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钢《新闻写作精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10:25:1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试读:

引 言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今天的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的新闻传播环境,正在发生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刻改变。(1)中国经济与社会变革的两个特征

①社会生活的变化频率日益加快。社会发展的脚步越快,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就越广泛、越深入。

②社会各个领域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作用日益深刻。(2)新闻界面临的改变

新闻界面对的受众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技术环境都发生着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改变。

①受众环境

受众群体的年龄跨度日益加大,社会构成日益复杂,思想状况日益活跃。

受众需求三个特征:一是需要快速获取最新信息,二是需要精确接近深度信息,三是需要主动选择实用信息。

②市场环境

各类媒体走向市场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③技术环境

信息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让新闻传播手段和方式都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水平。(3)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新闻写作是新闻工作者实现职业责任的基本职业技能,是新闻报道施放传播影响力的核心环节。新闻记者对这个世界变化状况的观察、认识、分析、判断,最终要通过他们写作的新闻传达给受众。

①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最终要通过新闻报道去实现。

②新闻记者的职业才能最终要通过新闻作品得以展示。

③新闻写作是媒体形成传播影响力的关键环节。

二、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提高新闻写作能力的三个方法(1)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那些有影响的媒体刊载的新闻报道,留意引起受众关注的新闻。(2)思考,思考,再思考。

思考有影响的作品引起反响的原因,思考其取材的标准、主题设定的原则、结构的奥妙以及表现的技巧。(3)写作,写作,再写作。

从模仿开始,模仿优秀作品的观察角度、组织结构、语言方式。

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品质修养(1)正义感

坚持真理,维护正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2)同情心

同情心是责任心的基础。它关系到一个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关系到记者职业的实现。(3)勇往直前

新闻工作是勇敢者从事的职业,而不是怯懦者从事的职业。

新闻记者面对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当其冲的考验与其说是智慧不如说是进取精神。(4)坚持不懈(5)不断质疑、不断求证(6)积累知识

知识是新闻敏感产生的基础。(7)勤于思考

新闻记者对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追问。要具有研究问题的能力、面对突然呈现于眼前的一切具有新闻性的陌生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8)为社会负担责任

0.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1你认为新闻工作最重要的职能是干什么?

答:新闻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社会活动家,这是对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所作的最简洁、最本质的概括。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记者社会责任的实质性含义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新闻事业是党的整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信息传播员,也是党的宣传员,人民的宣传员,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这是我国新闻记者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2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质?为什么?

答: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1)正义感

坚持真理,维护正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在真理和正义面临威胁的时候,记者只能挺身而出,因为他们责无旁贷。坚持真理和维护正义的传统引导和支撑着新闻界运行,也给新闻界带来最高荣誉。(2)同情心

真正的记者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情心造就着记者敏锐的感觉神经,记者应该是敏感的,敏锐的感觉到人民的疾苦,社会的不公,不幸者的不幸,无辜者的无辜。同情心是责任心的基础。它关系到一个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关系到记者职业的实现。(3)勇往直前

新闻工作是勇敢者从事的职业,而不是怯懦者从事的职业。记者需要具有采访消息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随时准备遭遇拒绝、遭遇冷遇、遭遇嘲弄、遭遇无礼、遭遇恫吓、遭遇威胁。记者要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财富,包括自己的自尊心和生命。

新闻记者面对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当其冲的考验与其说是智慧不如说是进取精神。(4)坚持不懈

在新闻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类报道中要坚持不懈的把新闻采访和写作进行下去。(5)不断质疑、不断求证

新闻工作者要做“怀疑主义者”,应该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可能构成新闻的事情提出疑问。不轻信别人,不轻信任何说法,不轻信任何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让质疑贯穿在新闻采访的全过程,让质疑推动我们去追寻事实的真相。(6)积累知识

知识是新闻敏感产生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变动的社会环境,新闻工作者要想及时识别新闻,准确判断新闻、真实识别新闻、深刻分析新闻,就必须努力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专业工作能力。(7)勤于思考

思考是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也可以说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同时,思考也将推进学习进入新的境界。新闻记者对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追问。要具有研究问题的能力、面对突然呈现于眼前的一切具有新闻性的陌生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8)为社会负担责任

新闻记者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通过新闻报道对社会实行舆论监督,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给予关注和报道,要做社会大船前行中的瞭望者。

以上素质是新闻工作者实现职业理想和追求的必要条件。

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与其他行业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有什么不同?

答:作为一种职业责任,新闻工作者和其他行业的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存在着很多共性,但是由于新闻事业的特殊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的责任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真实、客观而又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满足公众的知闻需要

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是社会与公众对媒体传播最基本的要求。一家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和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向社会与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充分、全面而又客观公正的报道。而一切无视公众的知闻权利,违背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和公正原则,传播虚假新闻或有意隐瞒事实真相的做法,都是有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要求的。(2)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当好耳目喉舌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社会舆论机关和公众舆论手段,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好社会与公众的耳目喉舌,是其不容忽视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一家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和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时时把社会公共利益,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捍卫者,做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永为人民鼓与呼,这是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3)发挥媒介的监督作用,当好“百姓镜鉴”

新闻媒介被称做是“社会监视器”或“环境监测者”,有着预警和监督的功能及责任。新闻工作者通过对政府、对社会不良现象、对违法、违纪和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者个人的监督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维护社会与公众的利益不至于因此受到侵害,保证社会这部大机器能够不出偏差,实现良性运行。(4)履行社会公共文化的使命,不传播低俗不雅的内容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应当自觉地传播有助于促进积极、健康、有益的社会公共文化的内容,自觉抵制消极的、不健康的和有害的文化传播。那些传播“伤风败俗”“诲淫诲盗”“低级趣味”“格调低劣”的,“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东西的行为,是对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理念的一种背弃与糟践,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4你写作新闻的目的是什么?

