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医案医话存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10:56:30

点击下载

作者:沈庆法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跟师医案医话存珍

跟师医案医话存珍试读:

版权页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跟师医案医话存珍/沈庆法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0743-0

Ⅰ.①跟… Ⅱ.①沈… Ⅲ.①医案-汇编-中国-现代②医话-汇编-中国-现代 Ⅳ.①R249.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17604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跟师医案医话存珍主   编:沈庆法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购书热线:4006-300-567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9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0743-0策划编辑:陈东枢责任编辑:孔 烈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主编简介

沈庆法,男,1943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肾病研究所、曙光医院肾内科顾问;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基地顾问;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原肾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内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委员、临床经典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优秀人才专家指导组专家。

主编《实用中医大全》、《中医肾脏病学》、《中医膏方》、《中医临床肾脏病学》等52部著作,撰写医学文章278篇;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2001年度科技进步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教育部2002年度优秀教材二等奖。序《跟师医案医话存珍》是一部真实地记录临证病案和处方的书稿。书稿中记录了早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工作的8位先生临床诊治的宝贵经验。这些先生都是学校建立初期,在上海各个中医诊所或门诊部聘请来的,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在放弃优越的私人诊所的条件后,参加到中医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为传承中医精华,培养中医人才,贡献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他们在这块园地里,默默地耕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尽管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每当诊余,这些往事,自然会令人凝神遐想。

当年,一批著名中医名家经过艰辛努力,编写出中医教材。而上完中医理论课程以后,培养中医人才进入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临床,而这也是学习中医理论,打好中医基础,进行实践应用的最后一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医理论教育同时,或进入实习阶段时,这些老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仍然带领我们,在临床上进行示教,把以前课堂上教的理论和临证病情联系起来,其中,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讲授。至今,当我运用先生教授我的经验治好一些疑难杂症时,会从内心产生感激之情。此时此刻,翻阅学生时代的笔记和有关资料时,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学习中医、做好中医的往事。

中医的学习,应掌握好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即记忆、思考和积累。记忆是学习中医的一个主要方法,记忆的过程有临时强记,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有参加考试的综合回顾记忆,而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进行记忆,只有在通过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理解后才能获得真正的记忆。因此,想起我们的先生耐心地在临证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详细分析病情,如何进行辨证施治,如何择方选药,马上就联系到课堂上讲的内容,是多么熟悉,这些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由此也自然会想起这些老先生从基础到临床的中医功底是多么雄厚!

中医的学习,一定要勤于思考。取得最好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思考。在记忆的同时,也进一步得到理解、思考,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唐宋以后的著名医家通过对这些经典的熟读、记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运用、理解、思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例如:张仲景精究方术,看到众多重危亡者,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而后世医家奉《伤寒杂病论》为辨证论治之典范,方书择药之鼻祖。据此,而宋金时期成无己列五十证辨析,方药二十首注出君臣佐使之用;陈无择“开古贤之蹊径,为进学之帡幪”,叙阴阳病脉证,论及医事之要,以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类分一百八十门,得方一千五十余道,题曰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后世之审因论治,亦从此而出;许叔微著伤寒论著三种,与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及朱肱的《类证活人书》等,都是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深入阐述仲景原旨,互相发明,总结许多有效的治法和方药。正是这些名家的深入理解,勤于思考,中医学术才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中医的学习,一定要注重积累。中医的临床经验,主要靠积累,古有论脉断生死,这是靠长期实践而对脉象认识的积累,否则,常会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处方用药,没有经过仔细观察,不断总结,不会形成有效的验方。而“熟读汤头三百首,不会开方也会开”,只能停留在初步开列方药阶段,至于该方药有多少疗效,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也无从说起。著名温病学家吴瑭倡导三焦辨证依靠两大积累,一是经过临床长期实践,“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然后有得”。他严格要求,“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二是“识得伤寒,遍考晋唐以来诸贤议论,河间、东垣、安道、又可、嘉言之说,及至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吸取精妙,总结出《温病条辨》,终于成为公认的一代名家,留下经典名著,嘉惠后学。

中医学发展到现在,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除了注重辨证论治以外,经验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积累的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创新,这也是中医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当然,不同的历史阶段所具备的条件和环境不同,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与以往已完全不同了。这里汇集的已故先生的医案医话,颇有特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不同风格,尽管已经过去许多年,都是一些当年留下来的临证记录,编写而未公开出版的资料,现在读来,依然收益颇丰,特整理后,与同道及后学者共享。沈庆法2013年8月28日整理说明

是书均为已故先生生前临证的真实记录,有的是先生指导学生整理,且加了按语,有的是学生根据先生临证口述,后进行整理,再加按语,也有的是先生生前所写内部资料,再进行整理,尽量保持内容的原始面貌。

是书所载先生均为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建立初期,由上海市卫生局聘请来执教的,他们都是私人诊所、联合诊所或门诊部的中医师,到了学院后,分到各个教研室,统一归教务处领导和安排。在学校期间,根据教学需要,他们既要承担课程的全程教学,又要担任部分课程的带教。

是书所载八位老先生都是20世纪50年代来校任教的,后来,有的在基础医学院,有的在中药系,有的在附属医院工作,他们在教学和临床工作中,无私地把自己的临证经验传授给一届又一届学生。在书内附有照片及先生小传,对其生平作了简要介绍。

是书所载八位先生的临证经验,均以1人1卷,记录其医案医话,其中医案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剂型及煎服法均保留原始记录。其中医案按语分析,有以症状为先,后分析病因病理,有以叙述病理为先,后列出症状,结合经文和先贤精言有先有后,而其用药剂量大小、药味多少,各有特点。

是书整理的医案内容各有特色,也体现先生生前临证几十年的独到之处,如:金寿山先生以运用《金匮要略》方治疗杂病为擅长,叶怡庭先生善用《伤寒论》方治疗疑难杂症而闻名,夏德馨先生则于肝病治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论治体系,至今仍为临床应用,且有较好的疗效及较高的研究价值。

书中记录的医案长短不一,有的仅一诊内容,有的有数诊,甚至十余诊内容。在一诊中,先生辨证思路清晰,用药也丝丝入扣,而在数诊医案中,对其病情叙述较为详细,而在用药之后的由重返轻,由危转安,由险入平的过程记载十分清楚,并且会用先贤之旨作出指点,读后颇有回味,有的用药常出乎一般想象,如蔡中慧先生用芒硝五两、鲜莱菔五斤治疗肠梗阻一案,背水一战,竟获奇效。

