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标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18:06:17

点击下载

作者:丛连钢,伏斐,何静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标准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标准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标准作者:丛连钢,伏斐,何静排版:KingStar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ISBN:9787562491057本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2010年11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该项目建设期3年,于2014年5月以“良好”这一结论通过国家级验收。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及任务书》和构建以能力本位、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结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学业成长与职业成长结合的“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总体要求,学校对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5个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着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做融通的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构建。

为展示项目建设成果,发挥好在重庆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现将社会工作、社区康复、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5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集结出版,以供同行参考。

本系列专业教学标准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特色。

一是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素质导向观、任务导向观和终身教育观“三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两对接”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旨在实现高等性、教育性、职业性与发展性的有机融合。该课程体系基本模块结构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文化类课程和职业素质类课程)、职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即专业类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即选修课等拓展类课程)。

二是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推进文化类课程改革,强化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推进素质类课程改革,体现高职教育的教育性;推进专业类课程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推进拓展类课程改革,强调高职教育的发展性。

希望本系列丛书能为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及管理提供借鉴。对于书中的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丛连钢2015年6月25日第一部分绪论一、专业简介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与社会环境之间问题的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个性化、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二、专业发展沿革

社会工作学院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最早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社会工作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2006年通过了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评估,被确定为重庆市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自2002年招生以来,招生人数不断攀升,已从2002年的79人上升到2013年的121人,2013年在校生人数已达394人。随着多年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以社会工作专业为核心,包括民政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专业在内的公共事业类专业群。三、专业人才方案的主要依据

①教高〔2000〕2号文《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②教高〔2004〕1号文《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③教职成〔2004〕12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④教高〔2006〕14号文《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⑤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⑥教高〔2010〕8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⑦教职成司函〔2011〕158号文《关于委托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修)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⑧教职成〔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⑨教职成〔2011〕12号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⑩《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⑪《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

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四、主要编制人员

田奇恒,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专业带头人。

邓明国,副研究员,重庆市精神病院院长,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行业专业带头人。

郭勇,社会工作师,重庆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援助中心总干事,行业兼职教师。

何静,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社会工作师。

芮洋,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骨干教师。

郑轶,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骨干教师。

赵钦清,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骨干教师。

陆宁,讲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骨干教师。

唐娇华,助教,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

王玉龙,实训管理员,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第二部分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社会工作

专业代码:650101二、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牢固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基本专业技术方法和技能,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基层社区、民政系统、司法系统、老龄委、残联、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公益团体、社会工作机构及教育单位或部门从事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规划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并具备“爱心、责任、服务、奉献”的专业品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为2~5年。四、毕业生质量标准

学业成绩——各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或达到135学分,其中包括公选课8学分。

素质拓展——获得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修满6学分;获得社会实践活动学分至少6学分。

职业技能——获得社会工作员(2学分)、灾害信息员(初级,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1学分)、秘书(1学分)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2学分。

职业态度——具有尊重他人、真诚待人、乐于助人、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团队合作、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人文素养——具有“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养成“爱心、责任、服务、奉献”的社工人文精神。

其他证书——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重庆考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含一级)以上证书或微软认证考级证书;国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含B级)以上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含二级乙等)以上证书。五、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根据学校“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爱心、责任、服务、奉献”的专业理念,面向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岗位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突出社会工作理念和实务能力的培养,采取教学内容与社会服务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的“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学校育人和民政社会工作行业育人的结合、在校成长与在职成长的结合。六、教学模式

本专业结合学校“六个合一”的教学模式,基于“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实行“321”教学组织方式。即将专业教学过程与校内模拟实训相结合的第一阶段、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服务相结合的第二阶段、校外实践服务为主的第三阶段;将教学内容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实务技能两个板块;建立一套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运行与重大社会事件对接的应急机制。

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小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体现“在行动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合一。七、毕业生就业岗位

①各级民政系统的行政人员及助理岗位;

②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体团组织的管理、服务岗位;

③学校、司法部门、卫生组织等领域的专业社工岗位;

④NPO(非营利组织)或民间组织的管理、服务岗位;

⑤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的行政人员、管理岗位;

⑥儿童、老年等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岗位;

