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做人做事的经典智慧(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4 05:22:04

点击下载

作者:钱钱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犹太人做人做事的经典智慧

犹太人做人做事的经典智慧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犹太人做人做事的经典智慧作者:钱钱排版:燕子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ISBN:9787515820699本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历经磨难而后生的伟大民族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人类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

是的,犹太人被尊为财富和智慧的化身。犹太人中产生了很多天才,比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卡夫卡、海涅、门德尔松……犹太民族的辉煌成就与犹太人能在苦难中自强不息、奋发前行的精神有很大关系。他们不为艰难所困,不为利益所惑,不为忧患所扰;他们始终把握自己和民族的命运,令民族不断走向优秀并创造奇迹。

本书浓缩了犹太人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人生经典智慧,希望读者通过学习犹太人做人做事的方法,得到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方式,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创造出自己的美好人生!第一章犹太人的思维经典智慧思考可以改变人生《塔木德》有言:“你只要活着,思考智慧就会永远跟着你。”

很多犹太人之所以能成为享誉世界的财富大亨,与他们思考有很大关系。犹太人的思考既非一种谋生手段,也非一种知识,而是千百年来,他们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立的一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决定了他们的“钱袋”,成就了他们的财富人生。

犹太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用钱得到,唯有思考是无价之宝,用金钱买不来。人只有拥有了思考智慧,才能拥有财富、地位,甚至权力。犹太人还认为,思考可以让人“失而复得”,即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但思考正确,思考“对路”,也能“东山再起”,因为思考智慧能让人成才、成功。

有这么一个故事:

战火烧到了犹太人的居住区,城里变成了一片废墟。一个女孩哭着寻找她最爱的东西,妈妈看到后,跑到她身边对她说:“孩子,你最宝贵的东西一直都在你自己身上,你无须再寻找什么了。就算战争夺走了我们的家园,我们也不用太难过!金银财宝都是身外之物。人最宝贵的东西是思考,因为思考是与我们的生命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机会将思考智慧无限地运用,而思考正确,人就有了智慧,还怕会没有金钱、没有房子、没有家园吗?所以,我们要带走的只有自己的思考智慧!”

犹太民族“思考术”是引发人们对所谓“不可能”进行的“可能”的探讨,它能让人在走投无路时,成为奇智百出的智者。的确,人拥有了思考智慧,就等于拥有了一切,因为,创造世界的是人,而人创造世界、改造世界靠的是思考智慧。犹太人认为,没有思考智慧的人不会有大成就,没有思考智慧的商人也无法赚到“大钱”。犹太商人最看不起不动脑子的商人,成功的犹太商人大都学识渊博、头脑灵敏,靠思考赚钱。与犹太商人在一起,往往会发现他们除了非常健谈,渊博的知识也总是令人惊叹。正是因为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精明”的智慧,犹太商人在生意场中取得非凡成就,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

有3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许诺答应他们每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说他爱抽雪茄,于是要了3箱雪茄;法国人最爱浪漫,希望能有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只要一部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3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他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打火机。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旁边的太太手里牵着一个小孩,肚子里还怀着一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利润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您一辆劳斯莱斯!”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却可以从中看出犹太人的思考智慧。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01年至2001年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段中,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或犹太裔)有152位,占获奖人数的2235%。而全世界犹太人大约1300万,占世界总人口不到03%。犹太人凭着过人的思维方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思考成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基础。

犹太人说:“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这句话体现了犹太人对知识的无限渴望,说明他们将知识视作财富,渴望把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变成手中的财富,这也是犹太人过人的思维智慧的体现。

在犹太人看来,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善于思考的头脑,才能在复杂的生意场上少犯错误,这是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做商人的基本素质。

犹太人大卫·布朗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型齿轮制造厂,几十年来一直经营惨淡,收入仅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布朗的父亲知道自己之所以无法经营好工厂,是因为缺少专业的知识储备,于是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布朗身上。

为此,父亲严格要求布朗,并教会布朗多读书多思考。每逢假日,父亲就带布朗到自己的齿轮厂去,与工人们一样艰苦工作,绝无特殊照顾。布朗在工厂里工作了很长时间,逐渐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本领。

长大后的布朗通过观察,发现当时汽车的使用率已经很高,预感到汽车大赛或许会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在齿轮业务上积累的经验,朝着赛车生产这个目标去奋斗,大力发展赛车生产。

布朗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并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汽车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赛车生产。

1948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公司生产的“马丁”牌赛车夺冠,大卫·布朗公司因此一举成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布朗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

