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近代史:1840-1885(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16:17:46

点击下载

作者:刘澍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麻辣近代史:1840-1885

麻辣近代史:1840-1885试读:

关于本书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麻辣近代史:1840—1885/刘澍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8

ISBN 978-7-308-09851-9

Ⅰ.①麻…Ⅱ.①刘…Ⅲ.①中国历史:近代史-1840—1885-通俗读物Ⅳ.①K250.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66015号

麻辣近代史:1840—1885

刘 澍 著

责任编辑胡 畔

封面设计柏拉图

出版发行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07)(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浙江时代出版服务有限公司

印  刷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开  本710mm×1000mm 1/16

印  张18.25

字  数272千

版 印 次2012年8月第1版 2012年8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308-09851-9

定  价34.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0571)88925591关于本书开 篇 词明朝中后期,中国一切都在进步,前途一片大好。人民生活方面,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工业生产方面,明朝无论是铁、造船等重工业,还是丝绸、瓷器等传统手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政治思想方面,王夫之提出了虚君立宪思想,“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他主张用法律裁决天下事务,自天子开始都受法律裁决。宪法高于一切,即使天下再易手,新的“王者”也不能轻易改变宪法。即使今天,这样的话依然振聋发聩。科学技术方面,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同时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明朝灭亡倒数第十年,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历书》修编完成。而一年前的1633年,在西方被誉为“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这是西方和中国明朝在天文学上的对比,可以说,中国明朝崇祯皇帝对科学的支持远超过欧洲。假如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就不会有后来落后挨打的百年屈辱历史。然而,明末千年不遇的天灾和其他种种主客观因素使得这一切化为泡影,中原大地,水灾、旱灾、蝗灾等同时全国性爆发,民变四起,最终李自成、张献忠掀翻了大明朝。1644年清军趁着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时候乘虚而入,入主中原。一方面,满族统治者惊讶于汉文明的灿烂辉煌,也越来越为自己文化的鄙陋而感到自卑。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典章制度在他们看来显得尽善尽美,他们看到了故宫太和殿的巍峨雄壮,看到了汉族人的文质彬彬,看到了天坛祈年殿的恢弘阔远,回想起自己在大兴安岭逮大马哈鱼、猎杀东北虎的生活,他们感到一种文化上的差距。于是,清朝统治者汉为满用,照搬了明朝的许多制度,学习了汉族的文化。为了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清朝统治者开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施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形象上,清政府发布剃发令,强迫汉人把脑袋剃光,只头顶留一小撮铜钱大的头发结成一条辫子,其形象极为丑恶,欧洲人讥之为猪尾巴,这是对汉族人格和民族感情的极大亵渎和损害。在文化上,虽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但实行学术自由,因此有了明朝中后期学术界的繁荣,而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八股取士,却取消了学术自由,一个“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都能导致灭族。不只是残杀知识分子,清朝对中华文化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据统计编修《四库全书》共保存3457部书,79070卷,烧毁6766部书,93556卷。从政策上,康熙下令“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导致人口暴涨,康熙五十年(1711),中国人口2462万,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激增至两亿八千万人。本来清朝生产力就不如明朝,再加上人多地少,中国的衰落只是时间问题了。经过150年的残暴统治,到了乾隆末年,清国这辆承重已达极限的大车,已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潜力几乎完全耗竭,国家已经进入大乱的潜伏期。社会动荡不断加剧,行政体制日趋僵化,财政赤字日益严重,小农经济萎缩破败,手工生产趋于停滞,各级官员腐败至极,社会矛盾层出不穷,面对如此困局,统治者一筹莫展,无力应变,只能坐视大厦将倾。若没有席卷全球的近代化风暴,若没有西方列强强势文化的渗透,若没有坚船利炮的入侵和恫吓,清朝统治者还能继续自我陶醉,然而时代不允许这个王朝置身于列强争霸之外。此时的中国,政治的腐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禁锢束缚着观念的更新,科学的落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封建文化的没落扼杀着民族崛起的希望,于是在寥寥几个清国帝王交替驱使和儒家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历史航船终于在浊流激湍的河道中撞上了一块名叫“鸦片”的礁石,搁浅了,此时以人工摇桨的方式已经不可能使这艘航船摆脱困境了。