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科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22:19:23

点击下载

作者:纪严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可怕的科学

可怕的科学试读:

前言

自有人类以来,科学便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燧木取火、结绳记事,到量子计算机、宇宙飞船,科学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的世界是新奇、有趣的,但暗藏玄机,充满刺激,甚至恐怖可怕,也是少不了的元素。30多年前,苏联发生了一起“超级电脑杀人案”——一台超级电脑挑战国际象棋冠军,在连输3局后,恼羞成怒,竟突然释放强大的电流,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国际象棋冠军杀死。

科学中有恐怖,也不乏骗局。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出版了生物学巨著《物种起源》。自此以后,科学家们就开始争相寻找那些失落在世界各地的古人类化石。1910年,英国人查尔斯·道森宣称挖出了一块化石,而这块化石正是人们寻找已久的人类进化的“缺失环节”。接着,整个世界为之沸腾。但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所谓的人类化石不过是查尔斯·道森的惊天谎言而已。

……《可怕的科学》为喜欢科学的朋友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了诸多匪夷所思的科学故事,包括科学背后的“真假”深渊、不得不信的科学魅影、生死背后的科学玄机,以及追踪科学假想的脚步。内容涵盖了文化、科技、生物等多方面,并对科学所涉及的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原理做了通俗的论述,事实客观,原理清晰,故事引人入胜。

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在写《时间简史》的时候,没有加任何一条公式,目的是方便读者阅读。本书虽不能与《时间简史》媲美,但也本着篇篇都是好故事的原则,以语言通俗易懂、幽默有趣,分析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让读者不但能读到精彩的科学故事,更能够启迪心智,增益知识。

走进科学背后的“真假”深

我们常常为科学的神奇和强大所折服,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丰富和精彩,但这仅仅是神奇科学的正面表现,而它背后的“另一面”,我们却从来没有发现。

天降“皮尔当人”头骨化石

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出版了他的生物学巨著《物种起源》。自此以后,科学家们就开始争相寻找那些失落在地球各地的古人类化石,希望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人类进化图。1910年,英国人查尔斯·道森宣称挖掘出了一块化石,而这块化石正是人们寻找已久的人类进化的“缺失环节”。此消息一出,整个世界为之沸腾。但是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所谓的人类化石不过是查尔斯·道森的惊天谎言。● 人们想象中的“皮尔当人”的形象。意想不到的道森来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正处于“日不落帝国”的顶峰,作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大英帝国认为自己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应是世界的领跑者,在人类进化史上当然更是如此。可让他们难堪的是,大英帝国迟迟没有发现任何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据。这无疑很伤帝国的面子。

于是,后来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英国绅士”的查尔斯·道森——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毫无疑问他认为大英帝国需要他这样做,于是他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自己的新发现——在一个叫皮尔当的小地方发现了一些骨骼碎片。据他判断,这正是古代人类的头骨化石。

查尔斯·道森并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人类学家,他的职业是律师。道森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默默无闻,所以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个人爱好上。他的兴趣是古生物学、地质学和考古学。道森还是一位热情的化石收集者,经常一个人到野外去探险,收集化石。

1912年2月,道森给自己的朋友伍德沃德写信,告诉了他自己的新发现,后者当时的官方身份是大英博物馆地质部的负责人。

伍德沃德爵士接到好友的信,心情激动万分——一直以来,他立志要在本国内找出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包括古人类的化石,可惜始终不能如愿。作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之一,伍德沃德爵士多少还是心有不甘的。● 英国地质学会的专家们正在一起研究“皮尔当人”头盖骨。诡异的“皮尔当人”头骨化石

道森的信就像一剂强心针,读罢,伍德沃德就迫不及待地找到道森,他们组建了一个挖掘队,来到道森曾经发现头骨化石的皮尔当,希望能找出些什么,研究出些什么。

挖掘队努力工作了好几天,收获可真是不小。伍德沃德将发现的东西拼在了一起,不足的地方用黏土填补,终于复原了一个仿真的古人类头像。这个头像就像为伍德沃德量身定做的一样,头盖骨高高隆起,眉弓有些平,嘴部向前突出,没有明显的下颌,简直和伍德沃德的理论预测一模一样。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和猿猴的祖先都是猿猴,但人跟猿猴之间毕竟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就需要一个过渡形态来弥补。长久以来,人们都没找到这个过渡形态,而现在,“皮尔当人”的头骨化石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将人跟猿猴联系在一起——头盖骨像人,下颌骨像猿。

随后,伍德沃德又对这个头骨化石的年龄做了鉴定——大约有50万年之久。这比德国海德堡发现的人类化石足足早了有10万年之多——大英帝国又一次胜利了!

1912年12月28日,备感自豪的伍德沃德爵士在伦敦的英国地质学会上,骄傲地宣布了英国发现的“皮尔当人”头骨化石为“最原始的人类化石”,并向参加会议的人展示了他和道森发掘的标本。

随着这个惊天消息的宣告,道森也收获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荣誉——“历史上第一位英国绅士”。4年后,这个“历史上第一位英国绅士”带着等身的荣誉去世了。绅士虽然去了,但他所发现的“皮尔当人”化石的故事还在延续。● 博物馆中展出的复原以后的“皮尔当人”的头盖骨。揭开“皮尔当人”化石的神秘面纱

世界上“最原始的人类化石”——“皮尔当人”头骨被发现之后,其他不怎么原始的人类化石也跟着被发现,比如南非人类学家雷蒙·达尔特在南非发现的南方古猿,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对比这些化石,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通过研究这些新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最原始的人类化石”——“皮尔当人”头骨除外,科学家们发现,人类进化的趋势是脑量不断地增大,越到后来,头盖骨越接近现代人,另外早期人类的下颌骨比较宽大、粗壮,然后逐渐缩小。然而,号称“史上最原始的‘皮尔当人’头骨化石”一开始就卓尔不群,它的脑容量非常大,明显跟上述规律不符。于是,有些人给出这样的解释——人类一开始就是大脑袋,而欧洲人种很早就比其他地区的优越,脑袋当然就更加大了。这个解释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皮尔当人”头骨化石身上的疑点越来越多,解释也千奇百怪,不能让人信服。直到45年之后,南非籍人类学家韦纳终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一切会不会是一场骗局呢?”

