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04:27:27

点击下载

作者:【英】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

极简父母法则:教出快乐、自信、独立的孩子试读:

内容提要

爱默生曾经说过,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是的,孩子的幸福、快乐是父母共同的期待。而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事与愿违。《极简父母法则》一书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育儿过程中父母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误区。例如,母乳喂养与奶粉喂养如何选择,自由的给予与纪律的设定如何平衡,期待的感恩与现实的埋怨如何面对,当下的事件与长远的目标如何协调,等等。作者提出的一条条法则看似简单,却给予了我们实用、扼要的指导,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育儿、简单生活,将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有担当、能自立、会生活的人。

无论你即将为人父母,还是已为人父母,无论你正在养育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正在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本书中的法则都将对你有所助益;作为祖父母,实践书中的法则也有利于你处理好三代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面对自己、面对儿女、面对孙辈。

出版说明

理查德·泰普勒与他的人生法则系列图书

“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是欧美史上最畅销的心理自助丛书之一,也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一套经典长销书。其中一些单本长期占据英国亚马逊排行榜前100位,其在英国的影响力不亚于《哈利·波特》。

在英国,截止到2016年年中,“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总销量有200多万册。其中,单本《极简生活法则》英文原版已销售了60万册;《极简工作法则:如何成为领先的少数人》英文原版已销售了51万册;《财富的理想国:关于财富的117条法则》英文原版则销售了27.8万册。可以说,“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是欧美各地机场书店里都会摆放、码堆的一套书。

理查德·泰普勒(Richard Templar),欧美畅销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的作者,被誉为“个人成长”的导师。

泰普勒的人生轨迹丰富多彩,在其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涉猎了不同的领域,在不同企业内负责过不同的工作,现在他自己创业,同时经营几家公司。他的个人成功促使其开启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旅程,与大众分享他的成功法则。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240万人在按照他所建议的法则行事。有评论家认为,理查德的文字风格,既不是那种冷硬命令式、听多了让人觉得苛刻的“教科书风格”,也不是温柔多情式、听久了让人觉得黏糊糊的“中央空调风格”,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温暖又不失客观的风格。“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之所以受到欧美读者的欢迎,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泰普勒强调了一种人生观: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有自己的态度并且能够坚持下去。这个结论来源于他对周围各领域成功人士的细微观察,他发现有些人总是看起来生活得很轻松,无论身处何种状况,他们总是能够积极向上,做正确的事情,而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人,大家也都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他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总结成一条条简单的法则,分享给了每一位想从容应对生活的人。

作为“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中文版的出版方,我们希望这套书能从生活、职场、管理、爱情、财富、为人父母及自我突破等领域为读者提供一条人生捷径,帮助每一个人都学会坚持、学会思考,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自序

为人父母似乎无从准备,它考验着你的耐心、你的脾气、你的情绪,有时甚至是你的理智。面对一个小生命,如何换尿布、如何给孩子洗澡同时不让孩子呛水,都是让父母烦恼的事情。然而不久后,你会发现,这些麻烦仅仅是九牛一毛。就在你刚刚觉得已经平安度过了养育子女的第一阶段时却发现,伴随孩子的成长,烦恼的事儿并没有消减,只是烦恼的内容有了改变而已。学走路、去上学、谈恋爱、考驾照——麻烦事似乎无休无止。但是另一方面,你也可以享受与孩子玩耍、拥抱、亲近的乐趣。有时候,面对孩子们真心的感激,你会由衷地感到欣慰。当然,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为让你引以为荣的大人,这种满足感更是无可比拟。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你一定会经历各种挫折、焦虑、迷茫,也常常会思考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让你的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你的这些担心,正是本书的法则所涉及的问题。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你之前已经有数百万人在学习怎么成为更好的父母,他们尝试各种方法,不断试错,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会让你的养育少走一些弯路。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里,我曾两次组建家庭,也养育了两个孩子。这就意味着,我可能多次犯过一些典型错误,这也同时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希望了解,别人是否也同我一样曲折前行。于是,我留意了自己朋友的家庭以及儿子朋友的家庭,观察其他家庭的情况,观察其他人是怎么为人父母的。这项观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乐趣。

有些父母好像天生就知道怎么应对各种情况,而有些父母则会犯一些错误,但同时也能很好地解决某些问题。如果你能像我这样长时间地观察其他父母,那你一定会发现一些规律,或者说策略、技巧和行为准则。而这些发现能帮助父母更好地和孩子相处,无论孩子性格如何。本书总结的这些技巧和准则,旨在帮助父母渡过这段艰难时期,将孩子顺利抚养成人,让父母和孩子建立持续一生的融洽关系。

本书并不是对深刻道理的揭示,而只是对父母的善意提醒。其中的很多法则都是常识,但当你面对发脾气的两岁孩子时,或面对自认为世界只为他们存在的十几岁孩子时,这些提醒很可能就会被你抛在脑后,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浅显的法则,也有必要重申一遍,毕竟使用这些提醒,可以让你更好地跟孩子沟通。

乍一看,100多条法则似乎有点多,但18年的“工期”可不算短。18年仅仅是把一个孩子养大成人的时间,如果是养育几个孩子(当然,不包括双胞胎),那么花费的时间会更长。这18年里,父母需要面对种种事务,扮演不同角色。帮孩子换尿布、断母乳,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学基本知识(识字、写字、算术),送孩子上学,与孩子交朋友,帮孩子交朋友,让孩子了解性知识、网瘾和摇滚乐等。照此来看,119条一点也不算多。

其实,仅从孩子身上就不难看出父母做的是好是坏。有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会在一段时间内犯很多错,虽然其中大部分原因都不能归咎于父母,但是从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不难看出他们的家教如何。据我观察,如果孩子在外懂得照顾自己、热爱生活、能给他人带去快乐,而且体贴善良、有坚定的信仰,那他们的父母一定精通为人父母之道。多年来,我发现,“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不无道理。

