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宋词鉴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7 07:17:27

点击下载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最美宋词鉴赏

最美宋词鉴赏试读:

前言

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幽葩,传承至今已逾千年,但历久弥香,愈加在文学沧浪中煜煜生辉。“词为艳科”,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衍生出来的第一个抒写思情艳事的专门文体,直至苏轼首开豪放词之先河,这一局面才被打破,宋词由此形成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词风格委婉含蓄,内容不离儿女情长之事,虽然内容狭窄,但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也别有洞天,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豪放派词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多是抒怀之作,虽然它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影响却非常深远,自宋至清,众多文人都纷纷效仿。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宋词存留下来的数量颇多,光《全宋词》中辑录的就有近两万首,读者想要一朝尽享其风韵,或者通过一本书就能遍览其精粹,其难度堪比撼动乾坤。这本《最美宋词鉴赏》参看名家选本,剔除政治桎梏,唯美是从,将宋词中的琼浆汇聚于一处。书中所选篇目均配有赏析及词人的生平所历、创作风格等方面的介绍,以期读者能够凝神静思,放松心情,于吟诵玩味中感知宋词的美!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原籍陕西县(今彬县),后迁居江苏吴县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后曾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与欧阳修等人推行新政。皇祐四年(1052),在赶往颍州上任的途中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范仲淹的诗文、词、赋都很好,词风秀美,气象开阔,有《范文正公集》存世。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上片极力渲染秋景,下片直抒胸臆,以低回、深沉的笔触,抒写了词人的思乡情怀和羁旅之愁。

词的上片写秾丽辽远的秋景。起首的“碧云天,黄叶地”两句,从“天”与“地”上下两个角度勾勒出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景图,“碧”“黄”两字为这片秋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四两句紧承上文写秋景,金黄一片的原野一直延伸到被烟雾笼罩着的秋水,画面由近及远,在横向上拉伸,烘托出辽远、缥缈的氛围。“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句将天、地、山、水等景象融在一处,勾勒出一幅交相辉映的画面;“芳草无情”一句,词人将眼中的实景转为意中虚景,将离愁别绪隐寓其中,由埋怨“芳草”无情,反衬出词人的情深义重。这里,景物的延伸暗透思绪的蔓延,为景物赋予人的思想,为下片抒情做好了铺垫。

下片起首的“黯乡魂,追旅思”二句,直接点出了“乡魂”“旅思”,直抒羁旅思乡情怀,将词人心头萦绕不去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径直托出。三、四两句,字面上是说除非做个好梦才得以安眠,实际上是说词人无时无刻不将思乡之情念在心头。第五句倚楼望月,更添惆怅。结尾两句,写词人欲借酒消愁,一解胸中苦闷,奈何借酒消愁,愁绪更深,乃至酒都化为了“相思泪”。

全词将秾丽的景色与深挚缠绵的乡愁融为一体,柔而不娇,意境深阔,真情流溢,引人遐思。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本名三变,字耆卿,一字景庄,祖籍崇安(今属福建)

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封屯田员外郎,因此得名“柳屯田”。他为人放荡不羁,常年流连于青楼市井,又通晓音律,善为词作,创作了大量慢词长调,拓宽了词的题材,堪称北宋专力作词的第一人。柳永词风绮丽温婉,著有《乐章集》,词有二百余首传世。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别情词。词中抒写了词人离开汴京与心爱之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离情,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上片开头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离别环境,点出地点和天气,渲染离别气氛;“都门”两句,写美酒佳肴也提不起词人的兴致,正专注于恋人之时,船夫一遍遍催促的声音打断了词人的思绪,写实与抒情互相交织,于矛盾中突显词人与恋人的难舍难分;紧接着两句,离情更深一层,形象逼真,情意曲折缠绵,将二人依依不舍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使离别更添愁绪;后二句是词人内心的独白,道出与恋人分离时难舍的痛楚。

下片抒写别后的凄凉之情。首句的“多情自古伤离别”点明离别之苦,“自古”二字又将离别之伤延伸为人之常情;“更那堪”语势递进,强调自己在清秋时节的离别之伤比古人更甚;“今宵”二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佳句,抒写了词人离程的况味,渲染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酒醒何处”体现了词人漂泊无依的窘境;结尾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四句,暗含词人对往日二人欢愉之时的眷恋,再遥想今后独身一人的生活,顿觉无味,倍增惆怅,可见词人对女子的痴情。

全词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深沉婉约,是词人慢词中的上佳之作。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首登楼怀人词,词人巧妙地将漂泊之落魄与思人之缠绵融为一体,寄情于景,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得真挚细腻,感人至深。

上片寓情于景。首句写细细柔风中,词人独倚高楼,如剪影般将词人孤身伫立的形象突显了出来,渲染出淡淡的愁思。接下来的“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两句,写词人触景生情:极目所见,顿生忧愁,黯然销魂的春愁从天地间生发,此二句是以天地之无垠,状无尽之愁情,很是壮阔。词人是看到了什么景物才触景伤情的呢?后一句给出了答案:春草萋萋,一片油绿,勾起词人绵绵不断的春愁。此处“春草”还有更深的涵义——以春草喻所思之人,牵动相思之愁。“无言”一句写词人孤凄之感,因为没有知心人在旁,因此默默无言,愁苦滋味只能自己体会。

下片的“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三句,词人说自己内心的愁苦深不可遣,因此想要借酒消愁,举杯高歌,以排遣愁思,但是勉强欢笑却觉得索然无味,这表明相思的愁情深埋词人心间,无法消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词情急转,以决绝的誓言抒发了词人为所思之人即使容颜憔悴也绝不后悔的痴情,全词的主题终于得以道破。

