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才女诗词--中华传统诗词经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21:46:35

点击下载

作者:刘冬颖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古代才女诗词--中华传统诗词经典

中国古代才女诗词--中华传统诗词经典试读:

出版说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诗词是人类心灵的形象展现,尤其是古典诗词,她所具有的深厚的韵味和音乐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具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时至今日,诗词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拥有着广大的爱好者,人们心中那些幽微的情意仍要借诗词来传达。中华书局历来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量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近期,由中华书局发起,联合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共同举办了“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文化公益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人们积极创作投稿,掀起了一场古典诗词创作的热潮。随着活动的展开,我们认为有必要为人们提供一套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诗词读本,以方便读者的创作与欣赏。

朱光潜先生说:“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到了这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成功了。”这番话可谓是前辈大师的经验之谈,我们学习、欣赏和写作古典诗词,也应从“玩索名家作品”入手,有鉴于此,我们编选了这套“中华传统诗词经典”丛书,并作为参加“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的学习参考书。

丛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关于如何写诗赏诗的理论著作。包括《诗词格律》、《诗词写作常识》、《怎样赏诗》、《怎样用韵》、《人间词话》等;二、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诗词总集。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三、历代名家名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纳兰性德等人的作品。

具体到每一本书,我们的做法是:一、精选作家作品。入选的作家一般为诗词领域领一代风骚的人物,入选的作品以传诵程度为首要标准,且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二、引导扩展阅读。作家的选集中附一到两篇评论文章,帮助读者多维度了解相关作家作品;三、选用权威版本校勘整理。基本体例为正文、注释、评析三部分,各书根据内容的不同略有变化。为便于阅读,一般不出校记,注释力求准确简洁,评析旨在帮助读者领会诗词的意境及妙处。

丛书采用双色印刷,小32开本,只手可握,以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徜徉于诗词的海洋,尽情享受诗词的华美情愫。中华书局编辑部二〇一三年八月

名家解读

诗里有感发的生命

叶嘉莹

诗里边有感发的生命,但这种生命有品质和数量上的种种不同。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只追求感情上的满足,而有的人宁可忍受感情上的孤独寂寞,所要追求的乃是理想上的满足。这话很难讲,可事实上确实有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青青河畔草》是善用比、兴比较典型的例子。诗中的女子是炫耀的、世俗的,她所追求的仅仅是一种感情。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诗中的主人,面临人生失意的情况下内心所产生的矛盾,是直述的,是一位急于表现自己的女子。女子从一出场,诗中就用了“盈盈”、“皎皎”、“娥娥”等词语,这些词语所表现的,都是一种向外散发的、被大家看到的美丽和光彩。尤其是“纤纤出素手”的“出”字,更是隐约含有一种不甘寂寞的暗示。在表现手法上,《青青河畔草》是象喻的。“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写的是春天到来时的景色。“青青”,是草木的颜色;“郁郁”,是草木盛多的样子。这两句是感发的起兴,就如同《诗经·关雎》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样,也是由大自然中的生命与人类生命间相近似之处引起共鸣,因而产生了由物及心的联想。春天,是花草树木一生中最美好的季节,当你看到这些美好的生命如此欣欣向荣,就会在内心之中也产生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之情。这两句写的是楼外的景色。接下来就引出了楼里的人—“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是形容这个女子的仪态之美,而“皎皎”则是形容这个女子的光彩照人。另外你还要注意这“窗牖”两个字:楼外景色如此美好,楼上女子也是如此美好,而当他写到“当窗牖”的时候,这两种生命的美好蓦然之间就打成了一片。下面说“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个女子不但长得美,梳妆打扮也很美。“娥娥”,也是美丽的样子;“纤纤”,是说她的手指细长而洁白。而且你看,他所用的形容词“娥娥”、“纤纤”和前两句的“盈盈”、“皎皎”,都是叠字,因此进一步增强了那种美丽的姿态。同时,你要知道“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还不仅仅是写美丽的姿态,还有很多暗示在里边。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的传统中,男子生命的价值就是得到别人的知赏和任用,很多人终生都在追求这个理想,包括像李太白那样不羁的天才。对于一个有才能的男子或者美丽的女子来说,当得不到别人赏识时,总会产生一种寂寞的感情,而这时候往往也是对品格操守的一个重要考验的时刻。他(她)必须耐得住寂寞,不能够接受那些不正当的或不够资格的赏爱,这在人生中是很重要的考验。如李白被请到翰林院去做待诏,那是一个很高贵的职位,但李白认为这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因此辞官而去。杜甫在华州做司功参军,他觉得这违背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也弃官而去。陶渊明也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伟大诗人,他之所以耐得住寂寞,是因为内心之中有自己真正的操守。他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在乎那些世俗的名誉地位,不在乎别人对他说些什么,甚至也不在乎生活的穷困潦倒。而女子一生一世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就在于得到一个男子的赏爱,所以女子的化妆修饰,都是为赏爱自己的人而做的。“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个女子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而这种做法也就暗示了她的心中有一种对感情的追求。我们所讲的这首诗,在描写这个楼中女子时,用了很多美丽、外向的词语,所有这些词语中,都含有一种不甘寂寞和善自炫耀的暗示。为什么会这样?原来这个女子“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所谓“倡家女”就是歌妓舞女,这样的女子平生过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往往是忍受不了寂寞的,更何况她现在又嫁给了一个“荡子”。所谓“荡子”,不一定是现在所说的浪荡之人,而是指那种经常在外漫游、很少回归故乡的人。这种人一出去,就再也想不起回来,把妻子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在家里,所以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所谓“难独守”,是说这个女子现在还是在“守”,只不过她内心之中正在进行着“守”与“不守”的矛盾挣扎。结尾,不是表现真正的堕落,而是表现一种在人生歧路上的徘徊。

