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言行一致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2:32:25

点击下载

作者:李占强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学生言行一致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言行一致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试读:

前言

哲理是从点滴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有用心去洞悉,我们才能更好地体会成功与成长的价值。一粒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藏着一个天堂。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涵着无限的哲理。用心去发现,将浓缩的真知化为鲜活的智慧,我们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驾轻就熟。读哲理,为学习和生活储备智慧。在故事中畅游,青少年会感到身心完全放松,从而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通过或富于智慧或充满想象、或饱含大爱或寄寓深情的故事,孩子们能看到世间的善恶,并拓宽心中的天地。许多故事还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用心灵倾听

幼时的她是那样的活泼可爱,像春天里枝头绽开的花朵,望着她那甜甜的笑靥,一辈子都那样普普通通的父母,禁不住在心中为她的未来编织起无数个绚丽的梦想。

然而,就在她两岁的那年,因一场突发的疾病,不慎使用了过量的抗生素,等到她病好以后,她却完全失去了听力。

望着失聪的宝贝女儿,父母先是不迭的痛苦、懊悔、自责,继而,他们开始坦然地面对命运的无常,开始让聪颖、美丽的女儿懂得——上帝向她关上了一扇门,还会向她打开一扇窗,她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骄傲。

虽说女孩的求学之路要比同龄人艰难得多,有时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话,她都要努力地猜上好半天。可她那一贯的认真和执著,让她一天天地优秀起来。很小的时候,她就特别喜欢舞蹈,每每看到电视上那些翩翩的舞者,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模仿一下。为了能够“听清楚”音乐,她把音响放到最大的音量,面颊紧紧地贴在音箱上面,在音箱的震动中感知那些跳动的音符。有时,她用手臂贴在音箱上面,一点点地感受那些优美的旋律。

谁都不会想到,耳朵一点儿声音也听不到的女孩,在她13岁那年,就走出了国门,在国际大赛中拿到了舞蹈金牌。

后来,美丽的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术学院,一边用画笔涂抹自己玫瑰色的青春梦想,一边用漂亮的舞姿书写着年轻的追求。再后来,女孩领舞的舞蹈《千手观音》先是在许多个国家地区演出大获成功,受到了如潮的赞叹,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赢得亿万观众的一致赞赏……

这个女孩就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年轻的舞蹈演员邰丽华。许多人惊讶完全失聪的她和她的同伴怎么听懂了那些美妙的音乐,她带着一脸的微笑着告诉人们:倾听到世界的美丽与深邃,不单单只是靠耳朵,还要靠眼睛、鼻子、手、脚……最最重要的是靠心灵,靠热爱生命和生活的心灵。

是的,只要拥有一颗饱含爱意的心灵,就没有什么残障能够拦住一个人的倾听、阅读、感受和表达,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拦住精彩人生的演绎。

学会跟自己比赛

凯恩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职员家中。此前,他的父母桑德斯夫妇已经为他生下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桑德斯夫妇都是当地冶金公司的普通职员,似乎自己的后半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了,但他们很骄傲——三个孩子都很聪明,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又各有特长,谁都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桑德斯曾不无自豪地向邻居们夸口:“我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棒,他们都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然而,桑德斯夫妇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小儿子凯恩居然一点儿也不像他的哥哥姐姐。一生下来,他就呆头呆脑,手脚笨笨的,做什么都比同龄的孩子慢半拍。上小学了,凯恩较低的智商进一步显现出来,他不仅比他的哥哥姐姐当年的表现要差许多,甚至连镇上那几个桑德斯不屑一顾的笨孩子都赶不上。

每每看到凯恩做什么事情总比别的孩子差那么一大截时,桑德斯便会急切地批评他:“你的数学不如比特,你的绘画不如玛莎,你的体育不如约翰,你的语言不如弗朗斯……总之,跟别的孩子比,你差得太多了,你要向他们学习,要追赶他们。如果你敢不上他们,真不知道你将来的生活会是多么糟糕。”

凯恩也很苦恼自己不像哥哥姐姐那样聪颖,他也曾千方百计地努力过,也曾试过“笨鸟先飞”,但效果总是不大明显,无论他怎样试图把事情做得更好,有时甚至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然赶不上别的孩子,他们似乎做什么事情都很轻松,而且做得都那么好。这让他很苦恼而无奈,少年的心中蒙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

凯恩在读小学期间,他几乎成了各科老师特别关照的“焦点”,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选定追赶的对象,焦急地期待他能有所进步。在那几年里,充斥他耳朵的经常这样的话——凯恩,你跟某某学习学习,看看人家计算得怎么那么快;凯恩,你跟某某比比,人家怎么能把文章写得那么流畅;凯恩,你再努力一下,你跟某某比比,人家成绩怎么提高得那么快;凯恩,你要是能追上某某,你就能够考上大学……诸如此类激励的、批评的、焦虑的、关切的劝导和教诲,陪着他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尽管他很卖力地追赶,但他还是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落在别的孩子后面,他仍是令老师们失望的“总也赶不上其他同学”的“最落伍”的那一个。接连不断追赶失败,让他幼小的心灵中弥漫着失败的感伤,他常常呆呆地坐在角落里自责。

凯恩升入中学后,桑德斯带他到纽约找权威医生做了诊断,才知道除了智商偏低外,他还患有动作障碍症。从此,桑德斯夫妇对他不再抱过高的期望,认为只要凯恩将来能够自食其力,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凯恩在八年级的时候,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杰西卡老师。她出身高贵,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她不仅有着渊博的学识,更有着一颗仁爱、智慧的心,在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都有生长的权利和自由。她从来没有像凯恩的父母和其他老师那样,叫凯恩像别的孩子那样如何如何,总是笑容可掬地鼓励他:“别着急,慢慢来,不用跟别人比,你只要按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相信你会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的。”

