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坦克科技知识(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03:10:25

点击下载

作者:冯文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主战坦克科技知识(下)

主战坦克科技知识(下)试读:

前言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具有“陆战之王”的美称,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有的带有穿甲弹,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极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突击能力,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战车则是用于陆上战斗的车辆,与坦克配合并支持坦克作战,还执行作战指挥、后勤支援、物资运输等军事任务,具有广泛军事用途。战车与坦克一样同属于装甲车辆大家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步兵战车的作战性能越来越先进。揭开现代坦克与战车的神秘面纱,让你感到极强的震撼性。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因此,要普及广大读者的科学知识,首先应从武器科技知识着手,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最新科技知识和深入的军事爱好,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与和平意识,能储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批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看,传统的战争方式已经过时了,但是,人民战争的观念不能丢。在新的形势下,人民战争仍然具有存在的意义,如信息战、网络战等一些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群众中的技术群体会大有作为的,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并投入到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列中来。

坦克与战车是基础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坦克与战车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基础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基本的军事科学知识。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丛书,包括《坦克基础科技知识》、《现代坦克科技知识》、《主战坦克科技知识》、《特种坦克科技知识》、《各国坦克科技知识》、《现代军车科技知识》、《步兵战车科技知识》、《扫雷战车科技知识》、《装甲车辆科技知识》、《特种车辆科技知识》共10册,每册全面介绍了相应坦克与战车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现代坦克与战车科学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德国豹1式主战坦克

概述

1956年,法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对设计文欧洲字新型坦克提出以下技术要求:战斗全重30t,单位功率22kW(30马力)/t,车宽3.15m,车高2.2m,公路最大速度65km/h,安装风冷多种燃料发动机、105mm火炮和2挺机枪。1957年6月,联邦德国和法国同意发展一咱满足上述要求的坦克,除对车宽有争议外,于1957年7月提出联合技术性能要求;1958年9月,意大利加入该项发展计划。

联邦德国为实现联合发展计划,组建了A和B两个设计队,法国由坦克武器技术局任总承包商。

联邦德国A设计队由波尔舍公司、容格、卢瑟和约丹、马克等公司组成。B设计队包括瓦耐克工程局、莱茵钢铁•哈诺玛格公司和亨舍尔公司。炮塔和武器系统由莱茵金属公司和维格曼公司设计。

A设计队于1960年6月完成第一辆样车,同年8月完成第二辆样车;B设计队于1960年5月完成第一辆样车,同年又完成第二辆样车。

4辆样车于1961年初在特里尔和梅佩恩试验场交付试验,次年4月结束,然后决定集中发展A设计队的样车。此前政府还向A设计队订购了26辆样车,向B设计队订购了6辆样车。

这样,第二轮样车的总数量达到32辆。A、B设计队的样车分别安装维格曼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炮塔。这些样车的主要改进包括装甲防护、悬挂装置、10缸柴油机、新型传动装置、火控设备和L7式105mm火炮,样车试验于1963年初结束。

在第二轮样车试验结束之前订购了50辆预生产型坦克,该坦克用光学测距仪代替了样车上安装的试射机枪。联邦德国和法国从1962年开始对研制的坦克进行对比试验,但是在试验之前联邦德国议会国防委员会决定提前生产本国设计的坦克,并将该坦克命名为豹式坦克。

1963年7月,克劳斯-玛菲公司被指定为该坦克的主承包商,并接受政府的1500辆订货。克虏伯•马克公司被指定为生产装甲抢救车、装甲工程车和装甲架桥车的总承包商,同时生产少部分豹1坦克。

1964年秋,联邦德国政府为批量生产该坦克投资15亿马克。

第一辆生产型豹1坦克于1965年9月交付联邦德国陆军,当时的生产速度为每2天1辆。1966年初生产速度达到每3.25h1辆。每辆豹1坦克的价格为93~95万马克。

该坦克除在联邦德国生产外,还特许意大利奥托•梅拉拉公司生产豹1坦克。克劳斯-玛菲公司于1979年完成该坦克生产任务,但为满足希腊和土耳其订货需要,于1981年初重新生产豹1坦克。总体布置

