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劝学篇·业精于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3 05:50:50

点击下载

作者:于永玉,吴亚玲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勤勉劝学篇·业精于勤

勤勉劝学篇·业精于勤试读:

前 言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她不仅是一个流动的不断批判继承、不断改造创新的动态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同时,也是发展中的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心与主轴。所以,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际是进行“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她不仅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与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世界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弘扬也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为了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人类当代精神文明,推进世界伦理道德的发展与建设,树立新的荣辱观,我们编选了本丛书,本书共分三大部分,即:理论卷,故事卷和名言警句卷,并参考有关书籍做了分类。

各分册编排结构有综述,着重阐述本德目内涵、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然后,是所选取的内容集合。每个故事每条言论根据揭示德目的需要进行了再编写,力求以内容明伦理、明思想、明形象、明榜样,融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本书编纂出版,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前辈的关怀支持。同时,我们在再编写过程中还程度不同地参阅吸收了有关方面提供的研究资料、历史资料。在此,谨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同志一并表示谢意。

本书在筛选编写、综述论证等方面,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可能有不足和错误,衷心希望各界及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2006年6月

勤勉劝学篇·业精于勤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安得长者言》读书不但能改变人的气质,而且能培养人的精神,大概是(书中的)理义能够被吸收的原因。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安得长者言》关起门来就是进入深山,读起书来随便什么地方都是净土。

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二程遗书·卷十八》凡是读史书,不但要记住事迹,而且必须要认识到治乱、安危、兴废、存亡的道理。

古人之言,学之多弊,不可不救。——《关尹子·九药》古人的言论,学习它的人由于常常不能真正理解因此产生很多弊病,不可不加以救治。

躬自写乃当十遍读。——《桓子新论·闵友第十五》手抄写一遍能抵得上阅读十遍。

读书有不解处,标出以问知者,慎勿轻自改窜,银根之误,遗笑千古。——《荆园小语》读书遇到不理解处,(应当)标出记号,以便向理解的人请教,千万不要轻易地自我改动,留下银朱批改的错误痕迹,会使后人耻笑的。

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荆园小语》静坐自然不会出现胡作非为,读书就是树立品德。

每读一书,且将他书藏过,读毕再换,其心始专。——《荆园小语》每读一本书,就将其他书收藏起来,读完之后再更换,如此这样用心才能专一。

人亦有言,靡哲不愚。——《诗经·大雅·抑》人们有这样的说法,真正聪明的人,表面若愚。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经·大雅·註民》既聪明又智慧,因此能保全性命。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整天聚集在一处,说话不涉及正经事,好卖弄小聪明,是很难有成就的!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聪明的人不失掉人,也不会说出不妥当的话。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人有是非之心,这是有智慧的开端。

人之有德慧术智者,恒存乎疢疾。——《孟子·尽心上》,人的道德、聪明、本领、才智,常常是伴随在同灾难作斗争中产生的。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荀子·天论》能工巧匠也有办不到的事,大智慧的人也有考虑不周全的事。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称之为聪明;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称之为愚蠢。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荀子·正论》与浅薄的人不能探索深奥的问题,与愚蠢的人不能商讨谋略。

愚而自专,事不治。——《荀子·成相》蠢笨并且又专横,国家大事就处理不好。

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荀子·仲尼》聪明人办事情,即使办得很完满,也常常想到不足,因此能防止骄傲。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说话恰当,是智慧的表现;沉默的适当,也是智慧的表现。

知者明于事,达于数,不可以不诚事也。——《荀子·大略》聪明人清楚该做哪些事,精通事物的道理和变化的规律,要尊重这样的人,老老实实地向他们学习。

蓝苴路作,似知而非。——《荀子·大略》炫耀自己的聪明,或搞阴谋诡计,自以为高明,其实是最愚蠢的。

多言则文而类,终日议其所以,言之千举万变,其统类一也,是圣人之知也。少言则径而省,论而法,若扶之以绳,是士君子之知也。其言也詠,其行也悖,其举事多悔,是小人之知也。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析速粹敦而不急,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荀子·性恶》说话很多并且条理清晰,合乎礼义法度,语言千变万化,中心明确,原则坚定,这是圣人之智。话说得少,直截了当,有条理,有法度,这是士君子之智。说话荒诞,行为背离正道,经常犯错误,这是小人之智。口齿伶俐,但言语不合乎礼法制度;有点技艺,却没什么用处;反应敏捷,但是非曲直不明,只是以胜过别人为满足,这是贩夫走卒之智。

