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驾驭语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0 21:17:30

点击下载

作者:张满胜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驾驭语法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驾驭语法试读:

写在前面

读者朋友,当你看到这套书——《英语语法新思维》,然后有勇气翻开这个“大部头”时,你真的应该为自己鼓掌、喝彩——为你的这份勇气,也为你自己对英语学习的这份热情和坚持!

我要高兴地告诉你:

你对英语的这份热情和坚持,会因为这套书而得到回报!

你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也会因为这套书而从此改变!

因为这套语法书“真的与众不同”,同时也是“与众不同的真”。它的“不同”与“真”体现在下列六方面: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是机械地罗列教条式的“死规则”,《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要告诉你规则背后的“活思维”。不同于传统语法书追求“大而全”的规则排列,《英语语法

新思维》真的要让你快速掌握“少而精”的思维规律。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那样本末倒置地给出较多生僻的“例

外”,《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让你高效掌握英语思维的本质。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采用枯燥的例句来讲解规则,读起来味同

嚼蜡,《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要让你在欣赏有趣例句、幽默故

事以及精美短文的同时,领悟英语思维。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给你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单一句子,《英语语法新思维》真的要让你知道例句背后的使用语境。脱离

语境的句子,如同鸟的标本,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融入语境的

句子,才是自由飞翔的小鸟。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教你语法知识,《英语语法新思维》真

的要教你如何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把语法知识转化为你的语言技

能,真正培养你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

以上这些“不同”与“真”正是本书的创作初衷和特色。如果想进一步深入了解,请读者继续翻开下一页,阅读“

序言

”的内容。序言

语法——新思维!

——学习语法是掌握英语思维的一条捷径!一 一封读者来信——

在众多读者来信中,下面这封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张老师,我学了许多年英语,还是不会写、不会说、听不懂。这些年学英文基本上是靠背单词应付考试过日子……我该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这位读者的困惑我想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长期以来,国人学英语都是重复着“背单词——应付考试——再背单词——再应付考试”这样一个循环。考四级背四级词汇,考六级背六级词汇,以及考研词汇、TOEFL词汇、GRE词汇、GMAT词汇——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学英语的过程几乎就等同于一个背单词的过程,于是英语水平就简单的等同于词汇量的多少。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是,试考完了,单词也就忘记了,英语水平自然就直线下降。

单词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一门语言,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背单词。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表达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即所谓“言传心声”。对于学习英语,如果只是死记单词,而没有训练出良好的英语思维,那么我们学到的充其量不过是英文这种文字(word)或文本(text),而不是作为思想表达工具的英语这门语言(language)。书面上的英语文字,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其背后的思维规律,那终究不是活生生的交际语言,这就犹如一个“植物人”,虽然有人的生命,但不能成为有着思维表达的正常人。所以,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才是学好英语的根本出路。

那么何谓英语思维?人人都知道用英文思维的重要性,但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如何用英文思维?其实,从语言本身去分析,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语言无非就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首先要能发出声音,即语音;其次,还需要有记录声音的符号,即词汇。一门语言光有这两样还不行,如果真是这样,英语岂不就成了汉语的方言了?所以,语言还得有把词组成句子的造句规则即语法。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语言都离不开这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而语法作为一种语言表达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必然集中体现了该种语言的思维模式!因此毫无疑问,英语思维的训练必然落到了语法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法即是思维,用英语思维,即是用英语语法思维!二 《英语语法新思维》的特色1. 死规则与活思维

说到“语法”,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恐怕要属“规则”了,于是我们很容易在二者之间划上等号:

语法=规则

既然是规则,进而就会想到要严格遵守。这就容易让人产生如下误解:

第一,误认为语法先于语言。认为语法是由语法专家事先确定并要求人们去遵循的。这就相当于把“语法”当成“法律”,认为专门制定出来语法规则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言语行为的。传统语法书也加强了人们这种错误印象。因为它们往往是先列出一些规则,然后再针对这些规则给出相应的例句,告诉读者,按照规则这么造句才是对的。久而久之,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先有一套语法规则、教条,然后必须按照这些规则才能制造出具体句子。《英语语法新思维》要告诉读者:事实恰恰相反,语法是源自语言,是先有语言,然后再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人们在使用这种语言时所遵循的一般思维规律或表达倾向,即所谓的规则。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本没有语法规则,说的人多了便成了规则。所以,语法规则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或天规,而是对人们的思维规律或语言表达习惯的归纳和总结。

