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儒风:齐鲁文化特色与形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01:04:06

点击下载

作者:张学亮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齐鲁儒风:齐鲁文化特色与形态

齐鲁儒风:齐鲁文化特色与形态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齐鲁儒风:齐鲁文化特色与形态作者:张学亮排版:梦工厂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8-01ISBN:9787514323795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齐鲁儒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齐鲁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是由先秦齐国和鲁国以东夷文化和周文化为渊源而发展建构起来的。齐鲁文化是秦汉以来我国大一统文化的主要源头。

早在远古时期,黄河下游地区就是当时文化发达之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炎帝氏族及其后裔创造了东夷文化。

考古资料表明,发源于黄河下游的以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文化,一度处于当时文化发展的领先地位。沂源古河孕育人类远祖

我国山东省沂源县历史悠久、古老神奇,早在四五十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期的“沂源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山东人的远祖。沂源猿人化石,发现于沂源县土门镇九会村东北1千米处,骑子鞍山东山根下崖洞南60米处,为猿人头盖骨化石两块,眉骨两块,牙齿8颗、肱骨、股骨、肋骨各一段及伴生动物骨骼化石10余种。经鉴定,这些化石确系旧石器时期的猿人遗骸,属于两个猿人以上的个体出现的古人类化石点,与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处于同一时代。■沂源猿人化石■古猿人用火场景

沂源地处山东省中腹部,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素有“山东屋脊”之称,是泱泱八百里沂河的发源地。其境内低山连绵,河流纵横。

沂源境内有个“九天洞”,此洞之所以称为“九天”,是因为神话传说中天有九层,即九天,而这个洞也有九个大的洞厅,景观可与神话中的天宫相媲美,所以叫九天洞。

沂源山清水秀,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度,年降水量713.8毫米。植被好,气候较湿润。土门镇背山面水,环境优美。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往往是有灵性的地方。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人类生存。沂河 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沂河”之名来源于大禹治水,禹总结了父亲鲧越堵截水越泛滥成灾的教训,深受小河里孩童玩水开口顺水的启发,开河治理水灾。也正是因为太古沂河是禹王用“斧”开辟出来的,古字“斧”就是“斤”,所以人们就取名为“沂河”。

而且在地质地貌上,沂源也的确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鲁中灰岩低山丘陵处山势和缓,河谷切割不深,地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500米左右,但相对高度只有300米左右。史前文化 就是指文字产生以前的人类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时期。史前时期的年代范围是文字出现前的人类历史。而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现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学研究的下限也不同。一般说来,中国的史前时期,大体上包括新石器时期和旧石器时期。

在此范围内,至少有洞穴上百个,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国内罕见,为此,被命名为“北方溶洞之乡”。

而在远古时期,沂源的气候要比现在更温暖湿润得多,当时沂源一带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至少要高出3摄氏度,年降水量要多400毫米,趋于北亚热带气候的植被茂盛,动物繁衍,非常适合远古人类生活。

这些优势条件都说明,这里曾是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摇篮。■古猿人模型

不过,沂源猿人头骨化石发现地点并非他们生活的地方,其遗物好像是发生泥石流之后从别处冲积而来,但其生活地肯定离化石发现地不远,遗憾的是,一直未能发现。

另外,在沂源县张家坡镇北桃花坪村扁扁洞里,发现顶骨、枕骨、牙齿等古人类化石和石斧、陶器及粮食加工工具磨盘、磨棒等石器。

该遗址完整保存了厚厚的三层文化堆积,其中一个文化层保留了大量人类活动的迹象,有灶面、火的烧结面、灰坑、活动面。“沂源猿人”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人类生活遗迹地理分布的空白,并为研究古地理、气候、人■古猿人生活场景类进化和史前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它有力地证明了在沂源这片层峦叠嶂、河流纵横的古老土地上,几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我国山东地区远古的文明。阅读链接1981年9月16日,沂源县文物普查小组在该县的土门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当地驻军战士提供线索称,在一个崖洞里有一些好像化石的东西。9月17日,文物普查小组在化石地点进行仔仔细细的清理,发现了更多的化石碎片。9月18日这一天,一件碗口粗的化石被挖了出来。可以确认这是一件珍贵的人类头骨化石。10月18日,经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鉴定确认,这是一块难得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大汶口燃亮文化之火■古代猿人捕猎大象画面

大汶口文化是在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口的文化遗址为代表。其范围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大汶口文化遗存。

大汶口文化,使我国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

大汶口位于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30千米,属自古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猿人打制工具画面资源丰富。

