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人脉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10:19:27

点击下载

作者:黄凤祁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饭局人脉术

饭局人脉术试读:

第一章 无论宾主,设宴或赴宴之前都要把准备工作做足

一场戏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只靠戏台上几十分钟的表演就能决定的,而是和其幕后的所有准备工作息息相关。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如果没有庞大而复杂的幕后操作,就没有台上那几十分钟的闪亮。同样,一场宴席的圆满与否,也不是只靠饭桌上那一会儿吃吃喝喝的工夫就能决定的,而是和设宴或赴宴之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大的干系。只有把这些前戏做好做足了,接下来的宴席才能如己所愿,真正达到它应有的社交效果。

01 根据社交目的,选择所宴请客人

也许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饭局是融洽人际关系、达成某些共识的最好平台,仅凭吃吃饭、喝喝酒,就能将许多事情决定于笑谈吃喝中,岂不快哉!实际上,这些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往往暗藏玄机。拿请客对象的选择来说,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社交目的,选择合适的客人,既不遗漏,也不滥请。只有这样,才是达成我们美好愿望的前提。否则,就算我们把山珍海味全都搬到桌子上,也未必能如愿。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的是机缘,讲究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人做对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一个方面没有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事情的最终效果。《三国演义》中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的“东风”就是关乎成败的关键,也可以说是一个前提。没有了这个前提,其他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是白搭。具体说到宴请,也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选择合适的宴请客人。所谓合适,并不是想当然地根据地位的尊卑、年龄的大小、排行的高低、自己的喜好,盲目地选择,而是要根据一定的社交目的,选择对自己最有帮助的那些人,力争做到不遗漏、不滥请。

说得形象点,就好比画画,一定要事先想好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意境,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填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否则,如果不顾目的,只凭自己的兴致选取颜色,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堆积在一起,则不仅浪费了颜料和自己的雅兴,最后画出的画也必定是四不像。

然而世间最难做到的就是“合适”二字,要做到“不多一人,也不少一人”,这样的饭局还真是不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会有“请了客但没落得好处”这样的困惑,其原因不是请错了对象,请的是一些对我们毫无帮助的人,就是漏请了某人,致使对方因为我们的“厚此薄彼”而给我们使绊。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当然就只能独吞“费力不讨好”的苦果了。杨蕾到现在这个公司工作已经两年了,最近行政主管的位置空缺,她想竞争这个位子。但她明白,要想谋得这个职位,必须在部门民意测评中赢得大家的支持。因此,她决定请同部门的同事吃饭,以此来为自己“拉票”。主意打定后,她就开始谋划请客事项。请客首先要明确请客对象,她觉得既然要得到所有人的支持,那就把同部门的十个同事全叫上好了。某天下班后,她当众把她的请客决定告诉大家。大家听说她要请客,自然也都很乐意赴约。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奔赴她事先选定的一家中档酒店。席间,她当然也很微妙地把她的请求说了出来,大家听后自然都表示愿意支持她。听了大家的话,她觉得心里挺踏实,认为自己升职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几天后,公司网站上公布了行政主管的任命,行政主管人选是另外一个同事。杨蕾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该烧的香都烧到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不解归不解,她倒没乱了方寸。她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弄个明白,看是谁这么不仗义,打了自己的黑枪。调查的结果让她很意外,原来给她使绊的不是别人,而是行政总监欧阳蔚。有位同事悄悄告诉她说:“那天你请我们吃饭后,第二天,有人不小心在总监面前说漏了嘴,总监当时脸色就很难看,还调侃地说:‘好啊,你们倒挺团结一致,把我给孤立了。看来,我是不受大家欢迎的喽。’这是在怪你请客没叫上他啊!”杨蕾终于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也难怪杨蕾请了客也没达到自己的目的,谁让她将一个关键人物给遗漏了呢?虽然她请客的目的明确,却没有分清谁才是最有助于她升职的人,以致漏请了总监,让总监觉得她不够重视自己。这种本末倒置、避重就轻的做法,不但不能融洽应该融洽的人际关系,反而损害了原有的人际关系,结果自然难如人意。

要想让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达到设局做东的目的,我们就有必要在选定宴请对象上下一番工夫,具体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做。

自问为什么请客,从而确定请客的目的。宴请一般都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通常仅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只是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已,以至于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忘记自己的初衷。这样一来,我们在确定请客对象时就会很盲目,只根据自己内心的好恶去选择请客对象,从而滥请了一些对自己毫无帮助的人,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请客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根据目的,绘制相关人际关系图。当然,这张图不一定非要绘在纸上,但内心一定要有这样的关系图。它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谁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宴请的人,谁才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人。因此,能找直接的人,就不要找间接的人。这样一来,我们才不会滥请客人,更不会让我们遗漏了某位重要客人。

总之,只要我们请对了客人,就相当于向着自己的目标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02 设宴之前了解宾客基本状况

都说“看人下菜碟儿”容易让人显得势利,可是,在宴请宾客时,这一点却尤为重要。如果不看“人”,不在设宴之前了解宾客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数、具体人员、个别人的特殊饮食禁忌等,就盲目“下菜碟儿”,不是选择的场地不合适,就是菜肴不合客人的口味,惹出一些不愉快来,岂不是达不到我们在社交中融洽人际关系的目的了吗?

这世间最让人郁闷的事情恐怕就是“好心办坏事”吧?比起无意中犯错和有意干坏事,这的确是挺让人懊恼的。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设宴请客来说吧,大凡设宴的人,都是怀着一颗好心,要么是为了推进自己的事业,要么是为了增进自己与他人的感情,反正说到底,初衷都是好的,都是为了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但是,这样好的出发点却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其间,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数,弄得宾主不欢而散。到最后,设宴的人不仅没有落下什么好处,反而惹得一身骚,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事与愿违”的结果呢?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设宴的人没有把自己所要宴请的客人“吃”透,没有摸清对方的底细,所以才会陷入被动,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不是常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吗?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调查工作,因为唯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具体到准备工作,就是要了解客人的基本情况,不仅要准确地统计出客人的人数,还要具体到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口味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少数客人的特殊饮食禁忌。这样做看似麻烦,实际上却能帮我们大忙,因为如果对每一个客人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在就餐地点的选择和菜肴的搭配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照顾到每一个人,从而让宾主双方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享受美食、沟通感情。否则,如果我们盲目地举办宴席,保不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甚至严重影响到我们和客人之间的关系。直到现在,孙海还在为一星期前的那次宴席而感到心有余悸。为什么?因为那次宴席让他这个东家险些成为杀人凶手。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上周六是孙海的生日,他早就计划在那天举办一场生日宴会,一来为自己庆生,二来借机联络一下自己和周围的新同事之间的感情。于是,生日当天,他就把十几个同事约到一家餐厅吃饭。为了显示他的诚意,他特意点了很多名贵的菜品,其中不乏大量的海鲜,因为他特别爱吃海鲜,所以,在没有征求大家意见的情况下,他自作主张地让店家在大家用的酱料里都加了海鲜。刚开始,大家都吃得不亦乐乎,相谈甚欢。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孙海暗中庆幸,觉得自己这一请客之举实在是太英明了,相信这次请客之后,他和同事们之间的关系肯定会更进一层。然而,就在他以为宴席就要这样顺利地进行下去,取得一个圆满的结果时,突然,有一位叫张铭的同事出现了异常,只见他满脸通红,呼吸困难,好像突发哮喘一样。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时,张铭就已经休克了。这可把大家吓坏了,赶紧叫车,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张铭才得以苏醒,医生说他这是典型的海鲜过敏症,还说幸亏抢救及时,要不麻烦就大了,说得大家都挺后怕的。特别是张铭,他觉得挺纳闷,他说他知道自己有海鲜过敏症,在吃饭的时候根本就没吃海鲜啊,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孙海就说是他点的酱料里加了海鲜,听孙海这么一说,张铭的情绪显得很激动,他说:“你这不是害人吗?你事先也不问问大家能不能吃海鲜,就自顾自地点菜,你这样请客也太危险了吧!”孙海怎么也没想到,本来是好意,却惹出了这么一个大麻烦,更要命的是,这次事件后,大家似乎都对孙海有了不好的看法。看着大家有意无意地疏远他,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设宴不仅没有增进和同事之间的感情,反倒起了反作用,都怪他事先没有了解宾客的基本情况。

看来,好事转换成坏事真的是很容易,一个细节考虑不周,就会全盘皆输。为什么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道理就在于此。再怎么隆重的宴席,再怎么精美的菜肴,如果设宴之前没有弄清楚宾客的基本情况,都会流于盲目,出现纰漏,从而像孙海这样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下场。

因此,要想让宴席真正为疏通人际关系锦上添花,而不是成为融洽人际关系的败笔,我们就有必要做到下面几点。

设宴前一天,再确认一下赴宴人数。这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及时掌握宾客信息的关键,因为有些宾客可能会因为其他事情而无法如期赴约。如果不事先知道这一情况,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场面大、人员少”的冷场局面。到时候,偌大一张餐桌上,就那么几个人前来赴约,岂不是很尴尬?早知道有人不能前来,不就不会订这么大的房间或者这么多席位了吗?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设宴前一天,给所邀请的宾客打电话确认一下是否能到场,这样就妥当多了。

点菜之前,确认宾客的饮食禁忌。这一点很多人都容易疏忽,即使有人考虑到了,也只会问一些“能不能吃辣”之类的话,很少具体问一些食物禁忌,这就容易出问题。因为什么情况都可能存在,有些人会对芹菜、茴香、胡萝卜之类的食物过敏,有些人会对海鲜过敏,还有些人会对花粉、水果过敏,诸如此类其实也大有人在。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后果就会很严重,让我们的宴请遭遇尴尬。因此,在点菜之前,不要嫌麻烦,一定要多问一句“谁有什么饮食禁忌没有”。

03 了解饭局背景,赴宴之前确定四W要素

大家都知道,新闻报道讲究what、why、who、when、where五要素,缺一不可。殊不知,参加宴席也有类似的讲究,只不过较之前者,“what”部分的内容已经确定,就是一场宴席,而其余四个部分则也是环环相扣、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就去赴宴,未免太过冒失。到头来,只能让自己在这场小型的社交盛宴上出现失误,白白错失一个搞活人际关系的好机会,甚至给自己今后的社交生涯蒙上阴影也说不定。

可能在大家眼中,设宴请客的具体细节是主人该考虑的事情,客人没必要想那么多,只要按时赴约就行。但事实上,赴宴也有赴宴的讲究,客人也要有客人的考虑,不是只带着“嘴”前去吃饭那么简单。

因为一场饭局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吃喝行为,更是一次交流感情的绝佳机会,而“饭局社交”也是历来最受人们推崇的一种社交方式。除非我们想让自己沦为酒囊饭袋,否则,每一次饭局对于主客双方来说,都是一次不容忽视的社交盛会。尤其作为客人,主人既然出钱出力为我们打造了这么好的一个社交平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利用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要想借饭局为自己的社交铺路,特别是在自己不是东家的情况下,的确挺难的。毕竟不是自己请客,很多事情无法拿捏得那么到位,很容易陷入被动。比如,因为低估了宴席的规格,而使自己穿着过于随意,影响了自己在众人面前的形象,或者因为弄错了地点,而费了很多周折才在宴席快要结束时匆忙赶到,让自己给众人留下“办事不可靠”的印象,等等。这些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要想避免,实属不易,必须事先做足功课,下一番工夫不可。

当然,这里所说的功课并不是让我们临阵去研读有关社交策略方面的书籍,而是要弄清楚饭局的背景,确定why(原因)、who(参加人员)、when(时间)、where(地点)这四方面的要素,对整个饭局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从而得体准时地出现在正确的场所。不然的话,哪一方面没搞清楚,都有可能影响饭局社交的效果。昨天,对于林佳来说,是有史以来最让她丢脸的一天,因为昨天她参加了一场婚宴,而她居然没有送红包给新人,这在婚宴场合可是大忌。那天,她在下班后突然接到一个很久都没联系的同学曹敏的电话,让她在下周六中午十二点到某个酒店赴宴,说是很多老同学都去,大家在一起聚聚。当时她也没多想,真以为是某位同学搞什么同学聚会呢,就把日期和地点给记下了。赴宴当天,也就是昨天,为了不让自己逊色于别人,她还特地把自己刚买的连衣裙给穿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前往。等到了指定的酒店后,她才发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聚会,而是曹敏的婚宴。可是,为时已晚,她双脚已经踏入会场,再想出去准备红包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眼看着大家纷纷向曹敏递去红包,而自己却两手空空,她心里别提有多尴尬了。虽然曹敏还是很热情地招呼她,但她却能感受到来自众人的异样目光。尤其是曹敏的那些亲戚和同事,见现场来了这么一个不带红包的人,都觉得挺不可思议的,甚至还有人小声议论说:“这人也太抠门了,来参加婚宴怎么连个红包都不带啊!”听得林佳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其实,并不是林佳小气,故意不给人家红包,而是因为她事先根本不知道她要参加的是一场婚宴。这里边的误会就在于,曹敏是在校友录上发的结婚信息,而那几天林佳因为工作忙,正好没有关注校友录里的消息,又在接到曹敏电话的同时,没有具体追问其中的缘由,所以才让她在众人面前出了这么一个丑。本想借机好好和同学交流一下感情,这下好了,根本没好意思和大家聊上几句,就赶紧逃也似的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恐怕以后再见到曹敏或者其他同学,她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了。

很明显,林佳的尴尬遭遇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现象,根源就在于她事先没有了解饭局的背景。如果她在赴宴前向当事人确定一下有关饭局的具体要素,了解清楚对方设宴的原因,那么,她就不会因为自己的唐突冒失而遭遇这样的难堪了。相反,她还能借此机会跟久违的老同学好好叙叙旧,顺便拓展一下自己的交际圈。毕竟宴席现场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宾客,沾着新人的喜气大家都很容易搭上话,说不定一场婚宴下来还能让她交到很多有用的朋友呢。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她已经把这样一个机会给搞砸了。

希望我们能从林佳身上吸取一点教训,能够在赴宴之前如此这般地做些准备。

在接到邀请后的第一时间问清楚宴席的四要素。不要怕啰唆,问清楚设宴的目的、准确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时要出席的宾客,以便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准备。如果出席的宾客是家人,我们在穿着上就可以随意一些。如果出席的都是一些贵客,那就要认真着装,马虎不得。如果是家宴,出席的时候就要准备一些小礼品,否则空手而去,就会显得很寒酸。所以,我们只有弄清楚宴席的四要素,才不会出现闪失。

赴宴之前再打电话跟主人确定一下准确位置。这一步可不能省,很多人都是在这上面闹了笑话。因为有些饭店在某个市区并不是只有一家,有很多家分店,而且有些路的名称听起来都一样,所以,如果我们不弄清楚确切的方位,在找地点的时候来个驴头不对马嘴,那就会白白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会因为我们的姗姗来迟,而让其他客人久等,让人家对我们产生误解。

兵书上说“不打无准备之仗”,用在饭局上同样合适。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去做,保准每一次饭局都能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来一个质的飞跃。

04 选择合适的就餐地点,档次、位置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篇文章需要有一个好的题目,才能达到“题好文一半”的效果。同样,一次宴席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就餐地点,才能为接下来的饭局社交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好比是唱戏讲究的先声夺人,必须在刚开始就抓住人心,才能为接下来的高潮部分做好铺垫。否则,就餐地点都没选对,又怎么能让大家在那里吃得开心、舒心呢?这最基本的一点都没做到,还谈什么饭局社交?

