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3 01:47:35

点击下载

作者:(美)V.M.希利尔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试读:

出版说明

这是一套专门为孩子写的课外读物,也是一套畅销世界近百年的名著。

20世纪初,身为美国卡尔维特学校校长的V.M.希利尔,认为孩子们在数学、语言之外,还应该接受历史、地理、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他痛感当时这些方面适合孩子看的书太少,就立志为孩子们写一套此类读物,于是便有了《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史》,接着是《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地理》,最后是《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史》。

希利尔学识渊博,周游过世界,熟知世界历史,对地理和艺术也深有研究。同时,作为老师的希利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这使得他在写这些作品时,能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从孩子身边熟悉的人、事、物着笔,还穿插生动有趣的故事。所以,希利尔的世界历史、世界地理、艺术史读来妙趣横生,颇具吸引力。

希利尔在书中展现出的对孩子真诚的爱、循循善诱的讲述方式、平等对话式的提问方法,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这三部作品虽然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今天的孩子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经典作品的“原汁原味”,译者完整保留了作者的行文方式和所涉及的内容。对于有些物是人非、略显陈旧的知识点,我们未做过多的改动,而是以“译者注”的形式对相应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更是对历史本身的尊重。

希望希利尔的这套呕心之作能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喜爱,能真正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若还能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有所裨益的话,我们就更感欣慰了。

第一篇 绘画

第一章 世界上最古老的图画

我手上拿着一支铅笔,一边看着课桌,一边听老师讲课。课桌上本来有两个黑点,相距大约三厘米的样子。我漫不经心地用铅笔尖在一个点上戳了一下,又在另一个点上描了一下,两个黑点就成了一双小眼睛。我又在两个黑点周围各画了一个圈,再用一条短弧线把两个圆圈连接起来,于是,这双小眼睛就戴上了一副眼镜。

第二天,我在眼睛底下画上了鼻子和嘴巴。

第三天,我画完了一张脸,还给他加上了耳朵和头发。

第四天,我给他戴了顶帽子。

第五天,他有了胳膊、腿和脚,一个完整的人出现了。

第六天,我用铅笔把画描了一遍又一遍。我重重地把画的线条加深,直到它们在课桌上留下了一道道凹痕。

第七天,我把画作完成了!但与此同时,我也被老师发现了。

第八天,我爸爸收到了购买新课桌的通知,而我得到了……嗯,你能猜到是什么的。

我妈妈说:“他可能会成为一个艺术家。”

我爸爸说:“天哪,那可得阻止他啊!要不然我要花的钱可就远不止买一张新桌子啦。”后来,老天果然阻止了我……

据我所知,有所小学在学校大厅专门放了一张大木桌用来给学生们画画。在木桌的正上方写着:“如果你实在要画画,就画在这张桌子上,请不要画在课桌上。”

如果我把一支笔放在你手中,你是绝对忍不住要画些什么的,不是吗?事实上也是这样。不论是谁,只要他手上拿着笔,不管他是在听老师讲课、在接电话,还是做什么其他的,如果有本子,或者只是一张纸,他就会在上面画些东西: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者是人脸什么的。如果没有本子,呵呵,那他就可能会在桌面或者墙面上画了!总之,人都是会忍不住要画点什么的。

你想想看,哪本电话簿上不是被画满了东西,或者一堆涂鸦吗?我们把这叫作人之本性。因为几乎只要是个人,他就会这么做。

如今,动物也可以学会许多人类会做的事,但是画画,动物是怎么都学不会的。狗可以学着用两条腿走路,也能去取报纸;熊可以学会跳舞;马可以被训练得会数数;猴子可以学会从杯子里喝水;鹦鹉甚至可以学习我们讲话……但是,只有人才是唯一可以学会画画的,其他动物都不能。

我敢打赌每个小孩都肯定在某时某地画过画,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你是不是也被我说中了呢?我猜你可能画过一匹马、一座小屋、一艘船、一辆汽车?再不然最少也画过一只猫咪或一条狗。也许你会说你画的那只狗看起来就像一只猫,甚至有人说像毛毛虫!但是即便如此,你也要知道你比任何动物都要强多了,因为它们压根就不会!

你可能不相信,但事实是即使在很久很久以前,住在洞穴里的,浑身还长着长毛,看起来就像野生动物的原始人,他们也是会画画的。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和笔,他们就在洞穴的壁上画画。我们的祖先穴居人直接把画画在洞穴的岩壁上,或者洞穴的壁顶上,所以那些图画可不像现在的艺术,被人们用框装裱起来,然后再挂在墙上。

虽然原始人没有什么工具,但是他们画的画也不尽相同。有些图画是直接在墙上刻画出来的,还有一些刻画过之后又上了色。

远古时代人们使用的颜料一般由有色黏土和动物油脂混合而成,通常只有红色和黄色这两种。另外一种颜色是黑色,是由两种不同的上色方法形成的。一种是直接用动物的血做颜料,虽然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渐渐褪成暗黑的颜色,但在最初实际上是鲜红色;还有一种本身就是黑色,它们的来源从有些图画上看起来,是用木棍烧成炭后画出来的,就像我们用燃过的火柴可以画出黑色的印记一样。再有一些图画它们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刻在骨头上、鹿角上或者象牙上的。

虽然没有纸笔,可是穴居人还是有这么多画画方式的选择,所以他们怎么会放弃这种人类固有的天赋——绘画呢?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猜一猜穴居人到底会画些什么吧!

假如我让你随便画点什么,什么都可以,试想想看,你会画些什么呢?嗯,让我先来猜一猜吧。我想你画的东西应该不超出以下五种:首先是一只猫,我猜中了吗?没有?好吧,我知道了,那应该是一艘帆船或者一辆汽车,还不对吗?那你画的一定是一座房子。如果我还没有猜中的话,那就一定在下面的这三样东西里:一棵树、一朵花,或者是一个人。哈哈,被我猜中了吧!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吗?

让我们再来一起猜猜穴居人会画些什么吧。事实上,穴居人只画一种东西。不是男人,不是女人,不是树,不是花,也不是景色。他们画的主要是动物。那么你认为会是哪种动物呢?

狗?不是的。马?也不是。狮子?还不是。他们画的动物通常很大,很奇怪。但是他们并没有乱画,相反,这些动物都画得很好,所以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出它们的样子来。上图就是一张长毛象穴居人在几千年前画的图画。

看得出这张图画画的是某个动物,而且这个动物不是猫、不是狗,也不是由于画得不好而长得像毛毛虫的东西,这是一种真实存在于远古穴居人那个时代的动物。它看起来很像大象,事实上的确也是一种巨型象,但它的耳朵没有现在大象的耳朵长,而且它的毛发非常长。现在的大象虽然有兽皮,但几乎没有毛发。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将这种生活在远古时期的动物叫作长毛象。长毛象毛发很长,因为那个时候地球的气候非常寒冷,长长的毛发可以保暖。另外,长毛象比现在的大象要大很多很多。

你一定也很想见见这种巨大的大象吧,我也一样!因为它是如此的特别,我也想陪你一起去看,可惜现在已经没有存活的长毛象了,像恐龙一样,它们已经绝迹了。但是现代人找到了它们的骨头,并且将这些骨头拼接起来,组成了大型骨架。所以我们还是可以知晓长毛象确实存在过,而且体型非常之大。如今在美国,还有人仍然把非常庞大的东西叫作“长毛象”,比如在美国肯塔基州就有一个长毛象洞,事实上那里以前从来没有长毛象居住过,这个洞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它非常大。所以“长毛象”在美国的词语里用于比喻,形容非常大。穴居人《美洲野牛》

除了长毛象外,穴居人也画其他动物,包括美洲野牛,是水牛的一种。在美国的五分硬币上就有一张美洲野牛的图片,它的样子看起来和公牛差不多。

我想再给你讲一个故事,是穴居人的画引发的现代生活的趣事。以前在西班牙,有一个小女孩跟着她的爸爸进了一个洞穴去找箭头玩。当她爸爸在地上寻找时,小女孩往洞的顶上望了一下,她发现洞顶上画着一些东西,看起来很像一群公牛。小女孩就叫道:“爸爸,快看,有公牛!”她爸爸以为女儿见到了真的公牛,大惊失色,慌忙叫着:“在哪?在哪?”

虽然长毛象灭绝了,但是其他的很多动物还没有,所以穴居人画的其他动物很多也跟今天的动物差不多,比如驯鹿、长角鹿、熊和狼。

穴居人在画这些图画时,洞穴里非常暗。因为那时洞穴当然是没有窗户的,唯一的光线就是火把所发出的昏暗的光。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些画呢?这些图画绝不仅仅是装饰墙壁那么简单。我们认为那时的人们画这些画是为了祈求好运,就像中国人喜欢把鞋形的器物挂在墙上,希望可以辟邪、带来好运一样(原文是“把马蹄铁放在外面,希望带来好运。”——译者注)。当然,他们也可能是希望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记录下他们宰杀的某种动物。不过要是让我猜,我就会觉得其实穴居人就是忍不住想画点什么,就像今天的我和你一样,总是忍不住在车库墙上涂抹点东西,甚至有时候画在自家房子的墙上,又或者,像我一样忍不住画在了课桌上……

这些原始人——长须长毛的穴居人——他们所作的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画,这些画的画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去世了。你能想出有什么东西可以像这些图画一样保存这么长时间吗?

第二章 这幅画作的奇怪之处

古埃及人已经不叫“穴居人”了,因为他们已经不住在洞穴里,而是住在房子里面。古埃及人住的房子通常是小土屋,实际比穴居人的洞穴也好不了多少。但是,古埃及人的绘画作品并没有画在他们住的小土屋的墙上或者天花板上。古埃及人把绘画作品画在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而这些重要的地方并不是他们活着时居住的房子,而是他们死后住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坟墓”,古埃及人认为坟墓是很重要的。另外,古埃及人还十分重视他们为神灵所修建的房子,那就是神殿。所以他们也在神殿上作画。

你知道大部分人死了以后都会被埋在地下,但是古埃及人却认为人死了以后是万万不可以埋在地下的。古埃及人的观点与我们现在的观点大相径庭,其实这里是有地理原因的:埃及的尼罗河每年夏天都有洪涝灾害,古埃及的大部分土地一年里有接近半年都被淹着,这样的地方很不适合修建坟墓。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尸体在几千年之后又会复活。所以,国王和一些富翁就会给自己修建陵墓,他们在自己还没死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死后“居住”的陵墓了,而且他们希望陵墓能够长久保存,能够等待几千年后的“重生”。

保险柜是安全的,古埃及人就希望把自己的尸体放在像保险柜一样万无一失的地方。保险柜肯定不能是木头做的,因此建这些坟墓用的材料也像保险柜那样讲究,绝不能用木头或者其他类似容易腐烂的东西。虽然它们用的不是现代保险柜使用的钢铁,但也是坚硬的石头、砖块,这样才能长久地保存下去。在古埃及,人们不仅对陵墓讲究,他们对尸体的保存也有永久的要求,因此在人死后尸体会被抹上药物、香料防止腐烂,这样就可以长久保存了。

这些用药物涂抹防止腐烂的尸体就叫作木乃伊,他们被装在人形棺材里。装木乃伊用的木盒上,陵墓和神殿的灰泥墙上,都被古埃及人画上了层层叠叠的图画,几乎连一点缝隙都没有。而这些图画一般是在人去世之前就画好了的。

古埃及人不仅作画的地点与穴居人不同,他们画在木乃伊木盒(也就是他们的棺材)、陵墓或神殿墙上的内容也不再是野生动物了。古埃及人大部分画的是人:普通人、贵族、帝王,还有各种神。古埃及人的有些画中也会有动物,但是他们画的动物和穴居人画的动物也古埃及人带着礼物觐见国王不一样。

有一个问题我想考考你:你今年多大了?等一等,不要着急告诉我,因为我有一个方法,可以不问就知道小朋友的岁数。我给小朋友每人发三张图画,是人脸的画,但是每张画上的人脸都漏掉了些什么。比如,第一张画上的脸没有眼睛,第二张没有嘴巴,第三张没有鼻子。然后我问:“小朋友,你们说每张画都缺了什么呢?”你要是说这好简单,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你一定六岁多了。你可能认为任何人都能说得出来,但事实上小孩子在六岁之前,是完全看不出来这些画都缺了什么的。因此,如果你问的小朋友回答不出来,那你就知道他还不到六岁。左图是一幅古埃及人画的图画,画中有几处奇怪的地方。你看得出来吗?这幅画里有一个坐着的人,他在干什么呢?他在做长矛。我不知道你的年龄够不够大,能不能看出这幅画的漏洞在哪里。在我告诉你之前,自己试试看能不能找出画中的问题。即使你看不出来,你也有可能已经六十多岁了,因为也有许多年龄很大的人会看不出来的。做长矛的人这有点像猜谜,你猜对了没有呢?

我来揭晓答案了!答案就是:画中那个人的眼睛的形状是我们正视一个人时看见的样子,但是画中的脸却是侧向我们的。所以这幅画奇怪的地方就是,一张侧面的脸上被画了一只正面的眼睛。

这幅画还有另一个奇怪的地方。你会发现画中的人物扭曲着身体——他的双肩是正朝我们的方向的样子,而两条腿两只脚却是侧面的姿态。

在古埃及时期,所有的画家都会按照一定的方式来画一定的事物。所有古埃及画家学画的时候都是这样学的,因此他们也必然要这样画——正面的眼睛配侧面的脸,正面的肩膀配侧面的腿和脚。

你一定看过杂志吧,那你注意过封面上的图画吗?不同的杂志画着不同的东西,有些画的是美女、鲜花,就是单纯的景物;而有一些画的则是一个故事,或者是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这些讲述故事的图画下面有的还有说明图画含义的文字,但是有些图画不需要任何文字说明就能讲述一个故事。这些讲故事的图画又叫作“插图”。

古埃及的图画大部分都是插图,有些插图有文字说明,有些没有。图画故事内容丰富,比如去世的国王、王后生前的事迹——他们的战役、群体狩猎或巡游等等。在这些图画的上面、下面或者旁边,常常会有描述这幅图的古埃及文字。不仅是图画,古埃及文字本身看起来也像是一种图画。事实上,古埃及文字正是图示化书写的一种,被称为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画画的习惯,除了上面测验你年龄的“正面侧身像”之外,还有就是在一幅画上同时画国王和平民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把国王画得非常高大,而平民则被画得极其矮小。于是画中的国王就像是个巨人,看起来是平民的两三倍高。而这个绘画的习惯,或者说是画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出国王的伟大。

如果一个人站在另外一个人后面的远处,你知道要怎么画吗?对,就是将后面的人画得比前面的人小一些,位置上再稍微往上一些。但是,古埃及人不知道这种方法。不管远近,古埃及画家都把人画得一般大小。可是这样的话就很难区别前后了——古埃及画家的方法是将后面的人画在前排人的头顶上。我们现在的画家有成百上千种的颜色,但古埃及人只有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四种鲜艳的颜色,另外有黑、白、棕色。但是他们的画都很不容易褪色。你知道即使是现在,找到不会褪色的颜料有多难吗?窗帘、沙发罩,甚至含有象形文字的古埃及图画裙子的颜色都会褪掉的,除非它们是耐晒的。他们画的这些画直到今天,颜色还和几千年前刚刚画好的时候差不多,颜色还是那么鲜艳。这是因为这些图画都藏在黑暗中,阳光无法将它们褪色?他们在灰泥墙上的图画颜色十分明亮,甚至是那种不自然的鲜艳,但事实上古埃及人觉得被绘制的东西是否有颜色或者是什么特别的颜色,都无关紧要。他们只是按照他们觉得好看的方式上色。他们可能会把一个人的脸涂成鲜艳的红色甚至绿色!

古埃及人的画都被画在陵墓里面,所以他们其实最初就没有想用它来给任何人欣赏。那么是古埃及人自娱自乐吗?他们为什么要画这些画呢?其实西方人就有一个传统,他们修建一座大楼,比如基督教教堂、神殿,他们就会在地基里放一块空心石头。人们会在这块空心石头里面放上报纸、相片等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希望建筑物耸立的时间长久,埋在地下的东西要一直到建筑物倒掉以后才会公之于众。于是几世纪之后的人才可以看见当时埋在下面的东西。这样做用意何在?你们自己猜猜答案吧。说到底,现在人的想法和古埃及人的想法其实也差不多。

第三章 宫殿上的谜题

在我手中的地图上,距离埃及一英寸(就是大约两厘米)的地方,还有另外一个古老的国家叫作——嗯,其实这里有很多名字念起来很绕口的国家。埃及境内有一条河,而那些在埃及以东数千千米以外的那些国家附近则有两条河,所以我们就把这些国家概括在一起简称为“两河流域”国家。什么?你真的想知道这些国家的名字?好吧,那我就讲给你们听——美索不达米亚、卡尔迪亚王国、巴比伦王国、亚述王国——就是它们的名字。

传说中,曾经的“伊甸园”就位于这个地区。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如果你要问哪个流域的历史更加悠久一些,其实我们也不很清楚。

在两河流域,当时的国家都由威严又残暴的国王统治着。古时候的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城市所在地——这些城市或许比纽约和伦敦还要大。不过很可惜,这些古老的城市早已不复存在了,这是因为那些房屋并没有像埃及的一样使用石头建造。两河流域之所以这样建造房子,是因为这里有很多泥土,但是石头却很少,所以两河流域的人们只能用土砖来盖房子。砖是用泥土做的,土砖房就不如古埃及人的石砖房那样经久不衰。而且,两河流域的人们把砖块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后就直接拿来盖房子了,并没有像古埃及人那样将砖块晒干先用火煅烧后再使用。晒干的土砖很不结实,那它们盖的房子保持不了多久就塌掉了。两河流域那些曾经气势恢宏的城市,如今只剩下了一堆堆残破的土砖,如果你去两河流域的遗址看看就会发现,原本的城市有建筑的地方就好像形成了许多座天然的小山丘一样。

你或许会奇怪,既然煅烧成的砖块比晒过的土块保存时间更长,为什么两河流域的人不这样做呢?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木头或者燃料供给火源。你要知道,烧砖头是要很多木材的。尽管如此,两河流域的人们还是会在一部分瓦片上绘图装饰,然后再在这些画好图的瓦片上抹上一层类似于玻璃的物质(我们今天把这种物质称为“釉”),他们会把这些少量的、艺术加工过的砖块放到火中煅烧,于是就形成了琉璃片。这些琉璃片后来被考古学家从曾经是城市的土堆中发现,并且挖掘了出来。

在埃及,正如我告诉过你的,艺术家的画主要是为了死去的人画的,并不是为了给活着的人们欣赏。但是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并不在乎死去的人,他们画的画是用来给活着的人们看的。

两河流域的国王们也不像古埃及国王那样给自己建陵墓,他们似乎并不在乎自己死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但是两河流域的国王们对自己居住的宫殿却很是讲究,对他们的神所居住的神庙也不敢怠慢,所以他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和庄严的神庙。这些宫殿和神庙也是用土砖砌成的,但是宫殿和神庙如果只用黏土修建的话看起来很一般,于是工匠们在这些建筑物的墙上贴满了画有装饰绘画的雪花大理石板和琉璃片,于是这些房子就从土砖房变成了真正的宫殿。

雪花大理石是一种白色的石头,非常软,就像石膏一样。正因为雪花大理石板的这种特性,两河流域的工匠喜欢在它上面用与古埃及人相同的方法刻画各种图画。

他们在每块瓦片上刻画一小部分,然后把许许多多块瓦片放到一起,就像拼图一样组成一幅幅完整的镶嵌细工画作。镶嵌细工画由许许多多不同颜色的小石块拼接而成,两河流域的画家们就是最早运用这种图案技术的人。

古埃及人画在他们陵墓和神庙墙壁上的绘画作品至今都还保留在那里,如果你去埃及玩的话应该还能看到,只是那些画在木乃伊木盒上的图画已经被转移到博物馆里保存了。那么两河流域的绘画又在哪里呢?逻辑上来讲它们应该在土堆里。事实上也是这样,不过它们被人们从以前是建筑物的土堆下面挖了出来,现在也保存在博物馆里面了,所以我们只要去博物馆就可以参观到古埃及人的木乃伊木盒上的绘图和两河流域人们的绘图作品了!

