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10:58:30

点击下载

作者:(清) 蔣琦齡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试读:

前言

,即學術意義較强的作家評傳,以帮助讀者便捷地瞭解書籍内容,並對阅讀起导引作用,對专门的研究者也具有启發意義。

著名文化學家罗迈德·威廉姆斯说過:“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將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來选择的光柱。”結合廣西的歷史與現状,充分發掘與利用廣西固有的文化资源,建设獨具風格的文化强省,日益成为廣西政界和學界的共識。

越是具有地方性的文化,越富于民族性;越是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越富于世界性。因此,近年來,許多省市均致力于地方古籍的整理出版,如廣東的《岭南丛書》、湖北的《湖北地方古籍文献丛書》、福建的《福建丛書》、甘肃的《陇右文献丛書》、安徽的《安徽古籍丛書》、山西的《山右丛書初編》、東北數省的《辽海丛書》等,對各地經济、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義與应用價值。這套《廣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書》,也當作如是觀。(一)珍稀的文献资料。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張翠兰教授指出:“《海棠桥詞》是清嘉、道年間廣西詞人王維新的一部稀見詞作,集中的《法曲献仙音·洋琴》是目前所見清詞中唯一一首专述洋琴的咏物詞。因作者身處边地,詞集未刊刻,原作流傳不廣且钞本稀見,故詞作中蕴涵的相關史料在目前所見揚琴研究論著論文中鲜見引用。”⑧又如,赵翼的人口論,始于出知鎮安府時的所見所思:“我行万里半天下,中原尺土尽耕稼”;來到“地當中國尽,官改土司流”的鎮安,“只拟此中非世界,谁知鸡犬亦相闻”,“昔時城外满山皆树,今人烟日多,伐薪已至三十里外”。随着密菁日渐萎缩,虎群不時入城觅食,赵翼曾组织打虎安民,同時開始意識到人口問題的严重性:“遥山最深處,想必無人居。一缕炊烟起,乃亦有室庐。始知生齿繁,到處垦闢劬。虎豹所窟宅,夺之为耕畲。尚有佣丐者,無地可把锄。民生方愈多,地力已無馀。不知千歲後,谋生更何如?”此後,他的思考逐步深入,形成瞭解决人口問題的基本框架:“太平生齿日蕃昌,不死兵戈死歲荒”,通過天灾人祸達到减员;“勾践當年急生聚,令民早嫁早成婚。如今直欲禁婚嫁,始减年年孕育蕃”,通過晚婚、晚育控制人口增長;“或仿秦開阡陌例,尽犁坟墓作田畴”,推平坟墓以增加耕地;“只应钩盾田犹旷,可惜高空種不成”,斗胆提出將皇家園林翻为耕地,並想到了如何向高空發展這個几百年後的熱點問題!以往,洪亮吉的《治平篇》被視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人口专論,但事實上赵翼的人口論比他早22年,更比英國的马尔萨斯早27年!(二)傳統思想精华举要。在北宋禅宗史上,一代高僧契嵩“谋道不谋身,为法不为名”的思想境界令人肃然起敬。明戴钦《古風拟李白三十首》诸作,既熱情歌颂?抗外族入侵的正義战争,又痛批明武宗宠信小人乱政祸國的昏庸無能。清赵炳麟與康有为、黄遵憲、丘逢甲等共同投身社會變革,並致力“詩界革命”,作品多借咏叹古今,指陳時政得失。潘乃光在汹涌的洋务大潮中,堅持獨立思考,提出武器製造“镕金冶铁不自铸,购向外夷年年來”绝非長久之计,要就地取材國产化;“講求机器固应尔,众志當仿長城堅”,强國的根本不在利器而在于招揽人才凝聚人心。當《马關条约》签订,日軍割占台湾之際,他寫下《台湾割让時局可知谁實为之憤而成此》等詩篇,怒斥出卖國家利益的當朝权贵,期能力挽狂澜,救國于水火。蔣琦齢《中與十二策》則提出“端正本,除粉饰,任賢能,開言路,恤民隱,整吏治,筹軍實,诘戎行,慎名器,恤旗仆,挽颓風,崇正學”的政治主張,並留下“氣憤如山死不平”的《绝筆》。前賢的愛國情懷、凛然正氣和真知灼見,至今仍闪烁光芒。(三)藝術創作規律的启示。廣西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廣西各民族文學是中华古代多民族文苑中的一簇奇葩,也是汉、壯等多民族融和,南北、東西文化交流的成果和實证。這種融和與交流是双向的、共赢的。如經济欠發達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桂西,自乾隆年間傅聖、商盘、赵翼、汪为霖相继知鎮安府,李憲乔、刘大觀分任鎮安府歸順知州、天保縣令,均頗能尊重民族風習,積極推动文化建设,促成當地詩人成批涌現。如壯族詩人童毓靈、童葆元、袁思明、唐昌齢、刘凤逸等即其代表。而赵、汪、李诸大家,入鎮安後其詩風詩境亦大變。尚镕《三家詩话》稱:“雲松宦游南北數千里之外,所表現固皆不虚,而極险之境地,極怪之人物,皆收入詩料,遂觉少陵、放翁之入蜀,昌黎、東坡之浮海,犹逊其所得所發之奇,可謂極詩中之伟觀也。”指出赵翼鎮安府詩作在題材、風格上的開拓之功,业已超越杜甫、韓愈、蘇軾、陆游诸大家的同類作品。再如,文學的發展與經济状况並不都成正比,經济欠發達地区、少數民族地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产生全國性大家。如“岭西五大家”崛起于内地桐城派衰竭之際,是桐城中與的前奏,以致梅曾亮惊叹“天下之文章,其萃于岭西乎?”又如王鹏运、况周颐分列“晚清四大詞人”之冠冕和殿軍;王維新作为清代散曲大家,是張炯《中华文學通史》中論及清散曲僅举的兩家之一。(四)资政參考示例。古代廣西各地經济、社會、文化的發展極不平衡,桂北、桂東南、桂東相對較快,桂西、桂西北、桂西南則長期落後,政治制度的不平衡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對桂北等地区,很早就派出流官,治以中原之術;對桂西等地区的許多州縣,則至清末仍維持羁縻制、土司制,推行愚民政策。政治上的差异,造成了桂西等地区經济、教育與文化發展的严重滞後。以史为鉴,更見當今中央西部大開發战略的英明及時。应在大力扶持西部經济建设的同時,加大對“老、少、边、山、窮”地区文教事业和社會發展的傾斜力度。又如,從古籍中體現的廣西古代教育情况來看,許多官员都重視教育事业,有的带头捐资办學,有的親自授课。在科举腐败、官學衰落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書院,民办、公立並举,有較寬鬆活躍的學術争鸣氛圍和濃厚的學習風氣,造就了許多學者名儒。後來随着書院官學化、行政化的逐步加深,其特點和优势也随之消失。這對于當今的教育教學改革,不無借鉴意義。