第二,把语法规则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把语法当作规则来遵守,这就容易让人们把语法规则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学习语法就如同学习数学公式一样,死记一些“公式”般的规则,因而把英语学得非常死板。我们知道,数学公式往往都是来自于某些“公理”、“定理”,是比较确定的、不变的。但是,语言是灵活多变的,同时又具有规律性。语法规则就是对这些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语言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语法规则”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的规则,是为了方便语言初学者的学习。因此,语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也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而是存在很多“模糊区域”或“灰色地带”,因而总有“例外”存在。所以,语法规则不是绝对的,不是“死”规则。

第三,把语法规则当成随意的公式。语法规则常常似乎表现为随意的公式。比如,对于冠词的用法,一般语法书上会有这样一条规则:“第一次提到的单数可数名词前面用不定冠词a或an,这一名词再次出现则要用定冠词the”。传统语法书上往往只是给出这样的规则,但不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冠词(详见本套书“初级”2.5.2小节所给出的解释)。这样一来,英语学习者很容易误认为语法规则是随意的、专断的,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因而容易死记规则,而忽略了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规律。《英语语法新思维》要告诉读者:很多看似随意的规则,其背后都有共同的思维规律。因此,学语法重在理解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而不能“死记”规则。

由于以上种种误解,导致国人和老外(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在使用英语方面的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记住了英语语法规则却没有英语思维,而老外是在用英语思维,尽管他们不懂语法规则。我们学的语法规则都用来对付英语考试的选择题了,而没有真正懂得规则背后的英语思维。我们往往只是僵化地牢记一些规则,然后简单地用这些规则来辨别一个句子“符合”与“不符合”自己牢记的规则,而不去关注句子所使用的语境。这样一来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个“虚构”的英文句子,而不能把所学到的句子活用到真实的英语交际中。这就造成学英语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脱节。在说英语时,我们往往扮演的是“第三者”的角色,说出一些无关自己痛痒的句子,并没有融入英语思维去说英语。只有掌握了灵活的英语思维,我们才能如身临其境般地“言传心声”,否则只能是有口无心式地“鹦鹉学舌”或“言不由衷”。《英语语法新思维》要告诉读者:语法是对语言表达习惯的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是为了对语言学习者正确引导,而不是严格限定;语法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则;学习语法不能“死记”规则,而要理解规则背后的思维。不能把“语法规则”看成是捆住自己英语手脚的“死规则”,而应该把它们当作是引导和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英语的“活思维”。简言之,语法不是“死规则”,而是“活思维”。2. 结构形式与意义用法

笔者在上文中强调,应该把语法当作思维规律来理解,而不应该当作规则来死记。那么,如何才能把“死规则”转化为“活思维”呢?这就需要搞清楚学习语法规则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我们知道,词汇除了有发音外,还包括形式(即单词的拼写形式)、意义(即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即单词的用法)。语法也有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age)这三方面:

形式:某个语法结构是怎样构成的。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构成形式是have been doing。这是使用语法规则的起点,即首先要做到能够准确地构造某个语法结构,这是语法结构的准确性问题。

意义:某个语法结构表达什么意义。比如“现在完成进行时”可以表示“一个活动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说话时刻”这样的含义,这就是现在完成时态这一结构所具备的语法意义。由此我们看到,特定意义一般是对应于特定结构形式的,或者说,特定的结构形式能够表达特定的意义(Particular forms will express their particular meanings)。这是关于语法结构的表意性问题。对于一个句子,它的含义不仅仅是来自于句中所使用的词汇的含义,而是还有来自于其中特定语法结构所含有的语法意义。

用法:关于何时/为什么使用某一语法结构的问题。这与在实际交流中的语境有关系,即在什么样的语境中,采用何种语法结构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才合适,这是有关语法结构的合适性问题。意义和用法是密切相关的,有时难以严格界定。

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图示如下:

用一句话来概括三者间的关系就是:英语学习者要能够准确地、有意义地、恰当地去运用英语语言结构。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灵活使用语法规则,并进而在思维高度上来使用英语。

现在我首先来举例说明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比如下面这句话:

1 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r fourteen years.