这时以英国人特温迪克发明的高压引擎为动力的西方军舰凭借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以坚船为马,以利炮为枪,视浩瀚大洋为坦道通衢,以机器舰船载殖民野心不远万里滚滚东来,用枪炮轰开了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被历史发展的警钟震醒了!一个古老而封闭的民族在没有任何预兆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迫打开大门,长达两千年固若金汤的中华文明在西方列强的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开始崩塌,于是混乱与争斗,痛苦与磨难,迷惘与惶惑,紧紧纠缠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颂的田园诗式文明一去不返。许多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难以承受,干脆就逃避,依旧沉浸在对旧有文明的陶醉中,拒绝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由是,昔日自豪的文明成了不堪承受的沉重负担,昔日完备的文化成了阻挠前进的绊脚巨石,那迈向未来的步履是那样蹒跚而彷徨,踟蹰而颠踬,使后人不忍回首这段岁月。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一切都曾经非常美好。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在《风俗论》中说:“中国是世界最公正、最仁爱的民族,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人是在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奥地利女王玛利亚说:“与来自中国的财宝相比,世界上所有钻石都一文不值。”13世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说:“中国地大物博,国泰民安,臣民身居大厦,衣着锦绣,地面生长着奇花异草和丁香、八角、肉桂、豆蔻等西方上流社会必不可少的高级调味品,地下则遍布黄金白银等西方人梦寐以求的物品。”可当鸦片战争英军与清军一交战,西方人对中国的梦想与中国人自己的梦幻很快就被戮破了。在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一些商人的介绍,西方人感觉这个大国已经不像原来那么高大,但他们的认识仍充满了主观色彩:金碧辉煌的宫殿,高大坚固的城墙,璀璨夺目的珍宝,昏昏欲睡的抽鸦片者,蹒跚而行的小脚女人,响着铃铛的马帮队伍,古色斑驳的佛龛莲台,这些主观色彩随着战争的进行而变得客观起来。历史是很奇妙的,它可以几千年都漫不经心地以同一种方式推进,也可以在转瞬间变脸,以一副让人没见过的陌生姿态出现。处在千年大变局中的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就让中国人感觉陌生。《剑桥中国晚清史》说:“中国在19世纪经历了一出完全的悲剧,成了一次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崩溃和衰落过程,这场悲剧是如此缓慢、无情而又彻底,因而它更加痛苦。旧秩序为自卫而战,它缓慢地退却,但始终处于劣势,灾难接踵而至,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中国对外国人的妄自尊大,北京皇帝的中央集权,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正统观及由士大夫组成的统治上层一个接一个被破坏、摧毁为止。”鲁迅说:“因为遭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敌意和这洋气反着来,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讲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这才是中国固有的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而这样做恰恰更酿成中国近代失败的悲剧。他还说:“中国是世界上国耻最多的国家。”历史进入19世纪,中国经历了悲剧,或许谁也没想到,这个悲剧是一个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引发的,这个化合物就是鸦片。它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它的作用,使我想到伊甸园里的禁果。亚当夏娃因为一条蛇的偶然诱惑,偷吃禁果后被赶出伊甸园,从此有了人类。而大量中国人因为英国人的偶然诱惑而吸食鸦片后,中国被赶出世界强国之林,从此有了近代悲歌。然而,无论有没有那条蛇,人类终究会出现;无论英国人是否贩卖鸦片给中国,我们近代也终究会挨打。只是或早或晚,这是逃避不了的宿命。最不信宿命、敢于抗争宿命的就是政治家。政治家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哲学家说历史是一种深度。法国历史学家于连·格拉克说:“历史本质上是以未来的名义对当代提出的警告。”尤其是近代史这面镜子,更能照出我们前进的轨迹、更有深度,对我们也更有警告作用。近代史学家胡绳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过去照见了今天,历史又像一条长河,可以显示时代发展的来龙去脉。近代中国史可以帮助我们,特别是青年人看清时代的更替和衔接,把握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赫连勃勃大王对中国近代史有形象的比喻,他说:“晚清的历史就像一个变化多端的股票市场。在西方列强到来之前中华帝国在一个封闭的经济圈运行,但被卷入全球经济后西方列强就像一些凶悍的外国机构投资者,让帝国再无宁日。譬如前两次鸦片战争就让不熟悉国际规则的帝国股票市场大幅震荡甚至飞速下挫。不久甲午战争的惨败又让帝国股市放量大跌,几乎跌掉了洋务运动近三十年创造的市值。尽管随后的戊戌变法开始有所反弹,但时间过于短促,很快在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再度重挫,直到辛亥革命才开始反转。”(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序言,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本书讲述的是中华民族的昨天,对于昨天,人们以为已经讲述得太多,书写得太多,从而将其遗忘在一旁。当波光粼粼的河流上随着情侣的到来而荡起情歌,当横无际涯的土地上随着春天的临近而开满鲜花,当火焰燃烧的炮台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化为丘墟,人们似乎有了遗忘昨天、遗忘苦难的理由。遗忘,于是冷漠。怎能指望这样冷漠的目光去穿透历史,洞见现实,展望未来?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稍纵即逝,未来的还未到来。我们只有以过去的历史经验来指导现在,才能把握未来。