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画家毕加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1:50:35

点击下载

作者:李丹丹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魔术画家毕加索

魔术画家毕加索试读:

总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

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名人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狂喜。当我们迷惘或无助时,他们的高贵品格就如同飘动在高处的旗帜,每次招展都会令我们幡然醒悟,从而畅快淋漓地感受生命的真谛。只要我们把他们视为精神引领者和行为楷模,就会不由自主地追随他们,并深刻感受到精神的强烈震撼。

当我们用最诚挚的心灵和热情追随名人的足迹,就是选择了一个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并将提升的空间拓展开来。追随意味着发现,发现名人的博大精深,发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发现最真实的自我;追随意味着提升,置身于名人精神的荫蔽之下,我们就像藤蔓一般沿着名人硕大粗壮的树干攀援上升,这将极大地缩短我们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从而踏上光明的坦途。

不要说这是个崇尚独立思考的年代,如果我们缺乏敬畏精神,那么只能让个性与自由的理念艰难地生长;不要说这是个无法造就伟人的年代,生命价值并不在于平凡或伟大。如果在名人的引领下,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本书,就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成长的历程,虽然每位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并非完全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我们说的名人当然是指对世界和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他们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企业家等。滚滚历史长河,阵阵涛声如号,是他们,屹立潮头,掀起时代前进的浪花,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人类的文明和无限的未来,不断开创着辉煌的新境界和新梦想,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权力,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军事家是指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实施的人,一般包括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政治家、军事家大多充满了文韬武略,能够运筹帷幄,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世界,书写着历史,不断谱写着人类的辉煌篇章,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科学发明家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他们从事着探索未知、发现真相、追求真理、改造世界和造福人类的大学问。他们都有献身、求实、严谨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都具有一颗好奇心。从好奇心出发,他们希望探知事物规律,具有希望看到事物本质一面的强烈意识与探索激情。还有就是他们都有恒心,他们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具有永不止步的追求精神。

文学家是指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主要工作的知名人士和学者等。其中,诗人是指诗歌的创作者,小说家指小说创作者,散文家指散文创作者,而文学家则是指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作者,他们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娴熟创作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具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作品创作活动的人士,通常指在绘画、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具有比较高的成就,并具有了一定美学造诣的人。他们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极大地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哲学家、思想家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具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士。思想主要是用言语和符号来表达的,而致力于研究思想并且形成思想体系的人就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用独到的思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且在此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与宇宙,以此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矛盾迷惑的问题。他们是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探讨所有人类重要的问题和观念,并创造出一种思考和思想的能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推动着人类思想和精神不断升华,使人类不断摆脱低级状态,不断走向更高境界。人是有思想和精神的高级动物,因此,哲学家和思想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是我们人类的伟大导师。

企业管理家是最直接创造财富的人。他们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更加幸福。财富虽然只是一个象征,但它与人们的生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等息息相关。企业家也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在追求财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著、诚信和服务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

我们追踪这些名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就会发现他们在做好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能够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从而获得灵感和启发,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并进行持久的人生追求,去争取获得巨大的成功。

影响名人成长的事件虽然不一样,但他们在一生之中所表现出来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则大同小异。正如爱迪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

爱默生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伟大人物的成长也具有其平凡性。正如日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所说:“天下所有伟大人物,起初都是很幼稚且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名家并进而获得人们的崇敬。”所以,名人成长也具有其非凡之处,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简介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他拓展了视觉艺术的领域,被称为西方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始人。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南部的小城马拉加,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父亲是当地工艺学校的美术教师,对毕加索的艺术启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不断探索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的艺术形式,他从非洲人的面具中得到启发,把非洲人狂野、夸张和基调压抑的艺术形式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创作风格。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和鲜明。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再加上生活窘迫,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忧郁。早期画作近似表现派,后期画作则注重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去世,享年92岁。

毕加索是一位多产画家,他的作品总计37000多件,其中包括油画、素描、版画和平版画等。

毕加索的一生极其辉煌,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罗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位画家之首。

当毕加索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作的含义。”

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了4幅。他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改革,利用西方现代心理学、哲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广泛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作品。

他的私人收藏,包括他自己及朋友的作品,都已捐赠给了法国政府。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

毕加索是个一生不断变化艺术表现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化的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和谐与统一。

毕加索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天才的诞生

在西班牙南部有一个港口城市被称作马拉加,它的港口规模仅次于巴塞罗那的。马拉加是一个典型的地中海城市。

与后来的繁荣相比,1881年的马拉加属于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马拉加仍然依赖着人工装卸货船,当地人以织棉、制糖、炼铁、生产葡萄酒以及种植杏仁、葡萄和其他种种水果作为主要谋生手段。

马拉加城有12万居民,当时这么多人口聚在这个小地方,再加上排水系统不完善和供水不足,使这座城市显得混乱不堪。这里有20多所教堂,4个修道院,可容纳上万人观看的斗牛场,尚未完成的大天主教堂,建在旧日摩尔人兵工厂内的巨大市场,还有许多的剧院。这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这里还拥有整个欧洲最宜人的气候。不过在那个年代,到西班牙旅行的人还很罕见,所以不曾有外来的游客享受到这样明媚的阳光、醉人的空气和暖洋洋的海水。毕加索的父亲荷塞·鲁伊斯·布拉斯科又高又瘦,有一头红色的头发,仿佛火焰一般,这与他易动感情而又异常缄默的性格十分相似。母亲玛丽亚·毕加索·洛佩斯身材娇小,乌黑的眼睛闪动着,显示出女性特有的聪明伶俐。

颇有艺术修养的荷塞是家里第九个儿子,一心想当个出色的画家,因而两耳不闻窗外事,被称为“不中用的人”。

抚养家中老小的重担落在荷塞哥哥巴勃罗一人肩上。巴勃罗是马拉加大教堂的牧师,他忠厚、慷慨,是家族中仅有同意荷塞画画的人。荷塞也正是因为他的资助才得以成为一个很不错的画家。

荷塞在年轻时候,曾在城里艺术学校担任教师,并且是地方博物馆馆长。他在博物馆的工作,主要是修补一些毁损了的图画,拥有极其精巧的艺匠手法的他十分适合这份差事。此外他也自己画一些画。