一天,凯恩在数学考试中又成为全班唯一的不及格者。放学后,凯恩难过地找到自己最敬佩的杰西卡老师,不好意思地低垂着头:“老师,我太笨啦,我总是比不过别的同学。”“亲爱的孩子。谁说你笨啦?你这次考试就比过了一个同学,很有进步啊!”杰西卡慈爱地抚摸着凯恩的头。“我比过了一个同学?”凯恩不解地抬头望着杰西卡老师。“是的,你这次考了58分,比上次多考了10分,你这不是超越了自己一次吗?”杰西卡微笑着注视着凯恩的眼睛,告诉他:“孩子,记住——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跟自己比赛,只要你不停地追赶和超越你自己,你就是在不断进步着,你就是可爱、可敬的,就没有必要自卑地低头。”“学会跟自己比赛”,凯恩在心中默默地咀嚼杰西卡的赠言。走出教学楼,金色的阳光簇拥着他,刹那间,他的心中仿佛也涌入了一缕明媚的阳光——他茅塞顿开,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不快乐的原因,就在于他总是在跟别人比赛,总是停留在失败的阴影里,却忘了学会跟自己竞赛,忘了学会一天比一天进步一点点,学会享受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桑德斯夫妇十分惊讶地注意到,昔日愁眉不展的凯恩,突然间像变了一个人,他每天都昂着头,挺着胸,嘴里吹着快乐的口哨,给人一种命运在握的自信。他学唱歌,虽然依旧常常跑调,可唱得很投入,一副怡然自得模样;他练长跑,虽然速度还是那么慢腾腾的,但他天天坚持,比哥哥姐姐们还有毅力……

一天,凯恩在家里认真地做他的《手工制作》课作业——做一个简易的小板凳。忙活了一整天,弄了满地的刨花、碎木料,他做出了一个很粗糙的小板凳。他的哥哥比特见了,不禁嘲笑道:“凯恩,这世界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了。”“不,还有比这更糟糕的。”说着,凯恩从外面拿来另一个板凳,自豪地告诉哥哥:“这是我做的第一个,连它也不能算是最糟糕的,因为以前我还不会做呢。”

哥哥哑然,他心里承认凯恩说得有道理。父亲桑德斯走过来,第一次赞扬凯恩:“孩子,好样的,你确实很棒!告诉我,谁教会这样看问题?”“是杰西卡,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凯恩快乐地向家人讲述了有关杰西卡的事情。“那真是一个好老师啊!”桑德斯由衷地感叹道。

从此以后,全家再没有一个人说凯恩笨了。他们开始经常对凯恩说的,是这样一句充满激励与赞赏的话——“凯恩,你做得的确比以前更好啦!”

奇迹在慢慢地发生,凯恩的功课不再总是倒数第一,而是在缓缓地提高,虽然不像别的同学那样明显,但他一点一点地进步,却是毋庸置疑的。高中毕业时,他竟接到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几年的刻苦努力,他虽然没有哥哥姐姐们的学业那么优秀,但他在投资和金融方面,却显示出了较为敏感的眼力,更为重要的是他培养了自己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25岁那年,他拥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此后,他将公司的业务扩展到六个州,建造了上千座高楼大厦,成为身价超亿元的著名的“房产大亨”。继而,他又雄心勃勃地进军保险业,并且大有收获。

如今,凯恩耀眼的光环,几乎完全遮住了他那几个很优秀的哥哥姐姐。

一天,父亲桑德斯又在感慨:“真没有想到啊,当初谁都比不过的凯恩,如今竟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凯恩在一旁认真地纠正道:“不!父亲,我当初也能比过一个人,那就是我自己。”

没错,凯恩虽然天赋不佳,但他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跟自己比赛,不断地追赶和超越自己的人。他的成功,固然与他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密切相关,但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他遇到了杰西卡老师,遇到了一个引导他走出成长误区的良师。是杰西卡那“学会跟自己比赛”的睿智的点拨,驱散了他心头因一味追赶他人而所带来的挫败感和无尽的烦恼,培养了他顽强进取的自信,让他一点点地走向了人生的成功……

可贵的赞赏

省电视台的一档名牌节目欲招聘节目主持人,报名者呼啦啦来了上百人。几轮考试过后,三位竞聘者脱颖而出,准备进行最后的角逐,争夺唯一的人选名额。

主持复赛考试的是台长,考题看似很简单、回答起来却不大容易——你是怎样评价进入决赛的另两名竞争对手的?

复赛前两名的选手分别出场了,两人回答的风格很相似,在简单地肯定了对手几句后。

话锋一转,开始咄咄逼人地指出对手的种种不足,并大量列举相比之下自己所具备的优势,语气里透着自己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自负。

轮到她回答了,她侃侃而谈,把两位对手的优点条分缕析,态度认真得像个小学生,语气里洋溢着钦佩与赞赏。

在她的评述中,仿佛那两位对手实在太优秀了,最后胜出的也理应是她们。

台长禁不住问她:“难道你没感觉到她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吗?”

她思忖了片刻,坦言道:“也许是我更多地关注了她们的优点,所以,我目前尚未发现她们明显的不足。”“这么说,你感觉她们比你要优秀一些?”台长微笑着注视着她。

她点点头:“是的,她们都很优秀。不过,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向她们学习,争取做得比她们还要优秀。”她谦逊而自信的回答赢得了在场众多评委一致的赞许。

最终,她胜出了。不久,便成了台里的“名牌主持人”。

事后,曾有人问台长为何录用复赛成绩排名最后一位的她,台长这样平静地解释——不错,另外两名选手的确也很出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她还要高出一筹,但前两位关注的目光却更多地停留在了别人的缺点上面,唯有她能够把赞赏的目光。

更多地投向别人的优点,这样懂得敬重他人、虚怀若谷的人,才是最有提升潜力的。

把对手扶起来

在北方某大城市里,诸多电器经销商经过明争暗斗的激烈市场较量,在彼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有赵、王两大商家脱颖而出,他们又成了经常掀起市场波澜的最强硬的对手。

这一年,赵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采取了极度扩张的经营策略,大量地收购、兼并各类小企业,并在各市县发展连锁店,但由于实际操作中有所失误,造成信贷资金比例大增,经营包袱过重,其市场销售业绩反倒直线下降。

这时,许多业内外人士纷纷提醒王——这是主动出击,一举彻底击垮对手赵,进而独占该市电器市场的最好商机。

王却一笑置之,始终不曾采纳众人提出的建议。

在赵处于最危难的时机,王却出人意料地主动援手,拆借资金帮助赵涉险过关,最终,让赵的经营状况日趋转好。

这反过来又给王的经营施加着压力,迫使王时刻面对这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有很多人曾嘲笑王的心慈手软,说他是养虎为患。可王却没有丝毫后悔之意,只是殚精竭虑,四处招纳人才,并以多种方式调动手下人拼搏进取,一刻不敢懈怠。

就这样,王和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彼此绞尽脑汁地较量,双方各有损失,但各自的收获却都很大。多年后,王和赵都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业巨子。

面对事业如日中天的王,当记者提及他当年的“非常之举”时,王一脸的平淡:击倒一个对手有时很简单,但没有对手的竞争,是乏味的。我们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这种程度,应该感谢对手时时施展的压力,正是这些压力,化为我们想方设法战胜困难的动力,进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

哦,把对手扶起来,原来不止是一种襟怀,还是一种智慧啊!