这首词千回百转,娓娓道来,直到尾句才点破主题,曲径通幽,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柳永的词作,多是婉约纤艳的抒情之作,但这首《望海潮》却写得大气磅礴、宏伟壮丽,词人的无穷创造力,使人惊叹不已。

上片泛写杭州全景。开篇三句,高屋建瓴,气势不凡,词人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自古繁华”极言杭州作为各朝各代的重要交通枢纽,其非比寻常的繁华程度,“自古”二字,下笔有力,表现出杭州的历史厚重感。“烟柳”句以下,具体描写杭州的兴盛与繁华之状。“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写出杭州街道河桥的美丽与街边民宅的别致;“参差十万人家”,写数量之多,表现出整条街巷居民之众多、人口之密集。“云树”以下三句,由人文景观过渡到自然景观,先写钱塘江堤上树木郁郁葱葱,“绕”字体现出江堤的蜿蜒曲折;再写钱塘江涨潮时的景象,词人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江水的澎湃与汹涌。后三句视角再次回到街市,市面上珠玑罗列,罗绮盈门,家家户户竞豪奢,如此繁盛的景象,让人目不暇接。

下片重点咏杭州西湖美景。首句领起,写西湖在重重山岭的环绕下,湖光山色的秀美。接着两句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用这两种开在不同季节的花,概括了杭州最美的景物,清丽的两处白描,荡涤人心。“羌管”以下三句,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结尾五句虽都是溢美之词,但笔致洒脱,情韵十足,丝毫不见做作之感。

这首词构思精巧,场景变化自如,疏密有致,音韵极佳,在柳永词中独具风采。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

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羁旅思归的情绪,是词人词作中境界极高的一篇。

上片铺叙,描写了一派深秋景象。词人起笔的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送目、望尽天涯的磅礴之势,笔力雄浑,紧接着写雨后清秋,渲染出一种通透的境界。“潇潇”表现了雨势之迅猛,“洒江天”状雨势之浩大,也表现了秋日辽阔旷大的意境。中间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由“渐”字引起词情的变化,表现出词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渐生出来的清冷、寥落之感,“紧”字写尽了秋日悲凉的气氛,“冷落”二字紧接着“残照当楼”,将悲凉之气渲染得饱满浓烈。“是处”二句词情进一步变化,由苍莽悲壮转为细致沉思。上片结尾的“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两句,写长江水无语东流的景象。“无语”两字,深沉有力,更增无穷伤感,耐人寻味。

下片由上片的铺叙直接过渡到词人的思乡情绪。词人写“不忍登高临远”却望着遥不可及的故乡,实际上点明了自己不忍思念故乡的沉痛。及此,词人又想起了自己的闺中人,想着她也在登高望远,期盼着自己早日归来,词人由己及人,从家中思妇思己的角度反写思归之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以虚笔将相思之情表达得委婉动人。

全词结构细密,融情于景,长于铺叙,语浅而情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堪称词史上的丰碑,流传千古。

忆帝京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怀人之词。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已是入秋,写词人盖着“薄衾”睡在床上觉得天气泛凉,“小枕”二字表明词中人此时还拥衾独卧,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后面的“乍觉别离滋味”一句说词人忽觉离情别绪涌上心头,情感翻涌而出。“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两句,说词人在床上辗转难寐,心中默数着寒夜的更次,但仍然不能入睡,不停地翻身起来又躺下,这种深夜难眠的烦躁是对“别离滋味”的详细描述,将词人辗转反侧、忽睡忽起、难以入睡的情景逼真地表现了出来。最后的“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二句,用口语化的语言,说词人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夜漫长得好像是一年一样,将心中的离别愁绪娓娓道来,情感深沉,饱含着生活热情。

下片写游子思归,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的复杂内心体验。开篇的“也拟待、却回征辔”,写词人也曾想过调转马头往回走,因为词人跟所爱之人是刚刚分别不久,回头实属易事,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这种思绪就开始涌现,使词人难以入眠,将词人万般无奈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接着的“又争奈、已成行计”一句,又说既然已经踏上征程,又怎么能再返回原地呢?于是就有了接下来“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三句所说的,既然诸种办法都无计解脱,就只能去独自承受这种苦痛,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结尾的“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两句直抒胸臆: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但却不能再相见了,唯有“负你千行泪”了。别离的愁苦之情在此处喷薄而出。

这首词构思精巧,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字字沉郁有力,情感真挚感人,是词人别离怀人词中别具特色的一首。刘熙载在《艺概》中曾评论柳词说:“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忆帝京》恰是这方面的典范。

迷神引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宦游各地时所写,是一首羁旅行役之作。

上片写景。起首两句点出词人停舟之地——楚江南岸,“帆卷”“暂泊”预示着词人要在此地暂做休整,明日仍要行舟赶路,这既表现出了词人行舟经验的丰富,又隐隐流露出词人旅途劳顿之感。接着词人以铺陈的手法描写了停船之后的所见所闻,“暮角”“孤城”渲染出一派寥落、凄凉的氛围,此时再响起胡笳的声音,更添凄怨之感,勾起词人惨淡、寂寞的愁绪。

