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男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18:58:45

点击下载

作者:张鹏飞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1世纪新男人

21世纪新男人试读:

内容简介

21世纪的到来与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人类的两性关系、男女地位平等描绘了无限美好的未来。但无论如何男人依然是今日社会的支柱。了解男人关注男人,对于人类社会的现在和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何去何从,他们带着英雄和帝王的意识,是怎样接受男女平等的观念的,他们作为资本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据有巨大的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女性的角色和命运,并决定了现在和未来的作为社会组织细胞的家庭的结构和前途。他们将走向哪里,他们将给女人带来福音还是灾难?我们对此知道多少?我们不想充当预言家,但在这里,我们预言,在21世纪男性中间将产生一种潮流性的巨变。这个潮流将在未来对半传统的现代的社会,产生巨大冲击,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男人的颤变,即后现代社会的“新男人”。

第一章 新新人类

——散发着神秘魅力的新男人

自从原始的母系社会瓦解以后,男人便成了人类社会的主宰。从部落与部落争战的英雄时代,到奴隶制确立和封建社会来临的帝王时代,女人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随着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让位于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商品经济的崛起,妇女才获得了新生,妇女解放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伴随着“金钱万能”的神话,把我们带入了现代社会。21世纪的到来与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人类的两性关系、男女地位平等描绘了无限美好的未来。但无论如何男人依然是今日社会的支柱。了解男人关注男人,对于人类社会的现在和未来,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何去何从,他们带着英雄和帝王的意识,是怎样接受男女平等的观念的,他们作为资本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据有巨大的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女性的角色和命运,并决定了现在和未来的作为社会组织细胞的家庭的结构和前途。他们将走向哪里,他们将给女人带来福音还是灾难?我们对此知道多少?我们不想充当预言家,但在这里,我们预言,在21世纪男性中间将产生一种潮流性的巨变。这个潮流将在未来对半传统的现代的社会,产生巨大冲击,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男人的颤变,即后现代社会的“新男人”。

我们之所以说他们是“新男人”,是因为他们与传统的以及现代的男人有了很大的区别。目前我们还不能说是本质上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宜轻易下结论。我们将首先探讨他们的思维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戏剧人格”的产生对现代男性形象的抛弃和传统意识的背离所产生的现实影响。这个改变是渐续地发生的,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变化。在这里我们没有用“本质上”的变化来描叙。然而,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那些感情、语言、形象都已成了一种面具,而并非他们起初的感情、语言和形象,他们的真面目已经逃得很远很远,因为我们从未见到过这种男人。是好是坏,是悲是喜,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如果我们现在就揭下他们的面具,保证是吓你们一跳。这个“新男人”的面孔一点也不美,还有点令人恐怖,让人担心。尤其对女人而言,他们就像是一个个陷阱,是女人的灾难。

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散发着神秘的魅力。他们拚命地攫取财富,传承着富贵,依然是社会的主人。他们是时尚的先锋,是现代社会的无冕之王。他们的出现并不一定是美妙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公开地打出自己的旗号,没有搞轰轰烈烈的运动,但他们有着商业社会残酷竞争的残酷的阴影,有着青铜世纪草莽英雄的、野蛮的一面。从现实的眼光来看,他们更像是现代文明的私生子。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探究他们复杂的人格面具,探究他们的本色和自私的形成,以及对现代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对当代少年儿童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为他们的“永恒伙伴”——当代女性提供咨询意见,希望她们能在男人主宰的当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逃脱“魔网”和陷阱,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和美满的婚姻。

尽管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看清“新男人”的真面目,但我们相信一条真理——“魔鬼和天使就在每一个人身上”。现代男人也不是真正的什么怪物,他是我们传统男性的同类。如果我们今天看到他们有点像“魔鬼”的话,那他们一定有点像天使。当我们发现他们怪的时候,而老话依然是成立的,即每一个男人都是一座圣庙的建筑师。他的生命是他的圣殿,在里面他用完全是自己的方式来崇敬他的神:信念、理想和追求。所以,虽然他们怪而我们不一定非要同魔鬼打交道,我们恰恰可以选择同天使打交道,从天使的角度看清他们的神秘面孔。尽管世界上总是会有不幸的女人和不幸的男人,那也正是另一个男人和女人的不幸。请相信魔鬼无法将幸福从男人和女人之间分开,天使也无法将女人和男人从不幸中分开。请勇敢地走进“男人”的世界,无论他是你的结发还是新配,无论你们是同事还是情人。

第二章 白马王子

中国有一种男人,过去被称之为“奶油小生”。现代人常叹惜中国的男人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似乎有点不像男人。奶油小生大概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人们较熟悉的一种,因为他是一种形象。虽然孔子发明了君臣父子、男女有别,但孔子不是一种中国男人的形象,是一种传统文化。尽管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本意而言,原本是希望男人很像男人,但强调来强调去,却南其辕而北其辙,始料不及,事与愿违。到了现代,往昔的奶油小生成了今日的白马王子,因为中国的男人(之一)在传统社会里或者说是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被描写、被表现、被推崇、被欣赏、被当做“正面形象”予以刻画的男人就是这种奶油小生或谓“白面书生”。我们不打算深究其原因,只是想告诉大家,今天他们已经成了“新男人”的一员,即成就了一批轻佻的白马王子。他们继承了许仙、董永、张生等“无用的男人”的特征。“少有见识”而又好似风流才子。这类人细皮嫩肉、奶声奶气、“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软弱无力,并且怕负责任或根本就不负责任。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现代白马王子,是如何“造就”现代七仙女和崔莺莺的。他们就像是女人的灾星,让一个个花容月貌、胜似天仙或青春靓丽、富有前程的天之娇子、纯情少女痛失美好人生。

在现代白马王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白面书生”的现代版。他透露出一个信息——怪并不是现代“症候”,而是有历史原由的。现代男人的很多特点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历史中找到成因。

纠正一个错误的观点

说到现代男人,我们当然要从中国的男人讲起。社会和女人对男人的要求就是要活得像个男人,不仅能养家糊口,养活老婆和孩子,还要活得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所谓真正的男子汉,当然他需要具备许多特质,比如阳刚之气。有人说男人的阳刚之气有一半是与生俱来的,而另一半则是后天塑造的。这种“后天塑造”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教育。又说男人的阳刚之气对人类的生生不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了男人的阳刚之气,才有了女性的阴柔。大多数正常的男人,如果被迫穿上女人的衣裳,他会立刻毛骨悚然,冒出一身冷汗。如果你说他一句“没有男人味”,他会立即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这种浅薄的认识在社会上非常有市场,甚至大行其道,并以此推导出,足球场上男子汉在此闪光,津津乐道,欣赏着男子汉的英雄本色。

其实男子汉是青铜世纪的英雄在现代社会的投影。大多数人都认为,高仓健、施瓦辛格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似乎都忘了,这些“真正的男子汉”是没有老婆和孩子的,只有情人和情妇,更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养家糊口,否则就不是男子汉了。所以我们不能空说男子汉,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是地地道道的男人。他们的秉性和气概,远比上述的男子汉复杂得多。到目前为此,我们虽然对他们已有了一些了解,但从根本上讲,离实际需要还相距很远。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去欣赏这些男人。他们不乏魁梧的身材、健壮的体魄,骨子里还有着古代英雄的冒险精神和冷酷无情,可见英雄并不就好,让你遇到只怕受不了。

等待中的男人

聪明能干的杨小姐在一家国际会计事务所驻上海的分公司里奋斗了5年,从普通职员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对没有野心的她来讲,理想也算是实现了。聪明能干的她,可以在繁杂的公司事务中游刃有余,如今已经28岁了,却料理不出一个完满的个人生活。因为想了解同学们的状况,她主动和老同学们联系,并参加了新年后的一次大学同学聚会。在聚会上她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那个班总共有25名女生毕业5年后,3个结了婚;5个在恋爱;2个情况不明;还有15个尚无男友,是彻头彻尾的单身贵族,感情世界和她一样仍一片空白。她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眼光太高了吧?个个摇着头无奈地摊开手。有的说花时间谈恋爱,简直就是一种奢侈,每天工作已经够辛苦,还经常加班至深夜,出长差更是家常便饭,睁开眼睛就想还有哪些事没做完,忙完了就只盼能好好睡上一觉。更多人说是没有姻缘,找不到爱情,身边都是寂寞的朋友,还有人想到去“定做婚姻”——征婚广告。

其实,迟婚、离婚而形成的单身女性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现代社会什么问题都可能是国际化的,单身问题也不例外。美国有44%的人单身;5800万浪漫的法国人蓦然回首,发现2650万人独自在灯火阑珊处徘徊。在许多世界性的大都市里,单身者的比例就更高了。有人说这其中自然有单身者颇具主见的选择,更多的人却是迫于生活节奏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空间去谈情说爱。

其实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深层次地解读当代男性。

以杨小姐的一个同学张雪为例,“才貌俱佳”,身上还揣着工商管理硕士的文凭,唯一的遗憾是尚未婚配。每到夜深,一天的忙碌告一段落,想到自己的终身大事,难免一声长叹。她称自己是曾经是有过爱情的人,早在读中学时,她就开始收到同学们的美伦美奂的情人卡,刚考上大学丘比特的箭就射向了她。她都为自己的爱情陶醉了,还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个小伙子是一位同校的老乡。在她读研究生的那一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对方在参加工作后,突然闪电式地和一个女孩恋爱结婚了。她当时有一种被欺骗的愤怒,并责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十分诚恳地告诉她,这是父母的意见。因为他们需要他尽快结婚,若等她至少需要三年,没有别的什么原故。那个女孩是个大专生,比她小一岁,无论学历、相貌、家庭环境都比不上她,因而她没有理由责备他,因为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他有恋爱的自由,但婚姻必须考虑父母的感情,要能体现父母的愿望,他是独生子。她后来了解到,事情跟他所说的差不多。但毕竟是对她的一个打击,她认为自己还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他们的交往是属于比较保守的,但她没想到的是,自从读了研究生,再也没看到印着天使的情人卡,她觉得奇怪。这些读研究生的同学怎么和本科的同学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他们瞧不中她那不可能,但他们似乎永远在等待。她穿的时装越高档,他们的表现越恐惧和懦弱。她咒骂他们就像是一群阉人。

张雪得出的结论是,现代男人缺乏健康的心理。他们由于所接受的教育,接受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但在内心里却无法平等地对待女性。他们可以表现出绅士风度,以女士优先等方式善待女性,这是为自己贴“标签”,也可以高高在上地给予施舍,但他们对女性一直怀有畏惧心理。他们对女性采取的措施就是防范与控制。女性越是解放了自己,这一点在他们那里就表现得越明显。对优秀的女性或地位优越的女性他们从来就是采取防范措施,远离你,与你保持一定距离,不让你渗透他、了解他。一旦开始发生联系,他们除了彻底拜倒在你脚下之外(这一点以身价较低的蓝领阶层为主),那就是竭力控制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大致采取的手段有诱惑、劝导、语言震慑、恫吓、漫骂,最终是人生攻击,恶拳相加,诉诸暴力。

这些手段往往是前者先行,如果不能发挥作用,便逐渐升级直到彻底解除两者的关系,不再发生任何联系为止。张雪考察过她那大学的恋人“老乡”。他在婚后与学校里的那个“老乡”判若俩人,孩子和家都交给了工作繁忙的妻子。尽管他在政府机关工作非常清闲,还经常观光旅游,但从来不分担家务或是提篮出门购物。妻子仿佛就是免费的保姆,完全没有夫妻平等的意识。这在张雪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她认为正是因为他俩恋爱时是绝对平等的,所以他不可能娶自己回家。他需要的是一个男人的天堂,而并非俩个人共筑的爱巢。

这是个新潮的世界,新潮的观念每天层出不穷。但婚姻却始终是完美的个人世界里不能省略的一半,一个人的潇洒绝不是伪装的。这些潮头的女性们,她们不缺美貌、才华、品质、财富,却找不到好男人——符合现代观念的具有传统美德的好男人。她们已经发现了今天的男人的突变,在生活越来越富有、人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之后。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男人已不再是那个男人。这是为什么?她们知之甚少,她们只知道她们等待的爱情婚姻有些不妙。他——我们称之现代的,就是她们等待中的男人。她们不停地讨论着,因此多出了一个抹不掉的“忧虑”。然而在某个秋冬的黄昏,穿越了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独自挤在嘈杂的人流里,冷的风从衣领直冲胸口的时候,内心深处总会浮起“谁为我伴”的茫然。

他们差点把女人逼疯了

范小华女士也是我的一位朋友。她回忆自己的从前说,她是一个平和的人,空闲时间喜欢坐在椅子上。有一次晚上她前去看姜文的话剧《科诺克或医生的胜利》,回家时不慎在台阶上扭伤了脚踝。那段时间感触特别多,她对朋友说:“同样是受伤,我喜欢是在原始森林,我逐兔,虎逐我,惊慌之中把脚扭伤。”

那时从范小华家的阳台上,能看到一个公共汽车站。如蚁人群,那是上下班的高峰期间。她有一种如蒙大赦的感觉。“谢天谢地,我用不着像他们那样。”对于很早以前的那段短暂的坐班经历,现在说起来,范小华仍然耿耿于怀:“一说自由,人人都能长篇大论,但能有几个人真正地去落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自由是简单的,无非就是在天冷恋床的时候,能索性睡下去。”她把这个自由给了自己,在这个忙碌、机械、桎梏的城市生活中,多了一个在家上班的人——一个自由撰稿人。

