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幸福的老师:教师自我管理和职业提升的五堂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6 22:07:27

点击下载

作者:王力娟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个幸福的老师:教师自我管理和职业提升的五堂课

做个幸福的老师:教师自我管理和职业提升的五堂课试读:

序言

——高智商是聪明,高情商是智慧,教师不仅需要聪明,更需要智慧。

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过于劳累,这并非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只需要上网简单搜索一下,就可找到大量关于教师工作压力过大的报道和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就在用各种各样的词语来形容教师和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诲人不倦,呕心沥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播撒知识的天使”……由此可见教师的艰辛与人们对教师的高度期待。

我从读博士开始就研究中小学教师焦虑,因此,接触了大量有关中小学教师工作与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在中小学调查时,我听到相当多的教师对工作有怨言。当时,我就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教师在抱怨自己的工作如何辛苦,又有那么多的说法来形容教师这一行业的辛苦呢?虽然都在抱怨,但为什么没有哪一位教师能够清楚地一一列举出自己辛苦和努力的价值所在呢?反过来,再看看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教育家,中国的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蔡元培、陶行知等;外国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杜威、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等。这些著名教育家之所以让后人崇敬,却没有一个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呕心沥血和鞠躬尽瘁,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秉持了特定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教育智慧和艺术,传播了高尚的人格情操、于人类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都可以称为工作狂型的教育家,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非常长,但看看他们所承担的工作量和取得的工作业绩就会发现,他们的工作事半功倍。比如,马卡连柯每天工作15或16小时,有时甚至到了要隔一夜才睡一次的地步,他刚参加工作时全校有400多名失足青少年,全校包括马卡连柯本人仅4名教师。马卡连柯在两所特殊学校15年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3000多名名副其实的技工、红军干部、学者和专家,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国家勋章获得者、先进工作者和卫国战争的英雄。同时,他还出版了《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儿童教育讲座》《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等著作。再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了7卷本《马卡连柯教育文集》,80年代出版了8卷本《马卡连柯教育文集》。另一个工作狂型的人物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兼教师长达32年。他担任校长,承担着管理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教学任务,他坚持每天听其他教师的两节课。在32年的教育生涯中他还奇迹般地写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自己也承认,教师们抱怨说他们的时间不够,我同意这种说法,然而一定得补充说明一点:有时候,时间是白白浪费掉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像在学校里、课堂上这么滥用和浪费时间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育学课题,值得我们严肃思考。浪费时间而无所用心,只能培养出一批懒汉。) (苏霍姆林斯基,1981)。显然,苏霍姆林斯基早已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时间,而是把时间白白浪费了。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从事教育工作完全可以不必太累,只要充分利用好时间,高效率地工作,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业绩,愉快地生活。

正是基于这样的反思,我开始特别关注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工作的自我效能感等问题,开始思考很多教师为什么抱怨没有时间陪伴家人等问题。经过调查,我发现,很多中小学教师之所以感觉非常累,除了工作量大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不善于时间管理,缺少高效率的工作方法,缺少高超的教育技巧,缺乏有效的沟通等。鉴于此,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真实例子,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反思,梳理出面对这类问题的应对技巧和策略等,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快乐教育体系,给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培训者增加工作智慧和生活启迪。

本书总共探讨了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五大类问题,每一大类问题又细分为不同数量的若干小类问题。针对每一小类问题都统一采用“现状描述、案例列举、分析总结、方法引申”四个板块的结构。(1)现状描述,主要通过各种数据或事例来揭示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各种问题上的现状。(2)案例列举,主要呈现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小学教师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和策略。(3)分析总结,主要分析案例中的主人公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具体包括处理方法和策略、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理想的处理方法和策略。(4)方法引申,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去寻找一些操作性强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各类问题。

心理学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遗憾的是,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较晚,目前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相当欠缺。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行业,无论是教育教学本身还是教师自身的调整和提升更是离不开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本书中,我们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教师工作中所面对的各种棘手问题,以期帮助中小学教师获取高效、切实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走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摆脱工作压力过高、焦虑和抑郁困扰的阴影,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真正过上一种不仅成功,而且健康、快乐、轻松、幸福的生活。

本书获得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批准号:SWU1409157)的资助。1时间需要驾驭

持续不断且毫无成效地深陷于我们不得不处理的事务当中,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最大浪费。——克里·格利森(Kerry Gleeson)

著名的信息产业经理人李开复曾说:“人的一生中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挤时间是没用的——就像穷人单纯靠节约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记住世界上有比时间更重要的东西:效率。眼睛只看着时间,是无法逃脱“马太效应”陷阱的。

在管理时间时,我们必须明白: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再怎么挤也有限;但时间利用的效率可以成倍提高,提升的空间相当大。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利用时间时,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从哪里抠多少时间出来,而是怎样提高现有的时间利用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自己的行为习惯、做事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与以往理论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术语,其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正如《用好时间做对事》(何常明,2004)一书中所说:“我们要管理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是对自己价值观的管理、对自己状态的管理及对自己行为习惯的管理。”研究发现,即使你从来没有真正考虑过什么时间管理,而只是突然有一天开始认真反思你以前是怎样浪费了时间,并努力改善你现在的处境,那么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的10% ~20%。这是一个十分值得一试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你的每个星期延长了一天时间。一、怎样让工作在8小时之内完成【现状描述】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有目共睹。早在2001年9月22日,《中国教育报》就曾经报道: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累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该调查显示,中学教师每周的工作总时间平均为59.86小时,比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多近20小时,其中,用于教学的周平均时间为38.91小时,占总时间的65%,用于管理的时间每周为10.12小时,占总时间的16.90%,用于教研的时间每周为3.21小时,占总时间的5.36%,用来进行自我发展的时间为7.62小时,占总时间的12.73%。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时间太长,负担很重。除了普通教师外,毕业班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不仅周六、周日不能休息,法定的节假日也很少休息。