⑦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管理、服务岗位。八、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素质、技能与知识结构)(一)毕业生素质要求(表2.1)表2.1 毕业生素质要求(二)毕业生能力要求(表2.2)表2.2 毕业生能力要求(三)毕业生知识要求(表2.3)表2.3 毕业生知识要求续表九、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及流程

结合行业中社会工作相关岗位及岗位群,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与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发了重庆市社会工作员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并依据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的能力标准,结合目前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内容,确定了城乡基层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社会政策分析运用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社会工作实践能力及现代信息获取能力等),从而构建了社会工作专业“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及专业实践模块),不仅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两对接”,还体现了“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课程体系设计具体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 课程体系设计流程十、课程体系

在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表2.4)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由通用知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及专业实践模块构成。通用知识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日常办公能力;专业基础模块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该专业活动所需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统计学知识,为学习专业能力模块奠定基础,体现“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阶段;专业能力模块培养学生从事该专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学生毕业后胜任专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体现的是“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服务与学习相结合的阶段;专业实践模块是指在本专业“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下设置的认知实习、社会工作礼仪、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工作坊、现代办公技能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突出“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服务阶段。其中专业能力模块的课程设计支撑着“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图2.2)图2.2 课程体系构架图表2.4 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简介表续表续表十一、主要课程内容描述(一)通识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时:60 学分:4

通过进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2.体育训练

学时:94 学分:5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及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3.实用英语

学时:116 学分:6

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具备一定的翻译基础。4.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学时:56 学分:3

该课程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基本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熟练掌握一种汉字录入法并应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来编辑文件,掌握Excel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会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并掌握制作技巧。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时:56 学分:3

通过对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纪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讲公德,守纪律,吃苦耐劳,乐于奉献。6.形势与政策

学时:64 学分:1

通过对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要事,增强对社会发展趋势预测的能力,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7.大学语文

学时:56 学分:3

本课程以文学理论为先导和基础,以分析和指导学习、阅读文学作品为重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长文史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视像能力和发布能力等语文应用能力。8.中国文化概论

学时:30 学分:2

通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9.应用文写作

学时:30 学分:1.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写作常用的应用文体,写作格式规范,措辞得体。10.职业生涯规划

学时:14 学分: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教会学生将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1.就业指导

学时:15 学分:1

本课程“针对和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惑”,引领高职学生理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就业观,提升内在素养和品质,自主习得多方面的能力,做好由“学生人”向“职业人”转换的各种准备。12.安全教育(含职场安全)

学时:28 学分:2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职场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意识,了解国家职场工作健康和安全的政策、法规,让学生能够掌握职场工作的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实践。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防止个人和集体财产遭受损失及重大的人员伤亡。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时:15 学分:1

通过系统讲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学习心理调适的技能,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开发个体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4.创业与创新教育

学时:30 学分:1.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毕业生自主就业及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竞争力。(二)主要通用技术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社会学基础

学时:56学时 学分:3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课程。课程对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理论流派和学科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相关的理论,比较系统地了解社会知识、增强分析社会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2.社会调查方法

学时:72学时,其中实践36学时 学分:4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本课程研究人类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社会中各方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知。3.社会心理学

学时:30学时 学分:1.5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课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心理的本质及其一般规律,使之能初步分析社会心理现象,并利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社会适应心理水平。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学时:30学时 学分:1.5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意义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做好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性工作打好基础。5.社会福利服务

学时:30学时,其中实践15学时 学分:1.5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福利服务理念与社会福利服务精神,使学生掌握中国社会福利的主要产业结构,福利服务的主体、方式及社会福利资源的构成与筹措方法,掌握老年人福利服务、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福利服务的方法与技巧,立志成为献身社会福利管理事业的高级专业服务人才。6.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学时:36学时,其中实践18学时 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我国当前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的现实实践,明确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权利和义务,熟悉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运用的工作流程,提高法学素养,培养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法律帮助案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7.生命教育

学时:30学时 学分1.5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课程。该课程是在大学教育基础阶段开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主线的具有综合活动性质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基于生命的教育,在生命中的教育和为了生命的教育;在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发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彼此尊重和敬畏生命,并在交互影响中实现创新生命、幸福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8.女性成长必修