历史发展趋势是必然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关键细节又有偶然性,而这些关键细节,在历史进程中往往丢失得无影无踪,像海水冲过沙滩时将那些色彩斑斓的贝壳卷走一样被掩盖得无影无踪。而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找回这些贝壳,为您还原真实的近代史。费正清说:“中国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文化优越感,当然正因如此他们在近代落后,受到的耻辱感也格外强烈,总而言之,中国的现代化走的路要比别国多很远。这就是因为它停滞不前的时间太长了,结果是有一种惰性抑制力让中国的革命性变革有痉挛性,有时内部被抑制住了,有时则带有破坏性。”的确,中国走向近代的过程比别国要艰难得多,而且其中总能冒出像慈禧这样的抑制者和像洪秀全这样的破坏者。与破坏者和抑制者不同,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是建设者和改革者,他们也是本书浓墨重彩描绘的主人公。在这个世界上,命运之神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只是千秋过客,如雨一般在历史长河中划过,不留下一丝痕迹。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是身居高位之人,他们的地位决定了他们会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视野。对于我来说,认识并且真正地看透这样的人物,既是与历史的一次深层次的对话,同时也能给自己的内心注入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把他们从历史典籍中发掘出来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当我的目光一次次投注到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的躯体上后,当他们的灵魂像兵马俑一样艰难地从土层中展现轮廓时,我的心便和他们的灵魂一起痛苦地痉挛了。他们与我有共通的悲欢,那欢乐是历经数十年努力大功告成的喜悦,而那悲伤,却是浓重的对民族前途的担忧。阿拉伯谚语说:“谁不用武器保卫自家水塘,谁的水塘就会遭破坏,谁不向别人发起攻击,谁就要忍辱负重。”我们虽然不应该主动进攻别人,但也不应该安于现状,自大自满,因为安于现状就意味着停滞、落后,乃至挨打。历史是理解过去、掌握现在、洞悉未来的金钥匙。而近代史刚刚过去,距现在不远,能对未来有启迪,所以我们才有必要读近代史。一部近代史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落后的,又是进步的;既是专制的,又是民主的;既是黑暗的,又是光明的;既是绝望的,又是希望的;既是愚昧的,又是科学的;既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开放的时代,又是一个最让国人痛彻骨髓的时代。古与今,中与外,新与旧在对立中统一,在冲突中融合,在涅槃中新生。近代史真的是一部中华民族最黑暗、最屈辱、最不堪回首的历史。若不是僧格林沁在大沽口浴血拼杀,以猛烈的炮火把英法联军打的狼奔豕突。若不是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力保中国西陲边疆不失,若不是刘永福在台湾大破日本近卫师团,歼敌1000多人,扬我国威,近代抵御外侮的战争结局几乎一片漆黑。那我们现在连在教科书中说个‘大捷’的机会都没有。近代,1840—1928,这是在荒原中狼奔豕突的90年,在耻辱中凄凄惶惶的90年,在旷野中哀嚎呼叫的90年,在黑暗中等待破晓的90年,在落后中加速前进的90年,在危难中只争朝夕的90年。近代,中国就像一头冬眠的大熊,它体内的血液循环早已停止,唯一还有的就是呼吸,这只大熊对外来事物都采取敌视、蔑视、无视的态度。近代,一个边警频仍、烽烟弥漫的时代,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个诡谲奇变、山谷陵替的时代。近代,一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专制与民主、侵略与抵抗、激进与保守、爱国与卖国相交织、碰撞的时代。近代,这是一个西风劲吹的时代,这是一个摧枯拉朽的时代,信心不足的爱国者在与西方列强交手战败后自惭形秽,顽固守旧的保守派在目空一切的意淫下盲目自大,只有头脑清醒的民族主义者在清国对外作战屡战屡败后,突然意识到,我们为什么还要支持这个腐朽的政权?革命,革命,只有革命!借着西方列强思想文化入侵的大潮来唤醒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终结了清王朝。此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所代表的依旧是腐朽的政治力量。五四运动唤起了民众的救国热情,而北伐战争正是借助了这股精神,短短两年半时间摧枯拉朽地掀翻了北洋政府,中国的近代史才算真正结束。近代,一个中国开始觉醒的时代,一个孕育着希望的时代。让我们重温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要从英国说起,在英国看来以一幅君临天下的派头去宰割一个衰落之中的古国就像一头狮子收拾兔子一样简单而又合理,于是鸦片战争爆发了。第一章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在现代人看来很重要,但对当时人而言,其实没起多大作用。清国人依旧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对英国其实也没什么影响,毕竟只是多了一个贸易伙伴。受鸦片战争影响最大的国家是日本,日本出了上百种有关鸦片战争的读物,普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为明治维新做了铺垫。马戛尔尼来华:中外第一次碰撞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率船队以为乾隆补祝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了中国。他们来中国并非官方史学界说的为今后灭亡中国来刺探情报,他们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因为当时中国的GDP是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马戛尔尼船队随行的有医生、天文学家、化学家、翻译等,共800人,马戛尔尼还带来了英国乔治三世写给乾隆的信,信中说:“我大英帝国军威远达世界各地,即便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予同享和平的幸福。”在他们登陆后清廷官员认为英国人是来进贡的,便在英国船上插上“英国特使进贡”的旗子。在与清廷官员谈到寿礼时马戛尔尼说:“我们的礼物很高大,怕你们放不下。”乾隆批复:“避暑山庄很宽敞,即便是一丈多的东西也能放得下。”马戛尔尼还送给中国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镀铜榴弹炮、自鸣钟、热气球和装备110门大炮的英国战舰模型,其礼单的说明书说“英国在欧洲是第一海军强国,素被称为‘海上之王’”。