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GMAT逻辑阅读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18:51:22

点击下载

作者:张弢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GRE&GMAT逻辑阅读法

GRE&GMAT逻辑阅读法试读:

前言

当年我考完托福之后自学的GRE,我的托福成绩不错,所以虽然听很多人说GRE很难,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我想的是再难不就是个英语考试嘛。然后自己找了一些题目开始做,做第一篇我就懵了,完全不懂。这种感觉像什么呢?就好像你是一个职业的篮球运动员,以前没有踢过足球,现在刚开始踢足球,本来以为自己身体素质不错踢足球应该没有问题,结果踢完全场你发现自己竟然一脚球都没有碰到,更崩溃的是,有时候甚至连球在哪都不知道!

下面就是这篇让我崩溃的短文章:Great comic art is never otherworldly, it does not seek to mystify us, and it does not deny ambiguity by branding as evil whatever differs from good. Great comic artists assume that truth may bear all lights, and thus they seek to accentuate contradictions in social action, not gloss over or transcend them by appeals to extrasocial symbols of divine ends, cosmic purpose, or laws of nature. The moment of transcendence in great comic art is a social moment, born out of the conviction that we are human, even though we try to be gods. The comic community to which artists address themselves is a community of reasoning, loving, joyful, compassionate beings, who are willing to assume the human risks of acting rationally. Without invoking gods or demons, great comic art arouses courage in reason, courage which grows out of trust in what human beings can do as humans.

这种难并非体现在单词或者语法上,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即便单词不会,查一查词典就可以了;即便句子又长又难,慢慢分析一下语法成分就可以了。但是问题是,我就算认识了全部的单词,也没有明白作者想讲什么。我甚至找到了一篇很经典的译文,译者不知是谁,翻译得非常好。下面是这段译文:

伟大的喜剧艺术从来都不是超越世俗的,它所追求的并不是要予人以神秘玄惑感,它并不会通过将任何与善不一样的事物烙上罪恶的印记而否认那些模棱两可的情形。伟大的喜剧艺术家们认为,真实可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故而他们力图强调社会行为中的对立矛盾,而不是通过诉诸那些代表着神圣目标、宇宙目的、或自然法则的超社会符号去掩饰或超越它们。伟大的喜剧艺术中的超越瞬间乃是一个社会性瞬间,源自这样一个坚定信念,即我们终是凡夫俗子,尽管我们竭力想成为神灵。艺术家们所致力表现的那个不乏喜剧色彩的社会,是一个由那些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充满爱心、快乐、和富于怜悯之心的人类构成的社会,他们甘愿承担人类理性行为所带来的风险。伟大的喜剧艺术根本不祈求神灵或魔鬼,相反,它激发起我们对于理性的无畏勇气,这种勇气缘自对人类作为人所能做到的一切的信心。

可是看完之后,我的问题仍然是:作者想讲什么?

至此,我发现这个考试根本就不是英语水平测试,准确地说其实是“语文考试”;而这个语文跟我们从小所学的语文又很不一样。那么它所考查的“语文”到底是什么?我尝试从GRE的官方指南里去探究,我发现官方指南在介绍GRE考试时,有一个词重复出现:

Verbal Reason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Reasoning意为“逻辑推理”。GRE所考查的语文就是“逻辑思维”,当然GMAT也一样。逻辑似乎是一个很熟悉的词,但是如果深究下来,我发现自己并不懂什么叫作逻辑。于是我买了《逻辑学导论》(柯匹与科恩著,张建军译)来看,很厚的一本书,我用了连续两个通宵的时间是把它看完。虽然是囫囵吞枣,虽然现在回过头看这并不适合初学者阅读(可能初学者现在读《学会提问》效果会更好),但是这让我很兴奋,因为我对于“逻辑推理”这个概念终于有一点眉目了。

所以,要理解上面这篇文章,需要注意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第二句话中的“assume”和“thus”:“假设”和“结论”。译文里译者把“assume”译成了“认为”,虽然没有错,但是无法体现逻辑意义。这篇文章的逻辑是:

如果由假设前提推理出一个结论,那么后文会出现两种情况:

1. 证明假设为真,则结论能够成立。

2. 证明假设为假,则结论必被推翻。

如果本文想要证明假设为假的话,后文一定会出现转折连词,然而后文并没有出现转折连词;而且语义上也没有驳斥假设。因此推理出是第1种情况:证明假设为真,从而论证结论成立。从逻辑上来看,这是一篇简单的文章,先提出一个论点,然后开始论证这个论点成立,方法是演绎推理,从一个假设前提推理结论,然后后文不断证明这个假设前提成立,最终证明结论成立。

