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沈从文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23:41:37

点击下载

作者:张学青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沈从文读本

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沈从文读本试读:

《名家文学读本》丛书总序

钱理群

我们的理念是:用人类文明和民族文明最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为他们终生精神成长和学习打底。

我们的做法是:提倡“阅读经典名著”。

这就有了三个层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强调“阅读”?为什么倡导阅读“经典名著”?小学生能“接受”经典名著吗?

每个人都有两种生活:一是受到具体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偏于物质的日常生活;另一则是超越具体时空的精神生活。儿童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就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展他们的精神空间。只要一书在手,就可以和百年、千年之遥,千里、万里之远的任何一个写书人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交流。而且可以“召之即来”,打开书就是朋友;“挥之即去”,放下书就可以彼此分手:这样的自由和爽快,是最符合儿童心理与学习需求的。正是通过这样的广泛而自由的阅读,就为孩子“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使儿童从“自然人”逐渐变成“文化人”,从“自在的人”逐渐变成“自为的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儿童精神成长过程。因此,阅读教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中心,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为孩子营造精神家园,应该是小学教育的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阅读教育正在受到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的挑战。不可否认动画艺术和网络游戏在开发孩子智力、开拓视野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其商业性的批量生产必然带来的精神深度和个性化的匮缺,如果一味沉迷其中,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对此,无论家长和教师都不能采取禁止、围堵的办法,而只能积极地引导,而用有趣味的高质量的阅读来吸引孩子,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教育手段。“读什么”,更是一个大问题。鲁迅早就提醒我们,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这颇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快餐式的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那是有可能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畸人”的。过于追求阅读的通俗化,也会使孩子在智力和情感上永远停留在“低龄”水平上。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就是引导孩子走近大师,和思想与文学的巨人进行精神对话与交流,这就使孩子从生命发展的起点上,占据了一个精神的高地,即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而远望,视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样,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起始阶段,就接受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这对培养其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受益终生的。

问题是,孩子能否接受,这也是许多教师与家长感到疑惑的。我们的这次编写实验,也正是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通过编写和教学实践,形成了四点认识。首先,我们发现,以鲁迅为代表的体现了五四新文化传统的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大师、名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对自然(动植物)生命和人的生命的大爱,对父母的永远的眷恋,对民间节日、风俗、艺术的亲和,对弱小者的同情,对生活的热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理想的追寻……都是和孩子的世界相通,而又升华到了一种生命和精神的高度;而他们的语言,都来自日常生活的口语,而又提炼成纯净而有味道的现代白话文,是孩子感到亲近,并乐于学习的。这精神与语言的两大特点,就使得孩子接受中国现代经典名著,具有了客观的可能性。其二,我们不能低估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对语言的敏感与接受潜力,是相当大的。一些孩子对大师、名家的作品望而生畏,其实是我们的教学不得法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小学生接受经典名著的主观条件也是有的。其三,当然不能否认,经典名著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我们看来,孩子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即所谓“战胜拦路虎”的过程。对现在颇为流行的“快乐教育与阅读”,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学习,尤其是经典名著的阅读,有如登山,只有竭尽全力,才能攀高峰而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其四,正因为这是攀高峰,就特别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恰当地掌握学习的高度与难度的分寸,如何从孩子的接受实际出发,帮助孩子逐渐接近大师名家,这都需要教学的智慧与艺术。这也是我们的这次编写实验最为用心、费力之处,在这方面,我们也作了一些尝试,在范文的选择及其处理、编排(例如我们确定了“只删不改”的原则),“导读提示”和“读与思”的设计上,都下了功夫,力图在大师名家和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而且我们在编写和部分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如何进行经典名著教学”的设想。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找到每一位大师名家的特点,及其和孩子的精神契合点,并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文本中;二是既要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又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填鸭式的强制灌输,和忽略教育的引导作用的“儿童中心主义”,都是我们所不赞同的。我们整套书的编写都力图贯彻这样两条教学原则,但也还需要经过以后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检验。

这套书也是献给家长的。我们注意到,许多小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有很高的期待与不小的积极性,却苦于不知如何着手。我们希望通过“阅读经典名著”的倡导,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参与孩子教育的途径,期待这套书能够成为家长和孩子课外共读的理想读本。

本套丛书在编写组织工作上也作了一些尝试。每册书的编写者都是教学第一线富有理想主义精神的小学语文教师,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也有富有创造活力的青年教师。他们都是所编选的作家的爱好者和业余研究者,对其作品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又对作为接受对象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习惯,有深切的了解。在充分发挥小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我们还为每一本书都约请了一位研究专家担任审读,最后由主编进行审定和统稿。在共同切磋、讨论中形成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良性互动互补。

我们希望本套丛书成为同类教育图书中有自己特色的,能够具有较长生命力的读物。因此,它是开放性的,期待能够得到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特别是批评和指正,我们自己也准备经过一段运用实践就进行修订。我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决心以鲁迅倡导的韧性精神,作长期、持续的努力。2011年4月4日他是一条河——致小读者

亲爱的小读者,是什么样的因缘让你接触到了这本书,并且打开了它,从此,你与一个叫沈从文的人相遇了?

也许在这之前,你从来没有听说过沈从文,更不晓得沈从文是谁。他曾经活跃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和你熟悉的鲁迅、老舍、巴金他们一样,是个很了不起的作家。然而,他是寂寞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他和他的作品,受到了冷遇和误解。一个人和他的作品,如果足够的好,一定经得起历史的淘洗,时间的检验。有些红极一时的作品,在时间的影子中变了形,就很快被淹没了;而有些作品,如蚌生珠,能在岁月的沉淀里发光——沈从文先生便是一个例子。

沈先生出生在湘西的凤凰。他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一个乡下野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畅快自由啊!这本书中的“顽童自传”,就是想带你去乡下,和小从文一起去经历、去体验一个“神奇的世界”,过一种“探险式的生活”。那种野性和纯真,在今天,即便你是农村的孩子也已经被稀释了。呼唤人类源头最原始的本性,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健康地自然地长大,当我们看到另一种生活,感受别样的情趣,再一齐来发出一种声音,我们的童年生活一定能更加多姿多彩。

沈先生是在水边长大的湘西人。一条绵延千里的辰河,是他写作的不竭的源泉。那块土地上,有奇景,有奇物,也有奇人。他一一写来,像唱一支乡野牧歌,一支洋溢着蓬勃的生命活力的歌。他创作的小说,也大多以湘西、以辰河为背景。读了他的作品,你也许会忍不住想跑那儿去看看,坐一坐桃源的小划子,宿在鸭窠围,看看箱子岩,再上街去找找那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或者到白塔下的渡船边见见翠翠和她的爷爷……说不清到底是湘西成就了沈从文,还是沈从文造就了湘西——其实先生本人就是一个作品,一条长河。站在这条澄澈的河上,我们心中透明烛照,毫无渣滓。好像也得到了很多智慧,是智慧,不是知识。