农历七月马戛尔尼到北京,十八日参观圆明园,据斯当东记载是福康安带他们去参观圆明园,当看到自动弹簧机时,福康安问:“英国有这种机器吗?”“这些机器就是从英国运来的。”福康安很扫兴。这次参观中马戛尔尼请福康安看英国的先进武器,说:“大人是中国兵家,功业彪炳史册,敝人很仰慕,此次敝人东来,带有一个卫队,颇擅长欧洲新式武器操练,倘大人有空,敝人请大人看一下,不知大人肯赏光吗?”福康安竟说:“看也可,不看也可,看不看两可,火器操练没什么稀罕。”马戛尔尼想表演实弹射击,但他们的炮兵很快就被打发回来了,中国人告诉英国人,他们懂得发射技术。马戛尔尼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福康安真蠢,他一生中从未见过连发枪,中国军队还在用火绳引燃的枪。”参观结束后,和珅接见了马戛尔尼,和珅问:“俄罗斯与贵国相距多远?现在两国交好吗?意大利与葡萄牙距贵国近吗?是臣服于贵国吗?”马戛尔尼说:“俄国与我国很远,目前英国与世界各国都很要好,与俄国女皇也很和睦。但我英国皇帝陛下居心仁正,以保障和平、扶助弱国为己任。有一次俄国要侵略土耳其,我英国皇帝出面干涉,使俄国不能在东方逞强,以致我国与俄国不免稍有芥蒂,然而现在仍很和睦,并无战事。至于意大利、葡萄牙与我国相距甚远,且非我国属国。英国皇帝是西方盟主,对于各国均用友谊联络,用正义保护,对于意大利、葡萄牙也一样。”和珅听后,感觉很新鲜,起身与马戛尔尼握手,告别。下一个日程就是见乾隆了。按照中国的规定,藩属国见皇帝都要下跪的,马戛尔尼说按照我们英国规定是不能向外国皇帝下跪的。为了下跪这个礼仪争了很久,马戛尔尼坚持不能下跪,最多像见英国国王那样行单膝礼,但是可以拉着乾隆的手行吻手礼。中国负责礼仪的大臣吓了一跳,说怎么能拉着皇帝的手亲呢,这绝对不行。马戛尔尼说:“那么可以这样,我给乾隆下跪,那边要放一个椅子,放英国国王的像,也就是对英国国王的像也下跪,这表示双方平等。这样既可以向贵国皇帝致敬,又不损害我代表的国家在世界诸国中的崇高地位。”但清朝的官员无法接受这个观念,说你是我的藩属国,我们天朝的官员怎么能给你这个藩属国国王下跪呢?所以就没有跪。此时清朝官员想出一个绝招,断粮,他们饿英国人,不给马戛尔尼等人吃的,企图以此让人家屈服,但马戛尔尼对清国提出强烈抗议,清国有识之士也觉得这不是个事,最终双方都做出让步,清廷恢复了对英国人的粮食供给,同意马戛尔尼提出的以见英王时单腿下跪的礼节见乾隆。八月十日凌晨四点马戛尔尼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但他们却乱成一团,上千名天朝官员、各国使节在等待皇帝到来,英国人第一次见到中国的等级制度,在微弱的灯光中天色渐亮,曙光初现,皇帝来了!全体人呼啦啦双腿跪下,英国人则单腿下跪,大伙叩头时英国人低头,大伙抬起身子,英国人也抬头。随后马戛尔尼将英王的信交给乾隆,并把西洋表作为礼物奉送。乾隆赐给他一件雕刻十分精致的蛇纹石礼品,此时英国副使斯当东和他的10岁的儿子小斯当东上前致敬,乾隆听小斯当东讲了几句汉语,很高兴,于是从身上解下一个荷包送给这个小朋友。这次会见中乾隆问:“英王年龄多大?婚否?有几个嫔妃?”马戛尔尼一一作答,乾隆对英王没有嫔妃感到惊讶。乾隆得知英王年龄后说:“朕今年83岁,望你们国王与我一样长寿。”这次会见就此结束。八月十一日和珅、福康安陪同马戛尔尼游览避暑山庄。马戛尔尼说:“热河本是穷乡僻壤,现在美如锦绣,烂若春花,令我辈能徜徉其间,饱享清福,实在是康熙帝的功劳,而康熙开创热河的功劳也足以让后人敬仰。”和珅很惊讶,“你怎么知道康熙帝?谁告诉你的?”马戛尔尼说:“敝国系文明进化之国,学童、学子都学历史,岂有像贵国这样强大,且声名威德震慑全球而敝国人反而不知的?”和珅不太高兴,认为英国人没必要有文化。八月十二日和珅身体不适,马戛尔尼随行医生诊治了和珅的病情,并拿西医药方给和珅看,和珅看后说:“虽然你这方案与中医医理不同,很新鲜,好像从别个世界来的,然而却颇有意思,颇有道理。”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生日,这天乾隆看了英国人给自己的礼物,他看见一块巧克力放在派克式透光镜的焦点很快被熔化时,他说:“无论透光镜,还是望远镜,原料都是玻璃,同一种东西经西洋人制造,而做成功能不同的仪器,西洋有能人呀!”乾隆看到那艘装有110门火炮的战舰模型,便询问英国造船业达到什么水平,以及军舰机械零件等问题。八月十四日乾隆与马戛尔尼等一起看戏,乾隆说:“朕已是80老翁,尚且来园子停息,你们见了不要惊讶,便是朕自己,平时也以为国家疆域广大,政事纷繁,除非有什么重大庆典,像今天一样,也总觉没空玩。”马戛尔尼:“贵国长治久安,方有此种歌舞升平的盛况,敝人东来,赶上这盛况,感到很荣幸。”八月十五日乾隆得知了马戛尔尼提出的条件,马戛尔尼提的条件是:一、允许英国派人常驻北京,并在北京开设商馆进行贸易。二、开辟宁波、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三、占用舟山群岛的一个岛作为英国商人居住和存货之地。四、将广州附近的一地给英国商人使用。五、减免英国货物税收。八月十七日马戛尔尼使团有一人吃水果吃死了。八月十八日乾隆给英王写了封信,信中将马戛尔尼的所有条件一一批驳,说:“我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们互通有无。我们的方式毫无共同之处,你们的公使也无能力掌握礼节,并将此带到你们蛮夷之地。那些奇异而昂贵的礼物并不能打动我,你们的大炮朕也看了,我们应有尽有,我认为这些怪诞和精巧的物品毫无价值,你们国家的产品对我国来说毫无用处。”(章开沅:《清通鉴》,岳麓书社2000年版)此时乾隆得知马戛尔尼还没有离开中国的打算,便问左右:“他们英国人事情办完了怎么还不想回国去?难道他们忘记了家乡不成?奇怪奇怪!”左右说:“英国人来中国这段时间已经病死好几个了。”乾隆说:“他们英国人究竟不配到中国来,来了便要死的。”由此,马戛尔尼被迫离开了北京,他们从北京走陆路到宁波,沿途搜集了大量中国军事情报,马戛尔尼总结说:“清国不堪一击,中英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或者土崩瓦解,或者被俄国乘虚而入。”“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150年中没有沉没,仅仅由于一班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相邻船只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有纪律和安全了。希望中国由一个没有才干的人指挥,这样英国将得到比任何国家更多的好处。”“中国人根本没有准备与欧洲列强打仗,因为它到处充斥着贫穷,文人对于物质进步兴趣索然,士兵还在使用弓箭。”“中国国民的科学知识比他国差得很远。”“中国军队是拿着棍棒的农民。”“中国军队手中拿的是蒲扇,而不是火枪,他们与其说是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的演员,他们的绣花背心和缎面靴子和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而又女气十足。”(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重庆出版集团2008年版)英国人对中国人的麻木不仁有深刻的印象。