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时代:变革与创新(上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07:22:41

点击下载

作者:孙继荣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责任时代:变革与创新(上下册)

责任时代:变革与创新(上下册)试读:

孙继荣教授简介

孙继荣 教授——著名社会责任国际专家、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

历任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教授,国际大电网会议首任中国国家代表,西门子公司亚太区总裁,中国政府特聘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国际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大学社会责任研究所、中欧工业4.0研究院首席顾问等职。

在教育、能源、信息、系统科学,企业战略及国际化、企业创新与合作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建树。基于在全球化、跨国企业高层管理和国际战略合作中长期成功创新的经验,以及对当代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研究,创立了各类组织普遍适用的、以社会责任为使命、实现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化的方法论。

一直为政府机构、中外大型企业、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提供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提供高层领导力培训、实战指导,担任企业董事会高级顾问,并应邀在全国各种高层会议、论坛发表演讲,对省、市、地、行业和产业发展规划或方案发表权威评价意见。

中国中央电视台授予“2014中国公益榜样”。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企业、政府及全社会各类组织提供以社会责任为使命,将其作为普遍的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化的方法论。

全书以全球大趋势为背景,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挑战,论述了经济与社会、宏观与微观融为一体贯通社会责任、融入组织结构和治理,构建从愿景到战略、从目标到行动全面转型变革和创新的过程,从而增强社会价值创造力、诚信市场竞争力的理论原理和实践路径。

回答了如何贯通社会责任,变挑战为机会,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绿色增长、创新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参与“2030议程”“精准脱贫”“健康中国”“新型城镇化”;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责任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实践问题。

书中包括的国际国内不同类型组织的案例,反映了不同的责任主体通过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各具特色的战略、方式和举措。

该书可作为各类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树立新理念、新思维,追求新作为,构建新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领导力,创新组织竞争力等的工具和指南,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商学院、公共管理及干部学院、教育、培训、智库机构等必修课的教材。

所有有志于人生意义、事业成功和社会贡献的人士亦可从本书思想和精神的领悟中受益匪浅。自序——社会责任有为之大用

21世纪是一个挑战前所未有的责任时代,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社会责任,而且迫切需要有行之有效的落实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社会”“责任”顾名思义,一是讲对社会负责任,二是讲全社会要担责。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负责任”和“可持续”互为代名词,不负责任即不可持续,不负责任不仅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必定付出高昂的代价。

社会责任有为之大用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信念。实际上,社会责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人人相关,事事相关。

事实表明,守社会责任者则成,失社会责任者则毁。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社会责任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石,也是必将经受考量的首要尺度。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用好“看不见的手”还是用好“看得见的手”、无论是讲竞争还是论品牌、无论是讲产品(服务)还是论创新,社会责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条件。一、本书的目的

本书旨在为企业、政府及全社会各类组织提供以社会责任使命,将其作为普遍的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化的方法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范围从教育研究、跨国企业管理、政府合作等广泛历程使我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其中也包括在中国各个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的经验。归根结底,取得成功的前提是践行传统的负责任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确信,这为本书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先期实践同时受过检验的经验和理念对中国当前高质量发展,对新阶段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不仅急需而且大有用武之地。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在我担任中国政府专家期间,系统地研究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进程,深入认识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产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面临的挑战和前景,从中得到的主要结论之一,就是在当代社会不仅企业,而且所有组织将“对社会负责”的原则作为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决策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对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需要长期共同奋斗,现在是一个讲究责任的时代。这个“责任时代”赋予我的使命是,运用自己在国际范围获得的先期价值实践经验和领先的国际理念,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中国做出独到的贡献。具体讲,就是以实际行动将毕生的经验、知识和智慧贡献给有理想的年轻一代、有远见的中国企业、永续发展的中国社会(包括政府、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团体等)。我坚信,这既是使命,也是一种责任。可以说,这也是写作本书的目的。

本书紧密结合中国现阶段实际,体现当今时代精神,提出了把“社会责任”即把“对社会负责”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思想,为企业、组织直至全社会提供了既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又贡献国家和社会的路径。这就是,为它们提供以责任为基石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论,以此作为发展范式,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进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符合时代要求的战略目标。

