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诊自疗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8 07:53:44

点击下载

作者:陈海标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面诊自疗一本通

面诊自疗一本通试读:

序言

面诊是传统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面部整体以及五官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自古以来,面诊都是一种辅助诊断疾病的重要诊法。

2000多年前,传统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就有记载:“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有诸内而形诸于外”,人体五脏六腑的运行状况,在面部就可以观察得出,所谓“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赤为心色,青为肝色,白为肺色,黄为脾色,黑为肾色”,均道出了面部五官、呈色与人体内部脏腑器官的对应关系。人的面部就像身体的一面镜子,经由对面部各种状况的观察,人们就可以方便地了解身体的健康状态和病情变化。

本书系统全面地呈现了面诊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应用,详细介绍了中医望诊基础理论、望色诊病、面部反射区和疾病反应的基本知识,并收录了大量的实例,详尽解析如何进行面部整体形态的观察,如何从头发、五官、人中、牙齿等部位的形态、色泽和斑点纹路中,了解体内器官的健康状况,并对病症的特征、发病诱因进行细致的病理分析,结合针灸、药物和食物辅疗等措施,对某些疾病和不适提供施治的方法。此外,本书还特别提供了对于感冒、咳嗽、牙痛、高血压、假性近视、颈椎病、耳鸣等常见病症的面部经络按摩疗法,使读者朋友在学习面诊方法的同时,也能轻松掌握相应的治疗方法。

本书通俗易懂,好学易用,不仅是一本实用的身体自查自检指导书,也是非常有用的面部保健手册,希望读者朋友从本书中能够了解和学习到丰富的面诊知识,更充分、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身体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察颜观色,呵护健康!编者第一章有病早知道:面部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一、祖国传统医学:中医面诊

面诊,即运用“望、闻、问、切”中的“望”对面部整体以及五官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人体的一些健康秘密,辅助诊断疾病。所谓“相由心生”,内在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或是心理变化,终会表现在脸上的相关区域,所以脸部的望诊最能洞察病机、掌握病情。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说明人体内脏功能和气血状况在面部有相应表现,人们可以通过对面部各种状况的观察,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病情变化。因此,面诊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被列为四大诊断方法之首。

五脏之气外应于五窍: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舌者心之官,耳者肾之官。所谓“官”有“司管”的意思,在临床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肺气通于鼻,肺脏和顺健康,则鼻能闻香臭;肺有病状则喘息鼻张,影响呼吸气息。

肝气通于目,肝气顺则目清明,目清则能辨五色;肝有病状则目眦会发青,影响视觉。

脾气通于口,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脾有病状则唇色发黄,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心气通于舌,心气和顺则舌能辨五味;心气不顺有病状则舌卷短,且颧发赤,影响话语清晰。

肾气通于耳,肾气足则耳能听五音;肾气虚则颧与颜黑,且耳鸣耳聋,影响听力。

五色与五脏的相应关系是赤为心色,青为肝色,白为肺色,黄为脾色,黑为肾色。看五官,观气色即可辨脏腑之病:赤色主热,如满面通红,多为阳盛之外感发热,或脏腑实热;若两颧潮红,则属阴虚火旺之虚热证等。青色主寒、痛、气滞、肝风和血瘀,黄色主脾虚、主湿,白色主虚、主寒,黑色主肾虚、水饮、寒证和瘀血。

面诊就是透过面部的这些反射区来了解脏腑疾病与健康状况,从而快速治愈病症。《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后人假借人类文明的始祖——黄帝之名所作的一本书,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全书以黄帝和医学鼻祖岐伯一问一答的形式,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二、面诊的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从而说明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1)人体分阴阳

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正反双方的概括。一般凡具有热的、动的、兴奋的、强壮的、无形的、明亮的、轻的、在上的、在外的、增长的等等特性都属于阳;与此相反的则属于阴。中医用这种正反两面的观点来说明人体和疾病现象的属性。

人体脏腑组织,就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若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总之,人体组织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2)阴阳平衡乃健康之根本

阴阳平衡理论是中医面诊的理论基础,源于《易经》中所讲的阴阳运行规律。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发展了《易经》的阴阳,把《易经》的阴阳理论运用到人的生理病理,运用到医学中来。《黄帝内经》说“生之本于阴阳”,意思就是说生的本理病理都是源于阴阳的。疾病发生是因“阴阳失调”,如“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等病症,并且病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阴阳平衡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其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保持人体健康的秘诀就在于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2.五行学说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人体也是由五行所构成,当五行生克有序时,人体便是健康的;如果五行生克混乱,人体就会出现疾病。(1)《黄帝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人体的五脏亦是如此,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之间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就是所谓“五行相生”;同时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就是所谓“五行相克”。如果运用到古代医学中去,在说明人体内部脏器的联系时,即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便是有规律性的活动;在病理的状况下,便是正常规律性的破坏。(2)五行对中医面诊的指导意义

五行关系对中医面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土生金,脾属土,肺属金,所以对于慢性虚弱性肺部疾病,可以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达到养肺气的目的;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肝有病会延及脾,所以肝有病时要注意保养脾,以免脾脏被累;水生木,肾属水,肝属木,所以肝血不足时可采用补肾的方法来达到恢复肝血的目的。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三、面部脏腑与疾病反应