做最好的那个自我

绘画虽然是父亲一生的热爱,但寒微的家境,连一般的学习机遇也无法给他提供。这样,一直很业余的绘画水平,成为梗在父亲心头的遗憾。女儿在三岁时,父亲便开始培养她的绘画兴趣,并给她讲了许多著名画家的成功经历,希望女儿能够像他们一样,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能实现自己未圆的画家梦。

起初,在父亲的指点下,她还画得还有模有样,渐渐地兴趣便淡了,可是一向乖巧听话的她,不忍让父亲失望,尽管心里不大情愿,但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走进了各类绘画辅导班,一遍遍地在画板上机械地涂抹着自己也越来越不清晰的梦想。

因绘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她的其他功课落下许多,最后只得无奈地报考了一所普通艺术院校。

是大一的一次“校园模仿秀”大赛,改变了她后来的人生走向。

大赛的初赛,她轻松地过关;复赛前,她也做了比较充分准备,临场发挥也很正常,结果她竟然没能入围最后的决赛。

带着巨大的失落,她独自来到校园的人工湖畔,心情黯然地望着波光潋滟的湖面,不时地喃喃地叹息:“我真笨啊,真的太笨了,我连模仿都做不好。”“为什么非要模仿好别人,不去尝试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呢?”那位学生敬仰的老教授不知何时站到了她的背后。“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她仰起头来。“是啊,即使你模仿得再逼真,那你也只能是失去自我的他人的一个影子。别忘了你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去做最好的那个自我,才是最最重要的。”老教授微笑着点拨她。“做最好的那个自我”,她轻轻地重复了两遍,仿佛有一股清新的风吹入幽闭的心扉。带着醒悟的激动,她向老教授深鞠一躬,满面轻松地跑开了。

后来,她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将绘画只当做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自己喜欢的写作。大学读书期间,她便成为有名的网络作家,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并如愿地留在省城的一家出版社。

她叫顾天天,网名云淡风轻。在谈到她今天的成功时,她的父亲愧疚地说:“我差一点酿成了一个大错,我只想着让女儿模仿别人,成为优秀的‘他人’,却忘了告诉她成为一个最好的‘我’。”她却安慰父亲——那不过是人生难免的一个弯路,也许只有经历过一些挫折,经过冷静的思索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么,才懂得在成长的路上怎样才会不迷失自我。

向自己约稿

刚开始舞文弄墨时,我特别羡慕那些经常能够收到约稿信的写作者,认为那是很风光的。等到自己也混出一点小名气后,也有各类约稿纷至沓来,一时间,自己竟有些应接不暇了。渐渐地,因绞尽脑汁地穷于应付各类约稿,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不说,还鲜有佳作问世,便暗叹:还不如没有约稿呢,那样我就可以更自由地写点儿自己想写的或喜欢写的东西。

后来,我便开始有选择地拒绝约稿,力争所有的稿子,都是自己欣然命笔的。这样一来,心灵更放松了,灵感似乎也多了起来,不仅作品的数量没有因约稿的减少而递减,质量反而有了明显的提高。

那一天,武汉市一家很有名气的杂志社一位叫红豆的女编辑来到哈尔滨,经朋友介绍辗转找到我,非要请我吃饭、约稿。席间,红豆向请来的我们几位撰稿人大倒苦水,说如今期刊竞争如何如何激烈,像她这样做编辑的如何如何艰难,她描述的种种情景颇让人心生同情。面对她那满含期待的虔诚而认真的目光,我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同意给她写一篇约稿,虽然我此前也从未向其投过稿。

答应了红豆的约稿,实际是我给自己找了一件麻烦事。因为她供职的那家杂志专发纪实类稿件,而我是一名高校教师,不能像那些记者那样天马行空、走南闯北,也不能像那些自由撰稿人那样闻风而动、见缝插针,有时即使碰到一个好的素材,要采访到当事人,也是颇费辛苦的,更何况自己又一向不大喜欢写那类煽情的稿子。后来好容易采写了一个稿子,红豆也颇下了一番编辑功夫,却没有通过主编的终审。

那天,在电话里,我和红豆彼此都有些歉疚,相互说了许多安慰的话。在谈及约稿以外的话题时,我得知她也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以前也曾发表过一些文章,便点拨她——与其那样费力、头疼地做编辑,何不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拿起笔来做个撰稿人,向自己约稿呢?

她若有人在肩头猛击一掌似的恍然醒悟,连连向我道谢:“我交际能力太差,的确不大适合做编辑,很多时候费了不少心思向别人约稿,结果让作者受累,自己也累,整天忙忙碌碌的,还不见成绩,忙得竟忘了自己更适合做一个自由撰稿人。”

后来,她果断地辞去了编辑一职,背着笔记本电脑来到北京,做起了自由撰稿人。不久,众多的报刊上便接连不断地出现署名红豆的文章,书店里也卖起了她的作品集,她也成了众多报刊争相约稿的对象。

一年夏天,我应邀去海南参加笔会,又邂逅了红豆。我笑着问她:“被约稿的感觉怎么样?”她深有感触地说:“还是你说得对,与其被动地向别人约稿,不如主动地向自己约稿。”

接着,我们又交流了各自的创作计划,两人一致认为:写作,就应该自由地放飞心灵。如果要约稿,就向自己的心灵约稿,让自己在自由的领地中纵横驰骋,在最自由的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品味人生酸甜苦辣,领悟生命的种种要义……

十分钟赢得成功人生

他刚参加工作时,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总是感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每天都要疲惫地奔命于那一份份似乎都很重要、都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为此,他舍弃了许多个人爱好,舍弃了许多休息时间,经常加班加点地忙碌,但他的工作效率并不十分理想,不要说让领导满意了,就连他自己也觉得差劲儿。