这种现象在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江林新等人研究发现,上海教师每周用于工作的时间平均在45小时左右(江林新,2012:39-43)。一项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一天用于工作的时间的调查显示:有69%的小学教师日工作时间为8~10小时,有23%的教师日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4%的小学教师日工作时间为12小时以上,只有4%的小学教师日工作时间不足8小时(杨雪梅,2007:79-82)。《中国教育报》2001年报道的状况十多年后并没有改观,总体来看,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仍然较长。王力娟调查了我国不同区域的2 278名中小学教师,发现日工作时长小于或等于8小时(每周40小时)的教师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8.15%,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45小时)以上的教师多达61.95%(王力娟,2012)。

难道教师的工作时间真的没有办法缩短吗?教师的工作压力真的没有办法缓解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500名大学生作过调查,发现其中竟有486名大学生不愿意当教师,因为他们看到教师的工作太辛苦,连1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没有空闲时间的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关键在于无效劳动太多,在他看来,无效劳动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人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像在学校里、课堂上这么滥用和浪费时间的(苏霍姆林斯基,1984)。杨雪梅的研究也认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过长,除了与教师的劳动比较复杂、新的课改给教师增加了额外任务(如进修学习)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小学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不足(杨雪梅,2007:79-82)。【案例列举】案例1.1

A是某高中的教学副校长,兼两个高三年级的历史课,下面是他某一天的工作时间记录:

记录日期:2011年9月21日,星期三【分析总结】

从案例1.1中可以看出,一校之长除了要处理很多管理事务外,还要担任两个班级的课程,但他一天的工作时间算起来就是8小时左右。从他一天的时间安排看,他有四项安排是很多教师没有的:锻炼身体;与妻子和孩子交流;做家务;看书。而现在的很多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重点中学的教师都在抱怨,工作太累,压力太大,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没有时间看书学习,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更没有时间做家务。案例1.1给我们展示的是,作为一个重点中学的副校长,兼任着高三的课程,他每天还有时间来处理学校事务,甚至家里的事照样顾得上。究其原因,是这位校长很会管理时间,做事效率高。

首先,他经常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早上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想一天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该如何安排。他一边做家务,一边和妻子、孩子交流沟通。试想一下,如果想和一个人交流沟通,是郑重其事地将那个人叫到自己的面前,然后进行沟通的效果好呢;还是一边和他(她)共同完成工作或承担着责任,一边谈论着各自的感受和体验的效果好呢?毋庸置疑,当然是后者。两个人或多个人在承担共同责任的情况下进行谈话,这样就少了高高在上的权威的压力,而是平等的朋友式沟通。沟通自然就没有壁垒和阻碍,心与心的交流更加深入、自然、有效。

其次,他每天都给自己安排一个单独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知识并重的社会,信息和知识更新可以说日新月异。常常在高压力情况下工作的人们没有多少时间去充实自我,从众多的信息中寻找对自己有益和有用的信息。于是很多人工作没多长时间就知识枯竭。在信息太多,无法在短时间里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工作压力又过大的情况下,更需要挤出时间来充实自己。这位校长能每天抽出两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读书,充实自己,使自己不会被快速更新的社会所淘汰,一方面保证了自己工作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又确保了自己不至于知识枯竭。

如果仅就每周给学生上课的数量来讲,中国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并不是很大。比如,美国纽约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量很大,工作时间排得很满,兼职做学生辅导工作的教师每天要上3~4节课(每周15~20节),其他普通教师每天要上5节课(每周25节)。美国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30人左右。美国中小学没有班主任,学生的小问题由任课教师解决,比较大的问题由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介入。美国教师的工作量虽然很大,但工作时间却不会延长到每天10多个小时,他们每天就工作8小时,周末和假期保证休息。教师在校的7~8小时是忙碌的,但是在放学后没有加班加点。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周课时并不多,一般是每周12~18节课,平均每天3节课左右,但是我国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却很大,教师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压力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班级容量大、学生考试成绩与工作业绩挂钩,以及各种培训、会议过多外(张佳春,2009:5,52)。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在学校里将所有可以做的事情都做了,学校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留给家人,这样就有了全身心陪伴家人的时间。在学校期间,学生早读时,你既可以备课、批改作业,也可以到操场上锻炼身体。如果是一个人单独锻炼身体,那么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思考一天的工作怎样安排更为合理(本质上是在对一天的事情作计划)。现代的时间管理研究发现,没有计划地做事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可以趁锻炼时间思考怎样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思考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沟通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等。如果是和同事一起锻炼身体(如打球),这样就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也进行了休闲娱乐。一边批改学生作业一边听音乐(放松心情),同时总结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策略;一边吃饭一边和同事、朋友聊天和沟通。另外,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时间较零散,任课教师同样也面对各类学生,所以,自己的办公桌上要随时放着自己喜欢的书,一有空就拿过来读几页,这样就不需要将整块的时间用来读书充电,避免知识枯竭。这样的时间安排,既可锻炼身体,也有休闲娱乐,同时也可把余下的时间都留给家人。【方法引申】