不知道你有过这样的感觉没有,在不同的就餐地点吃饭,即便是一模一样的一道菜,却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来。就拿番茄炒蛋来说吧,在家里吃和在饭店里吃,就是完全不同的两道菜。就算是在饭店里吃,在五星级酒店吃和在街边的小餐馆吃,又是两种不同的味道。这是为什么?是番茄炒蛋本身变了味了?

可能吧,不同的厨师炒出来的味道不一样。但是,再怎么不一样,番茄和鸡蛋是不会变的,厨师手艺再高,总不能把番茄炒蛋炒出鱼香肉丝的味道来。看来,原因主要不在这里,那在哪里呢?

别着急,其实原因一点也不难发现:跟吃饭的地点有很大关系。如今这个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吃饭的目的已经不再停留在低层次的解决温饱上了,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意境。于是,人们便把目光瞄准到“饭店”这个美食的载体上,不仅要看吃什么,更要看在什么地方吃。在合适的地方即使吃糠咽菜也能吃得很有感觉,在不合适的地方即使吃鲍鱼鱼翅照样也吃不出味道来。

鉴于这一点,我们设宴请客时,就要特别注意就餐地点的选择。毫不夸张地说,选对了餐馆,这场由饭局引发的社交盛会就算是成功了一半。因为无论是主人,还是宾客,在这个合适的空间里,不仅能够大快朵颐,更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享受,来一个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从而形成某种默契,社交目的自然也就很容易达到了。

那么,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就餐地点才算是合适的呢?这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应该根据自己请客的目的、规格、宴请的客人等方面的情况来斟酌权衡,该是什么样的档次就是什么样的档次。并不是所有的宴席都适合在五星级酒店设置,也不是所有的宴席都是走走吃吃喝喝的过场。如果在该隆重的时候办得过于低调,该低调的时候却又过于奢华,那就等于“跑题”了。到时候,吃得不痛快是小事,耽误了重要的社交事宜可就是大事了。最近,许巍的公司和他的老对手在争一个大客户。如果单从硬件上说,两家公司都很过硬。所以,客户一时很难做出抉择,就索性和他们两家公司周旋起来,对他们进行种种审核。这不,眼看着审核到了最关键时刻,客户就提出要跟两家公司分别吃顿饭。很明显,客户把吃饭也当成了一个考核项目。吃饭的要求虽然是客户提出来的,但是,作为本地人,他们总不能让这个外地来的客户请客吧。于是,两家公司理所当然地把请客的事情给包揽下来。许巍更是非常慎重,早早地就安排自己的属下去市区里最高档的酒店定了一个豪华包间。宴请当天点菜时,还特意点了许多山珍海味,鲍鱼鱼翅燕窝等名贵菜品应有尽有。他本以为这下子肯定能够把对方给搞定,可没想到,第二天,客户却和他的老对手签约了,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当他得知他的老对手居然是靠在一家很不起眼的山庄请客户吃了一桌农家菜将其拿下时,他更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的山珍海味怎么就输给一桌农家菜了呢?真是没道理。其实,许巍有所不知,那个大客户是贫苦人家出身,最不喜欢在高档酒店吃饭。他认为,在那种地方吃饭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疏远,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纷争,让他觉得很有压力。而许巍的老对手正是深知客户的底细,才没有把宴席设在豪华的酒店,而选择了一个最能让人身心放松的小山庄。所以,他胜出了,而许巍则被无情地淘汰了。

许巍怎能甘心?居然是败在一顿饭上,虽然他一掷千金,却敌不过人家那轻描淡写的几个农家菜,换了谁恐怕都会觉得冤得慌。这就是饭局带给我们的教训,就餐地点选得不合适,我们势必会落入这样的尴尬境地。

因为吃饭吃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一种意境。一场成功的饭局不光需要好的饭菜,更需要好的环境、合适的就餐地点、符合宾客身份的档次,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些都是关乎饭局成败的重要因素。只有把所有这些因素都聚在一起,才能达到“天时、地利、人和”这样一种境界,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人力磁场,从而使得人与人之间发生特殊的化学反应,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在下面,提供两点建议供参考。

设宴之前,对宾客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这一步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我们选择合适就餐地点的关键。要想选择让对方喜欢的地方,我们总得知道人家喜欢什么吧,这样才能投其所好。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客人,尤其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打听一个人的喜好还是挺容易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做,通过接近对方周围的人,定能有所突破。

选择就餐地点,一定要身临其境。如今,大家去饭店请客都喜欢订餐,有些饭店我们根本不知道里边是什么情况,就只是简单地打个电话预订一下,等到请客当天才发现,原来它并不像它宣传得那么好,这岂不是很被动?所以,一旦决定了请客的规格和档次,我们就要根据需求认真仔细地多走访几家饭店,争取找到最合适的一家。这样做,一来我们对饭店的情况事先了解了,临时就不会出岔子;二来我们还可以顺势了解一下饭店的特色菜,到点菜时好做到心中有数。

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照着以上建议去做,就会找到最合适的就餐地点,为我们的饭局社交提供一个最好的平台。

05 准备好自己要用的东西,并对所带物品进行科学整理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个世界上最难把握的就是生活中的变数,几乎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有突发事件。所以,不管是做什么,都要做到未雨绸缪,哪怕就是请个客、吃个饭,也不能马虎。必须事先把可能发生的所有状况都考虑在内,准备好自己要用的东西,并对所带物品进行科学的整理,以免给别人留下丢三落四、办事不周的印象,从而影响到接下来的社交活动。

曾经听一位朋友说,她在夏天出去参加宴席时总会随身携带一件干净衣服备用。大家听后都笑她不嫌累赘,觉得没有必要。不过,听了她的述说后,大家就无话可说了,觉得还真是有那个必要。

她说的是她第一次和男朋友约会的事情。那次,她上身穿了一件非常清凉的白色雪纺衫,和男朋友在一家茶餐厅吃饭。由于过于紧张,在喝饮料的时候手没有拿稳杯子,结果,一杯饮料全部泼在她的上衣上。当时别提有多尴尬了,只见她的上衣迅速贴到身上,里面的内衣便在顷刻间显露出来,羞得她真是无地自容,不得不十分狼狈地提前结束了约会,用随身携带的包包挡着才打车回了家。

说到这里,恐怕大家都能想象到她当时那惨相,说不定有人还亲身经历过。即便没有遭遇过这样的状况,你肯定也在重要的饭局上经历过其他的意外,因为饭桌上出现尴尬的状况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比如,男人酒后失态,女人因为出汗或者其他原因弄花了妆容,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对此,任何人都不要有侥幸心理,因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次没有发生在我们的头上,不代表下次就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

其实,只要事先做好准备,很多状况还是可以避免的,至少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补救措施。关键就在这个“准备”上,它要求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在赴宴之前,全方位地考虑一下饭局和自身的特殊因素,准备好自己要用的东西,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整理。在这里,特别强调“科学整理”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它的依据的。如果物品整理得不够科学,就算是把所有要用的东西都带在身边,照样会惹出一些麻烦。钟睿提及她在某个大公司的实习经历,就觉得郁闷,因为眼看着实习期将满就要转正了,却因为一顿饭,让她的希望在顷刻间化为泡影,不得不重新开始找工作。那一段经历对于她来说就像一场噩梦,给她的教训的确挺深刻的。那时,她刚毕业,就到那家大公司实习秘书工作。在那3个月的实习期,她可以说是付出了全部的心血。经理看她挺努力,就想在她转正之前为她举办一个庆祝宴会。于是,他们办公室的同事就在某天下班后集体到公司附近的一家酒店聚餐。本来,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可是,就在大家兴致正高的时候,钟睿的手机忽然响了。这本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问题是,钟睿一向不善于整理自己的物品,随身携带的包包里更是装得乱七八糟的,平常她想找个东西都得找上好半天,更何况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听着手机铃声一阵高过一阵的,她心里就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找不到。一时间,大家都静了下来,这就显得她的手机铃声特别刺耳。为了赶紧消除这聒噪的铃声,她索性把她的包包颠倒过来,把包里的物品全部倒在桌子上,这才在一堆化妆品和钥匙中间找出了手机。虽然她赶紧关掉了铃声,但是,很显然,大家的兴致已经被她给破坏了,再加上餐桌上她那堆杂乱无章的物品,让气氛显得特别尴尬,她甚至能够感觉到来自经理的惊诧的目光。就这样,好好的饭局被她的手机给搅和了。她当时就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觉得这下完了,当着大家的面出了这么个状况,大家该怎么看她呢?更坏的消息还在后边,第二天,等她再去上班时,就被经理叫到办公室说:“小钟,你3个月的实习期也到了,本来我想把你留在公司继续做秘书工作的,但是,通过昨天的事情来看,我觉得你并不适合这项工作。因为秘书这一职务要求细心、精心,能够较好地打理办公室的一切琐事,而你却连你自己的私人物品都收拾不好,想找个东西都不能顺手拈来,更何况办公室这么大一个摊子呢?所以,不好意思,我们不能留你了。”

谁能想到钟睿居然能够在这样的“阴沟里翻船”呢?可是,事实就是事实,不是上天在有意捉弄她,而是她自己给自己惹了祸。也许你会说,她那倒霉手机也真是的,早不响晚不响,偏偏在那时候响,给她添乱。其实这跟手机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是她命中注定该有的劫数。如果她之前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所有物品都归置得清清楚楚,要找什么东西都能轻松找到,手机响了又何妨,接起来不就可以了?所以,问题还是出在她自己身上。

看来,为了不使大家在饭局社交中翻船,有必要提醒大家,在赴宴前需要做下面一些准备。

预想一下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准备好需要的物品。其实,这一点也不难做到。男人要想到自己可能喝醉酒,所以就要带一些解酒的药。吸烟的人要想到自己的烟味儿可能让周围人反感,所以要带些口香糖。女人则要想到出汗弄花了妆容,所以要带上自己的化妆包,以便及时补妆。还有,处于特殊时期要记得带上卫生用品,带小孩的人不要忘记带上孩子需要的物品。有时还要带上手机充电器或者备用电池,以便手机没电时能及时换上,不能因为和家里人失去联系而让家人把电话打到在座的其他人的手机上,等等。只要我们多考虑一下,就能把物品准备得比较周全。

对所带物品进行整理,争取做到“手到擒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明明带了某件物品,却因我们没有及时找到而派不上用场,这比没带还让人尴尬,容易让别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我们身上,从而对我们产生不好的看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随身携带的物品都放得整齐有序,并将它们的位置记在心里,比如把手机放在包包外面的夹层里,把钥匙放在包包里面的夹层里,到时需要手机就直接去外面夹层里拿,而不是翻遍所有的地方去找。

等到这一切都做到位后,再去进行饭局社交,定会让我们因周到自如而赢得他人的青睐。

06 明确自身交际目的,对不想参加的饭局巧妙回绝

饭局固然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交机会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换句话说,不一定所有的饭局我们都必须参加,有些饭局不去参加不会给我们带来损失,去参加了反倒可能给我们带来麻烦。因此,一定要明确自身的交际目的,知道什么饭局该参加、什么饭局不参加也可以,对不想参加的饭局要做到巧妙回绝,不要因为自己的态度或措辞不当而得罪人。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他们频繁出席各种应酬,周旋于各个饭局之间。按理说,他们的人缘应该极好,人际网络应该极广,但实际上,他们虽然交到了不少朋友,可一到关键时刻,这些朋友统统都做了鸟兽散,没有一个能帮得上忙的。于是,大家都说他们交的是酒肉朋友、狐朋狗友。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点——并不是所有的饭局都能为人际交往起到好的作用,有的不但不起好作用,还起坏作用。因盲目参加饭局,结识了不该结识的朋友,最终误入歧途的人不是没有。所以,不要让饭局的假象迷惑了我们的心智,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交际目的,对身边的饭局有所取舍。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不想参加的饭局,要做到巧妙回绝。

较之于赴宴前的准备工作,拒绝赴宴更是一门学问。对于很多人来说,最难说出口的字眼就是“不”字。拒绝人本来就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不说吧,自己受煎熬;说吧,又怕得罪人。人家好心好意请你吃饭,你却回绝了,想想都是令人气愤的事情,搁谁身上都一样。所以,如何把这项铁定得罪人的事巧妙地化解于无形之中,就需要好好去斟酌一下言辞了。言辞得当,既回复了对方,又不会失掉和对方的交情;否则,得罪的就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昨天,梁园有事去找同学帮忙,结果找了好几个人,人家都对他爱理不理的,甚至他曾经最铁的哥们儿王宾都对他很是冷淡。他不禁纳闷了,怎么回事?怎么大家都这样对他,他自认为没做什么得罪他们的事情啊?带着满脑子的疑问,他又找到另外一位同学周凯。他发现周凯的态度也和其他人没什么差别,也对他很不客气。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就问了一句:“怎么回事啊,我怎么你们了,怎么你们都这样对我?我招你们惹你们了?”听他这么一说,周凯显然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就回击道:“当然了,你现在多能摆谱啊,兄弟们都请不动你了,想和你吃顿饭还得被你推三阻四的。既然你这么厉害,我们硬往你那里贴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得离你远点?”梁园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原来,上星期五下午,同学薛伟给他打电话,说要请他吃饭,还说好几个同学都会来。当时,梁园正准备下班后去和女朋友约会呢,想想那几个同学平时都经常见,又不是不认识,没必要天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绝道:“不去了,天天和你们泡在一起有什么意思,我还有事呢,以后再吃也不迟!”没想到,就是这几句话给他惹麻烦了。他听周凯说,当时大家见他没去,就问薛伟怎么回事。薛伟把他的原话说给大家听后,在座的几位兄弟都很气愤,说这小子太不够意思了,也太不重视大家了,以后要孤立他。这不,现在他已经感受了来自大家的孤立,接下来他还不知道应如何去获得大家的原谅,如果真因为一顿饭把几年的同学情给丢了,那就太冤了。

如果说参加饭局能够为人际关系搭台,那么,拒绝饭局绝对可以为之拆台,就像梁园遇到的情况一样,几年时间培养起来的同学情,居然会因为一次不当的拒绝而变得岌岌可危。虽然他拒绝的是一个人,却让在座的其他同学都感受到了他的拒绝之意,这种负面感觉传染到饭局上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慎用“拒绝”这柄剑,既不能让它伤着别人,更不能让它伤着自己。下面的做法可供参考。

拒绝之前要三思,该出口时才出口。拒绝的话虽然容易得罪人,但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技巧,照样可以把它说得悦耳动听。我们先不要急着说“不”,可以先想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然后再表示一下自己非常想去参加的愿望,等到双方的气氛搞得差不多时,再婉转地说自己已经有别的安排了,最后不要忘了向对方道歉,甚至还要客套一下,说改天有空的时候一定回请人家,向人家当面赔不是。在此三方面都保证做到的前提下,措辞越动听越好。如果我们这样来拒绝一场饭局,肯定就不会得罪人了。