从读懂这篇文章开始,我喜欢上了逻辑,完全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本书所做的,正是从逻辑分析入手,详解GRE和GMAT的官方文章,同时探索这两种考试的出题思路。希望本书也能够为你打开一个新世界。托老师

使用说明

1. 熟悉逻辑图谱

先阅读第一章内容,熟悉并理解以下逻辑图中的基本概念。2. 理解逻辑关系的意义

阅读第二、三、四章中的范例,同时搭配做题加深理解,建议一天至少完成一个小节。在此期间训练辨识词与词、句与句、句群与句群,以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理解其意义。建议考生参照书中范例学会画分层逻辑图。3. 学会做题

通过学习第五章,理解不同题型与之前提到的逻辑关系的对应关系,学会分析、理解题干,找出原文中与正确选项对应的部分,剖析错误选项的合理性以及错误点。4. 把这本书当作工具书来查阅

全书阅读完毕之后,可以开始大批量地实操做题,接下来再对照答案进行错题分析,并随时查阅本书以便更进一步理解知识点。本书最后附有逻辑信号词索引,考生可以根据真题中出现的信号词,或者自己对于结构的理解,回书里查阅,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随时纠错,这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逻辑阅读习惯。

第一章 逻辑阅读方法论

GRE & GMAT考试考查哪些能力GRE & GMAT备考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逻辑如何应用到GRE & GMAT阅读中GRE和GMAT是什么?>>>

GRE官方指南的介绍中,无论是语文部分(Verbal Reasoning)还是数学部分(Quantitative Reasoning)都有一个词--“reasoning”(逻辑推理),这表明考试考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GMAT考试的阅读部分叫作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阅读),什么叫作“批判性阅读”呢?这里的“批判”不是“批评”的意思,而是“逻辑思考”的意思。很多人误把GRE和GMAT认作比托福更难的“英语”考试,其实,这两个考试考查的不是“英语”能力,而是“语文”能力,只是这个“语文”限定于逻辑思维而已。那么,针对考试的要求,平时备考时我们要训练的就应该是逻辑思维,这种思维的好处就是可量化,可准备,且可训练。本书目的就是量化GRE和GMAT考试考查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就此提出准备方法和训练方式,以求达到这两种考试的要求,并最终实现逻辑思维的能力提升。

第一节 GRE和GMAT阅读准备

在备考GRE和GMAT时建议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1. 语言能力:指的是词汇量、语法基础,还有对话题的熟悉度

2. 逻辑能力:指的是逻辑思维体系

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摩天大楼和地基的关系,地基就是“语言能力”,如果地基不牢固大楼能不能建起来呢?能,但是一定不稳固,也很容易发生崩塌,即逻辑能力再好,看一篇文章碰到的全是生词,肯定也是无法拿到高分的。那么,地基打牢固之后,这座楼就很容易建起来了吗?也不是,还要有框架、有结构、有体系,这个就是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想拿高分两者缺一不可。一语言能力

GRE和GMAT考试预设我们的母语是英语,和native speaker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和他们相比,我们的语言能力会相差很多,需要补课。(一)首先要做的是背单词

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间和基础选择相应的词汇书。如果备考时间长,应该“全”和“精”两者都选,推荐俞敏洪老师的“红宝书”(《GRE词汇精选》)和陈琦老师的“再要你命3000”(《GRE核心词汇考法精析:第2版》)。如果备考时间短,则只能选择一本收词少而精的。但是,我觉得我们过度看重背单词书的意义了,实际上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语境里理解单词的用法。单词书的意义,就像一开始我们不认识一个人,之后慢慢地混了个脸熟,仅此而已。但是,仅仅知道这个人是之前见过的,却不熟悉他的脾气秉性,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好比我们在路上见到一个人醉酒,看着好像见过,但不敢确定是否认识,因为他表现的行为跟之前见过的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背了单词,但是在文章里见到还是不认识,原因就是不熟悉单词的用法。背完词汇书只是第一步,背完之后,还需要在语境中不断遇到,让它们慢慢变成我们的老朋友,最后做到真正掌握这些单词。

所以在语境下理解单词更重要。我非常强调大量阅读,碰到了生词查词典,查过之后总结到自己的词汇本里,然后每天花一点时间背诵。这就要求考生学会查词典,但是实际上很多人是不会查词典的。举个例子,请阅读下面这句话,试着查一下词典。

Medieval lawyers generally observed the cod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scrupulously.

