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社区运营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12:59:32

点击下载

作者:万晓燕,孙航,王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区块链社区运营手册

区块链社区运营手册试读:

前言

缘起

2018年2月26日,我在微信朋友圈开辟专栏“区块链社区运营笔记”,记录我运营工业区块链(DIPNET)的心得体会,这也是我在微信朋友圈继“比特币八卦”和“区块链科普”之后的第三个专栏。专栏开通的第一周,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李华君老师找到我,问我是否有时间参与一本书的写作。当时,我正在构思一本关于区块链社区运营的书,于是和华君老师一拍即合,决定写作这本书。微信朋友圈里的“区块链社区运营笔记”专栏一直记录到2018年5月19日,共65篇。2018年6月初,此书初稿完成。

成书过程

本书构思于2018年3月,当时,我正运营着DIPNET社区,这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区块链社区。我于2018年1月以志愿者身份发起这个社区,运营过程中,有许多思考和探索,比如初始即以“建立品牌区块链社区,打造社区IP”为社区运营的核心理念。在准备动笔写书之时,我突然决定,与社区的志愿者共同写作此书。作为一个行动派,我立刻付诸行动。我先在社区内向所有成员告知此事,将全书提纲放到社区里,由社区志愿者进行认领。事情出奇顺利,两天之内,所有章节认领完成。

为使写作能够顺利地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将自己运营社区的经验用于运营这本书的写作。社区运营的第一要义为建立共识,为保证所有参与者对本书建立共识,我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写作的视频沟通会。

此次沟通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写作参与者明确写作主线,提高协作效率。多人共同创作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协作。为解决协作问题,参与者提出利用石墨文档,这帮助我们完成了共同编辑以及三轮的共同校对。但在写作过程中,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件一直在发生着,比如写作风格不一致、对于主线的理解不一致等各种问题。本书最后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不断运用和总结区块链社区运营的经验。本书的写作过程,本质上就是一次社区运营的过程,社区自治和社区Token激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织逻辑

这本书最初的思路是着眼于区块链社区运营的技巧,但在构思整本书的提纲时,我决定将其写成一本教科书。一本技巧型的书籍,在读者眼中必然是雕虫小技,而对于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技巧设计及其背后的逻辑则并不清楚,这样对于实际从业者来说,很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造成很大误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所有过往的运营技巧,在被说出来或者被写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成为过去式,已经是被淘汰的东西。对于区块链社区运营的从业者来说,不只要学习已经存在的区块链社区运营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自己发现和探索区块链社区运营的技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整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社区,从社区演变史中发现区块链社区的运营逻辑,让读者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深刻理解区块链社区是什么,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最终找到运营的逻辑和方法。基于以上认识,本书设计了四条写作线:视频沟通思维导图

·社区发展史

·社区组织架构演变史

·社区媒介演变史

·区块链社区案例研究

在内容设计上,分成六个章节。

第1章 社区概述

这一章从理论上对社区进行定义。由社区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说起,从社区属性、社区组织架构、社区媒介三个角度对社区发展史进行描述。这一章旨在让读者清晰地知道社区的属性、此属性匹配的社区组织架构以及此社区属性形成依赖的媒介,为后面做好区块链社区的运营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2章 不同时期的社区形态

这一章选择了几种典型的社区形态演变,分别具体诠释了社区属性演变、社区媒介演变、社区组织架构演变,以及带来这些演变的要素,引起读者对这些要素的关注,从而能够在区块链社区运营的实践中更好地驾驭这些要素。这一章还第一次介绍了激励在社区中的价值以及两种不同的区块链社区运营形式。希望读者了解区块链社区和传统社区的不同之处,以及区块链社区自身的演变过程,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区块链社区这个新生事物。

第3章 区块链社区要素

这一章由区块链的组成说起,引出区块链社区在区块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区块链的三个组成要素——技术、激励和自治,以及区块链社区的两大要素——激励和自治。

第4章 区块链社区运营策略与技巧

这一章并不是简单地给出方法,而是从区块链社区运营的目标说起,先清晰定义目标,然后基于目标设定运营策略,最后给出常用的平台运营以及社区运营的具体操作技巧,提出点、线、面、网的方法。

第5章 区块链社区与未来组织机构

这一章主要帮助读者了解区块链与未来组织机构的关系,让读者具备未来观,从组织架构角度来理解区块链社区的价值,以及区块链社区对于未来组织机构的影响。

第6章 国内外区块链社区运营经典案例

这一章选取了四个典型案例,方便读者对区块链社区的运营形成直观的认识。这四个案例按时间顺序排列,读者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区块链社区的发展脉络及内在逻辑,从而具备历史观和格局观,用历史的眼光和更高的格局去运营区块链社区。

不是尾声的尾声

从全书完稿至今,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这半年里,通过持续的运营实践,我们对于区块链社区的运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看待区块链社区运营的格局和视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若有机会,我会把这些变化更新在以后的书籍中。

在此非常感谢DIPNET基金会,感谢你们给了我实践的机会。还要感谢DIPNET社区的所有志愿者,感谢你们和我一起完成此书的创作。万晓燕2018年12月第1章社区概述1.1 社区的定义【案例】1924年,澳大利亚人达特前往南非,在约翰内斯堡的一所大学任解剖学教授。达特沉迷于化石,不但号召他的学生去寻找化石,而且还让附近采石场的场主帮他留意化石。有一天,一个采石场的场主给他送来了两箱化石,达特在里面找到了一个小孩的不完整头骨。由于这个头骨发现于汤恩附近的采石场,因此被命名为汤恩男孩。达特先生认为汤恩男孩属于人类,但和猿有许多相似之处。汤恩男孩被称为南方古猿,有科学家推测,南方古猿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寻找食物,共同防御其他猛禽和野兽的攻击。古墓地的发现证明了科学家的推测。古墓地又被称为“第一家庭”,那里至少有13个人的零碎化石,有男有女,有大人也有小孩,这是人类最早的集体合作的证据。由于某种原因,如突如其来的地震、火山喷发、山洪、雪崩等,这十几个集体活动的南方古猿来不及躲避,被埋藏在一起。