要想既让学校的工作在8小时之内完成,又不让零散的工作占用完自己的每一天,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学提出了很多时间管理方法,以下我们根据教师工作时间的特点,选择了一些比较适用于教师的时间管理方法,以供参考。(1)学会寻找并利用零散时间。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样的时间才算是零散时间呢?想想每天可能遇到的各类事情,答案就很简单了。例如,在排队等候时所花费的时间,在上下班途中所花费的时间,在开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会议时所花费的时间,每节课下课后的时间,吃饭时间,上厕所时间,泡脚时间,睡觉时躺在床上直到入睡之前的时间……可以说,零散时间随处都在,关键看你有没有充分利用它。作为教师,完全可以利用零散时间来做很多事情。比如,如果上下班需要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或地铁,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看书、备课,或思考棘手问题的解决策略,或思考一天的时间如何安排才更合理……如果上下班的路途并不遥远,就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这样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思考自己的工作安排或问题解决策略。

某大学一位老教授,年龄已上60,快退休了,但他的工作任务却非常繁重。他一个学期要上三四门课,不仅要备课,还要写文章、申请课题、指导几十个硕士生和博士生,甚至每年还去全国各地参加各种会议……按照一般人的推理,这位教授一定累得够呛,身体也会很差。但事实是他过得非常轻松,身体特别健康。当我们问及他是否有时间锻炼身体时,他说有啊。他请求教学秘书把他的课每天都排一部分,这样一来,他每天上课之前大约30分钟就出门,骑着自行车先在校园转上一大圈,然后再到教室上课。下课之后,又在校园里骑上一大圈再回家。这样就保证了他每天至少锻炼50分钟左右。他还经常为家人做饭,他说他可以在做饭的时候思考学术问题,而且经常会把一些没有头绪的学术问题留到做饭的时候去思考,常常能豁然开朗。

去过国外学习或旅游的人往往感慨不已,因为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机场候机或在地铁站乘车时,可以明显感受到与在国内同类地方的巨大氛围差异。很多外国人在候机或坐地铁时都在看书,而中国人几乎都在玩游戏或无所事事。这一方面反映了很多发达国家的人热爱读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少发达国家的人很会利用零散时间。

利用一次零散时间你可能感觉不到太大收益,但日积月累,你就会发现事情已发生了本质变化。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当时我们都在学习英语,准备过英语四级。其他同学都是天天上自习,用整块的时间来学习,而她则很少上自习,但她的随身听随时带在身上,上下课的途中、吃饭时、躺在床上睡觉之前她都在听英语听力。她的衣服兜里还随时带着一张写满了单词的便签纸,只要一有空就拿出来背上一两个单词。结果四级考试时,一百分的满分,她考了94分,其他同学最高的只考了80分。可见,零散时间不可小觑。(2)学会给学生授权。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因此,教师在成为一个专家级知识传授者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给学生授权就是任何一位高效管理者都必须学会的一种时间管理方法。很显然,任何人都不可能独自完成本部门的所有工作,也不可能独自对所有事情作出科学的决策,因此将一些事情指派或授权给别人,让其他人对工作进行分担,这是提高时间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

中小学教师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工作烦琐,特别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更是如此。这就更需要中小学教师学会授权给学生,将一些学生有能力做的事情进行授权,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责任感。当然,在真正授权之时,教师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在细心思考之后列出工作中所有可以授权的事项;其次,要授权于适当的人来决策和执行;再次,授权必须充分,既然授权了就不得干涉过多;最后,必须重视监督和检验,保证被授权者的行为积极向上,符合班级与学校的整体利益。

那么学校都有哪些事情可以授权呢?一位幼儿园老师做得非常好,他们班有34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管理员,分别负责班级内不同事物的管理,比如,筷子管理员负责分发筷子或勺子;毛巾管理员负责将孩子们的擦手毛巾挂放整齐;椅子管理员负责将小椅子摆放整齐;图书管理员负责将小朋友们看过的图书摆放整齐;植物管理员负责定期给花浇水;玩具管理员负责把弄乱的玩具整理好;文具管理员负责整理杂乱的文具;水果管理员负责分发水果;故事讲解员负责给同学们讲故事;被子检查员负责检查孩子们的被子叠得是否整齐;鸡蛋管理员负责在吃早餐时帮助老师剥鸡蛋,然后发给小朋友们吃……这些管理员还要定期轮岗。孩子们非常高兴能做管理员,既锻炼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也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和管理能力。老师只需要负责检查和监督,班级的绝大多数事情都被小朋友们自己做了。老师则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构思教育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手段和提升教育能力。如果是中小学教师,当你把班级的大部分管理工作都授权给学生来做时,学生必然时刻有一种主人翁责任感,把班级真正作为自己的家去爱护和管理,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大大减轻了。(3)改进工作方法。想必读者都知道以下这个故事,但不见得真正领悟,更不见得因此改进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

古时候,有两个樵夫(阿德和阿财)一起上山砍柴。上山砍柴一定要早睡早起,才可以在天亮时抵达砍柴地点。阿德想:“多砍一捆就多一份收入,我明天可要起得更早,在天亮之前抵达。”阿财则在回家以后抓紧时间磨刀,并且准备第二天把磨刀石带上山。第二天,阿德比阿财先到山上。他一开始就使尽浑身力气砍柴,一刻也不敢歇息。阿财虽然没那么早上山,砍柴的速度却比阿德快,不一会儿,就追上了阿德的进度。到了中午,阿财停了下来磨刀。他向阿德建议:“不如你也休息一会儿吧。先把斧头磨一磨,再继续砍也不迟。家中的孩子闹着要吃野山楂,我们也可顺便采些回去。”阿德拒绝了阿财,心想:“我才不想浪费时间。趁着你休息时,我还可以抓紧时间多砍几捆柴呢。”很快,一天又结束了。阿德只砍了六捆柴,而阿财除了所砍的九捆柴,还采了一些哄孩子开心的野山楂。阿德百思不得其解,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没有阿财砍得多。