犹太人认为多思考,能让自己走上富裕之路,他们还认为,伤害人们的东西有三:烦恼、争吵、空钱包,尤其以空钱包为最。犹太人热爱财富,但他们更热爱思考如何获得财富的智慧。他们不赞成投机获利,如果你问犹太人什么获利最重要,答案一定是通过正确的思考。因为思考是做事的基础,经商离不开思考,生活也离不开思考。犹太人在长期的为人处世过程中将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得深彻透底,将他们创造财富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个西班牙商人十分欣赏他的邻居——一个犹太商人的经商智慧,于是努力向犹太商人学习,后来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他的女式手提包的生意十分红火,在服饰品贸易的经营中站稳了脚跟。

后来,这个西班牙商人发现犹太邻居经营的钻石生意更赚钱,于是也想改行去做钻石生意。不过这个西班牙商人看到身边不少西班牙人经营的钻石生意不景气,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命运,他就向邻居求教。

邻居犹太商人听完西班牙商人的话后,问了他一句:“你知道澳大利亚海域有什么热带鱼吗?”

西班牙商人被这个问题弄晕了,心想,邻居问这个干吗?这和钻石生意有关吗?看到西班牙商人哑口无言的样子,犹太商人语重心长地说:“做钻石生意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你对钻石的来源、历史、种类和品质都不了解,就不知道如何去经营。而要具备判断钻石价值的基本经验和知识,就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这至少需要20年。所有相关的知识你也要去了解,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出看市场的眼光。”

西班牙商人听了,不禁为自己的才疏学浅而羞愧不已。他越发佩服邻居经商的眼光和谋略,同时,也从心里更加佩服邻居。这个西班牙商人自知自己没有钻石方面的积累,很难经营好钻石生意,于是便自觉放弃了从事钻石行业的想法。

可见,若想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除了要让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以外,还要兼顾其他领域,尽可能多地掌握市场行情,这样才能为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础。

世界是变化的,思考也要经常进行,思考会始终陪伴一个人的一生,人拥有了思考智慧便相当于拥有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善于思考、喜好思考的人会发现生活、事业的前进方向,善于思考会让人改变命运,善于思考会让人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的人生“出谋划策”,为成功奠定基础。迎难而上,方法总比问题多《塔木德》中说:“上帝每制造一个问题,也会同时制造3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会让人感到无比头疼,还有很多时候,人们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总比问题多,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这段话说明,问题与解决方法是相伴相生的。然而有些人遇到问题却找不到解决方法,这是为什么呢?不动脑筋、不敢打破常规想问题是关键。

有人曾这样高度评价犹太人的聪明才智:“3个犹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犹太人的聪明才智表现在他们善于运用大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获得成功。

有一段时间,犹太商人杰恩作为日本凌志汽车在美国南加州的销售代理,遇到了销售难题。人们因为海湾战争和社会稳定问题,拒绝使用日产汽车,杰恩因此面临失去工作的危机。

后来,杰恩放弃了销售人员惯用的做法——在报纸和广播上投放大量的广告,等着人们来下订单,而是经过一番思考后,列出了若干条可以实施的办法,又经过调研,最终确定了其中的一个作为改变销售形势的策略。

杰恩是这样思考的:假设你开过一辆新车,然后再开自己的旧车,你会发现旧车突然之间有了很多让你不满意的地方。或许之前你还可以继续忍受旧车的诸多缺点,但是当你知道了还有更好的车,你会不会决定去买辆新车呢?

杰恩立刻落实他的想法。他吩咐若干销售人员各自开一辆凌志新车到富人常出没的地方——乡村俱乐部、码头、马球场以及比弗利山庄和韦斯特莱克的富人聚会地等,邀请那些富人坐到崭新的凌志车里兜风。很多富人有了新车的美妙体验以后,再坐到自己的旧车里的时候,果然产生了“抵触”意识,于是陆陆续续来购买或租用新的凌志车,杰恩的生意慢慢恢复了正常。

杰恩的方法与在报纸和杂志上投放广告的方法比起来,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在报纸和杂志上投放广告,消费者无法形成直观的认识,对车的优缺点没有切身比较体会。而杰恩正是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给消费者一个切身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新车的各种优势,这样自然达到了更好的“广告效应”。由此可见,无论遇到多大多难的问题,只要打破常规来思考,就一定会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善于打破常规思维,就可以获得新方法,即使问题接二连三,多尝试就会迎刃而解。

犹太人善于打破常规想方法,他们解决问题的“窍门”并不是因为犹太人多聪明,而是他们赢在了思考,胜在“我一定行”的自信上,从而巧妙地获取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1956年,以色列与埃及交战。

以色列军队企图夺取西奈半岛,首要目标是埃及军队的核心要塞——米特拉山口。埃及驻西奈半岛的守军将领十分明白,一旦米特拉山口失守,那么西奈半岛也就难以掌控了。因此,埃及守军将领除了派重兵镇守山口外,还在旁侧地带安排驻军策应,以备不测。“以我们目前的守备力量来看,米特拉山口应该是万无一失了。”镇守山口的埃军各部队首领信心满满。