这首诗仅仅是写一个倡家女心中的矛盾挣扎吗?不是的,这“难独守”三个字,实在是写尽了千古以来人性的软弱!写尽了千古以来人生所需要经受的考验!仅仅是女子要经受这个考验吗?也不是的,任何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都面临这样的考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干事业还是做学问,都需要有一种勤勤恳恳和甘于寂寞的精神。但有些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为了早日取得名利、地位,往往不择手段地去表现自己,所谓“尽快打出一个知名度来”。而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有时候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所以,这一首诗所写的乃是人生失意对你的考验,当然这也属于人生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很多人认为这首诗不好,或者根本就不选也不讲这首诗,我以为那是不对的。这首诗好就好在它提出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失意的情况下,面对短暂的人生,还要不要坚持你的理想?这个问题实在是古往今来一切人都很难回避的。然而作者又没有直截了当地把这个问题说出来,其中所含蓄的这种幽深委婉的情意,读者必须很仔细地去体会才可以得到。(节选自《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6—103页)何以诉辛苦 告情于文辞刘冬颖

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不乏才华横溢的女性,除了易妆从戎的花木兰和君临天下的武则天,还有很多女性凭借自己的文采,在历史上留下了美丽的一笔。本书所选这一百篇情采飘扬、文辞飞动的诗词,就从一个侧面生动地活画出古代才女的典型群像。

才女文章一直是古代文人雅士津津乐道的美谈和倾慕之“好逑”。然而,较之男性,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是边缘化群体,中国自古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是宋代朱淑真《自责》诗中的句子,一个古代才女的内心烦恼溢于言表。中国古代的才女,虽然精通诗书、满腹才华,但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却无用武之地。也正因为她们有了别的女人所没有的知识和思想,所以才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梦寐以求的理想和平衡。“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左棻《感离》诗),只有诉之于诗词,才是她们心灵的巨大安慰,也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现在社会女性独立自主,甚至出现了无数“女汉子”,那么,我们品读这些曾经的才女诗词,有什么用处呢?

现代人之所以与古典诗词有了距离,主要因为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古今不同,造成人们审美心理的差异,渐渐将古典诗词逼仄为阳春白雪。诗,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栖居的方式,它可以触动我们心中最温柔的那部分。读古诗就如《红楼梦》中香菱所说:念在嘴里,就像是含了一个橄榄。才女诗词,就如蜜制的橄榄,品之有说不出的情韵。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诗歌的缘起,是因为外在的事物令人心有所感动。柳如是《杨白花》中有“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一句,以杨花自比、自怜,黯然销魂。这正是才女诗词的魅力所在—将诗人的内心倾诉给读者,使读者在审美欣赏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涵养。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题材,多是由男性“代言”的,其对女性的描述自然带着浓厚的男权主义特征。从楚辞开始,女性题材诗歌又往往与“香草美人”的政治寄寓密不可分,以达成特定的抒情效应。而女性的自我认知以及女性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等,在诗中并不是被关心的话题。中国诗史上,天机自然地写女性,并形成一系列鲜明女性形象的,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才女。只有才女的文字,才能体现出女性与男性一定程度的“对话”姿态。因为有了才女诗词,我们可以知道曾经的女人世界是怎样的—杨柳曾经见证多少真爱,风雪曾经漫卷多少恩情,细雨曾经拂过多少忧思,明月曾经照过多少无眠。在这一意义上,诗词也是历史的一部分。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知道洁白的纸上可以写下多么立体的人生,漆黑的墨迹可以记录多么璀璨的生命。古代才女诗词,虽然在时空上和我们相隔遥远,却在精神上和我们血脉相连,既表达了女性在与男性相处中的丰富情感体验和特定心理,又散发着女性在隐忍中勃发出的一种强健生命力。正因为才女诗词中塑造了这样一批可亲可敬、可喜可爱的女子形象,才让后人了解到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状况,更为她们的故事所感染和启发,以相同的情感勾连古今,并可以对当代女性生命意义的探询与塑造,起到砥砺和激发的积极作用。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才女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意蕴、优美的节奏韵律,令无数后来者倾心,其风流文采,直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由无数女性心灵凝结成的精彩诗词,伴随着古老的河山,走过悠久的岁月,和历史上无数人间兴废事一起流传到了今天,还会将“她”的美传递下去……刘冬颖于2013年冬至日先秦两汉许穆夫人

姬姓,名不详,约生活于公元前690年至公元前658年之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春秋时期卫国公子顽和宣姜的女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1]载驰[2][3][4][5][6]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7][8][9]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而不臧,我思不远。既不[10][11]我嘉,不能旋济。视而不臧,我思不。陟彼阿丘,言采其蝱[12][13][14][15][16]。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我行其[17][18][19]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20]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注释】

[1] 《载驰》选自《诗经·国风·鄘风》,作者为东周时期的许穆夫人,生卒年不详,因其是卫君女儿,后嫁到许国,故称许穆夫人,传《诗经》中的《泉水》为其所作。

[2] 载:语助词,且、乃。驰:车马奔跑得很快。驱:用鞭子赶马快跑。

[3] 唁(yàn):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国家危亡之意。卫侯:指作者之兄,已去世的卫戴公。

[4] 悠悠:形容道路遥远的样子。

[5] 漕:地名,卫国城邑。卫国被狄人灭后,在漕邑复国建都。

[6] 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国的许国大臣们。跋涉:远道奔波而来(劝阻许穆夫人)。