本书力求回答有关社会责任的四个关键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做?(4)价值何在?二、社会责任的时代性

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为了建成繁荣、富强、美丽、强大的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崇高而伟大的梦想。不仅企业,而且所有组织,包括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各行各业直至全社会成员,毫无例外都肩负着社会责任的使命。换句话说,这个时代赋予了每一个组织或社会成员、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所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责任时代。

为此,各个企业和组织必须树立新的理念、新的思维,采取新的举措和新的行动,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新机遇,开辟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和新作为中蕰含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的思想,这就是社会责任。可以说,社会责任是对社会负责的思想的总称,尽管作为企业和组织发展战略、治理、管理变革和行为方式也应有具体的科学的定义。

在当今时代,社会责任必不可缺。社会责任是企业和组织抗御风险的工具,是衡量经济、事业成功和质量的标志,也是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赋有具体的责任,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是不可设想的。三、社会责任的现实性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现阶段,企业和组织必须有紧迫感,社会责任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必须树立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辩证统一的观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再也不是可有可无,也不可能是任意而为的了。在未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负责任的发展方式将是一个普遍的、高质量竞争的、引领未来的发展模式。

企业和组织只有从宏观到微观、从愿景到使命、从战略到行动,把社会责任融会贯通,才能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构建一个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实质上是变革的、创新的过程。

企业和组织必须理解当今世界和社会的挑战,理解发展方式转变、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及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为此,它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负责任的发展能力,使社会责任成为创新的源泉,使之转变为价值创造,转变为社会生产力。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企业家,或是政府组织领导者,对未来事业可能都有美好的愿景,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将理想和目标变为现实,特别是在当今复杂、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也就是说,目标是重要的,但没有实现的路径,目标就会落空。

企业和组织通过社会责任实现一个变革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问题。社会责任因责任主体不同而异,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付诸实际行动的方式也是如此。对企业和组织提出的要求是,社会责任必须通过各具特色的差异化的战略、行为和行动,才能既为自身发展创造价值,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责任是一个现实的紧迫的问题。社会责任决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做表面文章的,更不应是虚假行为。当今,不负责任、不讲诚信寸步难行,不负责任的行为也不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不负责任甚至要付出重大代价。不言而喻,“化妆型”的或“空壳式”的或“付费换取标牌”的社会责任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大的风险。

在高质量发展时代,企业和组织的发展离开社会责任别无选择。问题已不是要不要承担社会责任,而是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四、本书为读者带来什么

作者倡导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组织和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基于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论述了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应对经济社会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普遍适用的、系统化的方法,向企业和组织包括政府组织提供从宏观到微观、从愿景到使命、从战略到行动,贯通社会责任,实现它们发展目标的理论原理和实践路径。

1. 解决现实问题

针对当今世界全球化、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挑战,回答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针对现阶段社会责任实践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诸如:

——如何理解社会责任的本质内涵?

——社会责任与发展有什么关系?

——如何应对社会挑战重构战略?

——社会责任如何融入管理和决策的全过程?

——社会责任怎样融入组织系统和组织治理?

——社会责任如何融入战略?

——社会责任怎样促进创新?

——社会责任如何驱动绿色发展?

——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

——企业怎样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在责任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责任时代的竞争与社会责任有何关系?(例如,防范风险、塑造品牌)

——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数字化社会如何应对责任和有何影响、挑战?

——怎样以社会责任构建高质量发展?

——怎样以社会责任促进诚信的市场经济?

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向企业、组织的领导者提供了转变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解决现实发展问题的路径和指南。

2. 注重价值创造

此外,本书包括了作者近年来在将社会责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成果,特别是如何针对解决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变革、战略、创新和管理,即如何将社会责任转变为竞争优势、转变为生产力等重大难题所取得的突破,其中包括: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

——社会责任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社会责任的价值的判别

——社会责任差异化的四个要素

——从管理的意义上定义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意义

——社会责任在企业、市场和经济全球化治理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中负责任的价值观等。

……

这些观点和方法不仅对企业和组织创造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极为重要,而且还为自身和社会更直观地判别是否真正或有效落实社会责任提供了最直接、最实用的工具。可以认为,社会责任一旦成为企业和组织治理、管理和决策的核心理念,就将开启价值创造、价值竞争的新范式。与此相反,离开这些理念原则,社会责任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3. 对接国家战略

