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9 19:56:14

点击下载

作者:张志远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张志远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ISBN 978-7-117-24054-3

Ⅰ.①张… Ⅱ.①张… Ⅲ.①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Ⅳ.①R249.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12419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上册)著  者:张志远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9年4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4054-3策划编辑:陈东枢责任编辑:骆彩云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张志远简介

蒲甘老人张志远于抱拙山房

张志远,生于1920年,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德州人,幼学先秦诸书,读经、史、子、集,在父亲寒江遗翁、业师耕读山人指导下步入医林。1957年始先后在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妇科学》《中草药》《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曾任中医系顾问、教研室主任、国家卫生部中医作家成员、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系山东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被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聘为顾问、方药总编辑、荣誉博士。业医七十余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主审、著述医籍18部,曾获国际医学会议奖。张志远上海讲学时与裘沛然诸先生合影前排:裘沛然(右四),张志远(右三)尘 言

负壶捣药送病友,光阴荏苒七十年。

老朽已染重病,风烛时间有限,将所积临床经验随笔写出,汇集一册,留于人间,供同道、岐黄学术爱好者过目、指正,权作纪念!岁在乙未端午乐天翁张志远合十皆大欢喜祝福大千世界第一编 精华录1~120小节1.火神、水仙之分

中医火神、水仙二派,实际乃两种投药倾向,与家传、师授、地理环境有关,非守株待兔一方万人不会改变,仍在辨证施治前提下运用药物,得到社会推许,保持了一定的传化观。

火神医家思想体系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四逆汤、大乌头煎,演绎于王好古正阳散、火焰散、霹雳散,喜开附子、乌头、天雄、硫黄、吴茱萸、荜澄茄、肉桂,和薛立斋、汪机、孙一奎、张景岳益气、温补欣赏人参、熟地黄、鹿角胶本质有别,不属该派范围。临床所遣以黑色附子、乌头为主,把桂枝改为肉桂,提升助火壮命的功力,指出桂枝之心不含这一疗能。近代常言陈伯坛、萧琢如、刘民叔(或祝味菊)、吴佩衡“四大附子”,就是重用附子、乌头、天雄的人物,附子止痛不如乌头,回阳驱寒却独占鳌首,将其列归第一。老朽经验:①若心力衰竭、汗出虚脱、阴盛阳竭、命门火衰,每剂给予30~90克,水煎二小时,加肉桂5~10克,干姜10~15克,甘草15~20克。腿足水肿加葶苈子15~30克,茯苓20~50克,能大展宏图,获得良效。①克:为便于当代临床家阅读、参考、仿用,本书记载清末、民国、建国初处方,原始计量单位两、钱、分均换算为克。一斤十六两,一两十钱,一钱十分;一斤等于500克,一两等于31.25克,一钱等于3.125克,一分等于0.3125克。取其约量,书中30克原始剂量约为一两,10克原始剂量约为三钱,1克原始剂量约为三分。《伤寒论》《金匮要略》古方剂量换算,依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清代汪昂《汤头歌诀》:“大约古用一两,今用一钱足矣。”古一两折合今一钱。以此类推,照例换算。

水仙派从朱丹溪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开始,主张滋水养阴,同火神派“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相反,倡导“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吴中叶天士、薛生白、缪宜亭,其继承者吴鞠通、王孟英均受此影响,张锡纯嗜好石膏、白芍、山药、知母,高僧奎元善投生地黄、山茱萸、麦冬、石斛、玄参、天花粉、何首乌,为囊中必备,形成又一特色。对茯苓、黄连清热泻火不太崇拜,厌他性燥伤阴反可化火,伐生生之气,津液被耗,易蒙损害。

上述双向系统,属人、邪分理疗法,主要保护人身,目的求得“正生病却”,不应以偏颇视之。火神派门庭狭窄,奉行者少;水仙派对温病、流行性热证治途广阔,占不小优势,故风风火火闯九州。2.药物毒性、不良反应举例

中药临床,有的利弊并存。

益母草用于多种妇产疾患,活血化瘀,降血压、利尿、促进子宫回缩,制止子宫内膜增生血出不停;久服肾功衰竭,称“关木通第二”。

人参健脾益气、挽虚救脱;常用则精神亢奋、失眠多梦、哮喘发作、血压升高。

乌头祛寒止痛,不加蜂蜜、甘草久煎,生物碱存在,易于中毒。

马钱子通经络、利关节,治瘫痪、重症肌无力,须油炸、土炒破坏生物碱;否则身体阵发性痉挛,呈抽风状,民间流传之“伸腿瞪眼丸”以炮制过的此品为主。

山豆根清火,疗咽喉肿痛;量大,使呼吸肌麻痹、吐纳困难。

苦杏仁医咳嗽、哮喘,单用50克便会结束生命。

甘草蜜炙,补中益气,助力人参、黄芪;过量、久服,则胸闷、腹胀、水肿、血压升高。

艾叶、苍耳子伤肝,影响细胞代谢,释放转氨酶,多开起毒害作用。

当归养血、调经,量大滑肠、溏泄。

肉苁蓉温肾壮阳,提高性功能;久服大便次数增加,反而疲劳,弱化生殖器升举。

草乌大热温里,为镇痛冠军;炮制不够火候,口麻、手颤、血压下降。

女子怀孕不到三个月,如盲目滥吃附子、商陆、蜈蚣、大戟、干漆、雄黄、甘遂、芫花、乌头、皂荚、细辛、半夏、藜芦、杏仁、益母草、苦参、郁李仁、鸦胆子、蟾酥、巴豆、穿心莲,能导致流产或胎儿兔唇、骈指、解颅、联体、形裂、缺目、无肛等生理畸形。

一般说,药物中毒所见症状,有呕吐、腹痛、头晕、泻下、咳嗽、发黄、麻木、吐血、烦躁、唇绀、抽搐、肢冷、昏迷,洋金花、羊踯躅还可发生幻觉、哭笑无常。因此处方遣药,十去其五便要减量,十去八九即应停服,善后食疗代之。

民国时期,老朽目觑火神医家给予附子、乌头、天雄,都与他药配伍组方投用,如干姜、肉桂、人参、甘草,从不单用,也不放入白酒中,防止毒性难除,遇到催化升发,产生异常反应,甚至体温下降。3.专题药物

中医临床,除辨证论治亦应汲取民间经验加入专题药物,二者结合易提高功效,如:

菟丝子、肉苁蓉、沙苑子治精子量少、活动力低下;石打穿、海金沙、金钱草治肾结石;麻黄治过敏身痒;细辛治关节剧痛;牛蒡子治口眼㖞斜;蝉蜕治破伤风;柴胡治无汗发烧;葛根治项强热痹;升麻降转氨酶、治胃下垂;天花粉治宫外孕;黄连降血糖、治心动过速;苦参、仙鹤草、人参、甘草治期前收缩;连翘治血淋、尿路感染;小蓟、蒲公英、芦荟、青黛治白血病;败酱草治胃酸、前列腺炎;土茯苓治头痛、蛋白尿、牙龈红肿、痛风;白花蛇舌草治结肠炎、盆腔炎;马齿苋降血糖、尿糖,外敷治带状疱疹;玄参治血栓性脉管炎、干燥性鼻炎;牡丹皮治血小板减少、血液病发热;水牛角、龙胆草治药物皮炎、带状疱疹;青蒿治疟疾、外感高热;地骨皮治肺结核,持续低热;白薇治更年期综合征五心烦热;豨莶草降转氨酶,治黄疸,洁白面容;鹿衔草治慢性咽炎;苍术、少量麻黄治阳痿;薏苡仁治乳头溢液;泽泻治头眩、痛风;滑石解肌透表;石韦治哮喘、结石、蛋白尿;附子治重症肌无力、男子不育;陈皮治痛而下泻、乳腺小叶增生;荔枝核、川楝子治胃痛。