一想起为人父母这一重任,你可能会紧张得停下脚步,感到无法呼吸。作为父母,肩上的责任重大,你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决定着他们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生活过得一团乱麻,还是事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不过不用担心,现在考虑这些还不晚。只需将这本书通读一遍,尽量践行其中提到的法则,那么你便会开始不知不觉地纠正一些小错误,改掉一些坏习惯,同时学到更多正确的育儿之道,让你和孩子都能收获颇丰。

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虽然会犯很多错误,但是也不乏正确的方法。本书便对这些正确方法做了总结,形成了一些基本法则,父母可以将这些法则建设性地应用于自己的育儿过程中。但是如果对这些法则生搬硬套,则很容易让你的养育以失败告终。要明白践行法则重在理解其背后的精神,而非表面的文字。有些父母在这方面可称得上是“专家”,他们能找到各种原创、新颖又独特的方式巧妙地解读这些法则,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例如,有些父母选择在家教育孩子,有些让孩子就读于当地综合性学校,还有一些送孩子去公立寄宿学校上学。这些父母都很优秀。所以,只要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其他的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18年的养育过程中,父母不可能每天都准确无误地践行这些法则,就连我见过的最优秀的父母也未能做到。犯点错并无大碍,只要错误不是太严重,不是太频繁就行。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在哪里犯了错,然后吸取教训,尽力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从我周围的孩子身上来看,父母做到这些,孩子就会成长为他们自己。

我还想提一点(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松口气):这些法则没有哪一条是要求孩子的头发每天保持干净,要求孩子的袜子每天一尘不染。如果父母能做到这些当然很好。但我知道,虽然有些父母没有这样做,他们也照样把孩子养育得很不错。

这些法则主要是培养对子女来说最重要的一些习惯或素质,如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自我形象等,能让你和孩子学会彼此欣赏、享受生活、尊重他人。此外,这些法则适用范围很宽泛,既适用于传统的核心家庭,也适用于像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现代形式的家庭。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父母来说,想要做到育儿有道只需践行这119条法则,不需他顾。这些法则只是基于我个人的观察和经验,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法则,如果你还有别的建议,我非常乐意倾听。

第一篇理智篇

作为开篇明义的章节,我们先从保持理智这条法则开始,毕竟,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他118条法则也就毫无意义了。

或许你刚为人父母,或许你即将为人父母,无论如何,我并不是要告诉你,为人父母主要就是别让自己发疯,或者接下来的18年里你要时刻保持理智。事情绝没有到这样夸张的程度,你只需要在某些时刻注意保持冷静,而且幸运的是,这样的时刻很少。但无论如何,为人父母者都会或多或少面对这样一些即将崩溃的时刻,即便育儿有道的父母,也难以幸免。

其实只要保持理智,你会发现养育子女还是有很多乐趣的。理智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父母对于孩子十分重要,更是因为孩子需要冷静理智的父母。你会发现,一旦你掌握了某些法则,当你忍不住想对孩子发火时,保持克制便成为可能。

法则1 放松自己

哪些父母才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父母呢?是那些似乎天生就能让孩子快乐、自信、健康成长的父母吗?你可曾想过,为什么这些父母对育儿之道如此在行呢?再想想那些你觉得不够优秀的父母,为什么他们无法很好应对?

我发现,优秀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总能用放松的心态看待育儿这件事。相反,那些不够优秀的父母,则总是为一些事情担忧。或许他们忧虑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一个好父母(也许他们确实应该担心这个问题),而是一直在担心一些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而这种担心已经在影响他们成为优秀的父母。

我认识一对有洁癖的父母,他们要求孩子一回到家就要在门口换鞋,即便鞋很干净,也必须要换。平时在家里,只要孩子没有把东西归回原位或弄乱一点儿东西(就算后来整理好了),他们就会焦躁不安。所以孩子在玩的时候生怕裤子被草弄脏或不小心打翻番茄酱瓶,根本不可能放松下来,开开心心地玩。

我有个朋友好胜心极强,所以他的孩子总是处于高度的压力之下,哪怕是参加一场友谊赛,也必须拿到第一名。另一位朋友对孩子则是过度保护,连孩子碰到膝盖都会坐立不安。我想,在你认识的人中,也一定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另一方面,我见过的真正优秀的父母则十分宽容,他们允许孩子吵吵闹闹、乱蹦乱跳、屋子乱了可以收拾,小吵小闹不要紧,把自己糊一身泥也没关系。他们允许孩子释放天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18年的时间,可以慢慢把这些淘气的小东西调教成受人尊敬的成年人,所以他们放慢步伐,享受每一次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不要急着把他们变成大人的模样,他们终究都会成为大人。

虽然有些父母还未能像育儿有道的父母那样践行这条法则,但假以时日,实践这条法则会越来越容易。我们都知道,养育第一个孩子是最让人手忙脚乱的,因为父母没有任何育儿经验。不过,你也无需过分紧张,对于婴儿,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除此之外的事情,你大可放轻松,包括孩子说话发声是否符合正常节奏,偶尔没时间给他们洗澡,或者你周末要出门,却没给孩子带睡觉需要的东西(当然,我有个朋友这样做过,她对此并不担心,而且这确实也没有影响她成为一个育儿有道的父母)等。

每天睡觉前,不妨喝杯酒或杜松子苏打水(当然,我不鼓励父母用酒精麻醉自己。放松一下就好),好好放松一下,相互打个气:“管他呢……孩子还活着,咱们肯定做得还行。”

真正优秀的父母则十分宽容,他们允许孩子吵吵闹闹、乱蹦乱跳、屋子乱了可以收拾,小吵小闹不要紧,把自己糊一身泥也没关系。

法则2 人无完人

你是否曾经想过,拥有完美的父母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没有,那不妨现在想想:想象一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的父母毫无过错(我打赌这绝不可能),他们的行为像教科书一样——永远是对的。这听起来有趣吗?当然没有!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有自己厌恶的东西,也需要有可以埋怨的对象,而这些恐怕就是父母的任务了,父母最好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埋怨自己的理由。