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独夫之乐,贤者丧焉。——《商君书·更法》愚笨的人高兴的,正是聪明人哀痛的;狂妄的人欢乐的,正是贤慧的人悲悼的。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商君书·更法》蠢笨的人事情成功了还不知道成败,聪明的人却能从事物发展的开端看到它的必然结果。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韩非子·喻老》智慧就像眼睛一样,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虽很聪敏,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但却看不见自己的短处。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他人看不清楚,只有自己看得清楚,这叫做明;他人听不懂,只有自己听得懂,这叫做聪。做事能够自我判断的人,可以做天下的帝王。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老子》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样才是真聪敏;不知道认为自己知道,这就要犯错误。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聪明的人话不多,话多的人并不聪明。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大智慧的人,从容悠闲;小智慧的人,擅长区别。最有口才的人,言谈美盛;小有口才的人,说话烦琐。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人间世》美德的丧失由于追求美名,智慧的产生由于争强好胜。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手巧就多劳,聪慧就多忧愁,无能者却无所求。

去小智而大智明。——《庄子·外物》去掉小聪明才能显示大聪明。

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庄子·外物》聪明的人也有困惑的时候,即使有神机妙算也会有及不到的事情。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天地》自知愚笨的人,并不是最愚笨的人;自知糊涂的人,并不是最糊涂的人。最糊涂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认清事物;最愚笨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聪明。

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庄子·知北游》读书多的人不一定真正明智,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

揭竿而求诸海。——《庄子·庚桑楚》拿着竹竿去测量大海的深度是愚蠢的。

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庄子·庚桑楚》智慧的人有耳闻目见的感性认识和有思虑筹划的理性认识。有智慧的人仍有其不了解的事物,就如同用眼斜视,不能看到事物的整体一样。

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骈拇》我所说的聪慧,不是说他能闻听到别人的什么,而是要能闻听到自己;所说的明察,不是说他能看清别人的什么,而是要能看清自己。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肩証,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惟恐缄滕、扃証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庄子·胠箧》为了提防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盗贼,就必定要捆紧绳索,锁好锁环,这是平时所说的聪明。可是大的盗贼到来,就会背着柜子、提着箱子、担着口袋而去,只怕捆得不结实锁得不牢。那么以前的聪明,不就是帮助大盗积蓄财物吗?

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墨子·公孟》聪明的人,必定首先考虑自己能力是否能够做到然后再去做。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聪明的人心里明白,而不是嘴上多说;有能力的人不标榜自己的贡献。由于这个缘故,他们的声誉能够广为人知。

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管子·枢言》耳朵是掌管听觉的,听觉一定是顺从听见的,听见以后再加以衡量就叫聪明。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管子·内业》志气能保持,就能成就高尚品德;高尚品德成就了,智慧也就自然形成了。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事物都有它不足的一面,聪明人也会有不明事理的时候。

智在于治大。——战国·尉缭《尉缭子》智慧在于用它处理大是大非。

专用晦昧,则事必悖。——《尹文子》如果独断专行又思想糊涂,那么事情就必然出错。

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任子》一个人的智慧,比不过众多愚昧之人。

勇武以强梁死,辩士以智能困。——《文子》勇士会因对手强暴而死,辩士会因对方更有才智而陷入困惑。

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于言。——《鬻子》愚蠢的人不会自称愚蠢,但是他的话语已显现出他的愚蠢。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尚书·洪范》容貌应该恭敬,言谈应该正确,看事物应该明察,听情况应该聪敏。

君之智,未必最贤于众也。——战国·慎到《慎子·民杂》帝王的智慧,做事未必都比群众更高明。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战国策·韩策三》双生兄弟往往长得一样,只有他们的母亲才能区分;利与害也往往相似,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加以区别。

智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战国策·燕策》有智慧的人办事,能够转祸为福,转败为胜。