和古埃及人们绘画的题材相似,两河流域的人们在雪花大理石和琉璃瓦片上画的也主要是关于国王和他的国民们的日常活动。他们最喜欢做、又经常开展的两项活动是战役、狩猎,所以很多画画的都是各种战役和狩猎的故事。

两河流域和古埃及人在绘画方面不仅仅是题材相似,两河流域发现的图画,在画法和技巧等很多方面也都与古埃及人的作品非常相似。比如,两河流域流传下来的画像作品和古埃及的一样,也都画着侧脸配着正面的眼睛,不过两河流域的绘画中人物的双肩是侧面的。对于画中人物前后的区分,两河流域的画家和古埃及的画家使用的画法也基本一样,那就是把后面人画在前边人的上面(头顶上)。但是,两河流域的人在这点上似乎又有一点进步,因为在有些画中,两河流域的画家除了把后面的人往上画之外,还试着把后面的人向上移动一点,还会缩小一些,并用前面的人遮挡后面的人的一部分身体,而不像古埃及人的画作那样,前后的人物完全是一样的大小。这种在图画中表现远近距离的效果叫“透视”。

虽然绘画的主题和手法都基本相似,但是两河流域画作中的人物与古埃及人绘画作品里面的人物却很不相同。因为两河流域人崇尚有力量和强壮的人,而且还认为强壮的标志就是长着长长的头发和长长的胡须。因此他们画的国王都具有健壮的典型标志:手臂和腿部肌肉十分突出,而且都有长长的头发和长长的胡须。除了这些特点,两河流域国王的每一缕头发和胡须都呈现整齐排列的螺旋卷状,就好像刚刚用烫发棒烫出来的一样。

两河流域的画家画出来的动物形象要比古埃及人画的自然得多。他们最喜欢画的动物是狮子和公牛,因为这两种动物都非常强壮——他们崇尚强壮。

两河流域的人们在设计和装饰边框上也十分出色。他们的画作中有一种装饰图案设计得简单大方,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使用。那是一个在中间圆点周围环生命之树绕花纹的图案,叫作“圆花饰”。另外,你在浴室的地板,或者公共建筑的砖墙上,也还能看见一种叫作“连环结”的图案,那也是两河流域的画家们创造出来的。

除了“圆花饰”和“连环结”,两河流域还有一种常被绣在地毯或刺绣上的图案被其他许多国家的画家模仿。这种通常被绣在地毯和刺绣上的图案被称为“生命之树”。它看上去不像任何真正的树,因为画中的生命之树同时长满了不同类型的叶子、花和果实。我们并不知道它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叫作生命之树,所以你只能自己猜了。

第四章 以假乱真的画

在我小的时候,曾经养过一只猫咪。我把它抱到镜子前玩耍,小猫看到镜子中自己的样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猫,总是弓起身子对着镜子叫,特别有意思。不过却有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如果我给小猫看猫咪的图片,它却视而不见,没有任何反应。狗在这点上和猫一个样,它总是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汪汪汪”地叫个不停,但却对图片中的小狗没有任何反应。所以嘛,虽然动物有眼睛能看见东西却没法欣赏图画。

不过呢,有些人也和动物一样,他们能看得见图画,但就是不懂得欣赏。所以能看得见的也不一定就会欣赏。《圣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有眼睛,但不会欣赏”,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我小时候,家附近拐角处有一家糖果店。店里的柜台上面有一枚银圆的画,这枚银圆被画得非常逼真,几乎所有人都试过要把它捡起来,然后才发现它只是一幅画。我当时觉得这幅画棒极了,认为画它的画家也非常了得。

我还记得我曾经被领去参观一个美术馆,那里有一幅我最喜欢的画。对我而言,那幅画是一个奇迹——画中是一位女士躲在半掩的门后向外偷看的样子。当你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时候,肯定会大吃一惊的。这幅画画得太逼真了,以至于你很难相信实际上并没有那个门和那个偷看的女士。我觉得它肯定属于很了不起的艺术作品——一幅栩栩如生的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画。

嗯,看来古希腊的画家对画作也有着同样的理解。希腊和埃及两个国家隔着地中海遥遥相望,这点你可能早就知道。但是你很可能不知道希腊人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雕塑家和建筑师,不过他们的绘画就没有他们的雕塑和建筑这么优秀了,因为他们的画作大部分都是我刚才给你描述的这种以假乱真的画。希腊的画家们都在试图画出无限逼真的作品,让人分不清真伪。

古埃及和亚述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后来闻名于世,可是我们却不清楚画这些画的人到底是谁。与之相反的是,我们知道许多希腊画家的名字,但却不知道他们的作品有哪些。我现在要给你介绍的这位画家,是我们知道确切名字的第一位画家。这位画家是一位希腊人,名字与大部分希腊人的名字一样,都比较难写,而且读起来也很拗口,并不像史密斯或琼斯那么易读。他被人称作“希腊绘画之父”。你真想记住他的名字吗?好吧,那我就告诉你,他叫波利格诺托斯。我们现在知道他当时是那么了不起,要感谢与他同时代的作家在书中的记载。可是这么一位著名的画家却没有任何作品被保留到现在,而我们只能相信书中的评价了。

事实上,希腊绘画作品被保存下来的都少得可怜。导致这个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大部分的画作都是画在很容易搬运的东西上的,就像现在人们挂在墙上的画一样。这些容易移动的画作历经这么多年,到现在都已经丢失或损毁了。

希腊画家宙克西斯是最有名的“以假乱真”的画家之一,他出生于公元前400年。据说他曾经画过一个小男孩手里捧着一大串葡萄,吸引了许多鸟儿飞过来啄这幅画,想要吃画上的葡萄,因为画中的葡萄实在是太逼真了!宙克西斯拿这幅画与另一位名叫法哈修斯的画家进行比赛,看谁才是更伟大的画家。所有的人都认为宙克西斯肯定能赢,因为他画上的葡萄甚至让小鸟都认为是真的。而法哈修斯用来比赛的画却被一幅帘子给遮住了。

于是,宙克西斯对法哈修斯说:“现在,请你把帘子拉开,让大家看看你的画吧。”

法哈修斯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我的画就是这个幕帘。连你,一个真实的人都被骗,认为这个帘子是真的,所以我赢了。虽然你骗了小鸟,但是我却骗了你。”“还有,”法哈修斯接着说,“你画的那个小男孩其实还不够逼真,否则他拿着葡萄,小鸟应该被吓跑才对啊!”

人们还对另外一幅希腊绘画作品的评价很不一致。有人说它是希腊最好的一幅画,也有人说是最糟糕的一幅。这幅画在一个著名建筑的大厅里,不过不是被挂在墙上,而是画在地板上。上面画有果皮纸屑,还有一些剩饭剩菜,看起来就像是客人离席后,还没打扫的大厅,因此这幅画也就叫“未打扫的大厅”。希腊人都觉得这幅画画得非常棒。但是不管它有多么自然、逼真,这些果皮纸屑、残羹剩饭又如何谈得上美呢?

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叫亚比利斯,他和当时年轻的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是好朋友,他也为亚历山大大帝画过不少肖像画。而现在我们对他更多的了解,则是非常有名的两句话。

曾经有个鞋匠指出亚比利斯的一幅作品中人物脚上的草鞋画得不对,亚比利斯接受了他的批评,而且还很高兴得到了行家给的建议,于是对自己的画做了修改。可是第二天,这位鞋匠说他这幅画的另一个地方画得也不对,这次亚比利斯一听就知道鞋匠是没有根据的胡说,于是他大声道:“你管好你的鞋楦就行了,鞋匠兄。”鞋楦就是做鞋用的木制模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他管好自己分内的事,只评价自己懂的。

亚比利斯工作非常努力,要求自己每天做的事情都要有意义。他经常说:“没有一天能不画线。”(意思是“曲不离口,笔不离手”——译者注)尽管他是两千年前的人,但是我们现在还在引用他的话。这些话后来成为格言。虽然亚比利斯的绘画作品一幅也没有被流传下来,但是那个时代所有的人都称他为希腊最伟大的画家。人们都非常尊敬他,把他说过的话流传了下来。

虽然看不到画作,听听希腊大画家画画的故事也很有趣。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亚比利斯运用画笔的技能非常高超。据说有一天亚比利斯去拜访他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也是一个画家。不过亚比利斯去的时候,他朋友正好不在家。亚比利斯想看看他朋友能否知道谁来过了,就拿起一支画笔蘸上颜料,在朋友的画板上画了一条非常细的直线,然后就走了。当他的朋友回来看到这条线的时候,惊叹之余,确定地说道:“亚比利斯来过了!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够画出这么优美的线条了——除了我以外。”

说完这句话,这位朋友想了想然后拿起画笔,沿着亚比利斯的线画了一条与他的线一样长、但是更细的直线,于是这条线就将之前的线从中间一分为二地劈开了。不久,亚比利斯又回到朋友家来,当他看到自己画的线被一条新的细线分开后,他再一次拿起了画笔,在新画的那条线上,又画了一条更细的线,将第二条细线又再一次沿长度方向分开了。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如果让我给这三根线取名的话,就叫作“切头发丝”,是不是很形象呢?

这些听上去如此技艺高超的画作却没有一张保存下来的,真是可惜得很,虽然我真的很想把图片展示给你们看。要是有图片,你还可以自己评判一下,检验一下这些画是不是和记载相符,真的那样出众!

第五章 瓶子、罐子上的绘画

尽管有许多古希腊绘画没有被保存下来,但是有一种绘画作品却一直保存至今,而且我们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这就是希腊的花瓶绘画。

我们很少看到今天的花瓶瓶身上画有装饰图案,大多数现代的花瓶是用玻璃、瓷器或铜做成,一般仅仅用来插花。不过古希腊的花瓶都是用黏土做成的,他们的花瓶也不是用来插花,而是用来装水啊、酒啊、油啊以及药膏、香水等各种液体,功能类似今天的水瓶等容器。

古希腊的花瓶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非常漂亮。它们有的细细高高,有的矮矮胖胖;有的像杯子那样侧面有一个手柄,还有的呢,两侧都有手柄。我们今天用的容器尽管材料不同,其实都模仿了希腊花瓶的形状。

古希腊人还为这些不同形状的容器取了不同的名字,尽管这些名字很难记,不过你要是学上几个希腊词语用来称呼你们家里的各种形状的容器,其他小朋友们听了肯定都会崇拜你知识渊博的。我现在就来教你。Kylix:一种宽口平底的容器,形状有点像果盘。Askos:一种低矮的容器瓶,侧面有一个嘴,顶上有一个长柄,是当时用来给油灯添灯油的容器。也就是说它其实就是一种储油瓶,虽然不是用锡(或马口铁)做的。Amphora:一种瓶身很肥大的花瓶,瓶颈上有两个手柄。inochoe:一种大花瓶,形状像水罐。Lekythos:一种细细高高的花瓶,有一个手柄,形状像水瓶。

古希腊花瓶中,所有上等的货色外面都画有图案。这些花瓶要是用于给古埃及人做装饰,图画肯定是国王或者王后;要是由亚述人来画,那就一定是国王了。不过那时候的希腊没有皇族,所以没有国王和王后可画,因此这些花瓶上主要画的是古希腊的神和英雄人物,还有就是古希腊童话故事或者神话故事里的场景。古希腊花瓶上的绘画就像书中的插图,都非常漂亮雅致,只是不能够以假乱真。当然了,你要想让人把画误以为真,除非画中的景物与真实的一模一样大小,否则是很难的。

这些瓶罐上的图画根据颜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的底色是陶土色(红色),画是暗色(黑色);或背景是黑色,而图画是陶土色(红色)。第二种风格的画看起来就像是整个瓶身先被涂成了黑色,然后在上面刻画的图画露出了原本瓶身的陶土色。古希腊红色画、黑色底花瓶

第六章 基督徒和耶稣画像

在西方文化里,人们最熟悉的人物就是耶稣了,虽然没有人知道耶稣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估计你也知道,西方的绘画作品中耶稣的画像比其他任何人的都要多,但是,你可能会很惊讶耶稣的形象都是想象出来的。如果有一张耶稣写实的画像,不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都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作品。即使是早期的耶稣画像,也都是在耶稣去世很久之后才画出来的,创作那些画像的画家从来都没有见过耶稣本人,所以画家们也就只能根据他们自己的想象来创造耶稣的形象了。

意大利的罗马城是耶稣时代最著名的城市。罗马城里的基督教徒逐渐增多,其人数甚至很快就超过了耶稣诞生地那里的信徒人数。早期,信仰基督并不是公开的,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基督教是危险的派别,所以对基督徒进行压制和折磨,甚至直接就处死。

罗马的基督教徒隐藏在城市的地下,他们挖了无数个地下室,并且用隧道连接起来。基督徒活着的时候在地下室里集会,死了也就埋在地下的洞穴里。这些阴暗潮湿、只用很微弱的灯光照明的洞穴就叫作“地下墓穴”。尽管地下墓穴的条件惨不忍睹,但是它的顶部和侧壁都被耶稣的画像占满了。这些画像中,有一幅画的是作为牧羊人的耶稣肩上扛着羊的形象,你能猜到这些早期耶稣画像中的耶稣是依据谁来画的吗?我开篇就告诉过你,事实上画画的人没有见过耶稣,那么答案是什么呢?就让我告诉你吧,这里的耶稣其实是来源于一位古希腊神的画像!

其他一些早期基督徒绘画描述的则是丹尼尔被关进狮子洞、约拿鲸鱼腹中历险,还有古希腊神俄狄浦斯使用神曲迷惑野兽等的故事情节。

罗马地下墓穴中发现的绝大部分画作,其实不是我们所说的绘画,它们只是装饰,不过是对基督徒有着特殊意义的装饰。他们绘制鸽子的图画因为鸽子代表了圣灵,基督徒认为圣灵是以鸽子的形象从天而降的。画中的公鸡也寓意着一个故事:在彼得否认自己认识耶稣的时候,正好有公鸡打鸣。画中的铁锚代表守护他们的基督教,在信徒们心中基督教就好像铁锚,可以保护船只即使在暴风雨中航行也不触礁,铁锚就是他们的守护者。画中的鱼的寓意来源于希腊语,因为希腊语中的“鱼”,开头的两个字母正是耶稣的姓。耶稣还曾经说过“我就是一条藤蔓”,所以地下墓穴里也有藤蔓的形象。

耶稣受难之后,又过了三百年左右,君士坦丁大帝成为罗马君主,而他本人就是基督徒。从此,基督教的活动不再需要避人耳目。基督徒也不再遭受迫害,他们从地下洞穴里走出来,公开地对耶稣进行礼拜。在地面上,基督徒开始修建教堂,而那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绘画和镶嵌画,也开始出现在地面上的教堂里面。这些图案的主题依旧是《圣经》里的人和故事,一直到后来的一千多年,基督教的建筑中都保留着这个传统。镶嵌的基督画图——《好牧者》

古希腊画家画人物的时候,人物形象通常都是没有穿衣服的,因为他们认为人体是世上最美的艺术,不应该把这么美的东西用衣服遮着。但是,基督教的画家们则认为这种画太不得体,难登大雅之堂。基督教画中的人物都穿得非常保守,只露出脸部和手脚。他们尽其所能让画中人物的面部看上去高尚圣洁——不仅仅是漂亮。而背景则通常使用金黄色。不过这些画像常常并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制作而成的镶嵌画。由于灰泥墙上的画容易开裂、脱落、破损,而石子镶嵌的画作却可以永久保存。不仅如此,而且也只有这种用石子做的图案才能经得起摩擦、耐得住脚踩,很不容易磨损,因此在教堂地板上的画,基本都采用了镶嵌画的手法。

早期基督教画家最好的绘画作品如果不是在《圣经》上,就是在关于《圣经》的书籍上,这些有关《圣经》的示意图或装饰图,有的还没有邮票大。它们绝大部分都是修士们画的,所有的书也都是手写的,因为那时打印机还没有出现。我们把手写的书叫作“手稿”,书上根据文字内容制作的相应图画就叫作“插图”。这些插图有的被做成金黄色或其他鲜亮的颜色,甚至比教堂里大型的图画还要漂亮。

第七章 牧童画师

恐怕你还没有机会见过真正的名画。其实的确也很少有人见过,除非他们出过国,或者去过大型的艺术博物馆。大多数人见到过的都只是名画的图片。这就有点像我们看印着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明信片也可以大概了解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模样一样,尽管我们没有真正去过那儿。所以我们通过名画的图片也可以基本了解那些伟大的绘画作品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看图片的感觉和你亲眼去看实物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你只能看到一张很小的、黑白色的图片时,你必须发挥你的想象力去理解绘画作品原本色彩的样子。

我在前面提到过古希腊的“绘画之父”,你可能还记得,他就是波利格诺托斯。在波利格诺托斯之后大约两千年的样子,又有一位伟大的绘画大师出现了,他叫契马部埃,被人称为“意大利绘画之父”。契马部埃住在位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佛罗伦萨”直接翻译过来是“花城”的意思。契马部埃的绘画作品保存下来的很少,就算是为数不多的、被保存下来的画作,其实我们也不能确定就是他画的。从那些保留下来的画作中,你可能看不出来他为什么能被称为伟大的画家,因为当你看到这些仅存的“意大利绘画之父”的作品时,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失望。

我知道如果契马部埃生活在今天,他多半不能被称为伟大的画家。不过,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契马部埃被认为是十分优秀的画家,因为他的绘画作品超越了前人,其绘画作品比他往前数一千多年的其他画家都要好。契马部埃画过一幅圣母马利亚的画像,据说画作完成以后人们都觉得画得太棒了,于是就为他举行了一次庆祝活动。人们吹着喇叭,挥舞旗帜,把圣母马利亚画像从契马部埃的家里一直抬到教堂里,这不能不说是一项殊荣。

除此之外,契马部埃还有其他名画。另一幅名画画的是一个圣方济修士。修士是神职人员,是所有时间都在修行的圣徒。圣方济会是圣方济开创的一个修士会,叫作方济修会。所有这个组织的修士在加入时都要发誓以耶稣作为榜样而生活。他们要专心修炼神性、不能结婚,还要放弃所有的钱财,饮食起居要自己动手劳动,粮食自己种、房子自己造。另外,修士需要把头顶部半圆形区域的头发剃掉,并且保持光秃,让大家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修士。这个剃掉的半圆形区域叫“光顶”。修士们穿着也十分粗糙,并且是统一的棕色有帽子的长袍,修士们用一根绳子当腰带系着。

好了,介绍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开始期待看到这张名画了?你一定在想会是一张很棒的图片。不过我得先提醒你一下,你可能会觉得图片很难看,甚至可能会很惊讶:“这修士真是又老又丑!”图中画的正是圣方济,他头顶的光圈叫作光晕,圣人画像的头顶上一般都有一圈光晕,表示他们是神圣的人物。但是,圣方济还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看见他手上的小黑点,黑点并不是不小心弄上去的,这里也有一个故事。据说圣方济非常虔诚,希望自己能够像耶稣一样,有一天一个天使来到他身边实现了他的愿望,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手脚掌都被钉出洞一样,天使也在圣方济的手掌和脚掌上钉上了孔。这种像钉孔一样的标记叫作“圣痕”。契马部埃《圣方济》

不过契马部埃这么有名,说起来却不是主要源于自己的绘画成就,而是因为他收的一个学生。据说,契马部埃有一天在离佛罗伦萨不远的乡间漫步,无意间看到一个牧童,这个牧童一边放羊,一边用一块尖尖的石头在一块石板上画羊。契马部埃上前去看了看,惊讶于男孩的绘画技术,忙问牧童的名字,男孩回答说:“我叫乔托。”乔托是安布罗乔托的简称。

契马部埃问乔托,你愿不愿跟我回佛罗伦萨学习绘画?有这样一个机会,男孩自然非常开心。在征得了爸爸的同意之后,乔托就跟着契马部埃一起学习和生活了。乔托长大后画了许多名画,最多的当然还是契马部埃最常画的圣方济了。乔托的其他主要绘画作品还有耶稣和圣母马利亚。

圣方济曾经住在阿西西小镇,距离佛罗伦萨不是很远。这个小镇有一座以圣方济的名字命名的教堂,教堂由上下两座小礼拜堂组合而成。在上面那座礼拜堂的墙上,乔托画了许多关于圣方济的画作,描述的是圣方济的生平故事。在关于圣方济的许多传说当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圣方济经常吸引鸟儿聚在他身旁,听他布道。右边这幅画描述的就是这一场景。乔托《圣方济向鸟儿们布道》

在契马部埃和乔托的那个年代,画家用的颜料和我们今天用的很不相同。我们今天用的颜料——油彩——一般是由彩色粉和油混合而成的,而且今天的画家在画布上作画。但是在契马部埃他们那个时代,画家不用油彩,也不把画画在画布上,而是将彩色粉和水混在一起,然后在刚刷好的石灰墙上作画,这种画作被称作“湿壁画”,意思是画在潮湿的墙壁上的画。除此之外,当时的画家还有另一种方法:将彩色粉与一些比如蛋清、胶水这样的黏性物质混合,然后在干燥的石灰墙、木板或者铜板上作画。这种画叫作“蛋彩画”,意思是用各种材料与蛋清混合而成的颜料画出的画。

再讲一个关于乔托的故事。据说有一次教皇想要找人画一幅画,就派使者去乔托那里,请他先画一个样本,拿回去再让教皇决定。乔托用画笔蘸了一点颜料,轻轻一挥就在木板上画出了一个非常规则的圆。他让使者直接把这个随手画的圆作为样本带给教皇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想想看如果不借助圆规,你能一笔就画出一个规则的圆吗?你可以先用铅笔试着画—下,然后再用画笔尝试。

不过呢,即使你能做到一笔画圆也不意味着你就能成为伟大的画家。描摹一幅画是非常容易的,即使覆盖着描摹,或看着临摹也不难。看着一篮子水果、一束花或一处漂亮的风景,不只你一个人能画出来,因为那只是简单的临摹而已。我承认有人可以临摹出伟大画家的著名作品,甚至仿作得让人难辨真假。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全凭自己创作出一幅作品,将各种零散的琐碎整合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拥有这种创作能力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天才画家。