该明确时不暧昧,避免产生误会。拒绝的话要说得委婉一点才不会得罪人,但如果太委婉了,以至于对方根本听不出我们到底是拒绝还是应承了下来,到时势必会引起更大的矛盾。所以,虽然我们要注意自己拒绝的措辞,但还要注意该明确表示的部分一定要明确地表示出来,不要说得太隐晦、暧昧,让对方误会。我们可以在最后加上一句:“那我这次就不去了啊!”或者说:“很遗憾,这次不能参加,真是抱歉。”一定要把这个“不”的意思明确地体现出来。

等到我们真正掌握了巧妙回复饭局的诀窍,无论参不参加饭局,都能让自己成为饭局社交的受益者。

第二章 掌握基本的饭局礼仪,增强他人对你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无论何时何地,礼仪都是摆在第一位的。当然,请客吃饭也少不了礼仪的贯穿。一场饭局与其说是一个满足口腹之欲的地方,倒不如说是一次礼仪大比拼。因为其中涉及方方面面的礼仪,哪一点都不可或缺。否则,一旦哪一方面的礼仪不合规范,都有可能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认同感,从而让我们的饭局社交遭遇不测。

07 根据客人身份,选择恰当的邀请方式

要说饭局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应该是“人”。既然是设局就离不开人,没有了人,也就无所谓“局”了。邀请到想要邀请的人,才是饭局能够取得圆满成功的前提。否则,人都没请到,谈何人际关系?因此,根据客人的不同身份,选择恰当的邀请方式,以确保每一位受邀请的客人都能如约而至,这才是饭局社交的重中之重。

假如有人设宴求你办事,只是发了个短信给你,让你某天某个时辰到某地赴宴,你会去赴这个宴吗?多半是不会,你肯定会觉得这样的邀请方式让你难以接受,有求于你居然选择这种通知的方式,一点也不谦恭,根本没有将你放在眼里,好像你是对方可以随意使唤的人,对方邀请你是给你多大面子一样,你当然不会乐意去了。即便是去了,心里肯定也是一百个不情愿。到了那里,也很难将对方求助的事情给应允下来,真心帮助对方。

由此可见,作为设宴之人,要想成功邀请到客人,邀请方式的确马虎不得。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有些人可能平常大大咧咧惯了,不会去计较什么礼仪规矩,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在乎这些的。这就要求我们心中装着一杆秤,在确定邀请对象之后,仔细分析每一位客人的具体情况,力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为恰当的邀请方式。

比如,对于身份比较尊贵、比较在乎一些礼节的人,像领导、专家、名人、学者等,在邀请他们时,要把他们的事情多、空闲时间少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一定要提前邀请他们,以便他们能够早做安排,并且一定要用请柬或者公文信函这样的方式去邀请,越正式越好,这样才能让他们看出我们的诚意,从而爽快赴约。至于有业务往来的合作伙伴,邀请他们时可以发电子邮件。当然,如果派专人登门邀请,那是最好的,一来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二来还能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对方怎能不接受邀请?

当然,并不是对所有的客人都要毕恭毕敬、非常正式地发出邀请。如果只是朋友、家人之间小聚,只是同事们之间开心玩乐,并没有什么事情求人帮忙,也就不必拘泥小节,完全可以换一种比较随意的方式,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甚至让人代捎口信,这些都无妨。总之,只要我们在邀请客人之前,多掂量掂量客人的分量,多考虑一下客人的身份和心理的差异,多尽些礼数,少些不周,就不会因为被人挑理而误事,反而还会因为礼节周全而得到客人的认同和赏识。杜尧能够成为郭乾老先生跟前的红人,完全是缘于一顿饭。事情是这样的,杜尧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他的创业项目是饲养深海鱼类。因为他的经验不足,有一次,他的鱼居然出现大规模死亡的现象,这可急坏他了。情急之下,他就找到了市里的海产品研究所。当时,接待他的正是所里的专家郭乾老先生,在他把带来的死鱼给郭老看过以后,郭老就钻进实验室研究了半天,终于找出了原因,让他赶紧回去采取相应的措施。于是,杜尧就按照郭老说的方法做了,果然很奏效,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看着自己的鱼又活蹦乱跳的,他就想请郭老吃顿饭表示感谢。但一想到郭老是个大忙人,不一定有时间赴约,他就事先给郭老打电话询问郭老哪天有时间。当确定了郭老有空闲时间后,他就正式向郭老发了一封请柬,上面的日期正是郭老有空的那一天。不仅这样,考虑到郭老没有自己的专车,可能出行不便,他甚至还在设宴当天,专门开车去接郭老前往就餐地点。事后证明,他的这一系列举动都是非常明智的,不仅成功地请到了郭老,还给郭老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那天,郭老说:“小杜啊,本来嘛,我整天忙着搞研究,是不喜欢参加什么饭局浪费时间的,再加上我老头子都这么大年纪了,出去活动多有不便,不想给人添麻烦。所以,一般人请客我都会拒绝。那天我原本也不打算去赴你的约,没想到,你居然考虑到我出行不便,还开车来接我了,这让我就不好意思拒绝你了。”就这样,在那次的饭局上杜尧和郭老谈得十分开心。尤其是亲身感受到了杜尧的周到,听了杜尧的远大抱负后,郭老更是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他没想到这么年纪轻轻的一个人办事就这么稳重踏实,怎让他不打心眼里赏识呢?所以,从此以后,郭老就把杜尧当成了重点扶持对象,不仅主动帮助杜尧解决养殖过程中的难题,还向杜尧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让杜尧的鱼养得是越来越成功了。可以说,杜尧今天能够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年才俊,多亏了郭老的帮忙和指导。谁能想到,一次不经意的邀请居然能让杜尧收获这么一位大贵人呢?

看来,邀请方式得当了,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饭局的圆满成功,更会为我们在人际交往方面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终生受益。所谓人际关系都是处出来的,在你来我往中方能见真心。而对于客人来说,邀请方式正是他们窥知我们真心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这时候表示了自己的真心,让他们看清了我们的为人,即使我们不请他们吃饭,他们一样会觉得我们可交、可信,一样会心甘情愿地和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这里,为了确保我们能够选择最恰当的邀请方式,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真心,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一定要表现出诚意。不是说“心诚则灵”吗?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可以向刘备学习,他可以“三顾茅庐”用诚心打动诸葛亮,从而获得对方的帮助,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式邀请重要客人,用自己的诚心请到贵客。比如,打电话邀请的同时,再发请柬,并在宴请当天电话提醒对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专门去接对方前往就餐地点。

一定要替对方考虑。虽说邀请到客人才能进行饭局,但邀请不等同于是强人所难。有时候,有些人也许真的有事不能赴约,这时候我们就要替对方考虑,不要太强求人家,可以因对方而修改设宴时间,或者可以下次再请对方。这样一来,对方就会因为我们的体谅而更加尊重我们、赏识我们。

还是那句话,吃饭不是目的,融洽人际关系才是根本。为了能够融洽人际关系,对于邀请方式我们就要事无巨细考虑周全。

08 根据饭局性质,进行适宜的装扮

装扮礼仪一直是社交领域的重头戏,饭局上当然也不容小视。因为装扮烘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外在气质,更会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而气质和修养正是在饭局这种无形的社交场合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法宝,能为接下来的饭局社交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根据饭局的性质,进行适宜的装扮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这话说得颇有道理。同一个人,穿得破破烂烂的时候,可能会被人认为是叫花子,可当他穿着时尚得体的潮流服饰时,谁又能怀疑他不是一个十足的潮人呢?这就是衣着装扮带给人们的视觉和心理偏差。虽说社会贬斥“以貌取人”的势利行为,但我们给人的第一印象中毕竟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来自于外表,而外表当中衣着的比重又最大。所以,说衣着装扮决定着一个人受欢迎的程度,绝对不是夸张。

不说别的,就说在饭局上,你是宁愿和一个装扮得体的人谈天说地,还是和一个衣衫不整的人把酒言欢?毫无疑问,你会选择前者,这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会本能地趋向于那些外表上看起来比较和谐得体的人,而不会去相信一个装扮不合时宜的人。没有信任,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所交往。所以,无论是主人,还是宾客,要想在饭局社交中取胜,适宜的装扮可算是重中之重。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适宜”二字,不一定华丽张扬的装扮就是受欢迎的,也不一定休闲低调的装扮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具体要怎样来装扮才算是适宜的,完全要根据饭局的性质而定。比如,去参加别人的婚宴,就要装扮得既庄重喜庆,又不能太过隆重,一方面要和现场的气氛搭调,另外又不能抢了新郎新娘的风头。而参加鸡尾酒会,则完全可以装扮得华丽高贵一点,让自己成为酒会上的一大亮点,从而赢得他人的欣赏。

这一点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如果忽略了饭局的性质和场合,自顾自地随意装扮自己,也许在私下里看起来没什么不妥,可到了饭局上之后,你就会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因为你的装扮和周围的环境根本就不协调,不仅会让你自己觉得不自在,而且会让周围人不自觉地想要排斥你。这对饭局社交来说可不是什么好苗头。周凯和女朋友冉静分手了,而分手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周凯穿着运动服去参加冉静和好友们的饭局,这的确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不过,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你就不会大惊小怪了。周凯是某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能和冉静这么一位美丽的女性相识并相恋一直是他引以为傲的事情,他也一直小心地呵护着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大大咧咧的性格却让他常常做错事。而冉静呢,是个特别要强的女孩子,尤其是在她的好姐妹面前,特别有优越感,因为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还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好工作,如今又交了周凯这么一个懂得怜香惜玉的帅哥男朋友,这让她骄傲的天平上又多了一个砝码,在好朋友面前当然就越发显得优越感十足,每每说起话来,都会把周凯挂在嘴边,很有点炫耀的意味。但是,无论冉静再怎么炫耀,大家总归是没有见过周凯的庐山真面目。为了确认他是否有冉静说的那么十全十美,大家就让冉静约周凯和大家一起吃个饭,冉静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并把吃饭的时间地点告知周凯,让他那天穿得精神点去,给她长长脸。周凯虽然嘴上应允下来,可等赴宴的当天,他因为在学校上课的原因,居然在课后来不及回家换掉体育课上的一身运动服,就匆匆忙忙地赶往冉静说的那个餐厅。等他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地出现时,大家都愣住了。一时间,每个人脸上似乎都写满了问号,好像在问冉静,这难道就是你嘴里常挂着的那个帅哥?怎么会是这么一个没风度、没气质的人?怎么能穿成这样来赴宴,真是太不尊重人了吧?冉静显然已经感觉到了来自众人的责问,羞愧极了,不住地拿眼睛剜周凯,恨不得喷出火来。可是,她又不好当面发作,只得强忍着怒火撑到了饭局结束。等饭局一结束,把大家打发走以后,冉静马上就向周凯提出分手,并说:“你今天可真让我现眼了,以后我再也不想看到你了。”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周凯的装扮不合适,和他所参加的宴席不搭,才引来了周遭众人的白眼和疑问,让女朋友冉静觉得难堪,伤了女朋友的自尊心,女朋友才会选择和他分手。说到底,罪魁祸首就是他的装扮。如果他在赴宴之前事先根据饭局的性质精心装扮,把自己的气质和魅力都彰显出来,就不会让女朋友觉得丢脸,女朋友也就不会和他分手了。

因此,聪明的你一定要学会根据不同性质的饭局,进行适宜的装扮,来为自己增光添彩,为自己赢得人气。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来做。

对饭局的性质有准确的定位。很多人之所以穿不对衣服,是因为没有弄清楚饭局的性质。所以,要想做到装扮适宜,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根据饭局的目的和宾客的身份来揣度饭局的性质,比如某人举行生日宴会,邀请的宾客都是朋友,那么,这样的饭局就应该定位为普通的聚餐。再比如一个公司为周年庆举办的宴会,出席的都是职场人士,那么,这样的饭局就应当定位为商业宴会。

根据不同的性质,选择不同的装扮。对饭局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后,接下来就是据此来选择装扮了。如果是比较正式的饭局,比如商业宴会、婚宴、高级派对等,就要选择比较正式的礼服,这样才能显得庄重大方。而对于那些普通的聚会,可以适当随意点,但也不能过分随意。另外,对于女性来讲,还要注意一点,装扮不仅包括衣着,还包括配饰、妆容,比如穿什么样的礼服就要配以相应的妆容、首饰、包包、鞋子。只有这样,才能整体上显得协调。

总而言之,只要能够照着这样去做,在饭局上穿对衣服,就能为饭局社交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09 座位安排要合理,入座之前要理清关系

都说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繁文缛节,此话说得极是。无论是有形的条条框框,还是无形的潜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就拿饭局来说,其中零零碎碎的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最为典型的当然要数座位潜规则了,在一场饭局当中,哪个人应该坐哪个座位,那都是有讲究的。作为设宴者,只有在入座前理清客人的长幼尊卑,从而做到合理安排座位,才能很好地达到设宴的目的。

说到座位安排,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在学校里,老师会根据班里同学的个子高矮、视力好坏等情况来为整个班级进行座次编排,为每一位同学安排一个专属于他的座位。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合理地安排座位,来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更好地接收到老师的教学信息,使得教学任务能够更好地贯彻完成。

但是,此座位非彼座位,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校里的座位安排是本着资源最优化的目的,而饭局上的座位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长幼尊卑的次序。所以,在编排饭局座位时,就不能像学校的座位那样只根据表象和主观意愿去编排,而应当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饭局潜规则来随机应变。

具体说来,要想合理安排饭局座位,就要遵循“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的原则。也就是说,正对着大门的位置是主人位,谁是饭局的东家谁就坐那个位置,其他的位置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距离主人位相同则左侧要尊于右侧。比如,邀请的客人当中有两个局长级别的,一个是正局级,一个是副局级,那么,正局级的就要坐在主人位的左侧,而副局级的则坐在主人位的右侧。接下来的以此类推,而背对着门的那个座位是末座,是一桌子人当中地位最低的人的座位,比如主人的助手、司机之类的人就坐在那里,一来可以帮助服务员上菜,二来可以方便进出,为大家跑腿。

当然,光把这些规则了然于心还不行,还需要在入座之前先理清宾客之间的尊卑关系、职位差别,这样才能确保合理排序、对号入座。要不然,级别关系都没搞清楚,怎么能够安排出合理的座位?座位安排得不合理,岂能达到应有的社交效果?说起昨天的那个饭局,孙皓就觉得郁闷,因为他算是白请大伙吃了一顿,根本没办成事。最近,他想申请一个项目。为了确保审批成功,他就托好朋友李雷帮他联系了几个关键人物,并约在昨天一起吃顿饭。因为他事先也不认识那些人,就全指望李雷当场为他引荐以便合理地安排大家的座位。可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就在客人到场时,李雷却临时有事出去接电话去了,在门口等着迎接的他一时间乱了方寸,根本不知道来人的级别关系。但他又不能让客人都站在那里干等着,只得硬着头皮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为客人引座。当他胡乱地把大家都安排好以后,李雷正好进来了,便为他一一介绍在座的宾客。这下可坏了,因为他错把职位最高的一位局长安排到末座上了。刚才他看这位局长比较年轻,而且也不像其他几位那样大腹便便,就以为他只是一个小随从而已,没想到他是有眼不识泰山,闹出这样的尴尬局面来。怪不得刚才他让那位年龄较长的人坐主客位时,人家谦让了很久迟迟不愿坐呢,原来他是在座的人当中级别最低的一位,结果还是被孙皓生拉硬拽到主客位上了。现在倒好,知道了大家的身份以后,孙皓暗自叫苦不迭,没想到居然弄出这么一个败笔。接下来的情况可想而知了,因为坐错了位置,在座的每一位都觉得很不自在,吃饭也吃得很沉闷,没过多久,大家都找借口走人了。