答:进行新闻的写作的目的与新闻的内涵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想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就要明确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因此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要求新闻要做到客观真实的反映事实。

所以,我们进行新闻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客观公正真实的报道事实,还原事件的真相,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5你认为公众服务和为自己打算两者之间能够统一起来吗?

答:我觉得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打算与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我觉得从事新闻事业的工作,可以将两者很好的统一。新闻事业具有很多的社会功能。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新闻事业还可以引导舆论,传播知识,促进社会进步。

如果我们立志从事新闻事业,可以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一章 什么是新闻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对新闻的辨识

历史上新闻界人士对“新闻”的定义:

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人生兴味、实益之事物之现象也。

——邵飘萍《京报》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  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狗咬人不是新闻,因为这太平常了。但是人咬狗是新闻。

——John B.Bogart《纽约太阳报》

1新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属性(1)基本原则

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门彻认为,任何时代作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总是遵循着两个基本原则:

①新闻是从正常的事件流程中脱轨而出的信息,是某种预期的中断。

②新闻是一种信息——人们需要这种信息来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2)属性

麦尔文·门彻是要向人们说明,作为大众传播的信息,新闻具有以下两个最重要的属性:

①新闻应该是反映生活常态的突破或改变的信息。即新闻要有反常性、异常性、奇异性。

②新闻应该为受众的生活行为决策提供信息参考。这句话的意思是,新闻要帮助公众认识生存环境的变化,从而让人们获得制定生活决策的信息基础。

2新闻的特征和定义(1)新闻的特征

①新闻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②新闻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

③新闻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2)新闻的定义(高钢观点)

新闻是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

二、怎样判断新闻

新闻从业者们认为,构成新闻价值判断系统的元素包括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和人情味。

一个新闻事件不可能同时含有构成新闻价值的全部要素,但是一个新闻事件时常会同时含有几个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事件中含有的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越多,它的新闻价值就越高。

1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1)时效性

新闻应该是最新发生的事件。报道的时间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这条新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2)影响力

事件影响的人越多,就越具有新闻价值。新闻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告诉大众,他们生存环境状况发生的最新变动会对他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影响。(3)显赫度

显赫度是指事件中的人物与机构越是著名,就越具有新闻价值。除知名的人物与机构会增加新闻价值外,著名的建筑与物体也会增加新闻的价值。(4)接近性

事件与受众在地理上和感情上越是接近,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接近性,实际上是指新闻事件与公众利益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5)冲突性

事件所包含的冲突越是激烈、越是深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是展示冲突的银幕。新闻媒体关注冲突并不是因为冲突可以满足各界人士的一般具有的好奇心,而是因为冲突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发展的激化形态,它更能够反映环境发生的本质性变化,因此也就更需要被公众所了解和认识。(6)异常性

事件越是超出常态、越是反常,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反常的事情在新闻传播中不仅满足着人们的兴趣与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异常的变动往往预示着人们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最新征兆、最新趋势,它往往提示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异常变化所蕴藏的深层原因的关注。(7)人情味

事件中包含的能够触动人们同情心以及能够掀起人们感情波澜的因素越丰富,越强烈,这个事件就越有新闻价值。

一个事件引起人们感情共鸣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新闻价值就越高。(8)趣味性

事件越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本能渴望的表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奇闻趣事能够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2新闻价值标准的变化

新闻价值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美国新闻学者根据专业领域的定量调查研究发现,这一价值判断系统的构成要素正在向以下三个主要区域集中:(1)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新闻与受众切身利益的密切程度。(2)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新闻对受众改变自身的现状是否有实际的借鉴与指导作用。(3)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普遍拥有的好奇心。

3新闻价值概念的影响因素

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是一个相对概念。一方面,它会随着新闻媒体所在区域、面对的受众、传播的宗旨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而改变其具体的内容。

另一方面,媒体对新闻的选择还往往会受到投资者、广告商、行业竞争,特别是记者本人因素的种种影响与限制。

三、了解环境、了解受众、了解媒体

要想准确地判断什么是新闻,记者就需要了解所报道的环境,所面对的受众,所为之服务的媒体。(1)了解环境

了解环境包括了解受众生活的社区、地域、国度,了解构成受众生存环境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状况。记者深刻地了解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敏锐地感觉环境的变化,才能深刻地洞察环境发生的任何一种新的变化所具有的意义。(2)了解受众

了解受众是要全方位了解受众的状况,记者要清晰地了解为之服务的读者、观众、听众或网民的社会职业、经济收入、教育背景、文化观念、政治信仰等都具有什么样的特性。推断基于这些特性,他们分别有什么需求,只有全面、深刻地了解受众的需求,才能知道向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新闻信息。(3)了解媒体

此外,还需要了解为之服务的媒体。要了解媒体的传播目标,了解媒体的编辑宗旨。一个记者只有准确把握自己为之服务的媒体对新闻的选择标准,才能使自己采写的报道与媒体的需要高度吻合,使自己的工作产生效率。

1.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新闻

答:新闻是指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它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2新闻价值(兰州大学2016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人大2014年研;复旦大学2014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

二、思考题

1在过去的24小时里,发生了什么重要新闻?

