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职场心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1 22:20:55

点击下载

作者:张海春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张亚勤职场心得

张亚勤职场心得试读:

前言

带你认识张亚勤

他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年方12岁,被人称为神童,是当年中国最小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随后就读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1989年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他拥有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及学士学位,曾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他1999年加入微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创始人之一,并在2000—2004年担任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享有盛誉的全球顶级计算机研究机构,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选为全球最引人瞩目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院。

他于2003年创建了微软亚洲工程院(ATC),为微软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作出了杰出贡献。2004年晋升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回到微软总部掌管微软全球移动及嵌入式产品Windows Mobile以及Windows CE平台。

有人说,在企业家里,他是科学家,因为他拥有60多项专利,并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被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称作“一个灵感的启示”;在科学家里,他是企业家,他和李开复将一个不到10人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人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被比尔·盖茨视为“微软的宝贝”。

他是领导微软进入PC之外市场的核心领军人物,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负责微软在中国的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同时作为微软大中华区战略决策委员会成员,他与该委员会其他成员一起,领导微软在大中华区统一战略的制定,推进微软在该地区的业务发展、市场策略及本土自主创新。

他有着诸多值得书写的地方,天赋与炫目的成功经历,平静清淡的思维,他营造的那种团队和睦相处的氛围。他是个聪明人,同时也管理着一群聪明人。一路走来,他都是优等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进入职场,也许这些成功无法复制,但至少可以给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以启迪和借鉴。

很多人把张亚勤的成功归结为他是神童,我们不否认天赋异禀很重要,然而我们发现当年最神的几位神童,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唯独张亚勤依然活跃在科学领域,因此也有人送他一个“不败神童”的称号。之所以能够顶着神童的桂冠一路走来而不败,这更多的是因为他内心的安静和性格的温和,还有在人生路上的那种从容和镇定。

曾和他一起并肩的李开复已经放弃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创建了孵化器创新工场。

时至今日,张亚勤依然坚守在微软这个软件巨头旗下,主导着微软的海外研发工作,为IT界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如果说在中国的IT领域依然有一位卓越的职业经理人,那么这个人非张亚勤莫属。

要解读张亚勤的职场人生,我们还是从他“顺势而为,大智若愚”的人生准则开始吧。本书把张亚勤的职场心得分为12个月来解读:1月让大家初步了解张亚勤,包括他童年的神童传奇;2月讲述如何在人生路上顺势而为;3月讲的是如何找到人生的突破点;4—6月告诉你人生急不来,需要按步骤来,以及在职场上该保持何种心态;7—10月讲述他在自己的领域如何工作,如何做研究;最后2个月是给刚步入这个领域的职场新人的一点小启示。

张亚勤如今还活跃在职场上,他的职场人生还在继续演绎着精彩。我们很高兴能够有机会把张亚勤在职场上的点点滴滴摘录下来做个解读,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即将步入职场,以及在职场上遇到困惑的人们些许帮助。

JAN 1月 张亚勤是谁

1月 第一周

星期一 运气和实力“1977年中国刚开放高考,教育逐渐普及,我只是很幸运跟上那个时间点,不觉得自己是神童。”——张亚勤2008年7月28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背景分析

讲述这番话的是个中国人,叫张亚勤,现在的身份是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3岁识字,5岁上学,是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时,第一批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当时年仅12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刚刚恢复高考,一股神童热让人们对一些有着天赋异禀的少年儿童的兴致高涨,张是其中一位,幼年就有天赋,连连跳级。1978年,年仅12岁的张亚勤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而他自己却谦逊说有运气的成分,因为考试的那道数学附加题他之前做过类似的。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样一件事而真的就认为张亚勤一路走来都是运气所致,因为当年跟张亚勤同属“神童”的,可谓比比皆是,但现在大多数人罕有耳闻。

都说失败的人喜欢找借口,而张亚勤作为一个成功人士,这些话只是表现他的谦虚。如果只是因为运气,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为了成功而努力拼搏的人了,一个个都坐在家里等着运气降临算了。和当年的第一神童宁铂相比,两人相差无几的开局,但是时至今日却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景象,我们不得不仔细审视张亚勤,实力和谦逊的态度才是其成功的关键。行动指南

只有具备了过人的实力,才能抓住机会,也就是所说的“运气”。

星期二 学习自己喜欢的“至于学习秘诀,我在读书时集中精神,总结一些问题,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全心投入。”——张亚勤2008年7月28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背景分析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可以加快人的成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张亚勤所说的自己的学习秘诀,其实很符合这句话的道理。集中精神,选择自己喜欢的,并全心投入,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对问题的不断归纳和总结,更能促进之后的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个人如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而只是企盼好运从天而降,那么,在他年老回首往事的时候,他就会为今生的碌碌无为而悔恨。一个人无论身居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首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准则,也是人生的准则。那些在人生中取得过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全身心投入过。职场不相信悔恨和泪水,只相信投入!

方向对于一个新入职场的人是很重要的,就好比行船,如果没有罗盘的指示,就只能在茫茫的海上到处漂荡,甚至会出现泰坦尼克的悲剧。张亚勤在学习方面是有自己的原则和标准的,在进入中国科技大学之后,大多人选择的是热门的物理专业,而张亚勤却选择了电子专业。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电子专业学习和钻研,让张亚勤在这个领域确实做到了顶尖和卓越。

这就是张亚勤,一个不为外部环境所影响的神童,潜心做着自己倾注了激情的事情。行动指南

学自己喜欢的才有激情。

星期三 工作没压力“我认为中国社会其实挺开放的,像姚明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闯出一片天,大家都感觉很骄傲。微软是全球知名公司,我到微软工作并没有感受到什么压力或阻碍。”——张亚勤2008年7月28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背景分析

记得姚明曾经对媒体说:“当我来到NBA的时候,我感觉我需要挑战每一个人,而过了一阵子,我感觉他们都在挑战我。”

如今很多中国人在外企工作,甚至走出国门到美国、到欧洲等其他国家工作,不少人打出一片天地,创出一番事业,这些都值得我们去骄傲和自豪。多数国人看来,在外企工作,尤其是讲求效率的美国企业,一定是压力重重,其实不然。

姚明在美国NBA打篮球,张亚勤进入微软,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1986年张亚勤进入乔治·华盛顿大学就读电子工程博士,先后在GTE实验室、桑佛那多实验室工作。1997年,31岁的张亚勤博士当选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这是在电气和电子学研究领域全世界最高的学术荣誉,同时,他还是IEEE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在美国的长期学习和生活中,张亚勤也慢慢地了解和洞悉了美国的文化,也学会了创新和批判式思维,对其职业生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行动指南

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

星期四 一个有自信,有追求的张亚勤“我在中国科技大学有三个收获,一是那时候形成的单纯的理想和追求,直到今天我依然保持不变;二是自信,那时候,同寝室的同学进校的分数都比我高,但是通过8年的学习,我自信遇到任何困难都有勇气和能力去克服;三是有幸认识了我的太太,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张亚勤2006年5月11日在中国科技大学演讲背景分析

张亚勤说自己是个比较执著,比较单纯,比较自信的人,而这源自于中国科技大学。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而一个单纯的理想和追求,是人生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生命的历程就在于追求,没有追求,人生将因此止步而失去活着的意义。

保持单纯的理想和追求,以便心无杂念,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当然这种单纯的理想和追求并不是置身世外,埋头苦读,也有和同学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他大学期间经常去听各种讲座,包括霍金的,这都是他单纯的体现。

张亚勤说中国科技大学的收获还包括认识了他的太太,一位给予他很大帮助的女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着一个伟大的女人,看来这句话是没有说错的。

中国科技大学教给张亚勤的自信,对他今后的历程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他一人踏上异国他乡求学,并顺利完成学业,这和中国科技大学交给他的自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在虚怀若谷的前提下的自信。表面的他是波澜不惊,其实内心是激情四射,有着“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那种雄心。行动指南

人生充实,是因为有理想和追求。

星期五 懂得并敢于竞争的张亚勤“IT作为一个产业,它为企业打造的是其灵活应变的神经中枢,正是可以帮助公司提高生产力,进而提升竞争力。无论是咬紧牙关准备过苦日子,还是大刀阔斧想要进行业务变革,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都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竞争力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张亚勤2008年在《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背景分析“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希腊神庙上的一句话,这也是哲学的最高目标。作为一个企业也不能例外,需要对自己和对手都做一个全面的审视,尤其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之下。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他人,就容易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则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最优秀的人,知道得越多,方知知道得越少。

市场是喂食的老鹰,每个企业就是一只小鹰,企业面临的优胜劣汰的生存境地,与小鹰很是相似。企业想要从瞬息万变、险象环生的市场中获取食物,除了竞争,还是竞争,只有竞争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如果企业不具备自我认知和对竞争对手的洞察,那么在生意上就会让对手抢得先机,获得食物。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生存的最大武器就是竞争,而张亚勤是个懂得如何竞争并且敢于竞争的人。行动指南

充满竞争的年代,要勇于面对。1月 第二周

星期一 会竞争也要会合作“我们必须通过战略的融合,联合培养,机遇分析跟本地的合作创业伙伴互相提供一些经验,促进产业的升级。同时,我们也向本地的伙伴学习,学习很多的运营,以及中国化的经验。”——张亚勤2007年中国“IT两会”、“跨国企业在信息化创新中的作用”演讲背景分析

区域文化差异确实是考验企业扩张时的平衡能力,坚持强势特点还是进行本地化,是个问题。

当今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产品厂商更多的是将产品本地化业务外包给专业本地化服务商,产品厂商只负责进度控制和质量检查。对于产品厂商来说,选择本地化服务商有不同的考察因素,如规模、信誉、成功经验、流程、质量和生产能力等。其中流程是本地化服务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它与本地化质量息息相关,控制了本地化流程则产品本地化就成功了一半。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如果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依旧采取不变的强势,那是注定行不通的。

本地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向本地的伙伴学习取经。合作是本地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不采取好的合作,本地化的步伐一定会很艰难,甚至不成功。行动指南

竞争和合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共赢。

星期二 很中庸“整体上来讲我是个比较中庸的人,很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我赚钱时兼顾成家立业,做技术出身的人对管理也兴致盎然,工作虽然很忙,但是每周要回家吃四次饭。”——张亚勤2008年7月28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背景分析

中庸其实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和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学习方法包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要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物。

张亚勤身上有太多的光芒,猜想他应该是锋芒毕露的吧,其实不是,他是一个很崇尚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的人。中庸乃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而慎独自修是中庸之道的一条,而张亚勤在技术和管理之外,这方面做的算是很到位。

张亚勤说,他虽然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十分执著,但不会为了一件事情而放弃其他的东西。在他的理念里面,电子和通信技术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因此他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不过如今他更喜欢参悟人生和职业的卓越之道,而不是成为一个工作狂。