企业和全社会组织成员以社会责任作为根本的理念、普遍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即用负责任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指导行动,就能既赢得自身发展,同时又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全球发展的挑战和大国责任担当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实质上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国五大发展理念应作为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本书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一个适合时代的与时俱进的思维模式和系统化创新发展的方法,这为中国企业和组织以实际行动参与、支持国家发展战略,或与国家战略“无缝对接”创造了必要的路径和条件。

具体讲,这一系统化方法有助于企业和各类组织包括政府组织等结合中国实际应用场景落实社会责任,构建和实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发挥责任主体作用,贯彻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如“两个一百年”目标、供应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精准扶贫等),有助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支持全球“2030议程”。总之,有助于将相关宏观目标转化为微观具体的行动计划。

4. 全球视野

当今,世界复杂快速多变,涉及范围如此之大,社会影响如此之深,前所未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高度,必须把握、应用和引领国际标准。这对于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引领全球治理、中国企业国际化、避免全球性风险等都极为重要,特别是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互联网、信息和智能时代极为重要。这也正是全书基于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国际实践,面向未来,前瞻性地论述和处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题和实践方法的重要原因。五、案例

本书包括了国际国内不同类型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其中包括中国政府、深圳市、中国企业、跨国企业、本土及国际公益组织等各个不同的层面:

1.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 深圳市(中国)——“创新之都”引领企业社会责任

3.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金融扶贫,扶在“根本”

4. 华为公司(中国)——“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5. 西门子公司(SIEMENS德国)——“博大精深,同心致远”

6. 宝马公司(BMW德国)——“第一战略”塑造未来

7. 通用电气公司(GE美国)——“绿色创想”

8. 欧莱雅(LOREAL法国)——“让所有的人都拥有美”

9.SAP公司(德国)——“让世界运转更卓越”

10. 青爱工程(中国)——关爱青少年健康,以教育为本

11.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瑞士)——“生命长江”到“长江大保护”的进化之路

由于不同的组织或企业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不同,责任、使命和发展机遇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组织和企业制定战略、落实责任担当、主体责任具体化的内容和方式也是差异化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自2015年全面启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彰显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引用以上案例旨在反映不同组织或企业以不同的方式通过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举措及其不同的特点。无论是实施战略还是开展项目行动,组织或企业都应以实现自身发展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目标,这些案例各具特色。由于案例是基于组织和企业提供的信息、或官方网站、或公开的文献整理完成的,其描述不能保证案例内容的绝对完整性,仅供参考。如需进一步的信息应参考官方信息源。孙继荣2018年6月21日上册第一篇 责任时代的挑战和机遇1 责任时代的挑战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势在必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使命,也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将开启一个新的范式。全球发展大趋势,也就是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不可阻挡的趋势对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人类不得不重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再也不可能是毫无约束的只追求效率和效益,单一的经济变量系统将被经济社会环境三维变量系统所取代。平衡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要求新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大趋势的影响下,社会的变化势在必然,特别是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变化的速度和进程大大加快。这是一个挑战和机会并存的时代,也是一个责任的时代。1.1 全球发展大趋势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高,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发展的主要目标。这种发展方式的普及和长期延续的结果,导致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关系严重失衡,不仅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不断加大社会不稳定性。

在近代,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需求的增长,全球生态和社会系统恶化的趋势持续加剧,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和行动,灾难性的后果将不可避免。这种经济方式和发展方式,不得不引起人类的反思。反思人类的活动,不仅要认识过去,而且要预见未来。

首先认识全球发展大趋势及其挑战。大趋势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期不可逆转,必然导致变革的趋势。全球需要回答这个世界怎么样了和我们应当怎么办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能源消耗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原材料存量有限,日益短缺,水、空气、土地的污染造成健康后患等现实问题;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移民迁徙、地缘政治等隐含潜在风险;工业革命、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和移动性等将引起新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从现在到未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不得不应对经济社会环境大趋势对自身的系统性影响和挑战,正视它们对经济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不得不正视因此而要求的社会变化(如图1-1所示)。图1-1 全球发展大趋势的挑战和影响