等到大家悉数散去以后,李雷就开始埋怨孙皓:“你今天安排的这叫什么座位?你没看刚才那位局长的脸色有多难看。算了,你这次的项目算是没戏了,只能再等机会了。”果不其然,第二天,孙皓的审批材料就被退了回来。

很明显,孙皓的审批项目没获通过,问题之一就出在那次饭局上。具体到饭局上,败笔就是那个不合理的座位安排,追根溯源,还是因为他没有在入座之前理清来宾之间的关系。如果他事先得知来人的身份地位、职位头衔,按照已经掌握的座次规则,他肯定能够进行合理的座次安排,也就不会因此而得罪主要领导了。

有了孙皓的前车之鉴,所有设宴者在入座之前都有必要照以下思路来理清来宾的关系,以确保能够合理安排座位,不给饭局减分。

尽量在设宴之前先和宴请的宾客接触一下。因为设宴的目的不同,往往会需要邀请一些陌生人。正因为我们对陌生人一无所知,所以事先要通过和对方接触先对对方来个初步的了解,至少能够把具体的人和具体的职位对上号。这样一来,在安排座位时,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尊卑不分、长幼不分了。

能够找个合适的中间人来介绍最好。当然,有时候,我们并没有事先和相关宾客接触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找一个合适的中间人出来为我们引荐,并且事先和这个中间人协调好,在宾客出现之前不要随意走动、离开,直到把宾客一一介绍给我们。这也算是临时抱佛脚,虽有点仓促,但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等到我们根据宾客之间的关系,将他们每一个人都合理地安排到属于他们的座位上以后,我们便是向饭局社交的圆满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10 点菜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但不忘细心询问

其实,点菜也是饭局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有的人喜欢酸的,有的人喜欢甜的,有的人喜欢苦的,有的人喜欢辣的,所谓众口难调就是如此。要想照顾到所有人的口味,就要在点菜之前做到心中有数,既要点些有特色的菜肴,又不要忘了细心询问每个人的喜好和禁忌。只有这样,才能让饭菜真正起到融洽人际关系的媒介作用。

饭局饭局,自然少不了“饭”。比起其他因素,饭菜才是饭局的主角,因为饭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客人的胃口,继而影响到客人的心情。可口的饭菜能让客人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获得全身心的放松和享受。客人的心情好了,接下来的社交事宜自然就顺理成章了。

相反,如果饭菜不可口,就会让客人觉得毫无食欲。吃着味同嚼蜡的饭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不是什么享受,反而是一种痛苦,心情当然不会舒畅。这样一来,即便吃得再多、再名贵,也是白吃,对饭局社交一点裨益都没有,反而会给客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因此,很有必要在点菜上多花点心思,争取做到抓住客人的胃的同时,也抓住客人的心。说到这里,也许你会说:“这恐怕很难,毕竟餐桌上有那么多客人,众口难调的道理谁都懂,我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总会有怠慢极个别人的时候。”话虽这样说,但也不要把它当做怠慢客人的理由。只要用心去做,还是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大家的口味的。

这就要求主人在点菜之前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一味地点那些荤菜、贵菜,最好能让客人自己选菜。这样一来,至少能够保证有一道菜是某位客人喜欢的菜。如果客人谦让,不肯自己点,那也不要强求,因为点菜的过程讲究快,时间过长也不好。但是,由主人代替客人点菜时,不要忘了细心地询问每一位客人,了解他们有什么特别不喜欢吃的菜和一些饮食禁忌。如果有,就要避开这些。没有的话,就在常规菜、特色菜、重点菜、清淡菜这些类别中分别挑选几样,做到荤素搭配、冷热搭配就可以了。

至于客人是否喜欢吃,这个就不用顾忌了,因为该有的诚意你都已经表现出来了,该考虑到的问题你也都一一征求了大家的意见,除非厨师的手艺特别差劲儿,一般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你就等着在大家吃得酣畅淋漓之时实现你的社交目的吧!崔冰现在终于知道点菜在饭局中占据的分量了,这还得从他最近经历的两次饭局说起。上个月,崔冰想买一处店铺。后来,打听到一个朋友的朋友正好有一处店铺要卖,他便请那位朋友把他的朋友介绍给他认识。在双方交谈的过程中,当他听到对方报出的房价时,觉得实在是太高了,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于是,他就想和对方讨价还价。但是,他又觉得就这样干巴巴地坐在一起说这些事情未免太不好意思了,再怎么说对方也是他朋友的朋友,不能搞得那么生分。所以,他决定请对方吃饭,边吃饭边谈,说不定还能和对方谈出交情来,到时候价格肯定会有所松动。他的想法虽好,可等到他把对方约到他常去的一家餐馆坐定后,他想都没想就招来服务员点了几道那个餐馆的特色菜。他没注意到他在做这些时,对方的表情已经显得很不自在了。及至饭菜上齐后,他一个劲儿地劝对方多吃菜,却发现对方仅仅在吃了一片凉拌黄瓜之后,就不怎么动筷了,这让他挺纳闷的,但也没办法,只能看着一桌子的菜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他想谈的事情自然也没有谈成。回去以后,他就把当天的情况说给他的朋友听,希望能够从朋友那里找到答案,看看自己到底哪里照顾不周,才惹来对方那样的反应。朋友听了他的描述后,便直截了当地说:“你不知道,我这个朋友是个特别在乎细节的人。你在点菜的时候没有征求他的意见,本身已经惹得他很不开心了,你又点了那么一个芥末黄瓜,他最不喜欢吃芥末了。有一次,他吃芥末时呛到了,最后差点出大事。所以,他对芥末一直有很不好的感觉。你说,你让他吃了这么一个菜,他哪里还有胃口继续吃别的菜?”崔冰恍然大悟,赶紧在几天后,又约请了人家。这次他特别慎重,尤其是点菜的时候,他主动让对方选菜,等对方选过之后,他又询问了对方的饮食禁忌,相应地又加了几个比较名贵的菜。这一次的菜显然是点对了,等菜肴上齐之后,只见对方一边吃,一边话也多了很多,脸上的表情也放松多了。等到一桌子菜吃得差不多时,对方说:“没想到你是个这么用心的人,很值得做朋友。你放心,看在朋友的份儿上,那店铺我绝对按最优惠的价格转给你。”崔冰不禁窃喜,怎么他还没跟人家提降价的事情,人家倒先提了出来,难道真是这次的点菜帮了自己的忙了?

崔冰前后请同一个人吃饭,居然收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这似乎挺让人费解的。不过,仔细想来,倒也合情合理。第一次饭局,崔冰在点菜方面做得不够周到,才惹得对方不开心,从而失去了进一步谈价的机会。第二次饭局,崔冰吸取了教训,在点菜方面充分征求对方的意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点的都是对方喜欢吃的菜肴。对方吃得开心,和崔冰的关系也就融洽了许多,把崔冰当成了自己人,主动让步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看来,真是事在人为,周到的点菜礼数能为我们的饭局社交赢得更多筹码。具体还需要我们这样来做。

谦让是根本。也许我们请客的地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我们早知道那里什么菜最好吃,什么菜最有特色。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不顾客人的感受而自作主张地点菜。我们虽然熟悉,客人不见得熟悉。我们认为好吃的菜肴,客人不见得就喜欢。所以,在点菜之前,必要的谦让客气还是不能少的,一定要让客人传阅菜单,让客人点自己喜欢的菜,或者征求客人的意见后再点,这样比较得体。

心中有数。一场饭局总归有一定的预算,一般点的菜数比在座的人数多一两道就可以了。如果是普通宴请,平均每道菜的价格最好控制在80元以下。如果是高规格的宴请,最好能加上几道名贵的菜肴,比如鲍鱼、龙虾、鱼翅等,以示隆重。

11 动筷之前先思量,别做贸然动筷的第一人

虽然同样是吃饭,但饭局不同于自己单独进餐。单独一个人吃饭,只要饭菜做好摆到桌子上,就可以立即动筷开吃,不用担心会被视作无礼,被人耻笑。可在饭局上就不能这么随心所欲、不管不顾了,动筷也是要分场合、分时机的。不该动筷的时候我们动了,那就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所以,在动筷之前一定要先思量一番,别做贸然动筷的第一人。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离了“规矩”二字就会出现混乱和失礼。比如在体育比赛场上,如果没有发令枪作为规定的起跑信号,大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始比赛。同样,饭局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存在,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动筷,每上一道菜,都争先恐后地去夹菜,这样成何体统?简直是失礼至极。

所以,长久以来,人们就针对动筷这一行为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大致分三种情况:如果是普通的宴请,菜上来以后,要等主人先动筷,或者等主人举杯示意大家开吃时,才可以动筷;如果是规格较高的宴请,每上一道菜,服务员会把菜先转到主人跟前,这时则要按照座位的顺序,由主人先动筷,接着是主宾,再接着是次主宾,以此类推,转到谁那里谁再动筷;如果是家宴或者公司内部的宴请,则要等长辈或者最高领导先动筷,其他人才能动筷。

以上这些虽不是什么硬性规定,却是我们遵守饭局礼仪的重要依据,不能违背。抢在主人前面动筷,或者跟领导抢菜,这些都是不合乎礼仪规范的行为,不仅会坏了餐桌上的规矩,还会让其他宾客瞧不起。人家会说:“瞧,这人真没有礼貌,主人都还没动筷,他就抢先夹菜,好像几辈子没吃过饭一样,真是丢人!”

你想,给那么多宾客留下这样一个坏印象,该是多大的损失啊!更别说有些宾客回去以后还会把餐桌上发生的事情说给亲友听。到时,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可就不仅限于餐桌上的人了。因为一次动筷失当,而让自己的坏名声远扬,你觉得值得吗?本想借着饭局来为自己赢得一些人脉资源,这下倒好,不仅没在人际方面有所收获,还失去了口碑,岂不是得不偿失?史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次贸然动筷行为,居然会给他带来那么大的损失,让他失去了一个重要客户。事情还要从上周某位老板请客说起。当时,在座的都是老板平日里的合作伙伴,史晨也位居其中。因为去参加宴席之前他在其他地方喝了点酒,等到宴会现场时,他只觉得头有点晕晕乎乎的。为了让自己的状态能好一点,等他一在餐桌旁坐定,就急不可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了桌上的开胃菜吃起来。因为吃得太急,他全然没注意周围人的反应,等他停下来时,这才发现大家脸上的表情都怪怪的,并且视线都朝向他这边。这一下,他才觉得不对劲,知道自己刚才的举动失礼了。可是,已经无法挽回了,他只得面红耳赤地在心里祈求着宴席早点结束。好不容易熬到了结束,他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心想还好出席这次饭局的人并不多,他还没有那么难堪,便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吃饭可不能再这么冒失了。他本以为这次的尴尬遭遇就这样过去了,但是,接下来的一件事才让他觉察出事情的严重性来。没过几天,他和一个重要客户约见。本来事先已经说好要和他们公司合作的,但在他和对方互换过名片,对方看到他的名字后,就说:“哦,你就是史晨?”听对方的意思好像对他早有耳闻,他就觉得好奇。还没等他开口问是怎么回事,对方就又说道:“别误会,我以前并不认识你,只不过我听苏淳说过你,说你们在一起吃过饭。”紧接着,对方便话锋一转,说,“据我对你的了解,我想我们已经没必要再继续合作下去,因为我不喜欢和那种不讲秩序、规则的人打交道,不好意思。”史晨终于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肯定是曾经和他一桌吃饭的苏淳把他在饭桌上抢着动筷的事情说给他的朋友听,而恰巧这个客户就是苏淳的朋友,于是乎,他便将史晨想象成一个没有礼貌、不讲秩序的人。这样一分析,史晨那个悔啊,肠子都悔青了,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冒失,为什么要做贸然动筷的第一人呢。这下好了,臭名远扬了,不知道以后还会出什么倒霉事。

其实,史晨并不是一个不懂礼貌、不讲秩序的人,他的失误就在于动筷之前没有细细思量一下饭桌上的那些不成文的规矩,忘了礼仪是饭局的命脉,每一个动作都要合乎礼仪规范,所以才会因为他贸然第一个动筷,而成为众矢之的,被其他宾客误以为是那种不懂礼数的人。更遗憾的是,还被人当做笑料转述给其他人听,继而深深影响到他的社会人际交往,真是太不值得了。

这也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不要在饭局上急急忙忙地动筷,一定要在动筷之前先思量思量,不做贸然动筷的第一人。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记住以下两点:

动筷之前要三思。《论语》中的“三思而后行”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饭局上当然也适用,尤其是在动筷的时候。作为宾客,一定要做到三思,想想这场饭局的性质,再想想在座人的身份,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动筷,然后,才可以跟随众人一起动筷。

该出手时才出手。有时候,可以动筷的时候也不一定要动筷,比如菜肴没有转到我们面前,还在别人跟前的时候,我们就不要伸长胳膊去别人面前夹菜,甚至站起来,这都属于不礼貌的行为。一定要等某一道菜肴转到自己跟前,并停下来时,再动筷夹菜,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12 为人夹菜盛汤要情礼兼顾,以免费力不讨好

可能在大家的思想中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吃饭时,为他人夹菜盛汤能够显示出对他人的热情和厚爱。其实,这个问题还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一方面,它确实能说明我们很好客,能体现出我们的热情。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最有可能让我们在客人面前失礼,因为有些客人并不喜欢别人夹菜,或者在夹菜盛汤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这样一来,就会弄巧成拙。因此,为人夹菜盛汤一定要做到情礼兼顾,以免费力不讨好。

那天,无意中听到这样一段对话。甲说:看你多幸福,吃饭的时候有那么多人为你夹菜,而我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都没有一个人给我夹。乙说:这叫什么幸福啊,我宁愿不要这种幸福,大家自己吃自己的多好,这么夹来夹去的多不卫生啊,菜上都沾着别人的口水,想想我都觉得恶心,还能吃得下吗?甲说:唉,现在的人哪,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乙说:拜托,希望这种福以后永远也不要降临在我这个有洁癖的人身上,我受不了。

听了这段话,你作何感想?你不觉得很有意思吗?同样是夹菜这一行为,不同的人却对它怀有不同的心思。有的人认为别人给自己夹菜是一种幸福,而有的人却正好相反,认为那不但不是幸福,还是一种痛苦,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这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在饭桌上给人夹菜盛汤并不是最保险的增进感情的做法,它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话,会对双方的感情起到一种促进作用;用得不好,则会给对方造成困扰,从而影响双方之间的感情。