10月的一天,米特拉山口的埃军阵地上空,突然出现了4架以色列野马式战斗机。“不好,敌人要来偷袭我们。全体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指挥员下达了作战命令。埃军士兵纷纷进入掩体,举起自动步枪,架起高射机枪,准备射击。可是,以色列战斗机并没有对埃军阵地进行机枪扫射,也没有投下炸弹。它们轰鸣着,一会儿猛地掠地俯冲,一会儿又直插云霄;低飞时距地面不过4米高,升起时又不见踪影。埃军官兵目瞪口呆,不明白以色列战斗机到底要干什么。“别傻看了,快打电话向上司报告吧!”不知是谁提醒了一句,于是埃及官兵慌忙摇起电话,准备向上司报告。可是摇了半天,电话机里就是听不到声音。“天哪,那几架飞机把我们的电话线给割断了!这可怎么办呢?”

原来,以军用飞机的螺旋桨和机翼将埃军的电话通信线切断了。埃军官兵一下子陷入了极大的惊慌之中。

这时,一场大战开始了……

在埃军整个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准备奋力迎战时,以色列军队只用了4架战斗机就巧妙地切断了埃军的电话线,使他们失去了联络,失去了外援,获胜的概率小了很多。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意义却非凡。战场上,两军对阵,短兵相接、真枪实战可能无法取胜,这时候就需要开动脑筋找“窍门”了。

困难、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有困难、有问题并不可怕,困难、问题面前不要逃避,一定要正视,开动脑筋,找解决方法。问题若不解决,小问题也会引爆大危机。所以,问题面前思考尤为重要。而在犹太人看来,若不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就去行事或解决困难问题,则是最不可取的。犹太人在遇到难题或瓶颈时,常尝试以下三种方法:(1)转换问题的定义

遇到问题时不要太过沮丧,更不要太快放弃。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要专注地思考问题的根源、性质,同时以不同视角想问题,答案及方法自然就不同了。所以,遇到困难、问题时,换个立场、转个角度想一想,就能提升看待问题的层次、视野及境界,有助于走出“盲点”。(2)寻求他人的帮助

必须打破“不有求于人”的心理障碍,学会求助是人生大智慧。多向人“求援”,自然多一些“出路”。一百个人想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借助他人的智慧登上事业顶峰的。(3)不“钻牛角尖”

遇到困难、问题不钻“牛角尖”,暂时冷静一下,让自己有思考的时间,这是不在问题中迷失的最好方法。在问题“战争”中,你和问题只能“存活”一个,因此要全力面对,开发最大的智慧潜能,将问题、困难转化为机会,化危机为转机。

有困难必定有克服困难的办法。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总有办法能够解决。生活、事业其实都是解难题,解开一个难题,就向前迈进一步;一时解不开,或许要停顿一下,但终归要解决。所以常思考,常整理思路,能更好地解决难题、向前迈进。

人需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需要有着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意识,需要勤于动脑、善于学习、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运用新方法的水平,需有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的信心,需要有心理制胜、让问题到己为止的人生信仰。人的智慧是巨大的,主动找方法能使人脱颖而出,干出一番事业。有人说“问题高一尺,方法就高一丈”,世上虽然有很多需探索的事业,但大多数问题仍可解决。困难、问题最怕“我一定行”的人,因为办法肯定会比困难多。有一种智慧叫思想解放《塔木德》说:“水因地而致流,兵因敌而致胜,商因机而致富。”

中国《易·系辞上》也有与《塔木德》相通之语:“变通莫大乎四时。”即依据不同情况,作灵活的变通。生活中、事业中,做人做事灵活变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一个不善变通、“一根筋”的人只会四处碰壁,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很多年以前,一位犹太商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一加一大于三。”

1946年,这位犹太商人一家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

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认为是35美元,不信,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着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弹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后来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他把纽约州的一堆“垃圾”变废为宝。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一直没人应标。后来,正在法国旅行的那位犹太人的儿子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应了标。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然而他并没有理会他人的“嘲笑”,而是迅速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

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形似纽约广场的钥匙链;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把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0000倍!

灵活变通的经商原则让故事中的犹太人赚得盆满钵满,而犹太人在做生意时不一味地固执己见,以“变”达到“通”的思维,显示出了他们极强的思想解放能力。灵活变通,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句话说“穷则思变”,实际上,富也要“思变”。因为一个人若善于变通,往往就能在“变”的时候,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并利用机会。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一家银行的贷款部,坐下来。“请问我能帮上您什么忙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这位一身名牌穿戴的人。“我想借钱。”“好啊,您要借多少?”“1美元。”“啊?只借1美元?”“是的,只借1美元。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儿也无妨。”“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接着说,“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够!够!不过,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是的。”“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会把这些股票和国债还给您。”“谢谢。”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贷款,然后,准备离开银行。