胡锦濤總書記在党的“十七大”報告中强調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結奋進的不竭动力”,因而“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应、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並特别强調“加强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以“推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荣”。當今,随着中國—東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經济区相继成立,廣西站在了一個千載難逢的起跳基點上。我們期盼,通過對廣西地方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積極寻找廣西文化的根,深入探讨廣西崛起内在的文化基因,努力探索經济與文化互动發展的最佳模式,能够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我們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一直得到自治区领导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莫乃群、李紀恒、潘琦、沈北海、锺家佐、梁超然等同志都曾過問並解决有關問題,有的還直接參與研究生培養工作。黄天骥、锺振振、莫砺锋、康保成、陶文鹏、郑杰文等國内名家對我們的工作多有指导。毛水清、丘振声、顾紹柏、韦湘秋、張业敏、刘振娅、杨東甫、胡大雷、蔣钦挥、周文铮、張再林等区内专家學者先後參與歷届學位論文的評审指导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自治区圖書館、桂林圖書館、自治区通志館、廣西大學圖書館,以及國内、区内許多圖書館和有關單位都提供了资料查阅之便。此外,本丛書吸取了海内外許多专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大都注明了出處,其中有些为學界所熟知的,为節省篇幅计,未再一一標示,谨作说明。在此,一並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丛書的編纂和各别集的整理、校勘、注释及前言等,其中必有错误失當之處,敬請专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2010年5月1日)

①廣西大學文學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經歷了廣西大學文法學院文學系(1936~1947)、文學院中文系(1948~1953)、中文系(1972~1996)、文化與傳播學院(1996~2007)等四個階段。

②廣西民族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梁超然;廣西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後改研究所),主任(所長)林仲湘;廣西師範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杨東甫。

③廣西師範大學八桂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胡大雷;廣西大學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揚。

④检索截止日期:2010年3月26日。此项网上調查工作及文末所附《廣西大學文學院已整理的廣西地方古籍情况簡表》的編製,均由廣西日報社梁颖峰完成。

⑤专題論文20篇,即毛水清《桂山漓水寫襟抱——谈李商隱在桂林》,學術論壇1980.4;梁揚《鎮安府任上的赵翼》,廣西大學學報1981.1;梁揚《袁枚與廣西》,廣西大學學報1981.2;梁揚《赵翼在鎮安府》,學術論壇1981.4;毛水清《瘴雨海棠寫歸魂——谈宋代詞人秦觀在廣西》,學術論壇1982.3;丘振声《論臨桂詞派》,學術論壇1985.7;梁超然《唐末五代廣西籍詩人考論》,廣西社會科學1986.3;丘振声《浩氣長存山水間——瞿式耜、張同敞風雨桂林吟》,學術論壇1987.5;梁超然《略論〈粤西詩載〉的史學價值與美學價值》,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8.4;韦湘秋《博學多才的龍启瑞》,學術論壇1989.1;丘振声《試論壯族詩人韦豐华的詩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89.3;梁超然《晚唐桂林詩人曹唐考略》,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89.4;黄海雲《赵翼鎮安府詩文研究》,蘇州大學學報2005.7;梁揚、戎霞《〈小山泉閣詩存〉版本生成考論》,廣西大學學報2006.6;葛永海《論清代壯族名士郑献甫紀游詩的文化維度》,《廣西民族研究》2007.2;王德明《論廣西文學在晚清的崛起》,南方文壇2007.4;王德明“杉湖十子研究”系列論文,《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等2007~2008;李惠玲《臨桂龍氏父子與晚清詞壇》,《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8.2;王德明“清代廣西文學家族研究”系列論文,《南方文壇》等2008~2009;梁揚《論王維新對清代散曲題材的新變與開拓》,廣西大學學報2008.5。

⑥科研项目11项,即梁揚、陳自力主持廣西大學项目《岭西五大家研究》1996~1998;李復波主持全國高校项目《粤西文載整理》1997~1999;杨東甫主持全國高校项目《廣西地方史料筆記二十種汇編校注》1998~2001;梁揚主持廣西大學项目《廣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書》2001~2003;杨東甫主持全國高校项目《古代廣西旅游文學作品汇編》2002~2004;梁揚主持廣西社科项目《赵翼鎮安府詩文考論》2004~2005;梁揚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廣西作家群研究》2005~2007;張明非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项目《廣西文學史》2005~2007;張明非主持廣西師大项目《廣西古代文學史研究》2006~2008;沈家庄主持廣西師大项目《臨桂詞派與粤西詞人群體研究》2006~2008;陳自力、李寅生主持廣西社科项目《廣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書》2007~2009。

⑦學術专著8種,即梁超然《八桂詩人論及其他》,廣西人民出版社1988;韦湘秋《廣西百代詩踪》,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張利群《詞學淵粹——况周颐〈蕙風詞话〉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大出版社1997;韦湘秋《廣西歷代詞評》,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張維、梁揚《岭西五大家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梁揚、黄海雲《古道壯風——赵翼鎮安府詩文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張維《清代廣西古文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梁揚、范學亮《古道詩魂——商盘旅桂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⑧張翠兰《稀見清詞中的洋琴史料》,《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以下引文散見本丛書各子集,为省篇幅不再出注。

