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打造高速智能应用场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14:41:06

点击下载

作者:潘文 辛鹏骏 彭健 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5G商用:打造高速智能应用场景

5G商用:打造高速智能应用场景试读:

内容提要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正式颁发了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我国迈入5G商用元年;11月1日,三大运营商5G移动通信套餐生效,我国5G正式商用。

本书在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从第一代至今的总体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5G的标准演进、全球5G的研发和商用进展,详细论述了我国5G的研发和网络部署情况、产业发展、商用模式等。而且,作为首次系统性地阐述我国5G产业生态建设情况的图书,本书以丰富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介绍了5G将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此外,作者在书中还对5G时代的未米走向发表了见解。

本书适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对5G行业应用感兴趣的人员阅读。

推荐序一

2019年6月6日,在全国上下的期待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四家运营商正式颁发了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我国迈入5G商用元年。10月31日,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正式开幕。在开幕式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闻库表示:“让我们一起开启5G商用新进程。”2019年11月1日,三大运营商5G移动通信套餐生效,我国5G正式商用。

本书成书于我国5G商用元年。与以往介绍5G技术的专著不同,本书重点对未来5G应用场景进行了描绘。5G网络具有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等“天然”特性,结合人工智能、移动边缘计算、端到端网络切片、无人机等技术,在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无人机、智能制造、电力、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5G与垂直行业的无缝融合应用必将带来个人用户及行业用户体验的巨大变革。

书中概括了5G商用的发展规律:一是5G商用首先从eMBB类场景开始,逐渐向uRLLC和mMTC类场景渗透;二是未来5G商用的主要市场将面向垂直行业,跨界融合是5G的“必修课”;三是5G商用时间与网络部署进度、垂直行业发展情况、国家政策推动密不可分;四是5G商用中VR/AR、超高清视频、网联无人机等是基础型应用,其他商用场景多是以上三者的叠加态。总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方式为我国5G发展提供新思路。

5G不是单纯的技术更新换代,其价值一方面在于它将与多种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在增强现有业务能力的同时催生更多新业态;另一方面在于其跨领域、全方位的行业渗透将充分释放数字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性作用,持续创造新动能,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5G正在见证我国通信产业的巨大变革,而本书则见证了5G发展历程、路线和未来的机遇。我希望本书能够让更多人了解5G,了解我国5G,了解我国信息通信产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期待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我国5G产业创新,将5G引领的变革与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充分融合起来,主动迎接5G创新,探索无穷的新应用、新模式、新机遇,利用5G技术和应用不断满足人类对美好数字生活的向往。

是为序!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

推荐序二

2019年,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基本完成了5G的标准制定,全球不少国家先后启动了5G商用。2019年6月6日,我国工信部发放了四张5G商用牌照;11月1日,我国三家电信运营商宣布5G商用套餐正式上线。

从1G到5G,基本上按照10年一代的节奏发展,每一代支持用户速率的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但在性能上,5G更关注高可靠低时延和广覆盖大连接,与4G相比有数量级的改进,以便支持5G从面向消费者扩展到面向产业与智慧城市的应用。作为高技术产业的代表以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潜在影响,5G已经超越其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的内涵。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更受到政府、企业与社会大众的关注。

5G商用仅仅是网络建设与应用创新的开始,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网络功能虚拟化和基于服务的网络体系等需要经受大规模网络与海量数据的考验。5G是面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与智联网等需求而设计的,虽然与4G相比它已有很大改进,但未必满足产业的各种需要。如何在保证为各类业务提供满意的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以合理的成本实现网络资源优化利用,仍然是严峻的挑战。增强移动宽带能力与降低单位流量资费的矛盾,将推动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变革。5G的商用呼唤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内容服务商和垂直行业应用企业有更多的技术创新,也期待政府主管部门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希望广大用户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本书回顾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简述了5G发展的需求与背景,解释了5G的标准与关键技术,介绍了全球的5G商用情况,重点说明了我国5G网络建设、产业发展、行业应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本书以丰富的实例深度描绘了我国5G产业与应用的发展前景,可以帮助读者从多维度全景了解5G产业生态。本书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场景翔实,适合通信行业技术人员、垂直行业信息化部门从业者和产业政策制定者,以及对5G应用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

推荐序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从1G、2G、3G、4G到现在发展中的5G,基本上以10年为周期进行迭代。技术的推陈出新,持续加快信息产业的升级,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如今,移动通信已成为连接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4G之前的移动通信主要聚焦于以人为中心的个人消费市场,5G则以更快的传输速度、超低的时延、更低功耗及海量连接等特点引领很多行业实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移动通信的消费主体将从个体消费者向垂直行业和细分领域全面辐射。特别是5G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后,能够进一步赋能工业、医疗、交通、传媒、智慧城市及政务管理等垂直行业,更好地满足物联网的海量连接和信息采集与交互的需求,以及各行业间深度融合的要求,从而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飞跃。