我们查词的时候要注意,不是从前往后挨个读,看到生词就去查,而是要先抓出句子主干,找出这句话的核心主谓宾:

Medieval lawyers generally observed the codes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scrupulously.

是的,我们可能不认识medieval和scrupulously,但是它们并不影响我们理解整句话。这句话的难点之一是conduct和code两个词,这两个词很多人查了半天可能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原因就是我们查词时只知道查单词本身而常常忽略了查词组,code of conduct是一个词组,意为“行为准则”。第二个难点其实是observe这个单词,很多人很疑惑,这个词不是“观察”的意思吗?这个词在这个语境下是其他含义。我们判断是否需要查词的标准,就是翻译成汉语之后,看看它是否像中国话,如果发现很别扭,那就一定有问题,需要再仔细查看。有人说,我翻译了一下觉得别扭,还以为是中英文思维有差异,其实,中英文思维就算有差异,也都是人类的语言,都要符合基本逻辑。如果按“观察”来翻译,那么就会翻译成:

中世纪的律师们通常小心谨慎地观察他们行业的行为守则。

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呢?无法理解。“行为守则”通常简单易懂,不需要仔细观察或者仔细研究。所以,这里的observe实际上是另一个意思--“遵守”。这样这句话就翻译成:

中世纪的律师们通常小心谨慎地遵守他们行业的行为守则。

这样整个句子就通顺了。查词典时最重要的就是先判断特定语境下一句话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时就要考虑是不是一词多义?是不是有词组?是不是语法弄错了?一定要追问自己直到完全搞清楚为止,这样做看似缓慢,实际上进步是最快的;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疯狂刷题,刷了题之后也不做分析,词也不查,看似速度很快,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另外,用词根词缀的方法背单词需要格外小心。我们在背诵单词时,知道这个单词的一个词根,而恰好这个词根跟单词意思有关联,能够帮助背诵,这的确是个好处。然而我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会就此养成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即看到文章里有生词,立刻就用词根词缀猜测意思,不愿意再去查词典确认一下,觉得意思差不多就行了,导致认错、认混很多单词。比如:

respectively这个词跟“尊重”没有任何关系,意为“分别地”。

unseemliness这个词跟“似乎”没有任何关系,意为“不得体,不恰当”。

conducive这个词跟“传导”没有任何关系,意为“有益的”。

unassuming这个词跟“假设”没有任何关系,意为“不出风头的,不起眼的”。

notion这个词跟“记号”或者“注意”没有任何关系,意为“观念,想法”。(二)单词问题解决之后,要注意语法规则

很多人总是把不会做题的原因归咎于词汇量不够,或者归咎于对话题的不熟悉。是的,这两者有时会是障碍,但是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语法规则不熟练。语法被创造出来的本意,就是为人类语言制定统一的规则,这样不同专业的人和不同文化的人紧守这些规则时彼此才能进行有效交流。但是困难之处在于,我们在阅读或交流时会产生很多的预设。请尝试翻译下面这句话:

Potential economies of scale are based on tangible capital.

很多人以为这句的难点是tangible capital(有形资本),单词比较生僻,有的考生可能不认识,真正的难点反而是economies of scale这个看似简单的词组。scale是“规模”的意思,很多人把这个短语翻译成“经济规模”,听起来很通顺,然而这个翻译并不符合语法。economies of scale属于“所有格”问题,应该翻译成“规模(的)经济”,“规模经济”与“经济规模”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家之所以译错,是因为不熟悉“规模经济”这个中文概念,于是强行翻译成了“经济规模”这个熟悉的概念,导致理解错误。在读文章时,尤其是碰到不熟悉的话题时,一定要紧守语法规则。

对于训练语法,长难句训练是个很好的方式,但是注意不要过度关注长句而忽视了一般语法规则。(三)对话题的熟悉度

GRE和GMAT阅读涵盖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文艺评论等等。如果我们备考的时间很短,只能依靠大量做题接触不同类别的话题;如果备考的时间够长,非常推荐大家再多阅读一些文章,最推荐的读物是《纽约客》(The New Yorker)和《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阅读是个长期积累且终身受益的过程,不要把GRE和GMAT这两种考试当作最终目标,它们只是个手段而已,目的是训练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逻辑思维能力。二逻辑能力“逻辑是什么”才是本书重点。逻辑思维方式是个难点,但也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在阅读时,我们要注意分析的就是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以及段与段的关系。