先生是一条澄澈的河。他的性情,就像河水一样,至刚至柔,有德有仁。他的作品有一种很亮的橙色,因为他对全世界、全人类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他不习惯大喊大叫,但他的作品中有一种燃烧的感情,是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永远倾心与赞颂。先生只读了六年书,十四岁行伍,二十岁闯荡京城,硬是靠着一支笔写出了一个人生的奇迹,这恐怕靠的也是和水一样的柔韧和执著。

哪一条长河没有九曲十八弯?因为它们在阻拦面前从来没有忘记了迂回地向前。沈先生在遭遇误解、不能写作的岁月里,照样以无限的热诚拥抱他的新的工作——这点勇气和智慧,不也像水一样么?亲爱的小读者,我敢保证,和这样的一个人倾心结交,你会时时觉得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引领着你。

至于沈先生的语言文字功力,更是举世公认的。他的学生、著名作家汪曾祺说,“他把家乡话与普通话,文言和口语配置在一起,十分调和,毫不‘格生’,这就形成了沈从文自己的特殊文体”,“他的语言是朴实的,朴实而有情致;流畅的,流畅而清晰。这种朴实来自雕琢;这种流畅来自推敲。他很注意语言的节奏感,注意色彩,也注意声音。他从来不用生造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用的是人人能懂的普通词汇,但是常能对于普通词汇赋予新的意义。”亲爱的小读者,站在这样一条语言的河边,即便我们不能变成一条像他那样的河,浸润其中,不也挺好吗?

那么,还犹豫什么呢?赶紧翻过这一页,踏上那条叫沈从文的河吧。张学青于太湖畔更楼港旧居2011年4月10日第一编顽童自传

一九三二年夏,沈从文先生在青岛大学任教。期间他用了三个星期时间完成《从文自传》的写作。

这是沈从文先生人生最初二十年的回忆录。逃学,打架,骂粗话乃至赌博——野得无法收拾的顽童生涯;十四岁即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在“清乡剿匪”中成百上千次地看杀人;各处乱跑、炖狗肉;见人自称“老子”,却不知“氢气”“淮南子”“参议院”为何物,直到在行伍中与姓文的秘书官相遇……作者的生活经历,在我们今天看来,自然是“别具一格,离奇有趣”,近乎于一部《天方夜谭》。

这组文章,主要选取了《从文自传》中与他童年生活相关的部分。他童年所受到的教育,多在广阔无边的校门之外:长满花木的山上,游鱼上下的河边,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丁丁当当的铁匠铺,挂满青蓝布匹的染坊。杀猪宰羊,修鞋补网,他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到处看,到处听,到处闻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动。他看得仔细,又能在回忆中温习。他笔下的童年故事,就像一条流动的河,蜿蜒曲折,又生动多姿。借着作者的眼睛,我们去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去读社会、人世这本大书。这是人的心灵的一次绿色放牧。

人是大地之子。呵护童年精灵般的野性,呼唤生命源头的健康滋养,你也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读,让他们在文字里温习他们的成长历程。我所生长的地方

在中国生活了近六十年的新西兰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沈从文先生就是从那个叫凤凰的小城里飞出的金凤凰。昨天的凤凰,滋养了他;今天的凤凰,因他而更闻名。

这究竟是怎样一方神奇的土地啊!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方“使他眼睛发亮”的土地,开启一段别样的旅程吧——

凡有机会追随了屈原溯江而行那条长年澄清的沅水,向上游去的旅客和商人,若打量由陆路入黔入川,不经古夜郎国,不经永顺龙山,①都应当明白“镇筸”是个可以安顿他的行李最可靠也最舒服的地方。

城中的住民,多当时派遣移来的戍卒屯丁,此外则有江西人在此卖布,福建人在此卖烟,广东人在此卖药。地方城外山坡上产桐树杉树,矿坑中有朱砂水银,松林里生菌子,山洞中多硝。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耐劳适于家庭的妇人。在军校阶级厨房中,出异常可口的菜饭,在伐树砍柴人口中,出热情优美的歌声。

地方东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两岸,多米,多橘柚。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渐入高原,近抵苗乡,万山重叠,大小重叠的山中,大杉树以长年深绿逼人的颜色,蔓延各处。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作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河水长年清澈,其中多鳜鱼,鲫鱼,鲤鱼,大的比人脚板还大。河岸上那些人家里,常常可以见到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小河水流环绕“镇筸”北城下驶,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直抵洞庭。

这地方又名凤凰厅,到民国后便改成了县治,名凤凰县。辛亥革②③命后,湘西镇守使与辰沅道皆驻节在此地。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处的正规兵士却有七千。凤凰三月 黄永玉 作

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

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不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习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节选自《我所生长的地方》)凤凰古城

1.同为凤凰人的著名画家黄永玉,为凤凰和凤凰人写过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你也来读读——

看凤凰人的眼睛,

你明白什么是忠诚;

看凤凰人的身段,

你懂得什么叫辛劳;

看凤凰人的脚,

你知道什么叫千山万水;

看凤凰人的手,

你清楚什么叫灵巧;

看凤凰人的头发顶起了帽子,

狗日的!

你不跑更待何时?

2.沈从文笔下的故乡凤凰,居住着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风景?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没有见过的?你的家乡又有着怎样风情怎样的人呢?你也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①镇筸(gān):地名,湖南凤凰县南,地方多外来商人屯丁和苗民混合居住。②镇守使:设置于省内某一要地,职权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分区司令。③道: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逃学

得病,得重病,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沈从文先生小时候曾病到什么程度呢?家中人为他预备了小棺材。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六岁他上了“私塾”,私塾是私人办的学校,从小顽劣的沈从文开始了“逃学”生涯。逃学的学生是不是都是坏学生?逃学对他来说,是祸还是福呢?