当前,各国都已经意识到发展5G的战略意义,全球很多国家及地区都在积极投资和部署5G网络,力争在5G技术和行业应用上取得先发优势。从目前来看,中国、美国、韩国和日本在5G网络建设及商用方面表现抢眼,欧洲的芬兰、德国、英国、法国也在积极部署。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意味着我国5G正式进入商用元年。10月31日,工信部相关领导在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论坛上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的5G商用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在5G网络建设、5G商用进程、5G与行业融合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有了很多成功的实施案例。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5G商用》一书全面梳理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阐述了5G的内涵、意义和5G标准的演进历程,从全球和国内视角分析了5G研发与商用进展,介绍了我国5G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以及我国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我国5G时代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该书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翔实,不仅能让普通读者很容易了解5G的概念、内涵、应用、产业等多个方面,更可以为各级政府和产业界人士在布局5G发展的决策中提供重要参考。杨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推荐序四

对于5G而言,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因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运营商都把这一年作为5G大规模商用的时间节点。换句话说,从这一年开始,5G从一个小圈子热议的话题逐渐变成了一个人人都能使用的新技术。

如何使用5G?相信在各种理论性文章里,很多人都畅谈过;在大大小小的展会上,信息通信企业也都展示过。但是,大多数应用并没有真正落地,因为缺乏让这些应用落地的场景。

事实上,在2019年初,5G的境遇与当年3G刚刚商用的时候非常相似。2000年,欧洲一些国家的运营商已经获得了3G牌照,但是并不知道3G究竟有什么用,一直到2007年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推出后才发现原来3G可以上网,可以带来很多应用。于是,各种应用便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陆续爆发,使3G成为一个改变社会生活的划时代的通信技术。之后的4G让智能终端的优势继续发扬光大,并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和很多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模式。

那么,3G和4G的发展经验会给刚刚到来的5G时代带来哪些新的启示呢?我认为一个新技术可以催生一场新的应用革命,给予创业者新的发展机会。正因此,5G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需要人们创造性地使用,以便满足当下及未来的需求。

与4G相比,5G需求变化最先出现的地方是C端用户,这从3GPP制定5G标准的路径和节奏可见一斑。2019年6月,3GPP正式冻结了R15版本。这个版本规范了eMBB和uRLLC两大场景,前者满足的是大带宽的需求,后者满足的是低时延的需求。目前在C端,4K/8K视频、VR/AR游戏是上述需求的两种体现,被视作5G最先爆发的应用场景,而承载这些应用场景的主要是移动终端。所以,为了进一步满足这些应用,移动终端也要发生变化。

首先在屏幕方面,4K/8K视频需要更大的手机屏幕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在7英寸、8英寸,甚至更大尺寸屏幕的手机出现之后,需要将其折叠起来才能方便人们携带和使用,所以下一个划时代的手机很可能是从显示屏开始。其次,4K/8K视频、VR/AR游戏都是非常耗电的应用,但是5G来了,手机电池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就造成了智能手机续航时间缩短而充电时间依然很长的问题。所以在5G时代,手机电池技术需要突破。最后,操作系统将会发生变化。目前,iOS和安卓是移动终端最常用的操作系统。不过,它们都是很多年前基于桌面系统开发的,对传感器、照相机甚至实时处理能力的支持都不够好。而在移动终端中,操作系统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因此,5G是我们介入操作系统的最好机会,我们不是弯道超车,而是直道超车。

如果认为5G仅应用于C端,那就有些狭隘了。在5G标准制定路线图中,2020年6月,3GPP要冻结R16版本。这个版本是5G第二阶段标准,能够满足3GPP对5G技术定义的所有要求,主要支持面向垂直行业的应用和整体系统的提升,能够支持mMTC和uRLLC两大应用场景。显而易见,这两大应用场景更多对应的是B端应用。这也是“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结论的源头,因为与消费市场相比,行业应用市场对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渴望程度更高,能催生更多的实际需求,甚至部分行业的5G应用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这些都是新的机遇。

从C端到B端,5G应用将进入深水区。目前,3GPP已确定R16后续演进版本R17的冻结日期。该版本将对mMTC场景进行优化,并可能会支持增强MEC(边缘计算)功能,为典型的MEC应用场景提供部署指南。这将给5G增加很多新功能和新元素,进而提供给行业应用开发者更多的新机会。

当然,5G技术仅仅是一个工具,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让它为生产助力,而非成为阻力,将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课题。这样的反面案例有很多,如移动支付。其实在支付宝、微信进入移动支付领域之前,运营商就设想过用手机来支付,当时首选的技术分别是NFC(近场通信技术)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尽管这两种技术都非常优秀,用来做支付也很有效,但是这两种技术需要商家提供读卡机,更需要厂商为手机终端安装相应的功能模块,这样就提高了这些技术的使用门槛,增加了移动支付的推广难度。后来,二维码用于移动支付开始在互联网公司兴起。这种技术相对简单,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支出,且非常实用,于是就很快推广开来,成为移动支付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助力。由此可见,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并不是哪个技术最先进就用哪个,而是应该选择最适合市场需要的、最容易推广的技术。