面部是身体的一面镜子,五脏六腑的健康与否都会有所体现。面部脏腑和疾病的对应关系是面部望诊的基础。四、望色诊病,看面色知健康

中医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面色就是这种体表的反映之一。1.浮沉“浮”是指色显露于皮肤之表,一般出现在疾病初起,提示病在表、在腑;“沉”是指色隐于皮肤之内,提示病在里、在脏。如果患者的脸色由浮转沉,说明表证已经转化为里证,病邪已侵入人体内部;如果患者的脸色由沉转浮,说明里证已经转化为表证,病邪已透出人体表面。如果久病、重病反见两颧浮红,是虚阳浮越的表现,提示病情危重。2.清浊“清”是指面色明亮,病属阳证;“浊”是指色泽晦暗混浊,病属阴证。病色由清转浊,为阳证转阴证;由浊转清,为病由阴出阳。3.微甚“微”为色浅淡,多见于正气虚或病邪轻;“甚”为色深浓,多见于邪气盛或病势重。如果患者的面色由浅变深,由淡变浓,就说明虚证已经转化为实证;如果面色由深变浅,由浓变淡,就说明实证已经转化为虚证。4.散抟

散,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比较疏离,如云彻散,散色一般说明患者患病的时间还比较短,邪未积聚,且病情逐渐缓解;抟,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比较聚集、壅滞,抟色一般说明患病的时间较久,且病情逐渐加重。病色由散变抟,为病情加重;由抟而散,为病情减轻或病邪欲解。5.泽夭

泽,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比较润泽,泽色一般说明病情较轻,虽病但气血未衰,病有生机;夭,是指人体面部的皮肤颜色比较枯槁,夭色一般说明病情较重,精气受损。先泽后夭,多为病趋严重,病情恶化;先夭后泽,多为正气渐复,病有转机。五、头面异常1.头部异常(1)头形异常

正常人的头颅略圆,其大小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人体头围大小与年龄的关系如下表:

如果人的头围明显没有达到或明显超出上述范围,且智力低下,就说明体内发生了病变。头形异常通常发生在儿童身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①头颅窄小。患者头部的颅缝往往闭合较早,头颅外形较小而且狭窄,头的顶部凸起,呈尖圆状。多发生在一些大脑发育不正常、智力低下的儿童患者身上。主要由先天不足,使肾精亏虚、颅骨发育不正常引起。

②头颅增大。患者往往颅腔较小,头颅外形均匀地变大,颅缝发生开裂。多出现在一些大脑发育不正常,智力比较低下的儿童身上,主要由先天不足,使肾精亏虚,脑内出现水液停滞而引起。

③方形头颅。患者往往头顶较平,整个头形变成方形。多是由儿童患者的脾胃虚弱或肾精发生亏虚,从而使得颅骨发育不正常引起。此外,患有先天性梅毒及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也可能会出现方形头颅。(2)囟门异常

囟门是指由于婴幼儿头顶的颅骨没有闭合紧密而出现的颅骨间隙,一般位于头顶区中央的地方。囟门通常包括前囟和后囟,前囟通常为菱形,一般在小孩1岁到1岁半时闭合;后囟通常为三角形,一般在婴儿出生后4个月闭合。当前囟发生凹陷、凸起或闭合时间推迟时,则可以判断其体内发生了病变。具体来说,囟门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囟门凹陷。是指婴幼儿头部的囟门发生向内凹陷的一种病变,主要由于先天不足、脑髓失充、过度吐泻损伤津液、气血亏虚等原因引起。但是,6个月大的婴儿囟门略微向内凹陷是正常的现象。

②囟门凸起。是指婴幼儿头部的囟门发生向外凸起的一种病变,主要由脑髓发生病变、脑颅内出现水液停滞或阻热之邪上袭头部等原因引起。但是,婴儿哭泣时,囟门暂时向外凸起是正常的。

③囟门闭合推迟。又称“解颅”,是指婴幼儿头部的囟门闭合的时间发生推迟的一种病变,主要是由患儿肾脏内的肾气亏少、发育不正常引起。一般来说,患有佝偻病的婴幼儿可能会出现此病。在症状上,经常伴有头部、脖颈部、口部以及全身肌肉发软,身体发育不良,学会站立、行走和说话的时间推迟,头发、牙齿生长推迟等。(3)头摇

是指由于人体内的肝脏功能发生失调,导致肝内风邪妄动,或是由于年老体弱、气血亏虚,使大脑受到的滋养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头部病变。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出现不能自主、无法控制的摇动。2.面部异常(1)口眼歪斜

是指人面部的口角、眼睛发生歪斜。有以下两种类型:

①卒中证引起的口眼歪斜。卒中一般是由肝脏内的肝阳上亢、风痰之邪堵塞人体经络所引起,常常会引起口角、眼睛发生歪斜,同时一般还伴有半身瘫痪的症状。

②风邪中络证引起的口眼歪斜。多是由于风邪侵袭人体经络而致,主要症状为:患者发生病变的一侧面部肌肉变得松弛,额头上的皱纹消失不见,眼睛往往无法闭拢,鼻唇沟也会变浅。(2)脸部水肿