只有深刻认识全球发展大趋势及其影响和挑战,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长远和根本的方案,从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棘手问题,其中包括发展方式、增长动能和经济治理的问题,还包括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言而喻,在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挑战和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社会中,每一个国家及其社会中每一组织和成员都不可避免要承担一个角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讲,社会每一成员都应采取行动,为解决全球和本地的问题提供方案和做出贡献。这是责任、义务,也是道德行为。对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一个企业和组织也是这样。

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一个共同的家园,需要全社会共同负责的行动才能应对发展的挑战,才能把挑战转为机会,共同发展和合作中,基于责任创造永续生辉的价值。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企业和组织通过承担责任,顺势而为应对挑战,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地区、国家、企业和每一组织战略和行动的出发点。定义各自的角色,落实各自的责任,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21世纪全球化发展的主旋律。1.2 未来的经济系统

迄今,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经济系统中只考虑了经济变量,忽视了社会变量和环境(生态)变量。今天,构建经济系统的维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它不应当是单变量、单维的系统,它是一个多变量、多维的系统。在实践中,它是一个基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三变量、三维的系统,或可称之为“三重基线”系统(如图1-2所示)。图1-2 可持续经济系统

实际上,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三变量、三维的要求或“三重基线”的要求都是普遍的准则:(1)在宏观层面,无论在全球经济治理、政府的发展政策、公共管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各方面的指导方针、目标、措施及管理全过程中,都要从三个维度综合平衡考虑,才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2)在微观层面,无论在企业和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核心业务战略、定位、目标及实施,企业的组织、机制和管理流程中,以及在产品、服务供应链中,都要从三个维度综合平衡考虑,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3)在中观层面,无论在全球性、地区性、行业性组织等生态、合作和倡议中,都要从三个维度综合平衡考虑,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

树立三变量、三维或“三重基线”的系统化思维,即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为变量的思维,是企业和组织构建经济模型和管理的基础。1.3 未来的商业模型

全球发展和变革的大趋势,要求新的经济系统的结构,这将必然导致构建新的商业模型。

新商业模型的根本要求是承载责任使命,体现可持续发展方式、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其结果表现为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在新商业模型中,集中体现利益相关方或利益共同体之间的互动,责任主体既实现自身可持续成功发展,同时又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可持续性影响的结果。

构建这样一个新商业模型实质上是一个持续融入可持续性的过程,一个包括从感知社会挑战,到理解责任使命,到制定责任目标,再到实施措施、落实行动,直至评估、总结,不断循环改进可持续性绩效的过程(如图1-3所示)。图1-3 未来的商业模型

这需要基于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责任观念,采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量身定制的方式,并通过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管理实践,动态适应当今时代的挑战和要求,不断螺旋式地提升企业、组织、城市、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协调和统一发展的实力,通过可持续投入和产出,不断增强其超越、创新、引领和竞争的能力。

这种新的商业模型是未来普遍适用的可持续商业治理的基础。1.4 数字化社会

数字化是将对人类社会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大趋势。正在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商业模式产生着巨大影响,如共享平台、共享资源,打破边界,大幅度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由于新商业模式的产生,未来将会形成新的商业文化,也将构成新的商业文明。

在此发展过程中,企业和组织价值最大化的边界将发生改变,它将从企业延伸到价值链,再延伸到物联网生态系统。企业和组织的活动将突破价值链的边界,在生态系统中协同共处、分享资源、合作共赢,商业的性质由利益竞争转变为价值合作。

企业和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如何理解和践行责任,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诸多主题中的一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新课题。

企业和组织及其管理者要应对数字技术来势凶猛,不仅快速而且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挑战。他们不仅要洞察环境,而且要根据自身情况,动态平衡与利益相关方,与股东、客户和员工的关系,同时要在网络空间、优化处理好与所有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无论在本地,还是在全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活动者的活动和责任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这需要制定新的规则、标准和规范,以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新目标的需要。

在数字化的万物互联的网络中,特别是日益智能化的网络中,人和人、人和机器融为一体,伦理、道德和责任的内涵及主体、客体,标准规范,评价方法等与传统工业文明过程相比,都将发生变化(如图1-4所示)。图1-4 数字化商业社会

