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9:21:4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宏、微观)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0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

1需求的价格弹性

2边际替代率

3机会成本

4完全竞争

5租金

6局部均衡

7公共物品

8替代品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

1简述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决定因素。

2简述厂商生产的投入要素。

3简述什么是三级价格歧视。

4简述洛伦兹曲线的基本内容。

三、分析题(共2题,每题15分)

1图解分析厂商生产的规模效应。

2计算分析

设某产品的市场逆需求曲线为P=10-Q,生产该产品的固定成本F=0,边际成本为常数MC=2。(1)计算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当市场出清且处于局部均衡状态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总剩余;(2)计算在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下,当市场出清且处于局部均衡状态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总剩余;(3)根据步骤A和步骤B的计算,分析垄断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从经济外部性的角度,论述政府应采取的相应政策。

2用经济学原理论述我国电力行业垄断形成的原因及改革的对策。

200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5分)

1需求的价格弹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2边际替代率

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ΔQ/XYYΔQ。其中ΔQ和ΔQ表示商品X和商品Y的变化量。由于ΔQ是增加XXYX量,而ΔQ是减少量,故二者符号肯定是相反的,所以为了使得YMRS结果为正就增加一个负号。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XY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显然,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在两种商品的替代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具体地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3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4完全竞争

答: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厂商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厂商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④信息是完全的,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5租金

答:租金是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租金就是地租。这里的固定不变显然对(经济学意义上的)短期和长期都适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生产要素尽管在长期中可变,但在短期中却是固定的,这些要素的服务价格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租金,通常被称为“准租金”。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如图1(a)所示,其中MC、AC和AVC分别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假定产品价格为P,则厂商将生产Q。这时00的可变总成本为面积OGBQ,它代表了厂商对生产Q所需的可变生00产要素必须作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GPCB,这0就是准租金。

图1(a) 准租金

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是指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即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经济租金不仅适用于供给曲线垂直的情况,也适用于不垂直的一般情况。在另一个极端上,如果供给曲线水平,则经济租金便完全消失。如图1(b)所示,其中S、D分别为要素供给曲线和要素需求曲线。图中要素供给曲线S以上、要素价格R以下的区域ARE为经济租金,也是要素00的“超额”收益,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量。

图1(b) 经济租金

6局部均衡

答: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局部均衡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如在研究某产品市场的均衡时,就可假设其他各产品的供给、需求及价格不变,而只考虑该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如何由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以达到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不但可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而且可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特别是当把所研究的变量限于两个经济因素时,可以借助数、表、图进行综合分析,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研究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局部均衡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7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国防、海上导航用的灯塔,就是公共物品。一个人享有公共物品的好处时并不能排除其他人也享有它们的好处,一个人享有它们的好处时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们的享有。

由于公共产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产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产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8替代品

答:替代品是指在效用上可以相互代替,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两种商品如果有替代关系,当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时,另一种商品价格提高,就会引起对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反之,另一种商品价格下跌,就会引起对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同方向变动,则其交叉弹性为正数。

替代商品属于相关商品的一种(另一种为互补品),常用于对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原因的分析。

二、简述题(共4题,每题10分)

1简述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决定因素。

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商品需求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会增加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减少对劣等品的需求量;相反,消费者收入水平下降时,会减少对正常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劣等品的需求量。(2)互补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对其需求的减少。(3)替代品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商品而言,如果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则会造成对此特定商品的需求的增加。(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6)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较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简述厂商生产的投入要素。

答:(1)厂商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要素的最优组合,又具体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况:①在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②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2)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应同时考虑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把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画在一个图上,等成本线必须和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这一切点表示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即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或在既定的成本下达到产量最大。实现最优组合的条件为:MP/w=MP/r。LK(3)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扩展线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与不同总成本支出相对应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点的轨迹。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企业如何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选择最佳要素投入组合,以便达到既定的产量扩张(或收缩)的目的,是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体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上)密切相关的。

3简述什么是三级价格歧视。

答:(1)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或者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①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若市场不分隔,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②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如果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2)假定垄断者会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上出售同种商品。垄断者按照MR=MR=MC这一条件确定各个市场销售的数量与收取的价12格。不同的市场上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是不同的。利用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间的关系式MR=P(1-1/e),可以证明:P/P=[1-(1/d12e)]/[1-(1/e)],因此每个市场收取价格的高低依赖于该市场d2d1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收取的价格低,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收取的价格高。图2直观地显示了这一特征。市场1需求价格弹性小于市场2需求价格弹性,因此均衡时,垄断者在市场1收取的价格P高于在市场2收取的价格P。12