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功名》用狸猫引出老鼠,用冰块引来苍蝇,即使做得很工巧也不能成功。比喻方法不当,就不会取得成效。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鬼谷子》聪明的人不使用自己的弱项,而使用愚笨的人的强项;不使用自己的弱项,而使用愚笨的人的强项。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鬼谷子》与智慧的人谈话必须依靠渊博的知识,与知识渊博的人谈话必须依靠善辩,与善辩的人谈话必须靠抓住要点。

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鬼谷子》口是心的门户,智慧和计谋都从口出。

智贵于众人之所不能知。——《鬼谷子·谋篇》智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发现普通人还未觉察到的问题。

知者除谗以自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聪明的人应该除掉那些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来确保全自身的安全。

事前定,则不困。——《礼记·中庸》事先计划好,做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询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汉·刘向《说苑·建本》询问是智慧的根源,思虑是促进智慧的方法。

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汉·刘向《说苑·反质》聪明可以成就好事,但有时也会坏事。

智莫大于阙疑。——汉·刘向《说苑·谈丛》最大的智慧就是对疑惑不妄加臆断。

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汉·刘向《说苑·谈丛》由于吃饭噎了一次,就断绝饮食;由于摔了一跤,就不走路了。比喻愚蠢之极。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汉·刘向《说苑·敬慎》聪明并且又有才干还时时表现几分愚笨,一定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多听多记还持守几分浅薄的样子,知识必然更广博。

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汉·刘向《说苑·建本》多听并且加以选择,自然就会增加智慧。

不好问询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汉·刘向《说苑·建本》不喜欢请教他人,就是砍断了智慧的根源而堵塞智慧的源流,怎么能做人?

愚者有备,与知者同功。——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愚蠢的人做事有准备,与智者有同样的效果。

巧者善渡,知者善豫。——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灵巧的人擅长计划,聪明的人擅长准备。

执弹而招鸟,挥棁而呼狗。——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拿着弹子来招引鸟,挥动木棒来呼唤狗。比喻做事方法不对,效果会适得其反。

树荷山上,而蓄火井中。——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在山坡上栽培荷花,在水井里保存火种。比喻一种愚蠢的行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积聚所有力量去办事,没有一件不会胜利;集中众人的智慧去办事,没有一件不会成功。

狠者类知而非知,愚者类仁而非仁,戆者类勇而非勇。——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狠毒的人看起来似乎有智慧其实是没有智慧,愚笨的人看起来很仁慈其实是并非仁慈,耿直的人看起来似乎很勇敢其实是不一定勇敢。

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自己有才智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自己没有才智也不苛求于他人。

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厉害。——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愚笨的人常常被细小利益迷惑,而忘记了大的祸害。

今有良马不待策稈而行,驽马虽两稈之不能走,为此不用策稈而御,则愚矣。——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良马不需鞭策就奔驰前进,劣马即使不停鞭打也不会前进,因此,认为不用马鞭就能御马,则就愚蠢了。

智莫大于知人。——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智慧没有比客观地了解人更大的了。

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地使蟹捕鼠,蟾蜍捕蚤。——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运用小聪明去解释大道理,无异于用螃蟹捉老鼠,让癞蛤蟆抓跳蚤,都将是瞎折腾。

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之致也。——汉·王符《潜夫论·赞学》人与人的本性不会相差到一百倍,但聪明智慧却有相差到一万倍的,这并非是天生资质影响的,必定是另外有所凭借导致的。

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其所长,以致其功。——汉·王符《潜夫论·实质》智慧的人扬长避短,来取得成功。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汉·王充《论衡·解除》世道衰落的时候人们相信鬼神,愚蠢的人喜欢借助求神得福。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汉·司马相如《谏猎书》聪明的人在事情没有萌发之前就已预见,有智慧的人在危险没有发生之前就能避开。

小慧者不可以御大,小辩者不可以说众。——汉·陆贾《新语·辅政》小聪明的人不能抗衡大聪明的人,辩才小的人不能说服众人。

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汉·陆贾《新语·辅政》聪明人的缺点,比不上蠢笨人的优点。

庸人安其故,而愚者果所闻。——汉·桓宽《盐铁论·遵道》平庸常常的人常常安于原有的生活方式,愚昧无知的人都是满足于过去的见闻。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汉·桓宽《盐铁论·忧边》聪明的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智慧的人按照当世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治国方案。

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髦也。——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虽有舜、禹的智慧,但只沉吟不说话,不如聋哑人指手划脚。