第三天,阿德一边努力砍柴,一边观察阿财,他看不出阿财有什么秘诀,但他砍得就是快。终于,阿德再也忍不住问阿财:“我一直很努力地砍,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你砍得总比我又多又快呢?”阿财看着他笑道:“砍柴除了技术和力气,更重要的是我们手里的斧头。我经常磨刀,刀锋锋利,所砍的柴当然比较多;而你从来都不磨刀,虽然费的力气可能比我还多,但斧头却越来越钝,砍的柴当然就少啊。”

这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说得很明白,就是做任何事情,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一件事办不办得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什么手段。这个道理估计没有几个人不懂,但能够真正应用于工作中的却不多。

同样一件事情,处理的方法千差万别。而在这众多的处理方法中,一定有一些简单而高效的办法。要想让做事效率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做的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努力改进其中的不足之处。拿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事来说,在电脑普及之前,人们习惯于用笔来写稿件、写教案。这种方式非常费时费力,写好之后还要反复修改,修改完如果想打印出来,还需要找专业人士将其输入电脑,再进行打印。曾经有一段时间,打字是一个热门的行业。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如果花一点时间来学打字,那么所有的书写任务就变得轻而易举,既省时又省力,还能省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会打字的甜头。不仅如此,很多应用软件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不少人开始不惜花大量时间来学习使用这些应用软件。可见,方法的改进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工作也是如此,当你发现在做某些工作时已经开始落后于其他教师了,就需要马上寻找改进的方法和提高效率的手段,而不是通过增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来追赶他人。(4)学会列清单。列清单就是把自己打算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这样做首先可以不让具体的事情占据你的大脑,以防止你的思维受阻。不要轻信自己可以用脑子把每件事情都记住,在每天工作结束时,还应检查清单,将那些已完成的事情及时从清单中清理掉,把没有清理掉的事情重新整理。列清单能让你随时都能明确自己手头上的任务。当你看到自己所列长长的清单时,也会产生紧迫感(艾伦,2003)。列清单还可以让你很快从一团乱麻的局面中走出来。当你罗列了清单之后,你可以利用开会或走路的时候思考一下如何推动清单上的事情——也就是寻找一个高效的解决办法。当你把清单列出来,同时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时,你就会体验到控制感增强了,精神放松了,思路清晰了,注意力更集中了,工作效率提升了。

但是,非常简单地罗列一张任务清单并没有实际意义。据研究,人们每天做的80%的事情无关紧要,20%的事情才可能是重要的。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帕累托原则(如果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原则(理查德·科克,2001))来更高效地罗列清单。具体做法是,列任务清单时在每条清单的后面标注以下3点:花费精力、收益、优先度。把每个项目按照所需的精力和潜在收益划分成10个等级(1~10,1为最少)。

之后,用潜在收益除以所需耗费的精力来获得一个“优先度”排名。优先做那些优先度得分最低的工作。如:任务一:单位开会之后写一份思想汇报报告。[精力=10,收益=1,优先度=10]任务二:准备讲课比赛的课件。[精力=10,收益=10,优先度=1]任务三:召开一个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精力=2,收益=10,优先度=0.2]

据此,这三项任务中,要先做任务三,其次是任务二,最后做任务一。

这个方法能确保你大部分精力花在那些确实能创造些变化的重大事情上,至于大部分并不重要的工作,它们会被推迟,乃至搁置很长时间。二、怎样找时间与家人相处【现状描述】

很多中小学教师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特别是那些担任班主任或毕业年级课程的中学教师更是如此。记得在一次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中,一位初三的英语老师说,虽然女儿就在身边,但她经常一整天都见不到女儿。因为每天早上从家里走时孩子还在睡觉,晚上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即使是周六、周日她也常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加班。有一次,她女儿对她说,她有30元钱,她想花30元钱买妈妈陪她过一天。这个母亲说到这里时,眼里噙满了泪花。

网上一篇关于百位教师的困惑的调查文章谈到,谈起高中教师的困惑,50%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是自己最大的困惑,自己的孩子、爱人、父母都照顾不上。在陪伴亲人方面,很多老师感慨说,都说老师是蜡烛,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这“别人”中不包括自己的家人。中小学教师的另一个遗憾是经常无法参加自己孩子的家长会。现在,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开家长会的时间都安排在平时工作时间,而大多数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对于教师来讲,问题更严重。做教师的反复要求学生家长亲自参会,不要找人代开家长会,但学校要求,开家长会时,不仅是班主任老师,各科老师都要到位。在各种自相矛盾的政策规定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无法参加自己孩子的家长会。长春市某高中的张校长说:“我们高三的宋老师是男老师,这么多年从没有参加过自己女儿的家长会,女儿说在他的心目中自己不如他的学生有地位,平时都叫他‘宋老师’,叫得一个大男人委屈得直掉眼泪。”

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还导致夫妻关系存在隐患。许多中学教师每天至少要在学校工作10个小时,回到家时已身心疲惫,不愿说话,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和爱人交流和沟通更是不够。这样一来,对方难免会有抱怨。高中教师还无法做到“忠孝”两全,对于父母的照顾更是无暇顾及。教高一的姜老师说:“人家都说‘忠孝’不能两全,做高中教师最能深刻体会这一点。很多老师生完孩子一个多月就上班,结婚不请假也是常事,父母生病抽空才能去看,根本就伺候不了。我是教政治的,觉得自己的德行真不怎么样。”