因此,在数字化的新商业文明和社会中,认识可持续性增加了新的认知维度,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智能、道德和责任的新挑战。2 责任时代大转型

把责任转变为行动,就是要从思想到行动,构建可持续发展愿景,遵循负责任的道德价值观,建立负责任的行为规范。2.1 责任使命

当今人类面临可持续性的问题,虽然已是众所周知,但认识到它的共性,也就是共同承担责任,采取行动,贡献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国际社会对此有过长时间的争论,直到今天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仍未完全形成全球统一的认识和行动。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标志着全球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人类今天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的需要,还要对未来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

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性的共识,它表明人类当今发展可持续性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因此,采用既满足当前需要,又注重长远要求的发展方式构建人类共同的将来,在实质上表达了人类共同发展的愿景,即全球可持续发展愿景。

实现这一愿景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必须要构建相应的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的目标是具体化的。目标的要求只有依靠责任才能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生态环境和社会要求作为必要条件。无论是愿景还是目标,可持续性都以使命的形式归结为企业、社会、国家都要承担责任,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领域承担可持续性的责任,即全面、动态、协调发展的责任。

人类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共同的治理、参与和行动。所以,树立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付诸行动,应当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组织成员,甚至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是时代的使命(如图1-5所示)。图1-5 责任使命

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能一概而论。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成员组成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就是各个不同成员承担共同而又有区别的责任。

由于每一成员在社会有不同的地位、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优势,这决定了在利益相关方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中责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例如:(1)对一个国家,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付诸行动,要有企业、政府机构、公共组织、行业协会、科研、教育等全社会所有组织成员共同履行责任,共同参与、合作和行动,共建可持续的美好社会。(2)对一个企业或组织,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付诸行动,要有企业或组织从领导到员工全员参与承担各自具体的责任,以此实现企业或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景,这个令人向往的、面向未来的目标只有通过一个过程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就是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是目标,社会责任是路径。在这种意义上讲,落实社会责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条件。

企业、政府和各组织在经济活动和决策中,只有兼顾社会和环境的要求,坚持责任价值观,落实责任道德行为,通过系统处理可持续发展挑战的主题和议题,正确认识和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实现合作共赢共享,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推动全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主张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体制和公平、繁荣、可持续的国际社会。在国内,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正在推动可持续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繁荣富强美丽的国家。毫无例外,全社会不同的组织成员、活动者、利益相关方都应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只有共同参与,实现“中国梦”才有可能。

因此,实现组织自身、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崇高的责任使命,构建一个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是实现这一使命必由之路。2.2 转变思维方式

一个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企业、政府、全社会各个组织共同参与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条件首先是必须经历思维方式的转变。此外,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依靠管理方式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同样地,也只有思维方式的转变才可能有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因此,转变思维方式构成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思维方式决定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认识和承认社会责任的方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愿景,以责任改变世界的过程中,需要批判思维、理性思维、辩证思维、系统化思维等,其中包括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必然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是否和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最终就成了价值观的问题。

意识决定行为,转变发展方式包括从意识到行动是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无论在全球还是在本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建立责任担当的意识,是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例如,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上进行的漫长的谈判和利益博弈就是明显的例子。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组织,要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转变发展方式也要经历一个艰难的决策和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初期,由于意识还不到位,所以有效的手段是利用法律,例如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能减排等。但从长远看,培养自愿履行责任的意识却是最根本的做法。只有负责任的意识才会产生负责任的行为和行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组织落实道德价值观、构建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首先要从意识提升开始、特别是从领导的意识开始的原因。

实现任何一个新的经济和社会的远景目标,都要经历一个相应的变革和转型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首要条件是伴随着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对可持续发展也是一样。

只有完成可持续性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有可能实施可持续变革和转型,才有可能开启一个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范式。2.3 转变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协调、统一、健康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期望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方式。传统的发展方式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牺牲社会和环境利益为代价,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由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是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决策方式。

当今,阻碍发展方式转变或者说阻碍承担责任的最大思想障碍是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环境发展相脱离,甚至相对立。虽然这种观念已经过时,已经陈旧了,但在企业界或经济界却根深蒂固,所以无法解决今天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更不能解决未来可持续性的问题。

