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套装共10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4:47:18

点击下载

作者:许知远,肖海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单读(套装共10册)

单读(套装共10册)试读:

单向街001:最愚蠢的一代

最愚蠢的一代?

文/许知远

躺在草坪上,在诗歌、吉他声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和坐在电脑屏幕前、兜里揣着iPod的一代人会有区别吗?在一个节奏缓慢、信息匮乏的年代成长的青年人,和在一个瞬息万变、世界每个角落都向眼前涌来的青年,会有不同的思维与情感方式吗?

十多年来,我们听到了太多关于互联网改变世界的赞歌,太多对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溢美之词。政治领袖与商业巨头们都认定自己有必要去取悦Google和Facebook充满孩子气的创始人,而奋力让自己融入新时代的中年人,则本能地相信年轻一代掌握着更多的资讯,有着更开阔的世界观,更强大的反应能力,更独立的个性。

只有到了近代,“青年”才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一种想当然的变革力量。在传统社会里,一代代人的经验都差不多,那是个向后看的岁月,是一个“黄金时代永远已经过去”的岁月。但当近代世界兴起后,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新制度,戏剧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使每一代人生活的环境和上一代大不相通。而进步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未来总比现在更美好。

于是,在整个20世纪,两重强烈的感受一直并存。一种是对青年与未来的盲目崇拜,另一种则是“一代不如一代”的古老冲动。它们相互混合,此消彼长。

像是对于过去十多年的情绪的反动,现在人们开始谈论互联网的黑暗面了,虽然这项技术被视作新一代人的塑造力量。[1]“最愚蠢的一代”,马克·鲍尔莱恩的新书的题目耸人听闻。它的副标题同样引人争议,“数字时代如何使美国青年变得愚蠢并威胁我们的未来,或不要相信任何30岁以下的人”。

在这位英文教授看来,信息时代的种种美好许诺不仅没实现,在网络上成长起的、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的一代人,不仅没有更聪明、更开放、更有见识,反而是无知、偏狭、盲目的自我中心。他们有高度的竞争感,却没有真正的创造力,更愿意在既有的框架内、按照社会规范实现自我。

你可以说马克·鲍尔莱恩的夸大其词,不错,每一代成年人,不都有冲动去贬低下一代吗?但是,这种夸大其词却有助于矫正我们日趋严重的技术迷恋症。对于商业世界来说,互联网的确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工作。昔日,洛克菲勒费尽心机,建立起一个全国市场,而现在,Google诞生之日,就拥有了一个全球性市场。也正因此原因,这些年轻人可以几年内,积累起前人一生才能积累起的财富。

但是,在文化领域,这种进化论却无论如何也难以成立。互联网能处理大量信息,这适用于那些浅显的、可复制的、群体性的文化产品,所以娱乐业在此刻攻城掠寨。但对于那些讲究独特的、暧昧的、深思的、充满想象力的文化产品,这扑面而来的信息,经常意味着对思想与想象空间的窒息,它不仅没有打开、释放我们,反而麻木我们的感受,消解我们宝贵的专注能力。

倘若我们不对此保持警惕,人类很可能掉入一个技术垄断的年代,在这个历史的新篇章里,效率、利益、经济进步是社会运转的核心。在很多方面,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来临。而在这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必然被这些特性深深地作用。

中国的环境与美国不同。由于中国社会曾深陷于政治权力与社会习俗的束缚,技术曾经被想当然地当成是拯救力量。但是,希望很快幻灭。过多的信息并没使这些青年人更有判断力,他们经常是新的盲从者;丰富的全球文化并没随着宽带而来,反而是一种封闭的自恋意识的兴起……

探讨互联网对青年心理的影响,是《单向街》第一辑的主题。我们邀请了从美国著名作家到中国年轻一代,来谈论他们对技术、对青春、青年文化的看法,文章的跨度如此之大,是我们想为读者提供尽量多的视角。我们希望你看到这种价值观的变迁。30年前,当年轻人要表现自己的个性时,经常选择文学、艺术作为突破口,而现在则是商业。