5G网络部署正在逐步完善,接下来如何让这张先进的网络助力社会发展将是摆在决策者和开发者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对于决策者,我的建议是为这张网络的运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和实惠的政策,优化市场环境,让建设者们有更宽裕的条件去建设和优化这张网络,降低网络的使用成本,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它。对于开发者,我的建议是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好的、更容易推广的5G应用,帮助更多行业用户更轻松地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数字经济发展。

如今已经进入5G时代,5G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早已得到了各方共识,希望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以及广大创新创业者抓住这个机会,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增添光彩,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王建宙中国移动原董事长

自序

从2019年6月6日发牌到10月31日宣布商用,我国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了从4G时代到5G时代的转变。截至2019年末,全国部署5G基站突破13万个,签约用户超过300万个,5G手机的出货量也开始井喷,仅11月出货量就突破500万部。可见,我国5G迭代的速度比以往各代都来得更快。

在我国5G转型的进程中,《5G商用》就要与读者见面了,这本书承载了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我国5G发展的关注。区别于我国5G的发展速度,本书的创作却是一项“慢活”。慢工出细活,我们希望它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即使如此,在与读者见面之际,我们依然心怀忐忑:当下关于5G的图书已经汗牛充栋,我们要表达什么?

这不是一本介绍5G技术的书,介绍5G技术的书在很多年前已经开始出版;这也不是一本介绍通信行业5G建设的书,因为我们都不是工程师。我们把本书定位在5G商用,就是要明确地指出,5G不仅仅是一场通信网络的技术迭代,更是一场数字社会的商业变革。从一开始定义,5G就是为更广泛场景的数字化生存而造。5G不止于通信,也不止于技术;5G为赋能千行百业而生,为改变社会而在。在这场通信技术的变革中,改变的不仅仅是网络本身,也不仅仅是用户体验,更是企业、行业和机构的数字化能力再造。To C是5G发展的起点,而to B则是5G价值的归宿。

5G带动的价值有多少?从几千亿元到几万亿元甚至十几万亿元的预测数字都有,不同的机构也有自己的“画饼”。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企业、机构和行业,我们有多少亿?我们该如何在5G的大航道上扬起自己的风帆顺势而行?我们又如何在5G的机遇场里捕捉自己的商业价值?这才是5G在宏大叙事下对于我们的具体意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技术特性,以及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创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改变我们的商业?又会产生怎样的新贵?这才是5G对于我们的意义。在这个新商业的试验场中,我们期待从0到1的创新,也希望《5G商用》的所有叙述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即使是对于5G的运营者,5G的商用创新依然是最大课题。如果还以传统思维和套路经营5G,对于运营商是灾难,而不是福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欧洲国家对5G持观望态度的原因所在。巨大的网络建设成本,贫乏的网络收益模式,是悬挂在运营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加剧管道化,还是实现to B的商业成功,考验着运营商的创新能力。运营商也需要和企业、行业一起,创新5G商用,实现价值共赢。

5G时代已经没有独角戏。5G需要运营商的变革性创新,需要千行百业的主动参与,也需要更多中间商来“赚差价”。5G会成就谁?其实,我们谁都说不清楚。三年以后,当新贵矗立在我们左右时,我们就知道今天的行动有多重要。

5G才刚刚开始。5G的未知远大于已知,不确定性远大于确定性。最华丽的PPT都无法演绎5G的创新可能,也不能保证5G创新绝对成功。正如薛定谔的猫一样,当下5G就是“机会主义”的风口。但如果风停了,你还如何扬帆?我们对5G的未来毫不怀疑,但当下我们只关心你能从5G中得到什么?未来10年,你因5G而成长,还是因5G而被你的竞争对手甩出几条街?如果我们都能从5G中真正获益,那么,所谓新经济的发动机、新动能的引擎,对于5G就实至名归了。

不出意外,2020年3月,5G R16规范将冻结。这是面相垂直行业应用的5G的第二阶段全球标准,一些领域诸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技术规范将会在全球范围定调。如果顺利,2021年,5G的第三阶段全球标准R17也将冻结,围绕5G网络智慧化、能力精细化、业务外延化三大方向,以及更多应用场景与商业能力技术增强做出规范。届时,5G to B全部技术标准成熟。所以,现在行动,你将和全球同步。

刚刚闭幕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明确指出,2020年底力争实现全国地级城市的5G全覆盖。“力争”是一个留有余地的词语,即使如此,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巨型5G网已经跃然纸上。通信发展的经验表明,指标通常要定得保守,而发展却要激进许多。我国城乡完全导入5G时代已经不是愿望,商用创新的机会已经从大城向小镇渗透,谁又能预见创新的火花,又该如何绚烂绽放?