我能正确记忆到我小时的一切,大约在两岁左右。我从小到四岁①左右,始终健全肥壮如一只小豚。四岁时母亲一面告给我认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给我糖吃,到认完六百生字时,腹中生了蛔虫,弄得黄瘦异常,只得每天用草药蒸鸡肝当饭。那时节我即已跟随了两个姊姊,到一个女先生处上学。那人既是我的亲戚,我年龄又那么小,过那边去念书,坐在书桌边读书的时节较少,坐在她膝上玩的时间或者较多。

到六岁时我的弟弟方两岁,两人同时出了疹子。时正六月,日夜皆在吓人高热中受苦,又不能躺下睡觉,一躺下就咳嗽发喘,又不要②人抱,抱时全身难受,我还记得我同我那弟弟两人当时皆用竹簟卷③好,同春卷一样,竖立在屋中阴凉处。家中人当时业已为我们预备了两具小小棺木,搁在院中廊下。但十分幸运,两人到后居然全好了。我的弟弟病后雇请了一个壮实高大的苗妇人照料,照料得法,他便壮大异常。我因此一病,却完全改了样子,从此不再与肥胖为缘了。

六岁时我已单独上了私塾。如一般风气,凡是私塾中给予小孩子的虐待,我照样也得到了一分。但初上学时我因为在家中业已认字不少,记忆力从小又似乎特别好,故比较其余小孩,可谓十分幸福。第二年后换了一个私塾,在这私塾中我跟从了几个较大的学生,学会了顽劣孩子抵抗顽固塾师的方法,逃避那些书本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这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我间或逃学,且一再说谎,掩饰我逃学应受的处罚。我的爸爸因这件事十分愤怒,有一次竟说若再逃学说谎,便当实行砍去我一个手指。我仍然不为这话所恐吓,机会一来时总不把逃学的机会轻轻放过。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少年沈从文

我爸爸平时本极爱我,我曾经有一时还作过我那一家的中心人物。稍稍害点病时,一家人便光着眼睛不即睡眠,在床边服侍我,当我要谁抱时谁就伸出手来。家中那时经济情形很好,我在物质方面所享受到的,比起一般亲戚小孩似乎皆好得多。我的爸爸既一面只作将军的好梦,一面对于我却怀了更大的希望。他仿佛早就看出我不是个军人,不希望我作将军,却告给我祖父的许多勇敢光荣的故事,以及他庚子年间所得的一分经验。他以为我不拘作什么事,总之应比作个将军高些。第一个赞美我明慧的就是我的爸爸。可是当他发现了我成天从塾中逃出到太阳底下同一群小流氓游荡,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这颗小小的心,且不能禁止我狡猾的说谎时,我的行为实在伤了这个军人的心。同时那小我四岁的弟弟,因为看护他的苗妇人照料十分得法,身体养育得强壮异常,年龄虽小,便显得气派宏大,凝静结实,且极自尊自爱,故家中人对我感到失望时,对他便异常关切起来。这小孩子到后来也并不辜负家中人的期望,二十二岁时便作了步兵上校。至于我那个爸爸,却在蒙古、东北、西藏各处军队中混过,民国二十年时还只是一个上校,把将军希望留在弟弟身上,在家乡从一种极轻微的疾病中便瞑目了。我的童年 黄永玉 作(节选自《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文中“我”和弟弟在家中的地位起着微妙的变化。阅读时,注意把起变化的原因标示出来。①小豚(tún):小猪。②竹簟(diàn):竹席。③业已:已经。捉蟋蟀

落小雨有落小雨的情趣,落大雨有落大雨的情趣。

最妙的是春季里落小雨的时节去捉蟋蟀。田塍间的蟋蟀声让人心花怒放。捉住的蟋蟀没有地方可以安置,只能在手里呆着。若是再遇到蟋蟀怎么办?“我”自有妙法。

和老木匠斗蟋蟀的情形就更好玩了。

怎么个斗法?为什么“我”明明输了,却还能“什么话也不说,微笑着”?这其间的奥秘,你可能看得明白?

我最欢喜天上落雨,一落了小雨,若脚下穿的是布鞋,即或天气正当十冬腊月,我也可以用恐怕湿却鞋袜为辞,有理由即刻脱下鞋袜赤脚在街上走路。但最使人开心事,还是落过大雨以后,街上许多地方已被水所浸没,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在这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过身,我却赤着两脚故意向深水中走去。若河中涨了点水,照例上游会漂流得有木头、家具、南瓜同其他东西,就赶快到横跨大河的桥上去看热闹。桥上必已经有人用长绳系了自己的腰身,在桥头上呆着,注目水中,有所等待,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东西浮来时,就踊身一跃,骑到那树上,或傍近物边,把绳子缚定,自己便快快的向下游岸边泅去。另外几个在岸边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绳子拉着,或缠绕到大石上大树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来①在桥头上等候。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鱼在网中蹦跳。一涨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这种有趣味的事情。照家中规矩,一落雨就得穿上钉鞋,我可真不愿意穿那种笨重钉鞋。虽然在半夜时有人从街巷里过身,钉鞋声音实在好听,大白天对于钉鞋我依然毫无兴味。②

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皆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在这些时节,我便觉得学校真没有意思,简直坐不住,总得想方设法逃学上山去捉蟋蟀。有时没有什么东西安置这小东西,就走到那里去,把第一只捉到手后又捉第二只,两只手各有一只后,就听第三只。本地蟋蟀原分春秋二季,春季的多在田间泥里草里,秋③季的多在人家附近石罅里瓦砾中,如今既然这东西只在泥层里,故即或两只手心各有一匹小东西后,我总还可以想方设法把第三只从泥土中赶出,看看若比较手中的大些,即开释了手中所有,捕捉新的,如此轮流换去,一整天方捉回两只小虫。城头上有白色炊烟,街巷里有摇铃铛卖煤油的声音,约当下午三点左右时,赶忙走到一个刻花板的老木匠那里去,很兴奋的同那木匠说:“师傅师傅,今天可捉了大王来了!”

那木匠便故意装成无动于衷的神气,仍然坐在高凳上玩他的车盘,正眼也不看我的说:“不成,要打打得赌点输赢!”

我说:“输了替你磨刀成不成?”“嗨,够了,我不要你磨刀,上次磨凿子还磨坏了我的家伙!”