1953年,韦纳与奥克利爵士不期而遇,他们之间的谈话彻底改变了“皮尔当人”头骨化石的命运。奥克利爵士是当时研究“皮尔当人”的权威,他告诉韦纳关于“皮尔当人”的许多重要档案竟然都没有保存,甚至连当时发掘的具体的地点都非常模糊。韦纳顿时警觉起来,他拉着奥克利爵士来到大英博物馆,一起重新检验了“皮尔当人”的标本。结果相当惊人,原来所谓的头骨化石是伪造的。它表面的颜色是溶液染成的,将这层颜色磨掉后,深层的白色就显现出来。●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物种起源》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后人也正是由于他的《物种起源》,开始了寻找失落在地球上的各种人类化石的历程。

辽宁古盗鸟

1999年11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了一个“辽宁古盗鸟”标本。这个标本出自我国辽宁,为“鸟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仅仅一个月后,中国生物学家在研究另外一个采自同一区域的恐龙化石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辽宁古盗鸟”竟然是拼凑起来的。消息一经披露,震惊了包括《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在内的所有人,同时也避免了一场类似“皮尔当人”事件的科学悲剧的发生。

那么,这个据说已经存在了50万年之久的头骨化石真正的年限是多少呢?韦纳与奥克利爵士重新做了测定,新结果缩水了将近1000倍——所谓的“皮尔当人”头盖骨实际只存在了600多年。进一步研究发现,它的下颌部分,即比较像猿的那部分,其实就是来自一个生活在500年前的红猩猩身上。很显然,在这里道森做假了,将“皮尔当人”头骨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上面那些被刀子小心锉过的痕迹隐约可见。

让我们还原一下实际的情况:道森为了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估计让我们这样认为——将人的头骨打碎混入古老的动物化石中,然后又加入了一块猩猩的下颌骨。这块骨头花了道森不少钱,因为那是从一个海外归来的水兵手中买来的。不得不说道森造假技术真是炉火纯青,他用重铬酸钾溶液和氧化铁将骨头碎片染成红棕色,一起埋入地下,然后叫上伍德沃德一起再挖出来。就这样,“皮尔当人”头骨化石问世了。● 皮尔当人纪念碑1938年7月23日,在皮尔当的巴克姆庄园,亚瑟·凯斯爵士揭幕了一座纪念碑,并以此来标记查尔斯·道森发现皮尔当人的地点,以及表彰他为此所做出的贡献。骗局背后的谜团

骗局终于被揭穿了,但骗局背后的谜团亟待人们解开,到底是谁制造了这个惊天大骗局呢?

道森无疑是“皮尔当人骗局制造委员会”中的一员,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少了他的话,骗局将无法延续。现在的问题是,在科学界德高望重的伍德沃德爵士是不是参与者之一呢?事后来看,似乎不大像。因为在伍德沃德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他依然没有放松对皮尔当人头盖骨的研究,甚至伍德沃德在失明了的情况下,还口述了一本书——《最早的绅士》,向道森致敬。所以,在众多猜测中人们比较倾向于伍德沃德也是一个受骗者这一说法。至于伍德沃德为皮尔当人头盖骨做的年限测定,在当时那个科学技术条件下,做出那样的结果也是情有可原的。

1986年,“皮尔当人骗局制造委员会”多了一名新成员,他就是当时大英博物馆的馆员马丁·希尔顿。

希尔顿是博物馆的一个志愿工作人员,于1986年去世。在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8个试管,并且每一个试管里都有一枚染了色的牙齿。牙齿本身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奇怪的是那上面的颜色跟皮尔当人牙齿的颜色一模一样。而对这些颜色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它跟皮尔当人的头骨化石一样,都是用铁和锰的混合溶液染的。据此,人们认为希尔顿是造假者之一。

那么,希尔顿造假的动机是什么呢?答案是报复。原来,希尔顿在这里工作是没有报酬的,当伍德沃德派他整理一批博物馆的化石时,希尔顿提出了博物馆应给自己发工资的要求,但被伍德沃德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希尔顿很生气,决定让这个高傲自大的老头儿吃点苦头,于是制造了或者至少参与制造了这个假的皮尔当人头骨化石。可怜的伍德沃德果然上当了。不过,由于当事人在此事发现之前就已经去世,所以真相究竟如何,只能留待后人进一步求证了。● 查尔斯·道森的墓地

像魔术师一样“点石成金”

中世纪的欧洲盛行炼金术,据炼金术士说,只要找到哲人石——一种聪明人的石头,任何人都可以“点石成金”。想想看,一块块普通的铅、铁瞬间变成贵重的黄金,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于是,一批又一批炼金术士像疯了一样,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他们躲在幽暗的小黑屋里,面对着炉中的熊熊烈火,嘴里念念有词,苦苦企盼着“哲人石”的现身。● 德国炼金术士布兰德正在实验室中工作。以尿液炼金的“疯子”

在众多炼金术士中,布兰德绝对算是最疯狂的一个。布兰德出生在1630年的德国,可以确定的是他当过兵,退役后做过镜片磨制学徒。他娶了一个有钱的老婆,但不久之后,他的老婆便破产,因为布兰德为寻找“点金石”做了许多大费钱财的实验。不过,布兰德的妻子很幸运,她死在了前头。妻子的死并没有使布兰德走上破产的命运,他随即又找了一个更加有钱的妻子,甚至专门为他建了一个私人实验室。

布兰德炼金的方法很特别,别人用石头,而他却用尿液,因为他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当水在人体内循环一圈再出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开始,布兰德只用自己的尿液,但不久他发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他那点尿液远远不够。于是,布兰德开始向亲朋好友求助,还一度向德国军方寻求帮忙。他认为士兵的尿液有助于自己的实验,因为那些由啤酒循环而来的尿液具有“金子的色彩”。● 正在做实验的古代炼金术士们

布兰德首先将尿液置于阳光下暴晒数周,似乎他认为这样能消毒,不过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是很难知道的;然后他会蒸煮这些液体,直至有红色油状物质浮起;提炼出的红色物质经冷却后会变黑,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直到这些原始尿液最终变成白色液体。这些白色液体当然不是黄金,但却比黄金有趣得多,因为它一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会立即燃烧,并释放出一股难闻的味道。

布兰德对这个发现如获至宝,他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点金石”。在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布兰德始终保守着这个秘密,他怕这个发财的机会被人偷了去。

布兰德继续做着各式各样的实验,虽然新发现的“白色液体”在他手里用处越来越大,但始终不能变成金子。当第二任夫人的钱被花光的时候,布兰德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物质不是“点金石”的事实。