是由于心、肺、脾、肾等脏腑发生病变,或人体受到外界风邪入侵的一种病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心肾阳虚引起的面肿。多发生在心脏、肾脏阳虚的患者身上。特征:面部出现水肿,常伴有面色和嘴唇发青发紫、心慌不宁、呼吸气急、不能平躺等症状。

②脾肾阳虚引起的面肿。由于脾脏、肾脏内阳气发生亏虚而引起。特征:面部往往会出现水肿,发病较慢,常伴有面色发白、全身发冷等症状。

③风邪入侵引起的面肿。是由于外界风邪入侵人体,使肺的正常功能发生失调而致。特征:发病比较迅速,且患者的脸部和眼皮最先发肿,随后迅速蔓延至全身。(3)腮部发肿

是由于外界湿邪入侵人体,或人体阴阳经内的热毒上袭面部而致。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发颐和痄腮两种。

①发颐。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指由于外界湿邪入侵人体而致,以儿童患病居多。特征:一般以耳垂为中心,一侧或两侧的腮部发肿,其边缘与面部皮肤之间分界并不清晰,按压时会有痛感或柔韧感。

②痄腮。是由于人体阳明经内的热毒向上侵袭面部而致。特征:耳朵前面、颧骨下面、下颌上面等部位会发肿,并出现疼痛和寒热。3.颈部异常(1)颈项强直

多是由于人体内风邪过盛,使湿热病邪向上侵袭头颈部而致头颈部发硬的一种病变。(2)颈项软弱

多是由于人体内肾气发生亏虚而致头颈发软、头部发重并向一侧倾斜的一种病变。(3)颈瘿

多是由于人体肝脏内的肝气郁结、痰饮凝滞,或因水土不服,而致脖颈前面的喉结出现大小不一,且会随着吞咽而发生移动的肿物。(4)瘰疬(老鼠疮)

多是由于外界风火之邪入侵,使体内的气血运行发生阻滞,并凝结于喉部;或是由于体内肺肾阴虚,使虚火炽热,痰凝为核,从而导致下巴以下的脖颈侧面出现成串状肿块。(5)颈动脉异常调动

多发生在患有心阳虚证、水气凌心、心血瘀阻或肺气阻滞的患者身上,他们在躺卧时,会出现颈部动脉暴起的症状;另外,患有水肿病的患者,其颈部动脉会明显跳动。六、面部诊病口诀

凡看病,望为先。精气神,最重要。脏腑位,要牢记。多重影,应分清。

病多端,起气血。面色青,主寒痛。面色泽,气血充。面色赤,定有火。

赤如妆,乃虚火。面色黑,肝肾见。面白,主虚寒。白无华,是血虚。

面黄泽,为湿热。面黄暗,病肝肾。额头亮,精神爽。额头暗,有灾殃。

眼有神,无大病。眼无神,精气虚。眼色红,内有火。眼白黄,病肝胆。

虹膜缺,主脑病。胃环大,有中毒。黑纵线,是炎症。黑凹陷,伤器质。

皮炎痒,虹周灰。血管硬,白圆环。虹膜诊,学问大。同心圆,是关键。

多节段,排成环。环环扣,象全身。眼为鱼,贵明亮。鼻光泽,无大病。

鼻色青,主寒伤。鼻色白,主伤血。鼻土偶,胃气绝。鼻不正,病不轻。

鼻有痣,病陷危。人中明,无大病。泪堂下,宜饱满。青黑干,主肾虚。

夜不寐,多伤神。沟平坦,性无力。人中疔,主胃火。人中歪,命不长。

唇淡红,无大病。唇色白,主伤血。唇青紫,寒痛瘀。面光亮,为水积。

面黄黑,脂肪肝。耳面焦,防癌症。面清瘦,宜小心。如无病,必长肉。

十步外,眉目清。无重病,必长寿。部位明,五色清。知色克,可万全。《灵枢·五色篇》将人的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的相关位置是:庭为首面;阙上为咽喉;阙中为肺;阙下(山根)为心;下极之下(年寿)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准头)为脾;脾两旁为胃;中央(颧下)为大肠;夹大肠为肾;明堂(鼻端)以上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详见P7图)第二章“知面”识人:察「颜」观「色」望「形」得「神」

中医面诊重视病人的“形、神、色”。

形,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经脉气血盛衰的标志。《黄帝内经》一书根据人的面部表情、形态、体质状况等特点,将人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望形”可知内脏、气血阴阳的盛衰,疾病的程度及预后。

神,指的是人面部的神气、神志,可分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四种情况。得神亦称有神,即表示健康,或者是预后良好;少神,即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失神,代表着预后不良;假神则表示情况不妙,人之将死。

色,指的是面部的颜色和光泽。《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就是通过面色的变化来判断五脏的变化。一、金形人《黄帝内经》对金形人的描述是“白色,方面,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金形人偏于肺气虚,易患肺脏方面的疾病。◎性格特征

