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王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00:40:14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朝-王莽

新朝-王莽试读:

第一章 王莽的生平

一、生平

中文名:

王莽

国籍:

中国(汉、新)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

出生日期:

公元前45年

逝世日期:

公元23年

政权:

新朝

在位:

8年-23年

年号:

始建国,天凤,地皇

公元前48年,汉宣帝去世,汉元帝即位,王莽的姑母王政君任皇后,外戚王氏集团开始形成。

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

公元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射身校尉,开始进入专权的王氏集团。

公元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公元前7年1月27日(绥和元年十二月)继他的四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7岁。同年,汉成帝崩。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的外戚得势,王莽退位隐居新野。其间他的儿子杀死家奴,王莽逼其儿子自杀,得到世人好评。

公元前8年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

公元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

公元前1年汉哀帝无子而崩。王政君掌传国玉玺,王莽任大司马,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立汉平帝,得到朝野的拥戴。

公元1年王莽在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不是爵位),将俸禄转封两万多人。

公元4年(元始四年)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被加九锡。此时王莽的野心已经极度膨胀,与汉平帝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公元6年2月3日,汉平帝病死(不是被王莽毒杀),4月,王莽立年仅2岁的刘婴(号孺子)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

公元7年(居摄二年)有人不断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

公元9年1月10日(居摄三年十一月)王莽接受皇太子刘婴(号孺子)禅让后称皇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作皇帝的先河。

公元14年,改元“天凤”。

公元20年,改元“地皇”

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被攻进长安的起义军杀死。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代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代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基本思潮——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他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削夺刘氏贵族的权利,引发豪强的不满。他的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社会混乱。由于他看不起边疆藩属,削王为侯,不断挑起对匈奴和东北、西南各族的战争。赋役繁重,刑政苛暴。11年,黄河改道,灾民遍野。天凤四年(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他为商人杜虞所杀,新朝灭亡。

二、皇后及子女

皇后

孝睦王皇后(?-21),济南人,汉宜春孝侯王咸之女,始建国元年正月立,地皇二年正月崩,葬亿年陵。

史皇后,京兆杜陵人,宁始将军和平侯史谌之女,地皇四年三月立,新亡,不知所终。

子女

长子王宇因为吕宽之狱受到牵连而被王莽所杀。

二子王获因为杀了一个奴婢而被欲博取名声的王莽逼令自杀。

三子新迁王王安(?-21)病死。

四子统义阳缪王王临(?-21)因与王莽的侍妾私通,谋杀王莽,被逼令自杀。

五子功脩公王兴侍妾怀能所生。

六子功建公王匡侍妾增秩所生。

长女孝平皇后(前9-23)汉平帝皇后,王莽称帝后被封黄皇室主,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后自焚而死。

次女睦脩任王晔侍妾增秩所生。

三女睦逮任王捷侍妾开明所生。

称帝年号

居摄(3)公元6年-8年

始建国(5)公元9年-13年

天凤(6)公元14年-19年

地皇(4)公元20年-23年

第二章 王莽的主要事迹

一、权臣之路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祖籍龙山镇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王莽对其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临死嘱咐王政君照顾王莽。汉成帝建始十一年(前22年)王莽被任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后其叔父王商上书表示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当时朝中的许多知名人士都为王莽说好话,汉成帝于是以为王莽很贤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王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自己为尊,总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王莽的表兄、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长发迹在先,地位超过了王莽,而且他善于阿谀奉承,又曾为汉成帝立赵飞燕为后出过力,深受汉成帝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掌管皇宫的禁卫,成为九卿之一。这时大司马王根准备退休,很多人认为淳于长应继任大司马。王莽为了扳到他仕途上的竞争对手,秘密地搜集了淳于长的罪行。然后王莽利用探望的机会告诉王根,淳于长暗中为接替担任大司马已做好了准备,他已经给不少人封官许愿了;同时又说出淳于长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赶快向太后汇报,王太后让成帝罢免了淳于长,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狱中将其杀死。