南方古猿属于原始群。原始群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共同体,是从猿到人的群团。“为了在发展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为了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获得生存权,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劳动,过着集体生活。这种集体性相互依赖的组合,构成了最早的原始群体,并初具一定的原始组织意义。

我们可以看出,在“社区”概念形成之前,社区这一现象就已经存在于现实社会之中,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甚至比狭义的人类社会产生的时间更早。但“社区”这一提法则是在人类社会产生几百万年之后才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滕尼斯也因此成为第一个使用“社区”这一词汇的人。滕尼斯关于社区的主要学术思想是:“社区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的有机人群组合,它以血缘、感情和伦理为纽带。”根据滕尼斯的观点,社区的基础是“本质意志”,靠本质意志建立的人群组合——社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社区的定义,自滕尼斯起,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各自解读,这些解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大类:地域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比如,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在他看来,社区既是精神共同体,也是地域共同体。滕尼斯将社区分为地区社区(即居住在共同的地理空间)、非地区社区(即精神社区)和亲属社区(即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社区)三大类。在汉语里,“社区”是一个外来词,20世纪30年代由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由英语单词“community”翻译而来。

人类由几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化到人工智能时代,社区也与时俱进,借助技术手段重新进行了定义。互联网的出现让社区突破了地域和血缘的限制,由地理空间来到网络空间,形成了各种网络社区。1.2 社区发展史【案例】北森提奈岛位于孟加拉湾的安达曼群岛,是一个拒绝与外界接触的遥远小岛。据估计,岛上的土著部落已经在那里生活了60000年。他们皮肤黝黑,身材矮小,是地球上最后几个拒绝与外部现代世界接触的族群。生活在这里的森提奈人以狩猎为生,好像没有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他们的食物包括水果、坚果、薯类、鱼、野猪、蜂蜜和海鸥蛋或海龟蛋。他们的语言与群岛中的其他语言都十分不同。岛上没有天然港口,周围被珊瑚礁环绕,把访客拒之门外,也把自己锁在里面。他们简陋的船只只能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他们警惕地保护着自己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任何外人在岛上登陆都可能遭遇土著人的万箭齐发。

这是一段关于森提奈人的描述,有媒体在提到森提奈人时,称其为“与世隔绝6万年的原始部落”。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森提奈人能够在人类已经上天入地的年代,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生活。他们以族群的形式生活着,共同狩猎,共同采集食物,共同抵御外来风险,共同捍卫领地,过着典型的原始社会生活。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科学家将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血缘家族和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在从猿进化到人的过渡阶段,就已经存在原始群的社会形式,出现了共同的生产和生活集团,我们称之为原始群阶段。这个阶段源自约14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大致为旧石器时代早中期直至母系氏族公社形成这一时间段。他们群居在一起,或穴居,或巢居,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中国的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马坝人和丁村人都属于这一时期。在原始群阶段,生产力低下,几乎没有生产工具,人们为了抵御毒蛇、猛兽、天灾人祸以及获得生产资料,必须形成基于地理的共同体才能生存下去。对于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这样的原始群,从人类社团组织的角度考察,虽然严格而言这种社区组织雏形的组织性并不稳定,也没有真正的组织原则和规例,但仍可将这种原始群称为人类最早的社区组织雏形。

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出现的时间早于真正人类的出现,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社区就没有人类社会,社区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发展史。从原始社会的原始群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粉丝群,社区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们将从几个维度对社区发展史做一个梳理。

1.2.1 以社区属性为标准:从血缘到地缘再到认同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被问到在哪里上班时,可能会回答“国企”“私企”“外企”或是“政府部门”。这种回答方式,就是根据组织的不同属性来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从而给提问者一个非常直观的答案。同样,如果我们以社区组织的属性为维度对社区的发展历史进行划分和剖析,也会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总体来看,根据组织属性的不同,社区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血缘关系为主

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直接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姐妹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等。它是人类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在人类刚刚进入原始社会阶段时,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化,在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后,所谓的血缘关系已不再仅仅是狭义的家庭、家族等亲属关系,还包括了更为广义的宗族、氏族、种族关系。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血缘关系的亲密程度各不相同,但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由早期血缘关系衍生出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即便是现代社会,依然有不少国家十分看重血缘关系。

第二阶段:以业缘和地缘划分为主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分工的逐渐出现,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构成的族群开始逐渐瓦解。尤其是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人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流动日渐频繁。人们会由于各种原因而进行远距离迁徙,在新的地域安定下来后,便形成了新的社区,这就使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以地域划分为主的社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很多家庭成员的物理距离相隔甚远,因此在经过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彼此之间的血缘认同感逐渐模糊,甚至完全失去联系。这一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大城市更是常见。而朝夕相处的邻居、朋友、同事,虽无血缘关系,但因在一起工作、生活,形成了亲密的关系。【案例】20世纪中叶,某地发现大型铁矿,各路资本蜂拥而至前来投资,受大量就业机会的吸引,很多外省居民也来此务工,安家落户。几十年过去以后,这些人的后代在生活习惯上已经被高度同化,彼此之间的认同感逐渐加强,而与家乡亲戚之间的亲情则有所淡化。虽然也有一些远房亲戚前来探亲,但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都已隔阂较大,因此彼此之间的走动和联系很难延续下去。

