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1 08:03:34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试读:

编写说明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于一体的100卷本《话说世界》系列丛书。每一卷都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100卷本又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把世界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涵盖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世界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话说世界》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源远流长的世界古代史(上、下册);

第2卷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上、下册);

第3卷 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上、下册);

第4卷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上、下册);

第5卷 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

第6卷 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上、下册);

第7卷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上、下册);

第8卷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上、下册);

第9卷 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上、下册);

第10卷 高贵典雅的古希腊文明(上、下册);

第11卷 包罗万象的古罗马文明(上、下册);

第12卷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上、下册);

第13卷 传宗布教的的阿拉伯文明(上、下册);

第14卷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上、下册);

第15卷 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上、下册);

第16卷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上、下册);

第17卷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上、下册);

第18卷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上、下册);

第19卷 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上、下册);

第20卷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上、下册);

第21卷 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上、下册);

第22卷 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上、下册);

第23卷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上、下册);

第24卷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上、下册);

第25卷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上、下册);

第26卷 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上、下册);

第27卷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上、下册);

第28卷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上、下册);

第29卷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上、下册);

第30卷 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上、下册);

第31卷 独领风骚的工艺美术(上、下册);

第32卷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上、下册);

第33卷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上、下册);

第34卷 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上、下册);

第35卷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上、下册);

第36卷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上、下册);

第37卷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38卷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上、下册);

第39卷 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上、下册);

第40卷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上、下册);

第41卷 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下册);

第42卷 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上、下册);

第43卷 同遵共守的世界条约(上、下册);

第44卷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上、下册);

第45卷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上、下册);

第46卷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上、下册);

第47卷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上、下册);

第48卷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上、下册);

第49卷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下册);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上、下册)。《话说世界》希望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和故事体裁,对世界历史做一个概述。它只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对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选择了一种通俗的简明形式。其原因很简单,鼓励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去阅读一本生动的书,比沉闷枯燥的文字吓跑一个读者,对文化的意义更大。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专著的补充读物。你可以用非常休闲的方式去阅读它,读读停停,我们相信在历史人文的浪漫风景中,你不会感到乏味。当然,本书也无意于去取代那些优秀的历史专著。如果你对某一个局部历史细节有特殊的兴趣,还可以参考详尽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话说世界》不同于现存于世的多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其往往“为通而通”,结果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主干虽有,枝叶嫌乏。而《话说世界》则运用现代分类科学,在结构设计方面有总有分,有经有纬,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话说世界》重点选取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若干话题,逐一论说。纵横全书,既能看到世界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势,又能细察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横断面,完整而丰满。《话说世界》用生动的文本和精美的插图,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弘画卷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史简明百科全书,串联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瑰宝,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

摄影术的诞生

第一幅照片问世了

尼普斯是最早用照相机结合感光材料,将影像做永久性记录的试验者。为了拍摄世界上的第一幅照片,他历经十年的探索,最后获得了成功。

一、《牵马人》与《窗外景色》2002年3月21日,在索斯比拍卖行巴黎分部举办的历史照片拍卖专场上,法国发明家N·尼普斯(Nicephore Niepce,1765~1833)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以39.8万美元的成交价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此照制作于1825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它由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翻拍而成,记录了一个孩子牵着一匹马过河时的情景。同时被拍卖的还有尼普斯的一些信件,信上介绍了这幅照片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尼普斯的冲洗工艺和现存的照片,“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新发现,并将改写自然科学的编年史。”索斯比拍卖行的照片鉴定专家称:这幅(1825年的)照片以及所附的信件,责成我们重写摄影史至关重要的第一阶段一节。《牵马人》被发现之前,摄影史学家一致认定是尼普斯发明了摄影术,但一度认为最早的照片是他1826年拍摄的《窗外景色》。这幅照片尺寸为16.5×20cm,拍摄的是尼普斯工作房窗外的景色。照片上左边是一座鸽笼,中间是仓库倾斜的屋顶,右边可以看见建筑物的一角。在长达8小时曝光时间里,太阳从东移西,所以画面上的两个方向都有阴影。

二、尼普斯其人其事

尼普斯1765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中部小镇沙隆,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就喜欢制作一些机器模型,或是搞一些小小的发明创造。直到成年之后,这个爱好都没有改变。

一次偶然的机会,尼普斯迷上了制作石版画。当时,这种由德国传入法国的石版画制作法,在法国很流行。在制作石版画的基础上,尼普斯进一步研究用日光制作照片,他在给哥哥的信中写道:我要做三件事,第一,使这些画出来的东西更加立体化。第二,要把大自然的颜色真实地反映出来。第三,把影像和色彩固定住。

为了把影像固定下来,尼普斯试用了许多材料,先是氯化银,后又改用树脂和磷,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些物质。