赚钱并且顾家的男人才是女人心目中成熟男人的标准,事业心和家庭责任感其实不分孰轻孰重的,而张亚勤正是符合这个标准的男人之一。行动指南

学会中庸之道,必先慎独自修。

星期三 懂文化“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跨国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美国的职工和周围的职工,他们都有‘水土不服’的现象,我想不是技术的原因,不是人才的原因,也不是资金的原因,有很多是文化、理念等决定的。”——张亚勤2007年中国“IT两会”、“跨国企业在信息化创新中的作用”演讲背景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飞利浦、日立、东芝、富士、松下、可口可乐这些跨国公司抓住难得的机遇,大力拓展中国市场。进入90年代,更多的跨国公司先后跨入中国市场的大门,开始了几十年和百年前他们的先辈们未竟的中国淘金之旅。实际上,对于中国市场这块魔方的玩法,大多数跨国公司当时也是处在试水阶段,对中国的文化也还在慢慢理解。当然,既然是初试水性,那么就在所难免会出现触礁,甚至溺水的情况。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依然是存在的。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偏差。外在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一句话或几个词,不是内在本质内容的全部;企业文化中实际存在的糟粕是肯定不会出现在外在表现形式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通常比较稳定,不会频繁更改,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却因各种因素的时刻变化而处在时刻变化之中。行动指南

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要地位,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应当注重和建立好的企业文化。

星期四 涉猎广泛“做研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你的东西让成千上百万人去使用。产品化的过程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它更多的是管理的过程。另外我也爱学点东西。从学生时代起我就喜欢听各种讲座,学不同东西,学管理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张亚勤2002年10月7日(微软亚洲研究院日)接受媒体采访背景分析

1989年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GTE迎来了一位年轻的东方人,他就是刚刚博士毕业的张亚勤,在GTE的5年里面,他作为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全身心地投入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讯研究领域,并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秀才不怕衣服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而就像张亚勤说的那样,产品化的过程不仅仅是研究,更多的是管理。尽管说管理这一块并不是张亚勤的研究范围,但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进修对张亚勤之后的职场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张亚勤从一个技术天才向管理型的人才转型,跟他不断学习是分不开的。

张亚勤就像一个气吞万象的海洋,其身何等浩瀚壮阔。但他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行动指南

博学以广识。

星期五 管理不是管人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强项是我十分真诚,我和员工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大家很容易建立共识。弱点是并非一个很好的结构化的管理者,往往对一些事情没有一个很详尽的计划;有的时候做的瞬间的决定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整体来讲,我管理并不是去管人,而是大家达成共识。像我开经理会的时候,从开始到结束大家都在辩论,但是辩论的过程都是充满了笑声,大家都在友善地、建设性地去争论问题,争论之后大家试图达到一个共识。10%的时候可能不能达成共识,这个时候作为最后的决策人你必须要有智慧去做决定,而且选择最好的方案。——张亚勤2002年10月7日(微软亚洲研究院日)接受媒体采访背景分析

张亚勤在微软内身兼数职,他是从科研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他是一个站在科技发展领域和企业发展领域的最前端的人物。在人们眼中张亚勤是个神童,是个天才,其实他也并非什么都擅长的。

在管理上,他认为真诚很重要,这一点让他在与员工交流时容易达成共识,这也是一个管理者应当具备的素质之一。正如张亚勤所说的那样,管理并不是去管人,管理的目的是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最终找到最优的方案。管理是一个智慧的过程,突出自己在管理上的强项,并弥补自己的弱项,这样才能和员工在整体目标上取得一致,即便不能,也可以为最终决定的选择铺好路。因此张亚勤的经理会上都是充满笑声,大家友善地去讨论问题,最后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来。行动指南

管理并不是管人,而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过程。1月 第三周

星期一 谦谦君子“我觉得就是要保持一个很平和的心态。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Leader,最重要一点当然是感觉,是你在做决定的过程中的感觉,另外一点就是你的心态。你如果有一个好的心态,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给你的员工带来的是一种信心。要让你的员工看到你的时候,对你有信心,相信你会让这个机构不断发展,觉得他在这儿工作会不断发展。所以说你的心态、你的Confidence、你的感觉是最重要的。”——张亚勤2002年10月7日(微软亚洲研究院日)接受媒体采访背景分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用来形容张亚勤是再合适不过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工程师们也这么看待他。在常人的眼中,管理者似乎是一个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角色,而事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管理者应当是一个具备亲和力、凝聚力的人,而这些能力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实现个人集体同升共荣。

有个故事,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周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事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同样的道理,张亚勤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就连微软亚洲研究院里面打扫卫生的清洁员或者是公司的前台都会很亲切地称呼他为亚勤,而不是张总之类的别的称呼。张亚勤现在管理着全世界最大的IT企业的研发机构,手下员工几千人,却丝毫没有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这应该算是他在职场上能够成功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因素吧。行动指南

管理者当是谦谦君子,尊重别人,也在受人尊重。

星期二 关心教育我提议教育部选择5所顶尖的大学,将这些学校各专业的课件通过互联网免费提供给大家。毕竟,在国内,有机会接受一流大学名师指点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样做既有助于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让更多学子有机会得到最好的教育。其实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已经做了这样的尝试和努力。知识无国界,应该造福全人类,中国的大学也应该有这个胸襟吧。——张亚勤2010年3月9日接受《中国信息主管网》采访背景分析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一种以某些主观意识形态去适当改变另外一些主观意识形态的方法,是改变他人观念与思想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可以说教育亦是最廉价的国防体系。

自己也是接受过教育的,在这一点上,张亚勤应该是有体会的。他接受到的教育机会应该算是中国最顶尖的之一,而事实就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到这些机会。在国内教育这一块确实存在着水平良莠不齐,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等现象。国外的大学在这方面已经开始着手,这也是张亚勤从国外给国内大学教育带来的一点启示吧。

大学和大学之间如果不交流,那么只会成为井底之蛙,就算有发展也是非常缓慢,这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若不改变,必会带来各种负面影响。行动指南

心系教育,因为教育涉及社稷安危。

星期三 关注人才“我是赞成最终取消户籍制度的——即便这一进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取消户籍一方面可以加强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现在有很多的问题(比如民工孩子入学难)都是由户籍制度引发的。另外,也有必要针对海外的高科技人才,适当放宽签证限制——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张亚勤2010年3月9日接受《中国信息主管网》采访背景分析

户籍制度的存在也对国内的教育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非常不利于人才的交流与成长。入学难这个问题,仅仅敞开校门是不够的。尽管国内已经有设立专门的学校来处理,但是这一障碍的清除应该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需要多方的努力和配合。在中国国内几乎所有地区都存在着一个不同地域的生源区别对待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地域歧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至于海外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学习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如果设置过多的限制和关卡,这很不利于高科技人员外出学习取经和回国贡献。闭关锁国的亏,在前几个世纪中国就吃过了,如果现在还继续这样不采取措施来解决,那么人才的缺失将会引起连锁的反应,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大为不利的。行动指南

人才交流的障碍应当早日清除才好。

星期四 战略眼光“我们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研发中心,并不是由于经济危机,也不是经济危机的结束,实际上是一个长远战略规划,在北京我们今年年底会搬到新的园区,这个园区在中关村广场,差不多可以容纳8 000人,10万平方米,我们已经计划三四年了,而且这也是我们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总部。在上海我们也是三四年前就启动园区,上个星期就搬进去了,可以看一下我们在中国的投入,不仅仅是市场,不仅仅是研发,我们还有投资的部门、制造的部门、技术售后服务部门,可以说所有在美国总部有的职能我们这儿都有,其实恐怕还多一点,因为我们还有制造的职能,像PC外设的制造,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微软第二总部。”——张亚勤2010年4月10日接受《和讯网》采访背景分析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随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企业战略的要求愈来愈高。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给所有企业或多或少带来了影响,而微软却在这个时候在中国到处建研发中心,这看起来有违常理,危机下应该缩减开支,适当缩小规模才对。其实微软这是在三四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的,这也正是张亚勤让人钦佩的厉害之处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微软是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的,在中国到处建研发中心也是无可厚非的。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战斗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准备好战斗之中需要的物品,打有准备的仗才是聪明理智的行为。行动指南

早做准备,有备无患。

星期五 创新工具论“创新十分的重要,企业的创新可能要看一下不同的周期,大的企业你可以考虑三年甚至五年以后的,对于小的企业可考虑周期稍微短一些。但是有一点,创新应该是开放的,应该是建立在最新的技术之上,而不是闭门创新,完全从零做起。另外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可以通过专利的转让、购买,可以通过人才的引进,包括有的时候可以并购一些企业来获得,不仅仅要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也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创新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目的,你创新是为了企业战略而服务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可能要考虑一下整体的战略。”——张亚勤2010年4月10日接受《和讯网》采访背景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屹立不倒的根基。微软正是因为其充满创新的产品,才能走到今天,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微软2010年又在上海创建新服务基地,可以看出对创新的关注和重视。

张亚勤也因为在美国多年,受西方思想的熏陶,学会了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才会在回国之后更加强调创新。当然,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整合,把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创新也不是当下中国掀起的巨大的山寨风,山寨的诞生是创新乏力而一味模仿的结果。

创新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承诺。创新必须是从上到下的,在任何公司里面一般工程师都喜欢创新,管理者都不愿意创新,大型企业中,管理者往往是创新的阻挡者,所以决策层一定要支持创新。行动指南

创新在企业里不可或缺,决策者当全力支持创新。1月 第四周

星期一 看好中国“把学校行政化,教授分级别,学校管理者分成厅级、副部级,对学校的创新是很不利的,整体来看,我还是很乐观的,否则我不会在中国建全球除美国以外最大的微软研发机构,不会把那么多重要的研究、项目放在这儿。”——张亚勤2009年12月14日接受《新浪网》科技频道专访背景分析

CCTV经济半小时在2009年5月采访巴菲特时说:“中国很有潜力,我希望把潜力变成事实,在下一个一百年里,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我希望中国总是一路成功,发展得越来越快。”其实不只是大师巴菲特讲这种话,很多人都看好中国,都希望能把自己的事业拓展到中国来。

张亚勤的回国也证明了巴菲特的这句话。但在张亚勤看来,学校行政化,教授级别化,这些都是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的,这只会扼杀人才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路;但是瑕不掩瑜,这无法掩盖中国在危急中显现出的活力和生机。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阵容应该是仅次于美国总部的,能在中国搞好亚洲研究院,这是张亚勤和李开复等人不懈努力达成的。在微软亚洲研究院里面,诞生了诸多改变人类发展历程的作品。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度。把重大的研究和项目放在中国,让中国给世界提供充裕的能量。行动指南