这不是冤枉我的一句话,我上次的确磨坏了他一把凿子。不好意思再说磨刀了,我说:“师傅,那这样办法,你借给我一个瓦盆子,让我自己来试试这两只谁能干些好不好?”我说这话时真怪和气,为的是他以逸待劳,不允许我还是无办法。窗外风景 陈淑莹 摄

那木匠想了想,好像莫可奈何的样子:“借盆子得把战败的一只给我,算作租钱。”

我满口答应:“那成那成。”于是他方离开车盘,很慷慨的借给我一个泥罐子,顷刻之间我就只剩下一只蟋蟀了。这木匠看看我捉来的虫还不坏,必向我提议:“我们来比比,你赢了,我借你这泥罐一天;你输了,你把这蟋蟀输给我:办法公平不公平?”我正需要那么一个办法,连说公平公平,于是这木匠进去了一会儿,拿出一只蟋蟀来同我一斗,不消说,三五回合我的自然又败了。他用的蟋蟀照例却④常常是我前一天输给他的。那木匠看看我有点颓丧,明白我认识那匹小东西,担心我生气时一摔,一面赶忙收拾盆罐,一面带着鼓励我神气笑笑的说:“老弟,老弟,明天再来,明天再来!你应当捉好的来,走远一点。明天来,明天来!”我什么话也不说,微笑着,出了木匠的大门,回家了。这样一整天在为雨水泡软的田塍上乱跑,回家时常常全身是泥,家中当然一望而知,于是不必多说,沿老例跪一根香,罚关在空房子里,不许哭,不许吃饭。等一会儿我自然可以从姊姊方面得到充饥的东西,悄悄的把东西吃下以后,我也疲倦了,因此空房中即或再冷一点,老鼠来去很多,一会儿就睡着,再也不知道如何上床的事了。蟋蟀图(节选自《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1.老木匠提出的斗蟋蟀规则公平吗?读读“我”和老木匠的对话,若能和同伴或爸爸妈妈一起对读,则更有意思。

2.你捉了蟋蟀,愿意同别人这样斗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我”这样斗蟋蟀,在乎的是什么呢?①扳罾(zēng):拉网捕鱼。②田塍(chéng):方言词,即田埂。③石罅(xià):石头之间的缝隙。④颓丧(tuísàng):精神不振,情绪消沉。打架

打架,一种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与冲动。在动物世界里,抢夺配偶,占据最好的食物充足的地盘等等,都要靠打架来解决。

喜欢打架的往往是男孩子,据说这跟身体分泌雄性荷尔蒙旺盛有关。沈从文小时候是个地地道道的野孩子。野孩子怎么可以不会打架呢?不过,即便打架,也打得很有规矩,怎么个规矩呢?你接着往下读——

照地方风气说来,一个小孩子野一点的照例也必需强悍一点,因此各处方能跑去。各处跑去皆随时会有一样东西在无意中扑到你身边来,或是一只凶恶的狗,或是一个顽劣的人。无法抵抗这点袭击,就不容易各处自由放荡。一个野一点的孩子,即或身边不必时时刻刻带一把小刀,也总得带一削光的竹块,好好的插到裤带上;遇机会到时,①就取出来当作军器,尤其是到一个离家较远的地方去看木傀儡戏,不准备厮杀一场简直不成。你能干点,单身往各处去,有人挑战时还只是一人近你身边来恶斗,若包围到你身边的顽童人数极多,你还可挑选同你精力不大相差的一人;你不妨指定其中之一个说:“要打吗?你来。我同你来。”

到时也只那一个人拢来,被他打倒,你活该,只好伏在地上尽他压着痛打一顿。你打倒了他,他活该,你把他揍够后你当时可以自由走去,谁也不会追你,只不过说句“下次再来”罢了。

可是你根本上若就十分怯弱,即或结伴同行,到什么地方去时,也会有人特意挑出你来殴斗,应战你得吃亏,不答应你得被仇人与同②伴两方面奚落,顶不经济。木傀儡戏

感谢我那爸爸给了我一分勇气,人虽小,到什么地方去我总不吓怕。到被人围上必需打架时,我能挑出那些同我不差多少的人来,我的敏捷同机智,总常常占点上风。有时气运不佳,无意中被人摔倒,我还会有方法翻身过来压到别人身上去。在这件事上我只吃过一次亏,不是一个小孩,却是一只恶狗,把我攻倒后,咬伤了我一只手。我走到任何地方去皆不怕谁,同时又换了好些私塾,各处皆有些同学,并且互相皆逃过学,便有无数朋友,因此也不会同人打架了。可是自从被那只恶狗攻过一次以后,到如今,我却依然十分怕狗。(节选自《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原来打架也有规矩,不以大欺小,不以众欺寡,靠的是自身的勇气、力量和机智。先生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决不是唆使你去打架,而是告诉你他曾经有过这样一种生活。

想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湘西凤凰汉子,会有怎样的性情?①傀儡(kuǐlěi):木偶戏中的木头人。②奚落(xīluò):讥讽,嘲笑。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你留意过从家里到学校,一路上的店铺风景吗?面包房里烤面包有哪些工序?拉面馆的师傅是怎么拉面的?理发师理发是怎么推剪子的?

你认识学校里的树和各种花草的名称吗?它们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花是什么颜色果是什么样子,你都记得吗?

你叫得出几种鸟?认识几种鱼?除了读书、作业,你还会干点什么?

如果你能说出一长串的答案,把一个个问号拉直成叹号,那么,祝贺你,你已经学会了一种特殊的本领——读一本大书。如果不能,那么你得努力啦!

我改进了新式小学后,学校不背诵经书,不随便打人,同时也不必成天坐在桌边。每天不只可以在小院子中玩,互相扭打,先生见及,也不加以约束,七天照例又还有一天放假,因此我不必再逃学了。可是在那学校照例也就什么都不曾学到。每天上课时照例上上,下课时就遵照大的学生指挥,找寻大小相等的人,到操坪中去打架。一出门就是城墙,我们便想法爬上城去,看城外对河的景致。上学散学时,便如同往常一样,常常绕了多远的路,去看看那些木工手艺人新雕的佛像,贴了多少金。看看那些铸钢犁的人,一共出了多少新货。或者什么人家孵了小鸡,也常常不管远近必跑去看看。一到星期日,我在家中写了十六个大字后,就一溜出门,一直到晚,方回家中。

半年后家中母亲相信了一个亲戚的建议,以为应从城内第二初级小学换到城外第一小学,这件事实行后更使我方便快乐。新学校临近高山,校屋前后各处是树,同学又多,当然十分有趣。到这学校我仍然什么也不学得,字也不认多少,可是我倒学会了爬树。几个人一下课就各自检选一株合抱大梧桐树,看谁先爬到顶。我从这方面便认识约三十种树木的名称。因为爬树有时跌下或扭伤了脚,拉破了手,就跟同学去采药,又认识了十来种草药。我开始学会了钓鱼,总是上半①天学钓半天鱼。我学会了采笋子,采蕨菜。后山上到春天各处是兰花,各处是可以充饥解渴的刺莓,在竹篁里且有无数雀鸟,我便跟他们认识了许多雀鸟且认识许多果树。去后山约一里左右,又有一个制瓷器的大窑,我们便常常过那里去看人制造一切瓷器,看一块白泥在各样手续下成为一个饭碗,或一件别种用具的情形。自家楼上看别家 黄永玉 作

学校环境使我们在校外所学的实在比校内课堂上多十倍,但在学②校也学会了一件事,便是各人用刀在座位板下镌雕自己的名字。又因为学校有做手工的白泥,我们却用白泥摹塑教员的肖像,且各为取一怪名。绵羊,耗子,老土地菩萨,还有更古怪的称呼!在这些事情上我的成绩照例比学校功课好一点,但自然不能得到任何奖励。