绥和元年(前8年),大司马王根请求退休,推荐王莽将接替自己,于是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王莽执政后,克已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次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新都封国。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王莽隐居封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听说皇帝驾崩,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王太后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表示反对。两人于是互相推举对方,以示对王氏外戚专权的不满。不久后,王太后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其后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得到朝野的拥戴。此后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他开始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王莽知道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于是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的敬重,但为人胆小怕事,过于谨慎。王莽于是一边主动接近和拉拢他,引荐他的女婿甄邯担任侍中兼奉车都尉,一边以王太后的名义逼迫孔光为自己宣传造势,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充当自己排斥异己的工具。于是上奏弹劾何武与公孙禄,将他们免去官职。后又以各种罪名陆续罢免了中太仆史立、南郡太守毋将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内太守赵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剥夺了高昌侯董武、关内侯张由等的爵位。与此同时,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以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用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事事务。王莽平时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当想要有所获取利益的时候,只须略微示意,他的党羽就会按他意思纷纷上奏,然后王莽就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从而对上以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

元始一年(1年),大臣们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庙”的功绩与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相等的封赏。王莽得知后,上书表示,他是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奖励他们四人,以后再考虑他,并不顾太后多次诏令,坚决推辞。大臣们不断向太后建议,王莽在假意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始终拒绝接受封给他二万八千户食邑俸禄;此外,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辅”大权独揽,除封爵之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四辅平决”。

王莽为了继续获取民心,先是建言应该首先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然后封赏在职官员,增加宗庙的礼乐,使百姓和鳏寡孤独都得到好处,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2年),全国大旱,并发蝗灾,受灾最严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带头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献出土地住宅救济灾民。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销,改为安民县,用以安置灾民。连长安城中也为灾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于是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相比。

二、代汉建新

王莽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瓜分他的权力,于是将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王莽长子王宇怕平帝日后会怨恨报复,因此极力反对此事,但王莽又不听劝谏。王宇与其师吴章商议后,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变主意,于是命其妻舅吕宽持血酒王莽的住宅大门,然后想以此为异像,劝说王莽将权力交给卫氏。但在实行程中被发觉,王莽一怒之下,把儿子王宇逮捕入狱后将其毒杀。然后借此机会诬陷罪名诛杀了外戚卫氏一族,牵连治罪地方上反对自己的豪强,逼杀了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朝中政敌。事件中被杀者数以百计,海内震动。王莽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又令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壮举,甚至写成赞颂文章分发各地,让官吏百姓都能背诵这些文章,然后登记入官府档案,把这些文章当作《孝经》一样来教导世人。

元始三年(3年)王莽的女儿成了汉平帝的皇后。元始四年(4年)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市场)、常满仓(国家仓库),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几千人至长安,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得到儒生的拥戴。先是四十八万余民众,以及诸侯、王公、宗室上奏请求加赏于安汉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于是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接着,王莽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风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赞颂天下太平,彰显王莽宣扬教化之功。其次通过重金引诱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5年,汉平帝亡故(据说是王莽毒杀),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于是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孺子婴)为皇太子,太后王政君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代理皇帝)。

王莽在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派的反弹。首先是发难安众侯刘祟,居摄元年(6年)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帝,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婴在宗庙祷告,又模仿《大浩》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婴。同时王莽不断调动大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

待王莽扫清了这些障碍,各种符命样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借各种名目对王莽劝进。初始元年(8年)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在朝野广泛的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作皇帝的先河。

三、王莽改制

由于汉末以来,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王莽执政以来,为了获取民心,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政策,但也始终未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于是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在始建国元年宣布的政策是: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其后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但由于这些政策只求名目复古,很多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在遭到激烈反对后,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因此导致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

第一、王莽不切实际地废除了五铢钱,盲目推行各种新币制,使货币的流通和信用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使财政经济陷于瘫痪。王莽的币制改革本意是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实力,但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造成了民间物价的不稳定。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

