愤慨之音,笼罩着悲愤抑郁的气氛。《赠白马王彪》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诗中痛斥迫使他与白马王分行的有司,表达出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②想见曹丕而不得。如《洛神赋》、《七哀》、《浮萍篇》、《闺情》。这些诗篇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思妇及弃妇形象,或丈夫从军未还,或离家远去,或另觅新欢,但不论何种情况,主人公都痴心不改,执着而痛苦地守候或幻想着丈夫归来。这一系列作品作于黄初三年至五年之间,曹植想见曹丕而不得见,见到曹丕又无机会陈己之冤情,因而一直心意难平。(2)曹植后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曹植的诗歌成就除了表现在它具有深广的思想内容以外,还表现在它具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艺术形式上。曹植在艺术形式上的卓越成就同样是他得以成为“建安之杰”的重要标志。

①沉雄古朴、气势豪放的诗风。《杂诗•飞观百尺余》抒发了作者甘心赴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壮志被压抑的愤激之情。曹植诗歌风格是和他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的。那昂扬激奋的豪情、建功立业的壮志、怀才不遇的怨愤,形诸笔端,就使他的诗具有一种富有气势的慷慨情调和骨气奇横的艺术风格。

②语言洗练,辞采华美。“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音调明朗,声韵谐和,读来自有意趣。曹植非常讲究诗歌语言的韵味,因此,他十分注重语言的音乐美。他喜用对仗这种整齐匀称的形式使诗歌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诗人还十分重视炼字炼句,使诗歌语言精炼简约。

③讲究写作技巧,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陈思极工起调”。《野田黄雀行》起句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来渲染环境的险恶;“八方有异气,千里殊风雨”,《泰山梁甫行》起句描述各地气候不同,烘托滨海人民生活的痛苦,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曹植诗善于托物起兴,往往在一首诗的起首两句,便突出和渲染气氛,使读者一开始便感觉到诗人的感情基调。

综上所述,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确实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在建安诗坛上,可谓冠冕群英,首屈一指。

2.评论陈子昂复古理论的得失。

答:陈子昂在唐代诗坛上首先竖起“革命”的旗帜,提出复古的口号,反对“彩丽竟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要求恢复“汉魏风骨”,提倡风雅兴寄。他所作《感遇》38首,摆脱了齐梁及初唐的诗风,实践了他的文学理论。《登幽州台歌》感叹怀才不遇,慷慨苍凉,堪称绝唱。《苏州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托古兴怀,直抒胸臆,在文学史中有较高的地位,但也存在一定弊病。(1)复古理论的贡献

陈子昂认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其复古理论有极为重要的诗学意义。

①他在诗歌史上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了起来。《感遇》38首是其代表作。这首诗是陈子昂第一次随军北征时期所作,诗歌抒发了他亲临沙场时,慷慨激昂,不甘寂寞而壮志雄图未能实现的激烈情怀。陈子昂在批判“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齐梁诗风的同时,指出要把“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作为创作的榜样。“风雅兴寄”,指《诗经》所树立的比兴美刺的传统,即批判现实、针砭时弊的传统,要求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汉魏风骨”,指建安时期那种感情充沛饱满、内容刚健充实、表现了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的诗歌。

②陈子昂还要求诗歌应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美学风貌。即诗歌不但要有高尚壮大的感情,还要有优美的声律和词采。陈子昂的诗歌美学主张为唐诗注入蓬勃的生命力,清除了南朝诗歌和唐初宫廷诗风的弊病,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2)复古理论的不足之处

陈子昂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揭示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要求恢复“汉魏风骨”,对“横制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繁荣唐代诗词确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陈子昂的复古理论仍有一定局限。

①陈子昂提出恢复“汉魏风骨”,仅仅只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进行的革新运动,不能从此把文学史上的所有的“复古”都称为“涵革新之义”,更不能简单地在“复古”与“革新”之间划上等号。

②虽然他主张诗歌应有刚直的思想力量、劲健的感情力量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但其目的是为矫正彩丽竞繁、内容贫乏的浮靡诗风,侧重点是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因此,有时仅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而写诗,忽视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而对形式美的要求,尤其是忽视了对意境、韵味的追求。因而他的诗歌作品往往理胜於情,气胜於辞,质胜於文,淡乎寡味,缺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歌创作实践,虽然仍有一定局限,但是对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希图借此扫荡齐梁余风的影响,这一革新主张,为后代力图矫正绮靡诗风的革新志士所继承,在古代文论史上形成一种优良的传统。

3.《聊斋志异》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以唐人传奇法来志怪,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把我国文言小说推到更高的阶段。《聊斋志异》为寄托孤愤之书。联系作品看,“孤愤”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满社会现实,以抒发其激愤情怀,消释垒块;二是自我肯定,幻想美好人生,以表达其生活理想。(1)暴露现实政治黑暗,体现对邪恶的惩治,以抒写其激愤情怀;投视野于整个社会,机锋所向,尤在官府。《聊斋志异》在不少作品里揭露了贪官蠹役、土豪劣绅种种压迫人民的暴行。《潞令》中的潞令“贪暴不仁,催科尤酷”,到任不过百天,便杖杀五十八人。《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梦狼》写世上的贪官都是“牙齿巉巉”的老虎,蠹役都是吃人血肉的狼,在他们大吃大嚼下,出现了“白骨如山”的惨象。土豪劣绅也和贪官蠹役一样横行霸道。他们的牛践踏了别人的地,还要串通官府把别人关进监牢(《成仙》);因为争夺一个妓女,便随便打死人(《向杲》)。他们看上别人的东西,可以“举付健仆,策马竟去”(《石清虚》);看中了别人的妻子,就公然闯入人家抢劫(《红玉》)。作者通过这一幅幅画面真实地揭露出了封建社会“强梁世界”的本相。(2)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危害,希冀整肃文场。