学时:30学时 学分1.5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该课程从导论出发,围绕“女性与健康”“女性与就业”“女性与婚恋”“女性与审美”等专题,向学生宣传性别公平理念,培养学生对性别议题的关心、敏感度,使每位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充满性别文化的人类社会;能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机遇与挑战、困惑与冲突,能以智慧应对丰富多彩的人生,找到一把获取幸福的钥匙。(三)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课程简介1.社会工作导论

学时:30学时 学分:2

本课程属于技术型理论课程。本课程全面介绍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社会工作基本原理部分介绍社会工作的性质与发展历史,分析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探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社会工作方法部分介绍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社会工作的经典方法。2.个案工作

学时:72学时,其中实践36学时 学分:4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本课程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础知识,如个案工作的含义、特点、功能、服务范围等。第二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如沟通、会谈和访视等方法及其基本技巧。第三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重点介绍几个有影响的理论模式,如心理社会模式、行为模式、人本模式、理性情绪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以及现实疗法等。3.小组工作

学时:72学时,其中实践36学时 学分:4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小组工作的发展,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小组动力学,小组发展过程与各阶段技巧,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以及由这些实践引发的有关本土化的思考等。4.社区工作

学时:45学时,其中实践22学时 学分:2.5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在社区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该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社区与社区工作的概念、功能,了解社区工作在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历史沿革,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和理论基础,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模式与技巧,并能结合具体的社区政策,解决当前城市和农村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5.社会工作行政

学时:45学时,其中实践22学时 学分:2.5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基本方法课程。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即执行社会政策,它是社会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政策的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提供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行政内容涉及社会行政的层次与功能、社会行政体制、社会行政构成要件、社会行政过程等方面。6.社会工作实务

学时:45学时,其中实践22学时 学分:2.5

本课程属于技能型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本课程重点是使学生学习促进福利、改善环境对人的负面影响的知识、价值和技巧,具体包括社会工作实务的价值观、理论模式,接案期、预估期、计划期、介入期、评估期、结案期等几大环节,以及这些环节在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以及医务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四)职业技能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名称、周(时)数及课程简介1.现代办公技能实训(1周)

本课程为技能型实践课程。通过该实训环节,使学生熟悉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Word进行文档的制作以及编辑、排版;掌握Excel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并能进行表格运算;掌握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使用;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2.社会工作认知实习(1周)

本课程为技能型实践课程。通过参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熟悉社会工作基本工作流程、服务领域、服务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价值和伦理的认知;初步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就业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3.专业实习(8周)

本课程为技能型实践课程。通过该实训环节,使学生熟悉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熟练运用个案工作技巧为案主提供服务;熟练运用小组工作技巧为案主提供服务;熟练运用社区工作技巧提供服务;熟练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工作内容。4.顶岗实习(15周)

本课程为技能型实践课程。通过该实训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服务技巧;整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技巧、小组工作技巧和社区工作技巧开展服务;熟练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的基本知识开展行政工作。5.撰写顶岗实习报告(4周)

本课程为技能型实践课程。通过该实训环节,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加以提炼,能够形成规范的专业顶岗实习报告。6.社会工作坊(3周)

本课程为技能型实践课程。通过该实训环节,聘请社会工作行业专家、督导在校内展开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生命教育、家庭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等工作坊,提高学生专业实务技能。(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要求(表2.5)表2.5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要求十二、教学进程表(一)教育教学活动按周时间分配表(表2.6)表2.6 教育教学活动按周时间分配表(二)通识、专业课程模块教学进程表(表2.7)表2.7 通识、专业课程模块教学进程表续表续表(三)实践模块教学进程表(表2.8)表2.8 实践模块教学进程表(四)专业学时、学分统计表(表2.9)表2.9 专业学时、学分统计表第三部分条件、规范及保障一、教学实施条件及保障(一)政校行合作平台

社会工作专业立足民政社会工作行业,与重庆市慈善协会、重庆市沙坪坝区民政局等重点单位合作,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制订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协作会章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协作会机构、人员和职责》等八项规章制度和配套管理细则,构建了专业建设平台;建立社会工作应用研究中心,搭建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成立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搭建社会工作实务平台。上述三个平台,为践行“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综合平台。(二)本专业教学团队