所谓用得好,并不是说要在给人夹菜盛汤的过程中表现得多殷勤、多体贴,而是要在热情的同时兼顾礼仪,既要表现出自己的好客之道,又要注意一些礼节,不能顾此失彼。比如,在夹菜的时候,没有用公用的筷子,而是用了自己的筷子,弄得一些有洁癖的人很为难:吃吧,觉得不卫生;不吃吧,又怕驳了你的面子。这样下去,整个饭局的气氛难免会很尴尬,主宾在这样的气氛中是无法正常进行社交活动的。今天早上,李斌被主任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弄得他一大早就心情不爽。不过,想想也是,主任批评得极是,他的确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昨天晚上,他们部门请一个合作公司的几位人士吃饭,目的是想和对方续签下一年的合约。本来,一切都进行得相当顺利,对方如约而至,双方寒暄过后,主任就按照对方来人的职位头衔一一为他们引座,大家都对号入座以后,相谈甚欢。很快,饭菜上来后,大家也就边吃边聊了,互相讲着一些轻松愉快的小笑话,气氛好不融洽。就在这时,服务员端来一个大坛子,原来是佛跳墙。由于服务员并没有一一为大家盛汤就匆匆忙忙出去了,主任就看了李斌一眼,李斌便心领神会地站起来为大家盛汤。因为他刚工作没多久,根本没参加过几次正儿八经的饭局,所以,直觉告诉他应该先给女士盛,毕竟“女士优先”嘛。于是,他就先盛了一碗汤放到坐在自己旁边的女士面前,紧接着给女士旁边的人盛,就这样依次排下去,最后一个轮到的才是坐在主任右边的对方的主任。本以为他这次表现得还算机灵,主任肯定会满意的,没想到,等他把一桌人的汤碗都盛好坐下以后,他看见主任的表情不仅没有丝毫赞赏的意思,而且黑得吓人,好像是暴风雨快要来了的样子。再看看主任旁边的那个对方公司的主任,也是一脸不自在,看着面前的汤直发愣。他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心想怎么会这样?难道自己哪里出错了吗?让他更为奇怪的是,自从他给大家盛好汤以后,大家的兴致似乎大减,几乎没有人动勺去喝那道汤,菜也吃得少了。尤其是对方公司那几位随从,简直是如坐针毡、小心翼翼,都不敢说话了。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气氛突然变得这么怪异。好不容易等到饭局结束了,他想,终于解脱了,谁料想,今天早上,当他意气风发地刚出现在公司,就被主任叫去了,只听主任说道:“你知道不知道,就因为你昨天晚上盛汤的时候怠慢了对方领导,人家一怒之下拒绝和我们续签合约。这对我们公司来说可是多大的一个损失啊!你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吧!”

原本一场气氛融洽的饭局到最后却落得这样的结果,谁之过?很明显,是李斌的过错。他在盛汤时没有做到情礼兼顾,只顾着代领导尽地主之谊,而忽略了长幼尊卑的礼仪,才会把本应当第一位受关照的领导放到最后。他如此本末倒置,势必会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下场。

为了避免这种徒劳无功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在做到热情好客的同时,一定要慎用为他人夹菜盛汤这一着,以下两点就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定要夹适合大众口味的菜。这一点很多人往往都容易忽略,不管上来什么菜,也不管合不合客人的口味,统统都往客人的碗里夹,看似热情好客,其实却是对客人的一种为难。因为有些菜未必是客人喜欢吃的菜,你夹到了客人碗里,客人就必须得吃掉,否则就是不给你面子。这样的话,你就会在无意中逼迫客人吃下他不喜欢吃的东西,他心里能舒服吗?心里不舒服,自然也就不会对你有什么好感。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夹菜只能夹大众菜,什么人都喜欢吃的那种。

不要只为女士夹菜盛汤。常常看一些人在餐桌上只给女士夹菜盛汤,而冷落了在座的其他人,这其实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要不你谁都不给夹菜盛汤,要不就按照桌子上的长幼尊卑的顺序来,唯独给女士夹菜,这不是公然冒犯其他人又是什么?别人会怎么看你?说得好听点,是你比较尊重女性。说得难听点,是你这个人喜欢向女士献殷勤。你这样做,不仅其他人会瞧不起你,就算是女性也会对你的行为感到厌恶,她们如果把你想成别有用心的人,那你就惨了。

当然,为人夹菜盛汤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只要我们记住“情礼兼顾”这四个字,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让自己成功赢得客人的欣赏和赞扬。

13 吃菜喝汤有讲究,注意仪态和声音

生活中的礼仪无处不在,大家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大家可能都知道行为举止方面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却不知吃菜喝汤也有类似的讲究,也是要做到“吃有吃相”才行。如若不然,必定会让我们在餐桌上失礼于人。可以这样说,在吃菜喝汤时,注意仪态和声音也是保证饭局能够完美进行、增强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的必要前提。

还是那句话,吃饭并不是饭局的主要目的,通过文明礼仪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取得人际交往方面的突破才是重点。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吃”上,从而忽略了礼仪道德方面的细节,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所以,即便是“吃”,也要吃得有名堂,体现出“礼仪”二字。

可能说到这里,有人会将这“吃”的礼仪想象成古代人在吃饭时所行的烦琐的食祭、酒祭之类的礼仪。其实不然,这里说的只是吃菜喝汤时的一些仪态和声音方面的讲究。具体说来,也就是进餐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禁忌。

比如在吃菜时,不能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不能只挑拣自己喜欢吃的菜肴,更不能把自己喜欢吃的菜统统夹到自己的盘子里。在夹菜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了有抢菜的嫌疑,过慢了则会有挑食的嫌疑。筷子一旦伸到盘子里,就一定要夹点菜出来,但又不能夹得太多,以免让人觉得你很贪吃,一下子夹那么多,好像生怕下一次吃不到一样。

再比如喝汤时,一定要用右手拿汤勺,这样才不会和邻座发生碰撞。舀汤时,一次不要舀得太满,以免溅洒到桌子上去。特别是第一勺汤,不能舀太多,否则在不知道冷热的情况下容易被烫伤。如果在被烫到后再吐出来,那就太不雅了。如果汤真的很烫,就放一会儿,等凉了再喝,千万不要用嘴去吹,那是极不文明的举动,会让别人觉得你的唾沫星子污染了整桌的菜。

在吃菜喝汤时,要注意控制速度,不能狼吞虎咽,不能大口吃菜、大口喝汤,一定要细嚼慢咽。身姿一定要坐得端正,不能为了夹菜盛汤而前仰后合,甚至站起来,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咀嚼和吞咽的过程中不能发出声音,像“咕噜咕噜”这样的声音都是餐桌上的大忌,会让你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以上这些虽不是什么铁定的礼仪准则,却是我们从老祖宗那里继承的食礼,早已深入人心。如果我们对此稍有轻慢,必将成为餐桌上的笑柄,伤了大雅事小,影响人际交往可就事大了。吴郡本是一个十足的好人,经常帮朋友一些大忙小忙的,可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朋友和他贴心,或者说没有一个朋友能和他长时间交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起来,还都是因为吴郡的吃相闹的。吴郡这个人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一到餐桌上,就会让人觉得特别厌恶。因为他一看到美食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不管有没有旁人,他就旁若无人地大吃特吃起来,不是把嘴里塞得满满的,就是一筷子夹起很多菜,要不就是挑自己喜欢吃的菜吃个不停,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更要命的是,他咀嚼吞咽的声音特别大,嘴里总是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一旁的人听了都觉得刺耳,他却毫无察觉,吃得很是香甜。他的这些行为难免会引起在座其他人的反感,久而久之,身边的朋友都因为厌烦他的吃相而一个个地离他而去。就说上次有个刚交的朋友请他吃饭,席间,他不顾那个朋友的一些其他朋友在场,就自顾自地大口吃肉、大碗喝汤,吃喝得好不酣畅,看得周围的人一愣一愣的。饭后,就有人跟他的那个朋友说:“你这是什么地方交来的朋友啊,怎么这样啊,就跟八辈子没吃过饭一样。你看他那贪吃相,满桌子人都只听他在那里‘吧唧吧唧、咕噜咕噜’吃喝的声音,哪里还有心思吃饭?”那个朋友听后觉得很羞愧,当然,在心里也暗自对吴郡感到不满,认为是他扫了大家的兴,把好好的一次饭局弄得乌烟瘴气的。本来是想让兄弟们在一起交流交流,结果弄得大家都没了兴致。从此以后,他也就开始慢慢地冷落吴郡了,以后再有什么饭局,也不敢叫上他了。

这也怪不得吴郡的那些朋友们,他们的做法其实只是人之常情而已。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能够间接地显现出他的修养来,吴郡的贪吃相难免会让人把他看成一个没有修养、不懂礼数、缺乏教养的人。这样的人,谁见了都会觉得厌恶,都不会和他建立真正的友谊的。

如果我们像吴郡那样,因为吃相不雅而失去了友谊,那就太不值得了。所以,我们要在平时多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吃菜时一定要双唇紧闭。注意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吃菜时容易发出声音,这并不是咀嚼的声音,而是双唇拍打的声音。而那些吃菜时几乎不发出什么声音的人,则往往是双唇紧闭、细嚼慢咽的人。所以,吃菜时一定要双唇紧闭,不要让嘴唇发出不雅的声音来。

喝汤其实是“吃汤”。有些人认为“喝”汤就是“吸”汤,像拿吸管吸饮料那样在勺子边缘吸汤,其实不然,因为这样最容易发出“吱溜吱溜”的声音。正确的喝汤方法是将汤倒入嘴里,像吃菜吃饭那样,把汤匙稍稍倾斜,前端靠近嘴边,顺势倒进嘴里就行了。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等汤不那么热了之后,否则,会烫伤口腔的。

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注意这些小细节,我们的“吃相”就会变得越来越优雅,也会让我们越来越受人尊敬。

14 注意所赴饭局的民族或宗教特点,千万别犯忌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宗教信仰的国家,这就预示着我们所出席的饭局难免会带有一些民族或者宗教的色彩。只要在场的有少数民族同胞或者有信仰宗教的人,哪怕仅有一人,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弄清楚其民族或宗教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少数民族或者各种宗教往往有着自己的饮食禁忌,如果我们不小心触犯了对方的禁忌,就会严重影响到双方的感情交流。

俗话说“百人百性”,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脾性。也可以这样理解,一百个挑食的人就有一百种饮食禁忌。有些人不喜欢吃青菜,有些人不喜欢吃醋,有些人不喜欢吃蒜,有些人不喜欢吃姜,等等,这些尚属个别现象,如果上升到一个群体,那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一个民族或者宗教的饮食禁忌了。

谈及民族或者宗教的饮食禁忌,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回族,想到回族人忌食猪肉。正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在和回族人同桌吃饭的时候,我们也很容易做到尊重对方,不会犯忌。可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大宗教,还有很多民族和宗教的饮食禁忌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禁忌,我们当然就没有意识去回避。这样的话,就很有可能一不小心触犯对方的禁忌。

因此,我们在赴一些特殊的饭局时,包括到一些少数民族家庭或者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家庭赴宴,或者和一些少数民族客人或有宗教信仰的客人一同赴宴时,一定要事先弄清楚所赴饭局的民族或宗教特点。比如,佛教忌食荤腥,和佛教徒一起吃饭,就要吃素食,不能点荤腥菜肴,不然就是对人家的不尊重。还有,到维吾尔族朋友家里赴宴,吃抓饭时不能满盘子乱抓,抓过的食物不能再放回盘中,只能独自把它吃完,否则,就会惹得主人不高兴。

只有清清楚楚地了解了对方的饮食禁忌,并将其牢记于心,在餐桌上不忘时刻提醒自己,才不会犯忌。不然的话,对于那些感情过于偏激的民族同胞或者宗教徒来说,犯了他们的忌,会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的。昨天的饭局真把王伟吓坏了,因为他差点被人打,而其中的原因居然是因为一道菜。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开房地产公司的表哥林正设了个饭局,想借着这个饭局搞搞关系,以便顺利拿下市中心的某块地皮。所以,他就让特别能喝酒的王伟过来陪席。王伟到时,其他人都已经坐好。表哥正招呼大家点菜呢,问王伟要来个什么菜,王伟就顺嘴说道:“听说这家店的狗肉煲不错,我就点个狗肉煲吧!”粗心的他在说这些时,并没有注意到坐在他旁边的那个彪形大汉皱了皱眉头。点菜的工夫一眨眼就过去了,接下来,随着菜肴一道道地端上来,大家就动筷开吃了。正当大家边吃边夸这家店的菜做得正宗时,王伟点的狗肉煲也被服务员端上来了,大家纷纷伸筷过来,都想一尝为快。这时,王伟注意到他旁边那个彪形大汉看着大家夹狗肉,却无动于衷,表情怪怪的,就很奇怪,但转念一想,可能人家是谦让,想等大家都夹过后自己再夹吧。想到这里,王伟就觉得自己有义务招呼客人吃菜。于是,他就边招呼彪形大汉尝尝狗肉煲的味道,边用公筷夹了一大块狗肉往人家的碗里放。就在他即将放进人家碗里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人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一只手,将他拿筷子的手推向一边。这还没完,人家还面红耳赤地大声说道:“我告诉你,我是满族人,我们满族是不允许吃狗肉的,你刚才点这道菜的时候我想说你都忍了,现在你又往我碗里夹。你这是对我的不尊重,你再这样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突然听到这么大声、这么不善的言辞,一桌人吓了一跳,一个个都愣在那里,饭局就这样陷入僵局。出现这种局面,最懊恼的当然要数坐在主人位的王伟的表哥了,因为他知道他这次的饭算是白请了,闹得这么尴尬,能有好果子吃吗?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赶巧,仿佛所有的事情都赶到一起了。如果不是席间有个满族客人在场,这场饭局定会在王伟的作陪下顺利进行,并如愿达到表哥的目的。抑或王伟没有点那个狗肉煲,即便真的点了,他如果不那么热情好客,不向那个满族客人劝菜夹菜,也就不会在满族客人已经对他很不爽时,进一步引发对方的怒火,让对方说了那么一通让他很没面子的话。

可是,事情既然发生了,我们再说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话已经无济于事,我们不能用“如果”来安慰自己,而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做出一点总结来。

接到邀请后向主人打听有没有少数民族客人或宗教教徒参加。这一点可以放在向主人打听出席客人都是什么人时问,比如我们在问完出席客人后,可以顺便问道:“那这些客人当中有没有少数民族或者有宗教信仰的人?”这样顺带着一问,看似多了一句嘴,其实对我们真的很有帮助。尤其是真有这些人出席时,那可是避免我们触犯对方禁忌的关键。当然,如果主人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或者宗教教徒,这一步就免了。

真正弄清楚各个民族或宗教的饮食禁忌。知道有少数民族或者宗教客人在场,并不等于大功告成了,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那个民族或者宗教的禁忌。可以从书中查找资料,也可以借助网络,掌握得越详细越好。这一点很多人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印象去定夺,这样很容易张冠李戴,把佛教的禁忌和基督教的禁忌混淆,或者将藏族的禁忌和蒙古族的禁忌弄错,到时照样会捅娄子。所以,千万别图省事,真正弄清楚各个民族或宗教的饮食禁忌,才是确保我们不犯忌的根本所在。

15 西餐礼仪要掌握,但别向不懂的人卖弄

随着社会越来越国际化,一些西方的礼仪也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我们想要换换口味儿,吃次西餐,就要掌握西餐的礼仪,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但是,西餐的礼仪毕竟是西式的做派,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并不能将其很好地掌握。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掌握的西餐礼仪故意向那些不懂的人卖弄,以免让自己在饭局中成为众矢之的。

