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做更好的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07:58:41

点击下载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给孩子做更好的榜

给孩子做更好的榜试读:

前言

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个珍贵的存在?是每位父母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是父母一生都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遗憾的是,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没有把这件事做好。

难道不是这样吗?不然就请思考一个问题:你的孩子服你吗?可能很多父母都会回答:“不服!”是啊,孩子不服你只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无论看到什么样的结果,都应该努力找出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教育方法。

有父母可能认为,只要有威信,孩子就会信服。这倒是一个真理,关键是怎样理解威信,怎样正确树立威信呢?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讲话,“别玩手机了!”“把电视关上!”“写作业去!”“收拾房间去!”……各种命令弄得孩子乐趣全无。更严重的是,这些父母还以为命令或强迫孩子做事能树立威信。其实,这种态度很粗暴,性质极为严重。

这样的错误,其实早在100年前便被批判得体无完肤。1919年,鲁迅先生便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这样写道:“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令人喟叹不已的是,100年后的今天,有的父母仍旧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享有特权,可以对孩子任意发号施令。殊不知,这非但不能树立威信,还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父母本想树立威信让孩子信服,但却因为认识不到位,反而步入了误区。除了这种“靠压制建立威信”的情形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靠娇宠建立威信。对孩子百依百顺,姑息迁就,有求必应,一概满足,结果导致孩子任性妄为,性格骄横执拗。

第二,靠收买建立威信。经常给孩子许诺,用礼品、金钱收买孩子,想让孩子服从。实际上,这反而会助长孩子的物欲、贪欲。

第三,靠说教建立威信。居高临下,经常责备和威吓孩子,以显示自己的地位。这不仅会抹杀孩子的天性,也容易导致孩子唯唯诺诺,只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不会辨别是非,不会找寻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第四,靠自吹自擂建立威信。总是向孩子讲述着“好汉当年勇”,想以此获得孩子的尊敬。这在孩子年幼时还能管用,等到孩子长大后,就会因为现实的窘迫与历史的辉煌之间的巨大差距瞧不起父母。从而让他们尊敬历史的父母、蔑视今日的父母,从而造就越大越不听话的现象。

第五,以疏远赢得威信。总是与孩子保持距离,很少与孩子交流,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尽管这种距离会产生美,但却导致了亲情间出现鸿沟。

第六,以教训赢得威信。无视孩子是否愿意听,总是没完没了地指责孩子,要求孩子服从。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会厌倦父母的说教。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对正确的教育产生反感。

总之,在孩子面前特意树立的权威不可能存在长久,这种所谓的权威有害而无利。假如父母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树立威信,本身就是徒劳无益。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想不妨就从“教育”一词入手。

对于“教育”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但到底什么才是“教育”呢?东汉的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是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我们将孩子“丢”给各种各样的老师,让他们去传授他知识就算完成了。最重要的教育,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上所施”,让孩子“下所效”,从而“使之作善”。也就是说,我们要给孩子做个好样子,让他去效仿。

简而言之,要想让孩子服你,就要给他做更好的榜样,以身示教。

实际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不教之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对孩子来说,父母好的言谈举止往往会比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我们懂得做父母的“道”,孩子自然会在孩子的“道”上,一定会很好教,甚至不用教。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比言教更容易让人接受。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古代家训教化中非常注重父母的身教,要求父母正身率下,公正地对待每位家庭成员,不得偏私。父母能以身立范,孩子才能有所学处。

其实,不仅仅是中华古圣先贤如此重视身教,国外的教育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定是相同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

如,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就认为,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好榜样。而另一位英国教育家洛克也主张,在教育孩子时,与其让他记住规则,还不如给他树立榜样。他强调示范和环境的教育作用,反对单纯说教。

可见,教育孩子就需要父母给他做好榜样。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身教榜样作用,比任何老师包括父母自己对他的说教都要管用得多,对孩子的影响比那些座右铭要更为深远。

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是被父母一步一步地引入社会的,希望我们的父母应努力用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编写一部出色的‘教科书’,一部让孩子可以引以为骄傲的‘教科书’。”实际上,这就是告诫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对父母来说,身教要与言教结合,而身教是根本,言教是辅助。所有父母都应写好这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父母的自我教育,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孩子撑起健康成长的生命之帆,为孩子点亮人生道路的明灯。只有我们端正了自己的言语行为,孩子身上才会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衷心祝愿每位父母都能给孩子做好榜样,每个孩子都能有榜样可学。鲁鹏程2019年8月于北京  第一章 提升涵养,给孩子传递永久的人格魅力

父母的涵养对于孩子和家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他们对孩子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期望,但这些期望都受着自身条件,也就是个人涵养的制约。不要轻视这种制约的危害性,因为个人涵养的欠缺将使得父母无法向孩子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孩子是你的“镜子”与“复印件”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把父母的面庞、身材、凌乱的头发、不合身的衣服、粗鲁的言行……照得一览无余。想让镜子前的自己更端庄一些吗?那就重新整理头发,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我们自己改变了,“镜子”中的我们才会改变。自然,孩子也就能从父母身上获得有益于一生的东西。

实际上,孩子还是父母的“复印件”,当然,父母是原件,而家庭是复印机。如果复印件有问题,大多时候不是复印机的问题,而是原件的问题,所以,只改复印件是本末倒置的,重要的是原件要对,要先改原件。由此可见,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映的一定是父母的问题,那么,“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说法,是不是非常有道理呢?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不仅颇有文学修养,更是具有正直、坚韧、清廉等高尚品质。在国家被元兵侵略时,文天祥招集义军坚决抵制,终因不屈的精神而惨遭杀害,留下了《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伟大诗作。

我们可以将文天祥这位可歌可泣的人物,作为一面镜子,反照一下他的父母,结果如何?文天祥的父亲文仪,酷爱读书,且兴趣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涉猎;性格豁达,注重道义,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乡间儒士;教育孩子必须修身立志,忠贞不屈。文天祥的母亲叫曾德慈,其人善良贤惠,知书达理。

最终,文天祥在父母的培养熏陶下,成为一位同样喜好读书,并且拥有竹子一样坚忍不拔气节的民族英雄。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愧是千古绝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斗不息!