第二、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汉末土地兼并带来的的危机,但严重损害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使他们开始厌恶王莽的统治。由于没有切实的强制措施,地主豪强多余的土地大多没有交出来,所以朝廷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无地、少地农民,使他们也失去了信心。侥幸分到土地的人也不满意仅仅得到所有权不属于自己的“王田”。始建国四年(12年),王莽在朝野的压力下,宣布恢复土地自由买卖。

第三、禁止买卖奴婢并没有改变奴婢的身份,也未获得民众支持。实际上官僚地主暗中进行的土地和奴婢买卖并未停止,因而被处以重罪者的不计其数,更引起了他们的激烈的反对。三年后,王莽只得让步,于是土地和奴婢买卖合法恢复。

第四、为了抑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控制物价,改善财政,王莽在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实行五均六管(管通管)。所谓五均,即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城市设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各城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工商各业,向市中申报经营,由钱府按时征税。每季度的中月由司市官评定本地物价,称为市平。物价高于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五谷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百姓因祭祀或丧葬无钱时,可向钱府借贷,不收利息,但分别应在十天或三个月内归还。因生产需要也可贷款,年利不超过十分之一。所谓六管,是由国家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实行管制,不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

从五均六管政策的内容看,如果认真推行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的。但五均的前提是政府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商品和货币,并且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由于没有这两方面的条件,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反而给了他们搜刮百姓的机会,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垄断性经营。由国营对盐铁等实行统管统制,早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再次实施自然不会有好结果,而由国家控制名山大泽,实际只是给主管官员增加了财源。最终,国家没有增加收人,百姓却加重了负担,正当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受到打击。

第五、王莽食古不化,认为改制后-切都要符合古义。于是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无论地名、官名、建筑名,几乎都进行了修改,而且还任意调整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此后仍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最后又改还到原来的。官吏和百姓难以记住,所以每次颁发诏书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旧名。频繁的改名给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

四、失败被杀

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境外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他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以便与国内已有的北海郡(国)、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为了使这块荒地像一个郡,必须强制移民,于是增加了五十条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万的罪犯,满足移民的需要。为了这个西海郡,王莽招来了最初的不满。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又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玺”;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王莽又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当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因此于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及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斩其首,悬于宛市之中。新朝灭亡。

第三章 王莽的故事

一、篡位成功的原因

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王政君弟弟王曼的儿子。孝元皇后因为丈夫和儿子先后当上了皇帝,父亲和兄弟等都被封侯、辅政,王家先后出了十侯、五大司马。只是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死,没能封侯。这样,在各个堂兄弟过着奢侈舒服日子的时候,王莽却孤苦贫寒。

家境贫苦的王莽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当上皇帝的呢?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高明的公关策略。

第一招是谦恭。王莽虽是皇亲国戚,但在外人面前十分谦虚节俭,孝敬母亲和寡嫂,帮着抚养哥哥的孩子,为人谨慎,想尽办法来讨好已经被封侯的叔伯。大将军王凤生病的时候,王莽亲自尝药侍候,一连几个月睡不解衣,蓬头垢面。王凤临死前向太后及成帝推荐王莽,王莽因此被封为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

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让王莽变得狂傲,相反,他变得更加谦恭,甚至将家里的车马衣服拿出来赈济宾客,弄得家中一贫如洗。王莽38岁那年被提拔为大司马,仍然生活俭朴。有一次母亲生病,大臣们到他家中看望他母亲。王莽让他的妻子亲自出来迎接。妻子穿着粗布衣,大臣们以为她是仆役,一问得知是王莽的妻子,大吃一惊;王莽还收养名士,结交大批的将相、卿和大夫等。将军珠元子被人责骂在外面乱买小妾,王莽就说是他看到珠将军还没有孩子,而某个女婢比较适合生子,于是就送给了将军。曲意逢迎之下,朝野对王莽一片赞扬声。他的声望已经超过了几位叔父,而这时的王莽更加谦恭。