她是个视坐班为巫婆的人,她是个每天上午11点才起床的人,她是个看书听音乐吹口哨的人。“我每个月在家里写点文章,写完了就算完事了。”时间对于生活在快节奏、高压下的都市中的人,是早起赶早班车,上班打卡,迟到罚钱。时间是冷酷、而无人情味的空中的鞭。对于她,时间把它善良、温情、诗意的一面全给了她。身体的自由,是什么时间想去那里就去哪儿;心灵的自由是可以免去同不喜欢的人的接触,看上司脸色,这都是不用上班带来的好处。

结婚后一切都变了,我无法把眼前的她和过去的那个女子联系在一起。同样还是那张脸,因为没有了那副自信的神态而显得苍老憔悴。还是那洒脱的女装,因慌张而显得有些衣衫零乱。这个变化来自于丈夫的公司歇业,因为陷入了经营的困境。她起先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在现代经营中,公司倒闭是正常的事情。她相信丈夫有能力有才华,可以东山再起。他们在短期内不会缺钱花,生活不会存在问题,即使他不工作她也能养活丈夫和孩子,最多是她牺牲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在她生了孩子之后,她也没发现自己和从前有什么区别,感觉还是那么好,还是那么自信,她还在生孩子之后制定了瘦身健美计划。

然而,那个早已成为丈夫的他,却突然完全变了,用她的话说,突然变成了魔鬼。起先他在公司歇业后,还表现正常,在反思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为东山再起作准备。在一二个合作项目都没有成功之后,他就完全垮了,变得沉默寡言,原本没有脾气的人,现在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坏。以前从不过问她出门去哪里,有什么事,现在是越问越多。她想多挣点钱补贴家用,他却认为她在逃避他,不愿呆在家中。事情发展到今天他几乎是每天晚上都要审问她一遍,她的一点点小事都要跟他汇报清楚,否则战争时刻就要爆发,她担心他随时都有可能烧了那个屋子。她都快要疯了,她来向我请教,这是为什么,她该怎么办?对此,我能说些什么呢?对这样一位惊恐不安的女士谈儿童恐怖心理的起源,谈小男孩的恋母情结,母亲形象的分裂的内在意象的形成,太残忍。因为她的时间太紧迫,时间作为一种财富她似乎已经失去了,并因此而失去了自由。我能告诉她的就是,她的丈夫现在已变成了野兽,先别问为什么,赶快离,越快越好,离婚是唯一的自救法宝。

一个和霭可亲、文质彬彬的丈夫,是如何变得像野兽一样凶狠。在一般人眼里这很难理解,叫人无法相信。其实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原因只有一个恐惧,他害怕失去属于自己的一切包括妻子,因为“男人”是主人,女人则是自己的妻子或别人的老婆。男人通常把妻子和事业一样,都看做是自己的“财产”。他们拚命地工作,要成就一翻事业,要得到金钱、财富、美女。他们的思想从未离开过这三样。他们得到的越多就越担心失去。在他们有事业、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他们的表现是那么迷人,我们看到的是智慧才干,良好的教养,以及英雄的胆识和王者之气,显得越来越完美越来越伟大。在事业出现滑坡的时候,安全的需要就表现出来了,隐藏在财富和英雄气概下的恐惧就暴露了出来。他的成就越大,危机感就越强,恐惧从来就未曾离开过他,并随着他的危机感一起膨胀。怎样抑制恐惧随着事业一起膨胀,这是成功的男人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

毫无疑问,我们曾经做到了这一点,像司马迁、越王勾践就是先例。当然也有楚怀王、项羽这样的先例。但我们总是相信,在古代或是说在过去我们在抑制恐惧膨胀的内在机制要比现代强得多,过去人大多能经受得起大起大落的挫折和打击,在逆境中展现出令人震撼的人格魅力。而这一点在当代人身上已经很难看到,几乎是彻底蜕化了。这也算是现代男人的一个特性:极度脆弱。要么是一路登天,要么是直落深渊,经不起任何挫折,这或许是现代人“现实的态度”的价值取向的原故。没有历史的使命感,缺乏责任感,没有献身精神。这或许就是我们变得脆弱的原因。这使我们在看到宗教信徒们在朝圣途中表现出的坚强意志而感到惊奇。因为我们已渐渐失去了它,并且这是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进步”的结果。更进一步地讲,我们当代人对坚强意志对坚韧不拔的精神出现了一种敬畏的态度,而非历史上的崇敬崇拜。在敬中有了一层畏,其实就是害怕。这也意味着在现在在将来,我们要抱着现实的态度再别迷信,我们还拥有坚强意志这种力量。不要用过去的尺度衡量自己。要清楚这一点,我们已失去了她。

第三章 新贵的形象

黑色的面孔

在这里我们看见的面孔似乎都是黑色的。

夜晚11点半,这是大部分都市“蓝领”渐次进入梦乡,大部分白领渐次情感亢奋和一部分另类渐次纸醉金迷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座落在紫金路29号的紫月亮咖啡屋迎来了一个个常客。到这里来的人大多是有着大量闲暇时光的有闲阶层,偶尔也会有一俩个投错门的年轻的情侣。

进入他们视野的是带有蒙德里安美学思想的黑白相间方格的地坪,精致的圆桌和同样精致的矮椅,做成蓝天白云的天花板,低垂的柔软的帷幔和泛着幽光的蜡烛。消费者不算太多,那对情人在窗前的圆桌边悄声细语,另外两张圆桌前各自围拢着一些年轻的男女,或者叫做都市的PLAY BOY。他们间或发出的声响使这个空间更加增添出几分幽静的感觉。每个人的面孔都是阴森森的,烛火照亮的只是那对紧凑在桌前的情侣。

当他们的目光在“紫月亮”中漫游时,凭直觉,他们感到了它与寻常咖啡屋的不同。它有情调、有雅致、有暗香,但没有一般咖啡屋的暖味之味,那种暖昧之味常常给人以暗示。“我希望这里是有品味的男士、小姐的聚集之所,紫月亮是个情调空间。”这是紫月亮主人的话。当哪对情侣在二个小时后离去时,他们一定会后悔,也一定不会忘记这间咖啡屋,因为这二个小时的茶水饮料的消费,大概需要那个年轻人一个月的月薪。

紫月亮的意义或许就在此,她不一定比别的地方高级多少倍,也不是显阔的场所!而且她具明显地褪去性文化的色彩,它不是有情人的乐园,而是这个城市有闲阶层放松生命的宁馨之地。正如她的主人所言:“我并不希望来得人很多。即使我提供的是与他人相同的服务。我也是为那些选择高消费的顾客服务的,而非低消费者。”

这正是那一部分人热衷于集结在此的原故。在离这里不算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电影院的地下室。与这里的静悄悄相比,那里正热气腾腾的喧哗。那里有与此相同之处。当然也会有与此不相同之处,跨上那个地下室台阶的瞬间,你绝对不会想到下面会是一个热力四射的世界,你甚至以为你走错了地方,但这些正是这个已闻名全城的暴动酒吧的魅力所在。

曲里拐弯的走道上贴满了招贴画、装饰画,画上半裸的男子热吻着同样半裸的女子,以及性感的、大大张开的女人的嘴。吧台的玻璃上也贴满了或涂满了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它们在吧台上方射灯的照射下,释放着奇异的光彩。天花板下挂满了各种农作物,镰刀、斧头、红缨枪等。当然都是装饰品,还挂着阳伞和其它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出入口的墙壁上用英文写着各种启示:从当日的气温到某宾馆的一次拍卖会。音乐在你耳边喧哗。那是本世纪初期的乐曲。带有爵士、灵歌、蓝调等等风格。

在乐曲声中,人们渴酒,喝嘉士伯啤酒。在这里每一瓶价值50元,一个令蓝领怦然心动而让白领、小哥们不以为然的阿拉伯数字。和紫月亮所营造的氛围不同,这个空间充满了一种热气腾腾的活力,一种兴高采烈的喧哗。无论你是一个礼拜的哪一天来,看到的都是一种热闹的景象。这里不受水灾的影响,也不受经济滑坡的影响,自打她红火起来之后,一直常青不败。

在这“常青不败”空间中,出入的有不少洋人和准洋人;还可目睹不少衣着随便但气质尚可的小姐们入座和离去,她们的社会角色一时难以精确定位,但时尚和前卫这些记号是可以用上的;在这里你的头脑里会充塞着它的富有活力的印象,也充塞着那种开放、透亮的感觉,一种新潮流到来的趋势日益明显。它肯定与城市白领富裕阶层日益增多有关,它还与社会中的新一族的认同有关。在这里,你可以遇见许多各种各样的前卫文化分子,他可能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也可能是一个电视台编导,更可能是一个与主流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的城市浪子。

这是他们喧泄情绪的处所。

传承富贵

男人是积极的财富攫取者,因而他们传承着富贵。我们所讨论的男人皆因为据有不同于传统的意味,因其陌生,我们称其是纯金男人。在这里我们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个女人眼里的富有者。

杨红昇是一名电力设计公司的晒图员,丈夫是本公司的一位助理工程师,在一次对外施工中,因工伤亡。留下了一个7岁的女儿。杨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就更是如此。尽管她怕事,可事情偏偏找上她,那是因为她有一个亲弟弟。

她在95年清明回乡扫墓的日子里,遇到弟弟的一个生意合伙人。弟弟在得到大笔石材订金后携款而逃,把她和家里的老宅留给了合伙人。她知道弟弟有好赌的恶习,但万万没想到他会这样坑亲姐姐。在那个山涧水塘边,在那个大雨滂沱的晚上,在那三间孤零零的老宅里,她几乎吓死了。她因为恐吓紧张,因为淋透了雨水,倒下了。然而她想象中的可怕的事情都没发生。她一直为空房子和自己的女儿担心。而受到伤害的只有她自己。那个人占有了她。她于是想,如果自己尚有的几分姿色,能让他放过自己的女儿,能够留下那父母曾住过的老宅,宽恕自己的弟弟,她作出什么牺牲,她心甘情愿,她实在不忍心让弟弟被抓进监狱。

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她告诉对方,尽管他占有了她的身体,她不会介意。并且她愿意承担弟弟携款而逃的责任。只是她是一个普遍的工人,在三年五年的时间里都拿不出那笔钱,但她愿意去尝试慢慢偿还这笔债。两天后,他们就分手了,他回去了,她也回到了省城,他们并没有留下彼此的地址。然而戏剧性的是不到一年他们又在市里碰面了。她的一位好友的妹妹开办幼儿园,以极低的租金租了他家的一栋旧式小洋楼、并委托她去帮助管理。这时,她才知道他家是千万级的富裕人家,他的祖父曾是民国时的省教育署署长。他家是知名的教育世家,他的父母现在上海开办贵族学校。

从那以后,他们就一直保留了那层关系,当然是背着好友的妹妹。尽管他们并未确定关系,他也许没打算和任何人确认关系,她还是感到内疚。她曾经问他,是不是因为她的懦弱和牺牲,才使他饶恕的自己的弟弟,没有去法院起诉。她过去曾为此担心过,但她现在想通了,弟弟应该受到惩罚。她和他的关系是她自愿的,不应该影响他起诉自己的弟弟,她以为以自己的身体去换取弟弟的免于处罚,很不光彩。

他说只有忏悔才能拯救人的灵魂,别的都没用。只有会忏悔的人才有救。他是给她弟弟机会,但愿有一天她弟弟能忏悔。

在杨红昇的眼里,他一直是个深不可测的人。她说他即使没有钱,也会是个不同寻常的人。她知道好友的妹妹通常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同他小聚。她希望自己和他的关系对他们之间的发展没有丝毫的影响。她问过他为什么不名正言顺地结婚。她认为好友的妹妹既有容貌,又风华正茂,也不乏才能,应该能在各个方面满足他的需要,除非他要求未婚妻要同样富有。他不说话。他时常是这样,你永远不会知道这个男人在想什么。他就是这样与众不同,这也是杨红昇一直没有离开他的原因。97年她终于找到了一直躲着她的弟弟,并安排了弟弟同他见面,他非常宽宏大量。只希望那是最后的一次,不管是对他还是对其他的人都一样。

现在杨红昇有了自己的新房,有了自己的车,她感到财富是女人的陷阱,他就是她的陷阱,他身上有着一种说不清的东西。使她心甘情愿做一个没有名份的女人,而无法去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清白的女人。

焦虑的男人

黄刚华是9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贵。99年市南湖小区竣工时,他一口气买了二套100多平米的居室和车库,买了一辆白色的跑车。按照他老父亲的要求,娶了一位女子为妻,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在此之前,他是一位有三年历史的同性恋者,有人甚至猜疑他的发家,都和搞同性恋有关。这不过是在第三者看来,其发迹的艰难。其实他是一个两性恋者,在他搞同性恋的同时,他还和一个富裕的寡妇关系很密切。因为他有着一个复杂的家庭,因此他的个人生活也显得较为复杂。从他对女性的态度,我们可以探究其历史根源。

他无论走到哪里,张口就喜欢叫别人大姐,无论是少女、还是少妇、老妈;也不管是餐厅的服务员、还是娱乐城的小姐。现代派的青年诗人脉源先生,大概研究过心理学,说他是因为童年缺少母爱的原因。最突出的一点是他对女性态度的恶劣,可以透视出一股强烈的男人因为焦虑憎恨女人的心理。

占有心理的由来

每个男人都憎恶女人吗?我的中心论点是:男人的确如此。这个论点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的限定与扩充,后面将会提出。不过基本上,这个中心论点并不会改变。我的目标在于检视——或界定出——憎女心理的起源与本质,以及男性表现憎女心理的方式有哪些,不管是不是明显可见。