图2 三级价格歧视

4简述洛伦兹曲线的基本内容。

答:(1)洛伦兹曲线是指以它的发明者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命名的用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洛伦兹把社会居民依其收入多少分成若干等级,再分别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标明,连接每个等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和每个等级人口的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百分比所形成的一条曲线,就叫洛伦兹曲线。(2)如图3所示,横轴OP表示社会总人口;纵轴OI表示社会总收入,OY曲线便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OY对角线表示社会收入分配绝对平均,这时,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积百分比等于收入累积百分比;OPY线表示社会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这时,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因此,洛伦兹曲线愈靠近对角线表示分配愈平均;愈靠近OPY线表示分配愈不平均。(3)可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PL,OP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因此,0≤G≤1。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0.2~0.3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图3 洛伦兹曲线

三、分析题(共2题,每题15分)

1图解分析厂商生产的规模效应。

答: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涉及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其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具体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公式表示为:Q=f(K,L),设t>1,f(tK,tL)>tf(K,L)。图4(a)表示规模报酬递增:例如由A点到B点,两要素的增加比例为LL/OL=KK/OK<1,而产量增加的比例为100%,则产量121121的增加比例大于两要素增加的比例。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有OA>AB>BC。

图4(a) 规模报酬递增(2)规模报酬不变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公式表示为:f(tK,tL)=tf(K,L)。图4(b)表示规模报酬不变:例如由D点到E点,两要素增加的比例为LL/OL=KK/12112OK=1,产量增加的比例是100%,则产量增加的比例和两要素增加1的比例是相同的。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有OD=DE=EF。

图4(b) 规模报酬不变(3)规模报酬递减指的是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公式表示为:f(tK,tL)<tf(K,L)。图4(c)表示规模报酬递减:例如由G点到H点,两要素增加的比例为LL/OL=KK/12112OK>1,产量增加的比例是100%,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两要素增加1的比例。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下有OG<GH<HI。

图4(c) 规模报酬递减

一般说来: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2计算分析

设某产品的市场逆需求曲线为P=10-Q,生产该产品的固定成本F=0,边际成本为常数MC=2。(1)计算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当市场出清且处于局部均衡状态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总剩余;(2)计算在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下,当市场出清且处于局部均衡状态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社会总剩余;(3)根据步骤A和步骤B的计算,分析垄断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解:(1)在完全竞争市场下,由已知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10-Q,由完全竞争市场均衡条件P=MC=2,可得-Q+10=2,解得Q=8。此时依次可得:

生产者剩余为:PS=π=(P-MC)Q=0;

消费者剩余为:

社会总剩余为:SW=PS+CS=32。(2)在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下,由边际成本函数MC=2且固定成本为零,可得垄断厂商的总成本函数为:

故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PQ-TC=(10-Q)Q-2Q=2-Q+8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2Q+8=0,解得Q=4。将Q=4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P=6。此时可得:

生产者剩余为:PS=π=(P-MC)Q=4×4=16;

消费者剩余为:

社会总剩余为:SW=PS+CS=24。(3)根据A及B的计算可分析出,完全垄断市场下交易量小于完全竞争市场交易量,而完全垄断市场下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价格;完全垄断市场下社会总剩余小于完全竞争市场社会总剩余。由此可见垄断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从经济外部性的角度,论述政府应采取的相应政策。

答: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可以从经济的外部性来解释。经济外部性是指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带来好处,自己却得不到补偿。(1)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题中主要考察的是外部不经济情况及其应对政策。具体包括:①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②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某个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和C。由ps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假定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C。如果Ps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V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p成本,即有C<V<C,则这个人显然会采取该行动,尽管从社会Pps的观点看,该行动是不利的。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如果不采取措施,这将会出现各个厂商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而选择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2)针对上述的负的外部性,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主要有: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政府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将具有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使外部影响“内在化”。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③规定财产权

规定财产权的理论依据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所以政府所要做的便是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经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归属,使当事人自由交易,从而使外部性问题得以解决,进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政府直接管制

政府对产生外部性的情况进行直接管制,科斯认为政府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进行某些活动。因此,在市场和私人谈判解决不了负外部性时,有必要进行政府直接管制。对违反这些强制性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程度的罚金,使其行为的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其主要表现为:禁令,即明令禁止重污染企业排污;行政许可证制,即规定只有持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生产或排污。