怀着这样的愁绪再看风景,自然景致再美,落在词人眼中也只不过是徒增伤感罢了。在这里,词人写景用层层白描的手法,寓情于景,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下片抒情。起首两句总述宦游之感,接着围绕“游宦”铺开,叙写旅程之劳顿,年事之衰老,转而又抒发身在异乡的悲凉心境,“忍萧索、当愁眼”一句,表达了词人在旅程中难以排解的惆怅。“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抒发了词人伤怀念远的情绪。“芳草连空阔”四句抒发了词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但由于种种原因,词人却与“秦楼”中人失去了联系。

下片短短数句,将词人行役的愁苦、旅途的萧索愁闷以及仕途的失意、旧日欢愉消散的失落等意味铺陈得十分饱满,词人内心的纠结、痛楚由此可以想见。

这首词是柳氶个人生活的缩影,虽短短两片,却写尽了词人大半生的生活经历,铺叙顺畅自然,笔法娴熟,意味无穷。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祖籍乌程(今浙江湖州)

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嘉禾判官,晚年隐居山林。他善写小令,曾与晏殊齐名,后来创作了大量慢词长调,与柳永齐名。他曾有三句写花月影的佳句,所以世称“张三影”。张先词风清新婉约,细腻精妙,著有《张子野词》。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赏析

这是词人临老伤春之作。

上片共写了五件事。首句写词人坐听《水调》悲切的歌声。词人心中烦闷,本想借饮酒听歌来遣愁,谁想到《水调》的悲切之音不但没有解愁,反使词人心里更添烦愁。次句写词人借酒消愁,昏昏沉沉,一觉醒来,发现酒意虽消但愁情未减,很是懊恼。第三句切入伤春主题。词人已到暮年,因此对春天有种特殊的感情,当他看到大好春色悄然逝去的景象时,不禁生出对年华的感叹,饱含年华易逝的惋惜与伤感之情。四五两句写词人对镜看自己衰老的容颜,感伤如流水般的光阴。句中“晚”字用得十分贴切,既表现出天色已晚,也隐指词人暮年晚景,流出无限凄凉之意。尾句写词人回忆往事空自悲切,“空”字表现出词人怅然若失的情绪。上片五件事件件不离“愁”,蕴涵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追忆和慨叹。

下片写词人夜晚所见之景。词人在暮色时分,到园中漫步,想借此排遣自己心头的愁闷,岂料见到的却是浓云闭月的景象,谁知这时又突然风吹云散,月满长空,被风拨动的花也在月光下影影绰绰,词人想象着明天一早落花铺满小径的情景,寂寥的心里顿时暂获快慰。“并禽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帘遮灯”等景象动中有静,续写词人孤独、寥落的心情,同时也体现出词人伤春的情怀。

全词曲调沉郁伤感,工于炼字造句,被视为张先词中名作。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赏析

这首词写于将近清明之时,是一首春日伤情之作。

上片前两句写词人对春日天气变化的敏锐感受。“乍暖还轻冷”,写词人觉察到春寒乍暖的细微变化,但一个“还”字,笔锋陡转,表明现在仍是春寒袭人的季节,可见观察之入微,暗示词人的长日无聊。同时隐约流露出词人对世事变化的伤感和感时伤怀之情。接下来的“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三句,写词人因天气的微小变化而生发的感触,“寂寞”的情绪贯穿全词。“去年”二字怀旧伤今,“又”字更上一层,表现出词人如今寂寞、清冷的生活状况,这情景更加催生愁绪,愁情更胜往年。

下片起笔奇特,写词人听到号角声,感到冷风吹面,不觉从宿醉中惊醒。长夜空寂,此时一声号角打破了这种寂静的氛围,因此显得格外凄厉、嘹亮;静夜的风分外寒冷,这样的风吹到身上,冰冷刺骨。词人受到听觉和感觉的双重刺激自然醉意全无。然而酒醒后愁情却未减反增:万籁俱寂,重门深锁,这紧锁的重门就像词人的心一样,愁情深重,不可开启。怎料一轮明月照在隔墙院落,将那充满青春活力的秋千之影送入眼帘,也许正是那“秋千影”深深刺痛了词人的眼,深深敲打着词人孤独的心灵。

此词触物感怀,寓情于景,含蓄内敛,意味隽永,结尾句有情却并未道破,耐人寻味。

千秋岁

数声,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美好恋情遭受阻碍的词作,它将情人之间的悲欢离合写得婉转幽怨,是词人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描写暮春之景,借景抒情,表达美好爱情横遭破坏的痛苦。起首的“数声,又报芳菲歇”二句写杜鹃嘶啼,似乎在向人们通报春光已逝。“又”字流露出词人伤春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第三句写繁花落尽,用“残红”象征遭受破坏但依然坚定不移的爱情。“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两句,写雨打青梅,语意双关,“暴”字表现出破坏力的强大,预示着甜蜜的恋情正被无情的外力摧残、毁灭。接着写荒芜院中柳絮如花般飞舞的景象,“无人尽日”写尽了词人春逝时的落寞,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凄冷。

下片起首以琵琶声诉怨情。“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二句,将“弦”也附上了人的情感,“怨极”也能鸣出不平之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反抗的决心。“天不老,情难绝”,指明了天不会老,爱情也不会有断绝之日,表现了词人对爱情无比坚定的信念。接着“双丝网”“千千结”则形象地表明了词人坠入情网,忧思难忘,百转千回,无法自拔的情结。最后以春宵已过,残月犹明的景象作结,使词人的忧思生发开去,言已尽而情未散。