荷塞有一份数目虽小却稳定的收入,而且每卖出一幅画还可多得一笔生活费用。另外他还喜欢看斗牛,这种活动在他所住的地方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精彩。他有许多放荡不羁的朋友,其中有一些是画家。总而言之,年轻的时候他度过了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荷塞到了40岁时,家人就逼着他结婚了,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兄弟姐妹中还没有人生过儿子。荷塞本人对结婚并不热心,但在1878年还是顺从家人的心愿和玛丽亚成了婚。

关于荷塞的婚事,还有一段趣事。当时,荷塞小有名气后,他的姊妹为他物色对象。他见了那个姑娘,说很中意,却不表示结婚。一家人都替他着急,骂他是个怪物。等大家急透了,怨够了,他突然决定结婚,可对象却不是那个姑娘,而是那个姑娘的表妹玛丽亚·毕加索·洛佩斯,她当初陪表姐来相亲,不料荷塞看中的却是她。

事情真不巧,荷塞还来不及大喜,就先遇上了大悲。哥哥巴勃罗病逝了!这事对荷塞打击极大,以致他把婚期推迟了两年。所以,当儿子毕加索出世后,他怀着感激和补偿的心情,为孩子取名巴勃罗。

荷塞在墨塞德的帕拉萨租了一间寓所,从此,他要负责全家人,包括一个妻子、两个未出嫁的姐妹、一位岳母的生活。

马拉加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碧蓝的天空,火红的太阳,深色的棕榈,浅色的沙滩,给这座西班牙南端的小城平添了一种既热烈又安宁的气氛。这一天,当夕阳拖着它那金红色的霞辉静悄悄地隐没,温暖的暮色自四面浸润而来,小城似乎进入了宁馨的梦乡时,一位年轻的妇人——玛丽亚·毕加索,正躺在松软舒适的床上,轻轻地呻吟着。对即将来临的一切,她既恐惧又欣慰。慢慢地,腹中的婴儿开始了脱胎前的挣扎。灯光摇曳,人影晃动,一阵忙乱之后,小天使出世了。

玛丽亚·毕加索的脸上绽露出圣母般的微笑。而在这个时候,作为孩子父亲的荷塞·鲁伊斯·布拉斯科却不知什么原因外出未归。他的弟弟、一位富有经验的医生萨尔瓦·鲁伊斯·布拉斯科几乎寻遍了整座小城,也一无所获。

夜深了,萨尔瓦只好赶回哥哥家,他一进门,接生婆就哭丧着脸告诉他,是一个死胎。他大惊失色,奔到桌边,捧着那血糊糊的一团嘶哑地说:“不可能!”

幸亏萨尔瓦有经验,他急中生智,贴近婴孩鼻孔,喷出一口雪茄烟。这强烈的刺激竟使婴孩奇迹般地从死亡边缘苏醒过来。他张大嘴,涨红着脸,“哇哇”地哭喊起来,人们在惊讶之余,都松了一口气。

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他们11个兄弟姐妹中生的第一个男孩啊!几天后,按照老规矩,这个婴儿被带到教堂洗礼。就在这一天,这个孩子有了自己的姓名。这个依照西班牙人的传统组合起来的名字,包括了祖父、伯父、父亲、教父、教母的姓氏与名字,联结起来有长长的一大串。

不久,孩子的父亲发现自己的姓氏——鲁伊斯在西班牙太普通了,于是又在这个名字的后面加上了母亲的姓氏——毕加索。从此,这个孩子便被唤作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这个名字随着它的主人一起成长,直到获得早期的声誉。后来,它又被简化为“巴勃罗·毕加索”。

父亲的影响

毕加索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他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

母亲玛丽亚常常夸耀自己有个极为漂亮的儿子,他有一双黑亮亮的大眼睛,红润润的圆脸庞。那双布满小窝、圆胖白嫩的小手,更是讨人喜欢。

他时而活泼好动,时而安稳沉静。他天生就有对绘画的喜好。毕加索的父亲荷塞更加欣喜,因为他发现毕加索继承了他的绘画才能。

小毕加索的爸爸荷塞先生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就是在家里画画。每当这时,妈妈或姨妈都会抱着小毕加索在旁边看爸爸画画。

小毕加索总是用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爸爸,在他那纯真的心中,爸爸手中的铅笔简直太神奇了!

只要爸爸手一动,好像只是随便的几笔,一只鸽子就跃然纸上,或者是一只小猫,或者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这时,小毕加索就会高兴得又叫又跳,去抓爸爸手中的铅笔。

为了不让小毕加索影响爸爸作画,妈妈就把一支铅笔塞到小毕加索的手中,并告诉他“这是铅笔”。

小毕加索得到铅笔后,高兴得手舞足蹈,不断地重复着“铅笔,铅笔”。久而久之,小毕加索学会说的第一句话不是“爸爸”、“妈妈”,而是“铅笔”。

每当小毕加索哭闹的时候,妈妈就递给他一支铅笔,小毕加索马上就不闹了,拿起笔在纸上胡乱涂起来,并不断向人们显示着他的“作品”,如果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他就会高兴得大叫起来。

在毕加索尚未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已学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他会画出螺旋状的物体,这对他来说是指叫作“乔罗斯”的食品,一种在西班牙各地热食摊上均有出售的油炸糖馅饼。这一能力不免使人啧啧称奇。

毕加索3岁,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马拉加突然发生了强烈地震。荷塞带着怀孕的妻子逃到了画家德格兰的家里,玛丽亚在那里生下了毕加索的第一个妹妹洛拉,小毕加索给洛拉画了不少素描,她是毕加索学画初期最喜欢的模特儿。

在他们家附近,有一个宽敞的广场。广场的四周长满了枝叶繁茂的法国梧桐,广场的中心歇栖着成群的鸽子,家人常常带着小毕加索来这里玩耍。

大人指点着让他观看千姿百态的鸽子:有飞翔在空中的,有蹦蹦跳跳觅食的,还有扑扇着翅膀跃跃欲飞的……明丽的阳光,洒满了广场。毕加索努力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里的一切。在广场的另一隅,还有一个供孩子们玩耍的沙坑,这也是小毕加索常来的地方。他坐在细软的沙土上,用自己的小手指,在平平的沙面上画来画去,玩得特别的开心。

毕加索天资聪颖,并且具有超过同龄人的想象力。4岁时,他就会用纸剪出一些花草动物图案,借着光线把它们的影子投射到雪白的墙壁上,来回晃动着它们,像表演喜剧一样,给家人带来乐趣。