那父母该怎么办呢?当然不是让父母对孩子冷酷甚至残忍,父母只需要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点孩子的茬儿就行。或许你的某些行为已经是潜在导火索,只是还没有被点燃;或许你可以给他们多施加一些压力;或许你本身略微有点洁癖,这些都可以作为孩子埋怨你的理由。不过,更自然的做法是,根本不必费心琢磨怎么给这个理由,只用暴露你天生的短板即可。人总有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当然,父母可以有缺点,这并不代表父母只需要完全做自己,不用改善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本书剩下的部分就纯属多余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当你未能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时,不要太过自责。如果你无法承受失败,甚至连一点点失败都无法面对,那么你给孩子树立的是什么样的榜样呢?我想,我本人不希望我的父母如此,估计你的孩子也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如此。

孩子总归会因为某些事埋怨你,这本来就是很自然的。就算你完美无缺,他们也会有理由抱怨你。无论如何你都赢不了。所以你只能希望,最终,尤其是当孩子们自己也为人父母以后,他们能慢慢明白:其实作为孩子,应该为父母的不完美而心怀感激。

你的孩子会因为某些事埋怨你,这本来就是很自然的。

法则3 安于当下

父母若能够安于当下,孩子便会快乐成长。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我发现,如果父母整天焦虑不安,那么孩子也不会过得放松自在。因此,父母要尽量保持愉悦和放松的心态。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每次发脾气或不开心的时候,都要愧疚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恰恰相反,父母有不开心的情绪,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孩子需要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慢慢明白每个人都有心情低落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不走运的时候,也会有痛苦的经历,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但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些抉择。有时,一个不一样的抉择就会让我们快乐很多。实际上,如果某个选择能减轻自己的压力,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做。这里我所说的并不是对日常情绪波动的管理,而是指做出重大决定的情况,这个决定从长期看可以降低我们的压力。

例如,如果你觉得母乳喂养对你来说很艰难、很糟糕,那么你一直努力想要做到这点,就会让你的压力飙升,此时选择奶粉喂养对于你来说或许才是更好的方案,至于别人怎么说,可以放在一边。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奶粉喂养也许不是最好的方式,理想状态下,母乳喂养更健康,但现实生活中并不能事事如意。有时,选择用奶粉喂养才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更好的方案(我的孩子就有用奶粉喂养的经历)。

再举个例子。有些家庭认为出国度假会让人感觉压力重重,在我看来,这完全可以理解。的确,出国度假本该是令人放松的,而且你也认为“应该”享受这样的假期,但实际上,你却无法保证整个假期都轻松愉快,甚至更糟。记得曾有人把这样的假期称为“换一个地方过糟心的生活”。出发前,你费心费力安排好所有事情,购买出国度假可能需要的所有物品并托运到目的地,但你其实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接下来你可能需要在当地注射疫苗,也可能整个旅行期间你都要安抚躁动不安的孩子,也可能孩子很难适应国外迥然不同的气温,以致脾气暴躁、不愿吃任何东西……这样的情况,一家人绝对无法心情平静、畅快地享受他们的假期。既然如此,何必要让自己那么累呢?你可以在自己国家选个地方度假。这个地方可能没有国外的异域风情,但如果你在那里能放松下来、好好享受假期,对你而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可以等孩子长大一点,再考虑带他们出国度假。

总而言之,你的心情很重要,至少和你养育孩子的策略、你的家庭生活方式一样重要,甚至心情更加重要。所以,不要对自己做事的方式产生负疚感,在这一点上,你不要受他人看法的影响。无论是什么方式,只要能减轻你的压力,让你更加放松,对于你来说,这可能就是正确的方式。

你的心情和你养育孩子的策略、你的家庭生活方式一样重要,甚至心情更加重要。

法则4 认清自己的长处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总是很羡慕一些做父亲的,他们能花几个小时尽心尽力地陪自己的孩子踢球。当时的我也觉得有些内疚,因为我只能漫不经心地陪孩子们踢上几分钟。没办法,踢球并不是我的强项。记得后来,有个朋友在他家后花园里给自己的孩子建了一座很棒的树屋(我的孩子便问我:“爸爸,为什么咱们不能建一座那样的树屋呢?”);有位妈妈每次聚会时都为孩子们设置神秘复杂的寻宝游戏;还有位妈妈,每周都带女儿一起上芭蕾课,课上她总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特别喜欢芭蕾……这样的例子真的是数不胜数,都是我想为孩子做但是却不擅长的事情。

你大概也有过我这样的感受。后来我发现,以前的我总是在关注那些别的父母能做到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没有发现自己其实也能做很多他们做不了的事情。虽然这些事情在我看来都是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它们也很重要,就像别的父母能做到的事情一样重要,如大声地给孩子读书。我是一个非常外向的话唠(好吧,其实就是爱出风头),很喜欢花几个小时给孩子读长篇故事,模仿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声音、口音、人物性格、音效,还有戏剧般的低语等。这一切看起来都发生得那么自然,并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直到几年后,我才意识到,这种能力其实和建树屋、踢足球一样难能可贵。

相比之下,我陪孩子们踢球的次数越来越少,而且每次之所以陪他们踢都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这个理由在我看来还算不错,所以我会尽量陪孩子踢球,但我永远不会像我朋友那样对踢球充满热情。这种热情足以感染孩子,也能激励孩子。反过来,我的朋友大概也不会像我那样给孩子大声地读一篇故事,或者,做一碗美味的意大利肉酱面。

这无关乎谁对谁错,孰好孰劣。最重要的是,育儿有道的父母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当然,我们不会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同时我们也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我们球踢得烂,我们可以多读点故事,做各种美味的甜点,对学钢琴的孩子抱以无尽的耐心,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修车,和孩子一起看《星球大战》(Star War)、《彩虹小马》(My Little Pony),玩摩托车玩具等(当然,我知道,你需要非常努力才能做到这一点)。

为人父母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而且要对自己的长处有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一来,当看到别的父母做那些你做不到的事情时,你就不会感到相形见绌了。毕竟,我们都知道,这些父母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因此,每当你的羡慕之心稍有抬头时,不妨停下来提醒自己:你也有自己的长处。

育儿有道的父母不会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同时我们也会发挥自己的优势。

法则5 偶尔可以打破法则

父母养育孩子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策略,还要遵守一定的法则。例如,不能给孩子吃垃圾食品;不能让孩子熬夜;不能让孩子经常看电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少壮不努力等,这些你肯定知道(要是有什么疑问,可参见法则83)。

除此之外,育儿有道的父母还懂得一点:只要理由够充分,有些法则是可以被打破的。是的,父母应该给孩子吃健康食品,应该每日给孩子准备“彩虹五蔬果”,但当父母辛苦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时,偶尔给孩子吃一次炸鱼和薯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就是说法则可以被打破,只不过你要先考虑清楚这样做的后果。如果你打破的是没给孩子系好安全带这条法则,那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但如果是因为自己累了一天而没能照常在睡觉前给孩子洗个澡,那结果能有多糟呢?

