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第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2 18:41:23

点击下载

作者:程景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舌尖上的安全(第2册)

舌尖上的安全(第2册)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舌尖上的安全.第2册/程景民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ISBN 978-7-117-25393-2

Ⅰ.①舌… Ⅱ.①程… Ⅲ.①食品安全-普及读物 Ⅳ.①TS201.6-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01331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舌尖上的安全(第2册)

主  编:程景民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1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5393-2

策划编辑:常帆

责任编辑:李岩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舌尖上的安全》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 然(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思进(中华医学会)

李青山(中国药学会)

谢 红(山西省科技厅)

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永亮(山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王红漫(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王斌全(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

刘宏生(山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刘学军(山西省老年医学会)

李 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李 梅(山西省卫生经济学会)

邱福斌(山西省营养学会)

张 红(山西省预防医学会)

张勇进(山西省医师协会)

陈利民(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邵 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郝建新(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胡先明(山西省健康管理学会)

郭丽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黄永健(山西省食品工业协会)

梁晓峰(中华预防医学会)

曾 瑜(中国老年医学会)

谢 红(山西省科技厅)

第2册前言

2015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这是依法治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修改,提出了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的要求。

新的《食品安全法》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鼓励消费者、社会组织以及第三方的参与,由此形成社会共治网络体系。新的《食品安全法》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条款,明确了风险交流的主体、原则和内容,强调了风险交流不仅仅是信息公开、宣传教育,必须是信息的交流沟通,即双向的交流。

本书以《舌尖上的安全》节目内容为基础,全书由嘉宾与主持人的对话讨论为叙述形式,并借力新媒体技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舌尖上的安全》同期节目视频,采用一种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创新手法,在双向的交流中深入浅出地解读食品安全知识。《舌尖上的安全》在前期的编导及后期的编写工作中得到尊敬的陈君石院士、王陇德院士、庞国芳院士、孙宝国院士、岳国君院士、钟南山院士、朱蓓薇院士、吴清平院士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谨此对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食品安全涉及诸多学科,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发展,由于作者知识面和专业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有错漏和不妥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程景民2018年2月2-1 山西面食文化源远流长

山西面食是汉族传统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以面条为例,东汉称其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其“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多宠称”,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得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饸饹、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到山西旅游不尝面食,就等于没到山西。”山西面食文化传统,独树一帜,博采众长,故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加工数种面食,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露一手面食绝活,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的面食文化。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朋友来山西做客,尝一尝山西的面食,一饱口福。今天,就让我来聊一聊山西的面食。

程老师,我们都知道咱们山西的面食文化是很深厚久远的,据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被称为“世界面食之根”。

是的,山西的面食文化,独树一帜,又博采众长,海内外早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我们山西的许多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制作数十种面食,像刀削面、剔尖儿、猫耳朵、饸饹、拉面等。有句话说得好:“来山西不尝一下山西面食,就别说来过山西。”

程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山西人这么爱吃面呢,与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吗?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饮食文化,应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山西的饮食文化以面食文化为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融入了山西历史的、自然的以及商业的精神财富。

那是什么时候咱们的面食开始盛行的呢?

面食的出现,最迟也在汉代之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已经大量出现,据史料记载,面食在汉代已经是上至皇宫,下至百姓的普遍性食品。宋代开始,面食发生变化,有了炒、燠(即是焖)、煎等方式,而且还在面中加入或荤或素的浇头。到明代,面食的制作就已经很精美了。明代程敏政在《傅家面食行》诗中有句云:“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对山西面食大加赞赏。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山西面食整合了诸多地区的面食特点,形成了今天的山西面食文化。

在汉代,上至皇宫下至百姓都会吃面食,那说明在当时面食就已经很普遍了。说明我们的面食文化至少从汉代就开始了,后来又逐渐发展到现在。

是的。任何社会或者说地域,它的基本生存谋食方式,是由环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因素长期性变异现象所决定的,既要与环境中的气候、土质、水利资源等自然因素相适应,又要与环境中的社会群体情势相适应。另一方面,基本生存谋食方式对环境也有巨大影响,通过对环境的不同开发模式,促进了自然环境区域出现变化。

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人和自然是相互作用的。我们山西是地处黄土高原,气候算是比较干旱的,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和高粱这些作物。

山西地处内陆高原山区,属于季风大陆性气候,大小旱灾比较多,像老话说的:“十年九旱”。山西除汾河两岸外,大多为山区,适宜耐旱五谷生长。历史上,交通又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别明显。在这样的条件下,取材于当地所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杂粮,限定了饮食向着面食文化模式发展。