该坦克车体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前部是乘员舱,后部为动力舱。乘员舱右前部位是驾驶员位置,左前位置有炮弹储存架、通风装置和三防装置,加温装置在乘员舱右侧。驾驶员座椅上方的车体顶装甲板上开有驾驶舱盖,舱盖前有3个潜望镜,中间1个在准备间可换成红外或微光潜望镜。

炮塔为铸造结构,呈半球型,防盾外形狭长,位于车体中部之上。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向,装填手在火炮左侧。在炮塔顶,车长和装填手各有1个舱盖。此外,在炮塔左侧还设有1个补弹窗口。武器系统主要武器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L7A3式105mm线膛坦克炮,由单内炮管、水平式棱柱形半自动炮闩和炮口抽气装置组成。身管长是口径的51倍,其上装有热护套,野战条件下更换炮管仅需20min。

炮弹发射后,炮闩自动打开,同时从炮膛抽出的空弹壳抛入炮闩下面的弹壳收集器。在炮弹上膛的同时,炮闩自动关闭,然后通过电击发装置发射。该火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475m/s,直射距离为1600m。弹药

L7A3式火炮可发射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以色列、英国和美国制造的105mm炮弹,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均为整装弹。

该坦克装有55发105mm炮弹,其中13发炮弹布置在炮塔尾舱中,其余42发炮弹布置在车体里,加强员左侧的炮弹储存架是主要储弹位置。火控系统

车长用的TRP-2A型变焦距潜望镜为单目式周视瞄准镜,位于车长舱盖前的炮塔顶板上,放大倍率可在6×~20×之间调整。车长可以使用该镜进行观察、超越瞄准和向炮长指示目标,可采用手动方式改变该镜仰角,该镜也可自动地伺服于火炮运动。用红外瞄准镜代替变焦距潜望镜,车长便可进行夜间观察。

炮长有1具TEM-2A型光学测距仪,测距方式既可以是合像式,也可以是体视式。该测距仪同火炮机械连接,有8×和16×两咱放大倍率,基线长1.72m,备有计算不同弹种高角的高角凸轮。

炮长还有1具TZF-1A型望远式单目瞄准镜,放大倍率为8×,并列安装在火炮一侧。目镜固定,物镜随火炮俯仰,备有确定不同弹种的瞄准角分划线。

火炮上方装有XSW-30-U型白光/红外探照灯,不使用时可以拆下,存放在炮塔后部。在红外工况下工作时,TRP-2A型车长瞄准镜最大瞄准距离为1200m,视距大小取决于气候条件;白光工况时视距为1500m。辅助武器

火炮左侧装有1挺7.62mm并列机枪。高射机枪可以安装在车长舱盖上,也可以安装在装填手舱盖上,可以360°旋转,高低射界为-15~+75°。推进系统

位于车体后部的动力舱装有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和辅助系统组成的动力传动组件。动力传动组件备有快速脱开联轴器,在野战条件下能使整个动力传动组件在20min以内完成整体更换工作。发动机

该坦克采用一台MB838CaM-500型4冲程12V90°柴油机,外形呈矩形体,结构采用一缸一盖,并列连杆、推挺杆传动、联身箱体,因而便于拆装和系列化生产;采用机械增压和预燃室燃烧系统,总体布置紧凑。在2200r/min时标定功率为610kW(830马力)。详见“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部分。传动装置

该坦克采用联邦德国ZF公司的4HP250型液力机械式、带有双流双半径差速转向装置的综合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每档有大小两个规定转向半径,由于规定转向半径较多,转向功率损失较少。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主要由风扇、散热器和水泵组成。在风扇作用下,冷空气从进气百叶窗吸入车内,流经散热器,从排气窗排至车外。风扇转速调节器根据冷却水温对风扇转速进行调节,只有当水温超过规定温度时风扇才工作。需要对发动机本身加温时,短路恒温器则会切断发动机与散热器的通路。

在动力传动组件两侧各装1个排气混合罐,用以混合发动机排气和冷却空气,可使排往车外的排气温度大大降低,以减小红外特征,降低被红外探测器发现和跟踪的几率。行动装置

该坦克行动装置包括每侧7个负重轮和7根扭杆弹簧、5个液压减振器、4个托带轮、1个带履带调节器的前置诱导轮、1个后置主动轮和1条履带。

负重轮用轻金属材料制成,轮缘和轮毂用螺检固定连接在一起,轮缘外挂有胶圈。在第一、二、三、六和七负重轮位置处装有液压减振器。

车体两侧装有锥形钝头限制弹簧,用以限制负重轮的最大行程。诱导轮和负重轮可以互换。托带轮交错配置,第一、三托带轮支托履带外侧,第二、四托带轮支托履带内侧。履带宽550mm,履带板上挂有橡胶垫,履带板之间用履带销、端部联接器和中间诱导齿连接在一起。防护系统装甲防护