[7] 嘉:赞同,赞许。

[8] 视:表示比较。臧:好,善。

[9] 思:忧思。远:摆脱。

[10] 济:渡河。不能旋济:我就不能立刻渡河回去。

[11](bì):同“闭”,闭塞不通。

[12] 言:语助词。蝱(máng):贝母草。这句诗是用采蝱治病,来比喻设法救国

[13] 怀:多思虑,即多愁善感。

[14] 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亦各有行:但也自有她的道理。

[15] 许人:许国的人们。尤:责怪。

[16] 众:众人。稚:幼稚。

[17] 芃(péng)芃:草茂盛的样子。

[18] 控:往告,赴告。

[19] 因:亲也,依靠。极:至,指救援者到来。

[20] 之:往,指行动。这句诗是说:(你们所考虑的一百样方法)都不如我所选择的路周全。【评析】《诗经》三百五篇,百分之九十九的诗篇作者都是无名氏。而《载驰》这篇表达强烈爱国情怀的诗篇,其作者证据确凿地就是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诗人选取了自己的祖国卫国亡国,自己的兄弟卫君惨死,去归国吊唁这一重要题材,巧妙地将自己安排在驱马返回祖国的途中,通过与许国大夫冲突的情景描述,来展开自己强烈感情的抒发,许国大夫无理阻挠的矛盾冲突,虽然只出现在诗的一二章中,但是它所激起的感情波澜,却汹涌澎湃于全诗。正像把一块巨石,投进了本来就不平静的河水。许穆夫人胸中那无可言状的悲哀、愤懑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之情,因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而女主人公的远见卓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深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刚强性格,正是在与许国君臣鼠目寸光、自私懦弱的对照之中,愈加鲜明地凸现了出来。无名氏[1]古艳歌[2][3]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注释】

[1] 诗篇最初见于《太平御览》卷六百九十八,题为《古艳歌》,无作者名氏。明、清人选本,往往作窦玄妻《古怨歌》。《艺文类聚》卷三十记窦玄妻事云:“后汉窦玄,形貌绝异,天子以公主妻之。旧妻与玄书别曰:‘弃妻斥女,敬白窦生: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独何人,而居是处。’”并不曾提到窦玄妻作这首歌。今仍从《太平御览》。

[2] 茕(qióng)茕:孤独忧思的样子。

[3] 顾:回头看。【评析】

弃妇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弃妇是指被丈夫遗弃的女性,历史上曾有无数位诗人都以博大的胸怀去感受弃妇们的苦难,抒写她们的不平,以唤起社会对她们的同情与关注。这首《古艳歌》就是弃妇诗,诗的前两句以孤独的白兔起兴,兴中兼含比喻,描画被迫离开家庭的弃妇,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走去却又下意识地向西回头,用兔子喜欢群居的习性,来反衬“茕茕白兔”的孤单,比喻自己被抛弃而终恋故人。后两句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是规劝男子应当念旧,只有用岁月沉淀出的情感才是最珍贵的,并幽怨地指出丈夫负心薄幸,感叹自己年华老去。这首诗虽然简短,却用朴素如家常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至理,是弃妇诗中的佳作。班婕妤

公元前48—2年,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州),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祖姑母。自幼聪颖,相貌俊秀,多才艺。十七岁被选入后宫,不久得宠,被汉成帝赐封为“婕妤”。后受赵飞燕的嫉妒、排挤而失宠,死后葬于延陵,《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班婕妤工于辞赋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一生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逸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悼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钟嵘的《诗品》,将其列为上品。[1]怨歌行

昔汉武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2][3][4]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5][6]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7],恩情中道绝。【注释】

[1] 本篇选自《玉台新咏》卷一,题为《怨诗》,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所以近人多据此疑此诗非班作,然亦乏确证。本书诗题依《文选》李善注。

[2] 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纨最为著名。

[3] 鲜:《文选》作“皎”,白。

[4] 团团:团圆。

[5] 秋节:泛指秋季。

[6] 飙(biāo):急风,大风。一作“风”。

[7] 捐:抛弃。箧(qiè)笥(sì):箱子。【评析】

班婕妤为人贤良淑德,诗句哀怨藻丽。此诗当是她失宠之后所作,又题为《团扇歌》,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诗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前六句写纨扇之盛,光彩旖旎至极。后四句写纨扇之衰,哀怨无比。在两相对照之下,女主人公命运的前后起伏,对比鲜明地凸显了出来。诗人以团扇自比,包含了两层意蕴:一是自身就像制团扇的白绢一样高洁纯粹、品行正直,不愿意同流合污;一是因团扇的季节性,又暗示着诗人被遗弃的结局和对君王刻薄寡恩的无奈。短短十句诗,即写出纨扇(即女主人公)盛衰变化的一生。作者用女性独有的温婉清丽的笔触,为读者描绘出一个跌宕多变的爱情悲歌。蔡文姬

名琰,字昭姬,约生活于东汉熹平三年(177)至三国曹魏景初三年(249),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她人生坎坷,初嫁卫仲道,后因夫死无子而回到娘家。因东汉末年匈奴入侵,被掳入南匈奴,被迫嫁给匈奴左贤王,并生育二子。十二年后,被曹操重金赎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一卷,惜已失传,载入《后汉书》本传的有《悲愤诗》两篇,一为五言体,一为楚辞体。这两篇作品,是蔡琰“感伤离乱,追怀悲愤”的产物。另有长诗《胡笳十八拍》传世,但是否为蔡文姬所作,一直存在争议。[1]悲愤诗(五言)[2][3][4]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5][6][7]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8][9][10][11]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12][13]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14][15]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16][17]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18]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19]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20]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21]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22]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23]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24]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25]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26][27]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托命于新人,竭[28][29]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注释】