随着17世纪“现代国家”这一概念被构建出来,以及二战后很多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密集出现,由血缘关系构成的社会进一步瓦解。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民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要么是零散地分布在各个国家,要么是被国境线分割成同族不同国。而随着各国政府开始进行有组织和有针对性的爱国宣传与教育,以居住地为主的身份认同感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尽管在这期间人口的流动仍在持续,也出现过不少更改国籍的情况,但从本质上看,以地域划分为主的社区分类模式并没有出现大的改变。因此,不少观点一度认为,以地域对社区进行分类,很可能成为未来社区组织的一种主流划分方式。【案例】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移民国家,美国的人口由来自全世界各个不同国家的移民所构成。然而,就是这样一群肤色、语言、生活习惯都十分迥异的移民,对美国这个主体的认可程度却非常之高,而对祖先故土的感情则逐渐淡化。例如,一些非裔美国人对非洲并没有什么太强烈的特殊感情,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有着相当完善和成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国举行的规模稍大一些的体育比赛,都会在赛前全体起立唱国歌,同时,以对独立建国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或著名爱国人士命名的街道、城市、机场也随处可见。在美国的全国性公共假日中,一半以上都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如马丁·路德·金日、总统日、独立日、阵亡将士纪念日以及退伍军人日等。由此可见,对于移民国家,通过不断强化国家的主体概念,也可以拥有强大的凝聚力。

第三阶段:以观念认同为主

但是,出乎这些主流观点的意料,随着一项新型科学技术的出现,社区的划分除了血缘、地域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维度,这就是彼此之间的认同。而这项出乎人们意料的科学技术,就是信息科技和互联网。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各类媒体的出现,以及信息流流动的日趋频繁,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差异巨大。尤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各城市乃至各国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逐渐消失之后,人们开始吃惊地发现,即便是身处同一地区(包括国家、行政区、城市)的人,互相之间的观念也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彼此相隔千里甚至是不同国籍的人,却可能会找到一些共同点和认同感。在这样的情况下,认同感成为血缘和地域之外社区划分的第三重维度。很多彼此之间观点相似的人,在新兴信息科技的帮助下跨越了地域的限制,逐渐形成了新的组织和共同体。

我们以本书介绍的区块链社区为例。这就是一个由于彼此观念互相认同而形成社区组织的典型例子。由于区块链的相关知识比较难懂,导致在行业发展初期能够深刻理解并且认可这一技术的人并不太多,很多区块链从业者在自身所处的周边环境中找不到观点相通的人,因此开始将社交范围扩大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这使得早期的区块链社区成员在地区上非常多元化,而人们也很难说清这些项目属于哪个国家,因为他们的创始人和成员往往都来自不同的地方。

1.2.2 以中心化程度为标准:从去中心化到强中心化再到多中心化

在从属性的维度审视完社区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以中心化程度为维度的社区发展历史。众所周知,区块链项目的社区,被普遍认为是“去中心化”或“弱中心化”的组织。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过类似的社区组织呢?答案是有的。事实上,以组织决策的中心化程度为维度,人类社区组织的发展史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并且与上一节中的划分有一定的契合之处。

第一阶段:去中心化决策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较为早期的阶段,组织内部以及一片区域的组织之间都是采取相对去中心化的决策方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从社区内部的角度来说,当时人类所形成的社区组织规模有限,内部去中心化决策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不是太高;而从社区外部的视角来看,所面临的问题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复杂,通常在本区域内就能得到解决。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是社区内部的决策,还是一个区域内多个社区的决策,都呈现出相对去中心化的格局。

第二阶段:偏中心化决策阶段

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去中心化的决策模式开始逐渐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这使得人类社区逐渐呈现出中心化的趋势,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社区组织内部来看,社区内部的决策模式开始越来越中心化。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氏族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进行去中心化决策的协调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氏族和部落规模的扩大使得需要决策的问题愈加复杂,要处理的问题也从氏族的“内政”延伸到了“外交”层面,例如氏族间关系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分配等。这两种因素的矛盾,促使原始的部族及氏族改变了原有的去中心化决策模式,转而开始采取更为高效的中心化决策模式。

另一方面,从社区外部的角度来看,这种中心化的决策也开始发生在一个区域内的社区与氏族之间。一般来说,当一个区域内的多个组织之间无法获得满意的协调结果时,便很有可能会出现争端。如果各方的实力较为悬殊,那么这个区域内的多个组织可能会被整合成少数体量较大的组织,从而垄断这一区域的决策权,例如中国从春秋战国再到秦朝一统的演变。而在各方较为均衡的情况下,则会形成多个实力相对平衡的组织,共同分享这一区域内的决策权,例如古代欧洲各封建领主的制衡以及日本的幕藩体制等。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具备较强的区域自治能力,其决策的模式也相对多中心化,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人们需要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因此上述国家的决策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更为高效的中心化趋势。【案例】最近几十年间,包括欧洲、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很多地区的决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都呈现出中心化的倾向。欧洲方面,地缘政治的碎片化导致各个国家间的相互争斗与冲突,为了避免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欧洲逐步成立了从煤钢共同体到欧共体再到欧盟的联合体,一体化程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在美国,过度相信市场自我调整机制的想法使得各种社会问题开始显现,政府监管缺失、市场调节失败导致次贷危机、失业率高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中央联邦政府开始谋求更多的权力,从而试图打造一个中心化程度更强的决策机制。

