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二诀:做人讲情商,做事讲财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4 16:43:02

点击下载

作者:姜韦羽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二诀:做人讲情商,做事讲财商

人生二诀:做人讲情商,做事讲财商试读:

前言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如果说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那么情商反映的是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在未来社会,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情商低的人,不是“不合群”,就是“讨人嫌”,要不就是“哪把壶不开提哪把”。

现在,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样的话:“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拔。”一旦进入一个单位,能不能“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情商是一个关键因素。职场中人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还应不断培养自己的情商。否则,“身怀绝技”,也难免碰壁。

真正能做到“人见人爱”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我们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你,但是情商高的人一定能做到让每个人都不讨厌你。

财商是指一个人管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它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财富观念,更是决定一个人投资理财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拥有出类拔萃的财商已经成为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条件。

财商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在商业方面取得成功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人判断财富的敏锐性,以及怎样做事才能成为富翁。人们把财商当作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因素,将它与智商、情商一起并列为不可或缺的“三商”之一。

著名商人乔治·克拉森说,财富就像一棵树,是从一粒小小的种子成长起来的。你积蓄的第一个铜板就是你财富之树的种子;你越早播种,财富之树就会越早成长起来;你越是以不断地悉心地呵护这棵树,你就可以越早地在它的树荫下乘凉。

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人为自己找借口,抱怨命运的不公。其实,这是人们的通病。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财商低下,对金钱一无所知。财商的低下导致行动的落后,行动的落后导致生活的贫困。

世界上许多穷困的人不乏有才华的硕士、博士。在他们的思维中,没有想过提高自己的财商,所以,在社会上智力一般却是亿万富豪,而学识渊博却生活穷困的现象比比皆是。

于丹说过:“这个世界上的真理都是最朴素的,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可是往往越是简单的道理越容易被人忽略,更何况“说到”和“得到”之间还横亘着“做到”。

智商能令你聪明,但不能使你成为富有的人;情商可以帮助你寻找财富,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而财商能为你保存这第一桶金,并且让它持续不断地增值。

实践证明,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你的情商、财商,使你在今后的事业中游刃有余、人脉兴盛,机会也会接踵而来,对财富的渴望就有可能变为希望,变成现实。 上篇做人讲情商

许多证据显示,情商较高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占尽优势,无论是谈恋爱、人际关系,还是在主宰个人命运等方面,其成功的机会都很大。

此外,情商高的人生活更有效率,更易获得满足,更能运用自己的智能获取丰硕的成果。反之,不能驾驭自己情感的人,内心激烈的冲突,削弱了他们本应集中于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就是说,情商的高低可决定一个人其他能力(包括智力)能否发挥到极致,从而决定他有多大的成就。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其实,人一生的成就至多有20%归之于智商,80%则受情商的影响。所谓20%与80%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比例,它只是表明,情商在人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智商的作用不可缺少,但过去把它的作用估量得太高了。为此,心理学家霍华·嘉纳说:“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并非取决于智力因素。”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情商在人生的成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与情感智商联袂登台,智商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所以说,情商是一个人命运中的决定性因素,成功者和卓越者并不是那些满腹经纶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能调动自己情绪的高情商者。第一章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

人一生的奋斗过程其实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要想战胜自我,首先要尽量地了解自己。如果对自己的优点、缺点都不清楚,那就很难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挑战自我。认识自己,就可以把握自己,认识自己,就可以完善自己……一旦,看问题看世界的角度有了变化,人就能发现全新的自己。1、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

智商显示一个人做事的本领,情商反映一个人做人的表现。在未来社会,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情商高的人,说话得体,办事得当,才思敏捷,“人见人爱”。情商低的人,不是“不合群”,就是“讨人嫌”,要不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现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样的话:“靠智商得到录用,靠情商得到提拔。”一旦进入一个单位,能不能“工作顺利”、“事业有成”,情商是一个关键因素。职场中人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还应不断培养自己的情商。否则,“身怀绝技,也难免碰壁”。

1960年,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里选择了一群4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多数为斯坦福大学教职员工的子女。

他让这些孩子走进一个大厅,在每一位孩子面前放着一块软糖。测试老师对孩子们说:“老师出去一会儿,如果你能坚持到老师回来还没有把自己面前的软糖吃掉,老师就再奖励你一块。如果你没等到老师回来就把软糖吃掉了,你就只能得到你面前的这一块。”

在十几分钟的等待中,有些孩子缺乏控制能力,经不住糖的甜蜜诱惑,把糖吃掉了。而有些孩子领会了老师的要求,尽量使自己坚持下来,以得到两块糖。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使自己坚持下来。有的把头放在手臂上,闭上眼睛,不去看那诱人的软糖;有的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有的努力让自己睡着。最后,这些有控制自己能力的小孩如愿以偿,得到了两块软糖。

研究者对接受这次实验的孩子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中学毕业时的评估结果是,四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优异,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好。而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提前吃掉软糖的人,则表现相对较差。而进入社会后,那些只得到一块软糖的孩子普遍不如得到两块软糖的孩子取得的成就大。

这项并不神秘的实验,使人们意识到对智力在人生成就方面所起的作用估价有些偏高,而对原本并不陌生的人类情感,在人生成就和生活幸福方面实际上所起的巨大作用估价太低了。正是这项实验研究引发了人们对情感智力研究和教育的重视。