银行行长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他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走上前去,拦住犹太人对犹太人说:“这位先生……”“有什么事吗?”“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我实在想不明白,您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不必了。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银行,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国债。贵行的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要花6美分。”

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令人觉得有些荒唐,却反映出了这个犹太人很强的变通能力。依照常理,贵重物品应该保存在金库的保险箱里,然而这个犹太商人没有受限于常情常理,而是独辟蹊径,找到了既保险又不需付出太多就能让贵重物品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

故事中的犹太人太聪明,也太精明,他把1美元的价值运用到极大。同时,他又是个守规矩、不触犯法律条文的人,他能在不改变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让原则为己所用。

做一个精明的商人,头脑灵活,善于变通是必须的,只有这样,他才能看到直中有曲,曲中有直,并能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目标,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犹太人的灵活变通智慧,为他们带来了很多实际的利益。

有这样一个笑话:

伊万酒兴大发,便向村里的一个犹太人借了一枚银币。他们双方商量了条件:伊万明年还两个银币,在此期间伊万需要把自己的斧子抵押给犹太人。

伊万刚要走,犹太人叫住了他:“伊万,等一等,我想起一件事,我觉得到明年要凑足两个银币对你来说有些困难,你现在先付一半不是更好吗?”

这话使伊万“开了窍”,他将到手的那枚银币还给了犹太人,然后回家了。

走在路上,伊万觉得不对,想了一阵子,然后自言自语地说:“怪事,银币没借着,斧子抵押了,明年我还欠一枚银币——可是那犹太人说的话却蛮有道理的呀。”

犹太人的“变通”能力从上面这个笑话中可见一斑。犹太商人善于应变的能力让他们在商场中如鱼得水,屡战屡胜。他们讲“变通”,不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而是时常变换角度,最终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大收益。《塔木德》中说:“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却可以有很多路径供人选择。”善于变通的人,不固执己见,不束手无策,不坐以待毙,他们会变通自己的思想和态度,甚至能把“对手”变为朋友,他们永远不会把自己逼至墙角。

2001年5月的一天,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旧斧子推销给了布什总统,从而获得布鲁金斯学会的“金靴奖”。

布鲁金斯学会的“金靴奖”相当于推销界的“奥斯卡”,在乔治得奖之前,它的得主已空缺了26年。

克林顿当政期间,该学会推出了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内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却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该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

很多人照着以前的思路,认为当今总统什么也不缺,即使缺什么,也用不着亲自去购买;退一万步说,即使总统亲自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这件在其他人看来不可能做到的事,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乔治·赫伯特给布什总统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有一次,我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里面种着许多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经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斧子,但是以您现在的身体来看,小斧子显然太轻,因此您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

后来,乔治收到了布什总统15美元的汇款,他也获得了刻有“伟大的推销员”字样的一只金靴子。

有些时候,变换思路非常重要,因为懂得变通的人往往更能获得成功。

善于变通与勤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也许有时会突然灵光一现,一个好方法瞬间闪现,但这毕竟不是常有的事。思考是变通的基础,人只有让自己的大脑常常处于思考的状态,才能训练自己具有“解放”的思维,独辟蹊径。如果一个人不勤于思考,总安于现状,或凡事照搬自己以往或别人的经验,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就坐等“援兵”,那么他就不是一个主动思考、善于变通的人。

有时候,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经常会因为方法不当而走入“死胡同”。这时候,如果转换一下思路,或许就能让“死胡同”变成通途。然而,有的人不知道如何转变,只是一味地按照原来的思路走,这样就容易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出现无路可走的情况。

在微软,每一次面试通常都会有多位微软的面试官参加。每一位面试官都要事先被分配好任务,比如,有的人会出智力方面的问题,有的人会考应聘者的反应速度,有的人会测试应聘者的创造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人会考察应聘者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团队精神,还有的人会深入地问一些有关研究领域或开发能力的问题。在测试独立思考和善于变通的能力时,考官会问以下一类的问题:

请评价微软公司电脑的人机界面。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

请估计一下某地共有多少家加油站。

这些问题不一定有正确的答案,却可测出一个人的思维解放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类题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回答出来,但要答好却非常不容易,而且这类题目事先是无法准备的。

当然,灵活变通并不是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善于变通的人,也不是圆滑、不负责任的人。一个人能够使难成之事最终做成,让自己的人生旅途顺畅,就一定要学会变通技巧。变通,能够让人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变通,能够让人在社交场中事事如意,灵活应对。

善于变通的人,“变”带来的是成功,是发展;不善于变通的人,带来的是固步自封,是僵化,甚至是消沉、死亡。“变通”一词,先有“变”后有“通”,因为只有“变”才能“通”。所以,让我们学会变通、善于变通吧,它将使我们眼前的路更宽,使我们头上的天更广!创新能力改变世界《塔木德》说:“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