 例1 Black holes are the most efficient engines of destruction known to humanity. Their intense gravity is a oneway ticket to oblivion, and material spiraling into them can heat up to millions of degrees and glow brightly. Yet, they are not all-powerful. Even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are minuscule by cosmic standards. They typically account for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their galaxy’s mass. Accordingly, astronomers long assumed that supermassive holes, let alone their smaller cousins, would have little effect beyond their immediate neighborhoods. So it has come as a surprise over the past decade that black hole activity is closely intertwined with star formation occurring farther out in the galaxy.解析>>971{【①Black holes are the most efficient engines of destruction known to humanity. ②Their intense gravity is a one-way ticket to 2oblivion, and material spiraling into them can heat up to millions of 83degrees and glow brightly.】【③Yet, they are not all-powerful. ④4Even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are minuscule by cosmic 5standards. ⑤They typically account for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10their galaxy’s mass.】} {⑥ Accordingly,astronomers long 6assumed that supermassive holes, let alone their smaller cousins, would have little effect beyond their immediate neighborhoods. ⑦ So it has come as a surprise over the past decade that black hole activity is closely intertwined with star formation occurring farther out in the galaxy.}说明:字体加粗的词(组)是单句作用的信号,带圈数字是句子序号,变色部分是句子之间关系标识,【】表示一个小逻辑链条,{}表示一个大逻辑链条。单句作用>>>1. 观点信号

efficient表明这个句子是个主观判断,阐述了对黑洞破坏力的正面评价。2. 事实陈述

one-way ticket是比喻手法,本意是“单程票”。3. 观点信号

all-powerful仍然表示主观判断,not all-powerful是对黑洞破坏力的负面评价。4. 观点信号

miniscule也表示主观判断,是对黑洞大小的评价。5. 事实陈述

less than one percent是具体数据标识,是事实。6. 假设

assume表明提出的是一个假设,是天文学家对黑洞与其他天体关系的预设。上下文关系>>>【详细解析】②支持①

①是对黑洞的破坏力的主观评价,而②是它的论据,注意本文作者喜欢用修辞手段,比如engine的本意是“发动机”,oneway ticket的本意是“单程票”,这两处都使用了比喻手法。③与②无关,③驳斥①

③有yet这个标识,明显是对比关系,但是因为跟②表述的并非同一件事,所以没有驳斥②,两者无关;而③跟①表述的是同一件事,因此驳斥了①。④解释③

④叙述了③的成因,两者是因果解释关系。⑤支持④

⑤用具体数据论证了④能够成立。③解释⑥,同时重心在⑥

accordingly(于是,因此)是个重要标识,既表明前后是因果解释关系,同时也表明重心在后,因此重心在⑥。③的句意是“它们也没有那么强大。”而⑥的句意是“天文学家长久以来都假设,特别大的黑洞对离得远的邻居几乎没有影响,更别提那些小一点的了。”那么③作为⑥的原因衔接起来就很合理了。⑥这句话不好理解。首先我们注意到let alone their smaller cousins是个插入语,先去掉,否则翻译时容易乱。这句话主干中影响理解的重点有两处:

•beyond their immediate neighborhoods仍然使用了比喻,neighborhoods应该指的是周边的天体;immediate本来是个时间概念,这里变成了空间概念,immediate neighborhoods指最近的邻居;再加上beyond这个词,beyond their immediate neighborhoods指的应该是“远一些的邻居”。

•很多人把little翻译成“很少”,可是这么翻译的话如何区分little和a little呢?从语法角度应该这么理解:

little(几乎无)< a little(一点)< quite a little(很多)

这从语法上理解完全没错,但是我们阅读时会疑惑little和a little究竟怎样区分呢?先让我们来看看语法的逻辑意义。在这里little侧重的是“无”,所以翻译成“没有”更好。因此⑥句子最终应该翻译成“天文学家长久以来都假设,特别大的黑洞对离得远的邻居几乎没有影响,更别提那些小一点的了。”⑦驳斥⑥

⑦因为有surprise这个对比标志词,所以驳斥了⑥,认为黑洞对离得远的邻居还是有影响的,同时举了黑洞与恒星形成的紧密关系的例子。这句里的so很特殊,so、but、and这三个词有逻辑意义,分别是“因果”“对比”和“并列”;但是,这三个词有时也仅仅是语气词,表示“话锋一转”,开始讲另一件事了,不具有逻辑意义,这里的so就表示“话锋一转”。逻辑框架>>>

本文包含两个大逻辑链条,前五句是一个大逻辑链条,⑥与⑦是另一个大逻辑链条。7. ①与②是一个小逻辑链条,重心在①8. ③④⑤是一个小逻辑链条,重心在③9. 前5句是一个大逻辑链条,重心是③

