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功守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07:29:16

点击下载

作者:张笑恒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马云的功守道

马云的功守道试读:

前言

2017年“双十一”,天猫平台的交易额不出意料地再一次成功刷新了纪录。

马云,只用了7年时间就创建了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阿里巴巴,有人称他为“网商新时代”的经营第一剑客、网络中的“拿破仑”也有人称他为骗子、疯子、狂人……《商界评论》这样评价他:“马云注定将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浓重的一笔。不是靠他的物质财富,而是因为他‘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和命运。”《浙商》是这样描述他的:“离开阿里巴巴CEO的光环之外,马云更像是个在江湖里走动的侠客。”

这个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中国第一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有着怎样的财富理念?有着什么样的生活观点?

马云的功守道是从不抱怨。

在马云人生的前37年里,他的人生就充斥着2个字:失败。但马云从未抱怨过,他反而认为机会就在别人抱怨的地方,马云在一次论坛时曾经说过:“只要有抱怨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有人投诉的地方,就有创业机会。”无论是当年做淘宝、做支付宝,还是现在做菜鸟物流,马云都是从客户的抱怨和需求中找到商机的。

马云的功守道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很多人从事商业的目的就是赚钱,但我们从马云的创业经历来看,马云确实不是一个喜欢钱的富翁。

马云曾经在创立阿里巴巴的初期便表示:现在的自己并不是不能赚钱,而是不急于赚钱。例如,自2003年淘宝成立开始就采用免费政策,并承诺五年内不收费。

而且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马云也说过:“说实在的,阿里巴巴上市并不是为了钱,阿里巴巴的现金流、公司很健康,上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够让公司治理更加透明化,让全世界的股民、全世界的用户来监督这家公司,共同参与建设这家公司。”

截至北京时间2016年5月29日,有数据显示:马云以2184亿元的净资产再次稳居中国富豪榜榜首。当有记者问马云:“成为中国大陆首富后有什么感觉?”马云回答:“我也没想过做富豪。如果出发点是想做富豪,一定做不了的。我说过我最快乐的日子是一个月拿90块人民币的时候。”

马云的功守道认为竞争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发展自己。

马云从来不把竞争对手当作自己的敌人,他总是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在马云看来,竞争者就像是一块磨刀石,把自己越磨越快,越磨越亮。在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好的竞争对手,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他说:“对手死了,你一定活不好,一定需要有一个对手,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马云的功守道是走着走着,运气自然会来。

马云说:“一些年轻人,往往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那些“等弄明白后再说吧”“等条件成熟后再说吧”之类的话,是人生最大的毒药,终会让你一无所获。不要等到明天,明天太遥远,今天就行动。

马云的功守道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1995年,马云从美国回来,觉得互联网将改变人类。于是请了24个朋友到他家里,大家坐在一起,他说自己准备从大学里辞职,要做互联网,他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服24个人。两个小时以后,大家投票表决,23个人反对,一个人支持。但是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第二天早上他决定还是辞职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马云的功守道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然而大部分人会在明天晚上死去”。是“听说过捕龙虾致富的,没听说过捕鲸致富的”。也是“阿里巴巴是在错误里成长起来的,犯错误并不是件可耻的事”……

马云的这些经典话语很多都被年轻创业者奉为圭臬。第一章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1.永不抱怨,才能脱颖而出

2016年1月,马云到成都参加活动,期间发表演讲,建议年轻人不要抱怨不公平。“我刚创业的时候,我也觉得不公平,我要是生在比尔·盖茨家庭里面那就不一样了。但他每天24小时,你24小时,24小时里谁更快,更能做得更有价值,这是决定是否公平的因素。”

如果你调查过马云,就会发现,在他人生的前37年里,就充斥着2个字:失败。37岁之后,他突然“飞黄腾达”了,秘诀或许就是这四个字:永不抱怨。

无论是在面对高考的失利、兼职搬运工的处境,还是之后做大学教师,或者创业的时候面对重重困难,马云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退缩,更没有说灰心丧气的话。相反,他总是用激情澎湃的话激励大家。

马云在纽约演讲时说:“过去十五年,我常常说自己是一个瞎子骑在瞎老虎背上,不过那些骑在马上的专家都失败了,我们活了下来。

因为我们相信未来,我们改变自己,我们从不抱怨别人。我在我的公寓里告诉团队,我们必须证明自己,因为如果我们能成功,那中国80%的年轻人就能够成功。”

很多企业都因为在创业艰难时期的人心涣散而崩塌。马云就是凭借着一己信念,毫不抱怨,坚持着不放弃,熬过了黎明前最黑暗寒冷的时期,终于迎来了曙光。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失败者总是找借口,成功者永远找方法。”这里所说的借口,也可以说是抱怨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当事情已经发生后想的不是如何弥补而是将责任推掉,甚至埋怨他人“耽误事”,这就是抱怨的一种表现。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周围的人也变得消极。

当意识到我们正在抱怨时,应该马上停止自己的抱怨。想想我们为什么要抱怨?抱怨这件事是我们可以改正的吗?如果可以,那就开始改正。如果无能为力,那为它生气也是白费力,不如以平常心对待。

人是需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来引导自己的,当我们的情绪乐观积极时,行为也会积极主动。所以要想在事业、生活上变得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优秀,就必须学会不抱怨,用行动去改变。

在一次创业演讲上,马云对在场的年轻人说:“我亲兄弟,他常抱怨,我不抱怨。他30年来没有多大改变,而我一直在变。所以我想和在场的年轻人说,永远对未来保持高的期望,每天尝试改变自己一点。”

