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历史(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3 17:07:21

点击下载

作者:刘军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国家历史(伍)

中国国家历史(伍)试读:

国家记忆·西班牙

罗马最危险的敌人:布匿战争中的汉尼拔与西班牙基地

文 | 南开大学王菲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其西北面与大西洋相邻,东面和南面与地中海相依,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西班牙人用“Les Espan-as”来称呼他们的国家。西班牙国名的由来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西班牙一词来源于塞尔特语的“Span”,意为“巴掌”,这是因为西班牙中央地带的形状好似巴掌。但“Spania”这一名称其实是希腊人首先使用,后被罗马人改为 “Hispania”。另一种说法是“Espan-as”一词起源于腓尼基语“Shaphan”, 意为“野兔”。由于古代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亚半岛海岸一带发现了很多野兔,所以此地被冠以“野兔之国”。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此词源于希伯来- 腓尼基语“Espana”,意为“埋藏”,引申为“矿藏”“埋藏的财富”, 这是因为伊比利亚半岛盛产金、银、铜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西班牙的早期居民是前印欧语系的伊比利亚人,他们可能来自非洲- 地中海一带。公元前 900 年以后,中欧地区的凯尔特人翻越比利牛斯山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在西班牙北部形成了凯尔特伊比利亚人,即后来阿拉贡和卡斯提王国的奠基者。他们当时主要的活动中心是纽曼提亚城。公元前 1 世纪上半叶,在西班牙南部曾出现过一个塔德斯国,这个国家的人们主要从事开采银铜矿的活动,并与迦太基、希腊、腓尼基有贸易往来,但在公元前 500 年后塔德斯国逐渐衰败,只存留一些部落酋长国。中部平原地区直到公元前 3 世纪还未开展农业种植,只有无数小部落各自为政。

迦太基是古代腓尼基人在今非洲北部突尼斯建立的国家,存在于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2 世纪。在罗马兴起之前的数个世纪里,迦太基一直是地中海西部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公元前 6 世纪左右,加迪斯的腓尼基人与西班牙原住民伊比利亚人陷入了一场激战之中。迦太基人应其盟友腓尼基人的请求出兵相助, 登陆西班牙,由此开始了在西班牙的扩张活动。与此同时,位于亚平宁半岛的罗马正在迅速崛起,于公元前 272 年统一了意大利的中部和南部, 并开始向西地中海地区扩张。两强相争,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埃尔切的贵妇人( 公元前 4 世纪),伊比利亚文化的代表作

公元前 264 年至公元前 241 年,罗马和迦太基围绕着西西里岛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海岛争夺战,这就是第一次布匿战争,也是迦太基试图阻止罗马向外扩张的一次努力。但迦太基在此战中败北,并于公元前 241 年同罗马签署了和平协定,从此丧失了对西西里岛的控制权。罗马无疑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不仅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而且进一步扩张了势力范围,实力大增。 与此相反,战败的迦太基不仅背负着沉重的战争债务, 还失去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实力严重受损。在战争期间,迦太基人不得不停止在西班牙的征服活动,以全力对付罗马人。西班牙的伊比利亚人和玛西尼亚人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脱离了迦太基的统治,于是迦太基对西班牙的控制仅剩下沿海的几座城市。大加那利岛的拉卢斯港注埃莉斯奥·梅夫伦·罗伊格/ 绘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叱咤风云的迦太基名将哈米尔卡·巴卡注不甘心败于罗马,决心与之再战一场, 一决雌雄。哈米尔卡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经过这场战争和北非的雇佣兵起义之后,迦太基的实力大损,尚未从战争的阴影中恢复过来,无法与实力蒸蒸日上的罗马抗衡。 他决定寻觅新的地盘作为向罗马进军的桥头堡,在那里, 迦太基可以聚敛财富、重整力量。西班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选为进攻罗马的战略基地。 其后,迦太基人在西班牙重燃战火,与伊比利亚人展开激战。迦太基败北

公元前 237 年,迦太基政府任命哈米尔卡为西班牙最高军事统帅,率军进攻西班牙的东南沿海地区,随同前往的还有他的女婿哈斯德鲁巴(公正者)和九岁的儿子汉尼拔。据说当哈米尔卡将汉尼拔带到西班牙时,曾让他在祭坛前宣誓:永远仇恨罗马,永远不与它和解。就这样,汉尼拔的父亲把仇恨化作利刃插进了他的心中,永远刺痛着他。

西班牙是一块宝地,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和物产。为获取军事资源和战略基地,哈米尔卡侵入西班牙后,一方面攻城略地,另一方面开采矿物,通过贸易增加收入。同时,哈米尔卡还积极在当地招募士兵,补充武器装备。据说,西班牙人冶炼的利剑无比锋利而坚韧,是古代最负盛名的兵器,士兵配备此种作战神器上阵杀敌,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是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残暴统治引起了当地人的痛恨,伊比利亚人各部落联盟决定共同对付他们。公元前 228 年的一次战役中,伊比利亚人利用火牛阵击败了迦太基人,哈米尔卡在这次战役中战死。他未完成的使命由其女婿哈斯德鲁巴(公正者)继承。哈斯德鲁巴在西班牙的东南海岸建立了迦太基进攻罗马的战略基地——新迦太基城,并对伊比利亚人改用招抚策略。他试图通过与当地贵族联姻来争取他们的支持。