社会工作专业目前有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来自行业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2名,双师素质教师16名,行业兼职教师18名。建成市级教学团队1个,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1个,科研创新团队1个。本专业专兼职教师比例已达1 ∶ 1.13,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50.91%。(三)校内实践教学场地

社会工作专业现有个案工作实训室、小组工作实训室、社区工作实训室、社会工作综合实训室、家庭辅导模拟实训室、社会调查数据中心6个校内实训室,同时新建有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站2个校内实训基地。(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表3.1)表3.1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五)学习者能力鉴定介绍

社会工作专业围绕“服务—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六元”教学评价机制,即包括学生、专业教师、校内督导、行业专家、服务对象与用人单位6个教学评价的主体。其中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双考”鉴定模式是典型模式。(六)学习资源1.教材选编

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实务性。同时,教材建设不仅根据社会工作专业行业发展趋势,注重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还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并要求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及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比例不低于80%;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比例不低于60%。尽可能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社会工作专业高职高专教材,以及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能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优秀教材;特色课程或专业课程可依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讲义,讲义的应用必须经过专业组讨论并通过学校教材建设专家组织认证。教材的类型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和声像视听教材等,特别鼓励使用纸质、电子、声像视听立体化教材。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团队已开发《社会福利服务》《老年服务与经营管理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实务》《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实务》《家庭社会工作》等12部教材,其中,《社会福利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概论》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图书资料

根据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发布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要求生均图书馆藏不少于60册,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图书不少于生均20册;馆藏要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图书馆拥有数字化资源,有检索本专业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的工具,如:维普数据、超星图书等;图书流通率较高,并且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每年生均图书进书量不少于两册(专业期刊每期按1册算);校园网信息畅通。3.数字化资源

在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联合行业共同开发本专业的课程资源库和教材。已建成社会工作导论、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社会工作应用文写作6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见表3.2)。表3.2 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一览表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社会工作专业每年都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与改革调研,探索并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并邀请来自行业的专家和兼职教师共同商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方向,这为优化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不仅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还开展学院领导督导教学、老教师带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带新近教师的互助活动,并定期开展本专业兼职教师培训,召开专、兼职教师交流会。在顶岗实习阶段,严格执行“双督导”制度,加强实习的过程和效果监督,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学质量、学生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每年都会邀请来自行业的专家和优秀毕业生为大一新生开展入学教育,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毕业教育和社会工作入职培训,这不仅有效促进新生树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加强社会工作专业认知,还能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作好专业顶岗实习的准备,加强学习主动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工作专业会组织他们开展和参加校级、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其专业实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保证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三、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或自学考试,取得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本科文凭,或者毕业后通过函授本科深造,获得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硕士学位。第四部分附件附件1专业建设委员会名单

主任委员

周良才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院长、教授

刘 涛 重庆市民政局局长

副主任委员

吴秋鸿 重庆市民政局副局长

田奇恒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教授

柏文涌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委 员

李新慧 重庆市慈善协会秘书长

邓明国 重庆市精神病院院长、博士

张成劳 重庆市沙坪坝区民政局副局长

陈泓熹 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主任

李鹏梅 重庆市第一福利院院长

李显军 重庆市第二福利院院长

唐培灵 重庆市第三福利院院长

胡晓林 重庆市儿童福利院院长

蒲 军 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主任

谭饮建 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

杨胜普 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馆长

傅金国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张德友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魏加登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殡仪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蒋新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民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芮 洋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工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赵 春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民政教研室主任、讲师

胡尹慧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福利教研室主任、讲师、在读博士

溥存富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区教研室主任、讲师

秘 书

赵钦清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校企合作联络专员附件2专业人才需求与改革调研报告

2011年11月8日,中组部、民政部等十八部委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深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专业教育,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力度,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领域,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能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作为民政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高职院校,特别是以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为特色的社会工作学院,为了把握我国、重庆市高职院校社会工作类人才培养理念,使高职社会工作类人才培养灵敏地反映服务类技术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的变化,使社会工作类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工作类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我院对社会工作学院人才协作会及长期合作的单位进行了调研,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调研方案