作家六六在《你就一直抱怨吧》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很欣赏他现在的投资人吕超。

原因是,在六六和他合作的初期,对吕超简直是一种折磨。

先是签了电视剧《宝贝》,交了两集半剧本,对他说:“对不起,我要改写《心术》了。”他说:“好。”然后撕毁合同重签。《心术》小说正在写的时候,滕华弢导演因为没有与吕超合作过,对他心存疑虑,要撤销与他的合作。六六觉得这种话不好说出口,但吕超知道后,还是二话不说,只说好。

六六说:“预付款退给他。”他说:“不用,迟早会合作的。”

后来又出了一系列的事情,六六曾不好意思跟他道歉。谁知,他说:“我的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我就心慌。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交给我。”

六六说,她发现,吕超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抱怨。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处境,都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微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其抱怨上司苛刻,不如将抱怨变成有建设性的建议;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将困难看成是对自己的磨炼;与其抱怨别人没有责任心,不如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

抛弃充满消极情绪的抱怨,从自身寻求改变,才能脱颖而出。消极地悲叹、抱怨,只会让我们与优秀绝缘。所以无论怎样,哪怕身陷绝境,也永远不要抱怨。只有停止抱怨、远离抱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才能摆脱平庸,打造一个全新的自己。2.别人的抱怨就是你的机会

马云在2014年出席《伴你启航》论坛时,鼓励年轻创业者说:“只要有抱怨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有人投诉的地方,就有创业机会。这个世界机会太多了,你就看看每天互联网上抱怨的事情那么多,这些都是机会。你加入抱怨永远没有机会。你要将别人的抱怨、投诉、仇恨、不靠谱的地方变成你的机会。”

马云当年做淘宝、做支付宝,现在做物流,就是从客户的抱怨和需求中找到商机的。比如,在面对客户投诉淘宝卖假货的时候,马云极为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不论是面对客户还是同事、员工的建议或者抱怨,马云都积极采纳。就这样,阿里巴巴一步步走向世界。

有一位使用了几年松下电器有线电熨斗的客户,发现使用有线电熨斗会不经意间触电。于是他抱怨松下的产品,进行了投诉并要求赔偿。松下电器非常重视这封投诉信,开了好几次大型会议进行研讨,最后突然想到:既然有线电熨斗如此麻烦,那无线会不会受欢迎?于是就开发了无线电熨斗,投放市场之后,销量不俗、非常受客户喜欢。

之后,松下电器还特意感谢了这位顾客,感谢他的抱怨送给松下电器的机会。

有抱怨就代表着不满意,代表着有可以改进和发展的空间。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我们对员工灌输这样一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讲,营销不是卖东西,而是买进意见——根据用户的意见不断改进,达到让用户满意,最后就买到了用户的忠诚度。”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发明、伟大的公司都是创始人听到了旁人的抱怨后“灵机一动”,才有了后来对世界的影响。

19世纪80年代,美国有对年轻夫妇带着婴儿来到医院看医生,婴儿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医生告诉夫妇只需要简单住几天院,喝点药就好了。

结果在给婴儿喂流食时,由于汤匙太烫,把婴儿的嘴角烫伤了,虽然没什么大碍,也让夫妇俩非常心疼。看着忧心忡忡的年轻夫妇,值班医生抱怨道:“如果汤匙上有个温度计就好了,这样可以避免多少婴儿被烫伤呀。”

医生只是随口说说,却被年轻夫妇记在了心里。这个年轻的父亲叫做约翰逊,他之后真的发明了一种带温度计的汤匙,特别受大家的欢迎。

后来,约翰逊成立了美国著名的强生公司。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牛仔裤,当年李维·施特劳斯跟随人群来到美国西部淘金,听到很多人抱怨裤子太容易磨损了,他便用帆布制成一条结实裤子,从此就有了既时尚又耐用的牛仔裤。

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人抱怨点菜难,大众点评出来了;有人抱怨租房难,58同城就来了;有人抱怨打车难,打车软件来了;有人抱怨利息少,余额宝来了……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利用顾客的抱怨创造契机。顾客的抱怨是很严重的警告,但诚心诚意去处理顾客抱怨的事,往往又是创造另一个机会的开始。”

事实上,抱怨不仅仅只是商机,同时也是契机,利用得当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由于每个人都会对别人的抱怨厌烦,听到了就会选择“左耳进右耳出”,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认真倾听身边人的抱怨,或许就会有收获。

比如,我们身边的人抱怨没带伞,但天气阴沉随时会下雨,我们留意到这个细节并在对方需要出门的时候,主动提出来:“你没带伞,先用我的吧。”对方一定会感到非常温暖,在心里对我们感激之余又多几分好感。或者有人抱怨太忙,某某事情忙不开,我们听到之后可以主动提出来帮忙,这就是增进关系的契机所在。

每个“抱怨”都可能成为“帮忙”的机会,当听到这些抱怨的时候,可以尝试去通过别人的抱怨做些事情,给别人提供便利,增进友谊。或者甚至干脆抓住一个好的点子进行创业,所以说,机会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

无论是对待自己的抱怨还是对待别人的抱怨,要有将其转化成“正能量”的能力,也就是俗话说的“坏事变好事”。当我们周围一片抱怨之声时,或许就意味着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那么我们不妨走进去,将坏事变成好事,给人们传播正能量。3.行动比抱怨有用得多

马云说:“人是退化最严重的动物。与兽相比人很‘弱肢’,与狗相比人很‘闻盲’,但人类‘进化’了抱怨。偶尔为之无大碍,但当抱怨成习惯,就如喝海水,喝得越多渴得越厉害。最后发现,走在成功路上的都是些不抱怨的‘傻子们’。世界不会记得你说了什么,但一定不会忘记你做了什么!”