其实,每个孩子都在“显”父母。孩子身上所有的优点、缺点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型,也许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根基一定相同。如,一个会用柔和语气开导别人的孩子,其父母就肯定具备了循循善诱、柔声细语的特质;一个会大声顶撞别人的孩子,其父母肯定有大嗓门、善辩的特质等等。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惊讶孩子怎么会这样让人感动或者让人难过,因为正是你才让孩子自小就已具备了这样的“潜质”。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见过才出生不久的孩子就会皱眉头。我们会纳闷:这么点的孩子怎么就会皱眉头?但经过观察就会发现,原来孩子的父母有皱眉头的习惯。这时,我们会说:“这孩子,骨子里都带着他父母的习惯。”没错,是“骨子里”就带着的。那么,“骨子里”是哪里?就是孕育期间。所以,与其说刚出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等待着父母作画,不如说,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刻起,做父母的就开始拿着“无形的画笔”作画了。那么,孩子一出生,就等于把尚未完成的画呈现给大家了。为人父母者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他看来,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敬,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才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都能明白这些,并在生活中都力争做到,那么,教育孩子真的一点都不难。【父母榜样】

孩子很多时候会让父母感到困惑、无助、彷徨、气愤……也许你会忍不住训他、吼他甚至动手教育他,没有关系,等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身上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孩子是不是正在拿镜子照我们呢?如果你想让孩子尽快改正不足,那么你就应该尽快这么办,尽快反观自己,使自己先改正错误。

从孩子的言语行为中反观自己

如果孩子弄坏了玩具,我们第一反应是责备。但从中我们是不是应该观察一下孩子平时对待物品的态度,这个态度很可能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当孩子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大吼大叫,甚至动手推搡时,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反省自己:生活中的我们在烦躁时是否容易大嗓门?是否经常没有足够的耐心好好地说话?是否经常与另一半抬杠拌嘴,甚至动手?

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母一言一行的体现。通过孩子的映射,请多“观照”自己。

用实际行动去改正发现的问题

当我们可以自我检查出能力欠缺和坏习惯时,就应该明白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将正确的行为立即付诸行动。

比如,对待物品的动作是不是该轻柔些;说话的声音是不是该低一些;着急时是不是应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分析解决办法等等。只有我们自己改变了坏习惯、弥补了能力欠缺,孩子在上述方面的问题才会真正地改观。

这时,孩子学到的不仅是某种习惯的养成,更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宝贵的品质和能力——不断地自我反省和提升。如果孩子有了这种能力,生活不会不幸福。

认识到生活细节对孩子的影响

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的确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认识生活细节对孩子的影响,并注意给孩子做好示范。【教子之道】

平时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怎样教导孩子呢?

用柔和的态度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社会知识都处在学习和储备阶段。所以,孩子可能不会做一些大人认为很简单的事,甚至分不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此时,父母应该慢慢地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等,绝不要以责备和打骂当成教育的唯一或最好的方式方法。

要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

耐心讲道理确实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做出正确的示范给孩子看,如果孩子发现你的行动与说的正好相反,那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成了坏的“样板”。而父母的言谈举止却是从早到晚,时时刻刻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孩子用眼睛看到的、感受到的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形象。两者相比,行为比言语更有力量。

所以,父母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中,孩子不仅要听父母的道理教育,更会注意父母的行为举止教育。若父母的品德行为高尚,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关心爱护孩子,孩子就会对父母尊

重和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进行仿效。

特别要注意做到言行一致

教育孩子时,说出来的道理,一定要有相应的行为佐证,用以证明不是说说而已,千万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如果父母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自然孩子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可自己在生活中却经常对别人说谎,那么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就难以信服。

父母言行一致,才能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孩子作出表率。只有父母身正,孩子才会“不令而行”

父母不会天生就懂得如何做好父母,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做好父母更难。现在的孩子都普遍比较聪明伶俐,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无论父母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只要你愿意为了孩子不断改变自己的或错误或不恰当的意识,并且愿意为此不断地提升自己,就会在无形中奠定孩子一生不可磨灭的德行基础。正如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所以,父母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孩子撑起健康成长的生命之帆,为孩子点亮人生道路的明灯。

有个男孩曾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而后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男孩成功的背后固然有自己的勤奋努力,但也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关于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妈妈秦女士认为,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

男孩在5岁时,秦女士的一位朋友遭遇了大的挫折,并打电话过来哭诉。秦女士就安慰道:“别哭了,擦擦眼泪,问题总可以解决的。”

之后,秦女士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可没过多久的家长会上,幼儿园老师对她说:“每次有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的时候,您家孩子就会走上去劝人家:‘不要哭了,马上就到星期六了,马上就可以回家见爸爸妈妈了。’他一边劝,一边还给小朋友擦眼泪。也不知道

他从哪里学到的,真懂事。”秦女士闻听忽然恍然大悟,肯定是自己劝朋友的情景印在了儿子心里。

还有一次,为答谢一位朋友,秦女士在与朋友交谈时,多次提到了“感谢”一词。第二天,秦女士在给儿子顺手递东西时,儿子竟然说了声:“谢谢妈妈!”