至于日本,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一些地方自治体在财政上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困境,甚至有破产之虞。因此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市町村合并一直在进行,尽管与中央政权相比,这些地方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但在这些区域之内,决策权的中心化趋势无疑是被加强了。

第三阶段:多中心化决策阶段

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一样,强中心化的决策模式固然行事高效,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它既然能够高效地做出正确决策,同样也能高效地做出错误决策。正是这些决策上的失误,使得没有决策参与权的其他组织成员怨声载道,开始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严格来说,这种声音并没有直接改变各类组织的治理结构,但它却通过另外一种途径,间接地参与到了决策的过程中。在互联网时代的社区或组织中,如果决策者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完全依靠自身的判断一意孤行,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很可能会成为其他决策参与者的口实或把柄,从而大大影响自身的地位,这一点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尤为明显。【案例】某公司高管在内部大刀阔斧地推行薪酬改革制度,由于新制度比原有制度要苛刻很多,因此在发布制度之前,公司内部的其他高管对此颇有争议。但由于这位高管位高权重,因此该项制度最后依旧推出,结果正式实行后不久,公司内部便因员工不满而出现离职潮,更有员工以匿名方式在网上发布相关消息表示抗议。其他高管便以此为把柄,不断地削弱推行改革的高管的权威,甚至股东方和董事会也逐渐受到影响,萌生了临阵换将之意。在诸多压力之下,发动薪酬改革的高管被迫取消了这项改革,最终只是对原有的薪酬制度进行了微调。

1.2.3 以媒介为标准:从地理位置到交通工具再到信息传播

第一阶段:以地理位置为媒介【案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这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个世外桃源,村民自避秦乱来此定居,不知今夕是何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那个年代,由于交通不发达,人们的生活范围基本局限在居住地。即使由于机缘巧合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也可能由于交通不便,“遂迷,不复得路”。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被困于荒岛,与黑人小男孩星期五相依为伴,形成两个人的社区,共同驱逐孤独和寂寞。桃花源的村民们,荒岛的鲁滨逊和小男孩,他们都是以地理位置为媒介形成社区。以地理位置为媒介的社区可能是地理社区,也可能是血缘社区。

第二阶段:以交通工具为媒介【案例】粤西迎来高铁时代:深茂铁路即将开通,广湛高铁有望今年开建

近日,点燃800万茂名人热情的,有两样东西——荔枝和高铁。

茂名荔枝北上古驿道的新发现之旅活动的启动,

点燃了第一把火,

沿着包茂公路一路向北,

茂名荔枝走进重庆、西安等地,

重现千年前茂名荔枝进长安的盛况。

这是一篇热血沸腾且心情澎湃的新闻稿,透过文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写下这些文字之时的兴奋之情。在中国,无论哪一座城市,只要开通高铁,就意味着经济上的大跳跃。高铁对于社区也同样有着极大的意义。武陵人因为交通不畅,寻不见世外桃源;鲁滨逊因为没有船只,无法离开荒岛,只能和小男孩形成两个人的社区。从马车、汽车、高铁到飞机,每一次交通工具的变革,都高度扩张了社区的规模。例如四年一度的世界杯,飞机出现之前,球迷们分散在世界各地,各自形成一个个小社区;飞机出现之后,球迷们从世界各地飞往比赛地,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球迷社区,一起看球赛,一起喝彩,一起欢呼,共享喜怒哀乐。以交通工具为媒介,缩短了地理社区的空间距离,让更大规模的地理社区成为可能。

第三阶段:以信息传播为媒介——广播、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案例】今天突然哼起了苏有朋的《背包》,才想起喜欢小虎队已经7年了。记得那时是10岁的少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他们,便开始听他们的歌。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那时以为偶像很容易接近,所以一天零用钱只有五毛的我,凑了三天,第一次来到网吧,注册了QQ号,便开始四处加好友,加好就问人家,你是不是苏有朋,你是不是吴奇隆,你是不是陈志朋?

因为春晚,一个10岁的少年成为小虎队的粉丝,从而成为“虎迷”社区的一分子。广播、报纸、杂志、电视等传媒出现之后,社区更加蓬勃发展,比如基于对某个影、视、歌明星的共同喜欢,形成粉丝社区。传统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在精神社区的形成上有着突破性的贡献。以传统媒体为媒介的社区,典型的包括明星粉丝团,以及某些书籍或报刊的忠实读者等。这种“以点带面”的远程信息传播方式,使得社区的形成突破了地理位置限制,形成了以信息发出者(包括报刊、明星)为中心的社区模式。互联网出现之后,则是进一步突破了地理、血缘和语言障碍,使地球村成为可能。1.3 社区的价值

1.3.1 原始社会阶段

从猿人、原始人到智人和现代人类,人类经历了长达上百万年的进化史。从众多的考古成果中可以发现,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以结群而居的方式生存的,那么原始人为何会选择群体生活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出于对生存的基本需求。

从自然界的经验可以看出,那些生活习性相对孤独的动物,很容易落得濒临灭绝的下场,而结群而居的动物,生存能力往往更加顽强。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化到地球上食物链的顶端,拥有最强的智慧,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类可以组成目标明确的社区,并在社区内部进行秩序良好的分工协作。