照情形看来,我已不必逃学,但学校既不严格,四个教员恰恰又有我两个表哥在内,想要到什么地方去时,我便请假。看戏请假,钓鱼请假,甚至于几个人到三里外田坪中去看人割禾,也向老师请假。

那时我家中每年还可收取租谷三百石左右,到秋收时,我便同叔③父或其他年长亲戚,往二十里外的乡下去,监视佃夫督促临时雇来的工人割禾。等到田中成熟禾穗已空,新谷装满白木浅缘方桶时便把新谷倾倒到大晒谷簟上来,与佃夫相对平分,其一半应归佃夫所有的,由他们去处置,我们把我家应得那一半,雇人押运回家。在那里最有趣处是可以辨别各种禾苗,认识各种害虫,学习捕捉蚱蜢分别蚱蜢。同时学用鸡笼去罩捕水田中的肥大鲤鱼鲫鱼,把鱼捉来即用黄泥包好塞到热灰里去煨熟分吃。又向佃户家讨小小斗鸡,且认识种类,准备带回家来抱到街上去寻找别人公雏作战。又从小农人处学习抽稻草心织小篓小篮,剥桐木皮作卷筒哨子,用小竹子作唢呐。有时捉得一个刺猬,有时打死一条大蛇,又有时还可跟叔父让佃户带到山中去,把

④雉媒抛出去,吹唿哨招引野雉,鸟枪里装上一把散碎铁砂同黑色土药,猎取这华丽骄傲的禽鸟。

为了打猎,秋末冬初我们还常常去佃户家,我最欢喜的是猎取野⑤猪同黄麂,看他们下围,跟着他们乱跑,有一次还被他们捆缚在一株大树高枝上,看他们把受惊的黄麂从树下追赶过去。我又看过猎狐,眼看着一对狡猾野兽在一株大树根下转,到后这东西便变成了我叔父的马褂。(节选自《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1.“我”放不下的那一本大书指的是什么?阅读时,把“我”在那本大书中学到的东西一一圈划出来。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在这样表达里隐含着怎样的意思。

我又看过猎狐,眼看着一对狡猾野兽在一株大树根下转,到后这东西便变成了我叔父的马褂。

3.羡慕读大书的生活吗?如果你想读大书,爸爸妈妈却把你关在一个狭隘的小天地里,你将怎么说服他们呢?试援引文中的例子,表达自己的观点。①蕨(jué)菜:一种植物,多生长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地带。②镌(juān):雕刻。③佃(diàn)夫:向官府或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④雉(zhì)媒:为猎人所驯养用以诱捕野雉的雉。⑤黄麂(jǐ):哺乳动物的一属,像鹿,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划船

你来到河边,见一只无人照料的船,有没有跳上去划一划、玩一玩的冲动?当然,前提是你不是只“旱鸭子”。

船主人来了,你怎么办?船主人刁难你,又怎么办?

你慌了?或者害怕了?且看少年从文和他的朋友如何应付——

放学时天气若还早一些,几个人不是上城去坐,就常常沿了城墙走去。有时节出城去看看,有谁的柴船无人照料,看明白了这只船的的确确无人时,几人就匆忙跳上了船,很快的向河中心划去。等一会那船主人来时,若在岸上和和气气的说:“兄弟,兄弟,你们把船划回来。我得回家!”

遇到这种和平人时,我们也总得十分和气把船划回来,各自跳上了岸,让人家上船回家。若那人性格暴躁点,一见自己小船给一群胡闹的小将送到河中打着圈儿转,心中十分忿怒,大声的喊骂,说出许多恐吓无理的野话,那我们便一面回骂着,一面快快的把船向下游流去,尽他叫骂也不管它。到下游时几个人上了岸,就让这船搁在浅滩上不再理会了。有时刚上船坐定,即刻便被船主人赶来,那就得有一分儿担当经验了。船主照例知道我们受不了什么簸荡,抢上船头,把身体故意向左右连续倾侧不已,因此小船就在水面胡乱颠簸,一个无经验的孩子担心会掉到水中去,必惊骇得大哭不已。但有了经验的人呢,你估计一下,先看看是不是逃得上岸,若已无可逃避,那就好好的坐在船中,尽那乡下人的磨炼,拼一身衣服给水湿透,你不慌不忙,只稳稳的坐在船中,不必作声告饶,也不必恶声相骂,过一会儿那乡下人看看你胆量不小,知道用这方法吓不了你,他就会让你明白他的行为不过是一种带恶意的玩笑,这玩笑到时应当结束了,必把手叉上腰边,向你微笑,抱歉似的微笑。凤凰古城“少爷,够了,请你上岸!”

于是几个人便上岸了。有时不凑巧,我们也会为人用小桨竹篙一路追赶着打我们,还一路骂我们,只要逃走远一点点,用什么话骂来,我们照例也就用什么话骂回去,追来时我们又很快的跑去。

那河里有鳜鱼,有鲫鱼,有小鲇鱼,钓鱼的人多向上游一点走去。隔河是一片苗人的菜园,不涨水,从跳石上过河,到菜园里去看花买菜心吃的次数也很多。河滩上各处晒满了白布同青菜,每天还有许多①②妇人背了竹笼来洗衣,用木棒杵在流水中捶打,回声訇訇的从东城墙脚下应出。故乡北门 黄永玉 作(节选自《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1.划船时遭遇到的船主人性情不同。面对不同的船主人,他们是怎么应付的?试着用表格法列出船主人的不同反应和他们的不同应对。

2.你赞成他们的应对策略吗?如果让你来面对不同的船主人,会怎么处理?说出你的想法。①棒杵(chǔ):捶衣的木棒。②訇(hōng)訇:形容巨大声响。游泳

猜猜,“水马”可能是什么?

对于能水的孩子来说,在天然的河道里游泳,是一件十分畅快的事情,然而家中一直有人盯着不让游,是不是很烦人,很苦恼呢?

让人管着不让游,却没有一点点的烦人和苦恼,而能享受其中无穷的乐趣,秘密在哪里呢?