布兰德虽然失败了,但科学却胜利了,布兰德所发现的“白色液体”后来被证实是一种新元素“磷”。可惜,这个时候布兰德早已死去多年,自然无缘接受这迟来的荣誉了。● 晶莹剔透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也是钻石的原身。金刚石用途非常广泛,是工业中非常好的切割工具。将军上了炼金士的圈套

1925年,德国人弗朗茨·陶森特悄悄找到鲁登道夫将军,说自己发现了能使普通金属变成金子的方法。他向将军透露说,自己做过不下50次实验,终于炼出了足有别针头那么大的金粒。

鲁登道夫将军曾任陆军副总参谋长,由于在塔内贝格会战中取得重大胜利,成为德国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起初,他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毕竟天上掉馅儿饼的事不多。

鲁登道夫将军派他的义子前去调查,调查的结果是,陶森特确实炼出了金子。令将军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根本没有亲眼看到陶森特炼金的全过程,因为陶森特坚持,最后一道工序绝对保密,任何人都不能看。

将军相信了自己的儿子,不但自己出资,还动用自己的关系,帮助陶森特筹措资金。1927年,一家规模庞大的炼金公司成立了,陶森特当仁不让地成为公司经理。新公司规定,利润的75%归鲁登道夫,20%归其他投资人,陶森特只拿剩下的5%——多么无私的经理人啊!

新公司成立了,陶森特成了有钱人,虽然新公司还没有炼出一粒金子,但无碍于他挥金如土,过着帝王般的生活,因为新公司有大把的流动资金。

时间一天天流逝,男爵——这个时候陶森特已经自封为男爵了——依然没有炼金的迹象,公司的投资人终于忍不住了,开始怀疑陶森特是个骗子,一怒之下将陶森特告上法庭。

1931年1月,审判在慕尼黑进行。证人纷纷出席,有证人坚称亲眼看见陶森特炼出了金子,而有的证人则斥责陶森特是个十足的无赖,一毛钱的金子他都炼不出来。一名造币局的专家调侃陶森特是个魔术师,因为有一次他“偷偷地把陶森特炼出的金粒带回去做了分析,结果证明是和金笔尖完全相同的14K金”。陶森特难道不是在变魔术吗?他利用自己的金钢笔巧妙地变出了和笔尖一样的金粒。

经过大量取证后,陶森特被判处三年零八个月的监禁。陶森特虽然被关入监狱,但他辩解说,这一切并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克服德国的经济困难,使德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又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亨利·莫瓦桑法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在研究陨石、陨铁、金属氢化物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在制备氟方面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无人能够替代。“点石成金”终于成真

1880年,年轻的英国人霍尼自称造出了金刚石。他将金属锂加入骨油和石蜡的混合液中,再装入封闭的钢管中加温,直到钢管中出现坚硬、透明的小颗粒。霍尼说那些小颗粒就是金刚石,但没人相信,因为别人都不能重复这样的实验。

1893年后,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宣告自己造出了金刚石,这一次科学界承认了。

莫瓦桑是位大学教授,在无机化学研究领域内有许多重大发现,他曾利用自己发明的高温电炉制取了碳化钙和碳化硅。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探索制造人造金刚石的方法,但大都以失败告终。

后来,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即利用高温电炉熔化掺有碳的铁,将之突然投入冷水中,高温的铁水会因受冷而急剧收缩,收缩产生的强大压力可使包裹在其中的碳重新排列,再想办法用酸将铁溶解出来,就有可能得到梦寐以求的金刚石结晶体。

按照这个思路,莫瓦桑终于在1893年2月6日,造出了金刚石结晶体,其中一颗长度竟有0.7毫米之多——人们将这块金刚石誉为“人造金刚石摄政王”,因为当时世界上仅有一块名叫“摄政王”的名贵金刚石——由于莫瓦桑在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人们对这个结果毫不怀疑。

莫瓦桑的兴趣仅仅止于此,他没有申请专利,也无意于大批量生产人造金刚石,他只关心“在广阔的科学领域进行随心所欲的研究”。鉴于这个原因,他没有重复自己的实验,直到1907年辞世之时,他仍然坚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

一次实验的成功当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无论是从科学的严谨性出发,还是从生产的实利出发,人们都希望事情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即验证莫瓦桑人造金刚石实验的生产可行性。可是,无论后人怎么努力,始终没人能按着莫瓦桑的设计获得金刚石。人们禁不住怀疑起来,难道令人尊敬的莫瓦桑也会去造假吗?

经过调查,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莫瓦桑的遗孀告诉人们,作弊的不是莫瓦桑,而是他生前的实验助手。原来,莫瓦桑是个科学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助手对这种无休止的反复实验感到无比厌烦,就想早日摆脱,于是偷偷将一颗金刚石颗粒混到实验材料中,成功帮助莫瓦桑完成了最终的实验,得到了“人造金刚石摄政王”。

其实,我们很难说是助手害了莫瓦桑,因为直到20世纪30年代,化学家们才认识到,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造出金刚石来的。要想实现石墨向金刚石的转变,低于1万个大气压是办不到的。莫瓦桑设计的实验中,压力有多大呢?只有区区几千个大气压,远远达不到要求。

1946年,人们终于具备了制造人造金刚石的条件,美国哈佛大学P.W.布里奇曼教授发明了达到极高压力的装置。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这个装置的基础上,终于以石墨为原料,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块人造金刚石。

虽然金刚石不是真正的黄金,但好在“点石成金”不再是幻想了。● 一位炼金术士正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努力地工作。炼金术士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做各种调配和尝试。有些时候,因为调配失误的缘故,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危险。

会变魔术的医生

1778年,巴黎出了一件怪事,一位出生于维也纳的医生开了一家奇怪的诊所。这个诊所没有做手术的手术刀,也没有给病人吃的药,有的只是一个很大的椭圆形木箱。这个木箱有什么用呢?据说,病人只要坐在木箱四周,听听音乐,然后医生拿着铁棍捅一捅患者的身体,患者就会立马痉挛或当场昏迷。但当病人再次醒来时,病竟然不翼而飞了。● 弗兰茨·安东·梅斯梅尔医生画像会治病的“魔术师”

弗兰茨·安东·梅斯梅尔医生出生于维也纳,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当时凭借自己发明的磁石治病红极一时,备受巴黎上层社会人士的欢迎。

1778年的一天,梅斯梅尔医生受邀在凡多姆宫的一个大厅里表演这种新奇的治病术,当时大厅里灯光昏暗,人影晃动,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大厅正中央是一个橡木大桶,木桶里放满了铁屑,边上开了几个口,每个口都有一根铁棍伸出来。侍者招呼十几个衣着光鲜的女士走到木桶前,一人找一根从木桶里伸出来的铁棒握住。此时音乐声响起,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伴着音乐声从门外缓缓走进来,步履稳重,神态庄严,一身长袍被风带起来,颇有几分巫师的感觉。