[1]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2] 天常:即“天之常道”。乱天常:有悖天理。

[3] 篡弑:杀君夺位的不义之事。

[4] 诸贤良:指被董卓杀害的丁原、周珌等贤臣。

[5] 旧邦:指长安,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强迫百姓西迁长安。

[6] 义师:指以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的军队。

[7] 不祥:乱军。

[8] 卓众:指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所带的军队。初平三年(192),李、郭等出兵关东,大掠陈留、颍川诸县。

[9] 平土人:平原中土的人。

[10] 胡羌:少数蛮夷。

[11] 猎野:古代称(与少数民族)打仗为游猎,以显中华气质。

[12] 孑(jié)遗:孤单的遗孤。

[13] 撑(chēng):摊开。相撑拒:互相支撑。这句是说尸体众多、堆积杂乱。

[14] “长驱”二句:前一句是形容战争残酷,生灵涂炭;后一句是形容道路陌生危险,充满阻隔。

[15] 邈冥冥:形容遥远不可预期的样子。说明中原战乱,人们流离失所,又敢怒不敢言。这两句是形容生命飘零,转瞬就有可能死亡。

[16] 亭:通“揨”,刺杀。亭刃:加刃,即杀死。

[17] 我曹:犹我辈,兵士自称。以上四句是说,兵士对于被虏者不满意就说:“杀了你这死囚,我们不养活你了,让你吃刀子。”

[18] 参:兼。这句是说毒恨和痛苦交并。

[19] 彼苍者:指天。这句是呼天而问。

[20] 肃肃:犹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

[21] 辄:就。复:回复。

[22] 乖:背,离。

[23] 踟蹰:踌躇难行。

[24] 遄征:急速的赶路。遐迈:远行。

[25] 匈臆:即胸臆。

[26] 茕茕:孤独的样子。

[27] 怛(dá)咤(zhà):因惊痛而发声。糜:扩散。

[28] 勖(xù):勉励。

[29] 捐:放弃,抛弃。【评析】《悲愤诗》是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诗的叙事,按时间顺序,开头先交代军阀战争的来历,接着写自己被掳、陷胡、赎归和归家后的情景。在描写这些经历中,作者既写自己的经历,也写广大人民的苦难,把个人的苦难,置于广大人民的苦难之中,展现了当时战争造成人民乱离死亡的社会图景,也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性和人民性。蔡文姬命运坎坷,经历了婚变和被掳为人妻的耻辱之后,在异国他乡依旧心怀故国,其诗文也有凄凉之感:“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将一个被俘匈奴弱女子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悲愤诗》的语言明白晓畅,无雕琢斧凿之迹,却字字是血,句句是泪。诗中最突出的就是口语的运用,某些人物的语言,逼真传神,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贼兵骂俘虏的几句恶言恶语“我曹不活汝”,与人物身份吻合,闻其声如见其人;还有蔡文姬别子时,儿子说的几句话,似乎可以看到孩子抱着母亲颈项说话的神态,孩子的天真、幼稚和对母亲的依恋,跃然纸上。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此前的诗歌中是罕见的。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悲愤诗》也因之具有了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诗人的悲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这首《悲愤诗》深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激昂酸楚,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堪称魏晋时期叙事诗的双璧。[1]悲愤诗(骚体)[2][3]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4]阻兮之羌蛮。山谷眇兮路曼曼,眷东顾兮但悲叹。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5]颜。惟彼方兮远阳精,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6][7]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8][9]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寐兮起屏营,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10][11]翳月星,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匈愤盈,欲舒气兮[12]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13]儿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14]毁颜形。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注释】

[1]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2] 祜(hù):福。薄祜:薄福。一作“祐”。

[3] 殄(tiǎn):尽,绝。

[4] 曼曼:形容距离远或时间长。

[5] 阳精:太阳。

[6] 兜离:形容言语难懂。

[7] 岁聿暮:指年岁终晚。

[8] 扃(jiōng):从外面关门的门闩、钩等。

[9] 屏(bīng)营(yíng):彷徨,惶恐。

[10] 翳(yì):原指用羽毛做的华盖,后引申为起障蔽作用的东西;也指病症名;另指一种鸟。

[11] 泠(líng)泠:寒冷清凉的样子。

[12] 归宁:女子出嫁之后回娘家。

[13] 茕(qióng)茕:孤单的样子。

[14] 怛绝:因惊痛而发出的声音。【评析】

这是一首骚体诗。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是从楚辞中的《离骚》发展而成的,所以称为骚体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及哀怨之情;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用这种赋的写法创作的诗歌,称作骚体诗。骚体的《悲愤诗》共三十八句,题材内容与五言《悲愤诗》大致相同。由于旨在抒情,所以对个人经历的叙述是比较简略的。诗中虽然有许多描述景象风物之处,但其实不过是用以渲染诗人背井离乡悲痛心情的陪衬笔墨。匈奴的气候,是“阴气凝兮雪夏零”;景物是“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人物是“人似禽兮食臭腥”。在蔡文姬眼中,这一切都是野蛮、荒凉又令人费解的。在这些对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诗人极言其与故乡中土的差异,以此衬托自己心情的沉痛悲愤。这首骚体诗虽重抒情,却是有感而发。在悲情地抒写自己惨痛的人生变故后,诗人具体描绘了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她夜长难寐,起身徘徊,在阴云蔽天、朔风呼啸之中,她听到胡笳的呜咽、边马的嘶鸣和南飞孤雁的哀啼,激发起她思乡的悲哀。然而她又不敢出声啼哭惊动主人,只能独自暗暗地“含哀咽兮涕沾颈”。诗人练字水平颇高,“胡笳动兮边马鸣”一句,以边塞特有的乐器—胡笳声写出心声,又将心声形诸吞泣声精彩地描写出来,绘声绘色地从细节上将诗人的痛苦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描述了诗人那孤立无依的凄惶心灵。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颇不相合。虽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假托之作,然而蔡文姬的名字伴随着这两首《悲愤诗》,已不可磨灭地留存在了中国诗歌史中。徐淑