罗马人起初并没有注意到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扩张活动,因为当时他们的精力都用在了对付高卢人上。但随着迦太基人对西班牙野心的暴露, 这一地区引起了罗马的关注。公元前 231 年,罗马为维护其盟邦马西利亚(今法国马赛)的利益,派遣使臣与哈米尔卡交涉。哈米尔卡辩解称, 迦太基所欠罗马款项巨大,经营西班牙也是为了尽快偿还债务。公元前 226 年,罗马又遣使而来,当时哈米尔卡已死,迦太基的统帅是哈斯德鲁巴(公正者),他与罗马签订条约,应允绝不踏过埃布罗河。此后数年, 罗马疲于对付高卢和伊利里古姆,无暇顾及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活动。迦太基人在此期间进一步扩张了势力范围,实力更加强大。公元前 221 年,哈斯德鲁巴(公正者)在一次狩猎活动中遇刺身亡,年仅 25 岁的汉尼拔继承了他的事业。

汉尼拔是古代世界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史书中对汉尼拔的童年经历并没有过多的描述,甚至连他母亲的姓氏也不为人所知。 据史书记载,汉尼拔有两位弟兄,他们都被培养成军人。汉尼拔家境富裕,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学过多方面的知识,并掌握多门外语。他九岁开始就跟随父亲生活在西班牙,在军营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他在军队中摸爬滚打,像普通军人一样经历了战争的历练。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 他继任时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军事统帅所应具有的胆量和气魄。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

汉尼拔深知,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牢牢掌控着海上优势。如果迦太基贸然从海上进攻,势必要遭到罗马强大海军的攻击,一旦失败,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罗马对北部意大利的防守比较薄弱,如果从陆路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插罗马心脏,便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于是汉尼拔在继任后便积极筹划进攻罗马事宜。为避免将来进攻罗马的时候腹背受敌,他决定首先荡平聚居在西班牙东中部地区的奥尔卡德斯部落。他接连取得数次战役的胜利,在攻占了奥尔卡斯德部落的最大城市阿尔泰亚后,整个部落便投降了。公元前 220 年,汉尼拔发动了对西班牙西北部瓦凯伊人的进攻, 又一次大获全胜。他在攻下克阿布卡拉城后,率军返回新迦太基城。此时该地区各部落正筹划联合起来对抗迦太基,集结了十万大军准备血战到底。 当汉尼拔得知这一消息后,考虑到自己军队人数还不及五万,兵力相差悬殊, 便没有冒险进攻敌军,而是撤退到塔古斯河,在那里排兵布阵,等候敌军。 当敌军正在渡河时,他们没有料到河对岸的迦太基人早已恭候多时,有的士兵还没上岸就被迦太基弓箭手和投石手射杀河中,有的士兵虽已登岸却也很快被战象踏成肉泥。目睹这场惨烈厮杀的部落人在河对岸不敢前行, 而后方又不断前拥,致使阵脚大乱,军心涣散。汉尼拔把握时机,向敌方阵营发起猛烈的反击,打得对方溃不成军,四处逃窜。至此,伊比利亚西部的其他部落望而生畏,再无人敢与汉尼拔抗衡。塔古斯河之战

到公元前 220 年,汉尼拔的控制领域实际上已经覆盖了伊比鲁斯河以南的伊比利亚半岛全境。汉尼拔认为向罗马进军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此时迫切需要为发动全面战争寻找一个借口,而萨贡托——一个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又易于攻破的西班牙小城——是不二之选。

萨贡托位于埃布罗河以南,是西班牙土著部落居住的城市,而且已与罗马结盟。公元前 223 年以后,迦太基不断侵占萨贡托周边地区,这使得萨贡托内部的亲罗马派深感不安。为对抗迦太基,萨贡托不得不向罗马寻求援助。公元前 220 年至公元前 219 年,罗马派遣使者到新迦太基城与汉尼拔交涉,警告他不要妄图染指萨贡托,汉尼拔假装应允。但在公元前 219 年,汉尼拔断定同罗马开战的时机已到,便带兵包围了萨贡托城。城内居民一面向罗马求援,一面奋勇作战,宁死不屈。由于城内守军的顽强抵抗,迦太基军队的攻城武器无法充分发挥其强大功效。 萨贡托城守军苦战良久,后因罗马人未及时予以援助,在被围攻的第八个月,城墙终被攻破。城内一些居民不愿接受迦太基所提出的屈辱条件, 纵火焚毁家园与城共亡,另一些居民则依然奋勇抗争,直至光荣牺牲。罗马人

当罗马得知萨贡托被迦太基攻占后, 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公元前 218 年派使者前往迦太基交涉。使者向迦太基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交出汉尼拔, 否则就要兵戎相见。迦太基拒绝了罗马的要求,于是罗马使者掀起长袍前襟,做了个褶,微笑着说:“我在这里给你们带来了两样东西:战争与和平。你们喜欢什么就自己挑吧!”迦太基人同样高傲地回答: “你挑!你挑!”罗马人放下袍子:“那我挑战争!”所有在场的迦太基人一致高呼:“没问题,我们接受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就此爆发。

在汉尼拔率军翻越比利牛斯山,深入罗马腹地作战期间,西班牙仍是重要战场。公元前 211 年,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注接任西班牙军队统帅之职,他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外号“非洲的西庇阿”。 他转变作战策略,不再深入半岛作战,转而倾其全部兵力进攻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心脏——新迦太基城。 罗马人很快就占领该地。新迦太基城陷落后,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统治开始土崩瓦解,到公元前 206 年,迦太基人已被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由于迦太基对西班牙统治政策的核心是财富,他们所有的活动几乎都集中在掠夺资源与征兵作战上, 加之迦太基在西班牙统治时间短暂,因此对当地的生活习俗影响甚微。除了留下大量钱币之外,迦太基在西班牙未曾留下任何碑铭或其他遗迹。

上图展示了拉伊斯莱塔湾和拉卢斯港(位于大加那利岛东北端附近)的局部景观。该海湾曾为迦太基和罗马船只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锚地(指舰船抛锚停泊的水域)。

