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表达 懂得沟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10:58:59

点击下载

作者:丁艳丽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会表达 懂得沟通

学会表达 懂得沟通试读:

前言

说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中国美学家朱光潜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然而,生活中因说话说不好而苦恼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不懂赞美,在朋友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时候,拙于言辞,导致好友误解是心存嫉妒;有的人羞于启齿,面对心爱的人,无从表达,最终错过了美好姻缘;有的人本来出于真心和善意的关怀和问候,因为词不达意,让对方听起来却是一次别有用心的讽刺与挖苦……其实说话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不需要旁征博引、口吐莲花,只要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就能打动人心,让对方口服心也服。能把话说到心坎里就是真口才。

会说话的人能把话句句说到他人的心坎里,这样他才能在社交场合中脱颖而出、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会说话的人能把各种各样的事情件件做到点子上,办得天衣无缝,这样他才能长袖善舞、财运亨通,才能生活顺心、事业有成。

如果不懂说话的学问和技巧,只会一味胡言乱语、言行无状,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事与愿违。所以说,是否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话技巧,能否把话说到心坎里、把话说到点子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理想的实现和生活的幸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正如史宪文教授所说的那样:“不必海阔天空,能把事想到点子上的就是大智者;不必口若悬河,能把话说到点子上的就是真口才。”

说话说到心坎里,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它增一分会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它多一点会太咸,少一点会太淡,只有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地锤炼自己,从说话的多少、详略、分寸上下功夫,从表达的缓急、深浅、尺度上做文章,才能逐步掌握说话的诀窍和学问。

为了更好地掌握说话的技巧,我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策划和编写本书,通过具体生动的故事及评析,阐明了说话的技巧和方法,语言通俗,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吸收和学习说话的智慧。打造卓越的说话技巧、提升不凡的沟通能力,本书必将成为每位读者的良师益友。

我们相信,当你真正掌握了说话这门学问,你就拥有了成功人生的资本。第一章这样的话,请换方式说长话,要缩短了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要语不厌精,字字珠玑,简练有力,使人不减兴味;冗词赘语,唠叨啰唆,不得要领,必令人生厌。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时间组成的。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干不完的事,都有无穷的欲望等待着去实现,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因此,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员工做推销,或是熟人朋友之间的闲聊,都一定尽量长话短说,千万别啰哩啰唆,没完没了。

长话,不仅是对他人不负责,也是说明自己的归纳能力还有待改进。有这样一个关于啰唆的故事。

一个书生一日外出游玩。他走到外地突然想起家中皮箱里的一件棉袄需要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防长霉,于是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他父亲,信是这样写的:

我最尊敬的父亲大人:

您好!请您将我那衣柜里的皮箱打开,将皮箱里的棉袄,我过冬穿的棉袄,那件已穿了三个冬天的棉袄,箱子中唯一一件棉袄小心地拿出来,拿到太阳底下来,放到晒衣架上,拍拍打打,打打晒晒,前面拍拍,后面拍拍,翻过来拍拍,拍掉上面的灰尘,打松一点衣里的棉花,再对着太阳晒上三个时辰。然后在太阳下山前收起来,收时再拍拍打打,打打拍拍。再照原样放回柜中皮箱里去,至此,我不再啰唆了,不再多说了,估计父亲大人您也听懂我的意思了,我就此打住,不再强调了,一切就这样,就这样吧,拜托您了……

这显然是一个讽刺笑话,一句话完全可以说明白的话,这位啰唆先生硬是写了一页纸。

许多长话是纯粹的啰唆,也是完全没必要的。说话简单明了最打动人,因为人的注意力有限,而且说得太长也不方便别人归纳提炼主题。因此,古人说话有“惜字如金”“要言不繁”之说。

把短话说长,不容易,但把长话说短更不容易。有用的话,不在多,而贵在精。人类最有效率的话,就是短语,比如部队里那些常见的短语:立正、稍息、向右看齐、保证完成任务等;我们日常交往中用得最多的短语有:早上好、你好、谢谢、请、对不起、十分报歉等;还有在情人世界里,情人可能要讲千言万语,但这千言万语之中男人最能打动人的话,只有三个字——我爱你。

由此可见,感人的话,打动人心的话,都不在长,而在于精。

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一位有独特魅力的首相。有一次,他被邀请到剑桥大学做“成功奥秘”演讲。当时,丘吉尔十分繁忙,但他还是答应了出席。剑桥大学的大礼堂里坐得人山人海,许多学生都想亲睹首相风采。

丘吉尔准时到达会场,他直接走向演讲台站在台上,而后慢慢地脱下大衣交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目光缓缓地在听众身上移动,一分钟后,他激扬地说出了一句话:“我的成功秘诀就是:决不放弃!”

说完这句话后,丘吉尔又穿上了大衣,带上帽子,步行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分钟后,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也是世人认为最精彩的一次演讲。

丘吉尔长话短说,一句话讲出了成功秘决,告诉同学干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只要有决不放弃的信心,就一定能够成功!“要言不烦”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们讲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如果一个人的演讲“要言不烦”的话,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40年,处于欧洲反法西斯侵略最前线的英国,由于黄金外汇枯竭,已完全无力按照《现购自运法案》从美国获取军事装备,只好求助于罗斯福总统,而罗斯福必须说服美国国会暂时终止《现购自运法案》,才能继续向英国提供援助。但是,一些目光短浅的议员拒绝给英国以支援。

为此,12月17日,罗斯福在国会就全力支持英国的议案发表了演说:“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如果我的邻居失火了,而我拥有浇花的水管,我应该把水管马上借给邻居灭火,而不是讨价还价。因为我帮邻居灭火时,也避免了火势蔓延到我的家!”