生卒年不详,东汉桓帝年间人,与其夫秦嘉俱为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人。据《史通·人物》,桓帝时,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被任为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秦嘉赴洛阳时,徐淑因病还家,未能面别。秦嘉客死他乡后,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毁形不嫁,哀恸伤生”,终生守寡。秦嘉、徐淑夫妇恩爱情深,都能诗文。今存秦嘉诗六首、文二段;徐淑诗一首,文三段,大都是夫妇往来叙情之作。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来看,秦嘉和徐淑占有一定的地位,其诗歌作品,表明了文人五言诗技巧的渐趋成熟。[1]答秦嘉[2][3][4][5]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6][7]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悠悠兮离别,[8]无因兮叙怀。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9][10]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长吟兮永叹,泪下兮霑衣。【注释】

[1] 选自《玉台新咏》卷一,诗题作《答夫诗》。南朝徐陵《玉台新咏》载秦嘉五言《赠妇诗》三首,徐淑《答夫诗》一首,是最早记录秦嘉、徐淑赠答诗的文献。欧阳询《艺文类聚》收录了他们的部分赠答诗。据《隋书·经籍志》:“梁又有妇人后汉黄门郎秦嘉妻《徐淑集》一卷。”可见徐淑本有集传世;然而至少在魏徵、长孙无忌撰《隋书》时即已亡佚。关于他们的诗歌,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得最全。

[2] 不令:不好。

[3] 婴疾:患病。

[4] 沉滞:拖延了很久。

[5] 差(chāi):通“瘥”。不差:不痊愈。

[6] 旷废:耽误。觐(jìn):会见,会面。

[7] 悠悠:遥远。

[8] 容辉:仪容风采。

[9] 引迈:启程。

[10] 乖:背离,远离。【评析】

从诗歌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赠答诗。自东汉以来,朋友、夫妻间的赠答诗逐渐形成风气。五言诗发展史上,秦嘉、徐淑夫妻的赠答诗是除托名苏武、李陵赠答诗以外,中国现存最早的赠答诗。东汉桓帝时,秦嘉因公务远赴洛阳,当时他的妻子徐淑正卧病母家,夫妇没能面别,秦嘉作《留郡赠妇诗》三首与妻话别,徐淑以《答秦嘉》诗作答。从诗歌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骚体诗。诗的前十句化情于事,后十句直抒其情,用近于白描的语言,叙述夫妻别离的黯然神伤,读之无不感人。“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一句,将妻子深深的追悔之情和久久的依恋之感巧妙地蕴于比喻之中:恨不能生出一对翅膀,追赶上自己心爱的夫君。“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长”字和“永”字,同义重复,更见得此情的深沉含蓄。

在中国诗史上,徐淑的这首五言骚体《答秦嘉》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四言诗与五言诗的结晶体,是由四言诗句加一个“兮”字而成为五言诗句的典型例子。一个“兮”字加在四言诗句中间,使“二二”的四言两节拍,变为“二一二”的五言三节拍。这种句式,使诗歌在咏唱和情感表达上都更加丰富了,反映了东汉末年五言诗体发展的重要过程。甄姬

又称甄夫人,生活于东汉光和六年(183)到曹魏黄初二年(221),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为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正室,魏明帝曹叡之母。关于甄氏一生的经历,《三国志·魏书·后妃传》里只有一点简略的记载,可知甄氏出身名门,素养很高,本为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邺城后成为曹丕的妻室。后因郭皇后谮害而被曹丕赐死。曹叡即位后追甄氏为文昭皇后。甄姬颇有文辞,其文辞和美貌广为后人传颂。[1]塘上行[2][3][4]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5]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6][7]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贤豪故,弃捐素所[8][9][10][11]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12]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致独[13]乐,延年寿千秋。【注释】

[1] 选自《玉台新咏》卷二,唐《艺文类聚》亦收录此诗,与《玉台新咏》所录文字略有不同。后世也有人认为这首《塘上行》为曹操所写。

[2] 蒲(p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离离:茂盛的样子。

[3] 傍(bàng):依靠。仁义:一作“人仪”。

[4] 莫若妾自知:一作“莫能缕自知”。

[5] 铄(shuò)黄金:熔销黄金,比喻人言可畏,谣言害人。

[6] “念君”二句:一作“今悉夜夜愁不寐”。

[7] 以:一作“用”。

[8] 莫以鱼肉贱:一作“莫用鱼肉贵”。

[9] 薤(xiè):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10] 麻枲(xǐ):指麻,或者麻布衣服。

[11] 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叶细长,根坚韧,可做笤帚、刷子等。蒯(kuǎi):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形,花褐色。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也可造纸。