不要忘了,这一章讲的是保持理智的法则。其要点是:要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有位理智、放松的父母比永远不吃炸鱼和薯条更加重要。有些父母误以为必须要随时随地遵守每一条法则,由此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了不少困难,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自责不已。

记得有一次,我们夫妻俩带孩子们出去玩。小的才刚出生几个星期,大的也只有2岁。我们一开始是打算去坐蒸汽火车。但到地方下了车,我们突然发现2岁大的孩子没穿鞋。当时游乐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要让孩子赤脚坐蒸汽火车。所以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果断放弃;二是让孩子光着脚去坐车。孩子当然是想去坐车了,一进游乐场,他就兴奋地直奔火车。

而这又让我们面临另外两个选择:一是为打破法则而自责;二是顺其自然,开开心心地玩。我们都知道,唯一明智的选择当然是顺其自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法则就不得不被打破了(当然,在开开心心玩了一天后最好还是不要打破“睡前洗个澡”这一法则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坚持随时随地遵守每一条法则,那么你就违背了法则5。

我们都知道,唯一明智的选择当然是顺其自然。

法则6 不要尝试所有事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是冠军骑师、芭蕾舞女演员、科学家、职业足球运动员、音乐会小提琴手还是演员?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你很难确定。所以,你或许应该给孩子报读兴趣班,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样一来,等他们长大的时候,才不会把自己的失败都归咎于父母,责怪父母没有从小培养他们。

当然,如果报读兴趣班,孩子的时间确实会有些紧张。周一上足球课,周二上戏剧课,周三上单簧管课,然后是游泳课。周四上芭蕾课,周五上体操课,而到了周末又要上马术课。这仅仅只是一个孩子一周的安排,要是有两三个孩子,那就更加“有意思”了。

还有一点,除了这些以外,平日里,孩子有没有在花园里开开心心地玩过呢?有没有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呢?每周的安排里,可有让孩子看看漫画的时间?可有让孩子四处闲逛一下,盯着天上的云彩发会儿呆的时间?不要忘了,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非常重要。

话说回来,你了解那些整天只知道上课、做练习、上辅导班的孩子吗?要是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几天,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吗?例如,他们去某个美丽宁静的地方度假,可能是去山上、海边或者田野,到了那儿后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玩什么、该怎么玩,因为平日里从来就没有时间好好地玩儿过。因此,等他们长大了,也不会放松下来,反而会活得非常痛苦。

我并不是在说不让孩子参加兴趣班,那未免也太糊涂了一点。我是想让你稍稍把握一下分寸。例如,每周上两个兴趣班,而且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什么。记住,千万不要因为你小时候学过小提琴,觉得很喜欢它,就让孩子去学;或者因为你从来没有学过小提琴,想弥补遗憾,而让孩子去学。如果孩子报完名后又想学新的东西,就必须从现在参加的两个兴趣班里放弃一个才行(当然,如果孩子不喜欢学芭蕾舞,即便老师说她很有天赋,你也要准许孩子放弃)。

说到这儿,你还记得法则1里提到的那些冷静、放松的父母吗?想想你所知道的优秀的父母中,有多少是每天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呢?一个也没有。这些父母只让孩子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其余时间孩子们都在玩耍——玩过家家,玩拼图游戏,往身上抹泥巴,用麦片壳做东西,在花园里捉虫子,把恐龙玩具排成一行,读小人书等,做那个年龄应该做的事,因为这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也能减轻父母很多压力。

当然,如果孩子不喜欢学芭蕾舞,即便老师说她很有天赋,你也要准许孩子放弃。

法则7 适当取舍他人的建议(包括这条在内)

孩子刚出生时,妈妈有嘱咐过你什么吗?说过给孩子喂奶时,每10分钟就要拍一拍孩子吗?婆婆/岳母交代过什么?说过给孩子买衣服,最好不要买太大之类的话吗?当然,还有你最好的朋友,是不是也建议过你不要用手提式摇篮?可你的小叔却说手提式摇篮非常有用……啊啊啊,简直要疯了!

这还只是开始。等孩子慢慢长大后,各种各样的建议便蜂拥而至。18年以后,依然如此。到时有人会说:“噢,别让他们上大学,纯属浪费时间,还是去找份工作吧。”有人会说:“他们已经18岁了,你得让他们离开家;否则,等他们到了30岁,还是会赖在家不肯出去。”还有人会说:“别给他们买车,让他们自己存钱买,我们以前就是自己存钱买的车。”

面对这些,你该怎么办呢?事实上,你应该绝对听从的只有一个人——你自己。如果和伴侣一起养育子女,明智的做法是,也要听听他的意见。但听听就算了,要不然你会疯掉。

我并不是在说,你不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而是说,即便有那么一两条建议多少还有点用,你也不必按他们说的做。仅仅就因为个别方法、策略对其他人有用,也并不代表会对你有用。孩子和父母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人的建议未必会对你奏效。

有一次,邻居问我,是否应该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睡觉的习惯。问我根本没用,因为我们两人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她是一个很有条理、一丝不苟的人。而我却极其懒散,很乐意让自己的孩子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过得随意洒脱一点。

总而言之,育儿有道的父母应该有信心拒绝那些不太适合他们的建议。当然,意见是一定要听的,但是听后自己要有所取舍。如果他人的建议听着感觉不适合自己,那可能真的不是什么好建议,不妨回以微笑,礼貌地回答:“谢谢,那我考虑考虑。”

仅仅就因为个别方法、策略对其他人有用,也并不代表会对你有用。

法则8 想要逃避孩子是正常的

这一部分,我们来谈谈禁忌。死亡、毒品……这些都是大家公认的禁忌。那这一条呢?父母承认有时特别讨厌自己的孩子,甚至想要抛弃孩子,这应该算是最严重的禁忌了吧?