我怀疑,我们的编辑们,刻意强调了互联网文化的阴暗面,因为[2]我们都是谷登堡的孩子,我们钟情的是在昏黄的光线下,独自阅读的静谧、句子与句子的逻辑感、字里行间的意外。而对着电脑屏幕、不断被MSN对话框中断、从一个文本接到另一个文本的方式,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们有点抱歉,使用了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名字。但我们也希望这个标题,能激起你的头脑中的不安和躁动。

这套系列书,将刊登评论、游记、报道、访谈、摄影作品。它听起来像是一个杂乱的组合,但此刻的中国不正是种种杂乱事件和价值观的冲突和实验吗?

当然,我们的态度也是坚定和一贯的,那就是用智力性、探索的姿态去理解中国社会。今天的中国人正生活在一种强烈的反智主义情绪中,这种流行情绪带着“理性”、“实用”的面纱,习惯性地嘲笑一切更为单纯、理想主义的情感。它试图将人挤压成一种既平面又被动的生物,他们对过去与未来兴味索然、只生活在现在,他们也对个人信仰与创造力缺乏信心,相信除去加入了众人的大合唱外,别无选择。

而在方式上,我们强调的是非虚构类写作——如何把现实题材描绘得像小说一样娓娓动听。此刻的中国,不正是一个巨大的戏剧舞台吗?真实的生活比种种虚构都更精彩,但是将现实移植到纸面,却需要某种坚信的努力和特别的技巧。

希望你喜欢我们的态度和探索方式。希望我们和你,和我们的国家,一起成长,并兴趣盎然地探索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内心。

[1] 马克·鲍尔莱恩,美国埃墨里大学的英语教授,曾担任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研究部主任。

[2] 约翰·谷登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又译古腾堡),约1400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迅速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话题

嗨!Julia文/许知远

当今社会杂语喧哗,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如此。当今世界的中心议题乃是如何把多声部铸造成和谐的音乐,而防止它散漫为嘈杂之声。——齐格蒙特·鲍曼一

即使不说话,Julia也是最引人瞩目的一位。

五位演讲者在讲台上呈弧形而坐,正在讨论“如何讲述故事”。演讲厅大约是标准泳池大小,如果站在最后一排,台上每位的面孔都遥远而模糊。不过,每当麦克风传到发言者手中时,投影会在讲台临时拉开的屏幕上打出她的巨大形象,脸上的每一个微笑与不屑都很清楚。

Julia穿了一双红色长袜,像是从刚刚从昨晚酒吧的夜舞里,直接冲到了会场。何况,她还一直占据着麦克风,语速快、声调高、句子间没有过渡,两片红艳、丰满的嘴唇一直上下动个不停。“对,我就是一件产品”,她冒出的这一句话给全场带来惊诧和欢呼。其他的三男一女,光头的投资家,黑毛衣的Geek,带着点腼腆的英国在线电视的主持人,还有Facebook创始人的姐姐Randi Zuckerburg,像是陪衬品。

Julia必定喜欢这感觉。在会场上分发的演讲者的厚厚的小册子里,她的照片与简介最容易被记住。一个穿着吊带裤的年轻姑娘,那件胸前印着WIRED标志的白色T恤紧紧裹在肉感的身体上,左手扶在架在鼻梁上的CLARK KENT式黑框眼镜上,眼神倾斜却直勾勾地射向你,撅起的厚厚嘴唇上的口红浓得要滴下来。

朱莉亚·安利森(Julia Allison),“城中最著名的年轻记者”,右页的个人简介引用了《纽约》杂志对她的评论,接着是《纽约观察家》更眩目的注解——“像是穿梭于帕瑞斯·希尔顿和爱因·兰德之间”。

这是个诡异的结合,一位这个年代流言不断的社交名媛,另一位则是半个世纪前的女性哲学家,唯一相通的是,她们都是各自时代的风潮代表者,都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都声名赫赫。不过,在爱因·兰德的年代,除去个人姿态感,她更需要通过自己的哲学、写作、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