[12] 翛翛:一作“修修”或者“萧萧”,形容风雨声。

[13] 从君致独乐:一作“今日乐相乐”。【评析】《塘上行》是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清调曲》,可以配乐演唱。在《塘上行》一诗中,作者以沉痛的笔触,抒发了被弃的哀愁与悲痛,整部作品于阴云密布中,透露出一种刻骨的悲伤之情。甄氏之所以在诗中如此深切沉重地嗟叹,源于流沛战乱的时代背景,更深的原因却是由于自身不幸的情感经历。这位优雅的美人,在唱怨歌时也充满了精巧心思。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用身边的一系列景物,代言自己的境况和心情。甄氏一生充满着传奇,伴君伴虎使得这位美人吟唱了“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的句子。诗之结尾,更是令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这首诗哀怨婉转,却又不失大气:丈夫另有所爱,抛弃了自己,但这里除了哀怨之外,还有对丈夫的规劝,希望他千万不要见异思迁,更祝福丈夫“延年寿千秋”,展示了一个女人高贵、宽容、博大的爱。因为甄氏的特殊历史地位,此诗常为后人传诵。苏伯玉妻

姓名、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东汉长安人,一说晋朝人。苏伯玉出仕蜀地,久而不归,其妻子居住在长安,作《盘中诗》以寄,倾诉思念之情,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回文作品,其中不少诗句可以倒读。[1]盘中诗[2]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3]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4][5][6]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7][8][9]数。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知四足。与[10]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注释】

[1] 选自《古诗源》卷三。

[2] 鸟鸣悲:一作“鸟悲鸣”。

[3] 中心悲:内心悲凉。

[4] 绞:交结,缠绕。

[5] 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

[6] 行(xìng):行为,一般指道德上的表现。有行:道德表现好。

[7] 数:计算。

[8] 斛(hú):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后改为五斗。

[9] “今时人”二句意为:现今的人都不聪明,智商就像四只脚的动物那样。

[10] 周:环绕。【评析】

这首《盘中诗》在形式上机巧灵活,将全部诗文刻写在一盘之上,在文字位置排列上作巧妙安排,以增加解读的难度和趣味,读时当从盘的中央开始,婉转回环而读。诗中多伤离怨别之辞:传说苏伯玉曾宦游蜀地,他一到四川,就被奇丽的山川景致吸引住了,整天与朋友们流连于山水之间,再加上政务繁忙,竟渐渐把留在长安家中的妻子淡忘了。苏伯玉的妻子是一位兰心慧质的多情才女,她看见人家夫唱妇随,其乐融融,自己丈夫使蜀,一去数载,迟迟不归,连书信也不见一封,心里又是想念,又是怨恨。她决心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诉说给丈夫,让“负心”的人能深知妻子的痴情。于是,她就把自己的心意全部“盛”在一只盘子里,寄给远方的丈夫,这就是《盘中诗》的由来。

全诗一百六十八字,四十九句,二十七韵,主要为三字句,也有部分七字句,属于杂言体。诗的开篇,以一系列自然景物的相生相依起兴,比喻夫妻关系的紧密。诗中对丈夫的爱溢于言表,直言丈夫的名字,并夸耀其“人才多,智谋足”。这样可亲又可敬的丈夫,却“家居长安身在蜀”,两人两地相隔,只能悠长地思念。苏伯玉接到“盘中诗”后,从政务和游乐中醒悟过来,对远在长安的妻子牵肠挂肚起来。虽然受到文献载体(盘)的限制,不能任意抒写,但苏伯玉妻的盘中诗,显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表达上清俗雅丽,如“出有日,还无期。结中带,长相思”,皆言简意赅,由此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一枝独秀的诗体,就是“盘中体”。魏晋南北朝左棻

字兰芝,《晋书》作左芬,出土墓志作棻,当以墓志为准。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康元年(300),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左思之妹,晋武帝妃嫔。左棻年少好学,工于文词,以才情被选入宫为妃,因姿容平平,不得宠爱,却以才德受到礼重,在宫中整整度过了二十八年,其凄凉、悲哀、孤独、绝望之心情,常使后人潸然泪下。今存诗、赋、颂、赞、诔等二十余篇,《离思赋》最著名。原有文集四卷,已散佚,今存作品大都为应诏之作,文辞甚为妍丽。[1]感离[2][3][4]

自我去膝下,倐忽逾再期。邈邈浸弥远,拜奉将何时。披[5][6][7][8]省所赐告,寻玩悼离词。仿佛想容仪,歔欷不自持。何时当奉[9][10]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注释】

[1] 选自唐《艺文类聚》卷二十九。

[2] 膝下: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用以代指父母,这里指左思,以表示对左思的尊敬。

[3] 倏(shū)忽(hū):顷刻极短的时间。再期:两周年。

[4] 邈(miǎo)邈:遥远的样子。浸:更加。

[5] 披省:翻阅。

[6] 寻玩:追寻玩味诗意。悼离词:指左思写的《悼离赠妹诗》。

[7] 容仪:容貌。

[8] 歔(xū)欷(xī):感叹。

[9] 娱目:悦目,赏心悦目。

[10] 文辞:文章辞采。【评析】

这一首宫怨诗。西晋泰始八年(272),左棻因文才出众,被晋武帝召充后宫,左思也同时移居洛阳。他们兄妹虽同居京城,但因宫禁之严,难以相见,只能通过赠答诗章,来寄托这咫尺天涯的兄妹思念之情。左棻入宫二年时,左思作四言诗《悼离赠妹》,以表示一片深情,左棻这首《感离》诗亦作于同年。诗一开始,便陈述与兄长分别日久,倍加思念,两年不能相见,只有将兄长的诗文看了一遍又一遍。左棻以德才入宫,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日子,这本是无数女子期望的事情,但是对于左棻来说,这高高的宫墙无异于牢笼,禁锢了她向往自由的心;尔虞我诈的宫闱生活,也令她疲惫不堪,更向往的是“娱目于书诗”朴素而丰富的心灵世界。左棻在《感离》诗中对兄长的思念,既表现出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又体现了诗人清高自傲的心境,是对自由生活的憧憬。凡此种种,使本诗有别于魏晋浮华诗风,天然去雕饰,体现了女诗人清峻高朗的胸怀。左棻的离思之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无数宫廷女子的悲剧命运。[1]啄木[2]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惟志