中国是有前景的,选中国,没错的。

星期二 合作精神“我们和政府、整个IT业界有那么多合作,我们没有垄断。”——张亚勤2008年8月对外发布严正声明背景分析

从1997年开始微软就不断被卷入一系列的垄断案之中,被美国司法部、欧盟等指控其垄断。当微软陷入垄断的坏名声之中时,唯一能强调的就是合作了,事实上微软在合作方面的确做了不少事情。钱是赚不完的,不需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放弃长久的将来,微软很明白这个道理,为此微软有一项合作伙伴计划。“微软合作伙伴计划”是指微软将关注于合作伙伴的长远发展的一个通用于全球的计划。加入该计划后,合作伙伴可以借助其资源全面提升市场形象及市场竞争力。“微软合作伙伴计划”是一个微软全球统一的渠道认证体系,一个服务于微软所有合作伙伴的计划,一个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服务于客户需求的合作伙伴计划。

微软合作计划的开展和后期的一系列举措,部分冲淡了微软的垄断嫌疑,垄断的帽子已经扣在微软头上很久了,给微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微软若再不采取措施,损失将会越来越严重。行动指南

垄断很有钱赚,但是合作才有前途。

星期三 对手亦是朋友“我们还是朋友,此前也经常联系,至于以后该如何相处,等明年1月我正式回国上班时一定会告诉你。”——张亚勤2005年11月18日接受《北京晨报》采访背景分析

这是北京晨报在李开复出走微软,改投Google门下时对张亚勤做的采访,此时张亚勤还在美国,尚未归来。李开复到了竞争对手公司,成为张亚勤的对手,张亚勤并没有割席断交,更多的是英雄惜英雄。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对手之间英雄惜英雄的典故,张亚勤和李开复两人曾一起共事,共同效力于微软,一起打造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毫不夸张地说他俩是微软(中国)的缔造者,谁也未曾预见李开复会和张亚勤分道扬镳,成为微软的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未必就不是朋友,张亚勤是李开复从国外邀请回来的,对张亚勤来说李开复可以算得上是提携恩师。李开复到了Google,会是微软一个很强劲的对手,和这样的对手竞争才是有意义的竞争。李开复是一个非凡的角色,能够师从于他,同他共事,甚至到最后的竞争,这样的机会很是难得的。张亚勤和李开复都是英雄,中国自古英雄惜英雄。行动指南

再见面还是朋友,这才是豁达的心胸。

星期四 一起赚钱“我不能评价哪一公司,但是我觉得中国整个IT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相当的强劲,大多都是微软合作伙伴,微软是一个平台的公司,比如在Windows 7上面可以做各种应用,对我们来讲主要是一种合作的模式,最近IBC有一个分析,我们在Windows 7每投入一块钱,我们中国的合作伙伴或者IT行业,会赚27块钱,放射范围是27倍,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张亚勤2009年9月2日接受《金融界网》采访背景分析

这是《金融界网》在全球金融危机一周年之际对张亚勤做的采访。这场危机波及全球,张亚勤强调微软是个平台,和诸多企业一起在这个行业中同进退,而不是一家独大的那种垄断巨头。金融危机给大家都带来了损失,也给诸多企业带来了启示:这是一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遇到困难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克服的,光靠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单干的力量远远不够,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张亚勤强调微软是一个平台,一个大家一起赚钱的平台,把自己摆放到了一个高度,表明自己不是单独捞钱,而是一种合作,有财大家一起发。例如用友软件在2008年加入这个平台,成为了微软全球战略伙伴,也是中国第一家微软全球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伙伴。

市场是个大蛋糕,大家一起做大,自然每个人分到的那块就不会太小。张亚勤不各自为政的这个理念是金融危机之后给企业最好的提示。行动指南

众人拾柴火焰高。

星期五 广交朋友“此次与用友的战略合作不是排他性的,是微软全球战略合作计划的一部分,希望有更多像用友这样的合作伙伴加盟。”——张亚勤2008年2月27日接受《比特网》采访背景分析

这个采访是在2008年用友软件、微软(中国)公司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宣布用友成为微软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和中国第一家微软全球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伙伴之时。微软不再是昔日那个看似霸道的垄断者了,此时的微软已经意识到有合作伙伴的加盟,自己才好发力,才好办事。

一直以来微软的垄断之嫌从未能彻底从人们的心目中去除,因此只要提及微软,人们都很容易联想到其垄断的地位。为了摘掉自己垄断的头衔,为了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微软在中国找到了第一家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伙伴。有了第一家,就会有第二家,难就难在找准第一家,这一点,微软做好了。张亚勤还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盟,也为其后来的合作伙伴做好了铺垫。也正如《吕氏春秋》中所写:“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行动指南

朋友多了路好走,对企业来说一样行得通,合作伙伴多,企业也才好发展。

FEB 2月 顺势而为

2月 第一周

星期一 适者生存“你必须适应环境,环境没有义务为一个物种而改变,如果觉得你的价值与这个国家的价值是对抗、冲突的,你可以不在那里设立公司。”——张亚勤2010年3月4日接受《中国新闻网》就Google退出中国一事采访背景分析

Google离华很大程度上跟Google的搜索业务,没有按照当地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信息过滤,以及Google创始人坚守自己的信条有关。加上先前深懂中国国情的李开复的离开,更让Google中国失去有效的应对能力,一时间造成股票价格下跌。相反纵观微软却能顺顺利利地进入中国,并历经数年依然屹立不倒,这和他们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是紧密相连的,和微软(中国)的掌门人也很有关系。

一个公司想要改变它发展的环境,这是一件逆潮流而行的事,绝大多数会被主流冲垮,即使是世界第一大互联网公司也不例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想要在一个国家立足,你的价值观和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要是冲突的话,那么设立公司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后果也会很不理想,甚至不堪设想。张亚勤坦言,Google是微软的直接竞争对手,Google离华对微软来说:一是在中国少了个竞争对手,二是从Google身上学到了如何顺应环境的经验和教训。行动指南

学会适应环境。

星期二 融合该融合的“其实我看到的是两个层次的融合,多年来改变整个人类交互方式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数字化,把你的信息表示的方式改变;另一个是IP化,指的是信息连接的方式。”——张亚勤2006年3月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二层大宴会厅演讲背景分析

2006年,欧盟曾因微软未能完全执行反垄断,裁决对其罚款2.805亿欧元,这些给微软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实际看来微软并不是对知识产权保护很有方,而是在垄断上面很有“损招”,其视窗捆绑流媒体播放器就是很好的一个证明。欧盟的这些处罚并不能阻止微软在研究和整合上的脚步。

互联网的渗透,打破了传统电信领域的疆界,改变了移动通信的演进规则,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以及运营转型等一系列与移动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因素,深刻地影响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抛开其垄断与否不谈,微软正在做的不仅是整合产品,更是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行动指南

顺应融合的趋势。

星期三 跟随中国的步伐“中国在过去30年,尤其是过去10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成为世界创新的源泉、人才的源泉,所以很显然微软(中国)会成为微软全球战略中的核心部分。”——张亚勤2007年5月15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背景分析

当记者问:“研发园区建设对于微软的全球化战略,是否也是重要的一步?”时,张亚勤是这样回答的。

1992年微软就开始进入中国,看好中国的广阔市场前景。在随后的时间里,微软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力度,不断地派遣人才来到中国搞研究,并建立了亚洲研究院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飞速发展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这都是跨国企业能够选择并扎根中国的一个原因。中国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之一,在信息产业方面中国有大批的人才在为此作着贡献,中国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能在这上面生长起来的企业都会充满生机,因此说微软全球战略的重心应该是在逐渐向中国偏移的。行动指南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融入中国。

星期四 实施想法“中国软件业在过去5到10年,发展速度很快,但国内软件业依然缺乏规模效应。同时中国软件业还缺少将CEO想法具体实施的CTO。中国的软件产业不缺少CEO而缺少CTO。有很多有国际战略眼光的CEO,缺少的是真的把他们的想法实施的CTO。”——张亚勤2008年4月17日在第六届成都软件洽谈会上的演讲背景分析

第六届软件洽谈会围绕“人才与投资,洽谈与合作”的主题展开,中国的软件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当口,速度够快但是依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更多的是软件的外包而非软件的自主开发,因此说中国缺少的不是CEO而是CTO,也正是这个道理。CEO需要的是战略眼光,而这种战略眼光更需要CTO来真正地去实施。只有把想到的去付诸行动,才是实现中国软件业腾飞的重中之重。张亚勤在2009年《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说:“当年自己参加高考的想法是,不去,就是失败,就是零分。”付诸行动是多么重要。

因为真正要让中国的软件业发展起来,需要做得最多的是去实践,中国是一个不缺想法的国度,很多大胆的有创意的想法都来自中国,但是却缺乏去把这些想法真正实施起来。不能只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中的侏儒。行动指南

思考之后还需要有行动。

星期五 源于中国经济发展“这有偶然的因素和必然的因素。偶然的因素是我们在成立微软研究院的时候,几个领军人物都是世界级的专家。另外这几个人都对美国十分了解。第三点人们有国际化的视野,所以我们开始就十分的顺利。必然的因素是与中国经济的发展、IT产业大的背景趋势分不开的,特别是中国一流的IT人才,一个企业的成功有五个因素,就是《孙子兵法》里面的‘道、天、地、将、法’,微软在中国研发体系的成功,首先是有‘道’,我们所做的产业,适应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很幸运这五个方面同步的进行,所以有了今天的成功。”——张亚勤2008年6月20日接受《腾讯网》科技频道采访背景分析

这是张亚勤从偶然和必然两个方面,就腾讯科技“跨国企业在中国大都有研发机构,无疑微软在中国是最成功的,在微软全球研发格局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一成功”的问题,作出的回答。

在谈当今微软在中国的发展时,张亚勤结合了《孙子兵法》中讲述的几个关键因素,其中一个强调的就是“道”。中国有很多跟“道”相关的词语:“生财有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这些都涉及一个“道”。何谓“道”?“道”就是要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找到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有跨国企业,包含研究机构,微软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1999年在李开复的带领下,张亚勤回到中国,然后不断有人因为张亚勤的回来而纷纷追随回国。这些人都是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这为微软在中国的扎根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原因,要归结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为微软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中国数目众多的高校,恢复高考之后,大批人才得以接受到教育,文化素质的提升,都是微软能够人才源源不断的保证。行动指南

注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2月 第二周

星期一 中国的Windows 7“Windows 7也是有史以来包含最多‘中国DNA’的微软作品。”——张亚勤新浪博客《Windows 7的中国DNA》一文背景分析

微软(中国)的多支团队参与了这个操作系统平台核心功能的研发和性能的调整优化工作。同时,与国内合作伙伴携手,为提升全球市场和本土市场的软硬件兼容性和用户体验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年轻的工程师们在Windows 7的开发过程中经受了考验与历练,也收获了经验和惊喜。位于上海的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团队出色地完成了WDAC、MSXML等Windows 7核心组件的开发任务。