金形人的脸形一般为四方脸,面色白,脸部平坦,眉高眼深,鼻高耳仰,体健神清。他们一般比较内向,性格沉稳,处理事情却往往非常精明,而且行动比较迅速,不行动的时候显得很安静,如果一旦行动,就会勇猛凶悍、不同寻常。因此金形人往往精于官场,善于做官。◎疾病征兆

金形人在一年四季中,能忍受秋天的肃杀和冬天的寒冷,但却不能适应春的温暖和夏天的炎热,这样的人最容易患肺部的疾病,其次是气管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代表人物

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诸葛亮是金形人的典型代表。这类人的特征是:四方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为人敦厚,做事认真,坚持原则。

面部特征金形养生

饮食调养:可多吃有益气健脾、补益肺肾功效的山药、玉米、秫米、松子仁、核桃仁、枸杞、北芪、冬虫夏草、百合、菟丝子等。

药膳调养:干荔枝15枚,山药、莲肉各15克,粳米150克。先将前3味洗净,粳米淘净,一同放入砂锅,再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熬煮成“荔枝山药莲肉粥”。二、木形人《黄帝内经》对木形人的描述是“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木形人偏于肝郁气滞,易患肝胆方面的疾病。◎性格特征

木形人的头形较小,脸形长,面色发青,耳白唇红,额头高,目秀有神。这种人很有气质,聪明伶俐,非常有才华,但具有性格多疑、多愁善感的缺点。他们一般从事脑力工作,工于心计,特别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疾病征兆

肝在五行中属木。木形人体质偏于肝郁气滞,由于他们喜欢用心计,常常会给肝胆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其肝与胆常易出现病症。其次要注意的是筋骨和四肢。木形人体力不强,他们一般在春夏季节精力会表现得很旺盛,而对秋冬季节则感受欠佳,在此季节极易受到病毒的侵害,所以木形人在秋冬季节极易生病,例如他们左边的膝盖常常会疼痛。因此,木形人在秋冬季节必须要加强保养,尤其应避免身体受凉,以防止感冒的发生。◎代表人物

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是木形人的典型代表。这类人的特征是:身瘦个高,沉默寡言,多愁善感,春天悲花,秋天悲秋,病弱怏怏,心胸比较狭窄,不合群。

面部特征木形养生

生活起居:注意按时作息,精神乐观、豁达,避免过怒、忧愁,思想开阔,多参与社会活动,以保持轻松、开朗的心境,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知足者常乐。

饮食调节:多进食舒肝活血的食物,如木瓜、萝卜、橙子、韭菜、胡萝卜、白菜、大蒜、山楂、猪蹄等,尽量少吃寒凉、油腻、黏滞的食物。

木形人的养生重点在于理阴助阳,调理好肝脏。因此,木形人保持性格开朗、情绪平和是非常重要的。三、水形人《黄帝内经》对水形人的描述是“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水形人偏于肾阳虚,易患肾与膀胱方面的疾病。◎性格特征

水形人一般头很大,面部凹陷,轮廓较深,眼大而圆,嘴唇厚,鼻头、鼻翼、耳朵都较圆,面色青黑。水形人善于伪装,有谋略,比较狡猾。这种人往往善于分析问题,足智多谋,聪明好学,好思索,并且有很开阔的视野,勇于创新。他们性格沉稳,意志非常坚定,能刚能柔,软中有硬。但是,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显得很傲慢,从来不会恭敬地迁就他人。因为他们认为对方并不可怕,并且他们也善于欺骗,可以不择手段地去谋取自己想要的利益。◎疾病征兆

肾在五行中属水,所以水形人体质偏于肾阳虚。这类人多有对阳虚阴寒疾病及肾脏方面疾病的潜在易感性,如水肿、腰痛、不孕症等。水形人对时令的适应性是能耐秋冬,但不能耐受春夏,春夏季节易感时邪而致病,多易患肾病和膀胱疾病。◎代表人物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曹操是水形人的典型代表。这类人的特征是:身胖,肤黑,行动迟缓,沉默寡言,城府深,神情不定,性格多疑嫉妒,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

面部特征水形养生

生活起居:在春夏的时候,应该注意多弥补肾精的不足,注意培补阳气,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这样就能抵御肾病和膀胱一类的疾病。冬季则要避寒就温,注意保暖。

饮食调养:多吃肉类以壮阳气,如羊肉、鸡肉、狗肉等;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乌梅、桂圆等。四、火形人《黄帝内经》对火形人的描述是“赤色,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火形人偏于阴虚火旺,易患心脏方面的疾病。◎性格特征

火形人一般外貌瘦小,面尖下圆,印堂狭窄,鼻孔易露,面色为赤色。他们一般有着极其充沛的精力,神采奕奕,有着火焰一样的饱满热情和气魄,爽快耿直,性格外向,行动敏捷。但是,他们性情刚烈急躁,这种急躁的性格对寿命往往有着致命的影响。火形人讲究做事的实际效果,对事物的认识也十分深刻。他们不会特别看重钱财,但却往往缺少信用,并为此经常感到忧虑。◎疾病征兆