答:2011年3月23日,发生了以下的重要新闻:(1)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东郊塔朱拉地区当地时间23日晚遭到西方战机空袭,一些当地平民受伤。(2)日本警察厅当地时间23日宣布,截至当天上午9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9301人死亡,13786人失踪。(3)据日本媒体当地时间23日报道,当天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辐射水平严重超标,现场作业人员已暂时撤离。

2你认为什么是新闻?说说你的道理。

答:对新闻概念进行理论上的辨析已经成为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尽管众说纷纭,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至少和这三种特征或者说属性有关:(1)新闻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2)新闻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3)新闻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考虑到这些特征和属性,对新闻的定义进行这样的描述:

新闻是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

3怎样判断新闻的价值?

答:新闻从业者们积累了一套判断新闻价值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他们认为,构成这一价值判断系统的元素包括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人情味和趣味性。(1)时效性

新闻应该是最新发生的事件。报道的时间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这条新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一家新闻机构往往为了比另一家新闻机构将新闻报道提早发布几秒钟而竭尽全力乃至不择手段的原因。(2)影响力

事件影响的人越多,就越具有新闻价值。新闻的重要责任,就是要告诉大众,他们生存环境状况发生的最新变动会对他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影响。(3)显赫度

显赫度是指事件中的人物与机构越是著名,就越具有新闻价值。除知名的人物与机构会增加新闻价值外,著名的建筑与物体也会增加新闻的价值。(4)接近性

事件与受众在地理上和感情上越是接近,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接近性,实际上是指新闻事件与公众利益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5)冲突性

事件所包含的冲突越是激烈、越是深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是展示冲突的银幕。新闻媒体关注冲突并不是因为冲突可以满足各界人士的一般具有的好奇心,而是因为冲突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发展的激化形态,它更能够反映环境发生的本质性变化,因此也就更需要被公众所了解和认识。(6)异常性

事件越是超出常态、越是反常,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反常的事情在新闻传播中不仅满足着人们的兴趣与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异常的变动往往预示着人们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最新征兆、最新趋势,它往往提示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异常变化所蕴藏的深层原因的关注。(7)人情味

事件中包含的能够触动人们同情心以及能够掀起人们感情波澜的因素越丰富,越强烈,这个事件就越有新闻价值。

一个事件引起人们感情共鸣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新闻价值就越高。(8)趣味性

事件越是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天性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本能渴望的表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奇闻趣事能够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4判断新闻价值的基础是什么?

答:要想准确地判断新闻的价值,记者就需要了解所报道的环境,所面对的受众,所为之服务的媒体。这是判断新闻价值的基础。(1)了解环境

了解环境包括了解受众生活的社区、地域、国度,了解构成受众生存环境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状况。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在于,它往往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与精神生活方式。记者深刻地了解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敏锐地感觉环境的变化,才能深刻地洞察环境发生的任何一种新的变化所具有的意义。(2)了解受众

了解受众是要全方位了解受众的状况,记者要清晰地了解为之服务的读者、观众、听众或者是网民的社会职业、经济收入、教育背景、文化观念、政治信仰等都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基于这些特性,他们在获取新闻信息方面有什么需求。只有全面、深刻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你才能知道向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新闻信息。(3)了解媒体

了解为之服务的媒体。要了解媒体的传播目标,了解媒体的编辑宗旨。你写作的新闻最终是要在为之服务的媒体上发表的,现代新闻机构的运行并不会扼杀记者的个人风格,但是,也不会允许记者“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一个记者只有准确把握自己为之服务的媒体对新闻的选择标准,才能使自己采写的报道与媒体的需要高度吻合,使自己的工作产生效率。

5你怎样看待新闻工作的职业责任与新闻价值判断之间的关系。

答:新闻工作的职业责任与新闻价值判断之间的关系如下:(1)新闻工作的职业责任要求记者必须进行新闻价值判断。

人们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变幻无穷的世界,新的变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究竟什么样的变动具有新闻传播的价值,这需要新闻记者去识别、去判断。记者必须从万千事件中挑出有价值的新闻让受众知晓。(2)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写作新闻的前提。

新闻记者职业经历所积淀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就是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只有首先对一则新闻的价值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才能决定是否有报道这则新闻的必要,如果有,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写作和报道。

6新闻价值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影响新闻价值概念的因素有哪些?