很显然,现代文明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这一点从人们的餐桌上就足以体现。不仅国内各地风味的菜肴应有尽有,而且充满异域风味的西餐也跻身其中,成为餐饮行业的新宠。一时间,吃西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无论大街小巷,无论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到处都可以看见西餐厅的影子,人们似乎也在筷子与刀叉的转换当中找到了一种新的生活乐趣。

可是,吃什么与怎么吃往往如影随形。西餐毕竟不同于中餐,吃中餐有中餐的吃法,吃西餐同样有西餐的讲究。如果将中餐的礼仪用于西餐,或者用筷子去取食牛排,那就是张冠李戴,简直是四不像了。所以,和中餐一样,要想吃得有名堂、有讲究,掌握西餐的礼仪是很有必要的。

但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每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那么强。让一个习惯了中餐的人去按照西餐的礼仪来要求自己,让一个拿惯了筷子的人熟练地用刀叉来取食,难免会显得笨拙。我们本身又没有什么地域背景,所掌握的礼仪多数也是照样学样,从模仿别人开始的,所以,大多数人对这门礼仪的掌握仍处于皮毛阶段,甚至是一无所知。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这些有幸已经掌握了西餐礼仪的人就要特别注意了,不要在赴饭局时,对在座的那些不懂得西餐礼仪的人流露出丝毫的不屑来,更不能故意向他们卖弄自己的手法如何娴熟。不然的话,我们的举动不仅会让当事人难堪,更会让周围的人觉得厌恶,认为我们太过卖弄,从而怀疑我们的人品,将我们拉入人际交往的黑名单,那我们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留过洋的陈兵虽然已经回国多年,可依然保留着他的西式做派,最为典型的就是他居然吃中餐时也要用刀叉来吃。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已经忘了筷子要怎么拿了。正因为如此,他很少去参加什么中餐派对、饭局,他说他怕成为大家的笑柄。好在上周有人邀请他出席人家家里举办的一个西餐派对,他欣然答应了。临赴约之前,他当然是按照西餐的礼仪把自己从头到脚进行了一番包装。等他准时到达派对地点时,已经有很多人坐在那里聊天了。他心里就直犯嘀咕:“不是说是西餐派对吗,怎么大家都不按照西餐的规矩准时到达,而提前这么长时间呢?看来都是一群不懂得西餐礼仪的人。”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等正式开宴以后,第一道菜上的是牛排,众宾客都慌忙舞动刀叉,忙得不可开交,而陈兵显然是不慌不忙,看着大家把刀和叉用得五花八门的,心里直想笑。尤其是看见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大爷级的人物干脆叉起一整块的牛排往嘴里送时,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放下手里的刀叉,大声对对方说:“先生,牛排不是这么个吃法,你这样吃是糟蹋了牛排,应当这样来吃!”他边说边拿起刀叉给大爷做示范。看着他那娴熟的动作,周围那些刚才动作笨拙的人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陈兵一看大家这样,更是得意起来,越发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便又说了许多西餐礼仪,顺便还对在座的几个人的服装和坐姿做了点评,说他们的服装和坐姿都是不符合西餐礼仪的要求的,弄得大家一个个坐立不安,仿佛都是来听他训话的小学生一样。本来吃饭的气氛挺好,现在被他这么一弄,大家都变得别别扭扭的,别说是融洽感情了,恐怕能支撑到饭局结束就已经不错了。

陈兵这样做,看似在向大家普及西餐礼仪方面的知识,实则有卖弄之嫌。正因为他的高调和张扬,才突显出在座的那些不懂得西餐礼仪的人的无知和粗浅,伤害了人家的自尊不说,还让人家当众出丑,人家心里能好受吗?在那样一个大环境里,在那么多不懂得西餐礼仪的人面前,他对一个人卖弄就等于是对一桌子人卖弄,大家心里能不别扭吗?能不对他有看法吗?

卖弄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情,再向不懂的人卖弄就更不厚道了。所以,在不懂西餐礼仪的人面前,我们需要这样去做。

不对其笨拙“行注目礼”。有时候,我们虽然没有在不懂得西餐礼仪的人面前卖弄,但如果我们对其笨拙行为长时间地注视,那也是对人家的一种间接的不敬。人家会以为我们不怀好意,是嘲弄他,自然会对我们心存敌意。所以,看到那些不懂西餐礼仪的人动作笨拙时,我们最好假装没看见,低头吃自己的饭菜就可以了。

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当然,对于那些不懂得西餐礼仪的人,我们一味地忽视对他们也不好,他们永远也掌握不了西餐的要领。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悄悄地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比如,低声对他们说应该怎么来切割食物,或者自己悄悄地示范给他们看,力争不让第三人注意你们的行为。这样做,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也教会了对方,对方感激我们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记恨呢?

如果我们在餐桌上能够这样来赢得人心,那么,我们掌握的西餐礼仪就算是没白掌握。

16 吃喝不要太多,要边吃边照顾他人感受

饭局上的饭菜不可口,会让我们觉得没胃口。可是,如果太可口了,对我们来说也不见得是好事情。因为好吃的饭菜容易让我们吃起来没个限度,不由自主地就会多吃。这样一来,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的胃增加负担,更重要的是会让周围的人看轻我们。所以,再怎么好吃的饭菜,也一定不要吃得太多,要边吃边照顾他人的感受。

今天的饭局在礼仪方面虽然和古代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果一味地拿古代的饭局礼仪来套用今天的饭局,未免有点不妥。不说别的,从古今的盛饭器皿的异同,就可以看出端倪。

在古代,人们盛饭用的都是大碗,一些壮士甚至直接用类似于盆的东西去盛饭,喝酒的器皿也都是斗、尊之类的容量很大的酒杯。而在今天,餐桌上的饭碗酒杯则以精致小巧见长。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那是因为古代人都是以饭量来论英雄的,古代的审美标准是以为能吃能喝就是本事,就是能力的象征,要不然也不会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千古名句。

但如今,这样的审美标准已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优雅婉约的进餐文化。如果我们再将那种梁山好汉式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做派搬到餐桌上,显然是行不通的。且不说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吃得太多会危害健康,单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它就不利于我们完善自身的修养,更不利于进行饭局社交。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在餐桌上吃喝无度,你会认为他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吗?你会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吗?肯定不会。所以,将心比心,我们也能想象得出,如果我们在餐桌上吃喝太多,别人会对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别人肯定会觉得这人特别贪婪,特别没素质,为跟我们这样的人一桌吃饭而感到丢脸。如果给人这样的印象,那我们还谈什么饭局社交?

所以,千万不要在饭局上吃喝过多,一定要边吃边照顾他人的感受,不要让自己在别人嘴里沦为“饭桶”、“猪八戒”。要是那样的话,惨的可就是我们自己了。苏远一直也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相亲对象在和他吃过一次饭后,就对他说“拜拜”了。直到今天,他才从介绍人那里得知原委,让他有点哭笑不得。原来,人家拒绝他不为别的,就为他那天吃饭的时候吃得太多了。那天,苏远因为中午加班,就没顾得上吃饭。下班时,已经很饿的他突然又接到好朋友的电话,说介绍他和一个女孩儿在某个饭店相亲。于是,来不及垫肚子,他就匆忙地赶往约定地点。到了那里以后,女孩儿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他为他的迟到向对方简短道歉之后,就征求对方意见点了几个菜。饭菜上来以后,他招呼了女孩儿一声,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要知道,这可是两顿饭并在一起了,他的五脏庙早已空荡荡的了。所以,他也就没工夫在意自己的吃相了。很快,一碗米饭就下了肚。可是,他根本还没什么感觉。于是,他又叫服务员给他上了一碗米饭。就这样,他连吃了三碗米饭才感觉有点饱意。这时,他才想起来是在相亲,赶紧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对方。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对方已经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盯着他看了大半天了,这让他觉得十分尴尬。他想,可能是自己刚才吃得太急,让对方觉得不适应了,所以赶紧解释说自己中午没吃饭,太饿了。说完,他还冲对方腼腆地笑了笑。他原本以为,这无伤大雅,不会影响到这次相亲活动。可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女孩子回去以后,就直接对他的那个朋友说:“你怎么能给我介绍这么糟糕的人呢,那么能吃,一口气吃了三碗米饭,一点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让我都替他害臊,好像饿死鬼托生的一样,我才不要和这种没修养、没素质、贪吃的男人交往呢!”对于苏远这样一个挨饿很久的人来说,一次吃得很多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可是,这也要分清场合。如果是自己单独一个人,任凭你胡吃海塞,想怎么吃都可以,只要不怕撑破肚皮,就算是一个人吃掉一桌子菜又有何妨?但问题在于,他不是一个人吃饭,他身边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他的贪吃相严重影响了对方的心情,让对方对他彻底失去了好感,这就是他的失误了。

虽说大丈夫可以不拘小节,但类似这样的餐桌上的小节还是需要我们加以注意的,因为无论是小女子,还是大丈夫,都逃不过别人“从小细节中窥测我们的人品”的规律。如果不想被误解,最好还是要从以下方面来约束自己。

切忌饥肠辘辘地去赴宴。当一个人非常饿的时候,在吃喝时就容易失控,完全把周围的人当做空气,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大吃大喝。所以,为了防止我们在饭桌上吃喝太多,千万不能饥肠辘辘地去赴宴。即便真是赶巧了,也一定要先稍稍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不要让自己成为扑食的“饿虎”,在众人面前自毁形象。

把吃菜喝酒当做应景,而不是充饥。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吃喝太多,也跟心态有关系。在我们的印象中,吃饭就是用来充饥的。所以,我们才会在餐桌上放开来吃,吃到饱、撑为止。这样一来,难免会多吃、多喝。如果我们不这样想,把饭局和在家吃饭分为两个概念,把前者看做是一种应景,而不是充饥,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掌握其中的度,控制自己的进食量,每道菜都品尝几口了事,自然就不会吃喝太多了。

17 把握好用餐节奏和速度,莫和别人反差太大

从某种程度上讲,吃饭也是一项运动,只不过它活动的不是外部肢体,而是诸多内部器官罢了。既然是这样,它就同所有的运动一样,也是讲究节奏和速度的。要不然,不仅会对健康不利,还会影响到我们的个人修养。特别是在饭局上,如果不能把握好用餐的节奏和速度,和别人形成太大的反差,就会让自己显得不合群,从而影响到与周围人的人际交往。

也许有人认为,把用餐的节奏和速度加进饭局礼仪中,有点过于求全责备,抹杀了人的个性,太过追求共性了。毕竟每个人的嘴巴大小不一,牙齿好坏程度不同,让不同的人用同样的节奏和速度去进食,简直是天方夜谭,况且这种人为的动作又不好拿出什么计时器来计算,何以得知不同人的节奏和速度,更不要说达到整齐划一了!因此,在饭局上强调用餐节奏和速度根本就是不科学的。

话虽这样说,但要想保证餐桌上的和谐,要想让大家都能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进行社交,避免出现这个人吃完饭好半天了,那个人还在吃,这个人想和那个人聊天,那个人却还在不停地夹着各种菜肴等诸如此类的情况,把握用餐的节奏和速度还是需要的。

只不过这里的要求并没有那么死板,并不是非要把大家的用餐节奏和速度都定在一个标准上,规定一口菜要吃多长时间,就得吃多长时间,那是机器人的做派,我们人肯定是做不到的。这里所说的节奏和速度,其实只是让我们在进食的过程中,下意识地,或者是用眼睛的余光去留意身边的人,尤其是留意主人的进食速度和节奏,再根据自己的直觉来控制自己的进食节奏和速度,尽量和周围的人保持步调一致,不要吃得太快,也不要吃得太慢。

简而言之,也就是追求这样一种效果:大家在吃的时候我们也在吃,大家停止咀嚼的时候我们也相应停止咀嚼,不和大家反差太大就行。不然的话,大家还没吃完的时候,我们早早吃好等在那里,或者大家都停下来谈笑风生的时候,我们嘴里却还没有停止咀嚼,我们就会在大家面前显得格格不入,不仅会让自己觉得尴尬,更会让大家有意无意地孤立我们。都说苏珊是个超级淑女,可淑女可不是好当的。正因为太过淑女,也为她带来不少困扰。就说吃饭吧,别人一碗饭都吃完了,她的饭却还有多半碗。虽说细嚼慢咽对身体有好处,但她也太慢了,慢得有点让人受不了。在饭局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大家都围坐在一起吃饭,别人吃完一轮开始谈论感兴趣的话题,她却还在那里咀嚼着嘴里的食物,根本没办法专心听别人说什么,更无法插上嘴。久而久之,她在饭局上就成了一个摆设,大家说话根本不带上她。偏偏她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好几次看大家在那里说话,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心里就特别不好受。这不,前几天,她的好朋友过生日,便邀请几个平日里一起玩得好的闺密吃饭,苏珊也在其列。因为是好久未见了,大家边吃边聊,谈得好不开心。唯独苏珊,总是插不上话,不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她还没吃完,就是她吃完的时候大家已经结束了某个话题,开始吃新上来的菜。好几次,她憋了半天说了一句话,居然都没人回话。她十分生气,愤愤地站起来对大家说:“你们什么意思?当我是空气啊,只顾你们自己聊得开心,说话都不带上我,我说话也没人理,合着你们是不把我当朋友了,我在这里显得多余了?那我走还不行!”说完,拿起自己的手提包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事后,她也觉得她那样负气离开有点过于冲动,感到挺后悔的。可是,后悔归后悔,她是个很爱面子的人,那天闹得那么尴尬,也就不好意思再和那些好朋友联络了。弄得现在她身边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平时想逛街游玩都找不到人,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说到底,都是她用餐的速度和节奏过慢害了她。要不是如此,她怎么会在饭桌上插不上别人的话,和周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也就不会因为被人忽略而闹那么一出,得罪朋友了。

其实,饭局社交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大家在一起能够说上话,能够聊得来、聊得开心。所以,所有的交情都是在这种聊的过程和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因为用餐的节奏和速度显得与大家不协调,不是我们吃完了一道菜,在那里百无聊赖地等待大家吃完,就是大家都吃完了等着我们,这样的交际就难免会受阻,让我们在众人面前显得突兀,这种饭局社交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失败的社交活动。

因此,为了不让我们在饭桌上“鹤立鸡群”,现在给大家提供两点建议。

和周围人保持步调一致。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做到,只要跟着周围人行动就可以了。大家拿起筷子夹菜的时候,我们也开始夹,大家放下筷子的时候,我们也放下。这样做就不会在夹菜的节奏上出现差错,不会因为过于频繁夹菜或者压根儿就不怎么动筷,而和周围人形成强烈的反差。

用不同的食物来控制自己的速度。吃饭的速度和节奏毕竟是我们长时间养成的一个习惯,要想在饭局上一时改变,也是不大容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不同的食物来控制自己的进食速度。比如,感觉自己吃得比周围人快时,就要有意识地吃一些难以咀嚼的食物,像鱼头、螃蟹之类,这样就会引导自己放慢速度;感觉自己吃得太慢时,就要多吃些容易咀嚼的食物,像豆腐、鸡蛋、汤类食物等,以此来加快自己的速度。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到这些,就不会在用餐速度和节奏上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让自己的饭局社交受挫。