经过这两件事,秦女士更加意识到了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学龄前的孩子接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特别强,父母千万不要低估“身教”的力量。父母自己身正,孩子就会很好教,甚至不用教。

今天,很多孩子不服父母的管教。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事,父母对其指责和批评时,孩子会用语言或表情表示出明显的不满。当孩子年龄小时,他只是在表示强烈的反抗,等他长大了,就可能会质问父母:“凭什么指责我,您做到了吗?”虽然这样说话也不对,但确实在提醒父母:你是否做好了自己一直在提倡的事务?

当你发现孩子的房间很乱,并提醒他要收拾整齐时,自己是不是也随便摆放物品呢?当你埋怨孩子放学回家晚不提前告知时,自己遇到同样的情形有没有及时通知家人呢?当你批评孩子穿戴不整洁时,自己是不是也经常不修边幅呢?……

如果你可以把用过的任何物品放回原处,如果你心存家人并及时与其保持联系,如果你穿着大方得体……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效仿,即使有不当之处,经过你的提醒,孩子也会信服并付诸行动。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结论是,身教非常重要,比言教更容易让人接受。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父母只有端正了自己的言语行为,才会在教育孩子时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父母榜样】

作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即使是一些不经意的对话和动作,都会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言语方面一定要谨慎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跟父母说话很像,特别是语气。孩子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毋庸置疑。

当你希望孩子说话温和礼貌时,自己是不是在生活中也习惯说“谢谢”或“对不起”呢?当你希望孩子和同学友好相处,而自己有没有私下谈论他人是非的呢?当你希望孩子真实、坦诚时,自己会不会在电话响起时,告诉另一半“就说我不在”呢?

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这不但使孩子没有接受正面的影响,反而让他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坏习惯。所以,一定要注意说话,言谈举止要谨慎要符合你宣扬的正确价值观。

你的行为造就孩子的行为

有一个男孩,他的爱好就是看书,他每天如果有2个小时没有看到书,就会很难受。原来,阅读是他父母的一大爱好,父母广博多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不难看出,有怎样的父母,大多就有怎样的孩子。

所以,一个勤劳的母亲,很难教育出懒惰的孩子;一个乐于为他人提供帮助的父亲,他的孩子也会自然而然地帮助别人;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很难看到孩子脸上会有阴霾……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德,我们首先就要成为自己希望的人。

如果连你自己都做不到,那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呢?

不忽略生活中的各种细节

有的孩子在上课时,打喷嚏的声音很响,尾音拖得很长,而且不懂得用手掩住口鼻。喷嚏打完,大多都会引来同学们的嬉笑,特别是周围同学的嫌弃,因为他喷出的口水溅到了其他同学。能不能怪这个孩子?不能。因为没有人教给他如何打喷嚏。孩子很亲近的某位家庭成员很可能也会这样打喷嚏。

也许有些父母认为,打喷嚏是个什么大事?不错,这是小事。而小事恰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习惯,习惯影响了人的性格,而性格又决定了命运。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此打喷嚏的成年人大多是大大咧咧、不修边幅的人,性格往往很随意不愿意考虑他人的感受。

做父母的可能还没有想到这种现象,当孩子们长大后,我们对他人诉说,“我孩子运气不好,这次面试又没成功”。这很正常,也许就在你说这句话时,你的孩子在面试官面前正毫无忌惮地打着喷嚏,喷得面试官一脸唾沫。面试结果可想而知。

重视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经常听别人说:“日子就像复印过的一样,今天、明天、后天……都是一样的。”的确,生活大都是柴米油盐的平淡,而平淡中的乏味让我们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无助。但如果在平淡中增加一些情趣,孩子就能体会到积极乐观的父母,从而使他具有如此心态,这样对他日后成长非常好。

所以,父母可以培养一两种兴趣爱好,如音乐(歌唱、弹琴)、书法绘画、园艺、烘焙等,能适时地组织一次家庭户外活动就更好了!或者利用闲暇陪孩子逛逛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有兴趣爱好的人不太会感受到生活的无趣。即使你没有特别的爱好,千万别懒于调节生活。这种调节很像是在忙碌中吸了一口新鲜的氧气一样,不但会让你精神焕发地关照孩子,更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有莫大好处。【教子之道】

除了自己身体力行外,在教育孩子时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自己情绪不定时,不要教育孩子。

当父母言语行为得体端正时,自然会把“正气”传给孩子。但我们很难避免在生活中、工作中、与人交往中不会出现极度的愤怒、悲伤、喜悦等情绪。此时,我们很难用清醒和理智的方式去教导孩子。所以,如果我们无法平静下来,就请暂时离开现场,或者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等自己明确自己已经平静之后,再和孩子好好谈心。

要求孩子去做事时,态度要温和。

很多时候,我们意识到“让孩子这样做”会对他有好处。但此时,我们可能尚且没有养成“这样做”的习惯。作为父母,一定要用温和的态度,但不是恳求或者讲条件。

如希望孩子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可以说:“来,该吃饭了,我们一起先洗手!”而不是说:“快去洗手!”

即使我们已经做到了,对孩子也是温和地提醒。如说:“你的房间是不是该收拾了?”或者“要不要妈妈帮你?”而不是说:“快点收拾你的房间,这么乱!”