偶然的一天,他在跟朋友聚会中,遇到了一位年纪轻轻便成就斐然的博士生导师。他非常羡慕那位博导的年轻有为,更羡慕博导从容洒脱的生活方式——年轻的博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每天都如苦行僧似的忘我工作,并没有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个人的生活情趣,来换取那一项项骄人的业绩。他爱好广泛,琴棋书画都时有涉猎,他经常陪着妻子悠然地逛街,经常跟女儿做快乐的游戏,还常去参加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活动……他似乎是轻轻松松地便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丰富多彩,成功频频。他诚恳地向那位博导请教该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博导微笑着告诉他——只需每天花一点点的时间,在一张卡片上面,写下一天工作的计划和重点,列出要做的每项工作的顺序和所需的时间。然后,依照卡片上的安排一一去落实就可以了。

真的就那么简单吗?他尽管心中有些疑虑,但他还是决定开始尝试着按博导指点的方法去做。当他第一次把当天必须要完成的事情一一列在卡片上时,他发现他要做的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多,而当他按着计划具体操作时,他又欣喜地发现有条不紊地做事是轻松而愉快的,效率也比往常高出许多。那天,他完成了早上排列的全部工作,还有近两个小时的结余,他可以自由支配它们做一些自己想做而平素根本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起来,他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抽出一点儿时间,好好地想想,然后写下这一天里要做的事情、重点和顺序。做好这项工作,最多不超过15分钟,一般只需10分钟就足够了。而由此产生的轻松、愉快、高效的神奇效果,就源自于他这看似微不足道的10分钟的科学调度上。

因为心中清楚了每天要做哪些事情,重点在哪里,大约要花费多少时间,等等,他再做起来便很从容,很有条理,不像以往那样杂乱无章、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工作压力陡然减轻许多,效率也自然有了明显提高。

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业余时间,去发展曾被一度挤掉的个人爱好,去体验一些新鲜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情趣更丰富,而由此带来的是健康的身心,这又使他更有热情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渐渐地,他从习惯每天都花10分钟的时间,科学地安排一天的工作,进而花时间设计好一个月、一年的工作计划,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踏踏实实地行进在通往理想的路途上,轻松而又愉快地充实着每一天。

自然地,他很快就因合理地调度时间,而使自己的工作比同事做得更从容而完美,进而不断地受到上司的赏识,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做起,一步一个台阶地快速提升,仅有营销专科文凭的他在35岁生日前夕,因其卓越的组织与管理才能,被著名的麦克尔集团公司任命为北美分公司的执行总裁。

在圣保罗大学举行的一次演讲中,他道出了自己取得成功的简单秘诀——只需每天花费10分钟,科学安排好工作程序。当然,他也特别地强调还必须做到深思慎取和持之以恒。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次学术报告会刚刚结束,观众们还沉浸在那闪烁着思想火花的精彩绝伦的报告当中时,一位年轻的女记者便急切地走到当代科学大师霍金面前,怀着深深的景仰之情,向这位被困在轮椅上长达30多年,却始终未曾停止过深邃的科学思考,并以一长串辉煌的业绩展示与世人的科学巨匠,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解的困惑:“霍金先生,颅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地固定在轮椅上了,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已失去了太多而悲伤过吗?”此问一出,会场内在骤然鸦雀无声,人们纷纷将期待的目光再次投向这位当今的智慧英雄。

霍金脸上依然挂着恬静的微笑,他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不大灵便的手指,艰难地敲击着胸前的键盘,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的伦敦音,在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了下列几行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够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最重要的是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于是,肃静的会场上再次响起如潮的掌声,人们纷纷拥上前台,向这位坦然面对磨难、挑战艰难并不断铸就辉煌的人生斗士,致以深深的敬意。“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轻轻地诵读着霍金先生那简单而隽永的人生赠言,我的心灵被震颤了,望着荧屏上霍金那并不高大的身影,我恍然读懂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命题——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至今仍生活困顿的乡下老者。他辛辛苦苦盖起来的三间砖房,几乎花掉了他半生的全部积蓄,却在一个傍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毁了。面对赶来救灾的乡邻,他竟面带微笑,挺着瘦骨嶙峋的腰板,不无感激地反过来安慰他人:“大人和孩子的命都保住了,就谢天谢地了,再好好地干几年,就不愁再盖新房。”他那直面艰难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一点也不逊色于我所知道的那些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是的,生活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的不如意,甚至有许多是猝不及防的灾难。这时,不妨转念一想,想想不曾失去的那些东西,不妨将目光转向命运垂青的那一面,多看看那些让人心情愉快的地方,以感恩之心,去重获信心,再鼓起勇气,坦然地将所有的苦难与艰难都坚韧地熬过去。

至于生活慷慨馈赠的那些成功与收获,也应该心怀感恩之情,感恩某些机遇的惠顾,感恩他人善意的关心和帮助,感恩自己不懈的努力。会感恩,才会珍惜每一次希望的播撒,才会重视每一次汗水与心血的倾注,才会赢得更多的幸福。

懂得感恩的人,是快乐的人,懂得把感恩的种子撒进生活土壤的人,也必将拓宽人生的境界,必将拥抱芬芳的人生。

虚掩的门

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八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

在这家效益相当不错的公司里的员工,都习惯了服从,大家都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谁也不准去八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了一次“不要走进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

总经理满脸严肃答道:“不为什么。”

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吩咐,其他人便劝他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不用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

年轻人却好奇地偏要刨根问底。众人便拿出公司的规章制度,提醒他别砸了手里的让别人羡慕的饭碗。

可年轻人偏偏来了犟脾气,非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

他轻轻地扣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不大的房间里只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字——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年轻人十分困惑地拿起那个已落了许多灰尘的纸牌,走出房间。

这时,闻知年轻人闯入了那个禁止进去的房间,又拿出一个纸牌,有人开始为他担忧,有人替他出主意,劝他赶紧把纸牌送回去,大家同情地表示:一定替他保密,谁也不说他曾进入那个房间。

可年轻人却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乘电梯直奔十五楼的总经理办公室。当他将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的手中时,总经理一脸笑意地宣布了一项让他震惊的任命——“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年轻人不解地追问。“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自信地注视着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果然不负厚望,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事后,总经理向众人解释道——这位年轻人不为条条框框束缚,勇于走进某些所谓的“禁区”,这正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成功者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