该如何理解其含义呢?看完这句话,对于它的意思,相信有读者第一反应是:

2 我来北京有14年了。

这样理解其实是错误的。还有人竟然这样曲解:“我到北京一路上走了14年”。相信本书读者都应该认识上句中的每一个单词,并且对其中的语法结构have been coming都知道是“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尽管如此,但依然不知道这句话真正所要表达的意义是:

3 在过去这14年当中,我常常来北京。

这就是说,在14年期间,我多次“重复”来北京,而不是一直在北京住了14年(详见本套书“中级”6.5.1小节所给出的解释)。由此可见,知道语法结构的形式并不一定就懂得语法结构的意义。

其实,这里的have been coming在英文里表示的是一个重复的活动,具体来说:用短暂动词(如come)的完成进行时(如have been coming)来表示到目前为止的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的动作。

下面我把这个句子稍加改动,说成:

4 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urteen times.*

显然这里说话人是想表达“我来北京有十四次了”这样的意思。这样对吗?这也不对。为什么?因为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在表示重复活动时,不能说明具体的次数,比如这里的“十四次”(详见本套书“中级”6.6.1小节所给出的解释)。这就属于知道have been coming形式(现在完成进行时态)和意义(表示重复活动),但并没有真正掌握其用法,即不知道如何恰当地使用完成进行时态来表达重复意义。由此可见,知道语法结构的正确构造形式以及所能表达的意义,也并不一定就保证能够正确使用。

传统语法书和语法教学往往只强调结构形式,告诉学生如何构造出形式正确的英语句子;老师上课列举的例句,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重点掌握句子构造的形式,很少把例句的真正意义及其所使用的语境交待给学生,因而学生对这些句子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使用。这样就致使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句子“标本”,是毫无生命的死句子,而不是鲜活的交际语言。《英语语法新思维》与一些传统语法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就是始终坚持从交际的角度去看待语法,认识到语法不单是一个形式(句法学)问题,还包括在合适的语言环境(语用学)来表达某种意义(语义学)。因而在举例讲解某个语法结构时,笔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如何在形式上达到准确性,同时也要帮助读者做到恰当地运用该语法结构,把握其意义。

注释

* 本书中所有标记“*”号的句子皆为错误范例。3. 句子与语境

笔者在上文谈到了语法结构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的问题。其中用法问题往往与语言环境密切相关。我们知道,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任何一个句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语境。甚至有时候,语境决定了一个句子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是语用学研究的范畴)。比如下面这个电影对白发生在一位父亲与自己女儿的男朋友之间:

5 Father: Do you drink?Young Man: No, thanks, I'm cool.Father: I'm not offering; I'm asking IF you drink. Do you think I'd offer alcohol to teenage drivers taking my daughter out?

这位父亲问他女儿的男朋友(其正准备开车带他女儿出门):Do you drink?他真正的意思是问这个年轻男子是否有饮酒的习惯,即是在询问情况,而不是问他现在想不想喝酒,即不是在提议。这就是语境对于句子意思的重要影响。

再比如对于That was fun这个句子,我们知道它的语法结构形式——一般过去时态(was),以及它的意思——“这很好玩”或“这很有趣”,但不一定知道该句在什么样的场合使用才正确、恰当。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对话——一对男女在公园里学习滚轴溜冰:

6 Ted: Where did you learn to Rollerblade?Anna: Here in the park. This is only my second time.Ted: Well, it's my first time. Can you give me some lessons?Anna: Sure. Just follow me.(After a while)Ted: Hey, that was fun. Thanks for the lesson!

这里我们看到,that was fun被用在了溜冰活动结束之后,而不是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此时要说成that is fun,详见本套书“初级”7.4.8小节所给出的解释)。我估计,在上面这个对话语境中,大多数国人可能会说that is fun。由此我们看到,如果不是提供这样完整的对话语境,读者就很难真正会恰当使用that was fun。从更一般意义上来说,当一个句子脱离了它赖以生存的语境背景,这个句子就像一个句子“标本”,失去了鲜活的生命。打个形象的比喻来说,脱离语境的句子,如同鸟的标本,没有了生命;融入语境的句子,才是自由飞翔的小鸟。

所以,在学习语法规则时,我们不仅要能够构造出结构形式正确、能够表达意义的句子,更要关注这个句子所能使用的语境。传统的语法书和语法教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够,他们提供例句主要是为解释某条语法规则服务的,而句子背后的使用语境没有展现给学生。规则下面罗列的例句都是僵化的、脱离了