这首词借景抒情,韵高情深,意境深婉,词情曲折,含蓄隽永,韵味无穷。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祖籍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少有文名,被誉为神童,曾被皇帝亲自召见,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宰相。三十岁拜翰林学士,曾担任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在文坛上以词著称,尤擅小令,词风典雅流丽,柔婉疏朗,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词一百三十多首,集成《珠玉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时伤春词。

上片起首的两句写听曲、饮酒之事,词人原本是怀着愉悦的心情,醉心于宴饮之乐的,时空交叠,交错互换,表明生活的一成不变、单调乏味,可听饮之间,面对此情此景却触发了对去年此地的追忆,勾起词人对时空的感叹。尽管同是春日之景,但亭台却一年旧似一年,无声中蕴含着一种抚今追昔的怀旧之情。进而,当词人看到夕阳西下的景象时,感时伤春的情绪一触而发,“几时回”表现出词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怅惘。整体来看,这一片的意蕴与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极为相似,只是表达方式更含蓄而已。

下片起首的两句对仗工整,内涵丰富,意味深远。花的凋谢,时光的流逝都是无法挽留的自然变化,即使心有惋惜也无可奈何,但春日归来的燕子却让人心头一喜,将“花落”和“燕来”的实景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情绪相联系,表达了词人对于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惋惜以及美景再现的欣慰,充分体现了词人辩证的人生哲理。结尾的“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写词人独自一人在院中的花间来回踱步,心间的波澜久久不能平复。这句话将词人的思绪拉回到写实,与前篇写景相呼应,同时也表现出词人怅然若失的情绪,情意绵绵,意韵悠长。

全词语言圆润流丽,含蓄蕴藉,寓理于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因其蕴涵独到的哲学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给人以启迪。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这是晏殊的代表词作之一,表达了词人感叹人生有限,不要沉陷于离情别绪,应及时行乐的豁达思想,蕴涵丰富的哲理。

上片起首的“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两句,不做任何铺垫,直言年华有限,稍纵即逝,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富有深度的哲理,让人不觉为之一振。“等闲离别易销魂”一句,词人将离别看做是平常事,可见人的一生离别之多,因而“易销魂”,但词人转而又写“酒筵歌席莫辞频”,意在说明人生短暂,莫为离别伤神,流连于痛苦是没有益处的,不如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以慰藉有限的生命。

下片抒情。起首的“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两句为空想之词: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不禁突然思念起远方的友人;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这两句意境开阔、辽远,表现出词人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结句中,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不要让痛苦的思绪折磨自己,也不要沉溺于歌酒升平中乐而忘返,这是词人对待生活的一向态度。

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和温婉,别具一格。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伤离怀远的词作。词人移情于景,将深闺中的思妇形象塑造得非常逼真,感情真挚动人,境界开阔辽远,不同于一般的婉约词。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清晨所见到的园中景物。起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槛菊、兰花赋予人的情感,“愁”与“泣”表现出主人公的哀愁情绪,渲染出伤感的氛围。“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两句,写燕子因耐不住清晨时分罗幕的轻寒而飞走,以燕子的形象喻人,表现出主人公经不起天气寒冷以及心中寒意的煎熬,燕子成双成对的身影落在主人公眼里,更反衬出她内心的孤独。上片结尾两句时间由今晨转向昨夜,以明月托出离恨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下片首句承上片而来,续写“昨夜”园中之景,接着两句转回今日清晨,写主人公独自登楼望远。“独上”与上片“双飞”情景相对,反衬出主人公独自一人的孤凄形象;“望尽”一词,精练准确地表现出主人公与爱人别离后相思苦等、望穿秋水的情形,突显主人公的痴情与黯然伤情。结尾两句,主人公终于道出伤愁的原因:想要给爱人寄上一封家书,却不知爱人如今身在何处。“山长水阔”将词境扩大,在这片开阔的背景下,主人公的形象愈见渺小,更加表现出她的茫然无助、怅惘伤怀。

全词上下两片风格不尽相同,上片柔缓婉丽,下片开阔悲戚,但上下两片词意一脉相承,含蓄而隽永,耐人寻味。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之作,是晏殊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人触景生情,将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淬炼概括,抒发自己对时光飞逝、年华易老的悲慨以及对离别的感伤之情。

上片起首的“时光只解催人老”一句,词人将时光拟人化,写时光只懂得马不停蹄地催人老去,为下面行文定下了一种悲凉的基调。接下来的“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三句,写亲人之间不应该长久地分离,但即使你不愿意相信世上之事就是这么由不得人,也只能接受现实了。词人知道年华易老之慨和亲人离散之愁是没有办法开解的,所以就借酒浇愁,想要以此慰藉自己,怎奈不久眼泪就又滴落下来打湿了衣衫,看来连酒也无法使词人得到解脱了。

下片写词人失眠惊梦的情景。开篇的“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二句描绘了这样一幅情景:西风飒飒,屋外被风吹乱的梧桐树叶拍打在一起,发出簌簌的声音,窗外挂着一轮月亮,月色朦胧惨淡,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结尾的“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两句,写词人正做好梦的时候,不知道是哪里的高楼上突然传来一声大雁的叫声,震人心魄,将他惊醒。“好梦频惊”四字是词人内心情感的集中体现,糅合着词人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年华易老的哀叹、亲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将他睡梦中的美好统统打碎,可以说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将词人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何处高楼雁一声”写词人被惊醒后,思绪翻涌,突然听到一声高亢的哀鸣,划破长空,直钻人的心底,至此,全篇的意境达到高潮,百感交集的滋味回荡在词人的心间,怅惘之情使他不能自已。