哈米尔卡·巴卡,迦太基将军、政治家,迦太基在西班牙殖民地的开拓者。巴卡家族的第一代领袖,其三个儿子汉尼拔、哈斯德鲁巴和马戈均为名将。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古罗马统帅和政治家。他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方面的主要将领之一,因在扎马战役中打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而著称于世。

西班牙犹太人的盛与衰:穆斯林与基督教政权交替中的时代缩影

文 | 南京大学李悦

犹太人在西班牙的历史很早就已开始,这个流散异乡的精神共同体在公元前 1 世纪已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定居,自称“沙发丁”,并将祖先追溯到犹太皇族。公元 1 世纪前后,犹太人反抗罗马起义失败,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毁,许多犹太人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离开巴勒斯坦,选择远离基督教化的罗马帝国,前往一些当时尚属“蛮族”的地区,西班牙就是目的地之一。罗马人屠杀犹太人让·富凯/ 绘

公元 5-8 世纪,西班牙处于西哥特人统治之下。西哥特人总体对于非天主教徒持打压态度,教会与国家的紧密结合使得主教与教士们既控制着国家公共事务, 又负责着人们的信仰问题。西哥特王国自 6 世纪末到 8 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镇压犹太教的法令,剥夺犹太人的财产,充其为奴,发配到全国各地。对犹太人的打压虽然满足了主教与国王贪求财富的野心,却迫使犹太人谋求与拜占庭人、柏柏尔人注结盟,以至于当柏柏尔人攻向西哥特人的大本营时,犹太人反助其一臂之力,加速了西哥特王国的灭亡。此后,西班牙改朝换代,只有西北方的加里西亚、阿斯图里斯、莱昂和纳瓦拉四省还在基督教势力控制之下。

公元 8 世纪,穆斯林的征服与统治改变了西班牙犹太人的境况:以逊尼派为主要力量的后倭玛亚王朝在西班牙采取的是一种相对平和的统治政策,给予犹太人和基督徒这些“有经之人”(犹太人、基督徒以及赞同一神教的萨比教注教徒)以某种程度的信仰自由。倭玛亚王朝时期的宫殿遗址(1906 年) 伯纳德·莫里茨/ 摄

穆斯林对外扩张与征服多伴随着人身奴役、货物充公以及榨取沉重的贡赋行为,在武力征服之外,也并行着订立契约的征服方式。订立契约的方式一般要判断被征服者是否是“有经之人”,“有经之人”可以通过与统治者订立契约且承担一定的义务而受到哈里发国的保护,而非 “有经之人”的偶像崇拜者,则责令他们改宗或格杀他们。接受契约的犹太人属于顺民阶层,需要承认当局统治的权威,通过承担高额的人丁税、土地税、商税、军税(顺民们虽然可以免除军役,但需要缴纳军税以供养军队)、遗产税等来换取较宽容的待遇,即可以拥有信教自由, 拥有独立法庭处理内部事务,人身财产受到保护,除了一些涉及政治、军事的职位以外,犹太人所从事的职业几乎不受限制。值得一提的是,犹太人在此时的西班牙有着自己的聚居区,但这与日后欧洲的强迫式隔离不同,是他们自发形成的。西班牙的基督教装饰画

另外,顺民需要履行一些限制性政策。与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迫害不同,穆斯林对犹太人的歧视主要是制定一系列歧视性律法(以《欧麦尔条约》注为基本范例的一系列关于宗教、日常生活、公开活动等方面的法律),令非穆斯林对其不信伊斯兰教感到耻辱。 顺民们的社会地位不高,时不时会遭受当众羞辱,即使拥有财富也无法世袭,他们的证言在穆斯林法庭上无效,他们被杀也只能得到金钱补偿,绝不允许进行血亲复仇,即使是金钱赔偿,身价也远低于穆斯林。

总体说来,穆斯林对待犹太人的态度只是一种蔑视,而非仇视,这与基督教的反犹行为有着根本差别。 统治者制定的许多苛责条约并非一开始就被认真对待, 在阿拉伯帝国最初统治的数个世纪里都没有严格执行, 与犹太人打交道的穆斯林大多不会顾忌这些社会与法律方面的障碍,他们雇佣犹太人时往往抛开宗教问题, 只考虑其实用价值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因为基督徒也属于顺民之列,穆斯林对顺民的统治政策一般都与他们同基督教势力关系的紧张程度有所关联。顺民对于穆斯林而言是一个统一整体,所以穆斯林的顺民划分与政策法规都不仅仅是针对犹太人而言,但反之从犹太人身上,可以窥视出穆斯林对待整个“非穆斯林” 群体的统治态度。

穆斯林的态度立场影响着包括犹太人在内的“非穆斯林”们的发展,中世纪早期的安达卢西亚( 来源于阿拉伯语“Al-Andalus”) 作为整个欧洲最发达的文化中心,使得三大一神教有着知识、理论、实践和学术的争鸣与交融。同很多一边信奉自己的宗教、一边追逐阿拉伯文化的基督徒一样,犹太人自由地、舒适地夹杂在穆斯林中间,沉浸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中, 采用了阿拉伯人的语言和装束,并依从了他们的风俗习惯,通过与阿拉伯学者们相互借鉴学习,进行包括哲学、 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其历史上的一个辉煌阶段。双方整体呈现出宽容与共生的状态。完成于西班牙的希伯来文《圣经》(1300 年)

受到阿拉伯诗歌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多反映世俗生活的犹太诗歌,如“诗歌之王”犹大·哈列维注的早期诗歌便是以希伯来—阿拉伯风格的爱情诗为主。西班牙犹太人的希伯来语言学研究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菲利普·胡里·希提注便在其《阿拉伯通史》中指出:“穆斯林西班牙是希伯来语语法的诞生地。”犹太学者们均使用希伯来语与阿拉伯语双语,《圣经》研究的大部分著作是西班牙的学者们用阿拉伯文所写的,他们吸取前人对阿拉伯语的翻译与分析,从词汇学和语法学的角度考察 《圣经》中的希伯来语,这种方法被一直沿用。