随行人员巴罗写道:“北京一地每年有近9000弃婴,我曾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漂浮在珠江,中国人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一条狗的尸体。但如果真是一条狗,也许还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英国人也对中国人的品行有深刻的印象。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中写道:“中国人狡猾奸诈,偷得快反悔得也快,而且毫不脸红,他们一有机会就会偷,而且一旦被人抓住就会说出窝赃的地方。一次吃饭时,中国厨师曾厚颜无耻地欺骗我们,他给我们上两只鸡,每只鸡都少了一条鸡腿,当我们向他指出一只鸡有两条腿时,他笑着把那两条腿送来了。”从宁波上船,马戛尔尼的中国之行结束了,他的随从安德逊总结道:“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像小偷。”马戛尔尼离开中国是在农历十一月,乾隆认为英国人也过春节,他估计英国人这次肯定在海上过春节,于是送给英国国王自己写的福字一个,大荷包一对,小荷包六对,锦缎五匹,这次英国人来华就这样结束了。回国后,斯当东说:“如果必须把中国人和欧洲人比较的话,那么他们像君主制时的法国,举止潇洒,但内心孤芳自赏,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他还说:“这个庞大的帝国过分相信自己的智力资源,所以不愿和欧洲各国建立关系,它幅员辽阔,别人无法强制它,它从不容许与西方发生任何关系。”为了让中国与西方发生关系,英国人开始酝酿第二次来华。回国后,马戛尔尼写道:“中国人一切思想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这就是小农经济铸造的思想。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工农业和文化都曾居于世界前列,封建统治者形成了以天朝自居的狂妄骄傲心理。加上封建自然经济因素,必然对外界事物愚昧无知。但是封建自然经济可以说从秦汉就有了,绝不是从清朝开始的,为什么以前中国能与国外频繁交往,清政府却不行?这不能不提到清朝统治者对海洋的恐惧与对繁荣、封闭的变态理解。清初,统治者为防人民接济台湾郑成功政权,对沿海人民大屠杀,凡不愿内迁的格杀勿论。康熙元年清廷颁布《禁海令》,阮旻锡《海上见闻录》记载:“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担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与此同时清政府下令放火,“军骑驰射,用带火的箭镞焚烧百姓的房屋,人民惶惶作鸟兽散,大火数月不灭,而明朝留下的几千艘战舰也同时被烧毁”。此前中国人一直对海洋持开放态度,北宋和明朝时虽都有过禁海令,但要么规模不大,要么名不副实。只有清朝,完全隔绝了中华民族与海洋的联系。陆地周边除俄国外无强国,海洋又接触不到,因此很容易养成一家独大、唯己繁荣的观念。繁荣,如果缺乏了忧患意识的提醒,很容易走入闭关锁国。统治者闭关不是为了失去繁荣,而是为了永保繁荣,长治久安。一般而言,越是穷困潦倒的国家,越闭关锁国,因为这样的话,国内人民就不知道外国人过得怎么样,没有对比,就意识不到自己穷,从而安分守己地过着穷日子,甚至会以为别人比自己过得更惨,要“解放世界三分之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既然国内人民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不知外国情况,那么就更方便统治者愚民,老百姓都被愚弄了,就更显得“吾皇圣明”。于是统治者就真的认为自己有多高明,于是更加自大,自大导致继续闭关,闭关导致更加愚昧,愚昧又进一步导致闭关,恶性循环。长期的闭关锁国搞得国人以为只有自己在前进发展,不知道别人早比我们先进得多,等挨打了还不承认自己落后,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拒绝学习先进,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的悲剧,也导致了清朝的覆灭。为什么清朝统治者拒绝学习西方文明,不承认自己落后,故步自封呢?梁启超说:“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掌握了很多,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地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清朝的统治,据传教士张诚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而此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衰落。”可见,拒绝学习西方文明的真实原因还是在于满洲贵族明白,论学习先进文明,自己学不过汉族,而且如果引进西方文明的话,那么自己的骑射优势将完全丧失,就会失掉江山。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拒绝学习西方文明。那么他们为何又故步自封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处在故宫的深宅大院内,四周高墙环绕,造成他们没有放眼天下的开阔眼界,没有继往开来的远见卓识,没有见微知著的预见能力,没有攀登高峰的打拼精神。从咸丰起,清朝统治者几乎没出过故宫这堵墙,所谓出紫禁城的墙,也不过是去避暑山庄,从而进入另一堵墙。可以说清朝统治者唯一一次“红杏出墙”还是因为八国联军进北京,他们被打出墙外了,这也是清朝最后败亡的原因之一吧。此时的清朝真的充满了败亡之象。俄国马克戈万《尘埃》说:“若干个世纪以来一只死神之手牢牢地控制这个国家,这成了这个民族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就像我们看见的插在花瓶中缠绕而不能健康生长的植物,中国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死神之手的密如蛛网般的手指扼杀新生力量,使新生力量如稀薄的空气一样消散。”中国的新生力量出不来,西方的先进文化进不去,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就这样在马戛尔尼来华后又过了20年,英国人又来了,正是因为这次,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有人拿这句话为中国找自信,也有人说学者对拿破仑的话断章取义了,那么拿破仑到底对中国是什么态度呢?请看下文。第一章 鸦片战争“沉睡的雄狮”真相就在乾隆死后的第二年,1800年英国人特温迪克发明高压引擎,较之瓦特的蒸汽机更为实用,很快,欧洲列强的火车、轮船一切动力都用上了高压引擎,工业革命的高潮到来了。紧随其后的是战争狂潮的到来,英法俄普大打出手,直到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役战败,欧洲经历长时间纷争后开始了短暂的平静,西欧列强抓紧完成工业化过渡的同时,在征服东方上找到了共同点,他们不再相互倾轧,而是携起手来向东方远征,而东方国家对此却茫然无知。