自Windows Vista发布以来,技术环境和编程模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肩负重任的年轻工程师必须对原有关键代码进行逐行审阅和调优,并且时常要面对“诡异”的、很难重现的Bug问题。当然,这支富于激情的团队还是战胜了重重挑战。他们说,要像追求女孩子那样追求工作成果的完美,这种锲而不舍、苦中寻趣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为提升Windows 7的硬件兼容性,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多便利,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硬件创新中心团队与国内主要的IT卖场紧密合作,收集、研究和分析硬件销售数据。

根据第三方评测的结果,当前,国内市场主流的硬件产品都能运行于新的Windows之上;Windows 7还全面支持中国自主研发的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MB-TH)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大多数数字电视卡及无线上网卡都可以实现即插即用。行动指南

跟着中国市场有肉吃。

星期二 微软与中国有缘“不过,员工们在尽情享受新园区所带来的便利惬意的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新园区的启用是一个新的起点,微软上海团队也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对此我可以用‘三个中心’来概括说明。”——张亚勤新浪博客《微软的上海之约》一文背景分析

上海是一座值得品味的城市。吴越故地,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同时又散发着年轻却雍容的魅力。从“东方明珠”到集世界文明之大成的“世博会”,上海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与时俱进”的含义。微软的科技园区静静矗立在这片活力四射的土地上,开启着未来梦想的新篇章。

微软公司其实与上海市结缘已久。2001年,比尔·盖茨出席APEC会议来到上海,对上海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印象深刻。2003年,比尔·盖茨在和杨雄副市长的一次会晤中,看到了上海未来的建设规划蓝图,谈到未来要在闵行区建设一个高科技园区时,对张亚勤说希望微软也能够参与科技园区的建设。2007年4月,在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等高层领导人的支持下,微软公司宣布,将在中国北京和上海建设创新园区,以履行微软公司对中国信息产业的长期承诺,并助力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从那时起,微软就和上海有了一个约会。

张亚勤指出的三个中心分别是:第一,将新园区打造成微软与当地IT产业合作的中心。第二,新园区将继续作为微软全球技术支持的中心,不断为世界范围内的微软客户与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第三,将新园区建设为微软在美国之外的研发战略中心。行动指南

中国给微软提供了好的发展环境,微软也将为中国创造更多利益。

星期三 回报中国就是回报世界“2007年微软及其合作伙伴在全球产生4 200亿美金收入及1 400万工作岗位,是整个IT产业的1/3。在全球范围内,微软每赚1元,生态圈赚7元,即1:7的辐射放大效应。而在中国,2007年中国的生态圈收入155亿美元,创造160万就业机会,也是中国IT产业的1/3。不过有意思的是,微软在中国每赚1元,像中软、浪潮这样的中国公司就会赚16元。中国的辐射效应是1:16。”——张亚勤2008年1月25日在创新和软实力竞争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背景分析

微软公司已经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在个人和商用计算机软件行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公司在全球约10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共拥有6万多名雇员。公司推出的包括Windows客户端、信息工具、商业解决方案、服务器平台、移动应用系统及嵌入式设备、MSN、家庭消费及娱乐等7类核心产品。微软公司自1992年在北京开设第一个驻中国办事处以来,不仅同中国软件、硬件和通信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还与中国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公司在中国拥有3000多名员工,居公司在美国境外员工人数之首。微软对中国的IT公司和软件产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称微软是中国的企业已经不算过分,并且已经成为中国自主创新链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行动指南

作为微软(中国)的一分子,自当尽力回报中国。

星期四 参与并反馈“今天下午政协全体会议两个提案十分精彩,一是对官方统计数字的质疑,二是房地产泡沫(政府地价垄断,房地产商抬价)。特别是二讲得一针见血,短短的15分钟赢得5次大家自发的掌声!看来房地产泡沫是摆在政府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两位讲实话讲真话的委员致敬,也对政协把他们提案放在全体会议致敬。”——张亚勤新浪微博2010年3月7日22:02背景分析

这条微博讲述的两个问题是中国当下讨论比较频繁的问题。

2009年4月7日《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近日,城镇失业率五花八门的数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引起了来自决策层的重视。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攀升到了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而3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2%。两相比较,前后数据竟相差一倍。学界和民间更有“2009年预计中国失业率是14.2%”,“中国失业率严重失真,实际失业率已达到33%以上”等听起来颇为惊心动魄的数字。失业率数据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所谓泡沫指的是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两大特征是:商品供求严重失衡,需求量远远大于供求量;投机交易气氛非常浓厚。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的情况。张亚勤在这次会议中,认真听取了多方的报告,对其中关注民生的特别重视。行动指南

关心政治,关心社稷。

星期五 关注时政“刚和女儿看完网球回来,一看新闻发现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实在不明白,美军不是在伊拉克吗?奥巴马自称惭愧,我也替他和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惭愧。”——张亚勤新浪微博2009年10月10日00:47背景分析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三位在职期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总统,在他之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获得1906年诺贝尔和平奖,美国总统威尔逊获得191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写到,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在为奥巴马颁奖时评论他称:“奥巴马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与他同等的程度,他为人民带来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英国天空电视台报道称,奥巴马作为首任非裔美国人总统,自2009年1月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并呼吁核裁军。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表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核心是:“想要做一个领导世界的人,必须以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与态度为依据来行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评论员叶海林认为,这个奖项颁给奥巴马是个笑话,他说“诺贝尔和平奖本是为奖励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而非即将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许奥巴马应该感谢小布什,因为自小布什以后,如果美国领导人不再放出狠话,那么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其实奥巴马并没有真正改善阿富汗、中东的局势,没有对世界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

张亚勤在得知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也是发出感慨,不断挑出事端的国家领导者为何能够获得和平奖,更何况奥巴马还在获奖时表示战争有时是必需,呜呼哀哉!行动指南

技术人员也应能够针砭时弊。2月 第三周

星期一 不惧《反垄断法》“我们也欢迎《反垄断法》,它能鼓励创新,给用户更多选择。”——张亚勤2008年8月6日接受《通信信息报》采访背景分析

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人,微软软件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了70%的份额。微软最新的视窗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在中国市场的最低售价为899元,Vista家庭基础版售价499元。微软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人们对微软的印象更加是垄断。

继打击个人盗版软件成效初显后,微软正慢慢将目标向企业级用户渗透。2010年4月2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上海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因使用盗版软件向微软赔偿217余万元。随后,微软起诉东莞市动感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侵权案正式开庭。有媒体预测说,如若败诉,国内网吧业将面临亿元以上罚单的连锁效应。《反垄断法》的出台,让更多用户迁移到国产正版软件上来,借此推进国产办公软件的正版化。正如金山软件高级副总裁兼金山办公软件CEO葛珂所说:“国产办公软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遏制了国外相关软件的高昂价格,为政府和消费者减少了额外支出;国产软件的免费下载使用,让数千万个人用户的正版化成为了可能;国产办公软件的发展走出海外,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无论是从保密安全,还是从经济角度,国产软件发展的意义都非常重大,这也是我们坚持做WPS的目的。”《反垄断法》是对微软这种巨头的某种限制,更是对国内软件商的一种鞭策和鼓励,对用户来说更是选择空间的扩大。行动指南

成功的道路上,只有不惧竞争方能前进。

星期二 神童与成才“人与人的聪明和智商其实并不会天差地别,关键是你对你所向往的事业付出了多少。”——张亚勤2007年5月30日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背景分析

小的时候,周围的大人整天津津乐道着自己家的孩子有多么神童,但实际上,小时候是神童的孩子长大以后未必是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人,尤其在中国,方仲永这样的事例并不少。

我们众所周知的爱迪生、居里夫人这些科学家们,是不是神童呢?答案是否定的。爱迪生从小到大只上过几个月的小学,他被人们称之为“低能儿”,但他妈妈不认为他是低能儿,独自教他,让爱迪生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张亚勤讲述了自己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对所向往的事业付出了多少。外界称其为神童,大多因为其少年上大学的生涯。但是神童未必就能成功,和张亚勤同时代的三个最知名的神童都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淡出人们的视野了。所以说智商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诸多年幼神童的超高智商,没能给他们带来之后人生路上的一帆风顺。一个人最后的成功在于事业心和对从事事业付出的努力多少。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沉淀、有所成就。行动指南

世间不乏方仲永,后天努力更为重。

星期三 三点分析“可能是有以下三点:第一点最重要是大量的人才,中国有这么多聪明的年轻人喜欢做IT,喜欢学软件,喜欢从事互联网,这是全球最大最聪明的一个群体。第二点是巨大的市场,这里有几个方面:①是宽带;②互联网;③PC中国是第二大市场,在两到三年之后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所以说是巨大用户群,巨大市场的机会。第三点还是对于整个经济的前景和投资的环境是比较有信心的,尽管有的时候有一些波折有一些迂回,我们也碰到一些逆境,但是整体来讲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对于保护环境的改善。”——张亚勤2010年4月10日接受《和讯网》采访背景分析

在接受《和讯网》采访时,问到什么原因让他对中国市场有这么大的信心的时候,张亚勤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解释。

第一,依然是人才,2010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估计在3000万左右,中国是个巨大的人才库,在这里面有着数量众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软件和互联网。第二,才是市场,中国有着13亿人口,其中网民就有3亿多,预计在2015年左右会翻番,这使得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第三,就是他个人对行业的信心了,暂时的逆境不能改变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其他行业都陷于低迷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在经济危机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这也给从事软件和互联网的人们以信心和希望。行动指南

信心来源于理性的分析。

星期四 挑战下的活力“这个主题非常好,反映的是IT产业本身的一个状态,也反映了其实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状态。首先,全球的大环境,本身有很多压力。但是,IT产业本身还是迸发出很多的活力。我经常讲IT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觉得它也是把经济走出危机的这么一个重要的引擎。在这个大的挑战的环境下,作为中国的IT产业更多谈的是转机,谈的是机会,谈的是以后发展增长方向。我觉得这次会议,现在早上有一个部长会议论坛,下午有一个企业家论坛。大家的整个情绪,都是比较高的,都是比较正面的。看到更多的是以后发展的前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很及时的论坛。”——张亚勤2009年6月18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简称“软交会”,下同)上做客《新浪网》科技频道访谈背景分析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面对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很少有行业是能做到独善其身,全身而退的。作为新经济的代表——IT产业在这场风暴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残酷的财务报表下,一些大公司已经丧失了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他们抵抗重压的唯一方法就是裁并、溃逃。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没有奇迹发生,乌云压城的2009年不会是个丰收年,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可能都是如此,IT业也不能幸免。经济衰退的阴影已经在侵蚀我们看似牢不可破的信心。

整个论坛的主题叫做“挑战下的活力”,张亚勤对这次主题的看法做了一番解说。2009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是危机后的第一年,经济的复苏是首要任务。遭受打击的IT产业亟须重振信心,大胆地开创复苏时局。