火形人五行属火,体质偏于阴虚火旺,主要表现为心烦失眠、口渴、舌质红等。他们性格急躁、内心忧虑,往往会给心脏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极易得心脏病。火形人大多喜欢春天的温暖,即使夏天极其炎热,也完全能够忍受。但是,他们却不能忍受秋冬季节的寒冷,在秋冬寒凉之季,火形人易生疾病。所以,火形人在秋冬季节要注意保养身体,尤其要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代表人物

孙悟空《西游记》中的人物孙悟空就是典型的火形人。这类人的特征是:瘦小,聪明,行动敏捷,精气神十足,脾气急躁,敢作敢当,不怕困难,喜爱冒险,见弱不欺,逢恶不怕,见义勇为。

面部特征火形养生

生活起居:秋冬季节要注意保养身体,尤其要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饮食调养:养心最好吃些清淡的食物,如糯米、豆腐、芝麻、乳品等。另外可多吃具有益气养阴、补益肝肾功效的食物,如山药、扁豆、百合、枸杞子、芋头、乌鱼、鸡肉、鸭肉等。

火形人的身体内阳气比较旺盛,养生的关键在于滋阴抑阳,调养心肾,以水济火。五、土形人《黄帝内经》对土形人的描述是“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土形人偏于脾胃虚弱,易患脾胃消化方面的疾病。◎性格特征

土形人一般头圆面大,隆鼻阔口,唇厚颐丰,皮肤色黄,肩背部丰满而健壮,腹部宽大,肌肉丰满,行动稳厚深重。他们性格稳重,真诚敦厚,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务实的实干家。他们拥有一颗宽容豁达的心,从不与别人斤斤计较,而且所做的事情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并因此得到充分的信任。这类人不喜欢权力,所以从不为权势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善于团结别人,人际关系良好。但是土形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对事情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常常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因此他们常常反应迟钝,对时机的到来不够敏感。◎疾病征兆

脾在五行中属土,土形人体质偏于脾胃虚弱,易患脾胃消化方面的疾病。因此,土形人要注意的人体器官是脾与胃,其次是肠及整个消化系统。土形人在一年四季中,能够忍受秋天的肃杀与冬天的寒冷,却不能忍受春天的温暖和夏天的炎热。所以,土形人在春夏季节应该注意多保养身体,只有脾胃调理好了,气血才会旺盛。◎代表人物

张飞《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张飞是土形人的典型代表。这类人的特征是:健壮,肌肉丰满,办事谨慎,忠厚笃诚,适应性强。

面部特征土形养生

生活起居:春夏季节应该注意保养,因为在这个时候身体最虚弱,病毒最容易入侵。

饮食调养: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扁豆、卷心菜、洋葱、紫菜、山药、糯米、牛肉、红豆等。少吃寒凉、油腻等易伤脾胃阳气的食物,且每餐不宜过饱。

土形人养生的重点是阴阳并重,形神兼养,综合饮食。六、得神

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五脏精气的体现。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黄帝内经》说:“得神者昌。”在病中,得神表示虽病而正气未伤,属于轻病,预后良好。◎什么是神

我们常说人有三宝:精、气、神。“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意识、知觉,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的功能和外在表现。“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与精、气的盈亏密不可分。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功能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总之,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一种机能,是五脏所生之外荣。人的整个机体都是依赖“神”作为维持其正常运转的内在活力。“望神”是中医对病人精神意识和生命活动状态进行总体观察的诊察疾病方法,可以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情轻重与预后。望神时主要是对病人的精神、意识、面目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进行重点观察,属于望诊的范畴。

得神者的特征◎得神者的特征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神采内含;耳朵健康,鼻子明润有光泽;口唇红润,舌苔淡红润泽;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这是正常人的神气,即使有病也是脏腑功能不衰,预后良好。◎得神的方法

得神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心理和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来“得神”。具体做法有:第一,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让身心活动处于一种和谐健康、轻松自然的状态。第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孤独感。第三,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以良好、稳定的心态,面对现实、沉着冷静、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理。七、少神

少神即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介于得神和失神之间,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少神常常发生在虚证患者身上,比得神和失神更为多见。◎少神者的特征

少神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不稳,焦躁不安,健忘困倦,懒言倦怠,浑身乏力,动作迟缓等。◎少神的发生

神志异常也是少神的一种表现,一般包括烦躁不安以及癫、狂、痫等。《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可见,情志是由五脏产生的。五脏的病变,可导致神志的异常变化。

所谓五脏的病变,主要是指五脏精气之盛衰,邪气之有无,具体表现在五脏虚实上。如《黄帝内经》中载:“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虚”指的是五脏精气的不足,“实”指的是邪气有余。导致精气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如情志伤脏、年老体衰、久病与房劳等,都可以造成五脏精气亏虚。五脏精亏,必然会精神不振,甚至神志失常,其主要临床精神症状如下。

癫狂:癫和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癫,表现为抑郁状态,淡漠寡言,沉默痴呆,语无伦次,不知饥饱,甚则僵仆直视,属虚证。病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所致。狂,表现为兴奋状态,喧扰不宁,衣被不敛,打人骂人,歌笑不休,动而多怒,甚则逾垣上屋,属实证。病由肝郁化火、痰火上扰神明所致。癫与狂在病理变化上有关联,常互相转换,故以癫狂并称。