从书中所载医案的内容可以看出,他们的中医功底是非常雄厚的,他们有的拜师,边学习边临证,在临证中学习,在学习中联系临床;有的毕业于院校,如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上海新中国医学院等,他们来校执教,从事一门课程教学;在临床带教中,以内科为主,不分专科,又涉及妇科、外科、儿科及五官科等疾病,都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并且取得较好疗效。这些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法对现在的中医高等教育,对中医医院的工作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书后,均列出书稿内容来源,大部分是当年跟随先生临证时的笔记;有的是整理者总结的文章和内部资料,少数发表在杂志和出版的图书中。

整理先生的医案医话,是进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书中记录的八位先生多数是从事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他们在经典课程的教学中讲临床诊治的病例,包括如何辨证和用药,而在临证带教中会联系经典课程的教学内容,这种边教边学,反映出中医的治疗根据是什么,用药的方法是什么,而取得疗效的道理在哪里,都是十分清楚的。

整理先生的医案医话也是一次中医传承的实践。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里整理的八位先生医案医话,当年他们都是讲授经典、讲授古训的先生,他们在古代先贤的古训基础上进行传承。但是,这种传承包含了发展和创新。明代《韩氏医通》(1522年)提出病案应包括“六法兼施”,到《名医类案》(1549年),直至清代《临证指南医案》(1764年)、《古今医案按》、《王旭高医案》、《柳选四家医案》及近代《丁甘仁医案》、《秦伯未医案》等,都反映了他们所处年代的医学水平,而我们先生这一代较之上述医家之医案又有发展和创新了,这也正反映了中医药不断继承、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学术脉流。经方实用录金寿山卷金寿山先生(1912—1983)

先生小传

金寿山(1912—1983)教授,浙江省绍兴市人。他幼年入塾读书,稍长,随父习医。17岁父殁,因家贫,曾在私塾执教,并益加发奋攻读有关医著,间或应诊。1936年来沪,在慈善团体坐堂行医。抗日战争期间,曾去桂林、贵阳等地开业。1946年返沪,应聘在上海中国医学院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课程。1956年秋,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学基础教研室主任。1964年起,任教务处副主任。1979年起,担任学院副院长,分管中医教学工作。1981年附属中医文献研究所成立后,兼任所长,并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金氏一生除临诊外,主要从事教学与文献研究工作。在临诊中,能博采诸家之长,不拘一格。他熟谙中医文献,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在讲授古典医籍时,力求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倡研读前人医案,可以加深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解,能启发和提高辨证施治的思路与水平,并便于发掘前人防治某些疾病的经验与有效方药。

他著有《温热论新编》、《金匮诠释》、《续广笔记》、《金寿山医论选集》等书,并曾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二版教材《温病学讲义》,深获当时卫生部有关领导和同道的赞许。晚年,犹抱病坚持参与全国中医院校四版教材的编审工作,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这里记录的是金老师运用《金匮要略》论治方药的临床经验。医案1.胸痹

郑某某,男,80岁。

患者2个月来,经常咳嗽,前胸中部疼痛,白天较重,无痰,自服咳嗽及感冒药后未见好转。1976年12月6日开始咳血为鲜红色,无血块,每日约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咳血约100毫升左右,3天后伴全身发热不适,在某医院急诊观察四天,咳血量减但未止,血呈暗红色,热未退,伴全身疲乏、消瘦而收入该院病房。

患者入院后,多次咳血,胸闷气急,每次咳血量50~ 100毫升,两肺呼吸音粗糙,无水泡音存在。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17700立方毫米,肝功能正常,碱性磷酸酶6.6单位,血钙9.5毫升%,无机磷:3.6毫克%,钾20.5毫克%,钠307.5毫克%,氯化物670毫克%,三酸甘油酯153毫克%,B-脂蛋白440毫克%,胆固醇246毫克%,血沉26毫克/小时,痰培养两次:见有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三次痰液涂片找癌细胞未见,三次心电图均正常,胸片提示:右上纵隔阴影增宽,纵隔右移,右肺门有块状物,考虑有肺癌可能。经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凝血敏、对羟基比氨、安络血、垂体后叶素、肿节风及中草药,体温逐渐趋于正常,但咳血没有止,精神进一步委顿,胸闷,动辄气急,乃于12月16日邀余会诊。余认为此病不应着眼于止血,其症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应属于胸痹范围。所以造成胸痹,则因高年肺气不足,痰热留恋夹瘀互阻胸中所致。又与《金匮》所论阴寒内盛之胸痹不同。故宜取扶助正气为主的方法,予以益气养阴祛瘀,清热化痰通络。该院同时配合西药抗菌素及少量的环磷酰胺治疗。至此之后,咳血逐渐停止,胸闷气急大有改善,以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精神振作,于1977年1月16日出院。出院前检查:白细胞总数6500立方毫米,重拍胸片报告:右上纵隔影较宽,但与前片比较明显吸收好转,气管移位已恢复正常位置。认为以炎变伴肺不张可能为大,经治疗后获得基本治愈。出院诊断:①肺气肿合并右肺肺炎;②右上纵隔肿大,纵隔肿瘤待排除。

现将我四次会诊医案整理如下:初诊:

1976年12月16日。

咳血不止,血色紫黯,胸痛胸闷,气急不舒,精神委顿,饮食减少,大便秘结,咳痰黏稠,口干唇燥,舌质红,苔黄糙腻,脉细滑。肺气不足,痰热瘀血阻滞上焦,胸中清旷之地为之痹塞,有似胸痹之候。气不足,血瘀阻,热伤阴津,炼液成痰;瘀热夹痰,久而损及阳络,致血上溢,治拟益气养阴以扶其正,清热化痰,通络消瘀而开其痹。高年久病,当防其气脱阴伤。三钱(另煎)一两一钱五分四

皮尾参  鲜生地   生甘草  旋覆花钱(包煎)三钱四钱(打)一两

茜草炭     全瓜蒌 开金锁    金银花五钱四钱一支三钱(后下)三钱

黄芩      鲜芦根   生大黄 桃仁一钱五分

降香二剂12月23日诊:

前进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消瘀通络之药二剂后,精神振作,胸闷已减,气急稍平,咳血渐少,嗣后续进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血见愁、茜草炭、银花、黄芩、茯苓、杏仁、甘草等药,共服四剂,意在抗癌止血。刻诊:

血已减,胸闷未除,大便仍不通畅,舌光红,脉细缓,痰热瘀血仍然阻止胸中,肺气肺阴已伤,以补养气阴为主,清化痰热瘀血为佐,至于抗癌之药,可以参用一二味。三钱一两四钱四钱

北沙参  鲜生地 金银花   元参三钱三钱四钱三钱

麦冬   瓜蒌皮 黄芩    茜草炭三钱一两一两各三钱

侧柏炭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杏苡仁一钱五分三钱三钱

甘草 郁金  大黄炭七剂12月30日诊:

痰血减而未止,胸闷时见发作,咳嗽已少。增水行舟,腑气渐通,痰热下降,唯脉络为瘀血阻滞,尚未畅通,故时有胸闷。舌质红,苔渐生,脉细缓有力,气阴已有来复之机。再拟益气养阴,清化痰热,软坚散结之法。四钱五钱四钱三钱

北沙参   生地  元参   麦冬四钱三钱四钱三钱

瓜蒌皮   黄芩  银花   茜草炭三钱一两各三钱一两

侧柏炭   石见穿 杏苡仁 白花蛇舌草一钱五分三钱

生甘草 大黄炭七剂1977年1月6日诊:

症情已经稳定,痰血已止,胸不闷而尚有咳嗽,肺气已见通畅,但须防其因咳而肺络重伤,再行出血。饮食已增,二便如常,精神转佳,脉右弦细滑,左弦滑,舌边尖红。再拟清养,原方出入:四钱五钱四钱三钱

北沙参 生地    元参   麦冬四钱三钱四钱三钱

瓜蒌皮 黄芩    银花   侧柏炭一两一两三钱三钱

石见穿 白花蛇舌草 杏苡仁各 郁金三钱

大黄炭七剂1977年1月13日:

由本案整理者随访,患者咳嗽已减,痰血未作,脉舌俱见好转之象,今欲出院,拟上方加减以巩固之。三钱一钱

上方去白花蛇舌草,石见穿,侧柏炭,加柏子仁,绿萼梅,八钱各四钱鲜石斛,焦谷、麦芽。

此方出院前服三剂,出院后嘱其再服七剂。半年后随访,病员身体一直良好,并无咳血、痰血等见症。

按:该病员是在中西医结合下进行治疗而取得明显疗效的。在西药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控制感染后,咳血一症不止,胸闷现象未减,精神日见委顿。经余辨证后,采取以益气养阴为主,同时又逐其脉络之瘀滞,清其上焦之痰热,咳血渐止,症状消失,精神逐渐复原而出院,可见中医中药对此病的治疗起了颇为重要的作用。

该病在现代医学的诊断上是否存在癌肿,最后尚得排除,即使是癌肿,仍应进行辨证施治。其病还是属于“胸痹”范围,因为胸痹并非仅指冠心病,广义地说一切痰浊、痰热、瘀血阻于胸中,都应属于胸痹。本病痰热伤阴,久病气虚,脉络瘀滞,络伤血溢,故取益气养阴,清化通瘀为法。其取得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扶正,即养阴益气。所以要扶正,察其病情,一为年高气阴虚衰,二为出血已久,不扶正气不能通其痹阻;不顾阴液不能清其痰热。其次则在于注意化瘀以止血,取大黄一味,用之非为泻下而以化瘀。化血中之瘀,通络中之滞,即古人所称大黄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是也。故在用了许多止血药未见作用时,投大黄于益气养阴药中,得扶正药之助,竟奏止血之效果。2.水气病

陈某某,男,53岁。住院号:156642。

患者因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入院。经用忌盐、降压、利尿、抗菌、纠正电解质紊乱、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仍见浮肿,精神疲乏,气短,大便日行两次。化验24小时尿蛋白7.26克,血清总蛋白4.8克,白蛋白2.2克,球蛋白2.6克,白球蛋白比例为1:1.18。此时除了口服环磷酰胺50毫克,一日一次以外,即请金老师治疗。

金老师认为:患者表现浮肿,气短,饮食减少,大便日行两次,舌淡脉细,此为脾虚可知,脾虚则水谷精微难以敷布全身,而失却收敛之能,则从尿中排出。治疗必须健运脾土。但是,健运脾土又须升阳,阳气得升,脾运才能得以鼓舞。遂拟处方如下:四钱三钱三钱四钱

炒党参 茯苓 炒白术 炒扁豆四钱四钱三钱三钱

炙黄芪 山药 莲子肉 煨葛根二钱二钱一钱一钱五分(后下)

柴胡  升麻 陈皮  砂仁

以上方为基础,加减用药1个月后,症状减轻,浮肿逐渐消退,后又治疗两月出院。出院时化验,24小时尿蛋白0.84克,血清总蛋白5.2克,白蛋白2.8克,球蛋白2.4克,白球蛋白比例为1.1:1。回家后继续服上方加减,至症状消失,24小时尿蛋白降至正常范围。近接来信,告病情稳定已3年。3.关格

曹某,男,45岁,干部。简要病史:患者有慢性肾炎史十余年,近六七年来尿检以蛋白尿为主,++~ +++,伴有颜面部及下肢浮肿,有时也有肉眼血尿,后因氮质滞留(肌肝:4.7毫克%,尿素氮:39.5毫克%),曾三次入院治疗。经用强的松、消炎痛、环磷酰胺和中草药治疗后,浮肿基本消退,氮质滞留减轻,尿蛋白减少而出院。近一周因感冒发热浮肿加重,尿量减少,一天仅50~ 60毫升,经用速尿治疗,尿量仍少,即去上海某人民医院急诊。经化验:尿素氮:115.6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18.8毫克体积%,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1~ 2个/Hp,即用利尿、氯霉素等药观察治疗,尿量仍少,浮肿明显加重,遂于1977午1月6日收入病房。治疗经过:

入院后,浮肿明显,尿少,尿素氮上升到126毫克%,贫血,尿蛋白上升,低蛋白血症,呈现代谢性酸中毒,先用大剂量利尿药以及环磷酰胺、激素,纠正酸中毒,并用和胃降逆、温肾利水的中草药,尿量一度增多一些,精神略有好转,但是浮肿更为明显,后来尿仍少,腹水(+),球结膜水肿明显,血压升高,未能进食,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稀水样,入院后一直处于嗜睡状态。于1月27日金老师应邀去会诊,通过辨证,采取中药温肾健脾,利水豁痰开窍,服药三剂后,尿量增至一天有1050毫升,呕吐停止,胃纳好转,血压降到150/80毫米汞柱,神志完全清醒,不复嗜睡。在此基础上,中药继续服用,该院并加入白蛋白以及小剂量的强的松、速尿、环磷酰胺,尿量增加到每日2000毫升左右,浮肿逐渐消退,尿素氮从126毫克%下降到76毫克%,肌酐从11.5毫克%下降到5.5毫克%,24小时尿蛋白从8克%下降到3克%,精神甚佳,症状明显改善,于1977年4月5日出院。其间曾一度出现精神狂躁,用黄连温胆汤和泰尔登很快得到控制,现将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整理如下:初诊:

1977年1月27日。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气不得敷布,湿浊内蕴,上逆则面浮、咳喘痰多而黏,中阻则腹膨呕逆不食,下注则足肿而大便溏泄;气化不行,尿少尿闭,但欲寐,鼻有鼾声,舌淡苔白,脉弦滑,此一派阴寒内盛,邪盛正虚之象。邪盛者,水湿成毒,弥漫三焦,泛滥内外;正虚者,阳气虚衰,气血精微无以化生,元真已有散脱之险,急于温肾健脾以治其本,豁痰开窍以治其标,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助阳之气而利小溲,小溲得通,自有生机。药用:(各)三钱三钱(先煎)二片五钱

苍白术 炮附片 生姜    猪苓五钱五钱一钱五分四钱

茯苓    黄芪     五味子 石斛三钱五钱三钱五钱

麦冬    大腹皮    乌药    葛根三钱一粒(另吞)

藿香    冠心苏合丸六剂二诊:

2月3日。前方服三剂后,症情就减,神志已清,小溲已多,水湿渐化,痰浊亦少,面目下肢浮肿渐退。邪有稍敛之势,正有渐复之机;大便仍溏为脾虚不健,咳嗽有痰系肺失清肃,腹仍膨隆乃气化不复,舌淡苔净,脉滑带数,仍当温阳益气,健脾利水。(各)三钱三钱(先煎)(各)五钱五钱

苍白术 炮附片 猪茯苓 生黄芪一钱五分四钱四钱三钱

五味子 川石斛    大腹皮   乌药三钱三钱四钱五钱

姜半夏   陈皮     桑白皮   车前子(包)三钱

山药七剂三诊:

2月10日。湿浊内蕴,郁而化火,扰乱心神,神不内守,狂乱不安,言语错乱,大喊大叫,打人骂人,舌苔黄,脉象弦滑数,药随证变,当与泻火解毒,佐以安神。一钱二钱三钱四钱

黄连  陈胆星 半夏 茯苓二钱二钱二钱一钱

枳实  制军  陈皮 远志三钱五钱四钱

天竺黄 车前草 竹茹六剂四诊:

2月24日。上方配合西药泰尔登,服三剂后,精神症状好转,腹泻已止,尿量也增多到2000毫升左右,但停中药一周来,尿又减少,汗多,脉弦滑,舌淡,变证已除,仍兴治本。一两

用初诊之方去藿香、石斛、冠心苏合丸,加煅龙骨六剂五诊:

3月3日。神志清朗,小便量多,便溏渐止,腹部膨隆渐消,唯见咳嗽痰多气急,舌淡苔少,脉象滑数,脾肾虚衰之象稍复,肺失肃降之令未行,仍当温肾健脾以图根本,利水祛痰而消余症。(各)三钱二钱(先煎)二片(各)三钱

苍白术 炮附片 生姜  猪茯苓五钱一钱五分三钱四钱

生黄芪   五味子  麦冬  石斛四钱三钱一钱五分

大腹皮   杏仁     乌药十四剂六诊:

4月5日。小溲持续增多乃湿毒有去路,便溏渐止为脾土健运,精神振作,是元真恢复之象,舌淡苔少,脉滑数,因要出院,拟上方加减,健脾益肾以巩固疗效。并嘱门诊随访。(各)三钱三钱(先煎)(各)三钱五钱

苍白术 炮附片 猪茯苓 生黄芪四钱三钱一两五钱

大腹皮   山药     益母草   白茅根三钱三钱

芡实    泽泻十四剂

按:尿毒症在祖国医学理论里散见在“癃闭”“关格”“小便不利”“水气”“虚劳”等证候门里。该患者在中医会诊时,表现出“脉微细,但欲寐”之危象。犹如《证治汇补》中所述:“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旦即死,最为危候。”

金老师认为本案取得疗效的第一点是针对“阴阳闭绝”的表现。病人但欲寐,鼻有鼾声,一派阴寒内盛之象,治以温化之剂,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并采用芳香开窍一法,取冠心苏合丸、藿香来治疗。冠心苏合丸原用在冠心病中胸阳闭塞,脉络不通,借用之取其芳香通窍之功,合藿香用之则取其芳香化浊之力;阳气得开,则浊阴自降。从服药三剂,患者之嗜睡症状渐失,精神振作,可见开窍之品,并非虚设。另外要说的是用上述两种药来开窍,外加葛根升阳,因为阴阳闭绝则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小便不通。清升则浊自降,利水之药虽然不多,小便却得到畅通,呕吐亦止,以前也用过温肾利水之药而取效不显,关键可能在这里。

金老师又认为本案治疗取得有效的第二点就是益气健脾药中加入养阴增液之品。患者开始表现一派脾肾阳虚之象,有阳气衰败之兆。当然取附子、生姜、苍白术、黄芪等药乃常法,此几味药为温通阳气所设。但本病小便闭塞,有其阳气不通,气不化水的一面,也有其久病阳虚及阴,阴液亏损,水液无源而出的一面,故用麦冬、五味子、石斛养阴增液,促其阴生阳长,气化下行,则有水液变化小溲而出,最后阴阳得通,小便得利。从用药前小便仅50~ 60毫升,到服药三剂后即增到1000毫升,以至多达2000毫升,足可说明用药是对症的。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度出现精神症状,从现代医学观点解释可能是氮质滞留所致。中医则认为湿浊蕴结成毒,郁而化火,扰乱心神,急则治标,采取黄连温胆汤配合西药泰尔登治疗,很快控制症状。虽属反复,但从中医观点来看,证情却从阴出阳,与嗜睡不能相比。至于其本质仍为虚寒,故再续用温肾健脾,利水化痰方法来治疗,从而稳定病情,得到好转而出院。4.百合病