同时,与基督教西班牙对犹太人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穆斯林对于犹太人的影响更大一些。 阿拉伯人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哲学上的理性主义使得犹太人在科学界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这一时期穆斯林西班牙的犹太科学与医学尤其活跃。阿拉伯人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化运动,又与犹太人一起将希腊、罗马的科学作品翻译为阿拉伯文著作,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成果被犹太人巧妙吸收。如受到哈里发重用的犹太人哈斯戴·伊本·沙普鲁特注(915-970 年)曾协助拜占庭学者尼古拉斯将古希腊医学巨著《药物论》 翻译成阿拉伯文,而他本人也开办犹太学生科学学校; 著名的托莱多历表注也是西班牙的几位穆斯林和犹太教天文学家共同观测并研究完成的。阿拉伯文的《药物论》

基督教世界从公元 4 世纪开始已经有各种限制犹太人在非犹太人中行医与研究医学的训令,但西班牙的穆斯林统治者则相对宽容, 有些犹太人还当了哈里发宫廷的御医, 许多犹太医生把希腊、叙利亚的医书译成阿拉伯文甚至自身皈依伊斯兰教。

除了文化方面的繁荣, 犹太人的经济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首先,犹太人受雇于包括鞣皮、印染、纺织、缫丝和金属器皿制作业等手工行业,几乎不受限制。同时,他们也在金融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基督教与穆斯林世界的对峙,犹太人因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商务才能往往在二者之间扮演中介角色,犹太人的上层人士通过在国家担任官职以及为统治者服务而获得一定的钱财,并且通过使用信用状进行地区间贸易,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网络,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大作用。当时,积极从事贸易的西班牙犹太人是主要的安达卢西亚进口商, 他们出口丝绸、皮革、纺织品、粮食、水果、香料和牛。此外,一些富贵的犹太人还拥有自己的会堂与劳动力,具备了一些早期资本主义的色彩。

除了经济、文化方面的良好发展,还有一些细微方面也体现出了穆斯林和犹太人在习俗和惯例方面的相互交织。例如,犹太人用阿拉伯语祈祷,而不是希伯来语或西班牙语;在进入会堂之时,犹太人会洗手和脚,这是进入清真寺之前要做的事;阿拉伯旋律被用于犹太歌曲;犹太人的服饰是摩尔邻居的风格,不过他们不被允许穿丝绸或毛皮。犹太人的服饰

当然,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迪米们,也并非一直都受着宽容的对待。 随着 11 至 12 世纪之间基督教势力与伊斯兰教势力的对立加剧,以及统一的阿拉伯王国的分裂,犹太人的境况开始时好时坏。

1031 年,后倭玛亚王朝的哈里发被废除,统一的西班牙阿拉伯王国崩溃,出现了 23 个侯国(也称之为联邦),阿拉伯文化日益衰落下来。总体而言,各个侯国的国王们仍对犹太人比较宽容,他们仍喜于任用一些犹太金融家、政治和外交顾问,犹太学者们也多会受到保护,在卢塞纳的一个塔木德学院还出现了一批最卓越的西班牙《哈拉卡》注研究者。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犹太人仍处于活跃期,他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 乐于将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结合,依旧掌握着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这两种必要的语言。

因为西班牙境内的穆斯林占领区守军势力本就薄弱,阿拉伯人的数量也随着统治的持续衰弱而减少。 纵使有着 23 个侯国,但这些侯国对基督教西班牙的“列康吉斯达运动”(即收复失地运动)根本无力抵抗, 天主教徒们因此获利,日渐把两种宗教文化的分界线向南推进。此后侯国们或屈从于基督教的收复失地运动注,或受统治于请来的外援——柏柏尔穆斯林征服者。

新的穆拉比特王朝(1090-1147 年)执政期间极其偏执,明令禁止雇佣犹太教徒和基督徒担任高级管理职务,而且也对一些保持着犹太教信仰并公开反驳伊斯兰教理论的犹太人实施重罚。在有“犹太城”之称的卢塞纳住着诸多犹太富商,穆拉比特统治者有需要时,就把这些犹太人召集起来让他们出资填补国库亏空。此时的犹太人虽然可以继续工作,但他们必须穿上区分服装,如黄色头巾。之后在宗教狂热派的穆瓦希德王朝(1147-1269 年)统治时期,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他们实行普遍的宗教迫害,不仅关闭犹太教会堂与学院,而且强迫犹太人改宗,导致西班牙犹太人的境况开始走下坡路,虔诚的犹太教信徒生活艰难。收复失地运动中的托洛萨之战

很多犹太人因此选择迁往北部的基督教西班牙,继续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活动。基督教国王们为了吸引犹太移民,给予他们信仰自由与社区内的司法自治,并让他们担任一些要职,以表彰他们的经济服务与贡献, 例如“暴君”佩德罗任用萨穆尔·哈列维·阿布拉菲阿为金融顾问;阿拉贡王国的贾姆一世(1208-1276 年)任用犹太人阿斯特鲁克·波塞尼做自己的书记员和顾问;莱昂王国的阿方索三世和贾姆二世也都任用犹大·波塞尼奥担任自己的顾问。同时,基督教统治者常常赏给犹太人农耕土地,有时甚至把城市中的一些地段分配给愿意在城中定居的犹太人, 例如图德拉的犹太区便筑有城墙,承担着保卫国王的责任(不过这种较好的情况后来被教会所破坏)。一位神父为黑死病患者祝福