情感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可以用情绪商数(Emotional Quotient)来具体化,即人们常说的“情商”。现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影响,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一个人的成功诸因素中,智商只起决定作用的20%,而情商却占80%。在过分注重智育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必然缺乏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在保护意识特别浓的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必然缺乏独立性。

相反,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让他接触“情绪教育”,给他一个温暖、鼓励、健康的成长环境,创造足够多的与同龄人相交往和交流的机会,教他们如何控制或平息愤怒、焦躁、忧郁等消极情绪,这对他们的一生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

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有的同学为接一桶水打架,为一句话骂人,这都是缺乏情绪管理的表现。

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考试不理想,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和改进;生活中有不幸的时候,要从积极的方面换角度进行思考。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有多少领导在积极应对?不断出台措施,不断互相往来,互相鼓励。中国用4000个亿拉动内需,多少人赞叹!

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找别人心情好的时候才谈事情,或者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叫看场合说话,这些都是以认知别人作为前提的。

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学会协调和统筹等。

心理学家们认为,情商高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都占尽优势,无论是谈恋爱、人际关系,还是在主宰个人命运等方面,其成功的机会都比较大。一般他们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越轨,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易获得满足,更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获取丰硕的成果。反之,不能驾驭自己情感的人,内心激烈的冲突削弱了他们本应集中于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此,心理学家霍华·嘉纳说:“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情商因素。”

也就是说,情商的高低可决定一个人其他能力(包括智力)能否发挥到极致,从而决定他有多大的成就。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情商在人生的成功中起着决定性因素,只有与情感智商联袂登台,智商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智慧箴言

情商不仅是开启心智的钥匙,更是影响个人命运的最关键因素,要做出明智的决定,采取最合理的行动,正确应对变化并最终取得成功,情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成功者和卓越者并不是那些满腹经纶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能调动自己情绪的高情商者,2、情商赢得非凡人生的关键

情商是衡量一个人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自控、自知、充满热情、擅长社交等都是非智力因素,它是不能被传统的智商要领所包容的,更不能从传统的文凭和学历方面得到证明。

现实告诉我们,许多聪明的人往往会成为一个失败者,而一些天生平庸的人却取得了成功。其中就是人与人在品质、意志、人格魅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方面的差异作用。然而,恰恰就是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确会有很多事情难以预料,成功和失败常常会伴随一生。人的这一生有如簇簇繁花,既有耀眼红火的时候,也有萧条黯淡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在面对成功或者荣誉之时,能做到不狂喜,不盛气凌人,淡泊功名利禄,那么在他遭遇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也就不会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那样,中举了,却让自己成为一个发了疯的人。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道经历成功、战胜失败的精神防线。在取得成功的同时,要时刻记住,世界上的任何成功或者荣誉,往往是依赖于周围的其他因素,并非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的。在遭受到失败的时候,也不要一蹶不振。只要是你经过了自己的奋斗和拼搏就可以了,你就可以无愧地告诉自己:“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样你就会为自己赢得一个非常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能够更好地把握自我和超越自我。

曾经有一个叫菲尔德的美国人,他是一位实业家。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他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海底电缆,把欧美这两个大陆连接起来。由此,人们给了他很高的荣誉,称他是这两个世界的统治者,他也成为当时美国最受尊敬的人。就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的时候,刚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的信号,突然间中断了,人们的欢呼声顿时变成了愤怒的狂涛声,大家都纷纷骂他是个骗子、白痴。

然而,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菲尔德只是淡淡一笑,他没有去做任何解释,而只是在心中暗暗地告诉自己,我要继续努力,直到取得成功。此后,菲尔德埋头苦干,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就在这次隆重的庆典大会上,菲尔德并没有登上贵宾台,他只是远远地站在人群之中观看。

可以说,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治者,而且还是一位理性的胜利者。在遭遇到失败的时候,他没有气馁,没有意志消沉,而是通过对自我心理的调节后,做出了非常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动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总是不停地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认为自己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的只是痛苦和失败。他们为什么会有抱怨呢?究其原因,那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去调节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来做指引。真正具有建设性的精神力量,是蕴藏在左右人一生命运的情商之中的。能对人的生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正是每时每刻的精神行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考察过40余名不同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并非都具有高智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智商甚至都在一般水平;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都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很强的抗挫折能力、很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等。换言之,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属于高情商人群。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的老师和长辈们都认为我是个平庸无才的孩子,甚至认为我的智力低于一般水平。”然而,达尔文却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了,成为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美国洛兹集团的总裁凯文·米勒,学习成绩一直不佳,甚至高中毕业时考试成绩也没有达到要求,只是凭借体育方面的特殊才能勉强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然而他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交际才能和管理天赋等情商素质成为一家大集团的领导者。

还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洪堡和大诗人海涅、拜伦等人,他们的事例都说明,情商在个人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智商的作用则是其次的。

其实,无论是自然领域还是社会领域,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婚姻,情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超过了我们上面所说的在自然领域方面的影响。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情商低,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把握自己和别人。如果情商低,那么从事文学会不善于体察和探测情感,从政又不善于把握和控制情感,从事教育又不能阐释和引导人的情感,从事社交又不善于理解和利用人的情感……如此,想要成功自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由此可见,对于那些不甘平庸、追求成功的人而言,拥有高情商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