该坦克车体装甲板较薄,只能防爆破榴弹弹片,在近战条件下,只能防口径在20mm以下的武器。炮塔为铸选结构,具有较好的防弹外形,但装甲较薄,防护性较弱。

为提高炮塔防护能力,从1975年开始,豹1A1坦克炮塔增加了屏蔽装甲,屏蔽装甲分成若干块,均附有橡胶衬里,分别装在防盾、炮塔体两侧和尾部框架外面。豹1A1坦克安装屏蔽装甲后,战斗全重增至42.4t。

豹1A2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有所增强,豹1A3和豹1A4坦克采用新设计的焊接炮塔。非均质炮塔装甲使这些坦克的防护力有较大提高,炮塔结构也有所变化,取消了炮塔外部框篮,内部储存空间增加了1.5m3,炮塔防盾为焊接件,呈楔形。三防通风装置

三防通风装置安装在车体前部,可在乘员舱内产生超压并为乘员提供无毒无尘的新鲜空气。灭火装置

车上装有4个灭火器,其中2个布置在动力舱,配有自动灭火报警开关,当室内温度升到一定限度时,灭火器可自动打开,将灭火剂喷向着火部位;另外2个灭火器布置在乘员舱,由乘员操作灭火。烟幕弹发射装置

在炮塔左右两侧上部各安装一组由4具发射器组成的烟幕弹发射装置。

各发射器的射向可由乘员在车内控制,成组地电控发射,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再装弹连续发射。型号演变豹1原型坦克

1965~1971年间,联邦德国分4批共生产该坦克1845辆,这些坦克为豹1原型坦克。

豹1A1和豹1A1A1坦克

从1971年起,联邦德国将1845辆豹1原型坦克返回制造厂进行改装,改进项目有安装火炮热护套和稳定器、换装新型履带、增装裙板等。改进后的豹1原型坦克称为豹1A1坦克。

尔后对该坦克又改造,例如在炮塔和火炮防盾上加装了布洛姆•福斯公司研制的附加装甲、车体前上装甲板上焊有附加钢装甲、改进了空气滤清器的性能等。经过改进的豹1A1坦克称为豹1A1A1坦克。炮塔附加装甲用螺栓连接方式安装,可拆卸,正反面加有橡胶衬垫。附加装甲使坦克增重760kg。豹1A2坦克

在第五批生产的342辆坦克中,有232辆坦克是按豹1A1坦克标准制造的,安装了较高强度的铸钢炮塔,但在炮塔和防盾上未装间隙装甲;改进了空气滤清器;加装了三防装置以及车长和驾驶员作用的微光夜视装置。这批坦克被称为豹1A2坦克。豹1A3坦克

在第五批生产的后110辆坦克除按豹1A2标准制造外,炮塔采用了间隙装甲焊接结构并带有楔形防盾,原炮塔后面的框篮移至炮塔塔内部,可存放从火炮上方取下来的探照灯。装填手潜望镜可以旋转和俯仰。这批坦克被称为豹1A3坦克。豹1A4坦克

第6批生产的250辆豹1坦克称为豹1A4坦克,与豹1A3坦克相似,但装有综合式火控系统和变速用的自动选速装置。该火控系统包括EPRI-R12车长用周视稳定望远镜、EMES12A1炮长用双目体视测距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器和FLER-HG混合式弹道计算机。豹1坦克现代化改进

联邦德国为使豹1坦克现代化,在1982~1983年间,在6辆豹1坦克上分别装有通用电气-德律风根公司的拉姆斯塔M/EMES17型火控系统、克虏伯-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的FLP-10/EMES18型火控系统和蔡斯公司的AFLS/EMES12A4型火控系统,这些坦克都装有低能见度或夜间条件使用的热成像系统。

经过试验,联邦德国陆军最终接受克虏伯-陈特拉斯电子公司的方案。维格曼公司已为联邦德国改装了1300辆豹1A1坦克,改装任务由卡赛尔集团维格曼公司执行,合同额为8.29亿马克。