科技商业奇才乔布斯说过,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我们希望《5G商用》能助力你在5G时代的创新思考,10年之后,当你准备扔掉这本书时,留下的却是你下一个10年的成功。

最后,我们要真诚地向推荐本书的行业专家表示感谢,向出版本书的人民邮电出版社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与疏漏之处,我们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全体作者2019年12月28日于北京

第1章 移动通信简史:从1G到4G

在5G出现之前,移动通信网络经历了从1G、2G、3G到4G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如2.75G、3.5G、4.5G这样的半代升级。归根结底,人类为了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正在通过发明创造将有界限的一切转变成无线(限)的一切。通俗地说,人类为了实现可以“打着滚”传递信息的美好愿景,和一切实体信息载体展开了长期的斗争。通过历代通信技术的革新,人类已经能够成功将纸张、线缆等有限制的传输渠道改造成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线信号,因此不仅缩短了世界的宽度,更加强了人类与宇宙的联系。

移动通信业务和技术标准的演进方向如图1-1所示。图1-1 移动通信业务和技术标准演进方向

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基于蜂窝结构组网,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蜂窝网络是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相邻的小区,整体形状酷似蜂窝,以实现频率复用,提升系统容量。

模拟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将非电信号输入到变换器,使其输出连续的电信号,使电信号的频率或振幅等随输入的非电信号而变化。模拟通信系统主要由用户设备、终端设备和传输设备等部分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在发送端,先由用户设备将用户送出的非电信号转换成模拟电信号,再经终端设备将它调制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模拟电信号,然后送往信道传输;到了接收端,经终端设备解调,然后由用户设备将模拟电信号还原成非电信号并送至用户。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成功研制了全球第一个移动蜂窝电话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AMPS)。5年后,这套系统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并迅速在全美推广,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同一时期,欧洲各国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瑞典等北欧4国在1980年成功研制了NMT-450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联邦德国在1984年完成了C网络(C-Netz),英国则于1985年开发出频段在900MHz的全接入通信系统(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TACS)。在各种1G系统中,美国AMPS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的应用最广泛,它曾经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直到1997年还在一些地方使用。同时,也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英国TACS制式的1G系统。这两个移动通信系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G系统。

我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于1987年11月18日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采用的是英国TACS制式。从1987年11月中国电信开始运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到2001年12月底中国移动关闭模拟移动通信网,1G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长达14年,用户数最高曾达到了660万。

由于采用的是模拟技术,1G系统的容量十分有限。此外,安全性和抗干扰性也存在较大的问题。1G系统的先天不足使它无法真正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与此同时,不同国家的各自为政也使1G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国际漫游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到来,这些不足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根本性技术缺陷,1991年,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即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2G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或者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并采用数字调制技术。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数字通信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无噪声积累的特点,通过合适的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以及对应的判决机制可以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干扰,数字信号的加密手段更加灵活,可以有效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性。2G提供了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话音质量和保密性,并可进行自动漫游,因而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2G以传输语音和低速率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也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为了解决中速数据传输问题,在GSM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技术和增强型数据速率GMS演进(Enhanced Data for GSM Evolution,EDGE)技术和IS-95B。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刚投放市场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就在研制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 +,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0(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及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升近一倍。在GSM Phase 2 +阶段,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互联网有机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分别可达到115kbit/s、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2G时代的标准主要是欧洲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北美的高级数字移动电话系统(Digital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DAMPS)和IS-95数字蜂窝标准。1G时代各国的通信模式系统互不兼容迫使厂商要发展各自的专用设备,无法大量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的发展,而2G时代开始了移动通信标准的争夺战。虽然2G时代标准比较多,但已经有“领导性”的网络制式脱颖而出。随着1989年GSM统一标准的商业化,从欧洲起家的诺基亚与爱立信开始攻占美国和日本市场。仅仅10年时间,诺基亚就力压摩托罗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生产商。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替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完成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但由于第二代采用不同的制式,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因而无法进行全球漫游。此外,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因而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一代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3G的目标是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丰富内容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具体地讲,3G业务可以分为基本业务和新兴业务。其中,基本业务一般有短消息业务、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及OTA下载业务。

3G系统的三大主流标准分别是WCDMA(宽带CDMA)、CDMA2000和TD-SCDMA(时分双工同步CDMA)。WCDMA和CDMA2000属于频分双工方式(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而TD-SCDMA属于时分双工方式(Time Division Duplex,TDD)。WCDMA和CDMA2000是上下行独享相应的带宽,上下行之间需要频率间隔以避免干扰;TD-SCDMA是上下行采用同一频谱,上下行之间需要时间间隔以避免干扰。

20世纪末,美国高通公司独创了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后来历经10年坎坷,韩国攻克了CDMA技术的诸多问题,使用户数达到100万户,其优越性才得到全球业界公认。

1997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启动了无线传输技术方案征集工作。此时欧洲已发展2G,于是ITU就将FPLMTS转为3G。截至1998年6月30日,ITU共收到美、欧、日、韩、中等提交的15个提案,经过无线传输技术评估接入网融合成5种、核心网融合成2种。

5种接入网分别如下:(1)CDMA DS(WCDMA),FDD;(2)CDMA MC(CDMA2000),FDD;(3)TD-SCDMA及UTRA CDMA,TDD(实际两种);(4)TDMA MC(UWC-136),FDD;(5)TDMA SC(UP-DECT),TDD。