在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叫史瑞克的美国人,在日本学习气功。一天上午,他在地铁里遇到一个酒气冲天的健壮男子,他脸色阴沉,肆意滋事。这个男子跌跌撞撞地在车上走来走去,把一个怀中抱着婴儿的妇女撞倒在一对老夫妇的身上。

他不仅没有道歉,还撒起酒疯来,似乎想把车厢中间的一根铁柱子连根拔起来。车上的人都被吓坏了,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史瑞克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准备用他所学的气功小试身手,用以自卫和保护其他人。史瑞克慢慢地站了起来,那个男子见状,就立刻做出了准备出击的姿势,一场干戈即将发生。

就在这个时候,车厢里突然发出了一声洪亮而友好的声音:“嗨!”这个声音让人听后,能够感觉到一种好友久别重逢时的欣喜。那个男子惊奇地转过身去,看到一位年纪近70岁的个子非常矮小的老人,正在笑容可掬地向他招手,并且对他说:“你过来一下!”男子听后,就大踏步地走了过去,怒气冲冲地对他说:“我凭什么要跟你说话?”老人用充满笑意的眼神望着男子说:“你喝的是什么酒呀?”男子说:“我喝的是清酒,这关你什么事?”老人说:“那太好了,我也很爱喝清酒,每天晚上都要温一小瓶清酒,拿到花园里和我的太太边喝边聊。花园里的景色非常美,那里面的柿子树长得真好……你一定也有一个很好的老婆吧?”“我没有老婆,她去世了……”男子哽咽着对老人讲述了他的不幸,老人还鼓励他把所有的压抑都说出来。当史瑞克要下车的时候,就看到那个男子已经平静下来,斜倚在椅子上,他的头几乎埋在了老人的怀中。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情商高的人的一次精彩表现,大家都不知道那位老人在处理数学和语言中的智商有多高,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确实令车上所有人折服。智商只是为一个人的成功提供了一种潜力,而情商却制约着智商发挥的程度及限度。情商对于智商来说,并不是智商的对立面,情商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所以,不能把一个人的智商值作为预测将来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事实也证明,智商与遗传是有关系的,但对于成功来说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说:“成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命中注定的。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除了后天的不懈努力,情商也是至关重要的砝码。与情商低的人相比,高情商的人更懂得为自己争取机遇、争取成功。”由此可见,情商才是赢得非凡人生的关键。智慧箴言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致力于力所能及的或经过拼搏能胜任的工作,积极地与那些成功者相比较,把他们当成楷模……通过努力、坚持不懈去战胜哪怕是最严重的困难,相信只有坚持才能把人生引向成功,除了干下去,别无选择。3、内省,认识自我的魔镜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充分看透自己。认识了自己,你就是一座金矿,你就能够在人生中展现出应有的风采。认识了自我,你就成功了一半。

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我们都存在着矛盾的两面:善与恶,好与坏,创造性和破坏欲。你将成长为怎样的人,外因当然有作用,但你对自己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在灵魂世界里进行自我扬弃,内省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一位年轻人去看医生,抱怨生活无趣和永无休止的工作压力,心灵好像已经麻木了。诊断后,医生证明他的身体毫无问题,却觉察到他的内心深处有问题。医生问年轻人:“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不知道!”“小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事?”医生接着问。“我最喜欢海边。”年轻人回答。医生于是说:“拿这三个处方,到海边去,你必须在早上9点、中午12点和下午3点分别打开这三个处方。你必须同意遵照处方,且除非时间到了,不得打开。”

这位年轻人身心俱疲地拿着处方来到了海边。

他抵达时刚好接近9点,独自一人,没有收音机、电话。他赶紧打开处方,上面写道:“专心倾听。”他开始用耳朵去倾听,不久就听到以往从未听见的声音。他听到波浪声,听到不同的海鸟叫声,听到沙蟹的爬动,甚至听到海风低诉。一个崭新、令人迷恋的世界向他展开双手,让他整个安静下来,他开始沉思、放松。

中午时分他已陶醉其中,他很不情愿地打开第二个处方,上面写道:“回想。”于是他回想起儿时在海滨嬉戏,与家人一起拾贝壳的情景……怀旧之情汨汨而来。近3点时,他正沉醉在尘封的往事中,温暖与喜悦的感受,使他不愿去打开最后一张处方,但他还是拆开了。“回顾你的动机。”这是最困难的部分,亦是整个“治疗”的重心。他开始反省,浏览生活工作中的每件事、每个状况、每一个人。他很痛苦地发现他很自私,他从未超越自我,从未认同更高尚的目标、更纯正的动机。他发现了造成疲倦、无聊、空虚、压力的原因。

勇士称号不仅属于手执长矛、面对困难所抽无敌的人,而且属于敢于用锋利的解剖刀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得到升华和超越的人。从心理上看,自省所寻求的是健康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个性。它要求消除自卑、自满、自私和自弃,消除愤怒等消极情绪,增强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省者审视自我,使心理健康完善,摆脱低级情趣,克服病态畸形,净化心灵。自省有助于强者伦理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它也成为强者的特征之一。