天热时,到下午四点以后,满河中都是赤光光的身体。有些军人①好事爱玩,还把小孩子,战马,看家的狗,同一群鸭雏,全部都带到河中来。有些人父子数人同来。大家皆在激流清水中游泳。不会游泳的便把裤子泡湿,扎紧了裤管,向水中急急的一兜,捕捉了满满的一裤空气,再用带子捆好,便成了极合用的“水马”。有了这东西,即或全不会漂浮的人,也能很勇敢的向水深处泅去。到这种人多的地方,照例不会被水淹死的,一出了什么事,大家皆很勇敢的救人。

我们洗澡可常常到上游一点去,那里人既很少,水又极深,对我②们才算合式。这件事自然得瞒着家中人。家中照例总为我担忧,惟恐一不小心就会为水淹死。每天下午既无法禁止我出去玩,又知道下午我不会到米厂上去同人赌骰子,那位对于管拘我侦察我十分负责的大哥,照例一到饭后我出门不久,他也总得到城外河边一趟。人多时不能从人丛中发现我,就沿河去注意我的衣服,在每一堆衣服上来一分注意,一见到了我的衣服,一句话不说,就拿起来走去,远远的坐到大路上,等候我要穿衣时来同他会面。衣裤既然在他手上,我不能不见他了,到后只好走上岸来,从他手上把衣服取到手,两人沉沉默默的回家,回去不必说什么,只准备一顿打。可是经过两次教训后,我即或仍然在河中洗澡,也就不至于再被家中人发现了。我可以搬些石头把衣服压着,只要一看到他从城门洞边大路走来时,必有人告给我,我就快快的泅到河中去,向天仰卧,把全身泡在水中,只浮出一张脸一个鼻孔来,尽岸上那一个搜索也不会得到什么结果。有些人常常同我在一处,哥哥认得他们,看到了他们时,就唤他们:“熊澧南,印鉴远,你见我兄弟吗?”

那些同学便故意大声答着:“我们不知道,你不看看衣服吗?”“你们不正是成天在一堆胡闹吗?”“是呀,可是现在谁知道他在哪一片天底下?”“他不在河里吗?”“你不看看衣服吗?不数数我们的数目吗?”

这好人便各处望望,果然不见到我的衣裤,相信我那朋友的答复不是句谎话,于是站在河边欣赏了一阵河中景致,又弯下腰拾起两个放光的贝壳,用他那双常若含泪发愁的艺术家眼睛赏鉴了一下,或坐下来取出速写簿,随意画两张河景的素描,口上嘘嘘打着唿哨,又向原来那条路上走去了。等他走去以后,我们便来模仿我这个可怜的哥哥,互相反复着前后那种答问。“熊澧南,印鉴远,看见我兄弟吗?”“不知道,不知道,你自己不看看这里一共有多少衣服吗?”“你们成天在一堆!”“是呀!成天在一堆,可是谁知道他现在到哪儿去了呢?”于是互相浇起水来,直到另一个逃走方能完事。孩童嬉水 陈淑莹 摄

有时这好人明知道我在河中,当时虽无法擒捉,回头却常常隐藏在城门边,坐在苗妇人小茅棚里,很有耐心的等待着,等到我十分高兴的从大路上同几个朋友走近身时,他便风快的同一只公猫一样,从③那小棚中跃出,一把攫住了我衣领。于是同行的朋友就大嚷大笑,伴送我到家门口,才自行散去,不过这种事也只有三两次,我从经验上既知道这一着棋时,我进城时便常常故意慢一阵,有时且绕了极远的东门回去。

我人既长大了些,权利自然也多些了,在生活方面我的权利便是即或家中明知我下河洗了澡,只要不是当面被捉,家中可不能用爬搔皮肤方法决定我的应否受罚了。同时我的游泳自然也进步多了,我记到我能在河中来去泅过三次,至于那个名叫熊澧南的,却大约能泅过五次。(节选自《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标题为编者所加)河畔

1.这是一篇读了让人忍不住想发笑的文章。所谓“游泳”,实则是“我”和哥哥斗智的过程。见招拆招,阅读时,注意哥哥和“我”双方在“看护”与“反看护”上的招数变化,理出作者的行文线索。

2.和同学一起分角色朗读哥哥和众人的对话,体会水中斗智的情趣。

3.读下面的这段话,注意体会语言表达的特色。

有时这好人明知道我在河中,当时虽无法擒捉,回头却常常隐藏在城门边,坐在苗妇人小茅棚里,很有耐心的等待着,等到我十分高兴的从大路上同几个朋友走近身时,他便风快的同一只公猫一样,从那小棚中跃出,一把攫住了我衣领。①鸭雏:小鸭子。②合式:合适。③攫(jué)住:紧紧地抓住。星期日

泡澡,摸鱼,赶场:看卖牛,看卖猪,看卖鸡,看乡下人手抖抖地下注,听山里人猎取野物的经验……热闹都是我们的。

饿了怎么办?遇上慷慨的亲戚,便能吃到一块狗肉,遇不上亲戚也没关系——还有更慷慨的地母为我们捧出好东西:桃李,红萝卜,野莓,野樱桃,山果,枇杷……这样的星期日,怎不叫人生出向往?

下河的事若在平常日子,多半是晚饭以后才去。如遇星期日,则常常几人先一天就邀好,过河上游一点棺材潭的地方去,泡一个整天,泅一阵水又摸一会鱼,把鱼从水中石底捉得,就用枯枝在河滩上烧来当点心。有时那一天正当附近十里二十里苗乡场集,就空了两只手跑到那地方去,玩一个半天。到了场上后,过卖牛处看看他们讨论价钱的样子,又过卖猪处看看那些大猪小猪,又到赌场上去看看那些乡下人一只手抖抖的下注,替别人担一阵心。又到卖山货处去,用手摸摸那些豹子老虎的皮毛,且听听他们谈到猎取这野物的种种经验。又到卖鸡处去,欣赏欣赏那些大鸡小鸡,我们皆知道什么鸡战斗时厉害,什么鸡生蛋极多。我们且各自把那些斗鸡毛色记下来,因为这些鸡照例当天全将为城中来的兵士和商人买去,五天以后就会在城中斗鸡场出现。我们间或还可在敞坪中看苗人决斗,用扁担或双刀互相拼命。小河边到了场期,照例来了无数小船和竹筏,竹筏上且常常有长眉秀目脸儿极白奶头高肿的青年苗族女人,用绣花大衣袖掩着口笑,使人看来十分舒服。我们来回走二三十里路,各个人两只手既是空空的,因此在场上什么也不能吃。间或谁一个人身上有一两枚铜元,就到卖狗肉摊边割一块狗肉,蘸些咸水,平均分来吃吃。或者无意中谁一个人在人丛中碰着了一位亲长,被问道:“吃过点心吗?”大家正饿着,互相望了会儿,羞羞怯怯的一笑。那人知道情形了,便说:“这成吗?不喝一杯还算赶场吗?”到后自然就被拉到狗肉摊边去,切一斤两斤肥狗肉,分割成几大块,各人来那么一块,蘸了盐水往嘴上送。三月天(局部) 黄永玉 作