弗洛依德的理论如今已经传开,大部分的人都熟悉以下这个观念:意识自我不见得能完全控制人的行为、感觉与思想。然而“潜意识”这个概念在逻辑上及语意上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大家都相信日常生活的行为就能证明潜意识的存在,不过如果你不承认潜意识自我的存在,我相信你就不太可能同意本书的论点。这并不表示不相信本书论点的读者将会独自活在痛苦之中。如果以批判方式分析男女关系的基础,势必会引起读者的不安。如果读者明了女人的不幸之后还能泰然自若,想必也是援用了庞大的防卫机制。我在写作时当然也遭遇到这些冲击。

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两种资料。随时处于备取状态的资料库会遵循所有的思考规则,当中的资料是符合逻辑的,经过现实验证过的,在时间上与因果关系上呈现直线性,而且资料之间不会相互抵触——例如A与B正相反,如果我们相信A为真,我们就不会同时相信B也为真。这些对于日常生活十分重要(基本)的规则,一般称为“简单”历程。我们在习得语言时就会学到这些规则,而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运用这些规则的运用者是意识“自我”。

第二种潜意识资料(我们拒绝知道,也主动地“不去知道”)遵行另一套相当不同的规则:原始历程。这一部分几乎可说是人内在中的另一个独立的人,在结构上是一个独立的部分。它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处理外界的人、事物、资讯时独立运作,和简单历程的规则完全不相干。在这一部分的资料中,抵触的讯息多有互相排斥的事实并存;时间处于停滞状态,因果关系不呈现直线性;讯息未经外在现实验证,而是由内在现实统理一切;某事为真,因为我们信其为真。我相信社会文化的运作也呈现出这种形态。虽然有的时候出现简约的两个好坏男人图像(也包括历史图像),可是我很清楚,没有任何一种霸权——不管是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或是“男人的世界”——在理论上或实际上能达成完全的控制,或成为人类无路可退的最后选择。任何事物都有可能触动我们体内的原始反应,不过很明显的,有些男人的防卫能力会比较好。憎女心理表现的极端程度与强度各有不同,从表现于外的暴力行为,到闷不吭声的轻蔑。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可能就是这种防卫能力的强弱,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就在黄某的不幸童年。

男性看待女性的态度是基于憎恶与敌意,这么说并没有错,可是很明显的这么一语带过并不够。我们可以在任何人类关系中发现,敌意与恐惧具有重要的辅助功能。如果我说敌对关系是基于双方对彼此意图的恐惧,我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否认。同样难以否认的一点是:这样子的恐惧出自妄想——把自己的敌意冲动投射到自己认定的“敌人”头上。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一位名将说过:“我看到敌人了,是我们的敌人。”后来有位爱说笑话的人依此编出了一句话,后人引为笑谈:“我看到敌人了,敌人就是我们。”

这里的讨论内容和憎女心理的起源有一项直接关系。因为我们无法在缺乏明确资讯的情况下判断敌人的意图,所以我们即使分析到最后,仍然难以判断敌意中的妄想成分与个人最后觉察到的起初成分各占多少比例。通常一个人能得到的讯息就是自己的幻想,而且在一切都不确定的情况下,最坏的幻想会占上风。

男性的某项欲求及这项欲求惯有的内容——支配女性、控制女性——其背后就是对女性的憎恶与恐惧。关于男性的支配与控制,在许多情形下,这种支配欲在未造成女性死亡或受到严重伤害前就已经停止,不过很不幸的,情形并非一向如此。支配欲的存在,使得男性得以表现支配欲背后的憎恶,又能保持些许的爱情关系,给男人一些表现情爱的空间——无论表达的方式有多匮乏。说来不幸,对于许多男性而言,表现情爱的方式只剩下一种:受到扭曲的性欲(大概也只有男性才有这种性欲)。这种性欲的本质受到相当大的局限,只容许极为少量的亲密,而且把每个女人都视为性对象,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女性成了男性掠夺式性欲的“合法猎捕对象”。此处的主体——女人,变成了供某种目的使用的客体。

美国专家在殴妻者教育中心时诊疗过一位男士(以下简称A),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正好可以做为上面讨论的例证。A的妻子(受害者)曾向她最好的朋友(B的太太)透露,A一直苛待她。B太太也向A太太透露自己的先生也苛待她好多年。过了没多久,B丈夫跑到A家中,威胁他:“如果你再打你老婆,我就要你好看!”我们可以推断,B太太为了让自己丈夫到教育中心寻求协助,一定把A先生的事情说给他听,希望丈夫能像A先生一样去找医生协助。在B太太和B先生的对话中,B太太并没说B也爱打人。很显然,B先生生气了,因为他相信A先生真的做了什么可怕的事,应该受到惩罚。B先生无法(或不愿意)看见自己的暴力行为和A先生的行为有何类似,而且还认为自己一点也不暴力!

会产生并延续这类“极端”行为的心理状态与社会条件是每个男性都有的。我希望自己能证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并揭露这些现象的本质,找出其起源与影响。

第四章 玩车与玩钱

郑洋不吸烟、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玩车,他喜欢车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1980年,正是摩托车轰轰烈烈最热闹的时候,郑洋就以骑着摩托后边坐位美女掠过长街为荣。86年他就买了皇冠3.0轿车。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对财富太缺乏认识和经验,也许国外电影中有关财富的奢华场面,给我们留下了太强烈的印象和太多的想象力。在很多人不认识他之前,都以为他有一个洋鬼子老爷。他爱车如命,胜过爱老婆,整天关心的就是洗车、修车与那些喜欢车的朋友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也算是以车会友。只要别人跟他说认识一个玩车的朋友,他可以驾车几百里去聚会,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玩车就是他的朋友。往往是认车不认人,以车的好坏论尊贵身份。

看书决不看武打或言情,看摩托车以及名车杂志。对新款奔驰280是哪一年到中国、奔驰600V12四门房车、哪一年在中国上市、丰田子弹头、白色奔驰600跑车、红色348tS法拉利跑车……说到世界名车他如数家珍:宝马、林肯、卡迪拉克、劳斯莱斯以及它们的最先中国主人是谁,谁以134888美元为代价成为中国第一辆法拉利得主,谁同时拥有两辆劳斯莱斯,谁玩车的品味最高。

94年郑洋又买了雪铁龙XMV6ExcIusive豪华轿车。对新车骄人的表现,郑洋得意非凡,向朋友介绍起来如同到了痴迷的程度:驾驭时迅速飞腾的感觉,并能一矢中的全靠每一环节均精细入微,尽在掌握之中,他充分体现了雪铁龙的高品质,将驾驶享受力臻完美无瑕之境。主动液力悬挂系统,能恒定车离地间隙,随意调节刚度和减震系数。能因路面情况,发挥优良的地面附着力与卓越的行驶稳定性,令驾驶者仿如浑然一体。设计细致,驾驶盘高度和深度可随意调校,前座椅乃电动调节,配合可随车速变化的动力转向器,停车时调车操作轻而易举……

说到车他有说不完的见解和醉人的感觉。别人都以为他的妻子应该是个享清福的太太,然而他的回答是:“不!我是我,她是她。我挣我的钱,她干她的工作,我们是独立的绝对自由的个体,她的生活要靠她自己,不能指望任何人,更不能指望我。”

他的家中常聚集着一帮车友,他无法分清楚什么是家,什么是轿车俱乐部。爱车胜过一切。也爱与车有关的一切。所以他一直在想有一天关掉自己的化工原料公司,去做进出口汽车的经销商。

吝啬是他们的商标

牛毛大概是他们高家一族第一代发财的人,虽然刚30岁头上的森林已开始荒凉,发亮的脑门总使人想到那种喜欢钻营、善于钻营的奸商。大概他还说不上是一个奸商。但他的啬吝着实给人一个守奴才的形象,比巴尔扎克笔下的葛郎台强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他对自己是绝对慷慨的,因此,他没有什么朋友。他公司的下级员工,应该说是对他恨之入骨。对外人如此,对自家亲戚姐妹也是如此,和老婆也总为钱吵架。

他总是喜欢谈论自己的发家史。讲得比狄更斯的故事还凄惨,比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还动人。他讲过去因为穷,他父亲每次带他到武汉,非要他每次混过检票员,节省下两毛钱的船票,他父亲才买一碗五分钱的热干面给他吃。93年,他穿着一双一只厚一只薄的“水货”拖鞋,来到武汉闯天下。终因在贵人的帮助下,在这个三镇宝地站稳了脚根,从此财运享通,日见发达。他所说的贵人,不过是有人看到他野心勃勃,一直梦想出人头地而给予了经济上的帮助。而当他有钱时,帮他管帐的大妹妹仅仅是因为老公经商挪用了他几万块钱,最后他便六亲不认。

他自己用钱花天酒地不在活下,对亲戚朋友,尤其是想同他借钱的朋友,总是讲要艰苦奋斗,应该学会节俭节俭再节俭,只有艰难困苦的生活才能使人立志奋斗,借钱可能会滋长依赖心理,从而失去奋斗的动力等等。他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只要某人要跟他借钱,他还没见到这个人,也不等别人开口,他就嗅出了味道,借口太忙,关掉手机或逃之夭夭。

第五章 交际手腕

雄性交际花

金舟尔所具有的才华,就是交际。这是他赖以谋生的手段。他像一名风骚的交际花一样,进出每一个能去的社交圈。尽管有许多人看不惯他的骚首弄姿,然而他是一个名负其实的社交高手。他在鲁迅文学院里学到的本领就是善于记住他人的姓名,只要见过一次面,无论隔多久,无论在什么地方出现,他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子。这大概是他在那所学校里学到的唯一的东西。无论怎样记中国人的名子要比记外国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容易得多。

就像30年代在上海滩的灯红酒绿中,侧身的“红牡丹”、“白牡丹”一样,一个女人要想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那怕是在一个小剧院混口饭吃,都必须要投靠一个有权有势的或是一个一方头面人物为靠山。金舟尔采用的出人头地的方式,也是如此。攀亲戚,扯老乡,喊干爹,拜干妈。拉上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前程扫清障碍。从一个研究会到另一个研究会。这个协会迁进那个协会,最后成了某某同乡会的秘书长。利用各方关系做起了贸易,办起了文化传媒公司。驾起了属于自己的车,那架车的模样和女性没有多大区别,说话走路都同女性一样的味道。追逐异性,就像是搞同性恋,人们很难理解他在事业上的成功。他追求过的女孩,都瞧不中他,她们给他起了个绰号“雄性交际花”。

寻找如意郎君

故事一

刘诚是个成功的女人,她的成功标志就是那辆粉红色的桑塔纳2000轿车。她是一家日本化妆品公司中南地区美容中心的首席督导。她经常给来自全国的推销小姐讲怎样给顾客上美容课,怎样直销本公司的化妆品等专门问题,还采用巨型投影电视讨论成功学。讲台上,她在讲一个比化妆更美丽的改变的故事,几架探照灯的光束照耀着她,从巨大的投影屏幕上,能看到刘诚的眼里噙着晶莹的泪花。但这并没妨碍她的演讲,她讲得声情俱佳,直入人心。“两年半以前的我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的变化。今天的我美丽、富有、自信,这是一个从外表到心灵的变化。原来的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人,走在人群中没有人会注意到我。带着一个6岁的女儿,从不化妆,不懂得皮肤保养,经常穿着牛仔服,运动鞋。没有钱,没有房子,我所拥有的只是一个梦想——希望成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本公司成为美容顾问,并通过美容课直销公司化妆品。记得那时候我刚刚离婚,租了一间仅够栖身的房子,生活似乎失去了方向,境况很难很难。为了拼搏一番,我决定把女儿送到天津姑妈家。我和6岁的女儿进行了一次深谈,我说:“我们两个共同设立一个目标,那就是在这里买一间房子,你给妈妈一年的时间,我们共同付出,妈妈付出时间和精力,你去天津,你不能和妈妈天天在一起”女儿点了点头,说:“妈妈,给你两年的时间,不要太累了。”“当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多么懂事的孩子。我一定要加倍的努力。所以我非常认真投入地去约美容课,去讲美容课。哪一天没约到美容课,我都觉得对不起我的女儿。就这样,经过我异乎寻常的努力,两年过去后,我的目标达到了,我已经在市中心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大房子,把女儿接回了身边。”

当然,她的故事背后还有眼泪和汗水。她给别人介绍说刚开始做化妆品的第一个星期,她约好了市皇冠出租汽车公司的两节美容课,时间是星期六及第二个星期一的下午。到了星期六下午,她背上美容包、展示架,还有许多化妆品出发了。到了出租汽车公司,21层楼,没有电梯,她一层一层、一个台阶一台阶地爬上去。当她推开门时,她发现一个人也没有。约好课的人提前下班了。刘诚默默地走了回去,但她没有气馁。星期一下午,当她再次精神饱满地爬上21层楼时,她们的团支部书记告诉她,她们又提前下班了,她几乎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她的眼泪就要流出来,但她只能把头高昂起来,对自己说:不要让眼泪流出来,要让它流到心里去。

这仅仅是她成功路上的一个小小插曲,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她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总结自己过去那个失败的婚姻的经验,那个丈夫太平庸;后来认识了一位有才华的青年画家,最后发现这个男人和前夫一样糟。他整天都是魂不守舍,总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一年不弄出二件麻烦事来就没有一天的安宁。今天是要集资办画展,明天是要去澳洲寻找生活的动力,就像一个大男孩一样需要别人照顾。结果一年多刘诚才发现,他们家那么好的家庭条件,之所以同意他娶自己这个“二婚”的带着孩子的女人,不是相信他找到了美满的姻缘,而是相信她能像他的老母亲那样去照料他的生活。他是个大孩子,远远没有自己的女儿那样懂事可爱。她晚上没回家时,他甚至会让11岁的女儿煎鸡蛋炒葱花饭。