当然,谁都不能说自己家的小宝贝是惹人厌的淘气鬼。或许跟别人开玩笑的时候,你可以拿这来自嘲,但决不能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自己很讨厌他们,只想离他们远远的。为人父母怎么能这样呢?作为父母,你就要爱孩子,爱孩子就要爱孩子的一切。即便孩子们想让你每晚给他们讲故事,一连三个月都只读一篇单调乏味的故事,那你也应该面带微笑地接受;即便他们疯狂乱跑、大声尖叫,那你也不能表现出丝毫厌烦;即便他们不断重复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重复了很多遍,你也仍要捧腹大笑。说到这儿,想必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但可笑的是,人们觉得讨厌别人家的孩子很正常(并不是说你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厌烦的情绪)。由此可见,大家都认可孩子确实会让大人心烦意乱。也就是说,自己的孩子也会有惹恼你的时候,所以父母有时会有“想让孩子离自己远远的”这种想法很正常。

事实上,孩子很会惹我们生气。从出生时的哭喊开始,孩子便常常让父母感到苦恼。不过有时也并不是孩子的错,所以,你偶尔会有深深的负疚感,总觉得自己生气是不对的。可要是他们因处于出牙期而吵得你一连三晚都睡不着觉时,你就很难再去体谅他们了。你知道自己应该这样做,可你满脑子想的就只是让他们闭嘴,让你好好睡个觉。看吧,仅仅就因为一颗牙,孩子便让父母怒不可遏了,可见生活中孩子能惹到父母的地方还有很多。

其实,每个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孩子成长到某个阶段时,有的父母一天甚至会被惹恼50次;在其他阶段,一周可能被惹恼一两次。

由此可见,孩子惹父母生气是很正常的事。不愿承认这一点的父母都是在撒谎。为人父母,虽不能让孩子不惹你生气,但也不必为了生气而自责。

你要明白一点:孩子惹你生气其实对他们自己也有影响。想想你曾经惹父母生气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不论孩子怎么气你,往往你也一样在气他们。所以,你们互不相欠。

人们觉得讨厌别人家的孩子很正常。可见,大家都认可孩子确实会让大人心烦意乱。

法则9 躲开孩子

既然法则8说孩子可以惹父母生气,那么,父母是不是也可以做点什么来应对呢。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欢逃跑躲起来。是真的,我曾经就有一次钻进离我最近的柜子里,屏住呼吸,直到孩子离开房间后才出来。

相信你也深有同感。当你躲起来的时候,你能听到孩子慢慢走近,边走边说:“我要告你一状!”“不,我要告你一状!”其实你只知道他们是到你这儿来告状,但究竟谁对谁做了什么,做的是对是错,你根本毫无头绪。那么这时,育儿有道的父母会怎么做呢?对我来说,这个嘛,答案很明显——躲起来。你知道吗?当他们找不着你的时候,总能自己把事情处理好。

可能会有很多育儿宝典里说,当孩子淘气的时候,父母可以采用“躲开一切”的方式来应对。例如,把孩子带回房间或者带到“淘气角”(可别让我用这种方式)[1],然后等到他们安静下来的时候再让他们出来。这种方式很有效,可问题是为什么只让孩子来享受“躲开一切”的乐趣呢?父母也应该享受一下。当你需要冷静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尽你所能远离孩子。

在我第一个孩子出生前不久,有个朋友告诉我,孩子有时候会把她弄得烦乱不堪,甚至精疲力竭。她只想把孩子痛打一顿,来发泄心中的怒气。想想她说的话,我深觉担忧。我问她是怎么做的。她告诉我,办法只有一个——把孩子放在客厅中间,清理掉周围的危险物品。然后走得远远的,别让自己听到孩子的哭喊声,直到自己情绪恢复平静后再去面对孩子。

但是,有很多父母认为我们不该这么做,即便是到了已经濒临崩溃的时候,也不建议这么做。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失败,但实际上,我们的办法恰恰是最合适的。育儿有道的父母都明白:我们都是凡人,有时都需要逃避和躲藏。而当我们重新打起精神的时候,便能做得更好。

我曾经就有一次钻进离我最近的柜子里,屏住呼吸,直到孩子离开房间才出来。

法则10 父母也是人

上次没有带孩子去外面吃饭是什么时候?和朋友玩一个晚上,一次也没提孩子是什么时候?上次喝醉酒是什么时候?花上半天时间修车,或在花园漫步,或做没有孩子时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又是什么时候呢?

我希望那是不久之前。但如果你就想按照现在的方式顺其自然地生活,那么养育子女可能会掌控你全部的生活。不过我想,为人父母的你肯定偶尔也想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你需要知道在生活中何时放松、何时紧张。当然,作为父母,要随时待命,不能有片刻放松,但在待命时也是可以有很多乐趣的。

这一点格外重要,因为除了其他事情以外,如果养育孩子成为你生活的全部,那么这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总有一天,孩子会发觉父母的成就感是完全建立在自己的表现和前途之上的。而对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尤其是在孩子刚出生后的几个月里,这条法则更加难以践行。我愿意帮你在孩子出生后的三个月里摆脱压力,关键是你要尽早确定好自己接下来的生活方式。从孩子的角度来讲,父母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否则,孩子慢慢长大后就很难有属于他们的生活了。从父母的角度讲,你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把自己关在家里,把生活的全部时间都花在喂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上,那么几年后,当你打开家门时,你会发现自己一个朋友都没有了。那样的生活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多年来,我注意到,我最佩服的那些育儿有道的父母都有一些兴趣爱好,而这些兴趣爱好与为人父母之道没有丝毫关系。也许他们正从事着自己热衷的事业,也许他们每年单独出去度一次假,也许他们每周四都会去打打网球,或者每周六去划划船,或者去看看足球杯决赛,或者听听《四月巴黎》(April in Paris)专辑,抑或去做任何能让他们放松自在的事等。