在猿类还没有进化成原始人的阶段,虽然也有群居的习性,但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分工协作,也不具备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的能力。猿类只是单纯地因为生存的需要,才自发地组成一个社区型的群体来抱团生活,战胜那些体型更大、更凶猛的野兽。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大脑不断发育并变大,身躯则不断地瘦小化,变得更加灵活,虽然个体的力量在变弱,但群体的力量却成倍增加,从而给猿类逐渐变成具有高等智慧的原始人创造了条件,这就是社区力量在人类进化道路上最早的价值体现。如果没有这种社区力量在帮助原始人,那么即使进化成恐龙那样拥有强壮无比的身体,原始人恐怕也难逃灭绝的命运。

随着原始社区人数的增加,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愈加复杂,人类的群居已经不再仅仅是以乌合之众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而是逐渐出现了一些模糊的分工。例如,身强力壮的男性负责外出狩猎,而女性负责采摘野果、生儿育女等,这些由血缘缔结而成的族群,因为有家庭的亲情纽带,使每一个成员都获得了群体的保护,当有野兽骚扰或外来族群来袭时,可以同命运、共进退。同时,按照按需分配的配给制度,包括老幼病残在内的每个人,都能分到可以用于果腹的食物。而随着生存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原始人还学会了耕种和驯养家畜,分工进一步细化,进一步为原始人走向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

1.3.2 国家概念阶段

随着小型族群的发展壮大,数量众多的小型部落之间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整合兼并,人类的社区组织形式开始逐渐由部落过渡到原始形态的国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社会分工也更加明确化,这种越来越结构化的社会架构,使得很多工种的技艺得到了延续,也有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机会。打铁的铁匠不断精进手艺,铁匠的儿子还是铁匠,手艺的传承和改进使普通的劳动者变成了匠师。其他行当,比如种地人、烹调食物者、职业军人,这种被制度安排在某一岗位之上,并使之特长可以发挥到极致的组织形态,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从原始部落进化到国家的时候,所形成的强中心化组织制度才能够拥有支配个体的力量,而有权制定制度和驱使追随者的人就成为国家的首领。

为何处于制度框架底层的人民甘愿受到奴役和驱使,在一定时期内都可以安分守己地从事生产劳动呢?为何他们自愿或被迫加入军队或守卫国家,四处征战,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呢?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的力量和价值给他们带来了利益。如果没有国家这个框架,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民的生活只会更加痛苦。虽然在我们现代人的视角下,他们的生活境遇很差,但已经比原始部落要好上千百倍,这从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就可以得到证明。据考证,原始社会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15岁左右,到了封建制社会,有了国家这个管理制度以后,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了30岁左右,提高了近一倍,更不要说现代社会的人类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0岁以上。如果没有国家这种所有社区的集合体,帮助我们制定复杂的社会制度,管理并支配绝大多数人有序地工作、生活,是很难使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发展到如今的程度的。原始族群只是一小部分人因为生存压力和血缘关系形成的群体,而国家是由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的共同体,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是最高级的社区综合体。

1.3.3 DAO阶段【案例】首先,我们看看以下这个“世界第九奇迹”:

·一个没有CEO的公司,却有着几十万员工。

·每个员工自私自利,争权夺利,公司运作9年风生水起。

·一份代码上线,稳定运行9年,没出过bug。

·遭到各国政府打压,无法禁止,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

·没花过一分钱营销预算,获取了2500万用户。

·没融资过一分钱,估值1400亿美元。

·公司2009年上市,股价翻了几十万倍。

这号称是人类有史以来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体。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在任何一个场合,比如讨论公司管理、企业管理,抑或是“互联网+”,你都会觉得这是一份特别漂亮的成绩单。

但是,我告诉各位,这家企业叫比特币。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组织,它不是一家公司,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机构。

比特币这种社区架构被称为DAO型社区架构。DAO是“分布式自治组织”(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缩写,这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组织架构形式,有时候也被称为DAC(Distribut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意思是“分布式自治公司”。无论是DAO还是DAC,都是指通过一系列公开公正的规则,可以在无人干预和管理的情况下自主运行的组织形式。这种社区模式可以聚合所有对社区生态发展有所贡献的人,将全球各地、不同行业的人聚在一起,共同构建生态。从理论上来说,在DAO型社区中,全球的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比如,社区的活动需要一张海报,远在瑞士的丹尼通过社区网站挑战此任务,接受悬赏。社区的技术生态需要物流行业的智能合约,某全球排名前三的物流公司技术人员基于他对物流行业的深度了解设计完成了这款智能合约……社区使跨界成为现实。DAO型社区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人与组织的关系,真正实现了个人和组织的利益共同体,同时,也真正实现了用人所长——因为某项技能为社区做了贡献,也因为这项技能得到社区的回馈。

DAO是一种全新的机构形态,可能是未来互联网上组织形态的雏形,不受任何个人的控制却有明确的目标,能够自己进化和发展。第2章不同时期的社区形态2.1 从原始社会的群居族群到明星粉丝团【案例】位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是非洲大陆上最后一个获得独立的国家,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除了角马、犀牛、大河马之外,还有一个行将消失的特殊原始社会族群——辛巴族。他们是非洲最后一个保持原始生态的民族,为了维护自己的传统,他们选择退守丛林,栖身于纳米比亚边远的、未被破坏的原始环境中。辛巴族人数不足两万,除脱离了母系氏族外,一切都保留着原始的生活形态。