分合同商包括研制EME3综合火控系统的克虏伯-阿特拉斯公司和研制热成像系统的卡尔•蔡斯公司。炮塔驱动控制由机械液压式改为电液式。将经过这些改进后的坦克称为豹1A5坦克。

该坦克现代化改造计划还包括安装附加装甲和增装乘员舱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提高防护性,并准备用120mm火炮代替105mm火炮。安装120mm火炮的豹1坦克

莱茵金属公司为了试验目的,在2辆豹1式坦克上安装了与M1A1坦克相同的120mm滑膛坦克炮。第一辆样车以豹1A1A1坦克为基础,第二辆样车以装有焊接炮塔的豹1A3坦克为基础。安装120mm滑膛炮的豹1坦克的弹药基数为42发,其中炮塔中13发,车体中27发,另外还有2发为待发射弹。澳大利亚豹1坦克

澳大利亚在1972~1973年间对比了美国M60和联邦德国豹1A2坦克之后,订购了装有比利时萨布卡火控系统和热带装具的豹1A3坦克,这些坦克于1976~1978年间交货,替代逊邱伦坦克装备澳大昨亚陆军第一皇家装甲团。

在澳大利亚陆军服役的这些坦克及其变型车,称为豹AS1型主战坦克、豹AS1中型装甲抢救车、豹AS1架桥车、豹桥车、豹AS1中型推土坦克和豹AS1中型扫雷坦克。比利时豹1坦克

比利时在评价多种坦克之后于1967年订购了豹1坦克,是北约国家中除联邦德国外第一个使用豹1坦克的国家。比利时豹1坦克装有比昨时FN7.62mm机枪,从1975年起,这些坦克装有类似荷兰豹1坦克的炮弹储存箱,炮管上装有热护套,火炮配有卡迪拉克•盖奇(CadillacGage)公司的稳定系统,三分之一的坦克装有比利时的萨布卡火控系统。

萨布卡火控系统由1个与激光测距仪合一的光学瞄准镜、7个传感器和1部模拟计算机组成。计算机能根据目标距离及其他影响弹道参数的信息确定瞄准镜及火炮轴线间的角度,输出信息通过2自由度万向支架反射镜系统转换成炮长瞄准镜中十字线的位移,同时经稳定器传给火炮。

当火炮自动以正确的目标高低角和方位角瞄准时,十字线便回到目标上。传感器可测量大气温度、气压、装药温度、炮膛磨损、横风、火炮耳轴倾斜角和炮塔回转角速度。

1980年初,比利时政府为本国陆军的豹1坦克订购了第二、三批萨布卡火控系统,其后用装布洛姆•福斯公司附加装甲的豹1坦克样车进行了试验。预计比利时陆军会用这种装甲改装它的豹1坦克,改装工作由比昨时的罗科特兵工厂执行。加拿大豹1坦克

该坦克是装有萨布卡火控系统的改进型豹1A3坦克,加拿大称之为C1型坦克。第一辆豹1坦克于1978年6月移交加拿大,现加拿大共有114辆豹1主战坦克、6辆豹式架桥坦克和8辆豹式装甲抢救车。

激光工程研究公司于1984年为加拿大武装部队研制豹1改进型坦克的液气悬挂系统。该系统是由激光研究公司与英国军用车辆工程研究院和利兹皇家兵工厂共同研制,已在英国挑战者坦克上使用。当然,加拿大也在研究使豹1A3坦克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包括采用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系统。丹麦豹1坦克

丹麦在1974年6月订购了120辆豹1A3坦克,1976年3月~1978年11月交货,与联邦德国豹1A3坦克完全相同。希腊豹1坦克

希腊政府于1981年4月订购了106辆豹1A3坦克和4辆豹式装甲抢救车。希腊豹1坦克装有EMES12A3型火控系统和PZB200型油光电视系统。意大利豹1坦克

意大利虽是参加研制欧洲型主战坦克的3个国家之一,但未能参加底,于1970年决定订购联邦德国研制的豹1坦克。第一批200辆豹1坦克直接从克劳斯-玛菲公司订购。

意大利奥托•梅拉拉公司先后为意大利生产了720辆豹1坦克和160辆豹1变型车。为了试验,意大利订购了4套布洛姆•福斯公司的附加装甲。荷兰豹1坦克

荷兰在评价了豹1、奇伏坦和MBT-70坦克之后,在1968~1970年间订购了468辆豹1式坦克,1969~1971年交货,其中许多部件由荷兰公司制造。

该坦克装有与联邦德国豹1式坦克不同的电台及荷兰型烟幕弹发射器和3个储物箱。后来,这些坦克还装有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火炮稳定系统;适用于英国L52型脱壳穿甲弹的改进型光学瞄准镜;驾驶员用被动潜望镜以及FN7.62mm并列机枪。