杨某某,女,40岁。

患者症状难以缕述,悲伤欲哭,烘热出汗,小便短赤,脉弦细,舌红而瘦,此百合病见于阳者,当以阴法救之。处方:五钱五钱一两一钱五分

川百合 生地    淮小麦   炙甘草十枚四钱四钱四钱

大枣  紫石英(打) 生白芍   仙灵脾三钱四钱一钱五分(烊冲)三钱

朱茯苓 黄精    广木香 阿胶(包)四钱

益元散

服上方34剂,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按:金老师说:“此案用方平凡,值得注意之处是,患者表现症状几乎与《金匮》所述毫无两样,可见古人记载都有实际根据。”5.脏躁

江某,女,42岁。

患者多年来时发昏厥,发作时有气上冲,手足强直,口不能言,但神志清楚,出一身冷汗、哭一场即好。逢经行时更易发作(经量少),体肥,舌淡,脉细,夜有盗汗,最近半年来脱发甚,头发已很稀疏,血压升高,为170/110毫米汞柱。此为冲任失调,肝失柔养,风阳夹痰上逆,仿叶氏法,加味甘麦大枣汤主之。处方:一两一钱三钱(先下)三钱

淮小麦 炙甘草  炒白芍   紫石英二钱一钱五分一钱五分(后下)四钱

姜半夏 陈皮 佛手片 钩藤三钱三钱一钱五分四钱

丹参  女贞子  姜竹茹 赤小豆五枚

大枣

连服上方35剂,诸症均减,血压亦已稳定。

按:本案症状与叶天士治朱怀音案颇相似,金老师袭用其方(方由白芍、萸肉、白石英、淮小麦、南枣肉、炙甘草组成)。用女贞子代山萸肉;以其冲任不调,故取紫石英易白石英,入血分而温经;以肥人多痰湿,复合温胆汤加减。由此可见,金老师用甘麦大枣汤是很灵活的。医话1.胸痹新见

金老师对胸痹一病的看法,既宗前贤之说,又有新的见解。他说:“胸痹一病,顾名思义,是指胸中闭塞不通的病,因不通则痛。胸痹也可以引起心痛,以及短气的症状。”至于它的治疗,“不论治本治标,都应辨证施治。大致急则应用中成药芳香宣通,缓则用汤丸调理气血,重在于调而不在于补。既要掌握几张主方,但又要随时变通,无一成不变之方”。

一般地说,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合人参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取得一定疗效。这些方剂主要作用是宜痹通阳,以通为补。虚甚以人参、附子温阳救逆。但是在临床上见到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辨证确属胸痹范围,是否皆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加减呢?金老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从中医方面看,确属胸痹范畴,而一些胸膜炎、肋软骨炎、慢性肺脓疡、支气管扩张咯血、胸腔纵隔肿瘤,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也可根据胸痹理论来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法。不过就不单纯以瓜蒌薤白半夏汤来加减治疗了。故他认为:“随时变通,无一成不变之方。”总之“对胸痹的看法,既要胸有成竹,又不要胸有成见”。2.升阳治疗水气病《金匮》论述水气病,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名称,除了黄汗尚难确认其为何病外,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都属于水肿。金老师认为:“水肿,从本质上说,由于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机能失调,以致三焦气化不利,聚水为肿。因此宣通肺阳、温运脾阳、温振肾阳是主要方法。”目前,临床上对水肿治疗运用温阳利水一法颇多,且有一定疗效。而金老师在具体运用时,不仅用温阳,而且着眼于升阳,从而提高了疗效。因为水湿内聚乃阴寒弥漫之象,非离照当空则阴霾不能自散;水湿内聚,致脾运不司其职,非升清益气则脾精不能收敛;水湿内聚,使命火衰微,非气化复常则下焦愈至闭塞矣。总之,升阳之药得以鼓舞阳气运行,既使寒湿得化,清气得升,又使脾运复常。

金老师不仅在治疗水肿时重视升阳一法,而且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常用温运升阳法配合芳香化浊药物以开其窍闭,从而达到通其水道的目的,这对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均有较好的效果。例如,他用冠心苏合丸和藿香等药加入温运升阳药中,治疗一例神识昏糊的尿毒症,取得明显的近期疗效。3.百合病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金老师认为百合病“为心肺阴液被热耗见于热病之后,但更主要的是情志郁结化火,消耗阴液所起。即后世刘河间所谓五志过极皆能化火是也”。治疗上“当补其阴之不足以调整阳之偏盛,即所谓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黄汤、百合滑石散等均为此而设。以百合地黄汤为正方,因为百合清气热而养阴,地黄养血清热而滋阴。正如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一书中说:“气血既治,百脉俱清,虽有邪气,亦必自下,服后大便如漆,则热除之验也。”

金老师还注意到《金匮》“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之说。这里“见于阴者”乃阴虚之甚,阴中之阳亦受损害,往往兼见怯寒、神疲等症,在治疗上又当酌用养阳之法。这种症治,金老师认为应当用温柔养阳之方(如二仙汤),而临床上也恰如其说。殷品之卷殷品之先生(1914—1993)

先生小传

殷品之(1914—1993)教授,又名礼让,江苏省镇江市人。1931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35年毕业于私立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在章次公处习医两年,他文史娴熟,师从江阴名医曹颖甫,长期在浦东高桥一带设诊所行医。1956年,任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负责人。1957年9月,应聘至上海中医学院任教,主讲过《中医内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基础理论》和《金匮要略》等课程。先后担任中基教研室副主任,内经、金匮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南阳张仲景研究会名誉会长,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基础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

殷氏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及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治学严谨,不尚空谈,重视文理与医理的结合,注重基础,强调以汉儒考据之学来研读中医经典著作。著有《金匮要略选注》、《金匮要略释词举隅》、《略论医学流派产生的原因》等,并参与编写《中医内科学》、《中医各家学说》及《金匮要略讲义》、《金匮要略教学参考资料》等。医案1.营卫不和

王,女,56岁。初诊:

1978年3月28日。

自觉浑身发热,测其体温并未上升。心中烦躁时则汗出,周身乏力。脉沉细,苔薄腻,察其以往曾服寒凉药甚多,效均不佳,改予调和营卫。二钱(各)三钱三钱四钱

川桂枝 赤白芍 清炙甘草 白薇一两八钱四钱二片

煅牡蛎 煅龙骨   川石斛  生姜四枚

大枣二诊:

4月1日。一两先煎

上方服四剂后,诸症均有改善,以前药加灵磁石,续进七剂。三诊:

4月11日。

诸症均有显著进步,停药后稍有波动,再予前法续服,上方加生四钱地。四诊:

上方服七剂后,汗已基本戢敛,烦躁升火,仅偶然一现,唇内糜三钱碎,近二日睡眠较差,上方去灵磁石、生姜、大枣,加川柏、夜

一两交藤,续服七剂而愈。

按:本例因营卫不和,而自觉身热汗出,曾服寒凉药甚多,未能见效,兹改予调和营卫之法,选用《金匮要略》桂枝龙骨牡蛎汤,其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潜阳摄纳,因而取效。2.久泻

陈某,男,45岁。初诊:

1977年9月19日。

患者前曾两次食物中毒,经本院治疗,症状好转,但嗣后大便溏泄,至今未愈,曾口服土霉素、痢特灵等药,大便始终未见好转。便次虽不甚多,但有黏液,脐周疼痛,头晕乏力,苔白腻,脉弦,脾胃久病,湿热未净,拟连理汤加味,健脾清肠。四钱一钱五分一钱一钱五分

炒党参 炮姜炭 炒黄连 炙甘草四钱三钱三钱四钱

炒白芍 艾叶    炒枳壳 茯苓二钱(后下)

广木香四剂二诊:

9月22日。

药后腹痛已减,大便杂有黏液,便后较多,脉缓弱,苔薄,头晕口干,此因久泻,气阴不足之故。四钱各三钱

上方去炒枳壳加荠菜花炭,焦楂曲。继服七剂。三诊:

9月29日。

大便已转硬,黏液也少,每日一次,但腹痛隐隐未除。六钱四钱

上方改芍药,加延胡索,继服七剂。四诊:

10月10日。

因停药两天,病有逆转,腹痛又起,目前较初诊时体力稍复,头晕亦轻,病延十余年,决非短时可愈,宜耐心调治,仍步前法不变。

上方稍事加减,连服34剂。五诊:

11月7日。

病势本已向愈,曾因两次进油腻食物,腹痛略有增加,且感觉不舒,苔薄腻。以缓剂代汤,缓缓调治。四两

乌梅丸,日服三次,每次一钱五分。

上方续服两月余,至今已半年未发。

按:《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患者因饮食所伤,脾胃虚寒,久泻不愈;湿热之邪并未尽除,证属虚中夹实。故初诊时,以连理汤温中健脾兼清肠道湿热。二诊后加服荠菜花炭,取得良效。最后用乌梅丸,温肾益气、燥湿健脾,缓缓调治而收全功。3.癥瘕

魏某,男,30岁。初诊:

1974年春。

肝脾肿大,发现至今已近两年,肝脏硬化,血小板、白细胞大量减少,面色萎黄,纳食衰减,精神委顿,舌淡苔薄,脉弦细带数。气滞血瘀,气阴两亏,当攻补兼施。二钱(各)三钱三钱四钱(先煎)

炒柴胡 赤白芍 五灵脂    炙鳖甲一两一两(各)一钱半三钱

虎杖根 鸡血藤   青陈皮 广郁金钱半四钱

大川芎 制黄精五剂二诊:

药后纳食有进步,前二剂服后甚舒,服第三剂由于距离饭后较近,感胀闷。苔黄腻,脉弦而数。拟疏肝和胃益气活血为主。三钱(各)三钱(各)三钱三钱

软柴胡 赤白芍 炒楂曲 广郁金三钱四钱四钱三钱

炙鸡金 炙鳖甲   紫丹参   黄芪三钱三钱(各)钱半二钱

炮山甲 小枳实   青陈皮 川朴七剂三诊:

药后纳食尚佳,精神较好。但胸胁胀痛,腰酸痛,脉弦,苔中黄带腻,质偏淡。拟益气养血、疏肝和胃。五钱三钱(各)三钱钱半

制黄精 炙黄芪 白芍术 炙甘草一两一两四钱三钱

虎杖根 鸡血藤 炒山楂   炙鸡金四钱四钱三钱五只(擘)

紫丹参 延胡索 川楝子   红枣七剂四诊:

纳食颇香,食后有胀痛感,面色渐转红润,较前丰腴,精神已转佳,苔薄腻,脉弦数无力。宜健脾和胃,活血疏肝益肾。五钱三钱(各)三钱一两

制黄精      炙黄芪 炒白芍术 虎杖一两四钱一两(先煎)(各)

鸡血藤      仙灵脾 云母石 炒楂曲三钱钱半(研粉分吞)七枚四钱(包煎)四钱

炙鸡金 红枣  车前子 广郁金七剂

注:经数次诊治之后,肝脾缩小,白细胞、血小板上升至最低正常值,恢复全日工作。4.臌胀

陈某,男,50岁。初诊:

1974年春。肝硬化腹水,腹部膨隆,纳食衰少,不能进固体食物,如固体食物入口,则口中起紫疱,腹部亦不舒。面色晦暗,面颊颈项均有蛛蜘痣出现,时有鼻衄。脉弦数,苔黄腻,质偏红。气滞血瘀,脾不健运,以致水湿停聚,当益气活血,健脾利水。四钱四钱五钱三钱

黄芪皮    炒白术   带皮茯苓 大腹皮四钱(先煎)四钱五钱三钱

炙鳖甲 马鞭草   葶苈子  泽泻二钱五钱(包)二两三钱

蓬莪术    车前子 白茅根  炙鸡金四剂二诊:

胃纳较前大有进步,腹胀已减,两腿肿势亦消,夜能安寐,鼻衄亦少。口干,苔薄黄,质偏红,脉小弦。再拟益气活血,健脾利湿。四钱四钱四钱三钱

炒潞参 黄芪皮 紫丹参 马鞭草四钱一两五钱四钱

云茯苓 车前子 葶苈子 旱莲草四钱二两五钱三钱

炒薏仁 白茅根 天花粉 炒白术六剂三诊:

进益气活血、健脾利水之剂,腹部膨隆已减,情况大有好转。药后肠鸣,腹中嘈杂,大便得快利。因闻父丧,情绪激动,曾出现一次鼻衄。脉弦而无力,苔薄黄。前方出入。四钱三钱四钱四钱

黄芪皮 炒白术   云茯苓 炒潞参三钱一两(包)三钱五钱

泽泻  车前子 广郁金 葶苈子五钱二两三钱四钱

炒薏仁 白茅根   炙鸡金 旱莲草四钱

炙鳖甲七剂四诊:

症状、化验均有改善,眠食亦正常。近日略感风寒,稍有咳嗽,痰中带血,色鲜红。再予前方出入。四钱三钱五钱一两

炒潞参 炒白术 制黄精   虎杖根一两四钱(各)四钱(各)二钱

鸡血藤 旱莲草 赤猪苓 川广郁金四钱一两(各)四钱一两(包)