这个人当然就是梅斯梅尔医生。大厅里,诸人看到他那张阴森恐怖的脸,心里都有点惴惴不安。梅斯梅尔医生来到一位胖胖的女士身边,大喝一声:“睡下!”这名女士很听话,果然闭上了眼睛。过了不多久,头竟然渐渐低了下来,无力地垂在胸前,好像真的睡着了一般。紧接着,梅斯梅尔医生用手中的铁棒缓缓地指向另一位妇女,那位妇女吓得浑身发抖,大叫起来。

据她后来说,她明显感到一股麻刺感通流全身,舒适无比。梅斯梅尔慢慢踱着步子,沿着木桶继续向下进行,对每一个病人都如法炮制。有的病人反应比较平静,但大多数人反应都很激烈,甚至会尖叫起来,当场晕厥。但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待他们清醒过来,心情渐渐平静之后,都感到病症不同程度地减轻了,抑郁的人不再抑郁,瘫痪的人甚至甩开了轮椅。真是神奇的治疗手法,怪不得人们都称梅斯梅尔为“会治病的魔术师”。

梅斯梅尔技术如此高超,收费自然不菲,可求医者依然络绎不绝,趋之若鹜。● 古代的“催眠术”疗法催眠术是从古代的巫术中发展过来的。催眠状态是一种似睡非睡、意识恍惚的心理状态。而催眠术就是运用心理暗示等手段,让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一种心理暗示技巧。“不务正业”的医生

梅斯梅尔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护林员,薪俸微薄,母亲来自一个锁匠之家,也几乎是一贫如洗。梅斯梅尔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不过,如果他的教授知道他的博士论文《论行星的影响》是抄袭的,也许梅斯梅尔就拿不到学位了。梅斯梅尔是学医的,却抄了一篇写行星的论文,实在有点莫名其妙。不过,梅斯梅尔在论文中讨论的确实是医学问题,认为人体内部存在一种不可见的体液,这种体液的行为会受到行星引力的影响。这个理念是他此后发明“动物磁力治病”的基础。● 弗兰茨·安东·梅斯梅尔的墓碑

两年后,梅斯梅尔娶了一个寡妇,这个寡妇虽然年龄比他大许多,但很富有,这使得他不需要全天行医也能生活得很好。差不多在同时,本杰明·福兰克林发明了玻璃敲打乐器,梅斯梅尔和妻子都对音乐很感兴趣,于是马上想办法购进了一台二手货,每天看病之余,梅斯梅尔就练习演奏,没多久就成为行家里手。也许就在这个时候,梅斯梅尔已经萌生了让病人听着音乐治病的念头。

1773年,梅斯梅尔迎来了突破的机会。他在与一位名叫马克斯米连·黑尔的耶稣会士谈话时,听牧师说磁石可能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听到这个信息,再联系到以前自己做的研究,梅斯梅尔茅塞顿开。他马上买来几块磁石,准备做一个实验。此时,梅斯梅尔手头正好有一个病人,自己治了几次也没效果,便想在她身上试一试。于是在这个病人再度登门的时候,梅斯梅尔便摆弄起了磁石。他拿着磁石在病人身上移动,这儿贴一下,那儿贴一下。病人奇怪地问道:“这样治病有效果吗?”梅斯梅尔肯定地回答:“有。”

不大一会儿,那个病人开始发抖,突然晕厥。梅斯梅尔倒一点儿也不紧张,认为这是“危象”,只有逼出“危象”,病症才能全消。果然,等病人醒过来后,症状好了许多。梅斯梅尔趁热打铁,连着给她治疗了几天,病人竟然痊愈了。

梅斯梅尔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人体内和引力对应的体液应该是磁力,他把这叫作“动物磁力”。人们之所以会发病,是因为力场产生了错位,如果消除这种错位,疾病当然就不复存在了。怎么消除呢?答案是——用磁石。那么,力场又为什么会产生错位呢?答:“危象。”所谓的“危象”就是一种障碍,它的存在阻碍了人体内磁液的正常流动。● 弗兰茨·安东·梅斯梅尔施展“催眠术”的塑像

梅斯梅尔暗自为自己天才的发明喝彩,马上开始运用这种理论为病人治疗。人们称这种新方法为“梅斯梅尔疗法”。一时间,“梅斯梅尔疗法”成了所有疑难杂症患者的最后希望,人们蜂拥而至,简直要将梅斯梅尔的门槛踩破。维也纳报纸也适时大篇幅报道了梅斯梅尔医生的神奇事迹,使得梅斯梅尔医生的名声更加响亮。

后来,梅斯梅尔实在忙不过来了,就培养了一批助手,并将自己的疗法编著成书,供自己的学生学习。与此同时,梅斯梅尔将自己的疗法更新换代,不再一次处理单个病人,而是改换木桶法——集体处理,赚钱也当然更快、更轻松。● 会变魔术的医生弗兰茨·安东·梅斯梅尔“无心插柳”的催眠术

随后,梅斯梅尔开始了为期数天的国内各城市演讲活动。这种过分张扬的举动使维也纳的很多名医大为不满。他们认为梅斯梅尔不过是个拙劣的骗子,于治病根本一窍不通。

1777年,梅斯梅尔宣称治好了一个盲人钢琴家。这个盲人钢琴家名叫玛丽娅·特里莎·冯帕拉迪斯,莫扎特曾为他创作过一部钢琴协奏曲。玛丽娅幼年即失明,多方寻医未果,直到遇见梅斯梅尔。奇怪的是,只有梅斯梅尔在场时,玛丽娅才能获得“部分视力”,而当换一个人验证此事时,玛丽娅却什么也看不到。这下维也纳名医们找到了把柄,大肆攻讦,指责梅斯梅尔为江湖医生。

此时,就连巴黎大学的医学教授也纷纷公开发表看法,认为梅斯梅尔更像一个江湖骗子,而不是一名医生。无奈之下,梅斯梅尔通过官场的关系,奏请国王派人查证。1784年,国王指定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查证此事——委员会都是由当时最杰出的医生和学者组成,其中就有著名的科学家拉瓦谢和本杰明·福兰克林。