此词笔法轻巧空灵,感情的抒发深蕴含蓄,悲凉而不凄厉,虽短短十四个字,却写出了人生中最深沉的感慨。用语贴切自然,意境高超,结句更是表现了一种明丽清澈而又概括通彻的人生境界。

蝶恋花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感怀之作。

上片写春意。首句中“偎”字写得极妙,生动地表现出阑干的曲折以及碧树的昂扬挺拔。二三两句写杨柳随风摆动之状。“轻”字透出风的轻柔和缓,暗示出春的节令;“黄金缕”三字以色入词,传神地表现出春天柳芽新发之状,再一次点出节令,勾勒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接着词情突转,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传来几声凄婉的筝鸣,再写成双的燕子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作好了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放眼望去,迎风飘扬的柳丝被纷纷扬扬飘舞着的落絮所笼罩,红杏花开的正是秾丽之时,一场清明雨,便使杏花凋零了。这些景物的描写,与上片所描写的盎然的春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春之将逝,词人情绪的变化暗寓其中。“清明雨”则鲜明地表现出节气的变化,“一霎”从时间上表明春天稍纵即逝,流露出词人的惋惜与伤感之情。最后的“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两句,写词人正是酣睡之时,却被屋外乱啼的黄莺所惊扰,一场美妙的残梦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两句话意在说明春天的景象就像好梦一样,一旦消逝,就再也找不到了,抒发了词人的怅惘与感伤之情。

全词写景浑然一体,结尾处恰到好处地点出主旨,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赏析

这首词借咏青春和爱情的消失,感慨美好生活的无常,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上片是词人对青春和爱情的思考。起句叙述客观事实,词人借写燕子、大雁和黄莺等意象,兼以喻人,由这些意象按季节特征该来的来,该去的去,表达美人难留,春光稍纵即逝的深意,牵起词人的感触。次句对上句具体意象的描述进行抽象概括,词人将燕鸿和黄莺这些具体意象概括为人世间的千头万绪,归结出这样的人生哲理:这些琐屑之事细细想来,总是萦绕在人的心头,使人不得不正视,但这些琐事却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条件和时间,过不了多久就会相继离开。这两句前后相承,作为概述出现,因此很自然地引出后两句具体的描述。词人把青春与春梦的长短相比较,把与爱人的聚少离多与秋云的留逝相对照,曲折地反映出词人对青春和爱情的态度,使词境更加广阔,感情更加深沉。

下片是词人对“青春”和“爱情”这两个主题更深一层的思考。首二句以“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与“江妃解佩赠文甫”两个典故表达美好的青春和爱情失去时留也留不住,表明青春的一去不返以及爱情的无常。最后两句是对全词的总结,表达出词人及时行乐的思想。

此词化用前人诗句,善用典故,信手拈来,情理相融,写情细腻动人,说理含蓄深刻,是晏殊词作中颇具深意的一篇。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之景的词,上片描写郊外之景,下片描写院内之景,不经意间透露着词人淡淡的哀愁。

上片前三句通过“红稀”“绿遍”“树色阴阳见”这些带有色彩的景物描写,勾勒出了一幅色泽鲜明的春日郊景画面。路边渐次绽放的花儿已经呈现出稀稀疏疏的景象,满眼的绿色已经爬满了郊野,高台附近的树木已经浓郁成荫,这一派景象标志着春天渐逝初夏已临。后两句续写暮春之景。“不解禁”三字将春风和杨花拟人化,包含着词人的主观情感,既表现出春天不遂人愿,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就要离开,透出词人淡淡的闲愁;同时也突显了杨花无拘无束的性格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富动态之美,为暮春之景平添一丝生趣。

下片首二句承上启下。前句写室外之景:翠绿的树叶长势丰茂,都可以藏得住黄莺的身影;后句转入室内:窗上的帘子将燕子隔在了室外,使其不得进入室内。接着就是对室内景物的描写。第三句写香炉之烟追逐着屋内小虫游丝的景象,“静”与“逐”“转”看似矛盾,实则以动写静,渲染出室内的寂静气氛,暗含一种朦胧、惫懒之感。结尾两句由景及情,“愁”字点出全篇主旨,流露出词人淡淡的春愁以及对漫长夏日难以消遣的苦闷。

全词通篇写景,意象清晰,结句的抒情不露痕迹,深沉而含蓄,富有情趣。

宋祁

宋祁(998—1061),字子京,祖籍安陆(今属湖北),后徙居雍丘(今河南杞县)

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登进士第,并称“二宋”。宋祁累官至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谥号景文。其词语言工丽,著有《宋景文公集》。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是词人的成名之作。词人也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被戏称为“红杏尚书”。

上片写盎然春意。起首句从“东城”落笔,总述春光美好。一个“渐”字,将美好的春光分出层次,于是接下来三句就按照词人感受春光的先后展开。首先映入词人眼帘的是一潭被东风掀起的春水。水面上波光粼粼,摇摇荡荡,好像在召唤载着游人的画船。接着描写绿杨。词人以“烟”比杨柳,想象出奇,将经过寒冬,于初春苏醒,冒着黄芽,泛着青色的杨柳融融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生机勃勃。最后落在对红杏的描写上。词人静中取动,赋予春意人性,“闹”字将春意表现得蓬勃有力,富有活力,极言春意盎然。