与纳米比亚相隔万里的中国,一群人数远超辛巴族群的“鹿饭”(即鹿晗的粉丝)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追星的热浪。2015年4月20日,在鹿晗生日当天,鹿晗单条微博评论数达4200万,刷新了纪录。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鹿饭历时15天穿越五大洲马拉松接力示爱。鹿晗因此成为首个全球粉丝环球接力一周成功的艺人。2016年3月26日,在鹿晗Reloaded北京演唱会现场,1731名鹿饭同时戴鹿角,为鹿晗创造了“最多人同时戴鹿角头饰”的新吉尼斯世界纪录。在短短4年间,鹿晗的粉丝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壮举,先后三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现代社会中仅存的原始生态民族,再到引起全球热浪的明星粉丝团,一个是因生存聚集在一起的族群凋敝的原始部落;另一个是因疯狂的爱而聚集在一起的人数众多的粉丝团体。虽然这两个群体的形态截然不同,但两者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所形成的社区组织,都是自然结合的产物。

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为了顺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无论落后与先进,不同的组织架构都顺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

原始族群是为了谋生而集结在一起,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都是以血缘和共同生存为依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形成一个社区。原始族群为了生存,人人都要参与生产活动,女人采摘、做饭、生儿育女,男人外出狩猎,在那种艰苦的自然条件和简陋的生产工具之下,不能从事劳动的人是无法生存的。因为收成有限,仅够族群基本生存的底线,为了维持团结在一起的局面,虽然有首领存在但没有特权阶级。人人平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原始社会的社区形态,也顺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

娱乐明星、行业大牛、微博和知乎大V,坐拥百万乃至千万粉丝,一句话引发尖叫,一条微博让服务器瘫痪。这种粉丝团经济模式顺应了现代社区的发展方向,满足了物质追求的人们开始向往精神满足的彼岸,他们自发地组成了这种无中心的组织形态社区,并非为了生计和利益,但却步调一致,力量惊人。

不论社区有多少种形态变化,我们都很容易找到其中连接的纽带,比如依靠血缘连接的宗亲会、依靠地缘连接的同乡会以及依靠共同的职业连接的丁香园医生论坛、CSDN专业IT技术社区等。还有因对某款产品的喜爱而形成的果粉、米粉、花粉社区,以及因共同利益所形成的林业协会、化工协会等行业协会。

血缘社区。在北京各处都有“XX会馆”这样的建筑,比如,湖广会馆的“湖广”二字始于旧时元代的湖广省,而“湖广”自明清后专指湖南、湖北。湖广会馆建立之初主要是用来招待湖南、湖北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中试的举子等待朝廷分配官职,以及落榜举子滞留京师等待三年后的会试,都需要住所。由于举人在故乡多小有声望且有望“跃龙门、入朝堂”,因此家乡在京任职和经商的人士就在名流召集下集资修建招待试子的会馆。其他的像安徽会馆、贵州会馆等,都是因本乡本土的地缘关系缔结起来的社区组织。因为地缘关系,这些同乡找到了可以投奔的组织,也为今后的升迁找到了依靠,这是同乡会所带来的认同感。

地缘社区。我们出门在外时如果偶然遇到一位老乡,问到是同一个省的,一定会继续问是不是同一个市的,再继续问哪个县,甚至是哪个乡、哪个村。越是具有更深层的地缘连接,便越觉得亲切,即使只是同省、同市的老乡,也会在同在异乡时建立起一种同乡之情。

业缘社区。2016年年底,山西省发生了一起医生被医闹刺死事件,丁香园医生论坛与某互联网巨头因维护医务工作者尊严一事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让本就在风口浪尖上的医患关系以及互联网上的虚假医疗广告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而近年来丁香园论坛因为在维护医生权益、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让很多势单力孤的个体也因为背靠这样一个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职业社区而有了话语权,否则,一名普通医生是没有办法和一家巨头公司抗衡的,这就是社区的力量。

原始社会的人类懂得结群而居,共同外出狩猎,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个体力量的薄弱,知道仅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的。而形成一个用血缘缔结的社区,可以使族群繁衍生息。随着人类的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原始社会是人类产生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这里对原始社会的定义是:第一个共同体。共同体是社区最核心的特点。原始社会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发展史某种程度上就是社区发展史。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以及对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追求,文娱产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娱行业,粉丝对于明星的追捧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为了给喜爱的明星过生日,为了让他们上头条,粉丝花费巨资买星星、包飞机,更有粉丝狂言:爱他就用钱帮他承包全宇宙!不理解的人觉得疯狂,身在其中的人却觉得幸福。这种社区形态的中心是明星,他是粉丝团存在的唯一价值,但明星本身并不属于社区内。粉丝团的成员也没有明显的隶属关系,而是一种松散的基于精神层面连接在一起的团体。人人都在参与,人人也都可以不参与,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划分,这是个可以自由进出的社区,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节点,都有爱与不爱的权利。

是什么使大量的明星粉丝聚集在一起共同做着很多常人看起来很难完成的事情,却又因为一些看似是小事但却引发了严重后果的事情而导致掉粉呢?为什么两个各自拥有大量粉丝的男女明星,因公布恋情,导致网络服务器大瘫痪,粉丝吵翻天甚至恶言相向呢?因为这个社区组织的顶层架构是明星的个人形象,更准确地说是明星在粉丝心中的完美投影遭到了破坏,粉丝爱的是心中那个完美的影子,即使是明星本人亲手破坏了这份完美,也是难以被原谅的。

如果说以往的明星粉丝都是在偶像功成名就时聚拢在周围仰望,那么还有另一种形态的明星粉丝团,那就是亲手打造自己心目中的明星,比如日本的AKB48和中国的SNH48。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造星平台,让粉丝可以和偶像更近距离地共同成长,使明星、粉丝和运营方密切互动和高度融合,建立起更强的情感连接,使粉丝感觉到偶像是被自己亲手打造并捧红的。这种大社区型的文娱模式使粉丝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偶像团体社区内,粉丝可以从几百位艺人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并通过为其应援、购买唱片及周边产品,亲手养成一个大明星。这是一个三方互动的社区,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组织、自运行,粉丝不再是单方面地接受星光的照耀,而是加深了参与感和情感连接。