他不仅要求她做好一个妻子,还要求她做好一个母亲,一个情妇,一位好姐姐,她不禁要问:如今这些男人都怎么啦?怎么都变成了这样。

故事二

易淑林是一位个子高高的年轻姑娘,在一家地方电视台做半月一次的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她到我这里来咨询之前,刚刚从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录制完节目回来。她说:“当飞机从波多黎各起飞时,天气非常糟糕,满天是厚厚的乌云,我的心情既压抑又紧张,我真担心:飞机能穿过这漫天的乌云吗?飞机飞呀飞呀,升啊升啊,远处依稀可以看到一楼阳光像利剑一样刺穿乌云照射下来……终于,飞机穿过一层层乌云,飞越到云层之上,前面是满眼的阳光、蓝天、白云。”

我知道她是在用飞机起飞的过程来比喻自己的生活,她现在又恋爱了。她说:父亲给我起这个好名字——易淑林,就是希望我长大能成为一位窈窕淑女。可是我从广州旅游专科学校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先是在广州高明电光有限公司做会计,后又在深圳珠宝公司做业务员,还在香港蓝梦时装公司工作过,但不是老板不器重我,就是我感到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尝试到最后,只好待业在家。

那时,我非常惨,同学请我吃饭,我说我很忙,不能去,其实我没工作。为了节省五角钱的车票,我可以走很远很远的路。1994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春天的时候,我去美国驻广州领事馆签证,我准备出国读书,遭到拒签。走出领事馆,尽管春光明媚,但我感到天都快塌下来了。我不敢再做什么梦。只祷告上帝给我一个安排。

就在这年秋天,地方电视台招聘旅游专科的导游小姐,我虽然不是学导游的,但那些对我并不陌生,在经过实习后,过了一关又一关,终于练得可以口惹悬河,再也不怵麦克风和观众了。

现在,她变得非常自信,尽管她不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成功,但美好的前程在向她招手。但是一提到婚恋,她就感到胆怯,她有过两次不成功的恋爱,她觉得自己过去比较内向不善交往尤其是同异性交往。所以她感到自己太不了解男士,她希望在我这里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帮助她了解男人。就像他们做电视节目一样,做哪方面的节目就要请教哪方面的行家,虽然她也能从身边的女人那里获得很多有关男人的认识,但都是非常零乱,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我对她说,她这样做是非常明智的。在过去了解一个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人,大家生活在一个村子里或是一个里弄里。谁过去是怎样,有什么样的个性,人品如何,将来会是怎样的一个人,一眼都能看清楚。而现在生活越来越丰富,影响人变化的因素太多、太复杂。站在你面前的一个人,你既不知道他的过去如何,也不会知道他的未来将如何。所以,认识一个人就变得复杂起来了。因此,需要借助专业人士的指导。

尽管这样,我还是要告诉你。我这里不能帮你找到如意郎君,只能告诉你如何去理解男性,解释他们的恐惧、喜好、焦虑、自慰和欲望。如果对一个人的过去有了粗略的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破译”他在现实中的表现后面隐含的“秘码”。比如,现在和她交往亲密的这位流行歌曲的作曲家,你说他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对女人非常敏感。他的母亲是一名舞蹈演员,而父亲是一位在政府任职的民主党派人士。他从小一直就生活在政府机关大院里,你同他交往总是感到非常紧张并由此感到不安。其实最关键的一点你没有讲,因为你羞于说出口,因为你们的关系远比你所介绍的亲密得多。比方说在深夜,你们一同出入那个有古典氛围的茶吧,吧台前方是一只金碧辉煌的龙头,墙上是富有唐宋时代趣味的壁画,主题是菩萨和她的故事。一堵有意裸露的墙壁可以看到一枝枝粗壮的茅竹。这是传统野趣的又一体现。当然你也细心地发现了某种不和谐的细节,譬如在大堂尽头的墙上,两台日产壁挂式空调赫然映入你的眼帘,它们和茶吧中刻意营造的古代文化氛围发生了明显的冲突。一般人是不会看得这么细致的,这说明你曾产生了激情,为他带给你的这种情调,你渴望产生巨大的变化。比如,他明确向你求婚或在走出那茶吧,茶香未尽之余,他能主动越轨,突破原有的界线,发生性关系。因为你感到他如果是一个有血有肉激情饱满的男人,他应该有这种欲求,但是事实上没有,所以你产生了失望。因为他没有占有你,尽管你并非真地就会在那样一个夜晚为爱情献身。但你希望他那样去做,这会使你心里更踏实。所以,你隐隐约约地感到了一种不安。

你还会怀疑他还会像和你在一起时一样,和另外的女士去相似的咖啡吧、酒吧。你的这种担忧是正确的,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唐璜的影子。他也许没有唐璜那样风流,但他们有同质。他们相似的程度与工作中离女色的远离和周遭环境社会风气相关。

给易小姐讲的一课

现代男人的唐璜情结

我们可以在男人普遍都有的一个行为——无法恪守对单一配偶的忠诚——中挑选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

能代表男性追逐、不忠与滥交等特性的最佳象征人物,无疑地就是唐璜。他是不死的英雄,不断追求完全的爱情,却从未得到回报,最后走入地狱。唐璜是西班牙贵族,传奇性的生平成为60部交响诗、戏剧与歌剧的题材,创作者包括莫札特、施特劳斯、莫里哀、萧伯纳与拜伦。唐璜的不幸遭遇,就和伊底帕斯一样,牢牢牵引着男性的幻想,历久不衰。很显然,男人知道唐璜的遭遇时或许都会心有同感(不见得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和唐璜一样),接着就因为了解唐璜行为下的心理冲突而觉得心有戚戚焉。可是我敢说,几乎没有一个男人会有意识地认同唐璜行为背后较不显明的动机。然而我们只要稍微想一下,就能够发现这些动机可能就是促使唐璜不断追寻的原动力。

以唐璜做为主题的作品都有一个明显的假设:女人除了希望成为男人的欲求对象外别无他求。我们大可说,这就是男女之间的基本差异——女人被男人架构成只以身体被欲求的对象为满足,男人则被架构成欲求这个对象。照前面的观点来看,这或许是男人抵抗潜意识中最基本的欲求——成为母亲的唯一欲求对象——的有力手段。这一点先按下不表,我们或许会说,女人的目标就是被爱,男人的目标是爱人。弗洛依德假设这就是男女主动/被动之分的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女人是被动/阴柔/被爱,男人是主动/阳刚/爱人。

弗氏认为唐璜情结(不断追求、掳获女人)是男孩恋母企求与焦虑的外在表现——他希望得到母亲,可是一想到达成目标之后,父亲可能为了报复而把他阉掉,所以男孩的欲求会被这种潜意识的焦虑所压迫。在弗氏看来,这就是唐璜每次成功之后就马上离开的原因。这个看法可以从故事的结尾得到一些印证。最后带领唐璜进地狱的是一名老人的鬼魂,而这名老人是他某个对象的父亲,被唐璜所杀。老人代表禁止小孩从事性活动的父亲形象。故事中还有一个部分,更是强烈证明了这种伊底帕斯的观点。最能挑起唐璜欲望的事情有几样,其中一样就是见到幸福的夫妻。只要一看到这种画面,唐璜就会有一股想拆散他们的冲动。拆散的方法是让那个女的爱上他。很明显,这是一种重蹈“恋母弑父”关系的强迫作用。他要的不是别的,就只是希望得到别人也渴望得到的女人。然而这还不是唐璜欲望的一个必要条件(不过在任何时候,这似乎就已经足够)。无论如何,不管代表禁令的父亲是否真正出现(或消失),都和唐璜扮演三角关系剧没有真正的关联。这个剧情内化于每个男人心中。我们每个人的脑中都有父亲,只不过是以超我的形式存在。父亲还是一样存在,就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故事中的父亲,很明显,就是恋母情结中可怕父亲的重视,而且只要唐璜这样一个角色就足以让我们看清全貌。

莫里哀剧中的唐璜向仆人斯加那亥尔说:可是一旦得手,又还有什么可求的?你还能多企求些什么呢?热情中令人欢愉的全部若已结束,人就陷入倦怠无味的感情——直到新欢出现,唤醒欲望,带来新猎物的吸引力。有什么能比得上掳获美女的快乐呢?我的目标就是掳获再掳获,永不停止。我热爱全世界,更想征服另一个新世界。

伍迪·艾伦的措辞不太一样,不过意思却一样:“女人这么多,时间却这么少!”

有个例子让我对“风流”又有了另一种稍微不太一样的理解。他说他对于自己乱引诱女人的行为感到很不安。虽然他那时正在寻找伴侣,可是他说自己完全没办法抉择,每个女人都是他的目标。这个男有一段悲惨而复杂的过去,他曾经遭受父亲的暴力性苛待。这和他的问题有点关系,不过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他只要一不引诱女人,就会觉得全然空虚,而且“无聊到极点,常做出危险的事”(他自己说的)。这里说的“危险的事”指的是他处于这种情形时常做出自残的行为,目的就只是为了得到刺激以消除空虚感。这些事包括吸毒、酗酒、赌博、暴饮暴食等等。所以可想而知,他在做出引诱女人的行为时,心里其实相当不安。

唐璜的故事一开始时大多是强调恶有恶报的道德教训。他因为淫佚放荡,最后受到惩罚,打入地狱。过了一些时日之后,重心逐渐改变:从原有的恶有恶报变成对唐璜英雄壮举的肯定,赞扬他敢于突破礼教社会的规范。唐璜的故事基本上是一出道德剧,其情节反映了西班牙当年的情况:天主教文化深植,不容声誉与处女贞操受到玷污——就和圣母玛莉亚(处女)与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之神圣性不容置疑一样。就精神分析观点来看,这个故事的警示性十分明确,男人不可像唐璜一样,要不然会遭天谴——天谴无疑的象征了上帝(父亲)的阉割。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唐璜,作者对唐璜故事的着迷都得到了阅读者的强烈回应。这种着迷,和对所有古典戏剧的着迷一样,一定表现了某些基本冲突(而且是我们可以辩识出来的)。标准版中的唐璜,最后得到了应受的惩罚,对于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是一种安慰。观众看到唐璜下地狱为何会觉得宽心?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故事情节帮助大多数的人潜抑了他们自身的渴求——风流、不忠与欲望。分析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种潜抑出自恋母情结的影响。恋母情结深深影响唐璜的行为,不过这不是我将讨论的问题。我想探讨的是唐璜与被引诱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从分析中,我们将可知道男女关系的问题,以及男人为何很难把爱情与性欲合一的原因。

风流如水

如果没有某些限制让男人有机可乘,大部分的男人都可能做出唐璜那样的风流事。心理医生治疗过的案例中,有绝大多数都向专家说过他们有这种欲望。无疑,在史前时代的某个时期(性别二态出现后),雄性人类及其先祖,在生物驱力的驱使下,尽其所能地“播种”,或者是(这是更有可能的)享受高潮的乐趣。这种冲动至今确实还存在,完全和我们目前“秩序社会”的概念格格不入。恋母情结带入了“母亲/女人是父亲所有,小孩不可介入”的概念,阻止这种冲动向母亲扩散,也迫使小孩接受父母为一体的概念。“女人为财物”的概念是恋母情结极为重要的部分。

为避免让读者误会我站在异性恋中心立场,我必须赶快补充一点:或许在某个阶段中,男人仍受到周期性力量的影响而尽其所能和女人交结,然而这也是出现在异性恋性欲形态发展成形后——也就是在某种形式的性别分化与阶层化出现之后。我们没理由相信男人天生就比女人更热爱性事。然而我要说的是,男人的性欲常常不是性欲,而是一种防卫手段——抵抗一些可能会危害到那种性欲本质(也就是男人的性别认定)的原始感觉。目前已经得到确定的事实是,婴儿若被抛弃或其他欲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会萌生出痛苦的感觉;如果他摸索出办法,自己诱发快感出现,他就不会觉得自己快死掉(这一点弗氏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提出)。这种乐趣是以自体性欲的方式表现出来,婴儿会刺激自己的敏感带,例如嘴唇、肛门、阴茎或阴道。许多一夜风流的性活动(例如唐璜那样),都只是某种形式的自慰。

男女最初的自慰是因为某些创伤与冲突所导致,这些创伤与冲突若是越难解决,到了成年阶段时,只要这些潜意识中的情结被唤醒,自慰的行为就越不容易停止。同样的,自慰的频率与强度,和创伤的严重度有关。史托勒指出,若经过审慎分析,从伴随自慰的幻想就可找出最初创伤的本质,也可分析出自慰为何能克服这些创伤。这个说法得到了临床结果的证实。

举个简短的例子来说明,可能会有点用处。有人曾举一位30岁出头的男子的例子,他的问题是很难和女人保持关系。他的心情很低落,而且看起来这种情形小时候就已经出现,一直持续到现在。后来医生知道,他七个月大时被母亲抛弃,长大后就有不由自主自慰的习惯。可想而知,治疗的课题就是:他没和我保持接触时该如何自处。在一开始的几年里——也只有在他和我没保持接触的时候,他花钱找了几个妓女,叫她们扮成母亲的样子,把他当成十几岁的儿子,并且引诱他。假妈妈必须假装欲火难耐,摆出一副无法自制、想引诱他的模样。她最后会失去控制,因为儿子是如此令人艳羡,母亲无法克制对他的渴望。直到几年前,他终于能够坦然面对被抛弃的痛苦、寂寞感、以及幻想中所包含的毁灭冲动。史托勒的论点:“幻想是人从痛苦中获得胜利的方法”,在此得到最清楚的证明。这名男子藉由自慰的乐趣以否认母亲的漠不关心以及被抛弃的痛苦与愤怒。