枳壳30~60克治胃下垂;麦芽100克疏肝、断乳;莱菔子通肠、降血压;南瓜子炒熟,日食100克,治前列腺增生;白茅根治肾炎、蛋白尿;茜草治荨麻疹;仙鹤草治盗汗、癌痛、化疗后骨髓抑制;益母草利水、降血压、收缩子宫;鸡血藤治便秘、重症肌无力、经行身痛、下肢不宁综合征;莪术治胃内胀痛;水蛭3~6克研末服,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半夏、白附子、天南星治失眠、癫痫、三叉神经痛;天南星治关节炎;皂角刺10~80克治疮肿、静脉炎;葶苈子治肺胀、胸水,60克疗心力衰竭;酸枣仁治血虚心悸;龙骨治孤独、多动、失眠、幻听;赭石治脑震荡、呕吐、挫伤;蜈蚣抗肿瘤,治惊厥、破伤风;全蝎治风湿痹痛;白术大量治便秘、肝硬化腹水;白芍止痛、利尿;熟地黄治尿闭、便秘、阳强、腰椎间盘突出;乌梅治肠炎、结肠炎;五爪龙益气健身;桑螵蛸治肠炎、久泻;金樱子治尿崩;乌贼骨制酸、止血,治白带,外用生肌;硫黄治寒结便秘,每次2克,取豆腐两片夹住,以绳束之,水中煮一小时,豆腐变绿,吞服无毒。

竹茹、芦根、苏梗治咽炎;桔梗、木香、瓜蒌、枳壳、黄连宽胸消满;金果榄治咽喉诸病,去酸水、嘈杂;白蒺藜、蒲公英治眼痒;石打穿、细辛通输卵管阻塞;鸡矢藤消积,治跌打损伤;夏枯草、垂盆草、蒲公英降转氨酶、转肽酶;骨碎补、防风、木贼草、川芎、柴胡、通草治耳鸣;镇肝阳用龙骨、牡蛎、磁石、龟甲镇肝阳;木贼草治咳嗽、妇女崩漏;金银花大量治鼻炎流涕不止;露蜂房10克加麻杏石甘汤治小儿遗尿;附子、山茱萸、龙骨、牡蛎强心救脱;仙灵脾、伸筋草治小腿转筋;苍耳子治荨麻疹、过敏性皮疹;升麻、虎杖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4.火神药附子回阳案

附子、石膏固大热、大寒,恐投与不当祸起笔下,个别医家竟畏之如虎,使良药沉沦蒙羞,时光凝聚,误导后昆,成了历史心传。虽然如此,火神、水仙二派仍以其疗效信奉不已。就附子临床而论,救死扶伤,有目共睹,每剂数十克,能回阳挽脱在顷刻之间。老朽业医七十年,既亲见前贤成功经验,亦“大显身手”,获得反馈音响。

1955年于德州诊一运河艄公,开始感冒,逐渐体质衰颓,纳呆、便溏、蜷卧、恶寒、脉象微弱、自汗频仍、精神萎靡,住院多日,认为营养衰竭、转为休克,委老朽接手。当时即按《伤寒论》少阴病论治,心肾俱虚,病入膏肓,应壮命门火,振发危局,开了通脉四逆汤,计附子40克(先煮一小时)、干姜20克、炙甘草20克、人参30克、肉桂6克,水煎,分三回服,六小时一次,连饮不辍。凡四帖,症状递减,惟汗出未停,乃加山茱萸3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把肉桂去掉防止活血兴奋汗源,改为日用一剂,又继续五天,返归航运公司上班了。事实证明,附子雄伟之力不可忽视。5.民间医家抱有实践经验

学习中医药艺术,有两种方式,一是学校培养,二为以师带徒。师门学徒分家传、拜师领授,每日相聚一起言传身教所获经验、技巧,能直接投向临床,乃多、快、好、省的传统方法。由于“文革”十年动乱,民间怀抱绝技的老医药人士相继凋谢,卫生医疗部门不够重视,这一途径几乎“路断、迹灭”,令人不无喟叹。老朽少时曾遇到若干铃医、乡村高手,均属无名英雄,常掌握刮痧、放血、针刺、捏脊、推拿、拔毒、火灸、单方、外治多种疗法,往往花钱少、术后病攫,效果称奇,使所谓名家、国家级者大惊失色、目瞪口呆,自愧弗如。

1952年,老朽见一白姓八十岁杏林前辈,半农半医,门庭若市,专为贫苦患者服务,号义渡痴翁,适一流感热证高烧十日不退,恶寒寡汗,吃麻、苏、荆、防、银、连、桑、菊无效,他言外邪未解、内火萌起,既非伤寒、亦非温病,乃表里双发。只开了石膏80克、青蒿30克,加入健胃防呕进食的神曲10克,水煎,分四回服,四小时一次。日夜兼进,连饮两剂,便热降邪退,恢复了康宁。此例辨别论证醒人醉梦,可改变对名不见经传医生的看法,其薪传、绝招应当继承、总结,予以发扬。6.新制还魂汤

中医学受道家影响,对神识活动亦提及三魂(胎光、爽灵、幽精)七魄(尸狗、伏矢、雀阳、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着重魂飞魄散说,黄元御先贤组有天魂、地魄二汤。若神不守舍,夜睡梦游,谓之灵魂出窍,常取朱砂、琥珀研末口服,认为能安魂定魄。此证临床并不罕见,以频繁发作漫步空间为主,偶尔出现一两次则不够标准。老朽遇到本病不按噩梦调理,照阴血亏虚肝不藏魄治之,加介类潜阳,给予酸枣仁30克、远志10克、桂圆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龙齿15克、石决明30克,水煎,分三次服。连用十天,即收功效,命名“新制还魂汤”,和《金匮要略》所载之麻黄、杏仁、甘草组成的处方不同,曾有数十例患者饮后反馈可观。7.降三高小方

争取健康长寿,固然端赖生活营养,若摄纳动物脂肪、蛋白质过多,亦能造成营养失调,缩短生命。近百年来,不少学者提倡素食、远肉,号召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对预防肥胖、超重、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起了不小作用。大瓢先生在《如是我闻》说,医家应明心见性,医生作则,仿照逃禅归化般若法门,力求戒荤,减少高级膳食,以植物养身,对减少心脑血管病,十分有益。为此,他曾出示袖珍一方,专治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三病,计夏枯草20克、黄精20克、生首乌20克、山楂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饮10~30天,可获非凡疗效。老朽不断投向临床,堪称验方,宜介绍推广,为大千世界服务。8.崩漏慎用当归、川芎