依据前文,前五句包含两个小逻辑链条。原因和论据都可以作为前提,与结论一起构成一个论证过程,即一个逻辑链条;其中①与②是一个逻辑链条,③④⑤是另一个逻辑链条。这两个逻辑链条里第二个更重要,而第二个逻辑链条中③是重心,所以前五句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第③句。10. ⑥与⑦是另一个大逻辑链条,重心在⑦总结>>>

这篇文章其实讲了两个话题:黑洞是否强大以及它对周边影响有多大。本文作者对于这两个话题的回答,即本文结论是:“黑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然而它似乎对很远的天体有很大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当我授课时提问学生这篇文章的话题是什么时,很多人回答“黑洞”。这个回答没错,可是也没有任何意义。据说美国大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曾做过一个测试,有人要求他速读《战争与和平》,读完后问他这本书讲了什么,他回答说“讲俄罗斯的”。这个测试本意是想验证是否有速读这码事。我们可以看到伍迪艾伦的回答没错,但也没有任何用处。

寻找一篇文章的话题,通常都应该寻找一句话而不是一个词。本文作者讨论了两个话题“黑洞是否强大以及它对周边影响有多大。”

这种分析方式就是逻辑思维方式,本书的目的就是详细解释逻辑结构,以及逻辑推理的各个细节。三备考GRE或GMAT的过程就像竞技体育训练过程

在做好语言准备和逻辑准备的同时,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即理解标准化考试的本质并在心理上有所预期。竞技体育,比如踢足球,我们需要单项技术训练,需要分组演练,需要热身赛,真正参加大赛的时候需要先踢小组赛进入状态。备考GRE或GMAT考试很像这种竞技体育的准备过程,所以备考时一定注意:(一)必须要有词汇量以及详细的结构分析积累

有人提出异议说,GRE和GMAT真正考试的时间如此紧张,如果我们按刚才的方式,一篇很短的文章这么详细地分析下来,半小时甚至一小时都过去了,考试的时候耗时过多怎么办?其实这些分析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能力,职业的足球运动员有时候训练是连球都不碰的,很可能是在健身房里练力量,这些看似和比赛无关的东西却决定了这个球员在场上的素质。如果平时单词量和结构分析的积累够了,考试时阅读速度就会非常快。(二)必须要有对节奏的适应

单独做一篇文章时,第一遍要限时做,这是为了应对考试节奏。做完之后不要直接对照答案,准确率多少与最终结果并不挂钩。高水平的足球队在参加热身赛时,甚至在大赛的小组赛时也会有成绩惨不忍睹的时候,但是这对进入状态非常有意义,只有分析总结热身赛和小组赛的得失才能最终胜出。因此做完一篇文章之后,接下来应该进行查词,详细分析结构,分析题目和选项,再做一遍然后才对照答案。最后分析错题,纠正思路,错题也要总结在一个本子上,供最后冲刺阶段复习使用。(三)必须模考

再高水平的足球队,踢世界杯之前不热身也是不行的。那么我们备考时就必须留足时间进行模考,模式应该跟考试一样,才有意义。模考越多,对考试越熟悉,拿高分的几率就越高。当然,如果你是天才球员,以上全部可以无视,然而,你是天才吗?

第二节 什么是逻辑阅读法

GRE和GMAT考试是“批判性思维”考试,其实就是逻辑考试,考查的是无论何种专业出身的学生都必须共同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来说,阅读考查的是准确理解作者逻辑推理过程的能力。那么什么是逻辑推理过程呢?就是理解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甚至是词与句、一个句子中的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段话中的前半段与后半段之间的关系。要理解这些逻辑关系,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一个逻辑单位。

一个逻辑单位是指构成一个论证过程的各个部分,比如一个观点、一个事实等等。请看下面这段话:

很多人觉得学生穿统一的校服很好。

因为它便宜。

每件才10块钱。

但是我觉得学生穿统一的校服不好。

我们先不关注这四句话的真假性,也先不去管它们之间的关系,只判断一下这四句话本身的作用,如果不看上下文,它们本身的单句作用各是什么?1

①很多人觉得学生穿统一的校服很好。2

②因为它便宜。3

③ 每件才10块钱。4

④ 但是我觉得学生穿统一的校服不好。一个逻辑单位作用>>>1. 观点信号“好”是标识,表明第①句是表达观点,是“很多人”对穿校服这件事的主观评价,评价标准侧重的是“好还是不好”。2. 观点信号“便宜”是标识,表明第②句也是观点,也是“很多人”对穿校服这件事的主观评价,评价标准侧重的是“是否便宜”。说一个东西便宜,一定是个人主观感受。“天气冷。”“这座山很高。”等等,都是主观评价。3. 事实陈述“10块”是标识,表明第③句是陈述事实,衣服的价钱是具体数据。4. 观点信号“不好”是标识,表明第④句也是观点,是“我”对穿校服这件事的主观评价,评价标准侧重的也是“好还是不好”。