①通过对科场索贿、黑白颠倒和考官的衡文不公的揭露,来发泄对科举的愤懑不平。《司文郎》讽刺科举取士“陋劣幸进,英雄失志”的现象,冷峻尖刻,犀利有力。《考弊司》中,写司主“虚肚鬼王”所决定的“旧例”是,应试考生割肉进贡。这均是当时科举舞弊的真实写照,作者对试官的这种昏聩和不法,恨之入骨。

②对八股取士给予士子留下的精神麻醉以及造成的空疏学风进行了有力地揭露。《叶生》写叶生“文章辞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扬”。乡试落第时郁闷而死。通过对八股取士扭曲士子人性的揭露,寄托作者的忧愤。

③提出应对科举考试进行改革的主张。《于去恶》针对帘官的昏聩,作品指出,首先应试帘官。他借于去恶之口说,“冥间无论乌吏鳖官,皆考之。能文者以内帘用,不通者不得与焉。”可见作者对于科举制度的积弊和危害,既有清醒的认识,也仍存诸般改良的幻想。(3)讴歌男女情事,寄托人生理想。《青风》描写人狐相恋的动人故事。耿生狂放豪爽,不避险恶,自从遇到青风便一往情深,日夜相思。《瑞云》,写杭州名妓瑞云与余杭贺生一见倾心。瑞云希望与贺生“能图一宵之乐”,而贺生则说:“惟有痴情可献知己”,不敢望“肌肤之亲”,强调了一种以“知己”之爱为基础的恋爱原则。《聊斋志异》中此类故事写的淋漓酣畅,动人心魄,构成书中最精彩的部分。而这些书中的女主角,多为狐鬼仙魅等异类,作者在其身上倾注了极大的激情与爱憎,寄托着作者的情趣和追求,因而均貌美多情,超凡脱俗,有高尚情操。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4.论述《关汉卿》的艺术特征。

答:田汉创作的大型历史剧《关汉卿》是为纪念我国13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所作。剧本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为中心,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王和卿正直、善良、勇敢的大无畏精神,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1)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

田汉凭借有限的史料,结合关汉卿的全部著作,力求准确地把握关汉卿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时借助于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充分发挥艺术的联想力,将散见于各种资料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贯穿于《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主线,并围绕着关汉卿的艺术活动和政治抗争,把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交织成一幅充满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社会图景。(2)以诗入剧,形式优美

第八场关汉卿与朱帘秀在狱中互诉衷扬,一曲《蝶双飞》,既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心灵美,使人物的精神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发出夺目的光辉,又增强了戏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形成了剧作熔壮美与优美于一炉的美学风格。《关汉卿》在历史剧的形式美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它以诗入剧,使形式更为优美。(3)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

全剧紧扣《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展开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其中既有关汉卿、朱帘秀等艺术家和人民群众跟以阿合马为代表的元朝反动统治者的激烈斗争,又有与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的尖锐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跌宕起伏、富于传奇色彩的剧情发展中,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等元代艺术家的动人形象。(4)弘扬浪漫主义精神,营造诗化意境“汉卿对着残烛时而吟哦构思,时而伏案狂草,时而起身伸腰,抽宝剑起舞”,寥寥数语,大大丰富了大家的诗意性情。第二场的舞台布景,名伶朱帘秀的家,“壁上挂着琵琶、箫管、宝剑、尘拂之类”,引发读者或观众对居室主人诗意的联想。田汉在审美上的抒情和写意,对艺术美的追求,使其戏剧蕴含诗的韵味。

剧作《关汉卿》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体现着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2013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怀沙》

2.宫体诗

3.韩孟诗派

4.荆刘拜杀

5.《东山词》

6.《已亥杂诗》

7.第四种剧本

8.《放声歌唱》

9.《倾城之恋》

10.战国策派

二、简答题

1.试述《韩非子外储说》中宋人酤酒的梗概和意义。

2.简述初盛唐时期唐传奇的特点。

3.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

4.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局限。

5.对刘凤仙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三、论述题

1.《江城子密州出猎》默写并赏析。

2.论述屈原《离骚》的艺术特点。

3.《琵琶记》赵五娘形象分析。

2013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17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怀沙》

答:《怀沙》是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所作绝命词,大概意指怀抱沙石以自沉,诗人在讲述遭遇的不幸与感伤时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以及抒发临终前的浩叹与歌唱。《怀沙》以长篇诗歌词为主要形式,句法内容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宫体诗

答:宫体诗指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咏物之作在官体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词藻与对偶。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