要得到性滥交的资料可能会容易一些,而且大家应该不会怀疑,男人在性事的态度上的确较轻浮。我认为这一点反映了女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很清楚,在性事上较不浮滥不可能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本质。难道这会是像女性主义人士所宣称的,是因为男人控制、规范了性欲,使得女人不轻易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以利于男人确定自己的血缘吗?性事与生殖分开,加上女性生育控制方法的问世,使得我们更不容易看清事实。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因“乱来”——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而付出代价的人总是女人。无疑的,这个体认和怀孕期的不便一样,都具有抑制的力量,让女人不敢(或不能)随意和别的男人发生性关系。除此之外,我们不可忘记更重要的一点:女人对于自身性别认定的整个认知之中,不仅排除了性自由这一项,也排除了“女人应该是独立之单一性别个体”的概念。

由于男人的自由具有反动的特质,再加上男性特质的界定给予男人较大的性自由,使得这种反动性企求逐渐和代代相传的风流自由合并。这些男人发现自己很难立下(或遵守)誓约,甚至连“觉得自己是真心的”也很困难,这些人有特殊的理由,必须保留风流的可能性。他们知道自己一定会出现风流的冲动,可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要讨论另类的行为,讨论过后,我们将会了解,在一般状况下,一个男人之所以会产生风流冲动,是因为他无法保住对方好的部分。

有花无果

男人虽然害怕决定只和一个人在一起,不过大部分人在一生之中,还是会有一段时间保持一心一意,因为身心成熟之后就会有结合——也或许是繁衍——的欲求。然而原因还不只这些。求爱阶段一旦结束,先前的亲昵关系就宣告结束,紧接而来的是不安全感与失落感。我们一定都听过那一句老谚语:“所有的关系一定会发展到一个地步:两人不是结婚,就是分手。”有好多次,我见到前夫怨恨前妻,说她们“剥夺”了他们自由与风流的机会;他们则藉由拈花惹草表现这种感觉,两个人的关系因此而破裂。心理医生的许多案主毫不隐瞒地说,他们被老婆绊住了。不少男人说自己的太太不能自立,拖住他们,如果他抛弃她,她不知道会做出什么蠢事。这些男人不知道自己的太太原来是个容器,专门用来盛装他们外射的依赖感:他们其实害怕被抛弃、无助、寂寞、绝望的感觉。

每个人一出生后就是处于无助的状态,完全依赖环境,不可能自食其力;无法随己意操纵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每个人第一次感觉到的安全(或不安全),完全决定于他和环境(即母亲)的关系。如果这个关系让人觉得“不够完美”,或是没达到所谓“一般可预期的”标准,日后这个人可能随时都会出现不安全感。

婚姻中的不忠行为也是出自这些原因。虽然外在的因素有很多,可是就深层心理的观点来看,不忠的行为其实是很复杂的。一般人的解释可能是:会寻找婚外情的都是不快乐、欲求不满的丈夫;或者说,婚外情随时都会发生,因为丈夫不满。也可能是因为丈夫认为自己的婚姻形同告终(或将近结束)——他就是这么觉得。这个解释听来好像很可信——简单、有道理嘛!可是却让个人忽略了自己的责任、潜意识动机与感情等。

有个30多岁的男士找我咨询,因为他的婚姻很不快乐,可以说是互相折磨。两个人一开始的时候很好,看来是很恩爱,可是现在除了口出恶言与扭打之外,什么交心的事也不做,无论是他或他太太都没办法下决定终止关系。他太太很明确地表示不愿结束,而他虽然成天说要离婚,却害怕真地离婚。他和太太两人一直都很恩爱,两个人都了解(也都告诉过对方),谁要是不忠实,婚姻就会结束。他相信这一点。他接受治疗的这一段期间,他暂时和他太太分居,约一年后,他满怀热情(虽然为期短暂)和一名他认为是“完美”的女人交往。他坚定地相信,这是结束婚姻的一个办法,同时也希望太太同意离婚。他太太不答应,于是两人情感上互相折磨的程度节节升高。从此以后,他陷入一种矛盾之中,潜意识中(现在已经明确的意识到)想惩罚妻子,从中得到满足。他在这几种感觉中挣扎,家人和朋友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告诉他们,这段婚姻很明显已经结束了,两个人该办理正式的离婚手续。这是一件极端的例子。两个人都具有神经质的欲求,又有一些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化解的冲突,他们被这两股力量绑在一起。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案例,是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清楚看到丈夫在婚姻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破坏性。吸引对方走入婚姻的人是他,开始相互折磨的人——无疑地——也是他,两个人都承认这一点。

我对于所谓“不忠实”的理解方式和一般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不忠实的丈夫是因为对自己妻子存有毁灭欲,感到恐惧而向外寻求新的关系。丈夫甚至会觉得自己盼他太太出局,因为她再也“没什么好的”——“她不了解我”。当时令他喜欢、令他下定决心想和她共度一生的美好特质,现在成了他憎恶她的理由。存在于最初的理想化浪漫爱情之中的好/坏之分(公主/巫婆),现在反了过来,太太变成了巫婆(前面提到的那位案主,在求爱过程中把怒气与憎恶分开,而且有意识地希望下一个妻子将可教会他如何正确地爱、以及如何保护快乐)。新的对象被理想化(于是被他无意识嫉妒),成为包含所有好特质的对象,而妻子就变成了收纳所有不良特质的对象。妻子在他心中可说是已经死亡。他感觉到的当然是:妻子变了,快消磨殆尽了,没剩下什么。可是事实是(他会想尽办法否认这一点),其他因素若不变,改变的人其实是他、没用的人是他、快“消磨殆尽”的人也是他,因为他内在最初的好对象,以及他与这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他潜抑的毁灭欲所威胁。他的怒气随时可能爆发,所以他随时都可能陷入抑郁。我这位案主的怒气已经爆发,只是他自己不知道。相信每位中立的观察者都能清楚看见他另觅新欢时所表现出来(对太太)的毁灭欲。至于真正的伤害行为,虽然有些人以为只有少数的男性精神病患者才会做出这种事,事实上,出现在男女关系之中的男性暴力是很普遍的。

这些过程可以用另一个案主来做例子,他表现的方式不太一样,不过却表现得很明显。他不是唐璜型的人,不过他在结婚14年后另结新欢。这件事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有个他已经认识10年的女人,令他着迷得不得了。这段恋曲只维持了两个星期,不过两年之后他来找我时,他还在想办法进行善后工作。他的罪恶感十分强烈,这也是他无法维持恋情的原因。他知道自己存着很可怕的幻想:希望太太死掉。这个幻想不只透露出他害怕自己在潜意识中对她做的种种行为,当中当然也包括了一个企求。他强烈的罪恶感源自于他已经觉察到的事:新恋情代表一种毁灭太太举动,也是表达愤恨蓄积已久的一种方式。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了一件事,他自从自我意识变得强烈之后,人就一直活在罪恶感之中,这种记忆从他17岁就开始了,新恋曲的出现成了罪恶感最主要的来源。他深深地被自己的不忠实所困扰。他以前和别人在一起时都很忠实;以他艺人的身份,和女人上床的机会很多,可是他告诉我,事实上他“从来不对女人有特别的兴趣”。

他母亲的确具备许多我所谓的“巫婆”特质。虽然她尽心尽力地服侍他和他独裁、专制的父亲,实在也称得上是“够好的母亲”,可是她——这并不出人意料——是个冷漠、顽强、不动感情的人。他不记得母亲曾抚摸过他。他太太最吸引他的特质之一,就是能给他温暖的感觉,而且喜欢身体上的接触——“她要的永远不够”。可是他后来却觉得太太很像他母亲,而且开始讨厌她的性要求。他最关切的问题也是他来找我的原因,是他很担心自己若是离开太太,太太就会死。他很坚决地说自己想这么做。他说他太太完全依赖他——不过这个看法是无法成立的。事实上,这代表了他向外投射的依赖感,也表示他潜意识中存在婴儿期的焦虑:担心自己是否能维持个体的完整,并且存活下去。这时他太太很气,他以前有时也会这样,他很轻易地就看清楚妻子的愤怒由何而来。从结婚典礼结束之后,他就一直告诉她: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爱你。他希望太太能服侍他、照顾他,她做到了,可是此时他却不断抱怨妻子把他当小孩对待。这类事情并不是偶然或意外发生。潜抑的破坏欲会重新浮现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许妻子确实大幅改变,不是丈夫开始遇到的那个样子,然而这些原因和男人的内在世界比较有关系,和妻子真正的行为反而比较无关。男性行为中还有一个部分,虽然和我们讨论唐璜情结没有直接关系,但也很密切,因为这个部分——男人抗拒女人的爱意——的根源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对自身破坏冲动的焦虑。女人的爱意可能会令男人觉得可怕,也是造成男性中止感情、变得冷漠的原因。男人表面上对女人的感情反应冷淡,其实是潜意识焦虑所致。

男人常常害怕被爱,因为他们第一次被爱,和母亲在一起时的经验是:必须调整自己以符合母亲的欲求。母亲给小孩的讯息是:“不要当你自己,当我,取悦我。”因为母亲把小孩当成容纳者,用来接收她自己没获得满足的婴儿欲求,才会出现这种情形。母亲可以说是把小孩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来对待,而不是当成一个独立存在的人。

上述的情形会产生一个结果:对成年人而言,女人的“我爱你”是很可怕的三个字,也是令他最难承受的要求——不要当你自己;还可能使得男人身上潜抑的(对巫婆的)憎恶感与欲求(对母后)再度苏醒。这些感觉可能会令男人相当恐惧,虽然我不接受这种视嫉妒为与生俱来的观点,不过我相信嫉妒在男人的憎恶感中是一个有力的要素。嫉妒发展到了极端,无疑就是一种精神疾病型的人际关系建立的模式。

第六章 社会品质

初出端倪

现代男性的人格分裂,到底是与生俱来,还是社会道德水准和市俗的生活使之所以然,我们可以来看一看一个中等成功的男人的双重人格的形成。

秦某是一个专门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的自由职业者;198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是家里的独生子;88年结婚,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有了令人羡慕的小家庭。他从小就是个乖乖儿,听话懂礼貌,学习用功,当过三好学生,参加过少先队,当过小学和中学的班长。大学时是先进团员,毕业后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很快就入党。如果他继续在机关干下去,几年后,做到处级没什么问题,周围的人都看好他的前途。

然后,一个意外的插曲,改变了他的人生。有一次他陪同领导去皇朝饭店赴宴,意外地发现了打扮得非常迷人的妻子在同一位男人在此用餐。妻子也看到了他,有点吃惊,在犹疑之后,与他打了招呼,并把他介绍给那位男人,看到那人一副怠慢相,秦感到受到了污辱。

之后他通过政府的关系,了解了妻子的工作情况和那位男人,这时他才知道妻子有了外遇,那个男人是一位来自南方的投资商。他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怀疑,并开始进行反省。他认为妻子投入投资商的怀抱,并非是缺钱。因为他们经济状况还比较好。俩人的收入都较高。妻子也并不喜爱珠光宝气的衣着服饰,他感到问题可能出在性生活方面,她未得到满足。当然如果那个男人不是非常有钱,也不会诱使妻子出格。

自从以后,他回家越来越迟,有时根本不想回家,最终他们感到再也没有必要把这个婚姻维持下去了。通过协议两人分手了。孩子跟对方走了。这个婚变,使他再也无法保持内心的平衡,传统的人格面具被击碎了,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极端对美女的憎恶(因为使他感到无能),战胜了另一个“本我”,迅速从传统蜕变为现代分裂人格。他过上了与过去绝然不同的生活,看待事物的眼光也变了,生活的态度也同过去彻底决裂。他也为此巨变感到不安,并习惯用酒来使自己获得平衡。用以狎妓的方式掩示自己对美女的恐惧。很快他感到自己已经无法在政府机关工作下去,即使没有人指责他,他自己也感到不和谐,二年后他离开了机关,开始了一个另一种陌生的生活。

他带着分裂的人格面具,在这条道上愈走愈远。在他身上已完全看不到过去的影子,这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他的与众不同并不是一掷千金的高额消费而是异常的生活态度带来钱就是纸、酒就是水的生活方式,并且他看到了这种生活方式“合理”的那一面。所以他的异常又显得并不异常,他不需要心理专家的指导。因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变异”,没有必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心理重建的治疗。所以说现代男性的人格分裂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社会品质的构建,是后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的人格分裂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没有这种人格分裂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男女平等,否则男女平等永远只能停留在观念上,而不发生事实,也就是说“新男人”的产生是真正男女平等时代到来的前提。“新男人”不是人类的“怪胎”,而是拓宽了人类的人格领域,使人类在人格上重构男女两性世界。让上帝得以重新整合男人和女人,这并不是坏兆头,虽然通过现象看起来不像是好兆头。事实上她预示的仅仅是巨变的到来。

万某某是个青年诗人,在大学期间就有诗才的名气,是一个心理比较健康、生活比较富裕、文化素质比较高的成功人士。然而有一次因为一点口角,发生了一次他称之为“殴妻的事件”。过后他感到非常震惊,他从未想到过自己会殴打妻子,他感到非常内疚,因为他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感情很好。他担心自己心理上是否出现了问题,内心非常不安。他也不敢向妻子道歉认错,现在妻子脸上再也看不到笑容。他前来找我寻求帮助。