[3]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注释】

[1] 选自《古诗源》卷七。

[2] 巢宿:在鸟巢中住宿。

[3] 惟志所欲:表示不干涉他人,只是为自己的志向努力。【评析】

今存有左棻的诗、赋、颂、赞、诔等二十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被召宫中,对于左棻来说,承受的是双重痛苦。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晋武帝召她入宫,只是为了表明自己对文人的重视。其次,从文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要写些命题应制之作。左棻自知相貌平平,远不如后宫其他嫔妃,就一心修德修文,为皇帝喜爱,其诗文也多自己勉励之语、思念亲人之情。《啄木》诗乃左棻淡泊自律的生活写照,古人认为啄木鸟是一种很丑陋的益鸟,诗人拿啄木鸟自比,暗示自己远离宫闱中的明争暗斗,只为自己心中的志向而努力的决心。“性清者荣,性浊者辱”,诗很有几分哲理的味道,其中流露着左棻对自己清高品性的自信,又有对其他妃嫔只知道追逐荣华富贵的鄙视。绿珠

传说原姓梁,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康元年(300),生于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今属广西)。其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与王昭君、班姬、赵飞燕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后为西晋石崇的宠妾,乃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以珍珠十斛得之。《晋书·石崇传》说:“绿珠美而艳,善吹笛。”权臣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欲从石崇手中将绿珠夺走,石崇怒而不从,竟招致杀身之祸,绿珠殉节坠楼自杀。[1]懊侬歌[2][3]

丝布涩难缝,令侬十指穿。黄牛细犊车,游戏出孟津。【注释】

[1] 选自《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懊侬歌》: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郭茂倩题解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懊侬歌》者,晋石崇、绿珠所作,惟《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隆安初民间讹谣之曲。宋少帝更制新歌三十六曲,齐太祖常谓之《中朝曲》。梁天监十一年,武帝敕法云改为《相思曲》。”南朝梁王僧孺《春思》:“复闻黄鸟吟,今作《相思曲》。”

[2] 涩:苦涩,干涩。

[3] 孟津:地名,在今河南中西部。【评析】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出身民间。这首《懊侬歌》有别于大家闺秀的创作,没有典故的堆积,语言也平实无奇,甚至有些民间口语的感觉。因为是古乐府曲,所以在格律上并不完全押韵。在诗歌结构上,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也缺乏有机的紧密联系。但全诗情辞恳切,格调委婉,又运用了灵巧的形象思维,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有很多人竞相模仿。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所作《懊侬曲》:“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明显袭用了绿珠的描写手法。诗名懊侬,文辞中却无一句怨天尤人。这般无怨无悔、果敢节烈,正是历代文人骚客对绿珠赞颂不绝的原因。谢道韫

生活于东晋永和五年(349)至义熙五年(409)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名相谢安二兄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其丈夫及子女全部在孙恩之乱中被害,孤身侥幸逃脱,后终身寡居于会稽,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载有其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一文。[1]泰山吟[2][3]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清天。岩中间虚宇,寂漠幽以玄。非工[4][5]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6],可以尽天年。【注释】

[1] 选自《艺文类聚》卷七。

[2] 东岳:指泰山。这句诗是形容泰山高峻秀丽、直冲云霄。

[3] 间(jiàn):用如动词,间隔穿插。虚宇:庙宇楼阁。

[4] 云构:指山中岩洞。这句诗的意思是:纯天然的构造,并非能工巧匠的创作。

[5] 器象:物象。这句诗意在说明作者被泰山的巍峨气象所折服。

[6] 宅:住下,住在。这句诗是说作者想在此处颐养天年。【评析】

中国古代流传最广泛的童蒙教材《三字经》中,提到了历史上值得敬仰、学习的数十位贤能之士,其中只有三位女性,谢道韫便是其中之一。“谢道韫,能咏吟”,就是《三字经》中对谢道韫的记录,赞美了她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可惜谢道韫的咏雪佳作有句无篇。这首《泰山吟》,虽不及她的咏雪名句,亦可见其文才气度。谢道韫一生并未登足泰山,这首吟咏泰山的诗,完全是凭借她的想象完成的,可见其想象力之丰富。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巍峨的泰山屹立神州之东,作者仰佩它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第二句中的“冲”字,极写泰山挺拔俊秀、直刺云天的气势,既传神又富有动感。面对雄峻壮伟的泰山,诗人不是只站在审美的角度欣赏,而是想置身其中,希望将有限之生命融于无限的美景中,做到天人合一、乐享天年。我国古代才女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婉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这首《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这首诗正可见其一斑。[1]拟嵇中散诗[2]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曜未[3][4]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注释】

[1] 选自《艺文类聚》卷八十八。

[2] 憩(qì):休息的意思。

[3] 王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周灵王的太子,名晋,为道士,隐居嵩山,修炼二十年,后在缑氏山巅乘白鹤仙去。