强者在自省中认识自我,在自省中超越自我,自省是促使强者塑造良好心理品质的内在动力。

自我省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严峻的。要做到真正认识自己,客观而中肯定地评价自己,常常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要更困难得多。能够自省自察的人,是大智大勇的人。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对自己的了解不仅仅是最困难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残酷的事情。心平气和地对他人、对外界事物进行客观的分析评判,这不难做到。但把这把手术刀伸向自己的时候,就未必让人心平气和、不偏不倚了。

然而,自我省察是自我超越的根本前提。要超越现实水平上的自我,必须首先坦白诚实地面对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个正确的认识。在人生道路上,成功者无不经历过几番蜕变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历史总是这么有趣。两千年前,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两千年后,他的后人曾国藩就成为了知识分子中具有自省精神的典范。如果用一个词为曾国藩的一生盖棺定论,显然非“自省”莫属。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已年近而立的他立下了“学作圣人”的宏愿,并为此付诸一生。乃至百年之后,“三十岁之前是庸人”的他,脱胎换骨,竟成了“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的资质在史学界一直被论为愚钝,左宗棠评价其才质平平。其也并非修养过人,老祖父曾说他“尔若不傲,更好全了”。但即使是这样,绝对谈不上突出。这就表明,既非天纵英才,也无祖上荫庇的曾国藩,能够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权倾一时的“中兴第一名臣”“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大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与他的自省有着深刻的联系。

曾国藩入翰林后,一直注重学问、修身、处世方面的提高,先后有两个理学家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是唐鉴,一个是倭仁。倭仁对理学修炼最为虔诚,每天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一言一行,坐卧饮食,都按照“礼”去办事,如果稍有违反,都一一登记在册。曾国藩在求教中,接受了把有违“礼”的事登记在册这样一种方法,并把它发扬光大。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之默,皆笔之于书,以便触目克治。”“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日课就是现在说的日记。曾国藩将日记作为自己自励、自责、自省的一件武器。

曾国藩每天将自己的意念和行事,以楷书写在日记上,以便随时检点和克制。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上有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苗头时,就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从中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利害关系,然后采用“克己”的方法,将那些不合“礼”的私心杂念统统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便自己的思想能始终沿着圣贤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而且,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他在学习、生活、治事等方面都养成了“恒”的功夫。

十七八岁时,曾国藩就获得了“烟棍”的雅号,成天烟筒不离口。21岁时,他悔改戒烟,并把名字改成“涤生”,但雷声大,雨点小,只是口头革命;29岁时,林则徐禁烟,曾国藩响应,决定戒烟,他自我检讨说:“为了戒烟,名字都改十年了,还是吃烟如故,可叹可恨。”这次戒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时断时续,仍不能坚持。

31岁时,也就是曾国藩向倭仁求教的那一年,他真正地下了决心戒烟,并逐日记载吸烟的害处。这种日记法终于把吸了多年的烟戒掉了。通过这件事,曾国藩也深刻地理解到:要成就一件大事,没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是绝对不行的。正是这种理解,并通过身体力行,为人表率,曾国藩最终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位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日记通过自励、自责,达到了自省提高的境界,养成了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精神,并通过日记反哺了下一代,对其子弟门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儿子们在他的督责下,每日都要摹写小楷,隔几日便要做诗文一篇,并寄给他过目,即使在与太平军激战的时期也从未中断。曾氏后人代有人才出,与这种要求是分不开的。而且,曾国藩所提倡的这种“有恒”,不仅是指求学办事的恒心、毅力,还指读书、做事乃至养生的一种良好习惯和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遵循规律才可收到良好的效益。这就是曾国藩说的“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的真意。曾在他的家书中说“人旦有恒,事无不成”,就是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用他的后半生,证明了这个道理。“勤能补拙”,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曾国藩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后来者推崇他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但是,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身上有些缺点那么令人讨厌:他们或爱挑剔、喜争执,或小心眼、好妒忌,或懦弱猥琐,或浮躁粗暴……这些缺点不但影响着他们的事业,而且还使他们不受人欢迎,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许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缺点仍丝毫未改。细究一下,他们的心地并不坏,他们的缺点未必都与道德品质有关,只是他们缺乏自省意识,对自身的缺点太麻木了。

本来,别人的疏远,事业的失利,都可作为对自身缺点的一种提醒。但都被他们粗心地忽略了,因而也就妨碍了他们自身的成长。智慧箴言

人就像蝉蜕,每成长一步,就要脱去旧衣,改换新装。如果一直不自觉、不自省,而是把失败的罪责推给别人或推给外界,那么身上的沉疴就会越积越重,身上的壳就会越套越厚,到一定程度你就再也脱不下来,就会付出巨大代价,别人是不会替你承受的,结果终究要由你自己承担。4、自我心象助你认识自己

自我心象是指在自己心目中,即潜意识中的“自我肖像”。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幅完整而详细的心理蓝图,即“我属于哪种人”。换句话说,就是你对自我的定义。

如果你的自我心象是一个低能者,你就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那块屏幕上,经常看到一个无所作为、不受人重视的平庸人物。而且,遇到困难时你会对自己说自己没有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你就会感到自卑、沮丧、无力。