犹太人认为创新才能改变世界。而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这句话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犹太富翁,他有两个儿子。儿子大了,犹太富翁也老了。富翁开始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

富翁始终拿不定主意,一天,想起自己年轻时白手起家,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儿子们的好办法。

某一天,富翁锁上大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100公里外的一座城市,富翁交给两个儿子一人一大串钥匙、一匹快马,许诺准先回到家,并把大宅门打开,就让谁继承遗产。

马跑得飞快,兄弟俩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哥哥左试右试,慌乱地从一大串钥匙中寻找最合适开锁的那把;弟弟呢,由于他刚才尽顾着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丢了。两个人面对大门,都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开,顺利地进去了。最后,财产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没有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独辟蹊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平时所使用的智力,只是人们所具有智力的2%~5%。这说明人要有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人才可能把狭隘心理转变为开放心理,把“一根筋”转变为多角度思考,在近乎绝望的困境中找到信心,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获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怎样才算打破常规呢?《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说明。

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人到一户人家讨饭。

这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旁烤干衣服就行了。”那户人家让他进去了。

这人在烤衣服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可以煮点儿石头汤喝,因为他实在太饿了。“石头汤?”厨娘感到很奇怪,“你能把石头做成汤?”她拿出一个小锅。那人到院里捡了块石头,洗净后便放在锅里加水煮。“你放点儿盐吧。”厨娘看着锅里的石头说。她撒了一些盐在锅里,后来又放了一点豌豆、薄荷、香菜进去,最后,又找了些碎肉末放在汤里。

当然,你也许能够猜到,这个人后来把那块石头捞出来扔回院里,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人刚开始便对那户人家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他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很大的可能是,他什么也得不到。但这人以不同寻常的做法为自己赢得了所需要的“东西”。由此可见,打破常规或许不需要有天才的头脑,但需要有智慧的变通方法。

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在欧洲进行一场篮球锦标赛。当比赛只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领先,一般说来,此时保加利亚队已稳操胜券。但是,此次比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比赛。许多人对此举付之一笑,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难力挽狂澜。

可是,当比赛重新开始时,球场上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拿球的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这时,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哨声一响全场比赛时间到。

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结果加时赛时,保加利亚队领先对手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保加利亚队教练没有受思维定式的束缚,巧妙地从传统思维的枷锁中跳了出来,往自己的篮筐里投球,获得加时赛的机会,最后赢得了胜利。

经验固然重要,但不固守经验,往往能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人在实践中,要善于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把灵活变通当作一种优秀的习惯,这对于一个人的成败具有非凡的意义。

美国加州有一家老牌大饭店,该饭店的电梯过于狭小老旧,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客流。于是,饭店老板准备为饭店配备一部新电梯。

老板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请他们一起探讨该如何安装电梯。这些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足足讨论了半天,最后得出一致结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这样才能在每个楼层打洞,以便安装电梯。“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老板皱着眉头说,“要知道,停业半年会损失很大数量的营业额。”

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坚持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就在这时,饭店里的一位清洁工刚好经过,听到他们的话,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

所有的人都被清洁工的话震惊了,老板记住了这句话。第二天,饭店就开始在楼外面安装新电梯。这在建筑史上,也是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人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奇迹。一个人每天都会做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决定,而每次创新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大胆尝试新方法,虽然有些新方法不能“药到病除”,但是尝试得越多,成功的概率就会越大。登多高的山,看多远的风景《塔木德》说:“要承受发生的事情,要忍耐贫穷带来的变故。”

从生理学上说,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承受力,这种承受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斗力的强弱,大到可以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人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有一个犹太人被问到成功的秘诀,他笑着说:“没有什么所谓的秘诀和技巧,如果非要一个答案的话,我只能真诚地告诉你五个字,那就是——承受力要大。”

冒多大的险,成多大的事;登多高的山,看多远的风景。倘若担心自己无法承受磨难而不付诸行动,那样虽然没有痛苦,但也永远无法登上成功之巅。承受力是成就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存在。如果前怕狼,后怕虎,没有一点儿承受力,那么一遇到困难肯定中途就会止步了。

有一位犹太人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他的生存状况无比艰辛,但他凭着顽强的承受力活了下来。

他天天刮胡子,目的让自己看起来精神,即使有些时候找不到刮胡子的工具,他拿块碎玻璃也要刮胡子。终于,他等到了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他活了下来。

人内心具有强大的承受力,就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雄心不减,永远向前,遇到困难不失望、不放弃,坦然面对,寻求解决方法。承受能力是人一种很重要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对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人一生的命运。如果一个人总悲观失望,不停地怀疑自己的能力,那么说明他的承受能力还不够强。一个人可以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不能怀疑自己的能力。选择错了,可以从头再来,但是要把自己彻底否定了,人生便没有成功的希望了。