2种核心网分别如下:(1)GSM MAP用于CDMA DS,以便继承当时的GSM系统;(2)ANSI 41用于CDMA MC,以便兼容当时的IS-95 CDMA系统。

由于公认两种TDMA制式没有前景,其被束之高阁,而2G杀出的黑马CDMA频谱效率较高,因此,欧洲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和我国的TD-SCDMA成为3种主流制式,3G标准就这样诞生了。

3G并不是“为了新出现的移动互联网需求而诞生”。事实上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及历史局限,标准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本来希望一部手机通遍天下,结果并没有统一;第二,原来3G的发展目标是沿着有线固定通信的老思路定位在“移动的ISDN”,也叫“一线通”的2B+D传输速率144kbit/s,最高仅384kbit/s。当时并没有料到1996年后互联网会飞速发展,因此,欧美标准根本就没有考虑适应互联网的要求,这样3G便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而且,WCDMA和CDMA2000都存在不适应互联网接入等非对称业务的致命弱点,以致到2005年,日本电信运营商、欧洲和黄(李嘉诚旗下电信运营商和记黄埔,2000年进入3G市场,覆盖欧洲大多数国家)等发展缓慢,经营困难,甚至巨额亏损,欧美的3G商用一再延期。这就迫使WCDMA标准不得不修改升级,于是产生了3.5G的高速下行分组数据接入HSPA标准,3G这才获得发展。

TD-SCDMA标准的名称本身就表明,这种标准采用的时分双工是以S开头的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软件无线电(softradio)和上行链路同步(synchronisation)三项关键专利技术综合开发成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

2009年1月7日,我国最终决定同时发放三张3G牌照,涵盖了2000年ITU推荐的三种技术体系,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从此,TD-SCDMA、WCDMA及CDMA2000都踏上了正式运营之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WCDMA和CDMA2000的应用较多,有上千款终端,就像两个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历练了多年的身强力壮的大汉;而TD-SCDMA的商用较晚,还是一个刚踏进市场、缺乏锻炼的少年,尚处于弱势。

在全国TD-SCDMA产业界与中国移动的艰苦努力下,从2013年开始,TD-SCDMA呈井喷式爆发增长,前11个月新增的用户数达9276万户,是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两家用户数之和的1.6倍。新款3G手机型号核准数超过二者,达到了与WCDMA手机三同——同步、同价、同质的目标。从2000年NTT DoCoMo开始建网商用,WCDMA经过14年发展所达到的水平,TD-SCDMA只用4年就赶上了,这在移动通信领域实在是一个奇迹。

实践证明,TD-SCDMA具有以下适应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技术优势。

第一,采用TDD技术,它利用了语音通信的特点,当一方讲话时对方都是在听的,因此只用一个下行路,上行路是空闲的;还有互联网非对称业务的特点,从网上下载的远远多于上传的,因此也是下行路忙、上行路闲;只要一个频段,按需分配上行或下行的时间。所以,TD-SCDMA有其节约频谱的天然优势,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TD-SCDMA只需1.6MHz带宽,而FDD的CDMA2000需要1.25×2MHz带宽,WCDMA需要5×2MHz;其话音频谱利用率是WCDMA的2.5倍,数据频谱利用率甚至超过WCDMA的3倍;且无须成对频段,便于运营商获取。

第二,采用智能天线,可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多址干扰,提高系统容量;采用接力切换,可克服软切换大量占用资源的缺点;采用TDD,不要双工器,可简化射频电路,系统设备和手机成本较低。

第三,采用软件无线电更易实现多制式基站和多模终端,系统易于升级换代,通过TD/GSM双模终端可适应二网一体化的要求。

人们认识到当时的TDD体制有小区不能大于10公里、运动速度不能超过120km/h的局限性,仅适用于数字无绳移动通信系统,而蜂窝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所有两代都是FDD体制。TD-SCDMA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在青岛海域组建了覆盖半径60km的大区网,在上海磁悬浮铁路满足了400km/h的高速列车上的通话要求,克服了TDD微区、慢速的局限性。这样,TD-SCDMA不但能够大范围覆盖、高速移动和高速传输数据,适于独立组网,而且具有频谱效率高、适合非对称业务、性价比高、适于2G网络过渡和技术升级等突出优势,从而在公众移动通信领域为移动互联网探寻了一条新航线,也为电子信息产业开垦了一块丰收的处女地。因此,TDD体制为后续4G、5G的TD-LTE奠定了技术基础与产业基础。

智能天线使用光纤拉远技术解决了9根天线阵与27条馈送电缆的工程困扰,为后续4G、5G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 Multi-Out,MIMO)天线技术创造了条件。

软件无线电为后续5G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 ned Network,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NFV)技术开了先河。

尽管3G的CDMA多址技术在后续各代中已被扬弃,但至今还在运营服务。特别是TD-SCDMA为通信适应互联网接入探寻了一条新航线,功不可没。

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在3G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数据传输速率更快,质量也更高。

