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驱逐舰全史1947-2014(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19:32:40

点击下载

作者:陆乐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苏俄驱逐舰全史1947-2014

苏俄驱逐舰全史1947-2014试读:

再版说明

三年前,我曾受当时志成文化所邀为其旗下的“集结”系列军事丛书编著了一套《苏俄海军驱逐舰全史图鉴》,这三本书一经推出之后便受到了众多军事爱好者的欢迎,同时也收到了不少读者对于此套图书的中肯意见和建议;由于读者群反响尚可,故此应指文图书的再版之约,我遂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二次修改和内容补充。

此次再版的这套本《苏俄驱逐舰全史》依旧整体保留了原三册中的精华,但对其内容又进行了必要的取舍:沙俄时期的驱逐舰(艇)对于多数读者来说仍比较陌生,故此较之图片数量,我将介绍性文字的比例略有提高,同时还选择性地替换了一些更具代表性的图片。不过整体来说,本书对于这段前期历史仍作抛砖引玉之举,以给读者一个系统宽泛的了解;至于卫国战争前后及冷战初期所建造的这批驱逐舰,书中的侧重点仍旨在捋清苏联早期驱逐舰的发展脉络和演变历程,并对原作中涉及到的一些冷门内容进行了适当补充,比如由英国援助苏联的老式驱逐舰在苏服役经历以及沙俄时期部分所建驱逐舰的改进历史等;而对于下册的多数舰艇来说,各位读者应已是如数家珍,再去泛泛而谈已实无必要,故深挖舰艇建造背景和舰载装备情况并辅以一定细节布局图片,给读者一个更为翔实的认识。

首版在上市之后,曾有很多热心读者为我指出了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二版中我均已一一加以修补,另外由于首版付梓时时间匆忙,故此在排版过程中曾出现了诸多纰误,我也逐一予以订正。需要提醒诸位读者的一点是,本书中的全部外文注解均采用原文标注而非英文音译,而由于编著之时主要参考俄方资料,故此书中出现的一切舰艇、武器和设备均沿用俄文官方命名,考虑到不少读者已先入为主地接纳北约对于俄方武备的系统命名,书中遂逐一作出对应注释。

突感赘言甚多,读者恐已有倦怠之色;至此书归正文,烦请诸位读者朋友听某徐徐道来,细细感受苏俄海军驱逐舰那曲折多舛的发展……作者2014年6月

序一

苏俄海军驱逐舰的发展历程其实可以先从一个侧面略窥端倪,那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民海军队伍:从解放之初苏联人转让给我国的“四大金刚”,到冷战时期借鉴苏联56型火炮鱼雷驱逐舰所自主设计的051型驱逐舰,再到上世纪90年代重金引进的956型导弹驱逐舰……,我国海军的驱逐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烙下了苏俄舰艇设计的印迹。

由此想来十余年前,我曾在《舰船知识》杂志上陆续发表了数篇介绍苏联海军驱逐舰的专题连载,篇幅虽然不大,但却有限地拓展了一批国内舰船爱好者的视野,因此在当时也引发一大批读者的兴趣。但使人心生遗憾的是,苏俄海军曲折晦涩的发展过程让国内在此之后便鲜有更为深入的系统介绍与相关著作;究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相比西方舰船颇为丰富的英、日文资料,难以消化利用的俄文资料和数量有限的英文介绍无形中就成了横亘在许多作者前面的一座大山。

但让我深感欣慰的是,陆乐先生的这本《苏俄驱逐舰全史》一书却首次向我们展示了整个苏俄海军驱逐舰的发展全貌。此书不再将起始点放在卫国战争或是冷战初期,而是沿着世界驱逐舰诞生而始的时间轴,将这段历史足足前溯了半个世纪:从日俄战争前的敷衍了事,到1907年为建造“诺维克”号而制定的新型驱逐舰技术要素,再到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所推出驱逐领舰……,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早在我们更为熟知的7型驱逐舰之前,俄国人的驱逐舰发展工作从一开始就已经充满了创新探索和失败教训,而这些不为我们所熟知的发展历史其实对于后来的设计工作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书的另一大亮点就在于其清晰的的线图与历史照片。作者在写作之初就为每型驱逐舰配上线图或是立体图,让读者对于每型战舰的构造和布局都有一个直观、细致的了解;而对于改进翻新、舷号变更甚是频繁的苏俄舰船来说,书中呈现的详细背景介绍与完整数据无疑也是极其宝贵的资料。

由于有限的参考资料,我在当年写作之中曾出现过一些纰误,比如我曾将41型驱逐舰“不惧”号(Неустрашимый/Neustrashimyy)误译为“坚持”号,时至今日仍颇感惭愧;而此书借鉴的原始参考资料颇多,不仅全部保留了第一手的精华部分,而且对于资料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细节也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故此应陆乐先生邀我捉刀作序之际,也特借其新书代我斧正舛讹,而这何尝又不是对我之前拙作的更正和沿承呢?2014年5月14日,于上海

胡其道,国内知名军事作家,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及中国航空史研究会会员,中国航空博物馆特聘航空工艺美术师。作为影响国内一代军事爱好者的老手宿儒,其本人已在国内数家军事刊物上发表航空、舰船题材文章逾百篇,主要著作有《飞机故事画册》、《国外军服图例》、《世界航母大全》、《现代飞机200种》与《碧海争霸:军舰与海战史话》等。

序二

在19世纪后半叶,大英帝国海军统治着波涛。当时英国海军奉行的是所谓“两强标准”,作为英国海军建设规划。也就是说,英国海军的实力必须要强于世界第二位以及第三位的法、俄海军之总和。而随着鱼雷兵器的出现,使得小型舰艇获得了击毁大舰的可能,于是,在法国出现了所谓的“少壮学派”,力图采用大量的雷击舰艇以攻击英国的装甲舰优势。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法国放弃了发展主力舰艇的路线,将海军发展重点放在了鱼雷舰艇上,在这个路线下,其鱼雷艇不但数量上剧增,而且其规模也日趋大型化。于是英国为了打破这一战术,在1894年研制了更为大型的被称为“鱼雷艇歼击舰”(torpedo boat destroyer)的新型舰艇。以后这个称呼也被简化为destroyer,当时日本人将其翻译为“駆逐艦”,于是这也成了我们对于这个舰种的习惯称呼。