富兰克林的第一篇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学会刊物也拒绝刊登;第二篇论文也遭到皇家学会的嘲笑。

富兰克林只好找朋友们帮忙出版自己的论文,出版后又因论点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锋相对,富兰克林遭到这位院长的人身攻击。但富兰克林没有被攻击所吓倒,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信念,而是更积极地投身于实验,以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最终获得成功。

后来,富兰克林的著作被译成了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欧洲的认可。

常言说:“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恶劣的环境不可怕,险恶的挫折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丧失了承受苦难、坎坷后奋发图强的心理素质。所以说,要想成功,要想成为有本领的人,就必须锻炼自己,使自己拥有比常人更强的承受能力。

事实上,人的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如何提高承受力,除了培养自己的宽广心胸外,不给自己逃避的空间,及时迅速地为自己减压,有目的地进行心理训练,都能提高承受能力。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塔木德》说:“尽量隐藏自己的优点和功绩。这是人的众多优良品格之一。”

低调,是犹太人成功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对低调如此阐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柔弱的,但它能以柔弱而摧败天下至坚的物质,这是它的自然之性,水的属性正说明低调的重要性。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他昂首挺胸地走进一间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了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

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从此,富兰克林将“低头”的哲理牢记在心,后来,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俗话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低调,表现在平时做事踏踏实实,认真勤勉,不张扬,不炫耀,不争强好胜,不抢风头。

俗话说:暴露在外的椽子先腐烂。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许多果木根基稳固而不张扬,方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又出头炫耀,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

低调是人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不仅可以保护自己,尽快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自己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总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讦,即使不会受到打击和攻讦,优秀也做不到长久,因为骄傲会打败他,不可一世的自负会打败他。所以,人在生活中要常修炼自己,让心态低调,行为低调,言辞低调,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提高自己,让自己有所发展。

低调也是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调的人生态度比高调的人生态度更为难得;低调的姿态比张扬的姿态更富有魅力;低调的处世方法比锋芒毕露地处世更容易实现目标!低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走上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低头便见水中天,退步原来是向前《塔木德》说:“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得到的可能比你期望的更多。”

以退为进方能更进一步,这是犹太人的处世哲学。他们认为,如果事事斤斤计较,强强对抗,势必两败俱伤,而采取“妥协”、暂时退让的方法,等待时机谋取双赢或更大的利益才是合作或做生意的目的。

投资大鳄索罗斯说:“如果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要铤而走险。”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做出退步决定的时候,往往正是向前迈进的开始。

在欧洲,强烈的反犹太政策没能阻挡住罗斯柴尔德家族前进的步伐。当奥地利面临财政困难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看准时机与政府谈判。经过艰难的谈判,奥地利政府不得不答应让罗斯柴尔德家族进军奥地利。罗斯柴尔德这个犹太人终于“攻占”了奥地利这块坚硬的“生意冻土带”。

原来,当老罗斯柴尔德准备将经营范围扩大到法国以外的地域时,奥地利便是他的目标之一。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选择谈判人选上颇费苦心:既不让才干非凡却稍嫌莽撞的长子尼桑去,也不让英俊机智的五子杰姆斯去,却派了为人谦恭憨厚朴实的次子萨洛蒙只身前往维也纳。

萨洛蒙是一个谦谦君子,亲切和蔼,彬彬有礼,他奉行的为人原则是:心胸宽广,该让就让,以退为进。

萨洛蒙从募集奥地利国家公债着手,并为公债附上新的形式,使得公债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奥国反对派群起反对,并发起了抵制运动。萨洛蒙小心翼翼,他不触动反对派的利益,以忍让为主,对反动派的议论一句话也不反驳。他只是不停地在报纸上展示公债发行的经济收益宣传,让公众明白这是有利可图的好事情,鼓励公众购买。

萨洛蒙牢牢地抓住公众的“收益心理”,他所制定的一切措施都以激发公众的投资欲望为目的。萨洛蒙甚至以家族的名誉做担保,逐渐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公债的暴涨。奥地利政府对萨洛蒙的所为非常满意,公众也获得了实际利益,一些抵抗最终变为拥护。当然,获利最丰的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收到了公债发行的承办手续费和公债暴涨的巨额利润。

奥地利政府、罗斯柴尔德家族、奥地利民众,三方皆大欢喜。

人们在谈及成功之道时,通常更多地强调收益的多少,很多人甚至为了利益“勇往直前”“不择手段”。其实,一味地“猛冲猛打”追逐利益未必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利益一定要“取之有道”,这个过程太体现智慧了,因为,以退为进是一种谋取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退让不代表懦弱和胆怯,更不是无能的表现。相反,退让有时是一种前进,比如上面故事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即使谈如此重要的生意,依然表现出以退为进的坦然胸襟。因为他们相信,退让是为了更进一步。犹太人在为人处世时很少与他人进行激烈的正面交锋,当产生矛盾时,他们往往主动退让,因为他们认为“转个弯”“绕些路”,世界还是一样,而自己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他们真正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