下片抒情。开头两句,词人说人生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总是在抱怨欢愉太少,谁愿意舍弃千金而不愿错过美人一笑呢?可见词人的情绪急转而下,首句以恨多欢少点出“欢”之不易,次句紧承上句,抒发欢乐生活需要珍惜的情感。结尾“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两句,词人又说为君持酒把盏,劝说那西斜的太阳不要急着落山,且为欢聚的亲朋好友在花丛中留下余晖夕照,虽然名为“为君”,实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惜春情怀溢于言表。

这首词措辞华美而不显虚浮,言语之间蕴含着对春光的无限留恋,感情收放自如,值得称道。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初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没有及第,直到五十岁时才中进士,任太常博士,后来经欧阳修推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员外郎。他的词风格古朴清淡,尤为欧阳修所赞赏。有《宛陵先生集》存世。

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词。词的上片写雨后青草之美。起首的“露堤平,烟墅杳”两句,写长堤上青草平整,草叶上露珠闪烁,远处的别墅在绿草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词人以绮丽的笔法,写出了春日绿草凄迷的景象。“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两句,写草繁荣茂盛以及雨后江天开阔的明媚之景,突显了春雨唤醒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况。“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三句由物及人,“庾郎”本指庾信,此处特指离乡宦游的人,词人说宦游少年踏上仕途,穿着拂地的春袍,与春日嫩绿的草色交互辉映,将春草附上了惹人喜爱的情趣,也表现出了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接长亭,迷远道”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的语意,写词人不停地奔波在宦游的道路上。接下来的“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自怨自艾,流露出对宦海浮沉、命途难料的怨愤,想要归乡的思绪也隐含其中。“落尽梨花春又了”一句,表面上说梨花落尽了,春天也就结束了,实际上是以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风得意也将要到头了。结尾“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两句,写西斜的残阳照在满地的青草之上,一派残春的迟暮景象,渲染了一种伤春的情景。“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由春草的从“嫩”变“老”,寄寓词人对人生易老的嗟叹,也表达了词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思归之情。

此词写草意境高深,对草的描绘逼真生动,意蕴含蓄,让人回味无穷。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庐陵(今属江西)

少孤,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他与尹洙、梅尧臣等人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堪称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词风格清丽深婉,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等。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词中描写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

上片描写暮春时节景物凋谢后西湖的恬静之美。首句总述,“西湖好”三字点明主旨。一般人们赞美西湖好是因它春日风光无限,然而词人却赞“群芳过后”已显出衰残意蕴的西湖景象好,异于常情,使人生疑,成为贯穿全篇的主线。接着“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三句,围绕“群芳过后”的景象展开。词人通过对落花、飞絮、垂柳等自然景物的描写,突显春日已尽,四处悄然无息,只有垂柳在风中摆动的景象,衬托出此时西湖的寂静淡雅。

下片由游人尽去起句,虚写了西湖上由热闹到游人散去后归为平静的过程,词人由此突觉“春空”,这一微妙的感情变化,道出了词人感到春逝后的空虚心境,也包含着词人的恋春之情。结尾两句从室外转入室内,写词人情绪的转变。词人本怀着怅惘的心情准备拉下窗帘,却看到细雨中象征春天的双燕归来,委婉含蓄地道出了春空的清寂,将燕子归来时油然而生的愉快心情也显露无遗,于是心里的郁结瞬间消散,顿生旷达、欢愉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首词通篇写景,虚实相接,寓情于景,词情转换自然而有韵味,动静结合,十分独到,是词人《采桑子》组词中最为出色的一首。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赏析

这首词是欧阳修临别赠好友刘原甫之作。全词通过对词人在扬州生活的追忆,塑造了一个豪放豁达、风流儒雅的太守形象,寄寓了词人心中人生易老、要及时行乐的情怀。

上片起首的“平山阑槛倚晴空”一句,气势磅礴,说平山堂的阑槛依靠着晴朗的天空,极言平山堂高耸的气势,为后面词人抒情奠定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来的“山色有无中”一句,写词人凭栏远眺的情景,在王象之《舆地纪胜》中有“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登上平山堂所望之景应该是清晰的,而词人在此处却说山色若有若无,实际上是暗喻从扬州远望江南,青山若隐若现。最后的“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二句,词人描写自己亲手种在平山堂前的柳树,此刻正值送别刘原甫出扬州之际,对柳树的描写表明了词人对此地的留恋之情。“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蕴含着词人对扬州深厚的情感。“柳”在传统诗词中往往象征着离别。词人自在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就要离开了,如今柳叶随着春风纷飞,牵动着词人的感情。“几度春风”四字,一扫送别作品惯有的凄凉之意,隐约透露出来的是春日欣欣向荣的盎然之感。上片写景深婉而不伤感,为下片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写送别之人刘原甫。开篇的“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二句,写文章太守才思敏捷,能够倚马可待,下笔万言,词人以一种豪放豁达的气势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钦佩之感。紧跟着的“一饮千钟”一句,更添豪迈之气,将一个气度非凡、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结尾的“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二句,词人先劝友人要乘年少及时行乐,又回过笔来对自己说人生易老,对人生的感喟全盘托出。但这种消极的情绪并没有使人觉得低落,豪迈之气仍然流贯全篇,一股苍劲沉郁的情绪奔泻而出,扣人心弦。

这首词风格沉郁却不凄然,意味深长。却不落窠臼,实为佳作。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赏析