俄国海军也对英国的这种新型舰艇开始购买乃至仿制,拉开了俄国驱逐舰发展的历史。在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的主力舰艇损失惨重,而重建俄国海军的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驱逐舰的建造。1913年完工的“诺维克”号驱逐舰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燃油汽轮机的大型驱逐舰,在试航中航速达到了罕见的36.92节,而受风航行之际更是突破了37节大关,这个成绩在当时已是首屈一指。“诺维克”号对当时世界驱逐舰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这艘驱逐舰也功勋彪炳,成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但是这些经历,对于国内的读者却是那样地陌生,但是这种陌生现在已被陆乐先生所打破。他曾于2012年奉志成文化出版所约连作三册,将俄国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至目前为止的苏俄驱逐舰百年历史做了一个甚为翔实的介绍,可以说是填补了国内海军史出版物的一项空白。这套图书一经出版便深受好评,故此指文图书决定将其修订再版;而在再版过程中,作者又对原作进一步锦上添花:此次这本新版《苏俄驱逐舰全史》不仅校对了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更是在之前精华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对于每型的建造背景都详细加以说明,用整页的大线图和详细的改进历程加以叙述,补充介绍了一些我们不大熟知的改进型号,使我们读者对整个苏俄驱逐舰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轮廓有了一个极为明晰的印象。

给本人印象更深的,便是由于苏联时代对于驱逐舰的各种详细资料未能完全公开,我们反而对于北约对其的表述方式更为熟悉,但这种称呼并不是一一对应那样简单,而是处于一种彼此掺杂、犬牙交错令人头疼不已的境地,更加麻烦的是,苏联对于某一装备系统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的番号体系。而陆先生则花了大量精力对于这些称呼都详细加以考证,他所下的工夫也让我钦佩不已。

本书对于百年以来俄国驱逐舰发展的历程做了非常详尽却有条理的介绍,对于其中的各型舰艇介绍也图文并茂,令人一目了然。而且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于原文中的译文都详加考察,本书尽力做到对于相应的文种进行标注。这次承蒙陆乐先生厚爱,让我为这部难得的著作二度写序,本人也感到由衷的荣幸。籍作序之际,请让我表达对于编著者以及策划者的敬意,并预祝本书圆满成功,也期待指文图书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出色的作品。2014年5月8日,于双塔楼

章骞,字德淳,国内知名海军史专家,网名“寶劍橡葉騎士”,先后在《国际展望》、《军事历史》、《现代舰船》及《战争史研究》等刊发文数十篇,编著出版了《无畏之海》、《艨艟夜谭》与《世界海军史探奇》(合著)等多本海军题材著作,在国内海军史研究领域亦有极高声誉。Посвящаемся Ваλенмuне第一章冷战开始:铁幕张启1947~1959停靠在码头旁的30бис型驱逐舰群。

苏联人诚然在二战期间蒙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但他们却在无形中扩张了自己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苏军强大的地面部队足以让任何国家不寒而栗,其空军力量也在卫国战争初期的重大打击后涅磐重生而愈发羽翼丰挚。相比之下苏联人的海军队伍却实在难用“强大”二字加以自诩,或者我们可以更为直白地指出,苏联海军在二战中就是一个失败的胜利者。由于德国入侵苏联,斯大林在战前所构想的“大舰队”计划最终变为泡影。整个战争期间苏联人一共损失了34艘驱逐舰,战损率将近70%。虽然斯大林曾在1945年7月22日的苏联海军节上郑重其事地宣布“苏联的红色舰队将航行在世界各大洋上,以此支持世界各地的革命斗争”,但他或许比谁都清楚,将这支饱经创伤的海军队伍打造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舰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在二战末期亲眼目睹了美国人强大的远征舰队之后,临渊羡鱼的苏联人开始决心退而结网。

早在1945年1月,海军人民委员会就已经组织一批经验丰富的海军将领和技术专家开始研讨战后海军舰船的建造工作,包括当时的海军参谋斯塔维茨基中将(С.П.Ставицкий)与特拉伊宁少将(П.А.Трайнин)以及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战役战术分院的海军少将多博洛特沃尔斯基(Ю.А.Добротворский)等人;不过这个小组并未对驱逐舰制定具体的建造工作,他们只是笼统地勾勒了一个发展框架,也就是继续向设计驱逐领舰的方向延伸,提高舰载武器的火力与反潜能力。7月1日,库兹涅佐夫组织主管海军武器建造的加列尔和斯塔维茨基等其他海军将领并邀请造船工业人民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开始对未来十年内的海军发展建设进行正式讨论。两个部门对于增加驱逐舰数量并无过多异议,但是在具体涉及驱逐舰的设计发展方向时却出现了分歧:很多海军将领都认为,很多由于战争因素而导致在战前设计未果的驱逐舰方案可以开始后续设计工作,而这批目前还只是纸上谈兵的驱逐舰起码从理论数据上看是完全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而造船工业人民委员会的专家则认为苏联在经历了卫国战争之后其工业建设基础尚未完全度过镇痛期,况且这批连基本模型试验都没做过的驱逐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最终判定是否能适合建造,他们更加倾向于利用已有过建造基础的设计方案加以改进以作为苏联建设远洋化海军的过渡舰只。双方在一番争辩之后最终达成妥协,海军人民委员会允许按照已有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加以重新改进,而造船工业委员会也同意尽早落实后续新型驱逐舰的设计试验工作。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可以说是苏联海军的灵魂人物,尽管命运多舛,但苏联最强大的核动力航母以其命名,足见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返回塞瓦斯托波尔港内的“火力”号。作为苏联战后建造完成的第一艘驱逐舰,“火力”号似乎并不能掩盖苏联战时舰艇战损严重的严酷事实。

在这两个人民委员会所提交的造船计划初步征求稿中,苏联人计划在未来十年里完成48艘常规驱逐舰和5艘驱逐领舰。不过到8月25日加列尔最终批准这份名为《1946~1955年海军造船计划》的最终稿时,苏联人已经计划至1955年底前要完成132艘装备3门130毫米双管火炮的大型驱逐舰和226艘常规驱逐舰的建造工作;此外计划还要求在这十年内要完成4艘轻型航母、24艘战列舰、82艘重巡洋舰以及204艘中型潜艇和123艘小型潜艇的建造工作。如此巨大的建造数量不仅依赖于苏联国内船厂是否在短期内回复建造能力,同时也对苏联战后经济复苏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然苏联人如此大幅度地提高军舰数量意欲何为实则也不难理解:就在半年前丘吉尔受杜鲁门所邀在这位美国总统的母校发表了“铁幕演说”,而这群在二战后期就已貌合神离的同盟国战友也随着这场演说而正式分道扬镳。9月27日,建造计划送抵克里姆林宫交由斯大林亲自审阅。在看到驱逐舰建造计划部分时,斯大林突然对一旁的库兹涅佐夫说道:“其实我们用不着这么多驱逐舰。我的意思是我宁可希望看到更多改进后的常规驱逐舰和轻巡洋舰……”随后斯大林又旧事重提,对在二战期间黑海舰队损失的三艘驱逐领舰一阵唏嘘。当库兹涅佐夫不失时机地向斯大林提议为何不发展建造40型工程时,这位时常干涉舰船设计建造工作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却难得清醒了一回,“我们可没这么多的船厂来造船啊。我们的水兵们现在对船厂的建造能力颇有微辞,他们好像更乐意军舰靠港呆在岸上……”在库兹涅佐夫最终失望之前,他最后希望可以试建造10艘该型驱逐舰,并通过这批驱逐舰决定是否进行后续建造。斯大林很是犹豫,他并未立刻答复这位海军最高指挥。但在听取了造船工业副人民委员列季金(А.М.Редькин)的分析报告后,斯大林还是最终决定放弃40型工程的建造计划。建造计划最终在斯大林的示意下进行了二次修改,驱逐舰的建造工作也仅限于完成尚未结束的30К型工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0бис型工程。与十年前的那份造船计划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造船方案已是多了几分现实,甚至可以说是趋于墨守,因为此时的斯大林实际上已经开始自我怀疑曾经的舰队建造模式,在逐渐了解了苏联国内船厂的实际建造能力和水兵对作战舰只的负面反馈后,他已不再奢望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支庞大海军的建造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就此将自己海军定位于一个仅限于近海防御的被动角色上:仅从那份造船计划中惊人的建造数量上我们就不难看出,斯大林仍旧对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而耿耿于怀,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凡是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国家都应当有一支与其匹配的海军队伍”。