1999年,阿里巴巴创立了,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没有人知道这是个什么网站,也没人知道什么叫做“B2B”电商模式,马云带着公司坚持一天就离倒闭近一天。

撇去一脸愁容的马云成为“空中飞人”,不停地往返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去疯狂地发表演讲,用他那张天才的嘴宣传他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

他如同一台不知停歇的演讲机器。有时一月内他可以去三趟欧洲,甚至一周内跑七个国家。他每到一地,总是不停地演讲,这个瘦弱的男人大声地对台下的听众喊道:“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逐渐地,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名字就这样被《福布斯》和《财富》这样重量级的财经媒体所关注。于是,以高盛为首的多家公司,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金的风险资金,阿里巴巴活了下来。

马云认为,作为年轻人,不要抱怨。你即使有权利抱怨,你也没有资格抱怨,从20岁开始学会不要抱怨。成功的人在艰难时期从来不抱怨,反而更加努力地行动,一直前进,从未停止脚步。

总有人在网上发帖子抱怨:“收入好低”“房租又涨了”“工资上涨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等。我们身边也总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跟朋友聚会时,对方抱怨着某些问题,但是等到下次聚会时你会发现他还在抱怨这些问题。这说明很多人习惯于抱怨,却从来不去行动。抱怨工资太少,却不加倍努力赚钱;抱怨路上堵车迟到,却不早起避开早高峰……《不抱怨的世界》中讲了一个故事:两个建筑工人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饭盒就抱怨:“天啊,肉卷三明治,我讨厌它。”他的朋友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他更火大了,对着饭盒喊:“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它!”朋友仍然沉默。第三天,这个人再次怒吼:“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朋友便问他:“为什么不叫你太太做点别的?”他满脸疑惑:“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

这个人厌恶自己做的午餐,每天为此大为恼火却不改变,只会抱怨。而抱怨有两大害处:一是浪费时间,每抱怨一句就浪费一点时间,常常因此错失补救的机会;二是会让人越来越消极,消磨掉人的积极性,最后使人变得对所有事情都失去耐心。

1982年,墨尔本医院的一对夫妇迎来了他们的儿子。但在接过孩子时夫妇俩却如晴天霹雳:婴儿居然没有四肢!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这个小孩叫做尼克·胡哲。尼克在上小学时,别的同学都在椅子上端坐着,只有他突兀地“站”在书桌上,用仅有的两个脚趾头夹住笔写写画画。尼克当时年纪小,也没发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随着他慢慢长大,周围的孩子都嘲笑他,尼克心里开始有些异样。

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生下来便与别人不一样。在又一次被小朋友嘲笑后,尼克突然发狠心要自己打理生活,他开始用小脚趾练习每一样其他小朋友做的事情。他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生活能够自理,能够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下床洗脸、打开电器开关、操作电脑,甚至每分钟能击打43个字母。

渐渐长大的尼克更是学会了骑马、打鼓、游泳、踢足球等。他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如今尼克在世界各地办演讲,期望带给人们力量,他说:“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尼克的故事告诉我们,再悲惨的人生都会因行动而改变。

古语有云:“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把抱怨转化成积极的动力,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不如意,都不如闭上嘴巴、咬紧牙关、迈开脚步行动起来。

马云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这么成功。11年前我只想能够生存下来,我只想可以有足够的钱付工资给员工,有足够钱付工资给我自己。15年前我的月薪只是92块人民币,即15美元一个月,而我希望拿到30美元。但我对未来有期望,若我一直抱怨,我不会有机会。”

原地抱怨除了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之外,不会有任何意义。20岁的时候抱怨,40岁的时候你会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惨。20岁开始改变,40岁的时候,你将收获一份人生的惊喜。就像2010年马云在《中国企业家》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颁奖典礼上说的那样:“为了40岁的时代,我从20岁就开始寻找完善的机会,寻找未来而不是埋怨别人。”4.不为失败找借口

马云曾经有一个经典的发问:“公司请你来干吗?”他说:“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如果你不能发现问题或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一个问题。”马云还说:“让解决问题的人高升,让制造问题的人让位,让抱怨问题的人下课。”马云从来不问一个人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把事情办砸?他会给对方一次机会,然后看你的表现。

在2010年的“天下经济论坛”上,马云谈到谷歌时说:“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倒下5、6家,不到10个手指头,中国互联网公司倒下多少家?5000家都不止!那些企业为什么到中国倒下了?他们说跟政府不会搞关系、没有钱、没有这个那个。他们有的只是借口。”

马云说:“为什么外国互联网公司到中国大都失败了?谷歌也不行、雅虎也不行、eBay这些都被中国本土公司给搞死掉了?是不是中国市场不能做?任何一个失败的人是最容易找借口的,人类总是为失败找借口,而不为成功找方向。”

在大会结尾,马云对大家说:“这个世界不缺抱怨,缺的是解决抱怨的方法。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一定有抱怨,一定有痛苦,这就是做企业,否则你就别去。”

鲁迅笔下的阿Q有“精神胜利法”,被人打了便自我安慰“是儿子打老子”,所以他“总是得意的”。这种“精神胜利法”就是生活里普遍存在的“找借口”。很多人担心事情搞砸之后要承担后果、被人嘲笑,所以总要找个借口将责任推脱出去,迟到了借口堵车、升不了职推给老板太苛刻、业绩差借口客户太挑剔……

就像梁惠王曾问孟子:“为什么我尽心尽力国家却不强大?”孟子一针见血道:“国君对百姓漠不关心,看到有人饿死也不开仓救济,却推脱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而是年成不好。’这跟杀了人说这不是我的过错,而是凶器的过错有什么区别呢?”找借口是很多人推卸责任的“良药”。