有经济学家认为,这场危机促使了全球经济合作方式的改变,将减少对美国企业市场的依赖,加强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未来经济将是三极(美、欧、中),而不是两极(美、欧)的世界。”虽然对美国、英国的出口下滑,但随着南美、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市场日趋活跃,我国对印度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家电出口的快速增长也成为新的亮点。中国的IT产业将会借着这次机会重新做出转变,走出危机的阴霾。行动指南

变压力为活力,方能走出重重危机。

星期五 鼓励失败“微软鼓励大家的这种个性,鼓励把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对个人的限制较少,而且包容性很强,你可以讲错话,干错事,这里能包容很多错误和失败。”——张亚勤2010年2月20日接受《东方企业家》采访背景分析

比尔·盖茨曾说过:“失败比成功更加值得珍惜,甚至还有些偏激地认为‘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的向导’。”微软的这种企业氛围就能够包容错误和失败,鼓励失败其实就是鼓励创新,没有哪一个开发者会保证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包括对创新路上的失败予以鼓励,则永远不要指望会成功。

不止在一个场合听到“鼓励失败”的提法。“不犯错误”本身就是一种缺陷。不犯错误似乎意味着没走弯路直达成功。然而,“没走弯路”也意味着失去了接触更广泛的事物、开拓更多条道路的机会。求完善的习性容易使人做事小心谨慎,导致保守。

人们常常称赞硅谷的创造力,殊不知,这种创造力的一大支点,便是奖励甘冒风险的人,而不是惩罚那些冒风险而遭到失败的人。在硅谷,商业上的失误或项目半途而废不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那儿的信条是:“确信对于未来的设计,如果这个失败了,那么好吧,下一个将会成功”。行动指南

鼓励失败才不会扼杀创造力,才会有新的成功。2月 第四周

星期一 新理念新未来“新的商业模式的涌现,让众多的个人和企业用户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趋势和可能。”——张亚勤博客2009年2月5日背景分析

软件不再只是封装(或预装)好的“商品”,还可以通过在线服务、随需租用或附带广告的免费版本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获取新的软件+服务(S+S)。再如,很多新的功能,包括视频点播、信息搜索、在线地图,这些都是传统软件不易实现的功能,所以必须依赖“云层”之上的、规模庞大的计算和数据资源。

从网络就是计算机到网格计算,从分布式计算到互联网计算,长期以来,与云计算相类似的理念被学术界和不同的企业各自表述——虽然各个理念的内涵有些细微的差别,但大多基于充分利用网络化计算与存储资源、达成高效率低成本计算目标的考量,希望能更好地整合互联网和不同设备上的信息和应用,把所有的计算、存储资源联结在一起,实现最大范围的协作与资源分享。

云计算理论和尝试已经有十多年——近十年来,从.NET架构,到按需计算、效能计算、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等新理念、新模式,其实都可看做企业对云计算的各异解读或云计算发展的不同阶段。亚马逊所推出的S3和EC2标志着云计算发展的新阶段。行动指南

与云共舞。

星期二 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还记得2002年,基辛格博士在参观完微软亚洲研究院后对我感慨地说:“微软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为中美间的科技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许是冥冥中的相互呼应,这十年也正是中美关系迅猛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多年里我们不断践履着自己的梦想,也一次次超越了我们的梦想。——张亚勤博客《我的中国心与美国情》一文背景分析

基辛格博士可能没有想到,当时的那次访华之旅也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人生旅程。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年轻人的命运。1986年,还未到弱冠之年的张亚勤,满怀着理想和激情,将留学国外的第一站定在了美国华盛顿。在这里,他度过了难忘的四年求学生活,也打通其对现代科技认识的“任、督二脉”。

在两国交往过程中,穿梭在两国之间的张亚勤收获也不少,把全球最大的IT企业搬到中国并将其发展壮大,不但为微软赢得中国这块庞大的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也为中国提供了一流的人才培训机制,为中国提供了全球智慧的结晶,造福中国,让中国和世界接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行动指南

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为世界作贡献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祖国出力。

星期三 迈向云计算“我3月份在微软总部参与的高层会议,主题就是面向未来的服务对应。目前Xbox服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在线业务,Bing等服务是完全基于云的,最新的Office也走上了这个道路。软件加服务是明确的趋势,VS10支持Office 2010中的大量功能,对于中小型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亚勤2010年4月13日接受《搜狐网》IT频道采访背景分析

针对一些有关云计算将颠覆微软商业模式的说法,张亚勤明确表示:微软不怕云,而是云计算时代的主导者,在建立数据中心等方面投入的资源是最多的。谈到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张亚勤认为中国对云计算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但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云计算部署的几个大障碍:对安全和隐私性的保证;可依赖性,数据可靠性、服务可持续性;平台和服务的产业模式。“我在两会上的云计算提案有三个方面:成立云计算产业基金,靠市场方式运作,吸引全球的投资者,目前的问题在于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没有很多的资源和需求建立运算模式,而国企往往没有创新的动力;参与甚至主导国际云计算的标准制定,我反对不与国际沟通,自己搞一个标准,形成孤岛,奥运会是最好的模式,采用共同的规则竞争;希望有一些具体措施,让运营商和国企建立大型数据中心,依靠他们的信誉吸引应用,并在绿色等方面做通盘考虑。中国的云计算发展需要完整的策略,中国企业要和国际巨头展开合作。”行动指南

云计算不会颠覆微软商业模式。

星期四 十年磨一剑“十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工程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期望下一个十年会更激动人心。除了发表文章、专利、技术和产品,我期望我们能做几件真正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事情。”——张亚勤博客2008年11月5日背景分析

记得在2008年日本的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惊悚电影,叫做《改变世界》,在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台湾同步上映。如今大家想起贝尔实验室,没有人记得它发表多少篇文章,人们记得的是它发明的晶体管、激光和光纤,这些技术改变了整个世界;我们今天想起施乐实验室,也想不起它获得了多少专利,想到的是图形界面和以太网,这些技术让今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不同。这正是考验一个研发机构是否成功、是否有生命力的真正标准。

威斯敏斯大教堂地下室墓碑林中的一篇著名碑文:“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限制,我梦想改变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的时候,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最后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以改变世界。”

微软亚洲研究院目前虽说有些成果,比如数字墨水,语音识别与合成,电脑对联,智能缩略图等,但是这些都只是停留在几项专利的层面上,远远没有达到真正改变世界的程度。然而我们不能小看这些微不足道的进步,这些小的专利总有一天能够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实现改变人类世界的目标。行动指南

先改变自己,再慢慢去改变世界。

星期五 IT责任大“IT是繁荣年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天,IT也是我们走出危机的重要引擎。”——张亚勤新浪博客《博鳌归来谈感受之二》背景分析

IT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困难时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生产力,还可以协助传统产业转型,开拓新的商业模式。IT产业具有强大的辐射与拉动效应,一个企业应该多投入IT,有效借助IT带动企业走出泥潭。

金融危机下许多企业的短期目标是削减成本和降低风险。事实上,许多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达成这一目标。比如虚拟化技术,这是一种能够在单个计算机上运行多种操作系统的技术,能够使企业现有的计算能力得到充分应用,从而降低成本、减少能耗;又比如统一通信技术,它把语音通信、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融为一体,使企业能够以降低硬件及维护成本的集成软件解决方案替代传统的电话系统。

随着IT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很可能会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在传统的零售业,个人电脑、互联网和宽带已彻底改变了该行业的竞争态势与运营模式,原本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贯通的传统经济流程现在只需几分钟即可被打通,而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执行更是被极大缩短。所以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信息技术都将是经济复苏与发展的强有力的引擎。行动指南

IT引领未来,应当加大投入力度。

MAR 3月 冲出大气层

3月 第一周

星期一 教老外认识中国“所有微软总部高层访华,首先要谈的是‘十七大’。微软全球CEO史蒂夫·鲍尔默前不久访华,从成都到北京三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里,我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为其讲解‘十七大’报告的内容,以及对微软发展的正面影响。”——张亚勤2007年12月21日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背景分析

微软(中国)作为一家外企,其发展动向是会受到中国政策的影响的,正确的解读中国政策很重要。

比尔·盖茨一直以来都很有中国情结,曾多次造访中国。当张亚勤接手微软(中国)后,比尔·盖茨再来中国的时候,张亚勤竟然是不断给其灌输中国党代会的思想,讲述两会报告。比尔·盖茨是张亚勤在美国时的导师,到了中国,情形就不一样了,张亚勤成了比尔·盖茨的老师。不断提升比尔·盖茨对中国政治经济上的觉悟,给其“洗脑”。这个时期的张亚勤扮演的不仅仅是微软在中国的代表,还充当起了中国对外宣传的形象大使。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经济环境也逐渐开放,海外企业想要在中国立足和发展,有必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的政策通读透彻。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是需要有一个中国通来指导他们如何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行动指南

有些时候需要适当做点事情让世界了解中国。

星期二 厚积薄发“微软在PC和互联网方面都有优势,如果和移动产业密切合作,将会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和用户群。”——张亚勤2008年4月14日接受《网易网》科技频道采访背景分析

200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透露,截至9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亿,其中手机网民数由年初的1.16亿增长到了1.92亿,较2008年增长62.7%。与同期相比,固定互联网的网民人数增量仅有13.4%。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暴增以及3G业务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领域成为设备商、网络运营商以及SP与CP厂商们使出浑身力气想要先入为主的地盘。当然,PC厂商也不例外。如今中国的年轻网民首选的大多是手机上网,截至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人,其中74%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发展极其迅速。

张亚勤确实有着过人的先见之明,在移动互联网刚刚有发展势头的时候,做出如此判断,很有长远眼光。如今这一块已经开始形成一个新的市场,新的用户群也在逐渐产生,微软累积着优势,将会在某一个时刻爆发出来。行动指南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星期三 新的智慧结晶“Windows 7不仅仅是一个软件,也是一个平台,它可以推动IT产业的发展,推动软件、硬件以及服务产业的升级,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全球几千名的工程师用了3年多的时间,积累了1.6万家的软件和硬件的合作伙伴,对软件和硬件的兼容、可用性做了很多的测试,在发布前我们就把这个软件的测试版交给全球800多万用户。可以说Windows不仅是我们的产品,也是产业互动合作的智慧结晶。”——张亚勤2009年10月23日在杭州第十届国际电脑节开幕仪式上的演讲背景分析

2009年微软的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7在继Vista后推出,相比于Vista的内存占用多、各种软件不兼容等诸多弊病,Windows 7给用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完美体验。Windows 7的更快的访问速度,文件管理效率,智能快捷的系统排错等新颖的功能,让用户体验到软件给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和之前相隔XP五年之久才推出的Vista相比较,Windows 7的推出时间更短,给用户的体验更好。

2009年微软的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7的首发仪式在杭州的第十届国际电脑节上亮相,让其“更简单、更安全、更低成本”等强大功能很快地在业界盛传。