由于工业革命高潮的到来,在国力上,欧洲各国突飞猛进,而中国盛极而衰,民生凋敝,闭关锁国。就在东西方差距拉大的同时,1799年乾隆去世,嘉庆即位了。1814年嘉庆下令严禁中国人为外国人服役,不得住在小洋楼内,店号不准带洋文,外国人不得买中国书,不得学中文。这是个荒唐的禁令,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学汉语,每次上课必须随身携带一双鞋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去买鞋的,毒药是万一被官府查出好服毒自尽。00在华洋人的悲惨遭遇激怒了英国。这年英国取得对拿破仑作战的最后胜利,他们认为这是向中国扩张的好机会,于是派阿美士德和上次来华时还是孩子的斯当东来中国。1816年阿美士德来到中国,见嘉庆皇帝要求通商,又碰到相同的问题。英国使臣还是拒绝下跪,中国大臣拧不过他们,但如果他们不跪,自己又没法交差,于是就向嘉庆谎报说英国使臣同意下跪了。嘉庆很高兴,当初乾隆都没让英国人下跪,我能让英国人下跪。当时嘉庆在圆明园,他要在圆明园接见英国使臣。英国使臣住在通州,那几个中国大臣就想连夜把他们运到圆明园,趁着他们很疲惫,把他们摁在那儿下跪。结果到了以后,英国人坚决不跪,困了可以躺着,但就是不跪。于是大臣们有人推,有人拽,要摁着阿美士德下跪,阿美士德抗议对使节动武,仍坚决不下跪。后来使臣就想了一个方法骗嘉庆皇帝,说英国的主使生病了不能见皇帝,就希望嘉庆不见了,取消了就完了。结果嘉庆说主使病了,那我就见副使,大老远的不能让人家白来。但副使还是不跪,大臣就骗嘉庆说副使也生病了。嘉庆就明白了是自己的大臣在骗他,就很生气,把英国人赶走了,大臣也受到处分。在英国人临走前嘉庆把写给英王的一封信给他们,信中说:“朕念你国很恭顺,深为愉快,但中国的礼仪你们学不会。中国是天下共同的主人,你们岂能如此傲慢?中国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们互通有无,你们赶紧离开。你们远涉重洋而来,朕体恤万国,你们太辛苦了,今后用不着来上贡了,你这份孝心朕知道了。”在圣赫乐拿岛被囚禁的拿破仑也听说了此事,他在该岛对顺路来访的阿美士德说:“在意大利您亲吻教皇的骡子并不视为卑躬屈膝,你像中国最高官员一样对中国皇帝施礼,一点儿也不会有损名誉,你说你准备像对自己国王那样向中国皇帝行礼,那你怎么能要求中国人服从英国人的礼节呢?”“要对这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帝国开战将是世界最大的蠢事,可能你们开始会成功,你们会破坏他们的商业,但他们会因此觉醒,学会你们的大炮和战舰制造,使他们和你们一样强大,他们会从法国或美国请来炮手,打造一支舰队,最后打垮你们。”最后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但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颤抖。”这句话很让国人自豪,注意后面还有一句:“它最好不要醒来,让她沉睡下去吧!”阿美士德听了拿破仑的话则说:“大清国是泥足巨人,不堪一击,等着瞧吧。”事实证明拿破仑的预言完全落空,真正实现拿破仑预言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不止拿破仑,许多西方人都认为中国当时在沉睡,法国施阿兰说:“中国确实处于一种酣睡的状态”,“事实上它剩下的只是为数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土,沉重的负担,以及虚无缥缈的中心帝国。中国像麻风病人一样,极力避免同外界接触,在我同总理衙门的人会谈时,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帝国竟是如此愚昧无知,傲慢无礼和与世隔绝,还粗暴地标出‘不要碰我’的牌子。”此后,1820年嘉庆去世,新皇帝是道光。19年后,1839年6月,多雾的伦敦在此时显得格外阴沉,大英帝国君臣此时的心情充满了极度的愤怒,来自万里之遥的东方帝国的消息使得绅士们的情绪到了爆炸点,雾都伦敦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谋与疯狂的阴霾,一场挑动侵华战争的阴谋已经酝酿成熟。林则徐虎门销烟,且杀了几个贩卖鸦片的人。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国会对是否对清国动武展开了3天激烈的辩论,吴乃华《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记载了英国国会的辩论记录。刚从广州回来的颠地首先发言:“一切满意的解决是没有希望的,除非我们以武力对付那个腐败落后、狂妄自大的政府。”下议院克劳夫说:“我也支持对中国动武,不管过去怎样,现在清国是世界上最弱的国家,只有靠着有系统的谎言、荒诞的圣旨、人民的愚昧来维持。对其勇敢地使用武力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议员们纷纷起身,发表自己对是否向中国开战的态度,拜兹说:“对付那个贫弱的国家不需多大的武力,英国的一只护卫船就可击溃中国海军一千支兵船。”曾经在中国贩卖鸦片的义律说:“大家都没到过中国,而我之前在中国待过五年,我最了解中国,怯懦和傲慢是中国政府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对付中国政府的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说。”日后成为英国首相的麦尊插话说:“我赞成义律爵士的看法,我强烈认为应当用武力强迫中国让步,我们应该把敌人击倒以后再告诉他为什么打倒他和他该如何做。”并不是所有人都主战,也有不少人反对和中国开战,议员拉本特说:“时间是宝贵的,战争是政策的延续,或者说是外交的后盾,使用武力并不一定意味着打仗,只要在我们的舰队中包括英国海军的最大战舰,向中国示威,使他们知道英国可以用武力打中国,那么他们就能清醒过来。”“铁头老鼠”查顿坚决主张对华开战,听到拉本特的发言后,立即起身说:“中国不可能清醒过来,在座诸位都没有我对中国了解,中国人从来没有与文明国家打过仗,中国野蛮人虽有勇力,但兵法比不上我们,武器比不上我们,他们的官兵十分之七抽鸦片成瘾,根本没战斗力!现如今,道光虽有满库私藏,但他却舍不得将其用于国防,他还让各省交银子孝敬他,这样的国家还打什么仗?”辩论十分激烈,辩论过后投票,最终主战派以9票优势通过了动武的提案,就是这9票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当时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共3000万平方公里,是英国本土的150倍,为什么英国关于是否对贫弱的清国开战还要讨论那么久?原因很简单,因为英国虽强,但兵不多,英国陆军共135000人,本土有65000人,用于镇压爱尔兰人的独立,印度有30000人,其他殖民地共40000人。可调之兵不多,所以如此兴师动众大规模地讨论。当时中国人笔下记载的却是如此一番情形:义律兵败,回国觐见英王,请求发兵,英王一时没了主意,召集群臣商议,官场上的人多主战,生意场上的人多主和,商量几天没有定见。英国有个庙,香火很灵,女王做了20个签,10个写“和”,10个写“战”,然后打乱,她连抓3个,都是“战”,于是对华开战。可见在清朝人眼中战争如同儿戏。