洛克菲勒说:“借口把绝大多数的人挡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99%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惯于找寻借口。”当我们做一件事情遭遇失败时,就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精心分析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但如果习惯找借口:“不做了,天气太差影响了我。”那么明天也会找到类似的借口将事情继续推托下去。

美国西点军校在世界上闻名,学校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统,当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说一个字。这就是西点军校的传统:不能找任何借口。只要学员没完成任务,就直接受罚。

帮美国打赢内战的格兰特将军是西点军校毕业的,他后来做了总统。有人问格兰特西点,军校教给了他什么,格兰特掷地有声:“没有任何借口。”

著名的巴顿将军也是西点军校毕业的,他在回忆录里讲述:自己如果想提拔人的时候,就把候选人叫在一起,交给他们在仓库后面挖战壕的任务。然后巴顿就在仓库里面透过窗户观察他们,很多候选人都议论着巴顿为什么突然叫他们挖战壕,还有人争论着这样的战壕既不能当掩体又太冷,最后有一个人说:“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家伙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

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不找任何借口能完成任务的人。”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说:“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你找就一定有办法。”错就错了,败就败了,勇敢承担起来,永远也不缺再来一次的机会,事实上方法永远比困难多。

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却没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在消磨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消极懒惰。想在人生路上获得某些成功,或者做好一些事情,就别在任何事情上为自己找借口,想方法解决问题才是上策。5.抱怨的同时要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亨利·福特曾经说过:“别光会挑毛病,要能寻找改进之道。”通常一个只知道挑毛病的人,只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从而忘记如何去改变现状。如果一直停留在一成不变的思维中,就很容易被禁锢思维,让我们丧失掉行动的主动性。

2011年9月10日,马云在网商大会的主题演讲中,给网商们提出一个建议:“我们崇拜的是建设性的破坏,而不是破坏性的建设。建设性的破坏的核心是‘要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而不是用抱怨的态度来看待身边的社会。”

在马云看来,现在社会存在一种不好的习气:人们总是觉得“这个做得不对,那个做得不对”,但其实“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千锤百炼,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完善,对社会上很多不好的事,我们真没有时间去抱怨”。所以,必须要把抱怨的时间转移到建设上来。

在职场中,我们会发现“抱怨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由于职场压力大,很多人习惯了一边埋头工作,一边对工作不满意;一边完成任务,一边愁眉苦脸。抱怨,便成了最方便的出气方式。“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顶!”“天天加班,都快累死了。”“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我简直要疯了!”“我们老板就喜欢拍马屁的人。”……但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抱怨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让情况更加恶劣。

比如,当员工总是无休止的抱怨时,就会给老板留下消极被动的印象,认为这样的员工是不值得信任的。老板招聘员工就是为了让员工来解决问题,如果员工把问题都留给老板,那么老板还要员工干什么呢?抱怨多了,不仅会让老板厌烦,连自己也会厌倦。

正确的做法是:你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答案。据有关人员对“管理者最希望的员工类型是什么”调查显示,90%的管理者回答:“最希望能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问题的员工。”当你积极地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时,麻烦的问题就会变成你工作中的机会。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公司的普通职员。刚开始的时候,公司产品因为一直打不开市场而陷入困境。作为市场部的员工,加藤信三非常着急。

一天早上,他在用本公司生产的牙刷刷牙时,因为牙刷质量问题,牙龈被刷出血来。到公司后,他气冲冲地准备向技术部问罪。但当他走到门口时,他想起公司的一条训诫:“当你有不满情绪时,要认识到正有无穷无尽新的天地等待你去开发。”

他冷静下来,心想:“或许技术部的人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肯定是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如果能解决它,情况会怎么样?这也许是一个发挥自己才干的好机会呢!”于是,他掉头就走,打消了去技术部发牢骚的念头。

此后,加藤信三和几位同事一起着手研究牙龈出血的问题。他们反复研究琢磨,结果都不理想。一天,加藤信三将牙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毛的顶端都呈锐利的直角。这是机器切割造成,无疑这是导致牙龈出血的根本原因。

于是,加藤信三就向领导建议:公司应该把牙刷毛顶端改成圆形。结果改进后的牙刷投放到市场后一举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消费品。作为公司的功臣,加藤信三从普通职员晋升为课长。十几年后,他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抱怨问题,不如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如果给客户的货未能及时发出,不要只是向老板抱怨问题,而是应该及时做出应变。

比如亲自送过去,向客户说明情况,争取得到对方的谅解。或者亲自发送特快急件,然后与发货部一起想法子解决他们的难题。如果我们觉得公司没有适合与客户见面的地方,我们可以邀请客户去外面共进晚餐,并请示老板报销费用,也可以建议公司把某间办公室偶尔作为整洁大方的会客室。

即便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法是不完美的,也会让老板感到欣慰。等到我们养成了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观念也变了。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并且开始将困难视为挑战而非问题。这种改变很可能使我们从工作中获得更多乐趣,工作更加起劲,这算得上是驱除倦怠感的良药。

所以,当我们对领导和同事抱怨问题时,最好还能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来弱化对方可能产生的不愉快。当然,通常我们所考虑的方法,领导也往往考虑到了。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提供一个即刻奏效的办法,至少应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有参考价值的看法。这样才不会给人一种“只知道抱怨”的感觉。至少,我们的抱怨是有价值的。6.重要的是改变自己

我们总是习惯把责任推卸到身边的环境或者身边的人,自己创业不成功,就抱怨政策不给力,然后就梦想着如何改变环境、改变世界,却唯独忘记了: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也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马云说:“如果你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就会变成空想、埋怨、抱怨。