此时的犹太人虽然因穆斯林政权的动荡逐渐由盛转衰,但在穆斯林西班牙与基督教西班牙互相斗争时,犹太人因通晓诸多语言,与许多地方有着经济、贸易联系,有时便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他们具备的技艺还有一定的被利用价值。因此,在 13 世纪这个黑死病流行时期,虽然其他地区都已经开始对犹太人进行诽谤和迫害,卡斯提尔和阿拉贡的国王却还在保护着犹太人。

但是,随着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持续开展和穆斯林的节节败退,犹太人的可利用价值日渐减少。同时,在基督教的政权中,尽管皇室对可利用的犹太人有着保护措施,反犹的恶性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基督教西班牙的反犹动向是从阿拉贡国彼得三世统治时期开始出现的。 1313 年,萨迈拉宗教会议决定犹太人应佩戴徽章识别,规定犹太人与基督徒隔离,基督教西班牙也不再宽容。1391 年还出现了一场反犹大屠杀。 在整个 14 世纪末的社会动乱中,约有十万犹太人遇害。14 世纪佩戴标识的犹太人

1478 年,一个受控于世俗君主的宗教裁判所,在西班牙王国统一之前已建立起来。宗教裁判所对待犹太人是残忍的,他们秘密地把犹太教徒的财产没收,并将其中一些不服从其责令的人烧死在火刑柱上。总体而言,基督教势力针对的不仅仅是西班牙犹太人,因为在西班牙光复运动中,他们无法分辨出谁是真正的改宗者或归顺者,毕竟有些穆斯林法学家甚至允许一个穆斯林在必要时假装改宗基督教,然后秘密践行伊斯兰教。犹太教在这方面的态度也有雷同,所以,宗教裁判所对待这些难以判别身份的群体,都是残忍的。 1490-1491 年又出现了典型的“血祭诽谤”注,犹太人“在酷刑审讯下被迫承认:他们曾在犹太总拉比的知情下, 在一座山洞中集会,把圣童拉加蒂钉死在十字架上,辱骂他,往他脸上唾口水,一直把他折磨到死”。这可谓无中生有地对犹太人进行打击。费迪南国王

伴随着收复失地运动开展的还有西班牙的基督教化。基督教化主要针对的敌手是穆斯林,但犹太教作为异教,也被列入同化或者强迫改宗的范围。1492 年, 天主教双王(费迪南注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征服了穆斯林统治的格拉纳达,十字架最终取代了新月。完成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后,费迪南与伊莎贝拉两位天主教西班牙的最高统治者,于 3 月 31 日正式下令驱逐犹太人。作为“永恒的外邦人”,历史上的犹太人遭受了无数次驱逐,而 1492 年发生在西班牙的驱逐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关于这次驱逐的目的,有人说是为谋求犹太人的财富,有人说这是一次对异教徒的清除,或对其他文化的排除。 若从结果来看,西班牙境内几大宗教群体和睦共处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西班牙也因此被冠以“不宽容”的名号。在如今西班牙的格拉纳达,诸如阿布兰拉宫这样的穆斯林遗留建筑,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昭示着西班牙过去的历史,也充分展现着中古时期穆斯林建筑的艺术风格

当时有一个意大利犹太人对被驱赶出西班牙的犹太人作了这样的描述:许多流亡者去了伊斯兰国家,去了突尼斯国王统治下的非斯和一些柏柏尔省份。穆斯林不允许犹太人进入他们的城市,许多人死于饥饿, 还有许多人因精疲力竭而卧倒在城外时被猛兽所吞噬。可见犹太人生活情况之恶劣。

随着政权的更迭,犹太人在西班牙的繁盛历史戛然而终。在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犹太人与穆斯林之间形成了一种宽容共生的关系, 构成了一个犹太流散地文化的独特模式和辉煌篇章。较之于穆斯林统治下的犹太经济、文化的繁荣,1492 年的驱逐往往更是被形容为反犹主义的符号性象征。对于犹太人从经济、文化的繁荣最终走向被彻底驱逐,我们或许应该把穆斯林统治下的犹太繁盛期与基督教的反犹主义分割开来,把犹太人放在西班牙历史上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替中来审视。

柏柏尔人,西北非洲的闪含语系民族, 名称源于拉丁语 barbari (野蛮人)。 639 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在与阿拉伯人的斗争中,柏柏尔人曾建立两个强大的王朝: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和阿尔摩哈德王朝。

萨比教, 公元 1-2 世纪产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是一种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形成的小宗教,有“拜星教” 等名称。《欧麦尔条约》,第二任正统哈里发欧麦尔(584-644 年) 批准的一项条约,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初在征服过程中对待非穆斯林的政策,是伊斯兰传统规范“顺民” 地位最基本的文件。

犹大· 哈列维,西班牙籍犹太诗人、哲学家,他的许多诗篇成为犹太祈祷书的组成部分。 哈列维的《颂歌》 所体现的优美风格和宗教热情为他赢得了“甜美的天国歌手”称号。

菲利普·胡里·希提,美国著名东方学家和教育家,毕生从事近东的语言、 历史、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是美国从事研究阿拉伯历史、语言、政治、伊斯兰教及闪族文化等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哈斯戴·伊本·沙普鲁特, 10 世纪的医生, 曾服务于两个哈里发,被认为是西班牙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托莱多历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托勒密体系作了修正,以一个椭圆形的均轮代替水星的本轮,从此兴起了反托勒密的思潮。其中还对阿拉伯人特有的仪器──星盘的结构和用法进行了说明。《哈拉卡》 (Halakhah, 希伯来语音译,原意为“规则”), 是犹太教口传律法的统称,后泛指犹太教所有律法。

收复失地运动, 是公元 718 至 1492 年间,位于西欧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基督教各国逐渐战胜南部穆斯林摩尔人政权的运动。基督教政权的最终胜利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的统治者相信上帝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从而产生强烈的宗教使命感,这也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亚洲、 非洲开拓殖民地的动力之一。

