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科学·关节外科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05:37:24

点击下载

作者:戴克戎 裴福兴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骨科学·关节外科卷

中华骨科学·关节外科卷试读:

版权页图书在版编目 (CIP)数据

中华骨科学.关节外科卷/戴尅戎,裴福兴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ISBN 978-7-117-18191-4

Ⅰ.①中 Ⅱ.①戴…②裴… Ⅲ.①骨科学②关节-外科手术 Ⅳ.①R68

中国版本 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84907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中华骨科学关节外科卷主  编:戴尅戎 裴福兴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9年5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191-4策划编辑:郝钜为责任编辑:杨帆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分卷书目 中华骨科学 CHINESE ORTHOPAEDICS

◎骨科总论卷        主编 邱贵兴 侯树勋

◎创伤骨科卷        主编 曾炳芳 梁国穗

◎脊柱外科卷        主编 邱贵兴 党耕町

◎关节外科卷        主编 戴尅戎 裴福兴

◎骨肿瘤卷        主编 郭 卫

◎手外科卷         主编 洪光祥 裴国献

◎足踝外科卷        主编  王正义

◎运动创伤卷        主编 于长隆 敖英芳编著者名单主 编 戴尅戎 裴福兴副主编 康鹏德 严孟宁编 者 (以姓氏笔画为序)

卫小春 王 友 王 燎 王坤正 王金成 王爱明 毛远青 朱 赟

朱振安 刘凤祥 刘利君 安丙辰 孙晓江 严孟宁 李 棋 李 箭

李慧武 杜学军 杨 静 闵 理 沈 彬 张 峻 张 晖 张 源

张先龙 陈安民 易 敏 岳 冰 周宗科 赵 鑫 郝永强 胡旭东

钟 刚 徐卫东 翁习生 高忠礼 唐 新 黄 强 黄富国 曹 力

康鹏德 曾 弈 曾一鸣 蔡 斌 裴福兴 廖威明 薛 镜 戴尅戎出版说明

医学教育由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终身教育三部分组成。为了更新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临床医师必须常常参加一些继续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项目的培训。传统的、灌输式CME项目虽能短时期内增加知识,却不能改变临床医生的长期临床实践行为,从而不能改善疾病的最终结局。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骨科书籍很多、很杂,内容深浅不一、治疗方法不规范。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组织编写了一套针对骨科医生继续教育、骨科专业准入培训及执业医师考试等的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的专业参考书——《中华骨科学》。该书将包括总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骨肿瘤、手外科、足踝外科以及运动创伤分卷,内容定位于疾病介绍,重点介绍骨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等。编写出版该书意在补充完善我国骨科继续教育的不足,最终达到规范我国骨科临床医生执业之目的,使其既能规范骨科初、中级医生的临床诊疗规范,又能成为高级骨科医生临床工作必需的高级参考书,也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研究生以及相关学科,如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工作者的参考书。

2006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骨科学》第一次编委会,会议决定:

1.本书共分8个分卷,即:《骨科总论卷》、《创伤骨科卷》、《脊柱外科卷》、《关节外科卷》、《骨肿瘤卷》、《手外科卷》、《足踝外科卷》、《运动创伤卷》。

2.成立顾问委员会,其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正国 王澍寰 卢世璧 顾玉东。

3.成立编委会,编委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于长隆 王正义 邱贵兴 侯树勋 洪光祥 敖英芳 党耕町 郭卫 梁国穗 曾炳芳 蔡槱伯 裴国献 裴福兴 戴尅戎。编委分别担任分卷的主编,即《骨科总论卷》邱贵兴 侯树勋、《创伤骨科卷》曾炳芳 梁国穗、《脊柱外科卷》邱贵兴 党耕町、《关节外科卷》戴尅戎 裴福兴、《骨肿瘤卷》郭卫、《手外科卷》洪光祥 裴国献、《足踝外科卷》王正义、《运动创伤卷》于长隆 敖英芳。

4.本书总主编:邱贵兴 戴尅戎教授

5.各分卷编者由分册主编推荐,编者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担任过各学组委员的专家;②目前正担任各学组委员;③在相关专业中表现优异的中青年骨科专家。

6.全套书(共8分卷)同时出版。

根据目前情况,8个分卷同时出版有困难,现采取成熟一卷出版一卷,争取两年内出齐。《中华骨科学》编委会前 言

本书作为《中华骨科学》其中的分卷,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关节外科领域相对比较全面、系统阐述关节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以及诊断、治疗的一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在过去近十年里,先后有骨科学界著名学者编写的关节外科相关专业书籍相继出版,促进了我国关节外科事业的整体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本系统、全面反映关节外科领域所涵盖疾病的专业书籍。基于以上原因,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下,邀请国内关节外科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编写了这本《关节外科》卷。

我国关节外科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此后在关节外科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逐渐研制出国产骨水泥、人工关节,并首先在几个大城市的医院临床开始使用人工关节治疗关节疾病。90年代以来,人工关节置换术被誉为“一个世纪性的手术”并取得了“革命性进展”,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逐渐开展、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各类终末期关节疾病患者受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关节外科已经成为骨科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亚学科之一。

本书分为概论、全身性关节疾病、各部位关节疾病和现代关节外科技术四个部分。第一篇,重点阐述人体关节发育、解剖结构、生物力学、关节疾病常采用的诊断技术、方法以及康复;第二篇,全身性关节疾病,包括发育性、感染性、代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累及关节骨坏性疾病和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全身关节累及疾病;第三篇,各部位关节疾病,主要根据解剖部位分为肩、肘、腕、髋、膝、踝等六大关节疾病;第四篇,关节疾病的现代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关节置换技术进展、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本书撰写的主要宗旨是根据关节外科疾病发病规律,系统、全面阐述关节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突出强调关节外科疾病基本理论、基本诊治原则的同时,尽可能地向广大读者展示关节外科领域最新进展、动态。希望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关节外科事业的发展,对中青年骨科医生,特别是关节外科医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由于编者水平不一,本书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欢迎读者及时指出,以便我们在再版时及时改正。