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对与社会工作专业(群)签订合作协议的行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如重庆市慈善协会、重庆市沙坪坝区民政局、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重庆市儿童福利院、重庆市南岸区青松养老公寓、重庆市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调查内容包括行业企业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水平、学历背景、性别结构等要素;同时还对开设民政社会工作专业的其他同类院校展开了调研考察交流,调查为继续修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的范围涉及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具体情况见表4.1。表4.1 调研样本表三、本行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和需求(一)社会工作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要达到300万人,而目前中国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还不到20万人。重庆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市培养社会工作领军型人才50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1000人,社会工作骨干人才3000人,社会工作管理人才3000人,基础性社会工作服务人才20000人。到2020年,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13.3万人。《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指出,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围绕“一乡(镇、街)一社工、一社区一社工、一学校一社工、一医院一社工、一所(劳教所、监狱、社保所)一社工”目标,到2020年,在全市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建设、卫生服务、司法矫正、青少年服务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领域,重点培养具有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两万名以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调查发现,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服务对象包括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城乡老年人、受灾群众和特殊群体(包括青少年、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调查得出,目前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有迫切需求的行业和领域,排前三位的是教育辅导行业、企事业职工帮扶、社区建设和管理领域。(二)行业资格证情况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社会工作行业资格证书为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该行业还有相关的资格认证,比如灾害信息员、心理咨询师等;为了弥补基层行业资格证书的不足,我院社会工作教学团队与重庆市民政局合作,共同开发了重庆市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考试认证制度,该制度为全国首创。调查得知,行业企业对社会工作人才需求有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要求,不仅重视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能力,还重视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在聘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时,持有中高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优先。(三)社会工作者男女比例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工作的人员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全国普遍偏女性化、年轻化。而对行业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专业社会工作者男女比例失衡不利于服务项目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服务质量和效果。本次调查的行业企业希望有更多的男性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社会工作行业领域当中。(四)工作经验

在本次调研中,具有6~10年工作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占17%,有22%的社会工作者拥有3~5年的服务经验,而只有1~2年工作经验的占45%。由此可以看出有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这与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国家及高校不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五)学历要求

对社会工作专业从业人员学历要求的数据显示,不重学历重能力和经验的占多数,为47%,要求硕士学历的占12%,要求本科学历的占20%,要求大专学历的占15%。社会工作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行业企业对社会工作人才学历要求较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至少应具备大专学历。行业企业在招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时的基本学历要求也是如此。(六)行业企业提供的工资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工作者的月薪为“1500~2500元”和“2500~3500元”的人数占总参与调研人数的绝大部分。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者薪资待遇相比其他行业较低,一般从刚入行到工作一年左右的大专毕业的社会工作者,薪资为1800~2500元/月,而具备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社会工作者月薪则可达到3500~4500元,社会工作者薪资增长空间较大。(七)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就业困难、贫富悬殊、流浪乞讨、犯罪吸毒、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出现,人们对社会服务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在许多领域,政府在行政体系内已难以提供直接、到位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则有个基本理念:“人在情境中”,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以人性化、个性化、柔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填补了政府服务的诸多“盲区”。据调查信息得知,企业在进行员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通过开展各种服务,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自信心,提升工作满意度、生活幸福感,以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八)对行业前景的认可度

调查发现,被调查的行业和企业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凸显,社会工作将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者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四、主要结论及思考(一)主要结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不管是量的提升还是质的提高,都显示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方面,我们不仅需要思考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还需要思考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如何与政府、行业共同开发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所需的教学资源,不断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实务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业价值观,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二)对人才培养的思考

课程体系:为了满足行业企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做了以下调整。(表4.2)表4.2 新增课程表

课程设置:针对调查中得出的行业企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学历、工作经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证书的类别,将社会工作员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首要职业技能标准。重视实践教学,严格执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1 ∶ 1比例。

师资培养:为了培养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高质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努力培养专、兼职教师,目前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1名、双师素质教师16名,聘请了行业兼职教师18名,打造了市级教学团队1个。行业兼职教师将一线的实务工作经验传授给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弥补了校内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的不足。