当年肯尼迪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抓到了他的一个把柄:肯尼迪在学生时代,曾因为欺骗而被哈佛大学勒令退学。当时,这一把柄在政治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很可能以此为由击败他。

可想而知,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极力否认,澄清自己,但肯尼迪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他不仅很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真诚地说:“我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做得的确不对。对此事我没有什么借口可以找。”

肯尼迪放弃了无谓的辩驳,承认了此事,并坦诚地道歉,使得他获得了民众的谅解。

无独有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深谙“以退为进”之道。

当克林顿陷入桃色丑闻时,他并没有一味地否认,而是主动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让美国人民做出选择:让他下台或让他继续留在总统的位子上。

结果是,克林顿仍坐在总统宝座上,他的坦诚得到了人们的原谅。

人在一生中,做错事是难免的,欲盖弥彰只能错上加错。而且,谁也保证不了不与他人发生矛盾、产生摩擦。如果因为矛盾、摩擦而大动干戈,在犹太人看来,实在是得不偿失。

犹太人认为,只要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即便自己占理,让他人三分也无妨。再说,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退后一小步的同时,也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样做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能够让彼此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犹太人古奥十分勤劳,由于买不起平地上的肥沃良田,他便独自找了一块山坡地。经过努力开垦,他把贫瘠的山坡地开辟为产量甚丰的梯田。

村庄里的许多穷佃农们,看到古奥的成就,争相效仿,纷纷在古奥开辟的田地的附近,开辟出一片一片的梯田。

起初,这些在山坡梯田耕作的佃农们,每天忙着自己田里的耕作,倒也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年,雨水不够丰沛,田里已有明显缺水的现象。古奥由于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山中找到了几处水源,挖好了渠道,将山泉水大量地引进他的梯田,所以,虽然其他佃农的梯田缺水,但古奥梯田中的作物却依然欣欣向荣。

一天早上,辛勤的古奥如往常一般来到他的田里,让他大吃一惊的是,整片梯田的水竟然全部流失了,自己梯田里呈现出干涸的现象。古奥赶紧做了弥补,除了将田里补满水之外,还仔细地进行了调查,为何自家田里会有失水的现象。结果,古奥在田埂上发现了一个极大的缺口。原来,其他梯田的佃农们,趁夜里挖破了古奥的田埂,将古奥田里的水往自家田地引流,去灌溉自己的旱田。

古奥明白缘由后,并没有找其他佃农理论,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加倍努力地工作,开挖了几条新的渠道,将他找到的水源,顺利地引到与他的田地挨着的每一块缺水的梯田中,把那些佃农的梯田用水灌得满满的,让佃农们不再有缺水的恐慌。

从此之后,古奥以及其他佃农的田地再也没有缺过水;辛勤的古奥也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来挖他的田埂了,受到他照顾的农人们纷纷前来感谢他。

毋庸置疑,古奥不仅是一个勤劳智慧的人,更是一个善于用退让解决矛盾并赢得尊重的人。当他受到他人的“算计”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谩骂、气愤、暴跳如雷、实施报复,而是以忍让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他的办法,实在是以退为进的高招,利人也利己。

我国有一首形容农夫插秧的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形象说明以退为进的生活哲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向犹太人学习,不与人争,学会退让。因为在退让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如同忍让不一定是懦弱,后退也不一定是无能的表现。作战如治水,须避开强敌的锋芒;经商如交友,和气才能生财。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塔木德》说:“世间万物,唯生命珍贵。”

犹太人有这样一种说法:人出生的时候之所以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是因为预示着每个人在未来的生活中都会有痛苦。确实,人活一世,有痛苦,有快乐,但无论如何,活着最为幸福,因为生命太宝贵了。人的一生中,烦恼与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只要活着,就要努力让自己开心过好每一天。

一个女人被情所伤,决定远走天涯。她来找拉比(犹太民族中的老师或智者)诉说苦恼,她痛哭流涕,而后告诉拉比,她即将远离。

拉比说:“离开前,请回答几个问题。”

拉比问:“天涯在哪里?”

女人答:“天涯很远,在天边。”

拉比又问:“天边在哪里?”“这个……”女人回答不出来,说,“请您指点。”

拉比说:“天涯在你心里。”

女人问:“天涯怎会在我心里?”

拉比说:“既然你已被情所伤,走得再远,心仍然受伤,无所谓天涯;如果你觉得伤已平复,更无所谓天涯,此时,天涯就在你心里。”

女人说:“谢谢您的指点!那第二个问题又是什么呢?”

拉比问:“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

女人说:“幸福就是爱啊。”

拉比说:“错!幸福就是你还活着。”

女人更加不明白,“仅仅活着就是幸福吗?”