以上这些社区按照血缘、地缘、职业、爱好等不同属性,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组织,它们的属性和架构不同,连接组织的紧密程度也不同。不管是为了对抗生存压力,还是为了自身利益的发展,抑或只是为了心爱的明星,社区组织的力量都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人都会因自己身份的不同而身处于各个不同的社区组织内,扮演不同的角色。2.2 从BBS到社交媒体平台

2.2.1 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速,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镶金字,日行五百里。”

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这段文字,直观地描述了古时落后而闭塞的信息传递方式:边塞的军情传到御前,需要的时间往往长达数月甚至隔年。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方式更多地是靠这种“点对点”的方式。虽然后来出现了书刊、报纸、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实现了“点对面”的信息传递,大大提升了传播效率,但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却依然很难实现有效的互动反馈。而受众群之间也没有连接媒介,只能被动地接收强中心化媒体所释放出的信息,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交互以及信息交叉网络,从而导致工作和生活的效率都比较低。

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数百年的信息科技发展,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更多地是改善了媒体方在信息发送上的效率。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通过媒体可以了解千里之外的新闻,但他们的生活圈子仍然是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信息发送和交互都受到局限。一方面,他们很难在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报社等高门槛的信息发布媒介上找到自己的发声渠道;另一方面,由于彼此之间难以互相交流,他们对于媒介上的内容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而很难考证其正确性。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延续数百年的信息交互模式,使得信息传播的自主性和自由度都发生了变化。拿人们所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在没有网络的时代,通过电视机看春晚,几乎是大年三十晚上唯一的消遣方式。而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春晚的展现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在渠道方面,电视不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数据显示,已经有过亿的观众通过移动端来观看春晚;其次在内容方面,央视为了迎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广大网民的喜好,特地举办了网络春晚,邀请草根群众和网民参与其中成为主角,例如“大衣哥”“草帽姐”“西单女孩”等。这些草根明星之所以能够走上CCTV大舞台,网络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网民的热捧,这些草根明星很可能只是农村或城市里普普通通的人。【案例】 西单女孩,本名任月丽,1988年出生于河北省涿州市。2008年,在西单地下通道,任月丽翻唱安琥的《天使的翅膀》,网友“非我非非我”路过,几句简单的歌词竟然听得他泪流满面。“我脑子那一瞬间就亮了。”他掏出手机,拍下了这段99秒的视频,传上网。一夜之间,视频点击量高达300多万次,平均每分钟超过一万次,创造了互联网神话。网友们通过这段99秒的视频,走进了任月丽四年的地下通道生活。有人留言,“她的歌声像天籁”,也有人感慨,从那个单薄的身影和空灵的声音里,好像看到了自己。她也由此成名,2010年任月丽参加《我要上春晚》特别节目,最终获得登场春晚演唱的资格。2011年2月,任月丽参加“2011年央视春节晚会”,并演唱歌曲《回家》;同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在那遥远的小山村》。2012年3月,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西单女孩》。

由西单女孩的例子可以看出,是网络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它使得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再是单方向的,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发出声音并做出选择。只要是我们喜欢的,我们自己也可以造星。草根变明星,在过去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网络时代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全国乃至全球爆红。

事实上,春晚的变化只是互联网对我们信息交互模式巨大改变的冰山一角。以本书所讨论的社区而言,互联网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交互方式,还有整个组织的架构。

2.2.2 BBS

对于很多朋友来说,现在一提到互联网,第一反应就是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一提到社区,就会想到各种各样的聊天群和社交平台。那么,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中国的网民,尤其是那些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上网的老网民,他们最早又是通过什么平台来成立社区的呢?答案就是BBS。

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最初的BBS只能在苹果计算机上运行,主要用于公布股市价格等信息,没有文件传输的功能。也就是说,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一般街头或校园内的公告板性质相同,只不过信息的载体变成了电脑。由于使用门槛较高,加之信息承载量有限,因此早期的BBS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小众的网络社区。

随着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原本只在苹果上运行的BBS被转移到了个人计算机上,从此之后,BBS才开始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尤其是随着Discuz这一论坛软件系统的出现,社区的建立开始变得越来越容易,只要稍微具备一点网络知识,就可以建立一个BBS,来实现人们面对网络发声、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的理想。这使得互联网上包括同乡会论坛、球迷论坛、情感论坛在内的各类论坛风起云涌,而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水木清华、天涯社区、搜狐社区、西祠胡同等,也都是在那个辉煌的BBS时代所涌现的。这些BBS虽然都由网络公司创立,但能否吸引用户并持续火爆,靠的并不仅仅是公司的运营,同时也与全体参与者的素质和奉献程度有关。很多网络作家在社区的成名经历,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案例】 在天涯论坛的莲蓬鬼话和煮酒论史频道,聚集着众多喜欢舞文弄墨之人。在过去,想要把自己的作品哪怕是在报纸上刊登一个豆腐块都是一般人不敢想的,更别说是几十万字的连载,想要直接出版成书更是难上加难。而在BBS上初登一篇小文后,如果获得观看者的好评,就可以继续连载下去,等到好评如潮自然有出版商找上门来约稿。像这样一文不花便名扬天下的例子数不胜数:《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天堂向左,深圳向右》,等等。这些作品风格迥异,并且都能在社区内找到自己的支持者,如果连载几个月还能文思如泉涌,结构清晰无漏洞,那就能够达到出版成书的基本要求了。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BBS这种网络社区的力量:作者推广了自己的作品,赢得了人气和好评,出版商根据社区内网民的反应验证了作品的质量,双方一拍即合就可以签约出版。而社区里的优质信息,又会为论坛聚集更多的作者和网民……这种良性的循环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自组织的社会形态。而且,这种社区组织具有一定的自清洁功能,通过优胜劣汰,最后留下的都是有一定素质的作者以及相对理性的参与者。可以说,在这个场景中,社区的作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然而,BBS社区上终究是看热闹的信息消费者更多,繁华过后,如果作为信息提供者的人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持续生产有质量的内容,社区对人们的吸引力就会下降。由于建立和参与BBS的硬件成本相对偏高,需要电脑、网络等条件,尤其是在移动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还必须要被限定在有网线的房间内才可以登录,因此,诸多的限制条件注定了这种社区模式将会被后来者所取代。而这个后来者,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社交媒体。