炮塔附加装甲由布洛姆•福斯公司提供,性能与豹1A1A1坦克相同。这些称作豹1-V型坦克还装有新型履带和EMES12A3型炮长火控系统,用英国L64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代替现在使用的L52型脱壳穿甲弹。挪威豹1坦克

挪威在试验了S坦克和豹1坦克之后,选择了豹1坦克,1968年11月订货,1970~1971年交货,该坦克使用的是L52型脱壳穿甲弹。土耳其豹1坦克

根据1980年11月在波恩签订的协议,克虏伯•马克公司和克劳斯-玛菲公司向土耳其提供了77辆豹1坦克和4辆装甲抢救车,这些坦克装有EMES12A3型火控系统和PZB200型微光电视系统。变型车豹1(BPz2型)装甲抢救车

该抢救车由波尔舍公司设计,第一辆车由克虏伯•马克公司于1966年制成。豹1装甲工程车

该工程车是以豹1装甲抢救车为基础发展,于1968年投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装甲工程车装有热交换器、带有爆破用的炸药、车体后部上方在原装甲抢救车的备用动力传动组件位置装有1部螺旋地钻,还可以安装带松土齿的推土铲。豹1架桥车

该车原有A和B两个方案,经比较后选用B型方案,第一辆称为海狸(Biber)的架桥车由克虏伯•马克公司于1975年制成。豹1驾驶员训练坦克

该车基本上是一辆豹1坦克,但将炮塔换成装有假火炮的观察舱。观察舱中有3个座位,其中1个是教练员座位,其余是学员座位,车体前部驾驶员位置坐第三名赏学员。

必要时,教练员可以随时使用超越驾驶装置控制车辆。澳大利亚型驾驶员训练坦克基本上同上,但比利时和荷兰型驾驶员训练坦克则未安装假火炮。2型装甲工程车

克虏伯•马克公司根据与联邦德国国防部签订的合同发展了一咱新型装甲工程车,它以豹1坦克为基础,车前装有推土铲,车体一侧装有1个能延伸的液压吊臂,并带有1个铲斗。1987年,克虏伯•马克公司签定了将现有140辆豹1装甲抢救车改成2型装甲工程车的合同。猎豹式双35mm自行高炮

该自行高炮是用豹1坦克底盘制成,但车体稍长,其上装有双人炮塔、双管35mm高炮和全天候火控系统。

双35mm高炮由厄利空公司制造,单管射速为550发/分,每门炮配有310发防空炮弹和20发穿甲弹。

塔后部装有全相干脉冲式多普勒搜索雷达,工作波段为E/F波段,作用距离为15km,旋转速度为60r/min,能连续监视空域。

模拟计算机可根据气象条件、炮弹初速和车辆倾斜角度来计算高炮提前角,气压、气温、风速和风向信息每天由乘员向计算机输入1次。豹1式155mm自行火包

该火炮是克虏伯•马克公司和法国地面武器工业集团联合研制,基本上是豹1坦克底盘与法国155mm自行火炮炮塔武器系统的结合,至今未被任何国家所采用。性能数据

型号:豹1A1;

乘员:4人;

战斗全重:40000kg;

单位功率:15.3kW/t;

车体长:7.090m;

车宽带裙板:3.410m;

公路最大速度:65km/h;

燃料储备:955L;

公路最大行程:600km;

涉水深:无准备1.20m;

有准备2.25m;

潜渡深:4m;

爬坡度:60%;

攀垂直墙高:1.15m;

越壕宽:3.0m;

并列武器:7.62mmMG3机枪1挺;

防空武器:7.62mmMG3机枪1挺;

烟幕弹发射器总数量:2×4具;

弹药基数:105mm炮弹60发;

7.62mm机枪弹5500发;