委员会对此事进行了周密的调查,还特别进行了一些心理学实验。他们将受试者关在门后,欺骗说要给他们进行磁疗,可实际上只是关在门后而已。不过,受试者都说自己感到了磁疗,确实有效果。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委员会认为梅斯梅尔的动物磁力治病根本就是虚的,所谓的治疗效果不过是“想象”罢了。

委员会的报告一经披露,梅斯梅尔的好运也到头了,再也没人找他看病,他只能伤心地离开维也纳,跑到瑞士隐居起来。

梅斯梅尔死后,关于“梅斯梅尔疗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人们发现,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甚至有一个外科医生,在用这种方法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后,为病人实施了截肢手术。然而,真正将“梅斯梅尔疗法”正确的一面引入科学轨道并发明催眠术的是英国著名的医生詹姆斯·布雷德。

布雷德一开始对“梅斯梅尔疗法”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有一次,他在验证“梅斯梅尔疗法”的效果时发现,参与的实验者实际上没有昏厥,而是处于一种潜意识的状态中——他们无法张开眼睛,也感觉不到针刺的痛苦。对此,布雷德进行了深入研究,终于成功解开了“梅斯梅尔疗法”的秘密。原来,它有时候会有效果,当然不是因为磁力的流动,而是“暗示”所起的作用。事实上,这种疗法是一种心理催眠过程,布雷德称之为“神经催眠法”,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催眠术”。“杂家”福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传奇人物。做过出版商、记者、作家的他还是著名的政治家,曾参与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并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当然,同时也是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一生发明无数,除了本文中提到的玻璃敲打乐器外,他最著名的发明莫过于避雷针了。时至今日,避雷针仍然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巨匠背后的真假数据

提起巴尔的摩事件,在科学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评选最大的学术不端事件,巴尔的摩事件敢称第二,就没有敢称第一的。这个事件前后折腾了十年,官方才给出了定论,但关于此事的是是非非,至今都没有平息。● 大卫·巴尔的摩美国微生物学家,原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研究脱氧核糖核酸重组技术的先驱。1975年,他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论文遭到质疑

1986年4月,巴尔的摩和T.伊玛尼茜·嘉莉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很长,这里就不列出来了,读者们只要知道该论文中的数据如果无误,那意义将非同一般。

大卫·巴尔的摩,“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美国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声名赫赫。反倒是另一个合作者T.伊玛尼茜·嘉莉名不见经传,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研究员,但事情坏就坏在这个不起眼儿的人身上——有人怀疑他们发表的论文中使用的实验数据有假,而这个实验恰恰是T.伊玛尼茜·嘉莉完成的。

其实,T.伊玛尼茜·嘉莉早年并不缺少造假的经历,她在申请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学位时,曾说自己毕业于巴西圣保罗大学,又于1970年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发育生物学硕士学位。

第一句话没错,但下面她说谎了,京都大学从未授予她硕士学位——不是她学习不合格,而是她根本就没有在这所学校学习过。不过,这次造假事出有因,因为赫尔辛基大学和某些欧洲大学一样,规定只有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才能读博士。伊玛尼茜·嘉莉当时为了能读博士,只得伪造一个硕士学历,最终她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赫尔辛基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此后她就把那个假硕士学位当真了。

1981年,伊玛尼茜·嘉莉当上麻省理工学院癌症中心的助理教授,开始了与巴尔的摩实验室的合作,直到1986年4月25日那篇争议性论文的发表。

论文发表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1985年年初,伊玛尼茜·嘉莉与麻省理工学院癌症中心的其他几家实验室联合向国家癌症研究所申请资助,最后被国家癌症研究所拒绝了。这么一来,她只好另谋生路,后得到了塔夫茨大学医学院教授亨利·沃提斯的帮助,转而到塔夫茨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一所研究型私立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麻省)的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无论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事情就是这么巧,质疑论文有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塔夫茨大学医学院教授亨利·沃提斯——对,就是帮助伊玛尼茜·嘉莉的那个人——的得意弟子玛格特·欧图尔。伊玛尼茜·嘉莉对欧图尔当然非常熟悉,因为正是她将欧图尔招入自己的研究室的。

欧图尔为什么会知晓论文数据有假呢?还是跟伊玛尼茜·嘉莉有关。可以说,是伊玛尼茜·嘉莉自己将自己的前途一点点葬送的。

欧图尔来到伊玛尼茜·嘉莉的实验室后,曾和牟玛·里斯布(注意,此人也是论文作者之一)做过论文中提到的实验,结果非常理想。但当欧图尔一个人做实验时,结果却大相径庭,再也重复不出想要的结果。于是,欧图尔心里有了怀疑,就要求看实验室的原始数据,谁料却遭到了伊玛尼茜·嘉莉的拒绝。后来,伊玛尼茜·嘉莉索性打发欧图尔去养老鼠,因为欧图尔的研究还有3个月才结束,正好靠养老鼠消磨美好时光。

不过,伊玛尼茜·嘉莉很快就为这个决定后悔不已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主要的医学与行为学研究机构,任务是探索生命本质和行为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延长人类的寿命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一只老鼠引发的“血案”

1986年5月7日上午,已经养了数天老鼠的欧图尔百无聊赖之际,去查一只老鼠的谱系。她找到记录老鼠谱系的记录本,无意中发现了17页血清学实验数据,这些数据与论文报告的明显不一致。

于是,欧图尔找到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病理系主任反映这个问题,得到的答复是这事归麻省理工学院管。随即,欧图尔又来到麻省理工学院。癌症中心主任赫曼·埃森要求欧图尔详细写一下经过。随后,埃森将巴尔的摩、伊玛尼茜·嘉莉等相关人士邀请到一起,举行了一个内部会议。

埃森是巴尔的摩的崇拜者之一,他认为论文中虽然的确存在错误,但那个错误完全不影响大局,故没有更正的必要。巴尔的摩在会议中说,他会给所有进行类似研究的人写信通报论文中的这一“微小”错误。

欧图尔对这样的结果非常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眼看此事就要一了百了,又有一位重要人物粉墨登场了。巧合的是,即将登场的这个人和伊玛尼茜·嘉莉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此人名叫查尔斯·马普里索普,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时曾和伊玛尼茜·嘉莉吵过架。马普里索普从欧图尔嘴里得悉这条消息后,预感到报仇的机会来了。

1986年夏天,马普里索普联系到“打假斗士”斯图尔特和费德,向他们反映了伊玛尼茜·嘉莉论文造假一事。斯图尔特和费德马上写信给巴尔的摩和伊玛尼茜·嘉莉,要求查看原始的实验记录,伊玛尼茜·嘉莉对此一口回绝。两位“打假斗士”并不灰心,他们有的是方法,接下来他们发表公开声明、举行报告会、写信,直到引起民主党众议员、众议院能源与商务委员会主席约翰·丁格尔的注意。