我们尽量做孩子的提醒者和帮助者,而不是爱抱怨的“监工”。

如果孩子提醒我们,请虚心接受。

虽说父母身正,孩子不令而行。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大多能说会道。在家庭中,可能会出现孩子疑惑:“爸爸妈妈都没做,为什么要我做?”如果孩子说的是对的,请你不要发怒,也不要辩解,而是温和地对孩子说:“对,妈妈以前做得也不够好,但希望你做得更好,那好吧,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说完之后,你就能看到孩子敬佩的眼神。孝是教育的根本与做人的基础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这个字一直得到很高的重视,如《三字经》说:“孝于亲,所当执。”《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儒家十三经中还有一部专门讲孝道的经——《孝经》……这充分说明了“孝”在传统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对父母长辈尽孝,是人性善良最根本的体现,是为人子女的本分。父母对我们的爱最无私、最伟大,它是人伦底线。《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应该知恩报恩、孝敬父母。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就是要让父母活得安心、开心,还要时刻记得给父母一个好脸色……

舜是上古时期的帝王,也是大孝的典范。每当他受到父亲、继母责骂时,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便仔细地践行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如果他的异母弟弟刁难他,他不仅能包容,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还经常自责,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心?

尽管经历种种磨难,但大舜依旧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友爱。尧帝知道了舜的孝行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把帝位传给了舜。舜登天子位后,仍然孝敬父母,友爱

兄弟。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父母,还有弟弟。

孟子曾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是谁?我又是谁?舜能够这样孝敬,我们也能。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心。假如我们能以大舜为榜样,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一定能缔造幸福美满的家庭。《孝经》又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要在这个时代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建功立业,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从而获得好的名声,严格来讲,这个名声不是给自己的,而是为了彰显父母的德行和对他的良好教育,这就是孝道的圆满。

孔子曾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所有教化产生的根源,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所有的教育都应该从教孩子学孝道开始。一个懂得孝道的孩子,他一定会好好学习、积极乐观地生活,以后也会有好的工作,有好的前程,更会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那我们为什么不教孩子学孝呢?为什么不带头学孝呢?

孔子还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父母的身体健康,作为儿女的应该时刻挂念在心。但是根据一些数据显示,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针对北京某中学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

有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有些家庭甚至出现了“倒孝”现象,有人对此说:“孝子,孝子,孝敬儿子。”这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和心酸。很多孩子不会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在生日的那天大都会受到父母的祝福和礼物。但是,父母的生日孩子却很少记得。

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父母忽视了对孩子孝心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父母自己的孝心就不够,没有给孩子作出好的榜样,致使孩子认为不孝父母理所应当。

孝心,对于人来说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一个不会尽孝的人同样不会尽忠。中国有句俗话,“忠孝不能两全”,但请试想一下,一个连至亲的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能对别人有真情吗?能为了集体的利益、国家发展而忘我工作吗?答案显而易见,一个不孝父母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勇于付出的人。

可见,是否懂得孝敬父母,不仅表示了一个人是否具备了做人的基本标准,也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因为,孝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没有孝,其他美德就像空中楼阁。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已经足够伟大。所以,要孝敬父母,给孩子也做一个好榜样。【父母榜样】

孝敬不是对孩子的要求,更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榜样教育。因此,父母在把最好的东西给下一代的同时,不要忘记对上一辈老人的孝敬。父母对长辈的孝心如何,将直接影响孩子。假孝心骗不了孩子,所以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就会撒播到孩子的心中。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连你自身都不孝敬父母,怎么能要求孩子孝敬你呢?

从生活点滴的小事做起

孝敬父母并不一定需要做什么大事,孝敬与否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体现出来的。如不但要常回家看看,更要常回家干干,帮老人干点活,不能在父母家做吃等喝。时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给父母洗洗脚,陪父母聊聊天,在父母生日时献上一份礼物,说一声“生日快乐”,等等。

一定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

孝敬父母,关键在于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论语·为政》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请教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做孩子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今天所谓的孝,就是有一些要做的事,孩子们都会抢着去干;在一个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父母长辈有吃有喝。但是,这样做就可以算‘孝’吗?”

其实,给父母吃喝,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并不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所以,孝敬父母并不是只给他吃的、穿的,而是随时都给父母一个好脸色,不是一张爱答不理的难看脸。否则,即使让父母天天吃山珍海味,但却对他们恶脸相向,他们也不会开心。

也许给父母一时的好脸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给父母好脸色。所以,我们应该永远记得“色难”这两个字,永远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让父母永远开心。因为好脸色是孝的基础,只有能时刻给父母好脸色,我们才会主动去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让他们感到宽慰。

在言语方面对父母要恭敬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父母的言行不恭敬,就谈不上是尊敬父母,更别说孝敬了。殊不知,我们粗鲁的言行会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所以,对父母孝敬,一定要言语柔顺。即使他们有过错,也要做到《弟子规》所讲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也就是说,当父母有过错时,做子女的一定要劝谏,使父母改正。劝说的时候,表情要和悦,说话的语气要柔缓,不能怒气冲冲地用指责、命令的口气劝导,否则父母很难接受。

要努力去回报父母的恩情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位女士曾意味深长地说:“一直想给爸妈最好的回报,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努力做。我就是在为他们付出十倍、百倍,也难抵上他们对自己养育之恩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尽孝无法用物质来衡量,而要看我们对父母发自内心的那一份诚敬心。尽孝没有贵贱,只要有诚敬心就可以了。它需要我们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尽心尽力地做到让父母开心,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更不惹父母生气和伤心。我们不仅要重视父母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尽孝不能等待,当下就做。