最后,向所有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医院骨科  戴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裴福兴第一篇 概论第一章 关节的胚胎发育学第一节 概述

关节广义上属于结缔组织,起源于胚胎期中胚层的侧板。胚胎在子宫内的最初几周,经过囊胚期和原肠胚期,侧板中胚层内称为间充质的一层弥散疏松细胞组织,在将来形成肢体的位置聚集,并不断增殖,突起于胚体,突起部分连同被覆的外胚层细胞共同构成胚胎早期的肢芽(limb bud)结构(图1-1-1)。肢芽中心的间充质细胞在特定空间和分化信息的指导下聚集成团,并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形成具骨骼雏形的软骨原基。软骨原基形成后通过软骨内骨化的方式生成骨组织,即中心区的软骨细胞逐渐出现肥大、钙化、坏死等表现,伴随新生血管系统侵入,成骨细胞募集于软骨基质表面,进一步分化,释放出类骨质最终取代软骨成分,然后与血管来源的破骨细胞一道维持骨组织代谢的动态平衡。四肢骨骼大多是以这种方式发生的。生理状态下的特异性基因活动及其调节因素,使获得了某些发育特征的胚胎间充质细胞,通过募集、增殖、发育,形成组织特异性细胞群体并具备向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网织细胞等多方向分化潜能的性质。其中,参与关节形成的细胞系则是在这种干细胞群落所营造的胚基基础上分裂、增殖,定向性分化为成骨细胞或软骨细胞,并通过呈序列性的特异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而形成骨及软骨组织。在胚胎早期,一些骨骼单位的发生相当活跃,这个阶段胚胎发育易受外界毒素的影响,例如某些先天畸形,可能与这个时期受麻疹病毒的感染等有关。图1-1-1 胚胎早期的肢芽(张源 徐卫东)第二节 关节发育的三个阶段一、关节发育的第一阶段

关节的发育离不开骨及软骨本身的发育(图1-2-1)。在胚胎第5周,间叶细胞逐渐增大,变得更为密集,并分化为一层细胞,称为前软骨。然后,含有原纤维的基质沉积在细胞之间。这种原纤维具有软骨特有的功能。在透明软骨内,因为基质显现清晰,而结构相似,原纤维不能用普通的染色方法显现出来。在弹性软骨内,可见黄色弹性纤维;在纤维软骨内,可见较粗的白色纤维沉积在基质内。通过内外生长,可使软骨的厚度增加。内生长是通过软骨细胞的增殖,产生新的基质;外生长是通过软骨内层细胞转化为软骨细胞。在关节发育的第一阶段所有骨骼均以软骨的形式出现,在往后的发育阶段,骨干部分的软骨逐渐由硬度较高的骨骼代替(图1-2-2),但只有两骨相接的关节部分依旧保留软骨。随着四肢骨的趋于成形及其逐渐软骨化,在胚胎的第6周,在正在发育中的两块长骨之间开始形成原始的关节。原始关节开始发生处的间充质细胞聚集,形成间区(interzone IZ)(图1-2-3)。在间区,间充质细胞分化为三群:位于成骨胚芽旁的成软骨细胞、滑膜前体细胞和间区中央细胞成软骨细胞参与形成关节软骨;外层滑膜前体细胞表现成纤维细胞表型,形成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及其他的附属结构,被覆于关节囊内面的内层滑膜前体细胞分化,形成滑膜组织和滑膜细胞;部分间区中央细胞形成关节内结构(半月板,交叉韧带等),而剩余细胞则发生凋亡,构成关节腔的一部分。在由肢体发生移动带动肌肉活动产生刺激之前,就已经出现一个基本的关节裂隙,因此,局部细胞信号即这一可激活羟化过程。图1-2-1 骨及软骨的发育图1-2-2 骨干的软骨被逐渐替代图1-2-3 肢芽内的间区二、关节发育的第二阶段

在关节腔形成后不久,附着在关节周围的骨骼肌也逐渐开始发育,关节的发育和关节的运动也在同步进行的。胎儿发育至16周的时候,出现频繁的胎动活动,提示新发育肌肉组织运动功能的激活。新激活的肌肉活动带动肢体运动,使关节两边的骨骼发生相对位移。关节腔内的压力及关节软骨表面的应力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为关节软骨的发育提供了有效地刺激,另一方面也为软骨获取更多的营养提供了间接动力。骨骼肌的正常功能是关节进一步正常发育所必需的条件。缺少或减少的肌肉活动等病理情况,将导致关节的发育畸形。在胚胎及胎儿发育期,正常的胎动是必需的,将有助于关节腔内压力的改变,给予软骨发育所必需的营养以及刺激。三、关节发育的第三阶段图1-2-4 关节腔的逐渐形成

关节的形成过程经过了一个中间腔化阶段,即在关节形成的过程中,关节腔也在逐渐形成(图1-2-4),关节腔内衬着滑膜细胞,最终形成具有完整生理功能的滑膜关节(图1-2-5)。在此阶段滑膜逐渐发育成熟,其中包含两种重要细胞的形成与分化成熟。滑膜A细胞以及滑膜B细胞。两种细胞各司其职,A细胞主要负责吞噬作用,清除关节腔内的衰老细胞和代谢废物;B细胞主要负责分泌功能,向关节腔内分泌营养软骨所必需的水分、透明质酸以及氧气等物质。其后,室壁细胞逐渐按照关节的发育形态而发生部分的凋亡。如果组成室壁的细胞在之后未发生凋亡,其结果就是临床上多见的滑膜皱襞。以膝关节为例,最常见的室壁遗留物是髌下皱襞,最少见的是髌上皱襞和症状最明显的髌中皱襞。图1-2-5 滑膜关节(张源 徐卫东)第三节 关节发育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其调节