每当微软有一个新的产品成功推出,都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惊喜,能够推动产业的发展,推动软硬件和服务的升级。毫不夸张地说微软每成功向前迈一小步,世界都会因此向前迈一大步。行动指南

结合产业和智慧创造成果。

星期四 危机之下现金为王“要非常谨慎。即使企业目前的利润降低,也要保持正向的现金流。同时,及时进行业务整合,果断地砍掉那些开支大又不赚钱的部门和业务。现金流才是企业过冬最不可或缺的棉被。”——张亚勤2008年12月3日在《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背景分析

企业的现金流,如同人的血液,企业缺乏现金,就会像人一样贫血,久而久之就会生病,最终走向倒闭。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破产企业中的80%破产时账面仍是盈利的,导致它们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现金流量不足。

我国也不例外,曾经是香港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百富勤公司和内地极具影响的爱多DVD公司,都是在盈利能力良好,但现金净流量不足,无以偿还到期债务时,引发财务危机而陷入破产的境地。可见,良好的盈利能力并非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是否拥有正常的现金流量才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

金融危机之下,全球企业都将面临的现金流问题,泡沫的破灭,个别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的显现,这些都是现金流引发的问题。缩减开支和裁员是一个方法,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尽管对被裁的员工有些残忍,但缩减开支,保存现金流是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一个节流办法。行动指南

企业需要保持稳定的现金流。

星期五 一起展望和努力“刚参加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2010财年员工大会,今年的主题是‘畅想未来,放飞梦想’。虽是一年一度的例会,但对我们这个年轻的、不断成长中的团队来说,却是攸关未来的。而且,我也确实从今年的会场上感受到喷薄的激情、绽放的梦想与坚定的信心。每一位员工在入场时都领到了一块拼图,当把所有的拼图板拼接在一起时,便构成了此次大会的背景板画面。是的,只有汇聚起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让未来触手可及。研发集团来自上海和深圳的员工通过微软的‘统一沟通’视频会议系统与北京会场实时连线,全程参与了这次大会。”——张亚勤博客《微软(中国)研发集团2010财年员工大会侧记》一文背景分析

2006年1月的时候,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刚刚成立,这里的600名员工,相对于微软其他各地机构来说很少、很少。可是不到四年的时间,微软(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微软在美国之外,规模最大、设置最完整的研发机构。近3 000名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一起努力实现“中国智造,慧及全球”的创新理想。

微软中国2010财年员工大会的主题是“畅想未来,放飞梦想”。这个主题或多或少跟刚经历危机,危机之后企业的未来将会如何,企业将向着哪个方向发展等考验整个微软人的大问题有关。因此微软在上海和深圳的员工都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入这次的会议之中。

以国际化为前导,金融为后盾,中国经济呈现出一种回暖现象:股市回暖、楼市回暖,在这一年微软在中国必须下工夫,寻求提高生产力的方法,进而盈利。行动指南

要走出危机阴霾,大家必须一起奋斗。3月 第二周

星期一 中国人在微软的角色“必须提到,微软并购雅虎的事件不会影响我们的互联网战略。我们公司在做大的战略调整,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投入,包括自己的研发投入,通过并购的方式加速在互联网上的发展。讲到华人对总部的贡献,以及中国本土的贡献,我想随着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才,我们越来越多进入核心决策层,在公司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微软(中国)员工在公司所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专注互联网平台、PC平台、电视平台、手机平台,另外在互联网运用层次上,包括浏览器、邮件、搜索等,我们在中国有比较大的搜索中心,我们最近在欧洲成立了最大的互联网搜索中心,我们会在广告方面加大投入,在互联网产业方面微软做了很多工作,有些方面是成功的,有些方面走了一定的弯路,微软有耐心。我们对公司创新能力是看好的。”——张亚勤2008年6月20日接受《腾讯网》科技频道采访背景分析

这是当《腾讯网》科技频道采访时提问,有分析认为是微软在互联网发展速度没有比其他公司快;而微软一直强调,中国因素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否华人未来在微软全球的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研发还是市场都会有更好的表现时,张亚勤作出的回答。

2008年2月1日,微软公布了以每股31美元、总价446亿美元收购雅虎的计划,遭到了雅虎拒绝。尽管微软后来将出价提高到了每股33美元,还是遭到了拒绝。微软5月份正式撤销了收购雅虎的方案。微软收购雅虎的目的是在搜索及搜索广告市场上布局,虽然收购雅虎未遂,但这并不会太多地影响到微软在互联网方向的战略,微软早已在互联网这方面有自己的研发投入。

众多的华人也参与到这方面来,华人在微软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李开复、张亚勤、许峰雄等华人中的佼佼者,都曾经或现在依然供职于此,奉献才华。截至2010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人数已经达到数千人,华人在微软的话语权越来越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将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出来,更多的人才将加入微软等世界著名的公司。行动指南

相信自己,相信中国人在公司发挥的作用。

星期二 中国的自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至全球第四,进出口总额则位居全球第三。科技方面,根据欧盟的一项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已达到GDP的1.34%,且增长很快,大约会在2009年赶上欧盟。同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这样或那样的挑战。”——张亚勤2008年2月28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的经济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基本已经可以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改革开放让世界都了解到什么是中国模式,什么是中国的腾飞。中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一路上走得很稳健,这条河虽然有时候水流湍急,依然没有能够阻止中国过河。

中国经济的亮点不只是总量的增加,更有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突破,中国更加注重研发方面的投入。金融危机之下更突显中国崛起的强劲势头,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

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并举。不过,用“树大招风”这种说法来形容现今的中国应该算是比较合适的了,中国已经是一棵大树了,但是依然会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行动指南

树大招风,当扎稳脚跟迎接挑战。

星期三 战略眼光“在危机之前、危机之中、危机之后,我们大的战略并没有一个彻底改变。我们把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机会。比如几年前我们认识到整个经济会低迷,IT需求会减弱,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这个战略和我们长期战略完全一致。比如说我们并没有削减研发经费,而加大了研发经费。特别是在我们认为3年、5年之后会有希望的领域,像云计算、医疗卫生、搜索、广告平台,我们加大了投入。第二,我们削减了很多开支。第三,全球化把更多的一些研发、更多的产品开发放到中国、印度。整体来讲我们现在战略并没有改变,作为一个企业,上下波动是正常的,但是要有一个长远战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现在所缺少的长远的眼光、长远的战略。”——张亚勤2010年4月10日在后危机时代的企业经营环境分论坛上的演讲背景分析《孙子兵法》有云:“凡用兵者,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财,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做事情前要有事先准备。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有些人束手无策、哭天抢地、怨声载道,这跟没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是有一定关系的。张亚勤说:“微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几年前就已经意识到经济会有陷入一个困境的趋势,于是他们在那时就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战略;在有希望的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研发的经费,下大力气投入;在可以削减的领域适当削减开支,让微软有效地度过经济寒冬。同时制定全球化战略,将中国、印度等国也囊括进来,降低了本土的开发成本和压力。”

反观中国的一些企业,缺乏长远战略,缺乏对市场前瞻性的研究;当金融危机到来之时,匆忙应对,不得不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行动指南

制定长远战略,方能有效规避危机。

星期四 发展中的中国仍需努力“晚上吃饭时和LV总裁坐在一起,才知道不仅中国是LV最大市场,中国人也是巴黎LV专卖店最大消费体!国人消费力也折射了中国的实力,只是希望中国也能出一个类似的品牌。”——张亚勤新浪微博背景分析

LV的做法就是坚持做自己的品牌,坚持自己的品牌精神,做不一样的东西,给大家提供一个真正的文化的东西,然后就是希望LV有更多懂LV的人来关注LV的产品,欢迎那些现在还没有消费能力,但是有这个消费意识或者对于文化的关注高过产品的人,也许有一天有了这个选择的能力,会第一时间来选择LV。

消费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已经将日本甩在了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LV全球最大的市场,据说很多浙江人在出国旅游时,甚至批量购买LV的商品,这让老外很是震惊中国人的购买力。浙江人团购LV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中国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也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但目前中国的自有品牌,还比较弱,世界500强的公司席位中,中国占有率还比较低。行动指南

做大简单,做强不易。

星期五 走向国际化“科技部的领导曾经说过,‘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都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部分,只要是在中国创新就行。’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也说,‘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都是开放的国家。’另外看一下,国家间的竞争都是依靠企业,国家的概念便越来越模糊了,比如说联想是哪个国家的企业?”“联想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因为现在整个的资源分配优化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它有强的人才,整个分配是全球性的,所以微软是全球性的企业,不是美国企业。微软一半的人员在国外,一半的收入在国外。所以微软在中国就是中国公司。联想元庆跟我讲他在美国,他一定要按照美国的方式运营,在中国要按照中国的方式运营。像华为也进入国际市场。所以不要把外企国企分得那么清楚,大家发展方向都是成为全球性的企业。”——张亚勤2007年6月15日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背景分析

科技部领导的讲话充分表明:创新不再有外企和国企之分,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国家前进的动力。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多层面上反映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为国家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企业数量的迅猛上升,企业的国家归属概念也越来越模糊,有些企业从单纯的一个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变成全球的企业。张亚勤这段话很清楚地说出了微软在华的发展方向。联想走进美国,微软走入中国,这些都是企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必然,而非偶然,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要把外国企业分得那么清楚,是为了大家能够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发展,而不是区别对待。行动指南

在什么地方就要按照什么方式做事。3月 第三周

星期一 心系祖国“虽然做了很久的研究,但我实际上还是个感性的人。在美国13年间,我一直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忠实读者,内心深处一直有回国做点事情的想法。”——张亚勤2008年9月12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背景分析

张亚勤在学术研究造诣如日中天之际,接到了另一位华人技术天才、时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先生的电话,邀请他一同回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张亚勤已经在美国待了13年,13年里他每天坚持阅读《人民日报》,在他的内心深处,时刻想着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其实张亚勤和钱学森很相似,两人同样都是科技领域重量级的人物,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1950年,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同样张亚勤也有被人称为——“全世界的财富”的这一光环。行动指南

尽管说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星期二 会议着重点“第一个期待是会议主题,我也想听一听,这等于是全世界在商业方面的领军人物。第二点,是希望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观点,比如关于创新,关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关于IT行业的我自己的一些观点。第三点,会会老朋友,有些经常见面,有些可能很多年没见面,这是一个很好的大家聚会的场所。聚会的时候,很多的谈话往往比会场里面更重要,我期待的就是这三点。”——张亚勤2009年11月26日接受《中国贸易金融网》专访背景分析

这是2009年《中国贸易金融网》问张亚勤对达沃斯年会有什么期待时,张亚勤的回答。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已经成为政客、经济名流研讨世界经济问题的非官方聚会,已经成为进行私人交往、商务谈判的场所。西方舆论称它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会议”。