炒山楂 白茅根 杏薏仁 车前子五钱

天花粉七剂

五诊:经数次治疗后,腹胀已基本痊愈,纳食亦正常,大便成形,每日一次,午后两足略有浮肿,背部发痒,右鼻略有出血。气血仍虚,以扶正为主。三钱三钱(各)三钱四钱

生黄芪 炒潞参   赤白芍 旱莲草四钱五钱一两(先煎)四钱

熟女贞 炙鳖甲   牡蛎 紫丹参三钱一两三钱四钱

炒当归 天花粉   广郁金   云茯苓五钱(各)五钱一两

制黄精 生熟地 白茅根七剂按:

上两例在西医诊断上均为肝硬化,以腹水之有无分别诊断为“癥瘕”与“臌胀”。以标本虚实而言,均为本虚标实之症,故其治法,均用攻补兼施。然前案开始从疏肝和胃、益气活血入手,继用健脾和胃、活血疏肝益肾收功;后案在益气活血之同时,着重健脾养肝。在具体用药上,前案以消癥为主,后者以利水为主。两案病情不同,故用药的侧重点则有所歧异。5.虚劳

夏某,女,36岁,演员。门诊号:78577。初诊:

1963年9月。T37.3℃。近1周来,感受外邪,肺气失宣,咳呛频作,痰稠而咯不爽,喉间干燥发红,声音嘶嗄,脉细小,舌质红。从秋燥论治,予清肺化痰法。二钱三钱一钱三钱

霜桑叶 牛蒡子 净蝉衣   粉前胡一钱三钱(研)三钱一钱

苦桔梗 大贝母 光杏仁 粉甘草一钱三钱三钱

木蝴蝶 天花粉 沙参二诊:

咳嗽本已痊愈,音哑亦瘥。后由于台风暴雨寒气侵袭,咳呛又作,唯其势不甚,痰色白。转予宣肺化痰。一钱(后入)三钱(研)一钱一钱

薄荷叶 牛蒡子 净蝉衣 玉桔梗一钱三钱三钱

粉甘草    大贝母   炙紫菀三剂三诊:

T37.2℃。患者自汗,日久未已,时有恶寒,微热不解,以前曾服发表药数十剂,得汗虽当时稍瘥,以致卫阳益虚。由于卫阳不固,又易招致外邪。今新邪虽去,固本之治,急需益元气,实卫气,元气足,则阴火自然戢敛;卫气固,则外邪不易再袭。拟补中益气汤加白芍。一钱三钱三钱三钱

春柴胡 炒白术 炙绵芪 炒潞党参二钱六分三钱一钱

广陈皮 川升麻 当归  炙甘草三钱二片四枚(擘)

炒白芍 生姜  大枣四剂四诊:

9月28日。

进补中益气法,自汗已少,畏寒亦减,精神较前为佳。身半以下,尚觉寒冷,入暮二足尚有肿胀,但头面上身之肿已消。病势日渐消退,佳象也。仍以补益中气为主。

原方生姜改三片 大枣改五枚(擘)五剂五诊:

10月5日。

T36.9℃。恶寒日渐减轻,自汗逐步戢敛,热势有时退尽,足证元气日渐充沛,元气足则足以护卫其表,故恶寒自汗能愈;元气足则阴火潜藏,热势自退,此东垣内伤学说之根本也。此等恶寒身热,若作外感论治,鲜不偾事。前药既能中肯,再当续进。

上方炙绵芪改四钱,加茯苓三钱。六剂六诊:

10月12日。

T37.4℃。恶寒自汗已基本消失,热势亦退清多日。由于昨日多劳,今有微热,腰半以上自觉甚轻灵,腰部以下尚感不利,二足入暮微肿。元气犹微,故下部难达也。前药得手,仍用原方六剂。七诊:

略八诊:

10月26日。

病势日渐瘥可,精力亦渐增,入暮二足稍肿,有时略感寒气则泛酸。踵前法小变其剂。钱半一钱四钱四钱

柴胡 升麻 绵芪 党参三钱三钱三钱钱半

白术 白芍 归身 木香二钱一钱三片五枚(擘)

陈皮 炙草 生姜 大枣(先煎)一两

煅牡蛎六剂九诊:

11月2日。

虚热退尽已久,有时感受风寒,亦不再上升,症情虽见康复,其本未固,仍须续进以奏全功。(各)二钱(砂仁拌)三钱

上方去升麻、木香、白芍,加生熟地抱茯神六剂十诊:

11月9日。

右肩胛以多劳动而酸楚,举动有响声。二足肿势已退,行走轻健如常人。药能中肯,略加秦艽以治风湿。三钱

上方加秦艽。十一诊:

11月16日。

药后肩胛之痛大减,但仍未尽除,余症均愈,故增加药力以去风湿,冀其速效。钱半(后入)三钱二钱三钱

川桂枝 白芍  秦艽 潞党参四钱一钱三钱三钱

炙绵芪    炙草  归身 茯神四钱(砂仁拌)三钱三片五枚(擘)

地黄 桑寄生 生姜 大枣六剂三两

另:归脾丸,一日两次,每次二钱。十二诊:

11月30日。

前证经治疗,已如平人,起居饮食无甚不舒,唯逢天阴雨湿,则右肩胛尚有酸痛,举动有响声,所谓湿胜则骨鸣,骤闻响声则惊恐,当兼予调理。(各)二钱(砂仁拌)三钱三钱三钱

生熟地 炒当归 炙绵芪 潞党参三钱三钱三钱一两(先

西秦艽       朱茯神 柏子仁 左牡蛎煎)三钱四钱

炒白术       嫩桑枝七剂按:

该病员由南京来沪就诊,住其兄家。据云:六月份因人工流产后发生感冒。又因婆媳不和,情怀抑郁。曾服宣肺清化湿热之品达四十余剂,而热终不退清。每日汗出甚多,卫阳大伤,元气衰弱。但服疏解剂后,形寒能稍止,颇觉舒适,而数小时后,形寒更甚。当其来诊时,天气尚热,该病员已穿上棉毛衫裤、绒线衣等,尚觉怕冷。迨服补中益气汤后,天气日渐转凉,而该病员反日渐减衣。其服表散之剂当时反觉舒适者,盖表散药将阳气驱之于表,故初时觉舒,而暗中反足以消耗阳气;阳气虚,不足以护卫其表,反易感受新邪,所以感冒反复不止,实则病势已由外感转为内伤,绝不能为外感假象所迷惑,当从内伤论治。此东垣所以有内外伤辨惑之作也。6.眩晕