以上这四句话各为一个逻辑单位,不涉及论证过程,不涉及上下文关系。当然一个逻辑单位未必就一定是一句话,有时候也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比如:

The ocean and air curr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of plant seeds to Hawaii.

在这个句子里包含两个逻辑单位,由are responsible for连接:1

The ocean and air curr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of 2plant seeds to Hawaii.

一个逻辑单位是ocean and air currents,另一个逻辑单位是transport of plant seeds to Hawii,两个逻辑单位都可以理解成预设的事实。当然如果在这句话里加几个词就变成了:Some biologists argue that ocean and air curr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of plant seeds to Hawaii. 那么这个句子整句话就变为了一个逻辑单位,标识如下:1

Some biologists argue that ocean and air curr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of plant seeds to Hawaii.

因为这是一个由主语biologists、核心谓语动词argue、以及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三个要素构成的一个句子,是一个逻辑单位。由谓语动词argue可知这个逻辑单位是一个观点,即some biologists的观点。当然,一个逻辑单位也可以是一段话,比如:

I remember years ago when our car clanked and juddered and limped into a garage, warning lights ablaze. “Threw a rod,” said the mechanic. “Junk her.” I remember interminable trips to used-car lots, sleepless nights worrying about debt, calls to friends about possible leads.

这一段总体来说算一个故事叙述,虽然长但可以算作一个逻辑单位。理解了“一个逻辑单位”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各个逻辑单位之间的关系。回到这四句话,现在我们分析的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而非单句作用:5【①很多人觉得穿统一的校服很好。

②因为它便宜。

③每件才10块钱。】

④但是我觉得穿统一的校服不好。各个逻辑单位之间的关系>>>②解释①

②是①的成因,是因果关系,在英文里我们说②解释了①,解释(explain)的释义之一就是为一个事物产生的成因提供一个假想。③支持②

③是支持②的,为“校服便宜”这一主观判断提供了一个论据,论据就是事物的表象。“便宜在哪?才10块钱呐!”④与③无关“无关”是一种重要的逻辑关系,因为我们在读到“但是”的时候总以为驳斥前文,可是前文有好几句话,驳斥哪句呢?在不认识单词或者阅读误解的情况下,可能会以为就是驳斥前句,但是仔细一看“穿校服不好”与“每件10块钱”什么关系都没有,不构成驳斥。④与①之间才存在驳斥的关系。逻辑框架>>>①②③这三句是一个大的逻辑链条,重心在①。然后①与④构成一个逻辑链条,重心在④。

有时候能够从一些信号词上看出上下文关系,比如“因为”表示因果关系,“但是”表示对比关系。读英文的时候需要辨识出这些信号词。英文是逻辑性很强的语言,有很多这样的信号词,比如前文提到的句子:

The ocean and air curr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of plant seeds to Hawaii.

这个句子中的are responsible for就是一个常见的信号词组,表明因果关系,前因是ocean and air currents,后果是the transport of plant seeds to Hawaii。

当然有时候可能没有信号词,比如“它便宜”和“每件10块钱”。这时候就需要先理解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再判断两句关系。如果是英文,就要求有词汇量基础和语法分析能力。有意思的是,如果逻辑关系能理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认识单词的缺陷,比如:

①校服很××。

②每件才10块钱。

如果我们能判断出来②支持①,那么②就是①的表象,两句话说的是一件事情,所以由“10块钱”我们能回推出“××”大概就是“便宜”。

理解了以上对“一个逻辑单位”和“各个逻辑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我们就会明白应对GRE和GMAT阅读理解(其实所有的阅读理解都是如此)必须搞清楚的是:

•一个逻辑单位究竟都有什么作用?该如何辨识?

•两个逻辑单位之间的关系究竟有多少种?该如何辨识?

•理解两个逻辑单位之间的关系究竟有什么意义?

•多个逻辑单位的重心在哪一个?如何判断?