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罗斯福通过比喻和假设说明了英国和美国唇亡齿寒的关系,一语惊醒了本来持反对意见的议员们,最后,美国同意大力支援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丘吉尔和斯大林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罗斯福的演讲可谓是“要言不烦”的典范。

语言简洁是以最经济的语言,输出最大的信息量。简洁的语言常常能比繁冗的话题更吸引人,它体现出说话者分析问题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超的表现;它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博得对方的好感;它是说话人果断的性格表现。说话简洁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现代人的感觉,尤其为人推崇。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简洁精炼的言语风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简洁是必过的一关。直话,要转个弯说转着弯说话是用委婉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直语易伤人,何不绕个弯。同样的表达,同样的目的,绕一个弯儿就能圆满,何必弄得目的达不到还得罪了对方。

直话多半都是直指他人缺点的话,都是点击说话者身上“死穴”的话。从客观上讲,这种话的确是应该讲的话。如果你真正关心对方,真正想继续交往下去,那就有义务提醒对方身上某些明显的缺点。因为缺点只能首先被他人发现,而自己一般是感觉不到的。

不过,你真正将直话讲出去了,那多半只能得到一个结局——对方不仅不感谢你,而且还会在心里怨恨你。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人都只听得见赞美和吹捧的话,而不想听负面的话。要知道,听得忠言和逆耳之言的人,是需要修炼的,是要有境界的,而这种人,生活中却并不多。

所以,直话并不那么好讲,一出口多半会伤人。那么,不得不说的话,应该怎么说才有效果?应该转个弯后再说。

所谓转了弯的话,就是将生硬如石头的话加温、加工,使之变成柔软的话、温暖的话。这样的话才是“话中正品”。直话,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只是话中的“次品”而已。因此,我们在讲的时候,要多出正品,少出次品。

说直话的目的也是要人听进去后有所改变,其最终追求的依然是效果。直话,一则伤害对方的尊严和面子;二则否定了人家的智慧;三则否定了人家的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直话不仅没有收到预料的效果,而且还会恶化人际关系。

转了弯的话,则正好弥补了直话的三大缺点,找到了对方能接收的频道,因此,对方会舒服地听到耳里去,顺利地流到心里去,从而起到真正说话的目的。

所以说,你如果要讲他人的直话,最好再等等,等你能用转了个弯的话说时再说。不然,时机不成熟,结果也会适得其反,还不如不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长期借钱不还,只要是他认识的人,他都借了钱。他口才特别好,脸皮也修炼到了一定的厚度。一日他又找朋友甲借钱,他一进门就说:“老朋友,别看报了,我有急事找你,只有你能帮我……”

甲一听他又是来借钱的,心里就有火,上一次借的钱还没还又来借了。他心里立即涌出了几句十分直白的话:“你上次借的钱都还没有还,还有脸再来开口呀!”“我不能再借钱给你这样的人,你得赶快还上次的钱。”“报歉,我手中没钱。”“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了!”

甲转而一想,朋友相处多年,他人并不坏,只是有此毛病,理应劝他改改,于是,他没有将心中的直话讲出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说道:“我们是老朋友了(其实还不算老,尊重他),借钱没问题,你先坐下喝杯茶,听我说几句。你看今天的报纸又在报道中国的水资源还能用五十年左右,资源都快枯绝了,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借钱者只想借钱,他略一思考后说:“不知道,你学问多就告诉我吧!”

甲叹息道:“资源再多也有穷尽的时候呀,关键是要懂得及时维护,若不维护,只任意开采,总会枯绝的呀!”

借钱者并非非要借到这笔钱不可,他是明白人,一听就能听出朋友是在委婉地劝他。他立即醒悟,带着歉意走了。

他似乎从这次谈话中悟到了点什么——友情也是需要维护的。

在人际交往中,别人提出的要求,总有些是我们所不应、不能或不愿答应的。但拒绝总是令人遗憾的,要把这种遗憾降到最低限度,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与感情,又达到拒绝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说“不”的技巧,把拒绝的话讲得委婉灵活一些。

当你遇到敏感的问题或难以满足的要求而又不便直接拒绝时,不妨以某种话语暗示自己的拒绝之意。

据说,某个企业家飞赴香港创办××实业公司时,受到各方重视,一下飞机就有记者采访。一位女记者问他:“你带了多少钱来?”企业家随口便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含蓄回避,而又幽默俏皮,比支支吾吾哼哼哈哈来掩饰,或用“恕我直言,无可奉告”来拒绝,效果明显要强上百倍。

许多时候,针对某些人,我们千万不能耍直脾气。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这人是个直脾气,说错了你别见怪。”乍一听挺真诚,其实仔细推究起来,不免包含了另外一种意义,即给自己说错话或可能说错话开脱。那么既然有开脱之嫌,时间一长,难免会被听者窥破。这样一来,即使你当时确乎真心,也许还是会被对方误解,从而产生芥蒂。

因此,在我们日常谈话中,有时因为环境、气氛、心理等因素,有些内容不便直接说出来,要用婉转的语言来表达,即俗话说的转着弯说,就可以避免给对方造成不良印象,破坏谈话的气氛,甚至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

一位妻子下班途中塞车,回到家里早就过了吃饭时间,等不及的家人已经吃过了,老人和孩子到外面散步去了,丈夫正在网上兴致勃勃地冲浪……但是,一个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两个家庭却上演了两出截然不同的话剧——

A家庭:

丈夫:你吃饭了没有?

妻子:(吃枪药似的)我不是才回家吗?上哪吃去?吃公饭啊?我可没那个福气。

丈夫:没吃就没吃,发哪门子的火?

妻子:(提高嗓门)人家肚子空空,前胸贴后背,你酒足饭饱在家呆着!好福气啊!

丈夫:(没好气地)问一下还不行?真是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算我问错了,行不?

妻子:(把坤包重重地扔在沙发上)你说的本来就是废话!(“嘭”丈夫把书房门也关上了)

B家庭:

丈夫:你吃过饭没有?

妻子:还没有呢,你们都吃过了?

丈夫:吃过了,女儿和妈出去玩了。(在电脑前兴奋不已)快来看啊,我的牌真好。

妻子:哟,这么好的牌啊,连傻瓜也能打得好。

丈夫:快去吃饭,吃好了换你上来打,我要看新闻去了。

妻子:好嘛,几分钟就好了。(一溜烟地跑进厨房,马上端碗饭凑到丈夫身边)去去去,我来了。

丈夫:哎呀,我打完了这局就走。

妻子:我会帮你打好的,快让开,新闻联播开始了。

A家的妻子恶言恶语,火药味十足,丈夫不生气才怪呢,晚上两人不发生战争就已是万幸;而B家的妻子呢,言语亲昵,心平气和,两人一问一答,夫妻之间的浪漫温馨尽显其中。假如A妻子能向B妻子学习学习,换种说话方式,家里的气氛就绝对不会那么剑拔弩张了。

转着弯说,并非花言巧语,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耍什么花招,也不是语言不清,态度不诚恳,不让人弄明白什么意思。它是一种富于智慧、独具魅力的表达技巧,是为某种需要而采用的办法。转着弯说,有时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冷话,要加热了说给语言加点温,让生活更惬意一些;给自己一些温暖的语言,让生活更纯净一些;给别人一些温暖的语言,让生活更和谐一些!