关节软骨不仅要抵抗复杂的压力、张力和剪切力等机械力的作用,而且软骨细胞对机械力刺激的生物学应答反应,影响着关节软骨的发育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因此,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关注。但就软骨组织细胞的微生物力学调节机制及其调节信号的传导,与骨的微生物力学调节表现有大部分的相似性。一、机械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关节软骨主要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CM)组成。在细胞外基质中,Ⅱ、Ⅸ和Ⅺ型胶原形成纤维网状结构,维持细胞外基质一定的形态和抗张力强度,Ⅵ型胶原环绕于软骨细胞,使软骨细胞黏附于基质大分子框架;蛋白聚糖(PG)则赋予软骨组织抗压硬度和弹性。由于细胞外基质成分由软骨细胞分泌并不断更新维护,所以软骨细胞对关节软骨的力学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1.机械力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关节软骨细胞对机械应力刺激较为敏感。将动物或人的关节软骨至于恒定压力下,细胞合成蛋白聚糖的量,有一个短暂的增加稍后则明显下降的过程,并且恒压对蛋白聚糖合成的抑制作用与压力大小成正比;而液流产生的稳定的剪切力,则可诱使软骨细胞合成葡胺聚糖(GAG)的量和分子长度增加,并增加蛋白聚糖的释放。频率和大小的变压力,对关节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相对不恒定。目前对这种作用力方式依赖现象的机制,以及与体内软骨细胞力学环境间关系了解甚少。

2.机械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在压力作用下,软骨细胞核直径在力作用方向变小,而在与力作用垂直方向,核直径无改变。并且压力可使软骨细胞壁的皱褶部分扩展,使整个细胞表面积增加,并导致细胞内亚细胞器结构,如粗面和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改变,细胞微丝立即重新调整。因此推测软骨细胞膜、细胞骨架系统和核支架之间可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作用于软骨细胞的压力可能通过膜表面intergrin受体,引起软骨细胞胞质核结构的改变,核扭曲变形,并且沿人重力轴重新分布,使细胞外的应力变化迅速被传递到调控基因,而促使其表达活动与产物的改变。笔者认为:这一规律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也有体现。正常软骨细胞与骨关节炎(OA)关节软骨细胞在相同机械刺激下的体积变化能力不同。可能提示:OA软骨细胞对于力学的调节作用现象发生了改变。二、软骨细胞对机械刺激的信号传递机制

机械信息如何被软骨细胞感知,如何在细胞内、细胞间传递以及如何转化而调节细胞行为等过程的机制,目前的研究仍然不清楚,可能涉及细胞膜周边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反应,可溶性介质的对流运输,机械刺激诱发的微电流及压力大小依赖的细胞结构和相邻细胞基质结构的改变。

1.一氧化氮(NO)信号途径 随作用于关节软骨组织的剪切力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软骨细胞释放的NO增加;同时,软骨细胞分泌GAG能力也可被NO合成酶抑制剂所抑制。周期性张力可通过改变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的表达水平,调节一氧化氮释放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NO具有激活G蛋白的作用,而可能作为力学信号在关节软骨细胞的传导途径之一。2+

2.Ca介导的信号途径 软骨细胞膜的变形和液流产生的剪切力可诱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即刻升高,从细胞内或细胞培养液中取出钙离子后,钙离子反应波不再出现,并且对机械刺激的这种钙离子波动也可被压力敏感离子通道的抑制剂-钆和阿米洛利(amiloride)所抑制,提示钙离子波动可能是机械刺激下压力敏感通道开放而造成钙离子流入所致。间歇性牵拉力可诱发软骨细胞膜超极化,这种超极化依赖细胞膜形态改变引起的钙离子通道开放;软骨细胞间机械刺激信号的传递也涉及钙离子的波动,对单个软骨细胞施加机械压力刺激,可诱发周围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加,有可能这种刺激信号的扩散是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而实现的。integrins有关的信号传递:Weight在1997年发现integrins对人软骨细胞膜的超极化、去极化是必需的,而机械力刺激的不同在软骨细胞膜可产生超极化和去极化两种反应。Millward-sadler发现,将受压力刺激后的软骨细胞的培养液加入到未受压力刺激的软骨细胞,可诱发后者细胞膜的超极化,并证明有一种依赖于integeins的可溶性的可转移的因子,这种因子对软骨细胞起到与机械刺激相同的作用:在细胞介导中单独加入白细胞介素-4也可以引起膜的超极化,如果在受刺激后的软骨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抗integrin抗体和抗白细胞介素-4抗体,这种培养液就不再引起未受压力刺激的软骨细胞的超极化现象。因此认为白细胞介素-4可能是integrins介导的信号传递转化途径中的重要因子,参与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号传递。

3.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Itung提出在软骨细胞内,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APK)可能涉及机械刺激信号的传递,牛软骨细胞在承受液流产生的剪切力时,MAPK-1和MAPK-2(PK1/2)被激活,因而认为,剪切应力产生的信号在软骨细胞中激活MEK-1/ERK信号途径,从而调节聚合素基因的表达。三、软骨原基的形成及滑膜关节系统发生的调控模式

1.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胚胎进一步发育,肢芽中心的间充质细胞即向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形成初具肢体骨骼雏形的软骨原基。目前认为以下因素在间充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TGF超家族成员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生长分化因子-5(GDF-5)的诱导作用。已证实,GDF-5变异的小鼠表现为短耳畸形,这种畸形包括外耳软骨、胸骨等全身软骨的畸形、短缩。此外,BMP家族的其他成员如BMP-2、4皮下注射诱导软骨、骨形成的实验更进一步支持了BMP诱导成软骨的功能。GDF-5属BMP家族的新成员,也称为软骨衍生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已发现人类骨骼系统的一些先天性畸形与GDF-5变异有关。Elaine等通过对肢芽局部植入GDF-5浸泡株的研究发现其有促软骨生成能力、力学刺激的诱导作用。Elder等对鸡胚肢芽间充质细胞施以一定频率的压应力刺激,发现压力可明显促进其向软骨细胞分化。可以设想,在肢芽内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同时,肢体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原始结构也在逐步形成,这些组织细胞的收缩可能对相邻的间充质细胞产生一定的拉力或压力,促进后者向软骨细胞分化。