我告诉他并没有什么不对头,这种暴力行为总有一天要探头,只是他没有意识到暴力的存在,找错了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自然不该是他的妻子,应该是一场足球赛,一次深度醉酒,醉倒在酒吧,而不是家里;或是具有探险性质的旅行活动。“殴妻事件”可以促使你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暴力倾向的存在。要保持“好丈夫”的本色,应该具有一个深刻而清醒的头脑,以免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这对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包括诗人也不例外。比如颇有声名的诗人顾城,那个悲剧的发生,皆说明暴力在每一个男人身上都存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大意。

和普通人比较起来,文化人的暴力倾向往往表现得不太明显,他们大多是以一种“苛待”他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过分的尖刻,不该有的过激的评论,或在“理论”上树立假想敌。当然人类固有的暴力倾向,并非没有一点用处,在原始社会、在英雄时代,人类培养起来的好战本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征服自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也是我们前进的一种动因。这也是一种“资源”,需要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没有这种“资源”,男人也许会一事无成。男人的暴力倾向也不一定总是表现为与同类的对立,特别是和女性,应该能表现为和谐统一。暴力倾向也是男性的魅力所在。可以没有粗暴,但不能没有力量。

“精品”男人

有关男人,现在人们流行着一种说法:20岁是“半成品”、30岁是“成品”、40岁才是“精品”、50岁60岁是“极品”。因为20岁的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生理上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往往还不知道事业在哪里,离财富、权力都比较遥远,什么时候能找到自己的事业、为将来的事业规划出一个蓝图,还不能得知。而到了30岁时,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对社会和人生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机遇好的恐怕已经迈进了成功的大门,也开始有了一点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成就一番事业也成为可能,是打天下的最好年龄,已成为一个成熟的男子汉。

而当一个人到了40岁,如果他是一个能干出事业的人,大概已经功成名就了,或成功在手。他们和30岁20岁的轻年人比较起来,就具有了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会为了婚姻、恋爱、工作犯愁;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不像20岁的毛小伙子那样浪漫地对待异性,为了一个漂亮的女孩放弃工作,追到天涯海角;情感总是处在上下起伏波动之中,因为还不太了解社会,对人生缺少感悟,因而非常容易碰壁,受到挫折。而一名30岁左右的男人,一边要忙工作事业,一边要顾恋爱和婚姻。对于40岁的男人是胜利在望,前途一片光明,老婆早已搞定,孩子已经长大,后方非常坚实稳定,不怕婚变;既使婚姻已经破裂,作为功成名就的他,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有了前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使他对家庭、婚姻、人生理解得更透,更懂得什么是感情什么是人生,更清醒,更自信。而此时,过去的同学、同事、朋友都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在社会上更显得能量大,不一定能呼风唤雨,起码也是要风有风,要雨得雨。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该权的掌了权,该挣钱的挣了钱,各种各样的关系把他们网织在一起,更容易成就更大的事业。那些单身的或已经成了单身的,他们对女性的要求会更高、更挑剔、更讲究品味格调,故而称他们是“精品”。他们经过了爱情、婚姻、社会、事业的洗礼,更有事业心,更有头脑,更有魅力。对人生的看法会有很多改变。常常让人们感到高深莫测,有了更高的境界,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了。

到了50、60岁,一般人已经看到夕阳红了,而“精品”们却正在走向人生事业的巅峰。如果用灿烂形容他们的昨天的话,那辉煌正好形容他们的今天。他们带着理想和信仰走到了财富和权力的中心,胸襟更开阔,感觉更从容。心中藏着的激情变成了钻石,心中深深的情感幻成了大海,因而被称为“极品”。他们似乎是越老越有价值。这一点女性似乎无法与之相比,也不为过去的人生规律所左右,让人们惊异生命的伟大。

第七章 完美男子汉

徐介于是一个健身俱乐部的教练,身高1.80米,身体粗壮,肌肉发达,相貌堂堂,是个高大的汉子,也是现代女性理想的男子汉形象,因此我们不能去怪罪女性对他渴慕和追求。正如曾对男人的体形体格和面相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的亚里斯多德所言:“女人们选择男人往往只注意男人的相貌、体型和身高,一个男人的外貌特征有时是可代表他的全部的。所以,不少男人在此方面洋洋自得。”

徐介于多少年来,身边从来没有断过年轻美貌的女孩,她们没有一个和徐介于交往超过两年以上的时间。他今年虽然已是39岁的男人,因为身边总有新面孔的女孩,所以他总是朝气篷勃,光彩夺目。人们都以为总有一个漂亮的女孩,会使他结束单身汉的生活。事实上这种可能性不大,用他的话说:已经习惯了换女友。无论多么聪慧可人的女孩,在相处了一年以后,他就会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过去曾有过的感觉一点都找不到,再也提不起爱她的激情。他也不停地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个女孩,要让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随着时光的过去,他马上就动摇了。每当看到又一个他的爱情的“试验品”悲哀地从他身边离去,他就有一种深深的内疚和悔恨。但是无论如何内疚和悔恨,都不能使他拒绝和新的女孩交往,反而显得更加渴望得到下一个的爱。仿佛在爱情游戏中受到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虽然表面上他永远是那样自信那样快乐,而在内心他已经垮了,他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吸毒者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中毒愈来愈深,不能自拔,他知道这样下去将毁了自己。所以,他找到了心理医生,希望能得到医生的帮助。

在通常人看来,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喜新厌旧的家伙。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还未成熟的表现。虽然他已近40岁,然而在心理上他还没有与母亲断奶。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可寻的依据的。徐本身的优越感可以形成他的理想主义观点,追求完美的女性。所以在一开始同女性交往的时刻,他就不是去发现对方的优点,而是在寻找缺点。在几经恋爱后,就形成了总是不断寻找对方缺点的习惯,渐渐成了一种定势,如同登上了一节高速列车,再也无法让它停止下来;并且再也不能使注意力从这里移升,所以女孩越换越勤。直到他心理承受不住,他才大声地叫喊:停下来!停下来,我受不了了!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为了自己可以牺牲他人,这是现在很多人能跻身高级白领和老板行列的原因。这也是传统的软弱无力的白面书生在当代变成“强者”的原因,使我们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叶天晓是一个从小就失去了父爱的孩子。他的母亲是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姨太太的女儿,也是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但是她凭着母亲教给她的针线活和小心谨慎的生活方式,独自一人把叶天晓拉扯长大。叶天晓的家教非常严格,他从小是只能用功学习、不敢乱说乱动,很少有童年的乐趣。但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他高中时,母亲为供他读书,把身体都累垮了,已经无法再靠做缝纫手工供养他读书。可是他拼命要读书,非要考大学,母亲不同意他就不睡觉不吃饭,眼睛快要瞎的母亲拗不过他,最终还是同意他考大学,继续做缝纫活供他读书。

老天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考上了武汉大学,从四川挟着行李来到了武汉。大学四年,奖学金助学金年年有他,其实还有更多来自农村的困难生比他更困难,但是他非常会搞人际关系,而且学习成绩好。本科毕业后,他没有回家看年迈多病的母亲,而是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南下闹广州、深圳、海南,把自己读大学暑假打工的本领都使上了,还借了同乡女友的四百块钱的生活费。

后来在一个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在广州找到了一份工作。凭着他的圆滑和机灵,在公司里很快混得如鱼得水,并挤掉了同学的公关部主任的位子。当他得知有一个朋友在为电视台搞专题时,善于活动的他马上要求一块合作,并利用朋友的关系,把正式批文搞到了手,另起炉灶。他以此作契机,获得了巨额财富。他的特性就是,只要看到了一线希望,就不顾一切去追逐。这使他在追逐目标时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充分地利用了亲情、友情、爱情、同学等各种人际关系可能提供的一切,牺牲别人成全自己。

在他成功前,有很多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学和校友,还有二个女朋友,都为他成功作了铺垫。在他成功后,他们之间友谊的性质都变了。他有了更多的朋友,他曾对部下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要想获得成功,你必须把你的时间、精力以及感情、金钱都投资在未来上。都必须对你的明天有用,否则都是浪费,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感情,浪费金钱。如果一个人沉溺于过去的回忆,过去的感情,对过去持一种眷恋的心态,那他的事业就算走到头了。”

他的发达之路,代表了现代很多的高级白领和老板所走过的路,他的话也许就揭示了这些人获得财富和地位的秘诀。因为把自己未来的利益始终排在第一位,在竞争中带来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这不一定完全符合传统的道德观,但现在再也没有人议论他们的道德问题了。因为人们总是向前看,而不是揪着他们的过去不放,未来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也是成功者的社会。只要他没有违法,你就只能称他大款、老板或富豪投资商,而不是别的什么。他们现在给人的印象是高素质高品味。

叶天晓后来通过“自己的方式”又读了博士,没有人可以怀疑他的品味、学位、才能,但他的品质高低确是值得人们怀疑的。我们不能说未来的人都是这种品质,然而确有相当一部人就是这样。

生物压力和心理压力

人的内在似乎存在许多股压力,促使每个人婴儿时期分裂的母亲意象再度浮现。性冲动是最显而易见的,也是两道最迫切、最有力的生物驱力之中的一种。男性性冲动的使用与表现可以发生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观察者经常发现,男人常把自身许多和性无关的欲求与感觉转化成性欲,而且看起来好像随时都想要征服与占有。男人可以风流成性,可是女人要是做出同样的行为就会身披恶名。这方面的词语不胜枚举,而且都只针对女性,例如淫妇、荡妇之类。男人或许会宣称这种情形有其生物上的起源,不过更可能的理由是男人想控制女人的性欲;文化观念的推动也是一大助力。无论如何,性欲的存在是生物结构所决定,从我们迈入青春期起,这股冲动就驱策着我们,推着我们和异性建立关系。到这个阶段时,性冲动会受到强烈的心理压力与文化压力。一般而言,异性恋关系是一种不会受到社会异议的“正常”关系。不过许多青春期男女都曾历经一段重现的双性性欲。这对两性而言都是一段不轻松的挣扎,因为这种双性恋欲并没有得到满足的机会。异性恋关系最终的生物目标在于繁衍后代,不过在达成这个目标前还是得先克服许多障碍。

这个说法并不是凭空的幻想。许多心理治疗者在治疗成年男性的过程中都发现了这个现象。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对母亲产生性冲动,后来经过许多挣扎后才找到适当的性满足对象,这类的例子时有所闻。在我见识过的男性案例中,大部分人的第一个自慰幻想对象(自己完全可以意识到的)就是母亲。

除了生物构成上的冲动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压力。可是我暂时不打算讨论心理压力是否为生物压力下所产生的反应。许多作家都谈过人类存在本质的“孤寂”,他们认为孤寂是人类普遍的经验,用了许多词语来描述这个特性,例如“疏离”、“存在的寂寞”等。人是一种会建立关系的动物。我们需要他人的原因很多,而且会不断地寻求他人的陪伴,即使过程困难或痛苦也不在乎。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因为“存在的寂寞”而萌生出绝望感。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有人陪伴,我们总会得到滋养的感觉,“无声的绝望感”也会因此而消除一些。

这种寂寞是人类共有的,可是人并非生来就是寂寞的(不是与生俱来的)。真正与生俱来的是寂寞的倾向,而且只要是人,都一定会从婴儿时期的融合感中逐渐脱离而成熟,而使得这种倾向变成真实。从婴儿开始有感觉之后,他可能就具备了弗洛依德所说的“广阔无际”的快乐感。我们不能说这种感觉是纯净无邪的快乐,可是对于大多灵敏的婴儿而言,住在子宫内的经验与后来被哺育、被拥抱与拍抚的经验却都是极大的快乐——无忧无虑、不用担心世界会出问题,并且相信只因为我需要、我想要,世界一定就会提供我所需与所想的一切;他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幸福安乐的地方。

我们一旦脱离这种物(外)我合一的状态,就必须一辈子与随之而来的焦虑、依赖与脆弱对抗。人类存在的本质就是“不全、残缺与失落”。失去上帝的眷顾并不单纯是一项神学概念。

梭罗说过一句话,留传至今成为名言:“所有的人都活在无声的绝望中”(或许他从没听说过女人)。我相信他当时心中的感觉一定就是我们所意识到的“存在的孤独”。人失去了和“好”妈妈在一起时广阔无边的快乐感,后来进入恋母情结阶段后下了一个决定:不再依靠她,也就是否定她。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人存在的孤独感。

男人因为在爱情中重新发现好妈妈而欣喜,除此之外,他还努力保持爱情的完整,甚至是尽全力保持爱情的纯洁无瑕。以我们的经验(多少都有些苦涩)来看,这项工作有时也会磨蚀掉人的勇气。即使排除两人因熟识而带来的影响,要保持爱情的纯洁与热度似乎也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就大多数的男人来说,这种努力会逐渐变质,到最后与其说是保持爱情,倒不如说是克制自己的施虐欲。可是男人不时克制失败,失败的结果就是我们天天都看得到的:离婚或是指控伤害而对簿公堂。占大多数的是我们比较看不到的:出入外科医院的女性,她们定时从医院拿处方、买镇静剂或其他药物,好让自己听天由命、消极被动、减少抱怨。因此,有些女性建议男人身上应该挡一道警示牌:“本产品有害女性健康”。

第八章 帝王与“帝国”

在我们的传统里,白面书生、江湖好汉、忠臣孝子,以上三类大体上就是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男性“正面形象”的主要类型。千百年来,这三类形象不断地在书本中被表彰,在舞台上被扮演,在民众中被传说。久而久之,便几乎成了中国男性的典型代表。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这三类男人,一类是女性化的,一类是无性化的,还有一类是半女性化半无性化的(易中天语)。如果他们果真是中国男性的典型代表,则中国的男人,岂非就“不象男人”?