当归、川芎在妇科、产科方面,要注意有双向作用,水煎不盖锅口,时间稍长,则兴奋子宫,促进收缩,制止出血;反之,煎煮时间太短,其挥发油存在,则抑制子宫收缩,无止血之效。因此调理出血疾患应当久煮,不然易加重病情。老朽临床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肿瘤、产后恶露不绝,给予四物汤加味,均水煎半小时以上,才能避免不利情况的发生。

1958年诊一医院护士,分娩十五天恶露仍行,通过清宫依然如故,委吾施治。授与当归20克、川芎10克、人参6克、熟地黄10克、女贞子10克、三七粉3克(冲)、阿胶20克(烊)、旱莲草15克,按快速煎药法,共煮两遍,各十分钟,吃了三剂,基本无效,嘱咐改为传统方法,二次都煎半小时,处方未更,又饮三帖,说来耸人听闻,出血戛然而止。尔后多次验证,发现重点在当归身上,次即川芎。9.重视药物配伍

药物之间有选择性,亦有助推性,常随配伍而变化。如石膏与知母、板蓝根同用,退烧力强,单开石膏降温不佳。茵陈与大黄、山栀子同用,解除黄疸,单开茵陈功力较差;大黄不宜过多,以10克为度,否则频频泻下,反而影响祛黄。附子与肉桂、甘草同用,壮火回阳力强,单开附子疗效低下。投量上要掌握火候,《伤寒论》大、小承气汤,大黄均开四两,但大承气汤的枳壳、厚朴比小承气汤多出几乎一倍。桂枝汤中桂枝、白芍平分秋色,将白芍增加一倍,就转为治太阳误下腹痛之方,不医中风了。玄参降血糖,与山药结合,得效率较小,添入黄精,则其力上升。黄芪扩张动脉,促进血流量,调理心脑血管病,单开见功甚慢,和葛根、丹参、川芎为伍,即成果显著。

因此还应剖析前人处方,抓住辨证论治,网套西医对号入座的僵化模式,无疑会走向失败,且令岐黄大业蒙羞。10.四逆汤加五味子敛汗救阳

山茱萸性温味酸,养阴、敛汗、固脱,张锡纯先生介绍,凡大汗不止加入本品最易收功,事实证明确有此效。老朽开始业医曾见一久经沧桑的翟姓刀圭家,对过汗亡阳重用附子30~120克,引火归源、补命门元气衰竭,常配入五味子30~90克,认为挽脱之力超过山茱萸,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用五味子不取山茱萸就可说明这一问题。他投《伤寒论》四逆汤的遣药比例,以附子领先,补中益气甘草居臣,次则干姜、五味子。干姜少于五味子,若汗出如洗,五味子翻番,超过干姜一倍。老朽临床师法前辈经验,运用得当立竿见影。因而回阳救脱两种方法可以并举,予以弘扬传世。家父告诫,附子属一匹野马,服后有时产生不良反应,同山茱萸、五味子组方,往往获得避免,但二药给与太多,能妨碍附子发挥强心回阳作用,也要了解矫枉毁正的现象。11.脱发有效汤

脱发证临床常见,病因较多,除斑秃突然发生,若慢性逐渐脱落,或掉后未再生长,均在本病范围。老朽所诊以肾虚阴亏为主,投六味地黄丸收效并不理想,如起用二至丸加味则易化凶为吉,转成天相。通过反复实践,拟出一道处方,计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何首乌15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加少量活血化瘀之品丹参10克、红花6克、川芎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蝉联30天,情况便可改善。一般三个月即感到惊喜,命名“美头煎”。12.附子、甘草平行回阳救脱

火神派医家,在诸种热药中重点优选附子,所投附子都开生者,通过久煎、蜜煮、甘草合方,破坏生物碱,灭其毒性。用炮附子者不多,写熟附子、淡附子的十分稀少,从而形成一个特色。医界前辈吴七先生曾言及恩师传授,临床启动《伤寒论》四逆汤,常将附子与甘草摆列同一位置,平等剂量,均开20~60克,强调甘草益气解毒,助附子补阳扶正,力大、效好,有明显优势;干姜居附属行列。

1965年老朽于济南诊一妇女,五十余岁,体质素弱,近来两次心力衰竭。一周前感冒风寒,吃荆芥、苏叶、羌活、桂枝,表邪已解,惟身汗津津二日未断。心慌、头眩、恶寒、脉微、神疲、舌苔淡白、手足冰冷、下肢水肿、血压80/55毫米汞柱,呈虚脱现象。医院委托调理,即以四逆汤加味,计附子45克、干姜30克、甘草10克,加茯苓30克、人参15克,水煎,分三次服。饮了三剂,虽有好转,无大的改善,表示减不足言。乃易弦更张,仿照吴氏师门授药法,把甘草升至45克,减干姜20克,其他照旧,嘱咐勿停。又服三帖,症状逐渐减退,惟胸内稍有满闷,加入砂仁10克、陈皮10克,继续四帖,终于得愈。充分说明这一经验是配伍技巧,也属传统秘招,可法。深刻体会到书本知识要结合实践,灵活掌握,才能发挥确切疗效。13.补充经方遣药

经方医家因方小药少、驾轻就熟,师法《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投药规律,如发汗用麻黄,表热用桂枝,项强用葛根,口渴用人参,烦躁用石膏,失眠用酸枣仁,亡阳用附子,胸痛用薤白,腹痛用白芍,结胸用瓜蒌,痞满用干姜、黄连,噫气用赭石、旋覆花,咳嗽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寒热往来用柴胡、黄芩,脉结代用人参、桂枝、麦冬、生地黄、炙甘草调整心律,能起良好作用。但客观实践,应视为优选,不宜奉若神药,如紫苏、荆芥的解表,夜交藤、合欢皮催眠,黄连、山栀子治烦、心阳过扰,紫菀、款冬花宁嗽,苦参、冬虫夏草疗心脏期外收缩,蜀漆、常山截疟,功力相伴,也少逊色。因此要注意这些方面,扩大临床使用。不可存有偏见,沧海遗珠。14.中医临床三忌

中医临床避免三忌:一是死降血压;二是死治炎症;三是死抗肿瘤。蛮力扭转,所得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加剧病情。如调理肿瘤频繁化疗,客观指标降了,患者健康状况亦山穷水尽,结果不亡于肿瘤却死于顽治,这种教训应当深思。

1962年诊一玉门油田干部,高血压五年,持续不降,盘桓在180/120毫米汞柱左右,浅睡易醒,无头痛、眩晕症状,脉象弦滑,夜尿较多,当时给予天麻、钩藤、羚羊角、黄芩、石决明、夏枯草、桑寄生,按肝阳上亢组方,凡二十剂,血压未降,情况如故。乃以转治睡眠为主,重用酸枣仁45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黄连10克、阿胶10克(烊)、鸡子黄一枚(冲),即《伤寒论》《金匮要略》酸枣仁与黄连阿胶汤合方,嘱其每日一帖,水煎,下午5点、10点分二次服。连饮了两周,血压下降,基本恢复正常。不言而喻,中医辨证论治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疗疾便会降血压,舍本逐末单纯降血压的机械方法,并不可取。15.研医莫道听途说