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为人父母后,时间也变得非常宝贵。虽然你泡吧的时间少了,但你至少应坚持做那些最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否则等孩子18岁离开家以后,你就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了。

我最佩服的那些育儿有道的父母都有一些兴趣爱好,而这些兴趣爱好与为人父母之道却没有丝毫关系。

法则11 不要忽略和伴侣的关系

这条法则人人都明白,但很难真正这样做。很多夫妻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却很少会付诸于实际行动。但我们都知道,夫妻二人要想同心合力养育子女,就不能忽视这条法则。

例如,你很爱这个人,甚至和他/她有了孩子,这说明你对对方是认真的。那么有了孩子以后,这个人还应该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也许,你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但决不能忽视对他/她的爱。或许,孩子对你和他/她之间关系的改变超乎你的想象,但20年以后,当孩子都一一离你而去时,你会发现自己的身边就只有他/她了,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所以,如果你平时没把伴侣当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没有好好地培养夫妻关系,到了那时,你将痛苦不堪。而且孩子也会一样痛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离开毁了父母的生活。因此,孩子需要知道,父母一直彼此相爱着,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地离开家,独自开始生活,最终,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能做到这一点的办法在于要精心经营两个人的夫妻关系。例如,每周可以找其他父母帮忙,轮流照看彼此的孩子,然后夫妻俩一起出去散散步,或去公园里野餐,一起做一些事,什么事都可以,只要可以像以前那样过过“二人世界”就行。

如果这不太好办(就是说你可能有几个孩子,可能不太方便,那么照看孩子的事情该怎么解决呢),你可以带年龄最小的孩子和你们一起,不过记得不要忽视伴侣,要互相多说说话,但别总是唠叨孩子的事。

最后是性生活。当然,我们都知道,当你精疲力竭,忙着照顾孩子,跑前跑后,觉得自己并不性感的时候,或者当孩子在旁边的婴儿床上看着的时候,你根本无心想这事。这时,让你们滚床单就显得太为难了。但即便如此,你们至少也可以腾出一个晚上的时间,一起吃顿烛光晚餐或看场浪漫的电影,然后来一次性感的按摩。我知道,你们以前肯定听过这些。或许你觉得有些俗套,但其实依然可行。如果你能付出努力,真诚地去爱对方并关注对方,未来你一定不会后悔。而至于夫妻生活,一定要重质不要重量。等孩子长大一点,不妨再考虑和对方滚床单。

你很爱这个人,甚至和他/她有了孩子,说明你对对方是认真的。

[1].单针对某一个成长阶段往往是不公平的,孩子在某一个成长阶段的表现怎么能代表其他成长阶段的表现呢?

第二篇态度篇

想要成为育儿有道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育儿态度。只要你能学会从正确的角度看待孩子,看待自己的育儿方式,其他的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因此,本篇会详细介绍一下育儿有道的父母应当具有的育儿态度,如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为人父母这一角色等。作为父母,你要学会看到孩子最好的一面,这样才不至于对孩子产生厌烦感,而且这样的育儿方式也正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相反,如果你把孩子看成魔鬼、天使,或者觉得孩子很悲观、很不切实际,那么,接下来的几年里,你会过得非常痛苦。

要想树立正确的育儿态度,关键在于,父母从一开始就要和孩子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能慢慢走向独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和孩子一样获得不少乐趣。

法则12 爱远远不够

“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爱”,这番陈词滥调你听过多少次了?的确,我们都知道,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父母能给孩子的就只有爱,那孩子可就错过太多的美好了。

嬉皮士风格的父母(我了解他们,因为我曾经也是这样的人)总认为,应该让孩子无拘无束地自由奔跑。这样孩子才会感到快乐,才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所以,他们觉得父母绝不能约束孩子(这是在控制孩子)或限制孩子的行为(这就像把孩子圈在了牢笼里)。

我曾在格拉斯顿伯里生活过,目睹了嬉皮士风格家的孩子类似的成长历程。但是我发现,长大后的他们很难适应现实生活,很难和朋友或同事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更让我惊讶的是,其中有些孩子从小到大竟然一直在吃发芽的鹰嘴豆!还有一对夫妇为了逃避父母甚至移居到了国外!

不错,为人父母,你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但除了爱以外,你还应该给孩子一些其他的东西。例如,规矩、自律、价值观、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教育、宽广的胸怀、独立思考的能力、对金钱价值的理解、增强自信的技巧、学习能力以及定期理发的习惯,等等。

当然,做到这些并非易事,甚至会搭上父母的下半生,但尽管如此,父母也不能认为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自己就算是“合格的父母”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操心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前面讲到的让孩子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在这一点上,父母就要多花精力,多花时间去管理孩子。这确实很辛苦。但是,看看自己的周围,有那么多的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对你来说应该也不是太难了。此外,你还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养育子女,任重而道远。

养育子女确实很辛苦,甚至会搭上父母的下半生。

法则13 因材施教

上一条法则中提到,父母除了要爱孩子,还需要为孩子做很多其他的事情。那么到底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要视父母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性格而定。

为人父母,你不能按照固定的一套指导法则来教育每个孩子,这根本不会对孩子起到任何作用。我有朋友用同一套育儿方法非常顺利地养大了三个孩子。但到了第四个孩子时,就没有那么省心了。这个孩子的性格与前面三个孩子完全不同。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很独特,一点都不会屈服于父母权威的教育方式,也很难理解他人。这个孩子其实很可爱,但性格却很古怪。例如,他老爱穿着衣服睡在地上,即使父母在他睡着时把他的衣服脱了,只要他一醒来,还是会再把衣服穿回去。

他总是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更没能像哥哥姐姐那样成为父母心目中的乖孩子,所以父母和他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为了能和孩子好好相处,父母不断相互交流、一起讨论,看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适合这个孩子,以及适合孩子的原因。而且他们还讨论了如果用对待前三个孩子的标准来对待这个孩子,那对孩子来说是否公平、有效。最后,他们权衡利弊,选择了那些适合第四个孩子的育儿法则。其实,践行什么样的法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真正反思了自己的育儿方式。