附:广西大学文学院已整理的广西地方古籍情况简表①《赵翼鎮安府詩文考論》附錄;②05級中國古代文學《王鹏运詞集研究》附錄;③06級中國古代文學《商盘旅桂詩研究》附錄。前言

蔣琦齢(一八一六至一八七六),字申甫,號月石,今廣西全州縣龍水鎮人,初名奇淳,因避同治皇帝載淳之諱,改琦齢。

蔣琦齢少年得志,“幼慧,長而嗜學,經籍子史無不通讀”①,十歲就能寫出“時文”,十九歲參加童子試,在州試、府試、院試中皆獲第一,名噪一時。道光二十年,蔣琦齢赴京參加禮部會試,中二甲進士,參加朝考獲一等第十八名。會試得中後,他先後擔任編修、國史館協修、纂修、文淵閣校理、教習、庶吉士,後任江西九江府知府、西安府知府、四川鹽茶道、順天府府尹。咸豐六年,其父蔣啟敭病逝于河道總督任上,蔣琦齢扶靈南歸,結束了十六年的仕宦生涯。同治登基,蔣琦齢寫出《進中與十二策疏》,呈進朝廷。同治下詔“著即來京,聽候簡用”②。但蔣琦齢因為母親年高多病,上書請求在家奉養高堂,獲准,從此不再出仕。他曾在衡州石鼓書院、永州濂溪書院、桂林秀峰書院擔任講席。在永州期間,他廣收學徒,時常與當地的官吏士紳賦詩唱和。回到全州後,他闢園林,名為“東園”,自稱“湘中老農”,“招同人往來吟詠以為樂”,生活恬淡充實。

蔣琦齢一生著述頗豐,有《空青水碧齋文集》八卷,《空青水碧齋詩集》十三卷,《碧齋試帖》二卷,但散佚頗多。《空青水碧齋詩集》在蔣琦齢生前已出刻本,刊刻年代不詳,今已佚。現存光緒七年由其子蔣文英整理刊印的版本(簡稱光緒本),分別藏于桂林市圖書館、廣西博物館和北京國家圖書館,錄詩1009首。此外,現尚存蔣琦齢生前部分家藏抄本一至六卷(簡稱抄本),現藏于桂林市圖書館,存詩533首。

一、蔣琦齡詩歌的思想內容

蔣琦齢的詩歌涉獵博雜,題材廣泛,內容各異,風格多樣。從內容上,其詩大致可分為憂時感懷詩篇、游歷紀行詩篇、酬贈唱和詩篇、家居閒適詩篇四類。

蔣琦齢從小得到良好的教育,中國傳統文人和士大夫的忠君、愛國、憂民的思想在其心中深深紮根。“民本”思想是蔣琦齢的一個重要思想。不管是同情民生困苦、揭露時弊的詩作,還是反映帝國主義侵略的詩作,蔣琦齢都是痛陳直言,直抒胸臆。儘管蔣琦齢奉母歸養,屢辭仕進,歸隱田園,但他始終胸懷國家,心憂天下,時刻以江山社稷為念,為自己無緣報效處于危難時刻的國家而耿耿于懷。《絕筆》詩云:“氣憤如山死不平,竟教田野畢殘生。朝廷何日封京觀,願駕胥濤戮海鯨。”這是蔣琦齢臨終前心情的真實寫照。杜壽朋說其詩“摩杜陵之壁壘”③,吳振棫評其詩“無意摹杜而直入于杜之奧窔,此詩史也”④。終其一生,都貫穿着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由于曾擔任多種官職,蔣琦齢的人生游歷頗為豐富。詩人以開闊的視野和敏锐的筆觸記錄下自己的經歷,紀行詩中既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和對生活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對社會和人生的一些獨特感受。他單純描繪山水的詩作並不多,更多地是將酬贈、游歷、登臨結合起來,賦予山水新的含義。作為一名熟讀經史的知識份子,他對歷史事件、人物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只是簡單地追緬古人,發懷古之思,而是在詩作中加入濃厚的現實因素,以古喻今,借古諷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蔣琦齢為官多年,相交頗多,常以詩會友,結識了不少詩家文人,酬贈唱和占了詩集近半。這類詩作種類+多,有酬和詩、送行詩、寄贈詩、悼亡詩、題畫詩等。詩人對每位友人都很瞭解,彼此深深相知。溫馨的友情,難忘的往事,使得詩人能够抓住關鍵之處,突出各人的特點,寫得極富人情味。

蔣琦齢雖然前期仕途較順,但其思想深受陶淵明影響,一直在出世與入世間徘徊。在其詩作中,“歸隱”一直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同治元年,蔣琦齢奉母南歸後,不再出仕為官,過着恬淡的家居生活,這個時期,他創作了不少田園閒適詩,頗得陶、王、孟等山水田園詩大家的神韻。這些詩是他“歸隱”思想的反映,也是他漂泊離家,轉徙仕途,希望能够安逸閒適心情的流露,更是他體恤民情,推己及人,對人民能够過上安平和生活的一種嚮往。

蔣琦齢的詩歌總體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封建正統觀念在他身上也十分濃厚。如他雖然對民生困苦表示同情,對“窮黎竿復揭”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對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軍一律稱之為“盜”“賊”“匪”,流露出很/的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他多處寫到“忠”“賢”“節”“烈”,宣揚和維護封建倫理網常,體現了一個封建官吏和地主階級知識份子在詩歌創作思想內容上的局限性。

二、蔣琦齡詩歌的藝術特點

蔣琦齢沒有比較完整和系統的詩歌理論。當時的詩壇,出現了以程恩澤、何紹基等為代表的“宋詩派”。這個詩派創作偏于宋詩格調,以杜甫、韓愈、蘇軾、1庭堅為宗。作為同代人,蔣琦齢受到了影響。他評何紹基的詩“獨挈蘇韓勝,奄有唐宋規”,清楚地表明他瞭解並且認同宋詩派的理論主張。他的創作也正源于此。