孝敬父母不能等。古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的生命有限,千万不要等到父母不在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孝敬父母。所以,我们应该当下就去做。【教子之道】

孝心,可以让家庭和睦,幸福温馨。有调查表明,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间一代人孝敬长辈,那孩子一代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祖辈。这样,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就会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非常有利。所以,一定要教孩子懂得孝敬父母长辈,这样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孝心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一个好孩子。给孩子多讲一些古今孝敬的故事,也可以给孩子剖析一些反面的“教材”,让孩子通过形象去理解。要让孩子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懂礼貌,平时让孩子适当分担一些家务劳动。比如,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刷餐具等。另外,用餐时遇到自己喜欢的食品不独占,礼让长辈。

教给孩子关于“孝”的细节

培养孩子的孝心,还要注意教给孩子孝心细节。如教给孩子每天早起向长辈问好,上学、放学主动打招呼,如:“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爷爷、奶奶我放学了。”晚睡前主动向长辈问好。父母下班回来主动问候“您辛苦了”,并送上一杯水。让孩子知道长辈的年龄和生日,长辈生日时要主动问候,力所能及地为长辈准备礼物,如为长辈做菜,自制礼物、购买小礼品等。能主动照顾生病的长辈,如端水,喂药,做简单的饭,会安慰病人。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自动自发读书学习,不让父母操心。每天主动地和父母交谈,有事和父母商量,不对父母发小脾气……

让孩子明白孝亲的几个层次

孝养父母也是有层次的,一般而言分四个层次:第一,养父母之身——小孝事亲;第二,养父母之心——中孝敬亲;第三,养父母之志——大孝显亲;第四,养父母之慧——至孝安亲。也就是说,最基本的是让父母吃饱穿暖,这是小孝;再就是从内心深处恭敬父母,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好好学习、认真工作,从而让父母安心,这是中孝;努力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待,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大孝;让父母晚年更有智慧,凡事想得开、看得破、放得下,引导他们也能向圣贤学习,如果再能建立正统的信仰就更好了,让父母安顿好自己的心,“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至孝。

孝道还有一个延伸,就是要让孩子能以一颗仁慈博爱之心看待天下父母、尊敬老人、善待老人,那他的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越早承担越好

责任感既是一个人习惯性的言行一致,又是一种社会给你的一种责任。它是一种内在的潜质,是获得幸福和成功必备的条件。

作为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不断提升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才有敏感度地去引导孩子。而责任感既然是一个习惯性状态,说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我们忽视。所以,请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和孩子一起体会以强烈责任感做事的轻松和喜悦。

罗纳德·里根是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在成长过程中受父亲影响很大,他的父亲约翰·里根虽然是一个普通的鞋店售货员,但懂得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

在里根11岁那年,因为燃放爆竹被警察罚了12.50美元。当时的美国,一美元能买10只生蛋的母鸡,这些罚款相当于125只母鸡的价钱。父亲替他交了罚款,但却要他归还。为了还父亲的债,里根只能边刻苦读书,边抽空辛勤打工挣钱。他到餐馆洗过盘子刷过碗,也捡过破烂。半年后,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而父亲也肯定他是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相信他将来定有出息。

里根后来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这位看似平凡的父亲,能如此严格地教育儿子,说明平日里的他一定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如果里根的父亲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也许会和警察争辩,也许会请求少交一点罚款,也许回家会训一顿里根,更不会有让儿子还钱的想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作为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有责任心,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家庭责任意识。有的父母不知道自家的物品放在哪里,也很少参与家务,把家务交给保姆或是老人来做,甚至对家庭成员的行踪漠不关心……自己就像是家里的客人,家也好像是一个旅馆。这样的“责任心”,如何培养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要知道,责任感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境遇。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也是生活的享受者。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定会乐于付出,做事认真而不敷衍,乐此不疲地享受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如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医生,会努力地救死扶伤,不会因为人家有没有贿赂他而对病人掉以轻心;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老师,会尽心尽力地培养学生,不会因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而另眼相看;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公民,不但不会触犯法律,还会努力维护社会安定;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父母,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从而真正影响出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孩子……【父母榜样】

教育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如果平日里,我们能坚持这样做,相信孩子会受到强烈的感染。

尽心尽力对待身边的一切

尽心尽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会只对工作尽职尽责,而对生活敷衍了事。如果真是如此,那种表象的尽力也只是出于某种利益罢了。所以,我们应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是混日子。

生活中,我们应该善始善终地对待任何一件事情。与人交往中,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要诚实有信。对待家人、朋友,要经常问候和关心,并耐心聆听他们的倾诉。不仅如此,还应该注意不要忽略家庭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包括及时修理好家用电器,认真做饭,打理好家务……就是做事要尽心尽力而不是将就凑合,这些都处处体现着责任。如果我们能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会树立起责任意识,也自然会懂得如何有智慧地为孩子付出。

少说推卸责任的话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情形,如和同事合作不愉快,此时请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地抱怨对方,要反省一下,难道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其实,当任何一件不开心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时,其中一定或多或少也有责任。

所以,遇到这种情形,一定不要抱怨、责备,因为这暗含着推卸责任的心态,绝对会影响孩子,当他遇到不顺心时,也习惯性地指责别人。这样,培养孩子有强烈的责任感就不容易了。

要懂得多为他人着想

一个责任感不强的人,一般是比较自私只在乎自己感受的人。责任感源于哪里?源于为他人着想的心。有句话说,“懂得为他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的学问”,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为人父母,在生活中、工作中多点付出少些计较,多点体谅少些埋怨,多点理解少些要求,多换位思考少唯我独尊……这种力量很强大,会让我们孩子一同树立起强有力的责任感。【教子之道】