目前,不仅中小学教师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很多行业的从业人员也都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乃至兴起了一个新的网络流行语:失陪族。据红星美凯龙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2/3的人平均每天陪伴伴侣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七成以上女性因为长期缺少陪伴而缺乏幸福感,63%的都市白领每年只有不到3次的家庭聚会;75%的年轻父亲因工作等原因错过了见证自己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的机会。更加严峻的是,当前还有数亿农民工远离家人来到城市打工,有的甚至要几年才和家人见上一面,致使中国出现了另一个新群体:留守族。能和家人在一起,正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项新“奢侈品”。“失陪”有因可循,隐藏着危机,“留守”情有可原,暗含严重问题;由于“失陪族”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胃病、冠心病、肝胆结石、抑郁症等疾病的患病风险相当高(齐心,2013:2,28-29)。留守问题所导致的教育教学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受教育者,而且给教育者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失陪会让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因为没有时间陪伴亲人,也会给亲人造成心理伤害。陪伴和感情交流不足会明显影响伴侣之间的爱情幸福感,缺少陪伴同样影响孩子的情商及智商发展。【案例列举】案例1.2

每每有朋友问我:“最近晚上在忙些什么?”我都会告诉他们说:“忙着陪家人。”

他们一脸狐疑状,以为我在开玩笑。如果我说是忙于工作,他们可能更愿意相信。可是,我居然会说:“忙着陪家人。”

陪家人,有啥好忙的?

事实真的如此,我每周三晚上一定会回家探望父母,每周六晚上则是去看望岳父岳母,陪老人家们聊聊天、喝喝茶,再吃一顿饭,然后才返回我的住所。其余时间,则在家里陪我3岁的女儿。这样的陪伴,并非偶尔为之,而是每个星期都如此,且坚持有些年头了。

有人不解地问我,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能抽出时间来陪家人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探望父母、陪伴家人的事列入自己的日程之中,并视为一种工作。这样,自然而然就有时间了。

世界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二是“行孝”。想必大家都明白,这两件事十分重要,然而由于这两件事非十万火急、迫在眉睫,所以许多人总是只有心动,很少行动。

有人会说等他们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后就会去行善。那么试问一下,多少钱才算足够呢?有人说,等他们有了充裕的时间就会去行孝。试想,每个人的时间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吗?事情的孰重孰轻都由自己决定,若你认为工作优先,那么行孝当然会安排在工作之后,工作永无止境啊。

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是最近的距离,同时也是最远的距离?答案因人而异,不尽相同。我的答案是:“从心动到行动。”怎么说呢?有些人心动时,他们就立刻将之化为行动,这就是最近的距离。然而,有些人心动时,却迟迟无法化为行动,也许是一天、十天,也许是一年、十年,也有可能等到一个人白发苍苍、牙齿所剩无几,仍未将心动化为行动,这难道不是最遥远的距离吗?

人生的成绩单,并非你知道了多少,而是你做到了多少。知道仅是心动,做到才是行动。也就是说,一百个理论,不如一个具体的行动;一天24小时,行动1小时,远远胜于24小时的空想。案例1.3

有一位老师在某中学已工作多年,工作一向非常出色,在学校任年级主任,是一位特级教师,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并获奖,自己也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可是,最近因为妻子调动,和孩子一起到其他城市去了,所以他也提出申请调动。在他开始申请调动时,每一位校领导都百般劝阻,希望他克服当前困难,单位的某些工作真是离不开他。可是,当调令下来的第二天,大家惊奇地发现,他的那个岗位已经有人走马上任了,一点都不像领导说的那样这个岗位离不开他。再过一段时间,大多数人就把这位同事忘记了,早已没有了当初他在位时的那种感觉!

可见,假如你有一天病倒了,你所服务的单位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找到人替代你,一切如常运作,你根本就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而如果你真病倒了,那么你的家人、爱人、孩子的天都会塌下来。从这个意义上看,不管工作多忙,毕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找时间陪伴家人,爱惜自己!【分析总结】

从案例1.2中可以看出,该案例的主人公和其他无暇陪伴家人的工作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把陪伴家人作为工作之一列入日程安排,而且是作为重要工作列入日程安排,这样就保证了无论多忙都有时间来陪伴家人。由此可见,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而是因为把陪伴家人作为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从而让很多不是很重要甚至鸡毛蒜皮的小事把陪伴家人的时间占据了。可见,只要将陪伴家人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列入日程安排,你就一定会找到时间来陪伴家人。正如理查森所说,生活的内涵绝不仅仅只是工作(谢里尔·理查森,2009)。

另外,我们发现陪伴家人不仅包括陪伴自己的父母,还包括陪伴伴侣、伴侣的父母以及孩子。其实,任何付出都会有回报,只不过回报的方式不会千篇一律罢了。陪伴父母,可以让我们在父母去世之后不会留下很多遗憾;陪伴伴侣可以让我们拥有高质量的婚姻关系、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安全的港湾;陪伴孩子,可以成就孩子健康的心理、顺利的发展和美好的前途。我有一个三十多岁的朋友,两三个月不见,发现她的头发突然白了很多。问及原因,她说是因为近两个月来总是失眠。原来,她母亲在两个月前去世了。因为忙于工作,在母亲去世时,她没能赶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母亲去世后,她就一直受到内心的谴责。白天工作忙时能把母亲忘记,但每天晚上睡觉时,大脑里就一直是母亲挥之不去的身影。所以,两个月来,她一直忧心忡忡,难以入眠,年纪轻轻头发竟然白了近1/4。

陪伴家人的方式是多样的,既可以一起吃饭,也可以一起聊天、玩耍、讲故事、拥抱、谈心、散步、喝茶、打电话,甚至是静静地坐着(只要你把心思完全放在对方身上)。其实,不同的亲人,需要陪伴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老人,只要能出现在他们面前,坐下来喝点茶、吃点水果、聊聊天,他们就满足了。如果相隔很远,定期打打电话,告诉他们你的生活状况,等到假期时回去看看他们,他们就非常高兴了。对于伴侣,可以在吃饭时,睡觉时,一起做家务时多与他(她)聊天。如果有可能尽量创造几次二人世界的机会,比如,在咖啡馆里吃饭或喝咖啡,能很好地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婚恋关系长期保鲜。对于孩子,可以和他(她)一起玩耍,给他(她)讲故事,多拥抱他(她),多分享他(她)的快乐和忧伤,让他(她)知道自己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以及你多么需要他(她)。至于他(她)的学习成绩,只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就大可不必担心了。