4G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且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it/s以上的速率下载,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通信技术的创新使其与3G通信技术相比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1)通信速度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率,因此4G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第一代模拟式移动通信系统仅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数位式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只有9.6kbit/s,最高可达32kbit/s,如PH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it/s。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则可达到20Mbit/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这种速率相当于2009年最新手机传输速率的1万倍左右、第三代手机传输速率的50倍。(2)网络频谱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率,通信营运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蜂窝系统的带宽高出许多。研究4G通信的AT&T的执行官们表示,估计每个4G信道会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3)通信灵活

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毕竟语音资料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因此,4G手机更应该算得上是小型电脑了。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样式上有更惊人的突破,人们可以想象的是以方便和个性为前提,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等任何一件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4G通信使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而且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片、影像,更可以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网上联线对打游戏。也许人们有被网上定位系统永远锁定而无处遁形的苦恼,但是与它据此提供的地图带来的便利和安全相比,这简直可以忽略不计。(4)智能性高

4G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例如,对菜单和滚动操作的依赖程度会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设定的因素来适时地提醒手机用户此时该做什么事或者不该做什么事;4G手机可以清楚地显示电影院售票及座位情况,人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在线购买自己满意的电影票;4G手机可以被看作是一台手提电视,人们能用来看体育比赛之类的各种现场直播。(5)兼容性好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现有通信的基础,以便让更多现有通信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就能很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平稳过渡等特点。(6)提供增值服务

4G通信不是从3G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而演变过来的,它们具有不同的核心技术。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而4G移动通信系统则以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最受瞩目,人们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频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值服务。但是,考虑到与3G通信的过渡性,4G通信系统不会仅仅只采用OFDM一种技术,CDMA技术会在4G通信系统中与OFDM技术相互配合,以便发挥更大的作用。4G进行了相应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的产生。例如,数字音频广播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这便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4G也结合了两项技术的优点,其中一部分则是CDMA的延伸技术。(7)高质量通信

4G不仅仅是为了顺应用户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须满足多媒体的传输需求,当然还包括通信品质的要求。总体来说,4G必须可以容纳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前代技术通信品质,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8)频率效率高

相对于3G,4G在开发研制过程中使用和引入了许多功能强大的突破性技术。例如,一些光纤通信产品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互联网的主干带宽宽度,引入了交换层级技术,这种技术能同时涵盖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也就是说,4G主要是运用路由技术(Routing)为主的网络架构。由于利用了几项不同的技术,所以4G无线频率的使用比2G和3G有效得多。

当3G的数据通信兴起后,手机有两项革新:一是装上了摄像头,可以照相、拍短视频;二是用上了触摸彩屏,可以显示相片、播放视频,从原来的功能手机升级为智能手机,能够提供多媒体业务,完美地为人们的视觉、听觉服务。人类梦寐以求的千里眼成了现实,这使单一的移动语音业务开始下滑。

由于相比3G上网速度更快,4G带来了很多与普通人生活强关联的应用。例如,我们旅游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拿着手机导航,想去哪都有明确的方向,不用到处打听或者随身带着一份当地的地图。类似的应用还有移动支付、打车、叫外卖等。

4G普及之后,微信、视频一起爆发,占用大量数据流量的视频就登上了移动互联网的舞台。目前,4G如日中天,视频市场直线上升,视频是当前4G的杀手锏式业务。例如,微信这个社交产品创新了应用二维码实现支付功能,一个社交平台最后发展成为一个服务平台,涌现了大量的小程序,这是传统的社交不能比拟的;拼多多把社交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通过社交形成了强大的推销能力。

2017年5月,“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留学生评选出了我国的“新四大发明”: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和高铁,刷新了留学青年对我国的认识。2013年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同时获得了4G的TD-LTE牌照。经过5年一同发力建设,4G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网络、350万个基站,超过了过去2G、3G时代的建站数,在我国实现了城区、县城深度覆盖,乡镇和重点行政村,以及高铁、地铁、高速、景区等基本覆盖。在此基础上,基于4G的“新四大发明”才可能遍地开花。

1.5 技术变革重新定义市场

从1G到4G,蜂窝移动通信每10年完成一次标志性的技术革新,经历了从语音业务到高速宽带数据业务的飞跃式发展。

每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都重新定义了市场。在美国诞生的第一代模拟通信技术让通信不再受限于固定电话线的束缚;GSM的出现让全球有了统一的标准,实现了全球业务的互联互通;3G时代,苹果智能终端的出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电信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的解耦;4G时代,平台型的企业快速成长,应用商店成熟,生态系统平稳发展。在2G、3G、4G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阵营和运营商的阵营出现市值的变化。以全球最具代表性的5家互联网公司——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微软为例,市值从2010年的0.6万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3.7万亿美元,增长率达到617%。而同期,全球25家电信运营商的市值从1万亿美元到1.25万亿美元,增长幅度仅为25%。