苏联人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了30К型工程剩余未完成舰只和30бис型“快速”级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快速”级其实仍只是一型普通的火炮鱼雷驱逐舰,虽然将苏联二战期间驱逐舰建造工作中遇到的诸多技术缺陷一一修补完善,但从技术创新层面上说毫无亮点之处,故此苏联人原计划只打算建造20艘,仅将其视为一型过渡舰只。随着建造132艘大型驱逐舰的设想被斯大林所否决,另外设计和建造226艘常规驱逐舰的工作又十分繁重,于是斯大林授意造船工业部部长戈列格里亚德(А.А.Горегляд)将中规中矩的30бис型工程建造数量增加至近70艘——于是该型驱逐舰也就成了苏俄海军历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驱逐舰。然而斯大林似乎总将阶级斗争的矛头直指他的海军下属;在“大清洗”运动中翦除了一批所谓的海军乱党之后,这位苏联领导人又在海军队伍急需发展稳定之际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与十年前的历史有着出奇一致的巧合,这次受到非难的轮到了在卫国战争期间劳苦功高的海军最高指挥官库兹涅佐夫。1947年12月库兹涅佐夫与其同僚加列尔上将、阿拉弗佐夫(В.А.Алафузов)中将、斯捷潘诺夫(Г.А.Степанов)少将和冈察洛夫少将(Л.Г.Гончаров)先后遭捕,理由是他们在卫国战争期间将苏联研制的鱼雷、舰载火炮和火控系统的数据与图纸泄露给英美情报人员。一个月后这五人在荣誉法庭上出庭受审,由元帅戈沃洛夫(Л.А.Говоров)宣读指控书并当堂认定这五人有罪;在莫须有的承认了自己的罪状之后,苏联最高军事法庭裁定这五人罪名成立。库兹涅佐夫被充配远东地区担任一个海军副司令的虚职,军衔也被贬为少将,而另四位黜职降级的将领则随即被投入大牢。这场内部风波不仅让海军内部再度陷入无序,更让后续战舰的建造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停靠在波罗的斯克港内的30бис型驱逐舰“自由”号。

很多资料都将30бис型工程认为是苏联在战后设计的第一型驱逐舰,实际上这型驱逐舰只是对原先的30К型工程的再修改,而真正将理论设计最终建造完成的却是41型工程,尽管工程所建成的唯一一艘驱逐舰“不惧”号身上的问题实在太多。率先进行41型工程设计的应该是隶属海军部的中央海军舰艇建造科学研究所(ЦНИИВК),这个部门是在库兹涅佐夫的亲自批示后于1945年12月组建起来的。在经历了二战期间战舰建造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后,库兹涅佐夫坚定地认为海军内部必须重新成立一个用以辅助完成舰船初期设计的部门,而中央海军舰艇建造科学研究所的工作职责其实就是履行七年前被斯大林拨出海军部门的舰艇建造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几乎在研究所进行设计的同时,第53中央设计局也展开了对41型工程的设计工作,只不过由于他们还要忙于30бис型工程的后续工作,他们的速度显然还要略慢于海军研究所——实际上这两个分属不同部门的设计单位从二战结束之初至50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内经常发生同时设计同型轻型舰只的情况。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两个部门所完成的初期设计在预审中即被双双否定,原因是他们都未能满足海军部和造船工业部于1946年联合颁布的造船设计规范标准。后续改进设计工作因库兹涅佐夫受审事件而受到了一些影响,直到1948年夏天才初步完成。斯大林在审阅了设计方案之后对41型工程感到十分满意,线笔勾勒出的这型吨位庞大的驱逐舰让他依稀看到了二战期间大型驱逐领舰的影子,于是斯大林初步设想建造大约110艘该型驱逐舰以配合30бис型工程的那70艘驱逐舰成为苏联海军驱逐舰的主生力量。这个愿望当然并未最终实现,因为41型工程首舰“不惧”号从1951年1月底试航起就开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下水试航前的“不惧”号,照片摄于1951年1月。可笑的是原本计划成为苏联战后驱逐舰中坚的41型工程却由于问题频频而最终接受再次改进的命运。