从案例1.3中可以看出,工作绝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所以,孰重孰轻先要分清楚。你的工作可能确实非常出色,但在单位里你永远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你的家庭角色可能扮演得并不好,但在家里,你的角色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每一个人工作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果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工作,不仅会使生活失去意义,也会让人生价值大打折扣。因为任何人的自我价值都不仅体现在工作上,而是多元的。除了工作需要你之外,伴侣需要你,孩子需要你,父母需要你,朋友需要你,你自己也需要你(需要健康,需要休息,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需要休闲娱乐)。

再者,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不可能是单一角色的扮演者(父母、子女、领导、下属、朋友、同事、老师、学生……)。既然是多重角色付于一身,就应该为每一角色的扮演留出时间和机会,更不能为了成功扮演某种角色,而放弃对其他角色的扮演。就像案例1.3中的当事人一样,他扮演工作的角色,既可以在原来的学校扮演,也可以换一所学校来扮演,但作为伴侣和作为父亲(母亲)的角色扮演人却不能随意更换。所以,他跟随家人调到外地去工作是明智的选择,保证了他身上所承担的每一个角色都得到了很好的扮演。【方法引申】(1)充分认识到陪伴亲人应该是享受而不是负担。我的一个学员是一名中学教师,现在是学校骨干,孩子只有4岁多,也非常需要她陪伴。她非常忙,但却能每个星期都拿出一小时给几千公里之外的父母打电话,这样的习惯已坚持了十多年,从她硕士毕业去遥远的他乡参加工作开始。现在她的父母已形成习惯,即如果过了一个星期,还没有接到女儿的电话,马上就会打电话到她家里,或打她的手机。她和父母电话的内容从吃什么饭,交了什么朋友,再到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当问及她怎么能抽出这么多时间来给父母打电话时,她回答说,其实很简单,有时她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打,有时是在孩子睡觉或玩玩具的时候打,有时则是在工作了很长时间、想休息一下的时候打。坦白地说,她把给父母打电话当成了一种休闲娱乐。她自己的婆婆和公公则和他们住在一起,一方面帮着带孩子、做家务,一方面也不用再单独找时间陪着老公去探望他们了。她还有一个生活原则,就是绝不会把单位的工作带回家里做。她一定争取在单位时把所有的工作和需要她单独处理(如看书、锻炼身体)的个人事务全部做完。所以,只要回到家里,就是陪伴家人。她很享受这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方式。(2)把陪伴家人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培养起来。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你能否坚持。一旦坚持了一段时间,真正养成习惯之后,如果因突发事件而有了一点变动,你可能还会感到不习惯。S是一个企业经理人,平日里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个周日一定将手机关机,全身心地陪儿子看动画片,讨论故事里的人物,玩玩具或领着儿子去爬山、打球,逛动物园、科技馆、游乐场等。但前一段时间,孩子的奶奶想孙子,正好又是暑假。孩子的叔叔从他家经过时,就把孩子带到奶奶家去了。连续两个周日他都感到非常无聊,心里空落落的。经常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找不出可以做的事情。最后,只好要求提前将孩子送了回来,顺便也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在他家住上一段时间。可见,一旦养成习惯,想改变都不适应啊。(3)有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完全由自己决定。Z的儿子被心仪的中学提前录取后,有不少同事、朋友见到Z时免不了要聊聊育儿经验,每次Z都说,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一定要拿出时间来多陪孩子。大家往往不相信:“你天天那么忙,怎么会有时间陪伴孩子?”而想不到另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可见,有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陪伴家人,完全由自己决定。

孩子18岁之前,老人们退休之后,恰恰也是大多数中年人在事业上的焦虑期、攀爬期、转折期。中年人往往既要照顾家庭,又要打拼事业,常常身心疲惫,总觉得没精力陪伴孩子和老人。没时间是绝对的,但是,什么事情重要是相对的——所有“没时间”做的事情,都是相对不重要的,至少在我们意识里不是最重要、最紧迫的。所以,身为家长和子女,首先要问自己:我们是不是把孩子的教育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我们是不是把陪伴老人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自我价值选择的问题,别人是无法替我们作出判断、进行取舍的。你今天付出多少爱,将来也能收获多少爱;你今天付出多少辛苦,将来也能收获多少幸福(王秀全,2013)。(4)有没有时间陪伴家人,要看你肯不肯牺牲。K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时,每天晚上睡觉前,K都要给他读书讲故事。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小学四年级。后来有一段时间,K工作应酬多,精神压力大,很多时候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有时候回家较早,但实在太累了,也不愿再拿起书本。有一次,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发短信告诉K,孩子在作文里流露出怀念的心情——怀念那个过去在晚上睡前陪他读书的爸爸,孩子理解爸爸在外面奔波也是为了这个家,但是他心里对K却充满期待。K看了短信,泪流满面。父亲以为不那么重要的睡前读书讲故事,在孩子心中却是那么重要。于是,K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恢复了睡前的老习惯。K最开心的是,孩子因此喜欢上了读书。古今中外的名著,已经读了不少。