第八章 天使一般的兄弟

隐修院是修士居住的地方,修士把所有的教中人都视为兄弟,也像兄弟一样对待彼此。今天,教堂里的人们也互称兄弟姐妹,可能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

在“花城”佛罗伦萨,有一座名叫圣马可的隐修院。圣马可是人名,他是写《圣经·新约》中第二卷的使徒。圣马可隐修院里有一位非常虔诚善良的修士,人们都叫他“天使一般的兄弟”。在当地语言,也就是意大利语里,“天使一般的兄弟”名叫弗拉·安杰利科。他是一个修士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听上去似乎很奇怪,但是弗拉·安杰利科画画很有天赋,圣马可隐修院院墙上描绘的圣经图,都是他画的。

弗拉·安杰利科一生中花了大部分时间用来给修士们的居室(也就是睡觉的房间)的墙壁上画《圣经》的故事,这些房间是单人的隔室间,房间里异常简陋,和囚房也差不了多少。圣马可隐修院里一共有四十个这样的单人隔间。在居室里画图是为了让这里的每一位修士都可以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思考《圣经》的意义。当然这些修士隔间里的绘画都是湿壁画。除了这些,弗拉·安杰利科还在木板上画一些方便携带的蛋彩画。你还记得蛋彩画吗?我在前一章介绍过,蛋彩是由颜料和鸡蛋清等黏性的东西混合后做成的特殊颜料,画家用蛋彩在木板等平面上画的画就叫蛋彩画。

弗拉·安杰利科比乔托晚出生一百年左右,但是他们绘画的风格很接近。据说在弗拉·安杰利科每次作画之前都会虔诚地祈祷,并且祈祷很长一段时间。开始作画的时候,弗拉·安杰利科从不修改任何一笔,把所有一开始画出来的样子都保留下来,因为他相信是上帝指引着他的手作画,任何的修改都是不应该的。弗拉·安杰利科是这样一个虔诚的信徒,他画的画自然也就仅与宗教相关了——圣人和天使是他画作的主题,而且他作画也从不收取任何报酬。弗拉·安杰利科《天使报喜》

那时候的宗教画家喜欢画的一个宗教题材是“天使报喜”。《圣经》这样记载:上帝派遣了一位天使来找马利亚,当面告诉她喜讯,那就是马利亚将要怀孕并生下一个儿子,而这个孩子就是耶稣。这就是“天使报喜”而圣子将要降临,你要是看到弗拉·安杰利科画的《天使报喜》,你也会觉得画面十分温馨:画上的圣母马利亚坐在她家门廊的圆凳上,双臂环抱胸前。一个天使从天而来,半蹲跪在马利亚面前,告诉马利亚她即将生下上帝之子的喜讯。

圣马可隐修院的修士们平时是不允许私下交谈的,除了一些特定时刻之外,他们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必须保持安静。试着想想你能一整天不和人说话吗?当周围有人时,哪怕一个小时不能和周围的任何人说话,只能沉默,那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吧?隐修院制定的这个戒律目的是为了避免修士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闲聊或没有意义的交谈上,时间用来与上帝沟通、思考教义。在圣马可隐修院一个门廊顶上的图画显示的正是这个戒律,画中的圣彼得把手指放在嘴唇上,提醒修士要保持安静。

圣马可隐修院现在已经成为弗拉·安杰利科绘画作品的博物馆,馆内除了他画在单人隔间墙上的壁画之外,还有很多可移动的画作。其中一张现在在圣马可隐修院的可移动的画,画的是圣母马利亚与她的孩子耶稣。圣母马利亚被称为“尊敬的女士”,因此,英语中称呼这一类画像为“圣母像”,便来源于意大利语的“尊敬的女士”。

后来的几百年里基督教逐渐兴旺,画家们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成千上万幅的圣母像。可以说,几乎每一位画家都至少画过一幅圣母像,而且经常是很多幅;每一座教堂也至少有一幅或很多幅圣母像;每一个买得起画的家庭也都会挂一幅圣母像在墙上,就好像现在的《圣经》,所有美国人家里都有至少一本一样。

挂在墙上的画像都会有个边框,但边框本身一般并没有什么美感,只是为了将画与墙和墙上的其他东西区分开而已,弗拉·安杰利科的圣母像却不同。这幅圣母像被装裱在宽宽的金边框里,在金边框上弗拉·安杰利科还画了十二个正弗拉·安杰利科《圣彼得》在演奏不同乐器的小天使,这个边框看起来与画像相得益彰。后来,人们根据边框上的天使像制作成明信片,还有其他很多的复制天使形象的图片。

第九章 “重生”的画家

我们之前提到,古埃及人认为他们在死了一千年后会重生,可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重生。古希腊人就相对聪明很多:他们虽然不相信重生,但是古希腊画家的绘画风格却在历史上实现了“重生”。在古希腊的艺术家们死后的大约两千年,意大利一批画家的艺术作品,在许多方面都与古希腊画家的相似,事实上,这些意大利人与古希腊人太像了,以至于就好像那些古希腊人重生了一样——不在希腊,而在意大利。由于这种相似的重现,所以这个时期又被称为“重生时期”,或者长一些的名字:“文艺复兴时期”。下面我就来给你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

这个重生时期最早的艺术家之一,是一个有着非常不雅外号的男孩。有的人小时候的外号一直被人叫着,长大以后都还甩不掉,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但是,如果这个人后来成为伟大的画家时还带着这样不雅的外号,就是稀奇的事了。这个稀奇的事就发生在这个男孩身上,我们直到今天也只是知道他的名字叫“马萨乔”。“马萨乔”听上去并不很难听,那是因为它是意大利语的音译,事实上意大利语里“马萨乔”的意思是“脏兮兮的汤姆”。

马萨乔从小非常贫穷,小时候缺少换洗衣物而显得比较脏,很可能正是因为脏,才会有这样的外号。马萨乔在世的时间不长,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喜欢他,也没有人欣赏他的画,所以他去世的时候也依然是穷困潦倒的境况。有人甚至说马萨乔是被他的仇人给毒死的。不过在他死后,人们却对他的画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甚至许多著名画家都开始欣赏他的画,认为画得非常好。画家们还亲自前往保存画作的地方,去研究和临摹马萨乔的画。“脏兮兮的汤姆”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画家们之所以这么钻研马萨乔的画,那是因为在他之前的所有画家都无法掌握的一种绘画方法,他却成功地实现了。马萨乔的画看上去不是平面的效果,他画的画能让你感觉跃然纸上。这就是“透视”,你记得吗,我们曾经提到过它。

过去几千年里,画家们都一直希望自己的画作能够具有透视效果,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非常想弄清楚马萨乔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马萨乔最出名的壁画是一幅湿壁画,场景是亚当和夏娃被天使逐出伊甸园。

在研究马萨乔壁画的众多画家中,有一个叫作弗拉·菲利普·利皮的修士,也就是菲利普兄弟。这个菲利普与常见的名字菲利普英文拼写并不相同。它的开头字母是F而不是Ph。修士就是我们上一章提到的基督教修行的人,所以我们叫他“兄弟”。但是菲利普兄弟却与圣洁的修士、宗教画家安杰利科兄弟不同。菲利普虽然是一个好画家,但却不是个遵守戒律的好修士。据说菲利普厌倦了做修士的枯燥生活,从隐修院逃了出来。在菲利普经历了许多冒险之后,他被一群海盗抓去,然后被海盗卖给别人做奴隶。有一天,他用木炭给他的主人画了一张画像,因为画得实在很逼真,主人非常高兴,就把他给释放了。

恢复自由之身后,菲利普兄弟终于回到了意大利。接着,他被一个女隐修院雇佣,去画一张圣女像。女隐修院就是修女们生活的地方,修女是决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宗教的人,她们一起住在女隐修院里,就像男修士住在修道院一样。

作画时,一个年轻美丽的修女奉命作为圣母画像的模特儿。修士和修女本来是不允许与任何人相爱的,但是尽管菲利普不应该这么做,但他还是爱上了这位修女,而且两个人一起私奔了。他和修女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菲利皮诺,就是“小菲利普”的意思。菲利皮诺长大以后,也成了一名画家,甚至比他爸爸菲利普画得还要好。马萨乔《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

在这个时期的另一位艺术家有一个园》我很喜欢念的名字——或者说是两个字——因为他的姓和名中都有一个“佐”字,念起来挺上口。他叫贝诺佐·戈佐利。

我们先来说一说比萨城。对了,就是有比萨斜塔的那个城。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建筑,就是塔身与地面有倾斜角度的奇特建筑,你肯定听说过。比萨城里除了比萨斜塔之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一块墓地。这块墓地之所以特别,那是因为这个墓地的泥土都是从耶路撒冷运过来的,所以这里用来埋葬人的泥土都是十分神圣的——耶路撒冷是耶稣曾经踏过的圣土,信仰基督教的信徒们大老远把耶路撒冷的土,一共用船运了五十三次才运到了比萨城修建这块墓地。这块墓地就叫作“坎波圣多”,意思就是“圣陵”。

圣陵四周有一道围墙,贝诺佐·戈佐利在围墙的里侧画了许多画,描绘的是《旧约》上的故事。比如,挪亚方舟的故事、巴比伦的故事、大卫的故事、所罗门的故事等。这些画一共有二十二幅,每一幅上都有很多人物形象,人物后面还有许多作为背景的建筑。

和当时其他的画家一样,在贝诺佐·戈佐利的绝大部分画作中的人物服饰与圣经时代人们的穿着差别很大,而且画作中作为背景的建筑也与圣经时代或《圣经》中提到的那些地方的建筑完全不同。这其实不是什么谜,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在意大利,他们从没去过《圣经》中提到的地方,也不知道《圣经》里人物穿什么样的服饰、居住在什么样的建筑里,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熟悉的、意大利人的衣着和建筑风格来画而已。

以上就是我在这一章里给你介绍的掀开了重生时期序幕的画家,也就是文艺复兴早期的三位著名画家。文艺复兴早期是指1400年到1500年的一百年。你可能不觉得这三位画家像是古希腊人的重生,但是你一定要记住这三位生活和工作在哥伦布即将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的画家:“脏兮兮的汤姆”“不守规矩的修士”和“墓地画家”。

第十章 罪恶和布道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里,小朋友们首先学习的历史年代是1492年,也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那一年。哥伦布是一个意大利人,尽管哥伦布对于美国有着非凡的意义,但是当时的意大利人根本不关心哥伦布在做些什么,对他本人更不感兴趣。那什么是当时人们感兴趣的呢?只有两件事:欣赏艺术和享受生活。那时的意大利人对希腊的艺术和知识特别热衷,而对探索新的大陆不以为然。他们的执着也给人类带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开始的时间就在大约1492年。

你在地球仪上可以找到意大利吗?有点困难是吧?因为它在地球仪上的大小和你的小指头的指甲差不多,而且坐落在不起眼的地中海旁边,向下插入地中海中。却就是这块小指头指甲大小的地方,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出现、居住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们。人们把他们称作“古代大师”。在意大利这么小的地方云集了这么多的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之间也就只相距一两千米,听上去挺不可思议的。原因之一是意大利当时是基督教的中心,而当时意大利的艺术家也都只画宗教主题的画。

文艺复兴到了鼎盛时期,一位叫作波提切利的意大利画家率先跳出了宗教主题的框框,开始画一些没在《圣经》中提及的其他事物。波提切利也画宗教画,不过他还特别喜欢绘制古希腊神话等古希腊文化中虚构的人和物的绘画作品,原因正如我说过的,在文艺复兴时期每个人对古希腊的艺术、历史和知识都十分感兴趣。波提切利的画很有特色:画中的女性通常都有着修长的腿,看起来不像单纯的站着或者行走,而就像在翩翩起舞一样。这些画中的女性通常穿着一层透明薄纱似的长袍,她们的婀娜体态透过长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就有一幅波提切利的画——《春天的寓言》。波提切利《春天的寓言》

到了哥伦布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一个修士叫萨佛纳罗拉,他也住在佛罗伦萨。有人认为他疯癫,尽管如此,只要听过他传道的人都会被他感染、听他指挥,就好像他具有催眠能力一样。当时佛罗伦萨的人大多都放荡不羁,他们只知道安逸奢靡、寻欢作乐,只要过得高兴就不束缚自己的言行。萨佛纳罗拉则谴责这些世间的罪行,预言那些不知忏悔、不改过自新的人终将走向灭亡。他向那些玩纸牌和骰子、搽胭脂、戴饰品、跳舞的人传道,他也对唱圣歌以外的歌、写与宗教无关的书或画与宗教无关的画的人传道。于是,这些佛罗伦萨人开始忏悔,甚至有一天,人们把所有的装饰品、花哨的衣裳和大量非宗教的书都集中到广场上焚烧,一时间火光冲天,据说燃烧的火苗比房屋还高。这样,许多被宗教认为不正当、会带来罪恶的东西都被烧毁了。如果每年我们都能选择一天聚到一起大扫除,把家里不用或者不好的东西与垃圾一起烧掉,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呢。

因为当时波提切利画了很多非宗教主题的画,所以他听了萨佛纳罗拉的布道之后,觉得自己也有罪,于是就把非宗教主题的画拿去,也扔进了火海。不过幸好当时毁掉的只有一小部分,波提切利留下来的佳作现在在艺术馆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下面我要向你介绍的这幅画是一幅圣母像,属于传统的宗教画,不过它是圆形画,不像大多数传统的画那样是方形。这种圆形的图画在英文中叫作tondo,来源于意大利语中“圆形”的意思。“圣母加冕图”是下面这幅画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到图中有两个天使正在给马利亚戴皇冠,显示她是天堂的皇后。画上的马利亚正在一本书上写着一首歌,与此同时圣婴像是指引着马利亚的手。这首歌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它的拉丁语名字,并还在教堂里经常被唱诵着,这就是《圣母马利亚颂》。歌曲歌颂的是马利亚感谢上帝从众人之中挑选她作为耶稣之母。正因为如此,这幅画又被称作《圣母马利亚颂》。

画中还有两个小男孩,分别手托墨水瓶、拿着书本,他俩并不生活在耶稣年代,而是生活在波提切利那个时代的真实人物,因此他们在这幅画里似乎有点奇怪。但是“古代大师”们的画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后来这两个小男孩长大了,都当上了教皇。

再后来,人们实在受不了被萨佛纳罗拉持续不断地指责,甚至一些最开始追随萨佛纳罗拉的人也开始反对他。最后,人们把萨佛纳罗拉抓起来并吊死在了广场的十字架上。即使这样人们还怒气未消,又把他的尸体放在木桩上烧成了灰。还有人觉得这样仍不解恨,又把他的骨灰扔进了河里才算完。波提切利《圣母加冕图》

一位在佛罗伦萨的年轻画家之前也把自己所有的非宗教的画作都烧毁了,就像波提切利做的一样。可是萨佛纳罗拉的下场对他震动很大,所以他决定做一个修士,放弃作画。他给自己重新取了一个名字叫弗拉·巴尔托洛梅奥,并住在萨佛纳罗拉曾经居住的隐修院里,而这个隐修院也曾是“天使一般的弟兄”弗拉·安杰利科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圣马可隐修院。接下来的整整六年时间里,弗拉·巴尔托洛梅奥没有再画过一幅画,甚至连画笔也没有碰过。他每天的生活就是祷告。后来,他被人说服重新拿起了画笔,并画出许多漂亮的作品——当然都是宗教题材的作品。这其中有一幅画是《塞巴斯蒂安的圣人》。画作的题材是:皈依基督教的圣者塞巴斯蒂安被人发现,并用乱箭射死。弗拉·巴尔托洛梅奥画的圣者塞巴斯蒂安身上插满箭,衣不遮体。后来修士们认为这幅画太不雅观,最后移走了这幅画。

弗拉·巴尔托洛梅奥还画过萨佛纳罗拉,因为他很崇拜萨佛纳罗拉。萨佛纳罗拉本人其实长得很不好看,鼻子大又丑,他的反对者还因此嘲讽他。弗拉·巴尔托洛梅奥画的萨佛纳罗拉的画像并没有改变他的长相,所以样子也不很好看,但是形象却显得很伟大,因为画像中的人物遭受了世界上最痛苦的折磨,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这幅画把这点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弗拉·巴尔托洛梅奥还有两个创新。大部分画家在画人物肖像画时都会找真人来摆造型,这些人我们称他们为“模特儿”,不过弗拉·巴尔托洛梅奥作画时使用的模特儿却不是真人,而是关节可以活动的木头人。他先给这些木头人穿上衣服,然后按自己构思的造型摆好木头人的姿势。这种木头人就是“人体活动模型”,是专门用来帮助画家作画的时候弗拉·巴尔托洛梅奥《萨佛纳罗摆造型用的。拉》

此外,弗拉·巴尔托洛梅奥是第一个在圣母像脚下画小天使的人,后来,其他的画家也都模仿他的这个创意。

第十一章 伟大的老师和最伟大的学生

美国许多地方都是以人名作为当地的城市名,你一定听说过比如华盛顿、圣路易斯、杰克逊维尔等城市;但是却很少有人会根据城市名来取自己的名字。我现在要给你介绍的这一位画家就是特例,他的名字就是根据意大利城市佩鲁吉诺来取的。事实上,画家佩鲁吉诺出生时并不叫这个名字,但是大部分人都已经忘了他的原名。他的出生地也不是在佩鲁吉诺,只因为他后来在那里定居,并且开办了绘画学校。

你收到一封信,有时不开信封就能知道是谁寄来的,那是因为你看出了信封上字迹的特点。同样的,即使没有署名,我们也能猜出哪些画是佩鲁吉诺画的,因为他的画也很有特点。佩鲁吉诺最常画的主题是圣母马利亚以及各位圣徒,通常你只要看过他的两三幅画就能认出他的其他画了,虽然你可能也没法说清你是如何辨认出来的。他画中人物特点都是头偏向一边,脸上带着微笑,一条腿微微弯曲。

佩鲁吉诺画过很多漂亮的画,不过,他的出名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一名学生。佩鲁吉诺的这名学生是个小伙子,人们都认为这个年轻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他就是拉斐尔。拉斐尔跟着佩鲁吉诺学习了三年。拉斐尔十九岁的时候,他已经把佩鲁吉诺能教的所有东西都学会了,之后他就开始自学。拉斐尔一直都非常努力地画画,所以尽管他三十七岁就去世了,但去世时却留下了一千多幅已经完成的绘画作品。事实上,有人说拉斐尔其实是因为画画太辛苦,劳累过度而死。

为了画这么多画,拉斐尔必须每一个星期就完成一幅作品,有一些画作的幅面非常大,人物也非常多。要想完成这么多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帮忙。据我们所知,事实上拉斐尔也是这么做的。通常,拉斐尔自己先把人物的脸画好,然后让学生画次要的部分,比如人物的四肢、服饰等等。拉斐尔的作品实在是很多。如果每一张拉斐尔的画都印一张纸,那么所有印出来的纸就可以凑成好多本书了!在拉斐尔的众多画作中,《大公爵的圣母》是他享誉盛名的画作之一。这幅画叫这个名字是源于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大公爵曾经出高价买走这幅画,出的价甚至超过了自己所有财产的价值。这个公爵实在是太喜欢这幅画了,他希望把这幅画时刻带在身边,而不是挂在墙上,抑或是锁在柜子里保存。所以不管走到哪拉斐尔《大公爵的圣母》儿,大公爵都把这幅画放在自己的马车里,随身携带。

当然,那个大公爵早已离世,这幅画现在被收藏在佛罗伦萨的一个美术馆里。所有到那个美术馆的人都可以去欣赏这幅画,看多少次、看多久都行,只要他们付得起路费。“住在佛罗伦萨的人多幸运呀!他们可以随时欣赏这幅画,而不需要花路费!”估计你多半有这样的感叹吧。不过呢,据我所知并不是所有的佛罗伦萨人都看过这幅画。你觉得奇怪?其实人们就是这么奇怪。有些人不远万里,花很多路费专门去看这幅画;而有些人与它可能仅有一墙之隔,却不理会珍宝就在身边。

拉斐尔还有著名的圣母像——《椅中圣母》——是一幅tondo。你还记得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圆形画的意思。

据说,有一天拉斐尔在乡间散步时,无意间看到一个年轻的母亲怀抱着一个婴儿坐在门槛旁边的情景。“多美的圣母马利亚啊!”拉斐尔喃喃自语道,“我要在她没有改变姿势之前赶快把她的形象画下来。”

拉斐尔当下立即四周寻找,看看附近有没有合适的东西可以用来画画。结果只在不远处的垃圾堆上捡到了一个圆形的垃圾桶盖。拉斐尔在上面迅速地用铅笔把年轻母亲和婴儿的轮廓勾勒出来。然后,他一回到家就马上根据记在垃圾桶盖上的轮廓完成了这幅作品。