不仅如此,他们由此也开始质疑并思考前三个孩子的养育方式。后来,他们发现这种反思过程竟然帮助他们改善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如果父母想要用正确的方式养育孩子,那就要针对和孩子发生过的冲突或让孩子感到沮丧或烦恼的地方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思考自己该如何帮助孩子。

相反,如果父母不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就很难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这就像是你在去超市购物前如果不先想好要买什么东西,当你回到家后,很可能发现自己买的很多都是没用的东西;或者你去度假前如果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去度假,那么你就很难好好地享受度假的整个过程。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思考自己的育儿方式,那你可能只是勉强合格,却永远当不了最好的父母。

如果去超市购物前不先想好要买的东西,当你回到家后,很可能发现自己买的很多都是没用的东西。

法则14 极端往往是错的

据我所知,有些父母从来不让孩子看电视;有些父母只让孩子吃蔬菜;有些父母把孩子打扮得全身上下都是粉红色;还有些父母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叫孩子起床,节假日也不例外。在某些国家这可能很正常,但在英国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这些事情本身并没有错,但父母这样做会让孩子在同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归属感,也会让孩子渐渐无法接受自己。因此,这种做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行的。我个人认为,如果全世界的孩子从来都不看电视(我们不是有过这样的时候吗),或许是件好事,但如果其他的小朋友都可以看电视,唯独你的孩子不可以看,那这种限制就是不可行的。作为父母,你可以限制更多的行为,但当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他们。因为孩子想融入小伙伴们的圈子中,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与其他的小伙伴明显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便很难接受。

谈到养育孩子的方方面面,包括睡觉时间、零花钱、看电视、听音乐、穿衣风格、饮食等,在你所处的社会群体里,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所以,在生活中,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的态度和制定的家规正好符合这套行为习惯,那就说明你做得很好;但是,在某些问题上,如自己要住哪里,孩子要和谁一起出去玩等,你肯定会先考虑清楚,然后才会跨出“正常”行为习惯的范围。所以,你可以在这个范围内随心所欲,但永远不能越过这个无形的界限。

我以前认识一个孩子。当她不听话时,父母就会用尺子狠狠地抽她。在他们的国家里,父母打孩子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个孩子的同学和朋友中,没有一个人的父母会像她的父母这样惩罚孩子。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有小朋友不听她的话,她就会打他们。看到周围的老师和同龄小伙伴并不像父母那样对待自己,孩子感到十分困惑。

再举一个例子。以前我的孩子上学时,学校规定家长每天要提前给孩子准备好午餐让孩子带到学校吃。很多学生的午餐里都有巧克力、薯片、饼干和蛋糕等。其实我很清楚,如果我也给孩子准备这些食品,那他肯定就只吃这些。但是,我平时也会给他准备很多还算得上健康的食品,偶尔还会带他大吃一顿。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不这样做,那对孩子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1]。

我想说的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衡量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虽然有些事情看起来明显是错的,但有时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就是对的。也就是说,父母要学会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来适应孩子的世界,而不能采取极端的做法。不论这些做法在其他情况下是否正确,就单凭极端这一点,我们便可以肯定这不是正确的育儿方式。

孩子想融入小伙伴们的圈子中,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与其他的小伙伴明显不一样的地方,他们便很难接受。

法则15 对孩子笑脸相迎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的一些做法真的让我非常生气,但是我却看到有很多父母都在这样做。例如,孩子放学后或在外面玩了一下午后,回到家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快把脏鞋脱掉!”或者“快去做作业。做完了再玩!”

我记得有个朋友,有一次在学校的体育馆里摔倒了,头上起了个大包。当时学校里如果有学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老师可以准许学生提前回家。我的朋友中午回到家时,她的妈妈正忙着拖地。妈妈抬起头看到她,皱着眉说:“别进来,我刚拖过地。”

想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这样做,孩子还会觉得父母爱他们吗?毕竟,平日里,爸爸妈妈跟爷爷奶奶打招呼、跟朋友打招呼、跟邮递员 [2]打招呼,甚至跟家里的狗狗打招呼都比对他们热情。

还有一种情况,当孩子回到家时,有些父母干脆就不予理睬,好像孩子只是件家具而已。这怎么行呢?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视而不见与前面提到的对孩子的漠不关心一样,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当然我很清楚,在周一到周五孩子上学的这几天里,家里的每个人都很赶时间。大家都匆匆忙忙吃完早饭,赶快出门。但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好一点根本不占用你什么时间。而且,说实话在给孩子梳头发或一大勺一大勺喂他们吃早饭时,能想办法让孩子乖乖地坐下来,这本身就值得去做,不是吗?其实,孩子也就是想让父母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除非他们长大了,不好意思让你抱),他们只是想知道,父母很高兴见到他们,仅此而已。这能有多难呢?看上去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如果父母做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还拿第一个例子来讲,如果你真是觉得孩子的鞋太脏了,而你又刚拖过厨房的地(有些父母可能会问,孩子的鞋怎么会脏呢),那么你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阻止孩子进门,然后抱一抱孩子,亲一亲他们来谢谢他们的配合。

给孩子一个微笑或一个拥抱,能有多难呢?