机会不好不曾碰到这么一个慷慨的亲戚,我们也依然不会瘪了肚皮回家。沿路有无数人家的桃树李树,果实全把树枝压得弯弯的,等待我们去为它们减除一分担负!还有多少黄泥田里,红萝卜大得如小猪头,没有我们去吃它,赞美它,便始终委屈在那深土里!除此以外路塍上无处不是莓类同野生樱桃,大道旁无处不是甜滋滋的枇杷,无处不可得到充饥果腹的东西。口渴时无处不可以随意低下头去喝水。即或任何东西没得吃,我们还是十分高兴,就为的是乡场中那一派空气,一阵声音,一分颜色,以及在每一处每一项生意人身上发出那一股臭味,就够使我们觉得满意!我们用各样官能吃了那么多东西,即使不再用口来吃喝也很够了。①

到场上去我们还可以看各样水碾水碓,并各种形式的水车。我们必得经过好几个榨油坊,远远的就可以听到油坊中打油人唱歌的声音。一过油坊时便跑进去,看看那些堆积如山的桐子,经过些什么手续才能出油。我们只要稍稍绕一点路,还可以从一个造纸工作场过身,②在那里可以看他们利用水力捣碎稻草同竹筱;用细篾帘子勺取纸浆作纸。我们又必需从一些造船的河滩上过身,有万千机会看到那些造船工匠在太阳下安置一只小船的龙骨,或把粗麻头同桐油石灰嵌进缝罅里补治旧船。

总而言之,这样玩一次,就只一次,也似乎比读半年书还有益处。若把一本好书同这种好地方尽我检选一种,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用文字写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用人事写成的大书。(节选自《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1.“我们用各样官能吃了那么多东西,即使不再用口来吃喝也很够了。”联系文章,想想“各样官能”是怎么“吃”东西的。

2.文章写得雅驯又有趣:明明是“偷吃”,却偷得如此理直气壮,竟说成“为它们(桃李)减除一分担负”,免得它们(萝卜)“始终委屈在那深土里”。而那些巴不得被吃的,又是那样可爱:“红萝卜大得如小猪头”,枇杷“甜滋滋”……为什么“每一处每一项生意人身上发出那一股臭味”都会让“我们”满意?如果有机会,不妨让爸爸妈妈带你去赶一次“乡场”。

3.作文要有“在场感”。你的生活中可有这样精彩的星期日?试着写下你的星期日,像沈从文先生一样把读者带到你的“场”中去。①水碓(duì):用水力舂米的机械。②竹筱(xiǎo):比较细的竹子。离家

我们曾经有过离家的经验:和同学一起军训、野营,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或者上表姐、表哥家住上一阵子……沈从文先生也“离家”,他的“离家”和我们却不同:和陌生的人一起走,走向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去过一种完全未知的生活。十四岁,他参军入伍,离开了家,而且,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家”,从此,他没有再回来。

离开了家中的亲人,向什么地方去,到那地方去又做些什么,将来便有些什么希望,我一点儿也不知道。我还只是十四岁稍多点一个孩子,这分年龄似乎还不许可我注意到与家中人分离的痛苦。我又那么欢喜看一切新奇东西,听一切新奇声响,且那么渴慕自由,所以初初离开本乡时,深觉得无量快乐。

可是一上路却有点忧愁了。同时上路的约三百人,我没有一个熟人。我身体既那么小,背上的包袱却似乎比本身还大。到处是陌生面孔,我不知道日里同谁吃饭,且不知道晚上同谁睡觉。听说当天得走六十里路,才可到有大河通船舶的地方,再坐船向下行。这么一段长路照我过去经验说来,还不知道是不是走得到。家中人担心我会受寒,在包袱中放了过多的衣服,想不到我还没享受这些衣服的好处以前,先就被这些衣服累坏了。

尤其使我吓怕的,便是那些坐在轿子里的几个女孩子,和骑在白马上几个长官,这些人我全认得他们,他们已仿佛不再认识我。由于身分的自觉,当无意中他们轿马同我走近时,我实在又害怕又羞怯。①为了逃避这些人的注意,我就同几个差弁模样的年轻人,跟在一伙脚夫后面走去。后来一个脚夫看我背上包袱太大了一点,人可太小了一点,便许可我把包袱搭到他较轻的一头去。我同时又与一个中年差遣谈了话,原来这人是我叔叔一个同学。既有了熟人,又双手洒脱的走空路,毫不疲倦的,黄昏以前我们便到了一个名叫高村的大江边了。凤凰清沙湾 黄永玉 作

一排篷船泊定在水边,大约有二十余只,其中一只较大的还悬了一面红绸帅字旗。各个船头上全是兵士,各人皆在寻觅着指定的一船。那差遣已同我离开了,我便一个人背了那个大包袱,怯怯的站到岸上,随后向一只船旁冲去,轻轻的问:“有地方吗?大爷。”那些人总说:“满了,你自己看,全满了!你是第几队的?”我自己就不知道自己应分在第几队,也不知道去问谁。有些没有兵士的船看来仿佛较空的,他们要我过去问问,又总因为船头上站得有穿长衣的师爷参谋,他们的神气我实在害怕,不敢冒险过去问问。

天气看看渐渐的夜了下来,有些人已经在船头烧火煮饭,有些人已蹲着吃饭,我却坐在岸边大石上,发呆发愁,想不出什么办法。那②③时宽阔的江面,已布满了薄雾,有野鹜之类接翅在水面向对河飞去,天边剩余一抹深紫。见到这些新奇光景,小小心中来了一分无言的哀戚。自己便微笑着,揉着为长途折磨坏了的两只脚。

一会儿又看见那个差遣,差遣也看到我了。“啊,你这个人,怎么不上船呀?”“船上全满了,没有地方可上去的。”“船上全满了,你说!你那么拳头大的小孩子,放大方点,什么地方不可以肏进去。来,来,我的老弟,这里有的是空地方!”何处是归程 黄永玉 作

我见了熟人高兴极了。听他一说我就跟了他到那只船上去,原来这还是一只空船!不过这船舱里舱板也没有,上面铺的只是一些稀稀④的竹格子,船摇动时就听到舱底积水汤汤的流,到夜里怎么睡觉?正想同那差遣说我们再去找找看,是不是别的地方当真还可照他用的那个粗俚字眼肏进去,一群留在后边一点本军担荷篷帐的伕子赶来了,我们担心一走开,回头再找寻这样一个船舱也不容易,因此就同这些伕子挤得紧紧的住下来。到开饭时有人各船上来喊叫,因为取饭的原因,我却碰到了一个军械处的熟人,于是换了一个船,转到军械船上住下,一会儿便异常舒服的睡熟了。船舱一角 沈从文 绘