答:(1)新闻价值标准的变化

新闻价值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美国新闻学者根据专业领域的定量调查研究发现,这一价值判断系统的构成要素正在向三个主要区域集中,一个是关联性,一个是实用性,还有一个是趣味性。关联性指的是新闻与受众切身利益的密切程度;实用性指的是新闻对受众改变自身的现状是否有实际的借鉴与指导作用;趣味性指的是能够满足人们普遍拥有的好奇心。这一一变化的出现是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的。这种变化向新闻从业者说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受众在新闻信息的消费领域也日益追求实效了。当他们以宝贵的时间、宝贵的精力、宝贵的资金作为新闻信息消费投入的时候,他们对新闻信息的要求更为苛刻,需求更为理智。(2)新闻价值概念的影响因素

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的实践中,是一个相对概念。一方面,它会随着新闻媒体所在区域、面对的受众、传播的宗旨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而改变其具体的内容。另一方面,媒体对新闻的选择还往往会受到投资者、广告商、行业竞争,特别是记者本人因素的种种影响与限制。

三、练习题

1找出近三天中你所在的地区的主流新闻媒体上在重要位置发布的新闻,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新闻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

答:(1)主流新闻媒体在重要位置发布的新闻(北京市)

①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从今年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将实行“一套一标”,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

②《北京公租房二季度开始摇号 申请细则将公布》“公租房相关申请细则目前正在紧张的拟定中,将尽快公布。而一旦这些有关公租房的细则公布后,符合条件的家庭就可进行申请,北园南区、远洋沁山水等一批由市、区政府为建设主体新建的公租房公开摇号配租活动也会尽快进行,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二季度,也许更早。”(2)原因分析

①这两则新闻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其房价问题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不仅是当地的居民更有很多从全国各地来北京工作生活的人,对北京住房问题一直密切关注。针对北京房价的“天价”现象,国家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利益出台了很多相应的对策,这两条新闻就是对此方面的信息。所以放在重要位置发布是可以理解的了。

②这两条新闻具有接近性。因为这两条新闻均是北京的新闻,与北京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广受关注。

③这两条新闻具有冲突性。近几年北京房价居高不下造成了房地产商与购房人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北京人与外省市来京人员之间的广泛冲突,而且之间与人的利益相关。因此这两条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容易被关注。

④这两条新闻具有异常性。这两则条例的颁布打破了之前北京房地产销售的模式,越是超出常态的新闻越具有新闻价值。因此被广泛关注。

2你认为近一周来你看到的报刊或电视新闻中有哪些新闻是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1)《珠三角九市节后普工紧缺 企业普遍上调薪酬》这则新闻对于一直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和关注。(2)原因

①这则新闻缺乏影响力。珠三角九市上调薪酬这一事件影响的人很少,只与在这一区域内工作的企业职工相关,而且上调的数额也并不异常巨大,因此不够称为重要新闻。

②这则新闻缺乏接近性。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北京,并且没有想法要跳槽或者换工作的人,这条新闻没法引起其兴趣,新闻和自己的接近性很低与自己的直接利益无关。

③这则新闻缺乏显赫度。在这一事件中缺乏著名的人物和机构,因此新闻价值不高。

④这则新闻缺乏异常性。用工紧缺导致企业薪酬上扬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也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因此这一事件在情理之中,因此新闻价值不强。

⑤这则新闻缺乏趣味性。这一事件中既不包含受众未知的地点,也不包含受众不了解的人群,更缺乏与众不同的事件和情节,因此很难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也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构成新闻价值判断系统的元素包括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和人情味。只要一则新闻没有具备上述元素的话,就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就是一条失败的新闻。

第二章 怎样获取新闻写作的资料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采访的准备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1记者在采访中的心理状况调试

新闻记者应该带着一种接纳多种可能性的心态,去接近各种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去接触各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1)采访面对的挑战

①要接触完全陌生的人。

②要面对你可能全然无知的领域。

③要问你通常没有自然权利要求对方回答的问题。

④要看那些别人并不想让你看到的东西。(2)采访的心理准备

①准备遭受冷遇和无礼。

②准备遭遇敷衍和拒绝。

③准备与你并不喜欢的人接触、交谈。

④准备听到你意想不到的情况。

⑤准备见到你意料之外的场景。

2充分了解采访对象(1)采访一分钟,需要准备十分钟

要尽一切可能充分地了解你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掌握尽可能丰富的相关背景材料。(2)准备过度胜于准备不足。

准备的越充分,成功的把握就越大(3)对采访准备的四项建议《华尔街日报》记者弗莱德·齐默尔曼为采访的准备提出了下面的四项建议:

①对访问的题目和采访的人进行研究,这样在采访时你不仅可以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并且可以理解对方对这些问题的答话,而且你还可以明确而又不冒昧地对采访对象表明你绝不是他轻易就可愚弄得了的。

②为你要写的消息报道设想一个假定的主题,而访问的主要目的,就是取得各种轶事和其他证据以支持这个主题。

③事先写一个问题提纲——尽你所想,写得越多越好,即使你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全都问完,甚至你几乎肯定还要提出一些没有列入的问题,也要这样做。

④如果采访的是敏感问题,做准备工作时,要事先估计一下被采访者很可能对你和你将向他提出的那些问题采取什么态度。可以从逻辑上推断他对于你提出的关键性问题将给予什么样的回答,然后根据这一推断,拟定出你认为可以打破他可能采取的各种防范措施,改变其态度的进攻性计划。

二、营造与采访对象的和谐关系

营造与采访对之间的融洽关系,总的来说需要注意:一,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融洽关系的前提是让采访对象信任你;二,记者扮演的角色至少要让采访对象不感到反感,要让采访对象感到轻松自如;三,记者需要在最短暂的时间里,解除采访对象心中疑虑;四,建立与采访对象的融洽关系要注意细节。

对采访对象的态度应遵循的原则:(1)不与采访对象争吵和辩论

这是保证采访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记者的采访是为了报道事情的真情实况,而不是为了申明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更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念。一旦与采访对象展开辩论、发生争吵,不仅采访对象的心理发生了变化,采访的工作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一种专业调查工作很可能演变为一场闹剧。(2)不向采访对象做过多陈述