王莽像王莽的哥哥王永早死,留下儿子王光。王莽让王光拜师在博士门下。一天,王莽洗漱干净后,亲自驾车带着羊、酒去犒劳老师,甚至对王光的同学也是十分巴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放言录》:“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死去,一生真伪有谁知?”“谦恭下士”说的就是这个典故。

第二招是忠心耿耿地站在姑姑一边。王莽的成功还在于他站对了立场,而且一直表现得很坚定。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站在王家的一边,也就是他姑姑这边,即使是在哀帝上台、王家失势时。哀帝上台之后,王太后让王莽回到自己的封国,以避让哀帝的亲戚。但是王莽告病回家的奏折遭到拒绝,哀帝先后派尚书令挽留,又让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去说服王太后,并告诉太后:他得知王太后的决定之后很难过,大司马王莽一天不出来处理朝政,他就一天不敢听政。这样,王莽在一番谦让之后,遵循太后的旨意重新出来处理朝政。

即便如此,王莽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当时,高昌侯董宏上书认为:应该给哀帝的母亲、祖母等一个封号。王莽和左将军师丹联合上书反对,批评董宏误国误朝。一次在未央宫摆宴会,内者令在太皇太后也就是王莽姑姑旁边给傅太后添了一个帏盖和座位。时为大司马的王莽发现之后,就批评内者令:“定陶太后只是一个藩王的夫人,怎么能够和王太后并排!”让人撤掉,重新布置座位。傅太后知道后,大怒,不肯去参加宴会,对王莽更是怀恨在心。没办法,王莽只好再次上书告病回家。这次哀帝批准了,赏赐他黄金500斤。因为和王太后的关系,后来即使硃博等人曾经上书要将王莽免为平民,但哀帝还是不同意。

为了取悦王太后,王莽可谓一掷千金。他对太后说,因为哀帝的外戚丁、傅两家过于奢侈,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百姓吃不饱的很多,太后应当在吃穿方面裁减用度,为天下树立榜样。王莽还上书表示:自己愿意出钱百万,献出土地30顷,交给大司农去救济贫民。这样一来,百官纷纷仿效,争着要捐助。明明是王莽的主意,可是他却带着百官上书感谢王太后,还让王太后下诏说:“夙夜梦想,五谷丰熟,百姓家给。”通过他的自导自演,把美名留给了王太后。每逢发生水灾和旱灾,王莽就不吃肉,表示和天下人一起吃苦。左右告知王太后之后,太后还专门派人去对王莽说:“听说你现在只吃菜不吃肉,确实是十分挂念老百姓了。今年秋天五谷丰登,为了国家,你还是时不时吃点肉吧。”

第三招是奸诈。在这方面王莽可谓高手。成帝母亲的姐姐的儿子叫淳于长,曾经因为帮助赵飞燕获封皇后而受到成帝的奖赏,才能和王莽不相上下,但资历比他老。王莽于是就私下里找淳于长的黑材料,最后通过王根向成帝报告:淳于长要造反!这样一来,王莽不仅抢走了淳于长的封国,还在38岁的时候被提拔为大司马。

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平帝被王莽害死。据称,王莽等大臣为平帝贺寿,王莽进了一杯毒酒而害死平帝。平帝中毒后,王莽还虚情假意地仿照周公替武王祈祷的典故,将自己甘愿代死的祷文封在匣内,以示忠心。平帝死后,王莽还假惺惺地令天下官吏穿孝衣三年,以示郑重纪念。王莽篡位后,东郡太守翟义起兵讨伐,散布了王莽害死平帝的消息。这时,王莽还将大臣召集到王路堂,哭着向大臣们展示他当年的祷文和装着祷文的金色袋子。