2用经济学原理论述我国电力行业垄断形成的原因及改革的对策。

答:我国电力市场之所以经过重组改革依然呈现出垄断的市场结构,主要是由于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因为电力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要发挥这一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行业内总会有某个电力公司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1)电力行业垄断形成的原因

我国电力行业存在着行政垄断。建国以来,我国的电力管理体制经历了由中央集中管理到省或大区分散管理再回归到中央集中管理的变化,但无论是在集中还是分散管理之下,都是维持主管部门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从1997年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开始,电力行业开始了政企分离的改革。我国电力行业形成垄断的具体原因有:

①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性。电力工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投资建设一个燃煤发电厂,需要的投资额十分巨大。电力行业的四个环节发电、输电、配电、售电都需要大规模的固定投资,具有较大的沉没成本。其中输电网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的特征。发电设备的专用性很强,设施一旦建成便不能移作它用,因此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供电合同和燃料供应合同,对发电厂的投资风险就比较大。同时在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繁多的审批制度下,获得地方政府和国家的同意建造发电厂的难度是非常大。所以进入电力市场的壁垒是非常高的,这就排斥了一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投资者的进入,从而使电力行业很难打破少数电力企业垄断电力市场的局面。

②电力市场退出门槛高。发电机组的寿命非常长,一般设计寿命为30年,经改造甚至可达50年。在电力市场中,为了增加市场中的备用发电容量,保护系统在负荷高峰时的实时平衡,市场一般是延缓竞争力较弱的发电厂的关闭。因此电力市场存在很高的退出门槛,尤其对于大型发电厂。

③发电公司数目少。由于电力生产规模经济性的要求,加上电力市场非常高的进入壁垒以及输电约束,造成电力市场中发电公司的数目是非常有限的。发电公司数目有限使得一些发电公司的市场份额较大,这些公司可以通过策略性投标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甚至一些发电公司串通起来控制市场,哄抬电价。

④电力市场的单一购买者。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用电是同时进行的,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只对发电开放,市场中只有唯一的购电者即电网经营企业。用户不能与发电厂签订购电合同,只能从电网经营企业那里以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所需电量。广大用户脱离电力市场使得电力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2)针对我国电力行业垄断的改革对策

自然垄断存在着由于缺乏竞争所造成的垄断厂商的高价格、高利润以及低产出水平等经济效率的损失。对此,我国对电力行业的主要改革对策有:

①打破行业垄断的出路在于引入市场竞争。对属于非自然垄断业务的发电环节和配电环节,实行多家办电,电力市场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打破政府独家办电的局面,通过引入有效竞争机制实现发电价格和配电价格由市场确定。由于配电环节的竞争远比发电环节的竞争所需条件更为严格和复杂,因此一般首先在发电环节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竞争性电价机制使电力价格通过市场供需决定,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②加强行业监管,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垄断行业的改革方向总体上是打破垄断和引入市场竞争。然而从规模经济出发,电力行业即便引入了竞争机制,这些竞争也是很不充分的。因此,国家有必要授权政府对这些行业进行监管。行业监管应出于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市场准入监管、价格监管和服务质量监管等。

③建立和完善反垄断法。垄断行业的企业应受到反垄断法的制约。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业的监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禁止剥削性的滥用。即禁止垄断企业在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时,对用户和消费者滥收费用,牟取不合理的垄断利润。二是禁止妨碍性滥用。即禁止垄断企业为排挤竞争对手采取的不合理限制竞争行为,如搭售、歧视或者拒绝交易行为。

200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9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非排他性,是指某人使用或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不能排除或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或服务。非竞争性是指某人使用或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时,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种产品或服务的机会。比如国防、海上用的灯塔就是公共物品。一个人享有公共物品的好处时并不能排除其他人也享有它们的好处,一个人享有它们的好处时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们的享有。

由于公共产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产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产品付出费用,这称为“免费搭便车问题”。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搭便车问题”意味着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2外生变量

答:外生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非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与外生变量相对应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内生变量是指由经济体系或模型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相对概念,一个经济变量既可以为外生变量又可以为内生变量,取决于其在不同模型中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系统(或模型)中都存在许多变量,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统称为内生变量。而作为给定条件存在的变量则称为外生变量,意指不受自变量影响,而受外部条件支配的变量。外生变量是指那些在模型或系统中,只起解释变量作用的变量。它们在模型或系统中,只影响其他变量,而不受其他变量的影响。