蔣琦齢的詩歌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初以清永沖2為主,己、庚以後,則遒而厚、鬱而深,雄直而豪宕,開闔變眩,渾茫無際。”⑤蔣琦齢對自己的詩“不名一家”也頗為自得:“安得如椽燕許筆,體兼+妙用皆宜。”⑥“湘藍瀟碧並皆妙,湖月岳雲疑可呼。”⑦我們可以看到蔣琦齢雖以古人為師,但又不希望泥古不化,為己詩另闢風格所做的努力。

蔣琦齢的詩“戊午以前,詩多和平之什;已未以後,詞多激壯之音。”⑧他的詩最主要的藝術特色是:“和平之什”清新自然,“激壯之音”雄渾豪宕。蔣琦齢不僅詩歌內容上步武杜詩,而且在藝術風格上也有似杜甫。他創作的一些較長的古體詩詩境雄渾,氣魄宏大,如《奉寄座主總憲王公慶雲》、《壽陽呈祁太保相國六十韻》等。他用深沉的筆觸、憤慨的感情來寫,但並不是直呼口號似的高亢,而是通過事件的本身,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來使讀者從雄渾沉鬱中感受到詩人傾注的感情。

蔣琦齢曾評蔣達詩:“其詩之自然流美,若3手之丸,出水之蓉。”⑨又評卓寬甫詩:“詩與駢體,亦皆抒寫性真,絕去浮豔,所謂不求工而自工者。”⑩綜觀蔣詩,這是他對別人詩作的評價,也是對自己的詩歌創作的一種標準。《廣西近代經籍志》說蔣琦齢“晚年學白香山、蘇長公清新一派”,但與其說他的山水田園詩學于白、蘇,不如說源自陶淵明。蔣琦齢思想中,“隱逸”情結一直有相當的比重,他四十歲正當盛年時辭官歸家,過着半隱居似的田園生活,從經歷上來說與陶淵明更為相近。他對陶詩及其人格都推崇備至,還大量化用甚至直接引用陶淵明的詩句。這些迹象無不表明,對蔣琦齢山水田園詩創作影響最大的是陶淵明。蔣琦齢的家居閒適詩,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怡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了悠然自得的心境。這些詩沒有濃重的色彩,沒有曲折的結構,也沒有/烈的感情,而是于平鋪直描中見其自然,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淡淡的白描感受到詩人的田園之樂。

蔣詩還有善用典故的特點。他的用典大都與詩的內容配合默契,增/了詩歌的表現力,使詩歌意境更為開闊。相對零散的用典在蔣琦齢的詩作中數量+多,比比皆是,也有一首詩中密集鋪排用典的情況,如《壽陽奉祁太保相國六十韻》,短短一段詩中,共有二十個典實。他並不是為炫耀學問而用典,而是典實均有所指,希望能對清王朝起到警醒作用,具有很/的現實意義。

蔣琦齢的詩歌從全國範圍來看,不算有名,但在廣西有一定的影響,在清朝兩代全州文人中,可稱上乘;和前輩大詩人以及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相比,不算出色,但從總體上看,他的詩歌不管是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特色看,都具有一定而獨特的價值。【注】

①民國《全縣縣志》

②《清實錄〈廣西資料輯錄〉》

③⑧《空青水碧齋詩集》杜壽朋跋

④《空青水碧齋詩集》吳振棫跋

⑤《空青水碧齋詩集》王柏心序

⑥蔣琦齡《途中自檢所作詩》

⑦蔣琦齡《題程虎癡維新茂才詩集,兼送赴長沙秋試》

⑨蔣琦齡《空青水碧齋文集·祭霞舫文》

⑩蔣琦齡《〈卓寬甫詩文集〉序》卷一古近體詩一百一十首

起庚寅[1],止己亥[2],隨宦江西、還鄉、入都應試諸作。【校注】

[1]庚寅:道光十年,一八三〇年。

[2]己亥: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登贛州城

倦客登臨倦眼開,飽看八境似蓬萊。東坡《八境圖》詩:“想見之罘觀海市,絳宫明滅是蓬莱。”[1]城頭山色帆移動,雨後秋聲雁帶來。桂子已荒天竺寺,江流長抱鬱孤臺[2]。朱樓皂蓋應如昨,誰是當時玉局才[3]。【校注】

[1]八境:指虔州八境。光緒本“八”作“入”,从鈔本改。宋孔宗翰守虔州時作《南康八境圖》,蘇軾爲之題《虔州八境圖》詩。之罘:山名。也作芝罘,在今山東煙臺市北。絳宮:傳說中神仙所住的宮殿。

[2]天竺寺:又名修吉寺,在今江西贛州市東。鬱孤臺:古臺名。在江西贛州市西南賀蘭山頂。因高阜鬱然孤起,故名。

[3]皂蓋: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傘。玉局:蘇軾曾任玉局觀提舉,後人遂以“玉局”稱蘇軾。留題長春亭亭在贛縣廨中[1]

亭下讀書几,亭前檐卜花。明年花放日,有客已還家。【校注】

[1]贛縣:西漢高帝六年置,治所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廨:Xiè,官舍,官署,官吏辦事的地方。袁江舟中[1]

日高光灩灩,霧重白漫漫。臥聽篙聲寂,知離昨夜灘。秋深見冬筍,晨起供午餐。飯罷無一事,晴窗生暮寒。【校注】

[1]袁江:一名秀江、袁水。源出今江西萍鄉市羅霄山,東流至樟樹市西南入贛江。銅盆石菖蒲,以小石附其足[1]

仇池穴通天本小,紫茸花發節尤多[2]。菖蒲九節者,仙人所服食。何須山谷黄磁斗,但覓文登彈子渦[3]。

拳石依然隱浪花,偶舒一葉罩寒沙。兒童也有臨淵羨,針樣魚苗不受叉[4]。【校注】

[1]菖蒲:植物名。民間在端午節常用來和艾葉扎束,掛在門前。

[2]仇池:山名。在甘肅省成縣西。

[3]黃磁斗:一種養花容器。《汗漫錄》說“王維以黃磁斗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文登:今山東文登縣。彈子渦:指卵石。

[4]臨淵羨:《漢書·董仲舒傳》有“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句,意謂徒具願望而不見行動。雪後小園閑步,寄謝蓮庵祚昌表兄[1]