第四招是借力。王莽出任大司马时,考虑到当时少数民族还没有上书表达对王莽政绩的表扬,他就派使者带着黄金、布帛和钱币等贿赂匈奴单于,让单于上书:“听说中国不喜欢两个字的名和复姓,为了表达对汉朝圣制的景仰,特地将自己的名字由囊知牙斯改为知。”还派遣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到汉朝服侍王太后。

王莽又派人到各地收集郡国歌功颂德的歌谣,加上他们自己伪造的,一共收集了三万条。王莽亲自修定,让天下人传唱。同时要求“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制造一种升平的表象。刘歆、陈崇等12人因为宣教化有功,而被封为列侯。

王莽还派人带重金去贿赂外羌,让他们献地。

王莽害死女婿之后,环顾四周,发现这时元帝的后代已经没有了,只有宣帝的曾孙中有做王的五人,做列侯的刘显等48人。王莽担心大权旁落,就特意挑选了宣帝玄孙中年纪最小的刘婴(当时只有两岁)继位,对外宣称占卜之后刘婴最合适。

元始五年(公元5年),武功(今陕西扶风南)县长报告,在淘井时从井中得到一块白石,上面刻着文字,写道:“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让百官告诉王太后,王太后坚决反对,认为这是胡说八道,不能实行。但这时刘氏大势已去,王莽在朝中已经做好了各项篡位准备。最后王太后没办法,只好同意王莽出任“摄皇帝”,服天子韨冕,南面朝群臣、听政事。对宗庙称“假皇帝”,民臣叫他“摄皇帝”,以皇帝之诏称“制”。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年改元“居摄”。

潼关人哀章在长安求学,属于无赖之辈,喜欢吹牛。见王莽做了摄皇帝,就刻了两个铜柜(方形小铜匣子),一个写着“天帝行玺金柜图”,另外一个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某,就是邦字,因避讳而写成某。书中说王莽是真天子,刘邦要将天下禅让给王莽,王太后应当照天命行事。此外,铜柜上还有王莽的八位大臣和王兴、王盛以及哀章的姓名,这11个人就算是天赐王莽的辅佐大臣。然后,哀章穿着黄色衣服拿着两个铜柜到高庙交给仆射。仆射上报之后,王莽亲自到高庙拜受铜柜,然后戴上王冠进谒太后,回来坐在未央宫前殿,下书说:“既然是赤帝汉氏高皇帝显灵,承天之命,传给我金策之书,哪敢不受?”

于是王莽在公元8年即位,定国号为“新”,以这一年的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这样,从38岁出任大司马,到54岁改国号“新”,17年的时间,王莽欺骗世人,用尽各种手段,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年吕氏乱权,周勃一声“左右袒”,最后顺利平定叛乱,将政权还给了刘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邦当年分封同姓为王,即使朝廷出现变故,刘氏天下的基础依旧牢固。200年之后,依旧是刘氏封王的体制,为何王莽能够轻而易举地篡位?当年诸侯坐大,引起了中央的警惕,文帝、景帝和武帝时期持续的削藩与推恩令,让这些诸侯国的直接封地不断缩小,齐国分成了七份,赵国六份,梁国五份,淮南国三份,到了最后,最大的封国不过十多个城市。王莽“居摄”之后,安众侯刘崇与相张绍商量,认为王莽必危刘氏,而刘氏宗室竟然没有人敢出头,实在是一种耻辱。可是,他带着一百多人去攻打宛城,兵力单薄,自然失败了。

二、周礼改制

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有六:(1)“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2)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3)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4)改革币制。(5)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6)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对王莽改革的反思:王莽改制是一场地主阶级为自救而进行的改革,改革针对的是当时土地兼并、奴婢泛滥的社会现实。从改革内容看,其中的王田制是井田制形式下的限田和均田,其实质是要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而不许买卖奴婢等含有关心民间疾苦、保护和扶植小农利益的要求,其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王莽改制的结果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却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王莽集团和少数民族的矛盾,最终政权也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灭亡了。

王莽改制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

另外,王莽还多次挑起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试图转移人民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