众人恍然大悟:很多成功的门,其实是虚掩的,只要勇敢地去扣门,大胆地走进去,呈现在眼前的,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知道了方向就会找到路

在一个周末的朋友聚会上,我认识了刚刚周游世界归来的肖米粒,她25岁,一身的朴素,一脸灿烂的微笑,透着青春自信与洒脱。听她绘声绘色地讲述她在旅途中的种种神奇经历,在座的每个人在唏嘘不已的赞叹的同时,眼睛里都写满了羡慕。

肖米粒家境并不富裕,她也没有考上大学,她懂得的那一点可怜的外语,几乎连简单的交际都应付不了,但这并没有拦住她一次次将远征的双足踏上前行的旅程,让欣赏的目光触摸世界100多个国家的美丽的风景。

她告诉我们,第一次去南非,她买完飞机票,兜里只剩下50块钱了,可是,她还是毅然地越洋跨海地飞到了那个梦想的国度。她说自己在初中时,曾读过一篇名为《到路上去准备》的小文,懂得了——选好了目标,就应当赶紧上路,至于路途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到路上再去想办法解决好了。她常常是兜里只揣着少许的一点儿钱,拿上一张旅游地图就快乐地上路了。

虽然她一路上经常拮据得甚至吃住无着,但这并没有难倒她。那年,刚到开罗,她就花光了所有的钱,饿了一天的肚子,第二天,靠教当地两个小孩几句简单的中文,她不仅换来了一顿饱餐,还找到了一份赚取路费的门路。此后,她经常是一路教人中文,一路寻找最便宜的旅店和吃饭的地方,悠悠然地在埃及潇洒地玩了三个多月。在阿联酋,也是在花完最后的两块钱时,她欣喜地接了一份拍摄户外广告活儿,虽说这活儿很辛苦,给的报酬也不多,但她还是欣然地接受了。因为那不仅解决了她一周的吃住问题,还可以让她免费看到许多难得的风景。

当然,旅游路上惊险的遭遇也有许多。那年冬天,在横穿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时,她的左腿被一种奇异的昆虫叮咬了,只两天的工夫,腿就肿胀得举步维艰,幸好当地一位好心的土著老人为她敷了一种神奇的草药,才幸运地保住了她的腿。还有一次更可怕,她乘坐的旅行车在前往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盘山公路上,突遇大雨,旅游车在转一个陡弯儿时,车子猛地翻倒在路基下面,幸亏一棵百年老树卡住了车身——要不然,她与同车的游客都要随车坠入那百丈深崖了。

在讲述这些听起来都有些让人后怕的经历时,她依然谈笑风生,似乎那些都是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刺激的事情,她轻松得跟局外人似的,一脸云淡风轻般的从容与自然。

谈到我们许多人畏难的语言沟通问题,她感受颇深地说——其实,一个人出门在外,只要拥有微笑就足够了。在很多时候,带上一脸真诚的微笑,就是带上了一份特别的通行证,会很容易地与不同国度、各种肤色的人交流起来的。她至今仍只有靠着夹杂大量手势才能与人交流的有限的一点外语,却并未妨碍她结交了许多心灵相契的外国朋友,走到哪里她都没有感到过孤独与寂寞,就像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城里自由地穿梭一样。胆大的肖米粒像天生浪漫的三毛一样,背着简单的行囊,一个人潇潇洒洒地已经游历了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至今仍没有停下脚步的打算。那天,她随口说了一句很有诗意的话——也许我的生命就在路上。

当我们惊讶于年纪轻轻的她漫游世界竟像在大街上散步一样轻松时,她莞尔一笑:“我确实没有多少的钱,脑袋里装的知识也很少,但我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

肖米粒的这句话,让我的心灵猛地一颤,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已至暮年仍不懈登攀的著名探险家在回答记者充满困惑的提问时所赠予的豪迈誓言——因为山那里。没错,正是因为耸立在远方的峰峦那不可抗拒的召唤,才让攀援者忘却了所有的艰难和险阻,执著地去寻找登顶的路径,并由此诞生了一个个令世人赞叹的奇迹。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对自己心中选定的方向充满了自信,并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播撒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上,踏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

某广告公司以非常优厚的薪水招聘设计主管,求职者甚众。几番考核过后,10位优秀者脱颖而出,汇聚到了总经理办公室,进行最后一轮角逐。

总经理指着办公室内两个并排放置的高大的铁柜,为应聘者出了一道考题——请回去设计一个最佳方案,不搬动外边的铁柜,不借助外援,一个普通的员工如何把里面那个铁柜搬出办公室。

望着据总经理声称每个起码能有500多斤重铁柜,10位精于广告设计的应聘者先是面面相觑,不知总经理缘何出此怪题,再看总经理那一脸的认真,他们意识到了眼前考题的难度,又都仔细地打量了一番那并排的两个铁柜,有人还上前推推外面的那个纹丝不动的铁柜。毫无疑问,他们感觉这是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

三天后,9位聘者们交上了自己绞尽脑汁的设计方案,有的利用了杠杆原理,有的利用了滑轮技术,还有的提出了分割设想……但总经理对那些似乎都很有道理的各种设计方案根本不在意,只随手翻翻,便放到了一边。

这时,第10位应聘者两手空空地进来了,她是一个看似很柔弱的女孩,只见她径直走到里面那个铁柜跟前,轻轻地一拽柜门上拉手,那个铁柜竟被拽了出来——原来里面的那个柜子是超轻化工材料做的,只是外面喷涂了一层与外面的那个一模一样的铁漆,其重量不过几十斤,她很轻松地就将其搬出了办公室。

这时,总经理微笑着众人道:“大家看到了,这位蒋芸女士设计的方案才是最佳的——她懂得再好的设计,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上。”

如今已是该市著名广告人的蒋芸,向我讲完这段自己当年亲身经历后,非常自豪地告诉我:当时,那9位落选的应聘者都心悦诚服地向她祝贺,因为通过这次考核,他们真切地明白了: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许多,但成功的理由有时却只是一个——行动远远大于思想。关于成功的途径,谁都可以拥有许多美妙的设想,但最终抵达成功峰顶的,却常常是那些更善于行动的人。