血祭诽谤, 是指与事实不相符的指控,其宣称犹太人会绑架并谋杀基督教徒的孩子,并取其鲜血用以犹太宗教仪式,是欧洲人对犹太人迫害言论的一部分。

费迪南, 阿拉贡国王, 称费迪南二世。 1469 年,与卡斯蒂里亚王国公主伊莎贝尔结婚。 1479 年,费迪南继承阿拉贡王位,阿拉贡与卡斯蒂里亚合并, 为近代西班牙奠定了初步基础。

西班牙,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国家

文 | 南京师范大学汤怡枫从臣民到国民——西班牙是欧洲第一批民族国家之一

对于西班牙而言,15 世纪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在意大利萌发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范围内不断扩张,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西班牙统治者借助人文主义时期的科技积累,大力支持环球航行,成为开辟新航路的急先锋。然而,纵观当时的欧洲世界, 西班牙地处欧洲西南边陲的伊比利亚半岛,相较其他西欧国家是比较落后的,但是,率先向外扩张、开辟新航路的不是那些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意大利、荷兰、英国和法国,而是西班牙。这与西班牙在这一时期所完成的收复失地运动是分不开的。15 世纪的西班牙舰队

公元 711 年,一支主要由柏柏尔人组成的穆斯林军队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始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至 718 年,阿拉伯人占领了半岛上除加利西亚、阿斯土里亚和巴斯克等山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从这时起到 15 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徒为收复被伊斯兰教徒所侵占的土地而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场长达 800 年之久的斗争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收复失地运动”。

收复失地运动是伊比利亚半岛上延续整个中世纪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决定着伊比利亚半岛的社会发展进程,并形成了与其他西欧国家不同的显著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经过长期的收复失地运动,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教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逐步形成了比较强大的王权,实现了政治统一,最终成为统一的民族集权国家。

民族国家(nation-state),对 16 世纪以前的欧洲人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当时,大多数人并不像今天这样,认为自己属于某一个民族。他们很少离开自己的村庄,对外面的世界也所知甚少。他们以自己所属的庄园或庄园领主来标识自己。

欧洲中世纪时期,所谓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国王只拥有象征性的权力,并无法控制整个国家。地方的封建领主对地方有着强大控制力, 国王对封建领主的依赖,大于领主对国王的。因此,一国之中的法律和惯例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变化很大。

收复失地运动的成功,除了阿拉伯国家自身的分裂和国际十字军的援助外,主要得益于这场运动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反对阿拉伯人的侵略和奴役成为全民族的需要,半岛上的社会各阶层都支持这一斗争, 并投身到斗争的洪流中去。 这样,在收复失地过程中, 增强了半岛上基督教诸王国的民族意识,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14、15 世纪, 随着收复失地运动接近尾声,葡西两国开始按照大致相同的途径向统一的民族集权国家转变。就像中世纪末期在欧洲其他地区出现的情况一样, 伊比利亚半岛也经历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进程。不过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这种历史进程同欧洲其他地区的情况很不一样,而且比欧洲其他地区来得更早。欧洲封建领主

由于南征的攻势和缓,教会、大领主和骑士增加收入的来源枯竭, 统治集团间的内争和农民起义,使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必须加强王权。1479 年,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和卡斯提尔女王联姻,将其领土置于同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全体人民在统一的规则下行动,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形成。由于“卡塔卢尼亚族和加斯梯亚族的统一”,西班牙才“形成民族国家”。

国家的统一,又为王权的加强提供了有利条件。国王依靠城市、小贵族和教会同一部分坚决反对统一的大贵族进行了顽强斗争,摧毁了他们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剥夺了他们很大一部分自治权,从而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同时,教会也服从于王权,骑士团只属于国王,其广大地产被没收。政权的巩固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这过程中有时也需要暴力。西班牙骑士

民族国家的出现,是欧洲早期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君主鼓励自己的臣民对新成立国家“效忠”,开始有了民族主义的萌芽。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中建立起了统一的民族集权国家,自此,开始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登上历史舞台,这也为其早期海外扩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和政治保障。从割裂到连通——西班牙开辟新航路时的国际背景

在漫长的古代,我们生活的欧亚板块是由相对隔绝的三个中心所构成,分别是东方的中国、南亚的印度和西方的地中海世界。其中,地中海世界指南部的北非、东部的西亚和北部的欧洲。

欧洲和亚洲之间很早就存在贸易往来,15 世纪以前东西方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完全的陆路,由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细亚, 其余两条则海陆并用。这三条商路最后都汇聚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 东方商品一般首先运抵此地,然后转运欧洲。然而,15 世纪中叶以后,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枢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未完全中断,但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加之长期战争,正常的商业秩序破坏殆尽。从此, 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却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一贯视东方奢侈品为生活必需品,不惜高价采购,由此导致贸易严重入超, 财政不堪重负,各国遂纷纷采取行动以争取开辟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15 世纪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媒介的货币,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寻求黄金和财富。莎士比亚曾这样写道:“黄金, 这人尽可夫的娼妇!它会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为美的,邪恶的变为合法的,卑贱的变为高贵的,老迈的变为少壮的……”然而,欧洲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15 世纪改行金本位制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剧增加。更因与东方贸易时出现了巨额逆差,遂使黄金、白银大量外流,西欧市场货币普遍短缺。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夸张渲染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为流传,进一步刺激了欧洲人的贪欲。

出于贸易往来等缘由,15 世纪, 莫卧儿帝国统治下的印度和明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在海上航行方面十分发达。此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完成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并通过瓷器、 丝绸控制着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马可·波罗行纪》现存最古老的版本之一(残页)