山村十月已飛雪,霽色今朝望欲迷[2]。林表寒風敲玉葉,芹香春信到瑤池。時將應童子試。從知東閣尋梅客,應有西堂入夢時[3]。石上瓊華猶未掃,好來烹茗共論詩[4]。【校注】

[1]謝蓮庵:名祚昌,廣西全州人,清代舉人,是蔣琦齡的表兄,性情高雅,以育人爲樂。

[2]霽色:晴朗的天色。

[3]東閣:東廂的居室或樓房。漢武帝時,宰相公孫弘曾開東閣招攬人才,後代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4]瓊華:雪花的代稱。次韻奉和石麓叔祖臘月廿八日赴大父招集香雪齋賞梅之作[1]

一樹垂垂冒雪開,暗香浮動入亭臺。人從老境詩才健,春到花時暖意回。疏影橫來依粉壁,芳筵設處坐蒼苔。猶餘小幹初含萼,應待佳篇特地催。

縞衣孤豔競新裁,小歲銜杯對玉梅[2]。偉甚鬚眉真率會,飄然詩酒謫仙才[3]。承歡娛老開軒賞,著意留春得地培。造屋時,梅樹礙牆址,大父命築曲垣以留之。樂事天倫花萼盛,名花索笑恰相陪。【校注】

[1]大父:祖父。

[2]小歲:古代于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行臘祭,臘祭次日爲小歲。後世分別以元日、冬至夜爲小歲。銜杯:口含酒杯。多指飲酒。

[3]謫仙:謫居世間的仙人。常用以稱譽才學優異的人。此處特指李白。無題

粲花先自倩珠娘,好句新傳芍藥堂[1]。刻燭夜深敲韻短,畫眉春暖出閨長[2]。不教蹤迹猜同輩,未肯清談屈小郎。標格矜嚴難變卻,讀詩仍愛采蘩章[3]。

當時心事本分明,漫說無情似有情。未必周旋全爲我,若教夢魘也干卿。扶頭小病還相問,覿面多時轉自驚[4]。錦瑟何勞弦四十,弦弦解作斷腸聲[5]。

轉恐相逢未嫁時,神光離合苦難持。寒暄已荷通言早,上下惟愁著眼遲。櫻顆滴窗驚吐玉,石華捋袖耀凝脂[6]。蕭郎已恨蓬山隔,況歷天階問紫芝[7]。

璧門花影爲誰春,燈火屏山夜色新[8]。入浴每防金在袖,窺牆方信玉爲鄰。縱教見慣還須惱,但得魂銷不在真。妄想已甘鞭背責,可憐滄海亦揚塵[9]。【校注】

[1]粲花:言論典雅雋妙,有如明麗的春花。珠娘:古越俗呼女孩爲珠娘。

[2]刻燭:比喻詩才敏捷。《南史·王僧孺傳》:“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士,刻燭爲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爲率。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

[3]標格:規範。采蘩:《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毛傳:“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時出,同時歸也。”謂豳公子有與民同甘苦的德行。後因以“采蘩”作思念君子的典故。

[4]覿面:當面;迎面;見面。覿:dí。

[5]錦瑟:漆有織錦紋的瑟。唐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6]石華:介類。附生于海中石上。

[7]蕭郎:唐崔郊之姑有一婢女,後賣給連帥,郊十分思慕她,因贈之以詩曰:“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見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崔郊》。後因以“蕭郎”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愛戀的男子。蓬山:蓬萊山。相傳爲仙人所居。唐李商隱《無題》:“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紫芝:真菌的一種。也稱木芝。古人以爲瑞草。

[8]屏山:屏風。

[9]鞭背:古代薄刑之一。鞭打背部。月桂

吾鄉所產,每月著花。花不多,亦異品也。

桂影參差月殿遮,仙人斫卻一枝斜。罡風吹墜此階下,不待秋時自著花。贈族弟春甫震舉,時同應本州童子試

湘南山水天下奇,間氣每于人鍾之。我家名流尤輩出,漢宋以迄明弗衰。前有鷦寄翁,壯歲理學輝湘中。成父先生壯歲即精研理學,從鶴山于靖州。後有敬所公,英年射策魁南宮。文定公年十五領解,成化丁未成進士,年尤未三十[1]。邇來風流詎歇絕,致身最早孰與同[2]。坐令萬里桐花路,不聞雛鳳聲蔥瓏[3]。湘山西去更靈秀,忽降奇才破荒陋。弟家覆釜峰下,是湘山最勝處。年少已訝學不廉,才多足信文爲富。新詩示我十樣箋,木難翠羽珍珠船。豈但方圓參棋局,早應過客留高軒[4]。詰朝同試圖書府,旌旗遙望眉色舞[5]。文場恃子張吾軍,勇氣兼人愧餘賈。花葩口齒粲芬芳,雲漢手抉分天章[6]。試官刮目寶所貴,諸生咋舌走且僵。生成修鳳屠龍手,一芹試采誠何有[7]?從知聖代得奇童,會有名公呼小友。仙路青雲面面開,青雲之句兆隹裁[8]。近作有“欲步青雲路,青雲面面開”之句。與君共登青雲梯,我有其志無其才。佇看祖生著鞭去,願附驥尾相追陪[9]。【校注】

[1]鶴山:宋學者魏了翁的號。策:漢代考試取士方法之一。也泛指應試。南宮:禮部會試,即進士考試。領解:鄉試中舉。

[2]詎:jù,難道,哪裏。表示反問。

[3]雛鳳:幼鳳。比喻有才華的子弟。唐李商隱《板橋小別》:“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4]高軒:高車。貴顯者所乘。借指貴顯者。

[5]圖書府:國家藏書的地方。

[6]雲漢:比喻美好的文章。天章:泛指好文章。

[7]屠龍:指高超的技藝。《莊子·列御寇》:“朱泙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8]青雲:比喻高位顯爵。隹:zhuī,短尾鳥。