自从发现小毕加索对绘画有特殊的兴趣后,爸爸荷塞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他了。

毕加索的父亲在博物馆内安置了一间画室,业余时间就在这里进行绘画创作或是修复一些展品。小毕加索刚刚学会走路,父亲便把他带到了这间画室。小毕加索很爱看父亲绘画,他用心记着父亲巧妙的创作方法。

小毕加索总是饶有兴致地观察画室里的一切,瞪着大眼睛东瞧瞧、西看看。五颜六色的油彩、长短不一的画笔、斑斑点点的调色板,还有那些画布、画框、画架,让他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在年幼的毕加索眼里,爸爸的手简直就是一只“魔手”,什么都能画出来。

有时候,毕加索的父亲作画的时候,并不太理会小毕加索,他会安静地瞪着眼睛看父亲作画,或者暗暗地模仿父亲作画时的姿态。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他也拿起了画笔,铺上一张纸,坐在那里像模像样地画起了画。

小毕加索渐渐长大了,爸爸便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从绘画的基础知识讲起。爸爸先教小毕加索练习用铅笔画素描。小毕加索认真地模仿爸爸作画的姿态,每天一板一眼地学拿笔的姿势、线条的虚实、画面的透视原理和明暗等。

荷塞是个温文尔雅的男子。他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浓密的连鬓胡衬托着高挺的鼻梁。在他那温柔的目光中,总是充满着慈祥的微笑。他偏爱画鸽子,常常很细致地画出鸽子身上的每一根羽毛。每次作画时,小毕加索就在一旁用心地看着。

父亲在描绘心爱的鸽子时,总试图有所突破。他常常先在纸上画好一只只鸽子。然后一一剪下来,再分别在画纸上移动、搭配、组合,以求取得最佳的构图。这样东挪西移,直到画面使他满意时,才开始作画。父亲的这种做法,在小毕加索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小毕加索练习观察事物,画得形象逼真,荷塞特意在家里养了一大群鸽子。他常常让小毕加索从窗口细心观察鸽子在梧桐树树枝上的动作,倾听它们的低吟,然后再把它们的神态画下来。

荷塞在教小毕加索画鸽子的头、羽毛和鸽子脚时,经常抓住一只鸽子让小毕加索照着画,或者他画出鸽子身体的一部分,让小毕加索画完其他部分。在爸爸的严格训练下,小毕加索的画技有了快速的进步,他在小伙伴中已经有些“声望”了。

在父亲的熏陶下,小毕加索也对鸽子产生了偏好。在父亲的鼓舞下,小毕加索学会从窗口观察鸽子在梧桐树树枝上的动作,细听它们的低吟。后来,温文尔雅、善于逃避的鸽子成为毕加索终生常有的伴侣。他画的和平鸽被视为一种新希望的标志。

荷塞给儿子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画中经常出现鸽子,几十年后,毕加索还记得“一幅描绘鸽子的大型油画,鸽笼的栖木上挤满鸽子,有千万只鸽子,我以为马尔赛德广场的鸽子都飞到了父亲的画布上”。

很久以后毕加索的秘书沙巴泰在马拉加找到了这幅作品,但整个画面只有9只鸽子。鸽子伴随着毕加索的成长、成熟和成名,并是他画品与人格的象征。

艺术的启蒙

一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生活环境影响的。因此,要了解毕加索,就必须了解一些他的故国西班牙的情况。

在西班牙,有明媚的阳光与浓重的阴影,肥沃与贫瘠,酷热与严寒,还有狂暴的残酷和强烈的友爱,在这里很多事物都具有十分强烈的对比。

西班牙人总是极力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他们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从艺术中为烦恼寻求解脱,为不幸获得安慰。

他们更懂得喜剧是悲剧的最好陪衬,因为只有对喜剧和悲剧予以同样的重视,并对这两种情绪等量齐观,才能更深刻地不遗余力地表达好这两个极端。

毕加索受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善于通过一些不同的题材,在他的作品中表现悲与喜这两个对立的极端之间的戏剧性。

在西班牙各个城市中,群众的传统娱乐是斗牛。在毕加索诞生地马拉加城,斗牛场上几乎每星期日都挤满斗牛爱好者,他们带着家人和朋友为斗牛仪式中勇士们的威武喝彩。

而在其他国家,斗牛已经绝迹,或者仅仅变成一种动作敏捷的考验,但在西班牙,斗牛依然很风行,这说明它提供了西班牙人性格中少不了的东西。

紧随着这种格斗而来的则是痛苦、残酷和死亡。斗牛士凭借自己的勇敢而成为大家敬慕的英雄。在技巧上,可以说穿着鲜艳服装的斗牛士有点像艺术家。

斗牛运动是西班牙特有的国技。毕加索的父亲同所有的西班牙人一样,酷爱观看斗牛。于是,毕加索也常常被带到斗牛场。在观众席上,父亲总是兴致勃勃地看着斗牛中的每一个细节,还不停地将其中的妙处,一点一滴地讲给儿子听。

身穿华丽服装的斗牛士,像是中世纪的戎装骑士。他们潇洒自如地抖动着手中的红布,敏捷地躲闪着被激怒的公牛那对锐利如锥的犄角。他们临阵不慌,从容不迫。斗争的结果,往往是万物之灵的人战胜凶蛮的公牛。

往往,毕加索一面看斗牛,一面设想自己像那些英雄们一样,在那致命的牛角前数英寸的地方作出勇敢的行为,并且羡慕地瞧着那赢得胜利的斗牛士在一片欢呼声中被观众高高举起。

毕加索对斗牛的喜好,常常体现在他以后的作品中。但他所绘画的斗牛场面,大都体现了残酷和死亡。

一天,小毕加索哭着嚷着要去摸一摸斗牛士那闪光发亮的服装。父亲拗不过他,只好带他去了卡兰加的家里。卡兰加是父亲的好朋友,也是一个出色的斗牛士。

见到卡兰加,父亲略带歉意地对他说:“老伙计,我的儿子看了您的精彩表演,很受感动,但他还不知足,他还想仔细看一看您那件斗牛服,您不会介意吧?”“没关系,没关系。”卡兰加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回身取下挂在墙上的那套斗牛服装,穿戴整齐后,便朝毕加索喊道:“来吧,小家伙!”说着,便用那两只宽厚有力的大手一下子把毕加索抱了起来。