尽管这两幅圣母像很有名,但是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圣母画像了。西斯廷是最初安放这幅画的教堂的名字,不过现在这幅画已经被存放在了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家美术馆里。人们认为,世界上再找不到其他任何一幅画作可以配得上与它放在一起,于是它被专门单独放在一间屋子里。

我给你展示过的大部分圣母像中,圣母都非常漂亮。但是画中的圣婴通常却不怎么漂亮,有的看起来像个小老头,有的就是个小胖墩儿,完全不像我们心目中上帝之子应该具有的形象。不过,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的圣婴却非常漂亮。在圣母马利亚的脚下,倚在画的边缘还有两个小天使,这是拉斐尔从他的好朋友费拉·巴尔托洛梅奥那里学来的画法。画中另外两个正在朝觐圣母的人,分别是西克斯特教皇和芭芭拉圣徒,这两个人都没有生活在耶稣时代,但是拉斐尔还是将他们画了进去。把不同时期的人画在一起,这和波提切利把两个当时真实的小男孩画在他的《圣母加冕图》中是一样的。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第十二章 画画的雕塑家

在文艺复兴时期,年轻女孩流行在头上佩戴金黄色的花环,就好像现在的女孩子喜欢戴手链、戒指作为装饰一样。当时,有一个金匠因为金属花环做得特别好,所以非常出名。他被人称为“吉兰达约”,就是“做花环的人”的意思。吉兰达约后来不做花环开始画画,他画也画得很好。但是,吉兰达约最了不起的事情,还是培养出了米开朗琪罗——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米开朗琪罗曾经跟着吉兰达约学习了三年,吉兰达约不但没有收他学费,相反还给他钱。

吉兰达约可能是一位好绘画老师,但是比起绘画,年轻的米开朗琪罗却更喜欢雕塑,所以,后来米开朗琪罗离开了吉兰达约的工作室转而开始学习雕塑。

米开朗琪罗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他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的话常常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米开朗琪罗有一次说另一位年轻雕塑家雕刻的作品不行。这或许并没说错,但是那个雕塑家很生气,恼羞成怒的他一拳打在了米开朗琪罗的鼻子上,导致米开朗琪罗的鼻骨断裂,于是他的鼻子从那时开始就又歪又丑。

米开朗琪罗很快就在雕塑方面享有了声誉,被称为雕刻大师。后来他从佛罗伦萨移居到了罗马,并且开始为教皇工作。教皇对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很是欣赏,甚至不希望米开朗琪罗为其他人雕像。

教皇希望罗马西斯廷礼拜堂的屋顶上有图画装饰。西斯廷礼拜堂地处梵蒂冈,是教皇的宫殿,它有一个很高的拱顶。教皇邀请米开朗琪罗给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上画画,但是米开朗琪罗却说:“我是一个雕塑家,根本不想画画。”就拒绝了。那些嫉妒米开朗琪罗的人就散布谣言,说米开朗琪罗之所以拒绝是因为他根本画不好,不敢尝试。米开朗琪罗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于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决心要向人们证明自己的绘画能力并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画家差。

米开朗琪罗在礼拜堂里搭建了一个木架。木架从地面搭建到离穹顶很近的地方,作画时人要爬到木架上面去才行。

你想一想就知道在穹顶上画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画家必须躺在木架顶部上画才行。关键是,画家必须距离穹顶很近,以至于只能看到眼前很小的一块地方,而要看全景除非他从木架上下来站在地面,向上仰视才可以。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非常大,所以顶上的画也要画得特别大,这样人们站在地面上仰视时才能看得清楚。假如不让你看见人物双脚的位置就让你画出人物的头,你觉得会怎么样?即使是优秀的画家也很难画好。而且如果米开朗琪罗的画笔蘸的颜料一多,就会滴得自己浑身都是,难怪他不想干这个工作呢。

可是米开朗琪罗一旦着手去做,就会坚持,也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碍他。一开始,米开朗琪罗还请了一些画家来帮忙,可是后来他发现这些画家无法按照他的要求完成绘画工作,所以就把他们打发走了,由自己一人全权负责这项工作。

米开朗琪罗花了四年半的时间画完了整个穹顶的壁画。我们知道这份工作如此烦琐,四年半的时间已经算是很紧凑的了。教皇一直不停地催促,所以后来米开朗琪罗干脆就住进了教堂里,夜以继日地画画。

除了催促,教皇还不停地强调怎么画才好,指挥米开朗琪罗作画。米开朗琪罗不喜欢这样,因为他认定自己在这方面比教皇懂得多。于是有一天当教皇又站在底下指手画脚的时候,米开朗琪罗故意把锤子掉了下去——米开朗琪罗非常小心的让它掉到教皇身边足够近的地方,能够吓到教皇。从那以后只要米开朗琪罗在作画,教皇就再也不敢走进教堂了。

米开朗琪罗在顶部的壁画接近完工的时候,想添上一些金色的线条做到精益求精,可是教皇只想尽早开放礼拜堂,所以米开朗琪罗只好放弃了自己最后的想法,拆卸了木架。

罗马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重新开放了的西斯廷礼拜堂,想看看米开朗琪罗的绘画作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看到的是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图画。穹顶的边缘,画有预言耶稣诞生的先知们的巨大的图画;穹顶正中央画的是《圣经·旧约》里的故事,有“创世纪”“挪亚方舟”“大洪水”等等。因为米开朗琪罗在这里的每一幅画都画得非常好,来参观的人们都啧啧称道、夸赞不已。

画在穹顶上的男男女女看上去厚重又立体,他们看上去不只是普通的平面图,所有的人物看起来像雕塑那样有着真人一样的轮廓立体感。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米开朗琪罗的画叫作“类雕像画”,就是类似雕刻的绘画。

下面这张图片就是西斯廷礼拜堂穹顶画中很小的一部分,故事画的是“上帝造人”。亚当肌肉发达,肩膀看上去是那么厚实!米开朗琪罗《上帝造人》

米开朗琪罗完成西斯廷礼拜堂的画作大约三十年后,他又奉命为西斯廷礼拜堂祭坛一端的墙壁作画。这面墙上原来有佩鲁吉诺的画,所以不得不被毁掉了。米开朗琪罗新画上的画作替代了原来佩鲁吉诺的画作,新画作名为“最后的审判”。尽管《最后的审判》比不上穹顶上的作品,但它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作之一。这幅画上密布着在最后审判日中从死亡中复活的人们。

米开朗琪罗的其他绘画作品并不多。在小型作品中,人们唯一能确定是米开朗琪罗画的一件完整的作品就是一幅圆形画——《神圣家族》。这幅绘画作品中圣母马利亚双膝跪地,将耶稣举过肩膀给约瑟看。看了米开朗琪罗的这幅绘画作品你会发现,他很喜欢尝试把人物画成各种奇怪的姿势。

米开朗琪罗活了很多年,岁数比较大了,可是他年龄越大脾气也越差,也更难相处了。尽管他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但人们都非常尊敬他、敬仰他,因为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画家之一。在本书的雕塑部分,我还会详细地讲述他的一些故事给你听。米开朗琪罗《神圣家族》

第十三章 列奥纳多·达·芬奇

把下面这行字放到镜子前,就可以轻松地把它读出来了。“你能读出这句话吗?”

有位伟大的画家,他留下的笔记也是这样的特别,也要用上面的方法才能辨认出来。这位画家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当然,我们不是因为他能写反字就说他伟大,而是因为他会做很多事,而且大多都比其他人做得要好。至于达·芬奇为什么要从右到左写字,人们认为多半是因为他是左撇子的原因。

达·芬奇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拉斐尔之前出生,但比拉斐尔晚去世很多年。达·芬奇擅长做很多事,其中也包括绘画。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认为达·芬奇是历史上最好的画家。达·芬奇除了绘画之外还有其他许多的爱好,所以尽管他活的时间比拉斐尔长很多,但是他一生中画的画却没有多少。

达·芬奇有一幅名画叫《蒙娜丽莎》,现在保存在巴黎的罗浮宫——法国国家艺术博物馆里。曾经有人把这幅画从罗浮宫的墙上偷走了,当时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就像国王去世、邮轮下沉这样的大事一样,各国的报纸都以大标题给予了报道。不过很幸运的是,后来这幅画被找到了,然后又重新放回了罗浮宫,只是那个偷盗者一直都没有被抓到。《蒙娜丽莎》画中的人物是一名意大利女子,她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似乎当初画家的画笔稍有改动的话,微笑的嘴角就根本不存在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捉摸不透,她就好像是在对着一个没有任何其他人知道的东西微笑一样。《蒙娜丽莎》画中除了她的微笑之外,还有一些细节也十分吸引人。比如,画中的蒙娜丽莎看起来非常饱满,就像真人似的,一点儿也不像绘画纸板上的平面人物。达·芬奇可以把人物画得如此逼真,是因为他知道如何运用光线和阴影,并擅长处理从明亮部分到阴影部分的过渡。事实上他也是历史上懂得并运用这种绘画手法的第一位画家。

我们再来看画中的背景,也就是蒙娜丽莎身后的画面。那是一片自然风景,由山谷和河流组成。我们在看风景的时候会发现总是近处的景物比远处的景物清晰,那是因为我们和远处的景物之间有空气,尽管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空气越多,透过它看到的事物也就会越模糊。达·芬奇这位十分伟大的画家在画自然风景时也考虑到了这种现象,画中的风景好像真的在远处一样。他同样也是理解并运用这种绘画手法的第一人。

达·芬奇的另外一幅画,要是保存在博物馆里肯定也会得到悉心的照料,可惜的是它被水汽严重破坏了,因为这幅画是在意大利一个隐修院的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间里。事实上这幅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但它却永远无法被放进博物馆,因为达·芬奇直接把它画在了墙上。

这幅画的名字叫作“最后的晚餐”。达·芬奇《蒙娜丽莎》画中耶稣和十二使徒围坐在一张长桌边。达·芬奇特意挑选了一个特殊时刻的场景,就是耶稣刚刚讲完“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的时候。(《圣经》中有个故事,讲的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中,有一个叫犹大的人出卖了耶稣。所以耶稣才会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不过在此之前,耶稣其实已经知道自己的使徒中出现了叛徒,所以他在一次晚餐时,试探性地跟所有使徒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第二天,犹大便出卖了他——译者注)

对于这些使徒来说,耶稣是上帝之子,是他们深爱的主人,你恐怕完全无法想象出卖耶稣简直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想法。达·芬奇通过刻画十二使徒的手势、表情和动作,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每一个使徒在听到耶稣说完之后的情绪。

想要在画中表现人物的情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画家显然不能让画中的人物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想表现出人物的感情,画家只能通过刻画人物在想到特定的事情时的表情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达·芬奇为此拜访了很多聋哑人,了解他们在激动、高兴、害怕或者生气的时候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于是他在作画时心里有了底,仿佛画中人物本身就是聋哑人一样,用面部表情表达内心的情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其实,《最后的晚餐》画好之后没过几年,就已经从石灰墙上开始脱落了,原因是这幅画是画在抹有干石灰的墙上的。其他的壁画画家,包括米开朗琪罗,他们都是在刚刷好还未干的石灰墙上画画。当他们这样做时,画画的颜料就会渗透到湿润的石灰里,除非石灰墙垮掉,否则颜料是不会从墙上剥落的,还记得吧,我之前说过这种画叫作“湿壁画”。可是,达·芬奇对于尝试新的绘画方式情有独钟,而他在画《最后的晚餐》时就并没有采用旧的湿壁画的方法来画。

当《最后的晚餐》的画作中有了多处的脱落,其他画家就在他们认为应该修补的地方,在原画之上进行“补救”。随着不断地修补,这件伟大的达·芬奇作品上有很大一部分就被蹩脚的画家蹩脚的“补丁”给盖住了。最糟糕的是,隐修院的修士还决定在这面墙上开一扇门,而门的顶框就在图画下半幅的正中,而且当然了,榔头在石灰墙上砸出一个洞的震动让这幅画又丢失了许多画面。

再后来,拿破仑的军队攻陷了意大利,士兵们就把这个画有《最后的晚餐》的房间用来做了马厩。不仅如此,他们还把靴子往画上扔,以比赛谁能砸中画中的犹大——那个背叛了耶稣的信徒——为乐。

这幅美丽的画年复一年地被破坏,毁坏得也越来越厉害,最后甚至就要彻底消失了。好在后来一个明智的意大利人发现了它,并且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让保存下来的画永久粘在墙上、不再继续脱落。而且,他还设法去除了其他画家添加、修改的一些部分,所以,现在这幅画比起它几百年之前的样子还是好了很多。

除了上面介绍的画作之外,我们拥有的达·芬奇的画作也就仅有三四幅了。其中一幅大家都喜爱的作品叫作《岩间圣母》。画中,圣母马利亚坐在地上抱着还是婴儿的耶稣,她旁边坐着一个天使,还有小圣约翰。画中人物周围有许多暗色的岩石,后面还有岩洞。从岩石间的空隙处,你还可以看到浅蓝色的瀑布和绿色的植物。

比起同时代的其他人,达·芬奇对于花草树木的了解要多得多。他的学生卢伊尼画了一幅画,就是根据一种花来命名的:画中一个年轻姑娘捧抱着一束耧斗菜,而这幅画就叫作《耧斗菜》。卢伊尼画中的女子,也带着达·芬奇最擅长画的那种浅浅的微笑。卢伊尼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但是尽管他一直在效仿他的老师达·芬奇,却始终没有超越。达·芬奇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位奇才!

第十四章 六个威尼斯画家

威尼斯城里的道路是水路,所以如果你在那里要去一个地方的话,不是乘汽车而是要坐船。现在威尼斯属于意大利,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它虽然地处意大利,但却并不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还不是一个王国,而威尼斯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威尼斯由总督作为最高统治首脑,有自己的步兵和海军,也有自己的行事方式。不仅如此,它还有自己伟大的画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家至今都享有盛名,因为他们绘画作品的色彩特别美丽。

在文艺复兴早期时,有一个威尼斯画家名叫贝里尼,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也成了画家,甚至比他还要出名。贝里尼的兄弟中还有一个绘画教师,他教出的两个年轻学生后来比贝里尼家族中的任何人都画得还要好。这两个学生分别叫乔尔乔涅(意思是“大乔治”)和提香(意思是“黄褐色”)。贝里尼父子三人,加上乔尔乔涅和提香,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有名的画家,他叫丁托列托,总共六个人,但需要记住的只有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三个人的名字。

我希望能给你们多介绍一些贝里尼家族成员的故事,而且我猜你一定会喜欢他们为威尼斯共和国的总督,也就是最高统治者画的画。可惜这一章没有足够的篇幅展示这么多图片,所以我们就先从乔尔乔涅讲起吧。

乔尔乔涅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不过和达·芬奇一样,能确定是他亲笔画的只有很少几幅。有一幅叫“音乐会”的画作非常有名,尽管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幅画是出自乔尔乔涅之手,但还是有一些人认为是他的朋友提香所作。《音乐会》画的是三个男人的脑袋和肩膀,其中一人坐在一架翼琴旁。你一定想问“翼琴是什么”?其实翼琴和钢琴很像,在钢琴还没有发明之前,西方人主要弹奏的是翼琴。另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小提琴;第三个人头上戴一顶宽檐帽,帽檐上还装饰有羽毛,使他看起来像一位女士——其实他是男的。我小的时候家里的墙上就挂了一幅《音乐会》的临摹画,我一直以为戴大帽子的那个是个女人,直到我长大了才知道他其实是男的。

不幸的是,乔尔乔涅活的时间不长,所以并没有画很多作品。当时威尼斯有一种叫“瘟疫”的可怕疾病在传播,乔尔乔涅不幸感染上了瘟疫,三十二岁时就去世了。

提香的寿命比他的朋友乔尔乔涅要长,因此也比乔尔乔涅有更多的时间创作更多的画。那时的贵族很喜欢肖像画,而提香对肖像画尤其擅长。有一幅肖像画叫作《戴手套的男子》,虽然至今都没有人知道这幅画中的男子到底是谁,但是几乎没有人不喜欢这幅画的。你喜欢这幅画吗?请看下面插图。

除了擅长画人物肖像之外,提香也创作其他类型的作品。他就曾经为威尼斯一座教堂的祭坛画过一幅画,画作的名称是“想象”。画作展现了圣母马利亚升入天堂时的情景。威尼斯人都对这幅画喜爱有加,尤其是它那鲜艳的颜色。威尼斯城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城市被蓝色的深海环绕着,白色的大理石宫殿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威尼斯人还喜欢在建筑的外墙上作画,因为这些画为威尼斯城又增添了更多斑斓的色彩。乔尔乔涅和提香都曾经在建筑的外墙上作画,只可惜这些画经过风吹雨打日晒之后,已经永远的消失了。

提香后来也过世了,有人认为他和乔尔乔涅一样死于瘟疫,从而结束了他的绘画人生。

在提香之后,威尼斯仍然还有许多著名的画家。其中有一个叫丁托列托的画家,丁托列托的意思是“小染匠”,因为他爸爸是一个染坊工匠。丁托列托比提香的年龄小很多,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经就被送到了提香的画室(工作室),跟着学画画。可是提香只让丁托列托待了十天,也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总之后来丁托列托就不得不离开画室自学。提香《戴手套的男子》

丁托列托也曾经在当时建筑物的外墙上画过画,不过和乔尔乔涅、提香的画一样,最后都被雨水冲刷没了。提香卖画的时候总是在乎能否卖个好价钱,而丁托列托就不那么在乎钱,就算卖的价格不到画本身的价值他也心满意足,而且丁托列托还经常把自己的画免费送出。

丁托列托画过一件很了不起的作品,那就是他给威尼斯圣洛可大教堂的建筑外墙绘制的画作。米开朗琪罗把画画在湿石灰墙上,达·芬奇则画在干石灰墙上,而丁托列托却在帆布上画画。帆布画好后再固定到墙壁上,圣洛可大教堂的外墙画,丁托列托就是这样完成的。丁托列托《圣马可的奇迹》

丁托列托喜欢捏一些泥人在作画时做模型。丁托列托画画的速度超快,所以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绘画作品。他的画作充满活力、动感十足,作品中有的人物就好似在空中飞行一样。这与意大利早期画家的静态画不同,相比之下与众不同、非常有特色。丁托列托的画在活力方面很像米开朗琪罗,色彩方面同时又具备提香绘画作品的绚丽。

丁托列托的画室门框上有这样的字句:“米开朗琪罗的手法和提香的色彩。”不过色彩方面,丁托列托甚至比提香更有突破。比如,提香最常用的颜色是金褐色、亮红色和绿色,而丁托列托晚期的画作还使用了很多柔和的灰色,而且还用银色代替了金色做修饰。《圣马可的奇迹》是丁托列托另一幅著名的画作。绘画的故事背景是,圣马可有一个非常忠诚的仆人,但这个仆人因为是基督徒而被判酷刑处死。当事情发生时,圣马可并不在家。就在这个仆人被平放在法官席前的地面上即将行刑的时候,突然行刑者手中的刑具无故断裂了,因为圣马可从天而来,解救了自己的仆人。

画中,圣马可飞在行刑者上方的空中,但是除了一个婴儿以外没人注意到他,因为所有人都盯着行刑者手中断裂的刑具。

老年时,丁托列托还奉命绘制一幅巨大的、名为《天堂》的作品。这幅画非常大,需要覆盖长约22.6米,高约9.1米的墙壁。

丁托列托接下了这项工作,并且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幅帆布画。《天堂》这幅画一共有五百多个人物,画的是耶稣和圣母马利亚端坐于云朵之上,下面是成群的圣人和天使。这幅画是丁托列托的遗作之笔,他在完成这幅画之后没多久就离世了。

丁托列托绘画作品很多,但是质量有的好、有的差。威尼斯人说他有三支笔,“金笔、银笔,还有一支铁笔”。就是说丁托列托有些画很好,有些画还可以,但还有一些画就不怎么样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丁托列托的评价各有千秋了。

威尼斯城其实在丁托列托之后还出现了许多大画家。但这一章只够挤下这几位了:贝里尼父子三人、乔尔乔涅、提香,以及丁托列托。

第十五章 裁缝的儿子与光影大师

在国外,如果你叫安德烈亚,你爸爸又是个裁缝,就常会被人称作“裁缝家的安德烈亚”。如果果真碰巧如此,你肯定经常会听到有人问你:“你会画画吗?”不要奇怪,这是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就叫“裁缝家的安德烈亚”。当然了,这是意大利语里的意思,大家把他的名称音译出来,叫作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

这位裁缝的儿子长大后,娶了一位——说上去有些奇怪——从事制帽的寡妇。这位寡妇非常漂亮,但总是挑剔萨尔托,而且这位寡妇喜欢挥霍,花钱如流水,还自私自利。

有人把萨尔托的两幅画带到了法国,法国国王看到后非常喜欢,想把这位画家请到法国为他画画,于是萨尔托就去了法国。法国国王非常满意他的作品,也付了他很多钱。但是不久,萨尔托的妻子就给他寄信,让他回意大利。法国国王希望萨尔托再回来,而萨尔托也答应一定尽快回法国,于是国王给了他一笔钱,让他从意大利购买一些绘画作品带回法国去。