大汶口文化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

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以种植粟为主,在三里河遗址的一个窖穴中,曾发现一立方米的碳化粟。还有大量牛、羊、猪、狗等家畜骨骼。兼营畜牧业,辅以狩猎和捕鱼业。泰山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五岳”之首,又称东岳,位于中华十大名山之首,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大汶口文化遗址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村落遗址,村落选择的地点有在靠近河岸的台地上,也有在平原地带的高地上。房屋多数属于地面建筑,但也有少数半地穴式房屋。在呈子遗址中有一座大汶口文化近方形的房屋,房门朝南。筑法是先在地坪上挖基槽,槽内填土夯实。墙基内有密集的柱洞,室内有4个柱洞。在大墩子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陶房模型,这些陶房模型提供了相当形象的大汶口文化房屋形状。大汶口文化的灰坑有圆形竖穴和椭圆形竖穴,原先的用途可能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储藏东西的窖穴。也有口大于底的不规则灰坑。

大汶口文化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以手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烧成温度900至1000度。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

许多陶器表面膜光,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印纹、镂孔等。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彩色有红、黑、白三种,纹样有圈点、几何图案、花叶等。尊 我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

大汶口文化的雕塑工艺品不仅数量多,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多数是墓内的随葬品。

雕塑品有象牙雕筒、象牙琮、象牙梳、雕刻骨珠、骨雕筒、骨梳、牙雕饰、嵌绿松石的骨筒、雕花骨匕、穿孔玉铲、玉珠,以及陶塑动物等。

这些雕塑品,制作都相当精细,造型优美,是大汶口文化中颇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天媲美。

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生产的劳动者的性别,先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期以后,随葬石铲、石斧、石锛等生产工具的主要是男性,而随葬纺轮的则主要是女性。

这说明男子已成为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担当者,而妇女则从事纺织等家务劳动,社会已经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了。

大汶口文化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已经出现了。有一些大汶口墓葬里随葬有很多猪头和猪的下颚骨,这些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的私有财产。此外,随葬的私有财产还有陶器、生产工具和各种装饰品等。

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在氏族内部出现富有者和贫穷者。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反映了这种演变。

从墓的规模看,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

从随葬品来看,差别更加悬殊,可见贫富分化已经十分显著。

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业中出现的两个新品种,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显著进步。这时的陶器已用快转陶车来制造。

白陶的出现有重大的意义,白陶上有的还有图案花纹,它为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大汶口文化背壶大汶口文化时期,手工业经济也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制陶业、玉石制造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当时居民中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对侧上门齿,有的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颌骨内缩变形。还流行在死者腰部放穿孔龟甲,死者手握獐牙或獐牙钩形器。这些习俗为我国其他史前文化所罕见。■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彩陶壶

大汶口文化中的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在莒县陵阳河、大朱村、杭头和诸城前寨等遗址,还发现刻在陶尊上的陶文。

大汶口文化的墓葬多埋于集中的墓地。每一墓地的墓葬排列有序,死者头向一致。墓室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有的仅有棺,但也有棺椁皆备的。

葬式一般为单身仰身直肢葬,也有二人合葬或多人合葬的。多人合葬,少则3人,多则达23人。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阅读链接大汶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于与大汶口镇相邻的磁窑镇,后来为了方便记忆,就用了大汶口镇的名字,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其后,于1974年、1977年、1978年,又先后进行多次发掘研究,考古学上通常认为大汶口文化是黄帝族的一部分东迁形成的少皞族。龙山古城发出文明之光

龙山文化泛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遗存,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历城区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距今4600年至4000年。

龙山文化广泛分布于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一般将山东龙山文化称典型龙山文化;豫西地区龙山文化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泾河及渭河流域。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原始人磨制石器复原图■原始人耕种水稻复原图

而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传说黄帝时期有300年时间,上与早期龙山文化时期正相对应,即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700年。早期龙山文化时期可划分为两期:公元前2800年之前为前期,大致可对应于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黄帝有熊氏、黄帝缙云氏等。

公元前2800年之后为后期,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前100年,大致可对应于传说中的少皞称天子时期,其中包括少皞金天氏。黄帝时期,天子之位是在各地氏族之间轮流传位的。

黄帝时期之后是颛顼称天子,颛顼源出于少皞玄鸟氏,自颛顼继天子之位之后,天子传位为玄鸟氏所垄断,这就宣告了黄帝时期的结束,从而开始进入一个尚黑的天子统治天下的时期,直至夏代结束为止,黑陶遗存正是这一玄鸟氏时代的考古学实证。