因此,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企业、政府和全社会各方都应当树立负责任的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自己的决策和活动中坚持负责任的道德准则。

政府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负责任的方式为经济、社会、环境制定宏观政策和方针,制定制度框架和机制,提供创新公共服务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企业和组织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战略上、组织上、管理流程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企业和组织内部、在供应链、在所处社会环境中,落实负责任行动计划和行为准则,提供可持续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和社会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是否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关系是否顺应时代潮流的问题。对一个企业来说,要么成为行业的精英、优秀的企业公民,引领全球经济,主导国际市场,要么失去竞争优势,被社会、市场所淘汰。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实际上,无论是国家的公共政策、企业的生产、组织的服务,还是投资或者消费者的行为,各行各业,城市或乡村,社会或市场,无处无时不存在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要完成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战略与战术相结合。要感知和认识时代的要求,确立负责任的原则,面向挑战性的主题,在战略上提供解决不可持续性的方案,在战术上制定和优化可持续性目标,以此建立独特的质量、品质和竞争地位,并促进市场经济发展。(2)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组织可持续发展与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无论是管理还是治理,企业、组织和社会也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转变发展方式是社会不同成员各尽其责、各自参与变革的过程。(3)普遍要求具体化。企业和组织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要构建一个适合自身的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变革和持续改进的变化过程。每一个企业和组织都代表不同的责任主体,它的责任内容和发展路径也是不一样的。(4)国际标准中国化。在本地和全球化经济及竞争中,采用、创造和引领国际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标准是发展水平的尺度,是世界相互理解的语言。引领国际标准会有助于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同时提高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转变发展方式是挑战,是一个艰巨的落实责任的过程,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和发展机遇。2.4 转变管理方式

管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产力。

迄今为止的管理方式是建立在过去不同时期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的。应当说,传统主流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各种管理理论的共同特点是追求经济的效益和效率,忽略了效益和效率提高的边界条件,即忽视了社会和环境要求。

当今企业和组织的发展离开了社会和环境的要求,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企业或组织采用可持续的管理方式是不言而喻的,它包括在价值观,指导方针,愿景,使命和战略,直到目标、措施、实施、检验,以及行为规范等管理过程中要融入它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并通过组织、机制和流程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

可持续管理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路径/措施,实现全面高质量的发展。

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思维模式,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必然要依靠管理方式的转变。

所以,在后工业化时代,需要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科学的、可持续管理方式。

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各种组织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树立新的意识、发展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行之有效的新战略、新举措和新行动。

从国际到国内,从宏观到微观,横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纵跨产品和服务价值链,企业和各种组织都必须毫无例外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采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落实责任为过程的系统化管理方式。这是未来组织存在的逻辑,也是组织发展的逻辑。

系统化的可持续管理方式是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管理方式。对中国的企业和各种组织提出的要求是,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从使命到战略,从目标到行动,保持与时代同步发展。

在现阶段,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为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架起桥梁,形成与之无缝对接,形成落地的管理体系。新的管理方式包括:从宏观到微观,从愿景到目标,从指导原则到实施方法,从理念到行动,从组织到文化,从机制到流程,从产品到服务,通过全面创新,建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管理体系、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绩效考核办法,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管理方法。

这里所说的新一代管理方式是未来普遍适用的、通行的、常态化的管理方式,也是企业和各类组织,包括政府组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实现自身永续发展,同时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型管理模式。2.5 转变行为方式

管理方式及其转变与组织及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转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管理是依靠组织和人的行为而起作用,而负责任的行为则需要负责任的道德准则来规范。

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个大前提向每一个企业和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有意识地明确自身的使命即存在的目的,并以此决定要实现的目标。这就需要在责任使命的前提下构建一个新的过程结构和新的行为模式。

企业商业行为是由责任意识和道德基本原则决定的。它提供产品和服务是满足社会个体的需求,同时要考虑社会和环境的要求,承担贡献可持续发展的义务。社会和利益相关方都期望企业和组织有正确的、有责任心的、合乎道德的行为。