其实,坚持陪孩子睡前读书,K也是作出牺牲的。K爱看电影,每晚8点经常在电影频道发现好片子,到9点孩子睡觉时,正是电影最精彩的时段,欲罢不能。这个时候,是继续看电视,还是关掉电视去陪孩子?陪孩子,就需要牺牲自己的爱好和乐趣;也可以选择继续看电视,但是,时间长了,你也会失去孩子的信赖和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工作日我们有应酬,总不会天天有应酬吧?周末了,你是愿意睡个懒觉,还是愿意稍微早点起来,争取和孩子去公园跑步、钓鱼?和老人下棋、聊天?放假了,你是愿意出去会会朋友,还是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去郊游?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虽然细微,但也都需要放弃一些东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虽然牺牲了个人的一点小爱好或兴趣,却可以从家人的幸福和融洽中收获更大的快乐(王秀全,2013)。三、怎样找时间休闲娱乐【现状描述】

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有目共睹。曹俊芝(曹俊芝,2013:2,123)在一篇关于教师工作压力的文章中写道,教师的工作量大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工作过于繁杂导致的,比如,教学中的常规要求,频繁的常规检查,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无效环节,课堂教学质量要高,作业要批、要改,教案要写、要抄,考试要评、要比,每周要反思,频繁的计划和总结,占用双休日的培训……教师除了正常的备课、教书外,还要承担行政值班等大量非教学任务。有的学校有住校生,早晚自习、学生安全、各种值班应运而生,教师早来晚走就成了工作常态。有的中学教师每天从早上6点开始从家出发,到晚上10点才能回到家里,如果教的是毕业班,周末和节假日还经常加班。内蒙古的一所省级重点高中里,学生在高三整整一年的寒暑假、周六周日、国家其他法定节假日都加起来,放假时间不会超过45天。学生不放假,教师自然也不可能放假。即使学生放假了,教师还需要开会,参加各种培训。这样长的工作时间,教师一年都难得休息几天,更别提什么休闲娱乐了。有位教师不无调侃地说:“什么叫休闲娱乐?有这个词吗?”有的老师则说:“我已经被卖给学校了。”

据广州《清远日报》2007年的报道,广州市区一小学教导主任戏称:“每天最早上班的,除了环卫工人就是老师了。”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是教师这一职业最显著的特点。据说,小学课程每周30节,每一位老师大约要上15节,剩余的15节课绝对不能完成批改作业、备课、教研、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和工作计划等事务,因此,每晚挑灯夜战成了教师的“第二课堂”。据一位今年50多岁、从教3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说,她50岁的人还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常常感到神经性头痛。有一位老师则向记者举例,以批改作文为例,一个班有60多名学生,每篇作文以两分钟计算,总计要两小时;同样,数学老师通常要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那么,批改两个班共120人的作业,按每份作业一分钟计算,至少超过两小时。实际上,所用的时间远远大于上述理论计算,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是常态。

郭俊风在其硕士论文(郭俊风,2009)的个案调查中提到,山西晋城某中学的一个班主任,每天工作时间11小时。当问及他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时,她说:“作为一个班主任,基本没有休闲生活,因为没有时间。周末也只能休息一天,补补睡眠,整理一下个人事情,逛逛超市,再谈谈恋爱,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喜欢出去旅游,但是今年暑假会更忙,因为我的学生要升入初三,可能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更谈不上出去旅游。今年升入初三的学生和老师头一天放假,第二天就开始假期补课,老师和学生也只有在奥运会的时候才休息3天。老师们参加假期的教育培训就当作休假了(因为培训不是工作,偶尔可以偷偷溜走)。老师都没有什么休闲生活,大家都在抱怨,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太枯燥、太单调,但没有办法。”

可见,虽然休闲和娱乐应该是整个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身心健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释放压力、增加乐趣、改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但是中小学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过长,基本没有休闲时间。理查森(谢里尔·理查森,2009)说,娱乐与工作同等重要。教师的娱乐生活应该引起重视。【案例列举】案例1.4

W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曾是高三年级主任。他曾经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周只能回家半天时间,虽然就在同一个城市里,却不能每天回家。原来,他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省级重点高中。该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为100%,每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在15人左右。他作为年级主任,不仅要承担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还有很多管理任务。每天被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学生纪律、学生安全、家长期望、领导重托、各种计划、总结、表彰、会议、检查……压得喘不过气来。在2010年的暑假,高考结束后3天,他感到胃部前所未有的剧烈疼痛。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胃癌。胃部被切除1/3,经过治疗,基本痊愈。

出院后,W突然意识到生命、健康、家人、自我的重要。他辞去了年级主任的职务,不再担任毕业年级的课程,不再担任班主任。把更多的时间拿来锻炼身体、陪伴家人、读书、旅游、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眼2年过去了。当再次见到他,问及他的生活和工作时。他说很奇怪,在他生病之前,不停地奔波、忙碌,但生活得并不舒心。当时工作压力大、身体累、家人抱怨、夫妻关系紧张、失去自我,还经常有知识枯竭的感觉。如今放弃了行政职务,放弃了关键位置,做了一名普通教师,整个生活都不同了:压力小了,没那么累了;有时间读书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心情愉快了;关键是有时间陪伴家人,家庭关系融洽,能经常享受幸福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经常读书的原因,在工作上再也没有知识枯竭的体验了。因为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他经常可以想到很多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现在的教学效果比以前好很多。他感慨地说:“我这人比较笨,活了四十多年才知道人该怎么活。”【分析总结】