学习前贤学说、理法方药,要读其著作,通过分析研究,探索临证精华,切忌贵耳贱目,人云亦云或随众喧喝。如上海张山雷初习外科,写过《疡科纲要》,不悉真象者讹为痈疽高端,实际属于内科名手。恽铁樵籍贯江苏武进,乃伤寒派,有人竟说是孟河体系费伯雄的传人。岭南地处亚热带,时方盛行,经方无立足之地,然投麻、桂、姜、附亦屡见不鲜,如陈伯坛、谭次仲、卢觉愚均居伤寒阵营。所以识别医家的学术倾向,应掌握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才可定性归入何种学派,盲目杂谈,不足置信。

1954年遇一走方郎中,自言江阴曹颖甫弟子,携有所作经验集一册,内容百分之八十都是调理温热时方,只有白虎汤出诸《伤寒论》,且卷首尽皆名人序言,一睹即露有伪,无疑冒名假托。老朽主张师道尊严,不宜抬高自己,损害前辈,故莫闻道听途说。16.慢性炎症不忌温补

中医临床,无论辨证(头痛、肢麻)、辨病(伤寒、温病)施治,都有规律可循,最忌遇到慢性炎症,仿照西医应用抗生素给予清热解毒,滥开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重楼、板蓝根、蒲公英、败酱草、黄芩、菊花、山栀子、黄连、贯众、红藤、紫花地丁等一派寒凉药物,对炎症不仅无益,甚至适得其反,雪上加霜。事实说明,给予温经活络、温里驱寒、行气散结、活血化瘀之药方可解决,如调理慢性胃炎、肾炎、肠炎、关节炎、盆腔炎、末梢神经炎,干姜、川椒、吴茱萸、肉桂、附子、乌头、天雄同样可用。老朽从事岐黄专业七十年,未被炎变缚住,掌握法则,突出传统医疗,笔下自如,均富功效,故敢为同道告之。

1975年于曲阜诊一男子,经常右腹部隐痛,喜按,热熨得静,医院印象为慢性阑尾炎,习称肠痈。从脉沉弦无力、舌淡苔白、便溏、蜷卧、手足不温,即以附子2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延胡索10克、干姜10克、制乳香6克、炒没药6克、吴茱萸10克与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七天而愈,也未复发。若追随西医,盲目肆用寒凉,恐难药到病除,且后果不堪设想。17.医疗遵守四宜

学习前人,读圣贤书,继承经验,要因地、因时、因人、因证制宜,最怕死搬硬套、食古不化,依样葫芦。这样不只脱离实践,纸上谈兵,尚能导致临床错诊。要敢于超越大家,突出“三所”(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亦步亦趋的思想很难推动学术发展,不但不能与时俱进,到头来还把家传、师授的艺术沉沦埋没。如《伤寒论》“发热口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同太阳提纲“头项强痛而恶寒”相抵触,且无处方,不宜和伤寒、中风称“三纲鼎立”;六经排列,应将少阳置于太阳、阳明中间,才能吻合表里之半;白虎汤治内外高热,“表有热,里有寒”,不可入口;小柴胡汤对象“但见一证便是”,指往来寒热,其他心烦喜呕、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则属“不必悉具”。忽视以上情况,就违反因人、因事、因证制宜,影响抓精神实质,减弱了临床效果。18.药量放大起死回生

从事岐黄专业,无论学校出身或家传、师授,在学习过程中,分三个阶段:一、启蒙研究期,为强制学习;二、社会工作期,为艰苦学习;三、退休颐养期,知识、经验均达较高水平,能著书立说,广泛涉猎群籍,为娱乐学习。年过六十岁,精通世故,了解人间炎凉,爱惜羽毛,谨小慎微,思想倾向保守,不求有功,避免生过,往往方小量少,甚至因噎废食,亦会贻误病情,失手患者。为此,药量阈值的问题,很值得深入探讨。由于数千年依赖传统中药,耐药性逐步上升,抗药病例不断出现,仍按旧的投量难以适应,杯水车薪,饮下如鼓应桴的优势已不复存在。《药典》所定之最高用量,属于安全约数,并非显效标准。大瓢先生认为每帖开茯苓120克、莪术60克、半夏30克,充领头将军,不是虎狼药,和霸道之品焉可同日而语。人命关天,处方量小,等于玩忽职守,不起作用、坐视寿夭也应受到谴责,违反医德。张锡纯大掷石膏,一生开万余斤,吴佩衡附子数千斤,凸出猛、准、狠三字,未闻草菅人命。老朽医疗主张重拳打击,降龙伏虎,乃上上妙法。

1980年治一痰饮上凌患者,医院诊为梅尼埃病神经性眩晕,发作时呕吐,如在摇摆舟中,无耳鸣现象,即给予茯苓80克、白术30克、泽泻50克、半夏30克、天麻15克、龙骨20克、牡蛎30克,日服一剂。连用五天而愈,没有不良反应,显示独擅胜场。19.大量遣药适应证

临床时重点药物在眼前闪烁,大量投用可获得惊人的疗效,如:

皂角刺超过30克,消疮疡,治盆腔炎输卵管粘连;益母草超过50克,降血压、收缩子宫,治肾炎浮肿、肝硬化腹水;白芍超过30克,止血、镇痛、利尿;人参超过30克,升血压、宁心定喘,调整心律;白果超过30克,平喘、收敛白带;紫石英超过60克,治房颤、宫寒不孕;茯苓超过40克,行水,治眩、癔症发作、奔豚气由腹上冲;白术超过50克,益气、通肠、解除便秘;半夏超过30克,催眠入睡;柴胡超过30克,发汗退烧、使月经下行。

川芎超过30克,降血压,治头痛、脑梗死;桂枝超过30克,治腹内逆气上升、心动过速;薏苡仁超过60克,祛湿热、肌肉关节酸痛;附子超过40克,强心救脱;泽泻超过30克,降血压,治湿疹、阴囊瘙痒;枳壳超过40克,升提胃下垂、子宫脱出;夏枯草超过40克,消甲状腺结节、小瘤;小蓟超过50克,止血、降血压;郁金超过50克,治精神分裂症,排胆道、泌尿系结石;知母超过30克,止咳、降血糖;延胡索超过40克,镇静安眠。

豨莶草超过60克,降血压、治四肢麻木;玄参超过50克,清头面烘热、消淋巴结结核;石菖蒲超过30克,发音,治久泻、半身不遂;熟地黄超过60克,治脑萎缩、老年痴呆,不发生胸膈胀满;水蛭超过20克,治瘫痪、消慢性炎症;五味子超过60克,降低肝炎转氨酶,治咳力强;肉苁蓉超过30克,润肠、解除便秘;山楂超过30克,降血压、血脂,治萎缩性胃炎;苦参超过60克,平喘镇咳、利水消肿、止痒,治脉象间歇;连翘超过30克,止呕、发汗解表;红花超过20克,降血压、扩张心脏冠状动脉。

黄芪超过80克,降血压、少于15克升血压利尿;决明子超过30克,降血压、血脂,治哮喘、小便热痛;大黄超过30克,破血通经,治躁狂型精神分裂症;丹参超过30克,安神,治失眠多梦;当归超过40克,滑肠、活血通月经;代赭石超过40克,治头眩、哮喘;防己超过30克,镇痛,尿量减少;曼陀罗超过5克,麻醉;葛根超过30克,治脑鸣、高血压头痛、脖子肌肉痉挛、硬皮病;山茱萸超过60克,敛汗固脱、急救亡阴。