(阿英:《鸦片战争文学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通过对中国动武的提案后,英国开始准备战争,一开始打算从陆路进攻,有三套方案:一、由印度借兵10万,绕到伊犁,穿过戈壁,沿长城直取北京。二、由印度翻越喜马拉雅山入藏,经甘肃陕西直取北京。三、经缅甸入云南,出四川,向北京进发。但英国考虑再三,觉得这三套方案都没有胜算,还是派英国最擅长的海军吧。1840年2月英国任命曾任印度总督、好望角舰队总司令的乔治·义律为东方远征军司令,组建东方远征军,该军有舰船48艘,其中战舰16艘,武装汽船4艘,大炮540门,士兵4000人。鸦片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没有鸦片的查禁,也会以其他理由爆发,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战争的结局,不外乎三种:胜利、失败、和谈。胜利很难,即使打赢,只会使清廷统治者继续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外国是蛮夷之邦,中国只会更加封闭落后;和谈也不可能,只要一议和,就有一批什么都不懂的文人指手画脚,说议和之人是汉奸;于是唯一的结局就是战败,割地赔款。心平气和地开门与被人把门撞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中国不是以刀架在脖子上的方式被迫打开大门,而是主动加入世界体系,那么我们在心态上会好得多,就不会对世界体系产生抵触情绪,就会顺应历史潮流而进行变革,那么今天的中国,就绝不会是这个样子。第一章 鸦片战争林则徐是如何用夜壶、马蜂、麻醉药打败英国人的1840年6月,南海海面上战云密布,义律率领的东方远征军气势汹汹地来到了中国。英军把硝烟的虎门作为进攻的第一站。英军驶近虎门炮台,突然发现海面有许多红缨帽在游动,英军以为是清军泅水前来进攻,便下令等“清军”靠近时开枪射击。当红缨帽靠近时英军枪炮齐发,只见被击中的红缨帽下黄蜂齐飞,遮天蔽日般向英国人飞来,蛰得英军鼻青脸肿,哇哇怪叫,有个别不幸的英军当场被蛰死。清军趁机炮击英舰,英舰仓皇逃窜。原来林则徐在红缨帽下放的是夜壶,夜壶中装满黄蜂,夜壶被林则徐放进水里,顺流而下,英军便以为是清军水兵,因此炮击夜壶,里面的黄蜂就飞出来。英军一看,拿不下虎门咱打澳门,英军两艘船在澳门登林则徐(1785—1850)陆,几百陆战队在义律带领下摸索前进,路上既没见到清军的影子也没见到市民,却发现有几百匹马在吃草。义律以为这些马是清军逃跑时留下来的,便下令部队骑马前进。当这些英军洋洋得意时马却一匹匹倒下,英军个个栽倒在地,顿时乱起来,此时一声炮响,清军从四面八方赶来,枪炮齐射,打得英军晕头转向,义律狼狈逃命。原来这些战马事先被林则徐灌了麻醉药,时间一到药性发作就倒了。这是林则徐打的两场胜仗。(《鸦片战争文献汇编》,台湾鼎文书局1973年版)此外据林则徐的奏折,他还打了5场“胜仗”。在官涌炮台,“打伤夷人两名,余众逃走,遗落帽子数顶”。11月4日,“我军开炮,闻夷人惨叫数声,究竟轰毙几人,因天黑未能查明”。11月8日,“砍伤、打伤夷人数十名,我军刀棍均有血迹,夷人披靡而散”。11月13日,“大获全胜,被击倒之敌人多落海漂去”。11月21日,“我军五路大炮轰击,遥闻撞破夷船之声,不绝于耳,只听夷人叫喊,竟无回击之声”。在此期间英军实际上只是留很少一部分与林则徐对峙,英国人看林则徐不好惹,于是避其锋芒,英军主力沿海北上。7月2日英军来到厦门,被守军击退,而后英军继续北上。1840年7月4日英国海军将领伯麦率英舰侵入定海港,定海人200年没见过洋人,有些慌乱,水师总兵张朝发说:“夷船被风吹来是常事,无需惊讶。”几天后英舰再次来定海,张朝发也有些慌,他找属下商议对策,属下恍然大悟,说:“虎门禁烟,夷船因此来这里,此处将成新的港口,即将有生意可做,我们的关税该涨了,给朝廷的钱就多了,到时皇上一高兴,我等要涨工资了。”张朝发一听,有道理,于是让定海知县姚怀祥带礼品去慰问洋人,结果到军舰一看,人家是来打仗的。伯麦让姚怀祥投降,他断然拒绝,伯麦说让你准备24小时,准备到5日14时我再打你。伯麦说话算数,5日14时准时发起炮击,结果定海失守。英舰拿下定海后不久闯入天津,道光极为恐慌,下令将林则徐革职,取而代之的是琦善。琦善在鸦片战争中被作为卖国贼定性,在这里,我们要看一下他的另一面。《梵天庐丛话》记载他能掐会算,在打太平军时以锦囊妙计取胜。打太平军时,一天夜里二更,琦善给一将一个锦囊,对他说:“你率兵500,到五里外某地古庙中再看锦囊,限三更赶到。”该将遵照他的命令赶到古庙后打开锦囊,里面写着:“古庙后有浸过易燃物的箭镞数箱,运到某低洼处周围埋好就回来,不可久留。”该将照锦囊说的去办。此时琦善召来将领乙,发他一个锦囊,告诉他:“明天你见有一股我军士兵退到一低洼处时就打开锦囊。”最后他找来一将,对他说:“你明天率兵500到某地与太平军作战,许败不许胜,佯败后退到某低洼处,等到炮声响起再去奋勇杀敌。”该将也带着命令而去。第二天琦善率亲兵数十人带一门铜炮到高处,支一个胡床放在地上,琦善坐在上头,他用望远镜观察战场。到中午时琦善见一将率兵与敌激战,败退后逃到一低洼处。此时将领乙见这股士兵退到低洼处,打开锦囊,只见上面写道:“你看到低洼处周围着火后就向低洼处冲。”此时太平军将这股败兵彻底包围,眼看着这股败兵就要完了。琦善下令:“开炮!”只见炮弹打在低洼处周围太平军待的地方,正好燃着了之前埋好的浸过易燃物的箭镞,带火的箭镞向太平军射去,太平军纷纷被射死,此时低洼处的败兵向外冲,想借机立功。然而此时将领乙根据锦囊中的话,一见低洼处周围着火就往里冲,于是率兵冲向低洼处,到低洼处外围后与被火烧得够呛的太平军相遇,随后将这股太平军残兵全歼,琦善所部大获全胜。接着说鸦片战争,英军在拿下定海后,乘胜继续对清国沿海发起进攻,而清军则用老虎骨头、女人用的马桶迎战英军,那么清军能打赢吗?第一章 鸦片战争虎门之战:老虎骨头、女人马桶VS英军昔日雄视海口的大清炮台已破旧不堪,如废物般注视着大海的潮涨潮落。两道木排铁链穿过上下横档炮台,在波峰浪谷的大海里起伏,不时发出吱吱的呻吟声。乌云越聚越厚,海天之间巨浪翻滚,十分恐怖。天尽头,一个个黑点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挂着米字旗的舰队如恶狼般向虎门扑来。这就是虎门之战前的场景。虎门是珠江口海防要塞,因江中有大虎山、小虎山昂峙如门,故名。北经狮子洋到达广州,南过伶仃洋直通南海,是广州出入南海的门户,有“粤海中路咽喉”之称。洪武二十七年(1394)建关,万历十六年(1588)设寨,康熙五十六年(1717)建横档、南山炮台。嘉庆十五年(1810)设水师提督,道光十九年(1839)设炮台11座,大炮300门。珠江经虎门入海,西岸丘峦对峙,江中岛屿错落,天然形成三重门户,河口处江宽3至4公里,滩多水急,两岸大角山与沙角山对峙,筑有炮台,构成要塞前哨,为外海入江第一重门户。溯江而上3公里,江心有上横档、下横档两岛屏障,东西两岸有武山、芦湾山拱卫,附近还有横档、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6个炮台。江中置木桩,大舟、战船为第二重门户,是虎门要塞防御中枢,素有“金锁钥关”之称。第三重门户由大虎、小虎山炮台组成。嘉庆十二年(1808)、道光十四年(1834)英国海军入侵虎门,都被击退。然而这一次清军没那么幸运了。1841年1月道光对英国宣战,1月26日英军占领香港,随后把矛头对准虎门。2月25日“复仇神”号将150名英军和8门炮运到虎门的下横档岛。2月26日晨,英军开炮射击,“威里士厘”号、“前锋”号、“鳄鱼”号、“硫黄”号趁上午涨潮时从西航道逆流而上,炮击横档、永安炮台。