2.Wnt/链蛋白(catenin)/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系统对间充质细胞分化的影响Wnt家族是由一些富含分泌型半胱氨酸残基的糖蛋白构成,已证实,Wnt家族在肢体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1-3-1)。链蛋白是存在于细胞浆内的一种生物大分子,是构成Wnt信息传导通道的主要成分。当Wnt发挥作用时,链蛋白被激活,激活的链蛋白既可与钙黏着蛋白的胞浆内部分结合,稳定后者介导的细胞间黏附,也可进入细胞核内,在转录水平发挥作用,增强钙黏着蛋白的表达。当Wnt信息消失或下调时,链蛋白通过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而发生降解,失去功能。在软骨细胞形成过程中,密集的间充质细胞逐渐解聚,细胞间黏附分子N-钙黏着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细胞间的相互连接消失,间充质细胞开始向成软骨细胞方向分化。Cevik等的研究表明,在鸡胚肢芽内,Wnt家族的成员Wnt-7a可明显抑制间充质细胞内链蛋白的降解,进而保持N-钙黏着蛋白的高水平表达,较长时间地维持了细胞的黏附状态。通过这一途径,Wnt-7a发挥了抑制软骨细胞生成的作用。已有研究发现,Wnt-7a是肢芽背侧外胚层细胞表达的一种位置信息分子,它对软骨细胞生成的这种抑制作用可将间充质细胞的成软骨活动限制于适当的空间位置内,保证了骨骼的正常形态。图1-3-1 关节的发育与wnt信号通路

3.Wnt-14和GDF-5对滑膜关节系统发育的影响 在软骨原基形成的早期,其在形态结构上是连续的,随胚胎的进一步发展,在将来形成关节的地方出现了细胞密集区,这一区域在前文中已经提到,称为间区(interzone,IZ),IZ内的细胞变扁平,细胞外基质水平下调,逐渐失去了前成软骨细胞的特征。IZ的结构呈三明治型,外边两层的细胞致密,后来发育为关节软骨,中间层细胞密度较低,以后通过细胞凋亡、坏死等过程,逐渐消失,发育为滑膜关节的关节腔。IZ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则分化形成关节囊、肌腱等结构,最终发育为完整的滑膜关节。Elaine等对小鼠胚胎的研究发现,外源性GDF-5可明显刺激胚胎早期软骨的发育,抑制关节形成,甚至可刺激相邻软骨的融合,内源性GDF-5是小鼠早期软骨原基发育及关节形成必不可少的调控因子,GDF-5变异小鼠出现软骨发育不全,IZ标志分子弥散分布,终致关节形成异常。Christine等则通过对鸡胚的研究发现,Wnt家族的Wnt-14在滑膜关节的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①采用Wnt-14反转录病毒感染肢芽非关节形成区,造成Wnt-14的异位表达,结果发现,Wnt-14异位表达区阿利辛蓝染色变淡,出现跟IZ相似的结构和分子标志;②Wnt-14病毒也可使培养中的前成软骨细胞失去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甚至阿利辛蓝染色强阳性的细胞团感染Wnt-14病毒后也可变得淡染;③异位表达的Wnt-14能抑制附近内源性Wnt-14诱导的关节形成,但对位置较远的区域无限制能力。Wnt-14的这些特性说明它既可启动关节的形成,同时,由于其在IZ周围的持续表达,将关节的形成限制于适当的空间范围内。(张源 徐卫东)参考文献

1.Yamaguchi A,Komori T,Suda T.Regulation of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mediated by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Hedgehogs,and Cbfal,Endocine Reviews,2000,21(4):393-411

2.Joldersma M,Burger EH,Semeins CM,et al.Mechancial stress induces m RNA expression in bone cells from elderly women.J biomech,2000,33(1):53-61

3.Buckwalter JA,Einhorn TA,Simon SR.Orthopaedic Basic Science-Bilolgy and Biomerchanics of Musculoskeketal System.2nd ed.Chicage:AAOS,2000

4.Favsu MJ.Primer on the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f Mineral Metabolism.5th ed.Washington DC,AMBMR,2001

5.Poole A,Kojima T,Yasuda T,et al.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articular cartilage:a template for tissue repair.Clin Orthop Relat Res,2001,391S:26-33

6.Cancedda R,Descalzi,Cancedda,et al.Chondrocyte differentiation.Int Rev Cytol,1995,159:256-358

7.Adrian Erlebacher,Ellen H,St ephen E,et al.Toward a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skeletal development.Cell,1995,80:371-378

8.Fallon JF,Lopez A,Ros MA,et al.FGF.2:apicalectodermal ridge growth signal for chick limb development.Science,1994,264:104-107

9.Todt WL,Fallon JF.Development of the apicalectodermal ridge in the chick wind bud.J Embryol Exp Morphol,1984,80:21-41

10.Francis PH,Richardson MK,Brickell PM,et al.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and a signaling pathway that controls patterning in the developing chick limb.Development,1994,120:209-218

11.Chon MJ,Izpsua,Belmonte JC,et al.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induce additional limb development from the flank of chick embryos.Cell,1995,80:739-746

12.Vogel A,Rodriguez C,Izpisu,et al.Involvement of Fgf 8 initiation,outgrowth and patterning of the vertebrate limb.Develoment,1996,122:1737-1750

13.Riddle RD,Johnson RL,Laufer E,et al.Sonic hedgehog mediat es the polarizing activity of the ZPA.Cell,1993,75:1401-1416

14.Randy L,Clif ford J.Molecular models for vertebrate limb development.Cell,1997,90:979-990

15.Elaine E,David M.GDF5 coordinatds bone and joint formation during digit development.Dev Biol,1999,209:11-27

16.Stone DM,Hynes M,Armanini M,et al.The tumour suppressor gene patched encodes a candidate receptor for Sonic hedgehog.Nature,1996,384:129-134

17.Placzek M.The role of the not ochord and floor plate in inductive interactions.Curr Opin Ge net Dev,1995,5:499-506