在下面四章的内容中,我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第二章 一个逻辑单位的作用

观点分为几类以及如何辨识事实分为几类以及如何辨识实验或研究包含哪些要素概念的意义

一个逻辑单位,有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段话;通常一个逻辑单位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下面将对以上几种逻辑单位的作用进行一一介绍。

第一节 观点

在一篇文章中辨识出观点是很重要的能力,阅读时要能看出一句话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主观的即为观点。从出题的角度来看,为了检验辨识观点的能力,出题者很可能设计态度题目来考查应试者。针对观点的辨识要注意以下三点:

•是谁的观点?究竟是作者的,还是文中提到的其他人的?

•作者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有什么关系?

•观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种观点有时可能是明确地说出来的,比如“他是个反复无常的人。”这是在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可能是隐晦地说出来的,例如使用修辞来表达:“他是条变色龙。”这就变成了隐含的观点。

观点的具体内容跟文章具体论述的内容有关,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观点类型:

•评价(evaluation)

•假想(hypothesis)

•预测(prediction)

•提议(proposal)

•警告(warning)一评价

这种观点是对一个对象的主观判断,对应的词是evaluate(evaluative/evaluation)、assess(assessment)、judge(judgment),但是请注意judgmental不算判断,因为它的意思是“动辄批评人的,爱品头论足的”。这些对应词出现在题目里的几率很高。

如何判断一句话是否属于“评价”型的观点呢?一般句子中出现带有褒贬色彩含义的词汇或者形容词在一个句子里做表语成分,就是“评价”。很多带有褒贬含义的单词本身主观色彩就很浓厚,比如:“他是个好人。”这句话里的“好”就带有感情色彩,因此这句话是一个观点,即作者对“他”的主观判断。1

 例1 Fossil material was the first clear evidence that his 2reasoning was correct.信号

1. clear 和 correct 是评价观点标识。这句话是作者的主观评价。1

 例2 An analysis based on such assumptions could be valid for a 2highly competitive, individualistic society.信号

1. valid是句子重心,属于评价观点标识,表达了对analysis的评价。

2. competitive和individualistic不是句子重心,属于次要评价,表达了对society的评价。

以上两处均是作者的评价。1

 例3 Black holes are the most efficien engines of destruction known to humanity.信号

1. efficient属于评价观点标识,表达了作者的主观评价。有意思的是这个褒义词修饰的是一个通常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destruction。当然感情色彩词不一定都是前面例子中的形容词,也有可能是动词甚至名词,比如:1

 例4 Duverger’s discussion of his findings fails to consider certain 2specific factors important to women’s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at the time he collected his data.信号

1. fail to属于评价观点标识,是作者对于Duverger这个人的学术研究的评价观点。

2. important属于评价观点标识,是作者对于特定因素(specific factors)在女性选举参与权(women’s electoral participation)中的作用的评价。注意这个评价没有提到褒贬色彩,而且不是本句主观点。1

 例5 Emphasis of the sonnet is placed on exactness and 1perfection of expression.信号

1. exactness和perfection都是褒义词,属于评价观点标识,是作者对于十四行诗的表现力的评价。1

 例6 Although these observations are true, Pessen 2overestimates their importance by concluding from them that the undoubted progress toward inequality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continued in the Jacksonian period 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as a class-ridden, plutocratic society even before industrialization.信号

1. true,属于评价观点标识,是作者对于Pessen的某些研究(these observations)的真实性的评价。although是让步标识,表明这是次要评价。

2. overestimate是个贬义词,是作者对于Pessen的某些研究的负面评价,这是本句的主评价。

形容词重在“形容”,所以形容词做表语成分并非客观表达,一般都是主观判断。比如“这座山很高。”不同的听者对这句话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经常爬山的人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但是不常爬山的人可能觉得海拔1000米就算很高了。所以这句话并非事实,只是一个主观判断。1

 例7 Quantum mechanics is highly successful.信号

1. successful属于评价观点标识,“成功”是一个抽象概念,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因此是主观判断。1

 例8 Even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 are minuscule by cosmic standards.信号

1. minuscule属于评价观点标识,“大”“小”“胖”“瘦”等等,都是主观评价。

 例9 The phenomenon of simultaneous discovery-what science 1historians call “multiples”-turns out to be extremely common.信号

1. common属于评价观点标识,“普遍”需要有一个限定范围,只有在一定范围内讲普遍才有意义,而这个范围的界定是主观的。

注意这种评价未必有褒贬色彩,不能简单地分成正或负,如“这座山高。”“今天天气冷。” 这两句话虽然都是评价,但并没有正负色彩。1

 例10 One of the women had the face of a young boy but disguised by one trick or another (rouge, lipstick, powder,wet bangs plastered against the high forehead, and a pair of long pendent 2earrings) to look like a woman of thirty-five.信号