酸枣仁超过60克,治焦虑、心慌、顽固性失眠;牡蛎超过60克,治肝阳上亢、甲状腺结节;茵陈超过60克,疗胆囊炎、肝硬化腹水;水牛角超过100克,清热凉血,治热证高烧;地龙超过40克,治偏瘫手足不举;蜈蚣超过3条,镇惊,治多动、癫痫;虫超过20克,治头痛、癥瘕;莪术超过50克,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慢性炎块;鳖甲超过20克,消肝脾肿大、肝硬化、口鼻出血;王不留行超过60克,下乳汁,治乳房肥大。

黄连超过50克,降血糖,治结肠炎、慢性腹泻;骨碎补超过40克,治头晕、耳鸣、手足麻木;浮萍超过20克,治糖尿病身痒;麻黄超过20克,利尿、升高血压;细辛超过20克,疗头痛、牙痛、肌肉痛;败酱草超过60克,治咽炎、白带、鼻窦炎、阑尾炎、盆腔炎;杜仲超过40克,降血压,治腿痛、脚软行走无力;槐米超过40克,降血压、血脂,治泌尿系结石;女贞子超过50克,治耳鸣、复发性口腔溃疡;瞿麦超过60克,治卵巢囊肿;桑寄生超过50克,保胎、降血压,治强直性脊柱炎;土茯苓超过80克,治梅毒、阴囊湿痒、睾丸炎;仙鹤草超过50克,治盗汗、脉象间歇、溃疡性结肠炎。

老朽临床,对上述药物常由小量开始,循序渐进,每剂水煎分3~4次饮之,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凡附子、乌头、天雄煮2~3小时,先口试10分钟,以不麻舌为度,即可热服。中毒症状有六,习见口麻、烦躁、颤抖、语乱、心衰、休克,重者死亡。解法用黑豆、茶叶、甘草、防风、绿豆、大量蜂蜜煮水施救。投与标准,我的经验,要注意出汗、纳呆、神疲、舌润、肢冷、喜热、脉微、嗜卧、懒言、便溏十个方面,福兮祸所伏,切勿滥开,同盲用大黄数十克一样,易造成医疗事故。20.驱疣汤

调理皮肤扁平疣、粟粒性顽疹,民间验方流传一首,有大青叶30克、贯众20克、薏苡仁60克、牡蛎30克、黄药子15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40克、鳖甲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疗效颇佳。老朽命名“驱疣汤”。21.方药相符

清末伤寒派医家,常提到临床要注意方药结合的涵义,防止走偏方向,发生方内失药、药中乏方,不仅影响疗效,还转入另一法门。如《伤寒论》麻黄汤中麻黄之量超过桂枝或处同等地位,且去草节,属标准剂,旗鼓相当,称有药有方,为外感风寒发汗第一方。过少不去节,就叫有方失药。若麻黄越出数倍,转化成利尿剂,施治目标变了,谓之有药乏方。杂方派强调升华解表效果,将紫苏、防风、荆芥、羌活混入其中,共烩一碗,典型的是既无方又无药了。

老朽执业七十年,十分着眼这些方面,尽可能师法《伤寒论》,不脱离经方界阈值。回忆1952年诊一夜间入厕后感冒,给予麻黄6克、桂枝12克、杏仁6克、甘草3克,饮后仍然恶寒无汗,将麻黄加至15克,突出君药领导,玄府变开,津津见汗,症状瓦解。举此小例可知其余。22.辨证论治是灵魂

近年来,中医科研受教条主义影响,套取西方医学模式,强调方药动物实验,用孤立的统计数字,确定治疗作用,尚纳入考核、晋升职称依据,固然有现实意义,殊不知却走向既往人们所批判的道路,乃对号入座。脱离了区别对待、辨证论治法则,最后还是废医存药。岐黄家临床,常异药同治一疾或同药分疗多病,皆因需要而施,为科学的唯物辩证法,和机械地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不能同日而语,属于传统特色。

1965年逢一糜烂性胃炎患者,胀痛严重,当时正在准备投产的获奖处方,其中所含丁香、厚朴为主,标明专理本证,一吃便灵。老朽按图索骥,授与患者,每回6克,日食三次,连续20天功力不显。根据病情改用香附、高良姜、延胡索、大腹皮、川楝子、制乳香、炒没药,水煎服之,一星期即邪退人安。由此可见,若不掌握辨证论治这一思想,就难以开展刀圭大业。23.辨人体质用药

临床遣药,要注意人的体质、耐力,确定升降剂量,不应完全从其感染病邪程度着手施治,如伤寒无汗,虚弱者给予麻黄1~3克便可,强壮之躯以江淮而论,10克左右方能打开鬼门。考虑这些方面,则箭不虚发,易于解表,各种杂证,亦需循此。

1980年老朽去淮安参加学术会议,一同道身健肥硕,迎风观看运河航景,回来即头痛、怕冷、脉紧、咳嗽、骨楚无汗。因地处苏北,拟方《伤寒论》麻黄汤加味,计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6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6克,饮后玄府未启,证情依然。遂将麻黄增至15克、桂枝15克,服了一帖即汗出邪解,症状大减。说明依据体质“辨人”用药,最为合理,也属取得疗效的重要选项。24.胃病外治法

业医应有人生、大众、社会三观,在工作过程中不分阶层、信仰,不抱亲疏、嫌怨,不计较名利、报酬,要一视同仁,救死扶伤,做为善事,贡献职责,遍及中外。六十年前,田园医家魏德安先生严守如是传统信戒,获得高度赞扬,蜚声杏林。他强调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腹内隐痛,凡厌服药物或吃了即吐,曾介绍一首外治法,开白芷、细辛、草乌、丁香、乳香、没药、川芎、木香、三七参各等份,麝香少许,碾末,合匀,装入布袋,缝住,敷于神阙穴(肚脐),用带子束腰固定,很起效果;加热水袋熨之,功力更佳。可活血消瘀、行气散结。老朽临床不断师此经验,堪称良法。