13时30分,“复仇神”号和“马达加斯加”号英军登陆成功,清军战死300人,永安、横档炮台被攻占。与此同时6艘英舰进攻东岸,由于风潮不顺,只有“伯兰汉”和“威里士厘”冲进海口,以右舷炮射击威远、靖远炮台,关天培指挥士兵还击,英军步兵在舰炮掩护下登陆,并从侧后攻击炮台。清军用的是葡萄牙炮,一二百斤重,有四个轮子,搬运方便,能较快连射,有瞄准镜。加上占据有利地势,清军麦廷章率500人与英军2000人激战几个小时阵地不失。随后关天培下令停止轰击,等敌人放近了再开炮。查理·义律见清军的炮哑了,以为炮弹打光了,于是命令英舰一起向炮台扑去。在接近炮台时清军大炮齐鸣,火光冲天,英舰桅折帆碎,舱焚板穿。忽然一发炮弹呼啸着从站在甲板上的查理·义律身边飞过,吓得他忙令英舰退到清军射程之外。与此同时乔治·义律率陆军轮番冲锋,麦廷章开炮还击,一拨英军挨了炸就立即撤退,再换一拨,麦廷章不知道这是英军在诱他浪费炮弹。等他醒悟过来时清军弹药将尽,随后英军冲了上来,麦廷章壮烈殉国。有诗赞颂他:“万民赞将军,胸怀若星辰。荣辱置度外,肝胆照古今。”随着麦廷章殉国,镇远炮台失守,不久威远、靖远炮台也先后失陷。火光冲天,炮声隆隆,数千将士殊死格斗,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关天培一看,照这样不行呀,于是他用了疑兵计,让士兵们围着炮台后的小山转圈儿跑,以造成增兵无数的假象,想吓退英国人,英国人开始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等明白后,他们哈哈大笑,然后对炮台发起总攻。关天培虽“左臂受伤,创痕遍体,血透衣襟”,仍奋力杀敌,最终说:“英人可恶,琦善可恨!天培从此殉国了”,壮烈牺牲,在场的英军在关天培遗体被抬走时也鸣礼炮致敬(《夷氛闻记》)。林则徐得知后用挽联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壕,闻异类亦钦伟绩,归魂相送面如生。”并在关天培的祠堂上写了一块匾——“我不如你”,足见林则徐对他的推崇。后人也有诗赞颂他:“末世将军两袖清,明星陨地鬼神惊。至亲骨肉寻遗物,铁骨钢牙恨未平。”当晚英军攻下巩固炮台,守军四散而逃,随即英军炸毁该炮台。2月27日英军“加略普”、“鳄鱼”、“前锋”、“摩底士底”、“硫黄”5战舰溯江而上,大虎山守军不战而降。英军继续前进,向乌涌炮台进攻,湖南提督祥福率1600人抵抗,因江水上涨,炮台多数被淹,只得用鸟枪射击,祥福及500官兵阵亡,其余溃退,英军紧接着将40艘中国兵船击散,林则徐购置的大型战舰“截杀”号(34门火炮)也成了英军的战利品。虎门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此战成就了一位民族英雄,那就是关天培。但关于关天培之死却问题多多,除上文所写的以外有多个不同的版本。英国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记载,炮台快要失陷时,清兵纷纷溃逃,关天培手挥利剑,力斩数人,但是仍阻挡不住大家逃命要紧的热情与勇气。正砍逃兵的当口,一弹飞来,关天培中弹而死。夏燮《中西纪事》记载,关天培在连连开炮过程中,发现水师所购得的弹药皆掺了沙子,导致屡发不中,激愤之余,抽刀自刎。郭成、郭伟《民族英雄关天培殉难新说》记载,炮台失陷了,只剩一个关天培了。义律出面劝降,并说英方会重用关天培,遭到了关天培的怒骂。劝降不成,义律开炮,将关天培炸死。最后感叹说:“天朝有此义将,鸿福未艾尔。”这种说法一看就是瞎编胡诌的,英军要关天培何干?难不成要过去重用为将军吗?由于年代久远,关天培究竟是怎么死的已无从考证。其实无论关天培是怎么死的,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在作战中表现英勇,这点就够了,至于其他,其实不必深究,因为战场实况是不可能被完全还原的。虎门海疆曾经被鲜血染红,殷红的海涛中激荡着一个民族的决心,希望热血能给中华民族增加豪气,希望热血能使中华民族的未来有希望。清军为什么屡战屡败呢?武器是一个方面。以虎门守军为例,清军铜炮固定在一个方位上,且炮弹内装铁沙,打出去后没什么杀伤力。清军有部分火绳枪,但面对手持滑膛枪或来福枪的英军,需要点燃火绳缓慢捕捉目标,常常火药引发时目标或已移动或对手早开枪将清军击倒。最令人痛心的是,1835年关天培造了40门大炮,试放时,当场炸裂10个,大炮炮管布满蜂眼,最大的蜂眼能灌进去4碗水,这不是大炮,是鱼缸!(关天培《筹海初集》)清军大炮炮膛“毫无算学尺度”,装药多了就炸膛,装少了打不出去,即便有几门有瞄准镜的西式大炮,却没人会用,结果可想而知。由此,英国郭士立说:“清军的炮台即使是最蹩脚的军队也能攻破它,我确信有些炮对炮手们要比对敌人更危险。”(顾长生《传教士与近代中国》)英国义律说:“中国炮兵是世界上最低劣的,随便哪个爱尔兰人都比他们强。清国的这些炮台完全没有防御性能,就像欢迎我们回家的摆设。”除武器外清军的失败与其军制也不无关系。清军分绿营兵和八旗军,先说绿营兵,绿营兵的军衔是什么样的呢?提督 总兵 副将 参将 游击 都司 守备 千总 百总 外委绿营兵战斗力如何呢?《官场现形记》说:“绿营兵在长官校阅时有两招,一是会跑,所有姿势就是跑,兜圈子,排在一溜的叫长蛇阵,围在一起的叫螺狮阵,分作八下的叫八卦阵。二是会喊,看大人来了就喊:某官某人叩接大人。大人喊一声起来,众人答‘喳’,校阅结束。”可见绿营兵之实力。八旗军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前八旗军一直是作战主力,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陆军,从平定三藩之乱开始八旗军战斗力出现衰退,到雍正时八旗不再从事生产,乾隆起八旗军每天提笼子养鸟、听戏、抽鸦片度日,战斗力为零。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军骁勇剽悍的骑兵猎手变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会喝茶遛鸟的八旗子弟,而在乾隆朝以英勇善战著称的绿营则成了不堪一击的银样镴枪头。昔日清军入关时,八旗军见惯了鼓角争鸣、刀光剑影,经历了多少冲锋陷阵、死里逃生,现在好不容易入关,该到了享乐的时候了,既然特权在身,有恃无恐,何不尽情享乐?于是提笼养八哥招摇过市,斗鸡斗蟋蟀,听曲听笙箫入温柔之乡。豪门阔少,食膏腴饕餮之大餐;八旗子弟,临风花雪月之美景。这些八旗子弟春看桃花流水,夏赏荷叶涟涟,秋观枫叶正红,冬临皑皑白雪。逛妓院因美女一笑而掷千金,去赌场用骰子一掷而抛百两,八旗兵就这样过了100多年好日子,直到道光时期,此等军队战斗力可知。由是而有鸦片之败。1884年10月26日礼亲王检阅八旗兵,开炮时因火药稍多,导致炮身炸裂,铁块纷飞,炮周围9人中被炸死5人,重伤4人,且有两名擂鼓兵被炸死,此时有一卖红果的小贩从旁边过,结果右腿被炮身碎片炸飞,当场毙命。这就是八旗军的武器。1860年英国军官来华,见清军开枪姿势奇特——朝前放枪,眼睛往后瞅。您说这能打得着吗?在此提一下,正因此蒋介石在日后黄埔军校编练操典时特意强调“开枪要瞄准”。此外清军选拔入伍人员的机制也有很大问题。俄国马克戈万《尘埃》一书对清军征兵有生动的描写:衙役给了青年一根木棍和盾牌,并让他向另一个只拿棍子没有盾牌的人进攻,青年咳嗽了一声,脸上温和的表情顿时消失,浑身结实的肌肉绷了起来,没等考官发出口令,他就把木棍抬起来冲上去,对手后退躲闪,但两根棍子相碰时一声脆响,双方棍子都断了。突然青年农民扔掉了盾牌和折断的棍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