冷话,就是生硬的话,不带情感的话,甚至是冷酷无情的话。这样的话,谁都不愿意听,常言道:温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其实,语言是有温度的,不同的语言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文明礼貌的语言是温暖的,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尊重他人的语言是温暖的,如您好、您先请、请坐;关心他人的语言是温暖的,如注意身体健康、多保重。

温暖的语言,恰似一阵春风,吹走你心中的阴霾;犹如一杯热茶,抚慰你受伤的心灵。冰冷的语言,却像一把尖刀,损伤你的尊严;犹如一根木棒,打击你的自信。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温暖。尤其是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人情越来越淡的今天,谁不需要阳光和温暖呢?

正因为大多数人都缺少温暖,心都是凉凉的,所以大多数人一开口,就是讲的冷冰冰的话语,如见到路边的乞丐向你乞讨,可能会冷叱一声“滚开!”见到熟人投资失败了,有人可能会幸灾乐祸地说:“自找的。”见到同事业绩大增,有人会愤愤不平道:“这没什么了不起。”

然而,我们若将身份调换过来,我们成了那个意外的失败者、伤心者,或者成功者,我们内心深处也会期待着身边的人能说上几句温暖的话、阳光的话、正面的话、鼓励的话,而不是冷冰冰的话。

人们都在孤独的赶路,谁都很少听到同路人的温暖语句,那怕是一句话,也能伴随着他们渡过心中的寒冬,也能不断地温热他们的心田。

人都是有弱点的,谁都希望从他人口中得到欣赏和鼓励,谁都想从他人那里得到尊严和面子,谁都想从他人那里得到温暖与关爱。因此,每当我们要开始讲冷冰冰的话时,我们要用心升一下温后再讲出来。冬天谁都不愿意吃没加热的冷面包,而愿意吃加热了的面包,因为这种面包闻起来香喷喷地,吃起来很柔软,很容易消化,拿在手中也是暖到心里。

假如人人都能将冷话加热后说出来,假如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有人情味,不然,就是人间地狱,冷风嗖嗖。

爱迪生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他母亲就是会将老师的冷话升温成暖语的人,她时常对幼小的爱迪生说:“孩子,你是最棒的。”

一句冷冰冰的话,有时可以扼杀一个希望;一句暖哄哄的话,有时可以成就一个天才。

同样,与朋友交流,说话不能太冷酷,要让人感觉有亲切感,别人才会愿意与你交流,愿意与你增进感情。否则只会拉开彼此间的距离。如:“嗨!穿得这么漂亮干什么?要迷死人啊!”这句恭维话就比“哼!不必穿得古里古怪招眼。”要亲切得多。

总之,我们平时最好用点语言加温术。

用文明和尊重给语言加温,让温暖的语言围绕在我们身边。到那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你送给别人的或许仅仅是几个“您好”“谢谢”“对不起”,但别人还给你的却是一脸的笑意,满身的温暖。尊重他人,文明用语,给语言加温,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文明。大话,要降三级后说大话是寻找生命自信的一种膨胀的表现形式,是追求发展和强大的一条最直接的精神途径。然而,说大话是十分有害的,并不是一种良好的获得自信和争取同情的手段。

所谓大话,就是说过了头的话,说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的话。这种话说时很过瘾,因为一则显示了你的能力强大,二则让听众觉得你了不起,三则有可能给你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但凡说大话的人,都会口若悬河,热血沸腾,只顾图嘴巴快活,逞一时之能,以博取听众廉价的佩服和赞美。就算听众是仇人,哪怕能激起一些怨恨与恼怒的回应,似乎也是一种享受。

人生的诸多烦恼若追根,几乎都可以追到嘴巴上来。有时候,一句大话几秒钟就说出去了,但要兑现,可能三天甚至三年也办不到。

1992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针对某些干部讲空话、不干实事的问题,在讲话中说——

湖北神农架野猪糟蹋庄稼厉害,群众叫苦不迭。为此,乡村组织民兵巡逻驱赶,花费很多人力也不见效。后来有人想了一个“高招”,用录音机录上狮子、老虎的吼声和人声、枪声,用高音喇叭播放。开始果然有效,吓得野猪跑得远远的。几天后,野猪试探着往庄稼地里凑,并用身子靠了靠绑着高音喇叭的杆子,发现仍然只是叫喊而没动作,于是便甩开嘴巴,把绑着喇叭的杆子给拱倒了。同志们,唱高调、说空话连野猪都骗不了,何况人呢?

吹牛若只是朋友间相互娱乐一下,不必兑现,那倒不会留下太多的后患,最多给人一种肤浅或轻狂的感觉。但若遇上别人当场针对你强大的能力寻求帮助时,那就很麻烦了,就会造成一个两难——若答应的话,会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而办不到,就算办到也要花大功夫;若不答应的话,就是在打自己嘴巴,不负责任瞎吹牛。总之,无论选哪种方式,都会给自己带来新的麻烦。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都因说了大话而吃了许多哑巴亏?有多少人因说了大话兑现不了而失去朋友和恋人?有多少人因说了大话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那么应该如何规避这一问题呢?最好的办法是一句大话也不讲。

当然说话也有两面性,话说过一点点,有时并不是坏事,也许它还能激励你更加努力。但要把握分寸,绝不能太过,过到就算你努力也做不到的地步,那就会失信于人,失去朋友,造成不好的结局或不利的人际关系。

总之,只要你想开口说大话时,你就应该记住,先将大话降三级再说出口。

前些年有一个相声,说一年轻人在火车站有关系,在春运期间能搞到火车票,而且还是软卧票,实际上他搞不到。

在单位里吹牛时,他说他能搞到,而且还将自己已搞到的票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来显摆。同事们都没搞到票,羡慕之余,一同事想托他帮忙弄张票。他把胸膛一拍,说:“没问题,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旁边二位漂亮女孩也开口要求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也同样应承下来。

三张票,而且还要软卧车箱。下班后,他为了不失信于同事,只好去弄票啰!