与此相比,15 世纪的西欧国家中, 后来的世界性强国——英国,尚未统一。都铎王朝时期,苏格兰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英格兰、威尔士也只是由英国君主统治的公国。到 1536 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完成了统一,爱尔兰虽然名义上由英国统治,但实际处于半独立状态。法国在百年战争后元气未复,德意志地区和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这些国家都还自顾不暇,无暇海外扩张。只有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最早实现国家统一的葡萄牙与西班牙,开始积极寻找通往东方的海上“新航路”。鉴于两国在航海上的特殊地位, 有学者还生动地将它们比喻为欧洲突出在大西洋上的两颗门牙。白银时代——西班牙是全球经济的开端

中世纪晚期,西欧封建制度内部矛盾重重。随着宫廷开支的上升和官僚体系的膨胀,各国政府在财政上常常捉襟见肘,它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财源。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支持开辟新航路,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成为第一批殖民者。同时,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才能满足开辟新航路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的条件,所以开辟新航路基本是在政府支持下的航海活动。

意大利热那亚人哥伦布热衷航海事业,坚信东方各国就在大西洋彼岸。他认为越过大西洋前往东方的航线,要比绕行非洲的航线近得多, 于是他制订了航行计划。经多方努力,哥伦布争取到西班牙政府和大贵族的资助,1492 年 8 月,他指挥 3 艘小船首次横渡大西洋,最终发现了美洲。

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在 16 世纪上半叶初步形成。西班牙利用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如纽扣、天鹅绒、纸张等,通过不平等的交换方式从拉美印第安人那里榨取金银、贵重器物和农牧产品,获利极为丰厚。据统计,从 1503 年到 1660 年,来自秘鲁等地的 18.5 万千克黄金和 1600 万千克白银被运到塞维利亚港,白银的数量超过了欧洲白银储备的三倍,这其中还不包括走私的。此后的麦哲伦航行于 1520 年到达了菲律宾, 且找到了金矿进行大规模的开采。这样,“财富历史性地集中到西班牙一边”,使其国库比任何竞争对手都丰盈。

这些货币财富刺激了西班牙工商业的发展,如塞维利亚成为呢绒工业中心,托勒多的丝织工业等也都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无形之中将原来被伊斯兰世界割裂的三大洲重新联合起来,建立了美洲出金银,中国出商品,最后由欧洲购买的新型世界体系,改变了以往欧洲出金银,中国出产品,沿路国家收过路费的世界体系。开辟新航路的哥伦布返回西班牙

随着来自殖民地的贵金属大量流入,不仅是西班牙,甚至整个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带来所谓的“价格革命”。 据统计,1521 至 1544 年间,西班牙每年从美洲殖民地掠得黄金 2910 千克,白银 30700 千克;1581 至 1600 年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至 4330 千克和 374600 千克。西班牙是当时贵金属流入最多的国家,通货膨胀也最为明显。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 实际购买力大不如前,经济上常常入不敷出,财力和地位进一步下降。 只有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因此, 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进行殖民剥削,西班牙政府在美洲建立种植庄园,通过殖民地的开垦种植,以掠夺农副产品的形式剥削殖民地人民。另一方面, 美洲经济、粮食作物等开始向欧亚大陆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甚至为那里人口的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 花生、向日葵等,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饮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16 世纪以来,这些农作物不知拯救了多少欧亚大陆饥民的生命。现在我们夏天农贸市场上的最主要的菜蔬就是它们。

16 世纪时,西班牙人从南美洲引进西红柿,后来传入摩洛哥。意大利商人再把西红柿带回意大利,并把它叫做“摩尔人的苹果”(意思是产于西班牙的一种“苹果”)。法国人在引种时,误将意大利语 “deiMoro”理解为法语的“d’amour”(爱情的),“摩尔人的苹果” 就变成了“爱情的苹果”。德国人也这么称呼它。现在西方人还是把长得好看的说成像西红柿;难看的,尤其是有毛病的,说成像柠檬。

雪茄传说起源于古巴。1492 年 10 月 12 日,哥伦布率领他的“圣玛利亚”号抵达中美洲巴哈马群岛,看见土著用独木舟运载晒干的“树叶”,非常好奇。水手们获悉,他们来到了土语称为“Colba”的岛屿, 那些晒干的“树叶”名为“cojoba”。印第安土著把这些树叶捆为一团, 用火点燃,便产生浓郁奇特的香味。他们以竹管啜食这些浓烟,这种行为就叫做“sikar”(西班牙文拼作“cigarro”,慢慢就有了“cigar” 雪茄烟和“cigarette”香烟、卷烟)。哥伦布的水手们把吸烟的习惯带回老家,烟草开始传到欧洲。印第安土著玛纽埃·玛丽亚·帕斯/ 绘

当然,物种的交流是彼此相互的,旧大陆也给新大陆带去了许多 “新”物种。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时,在国王的建议下,他带着 20 名农民和一个精通农田水利建设的工程师去开发可耕地,带着稻、麦等种子以及葡萄藤和甘蔗苗。随着物种交流的日益密切,新旧大陆之间的文化交往也逐步加强,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欧洲逐渐领先于中国、印度等同时代强国。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

1496 年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与德意志哈布斯堡家族的腓力进行了联姻,这一次联姻也被称为“最富有深远意义的联姻”。其子查理五世于 1516 年继承西班牙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自此,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幕。到 1556 年查理五世之子腓力二世继承王位时,其领地不但遍及西欧,而且也包括了加勒比海上的许多岛屿。可以说,西班牙是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进入黄金时代并成为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哥伦布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白银大量涌入西班牙国内,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于是,西班牙迅速建立起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以保护其金融资产,即西班牙无敌舰队。同时,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西班牙也成为规模空前庞大的帝国。除了地域广阔的拉美殖民地以外,西班牙在欧洲也辖属尼德兰、南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等国的大片领土, 甚至一度吞并过葡萄牙,成为欧洲真正的霸主。