向采访对象简单地介绍自己,讲明采访目的是必需的,但是不要在采访对象面前夸夸其谈,夸夸其谈从来不会为一个记者赢得尊重与声望。也不要向采访对象透露更多的你在采访中了解的情况。记者过多的陈述有时会影响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甚至也会让自己陷入某种被动。(3)不直接否定采访对象的说法

采访中,发现采访对象说的不是事实或者与你了解的情况不相吻合的时候,也不要直接否定他。如果你想澄清事实真相,只需要拿出你掌握的事实证据,请采访对象解释或评论即可。否则,你就没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情况。(4)与采访对象保持合作态度

采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误解、隔阂、冲突随时都可能出现。当你发现自己与采访对象意见不同的时候,你需要重复采访对象的观点,以验证和表示你准确地理解了他的看法,在他认可之后再陈述自己的想法,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争论。

三、采访中的提问

向采访对象提问,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记者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新闻素材,就必须提出能够引起采访对象谈话兴趣,同时又能顺利接近新闻核心内容的高质量问题。

1不提没有内涵的问题

记者进入采访前了解的情况越多,提出的问题就会越高明。

采访是一种取得信任并获得信息的专业技术,提问是记者接近事实真相的首要环节。

2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

采访的提问是多种多样的,一切要根据采访对象的情况和采访目的而定。(1)开放式问题可以让采访对象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适用于很健谈、长于思考、有接受新闻采访的丰富经验的采访对象。(2)闭合式问题让采访对象必须提供具体答案,如果采访对象不善言谈,闭合式问题有助于让采访对象轻松走上接受采访的轨道,但在调查问题的采访中,这种问题会让采访对象感到压力和不快。

无论是开放式问题还是闭合式问题,提问的效果取决于问题的内容和提出问题的方式与时机。

3提问时要注意的问题(1)不要满足于采访对象浮于表面的概括性叙述

要通过采访抓取故事、细节、引语、数字、观点,抓取具体的资料和有个性的情节。(2)不要问太长的问题

问题越长,往往回答越短。过长的问题会让采访对象难以抓住问题核心,甚至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复杂的问题,最好是分几个层面,将其划分为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一个个地进行组合式提问。(3)不要问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采访提问时如果表现出倾向,采访对象会受到记者好恶的影响,从而难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4)不要卖弄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资料

在采访对象面前卖弄你掌握的资料会严重干扰采访的进程,采访对象可能会因此受到误导,也可能会因此不再提供客观的情况。(5)注意细节

在采访中,当你想验证采访对象是否听明白了你的提问时,不要问“你懂了吗”,而要问“我说明白了吗”。这是礼貌,是表示你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也是保证采访对象心理放松的工作细节之一。(6)对关键性问题一定要准备好措辞

对于触及新闻事件核心,可能会引起采访对象感情、态度、情绪发生强烈变化的提问,一定要考虑周全,让问题的表述清晰、不失礼貌,并且有后备的应对方案。(7)注意追问

追问要掌握以下原则:

①要以了解事实真相为惟一的追问目标。

②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

③采访的成败取决于提问。

记者要提出与报道主题相关并能够引起采访对象兴趣的问题。记者的提问越是充满活力,越是充满思考,对方的回答就可能越有特色,越具价值。(8)强硬的态度在采访中是不可避免的

①采访是交流而不是审问。强硬的态度不是冷酷,不是无礼,而是一种追究事实真相的执著,一种渴望得到全部解释的努力。

②记者需要掌握一种艺术:可以让采访对象在你提出的尖锐问题面前感到为难,但是不能让他怒不可遏、拂袖而去。

③在强硬的提问中,有一条底线:不要在采访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破坏以至完全中断与采访对象的交流。

④实施“强硬之道”的策略

a.营造起融洽的气氛之后再接近尖锐提问的领域。

b.最尖锐的问题要放到采访即将结束时提出。

c.把自己与强硬的问题分离开:借第三者之口质询,让采访对象澄清事实。

d.不能不问的尖锐问题一定要问得十分干脆明了,不要犹豫。

四、采访中的倾听和观察

1采访中的倾听

提高倾听的效率,记者需要做到以下方面:(1)打消自我表现的意识

记者是为公众的知晓权而去采集新闻的人,是一种职业公仆。自我表现是一种与职业任务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品性。因此,静下心来认真地倾听采访对象述说,而不要在采访对象面前高谈阔论,表现自己。(2)具有兼收并蓄的胸怀

记者要接纳一切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包括接纳自己不喜欢的想法。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注意力首先应该集中于采访对象说了什么,其次才是他的人格、举止和外表。采访对象是否让你感到喜欢与采访对象是否能够向你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没有直接关系。(3)给采访对象思考的时间

记者要给采访对象思考的时间。不仅让采访对象有时间去思考记者提出的问题,也让他们有时间去组织自己的语言。记者需要有耐心,耐心在采访中不仅是一种人格修养,也是采访中记者必须拥有的一种职业素质。(4)边倾听边思考

记者在采访中的倾听不是被动地收听,认真倾听并不意味着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恰恰相反,记者要把握采访的进程和线路,引领采访走向预想的目的。采访中,记者要让自己保持思维的活跃和清晰,保持思考的敏捷与深刻,就能把采访不断引向深入。