就在“不惧”号试航两个月后的1951年3月底,斯大林收到了一封来自摩尔曼斯克地区党委第一书记普罗科菲耶夫(В.А.Прокофьев)的汇报信,在信中普罗科菲耶夫重点陈述了有关“快速”级驱逐舰的种种弊病:由于驱逐舰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快速”级驱逐舰上服役的官兵似乎更乐意舰艇长期靠港而非出海远洋。斯大林看后十分恼怒,他随即要求海军总参谋长戈洛夫科(А.Г.Головко)提交一份有关现有驱逐舰的研究报告并由其本人亲自召开一次专题分析会。4月30日,斯大林将海军部和造船工业部的数位代表召集起来并开始对戈洛夫科的准备稿进行逐一枚举。在场所有人的心里其实都很清楚,因为30бис工程无论从哪点来说都是目前苏联性能最好的一型驱逐舰。斯大林并未在这个问题上过分矜持,却将话题转向41型工程的建造情况。斯大林对于该工程缓慢的建造速度深感不满,而海军总司令尤马谢夫和负责协调造船工作的海军副司令伊萨琴科夫(Н.В.Исаченков)及副手阿班金(П.С.Абанькин)给出的一致理由是“快速”级目前仍有部分舰只正在建造,他们需要一定周期来逐渐扩大41型工程的建造规模。但两个部门在41型工程是否存有技术缺陷的问题上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造船工业部部长马雷舍夫(В.А.Малышев)完成汇报工作后,三位副部长诺先科、契里金和列季金、机械处主任叶戈洛夫以及设计师费谢尔(А.Л.Фишер)先后向斯大林陈述了41型工程中可能存在缺陷并指出短时间内完成改进工作存有一定难度,他们更希望该工程延缓后续建造进度,待改进措施成熟之后再做建造。斯大林听后冷冷地回应道:“夏胡林和诺维科夫他们当年也总是谈难度、难度,但我们却造出了喷气式战机。而他们两人现在又到哪去了呢?”这番阴气袭人的话立马让所有人噤若寒蝉,不再吭声。一段沉寂后造船工业部代表开始谨慎地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包括调换130毫米主炮、改进船体结构、减少舰上载重等提议,但这些观点无一例外地均遭致了海军部与会人员的反对。骑虎难下的斯大林一时也拿不了主意,但他言外有意地对在场的每一位说道:“军舰的确不是什么旅馆,但我希望对其的后续修改可以让那些舰员们都老老实实地呆在船上。”会议结束后,斯大林随即指示费谢尔撰写一份有关41型工程的详细分析报告供其参考。半个月后,分析报告被送往斯大林的办公室;在这份几十页的报告中,费谢尔对正在建造的“不惧”号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虽然多为负面结论,但却开门见山地直指41型工程的症结所在;斯大林看后果断拍板决定停止41型工程的后续建造工作。6月2日在苏联部长会议上,这一决定以会议决议的形式正式通过,同时要求除正在试航中的“不惧”号之外,剩余准备开工的41型工程即刻停止,同时造船工业部有关人员立刻对41型工程进行修改,总负责人也由斯大林钦点的费谢尔全权担任。“不惧”号如费谢尔所分析的那样在随后长达四年的反复试验中问题频频,但费谢尔估计没法想到,自己同时为41型工程所进行的改进方案可以在苏联驱逐舰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费谢尔改进完成的这型56型工程为日后苏联各种中型战舰提供了一个可塑型极强的完美模板。尽管一些完美主义者会认为56型工程还遗留着些许二战期间驱逐领舰的技术特点,但无论是从武器配置还是机动性能上来说,费谢尔的改进总体而言还是相当成功的,这也是56型工程驱逐舰为何能与当时西方各国驱逐舰媲美一番的根本原因。不过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苏联人虽然终于拥有了一型性能相对稳定的驱逐舰,但在与西方国家的较量中他们仍是身处下风:就在56型工程进度最快的“光辉”号与“安静”号相继下水试航之际,隔海相望的美国人此时已拥有了不下320艘驱逐舰,其中包括150艘“弗莱彻”级(Fletcher)、98艘“基林”级(Gearing)、52艘“艾伦·萨姆纳”级(Allen M.Sumner)、26艘“本森”级(Benson)和2艘“米切尔”级(Mitscher)驱逐舰;这批绝非泛泛之辈的美军驱逐舰单从数量上就已足以压制苏联人的同级别舰艇。其实这种对比落差也让我们对苏联50年代初期制定的海军发展计划可窥一斑,也就是以积极防御退守为主,让海军更多地去配合陆军和空军在北约可能登陆的方向上组织联合防御,而并非让自己的海军以卵击石地赶赴远洋与美舰队进行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是苏联战后设计建造的第一型巡洋舰,总共建造了13艘。要不是赫鲁晓夫叫停,总共将建造30艘。图为“日丹诺夫”号。

但随着斯大林的乘鹤西去,苏联的海军建设却开始发生根本变化,海军防御政策也开始进行重新调整。1953年6月中旬,服役刚一个月的“斯维尔德洛夫”号(Свердлов)巡洋舰赶往英国参加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加冕典礼。在阅舰仪式上“斯维尔德洛夫”号给苏联人可谓赚足了面子,这艘造型雄伟的战舰不仅让在场的英美舰员啧啧称道,更让一些各国政要们艳羡不已。然而谁都不曾想到这次外表光鲜的亮相活动却为斯大林毕生所求的“大舰队”计划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当苏联人在1954年2月回顾自己战后第一个十年中海军所取得的成果时不禁欣喜地发现,他们快马加鞭地在过去的四年里建造了80余艘大中型水面舰艇;虽然这样的速度在苏联造船工业历史上已是前所未有,但我们还是要指出这个看似庞大的数字中有很大部分比例都来自30бис型工程。于是在库兹涅佐夫安排起草第二个海军十年规划中开始着意强调大型作战舰只的建造工作,不过这份草拟显然并没得到自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元帅级别以上一大批高层的认可重视。相比起老谋深算的奠基者斯大林和优柔寡断的过渡者马林科夫,脾气干烈的继任者赫鲁晓夫似乎更喜欢用一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方式来看待处理一些问题。在一笔抹杀了斯大林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之后,这位曾将自己自诩为流氓无赖的领导者便开始着手对斯大林留给他的一切事物加以修理、改造抑或是摒弃并精心构筑他认为正确的新政策。苏联开始和美国一样积极寻找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仿效美国人当年的《马歇尔计划》为亚洲和中东国家提供一揽子援助计划以籍此培育这些国家心向苏联的感情。对于那些拉帮结派的华约盟友,赫鲁晓夫则多是摆出一副谦逊和蔼的伪相并将一切责任推咎于早已无法申辩的斯大林身上。为了修复与这些国家出现的矛盾,赫鲁晓夫同意将一批舰船转给他们用以这些国家的海军建设,这中间就包括了十多艘30бис型工程的驱逐舰。

海军部队其实在赫鲁晓夫的心中似乎从未引起过半点重视。赫鲁晓夫根本就不屑装备了152毫米舰炮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库兹涅佐夫苦心经营的航母建造计划也被其斥为垃圾,按照赫鲁晓夫自己的观点来说,“发展那些玩意干吗?航空母舰无非是活动着的靶子和浮动着的钢铁棺材、死亡棺材。”于是诸如“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在内的一大批斯大林在位时期下令建造的后续计划都被取消,56型工程最后得以保存下来已实属侥幸。造船工业部和海军部这两个曾经争锋相对的部门如今却同病相怜,很多设计人员突然发现再也用不着为最高领导人审阅设计图纸而秉烛夜战了。由于赫鲁晓夫掌权后海军的地位似乎愈发显得尴尬,刚恢复军职没多久的库兹涅佐夫开始与赫鲁晓夫在海军的定位建设上产生严重分歧,与此同时身兼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的库兹涅佐夫和国防部长朱可夫的矛盾也是难以调和,这两位在卫国战争期间就结下梁子的作战功臣如今也为了海军发展问题搞得水火难容。1955年10月底,战列舰“新罗西斯克”号(Новороссийск)在塞瓦斯托波尔北港区水域爆炸沉没,共计611人遇难,而这场事故也成了库兹涅佐夫二次下台并长期剥夺名誉的最终导火索;在赫鲁晓夫的默许下,朱可夫随即以此为把柄于该年年底解除了库氏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的职务。要不是随后委任的海军上将戈尔什科夫为苏联海军作出的卓越贡献,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赫鲁晓夫做了一件十分鲁莽的蠢事。停靠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外的56ПЛО型反潜舰,最前面的一艘为“汹涌”号。随着美国人的导弹潜艇的出现,苏联人不得不在5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将反潜工作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认真对待。