遵纪守法、遵循道德规范,这是责任的核心内容,关系企业和组织的信誉,这种信誉是企业和组织的价值所在。

每个企业和组织都应坚持负责任的价值观和基本准则,所有成员都应在社会和业务交往中坚持有意识负责的行为,未有如此才能保护和维护组织良好的信誉。

组织的行为准则明确界定对其每一个成员的要求和具体的行为方向,给出行动建议、提示、解释和违反规定的后果处置。负责任的行为需要营造负责任的文化和氛围、明确的机制、流程和责任人的职责。

纯洁的行为是组织成功的基石,离开高尚的行为准则、不负责任,是对企业和组织可持续性最大的危险。为避免风险,为建立诚信,企业和组织应建立合规的体系和机制,实行道德管理,包括企业和组织所有各个层面,并经常检查、开展透明的讨论和对话。

负责任的企业文化是塑造诚信行为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客户之所以认可一个企业,是因为企业承担责任、坚持道德基本原则和由此产生的负责任的行为。

行为准则明确规定自身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应毫无例外地适用于组织所有成员,不管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每个成员有义务维护其所在组织的纯洁性,其高层领导的模范作用极为关键。负责任的行为准则不仅是规则,而且是个人的义务、责任,是指导一切工作的准绳,是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由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构建社会责任变革的过程,也是需要创新变革的过程,行为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例如,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普遍的期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公平、反腐败,选择合作伙伴、供应商、承包商、合伙投资者,处理政商关系,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遵纪、守法、合规,组织、机制、流程,对环境、社会可持续的责任等。

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中,建立和实施合规、道德、价值观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关组织行为方式更多内容请详见本书第五篇“社会责任从原则到行动”。3 责任担当贡献全球发展

勇于担当时代的责任,不仅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展现责任担当和领导力,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力量。3.1 五大发展理念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对企业和各类组织,包括政府组织现实的要求和共同的责任就是,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图1-6所示)。图1-6 中国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使创新成为发展主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从四个方面展开。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将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变为实际行动。

这就需要把握国际发展大趋势,结合中国当下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面向五大领域梳理实质性的主题,将“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目标具体化。当前的重点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必须面向未来发展目标,将目标转化为措施和指标,通过适当的组织、机制和流程实施,并不断监控、检查,总结评估,不断循环改进。

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是一个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的系统化的、辩证统一的、动态协同的、“知行合一”的发展过程。因此,用五大理念统帅各类组织、各行各业的行动需要有系统化转化和实施的方法,特别是,要树立责任意识,思想先行,同时发挥制度和文化的作用,发挥组织和领导的作用,在实践中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3.2 高质量经济发展

在传统主流经济学中,基于经济人的观点,强调自由市场经济,供需自动平衡调节,强调企业通过创新创造需求,反对政府干预。而持相反的基于社会人观点的学说中,强调政府干预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强调需求决定供给。也就是说,前者主张自由竞争,后者主张政府调控。

实际上,在当今经济管理中,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是创造供给,还是创造需求,都需要在新的条件下,即对社会负责或在可持续的前提下来考虑才是合理的。

迄今为止的管理理论没有把责任或可持续性当作前提条件。无论是创造供给,还是创造需求,在市场经济供需平衡中,都必须要以满足社会和环境的要求为条件。

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构建可持续的市场经济,是顺应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也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必须相互适应。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如图1-7所示)。图1-7 市场经济与供应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中国实体经济,推动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在开放条件下推进的新一轮经济转型,不仅将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增长可持续性,也将为全球企业创造新机会,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实质上也是深层次的经济方式或模式的转变,其结果是完善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市场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此转变过程中,以社会责任为路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始终是发展的必然法则、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的选择。3.3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提出两个符合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称之为“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实质上是“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倡导“共商共建共享”,造福各国人民,有助于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一带一路”倡议承载三大使命: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推动和加强与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合作。

中国具体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五项原则,即: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机制改革,贡献中国方案之举。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连,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积极响应,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是推动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合作共享的重大战略举措。

2017年9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要求“各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加强联合国作用”,同时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这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展现中国企业作为国际企业公民负责任的行为,并为中国、沿线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大好机会(如图1-8所示)。图1-8 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和组织需要全球视野,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国际化做出新的战略定位。要为“一带一路”制定可持续的战略,提升国际化能力,充分认识国际环境和风险,注重国际标准和行为规范,提升国际价值链管理水平,提升国际范围内价值链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感知国际社会的期望,与利益相关方形成有效透明的沟通,达成合作共识,构建合作共赢的互动关系。