2采访中的观察

记者观察的方式可以分为独立式观察、参与式观察。(1)独立式观察

①含义

独立式观察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对新闻的发展过程所做的观察。

②利弊分析

独立式观察中的记者不干扰新闻事件的进行,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观察效果。但是处于这种观察状态中的记者往往会浮于表面,难以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复杂层面和深层因素。(2)参与式观察

①含义

参与式观察是指记者公开以自己的职业身份展开的新闻采访活动,这时,记者可以通过与新闻涉及的人物直接接触、对新闻发生环境的全面考察而对构成新闻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了解。

②利弊分析

在这种观察中,记者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对新闻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它可能会影响新闻事件的自然运行状态,此外,记者也容易与采访对象建立过深的关系,出现感情与责任之间的矛盾。(3)观察的注意事项

①观察要细致,不要以为你看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

②观察需要验证,这是职业记者应该遵守的信条。

③观察必须与思考、调查、验证等这些新闻工作的其他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果。

只有观察对于新闻记者是远远不够的,采访应该是各种技术手段综合应用的过程。

五、采访中的记录

记者们最经常使用的采访记录方式是录音、笔记和记者个人头脑的记忆。

1录音(1)录音记录的好处

①与做笔记相比,录音可以让你向采访对象问更多的问题。

②为你的写作提供最真实的现场感觉。

③让你能够集中精力与采访对象谈话。

④在有争议的问题面前,可以为你保留某些重要的证据。录音本身就是一种证据。

⑤有助于动态中的采访。

⑥有利于记者“一心二用”。

⑦可以口头记录文字资料和描述现场景象。(2)录音记录的局限性

①在不同程度上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紧张,难以得到那些只有在自然状态里才能得到的资料。

②采访结束后整理资料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整理采访资料的时候不方便。

使用录音机采访,最好是与记笔记配合起来。用笔记记下重点,这将为你整理录音资料提供便利。

2笔记

做笔记的技巧:(1)见机行事

记者应该在不干扰采访对象正常心理活动的情况下,在不干扰采访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在不影响获取资料的真实性的情况下,从事现场有限的记录。

当然,有的采访对象是希望记者做笔记的,而且做得越是认真越好。他们认为这是自己被重视的表现。如果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也应该立即察觉,做出适当反应。(2)择其重点而录

记者在采访笔记中需要记录的内容主要有:重要的人名、地名、时间、数据、引语、情节、细节、场景、神情、文献名称与出处、证据原文等等。(3)速记技术

为了提高笔记的效率,形成自己的速记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你是通过正规的训练掌握速记方法,还是通过自己的摸索形成自己的速记习惯,都应该掌握快速记录的技术。(4)一心多用

采访时,不要埋头在记笔记之中。记者要让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倾听、观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这些推进采访深入进行的活动之中。(5)注意事项

①要记录采访对象说的重要的话;

②一定要记录采访对象说的原话,不能是你概括的采访对象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你在写作时能够拥有生动的素材。

3记忆力

记忆力是记者最为宝贵的职业财富之一。

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你要训练自己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住那些重要的东西:在事过一小时后能够回忆起采访对象说过的重要的话,你看到的重要的场景,你了解到的重要数据,构成新闻事件的重要细节,重要的人物姓名等等。你可能还要养成勤快的习惯,一旦离开采访现场后,立即找机会把自己记忆中重要的东西及时追记下来,因为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乃至变形的。

2.2 课后习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开放式提问

答: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它的特点是,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

答: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它的特点是,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3倾听

答: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倾听的主体者是听者,而倾诉的主体者是诉说者。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二、思考题

1你怎样看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

答: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1)由于新闻是对于客观环境真实变动状态的描述,是对事实的描述,因此,了解事实真相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了解新闻真相的过程是新闻记者进行专业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一工作的专业术语被定义为“采访”。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2)新闻界素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说法,从中可见采访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闻采访构成了新闻写作的基础。

2一次成功采访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答:一次成功采访的前提条件有以下几方面:(1)记者在采访前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事物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大千世界千差万别、变化多端。新闻记者应该带着一种接纳多种可能性的心态,去接近各种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去接触各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2)充分了解采访对象

①和做任何其他工作一样,前期准备对于采访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当一个新闻线索出现在你的眼前时,你的采访工作就应该开始了。

②在你赶往新闻事件的发生地与你要采访的新闻事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接触之前,只要有时间,就应该全力以赴地进行采访前的准备。你要尽一切可能充分地了解你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掌握尽可能丰富的相关背景材料。(3)营造与采访对象的和谐关系

营造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融洽关系,取得采访对象对你的信任,让采访对象在和你的谈话中感到轻松自如,是成功采访的前提条件。只有与采访对象交流的通道畅通起来的时候,来自采访对象的信息才能源源不断。(4)做好采访中的提问

向采访对象提问,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记者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新闻素材,就必须提出能够引起采访对象谈话兴趣,同时又能顺利接近新闻核心内容的高质量问题。(5)采访中要认真倾听

采访的过程在很多场合下都是记者提问、采访对象回答的过程。因此,记者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同时也是善于思考的倾听者。新闻信息很多时候都是从采访对象的述说中得到的。记者在采访中能否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倾听采访对象谈话的专业水平。要想提高倾听的效率,记者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①打消自我表现的意识。