痫病:又名癫痫或“羊痫风”,是一种疾病综合征,以脑部神经元反复突然过度放电所致的间歇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表现为发作时精神恍惚,甚则全身痉挛,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倒地不省,或口中如做猪羊叫声,苏醒后如常。多由肝风夹痰,上窜蒙蔽清窍,或属痰火扰心,引动肝风而致。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元气未充,因此最易因惊恐而致痫病。◎少神的调节

神气不足则形神不合,人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少神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起居状态两方面来调节。饮食方面,需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马铃薯、山药、红枣等;生活起居方面,要保持轻松自然、积极健康的心态,避免过多劳累和惊恐,避免焦躁。亚健康食疗

◎表现:失眠、头晕、心烦意乱。

食疗:多吃养心安神的食品,如桂圆肉、酸枣仁等。

◎表现:便秘、腹胀、肠鸣。

食疗:多吃山楂、薏苡仁、饴糖、山药等。

◎表现: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动作迟缓。

食疗:多吃莲子、百合、红枣、糯米等。八、失神《黄帝内经》里说:“失神者亡。”失神也称无神,是一个人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说明五脏机能紊乱,病重至笃,难以治疗,预后较差。◎失神者特征

失神指神气涣散。临床表现为精神委靡、神情恍惚、目光呆滞、神思昏乱、言语不清、面色无华、气息不顺、肌肉瘦削、二便失禁等。失神是生命活动衰败的表现,说明五脏机能紊乱,精气衰微,病重至笃,预后较差。◎失神者的异常眼神

目光滞涩,凝视一处:表示患者神志异常或者内心有着难言的苦楚,或者患有精神疾病。

目睛上视:古人称为“瞳子高”,“瞳子”即“瞳仁”,瞳子高提示太阳经的经气不足,进一步可出现“戴眼”,是一种脑神经症状,多见于发热,为痉厥的先兆。

怒目圆睁:声高气粗,表示患者肝胆郁热、肝阳上亢或有甲亢、高血压病等。

失神者的特征

眼珠转动不停,不断地改变视线:表示此人心绪烦乱、精神紧张、心情焦躁。

目不转睛,肌肉僵硬:患者凝视一点,同时面部肌肉僵硬如假面具,表情呆滞,多患有精神分裂症。

目光畏怯,不敢正视对方:表示患者精神紧张,心怕胆怯。

突然目睛微定,然后恢复正常:表示患者痰热内闭,可能患有癫痫病。九、假神

假神是垂危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非佳兆。后人称其为“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假神者特征

假神常常在面部有多种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语言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本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出现这些特征是因为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所致,是阴阳即将离绝的濒死征象。假神是由失神转化而来的,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一般病人在出现假神后4~48小时之内就会死亡。

假神者的特征◎神气的盛衰预示病情的轻重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患者的神气由充沛到不足,再到失神,其标志就是脏腑精气的逐渐亏损,以至衰竭,病情也会由轻变重。反之,由失神到不足,再到神气充沛,就说明了脏腑精气在逐渐地恢复,病势在逐渐地减轻,病人邪气已去,身体也正在复原。所以,临床上通过观察神气的盛衰存亡变化,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区分假神与病情的好转

假神与病情的好转是不同的,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假神的出现是比较突然的,这种“好转”的出现与病人的整个病情状况是不相符的。它只是局部地和暂时地由“无神”转为“有神”。病情好转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之后,患者的身体逐渐康复。这是整个人体的病情都在好转,而不是局部好转,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比较十、正常面色

具体来讲,病色有五种: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面色既可提示不同脏腑的病变,又能反映病变的不同性质。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

色青——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和惊风证——对应木形人

色赤——主热证,赤甚为实热,赤微为虚热——对应火形人

色黄——主虚证、湿证——对应土形人

色白——主虚证、寒证、失血——对应金形人

色黑——主寒证、虚证、瘀血证和水饮证——对应水形人

中国人正常的面色是微黄、略带红润、有光泽,中医学称之为“常色”。人的正常面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

是指由于我们的先天遗传,然后受到后天环境影响,使其与别人的面色不同,这种面色一般终身都不会发生改变。不同种族的人,正常的面色不一样,黄种人正常面色为微黄、稍带红润,还有一定的光泽。◎客色

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生活条件、昼夜时间、气候季节等发生变化,使人的面部皮肤颜色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呈现出的不同颜色。中医理论认为,一般来说,白天的时候,人体内的阳气旺盛,所以面色通常容光外露;夜间的时候,人体内的阴气较盛,所以面色一般明润内敛。天气晴朗时,人体内的气血较热,运行通畅,所以面色一般偏红、偏黄;天气阴冷时,人体内的气血较寒,运行不畅甚至发生凝滞,所以面色一般偏青、偏黑。而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青;夏季属火,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红,长夏(即盛夏,阳历7月左右)属土,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黄;秋季属金,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白;冬季属水,所以人的面色此时一般偏黑。