杨某,女,50岁。初诊:

1977年10月27日。

眩晕已久,甚则欲仆,泛泛欲吐,心慌不宁,苔薄腻,脉弦数。先予清化痰湿,丹溪所为“无痰不作眩”,正谓此也。三钱三钱四钱一钱五分

姜竹茹 姜半夏 茯苓  清炙草三钱三钱四钱四钱

枳实  泽泻  白蒺藜 炒白术一钱五分

陈皮四剂二诊:

11月7日。

苔腻已净,纳食较增,痰湿已渐化,然眩晕由来已久,面色萎黄,略有浮肿,气血不足之象也,脉弦无力,拟调补气血为主。三钱三钱(各)三钱五钱

炙黄芪   炒党参 白术芍 茯苓一两(先煎)二钱三钱三钱

牡蛎 炙甘草 泽泻    姜半夏二钱四钱五钱十粒吞

枳实    丹参  夜交藤   枣仁丸四剂三诊:

11月14日。

进调补气血之剂,眩晕减轻,上午较佳,午后较甚,气虚则生痰,痰盛则眩,其本在气虚,前人又谓无虚不作眩,探本之言也,再予调补气血以治其本。四钱三钱(各)三钱三钱

炙黄芪 炒党参 白术芍 全当归四钱二钱四钱一两(先煎)

茯苓  姜半夏 泽泻    牡蛎五钱十粒吞

夜交藤 枣仁丸七剂四诊:

1977年11月21日。

头晕而胀,午后较甚,脉细弦,苔净,前方中再佐平肝之品,取“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义也。四钱(后入)三钱

前方加钩藤 穞豆衣七剂按:

患者年已半百,平时气血不足,气虚则脾失运化,易滋痰湿,故初诊时以治痰湿为主。丹溪所谓无痰不作眩,予温胆汤合泽泻汤加味,清化痰湿以治其标。服后苔腻转净,纳食较增,说明痰湿已渐化,后以调补气血为主,根据张景岳无虚不作眩立论,仍以化痰利湿为辅,略佐平肝之品,采用标本兼顾之法,药随证转,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7.胸痹(冠心病)

郑某,男,63岁。

1970年1月31日。

冠心病。胸闷作痛、气急,服西药颇久无效,拟丹参饮加味。五钱三钱一钱(后入)五分(研冲)

紫丹参 广郁金 大砂仁 檀香三钱二钱四钱三钱

炒赤芍 炙甘草 生黄芪    全当归

据云,药后病势,大有好转。但素有胃溃疡,近又发作,服西药钙铋镁、胃舒平等则气逆又作,脉又增快,有间歇。但服前药即平。8.淋证

董某,男,30岁。初诊:

1978年4月1日。

小溲灼热刺痛而频急,腰脊酸楚,尿检有红白细胞,已有半月,虽服西药尚未根治。脉弦细带数,苔薄腻,舌质偏红,拟清利湿热为主。(各)四钱四钱二钱五钱

大小蓟 生地 细木通 滑石四钱(包)五钱五钱五钱

生蒲黄 红藤 鸭跖草 车前草一钱五分一两

生草梢 白茅根七剂二诊:

1978年4月8日。

小溲灼热刺痛频急均愈,腰酸亦大减,脉弦带数,舌质偏红。除恶务尽再予前法以清余邪。(各)四钱二钱五钱四钱(包)

大小蓟 细木通  滑石  生蒲黄六钱五钱四钱一两

鸭跖草   红藤   败酱草 白茅根三钱一钱五分五钱四钱

丹皮    甘草 桑寄生 狗脊七剂按:

本例初诊取得“小溲灼热刺痛频急”之良效,复诊时仍清利湿热者,所以清其余邪,毋使滋蔓。临证时每见此病治疗不彻底,由急性转成慢性,每每缠绵难愈,遗患无穷。复诊略加桑寄生、狗脊益肾强腰,扶正以祛邪,亦即治病除恶务尽之义也。9.淋证

陈某,女,31岁。初诊:

1969年11月31日。

尿路感染,尿频尿急,便时不爽,纳谷不香。腰脊酸楚,少腹酸胀,白带多。脉弦细而数,苔薄黄。尿检:有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生长。治拟清利下焦湿热。(各)三钱五钱六钱(各)三钱

大小蓟 土茯苓 蒲公英 生熟苡仁一两二钱四钱四钱

白茅根   鸡内金 桑寄生 车前草三剂二诊:

12月4日。

服清利湿热之剂,诸症明显好转。尿检: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亦少。原方续进五剂。三诊:

12月9日。

尿检: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均转阴性。白带、尿频尿急均愈,纳谷亦旺,有时少腹作胀,拟前法出入以善其后。(各)三钱六钱四钱五钱

大小蓟  蒲公英 车前草 红藤(各)三钱三钱三钱四钱

生熟苡仁 制香附 全当归 炒赤芍四钱

桑寄生五剂四诊:

12月23日。

停药后,稍事劳动,腰酸又作,但小溲无异样。尿检:亦无细菌生长。多汗,脉细苔薄。此乃肝肾不足,转予调补。三钱(各)三钱五钱三钱

全当归 赤白芍 蒲公英 淮山药三钱三钱钱半四钱

炒杜仲 川断肉   五味子 金毛狗脊五剂10.血淋

周某,女,22岁。门诊号:县2450。初诊:

1969年9月18日。

小便频数,尿量不多,尿后又有溲意,混杂血液,淋沥不尽,略有形寒,非外感也。苔薄腻,脉弦细带数。此乃下焦湿热蕴聚,迫血妄行所致。宜小蓟饮子加阿胶,清热利湿为主。五钱一钱一钱三钱(包)

细生地 潼木通 甘草梢 生蒲黄三钱三钱二钱五钱

全当归 炒山栀 淡竹叶 块滑石五枚四钱(烊化冲)

藕节炭 炒阿胶三剂二诊:

9月21日。

药后小溲较长,便血亦止,以往腰脊曾有剧痛,药后其势亦缓。前法中肯,无事更张。三钱

原方加桑寄生三剂三诊:

9月25日。

血已多日不见,小溲亦无急迫频数之感,唯腰脊尚觉酸楚。脉细数,苔腻。再予清利湿热,肃清余邪,毋使滋蔓。尚冀节劳为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