在这个魁梧大汉的肩头,毕加索瞪大了那双充满好奇的黑眼睛,伸出小手一遍又一遍地摸着衣服上的花纹图案,好像那里面藏着什么神奇的东西似的。

毕加索虽然没有成为职业斗牛士,但斗牛的精神和牛的野性深深地烙进了他的心里。

毕加索在8岁那年,动手画了《马背上的斗牛士》,这是他的第一幅油画,毕加索用他略带童稚的笔触,画了斗牛场上一位骑着马的斗牛士和两三个观众。画中人物图像清晰可现,颜色协调均匀,显露了毕加索在绘画上的天赋。谁也看不出这幅清晰明快的油画,会是出自一个小孩之手。

9岁时,毕加索又画了一幅斗牛图。荷塞看了这幅画,高度称赞毕加索“临摹”得很好。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儿子自己的原创画,根本就不是他想象的临摹了哪个画家的画作。画上的斗牛场中还有许多飞舞的鸽子。线条协调,笔法老到。

后来,毕加索谈到这一幅画时,说:“很奇怪,我从来就没画过一幅儿童画。这一幅也确实不是儿童画。”

绘画、斗牛、鸽子,像三个美丽的小精灵,环绕着小毕加索,伴随着他成长。

从小挚爱作画

1884年,毕加索的妈妈给他生了一个小妹妹,毕加索的两个姨妈因为虫害毁了葡萄园而没有收入,也搬到这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因此,毕加索一家的日子变得更加窘迫了。

荷塞对此毫无办法,沉重的生活压力使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除了私下教几个学生绘画,就只能卖一些油画用来支付房租。

荷塞一直想全心全意地作画,做一名画家。可是现在,他却丧失了对自己在绘画方面的信心。

荷塞在他不惑之年时忽然发觉自己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创造力了,他发觉这种自信可能一开始就是虚假的,也可能是他感到原先存在内心的某些灵感已被现实生活压得无影无踪,一个画家的灵感就这样被家庭琐事折磨得消失殆尽了。

后来荷塞在为自己画的肖像中,画的是一个疲倦的男人带着深深的失望和烦闷的表情,把头靠在手上。可以看出他对生命意义已经失去了信心。

然而,对于像毕加索这样的小孩子来说,生活还是非常快乐的。他这时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而脏乱不堪和过度拥挤的小房子对他来说也跟明媚的春光一样美好、自然。

毕加索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既好动又好静,不喜欢总是待在一个地方,他又不喜欢人很多的地方。他有时在马尔赛德广场上和鸽子一起嬉戏,有时站在民族英雄多利约斯将军的纪念雕像前呆呆地望着。

但是,更多的时候,毕加索会一个人来到海滨。海岸线的优美曲线让他如梦如幻,而地中海对岸的阿特拉斯山顶的积雪隐约可见,闪烁着白色的神秘的诱惑,使他浮想联翩。他从小就热爱大海,他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就是在海边开始思索的。

只有绘画能让毕加索静静地坐下来,不然他会一溜烟地跑得无影无踪,在外面的世界尽情玩耍。荷塞对他有点儿担心:恐怕这孩子学习不会认真。他的担心真的应验了。毕加索的学习尤其是算术的成绩一直很差。

学校的一般课业,毕加索一点儿都没学到,他随时随地都在画画。以至在他的一生中,始终是稀里糊涂地拼写字母。

一到上文化课,毕加索就像个手足无措的小傻瓜,他的两只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小圆脑袋来回地摇摆着,他的注意力淘气地把他带到了窗外,带到了树梢上,带到了空气中……这可惹恼了恪尽职守的老师,竟一气之下把毕加索关到禁闭室里,试图以这种惩罚来“教育”他。

使老师想不到的是,这个禁闭室竟成了毕加索最初的画室。在这个四壁白墙的小小空间里,有桌椅板凳,毕加索一挨罚被关到这里,总是悄悄地揣上几张白纸,带上一支铅笔。在这里,他不必偷偷摸摸地画画了。这里没有老师的干涉,没有同学的取笑。

从此以后,调皮的小毕加索经常故意制造一些“错误”,好让老师惩罚他,把他关进禁闭室。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不理解他,被老师关禁闭还这么高兴。

由于毕加索不喜欢学认字和数学,他的学习成绩很不好。但是,他总能毫不费力地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用绘画展示自己的神通,创造自己的世界。令人惊奇的是,他从不画那些孩子气十足的画。

毕加索在绘画上的天赋,使家人惊喜不已,而他的文化课成绩,却令家人焦急担忧。每当父亲和老师检查他的作业本时,看到的不是文字、题目和答案,而是各式各样的画,连书本上的空白处也画满了小小的图案。

毕加索从来就不爱上学,老师要他写几个数字,他都感到很困难。他是从绘画的角度考虑数字概念的。

荷塞以一位美术教师的角度,感到毕加索在绘画方面有着特殊的天资。荷塞知道,对于天赋极高的人,就要因材施教,不然就会埋没人才。因此,他没有因为毕加索文化课不好而停止教他绘画,相反,他对儿子在绘画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了。

每天回到家,小毕加索都要完成爸爸布置的大量绘画练习,有时,一只鸽子脚会反复画上几天,上百次,直到爸爸满意为止。然后,他再换上一张纸,开始练习“一笔画”,这是父亲教他练的。他用一根连续不断的线条,画了一个人物,又画了一个动物。不论这根线条怎样弯曲扭动,他手中的笔始终不离开纸面。毕加索对这种画法特别有兴趣,几乎天天都这么练习。

小毕加索如此刻苦,由于长时间握笔,手指间常常被磨出血,他就用旧布绕一下,继续画。

一次,母亲悄悄地走过来,她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后背,若有所思地说道:“好孩子,你有这个劲头,长大以后,不论干什么都会成功的。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假如你去当兵,肯定能成为将军;假如你去当修士,也一定能成为教皇。”

母亲的话,像一颗饱满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毕加索的心里。他日后的成长和行为,似乎都与这段话有着某种的关联。

离开了家乡

毕加索的父亲以美术教师的阅历和眼力,看到了儿子不同凡响的绘画天资。他虽然不希望毕加索学不好学校课堂的知识,但他更不愿意目睹儿子的天资被旧学校的死板所埋没。于是,他越发下功夫辅导儿子学习绘画。