如果你的自我心象是一个成功者,你就会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屏幕上,经常看到一个办事利索、受人尊重、进取向上的自我。这样,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对自己说:我能干好。在工作中,你就会有自尊、愉快、好胜等良好的心态,从而在工作中取得成绩。

自我心象虽然是不自觉形成的,但这种思想一旦形成,人们就依据它去判断自己,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很少怀疑它的可靠性。自我心象如何,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基础。你觉得自己是个聪明的人,你就不会在难题面前轻易罢休。你觉得自己将一事无成,你就不会再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终其一生只利用了他固有能力的10%。两年之后,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即使最优秀的人,他的能量也不过发挥了6%而已。到了80年代,蜚声世界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据我最近估计一个人所能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

我们估计得之所以越来越低,是因为人所具备的能力之强大,根据现在的发现,远远超过我们过去10年前乃至5年前的估测。更令人惊讶的说法出自控制论的奠基者N·维纳,他说:“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使他是做出了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我们最大的悲剧是:千千万万的人们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随着岁月的流逝,挫折和失败的增加,屈从于当前的压力,很多人慢慢地丢失了梦想。自我设陷不断增加,整天生活在失败的恐惧之中,认为自己不行,认为自己不能够成功。

拿破仑就说过:“在我的字典里就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一切的结论都是主观的,心理上的。一个人只要在心理上拒绝失败,他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失败者,只要他不放弃梦想,不放弃奋斗,一切都是暂时的而不是最终的定局。

只有积极的自我心象才能与积极的观念融为一体,而变成指挥成功行动的巨大心理驱动力。积极的自我心象会把一切错误的观念拒之门外,而使人少犯错误或少失败。所以,自我心象是左右个性和行为的关键,是一切成败的首要因素。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的第53任州长,也是纽约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等事,长大后很少有人能获得体面的职业。

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为了州长。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300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他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罗尔斯上小学时的一位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诺尔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方法奏效。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几乎经过他看过手相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是州长、议员,或者富翁的。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就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然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他。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他的心间。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显然,自我心象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自我感觉,这种感觉是在自我经历、环境和某种特殊事件或刺激中形成的。人总是根据自我意识中的“我”去行动的,你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你就可能成为好人;而你认定自己是坏人,你才会成为一个坏人。认为自己是一位成功者,你就会像成功者一样去行动,你就会真的变成一位成功者。

人是自己观念的产物,你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在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你自己决定。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聪明勤奋,只要努力就会有出息,他一定会努力学习,决不甘心自己的学业成绩落后于别人。如果孩子认为自己不行,不是读书的料,他就不会勤奋努力,也不会对学习感兴趣。

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统合得越好,人越能发挥自强、勤奋、进取、创造的特点。一个人不成功的根本在于他有一个失败、消极的想法。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成功是产生于那些有成功意识的人身上,失败降临在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意识的人身上。”自我意象、自我意识造就了兵、将、帅,一旦成功意识根植于心中,你就会成为一位成功者。

所以,不要让过去的失败、挫折和当前的压力限制你潜能的发挥,不要迷失了自我。要时刻保持奋斗进取的热情,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得到!”“别人做不到的,我有可能做得到!”“当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智慧箴言

世间万物,各有优劣。不愿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找出自身差距的人,不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不愿移“他山”填“己谷”的人,就不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个心灵逐步“净化”的过程;推动这种“净化”齿轮转动的,当然也包括挫折、打击这类作用力。莎士比亚断言:“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此论极是!5、做好自己的旁观者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个人如若自高自大,就会使自己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后退,而自暴自弃则会永远失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现,如果因为错误地评价自己而使自己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埋没了自己,那么就会处于自卑感和失败感的控制之下。长此以往,就会变得胆小、退缩,形成消极的情绪和性格,最终导致心理疾病。所以,一个具有健康情绪的人,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已,做自己的旁观者。

有一位老师,常常教导他的学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个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道:“请问老师,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是呀,我是否知道我自己呢?”老师想,“嗯,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观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个性和我自己的心灵。”

回到家里,老师拿来一面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后再来分析自己的个性。

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闪闪的秃顶。“嗯,不错,莎士比亚就有个亮闪闪的秃顶。”他想。他看到了自己的鹰钩鼻,“嗯,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世界级的推理大师就有一个漂亮的鹰钩鼻。”他想。他看到自己的大长脸,“嗨!大文豪苏轼就有一张大长脸。”他想。他发现自己有一又大脚。“呀,卓别林就有一双大脚!”他想。于是,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古今中外名人、伟人、聪明人的特点集于我一身,我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人,我将前途无量。”第二天,他对他的学生们说。

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满自信,人生的航船才不会迷失方向。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为之奋斗终生,才能此生无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但是,精确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说,旁观者清。这是因为了解外界的事物需要的是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属于智商范畴,并不太受情商影响,只是经常被运气所左右。而认识自己,就需要较高的情商。人在开始准备了解自己之前,都对自己怀有各种期望,如果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不及自己的期望,自然会产生失望的情绪,从而低估自己的其他能力。

相反,如果在了解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期望,自然也会产生惊喜的情绪,从而高估了自己的其他能力。只有情商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在平和的心态中对自己进行精确的评估。