我见过最多的人是埋怨的人,这个世界都一样,所有人觉得社会充满了问题,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要知道,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要完善世界,先完善自己,要帮助好别人,先帮助好自己。如果你不能帮助好自己,一切都是瞎扯。”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最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我们不知道马云是否也看到过这块墓碑,但他的想法和墓碑上的文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马云说:“我想今天的IT界、互联网界存在一个巨大问题,大家动不动就爬到屋顶上讲大产业、大行业发展、国家体制改革、国家政治改革,好像政治不改革,就干不了事;不了解行业情况,就干不了事。其实这些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世界金融危机时我有一次看到一位县领导讲话,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欧洲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所以我们县经济不好,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要想改变世界,我们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想撬起世界,我们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也曾说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中国古代的先贤们一直在告诫后人: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很多人、很多事,都不受我们控制。我们嫉妒别人品行好没有用,让自己也具备了好品行就赶上他了。我们憎恶别人的恶性,一定要先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否则,自己都浑身是毛病,又怎么指出别人的错误?

我们总是习惯抱怨别人,抱怨环境,但这些抱怨除了让你变得更令人讨厌,让你心情变得更加糟糕之外,还能带来什么改变呢?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是要社会接受你,而不是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在我当时那样一个年纪,那样一个背景,我能耐得住10个月的寂寞,躲在一个小房间里放录像,我自己感觉这对后面的年轻人还是有所启示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如何如何,要干这个,要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首先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是黑人的骄傲,她小的时候就梦想长大了当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但是,美国当时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赖斯的理想简直就是一个无稽之谈。

有一天,赖斯的父亲告诉赖斯:“作为一个黑人,要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最佳办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使出双倍的劲头,就能赶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能付出四倍的艰辛,就可以跟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愿意付出八倍的努力,就一定能超越白人。”

父亲的话让赖斯如梦初醒,她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也终于收获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她掌握好几门语言,26岁成为了斯坦福最年轻的教授,她还获得了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在赖斯心中一直有一个标准,白人能够做到的自己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够改变未来。

后来赖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当代国际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时时刻刻让自己保持清醒,并努力改变是不容易的,但如果不从自身做起,不从现在起就改变自己,那是无法左右未来的,只能看着生活滑向糟糕的深渊而无能为力。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改变了,这个世界才会改变。第二章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1.如果你心浮气躁,请你离开

有资料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很短,互联网企业寿命更短,长则几年,短则几个月。

因为很多企业成立之初就是为了“捞一笔钱”就走,有这样的思想又怎能长久?企业领导者的此类思想更会影响到下面的员工,既然老板都是捞钱的,自己又要干嘛努力呢?与这些人不同,马云有“将企业做大”的雄心壮志和一颗不浮不躁的心。

2011年8月29日,马云发内部邮件,非常直接地批评了部分新员工的浮躁和态度。他在信中说了三点:

1.我们永远不会承诺你发财、升官,在阿里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很沮丧……

2.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

3.公司不是请我们发展自己的,公司花钱请我们是来发展我们客户成长的。我们是通过发展客户来发展自己。

马云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要有沉淀下来的耐心,当个人能力与机遇相匹配的时候才能够有成功的希望。不过,现在社会的节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心浮气躁,总觉得某个职位埋没了自己,把时间花在频繁跳槽上,结果数次跳槽之后仍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职场生涯一片迷茫。

有经验的人力资源师认为:“如果一个人稳定而持续地工作了5年以上,他的工作经验应当是比较可信的;如果一个人频繁跳槽,工作经验同样是五年,我们则对他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持保留态度。”

面对浮躁的诱惑,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守住自己。看看身边的那些前辈,一定没有人是因为频繁跳槽而有所作为的,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2012年,史玉柱宣布卸任巨人网CEO。一个星期之后,刘伟被巨人网宣布任命为CEO。

这个决定没人感到意外,因为刘伟从24岁就跟随史玉柱创业,和史玉柱一起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浮沉,是跟随史玉柱时间最长、经受挑战和考验最多、承担责任最大的“女二号”。

谈到为什么“传位”给刘伟时,史玉柱认真地说:“我们公司主事的是刘伟。”同时,史玉柱还说:“她跟了我十几年,没在经济上犯过一回错,我自然非常相信她。正是有这些老员工一直踏踏实实地在我背后支持着我,我才能安心将巨人放手交给他们。”

很多年轻人志存高远,觉得自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和社会,他们够自信,但是这非常好的志向往往也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放不下身段,认为自身的起点高、志向远大,所以非好工作不就。年华匆匆一瞥,心高气傲的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为了生活而工作。事实上,恰恰就是他们不能接受从底层开始的工作,更难以保持一颗踏踏实实的心,才导致很多机会从身边流失。

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不要急于求成,要从小到大,慢慢积累,一步一个脚印才是自身发展的成功秘诀。马云常说:“一个企业家经常要问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我该做什么,想做什么。要做到面对金钱的诱惑不要动心,面对快速扩张不要动心,冷静地记住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马云最值得创业者学习的,不仅是他的“闯劲”,更是他踏实的精神。比如在互联网“发烧”的年代,他能以一颗平常心,做出了诸如“回到中国”“停下来”“不上市”等明智的决策。

他把创业、经营一个企业看作一场3000米的长跑,不仅要跑得快,更要跑得稳。职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拼的不是短期内薪水的高低,拼的是未来的路谁能走得更远。2.别奢望一口吃个胖子

马云说:“听说过捕龙虾致富的,没听说过捕鲸致富的。”有很多人因为性情急躁,贪大求快,总想着能一口吃个胖子。马云告诫想要创业的青年人说:“先把自己沉下来,踏踏实实做一个小公司。要少开店、开好店,店不在多,而在于精,这样才能开更多的店。”