嗯,这样的气候条件、地理因素限定了我们只能自给自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是的,而且面食文化模式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种植向杂粮种植发展。再者,山西中北部地处高寒之地,对饮食的要求自然是温热型,且食用方便。面食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它集主食、副食于一碗之内,边吃边添加,各随其便,亦不必拘于饮食礼仪,饭间也费时不多,忙时稠、闲时稀,也很节约,并不断在人们的努力探索之下花样百出,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的面食文化。

确实是。一种文化的形成,肯定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程老师,我们知道了,咱们山西面食文化的形成是跟历史、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有关的,后来经过一代代山西人传承至今的。

是的,任何一种文化,如果缺少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很难形成气候。山西面食最大的人文因素是百姓的普遍参与性。山西任何一个地区的百姓,特别是农家妇女,都能做一手漂亮的面食。看起来非常单一的面食,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过去,在勤劳智慧的农家妇女手里,竟变得多姿多味,通过煮、蒸、炸、烤等手段,把单调繁琐的家务,变成了艺术的创作。

是的,正是由于有了广泛的群众性,才产生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精彩绝伦的制作技术和品种,以致形成了独特的面食文化。我记得去年的时候,山西太原举办了2016中国(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还是首届中国山西面食文化节(图1-1),咱们栏目组还在活动现场设立了展位,进行我们食品安全的宣传。当时现场有各种山西面食的展示,吸引了不少吃货们去现场。图1-1 2016中国(山西)食品餐饮旅游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山西面食文化节现场

是的。咱们山西的面食不仅在全国闻名,甚至走出了国门,这不仅让身在海外的游子可以吃到家乡的味道,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是的,山西面食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发扬传承,更需要去探索和创新。今天我们和程老师探讨了山西面食文化的起源,在明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几种有名的山西面食。2-2 山西面食文化之特色面食

今天还是要和大家聊聊咱们的山西面食,上一期我们知道了山西面食的起源,为什么山西人喜欢吃面食,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这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看一下山西的特色面食。山西面食种类繁多,蒸制面食品种繁多。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馍、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烧麦等。山西煮制面食品种丰富,制作多样,大体可分为50余种,如细如发丝的拉面,形似柳叶的削面,游龙戏水的一根面等。制作方法有擀、拉、拨、削、压、擦、揪、抿等几十种,所用原料除小麦面外,还有高粱面、豆面、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等,调料上至鸡、鸭、鱼肉、海鲜,下至油、盐、酱、醋,不一而足,所以山西面食有“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吃”的历史。到山西做客一年365天,可以品尝到天天不重样的丰富美味的面食。烹制面食中,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朵、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除此之外山西面食还有煎烤制面食,如烙饼、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等,还有炸制类食品,如麻花、油糕。

程老师,咱们今天还是要和大家聊聊咱们的山西面食,上一期我们知道了山西面食的起源,为什么咱们山西这么喜欢面食,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

是的,山西人对于面食的喜爱已经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现在正值春节,那家家户户各种面食更是精彩纷呈。

程老师,我想问您,过年除了饺子,您最喜欢吃什么?

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自己家做的一碗面,炒点西红柿酱,炒个茄子,既简单又美味,只是可能吃面条,年味儿弱一点。

说到我们山西的面食种类,应该有数百种吧。像大同的刀削面、太原的剔尖儿、晋南的饸烙面等等。

对,即使在山西,每一个地方的面食种类也是有差异的。就比如您刚才说的刀削面,刀削面是名声最大的山西面食,它和北京的炸酱面、四川的担担面、湖北的热干面以及山东伊府面,并称为中国五大面食(图2-1)。刀削面全凭刀削,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入口外滑内筋,越嚼越香。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图2-1 中国五大面食

是的,大同的刀削面确实比较独特。程老师,您说这古人是如何想出刀削面这样的做法呢?

关于刀削面,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为了防止百姓“造反”,把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没收了,就连做饭用的菜刀也收走了,只留下一把让每家每户轮流使用。有一天,有位老太爷已经把面和好了,等着用刀,但当他去别人家拿菜刀时,别人正用着。老太爷在回家的路上脚下踢到一块薄铁片,就把它捡起,用它在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伴先吃,老伴边吃边叫好,称以后不用再去取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三晋大地。

程老师,这老太爷太聪明了,一个简单的尝试,便创造了一种刀削面文化。我相信在我们每一个山西人的记忆里,总会那么一种或者几种面食能勾起很多回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