全球运营商面临市值考验,与此同时我国亦如此。从2G到4G,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合作伴随着我国接入互联网的25年发展历程,二者的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公司作为电信运营商服务补充部分存在,此时的电信运营商是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分配者。中国移动打造的移动梦网模式赋予了互联网企业接入收费能力,在2000年前后的那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新浪、搜狐等初创企业得以生存成长。第二阶段是3G时代,互联网公司通过优质的服务让用户产生了巨大的黏性,逐步掌握了利益的分配权,互联网的业务替代了运营商传统业务,电信运营商逐步变成了数据流量的管道。二者矛盾加剧,“微信收费”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在这一时期,行业步入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非话收入占比达五成以上,智能终端渗透率也超过50%。第三阶段是4G时代,为了构建所有数据流量的载体,运营商倾力于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建设。但OTT大潮更加汹涌,不仅短信被替代,曾是运营商安身立命的语音也面临被替代的境地,运营商进入微增长时代。2014年全国基础电信增速下滑至12%,主要原因是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增幅难以抵消语音传统业务的下滑幅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曾经被视为运营商未来的智能管道之路在机制体制各项制约下已经走不通。随着铁塔公司成立、提速降费落地、5G提上日程,信息通信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运营商开始与互联网全面合作。

我国公众移动通信产业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实现了从“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在我国,4G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5G也应运而生。

第2章 5G开启移动通信新纪元

2.1 5G的内涵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代表了未来5~10年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历经30多年的发展,已经过五次革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G时代只能打电话,2G时代能发短信,3G时代能视频通话、上网;4G时代进一步提升通话质量和上网速率,催熟了手机游戏、小视频、直播等应用,这些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还推动了互联网、游戏等产业的发展。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与传统移动通信技术不同,5G不仅将聚焦人的连接,提升通话质量和上网速率,还将聚焦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催生无人驾驶、远程医疗、智能制造等各行各业的应用。更有专家表示,80%的5G应用将聚焦物与物的连接。那么,5G如何能够改变社会?实际上,5G具备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三大性能。根据3GPP的定义,5G需要具备八大关键能力指标,即峰值速率达到20Gbit/s、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it/s、频谱效率比IMT-A提升3倍、移动性达500km/h、时延达到1ms、连接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10的6次方个、能效比IMT-A提升100倍、流量密度每平方米达到10Mbit/s。这意味着5G的峰值速率和用户速率提升到4G的10倍以上,时延降低到1/10,可靠性能够达到99.999%。

3GPP为5G定义了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如图2-1所示。图2-1 3GPP定义的5G三大应用场景

eMBB场景主要是针对普通用户,能够显著提升用户的上网体验,让用户流畅地观看4K/8K超高清视频、畅玩VR/AR等娱乐游戏。这类场景对带宽的要求极高,需要满足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例如,用户体验速率需要达到100Mbit/s(热点场景可达1Gbit/s),峰值速率要达到每秒数十吉比特,流量密度要达到每平方公里每秒数十太比特,移动速率要达到500km/h以上。同时,VR等交互性应用对时延非常敏感,需要10ms级的时延。

mMTC场景和uRLLC场景主要针对垂直行业。mMTC场景能够支持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海量连接的应用,这类场景对连接密度要求比较高,同时要求具备终端低功耗特性。uRLLC能够支持高可靠应用,诸如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这类场景聚焦对时延极其敏感的业务,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99.9999%),甚至100%的可靠性。借助5G的超高性能,结合云计算、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给各行各业带来一场颠覆式的变革,助力交通、教育、医疗、渔业、电力等向数字化转型。因此,业界均认为,5G将拉动新一轮的商业蓝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指出,预计2030年,5G带动的直接总产出将达3.6万亿元,经济增加值达2.9万亿元,就业岗位将增加800万个。正因为有如此大的商业市场,全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5G。

在医疗领域,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3000公里之外的海南医院专家通过5G网络,为身在北京的患者完成了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手术之后,北京的患者已经从301医院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状态良好。

在视频直播领域,2019年除夕,央视春晚主会场与深圳分会场成功实现5G+4K超高清直播视频顺利接通和传送,画面流畅、清晰、稳定。随后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移动在这次“两会”新闻中心、北京代表驻地北京会议中心、天安门广场等重要地标建设了5G网络,保障了新闻中心5G+4K高清直播功能。

在智能制造领域,智能制造已经成为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如德国“工业4.0平台”、美国“工业互联网计划”等。我国正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抓住5G发展机遇,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2019年9月,爱立信宣布南京自动化工厂转型完成,支持4G和5G产品生产的自动化包装线,并已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投入使用。

诸如这样的5G应用还有很多,它们体现了5G的潜能。近两年,5G将主要针对eMBB场景,实现网络速率的提升。从世界来看,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进行5G商用,如韩国、美国、德国、英国、芬兰等已经在部分城市推出了商用网络。

从国内来看,2019年6月,我国四家运营商获得了5G牌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城市已经开始进行5G试验网建设。此前,三大运营商已经获得5G中低频段试验频谱:中国移动获得2515~2675MHz、4800~4900MHz频段的5G试验频率资源;中国联通获得3500~36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试验频率资源;中国电信获得3400~ 35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试验频率资源。