接下来我们就会发现萨尔托的画要比他的为人好很多了,因为他是那种非常软弱的人。萨尔托回到意大利的家中后,妻子要他修建一座漂亮的房子。而当萨尔托发现自己的钱不够的时候,竟然动用了法国国王给他买画的钱!做了这样违背诚信的事情以后,萨尔托当然也就不敢再回法国了。

萨尔托在意大利给一些隐修院画过湿壁画。“湿壁画”你还记得吧?湿壁画就是在石灰墙还没有干的时候就画上去的画,湿的石灰可以让颜料直接渗到墙面里,更容易保存。不过正由于颜料会迅速地与墙壁融为一体,因此画家画错了也没办法擦掉。所以一般湿壁画画家都会在石灰干了之后再润色一下画作,不过萨尔托从不需要这么做。因为他的画画得非常完美,完全不用做任何修改,也没有任何需要修改的地方。

萨尔托的油画也和他的湿壁画一样好。你还记得我前面介绍的蛋彩画吗?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家使用的颜料常常是与鸡蛋清和胶水的混合物。后来,又有人发现颜料和油混合在一起的效果更好,所以不久之后的画家除了画湿壁画就是油彩画了。传统蛋彩画使用鸡蛋清和胶水混合而成的颜料,它只允许画家在涂有光滑的石膏粉的木板上作画;而如果用油彩,画家就可以直接在画布上或者木板上作画,而且这样画起来不仅更加容易,而且效果也好。于是蛋彩画就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萨尔托最著名的一幅油画是圣母像,画中的圣母怀抱圣婴,一边站着圣方济,另一边站着圣约翰,他俩中间还有两个小天使。这幅画的名字很特别,叫作“有鸟身女妖基座的圣母马利亚像”。你知道什么是“鸟身女妖”吗?它是一种虚构出来的动物,一种长着女人头的鸟。萨尔托画中的圣母就站在一个由两只鸟身女妖装饰的基座上,这就是这幅画作得名的由来了。

这幅画中圣母的原型,人们估计正是萨尔托的妻子,因为在几乎所有萨尔托的画里,都有他妻子的影子——画中人物以他妻子为原型。不过后来,当可怜的萨尔托感染上瘟疫病得很严重的时候,他自私的妻子却因为害怕传染自己,将他弃之不理。于是可怜的萨尔托没人照料,孤零零地直到去世。“裁缝家的安德烈亚”就这样被人们冠以他爸爸的裁缝职业叫了一辈子。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被冠以自己家乡名称的画家。你还记得佩鲁吉诺吧,就是那位以居住过的小镇而得名的画家。其实在离佩鲁吉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科雷吉欧的小镇,而有一个画家也被大家称呼为“科雷吉欧”。我们对科雷吉欧的一生知道得很少,但是大家都很欣赏他的画。和萨尔托一样,科雷吉欧既画油画,也画湿壁画。科雷吉欧所有的湿壁画都存于意大利的帕尔玛,因为他曾经是那里教堂的专职画师。

帕尔玛大教堂的顶部是一个圆顶塔楼,科雷吉欧在这个圆顶塔的内壁画了一幅画。为了和圆顶塔的天花板相契合,所以这幅画作也是圆形画。站在塔楼里面看这幅画的人,肯定只能从地面仰头往上看,所以科雷吉欧作画时就决定将画中的天使等人物画成正在空中飞舞时人们仰视他们看到的样子。这是一个角度的问题,假设你抬头时看到一个天使从你头顶飞过那么你会发现,相比萨尔托《有鸟身女妖基座的圣母天使的头,他的脚要离你更近一些。如马利亚像》果你的视角是从上往下看的话,这个天使的头应该离你更近。

这听上去是不难理解的,可是,要想画出由下往上的仰视图是不容易的,很少有画家能画好。科雷吉欧先让一个雕塑家雕刻了几个陶土的人物模型,以便他能更好地了解这些人物从各个角度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科雷吉欧的绘画方式被我们称为“短缩法”。科雷吉欧的一些圆顶画都是按照这种方法画的,但看到这些画的人并不知道这些画是如何画的。这种创新的绘画方式太新,一开始并不受人欢迎,有的人甚至说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看起来就像是一堆青蛙。后来一位伯乐发现了这些画的价值,这位伯乐就是提香。有一次提香到帕尔玛看到大教堂圆顶塔内科雷吉欧《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的画惊叹道:“这幅画真是太珍贵了!就礼》算把整个顶塔拆下来,翻过来当作大碗装满了黄金,也不抵这幅画的价值。”

除了“短缩法”,科雷吉欧的油画还因出色地处理了光影效果而闻名,他也因此被称为“光影大师”。科雷吉欧画中的人物举止优雅,面带微笑,神态自然动人,所以几乎人人都爱看他的画。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唯一缺陷可能就是画作的“内涵”不足。科雷吉欧并不是如同米开朗琪罗或者达·芬奇般那样伟大的思想画家。《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是科雷吉欧的另一幅名画。传说圣凯瑟琳曾经梦见自己即将嫁给圣婴,这幅画描绘的是圣凯瑟琳梦中所看到的圣婴把玩圣凯瑟琳手上戒指的场景。

科雷吉欧的画还有一幅和这幅一样有名,叫《圣夜》,又叫《牧羊人的膜拜》。画中的圣婴躺在马厩里,圣母马利亚和牧羊人围绕着他,圣婴所在的位置射出绚丽的亮光,周围朝拜者的脸都被照得明亮。

科雷吉欧去世的故事很奇特,但真实性不为人知。据说,科雷吉欧有一次为一个人作画后,那人决定用铜板来支付。如果我们用一分钱的硬币去买很贵重的东西,你知道得有几麻袋,甚至几推车的硬币量才够。同样的,由于科雷吉欧的画酬很高,那人在支付时用了很多很多铜板,加起来非常重。那天天气很热,铜板又多又沉,将其背回家的科雷吉欧又热又累,回家之后就病倒在床,接着就过世了。传说这位光影大师的一生就这样完结了,不过他的画作给观赏者带来的快乐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十六章 佛兰德斯人

你知道佛兰德斯人是什么样的吗?他们当然不是你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某种奇怪的动物!实际上,佛兰德斯人一点儿也不比你奇怪,其实他们就是居住在佛兰德斯的人。不过呢,有趣之处就在于,佛兰德斯人可能是法国、比利时或者荷兰这三国中任何一国的人。原因就是佛兰德斯位于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和荷兰交界的地方。

关于佛兰德斯人的一件有趣的事是,他们之中也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他们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家处于同一个时代。当时佛兰德斯的大画家数量仅次于意大利,比其他国家的都要多。佛兰德斯在哪儿?在地图上找它的话,我建议你先找到比利时,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就位于北海沿岸。

最早,在佛兰德斯出现的著名画家是两兄弟,他们姓凡·艾克。哥哥叫休伯特·凡·艾克,弟弟叫杨·凡·艾克。他们当时在布鲁日工作。虽然现在的布鲁日已经不是重要城市了,可是,在当时则是欧洲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凡·艾克两兄弟为位于根特的一个教堂画过一幅壮丽的祭坛装饰画。这幅祭坛装饰画与一般画的造型不同,中间一块平板,两侧各有一个翼板,好像是三折式的屏风。但特别的是,翼板可以像窗户那样关上,所以在翼板的正反面都有画。

最初,这幅画是休伯特·凡·艾克开始画的,可惜画作还没完成,他就去世了。接着杨·凡·艾克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当时的人们都很欣赏这幅祭坛装饰画,几个城市争先恐后地要把它放进自己的博物馆里,结果这幅画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祭坛装饰画中间的平板和两个翼板都分别属于不同的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幅祭坛装饰画的三部分才都回到了根特,人们才又把它们重新合成一个整体。

这幅祭坛装饰画基本上就是现存的休伯特·凡·艾克留下的所有作品了,但这已足够证明他是位优秀的画家。杨·凡·艾克的画作得到了更好地保存,有很多著名的画作现在都收藏在博物馆里,保存完好。凡·艾克兄弟俩都是用油彩作画,而且对于油彩的运用非常娴熟,画出的作品色彩突出,画面艳丽光鲜,甚至当时就有传言说油画就是他们发明的。虽然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们的确极大地改进了油画,被人们称为“油画之父”。意大利人其实也是从他们那里学习画油画的。

佛兰德斯地区在凡·艾克兄弟之后还涌现了其他不少优秀的画家,但是我在这里只能为你详细介绍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其他人只好简略带过。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生活在凡·艾克兄弟去世两百年之后,就是在1577年到1640年。他的名字叫彼得·保罗·鲁本斯。

鲁本斯从小就很聪明,因为他很小就会同时说七门语言: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德语、荷兰语。你还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多语言呢?

鲁本斯年轻的时候作画已经很有天赋。他曾经为一个意大利公爵画过几年时间的画。这位公爵非常喜欢他的画,甚至不许他离开自己。有一天,鲁本斯接到来自家乡佛兰德斯的口信,说他的母亲病重。鲁本斯来不及征得公爵的同意就动身回家了。

佛兰德斯的统治者们知道鲁本斯回来了,非常高兴。他们不仅请他画画,在其他方面也很器重他。他们经常委派鲁本斯去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交流。鲁本斯所到之处都和人结交成为好朋友,西班牙国王授予他爵位,英国国王也授予他爵位。一时间各种荣誉和光环将鲁本斯环绕,但是他一点儿也不骄傲,而是继续不停地画画,画作有上千幅。鲁本斯的房子有一个很大的画室,许多年轻画家都在这里跟着他学习,同时也给他帮忙。鲁本斯喜欢画巨幅画,所以他把画室里的楼道拓宽,这样巨幅画画完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从画室移出来了。

绘画作品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也是鲁本斯绘画的特点,他也因此而出名。他画作的主题多种多样,包括人物肖像、风景、动物、战争、宗教、神话、历史故事等等。他的一些画动感十足,看一眼就觉得振奋,《猎狮》就是他动感画作的代表。画中,一个男子骑在马背上,手执长矛,准备向狮子进攻。这幅画中的狮子可以让看过的人立刻明白,画猎狮绝对不是一般人想涉足就能涉足的。鲁本斯为了画好狮子,还真的租了狮子当模特儿!

当时绝大部分的画家不介意画中人物的服饰,鲁本斯也一样,觉得历史年代的人物穿着当下时代人物的服装没有什么奇怪的。比如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古希腊时期的人穿着17世纪佛兰德斯人的服装。不过如今,画人物的画家总会考虑应该让画上的人物穿着相应时代的衣服。

要说鲁本斯的代表作,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是《基督下十字架》。这幅画描述的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后,他的信徒们把他的尸体从十字架上搬下来的情景。这幅画现在安放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大教堂里。鲁本斯还画过他自己的两个儿子,这幅画也广受人们喜爱。鲁本斯在画这幅画时,他的大儿子十一岁、小儿子七岁。画中的两个男孩子看起来栩栩如生,你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其实除了服装之外,他们的确和现在的小男孩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即使要盛装打扮去参加宴会,或者照相,今天的小男孩也不会穿成画中的男孩那样。鲁本斯工作很努力,也很有效率,但即使他从不倦怠,还是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有时候他会让学生帮助自己画一部分,这样学生有了实践机会,鲁本斯《鲁本斯的儿子们》他也节约了时间。对其他画家鲁本斯也总是愿意出手帮助。有时候鲁本斯会买下一些作品,仅仅因为那个画家很缺钱。甚至有的画家对他并不友善,鲁本斯也会不计前嫌买下他的作品以帮助他。

鲁本斯的画室里有非常多年轻的学生,其中有一些在鲁本斯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下,后来也成为著名的画家。学生中最著名的是安东尼·凡·戴克。凡·戴克后来去了英国,专门为国王画画,英国国王还因为其出色的工作授予了他爵位。爵士凡·戴克有许多不错的宗教画作,但最有名的绘画作品还要数他为国王、贵族和他的家人画的肖像画。上面的一幅画,画的就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孩子们。

爵士凡·戴克绘画中十分出名的一点,是他肖像画中的王公贵族们,都几乎留着又小又尖的胡须,以至于现在的人们就直接把这种胡须称作“凡·戴克胡须”。

凡·戴克的肖像画还有一个特点,那凡·戴克《查理一世的孩子们》就是画中人物的双手大多又细又长。据说他自己的双手就是纤细的,所以画中人物手指的原型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的。

我很希望还能给你们多介绍一些佛兰德斯的其他画家,只用这么小小的一章介绍佛兰德斯的画家,你肯定觉得他们在绘画史上没有实际上那么重要。但我必须告诉你,在凡·艾克兄弟和鲁本斯之外,佛兰德斯还有三位著名的画家,虽然不能展开介绍了,但我也一定要告诉你他们三个人的姓。他们是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所以姓是一样的,叫勃鲁盖尔。如果你能够让老师、图书馆管理员阿姨,或者你的爸爸妈妈找到勃鲁盖尔的作品,我敢保证你看过之后肯定会喜欢的。我不告诉你为什么,你自己尝试去寻找一些他们的资料,看看我说得对不对吧!不过我要先告诉你的是:他们的画与意大利画家的画可是有很大不同。

现在我向你介绍的佛兰德斯画家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他们分别是:二个凡·艾克三个勃鲁盖尔一个鲁本斯一个凡·戴克——相加等于七个佛兰德斯画家

第十七章 两个荷兰人

欧洲有一个国家叫“荷兰”,它也在北海海岸,与佛兰德斯邻近。提到荷兰风车你一定耳熟能详,荷兰还因为木屐、郁金香、风信子、须德海北海的海湾,在荷兰西北。13世纪时海水内侵,同原有湖沼汇合而成。从20世纪20年代起,荷兰开始须德海工程建设——译者注)、运河和堤坝而闻名于世。很多时候人们认为Netherlands和Holland都是荷兰,其实这并不正确,Netherlands才是指荷兰,而Holland只是荷兰的一部分。而生活在荷兰的人被统称为荷兰人。

与意大利、佛兰德斯一样,荷兰也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但是其开始的时间要晚于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在荷兰文艺复兴时期,那里也出现了许多世界闻名的画家。

不过,在绘画主题上荷兰画家与意大利、佛兰德斯的画家都不一样,他们信仰的不是罗马天主教,而是新教。他们也不像天主教徒那样看重用宗教画装饰教堂,所以荷兰的画家很少画宗教画,圣母马利亚以及圣家族的其他成员也很少出现。那么荷兰画家都画什么呢?他们通常画的是肖像画、自然风景,也就是他们身边日常出现的人和事物。

除了画作的主题之外,荷兰画家的绘画还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在传统意大利、佛兰德斯画家的绘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通常是静止状态下的、平静的表情。你看到这些画甚至可以想象出画家给人绘制肖像的时候说:“好,现在你坐着别动,我要开始画了。”不过荷兰的很多画家,他们对肖像画的理念则完全不同。有一个叫弗兰斯·哈尔斯的荷兰画家,他画中的人物就完全不是那种端坐着不动,表情静止的样子。相反,哈尔斯画中人物都有着“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他捕捉到人物瞬间的微笑、皱眉,或者露齿而笑的表情,然后把它们画下来。所以哈尔斯画中人物的表情都像瞬间就会改变似的,极富动态。

哈尔斯的画还有一个区别于别人的地方。比如在他的有些画中,画笔的线条就留在画面上,并不清理掉,因为只有快速几笔把表情勾勒下来才有机会捕捉到人物转瞬即逝的表情,而这种笔法把画家的匆忙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哈尔斯也不是所有的画都是这样,有的画也处理得非常精致,不放过任何细节。哈尔斯最有名的肖像画之一就是《微笑骑士》。画中,骑士袖口的护腕花边就画得非常仔细,要知道衣服的花边可是很难画的部分。《微笑骑士》中的骑士没有开怀大笑,而是嘴角挂了一个洋洋得意的微笑。哈尔斯的另一幅名画展现出了他非常擅长的快笔速写能力,这幅画名叫《希勒·巴贝》,画的是一位老妇人和她的一只鹦鹉。画中的老妇人看起来一点也不和蔼,她肩上的鹦鹉看着更像是一只猫头鹰,所以有时人们也把这幅画叫作“哈勒姆的女巫”。哈勒姆是地名,是哈尔斯的故乡。荷兰在哈尔斯那个时代,还是一个哈尔斯《希勒·巴贝》刚刚成立的自由独立国家。为了确保自己不受外国侵犯,壮大自己的国力,荷兰训练了大批市民,让他们组成士兵连队以防万一。那时的火药手枪因为刚刚发明还不流行,因此这些士兵连的成员仍然自称为“射手”或“弓箭手”。当时士兵连的长官都会让画家给他们画一张集体的肖像画,哈尔斯就承接过这样的工作,为士兵连的许多士兵画过肖像画。哈尔斯被荷兰人称为除了伦勃朗之外的荷兰最伟大的肖像画家。

伦勃朗是荷兰的著名画师,他一生大部分画作都是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完成的。伦勃朗不只画肖像画,他的画作题材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画家涉猎的题材他都曾经画过。伦勃朗的画也很有特点,他在画中制造了一种特殊的光线,这种光线并不同于日常的日光或灯光,但却奇迹般突出了画中的高亮和阴影。伦勃朗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辛勤地画画、快乐地生活,既有钱又有名。但是他喜欢花非常多的钱搜集他喜欢的漂亮的东西,结果最终赚的钱不够支付收藏品,入不敷出。到了伦勃朗老年的时候,他的画渐渐不再受人欢迎,因此也很难卖到钱。

我们现在认为伦勃朗有一幅画作是世界上最好的画作之一。不过你恐怕无法想象,这幅画在当时却遭人嘲笑,大家都不喜欢。而且也因为这幅画,伦勃朗从此不再被人们认可。这就是伦勃朗完成他的作品《夜巡》时发生的事情。《夜巡》是阿姆斯特丹城里警卫队的成员请伦勃朗画的。这幅画本来是打算挂在他们的俱乐部里,所以他们每个人都出了钱,一起请伦勃朗来画。

伦勃朗想要展现出警卫队巡逻时的兴奋、躁动感,他就画出了这样的场景:警卫队队长和副官走在最前面,其他成员拿着手枪和长矛簇拥着跟在他们身后。场景中还有跑出来看热闹的孩子,甚至一条狗也出现在了画中。光线伦勃朗《夜巡》在这幅画中运用得很奇特,有一些人物非常亮,而其他剩下的人则笼罩在黑暗的夜色之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为画面中的光线与普通光线截然不同,人们认为这幅画画的是白天的情景,根本不算是“夜巡”。

而且当警卫队的成员们看到的时候,他们也非常不喜欢这幅画。

他们说:“我们出钱让他给我们画像,结果我们的肖像根本看不出来。他把我们全画成了背景,黑不溜秋的,谁都认不出来。”

其他的荷兰人也拿这幅画讽刺伦勃朗,说:“这到底是白天还是晚上呢?实在让人疑惑。”由于这幅画,从那以后买伦勃朗画作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你想我给你列个世界画家的排名表?排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一直到第二十名、第五十名,甚至第一百名著名画家的排名表。我不会列出这个排名表,不是我不想做,而是世界上没有人能列出这样一个排名表。即使我列出一个排名,也只是我自己的观点,世界上并没有最好的,或第二好的画家,而只存在我认为最好的或者第二好的画家。而我认为最好的画家不一定真正是世界上最好的画家。事实上,没有哪一位画家远远地超越了其他画家,比其他画家优秀得多,没有一位画家好到所有人都说:“毫无疑问,他就是世界第一的画家!”

不过我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你让对绘画有所了解的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列一张画家排名表,那么不管哪张名单中,伦勃朗的排名一定都是名列前茅。

所以一定要记住,有一个伟大的画家叫伦勃朗。如果你这一生中能够有机会亲眼见到他的画——真迹而不是书上的图片,那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欣赏。然后你可以自己想一想,如果让你列一张画家排名表,你会把伦勃朗安排在第几位呢?

第十八章 Ü和JR.