金融危机一周年之后的这次世界经济论坛将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很好的探讨和总结,因此张亚勤很期待这次会议的主题。参加这个会议的都是全世界经济等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思维的碰撞必定产生无比绚丽的火花。张亚勤作为IT和互联网方面的一个重要人物,自然也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一些见解拿出来与众人分享,以体现互联网分享的本质;同时再会会朋友。行动指南

开会要做的就是分析问题,分享成果,这样会议的效果才能达到。

星期三 对手离开“不管Google在还是不在(中国),我们都会大力推动搜索和云计算。”——张亚勤2010年3月5日接受《路透社(中国)》采访背景分析

从Google本身出发,作为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没有理由放弃一个拥有4亿网民的、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虽然在华市场份额不如百度,但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Google便以其在英文搜索的霸权和强势的第三方平台,占领了30%的中国市场。毫无疑问,随着手机互联网和3G技术的迅速普及,Google在华前途本将一片光明。但2010年初Google却宣布要离开中国,这一事件一时间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成为了2010新年期间互联网界的一次短暂的地震。一番喧闹之后,Google转战香港。其提出的云计算,也不得不因此在中国内地暂时告一段落。Google继续留在中国的话,其推动的云计算将会引领国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Google不在中国后,这一任务也就落在了微软的身上。

就微软方面来讲,Google的离开,是减少了一个在中国内地的竞争对手,多了一些市场份额。张亚勤所讲的大力推动搜索和云计算,说的正是在Google离开之后如何抢先获得这块留下的市场,当然是包括搜索领域和云计算。行动指南

准确把握时机,不盲目跟风,方能赢得商机。

星期四 中国和印度“如果从整个软件产业来看,中国目前的规模,和印度基本是一样的。但是在软件外包方面,我们是落后一些的。基本上是印度的1/4左右,如果看发展的趋势,比如发展速度,中国是每年增长35%~40%,印度基本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而且这两年出现了负增长。如果你算一下,5年之后,我们就应该和印度持平的,并且会超过印度。”——张亚勤2009年6月18日在第七届软交会上做客《新浪网》科技频道访谈背景分析

计算机科学和软件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将有赖于IT制造业、软件和基于IT服务业的有力支撑。

20世纪80年代初,拉吉夫·甘地政府明确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前几年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称,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国外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比尔·盖茨访印时曾经惊呼:“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成本竞争压力,迫使欧、美企业改变业务流程和进行战略性资源重组。IT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使软件与IT外包产业,快速实现离岸。在全球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离岸总量中,印度遥遥领先占有50%的份额,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紧随其后。

张亚勤的一番话讲述了中国软件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尽管目前和印度相比,在外包方面不及印度,但印度目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而中国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以其的发展速度来看,有可能在短期内超越印度。行动指南

中国软件业尚有较大发展空间,正在蓄势待发,将后来居上。

星期五 超越自己“像Windows 7出来一定要比Vista、XP好很多,大家才会去使用。”——张亚勤2009年10月23日接受《腾讯网》科技频道专访背景分析

2009年10月23日微软公司正式在中国国内发布Windows 7操作系统。一代又一代Windows产品不仅要和新的技术去竞争,更要跟微软前一款产品竞争。像微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竞争和创新不仅是发展的必需,也是生存的必需。

由于Vista的不成功,导致前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XP“服役”时间已经接近十年。对此,张亚勤称,XP是一个特别好的产品,但Windows 7又升了好几个台阶,并就此打个比喻说,Windows XP是黑白电视,Windows 7是彩色电视,一个是VCD,一个是DVD,这样一个大的质的变化。

现在回过头去看Vista,很多人觉得Vista是一款失败的产品。事实上Vista当中包含了很多创新的成分,比如说更美观的设计,更好的人机互动,但是由于一些不兼容以及占用内存多等瑕疵,它并没有非常成功。Vista没能成功是由于过度关注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好的用户体验这一关键,而Windows 7在开发时及时吸取了Vista的失败教训。行动指南

既和别人作比较,又和自己竞争。3月 第四周

星期一 中美教育之我见“批判式思维。我到美国去之后,要定一个博士的题目,定题之前我就约了老师。我们俩坐在那,我等着他讲,他等着我讲。我认为他应该告诉我做什么题目,他说你跟我讲你要做什么题目。我完全没有感觉,因为在国内都是老师把题目布置好,自己按照那个方向走。”——张亚勤2010年2月15日接受《商业价值》杂志采访背景分析

有人问张亚勤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下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张亚勤的回答是批判式思维。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孩子做决定,让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对于孩子的讲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相反中国家长则更多的是希望孩子顺从和听话。

美国这样的教育从整体来讲,更容易让孩子有更多的创新思维,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我国的教育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很程序化。

教育应该是把你学的都忘了之后所剩下的东西,它的意思是说,学习并不是学知识本身,而是一种创新的、再学习的能力。行动指南

在中国的学习基础之上向西方学习。

星期二 中美经济之见“我觉得中美关系一定是下面20年、30年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我觉得中国尽管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还要有一个清醒的对现状的认识。中国目前的GDP是全球的6%,但是唐朝的时候是32%,在明朝的时候是28%,在清朝康熙的时候是在26%左右,现在人均GDP是全球第100位以外,所以中国真的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30年取得的成果可以自豪,但不可以自傲;可以自信,不应该自负。”——张亚勤2010年2月15日接受《商业价值》杂志采访背景分析

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有过很辉煌和夺目的功绩。在一段时间里,华夏民族创造的财富占了全世界的近一半。但在工业革命中,中国经济未能抓住发展契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让中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走向了衰落,发展滞缓了,经济总量占比直线下落。而刚刚从英国殖民地走向独立的美国,赶上工业革命,利用短短的两百多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来居上。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中国的经济重新走上了复苏的道路。经过这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行动指南

好汉不提当年勇,而今迈步从头越。

星期三 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什么“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来考虑,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装备,人一定要有勇气和意识去掌握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奴役。我们经常讲三屏合一——PC、手机和电视。我们现在生活大部分时间被这3个屏幕所控制,所以人需要有更高一层的意识去主动控制使用它,而不是被它所使用。比如说我手机永远是静音,每天都是在一些固定的时间去看E-mail,电视我只看一些选择的电视剧,不会一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去看。人必须有这样的定力。”——张亚勤2010年2月15日接受《商业价值》杂志采访背景分析

人类已经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蛮荒、蒙昧的时代,走进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高科技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的愿望如今已经实现。电话改变了距离,让联系变得更方便;电视改变地理空间,让信息传播得更及时。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成几何级的增加,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在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困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正面,就有负面。当下谈得最多的“网瘾”、“手机综合征”等,这都是高科技的另一面。就科技负面的影响,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技术是人创造的,人不能为技术所左右。行动指南

人有主观能动性,要当科技的主人,而非科技的奴仆。

星期四 残酷的竞争“我们在互联网方面有竞争,游戏方面我们也有竞争对手,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竞争对手,每过一年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在换,你可以看到IT产业创新的步伐、竞争的局势。对微软来讲永远不可能坐在那,躺在那,而是有危机的意识。”——张亚勤2009年6月22日接受《腾讯网》科技频道专访背景分析

微软是一个多元化的跨国企业,其业务涉及面广,关联着众多行业。因此将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就其新推出的搜索引擎Bing来讲,Bing在美国只占了11%的市场份额,同本土的Google相比,差距蛮大,在中国Bing除了Google,还有百度这样的竞争对手。在游戏方面,微软的Xbox主要面临着索尼的PSP的威胁,同时还面临着暴雪、任天堂等诸多竞争对手。在硬件设备上,将面临IBM等对手,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微软和罗技之间的键盘鼠标之争。

微软的竞争对手很多,因此年度战略上都会有所侧重。从张亚勤“每过一年竞争对手都在换”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强大和众多的竞争对手,也是微软危机感的来源和微软不断前进的动力。微软的持续创新能力,让微软能在多个领域内同时发力,应对多个竞争对手。行动指南

面对多方面的竞争,一刻也不能放松。

星期五 自己走“过去很多年,我们都是在跟着西方国家走,但是现在很多迹象表明,中国已经开始加入创新者的行列。”——张亚勤2009年9月19日在财富CEO峰会上的演讲背景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透露的信息,在我国“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用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的投入是1 600亿元,比例为4%。就这个来看,我国对于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比例太低。张亚勤表示:“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中央投资资金放到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领域,来改变我们的产业架构。”

中国的部分企业相对比较短视,有些急功近利,总是看下个季度怎么样、一两年怎么样,很少去考虑创新。缺乏创新力的其中一个缘由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普遍缺乏资金,而一些大企业、国有企业拥有垄断性资源,缺乏创新的动力。总体来讲,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长率在全球都是最高的,但是绝对数还是低。行动指南

不要总是跟着别人,要学会自己走路。

APR 4月 人生好比是一场长跑

4月 第一周

星期一 选准方向“新CEO必须是懂中文的。COO一职的设立对我而言是个很大的帮助,未来微软将是我和鲍方德分别主管研发和业务的‘双核’机制,但短期内我将身兼两职。”——张亚勤2007年10月12日就陈永正离职一事接受《北京商报》采访背景分析

张亚勤提出的微软大中华区的CEO要懂中文,不仅仅是指会看、会说和会写中文,而是指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更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熟悉。

因地制宜是一个企业在海外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区域性市场的特殊性,要求区域管理者必须对当地的情况有着充分的理解和领悟。这从Google大中华区负责人、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离开之后就陷入困境中可以看出,在一个区域求生存、求发展,不懂当地规则是行不通的,后果将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行动指南

把握前进的方向,才能跑得又快又稳。

星期二 看好中国“以前微软在美国之外,是从来不买地的,都是租用。这次同意拿出很大的一笔资金在中国买地,既是微软对与中国信息产业共同成长的一个承诺,认为在中国是一个长期的投入;也反映出了微软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张亚勤2007年5月15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背景分析

2007年4月比尔·盖茨访华期间宣布,微软将进一步扩展其在北京、上海、深圳的研发机构,并在北京和上海投资建设研发园区。就比尔·盖茨的发言,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微软全球战略中的位置进一步上升。据说微软每次开董事会,都会多次提到中国。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总部坐落在北京,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选址在新浪、百度的南侧,腾讯的东侧。在中国修建园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的成熟,以及人才的成长和积累,给了他们这个信心。这件事情是史蒂夫·鲍尔默亲自拍板的,为此他专程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然后做了决定。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火热升温,微软此时在中国买地,不免遭到质疑。但微软在中国买地,绝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的一路飙升的跟风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战略眼光,一种对中国的长期投入。行动指南

抢先在中国市场上跑马圈地。

星期三 在中国科技大学大步前进“姚老师当时指导我的本科论文,我记得我交上去的论文发还以后,我惊讶地发现,论文上老师批改的文字比我写得还要多!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学校的环境开放,经常有杨振宁这样的教授来学校作报告,我每场都去听,虽然当时听不懂,但那种欣喜和新奇的感受,至今难忘。”——张亚勤2006年5月11日在母校中国科技大学的演讲背景分析