第三章 熟谙应酬寒暄之道,让别人不知不觉关注你

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交场合,赢得别人的关注都是赢得别人赏识的首要条件。否则,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你,又何谈人际交往?饭局社交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总不能你想让人家关注你人家就关注吧,那是不太可能的。对于你熟悉的人来说,你可能是百里挑一的焦点,但是,对于饭局上那种相对开放的场合来说,你也许就什么也不是了。

这时,要想赢得别人的关注,你就要主动出击。当然,并不是让你去当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那样赢得的关注势必带来负面效应。真正的社交高手应熟谙应酬寒暄之道,让别人于不知不觉中关注你。

18 克服社交恐惧,热情主动与人寒暄

饭局虽是饭局社交的平台,可并不等于有了饭局就能确保饭局社交水到渠成。这就好比是做饭一样,光有客观的物质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投入人工,加入很多调料,借助火候等等,才能保证美食的出炉。所以,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吃吃喝喝上面。要想在饭局中真正取得人际关系方面的突破,还需要做出很多社交方面的努力。首先就是要克服社交恐惧心理,热情主动与人寒暄,先把自己推销出去。

说到底,人际交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情基础之上的。陌生人之间的社交,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的加深才能进一步往前发展的,否则只能止于一面之交。而感情基础的确立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们只借助一场饭局,就想把整桌子的人都纳入自己的人际网络中去,那就有点不切实际了。

换句话说,并不是在一桌子上吃过一两次饭,就算是有交情了,那样的交情也来得太容易了。真有那样的交情也只能算是酒肉之交,算不上是真交情。所以,当我们想通过饭局来进行社交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饭局社交能够为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社交表演的平台,接下来的“戏”能否唱好,决定权还在于我们自己。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在饭局上和大家迅速建立交情,从而为自己的人际银行注入一笔丰厚的资本呢?别着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只要先理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就知道该从哪里做起了。

要想在餐桌上与人建立感情,就要想办法引起对方的注意,让对方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人存在,这样才能进一步吸引对方交谈,从而根据谈话的投机程度来决定双方接下来的交情。这样看来,成功地把自己推介给对方才是首要的。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怯场。否则,见了大场面就缩作一团,见了陌生人就不敢与人寒暄,总是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坐在那里,怎能不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又怎能在饭局社交中有所收获?昨天,对于王栋来说可以说是最尴尬的一天,因为他去找一个认识的人办事,人家居然不认识他,弄得他别提多没面子了。事实上,责任并不在那个叫董雷的人身上,并不是人家装作不认识他,而是人家的确对他没什么印象。他说和人家认识,也只是和人家在一个桌子上吃过一次饭而已。那还是上次他同学结婚的时候,他去参加婚礼,在婚礼上碰巧和董雷坐到了一张桌子旁。当时,大家都打着招呼,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互相寒暄着。唯有他这个有点社交恐惧症的人表现得非常羞怯,并没有和每个人打招呼,而只是象征性地在同学向别人介绍他时对大家点了点头。所以,一场饭局下来,他几乎没怎么说话,只是听着周围的人聊得开心,光在那里充当听众了。大家也许是看他不怎么爱说话,也没人找他搭讪。就这样,饭局结束了,他记住了同桌人的信息,而同桌的人却把他的信息给忘得一干二净了。也难怪董雷会忘记还有他这么一个人。可是,错就错在他并不知道自己在饭局上的失败表现,并不觉得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还以为大家在一起吃了一次饭,从此就算是扯上了交情。所以,当他想要贷款的时候,就想起了认识董雷这么一个银行信贷员。于是乎,在他喜出望外地找到人家时,就出现了那一幕尴尬的局面。人家说:“我们见过面吗?我怎么不认识你啊?别是从别人那里听说了我,想和我攀交情吧?我实话跟你说吧,每天来找我帮忙的人有很多,总不能只要说是认识我的人,我都帮他们吧,那我岂不是要违反银行的规定了?所以,请你谅解,你最好还是走正常申请贷款的程序吧。”可怜的王栋没办成事不说,还白白地挨了对方一通抢白,心里自然觉得憋屈。可是,这又怪不得别人,谁让他没有在那次饭局上让人家记住他呢?

真替王栋感到惋惜,本来他蛮可以通过那次饭局和董雷攀上交情,提前把董雷变成他的熟人,等需要用到董雷的时候,就能够顺理成章地获取对方的帮助了。可是,他却在关键时刻让社交恐惧心理占了上风,以至于在饭局这么容易融洽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交场合也没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

所以说,光有好的社交平台也不行,如果我们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去想办法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惧心理,热情主动地与人寒暄,去过再多的饭局也是白搭,照样不能扩大自己的关系网。鉴于这一点,我们有必要这样去做:

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事实证明,自己给自己打气是克服不良心理的主要途径,因为别人给予自己的鼓励都是外因,自己给予自己的鼓励才是内因。所以,我们在饭局上要多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一边提醒自己“不紧张,不紧张”,一边告诫自己“我一定要让大家都记住我”。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促使我们积极地与人寒暄交谈。

从身边的人身上打开“缺口”。凡是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都特别怕与人接触,尤其是像饭局这样的场合,一下子就要接触一桌子人,更是觉得无所适从。最好的办法就是忽视整桌人这个群体,而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单独的一个人,从和自己身边人的交谈、寒暄开始,慢慢地向周围辐射。这样做,就等于是各个击破。等到我们一个个接触下来,自然而然地就把整桌子人都给“拿下”了。

19 别怕没有话题,饭桌上没话找话很容易

如果你在工作场合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可能会被领导训斥,或者会被同事鄙视。但在饭桌上,你绝对不要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饭桌上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侃大山的地方。在别的地方不可以天南地北地瞎侃,而在这里完全可以任由思维自由驰骋,无论是雅的话题还是俗的话题,统统受欢迎。只要能够起到融洽关系、活跃气氛的作用,就算是没话找话又有何妨?

有一位私下里很开朗的友人在参加了一次规模较大的饭局后,回来说:“平时我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不善言辞啊,可是这次我总算是见识到自己的笨拙了。怎么人家都有那么多话题可以说,张嘴即来,我呢,憋了半天,愣是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话题。所以,从头到尾,我说的话不超过五句,估计别人都把我当‘呆头鹅’看待了。那也没办法了,不说话总比说错话强吧。”

听了他的话,恐怕很多人感同身受,有过类似的经历。因为在大多数人的意识当中,在饭桌上说话不比在私底下和自己的好朋友开玩笑那么随便。饭桌上是一个相对严肃的地方,尤其是有很多陌生人或者不同行业的人在场时,更是不能随便说话,以免闹出笑话,或者触犯了某人的禁忌,那就麻烦大了。

正是抱着这样一种心理,大家总会在饭桌上挖空心思地找寻最合适的话题。可是,找来找去,也找不出个所以然来。太过专业的话题会让别人不感兴趣,太过庸俗的话题又恐怕会被人耻笑。左右权衡,最后索性三缄其口,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么被动,为了找话题而钻牛角尖,让自己失去饭局社交的机会。我们应该清楚,“吃、喝、玩、乐”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系列。在饭桌上除了吃、喝,就剩下玩、乐了。如果每个人都将其严肃对待,那不成政治聚会了?既然是这样,就没必要那么紧张兮兮的,非要找什么恰当的话题,尽管按照玩、乐的目的去即兴发挥就可以了。只要能把大家逗乐,只要能够激起大家的谈兴,我们完全可以没话找话,这样还来得容易些。岳峰的交际面很广,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让人奇怪的是,真正和他接触之后,我们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很热衷于社交、频频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的人。那么,到底他是怎么赢得人脉资源的?熟悉他的人不难发现,他虽然没有刻意去交际,却经常参加一些饭局,并且只要到了饭局上,他就比谁都活跃,总能用一个又一个话题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搞活餐桌上的气氛。说到这里,你也别以为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别以为他找的话题都是什么重磅话题。其实,他所找的话题在我们看来就是没话找话。只要我们愿意,很容易就能找出一堆来。比如,他会拿刚刚爆出绯闻的明星说事,或者把最近听到的笑话讲给大家听,甚至把网上点击率很高的某些事件拿出来和大家讨论。这些话题老少咸宜,大多数人都能插上话。所以,大家的发言都很积极,饭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当然,大家谈得开心,自然也忘不了他这个抛砖引玉的人。再加上他时不时地插上两句诙谐、幽默的话语,在博得大家哈哈一笑的同时,也让大家记住了他这个人,被他身上那种搞笑因子给吸引了。就这样,每一次饭局对于他来说,都是扩大交际圈的绝佳机会。可能饭局开始前没人认识他,等到饭局结束后,就会变成没有人不认识他了。想想看,走入社会后他大大小小也参加了上百场饭局,交际面能不跟着拓宽吗?

由此可见,饭桌上不怕没话题,就怕太刻意。如果我们刻意追求那种高雅的话题,刻意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那肯定会很难。即便真的找到了这样的话题,也不一定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或者陷入“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也未可知。

事实上,还是我们的心态没有摆正,太把饭局当成“局”了,才会表现得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的。如果我们只是把饭局当成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合,大家都是来这里寻求身心放松的,那我们也就容易做到像岳峰那样,顺手拈来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在娱乐大家的同时,也获取大家的认同。

一句话,别怕没有话题,饭桌上没话找话很容易。我们必须记住这样两点。

尽量不要拿在场的人说事。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很熟悉的人,相互之间开开玩笑倒也无妨,但是,如果不是很熟悉,就不要拿在场的人说事,这样容易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得罪对方,让其他人以为我们居心叵测,故意想出某人的丑,这样肯定会影响到我们和其他宾客之间的人际交往。

不要拿有争议的问题说事。吃饭毕竟不是开辩论会,如果我们把话题引入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让大家争论不休,有些偏执的人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气氛是挺热闹,可由争论变成争吵会让大家相互之间伤了和气,到头来,大家就会把账算到我们头上。如果没有我们提出的问题,大家也就不会闹得这么不可开交。所以,人家不怪我们怪谁?因此,有争议的话题是饭桌上的大忌,一定要想方设法避开。

20 主人对宾客要在态度上一视同仁,切莫冷淡少数人

一场饭局,最忙碌的恐怕要数主人了,既要按照宾客的长幼尊卑,把宾客给安排好,又要招呼大家点菜、吃喝,恨不得有什么分身术就好了。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对客人照顾不周的理由。无论怎么忙碌,无论在座的宾客人数有多少,作为主人,在对待宾客的态度上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切莫冷淡少数人。不然,冷落了任何一个人,这场饭局社交都不能算作成功。

正常的饭局是这样的:主人掏钱请大家吃饭,一桌子人吃吃喝喝过后,关系就变得非常融洽,感谢主人的盛情之余,自然会想办法帮主人办事。可是,往往有很多饭局结束之后,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挺开心的,和主人的交情得到了进一步加深。但也总会有少数人不仅对主人没有产生好感,反而对主人的印象变坏了,这就不免让人奇怪了。

其实,谜底不难揭开。少数宾客之所以会在饭局过后对主人心存不满,并不是因为饭菜不可口,也不是因为主人说错了什么话,而是因为感觉主人冷淡了他们,自然要挑主人的理儿了。所以,在饭局结束后,通常会听到他们这样抱怨道:“这是什么饭局,这不是看不起人吗。请我来就是让我当空气来了,正眼都不看我一眼,只顾着和别人寒暄,居然也不招呼我一声。当我没吃过饭怎么着,以为白白请我吃一顿我就对你感激不尽了。等着吧,等你有事求我的时候,我就让你知道我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人!”

这样一来,作为主人就很被动了,白白地赔上酒菜不说,还落下了这样的埋怨,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在饭桌上犯下这样的错误,不管宾客的地位高低、人数多少,一定要对他们一视同仁。宁要面面俱到,对每一个人都重复着类似的寒暄之语,也不要因为嫌麻烦而对少数人省去必要的礼节,让他们有被冷落的感觉。

对方不计较还好说,对方要是认真起来,会把你的无意忽视当成是有意轻视,并将其夸大,上升到“敌我矛盾”的高度。等将来你有求于他的时候,他就会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你身上,让你吃尽苦头。昨天,薛斌让家人替他到一个叫姜涛的朋友那里去借东西。结果,家人空手回来了,说姜涛态度很不好,把他给赶出来了。薛斌觉得很纳闷,怎么回事,他们俩的关系一直很不错啊。就是前几天,他还请姜涛和一帮哥们吃饭了,他怎么能说翻脸就翻脸了呢?他不相信,以为是打发家人去了,人家不买家人的账,所以,就亲自跑过去了。结果,他不去还好,他去了,人家更来气了,当场就给他个下马威,对他说:“你来干什么,是不是以为你在我这里很有面子啊?我告诉你,我这个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冷淡我。那天你请客时不是故意冷淡我吗?好,我现在也让你尝尝被人冷淡的滋味。我明确告诉你,你借的东西我有,可是,我借给谁都不借给你。识趣的话,你就赶紧走!”薛斌总算是听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对方是在怪他那天请客的时候没有多和人家说话,冷落了他。其实,那天主要是他请的人太多了,加上那几天他刚好嗓子不舒服,就没怎么和坐得离他稍远的姜涛说话。谁知,这竟让姜涛误会了,觉得他是在有意疏远他。所以,这会儿才会想要对他以牙还牙,让他也尝尝被人冷落的滋味。明白了原委,他有点哭笑不得。没想到,好心好意地请客吃饭,到头来,却得罪了朋友,惹了这么个麻烦,真是出乎他的意料。相信有了这次教训,以后他再设饭局的时候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是啊,不光薛斌要“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又何尝不需要去注意这些呢?如果我们也像薛斌那样,以为只要请客吃饭就一定能够增进与客人之间的感情,从而忽略了一些小细节,不是冷淡了这个,就是对那个招呼不周,到头来也只能像薛斌那样因为冷淡少数人而被其误解甚至怨恨,那就是自讨苦吃了。

所以,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交目的,我们在饭局上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待宾客的态度,力争做到一视同仁,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照顾。这里为大家提供两点建议。

多说针对所有人的话,少说针对具体某一个人的话。有时候,饭桌上的人实在太多,不止是一桌,可能是好几桌人。这时候,一个个地都打招呼,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不偏不倚,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说针对所有人的话,比如说一些感谢大家的话,说一些对大家照顾不周的话,尽量不要单独针对某个人说话,让别人感觉受到冷落。

多用目光和宾客交流。饭局毕竟是以吃饭为重,总不能一直说话,这样也会影响大家进餐。但是,不说话又怕让某位宾客觉得受了冷落。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和那些你招呼不到的宾客多用目光进行交流,可以时不时地和对方对视几下,用眼神去传达你的问候。对方感受到你的目光,自然也就能感受到你内心对他的重视,就不会埋怨你冷淡他了。

总之,一碗水是端不平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消除宾客眼中的不公平待遇,不让对方说我们的不是、挑我们的理就行了。

21 对重要宾客有所侧重,但别表现得太露骨

饭局上总会有一些重要宾客出现,他们也是我们请客的主要目标所在。这一点我们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不要当着众宾客的面对他们搞差别待遇。当然,可以适当地对他们有所侧重,但千万不能表现得太露骨,以免让其他人觉得自己只是陪衬,从而破坏整桌的气氛,得罪了大多数,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古代有一个有钱的员外请客,给很多亲朋好友发去了请柬。结果,在请客的当天,有几位被邀请者迟迟不到场。眼看着饭菜都做好端到了桌子上,员外就着急了,在那里发牢骚道:“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啊?”一旁的好友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就犯嘀咕:“他这么说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都是不该来的?干脆,我还是走吧,免得在这里惹人厌。”

于是,有几个客人因此就借故告辞了。那几个客人没来,这几个客人又走了,眼看着只剩下稀稀拉拉几个人了,员外就更着急了,随口又说了一句:“怎么不该走的又走了啊?”这句话一出口,剩下的几个客人心里也开始打鼓了,大家心想:“这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几个才是该走的?算了,我们也赶紧走吧,免得遭人白眼。”剩下的几个人就这样也相继离开了。

最后,只剩下员外一个人了。他彻底郁闷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好端端的一次饭局竟搞成了这样,实在是让他纳闷。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相信我们都很清楚员外家的客人一个个离去的原因了,那就是他们从员外的话语中听出自己不是员外请客的重点。现在员外所要请的重要宾客都没来,他们这些陪衬还吃个什么劲儿,只有识趣离开了。无辜的员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无心之语居然被大家听出了这样的意思,认为他是刻意对某些人有所侧重,这真是无心之失啊!