[9]祖生:東晉名將祖逖。梅影四首

也宜濃豔也宜孤,枝幹玲瓏淡欲無。瘦骨祇因臨玉照,芳魂端合貯冰壺[1]。試參禪理迷空色,省識春風入畫圖[2]。十二闌干一簾雪,唯餘老鶴伴清臒。

暗香微動上窗紗,輕暖從知春意奢。紙帳茅簷天未曉,空山流水月初斜。蒼苔靜臥寧嫌冷,畫檻平依半欲遮。翠羽數聲清夢斷,羅浮難辨路三叉[3]。

一枝誰遣正當門,刻畫新添竹外痕。詩到林逋工寫意,詞如宋玉可招魂[4]。嶺霞有路明孤驛,溪水無言抱小村。解道夕陽難久好,誰知正好是黃昏。

後庭風味憶何郎,合署花宮四照堂[5]。長老畫摹神已似,美人春睡夢猶香。舊交可許窺東閣,往迹殊難覓故鄉。一點芳心甘寂寞,從無蜂蝶擾孤芳。【校注】

[1]冰壺:盛冰的玉壺。比喻品德清白廉潔。語本《文選·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李周翰注:“玉壺冰,取其潔浄也。”

[2]禪理:佛學之義理。

[3]羅浮:山名。在廣東省東江北岸。風景優美,爲粵中遊覽勝地。晉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爲“第七洞天”。相傳隋趙師雄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爲詠梅典實。

[4]林逋:宋錢塘人,字君復。工行書,喜爲詩,卒諡和靖先生。宋玉:戰國楚人,稍後于屈原,或說是屈原弟子,曾任楚大夫,善賦。

[5]何郎:南朝梁詩人何遜。何遜青年時即以文學著稱,爲當時名流所稱道。也借指才高的年輕男子。

花宮:仙界。題《看竹圖》限“我”、“可”韻

此君本虛心,中直仍無我[1]。何須問主人,自是文與可[2]。【校注】

[1]此君:晉名士王徽之性愛竹,寄居之處也要種竹,稱竹爲不可一日缺少的“此君”。事見《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附《王徽之傳》。後用作詠竹的典故。

[2]文與可:宋蘇軾好友,善画竹。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春初野望

朅來春信費猜疑,野景蒼茫入望時[1]。雲擁山光埋樹杪,天將鳥影入盆池[2]。野梅細嚼生香句,新柳初顰未畫眉。荒寺殘陽人獨立,東風聽打暮鐘遲。【校注】

[1]朅:qiè,歸。

[2]杪:miǎo,树木末端,树梢。牡丹二首,次和蓮庵表兄

百寶欄干嵌曉霞,彤雲輕日護香車。非煙非霧如酣酒,一雨一風始見花。香國氳氤春不老,詩天富貴品堪誇。個中心骨仍剛勁,但寫繁華景尚賒。

一品宮衣襲眾芳,百花俯首避花王。霞冠對舞團蝴蝶,彩翼雙飛褭鳳凰[1]。脂粉紅添痕一撚,清平白譜調三章[2]。東皇應是無私意,那許春光占洛陽[3]。【校注】

[1]褭:niǎo,搖曳,飛舞。

[2]清平調:唐大曲名,後用爲詞牌。相傳唐開元中,李白供翰林,時宮中木芍藥盛開,玄宗于月夜賞花,召楊貴妃侍酒,以金花箋賜李白,命進新辭《清平調》,白醉中乃成三章。二十八字,七言絕句,平仄不拘。宋詞蓋因舊曲名,另創新聲。雙調五十字,平韻。

[3]東皇:司春之神。先曾祖母謝太宜人墓田在五里衝,墓前有花名雀兒,春和始開,黃色,嘴翅儼然雀也。松下生菌,色綠如古銅,鄉人呼爲銅綠菌,作羹皆香美,大父省墓時,采掇雜祭品中薦之,命各詠以小詩雀兒花

黃雀報揚家,佳城日已斜[1]。徘徊不忍去,還化作黃花。銅綠菌

何年古松下,埋此一片銅。未解依龐儉,何須遇鄧通[2]。【校注】

[1]佳城:墓地。傳說漢夏侯嬰(滕公)生前曾掘地得銘,銘文有“佳城鬱鬱”、“滕公居此室”等語,夏侯嬰死後遂葬于此。

[2]龐儉:漢南陽人。《風俗通》曰:廬裏諸龐,鑿井得銅,買奴得翁。鄧通:漢蜀郡南安人,得文帝寵,賜蜀嚴道銅山,可自鑄錢,因之錢滿天下。後免官,財產被沒入官,貧餓而死。夏曉送別培齋表兄

耳邊蚊蚋作雞聲,披衣急起別友生[1]。殘燈熒然中夜飯,行李結束一肩輕。輿夫乘涼催早發,長路已令客心爭。開門攜手送君出,明星猶在高樹明。居人掩閨睡正熟,官路寂寞無人行。稻苗如雲堆壟濕,㶁但聽田水鳴[2]。望君藍輿過橋去,隔岸芳樹管送迎[3]。呼之不聞但招手,笠影漸沒猶營營。書齋獨返攬陳迹,杯盤狼藉紛離情。槐竹靜亞涼露滴,圖書孤照晨氣清。須臾牆外市聲起,窗几晃耀烘銅鉦[4]。【校注】

[1]友生:朋友。

[2]㶁:guó,形容流水聲。

[3]藍輿:竹轎。

[4]鉦:zhēng,一種古代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柄,擊之發聲,用銅製成。行軍時用以節止步伐。二月八日遊湘山寺[1]

春郭尋春早,禪宮傍甲亭[2]。炊煙攙雨白,塔勢入山青。人亂松花會,是日士女雜遝,俗名松花會。僧翻貝葉經[3]。試登高處望,湘峽見歸舲。湘峽歸帆,清湘八景之一[4]。