1820年,尼普斯发现一种沥青,它受光后会变硬,即使遇到液体也不会溶化,而未受光部分可以溶解在薰衣草汁液中。于是他在版画的背面涂上一层清漆,使这张画变成透明的,然后覆盖在涂有沥青的锡片上,放到阳光下感光。版画透明的部分可以使阳光通过,射到沥青上,形成白色固体。没有照射到阳光的沥青,在薰衣草汁液的浸泡下则被溶解掉。于是,版画的图像就固定在锡片上了。尼普斯称这种方法为“日光蚀刻法”。

此后,尼普斯把“日光蚀刻法”应用于暗箱,研究如何把影像固定在暗箱里。他把一块涂有沥青的锡片放在暗箱的成像面上,进行曝光。然后同样把曝光后的锡片浸泡在薰衣草汁液里。于是他得到了一幅图像,影像的明亮处呈现白色,黑暗处就是沥青溶解后露出的锡片。不过这种照片色泽不稳定、影调暗淡,没有太大的价值。尽管如此,他并没有灰心,又反复进行试验,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

尼普斯是最早用照相机结合感光材料,将影像做永久性记录的试验者。当然,这种试验只是摄影的萌芽阶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为沥青变化太慢,需要数小时的曝光,而在这样长的曝光时间里,阳光的照射角度会有极大变换,使影像模糊,缺乏立体感。但是,尼普斯毕竟为我们留下了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的感光图像。

达盖尔摄影法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与艺术学院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向社会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法,宣告摄影术正式诞生了。从此,摄影作为一种实用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一、达盖尔与尼普斯

达盖尔摄影法的发明人路易斯—雅各斯·芒蒂·达盖尔(Louis-Jacquis Mande Daguerre,1787~1851),是法国巴黎的一名画家。

达盖尔早年以发明“西洋镜”而闻名,他用大幅的风景画片,加上特殊控制的灯光效果,使观众通过一个小孔,看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及陌生的地方,借此达到娱乐的目的。

在制作这些大幅的风景画时,为了追求逼真和写实的效果,达盖尔经常借助于暗箱绘制初稿,然后按照比例放大。渐渐地,他对暗箱产生了兴趣,开始研究使显现在“暗箱”显示屏上的影像能永久保留下来的方法。之后偶然发生的一件事,使他结识了拍摄第一幅照片的尼普斯,在尼普斯的帮助下,发明了达盖尔摄影法。(一)谢瓦利耶光学器材店

当时巴黎有一家光学器材商店,店主谢瓦利耶(Chevalier,1804~1859)是一位著名的光学家。因此,许多对暗箱感兴趣的人便经常光顾这家光学器材商店,向谢瓦利耶请教一些诸如暗箱、镜片以及图像清晰度等光学方面的问题。达盖尔也是这里的常客,他几乎每周都要来这里,与谢瓦利耶进行讨论。

自觉或不自觉地,巴黎最初的摄影探索者都把谢瓦利耶的光学器材商店当作了交流与聚会的场所,很多有关暗箱研究的最新消息,都在这里相互交流并传播出去。(二)从相识到合作

1826年的一天,店里走进一位上校军官,他是来买镜片的。这位上校名叫达维·尼普斯(David Niepce),他就是第一幅照片的拍摄者尼普斯的表兄。

达维上校看过柜台里的暗箱之后,告诉老板谢瓦利耶,他的表弟已经能够固定住暗箱里的影像了。听到这一消息,谢瓦利耶赶忙拿出纸笔,仔细记下了这位上校表弟的姓名和地址。

几天后,达盖尔来到店中,谢瓦利耶告诉他,有一个人已经能固定暗箱里的影像了。达盖尔急忙问这个人的名字,谢瓦利耶给他写了这个人的姓名和地址:他名叫尼普斯,住在沙隆。

达盖尔很快给尼普斯写了一封信,信上询问尼普斯如何将暗箱里的影像固定。尼普斯收到信后并没有回信,他把信给烧了,原因是他认为“又有一个巴黎人想抢走我的发明”。好事总是多磨,两位发明家的第一次接触就这样夭折了。

达盖尔等了将近一年,还未收到尼普斯的回信,于是在1827年1月底,又试着给尼普斯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明确地表示,想把暗箱里的影像固定住。他说自己试了很多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是很不够。他诚恳地希望两个人合作,来共同完成这项伟大的发明。这一次尼普斯终于回信了,从此,他们的通信变得频繁起来。

1827年8月,又一件偶然发生的事,让这两位发明家在巴黎见面了。由于尼普斯在英国的哥哥染上了重病,尼普斯和妻子一起去伦敦看望他。尼普斯先到了巴黎,申请去伦敦的签证,而签证要等到八天后才能拿到。也许是历史创造的机遇,使得这两位发明家得以会面,在这等待签证的八天时间里,尼普斯见到了达盖尔,两人一见如故,交流了各自研究的成果。