一天傍晚,天气晴朗,荷塞心情十分舒畅,他要儿子画一只鸽子给他看,自己则信步到林荫道上散步。一会儿,他回到儿子的画板前,只见毕加索画的鸽子惟妙惟肖,仿佛是马尔赛德广场上鸽群中的一只。荷塞顿时异常高兴,他把对自己和对儿子的所有希望,都一并寄托在儿子身上。

毕加索非常勤奋,天天不是临摹就是素描。他沉浸在绘画的快乐中,却一点没有意识到父亲的期待。妹妹洛拉说:“我们家可以开一个‘毕加索画店’了,”以此来取笑他。

荷塞也有意识地教毕加索绘画,对儿子在学校的课业进展情况似乎也并不十分在乎了。荷塞继承了西班牙传统的写实主义,教给儿子一套扎实的、严守规范的绘画基本功。

在荷塞教过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学生像毕加索那样对绘画既敏捷又热衷的。这段时间是他们父子二人相处最和谐的一段时光,父亲对他自己的专业了如指掌,而孩童时期的儿子还不会区分技巧和效果之间的差别。

大多孩子开始的绘画作品看似有些天分,但到了七八岁,这种天分就无影无踪了。毕加索却不同,他童年时代的画一开始有点孩子气,但却逐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变化。他的天分被保留下来,而且还不断地强化,在他青少年之后再度喷发,伴随其一生。

晚年的毕加索用儿童的手法创作出一大批作品,由此可见他那不可多得的孩童天分一直保留着。

1891年,10岁的毕加索被迫要结束自然舒适的生活了。妈妈又给他生了第二个妹妹,家里显得更加拥挤了。毕加索一家的生活从来就没有剩余的金钱,恰在此时,市政府决定要关闭博物馆,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简直犹如晴天霹雳,荷塞的情绪也比以前更低落了。

19世纪初的西班牙,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主要是家庭作坊、工场手工业和较小型的工厂,和当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两国相比,有着很大差距。

在西班牙全国300多万的人口中,贵族有40多万人,僧侣约有17万人,这一少部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而其他人却缺少土地或者根本没有土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贵族阶层根本不关心领地的生产活动,他们大都住在外地,在马德里或外国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大把挥霍钱财。

家庭的贫困使得荷塞情绪低落,他不得已在科鲁尼亚的公立贝亚斯艺术学校找了一个美术教师的工作,教授素描和装饰。科鲁尼亚地处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极远的北部地区,全家人也因此必须迁到那里去居住。

这个时候的毕加索几乎是目不识丁,而且连简单的加减法都不会。在自己的家乡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所有的邻居、朋友们都会理解他。

然而,在遥远的科鲁尼亚,身为外乡人一定得遵守当地人的规矩。毕加索如果要去上学,就得通过那里的入学考试,或者交出原来学校的学习合格证明。

毕加索除了绘画,不可能通过入学考试的任何一个科目。所以,荷塞只好去找一位能开学习合格证明的朋友。“没问题。”那位朋友说,“不过在形式上仍然要考一考他。”

考试时,主考官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毕加索始终回答不出来。主考官出了道加法题,然后耐心地告诉他题目怎么写,请他不要紧张,但他还是不会回答。

主考官又提出问题时,毕加索发现主考官把写答案的另一张纸放在一个很显眼的地方。毕加索把那个数字记下来并把答案写上。就这样,毕加索好歹取得了他的学习合格证明。

1891年的夏日接近尾声时,这张宝贵的文件跟所有其他的行李一起被打包,毕加索随着家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漫长旅程。

毕加索对看到的一切都感到惊讶,但令他更吃惊的是街上的人们都在讲着他听不懂的语言。科鲁尼亚和加里西亚其他地区的人所讲的话在西班牙的其他地区是从来没有听过的。毕加索第一次感到孤立和困惑,他一个外乡人,能融入当地社会吗?

荷塞一家人蜗在派欧·哥梅兹街的二楼住所里。对毕加索和他的妹妹们来说,眼前是一个与家乡不同的城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初的惊讶在慢慢消退。

在这里,一边是沙滩,一边是海港,远处则是岩岸。它跟马拉加比起来实在很小,只有马拉加的1/3大。这座城市中,除了海港和斗牛场外,唯一令人兴奋的建筑是位于半岛尖端的一座罗马式高塔,当地人叫它“英雄之塔”。毕加索经常画那座塔,他也画一些其他风景。

毕加索进入了父亲任教的学校学习,他极力维持着不被赶出来的局面,写作文时还被强迫用一种从来没接触过的优雅的、工整的方法来写。

对于毕加索,这次迁徙是阅历各种新奇事物的机会。由于住处离学校很近,父亲又在那里任教,所以,只要有时间,毕加索就可以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进行素描、绘画和学习。他学画很专心,因而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炭画所着重表现的明暗变化的基本技巧。

荷塞在艺术上循规蹈矩,教育儿子却很开明。毕加索来到艺术学校后,绘画水平提高得很快,这给了父亲一点点安慰和信心。

荷塞教学很忙,就让儿子完成与马拉加亲人联系的任务。毕加索非常讨厌写信,他想出了一种好办法,把自己全家在拉科鲁尼阿市的生活都画在了“家书”上,并且每一幅画都附有文字说明。

毕加索还经常寄出自己编辑、画插图的画报。其中,有一张画报上女人男人被风吹着挤在了一块,雨伞和裙子在飞舞,空白处写道:“狂风骤起,不将拉科鲁那刮上云天决不罢休。”

毕加索还在“画报”的封底上刊登他所设计的一些广告。比如,他想让马拉加的亲属找一些纯种鸽子,他就在封底画个广告,并写上“我们征求纯种鸽子”!