拷贝成功

大学毕业后,几个有着硕士、博士头衔的年轻人凑到一起,雄心勃勃地筹划着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然而,举目周遭,每个行业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其难度可想而知了。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一点——创新。

也许是太过于求新、求稳了,一晃半年过去了,经过多方咨询,又经过一番番精心的论证后,他们竟没有找到一个十分有把握能赢得成功的合适项目,尤其书本上那些成功经营的信条,让他们一时举棋不定。

那天,他们又凑到本市最有名的星巴克咖啡屋,绞尽脑汁地思索着如何出奇制胜。

但思来想去,仍没有找到一个稳妥的实施方案。

看到他们踌躇满志又不得其法的神态,邻桌的一个顾客在旁边轻描淡写道:“其实很多成功,并非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不信,你们去问问本店的老板,问问他是怎么获得成功的。”

对呀,眼前就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家,怎么忘了向他请教呢?于是,他们诚恳地请出了咖啡屋的老板。

那位其貌不扬、仅有高中学历的老板,一句简单明了的话,道出了他们苦思不得的成功秘诀——把别人的成功搬过来。“把别人的成功搬过来”,几个年轻人默默地咀嚼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不由得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老板所取得的非凡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经营了世界上最赚钱的顶尖级咖啡屋的连锁店,他只是把在世界上已证明成功的星巴克咖啡屋的经营模式,研究透了,把人家的成功经验借用了一下而已。

几个年轻人感谢老板的慧言点拨在,很快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几年后,他们成为国内高科技产业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当然,他们和他们的部下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有一点他们把握了关键——拷贝别人的成功,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而且这条路非常稳妥,也非常简单易行。

租个儿子过年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启事的内容别具一格: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和我们一起过除夕之夜。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他笑了。毫无疑问,那个地方太适合他当前的处境了。于是,他给老人打电话,说明自己的意思。那端的女人显得异常兴奋!他听女人说,老头子,终于有人打电话来了!

按照地址,他敲开了那家的门。迎接他的两位老人比他想象的还要老,头发都花白了,而且步履蹒跚。

他正不知道称呼什么才好,却见女主人眼圈发红,张着双手,嘴角抽动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他觉得什么部位被猛地敲击了一下,眼睛就湿润了。他不由自主就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他一下想起自己的母亲了。

于是,一切顺理成章了,他被“父母”拥着走进屋子。“母亲”敲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不动声色地递过一杯红糖水。“母亲”领着他说,你的房间早就为你收拾好了,一切都是老样子。你先洗一洗。然后,咱一起包水饺。

他洗了一把脸,一边擦着,一边踱进了他的房间。突然视线里出现了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那是我们的儿子。”他一回头,就发现老头站在身后了。但老人说过这句,就闭了嘴。

这时,“母亲”在外面喊起来:“洗好了没有,你们爷俩在那里磨蹭什么?”老头马上换了脸色,笑着说:“好了,我们就去。”“母亲”已在擀皮儿了。他挽挽袖子,坐下来,开始揉面。以往春节,在家里就是这种情景。“父亲”的任务是烧水。他经常坐在一边,安静地瞧着娘俩快乐地忙活。“母亲”开始讲一些琐碎事情了。那些事情,他并不感兴趣,但他知道“母亲”喜欢,所以就听着,有时他会插问一句,“母亲”就把手里的活暂放一下,瞧着他,跟他解释。

水饺出锅以前,是要放鞭炮的。“母亲”的情绪在这时达到了顶点。她站在屋檐下,看着夜空里烟花缤纷,脸上漾着光芒,指挥着说:“咱们也可以点鞭炮了。”于是,他点燃了,“母亲”竟拍着手到院子里来了,而且,在鞭炮声中,孩子般地跳起来!

然后,一起吃水饺,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说着笑着直到“母亲”累了。“母亲”说:“我真高兴啊!可我是真累了。”“父亲”走过来,说:“你得休息一下了。”

他在那天晚上睡得非常踏实。当新一天的阳光照射进窗口时,他突然醒来,一下子坐起,半天才清楚了发生的事情。

那对老人看上去神情黯然了。“母亲”走过来,给他系系扣子,说:“孩子,我知道,无论怎样,我都不会取代你母亲在你心中的位置,记着,漂泊在外的时候,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抽空儿回家看看他们……”

他觉得眼眶一热,看到“母亲”泪水下来了,于是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一边点着头,一边说:“我知道了。”

老头送出来,悄悄地掏出一张钱,说:“真的非常感谢你,这是你的报酬,我们拿不出更多的钱。”

他坚决不肯要。他说:“你们已让我明白太多东西了。”

老头仍道着谢:“是你了却了我们的一份心愿。你大妈,她实际上活不了几天了,她得了癌症!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陪儿子在除夕夜再吃一顿她包的饺子。可我们的儿子,他,再也吃不到了。”

他根本没听清老人后来在说什么,在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变了模样。

辞别了老人,他飞快地奔向电话亭,拨通了自家的电话。话筒里传来老母亲的声音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母亲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母亲没听到他说话,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了!

半天,他哭着说:“妈,我想回家!”

电话亭里的小姐莫名其妙地瞧着他。

她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

童心与母爱

14岁的那年夏天,我和妈妈去海滨度假。一天早晨,我们在海滨散步时遇见韦伯斯特夫人。她身边带着两个孩子,一个是10岁的纳德,另一个是稍小一点的东尼。纳德是个文静的孩子,看上去像刚刚生过一场病,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东尼像一头小狮子,既活泼又斯文。

一天,游客们正坐在海滨的沙滩上,我弟弟突然对大家说,东尼是被收养的孩子。大家都很惊讶。只有东尼那张晒黑了的小脸流露出愉快的表情。“这是真的,妈妈!”东尼大声说,“妈妈和爸爸想再要一个孩子,所以,他们走进一个有许多孩子的大屋子里,他们看了那些孩子说,‘把那个孩子给我们吧。’那个孩子就是我!”“我们去过许多那样的大屋子,”韦伯斯特夫人说,“最后我们看上了一个我们怎么也不能拒绝的孩子。”“但是,那天他们没有把那个孩子给你们。”东尼说。他显然是在重述一个他已熟知的故事。“你们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说:‘我希望我们能得到他……我希望我们能拥有他。’”“是的,几个星期以后,我们就拥有了你。”韦伯斯特夫人说。