②具有兼收并蓄的胸怀。

③给采访对象思考的时间。

④边倾听边思考。(6)采访中要仔细观察

采访中,记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构成新闻的一切人与物的细节,包括人的神态、举止、言谈、行为以及与新闻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总之,要观察一切与新闻相关的细节。(7)采访中要做好记录

记忆力再好的记者,也需要借助各种专业工具对采访中的细节进行记录。这不仅仅是为了写作报道,一些记录可能还关系到一旦引起法律争端时记者持有的证据。

①录音。各种录音设备已经成为记者们随身携带的采访记录工具。

②笔记。笔记是最接近传统习惯的一种采访记录方式,记者们往往依靠笔记唤起他们的记忆。理想的采访应该进行得自然、友好、无拘无束。在这种采访中,尽量少做笔记是明智的。

③记忆力。记者必须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记忆力是记者最为宝贵的职业财富之一。

3面对一个报道采访任务,你的准备工作会怎样展开?

答:根据《华尔街日报》记者弗莱德·齐默尔曼为采访的准备提出的四项建议展开准备工作:(1)对访问的题目和采访的人进行研究,这样在采访时不仅可以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并且可以理解对方对这些问题的答话,而且还可以明确而又不冒昧地对采访对象表明自己绝不是他轻易就可愚弄得了的。(2)为要写的消息报道设想一个假定的主题,而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取得各种轶事和其他证据以支持这个主题。(3)事先写一个问题提纲——尽所想,写得越多越好,即使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全都问完,甚至几乎肯定还要提出一些没有列入的问题,也要这样做。(4)如果采访的是敏感问题,做准备工作时,要事先估计一下被采访者很可能对你和你将向他提出的那些问题采取什么态度。他在事件中起什么作用?他的立场站在哪一边?你可以从逻辑上推断他对于你提出的关键性问题将给予什么样的回答,然后你根据这一推断,拟定出你认为可以打破他可能采取的各种防范措施,改变其态度的一个进攻性计划。

4与采访对象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答:与采访对象交往,下面的一些原则应该遵守:(1)不与采访对象争吵和辩论

这是保证采访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记者的采访是为了报道事情的真情实况,而不是为了申明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更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念。一旦与采访对象展开辩论、发生争吵,不仅采访对象的心理发生了变化,采访的工作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一种专业调查工作很可能演变为一场闹剧。(2)不向采访对象做过多陈述

向采访对象简单地介绍自己,讲明采访目的是必需的,但是不要在采访对象面前夸夸其谈,夸夸其谈从来不会为一个记者赢得尊重与声望。也不要向采访对象透露更多的你在采访中了解的情况。记者过多的陈述有时会影响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甚至也会让自己陷入某种被动。(3)不直接否定采访对象的说法

①采访中,发现采访对象说的不是事实或者与你了解的情况不相吻合的时候,你也不要直接否定他。如果你想澄清事实真相,你只需要拿出你掌握的事实证据,请采访对象解释或评论即可。否则,你就没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情况。

②现在很多人有这样的习惯,在听完别人说话时先说一个“不”字,然后开始说话。这不仅不能表示你见解独到,甚至会让你无意之中遭到对方的反感。记者不能有这个口头习惯。(4)与采访对象保持合作态度

采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误解、隔阂、冲突随时都可能出现。当你发现自己与采访对象意见不同的时候,你需要重复采访对象的观点,以验证和表示你准确地理解了他的看法,在他认可之后再陈述自己的想法,这种做法导致的是交流,而不是争论。

5设计采访提问的原则是什么?

答:设计采访提问的原则包括以下方面:(1)不提没有内涵的问题

没有任何内涵的提问,很多时候会引起采访对象对记者的轻视或反感。(2)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

采访的提问是多种多样的,一切要根据采访对象的情况和你的采访目的而定。

①如果采访对象很健谈、长于思考、有接受新闻采访的丰富经验,开放式问题往往是打开他们话匣子的好办法。

②如果采访对象感到拘束,不善言谈时,闭合式问题有助于让采访对象轻松地走上接受采访的轨道。当然在调查问题的采访中,这种问题也会让采访对象感到压力和不快。(3)提问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满足于采访对象浮于表面的概括性的叙述。

要通过采访抓取故事、细节、引语、数字、观点,抓取具体的资料和有个性的情节。为了把采访对象的谈话引入写作新闻所需要的具体的故事、细节中,采访中,记者可以使用“何时”、“何地”、“何人”这些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作为提问的关键词,将采访对象的回忆和描述引入具体的事件、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景中去。

②不要问太长的问题。

问题越长,往往回答越短。过长的问题会让采访对象难以抓住问题核心,甚至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在记者招待会上,过长的问题往往会遭到各方面的不快与冷遇。如果是复杂的问题,最好是分几个层面,将其划分为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一个个地进行组合式提问。

③不要问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客观与公正不仅是在新闻写作中需要执行的原则,它更是在新闻写作的整个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采访提问时如果表现出倾向,采访对象会受到记者好恶的影响,从而难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④不要卖弄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资料。

采访的目的不是在采访对象面前炫耀自己,而是要从采访对象那里了解你需要的信息。在采访对象面前卖弄你掌握的资料会严重干扰采访的进程,采访对象可能会因此受到误导,也可能会因此不再提供客观的情况。