在获得中低频段试验频谱之后,我国三大运营商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各大城市铺开了5G商用试点。例如,中国移动在12个城市开展了5G应用示范,在5个城市开展了规模试验;中国联通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直辖市及中部重点城市开展了17个试点城市的5G业务示范及网络试验工作;中国电信全力打造5G示范工程,开展了17个城市规模试验。截至2019年7月底,中国铁塔已在北京建成7863个5G基站,在上海建成3000多个,在广州建成5000多个,在深圳建成约3800个。2019年底,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武汉、杭州等城市建设的5G基站数已经超过1万个。虽然基站数量远远达不到覆盖全国的能力,但是在短短时间内建设成如此多的5G基站,充分体现了三大运营商想要快速铺开5G网络的信心。

目前,华为、中兴、小米、三星等品牌均发布了5G手机。其中,小米9 Pro的最低售价为3699元,中兴Axon10 Pro的最低售价为4999元,华为首款Mate20X 5G的最低售价为6199元,三星Note10+5G版的最低售价为7999元。但从目前来看,国际运营商均选择以非独立组网开局、向独立组网过渡的建网模式,而终端也普遍只支持非独立组网模式,只有华为Mate20X 5G能够支持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两种模式。

独立组网是指新建5G网络,包括新基站、回程链路以及核心网。独立组网引入了全新网元与接口,同时还将大规模采用网络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等新技术,并与5G新空口结合,其协议开发、网络规划部署及互通互操作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将超越3G和4G系统。而非独立组网是利用4G核心网,可以充分复用运营商现有资源,无须重新构建核心网,是快速、高效建网的模式。但是,非独立组网只能用于5G三大应用场景之一的eMBB,还无法用于uRLLC、mMTC。

为了继续加速5G网络的全国覆盖,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于2019年9月9日签署了《5G网络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协议书》。根据这份合作协议,中国联通将与中国电信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5G网络建设相关工作。同时,5G网络共建共享采用接入网共享方式,核心网各自建设,5G频率资源共享。双方联合确保5G网络共建共享区域的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及服务标准统一,保证同等服务水平。双方各自与第三方的网络共建共享合作不能不当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双方用户归属不变,品牌和业务运营保持独立。

网络建设区域共分三种类型。第一,双方以各自的4G基站(含室分)总规模为主要参考,在15个城市分区承建。其中,在北京、天津、郑州、青岛、石家庄5个城市,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网络建设区域比例为6∶4;在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长沙、武汉、成都10个城市,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网络建设区域比例为4∶6。第二,在广东和浙江省内,中国联通将独立承建广东省9个地市、浙江省5个地市的网络,中国电信将独立承建广东省10个地市、浙江省5个地市的网络。第三,中国联通在前述地区之外的北方8省、中国电信在前述地区之外的南方17省独立承建网络。

从三大运营商开启的5G套餐预约活动情况来看,消费者响应非常积极。截至2019年9月25日,中国移动App的5G专区参与5G预约活动的用户已经超过212万人。而中国电信5G套餐单日预约量已经超过51万人。

既然5G网络已经快速铺开,5G终端也已经陆续上市,那么消费者就开始关注5G资费套餐将如何定价。如前所述,5G具备大容量、低时延、海量连接等多种特性,而这些均可以作为5G定价设计的因素。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主要部署非独立组网5G网络,独立组网模式要等到2020年才能相对成熟。因此,5G商用初期的主要用户是普通消费者,可以依托速率和时延进行定价;而之后如果面向垂直行业,则可以综合网络切片等技术来付费。

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5G系统需要支持速率、时延、吞吐量、定位、计费、安全和可靠性的定制组合。独立电信分析师云晴认为,速率、时延、多切片及网络的各类性能均可以作为5G资费设计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还能够和应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服务能力,这和传统的定价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云晴表示,从3G开始,尤其在4G时代,流量就在运营商定价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一直以来,运营商对流量的关注点集中在容量方面,虽然运营商所提供网络的峰值速率、时延等性能指标非常影响用户的网络体验,但是不会影响套餐资费。处于相同4G网络覆盖的情况下,每个用户体验的网络速率只能靠自己来抢占,时延也没法得到保障。在资源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用户无法真正体验到不同服务等级标准(SLA)的服务。

5G时代,瑞士电信、芬兰Elisa均根据网络速率而不是网络容量制定资费标准,通过“自由选择所需场景对应的网速”的方式把“场景定义权”交还给用户。例如,芬兰运营商Elisa以最高速率为标准进行定价,最低每月315元可享受最高600Mbit/s的网速且不限量。与此同时,提供不同的网络时延,或将时延与网络峰值速率结合,提供不同网络切片服务等,均将成为运营商定价的因素。用户可以选择支付阶梯型的资费,选择不同的服务等级。这种更加多元化的定价形式也提上了国内运营商的日程。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曾表示,从长远的计划来看,将根据不同的用户质量和速度来差异化定价。

2019年作为5G商用元年,网络、终端、产业链都在积极准备,迎接5G商用。目前我国5G尚未商用,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也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全社会都非常看好5G的能力,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在跃跃欲试,希望成为第一批尝鲜者,尽享5G红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