与凛然不阿的库兹涅佐夫相比,戈尔什科夫不会为争取某个观点而与原本脾气就差的赫鲁晓夫吵得面红耳赤,圆滑世故的他似乎更懂得如何迎合领导。就在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海军发展计划后,戈尔什科夫很快就事论事地决定裁军:经过反复权衡,他决定顺应赫鲁晓夫的指示优先发展导弹,同时在借鉴二战期间德国“狼群战术”以后,他认为短时间内建成一支导弹化核潜艇为主的舰艇部队既能符合赫鲁晓夫的战略要求,又不至于让当时苏联国内造船厂超荷运转,还能利用潜艇的隐蔽性和导弹的大威力来制约美国的航母编队。不过直到后来人们才发觉,这位大张旗鼓地顺应领导人指示的海军总指挥更多地是在阳奉阴违,他的真正意图似乎和库兹涅佐夫一样,即把苏联海军打造成一支具备远洋战斗能力的大型舰队,而那支小型潜艇部队说白了只是苏联在各种条件尚不成熟时的权宜之计。按照戈尔什科夫自己的话说,海军建设的总方针应该是“以建设一支全面发展并保持平衡的海军为目标”,考虑海军各个兵种、舰种间的均衡发展,戈尔什科夫曾不止一次地对赫鲁晓夫阐明道理并试探性地提议给海军建造2艘反潜巡洋舰,但赫鲁晓夫就是充耳不闻。

早在苏联成功研制出氢弹后,马林科夫就曾兴高采烈地对外宣布,苏联所拥有的核武器将使世界的和平共处变为可能;尽管赫鲁晓夫将其批评为“恫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愚蠢言论,但真正待到他自己执掌大权后,这位领导人似乎早就将所出之言忘得一干二净。他开始梦想苏联能够拥有数量庞大的核武器和运载核武器的导弹,一劳永逸地遏制美国人在世界上为所欲为的资本主义作风。于是军舰不再被赫鲁晓夫视为无用的垃圾,而是颇具讽刺地成了用于导弹发射的浮动平台。1955年10月赫鲁晓夫召集海军部和造船工业部各一把手亲赴塞瓦斯波尔主持制定了现行十年计划中海军发展阶段计划的政府会议,其大前提就是海军作战装备所形成的经验已无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而海军的远程打击力量必须要由完整的导弹体系来完成。赫鲁晓夫在会议上以一种命令式的口吻提出了自己对于未来海军建设的观点:“现代化的侦测通信设备配上强大的远程导弹武器,那些装着笨拙火炮的大型水面舰艇是否该考虑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呢?……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会成为海军战舰的累赘呢?一旦发展了导弹武器,再发展什么大口径的舰炮和岸防炮都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再厚的装甲也抵挡不了导弹武器。”由于赫鲁晓夫认为导弹可以在未来全面取代大口径舰炮成为未来海战的主力武器,苏联人的作战导弹研制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也就在赫鲁晓夫发表这番言论的半年之后,由获得平反并晋身为海军上将的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副院长阿拉弗佐夫和皮捷尔斯基(Н.А.Питерский)海军少将主持,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与克雷洛夫中央船舶研究所的海军将领与技术专家在最高领导人的工作指示精神下共同完成制定了名为《一一号科研工作计划》,该计划明确指出,“即便排水量只有战列舰的四分之一,一旦装备了导弹武器,就可以成功地消灭一艘大型作战舰艇,而与此同时,攻击舰本身还不会受到对方线膛火炮的有效打击。这样一来,原先必须由战列舰和巡洋舰完成的任务便可以交由导弹舰来完成。”此番论调不仅为此后近二十年时间里驱逐舰的发展奠定了基本路线,也为苏联人发展舰载导弹武器铺平了道路。实际上第10科研所和第2实验设计局已于1956年开始联合研制新型的“波浪”防空导弹,第一代“狗鱼”反舰导弹的调试工作也正同步展开。也正是在这份指导性纲领推出后一年,已无法满足赫鲁晓夫对于舰艇发展要求的56型基本舰开始面临抉择,让这批平均服役还不足三年的新型驱逐舰选择陆续淘汰退役还不如尽快加以改进;于是由56型工程驱逐舰衍生出了56ПЛО型反潜驱逐舰,随后又在其基础上花开两朵,形成了56М型反舰型驱逐舰和再后来的56А型防空型驱逐舰。

一同参加了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建设工作会议的戈尔什科夫很快就取代了库兹涅佐夫成为了新任的海军总司令,而就在赫鲁晓夫高谈阔论地表述海军建设必须结合导弹发展之际,这位睿智的海军将领就从领导者的话语中听出了别样的意思,也就是被很多与会者所遗漏的“侦测通讯设备”。由于美国及其北约诸国舰只就频频早苏联外海水域实施秘密侦察,戈尔什科夫认为有必要为苏联建造一型用于反侦察的作战舰艇。由于时间比较紧迫,戈尔什科夫经过权衡认为通过现有舰只加以改进比较妥当;于是造船工业部很快就根据30бис型工程为基础改进了兼顾侦察和作战能力的31型工程驱逐舰,计划装备一整套完备的电子探测分析装置专门用以针对北约海军。然而31型工程似乎和41型工程有着相同的结局,追求面面俱到的31型工程最终却是一事无成,既无法对敌方电子情报进行全面的分析处理,又难以抵御来自对手的炮火攻击,在首批改进的8艘驱逐舰被最终认为是苏联海军的又一败笔之后,戈尔什科夫也放弃了最初设想的改建24艘的想法。这次不成功的造船经历其实是50年代中期北约高效压制之下让手忙脚乱的苏联人自己走错的一步昏招,但却让苏联人对自己研制的电子设备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位,也让他们更为坚定将发展以导弹为核心的水面舰艇奉为圭臬。