18.Crossley PH,Minowada G,Macarthur CA,et al.Roles for FGF8 in the induction,initiation,and maintenance of chick limb development.Cell,1996,84:127-136第二章 关节的应用解剖学第一节 系统解剖学

关节(articulation)又称间接连结或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s),是骨连结的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相对骨面借膜性囊相互连结,中间有腔隙以利于活动。人体大部分骨连结都属于此种类型。一、关节的结构

包括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两部分。

1.关节的基本结构

包括关节面、关节软骨及关节软骨下骨、关节囊和关节腔(图2-1-1)。图2-1-1 关节的基本结构模式图(1)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

为彼此相关节的两个关节面,多为一凸一凹,其表面覆盖一层关节软骨。关节面的周缘常有浅沟或深沟环绕,沟内为关节囊的附着部。(2)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及关节软骨下骨:

关节软骨被覆在关节面上,多数由透明软骨构成,表面光滑,深部与关节面紧密相连。其形态、厚度根据关节的功能不同而各异,平均厚2~7mm。关节软骨的结构呈海绵状,孔隙内能吸收大量滑液,2其固体基质仅占总体积的59%。关节软骨的弹性系数为20mm/m,能承受巨大压力,在运动时有减轻冲击吸收震荡的作用,如走路时,髋、膝关节软骨的负荷可达到体重的4倍,从1m高处落下时,膝关节的负荷为体重的25倍。由于表面覆盖有滑液,关节软骨间的摩擦系数不到0.002,远小于冰在冰面上的摩擦系数,有利于在运动时减少关节面的摩擦。另外关节软骨还可使相关的两个关节面各位合适。关节软骨既无神经又无血管,其营养主要由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周围的动脉分支所供应。

关节软骨下的皮质终板cortical endplate以及紧靠其下方的骨小梁、血管和小梁间腔隙统称为软骨下骨。这个区域内含有数量众多的动、静脉和神经。软骨下骨的基本功能为吸收应力、缓冲震荡和维持关节的形状。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较低,且比关节软骨的数量多,所以在缓冲震荡中起了主要的衬垫作用。软骨下骨的另一作用是维持了不一致的关节表面形态,使周围的关节面保持密切接触而中央的关节面不接触。这样的关节在负重时其中央部分可发生轴向移动,将所受的应力传到周围的骨皮质,这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浅层的营养。因此,目前已经将软骨下骨和关节软骨看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功能单位。(3)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

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附着于关节周围,封闭关节腔,可分为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纤维层与骨膜相续,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并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某些关节纤维层局部增厚,形成韧带,以加强关节的稳固性。纤维层的厚薄与关节的功能和作用相关。下肢关节负重大而活动度较小,故其关节囊的纤维层坚厚紧张;而活动灵活的上肢关节则纤维层薄而松弛。滑膜层薄而光滑,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紧密贴附在纤维层内面,并移行、附着于关节软骨周缘。关节腔内除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外的所有结构均全部为滑膜层所包裹。滑膜层内面常形成许多小突起或皱襞,分别称为滑膜绒毛或滑膜皱襞,有时可见滑膜脂肪垫(脂襞)。这些结构在关节运动中,当关节的形状、容积和压力改变时,可起到填充和调节的作用,同时也扩大了滑膜的面积。滑膜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能分泌少量滑液,润滑关节面和滋养关节软骨及半月板。(4)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

为滑膜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2.关节的辅助结构

除上述基本结构外,某些关节为适应特殊功能的需要而分化出以下一些辅助结构。(1)韧带ligament: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分别称为囊内、囊外韧带,对关节的稳固性有重要作用。(2)关节盘articular disc:

是介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多数呈圆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附着于关节囊内面,把关节腔分成两部分。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板呈半圆形,称为半月板meniscus articularis。关节盘能缓和外力对关节的冲击和震荡,并有调节关节面的作用,使关节面之间更为适合。另外,由于关节盘将关节分为上下两部,使单关节变成双关节,因此可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3)关节唇articular labrum:

为附着在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并增大关节面的作用,使关节更加稳固。二、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1.关节的血管

关节的动脉主要来自附近动脉的分支,在关节周围形成致密的动脉网。自动脉网发出分支,直接穿过关节囊,分布到纤维层与滑膜层,并与附近骨膜的动脉相吻合,在滑膜层附着缘形成关节血管环,分支供应滑膜。关节软骨没有血管分布。关节盘的血管一般分布在其周缘部分。韧带的血管比较丰富。

2.关节的淋巴

关节囊各层都有淋巴管网,期间彼此借小淋巴管相互吻合,同时与附近骨膜的淋巴管也有吻合。关节囊的淋巴液经输出管汇入关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关节软骨无淋巴管。

3.关节的神经

主要来自附近的神经分支。一般关节囊的纤维层,承受重量较大或运动范围较广的关节及韧带等,其神经分布比较丰富。支配关节的神经纤维种类较多。躯体感觉神经分布于关节囊纤维层、滑膜和韧带;本体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韧带及关节囊。关节软骨则无神经分布。(黄强)第二节 局部解剖学

主要介绍上肢的肩、肘、腕和手关节,下肢的髋、膝、踝和足关节。一、肩关节

1.组成及结构特点图2-2-1 肩关节

肩关节为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图2-2-1)。关节窝略凹,呈椭圆形,其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其中部较薄,周缘肥厚。关节窝的周缘附有盂唇glenoid labrum,加深了关节窝。关节头表面也覆盖一层透明软骨,其中部较厚,周缘略薄。关节头远比关节窝大,后者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这种结构特点,一方面加大了关节的活动度,而另一方面使关节的稳固性较差。(1)关节囊:

肩关节囊比较松弛。其纤维层于肩胛骨处附着于关节盂的周缘,喙突的根部和肩胛骨颈,还包绕肱二头肌长头的起始部,并与肱三头肌的起始部相愈合。在肱骨处,关节囊的内侧可达外科颈,于结节间沟的上方,关节囊的边缘呈桥状横跨该沟之上。此外,冈上肌肌腱、肱三头肌长头肌腱、肩胛下肌肌腱和冈下肌肌腱分别从上、下、前、后方编入肩关节囊纤维层,对其起加强作用。而关节囊的前下部只有盂肱韧带的中部加入,故比较薄弱。因此,肩关节脱位易放生在前下部。