此寺湘中古,遺聞信口傳。摩挲斷碑碣,悵望舊山川。鹿逐人間世,寺建于唐末。龍歸缽裏煙[5]。欲尋無量主,重問小乘禪[6]。【校注】

[1]湘山寺:位于廣西全州縣城西北。始建于唐朝至德元年(七五六)。

[2]禪宮:僧人所住的房屋;寺院。

[3]雜遝:擁擠紛亂的樣子。遝:tà。貝葉經:指佛經。古代印度人寫經于樹葉上,故稱。

[4]舲:líng,有窗戶的小船。

[5]鹿逐:《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登焉。”後用以指爭奪霸權或統治權。

[6]無量:佛教語。指無量壽佛。小乘:指小乘佛教。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以求得“自我解脫”。一世紀左右,佛教中出現了主張“普度眾生”的新教派,自稱“大乘”,而稱原有的教派爲“小乘”。夜過嚴關[1]

閣閣亂蛙鳴,匆匆客尚行。野塘停夏潦,古戍暗秦城[2]。此地分南北,當年聚甲兵。時清銷夜警,不必斆雞聲[3]。【校注】

[1]嚴關:今興安縣以北嚴關鄉。

[2]夏潦: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秦城:指秦長城。

[3]斆:Xué,通“學”。烏金鋪望桂林諸山

南來三日雨,泥行客已倦。昔聞桂林山,及茲快一見。佳山如佳士,可愛不可玩。轉恐入山中,迷離昧真面。籃輿閣道左,未至先飽看。初疑虛皇尊,萬靈捧玉案[1]。又疑武夷君,一氣開雲幔[2]。高若玉女鬟,風霧撩鬢亂。低若靈妃笑,犀貝露齒粲[3]。肅若千官聯,屹若一夫扞[4]。或盍如朋簪,或離如隻箭[5]。最奇萬芙蓉,抽翠刺雲漢。已攢花瓣密,忽作藕絲斷。所見難具名,強名倏已變。寧非智者爲,應是古皇煉[6]。徘徊惜不久,有得猶未半。過眼恐復忘,箝口何容贊[7]。平生愛山心,足迹苦莫遍。浮湘下吳楚,攬勝遊汗漫[8]。國中有顏子,康成同里閈[9]。遠行空爾爲,近舍理所賤。爲學固若是,去去發三歎。【校注】

[1]虛皇:道教神名。

[2]武夷君:古代傳說中武夷山的仙人。

[3]靈妃:泛指仙女。

[4]扞:hàn,保護;保衛。

[5]盍簪:士人聚會。《易·豫》:“勿疑,朋盍簪。”王弼注:“盍,合也;簪,疾也。”陸德明釋文:“簪,虞作戠。戠,叢合也。”孔穎達疏:“群朋合聚而疾來也。”

[6]古皇:亦稱“古皇氏”。傳說中的有巢氏之號。

[7]箝口:閉口。謂不言或不敢言。箝:qián。

[8]汗漫:形容漫遊之遠。秦時,盧敖見一有道之士,自稱“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事見《淮南子·道應訓》。後世以汗漫作爲遠遊于無際之仙人。

[9]顏子:孔子弟子顏回。《孟子·離婁下》:“顏子當亂世,居于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後常以“顏子”借指安貧樂道,有德壽夭之士。康成:漢鄭玄之字。里閈:代指鄉里。閈:hàn。獨秀山[1]

崢嶸直上與雲浮,有客登臨豁遠眸。石棧千盤峰似塔,江城一雨夏如秋。書聲久惜顏公去,潭影空涵揭帝幽[2]。山連揭帝,塘下有顏延年讀書岩。南望蒼梧渺何處,夕陽煙樹隔訾洲[3]。【校注】

[1]獨秀山:即獨秀峰,在今廣西桂林市中心。

[2]顏公:顏延之,字延年。南朝宋臨沂人。文章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嗜酒,不謹細行。揭帝:地名,即揭帝塘,在今廣西桂林市東北。

[3]蒼梧:廣西的代稱。訾洲:桂林訾家洲,訾:zǐ。風洞山[1]

銷夏宜城北,炎歊隔市闤[2]。尋幽通曲徑,選勝叩禪關。比屋竹爲瓦,斜陽金滿山。心涼緣境靜,多愧老僧閑。

笙鐘酣萬壑,洞口益轟然。幽隱疑無路,光明忽有天。空中見樓閣,世外別山川。便欲乘風去,驂鸞覓葛仙[3]。

爲問蒼髯叟,誰當白鶴峰[4]。山靈應愛客,松氣欲噓龍。嗚咽城頭角,徘徊飯後鐘。推敲遇官吏,前騎未妨衝[5]。【校注】

[1]風洞山:位于桂林市東北,灕江右岸。

[2]歊:Xiāo,熱氣往上冒。市闤:市區。闤:huán。

[3]驂鸞:謂仙人駕馭鸞鳥雲遊。葛仙:葛洪,晉句容人。字稚川,自號抱朴子。始以儒術知名,後好神仙導養之法。

[4]白鶴峰:山名,在今廣西陽朔縣東南。

[5]推敲:後蜀何光遠《鑒戒錄·賈忤旨》:“﹝賈島﹞忽一日于驢上吟得:‘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觀者訝之,島似不見。時韓吏部愈權京尹,意氣清嚴,威振紫陌。經第三對呵唱,島但手勢未已。俄爲官者推下驢,擁至尹前,島方覺悟。顧問欲責之。島具對:‘偶得一聯,吟安一字未定,神遊詩府,致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韓立馬良久思之,謂島曰:‘作敲字佳矣。’”後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輿中口號

岸柳青連涼粉堡,夕陽紅過道鄉祠。在靈川。涼風策策輿夫健,一路看山到店遲。自宣風至袁州途中書所見[1]

松林十里卷寒風,野店梅花照眼紅。香夢不成催客去,端應愁煞趙師雄[2]。【校注】

[1]宣風:今湖南郴州市。袁州:今江西宜春市。

[2]趙師雄:指隋開皇年間,趙師雄行經羅浮山遇仙女的神話故事。無錫小金山

湖水空明處,樓臺飄渺間。何須浮玉去,惟憾尚無山[1]。【校注】

[1]浮玉:即浮玉山,指今江蘇省鎮江市的金山、焦山。姑蘇即事[1]