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聪明办事,能使祸转为福,能使失败转为成功。

取火泉源,钓鱼山巅,鱼不可得,火不肯然。——汉·焦延寿《易林·比》如果在泉水的源头取火,在山顶钓鱼,那么既钓不到鱼,火也不会燃烧。

智者不愁,多为少忧。——汉·乐府《满歌行》聪明人不会发愁,由于需要做的事很多,很少有烦恼。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聪明人总是根据时势去谋划行动,愚蠢的人总是违背真理盲目蛮干。

深念远虑,胜乃可必。——汉·马融《围棋赋》如果深谋远虑,那么胜利就是必然的。

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扬汤止沸,抱着柴禾去灭火,这更加无济于事。比喻愚蠢之极。

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三国·蜀·诸葛亮《察疑》白色的石头如同玉一样,愚蠢的人把它当做宝贝;鱼的眼睛如同珍珠一样,愚蠢的人把它当做珍宝。比喻愚蠢的人对真的和假的没有鉴别能力。

聪明深察而死者,好议人者也。——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聪明好察又喜欢墨守成规的人,则喜欢评论人。

一言而有益于智者,莫如“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颜回》对于智者最有处的一句话,就是预先准备。

明莫大于自见,聪莫大于自闻。——三国·魏·徐干《中论》最好的视力是能看清自己所有一切,最敏锐的听力是能听清自己所发表的议论。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理。——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材理》擅长比喻的人,用一句话就能说明事理。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未萌。——三国·魏·钟会《檄蜀文》明察的人在危机没有形成之前就能见到,有智慧的人在灾祸没有萌芽之前就能看清。

至人不相,达人不卜。——三国·魏·嵇康《卜疑》最聪明的人不迷信看相,通达事理的人不迷信占卜。

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晋·葛洪《抱朴子·安贫》最有才智的人不看重金钱财物。

俗有见游云西驰,而谓听之东行。——晋·葛洪《抱朴子·塞难》俗人见到浮云向西跑去,便认为是月亮向东移动。比喻愚蠢之极。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聪明的人在灾祸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有智谋的人能提前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天下有智慧谋略的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大体相同。

集众思广忠益。——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董和传》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以得到广泛的益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董允传》功劳由于才智而成,事业因才能而发扬广大。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年少聪明过人,长大了未必奇异不凡。

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忠传》明察的人对细节也慎重防范,有智慧的人能预知先兆而提防。

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最聪明的人,不会临危抱着侥幸心理;中等智慧的人,能够把危险变为成功的机会;最愚蠢的人,则是安于危险环境等死。

以明防前,以智虑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用明察防患未然,以智慧考虑以后事情的发展变化。

才能成功,以速为贵;智能决谋,以疾为奇。——北齐·刘昼《刘子》才能能够使事业成功,以迅速为最重要;智慧能够实现决策,以迅疾为奇异不凡。

力贵突,智贵卒。——北齐·刘昼《刘子》力量重要在迅速、突发,智慧重要在于能够应急。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唐·白居易《涧底松》高贵的人未必贤能,低贱的人未必愚蠢。

圣明不世及,后嗣不必贤,此天理之长也。——唐·房玄龄《晋书·刘颂传》前辈的才能并不能世袭,他们的后代不一定具有同样的智慧,这是客观上一条普遍的法则。

智者不背时而侥幸,明者不违道以干非。——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聪明的人不脱离实际而存在侥幸心理,明智的人不违背道义去做非法的事。

龟灵而刳,龙智而屠。——唐·刘禹锡《祭兴元李司空文》龟和龙太聪明了就会被杀掉。比喻人大聪明了,有时就会遇到灾祸。

洁己是心豪。——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术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尽力改进自己是智力超群的表现。

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唐·柳宗元《封建论》既有智慧又很英明,就一定会有很多人崇拜。

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如果人聪明正直,那么就是神圣的人。

闻善不慕,与聋聩同;见善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嚣喑同。——唐·柳宗元《送从史偁罢选归江淮诗序》听到好人好事不羡慕,这如同聋子一样;看到好人好事不尊敬,这如同瞎子一样;知道了好人好事不宣扬,这如同蠢笨的哑巴一样。

日异其能,岁增其智。——唐·柳宗元《祭吕敬叔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