1960年遇一胃癌晚期患者,已失手术机会,日夜腹痛不止,嘱咐患者单用本药,疼痛迅速缓解,虽不易根治,但救燃眉之急,仍属方外兼疗。25.心肌梗死疗法

冠心病心肌梗死,属“心痹”范围,除心电图改变,尚有憋气、剧烈胸痛,可伴有心悸、脉迟、血压下降,无其他特殊现象。由于还会发生恐惧、头眩、烦躁、胸闷、出汗、背痛、动辄休克,易于误诊。老朽调理心血管病将之列为急证,在区别施治的前提下,着重人虚邪实,活血、散瘀、温化、通脉,主要遣用川芎、当归、葛根、丹参、水蛭、三七参、虫、仙灵脾、红花、桂枝、薤白、郁金、砂仁、沉香、石菖蒲、赤芍、枳壳、瓜蒌、山楂、鬼箭羽、延胡索、乳香、五灵脂、没药、九香虫,兼开窍、宽中、行气,扩张冠状动脉,促进血流量,转化供血不足。若气虚明显,加人参、大量黄芪30~100克;亡阳心衰神疲、肢冷、汗液如油,加附子30~60克。病情稳定后,要根据既往史料、临床表现、客观检查,改为缓治,继续降血压、血脂,给予山楂、夏枯草、杜仲、野菊花、决明子、槐米、月见草、玉米须、天麻、白果叶、虎杖、泽泻、茵陈蒿、荷叶、地龙、何首乌、豨莶草、钩藤、黄精、车前子、桑寄生、女贞子、益母草、蒲黄,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1972年于青岛诊一干部,陈旧性心肌梗死再次发作,身体虚弱,疼痛、呼吸困难,呈压榨感,医院急救稍见缓解,委老朽接医,即取上述所选药物组成开胸汤,计川芎30克、丹参40克、黄芪60克、葛根20克、薤白20克、赤芍15克、水蛭10克、三七参10克、制乳香10克、炒没药10克,增入大黄2克通利阻塞,水煎,分三次服。连饮五天,诸症大减。善后压缩一半,小量与之,恢复了健康。告诉日常多吃芹菜、苦瓜、茭白、蒲棒、紫菜、海蛇、蘑菇、木耳、灵芝、黄瓜、荞麦、小蓟、葡萄、桑椹子、白萝卜、枸杞、黄花菜,戒烟,避免精神刺激、劳累。26.大剂牡蛎救阴固脱

清贤王孟英性格狷介,医术精良,擅长调理热病、痰饮、阴亏,对火神药附子、乌头敬而远之,很少应用,防止抱薪救火,发生不测,被认为投药量少,小巧玲珑。此说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从其医案中可以看到亦开骇人之量。他治王瘦石惊吓,头身青绿色,自汗息微,在处方内给予牡蛎120克、鳖甲60克,固阴挽脱,和吴瑭三甲复脉汤媲美,毫无呆板现象,仍不失为灵活大家。老朽临床,常师法该经验,每遇汗多伤阴而后亡阳,用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除加人参20~40克,都添入五味子或山茱萸20~50克、牡蛎60~150克,功力甚佳,往往立竿见影。

1958年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诊一林业干部,患太阳伤寒,吃发汗散三包,遍体大汗淋淋,卧床不起,脉微、神疲、肢冷、懒言、心慌、无尿,危象频出,当地医疗机构委吾救援,就以《伤寒论》桂枝汤为基础,增入附子60克(先煎两小时)、牡蛎180克,水煎,分四次服,连饮三帖。大剂牡蛎无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峰回路转,竟逐渐获愈。27.阳强与水仙疗法

蜀门临床家齐有堂,调理相火过旺,阴茎勃起不痿,俗称阳强不倒,投大量玄参90克、麦冬90克,根据患者满面红光,降“浮游之火”,传为佳话。实际滋阴、壮水涵阳,不开熟地黄、山茱萸,巧妙处是折肾滑利下窍,从肛门排出热邪,润、通并举,丝丝入扣。

老朽师法其技,1953年治一中年教师,耳鸣、头面烘烘如烤,与妻同床精液入户便流,曾吃仙茅、淫羊藿、锁阳、肉苁蓉、桑螵蛸助阳、收敛之品,病情变重,因脉滑、口渴、便秘、身发低烧四症,吾诊断阴虚水亏,相火内动,非温补、强阳对象,当时即授予玄参45克、麦冬45克、女贞子30克、知母15克,日饮一剂,分三次服,连用十帖,大便稍溏,更衣每天二次,情况顺转,且未复发。说明水仙疗法可取,别开生面,确有效果。28.亡阳小附子为画龙无睛

清末宜兴余听鸿,为孟河费兰泉弟子,乃一代名家,投药大刀阔斧,与众不同。曾开熟地黄120克、党参120克急挽脱证,然附子只给10克,对热药畏之如虎,洵属叶派薪传。老朽临床数十年,依据实践经验,凡大恙、久病、误治,因津亏伤阴、汗多亡阳,都应加入大量附子,方可取得理想效果;若心怀恐惧,延误时机,造成施救困难,忽视这个问题,就会功亏一篑。

1955年诊一高唐农民,骨折卧床数月,因滥服药物汗出似洗,额上成珠,二目呆直,精神大衰,给予熟地黄90克、人参30克、黄芪60克、五味子30克、红景天30克,水煎,分三次饮下,毫无起色。就以本方为基础,添了附子75克(先煎两小时)、山茱萸30克,每日一帖,分三次服,逐渐回苏;五天后将量减半,终于险过而安。29.催眠可试安神汤

失眠古称不寐,病因很多,如肺不制肝,木横金鸣,易导致心阳过扰,浅睡生梦,习投《伤寒论》少阴热化的黄连阿胶汤(黄芩、黄连、白芍、阿胶、鸡子黄)。我于业医过程中,汲取清代马元仪、张千里二家经验,发现七味药物疗力颇好,组成一首小方,名“安神汤”,有黄连15克、白芍15克、夜交藤30克、莲子心15克、百合30克、合欢皮30克、牡蛎60克,水煎,傍晚一、睡前一,分两次服。

1963年山东大学一教授求医,身矮形丰,言头昏、健忘、烦躁、夜卧不宁,发病二年,已转成焦虑症,打针吃药,百法同施,皆无效验。老朽诊后亦感棘手,黔驴技穷,即授与此方试之。凡三十帖未有更易,病况大减,恢复期把量压缩二分之一,继饮未停,又用一个月,基本治愈。录出供同道参考,进一步探讨方义。30.咽炎用菥蓂败酱草《金匮要略》“咽中如有炙脔”,《医宗金鉴》谓梅核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乃七情郁结,投半夏、厚朴、茯苓、紫苏叶、生姜,后人指为慢性咽炎。其实癔病亦有这种表现,然轻重不同。江苏医家赵海仙调理此证,常开昆布、贝母、苏子霜、射干、瓜蒌皮、竹茹、海蛤粉、杏仁、青果核、蛤粉、松萝茶,均能见效,根治较难。老朽临床曾仿照朱成麟前辈《温病集腋》,给予大量菥蓂败酱草,加相应药物,功力甚佳。

1957年诊一杂技演员,半老徐娘,犹登台献艺,医院印象顽固性咽炎,发病四年,久疗未愈。吾嘱咐购此草煎服,半月便得缓解。因而组建一方,有昆布30克、海藻30克、橄榄核30克、浙贝母10克、苏梗10克、金荞麦30克、半夏曲10克、绿萼梅10克、海蛤粉10克、木蝴蝶6克、山豆根10克、射干10克、菥蓂败酱草90克,煮后分三次饮下,患者反馈良好。31.药量大宜分剂

吴门时方医家,调理温病初起,常投大豆黄卷、石膏、蝉蜕、淡豆豉、牛蒡子,曹沧洲加荆芥、苏叶、防风,投量不多,保持门派均衡。业师耕读山人治学思想,属南吴系统,虽居仲景圣林之垣,显示现代风格,指出火神同道大量应用附子、乌头、天雄,超过一般常规,属于发展,符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给与标准;但每剂越出150克,还有他药,水少量重,达到充盈、饱和度,不易在水内溶解取得有效成分,也等于浪费药源,不如减少改为一日两帖,既稳妥又可保证水解,且有利于人体吸收,一举双益,利大于弊。老朽临床继承这一办法,广泛告知患者,都表欢迎。