作为父母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会增加孩子很多“责任感”的体验,不断积累后会使孩子的责任意识得

到明显的强化和提高。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而是这样帮助孩子: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无论是2岁还是5岁,都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端杯水、擦桌子、扫地等;大一点可以帮着洗碗、洗菜、洗小件衣服等。千万别小看这些小事,这不但可以培养孩子为家庭承担的意识,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他的责任感。

这个过程,父母最易出现的就是急躁,看着孩子笨手笨脚地干那些大人两三下就能做好的事情,很容易说:“算了,算了,我来吧!”要记得,我们的用意不是赶快把事情做完,而是培养孩子。所以,父母要耐心地对孩子提供帮助,告诉他:“不要着急,慢慢来。”等孩子做熟了,就可以让他经常做,千万别忘记给予明确的鼓励和肯定。

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

孩子的生活空间很细致,他的家当无非是一些铅笔、橡皮等文具或是一些小物件。父母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管理物品的习惯,自然是在培养孩子小小的责任心。

一位爷爷有一次在孙子的铅笔盒里发现了不属于孙子的铅笔。爷爷一再追问那是谁的铅笔,孩子也是稀里糊涂,并不知道何人所有。爷爷说:“借用完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明天要找到失主,并还给他,而且记得道歉。”

看看这位爷爷多么细致!其实这位爷爷也是在提醒父母:孩子的责任心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

孩子们相处时,难免出现小打小闹的情形,有的孩子可能会来告状,在耐心听完他们的讲述之后,就问他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错在哪里?”从而引导他们各自检讨自己的过失,并互相道歉。其实,帮助孩子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就是在培养他强烈的责任意识。

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破了谁家的玻璃,或损坏了公共物品。不要责备,请孩子详细描述事情的经过,从中帮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当然,去给损失的一方承认错误是必需的,但并没有结束,请一定要支持孩子赔偿物品。这是孩子懂得负责任的开始。这个过程中,虽然孩子有错,但别忘了肯定他的诚实和勇敢。

要求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

很多孩子做事都虎头蛇尾,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责任心。所以,父母一定要选难度适当的任务让孩子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监督,提醒孩子不轻易放弃,养成有始有终的做事习惯。这样,一方面能培养他做事的信心,也能培养他做事的责任心。让自己永远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每个人面对同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心态,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不可能互相替代。一个心态越平和、越懂得感恩的人,越会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作为父母,请从感念亲恩开始,推及感恩身边的一切。相信在父母的榜样下,孩子会懂得分享,懂得付出,懂得回馈。只有这样,我们会和孩子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有一位大导演,拍摄的很多作品都让人们非常感动,更让大家敬佩的是,他还是一个十分懂得感念父母之恩的大孝子。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这位大导演说:“我今年63岁,我的老母亲86岁,我这样的年纪,回到家,还能喊一声妈,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尽管他工作很忙,但只要有空就回家陪母亲聊天,给母亲捶背、洗脚、剪指甲……当有人赞叹他的孝行时,他都会说:“我做的一切确实算不了什么。当老鸟老得在窝里不能出来找食时,小鸟还知道叼个小虫子反过来喂老鸟,何况我们人呢?”

这位大导演不但对母亲感恩戴德,还引导他的孩子们感念母恩。当年,他的孩子断奶时,他把太太的乳汁装入三个小瓶里,密封保存了下来。20多年后,在他女儿结婚那天,大导就从箱底拿出了他珍藏的小瓶子。令他感到惊讶的是,白色的乳汁竟然变成了鲜红色。他感叹地说:“母亲的乳汁真的是血变成的吗?我们真的是由

母亲的血养大的啊!”当女儿拿到这个特别的礼物并知道瓶子里装的是母亲的奶水时,她一下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在大导演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是一个孝子,特别懂得感恩,对父母、对爷爷奶奶都是关怀备至、体贴有加。

这位大导演知恩、感恩、报恩,身体力行,不仅影响着他的家庭,也影响着周围的很多人。

母亲的乳汁是由鲜血变成的,这可能是我们从来不知道的生命的秘密!经过岁月的沉淀,白色的乳汁变成了红色,母亲的乳汁就是母亲的心血!

这位导演的亲身经历表明,孝心是感恩心的源泉。父母为儿女无私地、默默地做着一切,永远不会怨恨、讨厌儿女,无论儿女走多远,他们都会等儿女回来。看看那些在监狱里的犯人,他们虽然曾越走越远,但永远等待他们回来的是父母。因此,如果一个人连父母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又怎么可能感激周围的人,又怎么会去感恩生活?

感恩绝不是简单地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而连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事业、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是不会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他却不言回报的人,也不会意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更不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不会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

一个人如果缺乏感恩之心,他的心中就没有爱,在他的心中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亲人,也就分享不到别人的快乐,也分担不了别人的痛苦。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当然也不会有成功的事业。只有实际的付出,才会感同身受,才会理解他人,才不会抱怨,才会对周围的一切满足和珍惜。

所以,要想活得幸福,必须学会感恩。而学习感恩的最佳场所是家庭,练习感恩的最好对象是父母,教导孩子懂得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出榜样。【父母榜样】

为人父母,如何才能有一颗感恩心,请试着这样做:

感念亲恩,孝敬父母

每一个人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想想看,你能数清小时候父母多少次弓着腰、拉着小手教你蹒跚学步?而今,你是不是会催促父母加快脚步?父母又曾经讲过多少重复的故事来哄你入睡?而今,你会不会阻止父母讲那些陈年旧事?父母曾经是不是耐心地解答过你每一个“为什么”?而今,当父母问你一些新事物和新科技时,你会不会不耐烦地敷衍?