这是一首咏歌女的词作,抒写了歌女的离愁别恨。

上片叙事,从歌女晨起对镜梳妆写起。前两句是对梳妆的细致描写。首句“卷”字生动细腻,既写出歌女早晨起床后卷起帘幕的动作,同时又表现出歌女卷帘时所见窗外带着轻霜的天气,暗示出天气微寒。次句“呵手”的动作由微寒的天气而来,体现出歌女娇怯的形象,接着写到梳妆的重点,通过“试梅妆”的动作,不难想象这位歌女一定是位娇俏可人的美人,而写她试画梅花妆,则从侧面突出了她的秀美俏丽。后两句特写女子画远山眉,眉形又细又长,并借此托出离恨,寄托歌女对远方爱人的思念,新颖独特。

下片忆旧情,抒发歌女内心的愁苦。起首三句描写歌女对往事的回忆,继而叹惜年华的易逝,透露出对自己不幸身世的伤感之情,仅用九字,就道出了歌女对自身命运的叹息以及对虚度年华的伤感。结尾的“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三句,词人抓住歌女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进行描写,歌女刚想唱歌又皱起眉头,为了谋求生计只得强颜欢笑,艺术地将歌女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抒发出歌女矛盾、凄苦、伤愁的情绪,缠绵婉转,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词将歌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刻画得栩栩如生,手法细腻,感人至深,让人对歌女顿生怜惜之情。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游子与思妇两地相思的情怀。

上片写游子客居他乡的所见所感。前三句,词人通过描写残梅、细柳、薰草、暖风,暗示此时正值春季,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但“候馆”“征辔”却暗示着词人无暇欣赏大好春景的心境。紧接着,词人的笔锋陡转,开始写游子触景伤情,想着自己抛下妻子独自远行,不能与她共赏明媚的春景,不禁生出离愁。这种离愁随着分别时间越来越长、相隔距离越来越远而越积越深,且词人将离愁之绪比作春水,极言离愁源源不尽,涌入游子心间。

下片是游子怀想家中妻子思念自己的情景。首二句写游子想到家中的妻子一定和自己有着同样的心情,因思念自己而柔肠寸断、泪湿粉面,贴切地表现出思妇的柔情与缠绵的愁思。第三句写游子想象妻子一定会登楼倚阑盼着自己归去,于是寄上深情的叮咛,因为“高”“危”,所以劝妻子“莫近”,表达了游子对妻子的关心,也体现出思妇登高望远盼望游子归来的急切心情。结尾两句写远望的妻子看到满目的草原,草原尽头是遮挡了视线的春山,而妻子日思夜想的人,更是远在春山之外,语意补足上句,可见二人相隔距离之遥远,但妻子的心已越过春山,紧随着游子不弃不离,表达了思妇对游子的一往情深。

这首词分写两人,传递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思想,构思新颖,情意深长。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乃欧阳修代表词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去年元宵节晚上情景的回忆,抒发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上片写主人公追忆去年月夜之事。首句交代时间,次句写景。次句中的“花”并非植物,而是指元宵花灯点亮时五彩缤纷、绚烂满目的景象,后半句将点灯时的光亮之景比作白昼时的明亮,烘托出元宵佳节喜庆欢闹的氛围,为男女约会制造了气氛。“月上柳梢头”一句,词境突然由热闹变得安静,仿佛没有了人声鼎沸的热闹,在这样一片清幽的月光下将会发生什么呢?引人联想。结尾句似是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但是又引发出新的疑问:黄昏后相约干什么去呢?言尽而意未尽,留人遐思。

下片转写今年的元宵之夜。词人抓住“月”与“灯”这两处去年所见景物进行描写,“依旧”二字指上片中的花灯如昼和月色皓然,表明二者同往昔一样,并没有改变,月色与灯市依旧。但词人笔锋一转,“不见去年人”一句,表明尽管环境依旧,但去年相约之人却不见踪影,心有恋眷之情却无人可诉,一语道破离情,词人不禁泪如雨下,打湿了衣衫。通过与上片的对比,可以看出词人心绪的转变,也暗示了词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之意。

全词语言通俗简短,情景一目了然,但词人构思精巧,将诗歌的重叠形式运用到词中,回环往复,凄凄切切,使主人公的感伤更加真切,凄美异常。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赏析

这是词人与友人春日重游洛阳城东时所作的伤时惜别之词。

上片起首二句由今时的游赏宴饮写起。词人角度出奇,没有对宴饮的环境氛围以及人们把酒言欢的情景进行描写,而是写持酒祝告东风,愿留住春光,以便尽游赏之兴。在这里,词人活用司空图《酒泉子》中“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的词句,只添一“共”字,就翻出新意,将人与东风并列,突显对春的珍惜。第三句“垂杨”应上句东风而来,写出东风吹拂柳条轻摆的姿态;“洛阳东”则补出地点。后两句重点突出“当时”,表现出今日同游之地都是往昔携手同游之处,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词人将昔日之游与今日之游结合起来,时间交错,场景叠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为下文抒情作好了铺垫。

下片抒情。首二句直抒胸臆,诉说友人相聚本就不易,相聚之后又要匆匆作别,感叹人生聚散匆匆,“此恨无穷”更是将自古以来受累于这种愁恨之人的心境一语道破。从后三句可以看出,词人曾与友人共赏过此花,但词人由眼下之景,想到明年此花将会开得更加红艳,却不知会与谁共赏,借今日之花似比去年红,推测明年之花应好于今年之花,层层推进,以景寄情,抒发了今日相聚赏景之人少于去年,而今日之人却未必能赴明日之约的感慨,充满了无限惆怅与感伤。