1965年于山东中医学院诊一职工,素有心衰史,因关节炎腿痛剧烈,要求吃中药稳定病情,吾授予乌头20克、干姜10克、人参10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防风6克、制乳香9克、炒没药9克、雷公藤10克、白芷9克、神曲9克、甘草9克、蜂蜜30克。乌头、雷公藤先煮一小时,其余后入,水煎,分两次饮之,日服二帖。连用七天,便痛退人安,上班工作。32.石膏五知

明贤缪仲淳在东林《点将录》一百零八人中,称神医安道全善投石膏。章衡阳壮热、口渴、鼻燥、不眠、脉象洪大,开大剂白虎汤加麦冬、竹叶,众皆骇走,似韩信将兵人多为善,患者得愈,海宁王孟英推崇备至。近代张锡纯、孔伯华常师其法,以疗热性病、突出石膏闻名,同窗徐仞千兄颂称驱邪“哼哈二将”。家父乃时方医家,对石膏应用较少,但积有若干经验,提了五个须知:一、要轧细入药,须配伍他品,增加溶解度;二、因属矿物质,只可水煎,不宜直接口服;三、火煅者外敷疮疡,切勿入口;四、每剂超过120克影响透表,汗液减少,胸闷心慌,呼吸不畅。老朽从事临床七十年,避免有失,均遵为戒告。33.伏气无据

张路玉调理温邪,提出热伏少阴外现太阳,为伏气郁发,属于两感。近代张山雷前辈反对此说,认为受了喻昌影响,惊世惑俗,令人无法索解。自是便出现了伏气、伏暑之名,且称晚发。伏字,等于潜伏期,又不完全相同,比较玄妙,张氏砭为牛鬼蛇神。老朽学医时,攻读岐黄术,家父、业师治学严谨,很少言及伏邪一事,故吾抱着“子不语”,亦没踏入云雾中。

1954年诊一四十岁男子,感染风温,舌红、脉滑、唇焦、咽痛、口渴、体温升高,微汗恶风,和伤寒邪陷阳明各异,大便未结。道友坚持少阴火化外出体表,乃典型伏气,然施治主张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麻黄、连翘。怂恿笔者再拟处方以备筛选,写有石膏30克、黄连10克、连翘10克、浮萍10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芦根30克,水煎,分三次用。征得大家同意,连服三剂,证情即减。善后以竹叶石膏汤(竹叶、半夏、石膏、人参、麦冬、甘草、粳米)调之,彻底治愈。说明风温并非伏邪,仍属外感温病,不宜混入内证外发,转成李代桃红。34.半夏、附子同方

药物相反学说,从历史看,《伤寒论》《金匮要略》未受此限,后世奉行均被其缚,但半夏与附子同用,尚屡见不鲜,就连孟河派比较谨慎的丁甘仁亦不断将仙半夏、熟附片同组一方。半夏反乌头的传统观点,应当打破,使二者重登舞台。由于家庭、师门清规戒律,老朽思想保守,避之唯恐不远,缺乏总结这方面经验,不敢轻易置喙。

1954年遇一乡镇老医,八十余岁,执业多年,阅历丰富,观其临证方笺,半夏与附子、乌头、天雄联合运用,为数较多,称“火神王”。询问病家、患者有无异常反应,都言效果明显,药到疾除,誉为仙方。在特殊情况下,吾也仿照试之,从小量开始,未见不适现象,不同处均加入解毒的生姜、甘草,藉此提出供大雅参考、研究。35.姑苏伤寒派特色

清代中叶之后,江苏武进为产医名乡,孟河业岐黄术者遍及大江南北,言武进在外悬壶者,均为叶天士系统时方派;其实不然,上海恽铁樵先生就不属于这一行列,而是经方伤寒派。近代吴门伤寒派传人受陆九芝、陆润庠父子影响较大,处方遣药和既往不同,自立门户,别具特色,然为数甚少。他们临证方小、药少、量轻,除石膏外,麻黄、桂枝、干姜、黄连、葛根、柴胡不过9克;吴茱萸6克左右;大黄喜用酒洗;以元明粉代替朴硝;附子皆取炮者,15克为限;乌头几乎封存;甘遂、大戟、水蛭、虻虫、芫花、巴豆霜束诸高阁。

1955年遇一来北方常熟医家,乃伤寒派高手,会诊风湿性关节炎,开了麻黄6克、白术9克、汉防己9克、桂枝6克、炮附子、防风6克、老鹤草12克,患者连饮五剂,颇见效果,表明有成熟经验,巧妙处老鹤草占了一半。若与巴蜀、岭南老一代医家刘民叔、陈伯坛比较,十分稳健,笔下玲珑,尤其是在遣用附子方面,旗挑百克,大相径庭;如逢阴盛亡阳,由于量小,杯水车薪,则捉襟见肘,贻误病情,也属一失。36.顽固失眠岐黄济世汤

宝应庠生王九峰,习医时被呼“瑚琏之器”,调理失眠不寐,喜投《内经》半夏秫米汤,加酸枣仁、阿胶、鸡子黄,后人运用功力较好,称“王聋子方”。老朽通理心肾,常同交泰丸结合,由于肉桂辛热刺激咽喉,黄连宽胸,易发生空荡感,乃亲而改组,添入大量夜交藤,不仅未降低其效,反而提高了疗效。

1980年于济南诊一记者,医院印象严重神经衰弱,白天精神恍惚,夜间兴奋,毫无睡意,已有数月,疲惫不堪,希望结束生命,解除痛苦。吾接手后未开他药,则以此方授与,计夜交藤50克、炒酸枣仁30克、半夏10克、高粱米60克、阿胶15克(烊)、鸡子黄二枚(冲),水煎,分两回服之,下午5点、10点各一次。共饮十天,情况转变,劝其勿易继续下去,彻底获愈,遂命名“岐黄济世汤”。37.道藏四药

人参补中益气,柴胡疏泄内外,砂仁健胃消食,香附行滞散结,道家以之碾末,水泛为丸,每日口服数粒,称“养生金丹”。大瓢先生门人介绍给老朽,谓宝善道长强调济世,公诸社会,有益无害,义举值得赞扬。吾曾以之为基石,加入他药施治内、妇科杂证,很富效验。

1975年于泰安诊一企业法人,体形虚弱,因事务纠纷,气郁胸中,脘闷,胁下胀痛,食欲低下,脉象沉弦,精神不舒。当时就取此方加味与之,计柴胡15克、香附15克、人参10克、砂仁10克、枳壳10克、黄连10克、干姜10克、瓜蒌15克、郁金10克、川楝子15克,水煎,分三次服。连饮三剂,霍然而愈。写出供作临床参考,以利流传。38.大黄止血

民国时代祥云禅师,为叶派传人,仿照马培之调理吐衄,常开白莲藕、毛燕窝、萝卜汁拌黄芩、代赭石染麦冬、茜草水炒石膏,被称俏皮药,官宦人家求之若鹜,甚至高级大吏亦拜倒脚下。其中奥妙处,都加配豆大一粒小丸,置汤内溶化服之,否则效果不显。据家父言,该丸乃生大黄所制,降气止血作用很强,不饮他药只吃此丸,也能立竿见影。多年来患者与地方医药界皆未识破这个绝技,仅从一病人由于身弱腹泻一二次,才了解高僧之秘。老朽执业数十春秋,对口鼻出血给予相应处方时,加入大黄1~3克,普遍生效,量少不会引起魄门洞开、泻下症状。方丈小丸值得绍承。39.白术量大无害