或许是英美航母编队对于苏联人的震慑实在太大,不肯坐以待毙的苏联人随即又在56М型驱逐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改进。苏联人深知,自己的海军作战体系远不及美国,仅依靠火炮和鱼雷企图撕破对方航母编队的计划已经毫无可能,而照搬美国的航母发展模式再去发展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做到的。因此真正能够扭转这种劣势的依旧是威力极强的火箭武器。只要这些反舰武器运用得法便能够产生强大的战斗威慑——而56М型驱逐舰的后续57型“愤怒”级驱逐舰就是被这种剑走偏锋的极端想法所勾勒出的衍生产物。尽管威力巨大的“狗鱼”导弹存在很多弊病,但在艏艉同时安装两座导弹发射架足以产生另大多数北约国家军舰都望其项背的反舰牵制能力,西方海军自然明白一旦陷入苏联军舰左右开弓、万箭齐发般的可怖围攻下,其麾下的任何一型军舰大抵也难逃万箭攒心的可悲命运。

凭心而论,苏联人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确让美国人有了种芒刺在背的感觉,但不管如何,当时装备的“波浪”防空导弹和“狗鱼”反舰导弹也只能作为苏联海军舰艇在一维方向内的火力延伸,充其量只是苏联在短时间内为缩小与美国人之间的差距而走的一步险棋,从长远角度上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海军所面临的威胁。也就在苏联人稍稍增加了与美国人叫板的有力筹码之后,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见招拆招的美国人所抛给他们的下一个难题,也就是隐秘在大洋深处那些神出鬼没的美军核潜艇。可以说导弹核潜艇的横空出世使得冷战对峙的规则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些许改变。不同于那群看似快速但毫无隐蔽性可言的战略轰炸机,也有别于那些扬起漫天烟尘的岸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架,一艘装载有“北极星”弹道导弹的美军核动力潜艇完全可以在海洋的任何一处游弋潜伏,在必要时对苏联本土实施毫无征兆的突然攻击。赫鲁晓夫同志自然了解这些,他的固执作风也开始渐渐发生变化并开始大力支持研制核潜艇的工作。于是苏联海军一方面拼命加快强大水下核打击力量的建设,一方面开始考虑尽快构建全新的水面战略反潜能力,这也是苏联驱逐舰从60年代起经历发展转型的一个主要起因。“火力”级(Огневой)驱逐舰

在1937年8月的苏联劳动与国防委员大会,有关“愤怒”级驱逐舰存在的设计问题和结构缺陷成了与会各方代表的讨论重点。虽然苏联在建造驱逐舰的过程中问题不断,但斯大林对此却显得置若罔闻,他依旧以苏联已具备建造一切作战舰只的臆想状态开始构建红色苏维埃的“大舰队”计划。根据他的设想,苏联要在未来的两个五年计划中完成相当数量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并为此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高航速、远航程、强火力的中小型护航作战舰只。1937年11月海军参谋部在7型工程的基础上提出新型驱逐舰的战术技术需求,规定该型舰应在经济航速下具备4000海里的续航能力,最大航速不得低于38节;根据“愤怒”级所反映出的防空能力薄弱的问题,需求中特别考虑为该舰配置四门37毫米防空炮和四门12.7毫米防空机枪。

由于第1中央船舶制造设计局在“大清洗”中损失了多半技术专家和设计人员,故此设计工作交由“日丹诺夫”船厂所属设计主管尤诺维多夫(А.М.Юновидов)整体负责。起初的设计在130毫米火炮和76毫米高炮的火力配置上有双管或单管两种备选,但后者很快就被海军参谋部于1939年5月给否决了:根据“列宁格勒”级的实际情况,他们决定采用双管形式。10月27日设计最终获得批准,建造计划被编为30型工程。按照整体计划,建造工程共将为苏联四大舰队完成30艘驱逐舰的建造任务,分别由四家船厂完成:“61公社社员”船厂完成包括首舰“火力”号在内的六艘,“日丹诺夫”船厂完成十三艘(原计划其中的三艘由“奥尔忠尼启则”船厂完成),“列宁共青团”船厂建造五艘,而剩余六艘则让“莫托洛夫斯克”船厂完成。在“61公社社员”船厂准备落料工作的“火力”号,照片摄于1939年10月。

建造工作于1939年11月下旬正式开始,根据设计要求,30型工程重点强化了船体结构和适航能力的改进。相比已近完工的“前哨”级,“火力”级取消了主桅设置,但同样用水密舱壁分出15个舱室,舰身外形尺寸上也得以一定的增加;干舷高度略微提高,艉部成方型宽体设计,船体结构上诸如甲板边板、舷侧顶列板和横撑龙骨等关键受力部位均采取了铆焊结合的加固措施。主动力是两台52500马力ТВ-6型减速齿轮汽轮机组配合四座单位面积内产生27千克压力的КВ-3型锅炉。在艏舰桥的设计上尤诺维多夫并未延续7型工程的两层式设计,而是重新借鉴“列宁格勒”级更为细致的三层建筑布局:底层建筑内主要是高级军官场所,包括舰长室、政委办公室、士官室以及军官用餐室等,二层建筑内包括舵轮室、海图室和主作战指挥室,而三层建筑上则设有信号指挥桥楼和КДП-4型四米测距指挥台;另外在艉舰桥则内设另一间无线电通讯室和备用指挥室,包括测向操作室、医疗救护室和小型船员休息室等,顶部的二层甲板上则安装另一门76.2毫米39К双联防空炮和一座СВП-29型三米测距指挥台。其他武器还包括艏艉各一门130毫米Б-2ЛМ型双联火炮,两座533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仍按照传统设计布置于二号烟囱前后,此外艏舰桥和艉部测距仪两侧还各有两挺12.7毫米ДШК防空机枪。

通过苏芬战争中的实际经验,苏联人发觉传统进风口设计锅炉的舰船一旦遭到敌方空袭极易造成对锅炉机械设施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密封性的破坏会让舰只整体动力大大下降,由于西方等国早已发现这一问题并全部改用炉膛直接送风的机械装置,苏联人于是在1940年对“火力”级的机械设计进行了修改并重新编为30А型工程。但苏德战争的爆发让改进措施难以付诸实施,就连驱逐舰的整体建造工作也受到了极大影响:1941年8月德军攻抵尼古拉耶夫郊外,“61公社社员”船厂于是决定将进度最快的两艘“火力”号和“顽皮”号撤至后方,而另四艘无暇顾及的船体最终被德国人俘获;其他四家船厂的境况也不甚理想,由于时常遭到德军的炮击和空袭,建造工作不得不陷于停滞,剩余舰船的工作也宣告全部停止。直到1943年7月苏军开始逐步扭转战争局势后,“火力”号和“顽皮”号才在造船工业人民委员会和海军人民委员会的联合决定下在黑海东岸的巴统重新开始缓慢的建造工作。苏联人根据战争实际情况从1942年起就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改,除略微改进基本尺寸之外,饱受德军空袭之苦的苏联人决定对症下药,将四门防空机枪全部更换为37毫米70К防空炮,此外还增加两座深水炸弹投放器以提防德军潜艇,而借鉴德国人最新研制的“螃蟹”型(Краб)声控高爆水雷也首次投入使用。但苏联人觉得这些防空火力似乎仍不足以应付难缠的德机,于是他们又增设两门70К防空炮和四挺ДШКМ防空机枪,只不过德国空军早已随着东线局势的逆转而变得气数极尽,等到“火力”号于3月底交付黑海舰队服役时,该舰舰长博布洛夫尼科夫中校(П.А.Бобровников)有些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些斟酌再三后才安装上去的防空武器在战争末期只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正在“日丹诺夫”船厂进行最后舾装的“勇敢”号。