著名作家威廉·史泰隆在自述严重抑郁的心境时,有十分生动的描述:“我感觉似乎有另一个自我与我相随,一个幽魂的旁观者心智清明如常,无动于衷,带着一丝好奇,旁观我的痛苦挣扎。”有些人在自我体察时,的确对激昂或困扰的情绪了然于胸,从自身的体验向旁迈开一步,仿佛另一个自我在半空中冷静旁观。“我在愤怒面前不能自已了!”有人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情绪。在这种场景中有两个自我:一个身临其境怒火中烧的我,一个旁观的我。“旁观的我”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自己,来评判自己的情绪。这个时候他与自己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距离,是以一种鸟瞰的方式来打量自己,与自我保持一定的距离,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潜在的我,了解自己真实的情绪。

每当你受到刺激需要发泄时,便可试着先强迫自己冷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地幻想出一个内心的旁观者。这个人可以是潜在的自我,也可以是另外一个人,想着他就在你的旁边,他在注视着你的表演,看你如何发泄不满,而他的内心正在嘲笑你。这时你便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么不理智,你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懂得一个正确的处理办法。

一般说来,高情商者都是通过两种途径了解自己。

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认识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相差不大,表明自我认识能力较好,反之,则表明在自我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调整。

然而,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只以自己的心理需要,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节。

二是通过生活阅历了解自己。大多数人通过别人的看法来观察自己,为获得别人的良好评价而苦心迎合。

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对自己的认识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危险。人生的棋局该由自己来摆,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以塑造自我。

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的性格情绪,因此,还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自己的情绪特点,在自我反省中重新认识自我,把握自己的情绪走向。

高情商者是自我觉知型的人,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能进行认知、体察和监控。他们具备自我意识,能在情绪分扰中保持中立自省的能力。反之,低情商者则受情绪的左右,对事物的发展缺乏判断和预知能力,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纪伯伦在其作品中讲了一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截然不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不负责任地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已缩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人,千万别忘记了上帝为我们准备了另外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就是“反躬自省”四个字。它可以映射出落在心灵上尘埃,提醒我们“时时勤拂拭”,认识真实的自己。智慧箴言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有迷途的羔羊,皆因为心性已失;所有遗失的鸟儿,皆因忘乎所以。要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该时时刻刻打开心灵的窗户,让自己认清自己的灵魂,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好人生的每一步。6、发现自己最闪亮的发光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生命个体都不可能是完美无暇的。如果我们抱着寻找完美自我的态度,那我们总是在自寻烦恼。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缺陷,以冷静平和的态度看待自己的长处,才能使我们人生的脚步愈加稳健从容,背影必将愈加自信厚重。

坦然面对自己缺陷的人是强者,也是智者,他们摒弃了不必要的自欺欺人,选择从容与毫不畏惧的态度,于是幸运才会降临到他们的身上。

高情商的人能将自己有限的天赋发挥到极致,罗斯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奥利弗·万德尔·劳尔姆斯认为罗斯福“智力一般,但极具人格魅力”。罗斯福之所以能当上美国总统,带领美国走出经济萧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真正的赢家,与他积极乐观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罗斯福在中年时患小儿麻痹,这时他已经做了参议员,在政坛上炙手可热,遭此打击,差点心灰意冷,退隐乡园。

开始时,他一点都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个人偷偷练习。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

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阶一阶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

他的母亲阻止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

罗斯福断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也许与罗斯福相比我们是大千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但单就个体来讲,我们却是比他幸运的。但我们健康的身体往往承载不了他所谓的“耻辱”,不是因为他是罗斯福,而是因为我们没有面对困境的勇气。

不要逃避自己的缺点,勇于面对缺点,并战胜它,虽然艰难,虽然不易,但当你真正克服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你可以做到。

没有哪一个人活着会是十全十美的,丑陋的不是缺点,而是没有面对缺点的勇气。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些是需要理解的,有些是需要忍让的,有些是需要引以为鉴的。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重要的不是去瞒怨对方有如何多的不是,而是看这些事情对于自己来说都能学到什么,哪怕有一点点也是收获。

古时候,泰国有一个国王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一些老百姓很替他担忧,以为国王生病了。但是宫廷大夫说,国王像水牛一样强壮。另一些老百姓又担心,怕是国王没钱花了。但是宫廷司库说:“国王拥有的财宝和粮食比别国还多得多。”举国上下传说纷纭,议论纷纷, 都希望能找到真正的原因,揭开这个秘密。

然而,全国只有一个人知道国王的秘密,这个人就是国王的理发师。有一天,正当他给国王理发时,偷偷地对国王说:“陛下,臣明白你为什么不高兴。”“可不许对任何人讲。”国王马上制止道。

世上的事,往往是事与愿违的,这位理发师喜欢多嘴,不善于保守秘密,凡是他知道的事,他怎么也藏不住,总会脱口而出。然而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不把这件事泄露出去,甚至连老婆问他,也坚决地回答:“请原谅我。这一次,我绝不泄露秘密。”

但是老百姓探听到他知道国王的秘密,就成天围着他转,他走到哪里,就有人跟到哪里,希望从他身上打听一些消息。因此,他成了全国瞩目的中心人物。有一次,理发师泛舟于大湖之中,立刻有许多小船围拢过来。此事过后,理发师为逃避人们的纠缠,远离城市到乡间去,没想到,当即又被周围的农夫包围住了。