从案例1.4中可以看出,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完全不同的生活,关键看你是否有决心。W在没生病时,总认为自己无法选择工作,领导怎么安排就应该怎么做。但生完病之后,他发现生活完全可以由自己来选择。当把自己作为生活的重心,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后,W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越。正如理查森(谢里尔·理查森,2009)所说,你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你自己。你是你生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主心骨,而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否慢慢地感到精力不支,还是已经觉得疲惫不堪,你现在就要作出决定,必须把自己放在各项工作议程的首位,优先照顾好自己。当你把照顾好自己放到了首位,起初可能会引起内心的恐慌,感觉冒犯了传统观念。但是,当你真正能照顾好自己时,你会发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持你的决定,实实在在地让你生活得更轻松、更幸福。更重要的是,你的工作效率会有所提高。就像我们坐飞机时,经常听到机组人员告诉我们,当飞机发生事故时,一定要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然后再帮助自己的孩子戴好氧气面罩。道理很简单,自己过得不好,何谈去帮助和照顾别人?适当的休闲娱乐对于任何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也是生活愉快的前提条件。所以,放弃过度忙碌的工作日程安排,把休闲娱乐安排进你的日程表,先让自己活得健康快乐。

除了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外,更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样你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过于艰辛。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让人快乐和幸福的最主要生理因素,是一种叫“内啡呔”的物质。当人感觉快乐时,大脑便会分泌出“内啡呔”,并指示神经系统传达“快乐的讯息”到全身。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其实很大部分是大脑中内啡呔浓度的外在表现。而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脑中也会释放“内啡呔”,这种东西让我们快乐,快乐又促进它的分泌。如果一项工作让你的内啡肽高度分泌,当你进入这样的工作状态时,就会感到非常愉悦,沉浸在自我欢乐的海洋中。

工作中固然也有挫折和艰辛,但身体在工作中产生的这种快乐足以打败各种艰辛,这种境界最容易让你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获得与众不同的灵感,也容易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更容易成功。而同样的工作给其他人(假如,他们对它不感兴趣,只是为了谋生而选择做这件事,他们身体里就不会分泌内啡呔),带来的只有艰辛,他们当然体验不到快乐与忘我的境界,所以也不容易成功。因此,选择一份你喜欢的事业,等于你能够享受到快乐的同时还能赚钱,并比别人更容易成功(础德,2012:1,30)。还可以促使你有更多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工作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幸福感,这样既能节省工作时间,又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休闲和娱乐,放松自己,激发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方法引申】

你是否因很长时间没有去做自认为很重要的事情而懊丧不已?是否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了?是否连晚上或周末回到家里都难以安稳地休息和放松了?大脑里是否总是充斥着工作上的事情?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需下定决心作出改变。否则,你的生活就会亮起红灯。

改变的方法很简单,可以分为3步:首先,仔细查看你把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其次,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来确定你内心认为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最后,实施你的新选择,改变生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首先,查看一下你把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把你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度过的列入清单。见表1.1的例子。表1.1 每天是如何度过的

从表1.1中可以看出,一天24小时中有12小时都用于工作。像这样的时间安排,即使能够剩余1小时,对于当事人来说,也会因为感到精疲力竭而无法做事。虽然很多人都说,家庭和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他们看了一周的安排以后,才发现留给身心健康和家庭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在列出清单的时候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要把每件事的准备时间也要算进去。例如,当你计算工作时间时,除了实际工作时间外,还要再加上上下班、准备工作以及思考工作问题的时间。把这些时间都加起来,看看生活中有多少时间真正被工作占用了。

其次,逐一回答如下问题,来看看你心目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么?(1)我现在的生活平衡吗?(2)除了上面列出的主要事情外,还有没有遗漏的?(在列清单时,有些人常常会写错时数。换句话说,就是总时数加起来,超过了一天实际时间24小时。)(3)假如这周就是我活在世上的最后一周,那么我如此度过的一生幸福吗?(4)现在所做的这些事情,就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事情吗?(5)这些都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吗?(6)我为别人付出了多少时间?(7)我的活动是不是太多了?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要忘掉“应该”两个字,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这两个字上。拿出一点时间,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一遍,认真回答上述问题。当回答完上述问题后,需要重新审视你的日程表,重新估量那些耗费了大量时间的事情对你的一生来说是不是值得的。根据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重新筛选出新的首要任务。这是寻求改变的最重要一环。

最后,根据新的首要任务,安排每天的日程列表,按着新的列表来执行,真正进行改变。新的日程安排的执行,可能并不是一件易事,毕竟原来的生活已形成习惯。改变习惯往往不易,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决心。但是一旦改变,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本质性的变化。

所有这些改变的发生先要树立一个科学的观念,即休闲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提供顿悟和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众所周知,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莫扎特曾经每天花很多时间在萨尔兹堡闲逛,突然之间,“他能听到交响乐了”;莎士比亚会花很多时间驾着马车在外闲逛,然后突然意识到他的故事该怎样写了;著名企业家J. P.摩根说:我可以用9个月完成一年的工作,但不能用12个月。适当的休闲是无价的,不论是对于记忆力还是创造力。即使坐着什么也不做,我们也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做,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思考。正如毛泽东所说:“会休息才会工作。”四、怎样找时间锻炼身体【现状描述】

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2013年,柳超等人对河南省9所中小学的476名教师进行了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教师是100%患病,不少教师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34.2%),其次为呼吸系统(20.2%),心血管(15.5%)、骨关节疾病(15.3%)等。据已有研究发现,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等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如紧张、烦躁等均会产生消化系统的不良症状;呼吸系统疾病则与教师讲话多、发声不科学和长期吸入粉尘有关;经常站立、伏案工作、缺乏锻炼是导致骨关节疾病的主要原因(柳超,龚阿芳,2013:8,216)。2012年,廖玫等人对广东省452名中学教师进行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广东省中学教师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慢性咽喉炎、神经系统疾病、运动器官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肢体疾病。在调查对象中,慢性咽喉炎的患病率高达42.48%;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率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