国会听证会

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有很多种,每当遇到重大事件时,国会相应的常设委员会,如外交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等都可以举行听证会。听证会可以对当事人展开调查,当事人必须出席,甚至必要时委员会可发出传票。接到传票的当事人要小心了,再不出席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科学巨人与政治家的对垒

众议院的丁格尔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雷厉风行、敢作敢当,敢跟国防部对着干,揭露国防合同造假;敢拿华尔街那些金融寡头开刀,毫不客气地调查金融公司的腐败行为。这样的人参与到此事中来,伊玛尼茜·嘉莉明显感到了压力。

但与此同时,巴尔的摩也开始了反击——指望没有名气的伊玛尼茜·嘉莉,结果只会败得很惨——他主动要求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进行官方调查。

1988年1月,NIH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专门审查此事。委员会共有3个人,主席是一家制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约瑟夫·戴维,两位委员分别是洛克菲勒大学的詹姆斯·达尼尔和哈佛大学的弗雷德·阿尔特——此二人与巴尔的摩关系莫逆,一个是自己的好友,一个是自己的学生。由这样的委员会来审查,巴尔的摩当然表示热烈欢迎。可惜好景不长,丁格尔知道委员会中的3个人竟然有两个人跟巴尔的摩关系不一般后,马上终止了NIH的调查,直到NIH换掉相关人员之后,调查才重新开始。

1988年4月12日,丁格尔举行国会听证会,开始正式调查论文造假一事,出席听证会的证人清一色都是欧图尔和站在她那边的人——马普里索普、斯图尔特和费德等人,而巴尔的摩这方面的人一个也没有。

巴尔的摩大为震怒,他公开给几百名科学家写信,宣称国会的介入只会使科学蒙羞,一旦政治参与进来,事情将变得无法收拾。科学家们纷纷响应巴尔的摩,抗议丁格尔的所作所为。

这下轮到丁格尔愤怒了。政治家一发怒,后果很严重,丁格尔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传票。传票是开给伊玛尼茜·嘉莉的,丁格尔命令她交出实验记录本。一开始,伊玛尼茜·嘉莉很不情愿,后来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将记录本交给NIH。

最精彩的好戏在1989年5月4日上演了,三名来自美国特勤处刑侦服务部的专家亲自对笔记本做了鉴定,认定实验记录是伪造的。

随后,戴维——NIH调查委员会主席——做证说伊玛尼茜·嘉莉在报告里曾提到做了某个实验,而经过调查发现,她实际上并没有做。戴维委婉地称这种行为为“严重错误”。

最令人关注的当然是巴尔的摩。谁都知道,听证会实际上是巴尔的摩和丁格尔两人的对决。巴尔的摩在听证会上慷慨激昂,指责丁格尔是典型的先定罪再找证据,这种行为是对科学的最大蔑视。至于刑侦专家出示的结果,巴尔的摩拒绝做出评价。

丁格尔自然不会束手就擒,随即拿出一封机密信件,信是巴尔的摩写给埃森的。在信中,巴尔的摩说:“我不明白,为什么伊玛尼茜·嘉莉会选择使用这些数据并误导我们两人和那些读这篇论文的人。”显然,这说明他那个时候已经知道了论文中的造假行为。但巴尔的摩马上解释说,他当时写那封信,不过是基于埃森提供的错误信息,而埃森之所以会弄错,完全是由于伊玛尼茜·嘉莉糟糕的英语表达能力使埃森误会了她的意思。

这样的解释听起来未免有些牵强,丁格尔和巴尔的摩大吵起来,单从气势上看,似乎巴尔的摩占了上风,不过从最终的结果看,巴尔的摩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1991年3月14日,美国国家卫生院根据特勤处刑侦专家对实验记录本进行的鉴定结果,最终认定伊玛尼茜·嘉莉在论文中造假。

至此,这件公案才算告一段落。● 塔夫茨大学美国波士顿地区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也是波士顿五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塔夫茨大学、布兰迪斯大学、波士顿学院)之一。在201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塔夫茨大学位居第28位。

不存在的比萨斜塔实验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作者,研究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他的一些观点也被奉若神明,如他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只与重量有关。两千年以来,人们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但直到勇敢的伽利略站在著名的比萨斜塔上,当众扔下了一重一轻两个球时,千年教条才被推翻。● 伽利略画像天才敢为风气先

如果说世上有天才的话,那么伽利略就是天才中的天才。伽利略出身虽然不低,父亲是个贵族,但这个头衔换不来半毛钱,因为父亲最后破产了。为了把伽利略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商人,父亲将他送到学校读书,结果伽利略除了商业知识之外都学得很好,于是父亲只好放弃了要伽利略做布商的念头。

17岁时伽利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便已经有了许多惊人的科学发现。

有一次,伽利略站在比萨大教堂里——教堂边上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目不转睛地盯着天花板上的灯。天花板上的灯有什么好看的呢?灯本身没有什么好看的,灯的摆动才好看。原来,伽利略发现灯的摆动行为有一定的规律,虽然灯每一次摆动的范围在缩小,但所用时间却不变。后来,人们根据伽利略的这个发现制造出了钟。

伽利略虽然在科学上展示出了很高的天分,但无奈家庭贫困,不得不中途退学。回到家的伽利略仍然没有停止科学研究。不久,他发明了一种可以称量比重的秤。人们逐渐认识到伽利略具有天才的潜质,伽利略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伽利略25岁时,好运终于来了——比萨大学邀请他讲授数学。伽利略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此时的伽利略一心要做出开创性的工作,他把目光投向了落体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给出过自己的见解:物体的下落只和重量有关,重量越大,下落速度越快;重量越轻,下落速度越慢。2000年来,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坚信不疑,似乎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那个时候,质疑亚里士多德,差不多就是质疑上帝的存在。年轻的伽利略没有畏惧,决心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做个实验。

1590年的一天,人们聚集到比萨大教堂前的比萨斜塔下面,争相目睹一个历史性时刻。不过,其中大多数人是为了看笑话来的。

伽利略站在斜塔上,手里拿着两个铁球,一个重10磅,一个重1磅,面色凝重地对围观的人群说:“我同时抛下这两个铁球,你们会说重球先落地,轻球后落地。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他说完,两手一松,一重一轻两个铁球同时落下。