语境的死文字,像一具“木乃伊”一样没了生命。致使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句子“标本”,而不是鲜活的交际语言。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或老师在教语法规则时,往往都是一些死板教条的规则,而不探讨规则背后的思维规律。这就造成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习语法但在交际中却不会运用。《英语语法新思维》始终坚持从交际的角度去看待语法,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语法规则的使用,通过语篇、语境驾驭语法来达到十分具体的交际目的。基于这个认识,在本套书中,我们不是在设定英语“应该”怎样说(what learners should say),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去分析、解释为什么英语本族语者要“这样”说(what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actually do say and why)。在讲解某个语法规则时,我们不仅要告诉读者这个语法规则是什么,还要告诉读者这个规则背后的为什么以及如何使用这个规则;在举例时,不仅把句子的含义通过中文译文来告诉读者,还通过“妙语点睛”来向读者展现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语境,或者是通过给出对话或短文来为例句提供一个完整的语境,这样就使得读者能够充分理解所学到的每个例句在具体交际中的使用。4. 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

从上面That was fun这个例句,我们看到,读懂句子意思,并不代表我们就真正会在口语或写作中使用这个句子进行交际,也就是说“读懂≠会用”。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知道这个句子的使用语境。这背后还有一个英语与汉语思维差异的问题。比如下面这个中文句子:

7 我已经结婚了,去年结婚的,到现在结婚有一年多了。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汉语句子该如何用英语地道表达呢?就拿“我已经结婚了”这句话来说,在一次课堂上,有许多学生为笔者提供了下列这些不同版本的译文:I have married; I have been married; I got married; I married; I had married,等等。其实,这些译文都没能表达“我已经结婚了”这句话的含义。这三句话地道英文是这么说的:

8 I am married. I got married last year. I’ve been married for over a year.

简单比较一下,读者看到,汉语中的“结婚”一词,用英文表达却有am married、got married以及have been married这样的区分。而这样形式上的区分背后反映了英汉语言的一个重大思维差异:英文中有“动作(action)”与“状态(state)”的区分,以及时态方面的问题(详见本套书“中级”5.7.4小节所给出的解释),而这些话语特点在汉语思维中都是“盲点”,是天然缺失的。这就造成这样的窘境: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把“I am married. I got married last year. I've been married for over a year.”译成地道的中文,但反过来由中文却无法译成地道的英文,即能读懂英语句子,但在真正交际中不一定能准确地说出这样的句子,这就说明“读懂≠会用”。更严重的是,因为不懂英文思维特点,有时甚至都读不懂句子,而造成误解句义。比如下面这句:

9 He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一定有读者这么理解:

他对听别人讲话很感兴趣。

这么理解就错了。其实这句话意思是:

听他讲话很有趣。

不能正确理解这个句子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个句子的如下“深层结构”:

10 It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him.

也就是说,在表层结构上,he是作句子的主语(He is...),但在深层结构上,he是作listen to的逻辑宾语(...listen to him)。这里不定式to listen to的逻辑主语是泛指大众,在句中没有明确给出,而只是隐含其中的(详见本套书“高级”分册4.6.1小节所给出的解释)。

所以,如果读者只满足于看懂句子意思就行了,而不去真正理解英语的思维规律,那么英语水平是无法真正提高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量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就停留在能看懂英文文章但是说不出、写不来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真正“懂英文”!

传统的语法书及语法教学很少从思维的高度来探讨英语和汉语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语法规则。学生利用这些规则也只是勉强读懂一些文章或句子。但在口语或写作中,依然是借用背诵别人的“优美句子”,而不能自已创造出句子,不能在语言交际中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笔者在创作《英语语法新思维》这套丛书时,始终想到这是一套为我们中国读者(尤其是成年读者)而写的语法书,他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深受汉语思维表达的影响,这样就有必要对中英文的思维差异作比较。在这方面,本套书有大量精彩的讨论。只要遇到与我们中文思维方式有差异的英文语法规则时,笔者都会作详尽比较、总结,以求帮助读者加强理解,并灵活运用。5. 语法知识与语言技能

语法知识本身不应该是读者学习英语的目的,也不是笔者写《英语语法新思维》这套丛书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读者学会使用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际,即把本套书中所介绍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这样的语言技能。如何转化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下列“两多”:

首先,要“多思考”(think much),要认真领悟书中所讲到的语法规则。我这里之所以用“领悟”一词,就是希望读者要认真思考语法规则背后的合乎情理的思维规律,要把“课本上的语法”(a textbook grammar)变为“头脑中的语法”(a mental grammar)——即逐渐培养自己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希望读者把书中的规则当成死规则来僵化地学习和背诵。我们不能再“背”语法规则了,而是要“理解”语法规则,让规则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否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英语,学语法,记死规则,最后又很快遗忘,造成终难修成英语正果。