马云从小并没有生活在精英人群当中,他没有国内名校的出身,更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一直都生活在普通人当中。或许正是因为这样,马云把自己做的电子商务的眼光放在了85%中小企业的生意上。这就是马云的“只抓虾米”的理论。

马云说:“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在互联网上,大企业与小企业发布多少page是一个价钱。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对于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全球化发展的现象,马云表示:“我们现在对全球化的战略,想得很明白,我觉得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公司要走102年,现在才走了13年,还有89年要走,未必一定要在马云身上,把全球化做好,时间长着呢。”

许多人在工作中受不了最开始的低薪或者是地位的卑微,想一下子就晋升到别人用多年努力换来的位置。也有人做生意时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甚至恨不得一夜暴富。结果却是适得其反。

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先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才能成就大事。许多很有作为的人,他们在低微的薪水下工作多年后,会突然像变魔术一般,跳上一个高级而负重任的位置,为什么?就因为他们不急于成功,不管是薪水少,还是职位卑微,他们都努力去干,去积累更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工作经验,最后厚积薄发。

马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假设我今天是90后,重新创业,前面有个阿里巴巴,有个腾讯,我怎么办?首先第一点,我会利用好腾讯和阿里巴巴,我都不会去想我会跟它去挑战,因为今天的能力不具备,心不能太大。”

马云表示,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他说:“我问很多年轻人,你们到底想创业还是做大事业?我当年说,我把比尔·盖茨以前也当榜样,后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干起来;做金融,我把巴菲特也当榜样,你根本干不起来。其实隔壁的小王、小李,开馄饨店、搞理发店的才是你的榜样,你创业一定是这样。”

马云还告诫想要创业的年轻人:“不要埋怨创业的机会少,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你不够执着,你的心不够稳定。机会其实很多,但是个个要想做腾讯,个个想做facebook、谷歌,真难,这种概率太低了。”

马云曾经有过一番精辟的论断:“所有的MBA进入我们公司以后,都要先从销售做起,如果6个月之后还能留下来,我们团队就欢迎你。因为,我想给他们多点时间进行历练,沉得低才能跳得高。”

现实中,很多功成名就的人物在最初时跟普通人做的事情都一样,但是态度不一样。如潘石屹打工、王永庆卖米,这类人在做这些普通的活的时候是不普通的,他们没把这样的工作仅仅看成是“搬砖”“卖米”,他们的态度里一直有着干大事业的态度,用这样的态度来做身边的小事,一步一步越做越好,最后赢得大事业。

可以说,这些人成功并不是偶然,早在他们工作的那一天就注定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才之路没有捷径,靠的是多年来立足于本职工作刻苦钻研的结果。

相比之下,那些急于求成的人往往会对迟迟得不到提升和回报而不满,他们将心思放在如何成名、暴富上,而没有把精力放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他们看不起基层的工作,一进单位就希望自己能够做大事。一旦自己不被重视,就抱怨老板“有眼无珠”。他们做事浮躁、盲从,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最后只能像南辕北辙的赶车人那样,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马云曾经说过:“我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我们第一天集中在B2B,今天还是如此。不管外面的潮流怎么变,我们学习,但是不跟随、不拷贝。后来各种概念很多,阿里巴巴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也有很多其他的机会,曾经我们面对机会时斩钉截铁地说了无数次的‘No’。我们朝着既定的方向往前走,不管外面怎么变化,我们还是不受干扰,走自己的路,用心去做。”

所以说,一个人不怕没有远大理想,就怕缺乏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希望成功,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要历练自己的心境,沉淀自己的情绪,学会从零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人生。当然,“脚踏实地”绝对不等同于原地踏步、安于现状、停滞不前。“脚踏实地”需要我们拥有更多的韧性和更明确的目标,纵使向前的每一步都很小,也要时刻不间断地前进。事实上,不管你选择做什么行业,这世界上都没有绝对成功的模式,但那些能获得成功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源于这些“量微”又“密集”的“脚踏实地”。3.不论在干什么,重要的是要长真本事

马云曾对职场年轻人建议:“不要在乎你的第一份工作。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第一份工作不管做什么,哪怕只做包装工,也不要眼高手低。对职场新人来说,第一个工作做什么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工作,能在岗位上学到东西、有所积累,扬长避短地积累自己所需要的人脉、专业知识等,这样才能为你的将来打下好的基础。”

他还说:“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次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人,重要的是要正确地评估自己,发现自己,找出你与众不同的优势,不断学习和积累,不论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重要的是要长真本事,这样你就会离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总有混迹职场的人大发感慨:“都工作了这么久,为什么偏偏每次提升的都不是我呢?”当你也有类似感慨发出的时候,请你仔细想想,你是否已经成为了企业中那个欲将弃之而且一直都在原地踏步的“鸡肋”?

市场竞争每日在变,职场更是无时无刻不处于竞争的状态。如果你的能力一直都没有任何进展和突破,那么你很快就将成为下一批淘汰者。因为公司要进步,就必须抓住那些能够适应竞争、不断加强能力的创造者,而非这些“固步自封”的无价值制造者。

查尔斯·施瓦伯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山村里。18岁那年,施瓦伯来到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他和其他的打工者不一样,在别人因薪水低而消极怠工的时候,他依然在拼命地工作,并且利用休息的时间自学建筑学知识。

一天,施瓦伯正在利用休息时间看书,正好被前来工地视察的经理看到。第二天,经理把施瓦伯叫进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咱们公司缺的不是泥水工,而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是吗?”经理点了点头。没过多久,施瓦伯就被提升为技师,后来又一步步成为公司的工程师。25岁那年,他成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人在职场,往往身不由己,不是被知识淘汰,就是被职场淘汰。失业的危险信号总会频频闪烁,这个世界变化就是如此之快。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是一眨眼就已经拉开了距离。也许你今天还是部门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公司的变革而成为“牺牲品”。今天你还是拿高薪的“职场贵族”,明天也许就沦落为失业族。