东尼伸出手,拉着纳德:“来,我们到水里去。”孩子们像海鸥似的冲进浪花里。“我真不明白,”我妈妈说,“明明知道是被收养的,他却丝毫不感到惊讶。”“相反,”韦伯斯特夫人答道,“东尼感到极大的快乐。似乎觉得这样他的地位更荣耀。”“你们确实很难把这事情告诉他。”我妈妈说。“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告诉过他,”韦伯斯特夫人回答说,“我丈夫是个军队里的工程师,所以我们很少定居在什么地方,谁都以为东尼和纳德都是我们的儿子。但是,6个月前,在我丈夫死后,我和孩子们碰上了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她盯着那个小的,然后问我,哪个是收养的呀,玛丽?我用脚尖踩着她的脚,她立刻明白了过来,换了个话题,但孩子们都听见了。她刚一走开,两个孩子就拥到我的跟前,望着我,所以,我不得不告诉他。于是,我就尽我的想象力,编了个收养东尼的故事……你们猜结果怎样?”

我说:“什么也不会使东尼失去勇气。”“对极了,”他妈妈微笑着应道,“东尼这孩子虽然比纳德小一些,但他很刚强。”在韦伯斯特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将要回家的前一天,我和我妈妈在海滨的沙滩上又碰见那位母亲。这次她没有把两个孩子带来,我妈妈夸奖了她的孩子,还特别提到了小纳德,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孩子对他的母亲有这样深的爱,如此地依赖和崇拜。

不料韦伯斯特夫人说道:“你也是一位能体谅人的母亲,我很愿意把事实告诉你:实际上东尼是我亲生的儿子,而纳德才是我的养子。”

我妈妈屏住了呼吸。“如果告诉纳德他是我收养的,小纳德会受不了的。”韦伯斯特夫人说,“对于纳德来说,母亲意味着他的生命,意味着自尊心和一种强大的人生安全感。他和东尼不同,东尼这孩子很刚强,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使他沮丧。并且,事实上,东尼一直知道事情的真相。”

两种母爱

我很小的时候出过一次车祸,成了瘸子。我的伤势渐渐好转后,父亲为我准备了一副木拐杖让我上学。残留在我身体与心灵上的后遗症,令我怕极了脚落地时钻心的疼痛。因此我拒绝下床和见人,任凭父亲如何责骂。

母亲没有骂我,她知道我最爱听故事,家里没钱买书,她便借来一本被撕得只剩下几页的小人书。母亲不会讲故事,只是照着书上一字字地念给我听:“老鹰爱把窝巢筑在树梢或是悬崖峭壁上。母鹰先衔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来些尖锐的小石子铺放在荆棘上面。接着又衔了些枯草、羽毛或兽皮之类的盖在小石子上,就做成了一个孵蛋的窝……小雏鹰慢慢长大,羽毛渐渐丰满。这时,母鹰认为,该是小鹰学会独立的时候了。母鹰开始搅动窝巢,让巢上的枯草羽毛一根根地掉落,最后露出尖锐的小石子和荆棘。小鹰躺在小石子和荆棘中,身体被扎得疼痛难忍,嗷嗷直叫。可是母鹰不但不理会,还很无情地用翅膀加以驱逐、挥赶,小鹰只好忍着痛,离巢飞走。”

这是怎样一种母爱呢?母亲一直没有告诉我答案,因为那本残缺不全的小人书根本没有下文。我一直不能理解母鹰的残忍,就像不理解为什么父母亲要逼着我去上学一样。我终于上学了,因为母亲一次次把我无情地扔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无论我怎么哭喊。11年后,我考取了省城里的大学。

大学毕业后没几年,我结婚了,接着女儿出生了,我们夫妻自己也做了父母。妻子很疼女儿,几乎对女儿百依百顺,怕女儿受半点儿委屈。女儿上幼儿园期间,妻子早上送,晚上接,风里来,雨里去。这些年,女儿都是在妻子的背上度过的,至今女儿都不认识从学校回家的路。

前两天,五岁的女儿一直嚷着要我陪她去买小人书,我答应了她。可是她却一直要我抱着,一步路都不肯走。结果我从家里一直把她抱到书市,转了两次车,穿了三条街。小人书没买到,倒买回一本国外的漫画书。回到家,女儿就猴急地吵嚷着要我给她讲漫画故事。我翻开漫画书,突然被一组题为《鸡妈妈和它永远孵不出来的宝宝》的漫画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叫芒果的美国小女孩画的。不知道小芒果怎么会想到要画这么一幅画。

画中一只性急的鸡妈妈在孵小鸡,为了让它将要出生的鸡宝宝有足够多的小虫子吃,它预先捉了好多小虫子在旁边放着。可是孵了好些天后,鸡宝宝还没从蛋壳里出来。鸡妈妈等不及了,就把蛋壳啄破,把虫子塞进蛋壳里去喂鸡宝宝。

我看着看着,心里非常震撼。我把漫画的情节讲给妻子听。妻子说,不会的,鸡里面是不会有这样傻的鸡妈妈的。我也是这么认为,当然也不会去追究其漫画有多大的真实性,因为那毕竟是一个小女孩的作品,也许她只是把从生活中对人的观察碰巧拷贝到了鸡妈妈的头上,有意无意间,表达了一种母爱。

可是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母爱呢?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给我讲的老鹰的故事。我明白了这世界上有两种母爱:一种是母鹰式的爱,一种是鸡妈妈式的爱。母鹰用看似残忍无情的爱逼着小鹰离开舒适的家,勇敢地学习独立,最终使小鹰成了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多像老一辈的我的母亲,而鸡妈妈却用啄破蛋壳的方式强行表达自己的爱,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爱,就像年轻一辈的我的妻子。而这两种爱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上帝创造母亲时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六天时,天使来到主的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了。”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六双手?这怎么可能?”“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三双眼睛。”“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啊。”“是的,可她需要。”主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6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9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她会思考吗?”“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啊!”