在火车站里,他根本就毫无熟人关系。他自己那张票也是半夜排了三个小时队才购到的。他只好硬着头皮又开始排队。

购票的人越来越多,三张票到手时,已是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而且最后一张还是他用50元钱购了个排队者的位置才换来的。天已微明,他只好在路边店吃了些东西就直接上班。一通宵没睡,累得不得了,他十分后悔自己不该瞎吹牛。耽误睡觉不说,还倒贴了一百多元,也不敢与同事说。他红着眼睛呵欠连连直接到单位上班。

同事拿到票后,都十分赞赏他——你真有能耐。

他听后十分受用,尤其是漂亮女孩的夸奖。一女孩问他眼咋红了?他说上班时被风吹进了沙子。老总见他们上班时在有说有笑的,就问他们什么事这么开心。一女同事把前因后果说完,还吹了他几句。

老总正为几位亲戚回家搞不到票而担忧,听到手下这么一说,老总自然将购火车票之事立即也转移到他身上:“五张,全软卧票。”

他顿时傻了眼,但有言在先,也只好硬着头皮应下来。

可以想象,他又得两个通宵不能睡了。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千万不能逞一时之能瞎吹牛。否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弄不好,也会出现上面的这种情况。倒贴时间、金钱不说,还大伤了自己的身体——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因此,说话还得低调点,高调唱得太多,只会对自己不利。

平时语言交流,最忌讲大话。生活中常常见到有的明明是主动找上门来求人,但为了顾全自己的脸面,和维护个人的声誉,在介绍情况时,故意把大事化小,难题化易。有的还加上几句“像这样的问题我本来是完全能解决的,只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所以只好求你帮忙”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话,这样求人帮助是没有好结果的。应如实讲明目前所处的困难和自己无力解决的实际情况,恳切地提出要帮助的请求。

做人说话千万不要自我夸大,一定要表示谦逊。也许你自认为伟大,但别人不一定同意。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尊敬,别人听了这样的话,也会对你非常地反感。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自己不吹牛,那么别人会来称颂;假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你了。不管是什么身份,如果想要受人欢迎,就得要放下身份,主动去亲近别人。想想看,谁会去接近一个成天紧绷着脸,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

一些爱自夸的人到最终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的,这是他自视甚高,轻视一切,不太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的后果。他只想找奉承和听从他的群众,而不是朋友,当然朋友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了。反话,要转正后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人交谈,说话要想感动人,就要善于将言辞中的“恶语”转换成“良言”,“反话”转换成“正话”,这样才能沁人心脾,暖人心扉。

话本无正反,只因相对于人的求乐厌恶心理来说,就生出了正负。阴阳理论是哲学的基本理论,天地分阴阳,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有阴阳、正负之分。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有动就有静,有前就有后,自然有反,也就有了正。

人是被塑造了的人,人都只爱听好话、奉承话、积极的话、有利于发展的话、赞美的话。一般人都听不得反话,如打击、讽刺、挖苦等,一听就十分不舒服,就会立即受到打击,就会感觉失去了尊严和面子,这就是人。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负面的话干扰人的心理,从而引起负面情绪升起,导致身体内产生一定量的“毒素”,以致于使身心受损。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反话的弊病远远多于正话的弊病。

因此,为了对他人的身体负责,为了对他人的心情负责,为了对他人的自尊与面子负责,我们都要尽量将反话转正后再说,那样于人于己都会十分有利。

文字就是信息,就是能量,人是符号的动物,不同的符号能刺激出不同的结果,正刺激激发正能量,负言词能激发负能量,如听到“寒冰”,你就会凉到心里;一听到王语嫣就会联想到千金小姐;一听到“一窝蛆”,就会吃不进饭,就反胃……

这就是语言的能量,因此,你发出什么样的信息,或正或邪,就会产生出相对应的结果。也就是说,一个人所说话的内容会决定他有怎样的人生,失败者口中多消极之语,卓越者口中多振奋自信之语。

表面上,说话三岁小孩都会,但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不见得就能从口中说出正面的话,说出中听的话来。话中不中听,好不好听,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呢?在表达方式上。换一种新方式,得一种新结果。

民间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

媒人问一青年人对女方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青年人回答是:“肥。”

此话传到女子耳朵里,女子怨恨道:“这个人没修养,我是胖了点,可我是福态呀!怎么能说我肥呀!”

媒人又问青年人:“女人还有什么特点呢?”

青年人说道:“那女子腰像水桶,头发像牛尾巴,腿像大象腿……”

这些话都传到了那女子耳朵里,那女子立即发火,这段姻缘立即被中断了。

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男子又去与上面这个女子相亲,那位男子对媒人说:“这女子长得不错,身体十分结实,人长得十分丰满,头发如云,长发飘飘,浅笑盈盈,真是美极了……”

此话被媒人传到了女子耳朵里,那女子听了十分感动,她决定继续与这个男人相处下去。后来,她就嫁给了这个会说话的男人。

别人问女子为何不嫁给前面的那个有钱人,而嫁给后面这个条件一般的人呢?女子笑道:“女人一生可以没有一切,如金钱、名誉、子女,但唯一不能没有的就是男人的欣赏。”

还有一个相声最能反映这个问题。

女说:“女人长得瘦,那叫苗条。女人长得矮,那叫秀气。女人长得胖,那叫丰满。女人眼睛长得大,那叫有一双慧眼。女人眼睛长得小,那叫有一双秀目。女人哈哈大笑,那叫热情洋溢。女人浅浅一笑,那叫含蓄。女人的手很瘦弱,那叫纤纤玉手……”

男说:“男人长得瘦,叫什么?”

女说:“那叫竹杆。”

男说:“男人长得胖,叫什么?”

女说:“那叫肥头大耳,五大三粗。”

男说:“男人长得矮,叫什么?”