其次,要“多练习”(practice much),这里的练习,不仅是指我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大量的阅读练习和单项选择题练习,而是包括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练习,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这种语言产出能力的练习。

所以,通过学习《英语语法新思维》这套丛书,读者是在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技能。这样,读者既能够成为英语语法的专家,更是英语语言交流的高手。三 《英语语法新思维》的逻辑体系《英语语法新思维》不再像传统语法书那样,以词法和句法两条主线对英语语法进行大而全的、包罗万象的规则罗列。我们真正注重实用,循序渐进,科学地分为三个级别。给你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你的学习信心,让你的英语学习不再半途而废。三级分工如下图所示:

初级:以名词短语和动词作为两大主线。

在名词短语篇中,笔者首先帮助英语初学者建立起“名词短语”这个重要概念,以便于在“名词短语”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学习接下来的各章内容,包括名词、限定词和形容词。有了“名词短语”这个概念,读者就能够很好地了解名词、限定词和形容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慢慢地建立起科学的英语语法体系,以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境界。通过本篇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刻认识到:语法的学习决不能是一堆凌乱不堪的散沙,而应该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语法知识树”。

初级分册中的动词内容主要讨论了英语五种基本句型,让读者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英语句型观

念,这样为今后学习复杂从句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详尽分析了一般时态和进行时态的思维用法,这些用法尤其适用于口语交际中。

中级:以从句和谓语动词作为两大主线。

中级分册中的从句内容主要是介绍如何将两个简单句合并成为三大从句,即名词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相当于英语从句的入门篇。

中级分册中的动词内容详尽分析了完成时态、完成进行时态、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等比较复杂的谓语形式,这些灵活多变的谓语形式尤其适用于口语交际中。并从思维的高度,比较了中英文的思维表达差异。

高级:以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作为两大主线。

高级分册中的从句内容主要是帮助读者分析和构造复杂的难句,以便于轻松应对各类国内外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及写作。相当于英语从句的提高篇。

高级分册中的动词内容详尽分析了英语中的三大非谓语: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并且在最后一章将三大从句与三大非谓语联系起来,考查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的问题,使得读者不再是孤立地、僵化地看待各个部分的语法规则,而是在构造句子时能够对规则的使用应付自如。四 《英语语法新思维》,让你一定能学好英语

这里笔者简单介绍一下读者该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套书。

首先是关于学习顺序的问题。在对本套丛书的逻辑体系有一个大概了解的基础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英语水平,直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也可以按照每本书的章节内容从前往后依次学习。

其次,关于每一章内容的结构安排。在各章当中,笔者都会把本章将要讨论的内容标题事先展现给读者,便于读者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在各章内容中,很多小节后边都配有笔者精心设计的针对性练习,并且各章还配有综合练习。建议读者先认真阅读各章节的讲解内容,然后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完成各章节后面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渐渐地掌握英语语法并建立起英语思维。此外,每一章都通过“写给读者的话”来进行总结,包括:本章学习思路、学习重点及难点、学习时间的安排,读者可以此作为参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每学完一部分内容,读者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否真正理解我想说的意思了,可以通过每节后边的练习来检验。我不建议读者一气呵成地读完每章所有内容,而不做练习。所以,希望读者要踏踏实实地学,不要急于求成,囫囵吞枣。

我相信,只要读者认真阅读这套书,并勤思考,多练习,你们一定能够学好英语!

张满胜第一章 名词从句

在《英语语法新思维中级教程——通悟语法》里我们已经讨论过名词从句,但在本书里,笔者将更加深入地探讨名词从句的各种复杂用法,以帮助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运用名词从句。本章内容安排如下:

1.1 名词从句的本质1.2 主语从句1.3 宾语从句1.4 表语从句1.5 同位语从句1.6 从句嵌套结构1.1 名词从句的本质1.1.1 名词从句的本质:三种句子充当四种成分

所谓名词从句,就是把完整句子当作名词来使用,在另一个句子中充当某种成分。一般来讲,名词在句中主要充当四种成分: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同样,我们可以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当作名词来使用,也在另一个句中充当这四种成分,于是便有了常说的四种名词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可以把何种句子当作名词来用呢?