二战结束后海军人民委员会根据战争期间所积累的经验强烈要求对该级驱逐舰进行修改,1947年1月28日改进后的设计方案通过审批并被重新编为30К型工程,剩余十艘正在建造的驱逐舰和已投入服役的“火力”号也随即按照修改进行改建。改进设计中除对机舱位置进行了必要的布局调整之外,还增加了相当的舰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数量,包括一门85毫米92К型双联防空炮以及“舰旗-1Б”对空搜索雷达、“暗礁-1”对海搜索雷达、“眼环”(Рым)导航雷达、“尖角堡-2”(Редан-2)主火控雷达、“三角旗-2”火控雷达、“天龙座-144а”(Дракон-144а)水声站和“后桅”(Бизань)电子对抗仪,刚根据库兹明(П.П.Кузмин)和谢尔谢夫斯基(С.А.Шершевский)两位专家最新无线航海测距理论而研制成功的РПН-47型无线测向仪也取代了原先的“浪花-K”(Бурун-K)型,而测距指挥台也改为更为先进的КДП-2-4型(北约代号Four Eyes/四眼);前后两部测距指挥台顶部出于试验考虑还分别安装了无线电结构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列别捷夫(Б.П.Лебедев)与博格尔诺夫(П.В.Подгорнов)共同设计的“火星-2”型(Марс-2)和第10科研所(НИИ-10)设计师卢金(Ф.В.Лукин)改进的“木星-2”型(Юпитер-2)两座雷达测距仪。此外电力设备也有所调整,在美苏关系最终僵化前所进口的最后一批“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生产的涡轮发电机被安装于该型驱逐舰上,而战前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巴卡”(Bardka)柴油发电机也最终被国内研制的АПН-290型所取代。“火力”级驱逐舰更多的时候可以看成是7У型工程的再改进型,虽然增加了适当续航距离的确敷衍了苏联高层的指示,但该级舰的防空能力即便是经过了三次亡羊补牢式的改进之后仍让人不敢恭维,另外该级舰存在严重的甲板上浪现象,舰上通道布局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这些严重缺陷在随后的服役中逐一暴露出来,在短短服役了十余年之后,“火力”级在甚至未接受过一次改进工作的情况下便开始陆续从海军退役,而根据这些缺陷而改进出的“快速”级驱逐舰则很快成为冷战最初期苏联的主力驱逐舰。正在进行系泊试验的“坚韧”号,照片摄于1948年。正在“日丹诺夫”船厂进行最后舾装的“卓越”号。“火力”号

1941年5月前曾取名为“危险”号(Опасный)。1956年2月17日退役并被成为目标舰ЦЛ-2。1958年10月13日退出海军序列,10月20日除籍。按照30К型工程进行改进前的“火力”号,照片摄于1947年。改进后的“火力”号,照片摄于1948年。注意КДП-2-4测距指挥台上已装上的“火星-2”雷达测距仪。“火力”号舯部特写,注意两侧的3毫米70К防空炮。“慎密”号

1958年4月8日退役并被改建成浮动营房ПКЗ-151,一个月后又被改建成目标舰ЦЛ-30。1961年5月15日除籍并改建为海上浮靶;11月6日在坎达拉克沙湾附近海域被用于反舰导弹试验而击沉。“顽皮”号

1950年3月25日宣布退役并作为“热列兹尼亚科夫”号的替换舰只而转赠保加利亚海军以支援其舰队建设,该舰同时更名为“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号(Георги Димитров)以纪念一年前因病去世的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季米特洛夫。1957年1月底作为保加利亚总理尤格夫(А.Т.Югов)的座舰造访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1958年底降级为保加利亚海军学校训练舰;1963年除籍并开始接受解体工作,部分船骸至今沉于瓦尔纳湖中。“顽皮”号舰艏处近照。已加入保加利亚海军的“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号,但保加利亚人并未对该舰进行明显的改进。“感召”号

1948年2月23日至1953年4月23日编入第五舰队服役,后编入太平洋舰队继续服役。1958年4月18日退役并被改建成ЦЛ-32号目标舰,1959年9月14日又成为训练舰УТС-90。1960年9月29日退出海军序列,10月10日正式除籍。“射手”号

1946年1月更名为“斯大林”号。1958年1月28日从海军退役,4月3日除籍后在摩尔曼斯克接受解体工作。解体中的“斯大林”号,照片摄于1959年。“卓越”号

1949年1月9日至1955年12月24日编入第四舰队服役。1960年2月6日退役并成为目标舰ЦЛ-69;1962年2月9日退出海军序列;4月6日被改建成浮动营房ПКЗ-43。1965年7月13日除籍。“坚韧”号

1949年5月31日至1953年4月23日编入第七舰队服役。1959年2月20日退役并改建成目标舰ЦЛ-51。1960年8月30日除籍。“坚韧”号艉部特写。“权力”号

1949年5月31日至1953年4月23日编入第七舰队服役。1959年2月20日退役并改建成目标舰ЦЛ-48。1960年8月30日除籍。“模范”号

1949年11月27日至1955年12月24日编入第八舰队服役。

1959年2月20日退役并被改建成目标舰ЦЛ-41;1960年2月6日改建为训练舰УТС-251。1961年2月23日除籍后在帕尔迪斯基接受解体工作。“勇敢”号

1950年4月16日至1955年12月24日编入第四舰队服役。1958年3月18日退役,4月3日除籍。“天才”号

1950年8月6日至1955年12月24日编入第四舰队服役。1958年1月28日退役并于三个月后改建为训练舰УТС-86。1965年2月27日除籍。服役后不久的“天才”号。30К型驱逐舰“快速”级(Скорый)驱逐舰