穿甲弹初速:1475m/s;

射速:7~9发/分;

炮塔驱动方式:电液/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

三防装置:有。

英国挑战者2E主战坦克

英国战后坦克的发展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从百人队长开始,到酋长;再到酋长-900;接下来是挑战者-1和挑战者-2。可以说,挑战者-2和酋长的差别,比起豹-2A6和豹-1的差别要小得多。

从1983年3月第一辆挑战者-1主战坦克装备英国陆军以来,外界对挑战者-1的评价始终不高,主要的诟病集中在火控和机动上,由于挑战者-1的火控系统由酋长式主战坦克改进而来,精密程度以及综合性能均不如M1/豹-II,在历年北约坦克射击竞赛中表现都不理想,首发命中率也不算高。

在1987年举行的加拿大“陆军杯”(也称为“银杯奖”)坦克炮射击大赛上,挑战者-1和M1、豹-2同台比武。

较量的结果,M1坦克炮的命中率达到94%,豹-2为92%,而挑战者-1仅为75%;每发弹的平均射击时间,M1为9.1秒,豹-2为9.6秒,而挑战者-1则长达12.61秒。

两项成绩的比较,挑战者-1坦克差距明显。这使专门训练了数月、打了6585发炮弹的英国皇家轻骑兵团的坦克兵们倍感耻辱。挑战者-1的动力系统可靠性也有问题,加上它过人的战斗全重,机动性不用说自然是比M1和豹-2低了不少。

和M1A1主战坦克一样,挑战者-1同于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首度接受战火洗礼。虽然机动表现不如M1A1,但是挑战者-1的火力、防护力可说是毫不逊于前者。

英国陆军的主要参战单位是第1装甲师的第7装甲旅和第4机械化步兵旅,共装备157辆挑战者-1主战坦克,担任联军地面攻势中最重要的左翼──横越伊南沙漠,切断伊军朝巴格达撤退的路线,并捕捉伊军装甲部队,尤其是伊军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

在5月25日,英军第7装甲旅接触伊军两个装甲旅,该师的挑战者-1坦克首度在实战中大显身手,痛击伊军部队。次日第7装甲旅继续朝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市快速挺进,沿路上挑战者-1仍然以压倒性的姿态痛击路上的伊军装甲部队。

在这天的战斗中,一辆挑战者-1利用热成像仪,在5100米外解决一辆伊军T-55坦克,这是海湾战争地面战中联军坦克距离最长的一次成功猎杀,将线膛炮的长距离精确度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整个波斯湾战争中,挑战者-1共击毁300多辆伊军各式坦克、装甲车辆,而仅有一辆挑战者-1被击毁。在海湾战争中,英国陆军还进一步强化了挑战者-1的防护能力,包括在车头、炮塔正面加装皇家兵工厂制造的高爆反应装甲,原有的侧裙板也被维克斯公司研制的被动式装甲裙板取代;此外,参战的挑战者-1也配备了皇家兵工厂新研制的L-26型翼稳脱壳穿甲弹。

客观的说挑战者-1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海湾战争的地面作战结果并不足以评估某一型坦克的真实作战实力,造成伊军大溃败的因素很多,联军坦克的性能优势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甚至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加上被挑战者-1、M1A1坦克击毁的伊军坦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的老式坦克,双方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以这种一边倒的战场态势和性能形成代差的坦克之间的较量显然并不足以评判挑战者-1坦克的真实性能。

海湾战争以后,各国军火商纷纷看好中东这个大市场,英国自然也不落后。不过,由于在海湾战争中M1A1的表现更为出色,再加上科威特和沙特对美国心存感激,他们先后订购了大量的M1A2主战坦克;而此时,法国的新锐主战坦克勒克莱尔浮出水面,德国也借机推出了豹-2A5/A6主战坦克,并且都获得了订单。相比之下,英国推出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就乏善可陈了,英国只获得阿曼36辆挑战者-2的订单,只相当于人家的一个零头。

尽管与挑战者-1相比,挑战者-2已经有了16项重大改进,主要包括:采用L-30型120毫米线膛炮;新型的TN-54型自动变速箱;新型的乔巴姆装甲;新型的火控系统和增强顶部防护的新炮塔等。其中以火控系统的改进最大。