他到寺庙烧香拜佛,也被熙熙攘攘的香客围得水泄不通。最后,他想也许待在家里可以清静些,结果连他的家也被人团团围住,不得安宁。理发师被弄得不知所措,痛苦极了。

妻子很为理发师的处境担忧,但同时也勾起了她强烈的好奇心,她多么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有一次,家里又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妻子实在憋不住了,跑到丈夫面前恳求道:“告诉我吧,我决不转告任何人。”此刻理发师已感到,国王的秘密再也保不住了。于是,他飞快地冲进国王的御花园,数百名群众在后面追赶着他。他钻进一个树洞里,不顾一切地撕裂着嗓门大声述说国王的秘密,由于太紧张了,声音在颤抖,以致谁也听不清他嚷了些什么。 然而这样做以后,理发师感到如释负重,轻松多了。于是,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钻出树洞往家里走去。沿途中,他感到当天的空气也格外清新,心情特别舒畅。

回到家里,当妻子恳求他将秘密和盘托出时,他非常轻松地说:“我再也没有什么秘密啦,因此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可是你什么也没说呀。”妻子惊讶地反驳道。

事也凑巧,皇家乐师要为国王造一面大鼓。国王十分喜欢打鼓,而且对打鼓有精湛的技艺。于是,乐师们来到御花园选择优质的木材。正好选中了理发师藏身的那颗有洞的大树。

他们锯下大树,由大象运回王宫,用它制成了一面大鼓。当鼓制成后,国王举槌击鼓。“咚!咚!咚!”大鼓发出铿锵的隆隆声。国王满心欢喜,决定要在下一个重大节日里,在宫内表演一番。节日到了,数百名文武官员和百姓,前来听鼓。国王举槌猛击大鼓。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但是除了鼓声以外,还伴有一个巨大的声音:“陛下的头秃顶啦,头秃顶啦。”

听众们啼笑皆非。有的人用手捂住嘴巴,生怕笑出声来。国王看上去比以前更加愁眉不展了,他恼羞成怒地喝道:“宫廷理发师在哪儿?”

理发师被带到殿前。国王训斥道:“你为什么把我的秘密告诉了大树?”

理发师惊恐万状,但他还是把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统统照直对国王说了。“放了他,”国王见他忠诚老实,命令道,“这不是他的过错。他不了解那棵大树能重复叙述人的话。”

百姓们焦急地等待着,看看国王将如何处置理发师。就在这时,大鼓又嚷了起来:“陛下的头秃顶啦,头秃顶啦!”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气氛显得异常紧张。

这时,国王打破了寂静,从容不迫地对众人说道:“是的,我承认这个事实。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隐瞒自己的缺陷,也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说着,国王坦然地笑了。

这是多年来国王第一次笑。他的心情如此愉快,是因为他再也没有什么可隐瞒了。

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残缺也是一种美。

只有坦然面对自身的缺陷才是快乐的真源泉!

智慧箴言

放大你的优点,欣赏你自己。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渴望成功、渴望被欣赏、渴望被赞扬的心理动因。在发现自己闪光点的同时要扬长避短。可以使自己的闪光点越来越多、使自己的自信越来越强、最终使自己走向成功的彼岸。第二章了解自身并完善自我

人的一辈子就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自我,没有绝对真实的自我,只有相对真实的自我。我们应该充分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智能、兴趣、价值观及自我形象,如此能帮助人们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快速地使个人在社会中寻找到恰当的位置,以便顺应天性,发展和完善自我。1、要做自己情绪的调节师

操之在我是自我情绪管理的技巧,它指的是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制于人,不为环境因素所左右,它是情商的至高境界。

善于了解自己情绪的人,大多善于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位置,调谐或顺应他人的情绪基调,轻而易举地将他人的情绪纳入自己的主航道。这样,在交往和沟通中将一帆风顺。

认识并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便能指导自己的人生,从而主宰自己的人生。

一个年轻人跟禅师学习搬山术,学了许久,仍没办法把山移过来。禅师说:“所谓搬山术,只是拉近你和山的距离。既然山不过来,那你就过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

指望改变别人而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是极不现实的,弄不好还会陷入更消极的情绪中。

只有你自己才能够无条件地听你调遣,自己的情绪只由自己负责,你能改变的只能是你自己。

承认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事情的现实性,才不至于跟眼前的人或事过不去,才能够及时摆脱坏情绪的纠缠,腾出精力去解决问题。

改变自我,除了改变自己惯常的思维方式之外,改变自己的注意力,即转移兴奋中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产生了消极情绪之后,要改变这种状态,有意识地去找其他的事情做,借以分散注意力,如读报看报、郊游垂钓、寻友访旧、种植花草等等,总之,尽量去做自己平时爱做的事,这也是完全可以选择的。

还要学会安慰自我。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的时候,可以使用精神胜利法维护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图再度振作,这时候,我们不妨做一只狐狸。