片刻过后,只听“砰”的一声,两个铁球同时落在了地上,几乎没有先后之分。人群沸腾起来,大家这才意识到亚里士多德错了,年轻的伽利略才是正确的。● 伽利略思考的塑像有必要做比萨斜塔实验吗

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现在几乎妇孺皆知,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件事在伽利略的著作中只字未提,也未见于任何官方记载。最先提到这件事的是伽利略晚年的学生维维亚尼,他在伽利略去世12年后,写了一本关于伽利略的传记。他在书中说,伽利略当着比萨大学教授和全体学生的面登上比萨斜塔,将手中一轻一重两个铁球扔下,两个球同时落地,众人都被眼前的事实震惊了。

其实,维维亚尼的说法并不可靠,因为伽利略只通过“思想实验”便已经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驳倒,根本不需要专门跑到比萨斜塔上搞一场“科学秀”。

伽利略的“思想实验”是这样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重量大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就快,重量轻的物理,下落速度就慢。假设有两个球,一个轻,一个重,轻球下落速度必然比重球慢(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如果将这两个球绑在一起,两个速度不一样的球肯定会相互影响,轻球拖慢重球,那么两个绑在一起的球下落速度要比轻球快,而比重球慢。但是,两个球加在一起的重量要大于单独一个球,按理说速度要比重球更快才是。于是,矛盾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对的。● 意大利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了统一罗马式的建筑风格。

伽利略得意地说,仅凭这个思想实验就能有力地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根本无须任何实验。尽管如此,伽利略随后也给出了两个实验,但这两个实验都与比萨斜塔实验无关。其中一个实验是从100米的高处扔下一个炮弹和一个步枪子弹,子弹只有半磅,而炮弹重达100~200磅,炮弹只比后者领先23厘米落地;第二个实验是从50米的高处扔下两个铁球,一个重100磅,另一个重1磅,重球只比轻球领先两指宽落地。

如上所述,伽利略实际上并不需要做比萨斜塔实验,而更重要的是,也没有明显证据证明他做过这个实验。所以,后人考证说,这个比萨斜塔实验可能是维维亚尼凭空捏造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使自己写的传记更富于传奇色彩。

实际上,维维亚尼并没有捏造比萨斜塔实验,而只不过把别人的功劳安到了伽利略头上——真正做了比萨斜塔实验的人是荷兰的西蒙·斯台文。1587年,西蒙·斯台文从比萨斜塔二楼窗户扔下两个铜球,第一次向亚里士多德发起了挑战。其时,伽利略正在比萨大学任教,但并不知道此事。伽利略的学生维维亚尼倒经常到比萨斜塔去游玩,想必对此很了解,又由于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影响更深远的研究,索性把西蒙的实验当作老师的实验写进了书里。

不倒的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由于科学家伽利略而举世闻名。它始建于1603年,是比萨大教堂教堂广场的钟楼。比萨斜塔初建时,由于第三层的土层强度差,不能承受大理石堆砌的塔身重量,塔身一点点倾斜。到完工时,塔顶已经偏离垂直线足足有3.5米。人们纷纷担忧塔不久将会倒下,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400多年过去了,斜塔依旧斜而不倒,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不二奇迹。为真理战斗不息的科学巨人

如果说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这里姑且认为是真的,只是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试探性打击的话,那么接下来伽利略就要动真格的了。不过,伽利略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咱们在前文说过,在当时反对亚里士多德,就是跟教会过不去。敢跟教会过不去?先想想布鲁诺的下场吧!

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手拿两片镜片反复把玩,陷入了沉思。原来,他听说一个荷兰人将一片凸镜和一片凹镜叠起来看东西,竟然能将物体放大,决定亲自验证一下。

他找来一段空的橡皮管,这头放上一片凸面镜,另一头放上一片凹面镜。他拿起这个小东西向远处望去,突然吓了一跳,远处本来模糊的东西清晰可见。激动的伽利略又跑到海边进行验证,这一次远处本来看不见的航船尽收眼底。伽利略不断改进这个新奇的东西,直到它能将物体放大到几十倍。

有了这个神奇的工具,伽利略的科学研究如虎添翼。他开始观测太阳,不久就发现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而太阳本身也在转。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布鲁诺为了捍卫这个真理而被教会活活烧死——布鲁诺受刑时,伽利略就在现场,现在轮到伽利略登场了。

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星空使者》,人们将伽利略的发现等同于哥伦布的发现,称赞他“发现了新宇宙”。但教皇并不这么认为,他对伽利略发出了警告,如果伽利略再宣传这种“异端邪说”,后果自负。

伽利略没有理睬教皇的警告,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还花9年时间出版了一本名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书,公开批判“地心说”。

教会对伽利略的一意孤行很失望,马上查禁了此书。随后一纸传票将伽利略传到罗马,关进了异端裁判所。那个时候,伽利略已经70岁高龄了。

教会对伽利略展开审判,要他悔改,放弃“日心说”,拥护真理“地心说”。伽利略坚定地说:“悔改?需要悔改的不是我,而是你们。因为你们将真理隐藏了起来。”

无奈之下,异端裁判所又对伽利略的朋友和家人施加压力,朋友纷纷劝他放弃“日心说”,女儿也来信向父亲哭诉,但伽利略抱定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始终不向教会低头,最终被判终身监禁。

伽利略被定罪以后,早年的力学研究再次成为他的主要工作。1638年以后,他双目逐渐失明,晚年凄凉。1642年1月,伽利略逝世。● 弥尔顿探访被囚禁中的伽利略

解剖录像的真与假

很久以来,人们就对宇宙生命的神秘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关不明飞行物、外星人的报道也时有出现,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罗斯威尔坠毁事件”。据说,在这次事件中,美国空军不仅极力掩盖飞碟真相,竟然还将外星人的遗体秘密解剖。● 博物馆中展出的人们想象中的外星人形象。解剖外星人“真实记录”

1995年8月19日,第8届国际UFO大会在雪菲尔市的哈兰大学举行。在这次大会上,一部解剖外星人的纪录片横空出世,令世人侧目。

纪录片全长91分钟,黑白片,无声音。这部影片是一位名叫雷·山提利的英国商人带来的,上面赫然记录了罗斯威尔飞碟坠毁和美国军方解剖外星人的全部过程。两年前,雷·山提利偶然得知一位80岁高龄的摄影师有一部神秘的纪录片——那是摄影师在1947年应军方之邀,从华盛顿飞到罗斯威尔拍摄的《罗斯威尔飞碟坠毁事件》。雷·山提利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异常,他深知这部影片的重大意义,于是花重金购买。