3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4收入效应

答: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即表示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效用水平同时发生变化时,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是价格变化的总效应之一,另一个是替代效应。当商品为正常商品时,收入效应是正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引起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增加。当在低档物品的情况下,收入效应为负,特别地,当商品为吉芬商品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为负。

5基尼系数

答: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在图1中,不平等面积(洛伦兹曲线OD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与完全不平等面积(OHL与45°线之间的面积A+B)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即有0≤G≤1。

可见,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三角形斜边之间的面积与整个三角形之间的面积的比例。若A=0,基尼系数等于0,收入绝对平均;若B=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即全社会收入为一人所有。实际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图1 洛伦兹曲线

6价格歧视

答:价格歧视是指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点基本条件: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其中,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简答题

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1)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对一种商品所下的定义越明确越狭窄,这种商品的相近的替代品往往就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越大。(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说来,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2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可能存在资源的再配置使得在经济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境况不变的条件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③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商品转换率。(2)一般说来,消费者总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样市场的完全竞争结构必然能够实现帕累托最适度状态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具体来看:

①从交换最适度的必要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种商品的价格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是既定不变的。消费者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一定会使其消费的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既然相同的商品的价格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一消费者购买任何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的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就所有消费者来说,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定相同。

②从生产最适度的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任一要素的价格对任一产品生产者都是一样的,是既定不变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定会使其使用的任一组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既然相同的要素对所有的产品生产者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一个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何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因此,就所有的产品生产者来说,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定相同。

③从生产最适度与交换最适度相结合的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对于任何两种产品来说,其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任何消费者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全面达到帕累托的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3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答: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不同,可以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这里所说的“短期”,是指从预期到需要根据通货膨胀作出调整的时间间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图2中,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短期内,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因此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来说,是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选择,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控制在“临界点”以内的安全范围内。(2)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会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较高的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因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社会的失业率将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可以用图3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移动,进而形成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过程。在短期,由于工人不能及时改变预期,存在着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表现在图形上,便有诸如PC、PC等12各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随着工人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不断上升。从长期来看,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是一致的。因此,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失业率也就不会下降,从而便形成了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PC。从图3可知,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图3 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4举例说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内涵。

答: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结论是: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即如果一个国家劳动丰裕,资本稀缺,则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劳动稀缺,资本丰裕,则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下面通过图例来分析赫克歇尔-俄林理论。(1)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由于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因此,在封闭条件下,两国供给方面的差异将造成两国相对价格差异的存在。而供给差异又是由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所以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完全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

图4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图4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切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E,BA国的均衡为E。从图4中可以发现,A国的相对价格线P小于B国的BA相对价格线P。这表示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B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裕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丰裕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2)开放条件下的进出口情况

开放以后,A国将输出X商品到B国,B国将输出Y商品到A国。商品的输出最终导致商品相对价格趋于一致,即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

如图5所示,开放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A国面对比原来更高的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封闭条件下的E点向下转移到QAA点。对应于新的均衡,A国的贸易三角形为三角形QOC,其中,XAAA商品的出口量为OQ,Y商品的进口量为OC。AAAA

开放后,相对价格发生变动,B国面对比原来更低的相对价格,生产均衡点将由原来封闭条件下的E点向上转移至Q点。对应于新BB的均衡,B国的贸易三角形为三角形QOC,其中,Y商品的出口量BBB为OQ,X商品的进口量为OC。BBBB

图5 开放条件下的进出口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5简述“挤出效应”及其决定因素。

答:(1)挤出效应的含义“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结果,债券价格就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2)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政府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①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增加固然越多,但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

②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的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也就越大。

③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的大小,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h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占”也就越多。

④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则“挤出效应”就越小。

这四个因素中,“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三、计算题

1假定:(1)消费函数c=50+0.8y(y为收入),投资函数i=100-5r(r为利率);(2)消费函数c=50+0.8y,投资函数i=100-10r;(3)消费函数c=50+0.75y,投资函数i=100-10r。

A.求(1)(2)(3)的IS曲线。

B.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

C.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

解:A.根据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公式y=c+i,则在(1)有:y=c+i=50+0.8y+100-5r。

可得(1)中的IS曲线为r=30-0.04y。

同理(2)、(3)中IS曲线分别为:r=15-0.02y,r=15-0.025y。

B.比较(1)和(2),当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4变为0.02,IS曲线更加平缓,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国民收入也对利率更加敏感,即利率的一点变动将引起均衡收入y很大幅度的变动。

C.比较(2)和(3),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由0.02变为0.025,IS曲线更加陡峭,说明IS曲线的斜率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比。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较小,意味着支出乘数较小,从而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小幅度变动,因而IS曲线就较陡峭。