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高学历(博士)、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相关专业(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转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专业教师的实务经验有待丰富,行业兼职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未来将加大对在校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建立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的创新平台,联合培养本校现有师资,借助名师工作室等平台,采取项目合作、兼职、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对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行业知名学者的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要围绕专业和团队建设,注重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具有海外工作背景和博士学历的人才。

实训条件: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条件的配套和完善,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改建了个案工作实训室、小组工作实训室、社区工作实训室、社会工作综合实训室4个实训室,正在新建家庭辅导模拟实训室、民政综合实训室和社会调查数据中心、素质拓展中心,为培养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未来将充分利用实习、实训设备培养具有实干精神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校企合作:为了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将立足民政社会工作行业,加强与重庆市慈善协会、重庆市沙坪坝区民政局、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等重点单位合作,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协作会”和教师行业工作站的平台功能,坚持政校行“三方联动”的合作机制和政校行深度融合,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实现学校与政府和行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附件3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分析报告一、调研背景(一)调研目的

为了把握社会工作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厘清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分析各层级技能人才主要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能力特征以及与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的对应情况,分析各层级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与知识技能要求,比较同类职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我们专门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了专题调研。(二)调研意义

通过调研,科学准确地了解社会工作行业企业对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分类情况,分析各岗位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向和模式,为专业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三)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主要选取了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重庆市第三福利院等市属福利服务机构。二、调研基本信息(一)对行业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机构的理念、宗旨、愿景、目标、业务范围、岗位设计、机构组织构架和岗位职责等信息进行调研。

调研方法与结果:通过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围绕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和岗位能力等信息进行详细了解。

调查了解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主要为社区老人、妇女、青少年、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志愿者等群体提供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等专业性服务,以提升服务对象自我成长、自我照顾、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服务机构一般实行理事会下总干事负责制,理事会成员有社会工作专业人士、律师、新闻界人士等。这些机构还面向全社会选聘了一批专家学者为督导和顾问,支持其发展。这些机构设置的社会工作岗位主要有:项目策划岗位、项目评估岗位、社工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岗位、社会工作督导岗位。

市属福利服务机构目前主要设置了社会工作服务岗位,该岗位主要负责社会工作类事务的处理,具体的分工不是非常明晰。(二)对行业匹配职业与技能人才的调研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成都大同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已成功组建了一支较为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机构员工总人数28人,本科及以上17人;重庆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现有人员35人,本科及以上24人,社会工作师12人;重庆民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现有人员36人,本科及以上23人,社会工作师13人。这三家机构不仅具有高校或者事业单位背景,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习生资源丰富,并且都有专业实务能力与科研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专业服务质量提供了最为主要的人才队伍保障。(三)对行业员工工作任务的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除社会福利机构外,另外三家机构员工工作范围和工作任务包括:①为社区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②提供社会工作咨询、培训、督导和研究;③公益活动/项目策划和执行;④倡导和组织义工服务。(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调研

针对调研发现的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如项目策划岗位、项目评估岗位、社工岗位、财务管理岗位、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岗位、社会工作督导岗位,综合各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同类岗位需求的共同描述,社会工作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要求如下: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项目主管(督导)岗位的要求是:①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专项服务实际社工3年以上一线工作经验,服务社区人群,包括青少年、长者、妇女、儿童等。②社会工作或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本科以上学历,持有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③热爱社会工作行业,有奉献精神,认同社会工作的理念及价值。④工作认真负责,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善于沟通,积极上进,能快速融入不同环境、不同人群。

项目社工岗位的要求是:①具有社会工作、社会学、公共管理、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持有国家助理社工师或社工师职业资格证书者可适当降低至专科,有一线社工经验者或持有助理或中级社会工作资格证书者优先考虑;②具备扎实的社工实务功底,熟悉各类型社工实务方法的操作,具备项目管理经验者优先;③在学习和实践中发表或写作过专业服务方面的文章,参与过相关的研究课题或调研者优先考虑;④表达与应变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判断力与敏锐度,具备反思能力,并能将服务过程开展理论研究,体现行动中反思的特点。

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岗位的要求是:①本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行政管理相关专业;②一定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掌握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③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了解行政管理发展的趋势;④稳重、严谨、优秀的沟通能力、亲和力及领导能力。