[4] 飖(yáo):随风飘动摇摆。“时哉”二句:感慨时不与我、命运飘摇之感。【评析】

谢道韫最仰慕的人乃“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这首诗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谢道韫是拟嵇康的诗写的,拟的是嵇康的《游仙诗》。诗人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中,“隆冬不能凋”一句诗的“山上松”,即是嵇康的象征。“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非常直率地表达了谢道韫对嵇康的仰慕和崇拜。然而她与嵇康生不同时,这个愿望哪有实现可能呢?“顿足俟王乔”,除非有像王乔这样的仙人能帮助她,才有这个可能吧。最后两句,“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则是谢道韫对自己与嵇康这样的人物生不同时、却要与凡夫俗子在人间相逢的慨叹。全诗纵横大气,少见女性诗人的矫揉造作,代之以朴素磅礴的语言,融情与景,在女性诗作中独树一帜。鲍令晖

生卒年不详,南朝宋东海(今属山东郯城)人,后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性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玉台新咏》录其诗七首。[1]题书后寄行人[2][3]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帐中[4][5]流熠耀,庭前华紫兰。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游用暮冬尽,[6]除春待君还。【注释】

[1] 选自《玉台新咏》卷四。

[2] 解颜:开颜而笑,解开愁眉。

[3] 砧(zhēn):捶、砸或切东西的时候,垫在下面的器具。杵(chǔ):舂米或捶衣的木棒。砧杵:捣衣石和棒槌。

[4] 熠耀:萤火,萤火虫发出的光。

[5] 物:在这里指树木。全句意思为:树木枯萎,季节变更了。

[6] “游用”二句:一作“游取暮春尽,余思待君还”。【评析】

历来都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思亲之情的诗,诗人思念的是自己的兄长鲍照。“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是说自从兄长鲍照离家之后,诗人从来没有欢畅过。她坐在窗前,望着离家的路,忧思更甚,夜晚不敢启动砧杵,一使用砧杵,就会勾起思念。“高门昼常关”,因为兄长离家,心情寥落,诗人完全进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中。因为自我封闭,所以才会对身边的一草一木特别留心:“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帐中,流萤做伴;庭中,紫兰为友。从草木的枯落,体悟时序的变化,也喻示着分别日久。信使带来的信,知道客行者的寒冷。只盼着暮冬一过,游子将随着春天一起回来。全诗从“自君之出矣”到“除春待君还”,“君”字首尾呼应,将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地融入进眼见的每一事物—萤火、兰花、枯木、归鸿,简单的事物、朴素的语调,将一个思亲成疾的女子,描写得活灵活现。[1]寄行人[2]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注释】

[1] 选自《玉台新咏》卷十。

[2] 是时:到时,那时候。【评析】

钟嵘《诗品》评价“(鲍)令晖歌诗,往往崭绝清巧”。诗的开篇就写“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春天一到,桂花、兰花竞相开,三两枝头,花开五叶,如此细微的描画,只有深闺之中的女子才能有此情致。鲍令晖此诗的突出之处,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诗人以桂花、兰花竞相绽放,比拟自己要以最美的姿态等待远行人归来的心情,堪称“清巧”。后面两句峰回路转,游子未能归来,“春风徒笑妾”—阵阵春风似化作窃窃笑语,拨动着女子隐隐害羞的情怀。鲍令晖对远行之人倾注的情感强烈而饱满,但她却仅仅以精练的五言四句诗,将这种强烈饱满的情感杂糅入其中,言简而情深,可谓“崭绝”。[1]拟青青河畔草[2][3][4][5]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明[6][7]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8]绀黛羞春风。【注释】

[1] 选自《玉台新咏》卷四。

[2] 袅袅:随风摇摆的样子。

[3] 蔼蔼:茂盛的样子。

[4] 灼灼:形容女子艳丽。

[5] 泠(líng)泠:清凉寒冷的样子。台:一作“堂”。

[6] 艳:一作“掩”。春红:春天的红花。

[7] 鸣弦:弹琴。

[8] 绀(gān)黛:美女丹青色的秀眉。【评析】

这首诗是拟《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而成的。诗从描写居处环境起笔:临窗有娟娟细竹,轻轻摇曳;迎门有高大梧桐,绿荫笼罩。就在这一片清雅幽静的氛围中,一位明艳动人、年华正盛的深闺少妇,“泠泠”地步上高台,凭栏远眺。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子?五六句作了进一步介绍:“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她的志向比秋霜更高洁,她的容颜比春花更美丽。那么,她为何踽踽登高?接下来的两句诗,揭开了她的心事:“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原来她是在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这两句诗中,包含了女子的无限婉曲心事。这位女子深明大义,她并非反对丈夫从戎,她“恨”就恨在“早从戎”。这个“早”字含蕴丰富,既包含着对丈夫早年远出久久不归的怨恨,也流露出时光催人老、美人迟暮的悲哀。“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两句,曲尽深闺妇人的千种心思、万般怨情,显示出这位女子对久别丈夫的一片挚情和盼归的急切心理。一“惭”一“羞”两个字,道出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企望不能实现的深沉哀痛。[1]拟客从远方来[2]

客从远方来,赠我漆鸣琴。木有相思文,弦有别离音。终身执[3][4]此调,岁寒不改心。愿作《阳春曲》,宫商长相寻。【注释】

[1] 选自《玉台新咏》卷四。

[2] “木有”句:源于《述异记》:昔战国时期,魏国苦秦之难,有民从征戍秦,久不返,妻思而卒。及,冢上生大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这句是说琴用相思木制作的。

[3] 《阳春曲》:亦名《阳春白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曲》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4] 宫商:古代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