1829年12月14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尼普斯和达盖尔在沙隆签署了一项协议,两人正式开始合作。为此,他们成立了一个名为“尼普斯—达盖尔”的公司,公司的注册地址在巴黎。协议规定,双方都有义务告知对方自己的发明方法和试验结果,获得收益由两人平分。(三)意外的发现

协议签好后,尼普斯告诉了达盖尔他的“日光蚀刻法”及其制作过程,并说这种方法还是很初级的。达盖尔学成之后,回到巴黎继续他的研究。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发现,使他的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

那天,达盖尔结束工作离开实验室时,无意中把一个银制的咖啡勺子放在一个镀银的盘子上,同时,他也忘了把一个装水银的瓶子盖上盖子。次日,他回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勺子的外形印在了镀银的盘子上。他马上就在实验室里寻找这些物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发现是水银蒸汽使物体显影。

这个发现使达盖尔如获至宝,他马上告诉了尼普斯,而尼普斯对此抱怀疑态度。于是,达盖尔只好自己独自研究。遗憾的是,还没有等他获得成功,尼普斯就在1833年7月5日患脑溢血去世了。尼普斯去世后,与达盖尔的合作协议由他的儿子继承。

二、银版摄影法问世

发现水银蒸汽使物体显影的秘密后,达盖尔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837年成功地发明了固定影像的方法,他把这一方法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法—银版摄影法”。

达盖尔摄影法是一种直接正像法,其基本方法是先将铜版镀上一层银,并用碘蒸汽熏蒸,获得碘化银感光体。然后,把碘化银感光体放在暗箱里曝光,再经过水银蒸汽熏蒸显影,最后用海波溶液洗去未曝光的碘化银,使影像固定下来。

银版照片清晰度高、层次丰富、影像细腻,但也存在着一些先天性的缺陷。即便如此,作为当时首创的摄影术,达盖尔摄影法还是在摄影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接下来,达盖尔开始寻找股东,希望用社会集资的方法、来推广和实现他的发明。但是,当时的人们对摄影这一新生事物还不了解,没有人愿意投资这个项目。于是,达盖尔想到了向政府出售发明专利权。他认为,发明专利权如果归个人所有,就永远不能造福社会,只有由国家收购并公布天下,才能靠众人的力量实现它的价值。

达盖尔找到了天文学家兼国会议员阿拉哥(Arago,1786~1853),希望他能够出面劝说政府购买自己的发明。卓有远见的阿拉哥看过金属版上的影像之后,“兴奋得几乎晕倒”,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在阿拉哥和另一位议员盖—吕萨克的大力推荐下,1839年,法国政府买下了达盖尔摄影法的专利权,并向全国公布,使每个人都可以无偿地使用这项发明。作为报酬,法国政府每年付给达盖尔6000法郎、尼普斯的儿子4000法郎的终身年薪。

达盖尔摄影法公布后不久,《达盖尔摄影手册》出版发行了。它是世界上最早介绍摄影术的书籍,刚刚问世就销售一空,4个月内发行了29版,而且被译成多国文字,包括英、德、意、西班牙、瑞典、匈牙利和波兰文等。

一时间,人们兴起了一股学习摄影的热潮,摄影成为欧美都市的时尚。

卡罗式摄影法

正当达盖尔在法国大获成功的时候,他的竞争对手英国人福克斯·塔尔博特(Fox Talbot,1800~1877)也发明了自己的摄影方法。

一、塔尔博特的发明

塔尔博特在英国被誉为“现代摄影之父”。他曾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和数学,1825年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大学时期发表过数学、天文、物理方面的文章,1832年成为由英国科学家组成的“皇家学院”的成员。

同达盖尔一样,塔尔博特在记录影像的方法上也进行了多年的试验。1834年,他在纸上涂上一层氯化银,晾干后盖上树叶,放在阳光下曝晒,结果,像韦奇伍德的“阳光图片”一样,未被遮盖的部位都变成了黑色。不过,他发现了两个重要的改进方法:1.将曝光后的氯化银纸浸在浓盐水中,可以防止影像的进一步黑化;2.虽然晒出的影像是负像(即黑色部分代表白,白色部分代表黑),但是把这个负像通过光线印在另一张感光纸上,可以显现出正像。

1835年,塔尔博特拍摄了他的第一张相纸负像,它的面积仅为2.5平方厘米。

听说达盖尔摄影法将在巴黎公开宣布,塔尔博特担心自己所用的方法与达盖尔是同样的。于是,他在1839年1月25日,向英国皇家学院公布了自己的负像—正像工艺,并公开展示了他利用这种摄影方法制作的照片。