几只狐狸同时走到葡萄架下,却无法吃到葡萄。第一只自我安慰说葡萄是酸的,自己不想吃,走了。第二只不断地使劲儿往上蹦,不抓到葡萄誓不罢休,最终耗尽体力累死在葡萄架下。第三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抱怨人们为什么把葡萄架得这么高,不料被农夫听到,一锄头将其打死在地。第四只因生气抑郁而死。第五只犯了疯病,整天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想想,哪只狐狸的情商更高?心理学认为,人的好恶和自我评价来自于价值选择,当消极的情绪困扰你的时候,改变你原来的价值观,学会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你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好性变化,从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种运用心理调节的过程,称之为反向心理调节法,它常常能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两个工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打碎。悲观的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而另一个花匠却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后一个花匠运用反向心理调节法,从不幸中挖掘出了幸运。

很多情况下,人们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遇到同一件事,有人感到痛苦,有人却受到快乐,情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高情商者说:有忧虑时不必去想它,在手掌心里吐口唾沫,让自己忙起来,你的血液就会开始循环,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马特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高情商者,他在那段焦虑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航行。

1953年的一天晚上,马特先生胃出血了,被送进芝加哥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不到几天,他的体重从175磅锐减到90磅,只能每小时吃一汤匙半流质的东西。每天早上和晚上,护士把橡皮管插进他的胃里,把里面的东西洗出来。医生坦率地告诉他已经无药可救了。

马特先生想了许多,他开始焦虑、发怒,病情因此加重许多。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就这样过了几个月,马特发现自己几乎剩下一张躯壳,这不是他原来的样子。他决定做一些改变。他对自己说:马特,如果你除了等死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指望了,还不如好好利用一下剩余的时间呢。你不是一直想环游世界吗?现在可以去做了。

当马特把这个想法告诉医生时,医生以为他疯了,并警告他说,如果他环游世界,就只有葬身大海了。马特说,不会的。他已经告诉了亲友,他要葬在尼布雷斯卡州老家的墓园里,他打算把棺材随身带着。他真的买了一具棺材,和轮船公司讲好,万一死了,就把他的尸体放进冷冻舱里。

马特从洛杉矶上了“亚当斯总统号”船,开始向东方航行了。真奇怪,他居然觉得好多了!渐渐他不再吃药和洗胃,不久之后,任何东西都能吃了,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喝几杯酒,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这样享受过了。

马特在船上和人们玩游戏、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他感到非常舒服,充满了欢乐。回到美国之后,他的体重增加了60磅,完全忘记了以前的焦虑和病痛。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这样开怀过。

回来后,马特先生对他的家人说:“如果上船之后我继续忧虑下去,毫无疑问,我只会躺在棺材里完成这次旅行了。”

忧虑也容易导致神经和精神问题。著名的梅奥兄弟宣布,在病床上躺着患有神经病的人,在强力的显微镜下,以最现代的方法来检查他们的神经时,发现大部分人都非常健康。他们“神经上的毛病”,都不是因为神经本身有什么异常,而是因为情绪上有悲观、烦躁、焦急、忧虑、挫败、颓丧等情形。

医学已经大量消除了可怕的、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而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憎恨、烦躁以及绝望所引起的病症所引起的灾难正日渐增加,日渐广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

精神失常的原因何在?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而跟周围的环境隔断了所有的联系,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解决他所忧虑的问题。许多人都想办法赶走自己的忧虑情绪,且都做到了。智慧箴言

人生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情绪,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再战胜生活。情商高的人,懂得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是压抑、否定、控制情绪,而是管理和疏解,对情绪做出适合的表达。他们懂得自我激励,抗压能力高,所以更能够适应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2、不要让恐惧打垮自己

积极情绪与人们的价值取向相联系,而消极情绪通常与畏惧和愤怒相联系。当积极情绪遍及心灵时,消极情绪就会没有立足之地。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畏惧和愤怒都是一种破坏性力量,是引发冲突的诱因。畏惧会阻碍人们采取行动。如果畏惧是现实的,那么人们就必须改变他们的计划,使畏惧感消失。

可悲的是,畏惧经常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人们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出一幅大灾难的可怕图景,而它产生的基础仅仅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对某个信息产生的悲观判断,而且经过大脑的不断加工,人们还会不断为它加上一些更可怕的后果。

50年前,美国的研究机构对人的畏惧心理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被询问到,在今后的几周里,他们会担心发生什么事情。调查后发现,在他们所担心的事情中,超过90%的根本就没有实际发生,而在发生了的事情中,有70%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当然,生活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是难民避免的,比如年龄增长、投资失败、事故、战争、疾病及生离死别等。带着战战兢兢的畏惧心理对待它们,将会使它们变得比事实本身更加糟糕。而如果勇敢地接受它们,人们就能够预先做好准备,迎接它们的挑战,最终要远比想象的中结局好得多。

1939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首都华沙,此时,卡亚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筹办婚礼。然而,卡亚做梦都没有想到,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光天化日之下他被纳粹推上卡车运走,关进了集中营。

卡亚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悲伤之中,在不断地遭到摧残和折磨厉,他的情绪不稳定,精神遭受着痛苦的煎熬。同被关押的一位犹太老人对他说:“孩子,你只有活下去,才能与你的未婚妻团聚。记住,要活下去!”

卡亚冷静下来,他下定决心,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一定要保持积极的情绪。所有关在集中营犹太人,他们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块面包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