船上所见无一事不使我觉得新奇。二十四只大船有时衔尾下滩,有时疏散散浮到那平潭里,两岸时时刻刻在一种变化中,把小小的村落,广大的竹林,黑色的悬崖,一一收入眼底。预备吃饭时,长潭中各把船只任意溜去,那分从容那分愉快处,实在感动了我。摇橹时满江浮荡着歌声。我就看这些,听这些,把家中人暂时完全忘掉了。四天以后,我们的船编成一长排,停泊在辰州城下的河岸边。(节选自《辰州》,标题为编者所加)

1.阅读时,注意“我”离家后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并以此制作一张“我”的心情起落图。

2.触景生情,景由情生。作者行文中是如何借助景色来表现自己的情绪的?试找出一例来。①差弁(biàn):旧时低级的差使。②(xīchì):古书上指像鸳鸯的一种水鸟。③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④汤(shāng)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姓文的秘书

一个自由散漫的乡下孩子,一个只知道满口“老子”,却不知道“氢气”“淮南子”“参议院”的蛮夷之人,是谁为他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另一世界的新鲜与光亮?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他和一些人、一些书、一些事相遇的过程。

一个姓文的秘书,成为了“我”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当我已升作司书常常伏在戏楼上窗口边练字时,从别处地方忽然来了一个趣人,作司令部的秘书官。这人当时只能说他很有趣,现在想起他那个风格,也作过我全生活一颗钉子,一个齿轮,对于他有可感谢处了。

这秘书先生小小的个儿,白脸白手,一来到就穿了青缎马褂各处拜会。这真是稀奇事情。部中上下照例全不大讲究礼节,吃饭时各人总得把一只脚跷到板凳上去,一面把菜饭塞满一嘴,一面还得含含胡胡骂些野话。不拘说到什么人,总得说:“那杂种,真是……”

这种辱骂并且常常是一种亲切的表示,言语之间有了这类语助辞,大家谈论就仿佛亲爱了许多。小一点且常喊小鬼,小屁眼客,大一点就喊吃红薯吃糟的人物,被喊的也从无人作兴生气。如果见面只是规规矩矩寒暄,大家倒以为是从京里学来的派头,有点“不堪承教”了。可是那姓文的秘书到了部里以后,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的,即或叫副兵,也轻言细语,同时当着大家放口说野话时,他就只微微笑着。等到我们熟了点,单是我们几个秘书处的同事在一处时,他见我说话,凡属自称必是“老子”,他把头摇着:“啊呀呀,小师爷,你人还那么一点点大,一说话也老子长老子短!”

我说:“老子不管,这是老子的自由。”可是我看看他那和气的样子,有点害羞起来了。便解释我的意见,“这是说来玩的,不损害谁。”

那秘书官说:“莫玩这个,你聪明,你应当学好的,世界上有多少好事情可学!”

我把头偏着说:“那你给老子说说,老子再看看什么样好就学什么吧。”

因为我一面说话一面看他,所以凡是说到“老子”时总不得不轻声一点,两人谈到后来,不知不觉就成为要好的朋友了。

我们的谈话也可以说是正在那里互相交换一种知识,我从他口中虽得到了不少知识,他从我口中所得的也许还更多一点。

我为他作狼嗥,作老虎吼,且告诉他野猪脚迹同山羊脚迹的分别。我可从他那里知道火车叫的声音轮船叫的声音,以及电灯电话的样子。我告他的是一个被杀的头如何沉重,那些开膛取胆的手续应当如何把刀在腹部斜勒,如何从背后踢那么一脚,他却告我美国兵英国兵穿的衣服,且告我鱼雷艇是什么,氢气球是什么;他对于我所知道的种种觉得十分新奇,我也觉得他所明白的真真古怪。青年沈从文

这种交换谈话各人皆仿佛各有所得,故在短短的时间中,我们便成就了一种最可纪念的友谊。他来到了怀化后,先来几天因为天气不大好,不曾清理他的东西。三天后出了太阳,他把那行李箱打开时,我看到他有两本厚厚的书,字那么细小,书却那么厚实,我竟吓了一跳。他见我为那两本书发呆,就说:“小师爷,这是宝贝,天下什么都写在上面,你想知道的各样问题,全部写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这样说来更使我敬畏了。我用手摸摸那书面,恰恰看到书脊上两个金字,我说:“《辞源》,《辞源》。”“正是《辞源》。你且问我不拘一样什么古怪的东西,我立刻替你找出。”

我想了想,一眼望到戏楼下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浮雕木刻,我就说:“诸葛孔明卧龙先生怎么样?”他即刻低下头去,前面翻翻后面翻翻,一会儿就被他翻出来了。到后另外又翻了一件别的东西。我快乐极了。他看我自己动手乱翻乱看,恐怕我弄脏了他的书,就要我下楼去洗手再来看。我相信了他的话,洗过了手还乱翻了许久。

因为他见我对于他这一本宝书爱不释手,就问我看过报没有。我说:“老子从不看报,老子不想看什么报。”他却从他那《辞源》上翻出《老子》一条来,我方知道老子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竟是真有的人物。我不再称自己做太上老君,我们却来讨论报纸了。于是同另一个老书记约好,三人各出四毛钱,订一份《申报》来看。报纸买成邮花寄往上海后,报还不曾寄来,我就仿佛看了报,且相信他的话,报纸是了不得的东西,我且俨然就从报纸上学会许多事情了。这报纸一共定了两个月,我似乎从那上面认识了好些生字。

这秘书虽把我当个朋友看待,可是我每天想翻翻他那本宝书可不成。他把书好好放在箱子里,他对这书显然也不轻视的。既不能成天①翻那本书,我还是只能看看《秋水轩尺牍》,或从副官长处一本一本的把《西游记》借来看看。办完公事不即离开白木桌边时,从窗口望去正对着戏台,我就用公文纸头描画戏台前面的浮雕。我的一部分时间,跟这人谈话,听他说下江各样东西,大部分时间,还是到外边无限制的玩。但我梦里却常常偷翻他那宝书,事实上也间或有机会翻②翻那宝书。氢气是什么,《淮南子》是什么,参议院是什么,就多半从那本书上知道的。(节选自《姓文的秘书》)

1.“我”和姓文的秘书,一开始谈话有点火药味,后来谈着谈着,“我”害羞了,最后“不知不觉就成为要好的朋友了”。这个姓文的秘书为“我”带来了什么?试着概括出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

2.一本书,一个人,的确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在你的生命中,哪个人或者哪本书对你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①尺牍(dú):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②《淮南子》:一部古书,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