一年后,塔尔博特对自己的摄影法进行了改进,他用海波溶液代替食盐水作为定影剂,并将氯化银改为碘化银,同时还加用了显影液。这样一来,曝光时间缩短了,影像也更加牢固了。

1841年,塔尔博特改进后的负像—正像工艺在英国取得专利权,并命名为“卡罗(希腊语中美丽的意思)式摄影法”。次年,他因这项发明获得了英国皇家学院奖。

塔尔博特根据惠斯通的体视机制和立体镜原理,在1841年研制成第一架立体照相机。他还在1852年和1858年登记了“照相制版法”专利,利用钢版和纱网在印刷版上印出有中间影调的照片,成为19世纪80年代照片制版印刷的先驱。

二、与达盖尔摄影法的比较

卡罗式摄影法是一种从负片到正片的摄影法,即先拍摄一张相纸负片(即底片),然后,利用阳光在另一张感光纸上印成照片。它与达盖尔摄影法相比,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达盖尔摄影法优点:1.影像纹理非常清晰。2.曝光时短。3.制作时间较短,能在拍摄片刻间交件。4.不易褪色。缺点:1.一块金属版只能得到一张直接正像。2.不肯修版,脸上的一切缺点都显露出来。3.影像左右相反。4.费用昂贵,需用镀银的金属版。卡罗式摄影法优点:1.每张负片,可以无限量印制价钱较低的照片。2.负片可以修饰,去掉脸上的皱纹、斑点等。3.照片上的影像不是左右相反。4.印在纸上的照片,易于观看,便于邮寄、贴相册。缺点:1.影像纹理粗糙,而且不均匀。2.感光性能较低,曝光时间长。3.制作时间较长,负片要冲洗、晾干,然后印片,再冲洗、晾干。4.容易褪色。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卡罗式摄影法最大的优点是:拍摄了一张负片之后,就可以无限量印制照片,且费用低廉。而这个优点,当时人们都忽视了。

三、卡罗式摄影法的推广

塔尔博特是个聪明的人,他决定制作出大量质量优良的照片,来宣传卡罗式摄影法的主要优点。

1843年,塔尔博特在里丁城租了一所房子成立印片作坊,雇了几个工人,大量生产卡罗式照片,以供销售。照片题材大多为著名的建筑、风景、工艺品,甚至有绘画的复制品。在这个印片作坊里,印片框排成长长的行列,在阳光下进行印制。印制好的照片,大部分通过文具店出售,共销售了数千幅。

塔尔博特在里丁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出版了《自然的画笔》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附有照片插图的书,它于1844—1846年分6个部分出版及销售,书中共有24幅由他本人拍摄的卡罗式照片,是用胶水贴上的。文字部分则介绍了卡罗式摄影法的发明过程,并说明了它的优点及其使用方法。这本书,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也购买了一本。

在《自然的画笔》的序文中,塔尔博特说明了用照片做插图的原因:本书照片原版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由于光的作用而完成的画像,根本没有使用过画家的笔。因此,只有这些插图才称得上是太阳的绘画。

为了推广自己的卡罗式摄影法,塔尔博特于1846年6月在一本美术杂志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卡罗式摄影法的补充说明》。同时,他还随书赠送给7000名读者每人一张卡罗式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是静物、人物特写和在家中花园里的集体照。这些看起来像是很自然的生活照,其实是为了适应卡罗式摄影法长时间的曝光要求而精心摆布的。

塔尔博特所进行的这些活动,成功地引起了人们对卡罗式照片的注意,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有一点是不利于宣传的,那就是,那些大量生产的照片,有一部分在几个月后,便开始褪色了。

尽管塔尔博特通过种种努力推广自己的摄影法,但在19世纪40年代,达盖尔摄影法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其中,卡罗式照片的纹理不够清晰,以及容易褪色等缺点,是人们偏向达盖尔式照片的主要理由之一。然而他们不知道,塔尔博特的从负片到正片的摄影法,奠定了现代摄影术的基础,是通往未来摄影的真正道路,而达盖尔摄影法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能再发展了。

被忘却的先行者

19世纪30年代,从事固定影像的研究者众多,除了达盖尔和塔尔博特之外,希波雷特·贝亚德(Hipplyte Bayard,1801~1887)和约翰·赫谢尔(John Herschel,1792~1871)就是其中著名的两位。

一、贝亚德的故事

贝亚德是法国财政部的一名职员,他从1837年起开始研究摄影,曾经试验过用暗箱拍摄正像并取得成功。(一)坐失良机的发明家

1839年起,贝亚德开始用负像—正像工艺制作照片。后来,他认为直接在相纸上印制正像,效果比负像—正像工艺制作的照片要好,便转而研究直接印制正像的工艺。1839年3月20日,他成功地在相纸上直接获得了正像,不过曝光时间长达一小时之久。