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不会让自己的实力止步不前,他们会随时给自己充电,让自己能够适应周围变幻莫测的职场环境。

现代职场竞争激烈,如果我们不提升自身的价值,别说是升职,很有可能会被再次打入职场的最底层,甚至被淘汰出局。因此,我们必须要提升自身价值,逆流而上,达到职业生涯的巅峰状态。

所谓升值,一般来说是包括知识提升和能力提升两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基础,从事一定的行业必须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扩大知识面。能力就是指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这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使人成长为更加成熟和完善的职业人士的过程。当我们获得很好的升值空间时,才有可能获得老板给的升职机会。《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管理专家之一,在一次讲演中,他引用了一位咨询专家的话:“如果你说不出能怎样使公司受益,那你就该走人了!”进取心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工作不如意、不断地抱怨,还是工作完美、生活安逸,一旦停止了进取,在未来你就会被其他人反超。4.短暂的激情只能带来浮躁

马云的特点就是每天激情四溢,他的羊毛衫永远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这种充满活力的颜色。他要求阿里巴巴全公司上下也都要保持这种活力,十几年来从未间断。马云说:“创业者最优秀的品质就是激情。有些人,创业初期是很有激情的,但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我希望你们的激情能保持三年,保持一辈子。”

在创业之初,马云给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们做过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当年留着长头发的马云手舞足蹈,充满激情:“你们现在可以出去找工作,可以一个月拿三五千的工资,但是3年后你还要去为这样的收入找工作,而我们现在虽然每个月只拿500元的工资,一旦我们的公司成功,就可以永远不为经济所担心了!”

在之后的艰难岁月里,马云一直用这种激情感染着阿里巴巴人,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之后,马云的激情还未退去。他希望,当他60岁时,还能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上,听到广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马云说道:“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成功。”

微软前CEO鲍尔默以激情著称,他曾在演讲中喊破了自己的嗓子,而据当时微软的一位员工说:“我被我们的CEO鼓动得热血沸腾,那时候如果让我去为微软撞砖墙,我都会毫不犹豫。”鲍尔默则说:“我想让所有的人和我一起分享我对我们的产品与服务的激情,我想让所有的员工分享我对微软的激情。”而鲍尔默的激情正是比尔·盖茨所欣赏的,他说:“我们公司的核心文化就是激情文化,员工必须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技巧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考虑他的能力才干之外,还非常看重他的激情。只有有了激情,才会有无限的精力。

激情对于事业、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马云反对短暂的激情。很多年轻人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容易受一些事情激励,如看了一本《乔布斯传》就生出要改变世界的豪言壮志。第二天一觉醒来,世界还是原来的样子,他也把改变世界忘在了脑后。忽然又被另外一件事吸引,干了没一个月,又失去了热情……最后是什么都没干好。

持短暂激情的人,很容易就会因为挫折、劳累而失去最初的新鲜感,感到乏味枯燥提不起精神。一旦短期内的努力没有及时得到回报,更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乃至放弃。

在日本流传着一位非常有名的擦鞋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源太郎。

源太郎年轻的时候,为了能够养活自己,他到处打零工。因为擦鞋成本很低,而且一些有钱人又能给高昂的小费,源太郎开始了擦鞋之旅。源太郎开始走遍各地,不断地打听哪里有手艺高超的擦鞋匠,他得知后便赶过去学习,由于源太郎还是个孩子,这些人就愿意教他一些知识。源太郎不断总结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开始研究自己的擦鞋方法。

源太郎对于擦鞋事业有着无穷的热情,他不只是把鞋擦干净,还仔细地研究皮鞋的种类,几乎成了皮鞋专家。他会根据不同品牌的皮鞋,选用不同成分的鞋油。遇到一些颜色罕见的皮鞋,他就自己用几种颜色的鞋油自己调制。凡是他擦过的鞋,几乎所有人都说好,一些外地的顾客甚至将自己的皮鞋邮寄过来让他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5年,他成了希尔顿饭店的“定点擦鞋匠”。包括日本前首相等名人都成了源太郎的常客,他甚至给迈克尔·杰克逊擦过皮鞋。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辆汽车,那么激情就是汽油,有了它,汽车才能开动,只有持续不断地供应汽油,汽车才能跑得更远。

有时过大的或者长期的目标会让人招架不住,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这也是保持长久激情的方法。将大目标细化成很多个短期目标后,你就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而且每一次实现小目标后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快感,这样就会有持久的激情面对下一个小目标。

短暂的激情很容易产生,但是我们要做的是把激情保持下去。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并能随时给自己找新鲜感。在寿险营销行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归零”心态,讲的是让人每天都从零开始,用这样的办法保持充满新鲜感的激情,激励自己不断前进。5.不要幻想一夜暴富“最近老是有人问我: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今天上淘宝去开店还有机会赚钱吗?总看到有人在淘宝上做得很好、很快乐而且很赚钱,而自己做了个把月却生意一直不好,快坚持不下去了,是不是自己做得太晚了……”

这是马云在“来往”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他针对现在社会上一些不想吃苦却想赚钱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马云说:“说生意好做的人基本是吹牛。任何时代做生意都是要冒风险,都是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心力和体力……一夜暴富成名的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的故事。好生意都是需要时间和心血积累打造起来的。花大量时间精力未必生意会好,但不花时间精力是肯定不会有好生意的!”

身处信息时代,试问谁会在听到别人做微商月入千万的新闻时,没有心动过?谁在看到某某创业两年拿到千万A轮融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没有眼红过?谁在看到去年还一文不名的小作家,小人物,因为一本书、一部电视剧、一个节目,一夜之间大红大紫而没有心里暗暗嫉妒过?