幸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这三类人物似乎并不能说就是中国男人的代表,比方说,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他们就代表不了。另一方面,生活中的文人、好汉、臣子们,大约也未必就是书本中和舞台上那样女性化和无性化。要言之,他们是被“说成”无性化和女性化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可能是造成无性化和女性化倾向的二个重要原因。我们知道,这种制度的一个特点,就是最终只承认一个人是男人。这个人就是皇帝。皇帝“乾钢独断”,是绝对的和唯一的阳刚。而在今天,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崛起,使更多的人得以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创办自己的“帝国”,即“商业帝国”。这些人大多雄心勃勃、野心勃勃地想做一个“商业帝国”的主宰。从他们很多人身上,我们看到那种“王者之气”,即有别于传统文化的真正的中国男人。

十几年前中国人还在叫喊:寻找中国的男子汉。这多少有点让中国男人尴尬,特别是上海人在寻找男子汉的几年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态度。他们仿佛是苦笑着对自己的男同胞进行了自嘲。1991年,上海电视台制作了《海派丈夫变奏曲》的节目,其主题歌可以视为上海人“寻找男子汉”的答案:“男子汉哪里有?大丈夫满街走,小李拎菜篮呀,老王买煤球;小张拿牛奶呀,老赵买酱油,妻子吼一吼呀,丈夫抖三抖!工资奖金全上交,残汤剩饭归己有!重活脏活一人干,任打任骂不还手”。这可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而大多数中国人把男子汉理解为日本影星高仓健那种不荀言笑的深沉模式。于是在北方,在自古燕赵多悲歌、在从来不乏勇士、壮士的华北大平原上,出现了一些摹仿王朔小说中的粗、痞、狂、俗、侃等冒牌男子汉形象。

十几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人去寻找男子汉了。因为他们作为真正的男子汉,早已借助商品经济的发展,如同一个个帝国一般,在现实中崛起。他们不一定是高大的身材、宽厚的肩膀、棱角分明的面容和浑厚深沉的嗓或表面上如何地“阳刚”,满不在乎一掷千金的“派”。他们靠智慧称王,他们敢于冒险善于冒险的本领,可称当代英雄。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使任何困难都不能使他们难倒,他们的策划和投资就如同是决策千里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和国王。他们这些所言所行表现出不同凡响。

李某和他们那一茬人中的大多数一样,缺乏完整的学校教育和社会起点。1970年初中毕业的他打起背包汇入黑龙江建设兵团,一去北大荒就是7年。初中文凭就是他最高学历,此后返城、失业、烧锅炉、当炊事员、做小买卖,并因做小生意被劳教,所有该经历的磨难他一样都没躲过去。英雄的命运往往就是这样。可是在他身上你却看不到磨难通常带给人的油滑和阴暗。言谈举止也绝不是朴实的大老粗,或自以为是的傻大款。他的措辞、他的衣着品位,都绝不仅仅像一个初等学历的人,他恰到好处的礼节和幽默,都让你觉得他是个很在意自己形象和生存状态的人。

小时候,李某是那种典型的聪明却不用功的孩子。4兄弟中他性子最急,花样最多。因为调皮没少挨恪守棍棒出孝子的父亲的打。就像街上每个从你身边跑过的小淘气。家长、老师、同学从没对他抱过什么奢望。如果说有什么特殊之处,他的朋友会说:他想法挺怪的,和别人不一样。在北大荒,能开上联合收割机是荣誉。他当上了康拜因手。别人都穿破旧衣服应付满身机油,他却穿着一件雪白的确良衬衫(这含有理想主义者的色彩)用镰刀割麦子,他又在一片惊诧中穿着崭新的蓝的卡制服迎接锋利的麦芒。大家说他是败家子儿,可他有他的道理:对农民来说,丰收是真正的节目,当然要穿最好的衣服。而且一件旧衣服本来还能穿2个月,一磨破彻底不能穿了:新的卡衣服很结实,充其量也就是磨旧点(有自己的想法)。连朝夕相处的好哥们都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他(独特),他也从不解释(自信)。

李某走过的路,证明他是个有智慧的人。但你很难下结论,说他是由于智商高,还是做生意讲信义,或善于抓机遇而最终得到成功。这些都是,又都不是。应该说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悟性和综合指数较高。因此能把很多领域的事都处理好。有智谋,耍小聪明的人很多,却不一定都有魅力、有情义。祖籍东北的李某生性豪爽,爱热闹。时常聚集一帮朋友吃喝、娱乐。而他又总是成为热闹的中心。朋友说:那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热情。活跃和以诚相待!他这人实在。大家在一起从没因为他有钱而有距离。至于帮助过他的人他都记得很清楚。而且皆有回报。他没有旧式富豪的毛病,比如傲慢、无礼、无视他人。

有一种人,无论地位高低,总显示出趋高性。按照弗洛依德的观点,此种人是将物质需求转化成了精神活动。心理学家认为,这更多是教化的结果。各类报导都告诉我们,李某出身工人家庭,从北京小胡同的大杂院走出来。可他的一些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却显示出与通常大杂院背景的不协调。(这种人要么被摒弃,要么出人头地)。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他父亲是工厂科室干部,而且早年毕业于哈尔滨铁道学院,日语很出色。在李氏兄弟的记忆中,父亲的教育很严厉,尤其对学习问题。父亲曾将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从熟睡中揪起来揍一顿,也曾在每人月生活费10多元的条件下为四兄弟请家庭教师。在一个缺少贵族的时代里,知识多少会使人在精神上高贵一些。

李某远远超越了他的同龄人。却仍然保持着那一代人的生活理想。从他的价值观念、做事方式,甚至生活习惯,你很容易认出他是老三届的。他最爱吃的是酸菜白肉,最爱唱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两栋别墅都因长期闲置,分别租了出去,现在他和夫人、女儿住在一套普通公寓里!没铺地毯的地面、简简单单的家具,只是比工薪家庭的住房宽敞些;甚至还没他们装修得讲究。唯一让人觉得有些气派的就是那套能调144张视盘的声像设备和数棵直冲屋顶的高大绿叶植物。按说做总经理是最累的,做到董事长就不累了。而做到跨国公司的董事长就该有时间陪伴家人出国渡假、打高尔夫了。而李某每天仍在那间20多平米、略显简陋的办公室里忙得团团转。在他看来,有了钱,其他方面比如人品、教养也该相应的更高,其实人只有到了某种境界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活得随心所欲。花上千万元买车和吃几块钱一盘的酸菜白肉在他看来是一回事。

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机会,可惜,即使面对同样的机会,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应该说李某的机遇并不算好,每一次他都在和别人相同的起点上起跳,只是多数人不认为是机遇的被他抓住了,而且跳得很高。当回城知青都在想办法就业、挣钱、成家的时候,他跳出人群,做了最早的倒爷。而且把一个出身高干的海军军官娶回家。同样练摊儿、倒货,他练习得最好,成了京城数得上的款爷。有了钱,买车买房可以享受生活了。他又突然从人群中消失了,抛家舍业到日本刷盘子打工、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在那里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从此,他不再是一般的倒爷,加入了正规军行列。“101”毛发再生精一度风靡,每天“101”工厂门口围得密密实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谁拿到货、谁就拿到了钱。他硬是给工厂送去一辆奔驰、一辆进口大客车,拿到了日本东京“101”总代理。经销“101”的成功,使他资产突破1亿元,进入真正的富豪阶层。历史性的跳跃,是一笔“香港楼花”生意。他把公司总部从东京迁到香港,1989年香港房价暴跌,沉不住气的人便纷纷低价抛售。李某却认定这是一个好机会,别人低价抛他就低价收。有多少要多少,结果半年以后形势好转,房价狂涨,他又不失时机地以最好价格抛了出去。这堪称经典的一笔,显示了他的大家风范,也最终奠定了他的成就。

做事情总是有成有败,李某在商业生涯中,却很少败,也很少赔。他曾经一无所有,经过北大荒的磨砺,他自信再没有什么吃不了的苦,大不了还是一无所有。他不怕败也不怕赔,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从容、沉着、发挥出色,于是往往能化险为夷,显示出英雄本色。

事业上的区别

女人一般对工作抱着一个更为实用的态度,因而是更为现实的。对大多数女人来说,工作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对大部分男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目的。在工作的态度上,男女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倒不是因为男人有什么责任心或使命感,而是源于男人“阳性”的特征、潜在的焦虑。就像一句流行的俗话所揭示的“没有事业就没有性欲”。只要是正常的男人,都具有潜在的焦虑。只有拼命地工作获得安全感,才能浠释这种焦虑,才会使他表现出男人的自信。现代医学证明,焦虑能抑制男性的欲望。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男人一旦失去了工作,或是事业受到了挫折,就会使他们的性欲下降。相反,若是性欲变得更旺盛了,便属于不正常的情况。它不是表明这个人缺乏正常的内在抑制机制,就表现因为焦虑过度,使其抑制的功能失灵。之所以会这样就好像一个人如担不起千斤重担,他就会选择逃脱重担、逃避现实,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正是因为男人具有这个潜在的焦虑,所以工作对男性而言是绝对的正常生活的第一前提。这也是男人最有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容易取得成绩的原故。女人可以在家中认认真真地操持家务,无所谓有没有工作。只要丈夫能养家糊口,她们就能做到心安理得。因为她们有抚育后代生儿育女的职责,这也是男人无法替代的。因而男人很少能不出门工作,也能在家活得快乐。

亨利福特说得好,对男人而言:“工作就是睿智,就是自尊,就是获拯救。工作不但不是灾祸,而且是无比的恩泽。”也许有人对男人的这种天性不以为然。毕竟,女人也在进行工作,而且在某些行业,女性参加工作的比率非常高,甚至还渗透到男人工作的领域。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富裕的社会往往让那些走进社会的女性又回到了家中。女性的工作只能说明男女平等的现代观念,它体现的是一种平等。它说明社会承认女性据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而不是据有男性那种拼命工作的天性。(焦虑的表现)

也正是男性这种拼命工作的天性,所以男人在生存上据有优势,容易成为偏执狂。也容易使他们“异化”,把人生就理解为拼命地工作,而不像女性那样很清楚地把工作看着是达到目的手段。始终不忘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人类社会就是依赖这两条腿走路的。男人是一条腿,女人是另一条腿。他们互相作用,使人类得以延续、发展、进步。男人的特征往往体现在发展上,他又必需和女性的特性溶合起来,才能被肯定为是一种进步。

男人总是体现出新的规则的诞生,在后现代生活在现实中找到了“声音”之后,男人自然首先用自身的行为对那些过去仅在绘画中、文学理论中、诗歌创作中,流行的思想表示了坚决拥护和巨大的热情。并使这些观念和生活方式开始盛行。

干事业的动物

那些看到自己前途的男人表现出的拼命的劲头使他们看起来像是一种干事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事业,他们可以牺牲爱情、婚姻家庭,不断降低生活质量,对人类的感情表现出极其的冷漠。因此从夫妻、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他可能是个疯子。若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他才表现出一种合理。他可能使一个完整的家庭倾覆,但使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一个女人的角度认为是一个不幸的插曲,而要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为了事业、理想、尊严和权力、荣誉表现出的独立精神、偏执的状态、冒险的意识,同样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男性的魅力,是人类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

他们是“工作狂”

“工作狂”是我们这个时代诸多异常病症之一种。根据社会学的研究,15世纪的人类每周工作的时间不超过10小时,16世纪以后,每周工作时间才慢慢增加到20小时。我们现在实行的是一天8小时、一周5天的工作制,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而日本和香港还在为是否应当采用一周5天工作日而争论不休!理有甚者,在1919年之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日工作时间长达16-17小时。人类在其激流勇进的文明化进程中所付出的重大代价之一,就是对其自身的压榨。美国工作心理学家罗里奇工程师积多年在纽约华尔街执业的观察,将工作狂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慢性是指其工作狂行为由来已久,且持之以恒;急性则指对工作的狂热随一时一地情绪或环境的变化而突起突落。但慢性和急性都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你的上司、亲朋好友或你的男友是否已经或正在沦为工作狂徒?必须注意的是,工作狂们经常能够摆出百般理由来证明他们如此发疯地工作的极端必要性,使你相信他们无需改变,也无法改变。

想法1:活着的价值就是工作。

他们通常早餐囫囵一顿即直奔办公室。中午一面狼吞虎咽、一面哗啦哗啦翻着报纸,或收看电视午间新闻,攫取信息几近贪婪。晚餐要么是加班加点之中嚼一个汉堡,要么是约了若干资深人士在饭桌上谈规划、侃创意。深夜放倒床上,在最终不得不栽入睡乡之前,务必还要辗转反侧,持续思索不绝。他们最自鸣得意的一句话是:“我昨天深夜了还在办公室呢!”“周末我可没功夫,文件还堆得像小山一样呢!”你若在路上与他们擦肩而过,十有九次他们是低眉沉思、表情庄严、行色匆匆。当然,有时他们也会主动提出到郊外去散散心,比如在最冷落萧条时造访香山。但他们更会在鬼见愁下收足,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效果也是一样。”于是他们可以在垂头踱步之时尽情为某一份尚未搞定的方案大皱眉头。

这类人的性格、情感和生活在以工作为指归,认为工作就是生活,因为只有工作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究其家庭背景,以出身小康以下家庭居多。更有不在少数者曾饱尝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艰辛乃至屈辱,遂发誓要凭个人奋斗飞黄腾达,以腰缠万贯或大权在握冲出水面。他们只有当沉醉于忘我工作之时才能体验到傲视江湖的自信与快感。好在他们大多精力充沛,大多大器早成、出类拔萃;也好在我们常见的工作狂徒大多相当敬业,不会以大搞阴谋诡计为能事,也至少不会越狂越乱导致工作狼藉一片。

铁打的身躯终究是一个比喻。淬炼得最恰到好处的钢也有断裂的那一天。金钱、权势、荣誉……你所追求的任何种类的成功都是没有止境的,而人的精力、身体直至生命本身都是有限的,甚至是脆弱的。以弹丸之地实现了世界经济强国之梦的日本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勤奋工作的民族。据日本政府所作的一项全民调查,有近2/3的日本上班族一年的休假不足10天。同时,日本男性死亡原因有10%是出于“工作过度。”当日本政府号召日本公民增加休假的时间时,有85%的日本人表示,如果休假他们只想睡觉。

——尝试放松哪怕只有半个小时——

不能奢望他在短期内学会欣赏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诗意乃至创造诗意。但你至少可以在海边漫步的时候不要依然口若悬河于工作。让他极目远眺、放牧思绪在海天之间。让他不妨狠一狠心,当真去爬一下鬼见愁或任何一座小山,与朋友闲言碎语,体味运动而肉体疲倦、心灵散漫的独特快感。不要将休闲当成过度工作后的大声喘息。

想法2:有朝一日就不这样苦干了!