如果说员外所犯下的过错是无意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就是故意出现类似的过失了。他们虽然没有在口头上说什么让人误会的话,可他们却表现在行动上。比如,大家都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他们却不顾其他人的感受,非要对重要宾客有所侧重,热情地为重要客人夹菜盛汤、端茶递水,只和重要客人热情交谈,等等,表现得非常露骨,让在座的其他人明显感觉到自己就是陪衬,心里能好受得了吗?

他们这样做,看似把重要客人照顾好了,实际上却是“杀鸡取卵”的行为,只顾眼前的利益,没有想到他们已经把大多数人给得罪了,今后再有用得着他人的时候,恐怕就难了。作为大老板,郑帆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烦过。今天早上他接到了很多小公司的退单电话,让他真有点火烧眉毛的感觉,怎么以前合作得好好的,大家突然齐刷刷地来这一套,这究竟是为哪般?经过认真调查,他才找到了原因。原来,全是昨天晚上那顿饭惹的祸。昨天晚上,他为了和一个大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特地在本市最豪华的餐厅定了一个大包间,想请对方公司的主要领导吃饭。但是,考虑到对方公司只来四个人,为了撑足场面,他就把平时与他合作的那些小公司的老板也都叫上了。这样一来,一个大包间算是聚集了不少人气,郑帆看着也觉得面上有光。可是,因为他的心思全在那个大公司身上,所以,他明显对大公司来的四个人表现得格外热情,不时地为他们夹菜劝酒,和他们聊得好不开心,而对其他的几个小老板,除了刚开始寒暄几句以外,就再也没招呼过人家,更不用说劝菜敬酒了,甚至正眼瞧一下都没有。对他如此厚此薄彼的行为,其他几个小老板当然是看在眼里、恼在心里。他们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也还算给他面子,没有当场走人,但心里老大不舒服。于是,饭局一结束,他们都没向郑帆打招呼就各自走了。事后,郑帆并没有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还以为那些人没向他打招呼就走是看他忙着和那四个人聊天呢,就没太在意。谁知,今天早上,大家居然给他来了个措手不及,集体向他亮起了红灯。可惜郑帆一世英名,虽然靠精心招待赢得了大公司的青睐,到头来却把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几个小合作伙伴给得罪了。要知道,比起大公司带给他的收益,这些小公司加起来的份额也是不容小视的啊!这真是典型的顾此失彼的行为。

也许郑帆也觉得挺冤的,他本来就是主要请那四个人的,原本就是让其他几个小老板来凑数的,他对那四个人有所侧重,还错了吗?要不然的话,都一视同仁,怎么能显示出对那四个人的诚意,怎么能赢得对方的青睐呢?话虽如此,但总要兼顾别人的感受吧。像他那样不顾其他人的感受,那么明显地倾向于那四个人,想不让别人多心都难。既然他对人家的态度那么轻慢,没将人家放在眼里,人家当然也不会甘心当陪衬了,总要让他尝尝他们的厉害。

看来,在饭桌上因为厚此薄彼而得罪人也是常有的事。要想既做到对重要宾客有所侧重,又不表现得太露骨,我们还真得下一番工夫不可。

事先和其他宾客摊牌。与其让其他宾客有做陪衬的感觉,倒不如我们事先向对方讲明,诚恳地邀请对方来为自己作陪重要宾客,这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比如,我们可以事先和其他宾客拉近关系,说把他们当成是自己人,而把重要宾客当成是外人,说自己人就不用讲那么多规矩了,让他们随意就行,到时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他们多担待。这样一来,大家心里有数,就不会埋怨我们照顾不周了。

兼顾大多数。我们可以对重要宾客有所侧重,多和他们碰几次杯,多和他们说几句话,但也不要忘了在座的其他人,也要时不时地举杯示意,嘴里还要说“我干了,你们随意”之类的话,让大家感觉我们并没有忽略他们的存在。也可以在和重要宾客说话的时候,连带着捎上其他人,让其他人觉得我们还是记着他们的,他们当然也就不会计较那么多了。

22 遇到熟悉的人,记得向对方不认识的人介绍

饭局之所以能够起到拓展人际网络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饭局上的陌生人很容易经由别人的介绍,加之饭局的和谐气氛,迅速由生人变成熟人,从而将彼此融入到各自的人际圈中去,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合适的中间人引荐。因此,在饭局上遇到熟悉的人,记得向对方不认识的人介绍。否则,谁都不愿意充当中间人,彼此不相识的人又因为各自矜持而都不愿意主动迈出社交的第一步,想达到饭局社交的目的恐怕就很难了。

擅长社交的人都知道,熟人的介绍是获得人脉资源的捷径。比如,甲和乙是陌生人,如果让他俩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朋友,恐怕要费很多周折。首先,必须得创造条件让他俩相遇。相遇了也不一定能够搭上话,还要创造具体的事件把他俩联系在一起。但是,这样的生拉硬拽不一定能够让他们彼此对上眼,说不定还会因为某些小误会而让彼此互相看不惯,不喜欢对方的为人,当然就很难做朋友了。

可是,如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丙,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丙和他们的关系都很近,他们对丙是绝对的信任,只要丙稍微向他们介绍一下对方,他们就能迅速打心底认同对方,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在一瞬间拉近许多。这样一来,他们成为朋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同样,在饭局这样的社交场合,要想取得最佳的社交效果,有时候,中间人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因为参加饭局的人不一定都是彼此熟识的人,比如一些大型的商务宴会,如果让主人一一去为客人相互引荐,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常常要靠客人自行认识。这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中间人去为两个相互间很陌生的人做介绍,就会有很多人出于本能的矜持而成为对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以后再在某个地方相遇也只是一面之交而已,根本谈不上任何交情。一场饭局下来,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很失败?

因此,参加饭局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充当饭局的润滑剂,在遇到熟悉的人时,记得向对方不认识的人介绍。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许许多多陌生人变成熟人,还会让自己在充当桥梁的同时赢得双方的感激之情。这可是一箭双雕的大好事。了解徐坤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热心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也经常因为他的热心而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当然,最大的惊喜还要数前些日子他的公司遇到危机时,有两个大公司老板向他“雪中送炭”的事情了。事情是这样的,大约半年前,他在参加一个商务宴会时,偶遇两个熟人:一个是他的老战友王刚,是市里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另一个是他的老乡程威,自己开了一家规模宏大的家居馆。热心的徐坤看到这两个熟人,少不了要为他俩介绍对方。当然,他在介绍时,不是光说对方姓甚名谁就算完了,他还详细地向双方介绍了他们彼此的职业。临了,还随口说了一句,你们俩一个是做房地产的,一个是搞室内装潢的,我觉得如果你们能携起手来,共同打造精品房,前景无可限量。没想到,他的无心之语,倒让两个经他介绍已经认识的老板听到心坎儿里去了。回去之后,他俩很快就达成合作意向。由于他们的房子从外到内做到了一条龙服务,打破了开发商只提供毛坯房的成规,迅速在行业里受到追捧,生意越做越大。两个老板的资产和身价也跟着一路飙升,很快就成为市里响当当的商界风云人物。

当然,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意兴隆的他们并没有忘记徐坤这个介绍人。想想要不是徐坤当时为他们充当中间人,也许至今他们还只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也就根本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功。所以,他们相互约定要找机会好好报答徐坤才是。事也凑巧,就在此时,徐坤在生意上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眼看着已经拿不出钱再去购买原材料,工厂面临着停工破产,徐坤因为着急一病不起。听说这个消息后,王刚和程威认为他们报答徐坤的时候到了。于是,俩人直接往徐坤的账上打去了四百万元。有了周转资金,徐坤的工厂重新恢复了生产,而徐坤本人因为急火攻心生出的疾病自然也就不治而愈了。看着起死回生的工厂,徐坤心里别提有多感激王刚和程威了。可是,他不知道,他最应该感谢的其实还是他自己。

从表面上看,是王刚和程威挽救徐坤的公司于危难之中,但事实上,从因果关系来看,是徐坤介绍他俩认识,让他俩因为联手而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在先,所以,才得到他俩争相报答这个果。否则,没有他的热心介绍,这两个人也不可能对他如此充满感激之情,更不会不惜以巨额资助相回报。

俗话说:“把快乐分享给别人,快乐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多。”同样的道理,把朋友分享给别人,不仅朋友不会丢失,还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的友谊。所以,在饭局上,将熟悉的人引荐给不同的朋友,也是我们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我们不妨这样去做。

挑对方最吸引人的地方去介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是所有的介绍都能引起对方的注意。如果只是泛泛地介绍一下姓名,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样的介绍就是不成功的。所以,在将熟悉的人介绍给别人时,一定要挑他最吸引人的地方去介绍,多说他的优点和闪光点,让别人一听就会对他特别感兴趣。这样一来,人家就会想要和他进一步交流,从而将对方发展成为自己的朋友。

变两人交谈为多人交谈。饭局上最尴尬的场面就是两个人谈得火热,而其他人根本对其中一个人一无所知,自然也插不上话。因此,如果你只顾着和熟悉的人交谈,忘了将他引荐给在座的其他人,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很不会做人,怎么能对周围人熟视无睹,只顾着自己高谈阔论呢?可想而知,他们对你的印象能好吗?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熟悉的这个人介绍给其他人,让大伙都对他熟识起来。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很好地参与到你们的谈话当中,现场的气氛才能活跃起来。

23 不小心忘了和自己搭话人的信息,要灵活应对

一个人的脑容量毕竟是有限的,所经历的人和事不可能一一记在心里。有时候,就会在饭局上碰到这样的情况,别人冲你打招呼,而你一时半会儿却记不起对方是谁。这时,如果你直接去向对方求证,问人家是谁,那就太冒失了,会让你们之间变得很尴尬。所以,不小心忘了和自己搭话人的信息时,千万要记得灵活应对,以便化尴尬于无形之中。

不知大家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电视的时候,看到那些非常有名的演员或者那些压根儿就没见过的演员倒没什么好纠结的,最要命的是那些看起来似熟非熟的演员,尤其是新近在某个影视剧中刚刚看到过,而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具体是哪部影视剧里的哪个角色。于是,就会在脑海里翻江倒海地去想,越想越想不起来。结果,不仅没能好好看电视,反倒把自己弄得怪累的。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这和人的记忆力有着很大的关系。确切地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经历的人和事全都清清楚楚地记在脑海里,让大脑变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等用到某些信息的时候随意提取就可以了。纵然你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又奈何一时的马失前蹄?

正因为如此,出现短时期失忆的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就拿饭局来说吧,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看起来很面熟的人和你搭话,而你却一下子忘记了对方的信息。这时,考验你的应变能力的时候就到了,你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你俩的社交效果。

如果你不动声色,丝毫也没有表现出你对对方的无知,而是一边灵活应对,故意找一些不易露馅的话题来和对方打哈哈,一边努力地思考,想尽办法把对方和以前所经历的人和事扯上关系,借以回忆出对方的信息,争取在饭局结束之前想起对方是谁,到时候,再说些和对方有关的信息,让对方觉得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他是谁,这样一来,你就算巧妙地躲过一劫,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也加深了你俩之间的感情,实乃社交之最高境界。

但是,如果你坦白地告诉对方你忘记他是谁了,无异于当众让人难堪,会让对方给人留下自作多情的嫌疑,也会让对方在心里这样想你:“这个人也太不识好歹了,我好心好意跟你打招呼,给你面子,你居然把我给忘了。这样不在乎别人的人,以后还是少接触为妙。”造成这样的局面,那可就是社交中的败笔了。吕伟喜欢说真话,但有时候,说真话反而会给他造成困扰。就说前天他参加饭局的事情吧,前天,他受一位朋友的邀请前去参加一个自助式饭局。当他拿着盘子走到一道菜跟前,正准备取食时,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多了一个人,而且还像个老熟人一样和他打招呼道:“怎么是你小子,好久不见了啊,现在过得怎么样?”吕伟转头看看对方,也觉得挺眼熟的,但就是想不起来对方的相关信息。于是,他很坦诚地对对方说道:“哥们儿,不好意思,我怎么想不起来你是谁了,能否再告诉我一下你的名字?”没想到,他的这些话刚说出口,对方脸色一下就变得很不自然,尴尬地对他说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就找借口离开了。等他走后,他才想起人家原来是市里某重点小学的老师。想到这里,他的内心特别激动,因为他刚好想让儿子到那所小学就读,正愁找不到关系呢,这下正好可以让这位老师帮帮忙。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放弃了这样的打算,因为刚才那尴尬的一幕让他觉得不好意思再去找人家帮忙了。即使人家不为难他,他自己也觉得挺难为情的。就这样,因为他的过于坦白,让眼看着送上门来的关系就这样断了。原本可以在这场饭局社交上有所收获,没想到,却是这样一种结果。

社交场上就是这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太过较真了反而不利于人际交往。可以这样说,不怕你忘记对方的信息,就怕你让对方知道你忘记了人家的信息。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学会采用迂回战术,灵活应对。能从对方的话中套出对方的信息当然好,不能也别过于着急,可以这样做,来做到巧妙周旋。

尽量说一些不涉及个人信息的话题。如果你本身已经忘记了对方的信息,还要说一些涉及对方个人信息的话题,那岂不是自寻尴尬?所以,在忘记和自己搭话人的信息时,一定要避开那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话题,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来谈论,让自己不至于漏洞百出。比如,可以和对方谈谈当下发生的某些新闻,也可以多谈谈自己最近的遭遇,等等。只要不让对方觉察到你对人家的忘却,谈什么开心的话题都行。

装作对对方所说的某些事情很熟悉。当然,选择什么话题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有时候,是对方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这时候,你就决定不了对方说什么话题了。但是,你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装”,不管对方说到什么信息,只要是涉及你俩以前共同经历过的事情,你就跟他“装”,装作你记忆犹新的样子。这样一来,就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