由于以7型工程为基础所改变衍生出的多种型号驱逐舰实际上都存在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加之苏联人在卫国战争期间损失了足足34艘驱逐舰,故此苏联急需要在战后将这一数字亏空弥补过来。根据1945年8月所制定的造船计划设想,苏联人计划在1955年之前完成132艘大型驱逐舰和226艘常规驱逐舰的建造工作;这似乎让我们又感受到了斯大林意图组建一支强大海军的野心。不过满目疮痍的苏联在战后的镇痛期内显然不具备如此规模庞大的建造能力,于是中央政治局考虑再三后决定在原先已建成驱逐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根据造船工业人民委员会随后进行的分析结论,他们认为“火力”级驱逐舰最为适宜设计改进工作。在经过了副人民委员列季金的亲自批准后,改进设计工作交由第17中央设计局完成,由工程师费谢尔总体负责,另两位设计师阿库尔(Г.Д.Агул)和马斯连尼科夫(К.А.Масленников)辅助完成设计工作。半年后以该设计局所在“日丹诺夫”船厂分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专门负责设计轻型战舰的第53中央设计局(ЦКБ-53),设计工作方向也变得更为明确。1947年1月28日设计工作顺利通过,建造工作被编为30бис型工程,工程初步计划建造二十艘,后来根据斯大林对造船工业部部长戈列格里亚德的亲自指示,该型工作的建造数量一下增加至六十九艘;两年后后续的41型工程由于发现存有很多技术缺陷,海军部和造船工业部曾计划再增加二十五艘该型驱逐舰的建造工作,不过提议未获整体通过,经过多方协商,30бис型工程的建造数量最终敲定为七十艘。

1948年9月底,该工程开始先后在“日丹诺夫”、“61公社社员”、“莫洛托夫斯克”和“列宁共青团”等四家船厂开工建造,并由海军部特派的中校工程师伊里切夫(А.Т.Ильичев)负责监督工作。30бис型的设计外形相比前作有所增加,内部舱室增加到18个,同时舰身也首次采用全焊接制造工艺,但重要的是设计人员针对30К工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很大的改进。首先,舰艏甲板为避免上浪成高干舷上翘设计,艏舷倾斜设计略显外飘,过渡也更加圆滑;其次,苏联人在舰艉设计上更多地借鉴优化了纳粹“纳尔维克”级(1936A“Narvik”)的方案,况且作为德国战后赔偿的Z-33号驱逐舰也给了苏联人更直接的参考依据;此外该舰也重新改用当初“列宁格勒”级中与船体一体化的密封型轴管架设计。在动力选择上,费谢尔依旧保留30К型工程的轮机锅炉交替布局形式,但换用列宁格勒锅炉制造设计局工程师加萨诺夫(Г.А.Гасанов)和捷格加列夫(П.Д.Дегтярев)研发的КВ-30型锅炉;电力供给设备则继续采取“火力”级115伏直流电设计,装备三台150千瓦涡轮发电机和两台75千瓦柴油发电机。在武器装备上,苏联人保留了艏艉各布置的一门130毫米Б-2ЛМ双联火炮,二号烟囱前后的两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却全部换成五联装,而原先的76.2毫米防空炮也换成了一门85毫米92К双联防空炮,另外在艏舰桥二层建筑的延伸炮台以及艏舰桥、一号烟囱和艉桥顶部共配备有七门70К防空炮;反潜武器则包括两座БМБ-1深水炸弹投掷器,但至1951年就改用第101专业设计局设计师沙维林(Б.И.Шавырин)研制的БМБ-2型。“快速”级的电子设备在“火力”级的基础上得以再次加强,除将对空搜索雷达换成更趋完善的“舰旗-1М4”型并改用“海王星”(Нептун)导航雷达之外,苏联人还增设一套“绘图板-30бис”(Планшет-30бис)信息指挥系统并配合使用“火炬-МЗ”(Факел-МЗ,北约代号Ski Pole-A/滑雪杖-A)询问发射机和“火炬-МО”(Факел-МО,北约代号Ski Pole-B/滑雪杖-B)询问应答器组成的“火炬-М”敌我识别仪。另外原先的测距指挥台也改为更为先进的СМ-10型,而СВП-29РЛМ型测距仪也安装在艉桥上方配合“三角旗-2”火控雷达的使用。正在“莫洛托夫斯克”船厂进行最终舾装工作的30бис型驱逐舰。

1949年10月底,进度最快的“大胆”号已具备下水试航的一切条件;因被海军部选定为斯大林生日庆功的重点工程,海军上将阿布拉莫夫(Н.О.Абрамов)特地授命担任验收委员会主管,具体工作则由海军少校斯塔尔采夫(И.С.Старцев)一手负责。11月3日该舰开始在波罗的斯克港外的格但斯克湾海域进行验收试航。至12月1日验收完成时,“大胆”号累计试验时间已达145小时,共行驶约5250海里。12月21日,首舰“大胆”号选在斯大林七十大寿之际正式交付波罗的海舰队服役,其用心可谓良苦。作为整个苏联时期建造数量最多的一型驱逐舰,“快速”级同时也创造了苏联造船业的一项纪录,也就是该级的“才能”号先后仅用了十三个月时间就交付海军使用。尽管“快速”级进入服役的三十余年里正值如火如荼的冷战军备竞赛期,但其改进工作却并不随着推陈出新的各种海军武器装备而层出不穷,这批30бис型舰只只是从1951年开始陆续将70К防空炮调换成四门37毫米В-11双联防空炮,还有一部分舰只则在60年代末起增加了一至三门数量不等的25毫米2М-3М双联防空炮;但该级驱逐舰的电子设备却更换频繁,包括先后换配“飞马座-2”(Пегас-2)舰壳声呐和“顿河”(Дон)导航雷达,火控雷达也换成了“齐射”型(Залп,北约代号Half Bow/半弓),前桅还另外增设了一部“曙光”(Заря,北约代号Post Lamp/路灯)对海搜索雷达。当然该级驱逐舰在冷战期间也出于苏联国际外交所需而出口海外:1957年由于苏联和哥穆尔卡政府关系趋向缓和,苏联于是将该级的两艘驱逐舰转给波兰海军用于其海军建设;到了60年代,苏联顾及其全球地位扩张的影响,又向反美情绪高涨的印尼先后转手了八艘该级驱逐舰,同时对舰只进行了必要的武器和电子设备的换装,尽管其改进工作并不大,但这型方案仍旧被苏联自己细分为30БК型工程。相比起这些,转手给埃及的一批驱逐舰所接受的改动也更加明显,从50年代后期开始至苏联和埃及最终撕破脸皮之前,相继有六艘该级驱逐舰转给了埃及海军,当然其真实用心只是苏联为扩大在地中海的势力并将第三世界国家逐步纳入自己的社会主义阵营籍此削弱英美国家的掌控力度。1967年开始苏联人将原来艉部的В-11和92К防空炮以及СВП-29РЛМ测距仪全部拆去并在相应炮位上换用了ЗИФ-75防空炮,舰艏处额外增加了两座РБУ-2500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另外苏联人还为驱逐舰增加了一定数量的雷达电子设备,包括“俄尺-Б”火控雷达与“俄尺-Н”对空搜索雷达等,而最后两艘“永久”号和“拼命”号即按此方案加以改进,改进工作也被称为30БА型工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