2.2.3 社交媒体

说到社交媒体平台,相信很多朋友都会非常熟悉。无论是国外的Twitter、Facebook、Instagram,还是国内的微博、微信、陌陌、抖音,这些各种各样的社交应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与BBS社区相比,社交媒体的最大特色在于:如果说BBS社区基本上是以陌生人为主,那么社交媒体应用则更多地是通过六度空间理论,让参与者从熟人圈子开始逐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这种理论应用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就创造出了社交媒体的辉煌。它使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身边的朋友,也有机会认识朋友的朋友。在这个交叉纵横的人际网络中,人们有效地扩展了人脉圈和影响力。尤其是当这个人际关系社区中的每个人或远或近都有一些关系时,人们会拿出更多的热情和真诚来面对彼此,从而增加社区内部的情感黏稠度。

社交媒体与BBS的另外一个区别,在于承载两者的硬件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互动,极大地降低了进行网络社交的门槛。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6.3%。如果说在固定网络年代我们还有下线、下网这个概念,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APP都是24小时在线的,我们每一个随身携带智能手机的人都真真正正地变成了联网人,永不下线。这种传递信息的媒介网络的变革,也深刻地影响了社区的发展和变化,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状态投射到社交媒体上,而这一点是兴起于PC时代的BBS所无法做到的。

有了真实的社会关系作为基础,社交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信息交互的软件,同时也是人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譬如在微信朋友圈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熟人发出的文章和图片,要么是分享生活中的片段,一餐美食、一段旅程中优美的风景,要么是自己关注的公众号上的一篇感人的美文、激发人奋进的干货演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条件的升级,信息的传播逐渐摆脱了原有的硬件和网速限制,人们可以轻松上传随时随地拍摄的音频和视频,其所展示和传达的信息也更有直观性和冲击力。

从这些更为立体的信息中,我们时常可以发现原本很熟悉的朋友身上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原本看似普通的前台小妹是个小提琴高手,拉出的乐曲和你在音乐会上听到的相差无几;身边的老朋友竟然是你高中同学的小学同学,而你们三个人之前都不知道这一点;而另一位靠码字为生的小编朋友,还是位制作模型的专家,不仅藏品众多,还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些模型。这些惊奇发现的背后,是社交媒体的核心: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而它的两个特点是人数众多和自发传播:因为有了彼此的情感连接,才有了传播的动力。例如,有了好玩的东西要发给亲人和朋友共同欢乐,有了悲伤的事希望博得大家的同情和安慰,有了值得分享的知识要分享给同事一起进步。对于信息的接收者来说,人们在这些交互与传播中会慢慢知道:如果想要了解美食制作就去看谁的朋友圈;如果想要购买IT产品去请教身边的哪位大神;如果要出门旅游那一定先去浏览一下旅游达人的游记,然后再问问他哪里更适合自己……原本需要在网络上盲目搜索的知识,在社交网络社区内部可以更有效地获取。而对于信息的输出者来说,每个人现在都有把自己被埋没的本领与技能展示给大家的机会,使得我们在周而复始的工作和生活之外,也能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让每个人都获得被重新认识和定位的机会,这就是新型社交媒体的价值所在。

以大家每天都在使用的移动支付工具微信和支付宝为例,为何本不具有金融公司属性的腾讯旗下的微信,在与支付宝的竞争中不落下风,甚至有喧宾夺主的趋势呢?不难发现,2014年发布的“微信红包”功能功不可没,尤其是微信红包与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互动,让其成为年夜饭的主菜单,小小的红包甚至不小心抢了春晚的风头。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社交媒体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支付宝也看到了社交功能上的缺失导致其在与微信钱包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也在寻求社交属性上的突破口。例如,支付宝在春节期间推出“集五福”分红包的活动(“五福”为富强福、友善福、和谐福、爱国福、敬业福),而在这五福中属敬业福最难收集,以至于过年期间,亲友常以“有敬业福吗?”作为问候语。这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调动朋友圈内部的交换和沟通,利用社区媒介的力量激活支付宝的社交属性。【案例】 社交媒体的力量在中国的移动支付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了战局的成败。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社交媒体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其中将其使用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人,当属美国总统特朗普了。这位被称作“Twitter治国”的互联网总统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语出惊人,自上任以来,平均每天发超过7条Twitter。而背后原因竟是受够了不公正媒体的“委屈”和“欺负”:“自己用社交媒体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这是对抗不诚实不公正‘媒体’的唯一途径。”社交媒体竟然可以影响美国总统的执政行为,可见这种影响力是惊人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