女说:“那个叫矮冬瓜。”

这个相声,真是把反话说成正话最经典的表白。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说法,一切缺点都能成为优点,反过来,一切优点也可以说成缺点。不同的说法,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人们见面就问“你好”,这说明人人都是希望得到正面的信息,而不愿意接近负面信息。

许多人对老板、对朋友、对客户的话,基本上都是说正面语言;但这些人一回到家,一回到子女面前,那套负面语言就立即暴露出来了。

反话,就是毒药。一个长期说反面语言的人,他周围的人,就容易生病,容易闹情绪,一个脾气暴躁对老婆和孩子讲反语的人,于己不利,于他人也不利。

因此,反话要尽量少说,甚至不说。一旦有反话要说出时,最好将其转正后再说。

正话,利人利己!因此,我们不管在何时何地对何人,都应把话说得好听点。一个人说话准确生动,入情入理,亲切温和,不仅体现了自己良好的修养和风度,同时,对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亲密,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苦话,请“变甜”了说“苦话”很容易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听者,让对方听了很不痛快,只有给“苦话”穿上一层糖衣,“变甜”了对方才会欣然接受。

苦话就是指让别人不爱听的话,如尖刻的话、指责的话等,说苦话往往会使对方产生抵触的心理,有时会伤害他人的感情,从而影响说话的效果。苦话没有人喜欢听,但苦话却可以说得好听一些。

说“甜话”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形式的巧妙而不是言语的尖刻,就好像给苦涩的药片加上一层糖衣之后,就能减轻人们吃药的痛苦,使人更愿意接受。同样,如果我们能够给苦话裹上一层“糖衣”,那么就能达到“良药甜口也治病”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山上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男女老少都十分尊敬他,无论谁遇到大事小情,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一天,又有一个年轻人来找他。智者仍然婉言谢绝,但那个年轻人就是苦缠不放。智者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

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即使把钉子砸弯了,也钉不进去。

一会儿功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虽弯弯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但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了,天衣无缝。

智者指着木条笑笑:“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听者说他不爱听的‘苦话’。当不得不说的时候,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良药不必苦口”,在人与人的语言交流中,要学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可能和谐。然而,有一些人总是认为,难听话肯定是苦的,是一件伤人面子的事。因为“苦”,听者一定会产生抵触情绪,会使说话的效果大打折扣。其实不然,只要把握好说苦话的技巧,苦话也能达到春风化雨、甜口良药的效果。

在马来西亚的柔佛市的公路旁,有这样的警告牌:

阁下驾驶汽车——

时速不超过30公里,可以饱览本市的美丽景色;

超过60公里,请到法庭做客;

超过80公里,欢迎光顾本市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

上了100公里,祝君安息吧!

这则警告让人读了倍感亲切,但亲切同时,也让人们提高了警惕。

人与其他任何动物都不同,人都需要自尊和被他人尊重。“苦话”甜点儿说,就是做到“尊重他人”,每个人自然都乐意接受。就像裹着糖衣的药丸,没有苦涩的口感了,就更容易使患者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发生了效用,疾病自然也就好了。

人们都认为良药苦口利于病,但仔细想想,良药是不是都要苦口呢?黄连很苦,但治疗拉肚子效果很好,黄连外表裹一层糖衣,它非但不是苦的,还照样能治疗拉肚子,良药不苦口。因此,要想达到说话的目的和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苦话裹上“糖衣”变甜了去说。第二章这样的话,请及时去说欣赏的话,请快点说现实生活中,一个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善于欣赏别人优点的人,绝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付出。欣赏别人,往往也会激励自己。

世界是一个整体,但认识世界的人却只是一个局部。我们每个人都只从一个或几个角度认识世界,比如研究社会学的从社会角度看世界、学艺术的人从艺术的角度看世界等。世界上数千门学科,把我们每个人都切割成了分裂的人、局部的人。因此,几乎可以说,我们人人都是带有偏见的人,我们所说的话,几乎都是带有偏见的话。

由此可知,在人与人交流中,在一个团队内,一个组织中,当要对某一件事发表看法时,自然就会见解各异了。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

世界没有对与错,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只是得失不同而已。如果生活中,工作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在取舍之前,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多一点欣赏和赞美之词。

欣赏就是赏识,欣赏就是领略,欣赏就是视线之内的一份美好。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则为一种大不幸。如果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有人欣赏,那孟浩然就不会发出“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慨叹了。

鸟啼而欣然,花落而自得。可见任何地方都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机。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河,自会在大河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洗礼;欣赏大树,自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与尊严;欣赏小草,自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欣赏不同于好奇,需要有一双睿智而又真诚的眼睛;欣赏不同于猎艳,需要具备艺术的敏锐心灵,需要那份澄澈境界的雄阔。欣赏是人生的阶梯,会产生奇妙无比的效果。欣赏更需要慧眼独具,角度不凡。正如明代学者洪应明所言:“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懂得欣赏他人,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和智慧。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生活在社会中,彼此之间难免存在利益的差别、思想的分歧,但更具有一致的目标、相通的感情,更需要相互的支撑、相互的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一个人的周围,无论是上级、同事,还是下属、朋友,都有可以欣赏的亮点,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富兰克林说:“我成功的秘诀是,从不说别人的坏话,只说别人的好处。”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胸怀宽广、虚怀若谷的人,才能懂得欣赏他人。懂得欣赏他人,就是知道尊重和关爱他人,知道看到他人的长处。”

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欣赏的力量。

有一个富翁,由于他特别喜爱吃烤鸭,于是重金聘请了一个精于制作烤鸭的大厨师,每天为他烤一只鸭。大厨师名不虚传,每天烤出的鸭,香喷可口,不过却只有一条腿。富翁觉得很奇怪,但碍于身份也不便过问。过了一星期,厨师烤出来的鸭还是只有一条腿,富翁实在忍不住了,他叫出厨师。

富翁问道:“你烤的鸭为什么都只有一条腿呢?另外一条腿到哪里去了呢?”

厨师答道:“哎呀!你弄错了,鸭子本来就只有一条腿啊!不信的话,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厨师带着富翁到后院。这时,鸭子因天气热,缩了一足在树阴下站着休息。

厨师说:“你看!鸭子都只有一条腿啊!”