这种火控系统是M1A1火控系统的改进型,包括新型火控计算机、稳像式三合一炮长瞄准镜、全电式炮控系统等。也就是说,在火控系统的技术水平上,挑战者-2已经赶上了M1A1和豹-2的水平,如果英国坦克兵拿挑战者-2坦克炮再和M1A1、豹-2比试比试,当不至于陷入窘境。

但产品营销是要用数据说话的,维克斯公司无奈之下被迫推出专用于出口的挑战者-2E型主战坦克,以期在国际市场上与美、法、德一较高下。

挑战者-2E中的“E”为英语单词———出口的第一个字母,在进行了6年多的研制工作之后,英国维克斯防务系统集团已完成挑战者-2E主战坦克最终的生产型。批量生产型的挑战者-2E已于2002年正式驶下生产线。

维克斯公司称,最新型号的挑战者-2E采用了目前最新的技术,功能强大,并且还拥有很大的改进潜力,它将成为世界各国已经装备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最出色的车型之一。

国外有关兵器专家研究认为,提高现代主战坦克火炮威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安装“猎-歼”合一的数字化、网络化车载智能火控系统。

以坦克车载火控系统及各种传感器与车辆数据总线直接相联,组成一个车辆信息局域网,由多台分布式的数字化计算机控制,这种指挥仪式的火控系统能实现车长独立昼夜搜索目标,炮长可快速完成自动化全天候操炮作战。

事态紧急时,车长甚至可以越过炮长,直接操纵大口径坦克炮射击突然出现的威胁目标,这一功能被称为“猎-歼”合一火控模式。

装备了现代化火控系统的主战坦克,越野行进间射击首发命中率高达95%,可识别战场上4500米以内的敌军目标,跟踪与射击2500米以内的运动和静止目标,可以弹无虚发。

目前美军的M1A2式主战坦克,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德军的豹-2A5/A6型主战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III/IV型主战坦克、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等,均装备了第三代“猎-歼”式指挥仪型车载数字化光电计算机合一的火控系统。

有关专家认为,现役主战坦克车载火控系统最先进者非英军“挑战者”2E型主战坦克的指挥仪式火控装置莫属。其车长周视潜望瞄准镜及炮长瞄准镜均装有独立的热像仪和激光测距机。

车载中央数据处理计算机能同时运算车长及炮长标定的两组火控数据,当跟踪瞄准第一个目标时,搜索并锁定第二个目标。在第一个目标被消灭后只需按下按钮,炮口即可自动转向攻击第二个目标,待与火控计算机设定的方位重合时便可自动击发,“无间隙”地操纵火炮。

如此,挑战者-2E型主战坦克可节省炮长两次标定目标所需的时间,几乎可同时对付两个目标,将射击循环时间降至每2发6秒钟左右,从而达到光机电模式火控系统的极限。这对于生死存亡系于千钧一发之际的坦克大拼杀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挑战者-2E采用了全综合式战场管理系统,可从武器系统或GPS全球导航系统输入导航信息。车长用稳定全景昼夜两用热像仪和带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与以前相同,但增加了热像仪通道。驾驶员观察系统保留了昼间潜望镜,增加了热像仪。

早在挑战者-2主战坦克上,就已经装备了一套昼/夜观察/火控系统,挑战者-2E则增强了目标捕获能力,使得对目标的反应速度更快。在挑战者-2E上,车长和炮长各自拥有一套集成化的火控系统,包括有独立的昼夜两用热成像设备和微光夜视仪、对人眼安全的激光测距仪。

唯一不同的是车长热像仪是法国生产的顶置式周视昼/夜热成像仪,炮长拥有一个萨杰姆公司的顶置式双向稳定成像系统。两套设备均可独立指挥火炮的射击。挑战者-2E在常规情况下是以“猎手-杀手”的模式进行作战。

在这种模式下,车长可以独立对目标进行选择、测距,等命令下达给炮长的时候,弹道计算已经完成,直接击发就可以了。

这样能使火炮的反应速度上一个台阶,据说在试验的时候,挑战者-2E创造了40秒摧毁8个目标的成绩。在紧急情况下,车长可超越炮长直接发射,所以被叫作“杀手-杀手”。英国坦克对于战术机动性向来不太重视,从百人队长开始,战后英国坦克几乎都比同时代的西方其他国家坦克大一号,但发动机性能却并不出色,其结果是英制坦克的机动性全面落后于西方同代坦克。