⑤注意细节。

在采访中,当你想验证采访对象是否听明白了你的提问时,不要问“你懂了吗”,而要问“我说明白了吗?”这是礼貌,是表示你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也是保证采访对象心理放松的工作细节之一。像这样的工作细节都要注意。

⑥对关键性问题一定要准备好措辞。

对于触及新闻事件核心,可能会引起采访对象感情、态度、情绪发生强烈变化的提问,一定要考虑周全,让问题的表述清晰、不失礼貌,并且有后备的应对方案。

⑦注意追问。

采访是需要追问的,因为采访对象的一次性回答往往不能满足记者追究真相的需求。记者一定要以拿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为止,或者是到了采访不可能再深入的地步为止。但是,在追问中要掌握以下一些原则:

a.要以了解事实真相为惟一的追问目标。

b.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保证采访对象思维的连贯性对于采访的流畅进行是重要的。

c.采访的成败取决于提问。记者的提问越是充满活力,越是充满思考,对方的回答可能越有特色,越具价值。

⑧强硬的态度在采访中是不可避免的。

在采访中,有时需要使用强硬的态度。因为有时只有如此才能揭示出新闻的矛盾、冲突、核心所在。在强硬的提问中,有一条底线:不要在采访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破坏以至完全中断与采访对象的交流。这的确困难,但是,记者的工作就是在突破困难中完成的。下面的方法会让记者在实施“强硬之道”的时候顺利一些:

a.营造起融洽的气氛之后再接近尖锐提问的领域。

b.最尖锐的问题要放到采访即将结束时提出。

c.把自己与强硬的问题分离开:借第三者之口质询,让采访对象澄清事实。

d.不能不问的尖锐问题一定要问得十分干脆明了。

6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是什么?做好采访观察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1)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

眼睛往往比耳朵更容易发现问题。这是有经验的新闻记者们的共识。精细的观察能够让记者得到写作新闻报道的生动资料,使报道出现画面、出现场景、出现活生生的人物。(2)做好采访观察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采访中,记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构成新闻的一切人与物的细节,包括人的神态、举止、言谈、行为以及与新闻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总之,要观察一切与新闻相关的细节。

②记者观察的方式可以分为独立式观察和参与式观察。

a.独立式观察

独立式观察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对新闻的发展过程所做的观察。此时的记者并不干扰新闻事件的进行,因此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观察效果。但是处于这种观察状态中的记者往往会浮于表面,难以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复杂层面和深层因素。

b.参与式观察

参与式观察是指记者公开以自己的职业身份展开的新闻采访活动,这时,记者可以通过与新闻涉及的人物直接接触、对新闻发生环境的全面考察而对构成新闻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了解。在这种观察中,记者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对新闻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两种观察方式各有利弊,采访中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任务要求决定使用何种观察方法。

③观察要细致,不要以为你看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

④仅仅观察是不够的,观察必须与思考、调查、验证等这些新闻工作的其他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果。

⑤对新闻事物的观察与对新闻本质的认识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细致的观察会推动记者对新闻本质的认识,而对新闻本质的认识也会提高观察的质量。如果记者对新闻缺乏思考,对新闻的意义缺乏认识,一些落入视野的有价值的东西也会被忽视。

7记者在采访中如何提高倾听的效率?

答:提高倾听的效率,记者需要做到以下方面:(1)打消自我表现的意识

记者是为公众的知晓权而去采集新闻的人,是一种职业公仆。自我表现是一种与职业任务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品性。因此,静下心来认真地倾听采访对象述说,而不要在采访对象面前高谈阔论,表现自己。(2)具有兼收并蓄的胸怀

记者要接纳一切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包括接纳自己不喜欢的想法。记者面对采访对象时,注意力首先应该集中于采访对象说了什么,其次才是他的人格、举止和外表。采访对象是否让你感到喜欢与采访对象是否能够向你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没有直接关系。(3)给采访对象思考的时间

记者要给采访对象思考的时间。不仅让采访对象有时间去思考记者提出的问题,也让他们有时间去组织自己的语言。记者需要有耐心,耐心在采访中不仅是一种人格修养,也是采访中记者必须拥有的一种职业素质。(4)边倾听边思考

记者在采访中的倾听不是被动地收听,认真倾听并不意味着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恰恰相反,记者要把握采访的进程和线路,引领采访走向预想的目的。采访中,记者要让自己保持思维的活跃和清晰,保持思考的敏捷与深刻,就能把采访不断引向深入。

8采访中如何做笔记?

答:采访中做笔记的技巧包括:(1)见机行事

记者应该在不干扰采访对象正常心理活动的情况下,在不干扰采访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在不影响获取资料的真实性的情况下,从事现场有限的记录。

当然,有的采访对象是希望记者做笔记的,而且做得越是认真越好。他们认为这是自己被重视的表现。如果遇到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也应该立即察觉,做出适当反应。(2)择其重点而录

记者在采访笔记中需要记录的内容主要有:重要的人名、地名、时间、数据、引语、情节、细节、场景、神情、文献名称与出处、证据原文等等。(3)速记技术

为了提高笔记的效率,形成自己的速记系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你是通过正规的训练掌握速记方法,还是通过自己的摸索形成自己的速记习惯,都应该掌握快速记录的技术。(4)一心多用

采访时,不要埋头在记笔记之中。记者要让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倾听、观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这些推进采访深入进行的活动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