富翁气不过,立刻双掌用力拍了几下,掌声惊动鸭群,伸出了另一足,纷纷走避。

富翁说:“你看!鸭子都有两条脚啊!”

厨师答道:“是的!如果你早鼓掌的话,那鸭子老早就是两条腿了。”

千万别像富翁那样,吝于鼓掌,否则你吃到的烤鸭,很可能永远只有一条腿啊!

一个人懂得欣赏别人,在把慰藉和力量给了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

懂得欣赏他人,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希望得到他人欣赏,并不等于图虚荣、好面子;一个人懂得欣赏他人,也不是不顾事实、只唱赞歌。真正的欣赏是真诚和善意的流露,是理解和尊重的体现。这样的欣赏,给人以温暖和关怀,有利于激励人们施展才干、发挥才智,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俗话说看人长处,可以相处。

许多事实证明,发自内心的欣赏比劈头盖脸的训斥更起作用。一个人如果把同行视为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他是伤疤我是花,我最美丽他很差,往往会引起摩擦和冲突,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作为。只有学会欣赏他人,以诚待人,学人之长,才能营造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集中精力做事创业。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欣赏良辰美景愉悦人们的心灵,欣赏精品佳作提升人生的境界。其实,人与人之间更需要欣赏,欣赏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得到他人的欣赏,就是得到他人的鼓励,自然会感到幸福和快慰。

爱人者人必爱之,懂得欣赏他人,自己也必然收获友谊和快乐。在现实社会里,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懂得欣赏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用宽容代替苛求,用鼓励代替指责,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分温馨,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分和谐。

欣赏别人,就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之所以得其殊遇,一在于其“美”字,表明被赞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于其“赞”字,表明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以使得人们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

可以说,欣赏是友谊的源泉,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它不但会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更加紧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在付出了必要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那么,把自己需要的东西,首先慷慨地奉献给别人,体现的只能是我们的大方和成熟。

多讲欣赏的话,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评价,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对人表示赞许,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欣赏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我们就要在和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毫不吝啬地赞扬别人,使赞许动机获得广大而神奇的效用。真诚的赞美是生活的动力之源。它们像是空气,充满我们的汽车轮胎,载着我们在生活的大道上向前飞奔疾驰。赞美的话,抓时机去说

赞美可以给平凡的工作带来温暖和快乐,可以给人们的心田带来雨露甘霖,给人带来鼓舞,赋予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多活两个月。”细想起来,这句话不无道理。马克·吐温坦诚地倾吐了我们人类所共同需要的精神食粮——赞美。

一位心理学家说:“赞赏是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而得到你肯定评价的人,往往也会怀着一种潜在的快乐心情满足你对她的期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赞赏效应。”当你对某个人有意见或准备指责他的时候,你不妨试一下赞赏,首先看看你想责备的那个人,还有哪些值得敬佩和赞赏之处,然后真诚地表达出来,把你对他的批评或责备变成一种你对他的期待,并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值得你所期待的人,你一定会收到比预想要好的交际效果。

喜欢听好话、受到赞美是人的天性之一。每个人都会对来自社会或他人的得当赞美而感到自尊心和荣誉感上的满足。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并感到愉悦和鼓舞时,不免会对说话者产生亲切感,从而使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靠近。那么此时若抓住这个时机求人办事,往往是事半功倍。

美国商界中,年薪最早超过100万美元的管理者叫小刘·斯科尔特。他在1921年被安德鲁·卡耐基选拔为新组建的美国钢铁公司的第一任总裁,而当时他只有38岁。那时人们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此这100万美元的价值相当高。

为什么小刘·斯科尔特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年薪呢?他是天才吗?当然不是,小刘·斯科尔特亲口说过,对于钢铁怎么样制造,他手下的许多人比他懂得还要多。

小刘·斯科尔特说,他能够拿到这么多的年薪,是因为他知道跟别人相处的本领,知道办事的诀窍。他说那只是一句话,但这句话应该锲在全世界任何一个有人住的地方,每个人都要背下来,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会提高我们的办事能力。他说:“我认为,我那些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拥有的最大的资产。而能够让一个人发挥出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鼓励和赞美。”

因为,只要是人,就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没有人喜欢遭到别人的指责和批评。同样的道理,在办事的时候,你要与人打交道,那么赞美别人就是你求人办事的诀窍所在。

心理学家认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希望别人欣赏和赞美自己。

美国一位哲学家曾说:人类天性中都有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人类天生有一种被人称赞的强烈愿望。所以,能否获得赞美以及获得赞美的程度,便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志。每个人都希望在赞美声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赞美或能够真诚给予赞美的人还很有限,有的人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却又对别人很吝啬,人们往往对自身的这种心理需求产生误解,认为赞美与奉承同义,而奉承即是献媚,献媚便是有辱自己的人格,会受到人们的唾弃。有的则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觉得别人都是凡夫俗子,谁也不如自己。于是乎,即使周围存在许多美好的人和事,也不愿加以赞美。其实,奉承和赞美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反对做虚伪奉承的人,不说言不由衷的话。我们提倡真诚的赞美,提倡对真、善、美的讴歌。

工作和生活中,赞美可以令别人愉快,自己也会因此受益。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讲了一个他曾经经历的一件事。

一天,卡耐基去邮局寄挂号信,从事着年复一年的单调工作的邮局办事员显得很不耐烦,服务质量很差。当她给卡耐基的信件称重时,卡耐基对她赞道:“真希望我也有你这样的头发。”

听到这句赞美,办事员喜出望外,惊讶地看着卡耐基,接着脸上泛出微笑,热情周到地为卡耐基服务。

张海迪曾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日参加特意为她举行的演讲音乐会。张海迪面对台下一个个热情的日本朋友,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用自己学来的日语做自我介绍,并唱了几首自己创作的歌曲。在她讲完之后,多么需要赞许、鼓励和褒扬啊!这时,主人之一,日本著名作家和翻译家秋山先生上台把她紧紧抱住,连声称赞说:“讲得太好了!”台下的许多朋友也大声说:“讲得太好了,我们全部听得懂!”一字字、一句句吐露了日本友人内心深处真情的话语,这是多么大的鼓舞啊!