1839年6月,在达盖尔摄影术公布前两个月,贝亚德在巴黎的一次短期展览会上,展出了30幅直接印制在相纸上的正像照片,题材包括静物、建筑物和田园风光:工作室内以黑色织物为背景的雕像、克莱门特广场小教堂的楼梯和墙面、蒙马特尔高地上轮廓清晰的风车。这次展出,使贝亚德成为摄影史上公开展出照片的第一人。

当时,正在为收购达盖尔摄影术而向法国政府游说的阿拉哥,看到贝亚德展出的这些照片后,特地赠送给贝亚德600法郎,供他购买更好的相机,条件是他暂时不要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贝亚德接受了这个条件,从而坐失了争夺摄影术发明人的机会。(二)《扮成溺死者的自拍像》

1840年2月24日,贝亚德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自己的研究报告,但由于达盖尔摄影法已经公布过了,因而科学院对他不予承认。一怒之下的贝亚德,将自己扮成一个溺水者收入镜头,并在照片的附言中写道:横尸于诸位面前的是贝亚德的遗体。与诸位一样,不管是皇帝还是科学院院士,所有看到过这具尸体的人都曾赞赏过他的照片。然而,这种赞赏尽管给他带来了名声,却一钱不值。对达盖尔赞誉有加的政府对贝亚德却一无表示。因此他在失望之余投水自尽。

有意味的是,尽管贝亚德错失了摘取摄影发明者桂冠的机会,但他这幅因极度失望与愤懑而拍摄的名为《扮成溺死者的自拍像》的自拍人体照片,却成为人体摄影史上第一幅男性裸体照片,同时,也是摄影家将相机面对自己的最初尝试。

这一时期,贝亚德还拍摄过另外一幅自拍照,照片上的贝亚德坐在自家门前,神情沮丧,与庭院中明媚的阳光、繁茂的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贝亚德拍摄过许多照片,法国摄影学会就收藏有他600多幅各时期的作品,包括银版照片、碘化银纸照片、蛋清干版照片等。虽然当时的社会没能给予他应有的评价,但作为一个摄影先驱者,贝亚德在摄影创始初期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二、赫谢尔的贡献

另一位不得不提的是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谢尔爵士。他曾用望远镜拍摄了自己的第一幅照片,并研究出把影像固定在玻璃上的方法。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幅洗印在玻璃上的照片,就是他在1839年9月拍摄的。

1839年3月14日,赫谢尔向英国皇家学院提交了一份《关于摄影技术》的报告,报告中附有23张洗印在纸上的照片以及它们的底版,其中除了他用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幅照片外,还有重合制成的雕刻版以及用摄影方法翻拍的版画。

此外,赫谢尔对胶合剂也进行过探索。1839年,他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块玻璃放在一盆氯化银溶液下面,让氯化银溶液慢慢地沉积在玻璃板上。这次实验,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后来,他建议塔尔博特用海波代替食盐作为定影剂,把影像固定下来。这些实验和意见,对摄影术的诞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赫谢尔对摄影最大的贡献,是对摄影术语的规范。早在1839年1月,他就在笔记里最先写下了“摄影”(Photograph动词)和“摄影的”(Photographic形容词)。同年3月14日,在写给皇家学院的报告中,他最先使用了“摄影术”(Photography,源自希腊语,即“用光线描绘”)这一个名词。“负片”(指用塔尔博特的方法在暗箱中拍出的效果)、“正片”(指用“负片”印出的影调正确的照片),也都是赫谢尔提出来的。20年后,他还最先使用了“快照”这个新名词。

永留记忆的镜子

写实功能的发现

作为一面有记忆的“镜子”,摄影使人类能将暂时的、稍纵即逝的一刹那以永恒的形式凝固下来,并将这凝固的瞬间影像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转移。

1839年7月30日,盖-吕萨克在法国上议院的演说中,为了说服法国政府购买达盖尔的发明,极力赞扬摄影机拍下的每一个细节具有“难以想像的准确性”。他认为没有一个细节,“哪怕是不可感知的”,能逃过“这位新画家的眼睛和画笔”。

摄影这种精确地记录大自然自身影像的能力,引起了人们的惊奇,也使一些画家感到恐慌。

法国大画家安格尔(Angle,1780~1867),看了用银版法拍摄的照片后,不得不赞叹:摄影术真是巧夺天工,我很希望画得这样逼真,然而任何画家可能也办不到。

一位名叫保罗·德拉罗徐(Paul Delaroche)的画家甚至感慨地说:从今以后,绘画完蛋了!