五行学说认为,不同的人的面色都可以归类为下面五种颜色:金形的人一般面色较白,木形的人一般面色较青,水形的人一般面色较黑,火形的人一般面色较红,土形的人一般面色较黄。总的来说,无论是主色还是客色,都是面部的正常颜色,医生在诊断时,应当多加注意,不要将其与人体发生病变时出现的异常面色相混淆。十一、异常面色

按照病情症状的不同,人的异常面色又可以分为善色和恶色两大类。◎善色

指疾病反映在面部的色泽表现出的明润含蓄的颜色,这表示患者患病不久,其体内的精气还比较充足,脏气未衰,病情轻浅。善色患者只是身体发生了较为轻微的阳证病变,此时的他面部的皮肤往往比较荣润,仍有光泽。《素问·五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等,均属善色。◎恶色

是指疾病反映在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暗淡憔悴的颜色,这表示患者的身体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阴证病变。此时患者面部的皮肤往往比较枯槁晦暗,没有光泽。这表明患病的时间较长,其体内的精气已经衰微,脏腑功能严重失调,且病情不易治愈。

善色和恶色相互之间还会发生转化:如果患者的面色从荣润有光变为枯槁晦暗,就说明其病情发生了恶化,并逐渐加重;如果患者的面色从枯槁晦暗变为荣润有光,就说明其病情逐渐转好,即将痊愈。第三章看颜面查五脏:面部是脏腑的一面镜子

面部全息观康健,通络美容疗疾患;

额头大脑咽与喉,肺与心脏眉眼间;

人中子宫外膀胱,鼻头脾胃鼻中肝;

颧下大肠外属肾,颧内小肠斜上胆;

两颊膝膑口旁股,下腭亦肾颧上肩。一、面部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

面部反映人体各部位的生理信息,是人体完整的缩影。面部的各部分代表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1)古代面部与脏腑对应

古今面部脏腑分属有所不同。传统的面部脏腑对应是在《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古代面部各部分与五脏对应的位置是:额为首面;眉心上为咽喉;眉心为肺;鼻根为心;鼻柱为肝;鼻柱左右为胆;鼻尖为脾;鼻翼为胃;颧骨下为大肠;颊为肾;鼻翼旁为小肠;人中为膀胱、生殖,等等。

灵枢五色篇望诊图1

灵枢五色篇望诊图2(2)现代面部与脏腑对应

现代面部与脏腑的对应分布,如同一个倒置的人体内脏器官在面部的缩影。通过面部的这些区域,可以判断出身体内五脏六腑各个器官是否受到病症入侵。

如下页图所示,额头正中近发际处对应子宫、膀胱;额中线侧对应输尿管;近子宫、膀胱处两侧为左右卵巢;额中部为小肠;额中两侧右为升结肠,左为降结肠;前额眉骨上为横结肠;两眼上胞为左右肾;两眼之间(即山根处)为胰腺;鼻端为十二脂肠;鼻端两侧为左右肾上腺,鼻头为胃;左颧为脾;右颧为肝;人中处为食管;鼻唇沟处为膈膜;口唇处为心脏;下唇下为甲状腺;下颏处为咽喉;两颊为左右肺;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

现代面部脏腑分属图二、眼与脏腑

中医关于眼睛的诊断有“五轮”“八廓”两种学说。八廓与五轮相对应,而五轮即为眼部的五脏相关部位,因此通过眼不仅可以望神,而且可诊察五脏的病变。(1)五轮与脏腑病变

轮,喻眼珠形圆而转动灵活,状似车轮。中医为了论述眼部的病理、生理、治疗,将眼由外向内划分为五部分,对应五脏,名五轮。五轮即指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其中胞睑为肉轮,属脾胃;两眦血络为血轮,属心与小肠;白睛为气轮,属肺与大肠;黑睛为风轮,属肝、胆;瞳仁为水轮,属肾与膀胱。眼睛局部与脏腑是一个统一对应的整体,在临床上可通过观察眼睛所对应的各轮外显症状来诊察五脏的内在病变,如肉轮疾患多与脾胃病变有关;血轮疾患多与心、小肠病变有关;气轮疾患多与肺、大肠病变有关;风轮疾患多与肝、胆病变有关;水轮疾患多与肾、膀胱病变有关。(2)八廓与脏腑病变

廓,喻为城廓卫御之意。八廓是眼科中与五轮相对应的一种学说。历代中医眼科将外眼划分为八个部位,名为八廓。一般用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或代表它们的八卦来命名,即天(乾)、水(坎)、山(艮)、雷(震)、风(巽)、火(离)、地(坤)、泽(兑)。八廓与五轮相对应,因此也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例如水廓相当于瞳神水轮,风廓相当于黑睛部分的风轮,天廓相当于气轮,地廓相当于肉轮,火廓、雷廓、泽廓、山廓相当于血轮(内眦、外眦的上、下方)。通过观察八廓的变化,同样能推断出相应脏腑的病变。

中医的“五轮八廓”图三、耳与脏腑

耳位于眼后,为五官之一,主司听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认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各部及五脏六腑都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说“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这说的是耳朵用于辨别振动并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为神经信号,传输给大脑。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可见一斑。(1)耳为宗脉之所聚