感恩父母是每一个人的本分,这种感恩是对一切事物感恩的基础。生活中,请对父母和颜悦色,请常常看望父母,请为父母多分担一些家务,请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心愿……请多为父母“做”些什么。如果,我们能用真心、用实际行动感念亲恩,孩子会比我们做得更好。因为孩子的心更纯、更无瑕!

感念老师的培养之恩

俗话说:父母给的是身体的生命,老师给的是智慧的生命。一个人之所以拥有知识、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老师的培养。所以,要从内心深处感念老师的培养之恩,不妨在节假日去看望一下老师,或者给老师打一个电话。

如果父母懂得感恩老师,孩子也会自然懂得尊重老师,因为他在父母身上体会了老师的辛劳。老师讲的课程他会认真去听,也即“亲其师,信其道”,而不用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学习对他来说是一件自动自发的事,成绩想不好都难。如果父母看不到老师的好,甚至还当着孩子的面去批评老师(自己的或孩子的老师),那孩子就会深受其害——认为老师不好,就会对老师有意见,就不愿意去学那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孩子。

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际遇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困难、疾病、灾害等,这是人生无法避免的体会,但好在这些体会总会结束。所以,在等待结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如果你丢了钱,请庆幸那不是你全部的家当,并且捡钱者在提醒你:下次要当心哦!如果你生病了,请庆幸查出的时间早,并且身体在提醒你:要改变生活习惯喽!如果别人嫉妒你、诽谤你甚至陷害你,请感谢他教你学会了坚强、反省和忍耐。

如果,一个人能在每一次不幸中发现经历本身在提醒他什么,他自然而然会对生活生起感恩心。

记得经常说“谢谢”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记得常常表达感谢。如在接过他人递过来的东西时,在收到别人的问候时,在有人帮助我们时……请真诚地说声“谢谢”。会真诚表达感谢的我们,自然会影响孩子学会感恩。【教子之道】

生活中,父母除了以身作则之外,应该这样引导孩子:

多提供孩子习劳的机会

俗话讲,“习劳知感恩。”只有亲身经历劳动的过程,才会感恩劳动者的艰辛。所以,在生活中多让孩子做家务,让他亲身体会父母的不易。多鼓励孩子帮助别人,让孩子体会收到感谢时的快乐。如果有机会,多带孩子去孤儿院、养老院之类的地方,让孩子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

提醒孩子经常表达感谢

当孩子在生活中获得帮助时,父母要提醒孩子表达感谢。如公车上一位女士扶了一把差点摔倒的孩子,做父母的不仅要真心说“谢谢”,而且还要提醒孩子:“快!谢谢阿姨!”当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获得荣誉时,要让孩子明白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同学的帮助,让他懂得感恩。

及时肯定孩子的感恩心

当孩子第一次向你表示“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时,你不能说“好啦好啦,你把书读好了就行了,净说没用的”,而是肯定孩子的感恩心,可以说:“谢谢你,我的孩子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获得鼓励的孩子会给你更多惊喜。

正确引导周围负面影响

有时候,孩子会碰到一些负面的宣传:如“动什么别动感情”“久病床前无孝子”……对于这种明显违背伦常道德的荒谬言论,我们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孩子要问起来,我们要很明确地告诉他:“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一个人一定要有的就是感恩心,就是为他人的心,就是不自私。”这也是为孩子建立是非判断的开始。教育是示范,以诚信言行获得孩子的尊重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人要是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就好像是车没有了车辕与横木之间相连接的活销,那这辆车又该如何前行呢?

信用是人与人之间该保持的最基本的道德关系,相互信任才可能建立并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一个人如果能讲信用、不欺诈,做任何事都能“言必信,行必果”,都能“诚意正心”,那他就能养胸中这股浩然正气。没有信用的人,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嫌弃,而且接下来不管他做什么事,都会被人加以提防。用孔子的话来说,“民无信不立”,没有信用的人,简直就无法生存。

信,本身就是一个智慧的符号,左边是“卜”,后边是“言”,即“人言为信”。《说文解字》中解释:“信,诚也,从人言。”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一定要兑现,要讲诚信,不可以说一些欺骗他人的话。

孟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游说各国,推行仁政,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尊称为“亚圣”。记录了他言行、思想的儒学经典《孟子》,至今都是世人为人处世的重要标准。

孟子有一位“言必信、行必果”的母亲。孟子3岁丧父,孟母发现他有极强的模仿力,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举家三迁。

孟母在培养孟子的过程中,有一个经历让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位教子有方的伟大母亲。那时,孟子很小,有一天,孟子听到邻居家的猪叫声,便好奇地问:“是什么在叫啊?”孟母看着孟子可爱的模样,随口逗孟子说:“是杀猪,好煮肉给你吃啊!”