继哥伦布 1492 年到达美洲后,1497 年,达·伽马航行到达印度, 1522 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随后荷、英、法等其他西欧国家也逐步开始发展海外贸易, 在 17 世纪以后这些国家登上殖民舞台,成为“后起之秀”,为西欧的商品找到了新的市场,并把自己的触角伸向全球各地。彼时欧洲的优势可以说是由西班牙奠定的,源自哥伦布的远航,并由此开始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因此,从这一层面而言,西班牙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国家。麦哲伦被一个小女人击败——西班牙的衰落

尽管 15 世纪以来,西班牙因海外事业而富甲天下,但其资本主义经济却未能真正发展起来。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结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种种因素导致西班牙在竞争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与此同时,英国开始进入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时期,逐渐走向崛起。 英国人仿照西班牙进行殖民扩张,并做起了海盗的勾当,时常抢劫西班牙的货运船,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西班牙人的利益。一场不可避免的海上冲突就此拉开了帷幕。

1568 年,苏格兰发生了一场政变,玛丽女王逃亡到远房亲戚伊丽莎白女王处,但她没有想到,自己一到英国就遭到伊丽莎白的软禁。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对玛丽·斯图亚特垂青已久,因此,当得知她被囚禁以后,自然是全力营救。当时的英国由于推行新政,伊丽莎白正遭到英国天主教上层分子的反对,借此机会,腓力二世联合英国国内的天主教势力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这次暴动遭到了伊丽莎白的残酷镇压,腓力二世企图救出玛丽的计划也落空了。但他并没有死心,屡次派间谍刺杀伊丽莎白,工于心计的伊丽莎白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她也越来越明白,只要玛丽不死,腓力二世绝对不会罢手,但要立即处死玛丽, 腓力二世又会马上挑起战争,她为此举棋不定。无敌舰队的覆亡

就这样过了 20 年,英国国务大臣终于成功地将间谍安插在玛丽身边,掌握了她和阴谋分子的秘密信件,伊丽莎白就以谋杀罪,在 1587 年 2 月将玛丽处死。

玛丽的死震惊了欧洲天主教会,教皇马上颁布诏书,号召天主教徒同英国作战,首先响应的就是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他用了整整一个夏天集结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号称“无敌舰队”。

1588 年 7 月,“无敌舰队”从西班牙西北的一个港口起航,130 艘战舰首尾相连,向英国海域进发。伊丽莎白派舰队迎战。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地位的英军出人意料地击溃了“无敌舰队”。自此,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逐渐被英国取代。可以说,这场战役的胜利,伊丽莎白女王功不可没,为了纪念这位“处女国王”,英国人将 17 世纪新建立的美洲殖民地命名为“弗吉尼亚”,意为“处女之地”。

至 18 世纪中叶,法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荷兰人主宰了海洋,英国奋起直追,形成荷、英、法争霸的时代,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逐渐走向衰落。

最早的法西斯政权:内战时期的西班牙

文 | 南京大学贾凯月

16 世纪的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遍布全球, 因此 16 世纪也被称为“西班牙的世纪”。然而它并没有享受多久超级帝国的荣耀,1588 年英西战争时,西班牙“无敌舰队”受到英国皇家海军重创,几乎全军覆没,此后,西班牙逐渐衰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到了 19 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遭到沉重的打击。在国际舞台上垂死挣扎的西班牙在 1898 年的美西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几近丧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至此, 西班牙国际大国的地位已不存在。伴随着国际地位的下降,西班牙国内的局势也是山雨欲来!

1873 年,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第一共和国。但共和国仅存在一年,封建保皇势力便扶植波旁王朝在西班牙复辟。1931 年马德里红旗飘扬,西班牙革命爆发,第二共和国建立。刚在革命中发生政权更迭的西班牙还未缓过气来,便卷入到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西班牙的社会经济濒临崩溃,民众苦不堪言,国内动荡不安, 各种意识形态的政治力量相互较量。1933 年,西班牙右翼激进共和党在选举中胜出,总统勒鲁斯宣布取消前任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并大量逮捕异己者,之后的两年被称为“黑暗的两年”。1936 年 2 月,“人民阵线”左翼联盟注在选举中获胜,右翼转而通过暴力和阴谋的手段推翻共和国,西班牙政局一片混乱。

1936 年选举失败之后,西班牙独立右翼政党联盟中的部分青年加入了长枪党注。长枪党人数激增,在西班牙国内的地位上升,同时,以何塞·桑胡尔霍、埃米里奥·莫拉为首的一批高级军官正在酝酿着更大的军事阴谋,暴力充斥着西班牙,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注西班牙内战的预兆达利/ 绘“整个西班牙晴空万里”,这是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摩洛哥的休达电台播出的一条广播,同时, 也是一则叛变暗语。1936 年 7 月 17 日深夜,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和埃米里奥·莫拉控制的驻摩洛哥和加纳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正是在听到这条广播后发动了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交战双方分别为国民反叛军与政府共和军。西班牙国民军包括长枪党党员、民族主义者、保皇派人士、反共产主义者、非洲殖民地的西班牙外籍军团注等,共和军一方主要是政府军、民兵组织与国际纵队等。内战爆发后,政府共和军在西班牙本土占据了主动地位并封锁了西班牙沿海地区, 在摩洛哥的佛朗哥虽拥有精锐的陆军部队,但是却无法深入到西班牙本土作战。为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佛朗哥向德、意寻求紧急支援。正在演讲的佛朗哥

德、意之所以干涉西班牙内战,是因为西班牙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西临大西洋,东濒地中海,北与法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