“不要忘记给字母i加点,给字母t加杠。”你的老师有没有跟你这么说过?小时候我经常在连写单词时忘记给字母i加点。幸好我没有在德国上学,因为那儿的学生还要很小心地选择字母u的加点呢。德语中有两种字母u——一种是我们平常用的u,还有一种是像这样加两个点的ü。这种加了两个点的u发音有点像yu。

我在这章的开头就向你介绍ü,因为如果我不说的话,你肯定会在我向你介绍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 rer)的时候问我的。他和前面提到的提香、丁托列托、米开朗琪罗还有达·芬奇处于同一时代。事实上,丢勒自己就认识意大利的一些伟大的画家,因为他曾经去过威尼斯,并且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和意大利、佛兰德斯以及后来的荷兰一样,德国也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丢勒就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

丢勒的绘画方式与意大利的画家们也不太一样。各种各样题材的画他都画,不过最著名的还是肖像画。除了绘画之外,丢勒也会作雕版画。你知道雕版画是怎么做的吗?画家得先在木板或者铜板上刻画造型,然后再把墨汁倒入刻好的线条里,最后把沾有墨汁的刻板压到纸上,这样印出来的图画就叫作雕版画。

丢勒是既擅长版画又精于绘画的画家,他制作过很多版画,有些版画作品与他的绘画作品一样出名,比如著名的版画《忧郁》。

除了绘画和版画,丢勒的木刻画也很有名。木刻画的制作方法与版画正好相反。画家得先在木板上画好画,然后把画线以外的木头部分刨掉,只剩下凸出的线条;最后给凸出的线条沾上墨汁,再压在纸上,就完成了木刻画。

正如我上面说过的,丢勒去威尼斯的时候,还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威尼斯的人们非常喜爱和敬重他,把他当作名人对待。当时威尼斯的画家贝里尼,已经是年迈的老人了,有一天他问丢勒:“你愿意送我一支你用来画人物头发时的画笔吗?”丢勒说:“当然可以。”然后就送了贝里尼一支自己使用的画笔。

看着拿到的画笔,贝里尼说:“这只是一支很普通的画笔呀,怎么可能呢?难道你真是拿这支笔画出那么好看的头发的吗?”丢勒听到贝里尼这么问,当场拿起画笔画了一些头发,果然和他画像中人物的头发一样的漂亮。也只有丢勒能够做到了。

尽管丢勒很欣赏意大利画家的作品,但他并没有模仿意大利画家的风格。他回到德国以后还是按照自己的风格作画。

丢勒还画过许多自画像。当然了,他的自画像是自己对着镜子画出的。而且根据他的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出来,丢勒长得非常帅气英俊。当然,不仅是自己的肖像画,他为别人画的肖像作品同样也很出名。你看到下面他父亲的肖像时,我猜你一定也会喜欢的。丢勒喜欢在他的画中加入很多细节,他的画里有各种各样的小东西,连一粒小纽扣都被他画得很仔细,好像他认为纽扣与人脸一样重要似的。大多数的德国画家也都喜欢这样画,但是太多的细节反而会变成缺陷,因为人的视觉很容易被这些次要的细节带跑了题,不能专注地关切要点,德国其他的画家就陷入这样的误区之中。尽管丢勒也这样做,他却比他们做得都好,他将这些细丢勒《丢勒的父亲》节处理得恰到好处,绝不会让人产生喧宾夺主的感觉。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还有一位伟大的画家叫汉斯·荷尔拜因,人们认为他是德国当时排名第二的大画师。汉斯·荷尔拜因同样既画肖像画,又作木刻画。不过要提醒你一句,因为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也叫汉斯·荷尔拜因,所以我们通常就叫他J R汉斯·荷尔拜因,也就是小汉斯·荷尔拜因。

小汉斯·荷尔拜因后来到了瑞士,就是那个以阿尔卑斯山闻名的国家。瑞士的一位大名人——伊拉斯谟成了小汉斯·荷尔拜因的好朋友。伊拉斯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他知识渊博、学富五车、著书立说。小汉斯·荷尔拜因一共为伊拉斯谟画过五幅画像,都比较受欢迎。

这五幅画里,其中一幅画中的伊拉小汉斯·荷尔拜因《伊拉斯谟斯谟坐在书桌旁边写东西。伊拉斯谟是像》侧视的角度,人物的侧视图又叫“侧面像”,这幅画看上去似乎没有太多的细节。但在小汉斯·荷尔拜因的另一幅名肖像画《吉斯泽画像》中,吉斯泽身旁堆放着大约二十五篇文章,即使是这样,小汉斯·荷尔拜因也能将这些细节很巧妙地处理,做到和丢勒一样,把我们的目光都吸引到主人公乔治·吉斯泽身上去。重点就在小汉斯·荷尔拜因画肖像画时,他会省去人物脸上不重要的细节,最后剩下非常有特点、能突显人物面部特征的几笔。

因在瑞士,小汉斯·荷尔拜因接到绘画的委托不多,所以他就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尝试前往英国发展。伊拉斯谟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小汉斯·荷尔拜因带着这封推荐信就去了英国。结果证明他的尝试很正确,英国人非常喜欢他的作品。那个时期大多数重要的英国人士,甚至国王亨利八世的肖像画都是小汉斯·荷尔拜因画的。

除了弗兰斯·哈尔斯,相比其他画家画的肖像画,小朋友们都更喜欢小汉斯·荷尔拜因的。当然了,他的画也受到大人们的青睐。所以我相信你一定也会喜欢上这位肖像画大师的作品的,如果你见到小汉斯·荷尔拜因的肖像画画册,我保证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也不要忘了丢勒,你也会喜欢他的画。

这一章我给你介绍了丢勒,还有(JR)小汉斯·荷尔拜因,你更喜欢谁呢?

第十九章 遗忘与发现

尽管著名画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也就那么几个,但绝大部分著名画家的人生故事都是有记载的,而且差不多可以写出几本书来。荷兰画家扬·弗美尔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不过我们对于他的一生了解得却特别少,加起来还不到一页纸。扬·弗美尔的全部生平只有以下几句话:

1632年出生在代尔夫特,1675年去世,身后留下一个妻子和八个孩子。

扬·弗美尔的生平就被这样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了。没人知道他一共创作过多少幅作品,因为有些画我们曾经认为是他画的,可事实上后来被证实并非如此。

不过,只要是已经被人们确定的扬·弗美尔的那些画,都画得非常好。扬·弗美尔的画大多画的是室内景物。据我们所知,风景画只占他所有画中的极少数而已。扬·弗美尔大部分的画作题材都是一个普通的妇女在做着日常琐碎的事情,比如看一封信、弹翼琴、做针线活等,有时候甚至仅仅是在往窗外眺望。画画时,扬·弗美尔可能请的是他妻子或者女儿做的模特儿。尽管他的大多数作品里都是一个女子,但偶有一些是两个女人,也有几幅作品中有一些男人。不过,扬·弗美尔画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画中的人物大部分情况下都在窗户旁边。

第一眼看到扬·弗美尔的画你一定会惊叹,他是如何如此绝妙地描绘出透过窗户照进房间的光线的感觉的?接下来再看,你又会感慨,他怎么可以把画中每件物品的材料质地都表现得这么好呢?袖口的花边、丝绸裙子、木质椅子、银质水壶、熟透的水果、玻璃水杯、珍珠项链、蓝色的瓷盘——这些东西让人一看就知道每一样东西的材质,就像是可以感受到每样东西触摸时的感觉一样。当然,他画得最好的还要数从窗户外照进来的阳光,光线把整个画面里的人和物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扬·弗美尔画中的阳光是世界上画得最好的室内光线。这也说明扬·弗美尔的绘画水平是很少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的。

这里有扬·弗美尔的一幅画——《信》。你可以看到画面里就只有一个妇女在读信,非常简单。但因为这幅画画得极好,所以非常著名。

不过,看上去扬·弗美尔好像只能画出自己见到的东西,没有任何想象力。比如,他从来不尝试把画中的妇女画得比现实中的样子更漂亮。所以我敢说他肯定也不会画龙,或是圣乔治,除非他能亲眼看到一条真的龙(世界上当然不存在真的龙),或者看到圣乔治(《圣经》中的人物——译者注)本人。

可是为什么人们对于如此优秀的、扬·弗美尔《信》出色的画家知道得却这么少呢?他是不是很神秘?扬·弗美尔的画事实上在他当时的那个时代就很受人喜爱。不过,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的画在之后的几百年里被人们彻底地遗忘了,也没人想到要为这个画家记录一点什么。等到扬·弗美尔的画被再次“发现”的时候,这些画的价值变得更高,想要买一幅都需要非常多的钱。现如今,扬·弗美尔大部分的画都被放在博物馆里,仔细地保存着。

对于扬·弗美尔这么重要的一位画家,用这么少的两页纸来介绍他是远远不够的。可是除非我能自己编造一些,否则我真是找不出其他的故事来讲了。扬·弗美尔在作画时不愿意用自己的想象力破坏真实,那么我也就不用我的想象力来给你们讲一些虚构的故事了。那就多看看扬·弗美尔的画作吧。

最后再提一句,扬·弗美尔还有一幅画远近闻名,那就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文中没有提及此幅画,但由于非常有名,所以译者加上了这段话)。

第二十章 西班牙人

我们这一章主要来聊一聊西班牙。不过给你介绍西班牙之前呢,要先说一说克里特岛,一个跟西班牙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小岛。克里特岛是位于希腊南部的一个岛,属于希腊。岛上的人也都说希腊语。大约在15世纪中期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时间),克里特岛出生了一个婴儿,他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不过我估计你从来没听说过这位画家的名字,而且就算听说过也不一定能读得准。现在我就告诉你他的名字吧,他的全名叫多梅尼科·狄奥托科普里。但这个名字你不用费力去记,了解一下就行,因为人们从来都不叫他的全名,而只叫他的昵称。

多梅尼科·狄奥托科普里是一个神秘的人,所以没有人确切地了解他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知道他后来好像离开了克里特岛,去威尼斯跟了伟大的画家提香学习绘画;后来我们再听到他的消息时,他已经突然出现在了西班牙,在托莱多城定居。此后他就一直待在了西班牙,直到1614年在西班牙去世。尽管他在西班牙居住的时间很长,但是他一直把自己视为希腊人,而不是西班牙人,他在重要作品上的签名也都是希腊名。西班牙人也并不习惯叫他多梅尼科·狄奥托科普里,就像你一样。人们都以昵称叫他埃尔·格雷考,意思是“那个希腊人”或者“希腊伙计”。

埃尔·格雷考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绘画风格完全不一样,你第一眼看上去可能会觉得不好看。他画中的人物都是又瘦又长,看起来都快要不像真人了,而且他画作的颜色也和其他画家的很不一样。

千万要记住在欣赏埃尔·格雷考的画时,画作并不像照片一样在单纯地向我们展示画中的景物,埃尔·格雷考画里的人物和景致其实是想要表达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所以这就与你眼睛单纯看到真人真景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过很多人会觉得很难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觉得画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事物完完全全本来的样子。不过你想想,如果只是这样的话,照相机也可以做得和画家一样好,不是吗?其实也有许多画家像埃尔·格雷考一样按照他们的审美来画画,而不是像照相机一样单纯的定格景物。

下一位就要给你介绍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了,他在埃尔·格雷考去世时还只有十四岁。奇怪的是他跟随的是母姓,而不是父姓,其实这是希腊的一种古老习俗。这位画家的全名你也不用记,因为实在是太长了,他的全名叫迪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人们都叫他委拉斯开兹,你也只要记住他的这个名字就行了。1599年委拉斯开兹出生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他与荷兰画家凡·戴克同一年出生。

当委拉斯开兹长大成人,并开始作画后,他就计划去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发展了。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见过委拉斯开兹的作品之后,非常喜欢,就把委拉斯开兹迎接到了马德里。第二年开始,他就成为国王的御用画家,专门为国王作画。我们今天很清楚这位西班牙国王的长相也要归功于委拉斯开兹,因为他为国王画过许多画像。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就是腓力四世。要是看到腓力四世的画像,你一定先会注意到他的胡须,因为那胡须卷得满脸都是,一直到他的眼睛。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腓力四世都要用一个皮套把胡须给套起来,这样才能保持胡须的造型。所以腓力四世一定对这些胡须又爱又恨吧,你说要是他这些精心卷好的胡须被淋了雨,那会是个啥模样?委拉斯开兹的画中人物,不论是国王还是贵族,他们的脖子上都有一个又宽又硬的白色领圈。腓力四世为这个白色领圈而自豪,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新发明。为此,他还专门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庆活动,活动结束后他还带领臣民来到教堂,庄严地感谢上帝的恩赐。上面一张委拉斯开兹创作的小女孩委拉斯开兹《马格丽特公主》的肖像画,画中的小女孩就是腓力四世的女儿马格丽特公主。

委拉斯开兹的绘画风格与埃尔·格雷考很不一样。埃尔·格雷考按照自己想要的效果作画,经常在画中添加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更多的是用他的想象力作画,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把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但是,委拉斯开兹却完全是按照人物真实的样子在画。委拉斯开兹这样的画家叫“写实主义画家”,因为他们只是把眼见的事物如实地画下来。

当鲁本斯来到马德里时,腓力四世让委拉斯开兹带着他参观西班牙的艺术珍品。鲁本斯和委拉斯开兹相处得非常融洽,而且相互都对对方的作品非常欣赏和推崇。

后来委拉斯开兹希望能再亲眼看看意大利伟大画家的著名作品,他得到国王许可之后,就去了意大利游历。在意大利他临摹了很多大画家的作品,比如丁托列托、米开朗琪罗和提香等的画作。

这里有一张图,画的是我们的老朋友伊索。你一定知道《伊索寓言》吧?对了,很多有名的寓言故事都是伊索写的,比如《狐狸与葡萄》《马槽中的狗》等。

但是这图中的人物不是伊索本人。事实上伊索生活的年代比委拉斯开兹早了近两千多年,所以,这幅画是委拉斯开兹按照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的伊索形象。

委拉斯开兹被人们称为“画家中的画家”,因为很多画家都非常崇拜和欣赏他的画。他是西班牙画家中最伟大的一位,比埃尔·格雷考还要优秀,甚至也比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的西班牙画家牟利罗更杰出。

牟利罗与委拉斯开兹一样,也出生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后来去了马德里。在马德里,委拉斯开兹鼓励牟利罗委拉斯开兹《伊索》学习绘画,还帮助他获得了在国王画室里学习绘画的机会。两年后,牟利罗学成回到了塞维利亚,但是当时他还是个无名小画家,生活也很窘迫。

也就在那个时候,塞维利亚的圣方济隐修院的修士们,恰巧在找可以为其建筑作画的画家,他们希望邀请著名的画家来画,但是不够充裕的钱请不起著名的大画家,于是他们选择了让牟利罗来完成画作。牟利罗为这座隐修院画了十一幅画,大家都很满意,看过的人也都觉得画得很好,所以后来找他画画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

接着,牟利罗又为另一座建筑画了十一幅画,这次画的比之前在隐修院画的那十一幅更好,这也让他一举成名。

牟利罗有一幅名画,因为画得非常生动,还引出了关于这幅画的一个故事。牟利罗的这幅画画的是一个神父,神父的脚边站着一只西班牙猎犬。据说有一只小狗看到这幅画时,以为画中的猎犬是真的,竟然对着画就“汪汪汪”地叫了起来。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想起了我之前讲到的类似故事?对,宙克西斯画中的葡萄被鸟儿啄食的故事。不过,我觉得这只小狗的故事不是真的,因为我见过的小狗从来不会被图画蒙骗,它们只有照镜子时才会被自己的样子骗到。

牟利罗很擅长画幼儿和圣母马利亚,他笔下的圣母都有着乌黑的头发和明亮的双眸。下面有一幅图所有的小朋友看了都会喜欢的。图上画的是小耶稣和小圣约翰用贝壳取水喝的样子。图画中的一边还有一只羊羔,这只羊羔急切地看着他们,好像也很想喝一口水似的。

牟利罗成名后靠卖画赚了很多钱,他非常慷慨,有钱后经常资助穷人。因为他自己曾经就很穷,所以他知道那些穷人是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推己及人的善心使他经常帮助别人。牟利罗《贝壳和孩子们》

牟利罗晚年时,有一天爬到一个脚手架上去画一幅巨大的画作的上半部分,结果失足摔了下来。可怜的牟利罗摔得太厉害了,之后再没好起来,而那幅画也就一直也没有画完。

但是塞维利亚的人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这位画家,人们直到今天都仍然会把漂亮的绘画叫作“牟利罗”。

第二十一章 风景画与广告牌

如果说自然风光是乡村景色的话,消防通道可以称得上是城市一景了。城市绘画里一般不会出现消防通道,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自然风景却应该是与绘画密切相关的才对。不过,自然景色曾经就像今天的消防通道一样,几乎与绘画没有任何关系。

从穴居人在洞穴里画动物开始,直到17世纪中期,欧洲人几乎没有画过一张自然风景画,这一点还真是奇怪。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许许多多的画家,而且意大利的自然风光也很美丽,但是却没有一位意大利画家想到要去把漂亮的自然风景画下来。我们偶尔在意大利画家的画中看到的一两处自然风景,那也只是被用作画面中人物的背景而已。

佛兰德斯凡·艾克兄弟的《根特祭坛画》,看上去比较接近写实的风景画,但事实上这幅画的情节才是真正的主题,故事情节还是要比风景本身重要得多。

大约在公元1500年的时候,德国的一些画家画了些风景画,但当时并没有引起注意。

后来,终于出现了画意大利自然风景的作品。但奇怪的是,最早开始画意大利自然风景的却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两位法国人。其中一个法国人名叫尼古拉斯·普桑,他对古希腊的故事和古罗马的遗址非常感兴趣。他的画后面就是真正的自然风景,前面一般画的是希腊人。接下来的这张画将给你展示这些希腊人,它叫作“阿卡迪亚牧人”。

你知道阿卡迪亚在哪吗?阿卡迪亚是古希腊的一个乡村,那儿以善良淳朴、快乐幸福的村民和牧羊人闻名。普桑画上的牧羊人看起来正在谈论一块墓碑,其中一个牧羊人指着这块大理石墓碑上的一些文字。这些字在这张图片中很模糊,但原画上很清楚,墓碑上文字的意思是“我也曾经住在阿卡迪亚。”普桑《阿卡迪亚牧人》

另外一个画意大利风景画的法国画家,他叫克劳德·洛兰。他其实本来不姓洛兰,但是因为他来自法国的洛兰,因此人们就把他叫作克劳德·洛兰。据说洛兰原本是一个糕点师,接着又在一个意大利画家那里做仆人,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给主人清理画笔。慢慢地,他自己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后来他的主人教给他一些绘画知识,很快他自己也成了一名画家。

洛兰的画里通常都有人物,但因为他画中的人物都非常小,处于次要地位,而自然风景才是主要的,且有很多甚至比普桑画中自然风景的地位要重要。因此,人们有时也会称洛兰为“自然风景画之父”。洛兰更喜欢画海景,甚至胜过自然风景,因此人们也把他称作“海景画家”。

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一位同样重要的法国画家,他叫华托。华托出生在普桑和洛兰时代的一百多年之后。华托画过一幅帽店的广告牌,是画在木板上的。华托的一生很凄苦,刚到巴黎画画的时候每天都要非常辛苦地工作,但是始终挣不到什么钱,差点饿死。后来他终于成为有名的画家,可以挣够钱过上好日子了,可这时候的他又总是生病,根本无法享受生活。最终,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

我之所以告诉你华托的这些悲惨经历,不是要你同情他,而是因为你要是单看他的画,完全不会想到他的生活中有这么悲惨的遭遇。因为他的画一点儿也不悲伤,相反,他笔下的人物与他不幸的生活状态截然不同。

他不画穷人,他画的是衣着光鲜艳丽的年轻男女们。他没有画和他一样辛苦工作的人,而是画那些在尽情享受生活的人们,画中的人物在跳舞、野餐、聚会。他不画丑陋粗俗的人物,他画中的人物都非常优雅、漂亮、气质非凡。估计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像他画中的人物那样的无忧无虑了。

另外还有一位法国画家,名叫夏尔丹,比华托出生更晚一些。夏尔丹也画过一个广告牌,他的灵感也许是从华托那里获得的吧。夏尔丹的这个广告牌是为外科医生诊所而画的,画中围观的群众正在看一个外科医生工作,他正在给一个在剑术比赛中受了伤的人包扎伤口。

夏尔丹喜欢静物画。静物画画的是比如水果、器皿、插花等非动态的东西,死了的鱼、兔子、野鸡也算,当然也包括玩具、锅碗瓢盆之类。夏尔丹也画肖像画。不过呢,夏尔丹画得最好的、也是最有名的还是他的第三种画,就是人们在室内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画里通常都有小朋友的身影。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位母亲在教她的女儿们做餐前感恩祷告;另外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小男孩正在桌上玩陀螺;还有一幅是一位母亲在她儿子出门时,提醒他留心自己的新帽子。

尽管夏尔丹那个年代的人们穿衣风格和现在的我们很不一样,但是看到他的画你还是会觉得,画中的这些人看起来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你可以感觉到夏尔丹画的都不是什么重大的事件,他只想画出普通法国家庭里的日常生活的温馨。夏尔丹《小男孩和陀螺》

第二十二章 动荡时代

法国普通百姓曾经一直忍受着国王不公平的统治和压榨,最后,他们实在忍受不了而选择了反抗。1793年的法国大革命一举推翻了法国国王的统治,法国也由此成了共和国。成百上千个共和制的反对者都被砍下了脑袋。国王,包括国王的家人都被关进了牢房。人们投票认为,国王一家也应该被斩首。

投票赞成处死国王的人中,有一个叫雅克·路易·大卫的。大卫是一个画家,尽管他自己曾经是王室画家,但他相信革命是正确的。对了,你应该知道王室画家吧?指的就是专门为国王及其家人画画的人。

一些革命者读过古罗马共和国的故事,他们可能和你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故事差不多。革命者们喜欢把自己想象成强壮的古罗马勇士,喜欢把自己新建的共和国比作古罗马共和国。你可以想象得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模仿古罗马的英雄人物是一种时尚。大卫建议让剧院的演员穿上古罗马服饰,而不是法国的服饰登台表演,很快,其他的法国人也在衣着上开始仿效古罗马人,后来甚至家具也都被设计成了古罗马时代家具的样子。大卫发现人们都喜欢有关古罗马时期的画,因此他画了很多以古罗马历史故事为主题的画。