经研究发现,能够相当于名词作用的句子主要有三类:陈述句、一般疑问句以及特殊疑问句。因此,名词从句可简单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名词从句就是用三种句子来分别充当另外一个句子的四种句子成分。这即是名词从句的本质特征。1.1.2 引导名词从句的常用连词

在《英语语法新思维中级教程——通悟语法》里,我们具体讨论了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是如何按照一系列规则进行变化后才能充当四种句子成分的,在此不再赘述。下列表格给出了名词从句的引导词与简单句之间的对应关系。请注意这些名词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特点。名词从句的引对引导词是否作成分引导词是否导词应省略的简单句类型在不影响句陈子意思的情that在从句中既不作成分,也连词that述况下,宾语没有实义句从句中的that可以省去一不能省去,般whether,if在从句中不作成分,因为它们具连词whether, if疑但具有“是否”的含义有“是否”问的含义句连接副词when, where, why, how在从句特中作状语;不能省去,when, where, 殊why, how;who, whom, what在从句中作因为它们既疑主语、宾语或表语;作成分,又连接代词who, 问whom, what, which, whose在从句中作定有意义句which, whose语,后面接名词连用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有以下重要发现,这是要求读者认真理解和掌握的:

第一,对于陈述句,连接词that是后来添加上去的,此时的that自然不充当从句里的任何成分,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只起连接主句和从句的作用。

第二,对于一般疑问句,连接词whether/if也是后来添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句子的疑问意义,有“是否”的含义,即whether/if是有意义的,这不同于that。与that相同的是,whether/if也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

第三,对于特殊疑问句,我们不需要添加任何连接词,因为特殊疑问词就充当了连词,从而变成了相应的连接词。但关键是,我们需要把倒装语序还原成陈述语序。这些特殊疑问词都是在句中充当各种成分的,比如连接代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表语,而连接副词则充当状语。

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连词是否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比如:that不作任何句子成分,只起连接作用,后面要接陈述句;what一定充当从句的主语或宾语等成分;which和whose后面都要接名词等等。这些都是考试重点,比如下面这道考研真题:

Concerns were raised     witnesses might be encouraged to exaggerate their stories in court to ensure guilty verdicts.

A. whatB. whenC. whichD. that

正确答案 D。

妙语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名词从句中连词的使用。我们看到从句witnesses might be encouraged to exaggerate their stories in court to ensure guilty verdicts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不缺任何成分,因此需要往空格中填入的连词也应该是不充当任何成分的。显然只有选项D满足这一要求。这里的that从句是一个同位语从句,其先行词是concerns,所以这句话本来的结构应该是Concerns (that witnesses might be encouraged their stories in court to ensure guilty) were raised. 这里由于that从句比谓语were raised结构复杂而长,所以将谓语部分were raised提前,从而造成同位语从句与其先行词concerns被分隔开的现象。此外还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名词从句中的连词that不充当从句成分,但是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that是充当从句成分的。

精品译文 人们日益担心,证人可能会因此而受到鼓励,在法庭上夸大其词以保证陪审团对被告做出有罪的判决。

思维总结

请读者深刻理解名词从句的本质:三种句子(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充当四种成分(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于是便构成了四种名词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同时请掌握各类连词的用法特点,包括是否作句子成分、是否有含义、是否可以省去等。为此,请读者做下面的练习。

思维训练

Exercise 1.1

1. 将括号中的句子进行适当的句式变换后填入空格中。

1. There is a popular saying     (Family instability causes social instability.)

2. No one knows exactly    . (Is there life on other planets?)

3. No one knew    . (Would interest rates rise?)

4. I am interested in the question    . (Will people live on the moon someday?)

5. No one knows for sure    . (Will the gains be greater than the losses?)

6. My question is    . (Do we have enough time to go to the movie?)

7. September 11, 2001 started out as an ordinary day, but     will be forever etched(铭刻)in our memories. (What happened that morning?)

8.     is wholly new kind of police force. (What do we need?)

9. Children often ask    . (How do bears survive winter?)

10.     is true. (What did he tell you?)

11.     has not yet been decided. (Who will chair the meeting?)

12.     has not yet been decided. (When is the meeting to be held?)

13.     is still a mystery. (Why did he refuse to cooperate with us?)

14.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at his fate is. (How does a person master his fate?)

15. Could you tell me    ?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16. We don't know    . (Why didn't he come yesterday?)