如此信誓旦旦的常见于那些单身贵族——或从未曾踏入婚姻城堡,或业已从婚姻围城中逃脱。他们天资聪颖,在职场竞争中身手不凡。有些人被层层荣誉的光环所包围,有些人风姿绰约、情趣盎然。他们总是步伐矫健、光彩照人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他们也总是伏案工作到夜深人静,最后枕着文件入眠。他们深知自己的生活有着重大的缺失:爱情婚姻、孩子家庭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生命部分,无奈他们总是抽不出时间。满眼都看到事业发展的良好机会,不忍错过的结果就是每天搞得自己精疲力竭,想停都停不下来,仿佛穿上了要命的红舞鞋!

这类男人,当他们结束了一天高效率、超负荷的运转,拖着疲惫的脚步回到寂静的家中,目送一对对青春情侣相拥而去,瞥见万家灯火闪烁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悲欢离合,不免也会自问:自己是不是过于工作癖了?于是那些仍然保有浪漫情怀的人会坦然一笑,相信有朝一日名利如期而至,必将以爱情的大力将自己拔出工作的旋涡;而那些有过不快婚姻经历的人则往往会苦笑一下,觉得再度堕入情网的想法几乎形同冒傻气,还不如眼下这样工作出色,出手阔绰来得更聪明实在。当然,这只不过是一条权宜之计,他们也绝不会以就此独身为追求。

以他的聪明,不难明确生命还有比工作更真实、迫切的内在需要。但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工作来逃避他其实随时可以面临的寂寞和空虚。为了排挤这种总是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却至关重要的部分无孔不入的寂寞和空虚,他不断下意识地加大工作量以堵塞他的生活空间,日久天长终于成为一个惯性的工作狂徒。他若永远没有勇气正视,他将永远不会改变。没有任何外力可以促他峰回路转,因为他没有给出机会。

他的这种工作狂不是过于理性了,而是过于感性了。你应当精心安排他的休闲时间,策划他的休闲项目,为自己创造拥有更多娱乐和亲情,使他更加快乐健康的机会。与时下那些过于务实,时刻预谋着套牢男人、婚姻的女人们相比,他们又过于清高和孤傲了。要知道任何情感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苹果落地,牛顿顿悟地心引力的作用,是因为他对自由落体的种种现象一直在冥思苦想。而工作狂的他,即便爱情的苹果已经将他的头皮砸得生疼,百忙之中只怕他连对镜察看的时间也舍不得花,更甭提领悟苹果落下的含义了!

想法3:忙着呢,别理我!

在收视率极高的香港电视连续剧《笑看风云》中,男二号人物包文龙有一个毛病,每当遭遇打击或挫折,就突然变成了家里的技工。只见他无缘无故地拆东卸西,手忙脚乱,表情严肃。比如他第一次做投资经纪人,一个大赌注下去,回到家里就一门心思对着一要好端端的钉子砸来砸去。若关心问他怎么了?他必俨然回答什么怎么了,没看我正忙着呢!这是典型的急性工作狂症状。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其实是故作姿态,掩饰内心种种伤痛或烦燥不安。这种疯狂工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发作程度的强弱,全看事件发生严重与否。一般事情过去就会恢复正常。以机械的劳作充当情感、遭际的宣泄口。

——当局者很难自省——●可能天下最乏价值的工作就是他这种癫痫突发似的劳动了。

他一味锁唇埋头机械地动作,心情得不到发散反倒有可能更加郁结,问题得不到解决反倒有可能贻误了解决的时机,更不会有什么创造性的产品出手,真是何苦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问题、难题在所难免。当他心事重重、举棋不安、不堪重负时,最好让他去找亲朋好友聊天,对方经常不必出招,只是聆听,他就可能已经释然。

你也可以让他短暂出游,让自己安静放松下来,良方妙计往往在毫无关涉的场景中出现。在一些紧张等待、无可出手的时刻,你不妨让他去做做有氧运动,使自己更充满朝气和活力。又何苦无端为自己设局,成为一个急性工作狂呢!

第九章 一半是新的,一半是旧的

乐成贤是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年轻的企业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座漂亮的别墅,还有一辆颇有档次进口名车。他所经营的皮革公司是一个家族企业。而这个家族企业的创办,既有着他本人的聪明才干,也有着历史的机遇和深厚的家族渊源。

他的父亲当年是公私合营公司的一名学徒工。他的母亲是合营公司的股东的小女儿,即旧式资本家的女儿。1978年改革开放的初期,父母获得一笔补偿。退休后,重新开始捣鼓一个只有十几名老年人的皮革作坊。1988年,乐成贤从中央财经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合资企业。工作两年之后,被公司派往深圳。在派往深圳的一年半时间里。乐成贤接触了许多企业家,尤其是香港在内地开办企业的人士,对商界成了感性的认识。回内地后,他所在的那个合资企业、效益开始滑坡。于是他只身离开了公司,准备自己闯出一片天下,开始与人合伴经商,积集商业经验。又是一年的时间,乐成贤在合伙经商中,没有看到合伙的前途,于是决定单干。在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过后,内地经济开始松动,这时他把眼光放到了父母操办的皮革加工作坊上,并经过父母和家族其他成员的同意,从父母手中接过的这个破破烂烂但有所赢利的小作坊。

他利用当时地方政府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经过疏通关系获得了一笔可以把小作坊改造成现代公司的资金。借助迅速上升的经济,在旧的小作坊的基础上创办了一家现代企业。并迅速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乐成贤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现代头脑家族企业老板。他的做派经营思想也完全不同于他的父母,这是他能在同行里中崛起的原因。但这毕尽是家族企业,很多事情还需由家族内部通过协商来作决定。乐成贤在事业上是这种改旧换新的模式,在生活上也是采用的这种模式。许多暴发户在发迹之后,嫖娼、离异前妻、包养情妇,闹得满城风雨。而乐成贤在这方面非常谨慎。从未有人听说过他有外遇或起过离婚的念头。女人总是青春易逝,特别是生过孩子之后,她必须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能把心思全放在讨男人喜欢上。乐妻是一个贤良的女人,而现代人相信的是名车、别墅、美女。贤良和美女是有区别的。乐成贤需要一个稳定的幸福的家庭,这不等于他不需要美女。但他认为,糟糖之妻不下堂。他把自己的三口之家“经营”得非常幸福,让人羡慕。他在外面同样找了一个女人,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女,年青漂亮。他养她给她买房买车的前提就是她永远不能让他的家族知道自己的存在,更不能让她的妻子知道。他不会因为她而破坏自己的家庭。否则,他们便是陌路人。

他因为工作忙应酬多,人们无法掌握他时间安排的规律,他绝对不让公司的任何人见到他供养的美女。他的妻子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有文化有知识有自己的职业。夫妻关系很好,根本不会想到他会在外面“包二奶”。

俗话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乐成贤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具有现代意识的青年企业家。我们总结他的私人生活时,也是那么说,一半是新的,一半是旧的。他的家庭是让人艳羡的,从物质上的富有,到形式上的“明媒正娶”,三口之家,夫妻关系和睦。可大脑仍然不忘旧式婚姻中的妻妾成群,一夫多妻。

有知情的朋友曾问他,这种金屋藏娇的状态打算维持多久,他说:“永远!当然不可能永远,只要她愿意,我就这样过下去,也许有一天她想嫁人,那也没关系,只当朋友一场。”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男人的思想状况。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是他一个,应该是有一部分。这种陈旧的腐烂的思想,总是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在那种腐败的没落的男人那里,也在这些新兴的有产者身上。

荒诞的发明创造

80年代前卫的艺术家发起了一种行为艺术的运动,使人们弄不懂什么是行为什么是艺术。人们对雕塑家捡来的破铜烂铁感到费解,对画家的喷彩裸体感到惊讶。仿佛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即使那些被人们抛弃的废物,也都派上了用场。这些艺术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在理论家也未见得真正理解了这种艺术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把这种变垃圾为作品的创造,引入了现实生活中。

妾,这种封建社会的产物,在50年前被进步的社会所淘汰,又被开放的男人发掘出来,这种废物在被利用后绘成“二奶”娼妓,这种历史悠久的破鞋,在被人们从历史的垃圾中捡回来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她像水晶鞋一样,惹人喜爱,被改装成三陪小姐。

荡妇,长期被人们唾弃的角色,在经过有钱人的包装后,成了情人,红颜“知己”等,散发着美丽的哀愁的作品。

就像荒诞的现代派艺术一样,人们同样不懂什么是“二奶”,什么是妾,什么是“小姐”,什么是艺妓,什么是知己,什么是外遇、第三者。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破铜烂铁,都是思想开放、有才能、敢冒险、最前卫的男人捡回来的。并且有些人称之为“扶贫工程”,没有源源不断的财富的支撑,她们很快会消失。

过去很多女人对男人生活方面的邋遢深恶痛绝,但又显得无能为力,认为男人在这方面是无可救药的。有些家庭夫妻常常发生口角,就始因于男人对生活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身为一个妻子,她怎能容得下丈夫不刷牙就去上班或不洗脚就上床?她怎能允许丈夫蓬头垢面的“丢人现眼”或衣衫褴褛的让人作呕?所以,女人生活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精力就是要不知疲倦地教导男人懂得如何生活,但大多数男人就是屡教不改。尽管男人大道理都懂,也明知妻子们的絮絮叨叨无一不是出于好意,但要叫他扭过弯来,按妻子们的“纪律”生活就是难乎其难。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这是我们的一种文化取向使然。

从50年代到70年代,“大老粗”一词盛极一时,所谓大老粗就是指“粗俗而不文雅”。虽然它原本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但由于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革命队伍中的男性成员,他们或者是农民、流氓出身或者有久经革命考验的履历,或者有无产者的豪气,因此把一个原本带有贬义的词改造为褒义词。而且不具备上述资格的人,是不能称自己为“大老粗”的。比如一个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又未从参加过革命斗争,如果也来称“大老粗”,则是想沾无产阶级的光,是“自不量力”,将会引起人们的哄笑。这种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使男人们的粗俗不可救药。因为全新意义的“大老粗”,以其刚健、朴实、粗犷、豪爽,在当时足以打败柔弱、绵软香糯、甜腻的“小白脸”的男性形象。事实上,每一种形象的诞生,都有其历史与现实、地域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

例如“小白脸”一词流行最广的是江浙一带,主要指那些皮肤白皙、面目较好、温柔多情、小巧细腻、类似于越剧小生那样的男性青年。北方人则鄙夷地称之为“奶油小生”,因为他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时代出一种人。今日社会,男人的形象又发生了变化,他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那就是嘻皮士、绅士、雅皮士。根本不用女人替他操心,用不着女人改造,自己重新塑造自己。他们爱清洁、讲卫生、尚修饰、重衣冠、注意文明礼貌和文化修养等,是现在的主流文化。而他们的先锋代表,更格外强调文明的熏陶。企盼皮肉细嫩,(擦抹润肤霜、各种男式化妆品),崇尚眉目清秀(像女人一样拔眉毛、涂眼睫毛、纹眉),头发飘逸整洁(天天洗头、修剪),下巴光洁放亮(擦油),全身上下香喷喷(衣服洒香、并用清香剂清洁口腔),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像少女一样喜欢用眼睛说话),温柔文雅、娇声嗲气(练女性化的功夫),非一般女士所能比,他们的化妆美容水准,令大多数女士惊叹;他们的秀发,同时令许多女人艳羡;他们精美的手饰以其高贵的品质和独道的眼光,让她们自愧不如。他们是我们当今社会最能代表未来审美趋向的时尚一族。他们在原本属于女人的领域里创造的奇迹,使他们成为异性的榜样,学习的凯模。似乎比女人更有女人味。

吕爽是一个颇有名气的舞蹈演员,他有着迷人的外表,健美的身材,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男人。按理说像他这样的男人,婚姻问题应该非常容易解决,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他对女人越来越提不起兴趣,很难产生正常的感觉。他的爱情总有一种怪怪的味道,他越是渴望,感情越容易出偏差,他感到前途一片漆黑,对自己的现状非常失望。为此他来到心理健康治疗中心,向心理医生请教:问:我现在简直彷徨绝望,在两个女人之间迷失了方向,而我又无法在这两个女人之间进行选择:一个是我现在的未婚妻,另一个是我的秘密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