一天,毕加索在街上看到几个手持刀子的小孩在打架,到家后他就画了一幅“顽童造反”的画。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绘画就是毕加索写日记的一种方式,这种日记毕加索几乎一辈子都在“写”。

开始正规学习绘画

荷塞为了让儿子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就向艺术学校校长提出申请,希望毕加索进入自己的班级学习绘画。申请得到了批准。于是,荷塞继续扮演自己既当父亲又当老师的双重角色,并且从一名老师的角度,他发现自己班上来了位神童。

荷塞没有精力去做很多应该做的事情,他的注意力全部转向了对儿子的艺术教育。他教毕加索使用笔墨、炭条、蜡笔和粉笔等各种技巧,接着又让毕加索改到水彩和油画上,同时还进行大量精确的、专心的素描训练。

荷塞身为教师,是一个严格奉行规范的人,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并刻苦练习。这是严厉的学院派训练,即使荷塞不是这样的教师,校方也会作这样的要求。

毕加索十分高兴地接受这一切规范教育,在这所学校里,没有令他头疼的数学课,他主要学习人物画、油画、风景画以及古典绘画和装饰画的临摹与复制技巧。他在课堂上所画的雕像素描让看到的人都为之惊叹,这不只是由于他的技巧高超娴熟,更是因为他给雕像赋予了生命。

这种全面的专业训练,不但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兴趣,使他感到其乐无穷。他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懂事了。他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绘画上。对着学校的石膏模型,他一个接一个地素描,什么希腊英雄、罗马女神,什么独腿、断臂、耳朵、鼻子等。他还认真地写生绘制了所有的飞禽标本,什么老鹰、鸽子、猫、狗、麻雀等。

正是在这种大量的、旁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基础训练中,毕加索的眼与手的配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时,他的画笔已经能够迅速准确地表达出眼睛所观察到的事物了。他也很快掌握了用炭笔表现明暗变化的技巧。

毕加索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名列前茅。考试成绩不是“特优”就是“优”。他的许多素描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几乎令学校所有的老师难以置信。父亲为自己的儿子如此出类拔萃而自豪,但他还是很冷静,他知道儿子离成才还很远。

毕加索的创作热情十分强烈,他不断地勾画在周围所看到的人和物。他的主题有海港里的渔船、海滩上的人们、大力神塔的风景以及鸟瞰全城的岩石重叠的海角上的罗马式灯塔。

回到家后,父亲继续对儿子进行训练,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儿子协助他完成作品。他往往先切去一只死鸽子的双脚,把鸽身钉在木板上,然后父子俩分别描绘无脚鸽子的形态。画完后,父亲再把鸽子的双脚摆在桌子上,让儿子在他的画布上完成这双脚的画。

父亲一直认为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训练。他对鸽子的脚和人的手都格外地重视,他常常对毕加索说:“要观察入微的,不是手的形状,而是手所蕴含的意义”、“从手上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手笔”。

毕加索最喜欢描绘的是他的妹妹洛拉。洛拉比他小3岁,眼睛和哥哥的一样明亮,白皙明丽的脸庞上总带着甜美的微笑。哥哥为她画了不少的素描,有穿着女学生上衣的,有忙于家务的,有帮家里打水的,还有兴高采烈地抱着洋娃娃坐着的。

毕加索还为父亲的朋友画肖像,其中有一幅是至今保存下来的仍未完成的肖像画。毕加索用他坚定有力的笔触,画出了那位朋友的特色——蓬松的八字胡,炯炯有神的双眼,威严睿智的神采。许多画家都认为这幅肖像画的技巧达到了他早期绘画的顶峰。

在课余之时,毕加索的作品自由得多。

1892年至1893年,毕加索绘了几幅试验性的油画,他的技巧更加娴熟。

1894年,毕加索完成了一幅《一个男人的头像》。这是一幅极其杰出的作品,整幅画阳光灿烂、生机盎然,是最佳的西班牙写实风格。此时毕加索的绘画已经完全成熟,绝对没有一点孩子气的迹象。

毕加索13岁时又画了许多画,这些画儿显示出多种技巧并进的势头,每幅画都比以前更加完美成熟。后来他又画了一幅叫《一些穷苦的老年人》的画,这更令人激动。这些都是强烈的、严肃的西班牙写实主义的杰作。画中那些蠢笨的、受苦的、绝望的人们被实实在在地展现出来,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

1895年毕加索完成了《赤脚的女孩》和《乞丐》,他在自己众多绘画作品中,最满意的就是这两幅作品。毕加索所描绘的这些被贫困逼到死亡线上的穷人,是那样的传神、细腻。尽管他们形容憔悴、身世飘零,但人性善良的光辉依然感人。《赤脚的女孩》是毕加索第一次满怀着特殊的情感描绘的少女画像。画中的姑娘坐在普通的墙壁前面,两只乌黑的大眼睛凝视着前方。她肩上那条不太干净的围巾、朴素的衣着和两只赤脚以及周围环境的简朴,都表明她的家境贫寒。她的手脚是粗糙的,同她那天真惊奇的目光、极其匀称的面孔以及忧郁的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毕加索在处理脚的大小和衣服掩盖下的粗大的脚踝时,采用了夸张手法,着重烘托了她同土地的交往,描绘出了她是一个生来就得过穷日子的苦命人。同时,她也是7年以后,毕加索在“蓝色时期”所画的另一幅《乞丐》和20世纪20年代早期一些巨幅裸体画的前身。

当毕加索真正开始掌握绘画技巧、完全能掌握绘画工具时,荷塞就让儿子帮自己的装饰画作一些细节的整修工作。几个月之内,双方都显而易见地发现,即使是在技巧的层面,儿子创作的画也已远远超过了父亲。荷塞不能画出《赤脚的女孩》,也不可能画出《乞丐》。他承认了这个事实,于是他郑重其事地把画笔让给儿子,从此以后荷塞再也没有画过一幅画。

在科鲁尼亚度过的4年,对毕加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他更加热爱新的事物、朝气蓬勃的事物,更加欢迎一切突破传统习惯的东西,因为他已产生了一种独立和自信的精神,对自己的才能和判断力更有信心了。

科鲁尼亚的生活对荷塞来说一直都不适应并且充满了压抑的气氛,尤其是毕加索最小的妹妹因染上了白喉救治无效死去了。这对荷塞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之后他变得更加忧郁了,不过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太久。

妹妹的死像一块低沉的阴云,在毕加索的心头压抑了很久。他第一次体会到死亡的恐惧,感受到死神的威胁。在极度悲哀中,他发誓要成为一个有神力的画家,他要与上帝和命运进行一场殊死的较量!