17. This is    . (Where does our basic interest lie?)

18. My question is    . (Where are we going to have our holidays?)

2. 选择及填空题(what/which/that辨析)。

19. He didn't live up to     had been expected of him.

A. whatB. whichC. thatD. all what

20. I realized        I said was not exactly     I meant to say.

A. what, that, whatB. that, what, whatC. that, which, whichD. that, that, what

21. Although Anne is happy with her success she wonders     will happen to her private life.

A. thatB. whatC. itD. which

22. The mere fact     most people believe nuclear war would be madness does not mean that it will not occur.

A. whatB. whichC. thatD. why

23. One of the qualities     (that/what/who/why) separate us two-legged animals from the four-legged ones is compassion. It is     (which/that/what) makes us stand up tall instead of crawling about on all fours. And standing up tall is     (which/that/what) frees our arms to reach out to a fellow being and say, "Let me help you."

24. Change is     (which/that/what) keeps us fresh and innovative. Change is     (which/that/what) keeps us from getting stale. Change is     (which/that/what) keeps us young.1.2 主语从句

在这一节里,我们主要讨论陈述句和疑问句用作主语的情况。此外,英语里还可以用because引导的从句来充当句子主语,对此我们也将予以介绍。1.2.1 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对于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我们要重点看其在句中的位置特点:它一般是置于句末的,偶尔也可以置于句首。

由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可以直接放在句首。请看例句:

1 That the seas are being overfished has been known for years.

妙语点睛 这里that从句that the seas are being overfished即是一个主语从句,直接置于主语位置。

精品译文 海洋正在被人们过度捕捞,许多年以来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

2 That the plates are moving is not beyond dispute.

妙语点睛 这里that从句that the plates are moving即是一个主语从句,直接置于主语位置。

精品译文 地球板块是在漂移的,这一点毫无争议。

有时候,即使that从句比较长而复杂,也可能被直接置于句首来作主语(这样的句子结构并不常见),比如:

3 That such a conjunction of circumstances might occur again soon, especially considering shrinking US defense budgets and diminishing overseas base access, is problematical at best.

图解解句

妙语点睛 看到句首的that such就知道,这里的that只能作为连词而不是指示词,因此可以判断其后接的必然是一个主语从句。另外,两个分词短语shrinking US defense budgets和diminishing overseas base access是并列关系,一同作分词considering的宾语。请注意:不要误认为considering与diminishing并列。

精品译文 至于在近期内能否再次出现这种各个情况巧合的局面,即使是最乐观的看法也是值得怀疑的,尤其是考虑到美国国防预算缩减和海外基地减少的情况。

译文心得 这句话的语序不是常见的英文惯用语序。按照正常的英文思维的表达应该是It is problematical at best that...,即先表达态度,再展开叙事。而这句英文却符合汉语的思维方式,即先叙事后表态。所以,这句话就可以按照原文的顺序来翻译成汉语。

但是,更常见的情况是用it作形式主语置于句首,而将that主语从句放在句末。因此,下列都是常见的主语从句句型(作文中常用的句型,重点内容):一、It+be动词+过去分词+that从句

It's reported that...据报道……

It is generally thought that...人们普遍认为……

It has been found that...现已发现……

It's believed that...据信……

It should be noted that...应当注意……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

同样可以这么用的动词还有:say, expect, know, estimate, forecast等。比如下面这些句子:

4 As a child -- and as an adult as well -- Bill Gates was untidy. It has been said that in order to counteract this, Mary drew up weekly clothing plans for him.

精品译文 童年时期,以及即使长大成人后,比尔·盖茨也不修边幅。据说为了改掉他的这个毛病,玛丽为他制定了一周着装计划。

5 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e by no means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妙语点睛 该主语从句的基本结构是it is imagined that...and that...,即这里是两个that从句并列,在句中作主语,即并列的主语从句。

精品译文 许多人以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过程相比,这些思维过程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6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a person of high intelligence is one who can grasp ideas readily, make distinctions, reason logically, and make use of verbal and mathematical symbols in solving problems.

妙语点睛 这里是在过去分词agreed前面加了副词generally修饰,其他可以这么使用的副词有:universally, normally, usually等。

精品译文 人们普遍认为,高智商的人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理解力强、辨别力强、逻辑推理能力强,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文字或数学符号。二、It+be动词+形容词+that从句

It is clear that...显然……

It is likely that...很可能……

It is certain that...可以相信……

It is fortunate that...幸运的是……

It is possible that...很可能……

It is natural that...很自然……

It is strange that...奇怪的是……

It is necessary that...有必要……

请看例句:

7 Fortunately, the White House is starting to pay attention. But it's obvious that a majority of the president's advisers still don't take global warming seriously.