在惊奇与赞叹声中,摄影的写实功能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就在盖——吕萨克大力赞誉摄影时,富有远见的法国国会议员阿拉哥,在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联席会议上,预言了这种写实功能的应用前景。他说:考古学将从这项新技术中得到多大的好处呀!光要把刻在底比斯、孟菲斯及卡纳克等地的巨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摹写下来,就需要花20年的时间,还要有大批擅长描绘的工匠,而利用银版摄影术的话,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同样规模的任务。天文学也可受益于这项新发明,我们能拍摄月球的地图,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一个人就能完成天文学上花费时间最多、而且最艰巨的工程。

一、最先进入镜头的建筑

最早的写实摄影,拍摄的是建筑物。静止的建筑物,为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摄影提供了最好的题材。

1839年,达盖尔用银版法拍摄过巴黎的街道。有意味的是,达盖尔除了拍摄街区的建筑物外,还摄入了一对正在擦皮鞋的人。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由于曝光时间太长而没有留下影像,但这两个人,由于在较长时间里保持固定的姿势,经过五分钟的曝光,居然能看出他们的影像。

在塔尔博特那本著名的《自然的画笔》中,第2幅照片插图摄于1843年,题名为《巴黎林阴道的风景》。在说明文字中,塔尔博特写道:这张照片是从多弗尔饭店楼上的窗口拍摄的,这家饭店位于贝克思街的拐角处。观众是朝着东北方向看的。时间是下午。太阳正落到饰有圆柱的建筑后面去:建筑物的下面已经在阴影中了,但一扇开着的百叶窗还远远地反射出微弱的阳光。

从这段注解中,不难看出,塔尔博特在构图和用光上已具备相当娴熟的技巧。在同一年,塔尔博特还拍摄了巴黎的旋转广场,其中两张保存于伦敦科学博物馆。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铺砖的广场,通向一组复杂的建筑群,一幅镶嵌有图案的广告在建筑物屋顶两端的山墙处结束。另一张照片,同样是拍摄广场,但时间和角度有了变化,暗示出生命的迹象和运动。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最早的建筑记录者,当属法国的居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 Le Gray)、爱德华-德尼·巴尔德斯(Edouard-DeniS Baldus)和亨利·勒·赛克(Henri Le Secq)。从1851年开始,他们受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的委托,拍摄一些重要建筑物的外观和局部,以记录法国濒临消失的传统建筑。

19世纪50年代,是建筑摄影相当活跃的时期。1857,英国建筑摄影协会成立,更将建筑摄影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期间,建筑摄影在业余爱好者与专业摄影者中成为一种时尚。浪漫的建筑物,是他们主要的题材。他们喜爱拍摄大教堂、城堡以及毁坏的修道院,这也反映了历史复兴主义的流行。

不仅是传统的历史建筑吸引着摄影者的目光,就是一些正在建设中的新工程和新建筑,也被人们拍成“记录照片”保存起来。这种资料,过去由人工描绘,并用大量的文字加以说明,摄影发明后,越来越多地由摄影来承担记录的角色。

1851~1854年,英国“水晶宫”在伦敦的悉丹翰重建。P·德拉莫特(Phili Delamotte)为这个工程拍摄了多幅施工的照片,记录了工程的进展情况。

这类建筑摄影,通常用长时间曝光和小光圈来记录细节,同时避免过度的明暗反差。不少照片构图优美、用光讲究,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品。

二、芬顿与布雷迪的战地摄影

1855年9月9日,英国早期摄影家罗杰·芬顿和他的助手,冒着猛烈的炮火,拍摄已成废墟的塞巴斯堤堡惨相,完成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摄影报道。

在这场历时3个月的战争中,芬顿共拍摄了360幅玻璃底版。这些反映战争场景的照片,成为摄影史上最早的战地摄影作品。

罗杰·芬顿(Roger Fenton,1819~1869),曾任英国博物馆专职摄影师和皇家摄影学会第一任秘书,是一位著名的风景摄影师。后来,在出版商的资助下,并得到英国政府的同意,前往克里米亚拍摄战争的“写实照片”。他租用了一辆马车,和两名助手一道,携带5台相机以及大量的摄影材料,采用当时先进的火棉胶湿版法进行拍摄。芬顿和他的助手们吃、住、工作都在马车上,为了拍照,马车经常穿梭于战地,成为炮火攻击的目标。

那时,拍照的曝光时间,需要10-15秒钟,在这么长的曝光时间里,要拍摄动体照片,在技术上还不可能。所以,芬顿的大部分照片,都是一些关于战地供应的静止场面,战前或战后的前线情况,以及军营中经过精心摆布的军官合影照。芬顿的照片,在伦敦和巴黎举办过影展,并由资助他拍摄的出版商,以相册的形式成套出售。

在拍摄克里米亚战争7年后,芬顿突然退出摄影,从事律师职业,再没有拍过一张照片。

就战地写实摄影而言,芬顿是第一个开此先河的摄影师,但是,他并非拍摄得最多的摄影师。与芬顿拍摄克里米亚战争比较起来,布雷迪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战地写实摄影,规模要大得多。