人家能赚钱天天各种晒,我为什么不行呢?买彩票中头奖这种事落在自己头上的几率低,难道开个淘宝小店也不行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幻想:有什么方式能让自己一下跳出最低的阶层,成为土豪呢?

听说过玉石界的“赌石”吗?就是卖家出售一块几十斤的石头,买家需要自行切开,才能看到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赌石界流传着“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的说法,形容的就是这种一夜暴富的心态。有可能一刀下去,里面是一大块上好玉石,回报可能翻了几百倍、几千倍;也有可能一刀下去,还是石头,第二刀下去,依然是石头,结果血本无归。

如今,“一夜暴富”几乎成为了每个中国人都有的共性心态,但一夜暴富也容易一夜成空。还记得2015年股市的跌宕起伏,沪指最高一度冲到5178点,最低也下探到2850点。从全民皆股,到谈股色变。新闻报道,广州一女子因炒股损失200万从高楼跳下身亡。

类似这样的事件不在少数,如2005年5月中旬辽宁大学一名教师跳楼死亡。他留下遗书说,因为炒股巨赔选择走上绝路。南昌一位大妈炒股亏180万到处借钱平仓,丈夫难忍将其杀死。跌下来的,迟早还会涨回去,但那些渴求一夜暴富未成,最终不惜自杀的人却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股市是资产再分配的地方,而不是产生资产的地方。所以,别奢望今天借钱炒股,明天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唯有踏踏实实积累起来的财富最可靠。

2016年2月25日消息称,《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王健林家族以1700亿超过李河君,重回中国首富宝座,同时超过李嘉诚,首次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王健林的财富是怎么积累起来的?我们来看一段他的故事:

创业伊始,王健林接下一个政府干了一半不想干的项目。合同签完,贷款遇到难题。尽管所有的手续都齐全,但他找了十几家银行,没有一家愿意贷款。后来政府开会指定一个银行贷给他2000万做启动资金。

王健林听了挺高兴就去找银行行长,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行长都玩躲猫猫。王健林有时候一见到他,他从后门就走了。如果王健林在走廊里堵着他,他说:“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等下周二去,他出差去了!

当时为了拿到这笔贷款,王健林几乎每天都在走廊里等着,因为进不去办公室,一站就是一整天。

除了这家银行,王健林还找了另外一家银行,态度不错,也是不给贷款。为了堵到人,王健林和一个哥们就到对方家楼下等。夜里冷了,就把汽车发动机打开暖和一会儿,为了省点油过会儿再关掉。一直等到早上七八点也没见到人进去,也没见着人出来。第二天晚上,那个哥们死活不愿意再去了,王健林一个人又在那蹲了一个晚上,仍然一无所获。

在这种无论跑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王健林听取别人的建议发了一个“债券”,解决了资金的难题,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挣扎着活了过来。

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王健林曾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什么安眠药、打针都试过了,就是睡不着。到后来,整个人都精神恍惚、失常了。第十天早上正开会,“咣当”一头就昏迷在地,被紧急送到医院治疗。到了医院,也许是心理作用,当天就睡着了。

没有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谁没有在创业初期苦苦挣扎过?谁没有辛苦付出过?谁没有夜不能寐过?哪个企业家不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才有了后来的功成名就和炫目的财富?

所有我们熟知的光鲜亮丽的上市企业CEO,他们都很勤奋,其中一些甚至以“工作狂”著称。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史玉柱每天呆的地方只有3个:办公室、家和车里。他曾自述:“上市前那段时间,我一星期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4到16个小时,随时找研发团队讨论有关游戏的内容和决策。”软银公司的创始人孙正义说:“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勤奋努力。”

成功没有偶然因素,当你想要获得一项成就的时候,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勤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不要幻想一夜暴富,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找到自己适合的产品,算好自己应得的部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十年后你会感谢今天辛劳的自己。6.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点上

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多聪慧的头脑,如果他在选择事业上总是三心二意,把精力同时集中在几件事情上,最终的结果就算不失败,也不会把事业发扬光大。

马云在创业之初,经过认真考虑后,他认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所以,阿里巴巴应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企业。这是马云最早的构思。在经过了几年互联网风潮的沉浮之后,马云的这个构思不仅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

在2003年的时候,阿里巴巴的股东孙正义召集了所有他投资的公司的经营者们开会,给每个人5分钟的时间来陈述自己公司的运营状况。当马云陈述结束后,孙正义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马云,你是唯一一个三年前对我说什么,现在还是对我说什么的人。”

马云从第一天创立阿里巴巴开始,就想好了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能一路坚持到底,不受外界影响。

很多人总是看到什么生意好就做什么,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做成。而那些在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坚持把一件事做好、做精。他们在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确实要讲究灵活,但随着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有一个比较专注的目标,并且专心地做好它。

北京五福茶艺馆董事长、北京福丽特中国茶城总经理段云松说:“一会儿想干这,一会儿想干那,忙忙碌碌,人很快就老了,结果一事无成,选择是必须的,但选择之后,还得耐得住、挺得住。”就是在这种思想下,段云松一直坚持下来。在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迎来了成功。

很多营销大师都在探讨成功的理念,从陈安之、拿破仑·希尔到安东尼·罗宾,从古代的老子、韩非子、孔子的中庸思想到西方的心理学,其理念都是惊人的相似——专注如一。当你定下了目标,就一定要对它专注如一,而不要任意地改动它。

昆虫学家法布尔曾接待了一个青年,青年非常苦恼地对他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

法布尔听后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

听完年轻人的话,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说:“那么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