1. the face of a young boy属于评价观点标识,意为“长着娃娃脸”,这是一种印象和观感,不能算事实。

2. look like a woman of thirty-five属于推测观点标识,“大概35岁”是一种主观评价。

这个例子就是作者在评价一位女性,认为她35岁,长着娃娃脸,脸上的妆画得很浓;但是作者并没有褒贬,我们可能会读出讽刺语气,但这是我们自己脑补出来的。这句中没有线索表明“长着娃娃脸”“35岁”“浓妆”属于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我们可以脑补出讽刺,但这是文学的想象力,并非逻辑思维。

 例11 The acting in silents was often very subtle, very restrained, despite legends to the contrary.

Question: “legends” most nearly means

A. ancient folklore

B. obscure symbols

C. history lessons

D. famous people

E. common misconception解析>>12The acting in silents was often very subtle, very restrained, despite legends to the contrary.(译文:无声电影中的表演通常都非常微妙,非常克制,尽管传说中并非如此。)

原文中因为有despite和to the contrary两个词,所以可以推出legends这个词与前文是对比关系。而前面的句子,由1(subtle) 和 2(restrained) 两个形容词作为表语,可以判断出是在表达一个观点。既然legends与一个观点对比,那么也应该是一个观点;并且这个词(传说,传奇)通常可指错误观点,所以选E。二假想

这种观点是对一个对象产生的成因给一个假说,对应的词是hypothesis、theory、posit、postulate、if(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不包括后半句主句)、to support(“为了支持××”隐含的意思是“××还未被证明”,是一个假想。)等等。1

 例1 Scientists have hypothesized that nearly all of the oxygen being produced was taken up by iron on Earth’s surface.信号

1. hypothesize本意就是“假想”,这里指科学家们对某种现象提出的假说。1

 例2 These ecologists posit that the relatively steady populations have “density-dependent” growth parameters;that is, rates of birth, death, and migration which depend strongly on population density.信号

1. posit意为“假定”,属于假想观点的标识,在这里指生态学家提出的假说。1

 例3 Some scientists postulate that the Earth’s earliest atmosphere, unlike that of today, was dominated by hydrogen, methane, and ammonia.信号

1. postulate意为“假定”,属于假想观点的标识,在这里指某些科学家提出的假说。1

 例4 If singing has important energy costs, nightingales should lose more body mass on nights when their song rate is high.信号

1. if意为“如果”,属于假想观点的标识,在这里指作者提出的假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词仅仅表明一句话的前半句是“假说”,不能断定整句话都是假说。if引导的前半句是充分条件的标识,假说是一种充分条件,这个知识点会在后文第三章第六节“条件关系”中进行详细讲述。1

 例5 According to economic signaling theory, consumers may perceive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an unfamiliar brand is advertised as a cue that the brand is of high quality.信号

1. theory意为“理论”,属于假想观点的标识;“理论”与“假想”本质是一个东西,都是主观观点而非客观事实,两者区别在于理论更有体系性。1

 例6 To support their case that caffeine acts instead by preventing adenosine binding, Snyder et al compared the stimulatory effects of a series of caffeine derivatives with their ability to dislodge adenosine from its receptors in the brains of mice.信号

1. to support意为“为了支持”,属于假想观点标识,表明后面部分还未被证实。

 例7 Stone cannot be carbon-dated, but the dating of organic material found with these tools showed that the people who used them 1were in America no earlier than about 13,500 years ago. The story most archaeologists built on these ancient tools was of a people they nicknamed Clovis, who came into North America via Siberia, moved south through an ice-free corridor, then dispersed, their descendants occupying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within a thousand years.信号

1. 所谓的“story”,是指在论据基础上编出来的“故事”,即“假想”。

 例8 Opinions differed. According to one theory, the clouds contained a great deal of water. It was even claimed that the surface might be largely ocean covered, in which case the atmosphere carbon dioxide would have fouled the water and produced seas of soda water. Another intriguing theory made Venus very similar to the Earth of over 200 million years ago. There would be marshes, luxuriant vegetation of the fern and horsetail variety, and primitive lifeforms such as giant dragonflies. If so, then Venus might presumably evolve the same way Earth has done.

Question: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paragraph is to

A. provide evidence in support of a controversial theory

B. challenge two popular misconceptions about Venus

C. show why a particular hypothesis was misguided

D. suggest that Venus has been romanticized throughout history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