没过多久,在巴塞罗那一所著名艺术学院任教的一位荷塞过去的助手,想要回到这里他的故乡,他向荷塞提议对换工作。荷塞爽快地答应了,这回可以离开那充满悲伤气氛的小房间,同时也可以脱离科鲁尼亚永无休止的雨水和郁闷,回到阳光普照的南方。于是,全家人匆匆忙忙地收拾好行李和毕加索大量的画作,坐上火车离开了科鲁尼亚。

在去巴塞罗那就职前,父亲决定先返回故乡马拉加探亲。在归途中,他有意绕道马德里,为的是让毕加索参观设在首都的几个美术博物馆,在著名的普拉多艺术博物馆里,父亲领着毕加索观赏了陈列在那里的西班牙著名画家的作品。委拉斯开兹、哥雅、埃尔·格列柯、楚尔巴兰的大作,在展厅里庄严矗立,闪耀着神秘的艺术之光。

这是毕加索第一次目睹这些伟大的作品。父亲微微地躬着腰,向矮小结实的儿子小声地讲解着:“委拉斯开兹是一位宫廷画师。他一直专心于描绘自己的眼睛所能够清楚地看到的事物。他作画的时候,模特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场。被画的人只有头部是用写真的手法描绘出来的,而衣服往往是后来才补上的。他晚年的佳作,就是这幅《宫廷侍女图》……”

毕加索一边望着墙壁上的画作,一边竭力理解着父亲的话。他敬佩和崇拜这些名家大师。经过4年美术学校的学习,他已经能够欣赏这些画作了。

在马德里,他们没有久留,很快便返回了阔别4年的家乡。见到他们回来,亲戚们真是悲喜交集。在话别叙旧时,亲人们发现,毕加索的变化最大。4年前,他还是一个只知道画画的小学生,如今俨然是一个画家了。他那圆圆的脸庞上,显露出少年身上不多见的沉着和思考,那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又多了几分警觉和聪颖的光泽。他的个子长高了,胸脯也厚实多了,像一个短跑运动员。

然而,最令亲戚们感到惊喜的是,他们从毕加索带回来的作品中,看到了这个孩子超凡脱俗的才气和坚实的绘画基本功。作为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他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和画技,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众亲戚中,最兴奋最激动的自然要算萨尔瓦叔叔了。这个曾将刚出世的毕加索从死神手中夺回的人,被侄子的作品深深打动了。他敏锐地感觉到,毕加索画技会有更大发展,将会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

在艺术学院上学

轻松愉快的暑期很快结束了。父亲携带一家人又登上了开往巴塞罗那的轮船。大海风平浪静,毕加索在轮船上作画。这个行程恰好是沿着西班牙的东海岸由南向北航行。

一路上,成长中的毕加索目睹了社会的真实景况:轮船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海港里繁忙嘈杂的船只;穷人的潦倒,富人的骄横……少年毕加索的心,平添了几多忧愁,几多思虑。这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重叠在一起,使他又成熟了几分,沉稳了几分。

经过3天的航行,巴塞罗那呈现在眼前,这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两侧延伸出城市的轮廓。这座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海滨城市,是加泰罗尼亚地区民族文化传统悠久的古都。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条件,毗邻法国,近连欧洲大陆,道路四通八达,欧洲的新潮文艺思想在这里传播得很快。所以,巴塞罗那比处于西班牙心腹之地的首都马德里更为开放,更为自由。

巴塞罗那曾是加泰罗尼亚的首都。加泰罗尼亚在中世纪时是一个横跨东比利牛斯山的独立国家,大部分的国土落在西班牙半岛上。这个国家天然资源不丰富,但却拥有充满活力、精于贸易的人口。

在摩尔人的战乱后,早先住在海岸一带的居民恢复了商业的经营,使得加泰罗尼亚很快成为地中海最重要的贸易国家。

当西班牙其他地区还因为过去的战争而大伤元气时,加泰罗尼亚却繁荣起来,拥有本身辉煌的文明、杰出的建筑艺术、一所著名的美术学校和一所著名的大学,以及广受意大利、法国、拜占庭及犹太学者们所影响的文化。

毕加索刚到巴塞罗时不过是个孩子,对这一切全然懵懂,而且还是个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的陌生人。刚一踏上码头,毕加索就发现自己又一次被不同的语言所包围。荷塞一家人异乡客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在走向克莉丝汀娜街落脚处的途中大家深有体会。14岁的毕加索再一次尝到了失落的滋味。

1895年,巴塞罗那已经是一座欧洲现代时尚、巨大而繁忙的城市,50万居民全都讲着他们自己的语言,有着与马拉加或西班牙其他地方不同的生活习俗。

在巴塞罗那的街头,一群人在游行集会,他们举着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喊着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印象派”的光波在他们迷乱的眼神里激荡,“象征主义”的梦想在他们蓬松的长发间出没,他们是颓废派诗人、泛神论者、象征主义者、哲学家们。

毕加索注意到了那个拖着脏污卷发、络腮胡子的卡塔鲁那人圣地亚哥·鲁西诺,这位巴塞罗那现代运动的领袖,是西班牙16世纪末绘画大师格列柯的崇拜者。他是位画家,可他的讲演好像比绘画更出色。

荷塞全家先住在克莉丝汀娜街的寓所,不过他们马上发现那儿光线太暗,并且极不方便。很快他们就搬到距离荷塞任教的艺术学院很近的恩赐街的一幢楼房里。

当时毕加索就读于巴塞罗那一所中等美术学校。这所学校名望较高,规模也大,校舍整齐,设备齐全。遗憾的是,它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循规蹈矩的老路子。初级班的学生一个挨一个地坐在板凳上,日复一日地描摹一小片叶子,或者是古建筑上的一个细部。几个星期后,直到画纸被擦破了、蹭黑了,才能得到允许换上另一个模型。

按年龄讲,毕加索应该在这个班级学习。但是,毕加索的实际技能,已远远地超过了这个阶段。所以父亲为儿子申请进高年级学习。校方的回答是: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决定取舍。学校规定了试题和时间。出人意料的是,毕加索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校方限期一个月完成的作品。

在他的试卷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同凡响的画技,甚至超过了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比如,试卷中有一幅裸体男模素描。毕加索以朴素的写实手法,娴熟的炭笔明暗技法,将男模结实健壮的躯体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这使学校的老师们大吃一惊,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个看上去还有些腼腆的孩子,竟然有这么强的绘画能力。

毕加索被高年级破格录取了!于是,他开始学习古代美术、实物写生、模特写生和素描等课程。他一面认真地学习这些课程,一面利用课余时间到外面写生,进行更为刻苦的自我训练。

毕加索的班上有一位叫曼纽·派亚瑞斯·格劳同学,是个淳朴强壮的年轻人,第一堂课正好坐在毕加索的旁边。尽管两人年龄相差了6岁,却很快成为朋友。派亚瑞斯是毕加索在巴塞罗那时最好的朋友,而且一生都与毕加索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作品获得奖励