2假设某垄断厂商,仅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逆需求函数为P=10-q,边际成本MC=2元,固定成本为零。(1)计算该厂商的产量决策,利润(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社会总剩余,无谓损失。(2)如果政府决定对每单位产品征税0.4元,计算此时厂商的产量决策,利润(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社会总剩余,无谓损失。(3)比较征税前后社会福利的变化,解释政府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解:(1)由边际成本函数MC=2且固定成本为零,可得垄断厂商的总成本函数为:

故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Pq-TC=(10-q)q-2q=-2q+8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2q+8=0,解得q=4。将q=4代入逆需求函数,可得:P=6。

该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垄断厂商均衡条件及利润最大化

结合图6可以看出,该厂商的产量决策为4,生产者剩余为*bcPP的面积,即为16;消费者剩余为bdP的面积,即为8;社会总mm剩余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即为24;无谓损失为abc的面积,即为8。(2)如果政府决定对每单位产品征税0.4元,则厂商的边际成本为2.4。此时,垄断厂商的利润函数为:2

π=Pq-TC=(10-q)q-2.4q=-q+7.6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2q+7.6=0,解得q=3.8。将q=3.8代入逆需求函数,可得:P=6.2。

该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情况如图7所示。

图7 垄断厂商均衡条件及利润最大化

结合图7可以看出,该厂商的产量决策为3.8,生产者剩余为*bcPP的面积,即为14.44;消费者剩余为bdP的面积,即为7.22;mm社会总剩余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即为21.66;无谓损失为abc的面积,即为7.22。(3)征税前消费者剩余为8,征税后消费者剩余变为7.22,征税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0.78。同样可知,征税使得生产者剩余减少1.56,使得社会总福利减少2.34。同时征税使得产出水平由税前的8减少到7.6。

故政府征税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减少,同时政府征税还导致产出水平下降。

四、论述

1论述现实经济中“外部影响”的主要表现及其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答:(1)外部影响及分类“外部影响”即外部性,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具体有:

①生产的外部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

②消费的外部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

③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④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2)外部影响的表现

由于存在着外部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看不见的手”在外部影响面前失去了作用。

①先考察外部经济的情况。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V,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V。由于存在外部经济,故私人ps利益小于社会利益:V<V。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遭受的私人ps成本C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即有V<C<V,则这个人ppps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②再考察外部不经济的情况。假定某个人采取某项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和C。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ps于社会成本:C<C。如果这个人采取该行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Vpsp大于其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即有C<V<C,则这个人会采pps取该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观点看,该行动是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没有得到实现,也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3)解决“外部影响”的微观政策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政府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将具有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使外部影响“内在化”,合并后的单个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使自己的生产确定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而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故合并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③规定财产权。规定财产权的依据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④政府直接管制。政府对产生外部性的情况进行直接管制,例如对污染的管制。

2运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分析我国政府可以影响的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1)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假定经济生产函数为Y=AF(N,K),则可推导出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是:ΔY/Y=α×ΔN/N+β×ΔK/K+ΔA/A,即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其中ΔY/Y为总产出增长率,ΔK/K为资本增长率,ΔN/N为劳动增长率,ΔA/A为技术进步率,α为资本份额,β为劳动份额。

经济增长核算方程说明,产出的增长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因此,经济增长的源泉也可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2)由增长核算方程式可知,产出的增长可以用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来解释。因此我国政府可以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即技术进步、资本形成和劳动投入。

①增加劳动供给

增长核算方程表明,增加劳动供给会引起经济增长。因为所得税的提高会减少工人的工作所得从而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所得税减免是加强激励,促使人们努力工作的一个途径。与劳动供给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提高了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因此,政府政策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并鼓励人们利用这样的体系。

②鼓励资本形成

根据增长核算方程式,资本存量的上升会促进经济增长。从直观的角度看,由于资本是被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因此,一个社会可以改变它所拥有的资本量。如果今天经济生产了大量新资本品,那么,明天它就将有大量资本存量,并能生产出更多的各种物品与劳务。另一方面,资本存量的增长是储蓄和投资推动的,因此,鼓励资本形成便主要归结为鼓励储蓄和投资。这是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方法,而且在长期中,这也是提高一国公民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

③鼓励技术进步

通过分析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增加劳动和资本投入对总产出增长的影响受资本份额和劳动份额的制约,而通过技术进步可以不受份额影响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我国政府可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