这简短的几句赞美,犹如雪中送炭,使张海迪增强了自信心,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把演讲音乐会推向高潮。

人人都有渴望赞美的心理需求,有时一句美好的赞语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大音乐家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汉堡的贫民窟,少年时代便为生活所迫混迹于酒吧间里。他酷爱音乐,却由于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享受不到教育的机会,更无从系统学习音乐,所以,对自己未来能否在音乐事业上取得成功缺乏信心。然而,在他第一次敲开舒曼家大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的一生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决定了。当他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草稿,手指无比灵巧地在琴键上滑动,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抱住了他,兴奋地喊道:“天才啊!年轻人,天才!”

正是这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使勃拉姆斯的自卑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赋予了他从事音乐艺术生涯的坚定信心。从那以后,他便如同换了一个人,不断地把心底里的才智和激情流泻到五线谱上,成了音乐史上的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舒曼对勃拉姆斯发自内心的一句赞美,成了勃拉姆斯一生中的转折点。正是这一句赞美,创造了伟大的音乐大师,使人类听到了《B小调钢琴四重奏》等一曲曲美妙绝伦的乐章。

由此可见,真诚的赞美对人对己都有重要的意义。

尊重别人,别人才会敬重你。任何人都有活着的理由,存在的价值。即使是卑微的人也希望受到别人的尊敬。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赞美,而实际上,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赏识,但是,周围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也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表示赞赏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价,而在赞美别人后自己得到的回报却是多方面的。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推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他人的被认同感和荣耀感,那么他人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赞美不能太浮夸。太浮夸的称赞会让人以为你在讥讽他们,这样的赞美不仅达不到“好听”的效果,还相当刺耳,让人厌烦。赞美尽量具体细致,深入细致的赞美让人觉得真实,如丝丝暖风,沁人心脾。

日常交往中经常可听到这样的赞美词:“你这个人真好”“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等。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好到什么程度,好的原因又何在,不得而知。这种赞美显得很空洞,别人以为你不过是在客气、在敷衍。

所以,赞美语应尽可能做到热诚具体、深入细致。比如赞扬一个人穿的衣服漂亮,你不妨说:“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很合身,颜色鲜艳,人显得精神多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伦·H·克林纳德认为,正确的赞美方法是把赞美的内容具体化,其中需要明确三个基本因素:你喜欢的具体行为或某一个点;这种行为或某个点给你的感觉;你对这种感受给你带来的影响。有了这三个基本因素,赞美才不至于笼统空泛,能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翔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浮夸的话语,只能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如能注意观察,并对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优点、美德加以及时赞扬,往往比赞扬那些人所共知的优点效果更好。如一位著名科学家、著名演员或著名作家,或在某些方面有较突出成就的普通人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颇有建树,而对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所取得的成绩的赞美声也就会不绝于耳。那么,我们不妨另辟蹊径,如赞扬他们和谐的家庭生活,他们漂亮的衣着打扮,他们亲切的微笑以及优秀的品格等,这样肯定会使他们喜悦倍增。感激的话,快加谢谢说及时谢谢是一种教养,它会赢得太阳;及时谢谢是一种风度,它会赢得月亮;及时谢谢是一种礼貌,它会赢得礼遇;及时谢谢是一种素质,它会赢得青睐。

一生中最该多说的两个字是什么?是“谢谢”!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当蒸汽渡轮“埃尔金淑号”撞上一艘满载木材的货轮并沉没之后,船上的393名乘客全部掉入了冰冷的密歇根湖水之中……一个名叫史宾塞的年轻大学生奋勇跳入冰冷的湖水中,抢救溺水者。当他救出第17个人后,终因筋疲力尽而虚脱,再也无法站起来。从那以后,英雄在轮椅上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多年后,在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时,被问到那天晚上留给自己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17个人中,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回来向我说声‘谢谢’。”

一个以自己的双腿甚至可能是生命为代价,从死神手中抢夺出17条生命的勇者,他对自己的沉重付出没有遗憾,没有抱怨。救人活命之恩,他不图涌泉相报,他图的仅仅是那17个人中,哪怕只有一个回来,对他说一声“谢谢”。

一声“谢谢”,在一个人心中有多么大的分量!

有一个老太太,健康地活了104岁,很多人都很惊奇。他们登门拜访这位百岁老人,问她有什么长寿秘诀。老人说:长寿秘诀只有两条,一是要幽默,二是要学会说“谢谢”。从25岁结婚起,她每天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她感谢她的丈夫,感谢她的父母,感谢儿女,感谢邻居,感谢大家给予她的关怀和体贴,感谢每一个祥和、温暖、快乐的日子。别人每对她说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张问候的笑脸,她都忘不了说声“谢谢”。

这个老太太的一生是幸福的,因为她的心中充满着感谢。

感谢,简单的两个字,让人可以从中受益,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怀。所以,请大声说一声“谢谢”吧!

有位爱花的小姑娘,常常去花店买花,花店的老人永远用慈祥的口吻问候她。每次小姑娘都想对老人说:“您真好,我爱您!”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她想:“明天再告诉老人也不迟!”无数个明天之后,她又朝花店走去,发誓这一次一定要对老人倾诉感激之情。然而花店的门紧锁着,老人在前一天过世了。

我们应该及时地把感激、欣赏、赞美……直言不讳地告诉对方,即使对方是一位陌生人,因为我们不能等待明天,因为许多机会里不存在明天。

有一个男孩爬到汽车底下,帮一个身穿名牌西服的男人拧紧了螺丝。他爬出来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男人,男人给小孩五块钱,小孩不要,男人又加了五块,小孩还是摇头。男人有些生气了:“你嫌少?再嫌少这十块钱也不给你了。”“不,我没有嫌少,我的老师说,帮人是不要报酬的!”