在纤维层的内面,被覆滑膜层,其上方起自关节盂的周缘,向下到达肱骨的解剖颈,由此返折向上至肱骨头关节软骨的边缘。滑膜层分别于结节间沟和喙突根部附近向外膨出;前者形成结节间滑液鞘intertubercular synovial sheath,鞘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后者构成肩胛下肌囊bursa musculi subscapularis,其位于肩胛下肌腱与关节囊之间。(2)韧带:

1)喙肱韧带coracohumeral ligament:

宽而强的韧带,自喙突根部的外侧缘,斜向外下方,达肱骨大结节的前面,其与冈上肌腱愈合。其前缘和上缘游离;后缘和下缘与关节囊愈合。其与关节囊之间有黏液囊相隔。此韧带加强关节囊的上部,并能限制肱骨向外侧旋转,以及防止肱骨头向上方脱位。

2)盂肱韧带glenohumeral ligaments:

位于关节囊前壁的内面,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起自喙突根部附近的关节于边缘,斜向外下方,止于肱骨小结节的上方。其中部连结关节盂前缘与肱骨小结节之间,如该部缺如(约占16%),则关节囊的前下壁便形成薄弱点,易导致肩关节由此处发生脱位。其下部自关节盂下缘,斜向外下方、到达肱骨解剖颈的下部,故该韧带有加强关节囊前壁的作用(图2-2-2)。

3)肱骨横韧带transverse humeral ligament:

为肱骨的固有韧带,它横跨结节间沟上方,连结大、小结节,其一部分纤维与关节囊愈合。韧带与结节间沟之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图2-2-2 肩关节(前外侧观)

4)盂唇glenoid labrum:

为一纤维软骨环,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其上部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相移行。盂唇可加深关节盂,同时也是一种弹性垫,在运动时,具有缓冲对关节头撞击的作用(图2-2-2)。如盂唇的前缘脱落,或关节囊自盂唇的边缘撕破,均可导致习惯性肩关节脱位。(3)肩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肩关节的动脉:

主要来自肩胛上动脉,旋肱前、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和旋肩胛动脉等。

2)肩关节的淋巴管:

关节囊纤维层的深浅层和滑膜层均有淋巴管网,各个网间有吻合支。自淋巴管网发出输出管,汇集到关节内淋巴输出管,再汇到上肢的集合管,伴随上肢的血管与神经,汇入到锁骨下淋巴结。

3)肩关节的神经:

主要为肩胛上神经的分支、腋神经和胸前神经的外侧支。肩胛上神经分布到关节囊的上壁和后壁;腋神经关节囊的前壁和下壁;胸前神经的外侧支至前壁和上壁。

2.肩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如下:屈:70°~90°;伸:40°~50°;收、展总和:90°~120°;旋内、旋外总和:90°~120°。二、肘关节

1.组成及结构特点

肘关节为复合关节,由肱骨、桡骨和尺骨构成(图2-2-3)。可分为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三部分,共同包被在关节囊内。(1)肱尺关节:

由肱骨滑车与尺骨半月切迹构成。滑车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其外侧缘较厚,内侧缘略薄。尺骨的半月切迹也覆盖一层透明软骨,并由一横沟分为前后两部分。横沟内无关节软骨,仅被覆一层纤维、脂肪组织和滑膜。图2-2-3 肘关节(2)肱桡关节humeroradial joint:

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的关节凹构成。两者的关节面相一致,其表面皆覆盖一层透明软骨。(3)桡尺近侧关节proximal radio-ulnar joint: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两关节面均覆盖一层透明软骨。(4)关节囊:

纤维层的前后部薄而松弛,两侧和中部则较厚。前壁上方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前面、桡窝及冠突窝的上方,向下止于尺骨冠突的前面和桡骨环状韧带,两侧移行于桡、尺侧副韧带。后壁上方起自肱骨小头的后面、肱骨滑车外侧缘、鹰嘴窝及内上髁的后面,向下止于鹰嘴的上缘、外侧缘、桡骨环状韧带和尺骨桡切迹的后面。其两侧壁肥厚,形成桡、尺侧副韧带。

关节囊的滑膜广阔,除关节软骨表面外,纤维膜内面、鹰嘴窝、冠突窝和桡骨颈等处,均有滑膜覆盖。于关节腔的外侧,滑膜向下方呈囊状膨出,达到桡骨环状韧带的下方,并包绕桡骨颈。关节腔内可见滑膜皱襞,分别位于肱桡关节、肱尺关节、鹰嘴窝和冠突窝等处。(5)肘关节的韧带:

1)尺侧副韧带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其呈角形,比较肥厚。上方起自肱骨内上髁前面和下面,向下呈放射状,分为前中后三部。其前部止于尺骨冠突的尺侧缘;中部较薄,止于鹰嘴与冠突之间的骨嵴上;后部向后方,止于鹰嘴的内侧面,其表面有几条向下斜行的纤维束与横跨鹰嘴和冠突的横纤维相交织。后者的下缘与骨之间形成一裂隙,当肘关节运动时,滑膜皱襞经此处膨出,两侧的副韧带有防止肘关节侧屈大的作用。

2)桡侧副韧带ra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亦呈三角形,较肥厚,连结肱骨外上髁的下部与桡骨环状韧带之间,其后部的部分纤维经过环状韧带止于尺骨的旋后肌脊。此韧带加强关节囊的外侧壁,有防止桡骨头向外脱位的作用。

3)桡骨环状韧带annular ligament of radius:

为一强韧的环状韧带。起自尺骨桡切迹前缘,环绕桡骨头的4/5,止于尺骨桡切迹后缘,有少部分纤维则紧贴桡切迹下方,继续环绕桡骨,形成一完整的纤维环。韧带的上缘和外侧面与关节囊愈合。环状韧带实际上是呈杯形,上口大,下口小,可防止桡骨头脱出。4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桡骨头与桡骨颈的粗细相似,故在伸肘关节而突然牵拉前臂时,桡骨头可被环状韧带卡住,形成桡骨头半脱位。

4)方形韧带quadrate ligament:

薄而松弛,连结桡骨颈和尺骨桡切迹下缘之间,被覆在关节下端的滑膜表面。此韧带有支撑滑膜的作用。(6)肘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肘关节的动脉主要来自关节周围的动脉网。另外,肱动脉和其分布到肱肌的分支,也分布到关节的前部与外侧部。关节囊有三层淋巴管分别位于纤维膜的深浅层和滑膜,网间有吻合支。关节的初级输出淋巴管,形成血管周围的淋巴管丛,后者汇合到上肢的集合淋巴管。肘关节的神经主要为桡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的分支。桡神经的分支主要分布到关节囊的后壁和前外侧壁;正中神经的分支则至关节囊的前内侧壁和前壁;肌皮神经的分支分布至关节囊的前壁;尺神经的分支则至尺侧副韧带。

2.肘关节的运动

肘关节的运动主要是屈伸运动,一般屈可达140°;过伸可达10°~20°。桡尺关节可容许桡骨头做纵轴上的旋前和选后运动。由于肱骨滑车的关节轴斜向下内,因此在屈肘时,手将抵达胸前而并非于上臂重叠;当伸肘时,前臂与上臂纵轴之间出现一个约15°的夹角称提携角carrying angle。三、手关节

手关节joints of hand包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及指骨间关节(图2-2-4)。图2-2-4 手关节

1.桡腕关节

又称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作为关节窝,和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上面形成的关节头连结构成。

由手的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侧关节面作为关节头,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作为关节窝而构成。(1)关节囊:

薄而松弛,关节腔宽广,与桡尺远侧关节和腕骨间关节之间,分别有关节盘及骨间韧带相隔,故彼此互不相通。(2)桡腕关节的韧带(图2-2-5):图2-2-5 手关节及其韧带

1)桡腕掌侧韧带palmar radiocarpal ligament:

宽阔而坚韧,位于关节囊的前外侧部,其上方起自桡骨下端前缘和茎突,斜向内下方,止于舟骨、月骨、三角骨和头状骨的掌侧面。

2)桡腕背侧韧带dorsal radiocarpal ligament:

较掌侧韧带薄弱,位于关节囊的后面,其上方起自桡骨下端的后缘,斜向内下方,止于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并与腕骨间背侧韧带相移行。

3)腕桡侧副韧带radial carpal collateral ligament:

上方起自桡骨茎突尖部的前面,呈放射状止于舟骨、头状骨和大多角骨。

4)腕尺侧副韧带ulnar carpal collateral ligament:

呈扇形,其上方起自尺骨茎突,并与关节盘尖部相愈合,再向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前外侧方向止于豌豆骨和腕横韧带上缘的内侧部;另一部分则与三角骨的内侧面和背侧面相连。(3)桡腕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桡腕关节的动脉主要来自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腕掌支和腕背支、掌心动脉及掌背动脉等。桡腕关节囊纤维层的深浅面和滑膜层均有淋巴管网,这些淋巴管网于关节囊的附着部,分别与骨膜、肌腱、肌肉及筋膜的淋巴管网相吻合。关节的初级淋巴输出管形成血管周围的淋巴管丛,后者汇集到上肢的淋巴输出管。尺神经的深支和正中神经的骨间前神经,分布于桡腕关节的前面;桡神经的骨间后神经和尺神经的手背支,则分布到关节的后面。(4)桡腕关节的运动:

桡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分别约为80°和90°;收、展运动的总和为60°~70°,亦能作环转运动。

2.腕骨间关节intercarpal joint

可分为近侧列腕骨间、远侧列腕骨间和近侧列与远侧列之间的碗中关节(图2-2-5)。各骨的关节面为鞍状、椭圆或球形,各关节腔多彼此相通,只能作少量的滑动或转动。(1)近侧列腕骨间关节:

为舟骨与月骨,月骨与三角骨构成。诸骨之间,有下列韧带连结。

1)腕骨间掌侧韧带palmar intercarpal ligaments:

有两条,位于桡腕掌侧韧带的深面,分别连结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

2)腕骨间背侧韧带dorsal intercarpal ligaments:

也有两条,分别连结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

3)腕骨间骨间韧带interosseous intercarpal ligaments:

有两条,分别介于舟骨与月骨及月骨与三角骨之间,并与骨间掌侧和背侧韧带相愈合。此韧带与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共同构成桡腕关节的关节头。

豌豆骨与三角骨之间的连结,称为豌骨关节joint of pisiform bone,有独立的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囊松弛而坚韧,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关节腔往往与桡腕关节相通。关节囊周围有豆掌韧带pisometacarpal ligament与豆钩韧带pisohamate ligament,它们起自豌豆骨,并分别止于第五掌骨底和钩骨钩。(2)远侧列腕骨间关节:

由大多角骨与小多角骨,小多角骨与头状骨,头状骨与钩骨构成。诸骨之间,借下列韧带连结。

1)腕骨间背侧韧带:

共有三条,分别连结大、小多角骨之间、小多角骨与头状骨和头状骨与钩骨之间。

2)腕骨间掌侧韧带palmar intercarpal ligament:

有三条,分别连结远侧列各腕骨之间,较背侧韧带强韧。

3)腕骨骨间韧带:

也有三条,较近侧列的腕骨骨间韧带肥厚,介于头状骨与钩骨、头状骨与小多角骨和大、小多角骨之间。(3)腕中关节mediocarpal joints:

介于远、近侧两列腕骨之间,由近侧列腕骨的远侧面与远侧列腕骨的近侧面构成,两关节面呈横S状弯曲,可分为内外两部。内侧部凸向近侧,由头状骨头和钩骨的近侧面与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远侧面构成,为一变形的椭圆形关节,外侧部凸向远侧,由大、小多角骨和舟骨构成,为一变形的平面关节(图2-2-5)。