话音刚落,孟母就后悔了,因为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没有买肉的打算,只是随口一说,可是如果不兑现,岂不是在欺骗孩子,同时也在教孩子撒谎啊!想到此,孟母就去买回猪肉并煮给孟子吃了。

从中可见,一位希望孩子正直诚实的母亲,对自己无意中说出的错话而后悔不已,为了弥补过失,母亲兑现了这随口的“承诺”。这位伟大的母亲就是依靠着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精神才培养出了一代儒学大师。

所以,凡是开口说话,就要讲信用,对自己说出来的话要放在心上,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信守承诺。古人曾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一个人没有信用,是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诚信关乎一个人的未来。

信,也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主要意思是诚信,言而有信。对一个人来说,“信”非常重要,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一张行走于社会的超级“通行证”,讲信用的人才能走遍天下。另外也要注意,不轻易许诺,可一旦答应了,就要将事情做完做好。

诚信是为人之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和周围的人有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如何使人与人之间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只有有信用、讲诚实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与金钱、权势、美貌相比,诚信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一个人最真实、最宝贵的财富。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请当时某位世界知名经理人给“创新、诚信、智慧”三个用工标准要素排一下序。这位经理人毫不犹

豫地选择“诚信第一”。同时,他也讲述了他面试一位应聘者的体会。

当时,一位应聘人员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都非常出色,但这个人表示,如果录用了他,他会把原来公司的一项发明带过来。这位经理人说:“不论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都不能录用他。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其实,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例和大道理的时候,都会清醒地说:“诚信很重要!”也许,大家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撒过谎吗?”大多数的人会说:“撒过。”当然,除了善意的隐瞒之外,我们是否问过自己:为什么要撒谎?

当我们抱怨这个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时,当我们抱怨孩子们谎话连篇、考试作弊时,当我们抱怨有可能成为假食品、假药品、各种假货的受害者时……我们是否意识到了我们的行为是否也在做着假,说一套,做一套,随口答应的事你是否兑现了呢?如果你在做着这些就不要埋怨社会,更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会撒谎。

尽管这个现实很可怕,会撒谎的孩子长大了,就极可能制造出假东西来害我们。然而,孩子撒谎背后的责任,到底该由“谁”负责?

所以,请和孩子一起走向光明磊落、轻松美满的人生大道吧!【父母榜样】

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社会最起码的安定付出诚信,你我都不例外。

做一个以诚相待、表里如一的人

在生活中大家都希望得到信任,获得尊重,而被尊重不一定是多有钱、官位多高,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长久的尊敬。平日里,答应别人的事,应该及时兑现;没有打算或没有能力做的事,绝不承诺;与人约好的时间,尽量不要迟到;制定的规则,大家共同遵守……

不仅如此,还要做到表里如一、不虚伪、不造作。生活中,原本在背后对某人很不满,但见面时会不会假装格外热情,而在背后对其指指点点甚至“修理”他人?新买的衣服,被朋友问到价钱时,会不会因为虚荣而报高价格?教导儿女要遵守交通规则,自己是不是在乱闯红灯?请学着表里如一吧,只有表里如一的人生才是轻松的人生。

不随便许愿,许了愿就信守承诺

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别人的托付和请求,“答应”不是唯一的选择,而应该考量自己的能力和兑现的可能性。如果答应了自己能力以外的事,兑现起来使自己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轻易放弃又会让自己失去诚信。所以,不轻易承诺,但答应了就要绝对兑现。

这不仅限于成年人之间,对孩子更应该言语谨慎。面对孩子的要求,不要随口答应,而是想清楚是否该答应,答应了是否能兑现。答应孩子周末去公园,就一定要去,别把孩子不当回事,说到就一定要做到。

如果无法兑现,请学会道歉

如果因为无法避免的原因而不能应邀或不能兑现承诺时,请及时向对方讲明真实的原因,并表示歉意。对待孩子也不能例外。成年人一般比较容易理解突然的变化,但孩子对早已安排好的活动异常期待。如果在实在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请向孩子耐心解释,并取得孩子的理解,而且要在第一时间补上对孩子的这次亏欠。所以,讲明原因,学会道歉很重要,只有真诚的歉意才能获得最大的谅解。【教子之道】

父母的诚信言行对孩子会有重大影响,所以请注意以下几点:

不随便哄骗、吓唬孩子

父母经常会遇到孩子不听话、哭闹的时候,为了及时制止孩子,可能会使用哄骗、吓唬的语言。可能会说:“宝宝乖,你只要听话,妈妈就给你买糖吃。”好了,孩子真的不哭了,做妈妈的真打算给孩子买糖吗?也可能会吓唬孩子:“你再哭,我就把你送人。”如果孩子继续哭,父母也不可能把孩子送人。所以,在与孩子应对时,父母千万不要说不可能实现的语言。不要轻视这些细节,这就是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建立诚信意识。

帮助孩子学会守时和遵守规则

孩子的生活相对比较单纯,父母应帮助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准时上学、不随便缺课……引导孩子明白,遵守集体规则是守信的表现。孩子和小伙伴相处时,父母应关注孩子是否有耍懒、说话不算数等毛病,这些都是孩子是否诚信的具体体现,应给予正确引导。

不凭空怀疑、过分指责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澄清事实很重要,不要凭空怀疑孩子,也不过分指责孩子。孩子撒谎一般都是害怕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会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而当孩子把事实真相讲清楚时,父母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诚实,赞赏孩子勇敢、坦诚的美德,再根据情况适当地批评,起到提醒警戒的作用就好了。切记要就事论事,而不是揭孩子以前的伤疤。当孩子有一颗对父母敞开的心时,他一定会很诚实,父母不能伤了孩子诚实的心。

另外,当孩子做到了诚信言行时,要及时给予他肯定与表扬,以加强孩子对诚信言行的重视程度,这能让孩子在以后做得更好。

也要注意要教孩子学会变通

听到“谎言”这两个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其实,还有一种“谎言”,称为善意的谎言,当谎言的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