此词构思新颖,语言错落有致,婉丽隽永,情深似水。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赏析

这首词大约写于词人任颍州知州之时,抒写了词人春日泛舟颍州湖上的所见所感,将词人与民同乐、乐而忘忧的豁然情怀一一呈现出来。

上片描画湖上岸边亮丽的春色以及游人的欢愉景象。首三句一句一景:先写堤上游人熙熙攘攘、相互簇拥,追逐着画船行走的喧闹场面;次写溶溶春水拍打堤岸,蔓延无边,向远处看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的景象;再写自然景致与人文景物相融合的美人打秋千之景,句中的“出”字用得极为别致,将美人打秋千的形象与美人的欢声笑语合二为一,在“绿杨楼外”的幽美景色衬托下,平添一抹生趣。此三句描写,无不彰显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活力,给人以清新迷人的欢快之感。

下片先写画船内人们游戏的场景:词人以白发自比,“戴花”的动作一反常态,“君莫笑”则明知情态反常而偏欲为之,倍增“戴花”的感染力。接着词人描写了船内饮酒作乐,觥筹交错的场景,由写景过渡到抒情,表现了词人狂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词人赏春遣怀的豪情。沉醉于春色与酒中的词人,暂时忘却了自己被贬颍州的苦闷。词人在最后一句抒发了“何处似樽前”的感叹,豁达的豪情中也显露出词人想要借酒浇愁的悲情,抒发了他无限凄怆沉郁的心情,是词人情感的升华。

全词语言清丽质朴,意境疏放旷达,别有意趣,耐人寻味。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女子惨遭丈夫抛弃后的苦闷、怨恨之情,是一首千古名作。

上片写女子在深闺中的孤苦生活。首句“深深深”三个叠字,运用得极为传神,不仅表明了庭院的曲折深幽,更体现出女子的深情。接着两句词人由远及近,对女子的深闺进行描绘。前句写庭院杨柳密布,雾气深重,“堆”字有如用水墨画渲染之法,将庭院浓密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渲染出一种沉郁的氛围;后句借写女子闺阁帘幕重重,进一步渲染庭院的幽深,暗示女子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接着两句宕开一笔,借女子之口写其丈夫的行踪,“游冶处”和“章台路”意同,表露出女子的丈夫整日流连于烟花之地,早已将她抛诸脑后,充分体现了丈夫的薄情,流露出女子被弃后的无奈与哀怨。

下片借景抒情。词人描写三月的狂风骤雨摧残着春天的暮色,借“雨横风狂”象征女子内心遭受的摧残与折磨,借被摧残的暮色,暗喻自己韶华被毁。“门掩”二句,表现女子无力挽救爱情的凄惨处境以及对年华虚度的悔恨。结尾两句描写女子含泪问落花是否懂得自己的心意,然而落花沉默不语,零落纷飞到了秋千外,以生动细腻的描写,抒发女子对自己与残花同病相怜的叹息,余味无穷。

全词融情于景,层层叠叠,透出庭院景致的深幽,流露出女子情思的绵密悠长,含蓄蕴藉,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赏析

这是一首新颖别致、构思奇绝的小词。它描写了夏日傍晚,阵雨过后至月亮升起时的景象,颇具情趣。

上片首二句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雷、柳、雨、荷,四者关系紧密,环环相扣:词人写“雷”,说它从“柳外”响起,这样隔着柳树再听雷声,自然雷声被减弱,变为“轻雷”;接着写“池上雨”,这雨仿佛是被雷引来,紧承雷声而下,雨势急促,只闻雨声沙沙;在雨声之外,又接着荷声,此声由雨打荷叶引起,词人用“碎”字形容,与上文轻雷、疏雨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池边夏雨图。下面一句写雨后彩虹初现时的景象,突显晚晴空明之美。结尾两句写词人看景的痴迷,不觉已到月亮升起之时,时间点的引出为下文作好铺垫。

下片写月亮升起时室内的景象。首句由燕子偷窥画栋之景承上启下,将视线收进室内。“窥”字用得极妙,既有动感又体现出室内的寂静无声。次句写闺中女子独回闺房,用“玉钩垂下珠帘”,以景物、动作的描写,表明已到入夜之时。后三句“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先描写了室内奢华的陈设,再描写闺中女子睡在放置着两只水晶枕头的床上,身旁放着一枚头钗,以不动衬托出动,“堕钗横”一词道破女子夏夜不寐的情状,引人遐想。

这首词将闺中女子华贵的生活写得情趣十足,自然地流露出她独守空闺的淡淡哀愁,引人遐思。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雄健峭拔,诗遒劲清新。词作不多,风格雄峻,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赏析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作,是一首登临怀古的名篇。

上片由“登临送目”总启,二、三两句点明登临之时正值秋高气爽之际。首三句笔力遒劲,刚健有力,使人不禁精神抖擞。紧接着词人纯用白描,描写了登临金陵故都所见之景。先是四五两句,概览江水、山川。“千里”二字表现出澄江的浩瀚;“似练”“如簇”二词随手拈来,不带半点矫揉造作,干脆、大气,尽显大家之风范。“征帆”以下数句,撇开山川,尽描江色。征帆、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淡云、白鹭,这些景物的描写,勾勒出一派水天相接的雄浑场面,境界苍茫辽阔。

下片以“念往昔”起笔,转抒词人登临之感。词人通过回首往昔,由权贵互相竞逐奢华生活,感叹亡国之恨接连不断。千古以来,登高凭栏遥望,尽皆此景,岂能不感慨历史上的兴衰荣辱。词人忆六朝旧事,古今时空交错,虚实相间,用今昔对比之法,表达了词人对六朝覆灭的沉重叹息。结尾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感叹时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