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背侧面者较掌侧面的略为松弛。关节囊周围有下列韧带。

1)腕辐状韧带radiate carpal ligament:

位于关节的掌面,大部分纤维起自头状骨,呈放射状,止于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另一部分纤维则连结大、小多角骨与舟骨之间,以及钩骨与三角骨之间。

2)腕骨间背侧韧带dorsal intercarpal ligament:

也有斜行纤维连结远、近侧两列腕骨之间,其内侧部的较为强韧。(4)腕骨间关节的关节腔(图2-2-5):

广阔而不规则,其近侧的关节腔可延伸至舟骨、月骨和三角骨之间以及上述三骨的远侧面与远侧列腕骨的近侧面之间;其远侧的关节腔可达远侧列各腕骨之间。有时,由于腕骨骨间韧带缺如,关节腔可与桡腕关节或腕掌关节相通。豌豆骨关节腔往往与腕骨间关节相通。(5)腕骨间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腕骨间关节的动脉主要来自桡、尺动脉的腕背网及腕掌侧网、骨间掌侧动脉的腕支、掌深弓的分支及骨间掌、背侧动脉的终支。腕关节前面主要有骨间掌侧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分支分布;背面则有骨间背侧神经分布。(6)腕骨间关节的运动:

腕骨间关节只能作少量的滑动或转动。四、髋关节

1.组成及结构特点(图2-2-6)

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股骨头的关节面,约占球面的2/3。除股骨头小凹外,均覆盖一层软骨,中部较厚,周缘较薄;于股骨头的前面,关节软骨向外侧延伸,到达头颈相接处。除髋臼的月状面被覆一层软骨外,髋臼其余部分有脂肪充填。覆盖在月状面的关节软骨,其上部较厚,下部较薄。髋臼的周缘有盂唇附着,使关节窝的深度加深。图2-2-6 髋关节(1)关节囊:

髋关节的关节囊厚而坚韧,起自髋臼的周缘与髋臼横韧带。于股骨上端的前后面,分别附着于转子间线与转子间脊的内侧(距转子间脊约1cm处)。关节囊的上下附着点距大、小转子很近,因此,股骨颈的前面完全包在关节囊内;后面有一部分则在关节囊外。关节囊的纤维膜可分为深浅两层,浅层纤维呈纵行排列,深层纤维呈环形排列,前者有一部分纤维与坐股韧带及耻股韧带愈合。纤维膜的前部与上部较厚;而后、下部则较薄。关节囊的后下方和内下方较薄弱,同时又无坚韧的韧带与肌肉加强,是一薄弱点,在暴力作用下可发生髋关节至此处脱位,造成常见的髋关节后脱位。关节囊的滑膜宽阔,从股骨头关节面的周缘起始,向下方,被覆于股骨颈在关节囊内的部分,于此处再返折向上方,覆盖在髋臼唇、髋臼窝的脂肪组织和包绕股骨头韧带的周围。于股骨颈的返折处,滑膜形成数条纵行的皱襞,襞内含有分布到股骨头和股骨颈的血管。(2)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iliofemoral ligament(图2-2-6):

长而坚韧,呈倒置的V字形,位于关节囊的前面,上方起自髂前下棘的下方,向外下方呈扇形分散,止于股骨的转子间线。此韧带的内侧部和外侧部较厚,中间部则较薄。内侧部的纤维呈垂直方向,附着于转子间线的下部;外侧部的纤维斜行下达转子间线的上部。此韧带限制大腿过度的后伸;其内侧部的纤维限制大腿的外展;外侧部者则限制大腿的外展和旋外。

2)耻股韧带pubofemoral ligament:

呈三角形,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脊及闭孔膜,斜向外下方,移行于关节囊及髂股韧带的内侧部。此韧带限制大腿外展及旋外运动。

3)坐股韧带ischiofemoral ligament:

较薄,位于关节的后面,起自髋臼的后部与下部,向外下方,经股骨颈的后面,一部分纤维移行于轮匝带;另一部分则附着于股骨大转子的根部。此韧带限制大腿的内收及旋内运动。

4)轮匝带orbicular zone:

呈环形,紧贴滑膜层的外面,由关节囊纤维层的环形纤维构成,环绕股骨颈的中部。其外侧部肥厚,略向关节腔突出。此韧带有一部分纤维分别与耻股韧带及坐股韧带愈合,但不直接附着在骨面上。

5)股骨头韧带ligament of head of femur(图2-2-6):

其为关节囊内扁平的三角形纤维带。基底部附着于髋臼横韧带及髋臼切迹两部分;尖部连结股骨头凹的前上部。韧带周围有滑膜包绕,内有血管通过,此韧带在髋关节半屈内收时紧张,外展时松弛。

6)髋臼横韧带transverse ligament of acetabulum:

也在关节囊内,很强韧,呈桥状横跨髋臼切迹的上面,由此围成一孔,有血管和神经通过。此韧带与关节囊及股骨头韧带相愈合。(3)髋臼唇acetabular labrum:

由纤维软骨构成。横断面呈三角形,基底部附着髋臼的周缘和髋臼横韧带;游离缘锐薄而紧缩,外侧面凸隆,内侧面凹陷而光滑。游离缘的先天性缺损,常常是形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之一。(4)髋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髋关节的动脉主要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的髋臼支、臀上动脉的深支及臀下动脉等。髋关节的前面主要有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分支分布(约占90%);后面则有坐骨神经的股二头肌支分布,有时也有臀上神经的分支分布(占43%)。

2.髋关节的运动

髋关节为杵臼关节,可沿三轴进行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在屈膝时,屈曲可达120°,伸膝时由于受到股后部肌肉的限制,只能屈曲80°左右。后伸主要受髂股韧带的限制,仅32°。内收与外展运动范围为45°;屈膝时运动范围可增加。旋内、旋外运动的范围为40°~50°,其中旋外活动度大于旋内。五、膝关节knee joint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