影片在大会上播放后,整个科学界被震惊了,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几十年前那个风雨之夜。

1947年7月4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市被暴雨袭击,大雨倾盆而下,伸手不见五指。49岁的农场主麦克·布雷泽尔正在自己的农场睡觉,牧场距离罗斯威尔大约120千米,平时没什么人过来。忽然,大爆炸声响彻农场四周,麦克·布雷泽尔顿时从睡梦中惊醒。醒来之后,他猜测刚才的声响到底是怎么回事——很显然那不是雷声,难道会是军方在做实验?他的农场距离军方基地不远,说不定声响就是军方弄出来的。

麦克·布雷泽尔决定天亮了出去看一看。第二天一大早,云淡风轻,天空放晴,他来到农场周围四处寻摸,发现地上散落着不少金属碎片,这些金属碎片自己从没有见过。

麦克·布雷泽尔马上向军方报告了这个消息,并将部分金属碎片拿给杰西·马瑟尔少校看。随后,少校在麦克·布雷泽尔的带领下来到出事地点,发现金属碎片极有可能是“飞碟残骸”。

与此同时,一位名叫葛拉第的土木工程师在距农场西边5公里的荒地上,也发现一架金属碟形物的残骸,金属残骸里还有几具尸体。这些尸体明显不是地球人——身长不过1米,大脑袋、大眼睛、小嘴巴,身上还穿着清一色的制服。

两天后,关于罗斯威尔发现飞碟的消息开始出现在报纸上。不过,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军方否认,空军第8军总司令罗杰·雷梅发表声明称那不是飞碟,不过是一个空军做实验的气象气球。至于那些“外星人尸体”,不过是做实验用的假人而已。

随后,又一篇报道新鲜出炉。奇怪的是,在这则报道中,农场主布雷泽尔矢口否认自己听到了爆炸声。

前后说法如此不一,这是否另有隐情呢?陈年悬案浮出水面

事件发生后,美国空军对其中的细节秘而不宣,人们纷纷猜测,美国军方掌握了外星人的第一手资料。

1978年,一本小书《罗斯威尔事件》风靡一时。两位作家穆尔和伯利兹经过多年走访,将“罗斯威尔事件”的有关隐情公布于世,一时世人大哗。围绕“罗斯威尔事件”不断出现新的现场见证者、新的证据,整个事件也越来越神秘,越来越离奇。

人们纷纷要求美国空军披露当时的资料。迫于压力,美国空军对“罗斯威尔事件”展开了一次官方调查——调查的负责人是内政安全和特别项目监理部部长理查·韦伯。

1994年9月8日,理查·韦伯以个人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调查报告,报告称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该事件和外星人有关。

报告否认了飞碟和外星人,但却首次透露了一个惊天大秘密——该事件与一项绝密的军事试验“莫古尔”侦察计划有关。“莫古尔”计划是什么呢?

原来,“二战”胜利后,美苏之间开始“冷战”,双方不约而同地展开军备竞赛。针对苏联的核威胁,美军决定将雷达反射板和声音感应器的气球放飞,以探测苏联核子试验所产生的冲击波,是为“莫古尔”计划。

美国空军的资料显示,1947年6月,“纽约大学的研究小组施放过一只代号为‘飞行器四号’的探空气球,事后没有进行回收。”

这些没回收的气球最终到了哪里呢?有人猜测气球最终在布雷泽尔的农场附近坠毁。

这个结论得到了美国军方的认同,美国军方还召开记者招待会,展示了“气球残骸”。看起来,“罗斯威尔事件”的神秘面纱已经渐渐揭开了。

不过,飞碟爱好者对这个说法并不赞同。因为当时处理“飞碟碎片”的杰西·马西尔少校,身为美军509轰炸组的情报人员,他的强项就是调查飞机失事或者其他类似的事件,如果残骸是气球的话,他会认不出来?

早在1978年,《全国探究者》就刊登了一篇报道,报道中清楚地指出马瑟尔少校“在罗斯威尔附近亲眼看见的并不是气球的残骸,而是飞碟”。

当事人的证明当然更具说服力,所以,即使军方已有定论,但人们说什么也不相信。

神秘的“51区”

在飞碟爱好者眼里,51区无疑是最神秘的一块区域。51区旁边就是内华达地下核试验场。这里有美国用来秘密进行新的空军飞行器的开发和测试的空军基地。另外,此地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目击事件屡有发生,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事件与政府暗中进行的某些阴谋活动有关。又一个神秘的证人

就在人们尽情猜测之时,又一个证人浮出水面。这个证人名叫格棱·丹尼斯,他所述说的证词之离奇,远远超出了前几位。

1947年7月7日,22岁的殡葬师丹尼斯接到两个从罗斯威尔陆军航空基地打来的电话。

第一个电话是咨询电话。电话那头问殡仪馆是否有儿童款式的棺材,然后又问如何保存残缺的尸体。

第二个电话是业务电话。电话里的人说有一位“空军军士”受伤了,需要他开着救护车去救护。

丹尼斯马上来到基地医院。他对这里很熟悉,好几位护士和医生都认识他。马里亚·塞尔夫(护士之一)看到丹尼斯后,让他赶快离开,否则会有麻烦。丹尼斯看见一位白人军官,问是否发生了空难事故。但这位军官二话没说,马上命人将他带出去。一位黑人中士还警告他知趣点,别对外乱说医院的情况。

第二天,丹尼斯给塞尔夫护士打电话,问医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塞尔夫说医院解剖了外星人的尸体,这些尸体现在已经被运到了俄亥俄州的怀特基地。后来,丹尼斯遇到一位自己在基地医院认识的医生,向他求证此事。那位医生说他确实参与了一次会诊,不过那次会诊完全超出其专业范围。

丹尼斯的证词一出,那些苦于寻找证据的飞碟爱好者顿时欢呼雀跃,像是被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们根据这份证词展开一系列想象。

然而,研究者很快发现,丹尼斯的证词里有很多疑点。

第一个疑点:塞尔夫其人不见于美国军队的记录,基地医院里从没有过这样一个护士。

第二个疑点:丹尼斯声称他接到了一个护送受伤的“空军军士”的任务,但“空军军士”这一军衔当时并没有设立。

第三个疑点:丹尼斯说他离开时受到白人军官身边的黑人中士警告,但其时军内种族政策尚在,白人军官不可能带一个黑人士兵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