妙语点睛 该主语从句的基本结构是it is obvious that...,即这里是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精品译文 幸好白宫已经开始注意到全球变暖问题。但是很显然,总统周围的大多数顾问仍然没有认真对待该问题。

8 Furthermor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trength of a country's economy is directly bound up with the efficiency of its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nd that this in turn rests upon the efforts of scientists and technologists of all kinds.

妙语点睛 该主语从句的基本结构是it is obvious that...and that...,即这里是that引导的并列主语从句,两个连词that都要保留,尤其是第二个that不能省去。

精品译文 再者,很显然,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工农业生产效率密切相关,而效率的提高又有赖于各类科技人员的努力。三、It+be动词+名词短语+that从句

It is a pity that...可惜的是……

It is good news that...……真是太好了。

It is no wonder that...难怪……

It is a fact that...事实是……

It is a good thing that...……真是件好事。

It is a shame that...遗憾的是……/……真是太不像话了。

It is an honor that...真荣幸……

It is my belief that...我相信……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是常识。

It is a miracle that...……真是奇迹。

请看例句:

9 It is an established fact that factory workers work better, harder, and have fewer accidents when their machines are painted orange rather than black or grey.

精品译文 事实证明,如果把工厂里的机器漆成橘黄色而不是黑色或灰色,工人就会干得更勤奋、更出色,事故也会更少。

10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中的第一句话)

精品译文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一个单身汉若是非常有钱,那么他一定想要找个妻子。四、It+不及物动词+that从句

It seems that...似乎……

It happens that...碰巧……

It comes about that...结果是……

It follows that...因此……/由此可见……

It turns out that...结果证明是……五、其他结构

It dawns upon/on sb. that...某人突然想起……

It makes no difference that...……无所谓

It is of little consequence that...……无关紧要

It occurs to sb. that...某人突然想起……

It doesn't need to be bothered that...不必担忧……

请看例句:

11 It dawned upon me that there is a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ll the things that happen in that immensely connected body of salted water that covers 71 percent of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妙语点睛 注意it dawns upon sb. that这个句型在译成汉语时要用人作主语,译作“某人想到……”,但在英语里是用it作形式主语。

精品译文 我忽然明白了,覆盖地球表面71%的巨大盐水体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12 When I decided to quit my full-time employment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I might become a part of a new international trend.

妙语点睛 注意it occurs to sb. that这个句型译成汉语时用人作主语,译作“某人想到……”,但在英语里是用it作形式主语。

精品译文 当我决定放弃全职工作的时候,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个新的国际流行趋势的一部分。1.2.2 whether及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主语从句

连词whether以及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主语从句一般放在句首,这不同于上面讨论的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请看例句:

1 Wheth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financing of pure science at the expense of technology or vice versa often depends on the issue of which is seen as the driving force.

妙语点睛 这里是whether引导的主语从句,谓语部分是depends on the issue。of后面接的which从句是一个宾语从句,补充说明issue,相当于issue的同位语。

精品译文 政府究竟是以减少对技术的经费投入来增加对纯理论科学的经费投入,还是相反,这往往取决于把哪一方面看作是驱动性的力量。

2 However, whether such a sense of fairness evolved independently in capuchins and humans, or whether it stems from the common ancestor that the species had 35 million years ago, is, as yet, an unanswered question.

妙语点睛 这个句子看起来较复杂,其实还是由whether引导的主语从句。这里是两个并列主语从句,由并列连词or连接,谓语动词是is。

精品译文 不过,这种公平感是在卷尾猴和人类身上各自独立演化而成的,还是来自于35, 000, 000年以前他们共同的祖先,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3 Whether the eyes are "the windows of the soul" is debatable; that they are intensely important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a fact.

妙语点睛 这个句子里包含两个主语从句,分别由whether和that引导。

精品译文 眼睛是否是“心灵的窗口”,这还有争议;但无疑,眼睛在人际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几个由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主语从句,此时从句一般位于句首。

4 Whoever tries to resolve a conflict soon learns that nothing pleases everybody.

妙语点睛 这里的连词代词whoever相当于who的强调形式,它引导的从句作主语,主句的谓语是learns。其中whoever在从句中作主语。

精品译文 任何想要试图解决这个矛盾的人很快就会发现,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5 What happened on September 11, 2001 will be forever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