自颛顼至舜、禹,时间上与河南龙山文化正相对应,即自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2070年。

依据古史资料,“自黄帝至禹,为三十世”,历时约900年。而研究表明,自黄帝至禹,其年代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70年,历时也是约900年。相当于龙山文化中的早期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这两个时期。

因此,龙山文化时期,尤其是其中的早期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时期,恰好对应于传说中的自黄帝至禹的历史时期。

中原地区早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为主,多为手制,口沿部分一般都经过慢轮修整,部分器物如罐类还采用器身、器底分别制成后再接合的“接底法”成型新工艺。灰陶的烧成温度约为840度。

早期龙山文化陶器的杯、敞口盆、折沿盆、敛口罐、尖底瓶等器形还保留、继承了仰韶文化的某些因素,而双耳盆、三耳盆、深腹盆、筒形罐则独具特色。

龙山文化陶器的纹饰以篮纹为主,有些陶器又在篮纹上面饰以数道甚至通身饰以若干道附加堆纹,主要原因用来加固器身。

晚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陶器为主,红陶已占有一定比例,黑陶器数量增加。灰陶和红陶的烧成温度均达1000度。

仍以手制为主,但轮制技术革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部分陶器已采用模制成型。主要器形有杯、盘、碗、盆、罐、鼎、甑、器盖、器座及新出现的鬲等。纹饰以绳纹、篮纹为最普遍,还见少量方格纹。

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在制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普遍使用轮制技术。因而器型相当规整,器壁厚薄十分均匀,产量和质量有提高。■龙山白陶鬶蛋壳黑陶高足杯 我国新石器时期陶器。器形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该器形仅见于少数大中型墓葬,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

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以黑陶为主,灰陶不多,还有少量红陶、黄陶和白陶。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黑陶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

黑陶有细泥、泥质、夹砂三种。其中有一种细泥薄胎黑陶,表面光亮如漆,薄如蛋壳,称为“蛋壳黑陶”,代表着这一类陶器的成就,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是我国制陶史上的顶峰时期。“蛋壳黑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主要有弦纹、划纹和镂孔等几种。器形较多,主要有:碗、盆、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尤其是龙山文化遗址的黑陶艺术品蛋壳黑陶高足杯,杯壁只有0.5毫米厚,重量只有50克左右,是黑陶中的极品。山东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不曾出现的。■龙山陶瓷

另外,龙山时期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等。

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鹿邑栾台遗址、登封王城岗城■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杯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

龙山文化处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阅读链接1928年4月,当时还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吴金鼎,到离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不远的汉代平陵城遗址作假期野外考察。途经城子崖,发现了大量色泽乌黑、表面光滑的陶片。吴金鼎很快就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了他的老师李济。1930年,李济主持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至1931年,发掘最突出的代表是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的黑陶,所以考古学家最初称其为黑陶文化。没有多久,即被命名为龙山文化。虞舜开创了原始文明据《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在山东地区的夷有9种。在古代,9不是实指正正好好9个,而是“数量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东夷族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部落,而是由大大小小很多个部落组成的庞大部族和部落联盟。其中,最主要的部落有:风姓部落,姜姓部落,嬴姓部落,姚姓部落等。东夷族各部落主要以龙、蛇、凤、鸟、太阳为图腾,以鸟类图腾居多。在东夷族的历史上,最为著名■蚩尤雕像的部落首领有太昊、蚩尤、少昊、大舜等。

太昊,伏羲氏,风姓,以龙为图腾。据《白虎通》和《新语》道基记载,伏羲氏定人道,创八卦,并且还发明了五十弦的瑟等乐器,制礼作乐,进入文明社会。

蚩尤,姜姓,炎帝后裔,其部落有81个氏族组成。蚩尤时期,冶铜技术空前提高,制铜工具大量涌现。蚩尤用铜制作了大量的刀、戟、大弩等兵器,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据传说蚩尤英勇善战,威震天■大舜塑像下,“一举而兼国九,再举而并国十二”。后在与黄帝的争战中,遭到惨败,死后葬在东平。再后来逐渐被神化,成为齐地八神之一的兵主武神。伏羲氏 我国古代神话人物。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这一我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是我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八卦后来被星象学家用来占卜。他还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