法则16 尊重孩子

我认识一位妈妈,平日里,她总是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例如,她总是这样对孩子说:“快去吃饭!”“别磨蹭,快上车!”“刷牙去!”等。前几天,她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总学不会说“请”和“谢谢”这三个字。其实我们都清楚她的问题所在,可她自己却不明白。

对父母来说,命令孩子是轻而易举的事。作为孩子,本来就应该听父母的话,而家里的其他大人却不必这样。所以,父母只会礼貌地让家里的大人去做一些事情,却总是以强硬的态度命令孩子。可问题是孩子并不这么看。他们只会照着你跟他们说话的方式和你说话,根本注意不到你是怎么跟他人说话的(毕竟,孩子根本不听大人讲话)。

一般情况下,孩子更多关注的是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所以,如果孩子在生活中不注意礼节,你不但不能责怪他们,反而应该因孩子效仿父母的行为而去“夸奖”他们。

孩子也是人,也需要尊重。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尊重孩子,那你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况且,对孩子稍微尊重些一点并不会影响你为人父母的威严。慢慢地,孩子就会明白,父母对他们说“请刷牙”或“请把餐桌摆好”这样的话,听上去像是一种请求,但实际上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懂礼貌的最佳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

但是,父母向孩子言传身教的不仅只是行为举止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父母不能对孩子言而无信,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脏话,这样孩子才不会效仿你去做这些事。否则,就等于是在大声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在我眼里并没有那么重要。当然,这话并不是真的。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对父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孩子也需要知道这一点。

如果你最爱的是孩子(伴侣除外),那么他们就应该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的尊重。这样,等孩子走向社会,他们也能学会尊重他人。最后,就不会再有人为年轻的一代叹息了。

孩子也是人,也需要尊重。

法则17 享受陪伴孩子的时光

读这条法则时,如果你略有犹豫,我可以理解。其实,我也知道,有时这条法则践行起来会很难。但是仔细想想,自己也会有没心情看最爱的电影、听最爱的音乐、吃最爱的巧克力的时候 [3],当然在践行育儿法则的过程中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

其实,这条法则并不是在说父母每次和孩子在一起时,都必须保持最好的状态,而是说,如果父母能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放松放松,如度周末或过假期的时候,或给孩子读睡前故事的时候,父母要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这很重要。

可是,有些父母就是无法好好地享受这样的时刻。每次和孩子待在一起时,父母总是在想别的事,想着还有大堆家务等着他们做,担心锅里的菜要煮烂了,有时候脑子里还会温习一遍明天要做的工作报告等,哪还有心情听孩子讲昨天《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剧情啊。这岂不是太无聊了吗?

别再想了!好好享受陪伴孩子的时光才是你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尝试下真正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听听他们在说什么。你要明白一点,这些事和给孩子换尿布、做晚饭、写工作报告一样重要。所以,好好和孩子聊聊天吧。在打游戏时,如果孩子跟你说 “你知道吗,我杀死了17个半兽人”时,不要只是敷衍一句:“哇,真棒!”而要试着问一问:“孩子,那是不是说,你已经把箭用完了?”

好好享受陪伴孩子的时光的关键在于陪伴本身。也就是说,或许你并不喜欢给芭比娃娃穿上好看的衣服,并不想和孩子讨论精彩的足球比赛,听他们讲正义力量和入侵地球的外星人作战的详细经过。你可以不喜欢,因为这些只是实现陪伴的一种手段。你做这些事的目的就是好好地陪陪孩子,了解他们的世界观,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为什么快乐不已、为什么烦恼难受、为什么备受伤害,什么是他们的娱乐活动、什么让他们着迷不舍,又是什么让他们无聊沉闷,他们又有哪些小把戏。一旦你学会停下来享受这样的时光,你就会发现,陪伴孩子会给你增添更多的乐趣,而且你也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一旦你慢慢习惯享受这些乐趣,就算你真的没能看一集《彩虹小马》,你也不会过于自责。

关键在于陪伴本身。

法则18 少考虑自己,多考虑孩子

你有权利选择要不要孩子,但一旦你决定要孩子,那就必须凡事为孩子着想。这并不是说,父母要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而是说父母在做决定时,要从孩子的利益出发。

例如,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父母仍让他们和自己睡一张床。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父母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睡在自己身边虽然会让父母很安心,但这对孩子并无益处,不利于孩子走向独立,养成自己的睡眠习惯,克服对黑暗的恐惧,等等。如果孩子周围的朋友都不是这样……那么,你可以参见法则14。

还有一个例子。最近,一个朋友告诉我,她的女儿想到几百英里远的一所大学去读书,而我的朋友不想让女儿去,就劝她在本地的一所大学读书。这样一来,女儿就可以住在家里。我跟她说:“我相信,如果你的女儿去远方读书,即使离家千里,她也一定能照顾好自己。”朋友说自己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只是还没准备好放手。

有人认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也是对父母最好的选择,但有时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经常为自己找借口(我的这位朋友做得很好,她最终说出了自己想为孩子做选择的原因)。例如,有的父母会说,孩子夜里总是梦游,所以最好还是不要一个人睡;我们有时也会告诉自己,孩子太小,不能做这做那;孩子最近太烦躁了;这种方式更适合孩子;孩子这样做不切实际等,却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些事情。

但其实在内心深处,我们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只是自己不敢承认而已。因为一旦承认了,我们就得去找另外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有些时候,这确实很难做到,但是我们一旦选择了为人父母这条路,我们就要对自己坦诚,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实际上,这也正是为人父母的乐趣所在。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并不等于无视自我。相反,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解放。只要我们经常关注别人的需要,就不会陷入自己的情绪中,整天觉得闷闷不乐、懊恼不已,抑或满怀怨恨了,因为心怀他人让我们不再只盯着自己。那么,对父母来说,最应该关注的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了吧。不妨仔细想想,让孩子跟自己睡一张床,你可能会觉得很安心,但能看着孩子长大成人、走向独立,难道不会更让你感到快乐吗?

内心深处,我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法则19 井井有条并没那么重要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我妻子的场景(那时我们还没有结婚)。当时我有点被吓到了。她家的桌子上空无一物,工作台干净整洁,地面宽敞明亮。不管你想找什么东西,只要问她一声,她就能告诉你准确的位置。屋里的一切都被整理得井然有序。

说实话,我对收拾屋子这一点根本没什么概念。在家里,我总是随意乱丢东西。所以,当我们决定要孩子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因为我知道,她操持家务的风格似乎不太适合有一个无拘无束的孩子。[4]

但我没想到,她竟能和很多父母一样很快便适应了为人父母的角色。不过,她并没有完全改变自己的持家风格。有了孩子后,她还是尽量清理掉孩子玩耍后留下的灰尘、泥垢、脏乱的东西、书、玩具等。而我呢,根本不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什么,又该把它们放在哪里。

那么我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把自己整得团团转,逼自己去做不可能的事,把房子收拾干净,同时不准许孩子随意打闹,也不让他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