中国的企业和组织参与“一带一路”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有能承载国家和时代的使命,对社会有责任感,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的企业和组织,才能在“一带一路”真正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合作共赢目标,为自身发展创造机会,为全球治理和发展做出中国特色的贡献。3.4 “全球发展议程”“全球发展议程”,即“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结束后取而代之的发展议程。千年发展目标将被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取代,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又称为全球目标。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提供协同行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并确保人类享有和平与繁荣(如图1-9所示)。图1-9 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在中国全面展开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未来15年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

中国高度重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了有机结合。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的五大理念相融相通。

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需要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化为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包括在国际多边机制、国际合作和“一带一路”的实践。

落实“2030议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既要加强横向的跨领域、跨部门协调,又要确保纵向落地,形成“中央-地方-基层”的有效落实机制。

这是一个系统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形成从目标、措施、指标、执行和评估的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这既是国家,也是企业和各类组织,各行各业在全球化背景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社会参与过程。

在全球发展中,中国承诺担当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中国的企业、各类组织和各行各业不在承诺之外,而在承诺之中。特别是,中国大型的企业和组织,有义务就此担当责任,担当责任不仅是贡献,也是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在国际上,先进的企业和组织总是把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制定企业战略的参照系,结合自身的特点,确定具体目标,将它们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并自愿、定期向社会报告落实目标的进展。

实际上,积极参与落实全球可持续目标是企业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 负责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

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和全社会的组织做出贡献,其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承担社会责任,而在于怎样履行责任?这不仅要有正确的发展观念,还必须建立负责任的文化。4.1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可持续发展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发展,社会责任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的责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具有共同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目标,社会责任是路径,二者构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只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构成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只有建立落实社会责任的过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可看成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社会责任就可比作是其健康发展的保障和路径。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和新的管理方式,它们决定后工业时代人类行为和价值创造的模式。

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和组织的战略和管理全过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是当今企业、组织和国家求真务实、树立形象和品牌的必由之路。

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相分离,也是造成社会责任无法见到实效、沦为“装饰品”甚至成为欺骗工具的一个直接的根源。社会责任不应被机会主义或不道德的投机所利用,成为形式化的、空洞甚至虚假的口号或标牌。

可以说,理解和承认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相互联系及其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并付诸实践是企业或组织负责任行为和行动的出发点,也是构建负责任的治理和管理体系的前提。4.2 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统一

企业或任何组织都处在社会之中,它们与社会本来就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讲,企业或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离不开社会其他成员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社会也离不开企业或组织创造和提供的财富,它们之间是相依相存的关系。

企业或组织和社会之间建立一个动态的、健康的、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是其发展的外在条件,也是它们的内在需求。因此,为了企业或组织可持续发展需要辩证地处理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正确平衡为自身创造价值和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之间的关系(如图1-10所示)。图1-10 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统一

企业或组织既不为自身发展也不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则必然处于危机状态(被动型)。但如果只强调为社会发展贡献价值,而忽视自身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遇到社会贡献是否可持续的问题(奉献型)。当然,如果企业或组织一味追求为自身获得利益,而忽视社会公共利益,则它在社会中的表现会受到质疑或谴责,甚至受到社会的抛弃。张扬空洞的社会责任口号或名不副实的宣传,而缺乏实际措施和行动,也必然不可持续(“化妆型”或战术型)。实际上,只有既注重自身发展又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才是可持续的(战略型)。

坚持价值创造准则,正确处理自身和社会利益,这是衡量企业或组织负责任程度的依据。4.3 社会责任应成为普遍的管理理念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履行责任,而且也需要全社会每一个组织担当责任。因此,通过落实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普遍的管理方式。可持续管理强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责任管理强调落实责任的过程或路径,目标和过程缺一不可。

一个企业或组织是否把社会责任纳入其治理和管理过程之中,就成了辨别和判别企业是否真正具有责任担当,是否在真正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试金石。

这意味着,一个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要面向其可持续发展的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