男人蒙了:“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说:“我在等你说谢谢。”

即使对一个孩子,我们也要及时说谢谢。那男人只知道给钱,却忘记说谢谢。在孩子眼里,谢谢比金钱更重要,金钱只肯定做事的价值,谢谢却像尊重的糖果甜在孩子的口里,像赞赏的阳光照在孩子的心头,像感激的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灵。孩子在乎的不是金钱,在乎的是尊重、赞赏、感激,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说谢谢。不仅如此,能否记得说谢谢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试金石。

一个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办公室文员的职位。经过笔试和面试,在他等待最后结果的时候,他却被告知回家等消息。第五天,他收到一封信,信是他求职的那家公司寄来的,信中委婉地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收到这样的信无疑让人泄气,他也不想回信。但他反过来一想,给人家回一封信也是一种礼貌;于是,他就写了一封回信,感谢用人单位提供面试的机会。信寄出两天后,他接到了那家公司招聘负责人打来的电话,通知他有一个工作岗位,让他准备上班。后来才知道公司的信是公司对应聘者考察的最后一关。共寄出了十八封信,只有三个人写了回信,他是其中之一。

就这样一封感谢信赢得了一次机会,赢得了一个岗位。如果这个大学生忘了回信说谢谢,没有及时感谢,这个岗位就会和他失之交臂。

为了自己,为了他人,请别忘了及时地说声“谢谢”,这最平常不过的两个字,却能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一份美好的心情。理解的话,请当场就说如果说友情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可以说理解的话语是联结鲜花与鲜花之间柔软的纽带。当别人处于逆境时,纽带轻轻地拉扯着你,会给人心灵以莫大的安抚。“理解万岁”的口号,一直广泛为人们所提倡。彼此理解,是朋友之间所真心希望的,并一直寻求的。对一个人作评价、下结论,就应该坚持全面、完整的原则,因为只有这样,作出的评价和结论才有概括性,才符合这个人的全部实际。

这个道理很简单,不必赘述。但对一个人要做全面、完整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人们的评价活动本身要受对被评价者的了解程度的影响。了解不多,可又必须有个评价,就只好凭印象了,现实中就是这样。所以人们不要总是奢望别人时时处处都对自己有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理解是一种艺术,是对朋友的一种帮助。你只有真正理解了别人,别人才会真正理解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默契,但工作上的默契毕竟不同于生活中的,不是每一对工作拍档都适合继续发展。

Chris是个美丽的女人,单看外表,最多只有30岁出头。“默契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句别人听上去漫不经心的话。”Chris说,“我有上级,也有下级,可真正让人感到贴心的不多。Paul,算是一个贴心的吧。”“老板总是对我恩威并施,我也知道他也有他的苦处。有一次,一个新来的员工和我闹别扭,我去找Paul抱怨,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他知道我也很累,当时我确实是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可是一句理解的话就足够让我感动了。”

理解是沟通的桥梁,是人际交往中最理想的润滑剂,如果我们在劝说时注意多说一些理解的话语,就可以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

高女士让自己八岁的儿子到商店买了五斤苹果,回来一称发现只有四斤一两,便提着苹果怒气冲冲地来质问店主。尽管店主一再声称“我们诚信做生意,绝对没有缺斤短两的事情”,但气昏了头的高女士不但不信,反而出言不逊,说了些“开黑心店、无商不奸”等伤人的话,要出门时,竟然说:“你记着,谁也不会花钱买气受,全世界的商店都关门了,我也不来这里买东西了!”

店主心里真想骂她“泼妇,无赖”,可是一想到“顾客就是上帝”,马上就笑嘻嘻地说:“大姐啊,今天咋的啦?您常来买东西,气头上来找我,我怎么就没给您个面子,反倒惹您生这么大的气?将心比心,换了我遇到被坑挨宰的事也要生气的。不过,您是不是先调查调查,问问你儿子……”高女士听后,气消了一些,出了商店慢慢冷静下来,这才想起问儿子,原来儿子在买苹果回家的路上,遇到同学小胖,两人各吃了一个苹果。高女士不好意思起来,马上来到商店,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从此高女士和店主关系更融洽,成了商店的铁杆顾客。

这里,店主不仅彬彬有礼、骂不还口,而且还讲了一些理解的话语:“惹您生这么大的气”“换了我……也要生气”,做到了善解人意、将心比心,才让情绪激动的高女士接受了“消消气”“问问儿子”的劝说,避免了业主与顾客之间一场交际的失败。理解的话语为买卖双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要想真正理解他人,就得要有宽容心。宽容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和“润滑液”。宽容,我们给了别人一个机会,也就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若斤斤计较、寸土必争,不善于体谅他人,势必会影响和阻碍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刘伟和谢华在大学里是“情敌”,关系一直有点疙疙瘩瘩;毕业后,两人进了同一家公司,谢华在市场拓展部,刘伟在行政办公室。尽管不在一个部门,但肚量不大的谢华人前人后还是说了刘伟不少坏话,什么刘伟在大学里风流成性、什么好斗逞能、打人闹事被学校处分之类子虚乌有的事,在谢华嘴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公司里很多不明真相的员工因此对刘伟都有点“另眼相待”。

一年后,刘伟调任市场部部长,成了谢华的上司。谢华想到自己平时对刘伟的造谣诽谤,担心刘伟会借机报复,为此心神不宁,惶惶不安。谁知刘伟不但没有对谢华进行打击报复,相反大会小会、人前人后经常夸他脑子活,点子多,能力强,干劲足,并放手让他去拓展业务。刘伟的宽容让谢华心服口服,工作积极性更加高涨,放弃了偏见和妒忌,主动地帮刘伟出谋划策,成了他得力的助手。当初那些准备看他俩“好戏”的员工也被刘伟的宽容大度所折服,大家齐心协力,整个市场部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对与自己心存芥蒂的下属,刘伟不借机打压排挤,而是待之以宽,容之以量,励之以行,从而避免了一场两败俱伤的“窝里斗”,实现了“双赢”。

要想真正理解他人,还得要有同理心。所谓同理心,是指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心态。拥有同理心的人,在交际中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赢得别人的尊重。

刘嘉和王路同为某公司设计员。刚进公司时,相互间竞争,由于一个客户的原因,两人产生了误会,虽同在一办公室,但彼此关系却不融洽。

前几天,刘嘉接了个业务,为一对准备结婚的青年设计新房装修方案。熬了几个夜晚,刘嘉终于把装修的方案设计好了。周一上午,客人前来看图样,他兴冲冲地把设计方案拿给他们看,谁知他还没有介绍完自己的设计意图,客人就说起了设计方案的不是,门厅玄关、客厅吊顶、卧室窗户如何如何,说得设计方案几乎一无是处。刘嘉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