由于耳与人体各组织器官广泛的联系,以及经络循行所属之不同,使人体各个部位和器官在耳壳上均有其相应点,因此在临床上将耳壳分区隶属于人体各组织器官,以此作为观察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耳与肾的关系

耳为肾之外窍,耳的生理功能是由肾所主持。《黄帝内经》说:“耳者,肾之官也。”明确指出了耳与肾的关系。肾为藏精之脏,精气充沛,上通于耳窍,则听力聪敏;若肾精亏损,肾气不足,则耳受其累。

◎耳与心的关系

心寄窍于耳,耳与心在生理功能上也有一定的联系。《黄帝内经》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证治准绳》里则说:“耳属二脏之窍也。”二脏即为心与肾。这说明心与耳的生理联系密切。若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则血耗,必致耳聋耳鸣;心肾不交亦能使听觉混乱,出现幻听。

◎耳与肝的关系

肝气通于耳,是说肝主疏泄而其性升发,疏泄适度,则清阳得升,清窍得养。若肝气不足,失其疏泄,则清窍失养;若肝气有余,升发太过,气机逆乱,则清窍壅塞,均可出现耳病。

◎耳与胆的关系

胆为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肝胆主升发,喜条达,若肝胆失调,胆经有热,常易循经上逆于耳而致病。

◎耳与脾的关系

脾有主运化和升清的作用。脾的功能正常,则耳得濡养而功能健旺;若脾气虚,不能化生气血上奉于耳,则耳的功能失常而致病。(2)耳穴疗法治百病

全息耳疗是依据中医经络理论,由针灸发展变化而来的。通过耳穴磁灸和经络传导,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脏腑气血运行,疏通血脉,达到寻根求源、治病治本的目的。

耳穴疗法,又称耳针疗法,是用针刺、艾灸及药物敷贴等方法刺激耳廓特定部位(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奏效迅速。

耳穴国际协准方案穴区分布示意图四、鼻与脏腑

鼻为面诊之王,中医里有“上诊于鼻,下验于腹”的说法。鼻位于面部正中,其根部主心肺,周围候六腑,下部应生殖,所以鼻子及四周的皮肤色泽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疾病。鼻是脏腑组织的缩影

在中医理论中,鼻不仅是呼吸通道、嗅觉器官,还与人体的内在脏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有机联系,是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途径。

脏腑是人体功能活动的核心,是阴阳精气产生的本源。人体的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筋骨肉等组织器官只有在脏腑功能活动所产生的阴阳精气的滋养下,方能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与生理特性。因此,鼻就是脏腑组织的缩影。相应的,各脏腑组织在鼻部也有对应的部位。鼻窍要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和嗅觉功能,必须依赖脏腑经气的温煦及脏腑阴液的滋养,因此脏腑、经络的平衡协调是鼻窍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也就是说鼻科疾病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循经在局部的反映。而脏腑的病变也可循经反映于鼻窍,致各种鼻病。

鼻部脏腑分布图

鼻是脏腑组织的缩影,各脏腑组织在鼻部都有一定的相应部位。这些部位系统地、有选择地反映了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状况。如上页图所示。

鼻部形态与疾病五、口唇与脏腑

口唇是十四经的枢纽,脏腑的要冲。唇诊,就是以观察唇所分属各部位的色泽,以及唇的形态变化,来判断相应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以预测疾病的方法。(1)口唇与脏腑对应分布

唇是一个翻转了的八卦图,脏腑与唇为对应关系,脏腑在八卦方位上所占的区域就是唇相对应的部位。如下页图所示,口微闭,从两口角画一横线,再从鼻中沟经上、下唇中央画一垂直于两口角的竖线,口唇分成四等份,再画两条过直角中点的斜线,将口唇分成了八等份,每份为一个方位,每个脏或腑分配在一个方位上,然后就可以根据每个方位上的形态、色泽等来判断生理、病理变化。

乾属肺、大肠。坎属肾、膀胱。艮属上焦,包括膈以上胸背部、胸腔内脏器、头颅、五官。震属肝胆。巽属中焦。离属心、小肠。坤属脾和胃。兑属下焦(包括脐水平线以下小腹部、腰骶部、盆腔、泌尿生殖系统)。

唇部脏腑对应分布图望唇知病

乾:属肺、大肠

肺热发烧者,多在口唇下方起疱疹。

坎:属肾、膀胱

急性肾炎者此处红紫,慢性肾炎者此处黯黑。

艮:属上焦

上焦火旺者此处易起疱疹、口角溃烂。

震:属肝胆

肝胆有湿热、瘀热、火旺者,此处均有疱疹或肿胀、痛、痒等。

巽:属中焦

中焦有病者(包括膈肌以下,肚脐以上,上肢部,腰背部及其

内脏器官),此处有肿胀、疱疹等。

离:属心、小肠

心经、小肠经有热者,鼻唇沟右侧起疱疹。

坤:属脾和胃

脾、胃有病者,此处有疱疹或红肿。

兑:属下焦

下焦有湿热、瘀血者,易在此处起疱疹、肿胀、烂口角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