大卫的画在我们今天看来并没有当时革命者认为的那样了不起。不过他的画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所以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被称为“古典主义时代”,所以大卫的这种绘画风格被称作“古典主义风格”,从而成为一种画派。大卫和其他古典主义画家以为,非古典主义绘画类型的画都不值得画。“古典主义画派”普及起来之后,他们还制定了许多规则要求所有画家来遵守。

大卫其实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画古罗马人的画像了,其中的一幅画作就是《荷拉斯兄弟之誓》。如果你读过古罗马历史而且记性不错,那肯定还记得荷拉斯三兄弟。当时,罗马正在与另一座城邦交战。如果让双方军队直接上阵厮杀肯定会导致惨重的伤亡,为了减少死伤,两方达成共识各自选出三名战士进行决斗,最后赢大卫《荷拉斯兄弟之誓》的那一方也就赢得这次战争。罗马人这边挑选的就是荷拉斯三兄弟,他们都是一流的战士。荷拉斯三兄弟庄严宣誓一定要为罗马赢得战争,否则以死谢罪。大卫的这幅画,画的就是荷拉斯三兄弟宣誓的场景。

搏斗结束时,荷拉斯三兄弟中有两人牺牲了,但是他们成功地杀死了对方的三名战士,为罗马赢得了战争。

还有一幅大卫画的古罗马画也很出名。画的是罗马与萨宾交战的战场上,许多妇女跑向双方的战线中间,试图阻止他们的战争。很多罗马历史书都以这幅画为插图,说不定你之前就见过。

大卫也擅长肖像画,他曾经为法国贵妇雷卡米埃夫人画过一幅画像。画中的雷卡米埃夫人身上的服饰是古罗马风格,她身下的沙发也是古罗马式风格的。这位夫人是当时法国女性的代表,她们都是这种风格的打扮。

法国大革命之后出现了拿破仑,他后来自封为法国统帅。大卫非常欣赏拿破仑,也画了很多幅拿破仑的画像,包括骑马穿越阿尔卑斯山时的拿破仑、战场上的拿破仑,以及加冕时的拿破仑(加冕就是戴皇冠的意思,当时的拿破仑自己为自己加冕)。

拿破仑被赶下台以后,被砍了头的那个法国国王家族的另一位成员成了法国国王。因为大卫曾经投票赞成处死法国国王,所以新国王的王室画家肯定不会是他了。不仅如此,事实上大卫不得不逃离了法国,在布鲁塞尔度过余生。

但是大卫制定的古典主义绘画规则却被保留了下来。大卫有许多学生,有些后来也成了有名的画家。这之中有一个叫安格尔的人。安格尔是一个杰出的素描画家,他的画线条十分优美。安格尔认为,一幅画的线条比色彩、亮度都更重要。其实所有古典主义画家都是这样,对线条和形状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色彩和亮度。因此,古典主义绘画作品的色彩通常都很暗淡,总体感觉很沉闷。

安格尔的肖像画最出名,而他画的肖像画都是用铅笔画成的,不添加任何颜色。这些没有色彩的画也的确展现出安格尔是一位在线条处理上画艺非常精湛的画家。

格罗男爵也是大卫的学生,但是他太过严格地遵守大卫制定的那些规则了,以致画的古典主义画作没有那些其他风格的画作优秀。格罗一直都十分努力,力求画出优秀的古典主义画作,当最后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达到时,他非常沮丧。其实他最著名的画作却是那些他并不十分上心的作品,也就是那些没有画希腊、罗马人的作品。在现在看来,这些非古典主义的画作却很是有趣,因为它们描述的都是当时发生的事。格罗亲眼见过这些场景,所以画得非常好。

拿破仑执政期间,认为安排一个画家在自己的军队里也不错。于是就任命格罗为军队的随军督察,让他随军同行,以便画下战争的场面。亲眼见到了战争残酷的格罗,并不想把战争表现成一件光荣的事情。所以在他的画中尽管展现出了士兵的英勇,但同时也没有掩饰他们的痛苦。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画家完全不同于前面的人,因为这个法国画家不是大卫的追随者,也不相信古典主义画派。尤其是古典主义画派要求所有的画家都严格遵守他们的规定,这让他非常气恼,他就是欧仁·德拉克洛瓦。欧仁·德拉克洛瓦发起了反对古典主义画派的运动,许多画家把他发起的运动称作“浪漫主义运动”,支持他的画家被称作“浪漫派画家”。浪漫派画家认为应该画世界当下所发生的事情,而画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同时浪漫派画家反对古典主义画派画家所强调的“线条重于色彩”的观点,浪漫派画家认为线条再漂亮也比不上画的色彩重要。

当然,被反对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十分仇恨浪漫主义画派,想方设法地遏制它的发展。可是欧仁·德拉克洛瓦和他的追随者们却越来越受欢迎,最后浪漫主义画派取代了古典主义画派的地位。欧仁·德拉克洛瓦的画作涉猎很多题材,包括十字军、圣经故事、阿尔及尔人,还有当时希腊和土耳其之战(他完全支持希腊一方)等。左边的这幅画描绘的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漂亮。欧仁·德拉克洛瓦画的欧仁·德拉克洛瓦《船上的基线条并不比其他画家画得更好,但他的督》色彩毫无疑问是一流的。

欧仁·德拉克洛瓦还有一幅名画叫作《自由引导人民》,展示的应该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的事件。1830年大革命期间,许多巴黎民众在街道上与国王的士兵进行斗争。这幅画富有张力、形象生动。这幅画实际上是有双重意义的,因为它暗示了独霸和打压非主流画家的古典主义画派最终会被推翻之意。所以,这幅画也被理解为自由引导着浪漫派画家,对抗古典主义画派推行的种种教条的绘画规则。

第二十三章 后来居上

你知道什么是国际画展吗?那就是不同国家把他们各自的绘画作品集中到一起,供人们参观、比较,人们在一起评价每幅画的优缺点,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假设在1700年,欧洲所有大国都决定举办这么一个国际画展——这样的一个画展其实是我们虚构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哪个国家有举办国际画展的做法。所以就由我们来制定参展的规则吧:

假设画展是在1700年举办的,每个国家都只可以送一幅画来,然后评出可以获奖的最好的一幅作品。

那我们来看一看都能收到哪些作品:

威尼斯的是提香的作品;

罗马寄来的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西班牙的是委拉斯开兹的一幅画;

佛兰德斯寄来的是鲁本斯的作品;

荷兰是伦勃朗的画;

德国寄来的是丢勒的作品;

法国送来的则是普桑的作品。

但是英国的画在哪儿呢?每个大国都寄来了一幅名画,但是英国却没有。英国其实在1700年时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了,但是它寄给我们的只有一封信,信上说非常抱歉,他们不能寄来杰出画家的画作参展,因为英国当时根本就没有杰出画家。不会吧?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甚至很可能就是当时最大的国家了,他们居然没有一个著名的画家?这对我们的画展是非常大的遗憾呢!但是——

尽管英国那时还没有一位有名的画家,但是它后来居上,很快就追赶了上来。英国第一位有名的画家在1700年只有三岁,他的名字叫威廉·贺加斯。威廉·贺加斯之后,英国又出现了很多画家。如果我们虚构的国际画展是在1800年举办的话,就会有许多绘画作品可供英国选择了。

刚开始的时候,威廉·贺加斯是一个银店的雕刻师,后来他学会了在铜板上雕刻。这些雕刻后印出来的图画人们非常喜爱,卖得非常好,足够让他过上好日子了。不过威廉·贺加斯一直都想成为画家,所以他开始画画。不过他的雕刻、印刷图画实在是太出名了,大家都更喜欢他的雕刻和印刷图画,甚至没有人去关注他的绘画作品。威廉·贺加斯后来发现他可以先画画,然后把画好的画雕刻出来,印成图画,这样就会比绘画作品好卖很多。今天我们认为威廉·贺加斯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英国第一位伟大的画家。

我想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读连环画吧。报纸上的那种连环画通常都画得很不好,甚至不能被称作艺术。威廉·贺加斯画画时,有时也会采用连环画的手法。他会给一个人一连画上七八张画,来表现这个人的一系列动作。威廉·贺加斯的连环画不只是为了逗乐,而是希望通过画作展现英国社会那个时代的丑恶一面。当然了,它们通常也都十分幽默。这种幽默我们叫作“讽刺”。

威廉·贺加斯画有一组画,画中人准备竞选议会成员。一张画的是这个人在做演讲;一张画的是这个人利用俱乐部雇了一批人去强迫人们投票给他;还有一张画的则是这个人在贿赂投票人,也就是他给这些人钱,让这些人投他的票。这一组画应该像连环画那样放在一起看,不过每张画都画得很好。当时这幅讽刺画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组画也很可能确实帮助揭发并改善了选举的风气——这也正是威廉·贺加斯希望的。今天英国的选举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都是十分公平的。

肖像画也是威廉·贺加斯涉及的领域,他有一张画画的就是他自己和他的小狗。下面你看到的这幅作品也是他的,题目是“卖虾女”。我们现在一般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买虾,而在威廉·贺加斯那个时代,英国伦敦的人们都是直接从走街串巷的卖虾的女孩那里买虾,卖虾的女孩通常会把虾装在篮子里,将篮子顶在头上。

这幅画中威廉·贺加斯捕捉到卖虾女孩的一个笑脸,就用干净利落的几笔勾勒了出来,就和哈尔斯捕捉人物笑容时一样。不过如果我们把这张《卖虾女》与丢勒当时为他爸爸画的肖像画放在一起对比,这张《卖虾女》看起来就好像还没有画完的样子。尽管如此,我们通过这幅画对卖虾女的认识也绝对不会比丢勒笔下描绘的人物少多少。而且我更喜欢威廉·贺加斯的这种画法,你呢?

威廉·贺加斯在18世纪中期仍然在画画,但那时英国的另外两个画家已经声名显赫。他们一个是约书亚·雷诺兹爵士,另一个是托马斯·庚斯博罗。他俩最出名的都是肖像画。雷诺兹爵士比庚斯博罗年长几岁,我们就从雷诺兹爵士先介绍起吧。

我先要给你讲一个有关非洲海盗的威廉·贺加斯《卖虾女》故事。我知道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听打海盗的故事,不过别激动,因为我要讲的这个故事里面没有打海盗的事,这里的海盗其实是阿拉伯的一个国王,但是他派人专门在地中海地区拦劫过往的船只,抢劫、敛财。英国就派了一个船长率领着舰队去和这个海盗国王谈判。

这个船长是雷诺兹的朋友,他就邀请雷诺兹随他的战舰一起去,雷诺兹便接受了邀请。雷诺兹到了意大利之后就留在了那里,研究意大利名画家及作品,比如米开朗琪罗、提香、科雷吉欧和拉斐尔。雷诺兹最喜欢的是米开朗琪罗,甚至还因为喜欢米开朗琪罗变成了聋子!听上去很奇怪是不是?但这是真的,因为雷诺兹有一次在西斯廷礼拜堂研究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时,坐的地方正好对着一股气流。但是他根本没注意到那股气流,因为实在是太专注于米开朗琪罗的绘画了,直到他站起来准备走的时候,才发现耳朵已经有点不对了。雷诺兹的耳朵从那以后就渐渐开始听不到声音了,没过多久他就不得不戴助听器生活。

雷诺兹回到伦敦之后,成为最受人喜爱的肖像画家。因为那时照相机还没有发明,人们只能请画家给他们画像来留影。穷人当然请不起像雷诺兹这样的名画家了,请雷诺兹画肖像的大多是皇室家族成员。因为他的画画得非常好,后来国王就授予了雷诺兹一个爵位,他就成为雷诺兹爵士。

雷诺兹爵士作画一直勤勤恳恳,对每张画都精益求精。他特别擅长画妇女和小孩。你之前听说过《草莓女孩》《海雷少爷》《纯真年代》以及《德文郡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儿》吗?它们都是肖像画,是雷诺兹的一些代表作。

雷诺兹总是喜欢尝试新的颜料,可惜这样一来他的很多画都保存不了多久,有些画甚至才画好没多久就褪色或碎裂了。但人们对他的画的喜爱却没有因此而减少,他的一个朋友甚至这样评价:“雷诺兹的作品即使褪色了,也强过任何人刚刚画好的画。”左边这幅有五个小天使脸蛋的画也是雷诺兹画的,其实这幅画画的是同一个女孩五个不同角度的样子。18世纪中期另外一个著名的英国画家就是庚斯博罗,他最喜欢画的是风景画。不过呢,他的风景画却怎么都卖不出去,于是他也只好画肖像画了。他画中的人物看上去美丽又优雅,所以找他画肖像画的人非常多。与雷诺兹肖像画雷诺兹《天使的脸蛋》丰富明亮的色彩不同,庚斯博罗的画画面色调主要是银灰色。

有一幅世界名画叫《蓝孩》,是庚斯博罗的代表作。画这幅画据说是因为雷诺兹曾经断言,如果一幅画中有太多的蓝色肯定不好看。不知为何,庚斯博罗似乎很不喜欢雷诺兹,对雷诺兹十分粗鲁。或许他是嫉妒。不过,庚斯博罗在临死前请求雷诺兹的原谅,他还说自己其实很欣赏雷诺兹和他的画。庚斯博罗与雷诺兹同时给许多人画过肖像。比如他们都画过德文郡公爵夫人和西斯登夫人的画像。你要问我他们谁画得更好呢,这个我真的也很难评价。这里有庚斯博罗给德文郡公爵夫人画的画像,你们可以自己看一看。顺便说一下,她的帽子的确不小!这里还有一张是雷诺兹给德文郡公爵夫人和她女儿画的一张像。你觉得他们两个人谁画得更好呢?庚斯博罗《德文郡公爵夫人》今天,庚斯博罗的风景画要比他生前更受人喜欢。尽管风景画还是没有他的肖像画那么出名,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这些风景画看出庚斯博罗的风格,他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英国画家。雷诺兹《德文郡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儿》

第二十四章 三个不同的英国人

你喜不喜欢读鬼故事呢?那些闹鬼的房子、半夜“哐啷啷”作响的链条,还有影影绰绰的白色物体……晚上是最适合讲鬼故事的时间,因为那时候你明明知道这些故事不真实,但听上去气氛诡异,你依然会觉得很恐怖。

今天我也要给你讲一个鬼故事,但是它不会让你觉得恐怖,更不会让你吓得瑟瑟发抖,故事讲的是一个跳蚤幽灵。“跳蚤幽灵”?你一定第一时间想到一个跳蚤变成的小鬼吓唬拍死了它的小猫小狗,你是不是也忍不住笑出声了?其实,这个跳蚤幽灵的故事算不上是鬼故事。我的故事里的跳蚤幽灵和普通的小鬼可不一样,还有一个著名画家为它画过肖像画呢。

这个画家叫威廉·布莱克,他有一幅画就叫《幽灵跳蚤》。他是个生活在伦敦的英国人,那时的美国还是殖民地,美国人正在进行独立战争。

布莱克和之前我提到的那些画家都不一样。一方面,他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诗人。另一方面,他画作的特点与其他画家的截然不同。再说,布莱克能看到幻影。幻影跟梦境差不多,是人们脑海中显现出的虚幻的东西。有人说布莱克有一点神经不正常,只是一点点神经不正常。不过谁知道呢,也许他也没有什么古怪的,就是有点与众不同吧。

布莱克一直都希望能成为一名画家。他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学了很多年的版画,成为专业的版画家。后来在布莱克开始自己创业时,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试着在版画上同时刻上画和自己写的诗歌。在此之前书上的文字则都是用印刷机打印出来的,只有图画是刻在金属板上的,布莱克把画和字同时刻在一块板子上,这样就真的变成故事与绘画相得益彰的排版了。

布莱克不仅为自己创作的诗歌制作版画,他也为其他书制作版画。《圣经·约伯书》的一组插画是他最出名的版画了。只要见过这组画的人,就不会忘记图中的约伯以及他经历苦难的故事,可见布莱克的绘画是多么能唤起欣赏者的共鸣。

布莱克所作的大部分书中的版画,看起来都像素描画,因为版画只能由线条组成,这些画也不例外。不过布莱克在雕刻版画之前都常常把图也画出来,这样画出来的画不仅有线条还有了颜色。

你发现布莱克提出了许多创新绘画的点子?的确是这样的。其实后来出现的一些英国画家,也提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方法。但在介绍这些画家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看过树叶在夏天时全是褐色的?我说的是活着的树。人人都知道,活着的树叶子夏天是绿色的,对吧?但是,如果你看到布莱克那个时代的画,你就会吃惊地发现画中树的叶子都是褐色的。我前面提到庚斯博罗以风景画著称,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他画的树叶都是褐色的,你也许就不会觉得他是伟大的画家了。当然了,风景画的画家都布莱克《圣经·约伯书》中的一知道树叶是绿色的,但他们还是执着地页画成褐色,是不是很奇怪?我只能猜测他们或许觉得褐色的树叶比绿色更漂亮。

不过事情有所转机。庚斯博罗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位名叫约翰·康斯太布尔的画家。英国的画家从康斯太布尔开始,就再也不把树叶画成褐色了。康斯太布尔的风景画中,景物都是按照原本的颜色画出来的——你觉得很容易?听起来如此,事实可不是这样。画家能画出来的最白的白色也比不上阴沉雨天天空的白色。当画中的天空不可能有真实的天空明亮的时候,画家只能把画面的其他部分的颜色调暗才能把天空衬托得更亮。当暗的部分更暗时,亮的部分才能被衬托得更亮。

画面颜色总体调暗虽然不会特别影响美观,但会使画面看起来和真实的风景不一样,真实感大大降低。所以,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使得画面色彩更明亮,就可以把室外风景画画得更加逼真了,而康斯太布尔就想出了一种方法,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明亮。这个方法就是给画上色时,不要像通常的画法那样平滑地涂抹颜料,而需要把颜料涂成小小的、厚厚的色块。如果能用手指摸摸他的画,你就能感觉到他的画作画面是凹凸不平的。

康斯太布尔发现把颜料涂成许多小色块,整幅画看起来就会更明亮。比如画家用旧的方法画一片绿色的田野,会把整片田地都画成绿色。但要是由康斯太布尔来画,他就会把大块的绿色画成许多单独的小色块,有绿色、黄色还有蓝色。奇怪的是这样画出来的田野整体看上去依然是绿色——当然,如果你凑得很近还是可以看到有三种不同颜色的。但是只要你稍微离开一点距离,整幅画面就会在你面前呈现出亮绿色,而且比平滑上色的画面看起来更明亮。

要是你一直坚持读到了这里,那可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要是你全都理解了,我的天哪!你肯定是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不管你的老师是不是这么想。

人们之所以记住康斯太布尔,是因为他的创新,他对风景画画法进行了两次伟大的改进。首先,他不再把树叶画成褐色,而是开始画成绿色;其次,他把原本颜色单调、传统的平滑平面画,改成了多种颜色、粗糙立体的色块,使得画面看起来更亮。

说起英国最好的画家,很多人认为当数特纳。特纳的全名是约瑟夫·马罗德·威廉·特纳,是画风景画的画家。他捕捉颜色亮度和太阳光线上的技巧,没有任何画家可以与他相媲美。而且特纳特别喜欢画大海和太阳。

太阳本身比任何一种颜料都要明亮无数倍,这点我们都知道,因此没有哪一位画家能够画出与真实的太阳一样鲜艳和耀眼的亮度。尽管如此,画家可以画出一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太阳的物体。特纳的绘画手法和克劳德·莫奈很像,画出的是太阳的真实感。特纳画的太阳通常是躲在云朵后面,或者藏在迷雾中,要不然就是快要下山的太阳,这样一来画中太阳光的亮度就不会和真实的亮度相差太多了。

我们都知道没有哪一个画家能够找到一种与真实的太阳光亮度接近的颜色,即便他画的是夕阳。但奇怪的是当人们看见特纳的画都会说夕阳画得太亮、太假了。其实,这些夕阳之所以看起来不真实,并不是因为太亮,正相反,是因为还不够亮。

特纳既是风景画家又是海景画家。特纳画的大海超越了他之前的所有画家,比其他画家画得都好。在画海景画之前,特纳会认真观察大海——风平浪静的大海、暴风雨来临的大海、小雨密布的大海,当然还有晴天时的大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特纳都细致地观察过。特纳还曾经在暴风雨时去海上观察海景,他让人把自己紧紧地绑在桅杆上,防止被海浪卷下船。多么执着的人啊!《被拖去解体的特梅尔号战舰》是特纳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画中那个古老的战舰就叫“特梅尔”号。这艘战舰因为太古老而不能再继续作战了,所以被拖去解体。画面画的是“特梅尔”号战舰被一艘冒着尾气的拖船拉去码头时的情景。画面中正是日落时分,海港的水映衬出天空中绚丽的橙黄色。这幅画用一天快要结束时夕阳西下的场景,表现了这艘老战舰在那么多年为祖国服务并最终精力耗尽,寿终正寝的肃穆。特纳《被拖去解体的特梅尔号战舰》