美国著名肖像摄影师马修·布雷迪(Mathew Brady,1823~1896),是美国“达盖尔式小型画廊”的创始人。他深信,只有摄影机才是历史的最高记录者。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他把开设在纽约和华盛顿的照相馆业务委托给职员,货款10万美元,率领一支由19名摄影师组成的“战地摄影队”,前往战场拍摄前线的各个战役。在历时4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拍摄了这场战争的所有场面,共获得了约7000张底片,并一律以“布雷迪照片”署名。

布雷迪拍摄的内容,比芬顿要广。他们不仅拍摄了军官肖像、营地生活、户外厨房、军中商店,以及碉堡、散兵壕、胸墙、铁丝网等防御工事,还随着战事的发展,拍摄了已成为废墟的桑斯特要塞、没有屋顶的查尔斯顿建筑以及在葛底斯堡战场上阵亡的军人。这些被如实拍摄下来的被弃战场的荒凉景象,和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力的镜头,在芬顿的照片里是很少见的。

这些战地写实照片,有些经手工镌版,刊印在当时的多家报刊上。布雷迪还从中挑选了一些照片,以《杰出的美国人》为名,出版了一套战时人物肖像集。现在,这些照片底版收藏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里,成为美国宝贵的历史文献。

布雷迪摄影小组的主要成员有蒂莫西·亨利·奥沙利文(Timothy Henry O’Sullivan,1840~1882)、亚历山大·加德纳(Alexander Gardner,1821~1882)等。

三、远方的风景

摄影术问世不久,人们便开始迫不及待地带着照相机周游世界,探奇访胜,把自己的所见拍摄下来。

当时的照相设备非常笨重,需要车载、马拉,有时还要雇佣苦力,人拉肩扛。携带着沉重的照相机、玻璃底版和暗房设备,早期摄影者流连于墨西哥的太阳神庙,徜徉于印度的恒河之滨,登上阿尔卑斯山巅,进入科罗拉多峡谷……他们希望,把远方的风景和历史遗迹拍摄下来,带到世界各国人们的眼前。正如克罗底所说的:我们不像勇敢而又富于欲望的摄影家那样疲劳、困顿、危险,因为我们只要坐在炉边就可以欣赏到他们的作品。反之,这些摄影家们却要扛着繁重的摄影器具,爬山越岭,渡海过河。他们的一切辛劳,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求知欲,让我们彻底了解全世界的风貌。(一)走近非洲

1839年11月7日,达盖尔摄影法刚一问世,法国画家韦尔纳和他的朋友弗斯奎,就扛着达盖尔式照相机奔走在亚历山大的街道上了。他们来到一座粉刷雪白的住宅门前,拍下了在非洲大陆上的第一幅达盖尔式银版法照片。

前往非洲大陆的摄影者中,成就最为卓著的是英国的弗里斯(Frith,1822~1898)。1856~1860年间,他曾前往中东进行过3次探险旅行,拍摄了很多照片。特别是在第三次旅行时,他骑着马或骆驼,带着木制折叠照相机,装满蒸馏水的木桶和帐篷式暗房,逆尼罗河而上,行程2400公里,深入到其他摄影家从未到过的尼罗河上游,沿途拍摄了不少尼罗河的风光照片。

弗里斯拍摄的照片,有的尺寸达16×24英寸。这些照片,不少是在华氏130度的高温时冲洗的。在自己搭建的暗房中,他一边工作,一边还要遭受苍蝇和风沙的干扰,条件十分艰苦。弗里斯出版过多部摄影作品集,他曾经从英国出发,横越欧洲大陆,进行长途旅行拍摄,是当时欧洲著名的风光摄影家。(二)鸟瞰阿尔卑斯

阿尔卑斯山的奇险风光,吸引着众多摄影家前往拍照,其中最著名者是法国的巴逊兄弟。

巴逊兄弟拍摄过法国和意大利的建筑物,以及不少著名的景点。其中最引起轰动的,是他们首次在15780英尺的欧洲最高峰——蒙布兰主峰上,拍摄的一幅鸟瞰照《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蒙布兰峰与冰河》。

这幅照片摄于1860年。当时,为了搬运笨重的摄影用具,巴逊兄弟一共雇佣了25个搬运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他们艰难地攀登了三个昼夜才到达顶峰。为了冲洗照片,巴逊兄弟用煤油灯来溶化积雪。可是由于海拔太高,空气稀薄,连煤油灯都不容易燃烧。巴逊兄弟一共拍摄了3张底片,拍摄归来时,人们燃放火花和礼炮来迎接他们。

另一位拍摄阿尔卑斯山的摄影家是西威亚尔(Civiale,1821~1893)。从1859年起,他用10年时间,从地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拍摄了阿尔卑斯山的各个山脉。1882年,他将这些照片分为41类,编成一部阿尔卑斯山的摄影画册出版。(三)美国西部摄影