主上前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这不是渗漏,”主说,“这是一滴眼泪。”“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您真行!”天使赞道。

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这么多功能。”

妈妈睡觉的样子

这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妈妈睡觉的样子》。老师还特别交代,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写出自己妈妈的特点。肖秋林是语文课代表,作文写得不错,他开始还觉得这道题并不难,可提起笔来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为他压根儿就想不起妈妈睡觉是个什么样子,好在还有几天时间,于是,他特别留意,准备仔细观察观察妈妈睡觉的样子。

肖秋林的妈妈在一家洗浴中心当搓澡工,也许是职业的习惯吧,尽管每天很晚回家,她除了检查肖秋林的家庭作业外,还要给他洗个澡,为他揉揉脖子搓搓背,让儿子舒舒服服地睡觉。

这天晚上,肖秋林洗完澡没有马上去睡,而是一个劲儿催妈妈去睡,妈妈问他咋还不睡,肖秋林说:“你先睡吧,我想……想看看你睡觉的样子。”“小孩子别瞎闹,妈妈睡觉有什么好看的!再说,我一时半会儿也睡不着,好多家务活还没做完呢!”说完,妈妈硬逼着肖秋林去睡觉,自个儿又忙活去了。

肖秋林拗不过妈妈,只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装睡,心里盘算着,等妈妈忙完家务睡觉的时候,自己再偷偷起来观察。可是不一会儿,他便迷糊过去了,等他一觉醒来时,天已大亮,睁开眼一看,妈妈正在厨房忙活呢。

咦,难道妈妈一夜没睡?不可能,妈妈一定是睡得晚起得早!看来,要想看妈妈睡觉的样子,一定要比妈妈起得更早,干脆,半夜起来看!这天,肖秋林找同学借了个小闹钟,睡前定好时间放在自己的枕边。夜里一点整,小闹钟准时叫醒了肖秋林,他轻轻地爬起来,见妈妈的卧室门虚掩着,里面一片漆黑,他蹑手蹑脚溜了过去,开门一看,妈妈却不在床上。妈妈在哪里呢?肖秋林四处寻找,一看,卫生间的门也虚掩着,里面没有一点动静,从门缝里看去,妈妈确实躺在浴缸里。肖秋林轻轻地推开了门,这一次,他终于看到了妈妈睡觉的样子……

第二天,是交作文的时间了,可当老师批改全班同学交上来的作文时,却唯独不见肖秋林的。老师问肖秋林为什么不交作文。肖秋林红着脸,嗫嚅了半天说:“妈妈不让交。”“为什么?”“她说,我写了她的个人隐私,不能让别人知道。”肖秋林的话刚一说完,全班同学“轰”的一声笑开了。老师好容易才忍住笑,说:“你妈妈也太夸张了吧,谁都有睡觉休息的时候,这是人们正常的生活,不是什么隐私。”“老师,实话对您说吧,我妈睡觉的样子真的很……很不正常。其实,我当时看见她那个样子也很不好意思。”肖秋林说到这里,脸一下红到脖子根儿。同学们似乎也想象到了什么,忍不住在底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甚至“嘻嘻”笑出声来。“老师,我真的不好说,不过,我都把它写在作文里了,”肖秋林顿了顿,扫了一眼周围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对老师说,“我有个请求,这篇作文只能给您一个人看,好吗?”

老师点了点头。肖秋林掏出作文本,双手递给老师。老师仔细地看了全文,脸上显出从未有过的神情,他的眼眶微微湿润了,因为作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看见妈妈赤裸着身子躺在浴缸里,头耷拉在胸前,臂弯里搭着一条湿漉漉的毛巾。她很像一尊圣母雕像,显得那么神圣而庄重,面对妈妈这个样子,我真的有些不好意思,我怕妈妈会发现我在偷看她,其实妈妈早已睡着了,鼾声断断续续的,妈妈是在洗澡时不知不觉地睡着的。自从三年前爸爸病故后,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她太劳累了……那时候,我真想走近她的身旁,像她给我搓澡那样,也给她轻轻地、轻轻地搓个澡……”

18岁的夏天开过蓝莲花

安妮踮起脚尖,纤细的手指摸索着伸向书柜里的那本硬质日历牌,经过这几个月的练习,安妮已经能熟练地摸索出日历牌上的每个数字了。“今天是6月12日,还有两个月,亲爱的约翰就要回到我身边来了。”安妮嘴边绽出一个甜蜜的微笑。

两年前的那场化学泄漏事故,让她意外地失去了明亮的眼睛和父亲,留下她和那个寡语的继母苏珊娜一起生活。从医生开始为她治疗眼睛开始,苏珊娜就一直在旁边冷漠地说:“你不用抱太大希望,医生说了,恢复视力的机会是5%,相当于没有机会,所以你要准备下半生都当瞎子。”

没有亲人的关爱,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她还有最好的支柱,那就是男友约翰。一听说她出事了,约翰就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来了。“亲爱的,就算你以后再也看不到光明,我也会一直陪在你身边!”

之后,约翰考取了瑞士的一所大学,因为路途遥远,毕业后才能回小镇。因此,毕业的那个特殊的日子,就成了安妮唯一的梦想,陪伴她的还有每月约翰寄来的一封封长信。

等待的日子里,苏珊娜总会不耐烦地要求安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她会要求安妮自己拄着盲杖到街上去帮她买东西,有时会拖着安妮到厨房帮她做饭菜。苏珊娜还买回了一架旧钢琴,要求安妮去弹,如果安妮拒绝,她会嘲笑说:“你连这点小事都不会做,将来怎么做约翰的妻子呢?”

至于学习电脑和会计知识,是安妮自己要求的,因为约翰来信说,她可以试着学一下,这些会对她的将来有所帮助。

当然,安妮最喜欢的还是趁苏珊娜忙的时候,摸索到街心花园莲花池旁的长椅上坐着吹风。咸咸的风和着淡淡的幽香,安妮知道,那是蓝莲花的芬芳。每到夏天,蓝莲花就会冲出淤泥灿烂盛开,像甜美的爱情!

那天,安妮像往常一样坐在街心花园听来来往往爱情的声音。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她旁边的莲花池旁传来。“亲爱的,看蓝莲花开了,真漂亮!”

是约翰的声音,安妮兴奋地站起来。就在这时,另一个女孩的声音传过来。“哦,约翰,真的呢,好漂亮的蓝莲花!”然后,安妮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声音不大,但她依然能清晰地分辨出,那是两个相爱的人在热吻。“约翰!”安妮向约翰的方向走去,轻轻叫道,“约翰,我知道是你,这到底是为什么?”

短暂的沉默之后,约翰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自从安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