第二十五章 贫乏的画家

我为什么要向你介绍贫乏的画家呢?如果一个画家不能画出优秀的作品,我们为什么要提到他呢?因为,我要在这一章里给你们介绍的贫乏画家,是画出过优秀作品的。他们只是在钱财上贫乏,但画技绝不贫乏。

科洛就是这些穷困潦倒又非常优秀的画家之一。科洛是一个法国画家,他很穷,因为没有人愿意买他的画,直到五十岁时他才卖出第一幅作品。不过其实他也没听上去的那么穷,因为他爸爸每年都会给他一点钱,尽管不是很多但也足够他生活。

毕业时科洛想做一名画家,但是科洛的爸爸是做亚麻生意的,所以想让科洛继承亚麻生意产业,于是科洛就只好跟着父亲学做生意。不过,科洛一直都没放弃自己的画家梦。功夫不负有心人,科洛的父亲最终同意他不再从事亚麻生意,并且开始学习绘画。科洛去意大利学习了几年绘画并且成为风景画家。他回到法国后画了许多漂亮的风景画,但奇怪的是,就是没有人愿意买他的画。

那时,还有其他许多画家也很穷。他们发现巴黎附近有一个乡村,叫巴比松,住在那里要比在巴黎市区生活成本低很多。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巴比松附近有许多树林、溪流、田野都很适合写生,比巴黎市区要更适合画风景画,所以这些贫穷的画家就都搬去了巴比松附近,住在小木屋里。

科洛是最先想搬到巴比松居住的人。他喜欢早起,观察和享受晨曦中的树木和田野,清晨地面的露水还没有干,所有东西都披着一层露水,异常美丽。科洛通常会把看到的景色素描下来,然后回家根据素描画油画。他还喜欢暮色和月光,画了许多暮色和月光下的风景画。科洛的风景画世界闻名,因为他的画中有一种梦幻般的神美。

等到科洛年老时,他的画开始卖出去了,也总算最终收获了金钱和名声。科洛一直都很乐于助人,所以他有钱以后,更加慷慨地资助那些缺钱的人们。

尽管科洛的风景画中总是透着一股梦幻和淡淡的忧伤,但是他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非常开心快活,一点儿也不忧伤。大家也都很喜欢他,亲切地叫他“科洛爸爸”。所以当大家听说科洛出名了的时候,也都非常高兴。科洛《跳舞的仙女们》

巴比松那里还有一名画家比科洛更穷困,他也是最早搬去巴比松的画家之一。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一起住在一个小小的有三个房间的房子里。房子里没有木地板,有的只是夯实的土地。他就是让·弗朗西斯·米勒,法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米勒从小就很贫穷,他父亲是一位农夫,所以他小时候常常跟着父亲到地里干活。后来米勒在一本旧的《圣经》上看到一些图画,就很有兴趣地开始照着画。在地里干活休息时,其他人都会打个盹、休息一下,小米勒却把所有休息的时间都用来画画了。后来,村子里的人见他这么爱画画,就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去巴黎学美术。

米勒来到巴黎后,生活过得很艰辛。他特别害羞,因此刚到巴黎时很不适应,而他卖画挣的钱也只够勉强糊口,所以生活十分艰难。米勒最喜欢画的就是贫苦的农民,因为他非常熟悉农民的生活。生活艰难的他在快要饿死的时候,有人从他那儿买了一幅反映农民的画。靠着这笔钱他才终于离开巴黎去了巴比松。之后,米勒一直住在那里,也在那里离世。

米勒画作中劳苦农民的形象创作很独特,他经常自己走到田间去观察农民劳作:比如挖掘、锄地、施肥、锯木头、搅拌黄油、洗衣服、播种。然后回到家里,再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下来。米勒的记忆力极佳,甚至不用模特儿就可以把人物动作画得很得当,而且非常到位。偶尔需要的时候,他的妻子就会帮忙摆一些姿势。

米勒有一幅画叫《播种者》,画的是一个正在播种的农民。你有没有看过农民伯伯播种?美国小朋友一般没有看到过农民播种,因为在美国,播种通常是由马或机器完成的(现在中国大城市的小朋友也几乎没有见过农民伯伯种地的真实场景),所以你可能对徒步播种完全没有概念。徒步播种的时候,播种的农民要手脚协调得非常好才行:手先从胸前的口袋里抓一把种子,然后转过身向后摆臂,把种子撒在地里。每撒一次种子,农民的脚就要紧跟着往前迈出一大步。米勒画中的播种者显得十分疲惫,但播种者的步伐和挥动的手臂仍然配合得非常协调,就像机器一样灵活。米勒《拾穗者》

其实《播种者》不只一幅,米勒画过许多幅看起来相差不多的《播种者》。最有名的一幅现在保存在美国的波士顿。

米勒还有一幅画叫《拾穗者》,它与《播种者》一样有名。

拾穗者,是那些在收割后的地里收捡遗漏的稻穗的人。当农民非常穷的时候,比如巴比松附近的农民,即使拾起的这些粮食很少,但对他们的生计来说也是一份帮助。从米勒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拾穗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而竟然是女人来干这么辛苦的工作!

米勒的另一幅画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它的复制品,有时你甚至可以在一元店里买到这张图片,它就是著名的米勒作品——《晚祷》。《晚祷》画的是一个法国农夫和他的妻子在田地里低头祷告,因为他们在干活时听到附近教堂传来的晚祷钟声,就暂时停下了手中的农活。

与科洛一样,米勒在晚年时他的作品也终于被人们欣赏。不过米勒一直都很穷,在他去世后,他的遗孀只能依靠科洛的资助生活。

住在巴比松的画家还有一些后来也很有名。他们曾经常常在一个大仓库里会面,把各自的画挂在仓库的墙上讨论,然后一起评价喜欢的绘画作品。

我想再介绍一些米勒和科洛的画家朋友给你,可是这章已经说得很多了,所以,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吧。

第二十六章 最重要的角色

现在,我要把你的眼睛蒙起来。我当然不会让你蒙着眼睛看绘画作品了——让你蒙着眼睛听音乐还行,欣赏图画肯定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假设你的眼睛真的被蒙上了,什么都看不见,然后我就领你到田野去一趟。我会让你站在一个草堆前面,然后取下蒙住你眼睛的布。你对着这个草堆的时间嘛,我让你看五分钟吧。接着你将再被我蒙上眼睛,我会把你带回你来的地方。是在玩捉迷藏游戏吗?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游戏很奇怪对不对?

我们再玩一次这个游戏。你第一次看那堆干草是上午十点整,这次,我让你在下午五点的时候再看五分钟。你要是细心就会发现,下午看到的这个草堆和上午看到的那个草堆有着很大的不同。尽管它们的形状一样,但是颜色、亮度、影子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游戏要告诉你的就是,即使是同一堆干草,它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五点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草堆的颜色和亮度每隔一小会儿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我只给了你五分钟,每次只让你看不太长的时间,这样草堆就不会有太大变化,不会让你一次就看到不同的画面。

现在你一定明白了,如果一个画家每小时都给同一堆干草画幅画,因为干草堆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里的背景、颜色完全不同,所以画出来的画看上去也不会是同一个样子的。

一些近代的法国画家正是这样迅速作画的。这批画家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之后举办了一个画展,把作品都挂在墙上让大家欣赏。来参观的人都发现这些画家的绘画风格与以往的画家不同,他们的作品与前人相比风格迥异,这些画画的就是画家们眼睛快速瞥过草堆时,观察看到的颜色和光线效果。由于快速观察事物产生出的是印象,所以很快,这些画家就被人们称为“印象派画家”。

早期的画家从来都没有想过这种画画的方式,只要是同一匹马他们都会画成一种颜色,同一堆干草也会画成一种颜色,也不管这匹马或者这堆干草在各种不同的光线下看起来是不是那种颜色的。一匹黑色的马或者一堆黄色的草堆并不一直是黑色或者黄色的,事实上,不论是马还是草堆,它们看起来的颜色都取决于它们周围的光线。有可能一匹黑马是蓝色的,因为在某些地方的光线照射下看起来就是这样。因为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蓝色的马,所以不论马匹在特定的光线照射下看起来有多么蓝,你也不会注意到。

以前的画家总是用褐色、灰色或者黑色展示影子的效果。但是,如果你真正仔细地观察过影子,你就会发现它可能根本就不是这些颜色之一。绿色、蓝色、紫色,或者其他什么颜色,影子都有可能会呈现。

当然,室外光线明亮的色彩和亮度人们是很难画出来的,因为颜料的颜色永远也没有太阳光那么明亮。但是改进的方法也不是没有,你还记得我之前给你介绍过的康斯太布尔吧?如果你记得,你就会知道这些印象派画家是如何使得画面的颜色明亮逼真起来的了。对,他们的方法就是画不同颜色的很小的点和短线,这样看起来就会显得更亮,而且看上去微微闪烁就像真的阳光一样。当然,这种方法也使得印象派画家的画与传统画家的作品很不一样。

不过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刚开始参观法国印象派画家画展的人们都不喜欢,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画家的画法,对印象派画家这样太过创新的画刚开始接受起来很不适应,就觉得不好看。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慢慢对印象派画家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家发现这些印象派画家尝试的是一种新的画法,与以往不同,而且他们的尝试也是很有价值的。

克劳德·莫奈这位印象派画家,经常坐着马车出去画画,不过同一个场景就能画上一整天。他的马车里装满了作画用的帆布,每当周围的光线使得物体的颜色、阴影的形状发生变化时,他就用一块新的帆布来画。

比如,同一个草堆莫奈就画过十五幅画,这十五幅画的每一幅都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莫奈还画了二十幅法国大教堂正面的图,表现出大教堂在日光下不同时间的样子,每幅画都各不相同。这些画连在一起看还是挺有感觉的,不过如果只看其中单独的一张,你可能会有点失望,因为画中物体的形状和样子看起来好像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着重刻画。因为莫奈实际上对光线和颜色特别在意,所以就对物体的形状就不是很感兴趣了。左面这幅画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还有一位和莫奈名字差不多的莫奈《白杨树》印象派画家,叫马奈。其实马奈才真正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一开始马奈的画和莫奈不一样,他的作品中并没有把颜色画成许多明亮的小点,大量出现莫奈的这种画法是在马奈生命的最后十年才开始的。有人曾经问马奈:“你的印象派画作里,主角到底是谁?”“任何一幅画中最重要的角色,”马奈回答说,“都是光线。”这也正是印象派画家在画中希望展现出来的。

这里有一张《吹短笛的男孩》,是马奈的画作。相比莫奈的《白杨树》,你很可能更喜欢这张画。因为即使印象派大师都认为光线是画作中最重要的“角色”,但是人们还是对画中的人物更感兴趣。马奈《吹短笛的男孩》

第二十七章 “后印象派”画家

章名中的“后”字,其实来源于拉丁语,指的是印象画派之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流派,被人们称作“后印象派”。莫奈的作品就是印象画派的作品,光线是印象派作品中最重要的角色——你一定还记得吧。

跟马奈和莫奈一样,这位后印象派的创始人也是法国人,名叫保罗·塞尚。塞尚最初也是印象派画家,不过呢他希望把自己的作品画得更加具有立体感,能够像古代大师的绘画作品那样经典不朽。后来他成功地把作品画得更具立体感了,可是没有哪一幅作品可以如经典作品那样闻名于世。塞尚一生画了很多画,不过他在世时也一直不出名,直到他去世以后所画的画才开始被人们接受和喜爱。然而幸运的是,塞尚即使没有卖画的收入,他也有足够的钱生活。

另一个后印象派的画家要比塞尚年轻很多,生活经历也大相径庭,并不像塞尚那样在法国南部农场里过着平静的生活。这位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一个荷兰人,名叫文森特·凡·高。凡·高曾经在一个画店工作,但他完全适应不了这个工作,因为每当他认为顾客想买的画不是很好的时候,他都会忍不住劝说顾客不要买。这样的销售员后果可想而知,凡·高不久就被炒了鱿鱼。后来,凡·高又做了几个月的老师,但是他也不适合当老师,因为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再后来,凡·高决定成为一名牧师,不过这个想法也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他很快就觉得他就读的牧师学校很无趣。之后凡·高就去给比利时的矿工们传教,从那时开始,他就为这些矿工画画。而且,凡·高非常同情那些矿工,觉得他们很可怜,于是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们,而自己差点饿死了。

他的兄弟定期寄钱给他,以维持他的生活,后来还资助他去巴黎学习绘画。学成后的凡·高住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里,画了许多绘画作品。这些画作并没有使用印象派画家使用的点来组成画面,而是使用了扭曲的线条。凡·高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他作画时十分激动、狂热,以至于看着他作画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从他的画作中也能看出来他绘画时狂热的情绪。凡·高《阿尔勒的公共花园》不过凡·高接下来的经历却非常悲惨。他渐渐精神失常,丧失了理智,还经常发疯。他经常去一家小餐厅就餐,所以那里有一个女服务员和他是朋友。圣诞前有一天,这个女服务员向他要一件圣诞礼物,开玩笑地说:“要是你没什么可送我,就把你的一只耳朵给我吧。”

这个女服务员在圣诞节前收到了一个包裹。她以为是圣诞节礼物,但打开包裹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只耳朵!这个女服务员被吓得不轻。后来,有人发现可怜的凡·高一个人神志不清地躺在床上,自己剪掉了自己的右耳。

于是,凡·高被人送进了疯人院。在疯人院待了一段时间的凡·高病情有所好转,他后来又画了不少绘画作品。但是他的精神病并没有彻底治愈,总是不断复发。再后来的一次病情复发时,他开枪自杀了。

保罗·高更也是法国人,他就是第三个我要给你介绍的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活也不是塞尚那样的平静,应该说高更的生活差不多与凡·高一样离奇。

高更离奇的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从小离家出走,搭上一艘船就开始了航海的历程。高更去过世界许多的地方,后来他回到巴黎开始经商。

也许高更能够成为一个画家,完全要归功于他早年的航海经历。如果当初高更没有离家出走去航海的话,他多半也不会成为画家的。据说有一天高更在街上走着走着,偶然看到一个商店橱窗里有许多绘画作品,画作的颜色都非常明亮,与他航海经历时在遥远的太平洋岛屿上看到的颜色一样鲜艳亮丽。这些画作深深地唤起了高更的航海记忆,被触动的他立刻去打听这些画作出自谁人之手。高更就这样结识了印象派的画家,然后他自己也开始画画。高更后来和凡·高成了好朋友,在凡·高精神失常之前,他俩甚至还在一起住过一段时间。不过后来高更搬去了法国另外一个地区。

高更后来一直都对他在航海时去过的太平洋热带岛屿念念不忘,那些漂亮的景色始终无法被遗忘。终于有一天,他再次收拾行囊,乘船航行到了塔希提岛。在塔希提岛,高更找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生活。他像岛上的原住民一样行为,完全不像受过文明教育的白人。高更最好的几幅绘画作品就是在塔希提岛上创作完成的。

这些作品的颜色非常鲜艳,极具热带岛屿风情,画作上展现的是岛上居民休息、玩乐,以及工作的场景。高更成为著名的画家正是基于这些画作。高更《神之日》

第二十八章 早期的美国人

现在我们来讲讲美国的绘画。在我开始讲之前呢,必须要声明一件事,那就是美国的画家实在是太多了,多得以至于在这本书里我实在是写不了几个人。美国的艺术家在美国建国之前就有很多,而今天正在为艺术而工作的美国人也绝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甚至还要多。

第一位非常出名的美国艺术家叫本杰明·韦斯特。本杰明·韦斯特的家人住在宾夕法尼亚,他也在那里出生、成长。那时的宾夕法尼亚树林里还有许多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因为他的家人是贵格会的,而贵格会的人是以交换的方式而不是强行掠夺或者欺骗印第安人的方式从他们手里买土地,所以印第安人对贵格会的人很友好。

本杰明·韦斯特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就很喜欢画画。印第安人也乐意他画他们。当然,本杰明·韦斯特没有任何的颜料、画笔,甚至他都没有任何图片能够参考着画。他居住的这个边远的小乡村里那时候根本就不会存在这些东西。但是有一天,小本杰明·韦斯特特别地开心,因为印第安人给了他一些黄色和红色的颜料。你知道印第安人会用一些颜料画在自己的脸上。他欢天喜地地拿着印第安人给他的颜料跑回家,高兴地拿给妈妈看。他妈妈也很高兴,又给了小本杰明·韦斯特一些她用来洗衣服的烧蓝。于是小本杰明·韦斯特有了黄色、红色和蓝色的颜料,但是还没有画笔。你觉得他会从哪里弄来画笔呢?他的想象力让我也很吃惊,他居然用猫毛做画笔!

是的,他把猫尾巴上的毛剪了一些下来,自己做了一支画笔。小本杰明·韦斯特把第一支自制的画笔用坏了之后,又从他们家猫的尾巴上剪了一些毛下来用。不久之后,可怜的猫尾巴上就不剩几根毛了,看上去甚至有点破烂,以至于小本杰明·韦斯特的爸爸一度以为这猫长了疥癣。

本杰明·韦斯特长大以后搬到了费城居住,并且努力工作,致力于做一位绘画大师。接下来他又决定去欧洲,因为那里有许多有名的绘画作品可以供他品鉴、学习。当他抵达罗马之后,他被领着参观了被誉为希腊雕塑之巅峰的作品——观景殿的阿波罗。

本杰明·韦斯特说“他看上去像是莫霍克战士”。这座伟大的雕塑让他想起了宾夕法尼亚强壮和勇敢的印第安人。

不久,本杰明·韦斯特又去了英国,并在伦敦安顿下来。他在那里成为非常有名的画家。国王乔治三世非常欣赏他的作品,并任命他做了上院画师,于是本杰明·韦斯特再也没有回美国。但是本杰明·韦斯特非常热情地接待从美国来到英国伦敦的艺术家们,并且一直慷慨地接济和帮助他们。事实上,他的工作室也就像是年轻人学习绘画的学校,许许多多的著名美国画家都曾经在他那里学习过绘画。本杰明·韦斯特就像是他们父亲一样。

尽管本杰明·韦斯特也有一些小型的肖像画,但是他绝大多数的绘画作品都是非常大的,气势恢宏,一幅作品中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物。那时几乎每一个人都被这些作品所征服,甚至一些人说他可以与米开朗琪罗相媲美。现代的人们并不认为本杰明·韦斯特的绘画作品是艺术水准最高的,但是本杰明·韦斯特在活着的时候得到了这么高的赞誉,他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确实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因为你知道有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在他们努力工作的一生中都没有出名,甚至很多人的作品在他们死前都没有人欣赏,所以当我看到本杰明·韦斯特的幸运,我真心地为他高兴。

本杰明·韦斯特有一幅最出名的绘画作品——《沃尔夫将军之死》。

沃尔夫将军是英国的将领,曾经率领英军出征了英法争夺加拿大的战役,在魁北克的战场上战斗。英国赢得了这场战斗,但是沃尔夫将军却在战争中牺牲。英国和法国人都得到了印第安战士的帮助,注意看看这幅图中的印第安人。本杰明·韦斯特从小和印第安人一起长大,所以尽管他当时人在英国伦敦,距离最近的印第安人也有5000千米远,但是他还是能将印第安人画得栩栩如生。本杰明·韦斯特《沃尔夫将军之死》

这幅画引起了伦敦的骚动,因为这幅画里的战士穿着现代的普通制服。而在英国,人们认为如果图画画的是历史,绘画中的人们应该穿着希腊或者罗马的服饰。就连国王本人也告诉本杰明·韦斯特说,他不应该把画中人物的衣服画得这么现代。但是等到画作完成的时候,每一个人——包括国王都承认本杰明·韦斯特的选择是对的。从那以后,画家开始在画作中展现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着装了。

当时在伦敦,本杰明·韦斯特手下有一位年轻的美国画家,叫吉尔伯特·斯图尔特,他出生并成长在独立战争之前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吉尔伯特·斯图尔特觉得自己在英国会做得更好,所以他来到了伦敦。在伦敦,他成长为非常优秀的肖像画大师。我之前说到本杰明·韦斯特的画作现在并不像当时那样被人们推崇,但是人们对吉尔伯特·斯图尔特的画作的评价直到今天还和当年一样。

在英国生活了多年之后,吉尔伯特·斯图尔特回到了美国,确切地说就是经历了独立战争并赢得胜利后的美利坚合众国。吉尔伯特·斯图尔特说他必须回来,因为他非常崇敬乔治·华盛顿,他要为华盛顿画一幅肖像。

华盛顿让吉尔伯特·斯图尔特给他画了三幅肖像,其中最后一幅是最出名的,也是我们现存的华盛顿肖像中最被人们所喜爱的作品。这幅作品也被称作“雅典娜肖像”,因为它收藏在波士顿的雅典娜俱乐部(现在又被称为波士顿图书馆,但原名是雅典娜俱乐部,曾经是私人的艺术俱乐部——译者注)。你可以在美国的邮票上看见这张肖像,比如1932年和1933年的三分钱邮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