张亚勤在中国科技大学期间得益于老师的关怀和学校开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他可以欣然做自己感兴趣和想做的事情。相比那些神童被媒体过度地曝光,过度地沉溺在媒体的追捧和大众的艳羡之中,张亚勤更趋于淡泊,没有顶着光环在学习。

老师对他论文的修改甚至超过他自己的写作,这种严谨的态度对张亚勤之后的成功是有着很深远的影响的。听学校里面的各种讲座,是张亚勤大学期间养成的一种习惯,这也为其之后跨学科的交流和学习,以及其跨学科的研究带来了不少便利。

正如《诫子书》中所说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淡泊和宁静,才让张亚勤真正做到了先明志而后致远,并最终走向辉煌。行动指南

在成功之前先丢掉自己身上所有的光环。

星期四 慢慢探索“微软在中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尽管此前经历了相对探索的漫长15年。微软未来5年内在中国会用不低于1亿美金选择优秀的公司进行战略投资。相比其他公司,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早已用盗版的方式先行替他占领了市场。微软要做的是如何将这个市场转化为自己的收入。”——张亚勤2008年6月20日接受《腾讯网》科技频道采访背景分析

直至2008年微软已经在中国经历了15年的漫长里程,这一年也是微软开始正式狙击盗版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微软将番茄花园送上法庭,接受法律的制裁。15年间微软一直在中国摸索。这个过程中,微软分别找了李开复、张亚勤这样的人来执掌微软(中国),并通过默许和放纵盗版这种形式来逐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微软很有耐心地,慢慢地培养出一个庞大的用户圈子。

微软这个小滑头的手法,让Windows视窗快速地占据中国人电脑,最终达到90%左右的占比。首先让中国人习惯上它的操作系统,一大批盗版为它培育了用户,等用户成熟时,再考虑如何转化,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快速占领市场的战略。行动指南

扩张市场的长跑过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策略。

星期五 逐步成长“大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如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很高兴看到了保护的力度与环境的关系,过去5年政府在安全方面保护做了很大的力度,现在盗版现象还有很多。我们要创新,这也是我们的生存需求,特别是产业转移,从PC到互联网,从软件到软件+服务,从端走向极端的计算,微软一定要创新。第二,我们要加强产业合作,和合作伙伴一起共赢,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保障。第三,在产业走向服务化的时候,我们的产品不仅仅作为传统的Windows、Office,而且还要做面向消费者的服务,这对知识产权有帮助,产业整个机遇以及商业模式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张亚勤2008年6月20日接受《腾讯网》科技频道采访背景分析

盗版猖獗的同时也给微软带来了潜在的市场,因为正是通过盗版这种行为,微软的产品才能在中国如此深入人心,让人们对微软的产品产生了一种依赖。如今在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到位了,盗版对微软的威胁也正在逐步解除,正版在中国的地位也慢慢确立起来。不过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还是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需求的。

加强合作也是微软在中国行之有效的一条路,通过合作才能达到最终的共赢局面。在产业走向服务化的趋势之下,微软也开始转变自己的战略,不仅仅做其一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系统,也开始面向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2008年微软的Office Open XML文档格式已经被国际化标准组织正式批准为标准,并启动了一个将Office二进制文档转换为Open XML的项目。微软还宣布发布的Office 2007 SP2将支持Open Document Format标准。行动指南

明确自己的发展空间,逐步成长。4月 第二周

星期一 变化是循序渐进的2010年的IT市场,互联网肯定值得期待。1年很难讲,5年的变化会清晰一些。我觉得互联网现在在中国主要的影响还是媒体、娱乐、搜索,偏向消费者、终端用户;将来的5年,我觉得互联网会更多地进入企业,改变企业整个决策、运营的方式。——张亚勤新浪博客《互联网的未来趋势》一文背景分析

2010年初Google将服务器转自香港,停止google.cn域名,但Google退出中国并不会就此简单结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Google不会轻易放弃。同时Google的创新,是中国互联网急缺的。曾经有人问,中国互联网除了盈利,还有什么值得期待。中国的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可以在上面尽情地发挥,有可能短期内未必能看出成效,所以不能用眼下一年两年的状况来分析以后,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应将上下而求索。

目前互联网对中国的影响还仅仅停留在小范围消费群体上,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够,但是随着互联网趋势的不断加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会进入到大众中来。将会更大程度上的去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不断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行动指南

订个计划,按部就班慢慢来。

星期二 成功未必繁忙“讲到巴菲特,有一次参加晚会看到他我好奇打听他的日程。他从口袋拿出一个薄薄的老式日程本,上面记的稀稀拉拉的会议/活动,原来想象他管理那么大的基金,旗下众多公司一定会议满满的。看来成功并不一定很忙。”——张亚勤新浪微博背景分析

话说股神巴菲特传奇一生,创造财富惊人,据说他是个连上网都不会的人,他的办公室里面没有一台电脑,他获取信息的方法是读报纸,他所有的信息都是来源于报纸,所以他至今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用一个薄薄的小本子记录所要做的事情。虽然他没有在互联网兴起时,投资互联网,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

至于巴菲特是否上网,目前暂没有详细的证据来考究,但是张亚勤看到他用来记事的老式日程本这个倒是事实。在这个本子上面记着稀稀拉拉的会议以及活动,这和张亚勤原本想象的超级忙碌完全不一样。张亚勤的体会是成功不一定很忙,其实忙和闲都是自己来安排的,安排的科学性是最重要的,管理者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能够学会如何简化问题。安排得当,再忙也不显忙;安排不得当,不忙也变忙。行动指南

走出忙碌,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就可以达到成功的顶峰。

星期三 “富二代”观“巴菲特‘富二代’观:给子女财富‘enough to do everything, not enough to do nothing’。他的儿子Peter利用巴菲特的9万美金终于实现自己梦想——成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比尔·盖茨也是同样的观点。这两位世界最富有的人选择把他们所有的财富回归社会——这就是他们怎样‘富’二代。”——张亚勤新浪微博背景分析《鲁豫有约》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他们被称为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

中国传统观念是子承父业,将家产留给子女,而在西方的富豪眼里,他们更多的是选择将自己的财富去回报社会,而不是遗留给自己的子女。巴菲特帮助儿子实现梦想只花了9万美金,这和他拥有的财富数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他的观点是给子女的财富只需要足够他们去做每件事,而不是足够让他们什么也不用做。比尔·盖茨更是在退休之后一心从事公益,把自己前半生赚来的财富大部分捐向社会,为社会带来福利。

中国的企业家在财富继承上更多地是想着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如何利用自己赚来的钱反馈给社会,以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在中国,不少的“富二代”只是继承了家里的财富,拿出去挥霍,买好车豪宅,而没有能够利用这些财富自己做出一番事业,更别提回报社会了。行动指南

向大师们学习如何真正去“富”二代。

星期四 业余爱好“每次看中足踢,就想踢中足。很怀念容志行年代。改革开放30年,中国3件事没有赶上时代步伐:(1)教育;(2)医疗;(3)足球。”——张亚勤新浪微博背景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界一直有传承一个精神,这个精神是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来命名的,它就叫“志行风格”。容志行拥有高超的技术和良好赛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训练、技术出众、从不做粗野动作,不报复对方球员,不与裁判争执,不乱吐唾沫。直到今天,“志行风格”仍被称颂。张亚勤说:“看中足踢,就想踢中足”的想法,直言不讳地表达出了他对足球运动的喜好。

足球运动源于中国古老的蹴鞠运动,中国足球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不成比例,国家的体育、军事、科技、文化均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足球却停步不前。作为一个球迷,张亚勤才会发出这样的叹息。从张亚勤深深地怀念“志行时代”,可以看出张亚勤是一位老球迷,作为一个IT人,适当地找到自己的爱好,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压方式。《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的作者林军先生就不止一次地说过,看足球的时候是他最快乐的时候。行动指南

拥有一个自己的爱好。

星期五 葡萄酒里学问多“正在参加Jancis Robinson的世界葡萄酒之旅酒会。Robinson是全球极少的葡萄酒大师之一,原来读过她的不少书,今天很荣幸见到她向她请教葡萄酒问题。葡萄酒里的学问比IT可深多了。”——张亚勤新浪微博背景分析

除了Robinson的书,张亚勤还读过很多其他的非专业类书,他的涉猎很广,不仅仅限于自己所在IT行业。谦虚谨慎一直是张亚勤的一项美好的品德,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几个很在行很精通的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每一个行业的精英做一些交流都会受益匪浅,在葡萄酒上面,张亚勤就向Robinson请教了不少,收获也很多。行动指南

每个行业都有大师,跨行业,向大师学习收获颇多。4月 第三周

星期一 中国依然有差距“整个IT和智能电子产业技术创新仍然以美、欧、日、韩为中心,中国有很多展台和产品比往年有进步,但差距仍然很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张亚勤新浪微博背景分析

日韩的数码产品和小家电风靡中国,吸引了大量的数码爱好者和家庭的青睐。欧美系电子企业在华的业务发展,是不同于日韩的另外一条道路。欧美IT和智能电子产业的企业在中国的强盛不如日韩的家电和数码,但他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姿态却使得广大的中国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欧美IT和智能电子体系用户中的一员。从技术标准、产品形态、企业理念到经销商、ISV、SI这些支撑体系的发育莫不如是。微软、IBM、惠普、SAP、BEA、CISCO等这些曾经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读音拗口的欧美企业,如今已经是耳熟能详,几乎成了欧美IT和智能电子产业的代名词。

中国的IT产业虽然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但是依旧和强势的欧、美、日、韩有着不小的差距。不过中国的一些民族企业,充满信心地去赶超欧、美、日、韩,联想的杨元庆曾经说过:“中国的IT市场赶超日韩将是大势所趋。”IT产业的发展上升的空间非常大,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和大量的人才引进,中国IT产业的发展将越来越迅速。行动指南

要承认差距的存在,但是不要因此而放弃努力。

星期二 培养出的表达条理“我培养过怎么使自己的发言更简洁,更有条理。比如‘30秒电梯演讲’理论,假设在从1楼到6楼的时间里,你是一个等着筹钱的人,碰到一个有钱人,你怎么用这段短短时间来说服打动他?另外睡前我会花2分钟来理一下明天需要做的三件事,在脑子里过一遍。这很有用。”——张亚勤2010年4月2日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背景分析

如何才能更好地演讲呢?斯大林曾这样描述过列宁的演讲:“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虽然有点枯燥,但是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强大的逻辑是保证一个演讲有条理性的关键。同时注重条理,简洁和效率,三者是环环相扣的,条理清晰才能让事情变得简洁,而简洁的行事过程则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

30秒演讲的例子看似很难做到,这正是张亚勤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体现。一个好的演讲者,可以让听众在听的过程中舍不得花时间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