项目策划岗位的要求是:①熟悉社会工作的服务流程;②结构化逻辑思维能力,擅于全局系统统筹安排和协调;③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和演讲;④对事情关键点的判断和计划,迅速采取措施的能力;⑤对服务对象有一定的了解;执行力强、责任心强,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目标感;⑥时间概念清晰,细心、服务意识强。

项目评估岗位的要求是:①熟悉机构的管理、运作及机构项目的策划、督导与监控;②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具备中级社会工作师资格,有3年以上项目管理运作的经验;③具备较强的管理、统筹、沟通、组织协调和写作能力。

财务管理岗位的要求是:①熟悉公司各类财务管理制度,了解财务岗位的工作内容,做好与各岗位的衔接工作;②准确收付现金,妥善保管现金及有价证券,保证资金安全;③及时核对现金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④随时掌握各银行户头余额,禁止签发空头支票。

社会工作督导岗位的要求是:①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且具有半年以上的一线社工实务经验;或者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生学历且具有一年以上的一线社工实务经验。②已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证或以上资格证书;③积极乐观、正面看待事物、主动应对、勇敢有毅力,能接纳及平等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价值取向;④善于沟通及说服、懂提升激励团队、主动学习改善、会应急处理、有条理善组织、善于配合协调、勇于承担责任、具有社会网络资源利用能力、有策划及管理能力;⑤对社工理念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理解和尊重他人,具扶弱帮困的助人精神。三、调研分析(一)社会工作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涉及的领域将更广阔,医院内从事病人心理疏导工作的人员、司法机构处理和疏导家庭纠纷的人员等,均属于社会工作者。按照“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趋势,依据正在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由政府通过招标,聘请民间服务机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等)等政策,社会工作终究会从民政、司法、卫生等执法系统中剥离出来,逐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这都会提供大量的社会工作机会。

专家预计,在未来10年内,公民将逐渐形成社工意识,而政府也将随之出台配套政策。社会工作这个新兴的职业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行业企业将更需要大量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更重视所需人才专业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二)社会工作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

职业内涵:按照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内涵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其职业能力特征是具有观察、理解、判断、沟通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社会工作者是调节社会人群生活状态的天平,是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一条纽带。

职业岗位群及工作职责分析如表4.3所示。表4.3 岗位设置分析表

岗位能力描述及技能要求如表4.4所示。表4.4 岗位能力描述及技能要求表续表续表(三)各层级技能人才主要工作内容、对应的能力特征及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要求

根据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四级、社会工作者三级、社会工作者二级、社会工作者一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表4.5—表4.8)表4.5 社会工作者四级要求表4.6 社会工作者三级要求表4.7 社会工作者二级要求表4.8 社会工作者一级要求(四)同类职业院校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

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办学情况分析:据调查了解,同类职业院校的同类专业办学情况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由于师资结构不良、专业建设和发展缺乏规划等因素,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从而导致招生困难,无法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办学情况分析:据了解,在重庆地区没有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而在其他地区开办本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面临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由于社会工作专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偏高,而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只能采取继续接受教育的方式才能实现专业对口就业,所以直接影响了其专业招生情况。(五)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情况

历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工作岗位群:据统计分析,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包含各级政府部门、基层社区、民政系统、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公益团体、社会工作机构及教育单位,其中在社区和机构就业的占大多数。

代表性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情况分析:在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律显示出专业性和发展性特征,就业最初从事一线社工的毕业生在2~3年后倾向于走上机构主管的岗位,而且会直接影响其未来是否继续选择社会工作职业的道路。四、调研结论(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得出,为了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牢固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基本专业技术方法和技能,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基层社区、民政系统、司法系统、老龄委、残联、社会福利机构、社会公益团体、社会工作机构及教育单位或部门,从事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区规划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并具备“爱心、责任、服务、奉献”的专业品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根据本专业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为:能胜任辅助性直接服务和辅助性行政管理工作,能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掌握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和技巧,熟悉项目评估,能够阅读和写作专业报告,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片信息、进行机构档案管理,达到社会工作者四级职业能力标准的社工人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