毕加索在巴塞罗那前两年的生活平静地过去了。他住在家里,按时去上课,努力绘画,还经常和派亚瑞斯在街上游玩,画满一本本的街景、马匹、猫、狗和开赴战场的士兵的速写。

毕加索在家里也忙于绘画,为家人画油画和素描。一张他母亲的蜡笔画和几张他父亲的肖像,还有多幅画妹妹的油画及素描和一幅大型的油画,画的是妹妹洛拉穿着白衣跪在圣坛前第一次领受圣餐的情景,父亲站在洛拉的身旁。这一幅成功的作品,被送去参加“美术与工业”的春季展览,赢得了一片赞美声。

1896年夏天,毕加索是在马拉加度过暑假的。他在家乡表现出了惊人的活力,画了大量的肖像、素描,其中非常特别的有几幅,在这些作品中一点儿没受巴塞罗那的影响。

毕加索很少画风景,在这里他画了最特殊的一幅风景画。这一幅画他是用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手法画的。画面中,马拉加的红色土地斜着伸向淡蓝色的天空,地上长满了仙人掌,似乎是用画笔生动而有力地涂上去的;地面的色彩强烈,浓重的颜料又有调色刀压抹的迹象,和那淡蓝色的天空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幅画有些凡·高的感觉,更让人联想到野兽派,可是在凡·高时代还不曾有野兽派这一说法,当时毕加索也没有听说过野兽派。这幅画纯粹是毕加索自己的画风。

1896年,16岁的毕加索为了参加一个大型展览会,想要画一套“沙龙风格”的作品,他征求父亲的意见。父子俩研究了很长时间,最后选中了《唱经班的男孩》、《第一次圣餐》、《科学与仁慈》3个题材。这样,既有科学的又有宗教的,反映出了两代人的妥协。

在巴塞罗那全市美术展览会上,毕加索的《第一次圣餐》陈列于第一展览室,标价1500比塞塔。当时《巴塞罗那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对这次展览的综合评述,其中提到了《第一次圣餐》这幅画,对这幅画给予充分的肯定。

毕加索把自己的情绪、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接着动笔创作了著名的《科学与仁慈》。

荷塞对此也相当重视,他买了许多的新材料,教毕加索怎么用它们,甚至还替毕加索租了一间画室。荷塞亲自充当画中的模特——医生,并从街道上找来一个乞妇做病妇的模特。

荷塞一生极少照相,他没有留下什么照片,后人只能通过毕加索这幅画中的“医生”来想象他的样子了。

毕加索充分借鉴流行的印象派的技巧,在以赭色、棕色表现悲悯和忧郁的同时,映衬着紫红、黄绿诸色,从而一扫伤感颓靡之风,画面成熟稳重、泰然自若,虽然尚没有摆脱学院派的影子,却也对未来有所预示。《科学与仁慈》画面上是一位病中的母亲,她面容憔悴,两只眼睛深深地凹陷着,正失神地望着自己的孩子,她的手有气无力地垂在床边,一位老医生正在给她看病,一位修女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端着汤给病妇喝。

在这里“医生”体现了“科学”,修女体现了“仁慈、博爱”。毕加索用赭色、棕色和土色表现忧虑、悲悯、凄凉的感情,并用紫红色、淡紫色、白色和黄绿色体现作者寄予的希望。

毕加索非常用心地作这幅画,《科学与仁慈》被送到马德里参加全国展览,得到审查委员会的荣誉奖状,又送到马拉加参加地方展览,得到一枚金质奖章。

这让全家人欣喜若狂。这幅画也让所有喜爱简艺绘画技法的人都很喜欢,但这是毕加索对学院传统的告别作,他以后再没有画过这类的画作。《科学与仁慈》是毕加索人生旅程中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了庆祝这次获奖,毕加索的家人和朋友特意为他举行了一个庆祝仪式:把香槟酒浇在他的头上,作为他成为画家的洗礼。从这一天起,毕加索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画家毕加索。

毕加索在别人吹捧的光环和期待的眼神中,上了展览,上了报纸,如果他按着别人为他指明的道路走下去,凭毕加索的聪明才智,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会超过他的父亲,成为当地有名望的人物。但是,如果那样,也许人们永远也见不到天才的毕加索了。

1897年的暑假,毕加索再次回到家乡。毕加索受到了亲朋好友的热烈欢迎,萨尔瓦叔父拥抱了侄儿,他一直对毕加索抱着很大的期望。荷塞的一群老朋友,也为画家毕加索设宴祝贺。

这段时间毕加索常常把绘画丢在一边。他腋下夹着手杖,戴黑色的帽子,但却遮掩不住帽子下那乌黑的闪闪发光的眼睛。一到傍晚,他就挽着表妹卡门·布拉斯科的手来到海滩或者河边散步。

洛拉妹妹经常跟踪哥哥,偷偷地窥视他和卡门·布拉斯科的一举一动,然后回来学给大人们看,逗得家人笑声不断。

人们认定了毕加索与表妹郎才女貌,是天生的一对。因为买不起名贵的花,又不好意思向叔父要钱干这些事,所以毕加索特意把一个画了一束花的铃鼓送给表妹布拉斯科。

几天后,布拉斯科说,她不能再和毕加索一起出去散步了。原因是,布拉斯科的妈妈嫌弃毕加索家里太穷,社会地位也不高,毕加索配不上她的女儿布拉斯科。

这事对毕加索的打击可不小,他虽然冷静地和布拉斯科分手了,但心中却烙上了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在毕加索此后一生的情海里,几乎再没有这样单纯的爱恋了,而更多的是一种感情的依托、寂寞的排遣与情欲的宣泄。这个假期他过得不如上次那么愉快,因而他也没有创作出很多作品。

毕加索那位越来越有钱的萨尔瓦叔父的两位朋友卡波奈罗和狄库伦在马德里的圣费南多皇家学院任教,而且极具影响力,他们认为毕加索应该到那里去深造。萨尔瓦叔父虽然做了这项建议,但他却和很多有钱人一样,在金钱上对穷亲戚十分吝啬。

荷塞和他的其他一些亲戚、老朋友们凑了一些钱,加上萨尔瓦叔父给的那一点点,还是少得可怜。而这些就是毕加索的全部旅费、生活费和作画的材料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