这个问题在挑战者-1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挑战者-2尽管稍有改善,但仍显落伍,这也是挑战者坦克在争夺国外客户上总是拼不过美国、德国或者法国人的产品。为了扭转出口上的颓势,维克斯公司为挑战者-2E专门从德国引进了大功率的坦克发动机,使挑战者-2E的机动性能大有改观。

挑战者-2E的动力系统采用了可靠性极高的德国MTU公司的“欧洲动力模块”,该动力模块包括最大输出功率为1.1兆瓦的缸涡轮增压柴油机、伦克变速箱以及液压调整的双销履带。

采用欧洲动力模块后,挑战者-2E的单位功率从挑战者-2的14.1千瓦/吨提高到17.6千瓦/吨,公路最大速度从56公里/小时提高到72公里/小时。

欧洲动力模块不仅使挑战者-2E的发动机总功率得到提高,而且就动力部分的体积和重量来看,欧洲动力模块也比原来挑战者-2坦克采用的800千瓦动力系统更为紧凑。

这样就可以省出更多的空间用于增加燃油携行量,其结果就是挑战者-2E的最大行程达到了550公里。

挑战者-2E装有第二代液气悬挂系统,驾驶员能够通过一个改进的液气压力控制器,调节车体姿态,其行走部分采用了橡胶缘的负重轮,双销挂胶履带,适合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使用。

挑战者-2涉水深为1.07米,挑战者-2E涉水深为2米。这项性能的提高得益于后者在炮塔尾部采用了新的“风箱”型空气进气口,能够将空气直接抽到发动机中。发动机有两台相互独立工作的舱内气泵,当挑战者-2E涉水时,依然能够保持车体的核、化、生三防能力。

挑战者-2E仍然采用120毫米L-30A1线膛炮。目前世界上主要坦克生产国早已转向滑膛炮,英制L-30线膛炮的身管为55倍口径,由于“线膛”限制,它的性能与滑膛炮的代表———德国RH-120L-55坦克炮存在着不小的差别。

火炮威力是坦克炮最基本的一项性能指标。在采用相同技术水准的弹药时,炮口动能大的火炮显然具有更大威力。L-30火炮发射滑动弹带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炮口初速约1530米/秒,炮口动能10兆焦。

德制L-44虽然身管长度比L-30短约一米,但滑膛结构使其初速达1650米/秒,炮口动能约10兆焦,与L-30相近。L-55的威力更是有本质提升,初速可达1730米/秒,炮口动能超过13兆焦。

L-30坦克炮采用分装弹药,限制了其穿甲弹弹芯的最大长度。当前英军装备的120毫米穿甲弹为L-23贫铀弹,弹重6.63公斤,弹芯长500毫米,而同时期的美国M-829/DM-43穿甲弹。弹芯长度已超过700毫米。

L-23在2000米距离上的最大穿深约560毫米,勉强与M-829A/DM-43持平,但与新型M-829A3相比,穿甲能力存在显著差距,而为L-55研制的DM-53钨芯穿甲弹穿深已达L-23的1.5倍。L-30炮的劣势明显。

此外,身管寿命低是线膛炮的通病。L-11坦克炮的身管寿命仅120发。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英军第7装甲旅在“沙漠风暴”行动前,其编制内约1/3的挑战者坦克就在训练中就打秃了膛线,而必须临时更换炮管。

L-30通过采用电渣熔炼、身管单肉自紧等新工艺,将身管寿命提高到约500发,但仍无法与120毫米滑膛炮相比。德制L-55火炮的身管寿命约700发,经美国改进的M-256型火炮寿命达到1000发。

120毫米线膛炮的改进潜力也无法与120毫米滑膛炮相比。L-30的身管已长达55倍口径,接近坦克炮的倍径极限。使用加长身管的办法提高火炮威力和射程显然行不通了。此外,L-30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难题:由于采用L-30线膛炮的国家相对较少,新型弹药的研制也相对滞后。

到目前为止,120毫米线膛炮的使用国仅有英国、阿曼、约旦、伊朗、印度五家,其中大部分国家还只是火炮的使用国,缺乏研制、生产新型弹药的实力。相比之下,目前正在使用120毫米滑膛炮的国家多达十几个,其中包括德、美、法、意、日、瑞士等工业强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