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国政府派遣地质勘察队到各地绘制地图,不少摄影家随勘察队到西部拍照。他们将内华达、落基山脉、巴拿马、新墨西哥的山脉、峡谷等风景,用照相机记录下来。这些照片,带给人们巨大的惊奇与赞叹。

为纪念美国西部摄影的先驱者,人们将新发现的自然风景,用这些摄影家的名字命名,如杰克逊峡谷、杰克逊湖、沃特金斯山等。

作为地质勘察队的官方摄影师,南北战争期间给布雷迪工作过的奥沙利文,是西部摄影中行程最长的摄影家之一。1867~1869年间,他参加了北纬40度线上的摄影队。1870年,在开凿巴拿马运河之前,他又参加了运河测量队。在此后的探险中,他拍摄了克罗拉多溪谷。

1873年,在新墨西哥州切里峡谷,奥沙利文拍摄了一张非常著名的古代废墟照《切里峡谷的古代废墟,新墨西哥(准州)》。关于这个地方、它的建筑以及悬伸的岩石,照片旁边作了这样的说明:正如人们所注意到的……此处高约800英尺(相当于250米),暴风雨的力量使它在横向上有了明显的褶皱,上面的水滴又使之产生了纵向的皱褶。

奥沙利文与其他西部摄影师拍摄的照片,被编辑装订成册,制成铅片后一版再版。这些照片,有的只有标题,有的附有详细的说明文章。如奥沙利文在科罗拉多州科内约斯峡谷拍摄的一池湖水的照片旁,就有一篇工程师们撰写的文章,解释河狸怎样堵住以及为什么要堵住那个池塘。这些照片与文章,让读者对美国西部的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西部摄影中,来自旧金山的卡勒顿·E·沃特金斯(Carleton·E·Watkins,1829~1916),也拍摄了极为杰出的照片。1861年,沃特金斯开始在加利福尼亚的约塞米蒂山谷拍摄。他使用的是大型相机,可以拍摄18×21英寸的底片。

约塞米蒂山谷是内华达山脉的花岗岩山峰中的一个山谷,位于莫塞德河源头的马利波萨县。在沃特金斯的照片中,约塞米蒂是一片有着平静的水面、树木和岩石的广袤土地。在他看来,约塞米蒂不只是一个风景区,它广阔而令人振奋,是一座美洲人民成就的自然博物馆。

1868年,美国地质学家J·D·惠特尼(J·D·Whitney)来此勘探,撰写了《约塞米蒂》一书,并由纽约的裘力斯·比恩公司出版,其中有54幅照片插图,大部分是由沃特金斯拍摄的。

沃特金斯及其同伴拍摄的照片,使约塞米蒂山谷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亚当斯就是在看了约塞米蒂山谷的照片后,对摄影产生兴趣,并在约塞米蒂拍下了自己的第一张照片。亚当斯在回忆录中写道:第一次见到约塞米蒂,我就听见命运的召唤了。

拍摄美国西部,最著名摄影家是威廉姆·亨利·杰克逊(William Henry Jackson,1843~1942)。他曾在太平洋联合铁路沿线拍摄风景,后来又随同政府的地理调查团,参加怀俄明州和黄石地区的勘察工作。作为调查团的新发现,杰克逊拍摄的黄石地区的风光照片,在美国国会大厅进行了展示。这些照片,引起国会的重视,并促使国会通过1872法案,把黄石地区建立为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杰克逊在拍摄时,使用的是一架干版照相机,笨重庞大的摄影器材需要两头骡子来运输。为了在平板玻璃上涂上感光乳剂,他不得不在景点上支起帐篷,在黑暗的帐篷内进行操作。多年后,杰克逊回忆当年的拍摄情景时说:我们没有高速乳剂去记录阴天的影像,或凝固风中摇动的树叶,也没有滤色镜去突出空中的云彩……在坏天气里,我们只有耐心地操作化学药品,以求获得可以接受的照片。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杰克逊拍摄了许多充满西部原始风光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以丰富性和多样性,记录了那个时代和地域。

在杰克逊的摄影生涯中,最令他难忘的是拍摄圣十字架山峰。1873年8月10日,一头骡子将驮在背上的底片摔碎在岩石上,使杰克逊几个月来拍摄的照片毁于一旦。他只好又返回去,跨越荒无人迹的溪谷,费力地寻找自己走过的足迹,重新拍摄这些照片。他越过北萨沃奇岭到达山的底部,爬上毗邻的若特奇山,支起帐篷,露宿在林中,等待晴好的光线。结果,奇迹出现了:天气返晴的山坡上,因山的沟缝走向和永久的积雪,在峰顶形成了巨大的十字架造型。于是,杰克逊连忙拿起相机,拍摄了这罕见的奇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