闔閭往事已星移,劍氣依然霸業基[2]。廣市魚鹽通左海,大藩財賦甲南陲[3]。春風碧草真娘墓,斜日青山短簿祠[4]。今夜客船何處泊,楓橋愁是聽鐘時[5]。【校注】

[1]姑蘇:蘇州吳縣的別稱。因其地有姑蘇山而得名。

[2]闔閭:春秋時吳國國君,前五一四至前四九六年在位。劍氣:錢鏐自稱吳越國王時,僧貫休獻詩云:“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此指蘇州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

[3]左海:東海。大藩:大郡、大州。藩:屏藩。

[4]真娘墓:在今江蘇蘇州市虎丘西。真娘:唐時吳妓。短簿祠:晉王珣的祠廟,在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山。短簿:王珣爲大司馬桓溫所知,任主簿,身材矮小而有奇才,時有“短主簿”之稱。

[5]客船、楓橋:语本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公車至揚州,病不克前。歸途見桃花,悵然成詠

江北江南春景賒,神仙空引五雲車[1]。桃林一抹紅于錦,爲問何如上苑花[2]。【校注】

[1]五雲車:仙人所乘的雲車。

[2]上苑:皇家的園林。三月八日作

此日望長安,公門滿桃李。問我今何爲,掛帆尋故里。

故里亦雲遙,此行殊未已。東風自有期,寒極知春始。重過嚴子陵釣臺[1]

先生昔爲避名來,我類何公去復回。祇恐青山笑行客,蓬窗一面背江開。【校注】

[1]嚴子陵:嚴光。東漢餘姚人。曾與漢光武帝劉秀同遊學,劉秀即位後,改名隱居,後被召至京師洛陽,授諫議大夫,不受而退隱于富春山。富陽舟中[1]

隔溪春樹鎖重重,細雨晨添霧氣濃。忽被小風開一角,回頭時見兩三峰。

魚香飯熟午雞啼,睡起帆高日已西。昨日甕頭雲撥盡,不妨今夜宿蘭溪[2]。【校注】

[1]富陽:今浙江富陽縣。

[2]蘭溪:水名,自今浙江蘭溪市西南,東北流匯諸溪至建德縣梅城鎮入錢塘江。遣興

水漲灘全失,舟行岸若移。入春能強飯,久病頗知醫。有酒澆孤興,無聊製小詩。讀書得憂患,適意是吾師。玉山曉行[1]

驅馬忽陸行,侵曉得佳趣。雨細未作泥,雲薄翻成霧。野田春水生,秧淺猶初布。山色翠留人,我行不可住。雜英爛道旁,強欲驕春暮。徑窄摩肩輿,紅落花無數。時時聞雞犬,更入前村路。直上見炊煙,稍近穿竹樹。應接本無窮,邂逅愜相遇。昨爲二豎困,顛倒乃鑄錯[2]。及茲豁心目,頓覺無所慕。志節泥中蓮,富貴草頭露。未至金馬門,且收錦囊句[3]。【校注】

[1]玉山:名懷玉山,玉鬥山,又名輝山,在今江西玉山縣西北。

[2]二豎:用以稱所患疾病。語出《左傳·成公十年》:“公夢疾爲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爲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爲也。’”

[3]金馬門:漢代宮門名。漢代文人東方朔、主父偃、嚴安等皆待詔于此,爲朝廷所用。後多用于代指朝廷,並用作詠士人入仕的典故。錦囊:用錦製成的袋子,古人多用以藏詩稿或機密文件。此處借指詩作。至廣信[1]

柳絲竹尾綠毿毿,野色清空一鏡涵[2]。日暮客舟雙槳疾,春鳩隔在碧溪南。

遠火波中數點明,櫓枝默數到江城。思鄉無夢空燃燭,臥聽鄰船笑語聲。【校注】

[1]廣信:舊信州的別稱,今江西上饒市。

[2]毿:Sān,垂拂紛披貌。晚眺

小風落日淨江潭,一幅波光染翠藍。遙指晚煙初上處,數叢松竹小茅庵。三十六灣[1]

斷虹未隔疏疏雨,新柳初搖短短風。三十六灣春水碧,布帆一幅去匆匆。【校注】

[1]三十六灣:地名,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附近。漁舟

幾疊青山幾曲沙,晚來江上醉流霞。卻愁好處風波惡,又撥扁舟宿葦花。章江盛漲,曉發南昌至樟樹[1]

朝雲穿棟滕閣虛,閣外浪花三尺粗[2]。征人五月駕飛艫,章江水漲江如湖。掛帆欲拾江妃珠,馮夷起舞飛廉趨[3]。西山對面失須臾,豐城已過日未晡[4]。此中往來十有餘,往者恒愧河流迂。逆風吹面沙塵汙,十日不見清江郛[5]。茲行一葦縱所如,轅下快脫千金駒[6]。忽念百族將爲魚,西堤昨破東已無。城郭仿佛山川殊,高下遑問田與廬?長年擊鼓雲中呼,迎船樹杪若菰蒲[7]。人家編筏侶鷗鳧,行者尤爲居者吁。何時還安定厥居,不辭行路之難難于初。【校注】

[1]章江:又名西江,源出今江西大余縣西聶都山,東北流至贛州市北合貢江爲贛江。樟樹:今江西樟樹市。

[2]滕閣:即滕王閣,唐高祖子元嬰爲洪州刺史時所建。後元嬰封滕王,故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市贛江濱。

[3]江妃:傳說中的神女。馮夷:傳說中的黃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游大川。”成玄英疏:“姓馮名夷,弘農華陰潼鄉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水仙。大川,黃河也。天帝錫馮夷爲河伯,故游處盟津大川之中也。”飛廉:風神。

[4]晡:bū,申時,十五時至十七時。

[5]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一名清江。郛:fú,外城。

[6]一葦:小船的代稱。《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孔穎達疏:“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

[7]菰蒲:菰和蒲。借指湖澤。書《續菊譜》後

香光杯影認籬東,雨歇雲閑費酒筒。避世人添新譜牒,殿秋香冷舊家風[1]。佳名獨許楊妃醉,芳姓難偕陶令同[2]。陳學海詩:“菊花每姓陶。”何事花中重科第,此花亦著狀元紅。狀元紅一種,名俗而花最不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