少昊,名质,又名金天氏,黄帝后裔,嬴姓。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其居住中心在曲阜,足迹遍及山东各地。少昊氏以凤鸟等各种鸟类为图腾,组织严密,设官分职,井然有序,社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舜,古籍中称作虞舜,姚姓,名重华。《孟子》离娄说,舜生于诸冯,也就是山东省诸城市。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颛顼 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逼令顺从黄帝族的教化。当时南方苗族又逐渐向北发展,自颛顼到禹,传说中常见苗族、黎族与黄帝族的不断冲突。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的父亲及继母和异母弟象,曾多次想害死他。有一次,他们让舜修补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他们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尽管如此舜却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于是舜在耕种时,象便替他耕地,代他锄草。■舜帝陵前的华表

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帝尧向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帝尧考察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能,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五帝时的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大舜铜塑像

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帝尧 名放勋,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其号为“尧”,史称为唐尧。传说中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在位百年,有德政,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设立谤木,让平民可以发表意见,设立多项政权组织,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后让位于舜。

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后来尧让舜参与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

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早有贤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还有“四凶族”,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虽然恶名昭彰,但尧未能处置,舜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圭 我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一般为玉制,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经过多方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

舜执政以后,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舜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5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5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舜帝铜像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舜陵午门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3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

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状到舜那里,民间编了许多歌谣颂扬舜,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改革。原已举用的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

舜还规定3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3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舜帝殿

上述这些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制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当此之时,“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就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并由禹来摄行政事。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阅读链接舜与尧一样,同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我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儒风之始崇礼爱国

齐鲁文化形成发展的时期,也正是我国文化的形成期。

其中,由齐鲁文化所孕育的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起着居中制衡作用。

齐鲁文化精神凸显仁礼的鲜明特色,使我国思想文化在总体上呈现一种人文主义精神。齐鲁思想文化的发展,是由儒、道、墨共同构成的。姜子牙成为齐国始祖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生于公元前1156年,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6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出生于山东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据说,姜子牙的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然败落,所以姜子牙为维持生计,年轻■姜尚蜡像时曾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做过卖酒生意。

传说姜子牙曾去昆仑山求仙,拜元始天尊为师,后修仙不成,被天尊派下山,在俗世中算卦度日。但姜子牙资质不好志不短,无论修仙不成也好,还是算卦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

当时,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姜子牙钓鱼塑像昌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姬昌 即周文王,殷商西伯,又称周侯,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周文王虽姬姓,却不叫姬昌。“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传在羑里根据伏羲氏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

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鼻祖 据说,唐明皇李隆基很喜欢看戏,也愿意和唱戏的人在一起。一次他与大家共同宴饮,尽情地歌舞。唐明皇发现别人不是戴着面具,就是化了妆,只有他与众不同,于是他叫人找来一些白灰抹在自己的鼻子上。从那以后人们都尊称唐明皇为戏剧的始祖。在演戏化妆时往往从鼻子开始画起,所以人们又把始祖称为“鼻祖”。

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

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

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盼望先生久矣!”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不久,商纣王怀疑姬昌欲图谋商之天下。遂将姬昌拘捕在都城的监狱里。于是姜尚、散宜生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献给纣王,赎出了姬昌。

姬昌归国,便与姜尚暗地里谋划如何倾覆商朝政权。为此,姜尚策划出许多兵家谋略,由于这个原因,后人言及兵家权谋都首推姜尚,他也成了兵家的始祖,或称鼻祖。姜尚在辅佐姬昌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发展,打下了灭商的基础。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周武王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

在姜尚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姬昌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逐步占领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为最后消灭纣王,取代殷商,创造了条件。

姬昌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

一次,周武王问道:“我欲轻罚而重威,少行赏而劝善多,简其令■临淄姜子牙塑像而能教化民众,何道可行?”

姜尚答曰:

杀一人而千人惧,杀二人而万人惧,杀三人而三军振者,杀之。赏一人而千人喜,赏二人而万人喜,赏三人而三军喜者,赏之。令一人而千人行者,令之;禁二人而万人止者,禁之;教三人而三军正者,教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

武王言听计从,时时慎于行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政治愈益清明。周朝逐渐羽翼丰满,国势日隆。武王十一年,殷商王朝良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为奴,微子启惧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投降周武王。武王问姜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纣王是否可伐?”姜尚答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宾殃。”武王闻言,决意举兵伐纣,遍告诸侯说:“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遂以姜尚为主帅,统领兵车300乘,虎贲3000名,甲士45000人,■姜太公钓鱼台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进取商都。

周武王率领大军会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方国部队战车4000乘陈师牧野,与纣王17万大军展开决战,夺取了战争的胜利。

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即山东昌乐县营邱镇驻地。

姜尚在齐国政局稳定后,又开始改革政治制度。他顺应当地的习俗,简便周朝的繁文缛节。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