不悉撰者《柳荫续录》三卷,记有陈翁业医,临证遣药喜投白术,给予对象为脾虚。凡头眩、脉濡、尿少、便溏、水肿、疲软无力皆可与之。常用30~60克,肝硬化便秘、肚大脐凸、大量积水、腹满难忍,开到150克。佐使之品不离砂仁,取其芳香降气、运化止呕、促进食欲三项功能,一般6~10克,最多18克。绰号陈大白术。吾师此法,发现稳妥,手中见奇。

1960年于广饶诊一老人,蛋白缺乏,患营养不良性水肿,面色白,站立眩晕,全身虚浮,按之凹陷不起,因食物不足、前列腺增生,大便数日不解,小便点滴而下,鞋子剪口才能穿上。忆及陈氏经验,授与土炒白术90克、砂仁6克、茯苓60克、人参30克、干姜9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水煎,分四次服,日饮一剂。连续一周,很见改观,消肿一半。善后减量,继用未停,逐步转愈。通过本案不难看出,白术疗疾,别具生面;多则壅气、胀满,30克为限之说,要彻底纠正。40.附子配肉桂

附子温里驱寒、扶阳振衰,大热名药,火神派奉为瑰宝,与干姜、葱白、甘草同用,师法《伤寒论》四逆汤、白通汤。吾少时曾闻家父讲,戈姓文魁精通岐黄,投附子配伍肉桂,有特殊见解,认为附子偏走气分,入血活络、温化经脉、强心救脱,和肉桂组方最好。补命门火,附子力小,添加肉桂催化,则火旺元气升腾,忽视这个环节,就难取得祝融参战的成绩。二味比例4∶1,附子40克、肉桂10克。强调勿以桂枝代之,影响效果。

老朽实践,信而有征。1963年夏季,一工人高温中暑,大汗淋漓,精神低迷,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医院急救过程中,病家要求兼吃中药。即借助前辈经验,给予附子45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人参15克、五味子15克、山茱萸15克、浮小麦60克,水煎,四小时一次,分四回饮下。两剂汗止复苏,减量又服三帖,患者转安。41.徐、尤合组二仙汤

医友互相问诊,乃良好风气,不仅交流经验、密切关系,尚可促进学术发展。清末大麻金子久患黄疸,自治不效,就诊于丁甘仁,丁氏亦感棘手,劝其回家静养,旬日而殁,甘仁先生之子叹称“失一明星”。反之,由于门派、业务,同道之间争名夺利、吹谤上下的恶风也常存在。兄弟阋于墙,都被外界笑,故所有岐黄家都宜牢记这方面教训,维护神州医术,发展宏图大业,团结一致才有保障。

据民国报刊记载,徐灵胎同尤怡友谊甚笃,徐氏赞扬在泾隐居民间,虚怀若谷,和当时苏州叶、薛诸家均有交往,无门户之见,很少月旦人物、飞短流长,够得上德艺双馨。与灵胎调理风寒咳嗽,共拟一方,有炙麻黄6克、杏仁9克、桔梗6克、紫菀6克、半夏6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后人尊为二仙汤。老朽临床不断应用,属《伤寒论》体系,普遍见效。42.温病解表不宜完全辛凉

姑苏曹沧洲调理外感温病,邪在卫分,恶寒无汗,以淡豆豉为主,配合荆芥、苏叶、防风,往往腠开而解,比桑叶、菊花、连翘疗效较优。因此,凡无高烧现象,加入小量温性药物并不禁忌。事实表明治疗流行性温热疾患,初起大都挟有表证,辛凉宣透虽属正途,但启动玄府动力薄弱,和温化相比处于劣势。

1970年老朽于新汶诊一农民,感染春温,口干、舌红、头痛、眼胀、怕风、恶寒、无汗,给予薄荷、连翘、葛根、蝉蜕、牛蒡子、大豆黄卷,仍然邪束不解,体温逐渐升高;乃改用葱白、羌活、白芷、荆芥、紫苏,配合淡豆豉、芦根、柴胡、黄芩、石膏,服了一剂,即表开汗出,症状随着消退。所以临床者应当注意这一方面。43.古今结合居上

清贤叶桂认为施治痰饮,应着重脾肾,以温药和之,附子通阳,能破浊阴凝聚,投《伤寒论》真武汤(附子、白术、白芍、茯苓、生姜)。说明时方医家亦据病情处方遣药,非江河划界,楚汉分开。对此老朽深有感触,门户之见乃后世所为,归咎前人等于嫁祸,违反医德。业师耕读山人主张消除派别、弭兵熄战,要古今一体,合成全家。吾初习刀圭,学尊《伤》《金》《内》《难》,从古入手,重点仲景先师学说,相继同时方衔接,发现需古今结合,双腿同步,才能完成大业,孤守一帜或“高自位置”,则知识狭窄,成就有限,不易得到长足发展。

1965年于山东省中医院遇一伤寒阳明经病患者,口渴、发烧、脉洪大、身见微汗、大便二日一行,委吾拟方。即取白虎汤为主,加入叶、薛、章、吴、费、王袖中药,计石膏、知母、柴胡、黄芩、淡豆豉、金银花、板蓝根、甘草与之,两剂汗出热减,四帖而愈。44.内外合治

老朽调治表里同病,常据医林前辈之说,内在阳虚、外感风寒,投麻黄、附子;内有火邪、感受风热,用青蒿、石膏。双向合疗,均可汗出得解。经方家吴七先生指称,开麻黄处方无桂枝,活血通络功力低下,只发小汗,不伤津亡阳;青蒿宣散作用较强,乃退热良品,和石膏相伍不会导致汗多劫阴。老朽临床七十年,实践观察,阳衰之体解除表邪,不加桂枝效果不减;热盛无汗给与青蒿,若有石膏开启鬼门,则少身上水流。因此这种互配组合,弊端甚少,故笔录为关心者告。石膏之味稍涩,尽管影响发汗,同青蒿结对,从未产生大碍。45.慢性盆腔炎宜散瘀破结

大量金银花、大青叶、连翘、蒲公英、重楼、板蓝根、败酱草、黄芩、黄连、紫花地丁、红藤、鱼腥草、野菊花、蜀羊泉、苦丁茶清热解毒,对疮疡初起促使内消、防止化脓,很见效,亦适于内科。若慢性炎症则不宜投。凡急性红肿热痛转为慢性,大都痛止、热消,只显示包块,应辨证施治,给予行气、活血、散瘀、破结,才可解除,否则不仅无益,反因寒凉遏伏,增重病情。

1958年诊一慢性盆腔炎,少腹部坠胀,得热则舒,无隐痛现象,三年未孕。医院检查,盆腔积液,双侧输卵管阻塞,由老朽调理。根据情况,属气滞血瘀,以活、化二字为主,给与丹参15克、红花10克、大黄2克、王不留行20克、细辛3克、益母草15克、制乳香10克、炒没药10克、香附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泽兰15克、路路通10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连饮十五天,症状即失。停止用药,翌年冬季产一婴儿。46.无名氏驱梦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