拉比说:“在这个世界上,能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因为很多人来不及享受生命就匆匆地走了,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吗?”

女人说:“活着是一种幸福,可是也有痛苦。”

拉比说:“那你认为的痛苦是什么?”

女人说:“痛苦就是没有爱了。”

拉比说:“错!痛苦也是你还活着。”

女人说:“那我更加糊涂了,活着是幸福,活着怎么又是痛苦呢?”

拉比说:“生而为人,幸福和痛苦伴生,而唯有这样,才叫人生。你幸福是因为你还活着,你痛苦也是因为你还活着啊,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有痛苦呢!”

女人说:“我明白幸福和痛苦的意义了,下一个问题呢?”

拉比问:“爱是什么?”

女人说:“爱就是长相厮守,不离不弃……”

拉比说:“错!你这只是两性之爱,未免太过狭隘。除了你爱的那个异性,你的生命中,还有亲情、友情之爱,还有对生活的爱,对你所处的世界的爱,对你身边每一个人的爱,对自己工作的爱,对你所专长的事业的爱,对需要怜悯者的爱,对各种人世间你所不排斥的人、事、物的爱,这种爱难道不比使你现在所受伤的爱要博大、深邃很多吗?”

女人说:“谢谢您的指点!我明白了,我应该以珍惜的心对待生命,以感激的心面对生活,因为,我所获得的美好和痛苦,都是生活赐予我的,所以我是幸运的。生活也可以将曾经赐予我的收回。感谢您,我决定留下来,继续生活在这里,我会珍惜我的生命。”

女人走出拉比家,外面,阳光明媚,暖风习习。她忽然觉得活着真好,活着就是幸福!

是的,每天,世界上都有许多人悄然逝去;每天,世界上都有许多新生命来到人间。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人能活着,就是一件幸运的事!人活着,能够幸运地看到明媚的阳光,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可以自由地行走于天地间……人不能无端地浪费自己的生命,应该高效率、高质量地“利用”自己的生命,使之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当然,人要摆脱名缰利锁,看淡恩恩怨怨,以一颗平常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追求内在心灵的真诚和真实最为重要。人如果能够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到了真正的幸福美满,并且身心会觉得真实自在。所以,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好好地活着,生命会更有意义。

任何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有些人的逆境、坎坷尤其多。但逆境和坎坷实际上更能激发人的斗志,让人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辉煌。犹太人深知这一点,所以当他们处于逆境的时候,不逃避,不放弃。他们靠自己的智慧将前进路上的阻碍解决,靠自己的能力将困境摆脱。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与进步。犹太人不会对生活中的困难表现出厌恶和恐惧,他们认为逆境与顺境一样,都是上天赐予自己的礼物。犹太人说:“降下磨难,是考验我的信仰;降下苦痛,是把我和普通人区分开来;降下逆境,是让我成功。”他们以此来鼓励自己要坚强愉快地生活。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了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比作“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

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要学校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有一位妇女叫爱米·诺德,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1岁。

爱米·诺德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她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如此际遇,却心地坦然。

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升为哥廷根大学第一位女讲师。后来,由于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她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诺德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和蔼可亲,与学生们交往密切,老师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

诺德离开哥廷根大学后,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诺德同样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1934年9月,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

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诺德的逝世,令很多同事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悼文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天才。”

犹太人因逆境而生,犹太民族的历史给了他们适应逆境的天性。在那漫长的流离失所的历史中,犹太人学会了从绝境中发掘希望,学会了忍受生命之重,学会了从逆境中找出积极因素,学会了改变痛苦的局面而去寻找新的幸福的智慧。

诺贝尔曾说:“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是啊,生命就像宝石一样,如果你珍惜它,它就会变成无价之宝;如果你不珍惜它,无论它多么精致,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犹太实业家路德维希·蒙德在学生时代曾在海德堡大学同著名的化学家布恩森一起工作,并发明了一种从废碱中提炼硫黄的方法。

后来蒙德移居英国,将这一方法也带到了英国。几经周折,蒙德找到了一家愿意同他合作的公司,结果证明他的这个专利是很有经济价值的。蒙德由此萌生了自己开办化工企业的念头。

蒙德在柴郡的温宁顿买下了一块地建造厂房,同时,他继续进行实验。在一次实验失败之后,他干脆住进了实验室,昼夜不停地工作。后经过反复的实验,蒙德最终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1874年,厂房建成,蒙德将实验投入生产,起初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连续几年都在亏损。同时,当地居民由于担心大型化工企业会破坏生态平衡,也拒绝与他合作。

在逆境中顽强求生的坚忍性格帮助了蒙德,蒙德不气馁,终于在建厂6年后的188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产品由原先的每吨亏损5英镑变为赢利1英镑,生产也被当地居民认可。后来,蒙德开办的这家企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

蒙德把逆境当作一种人生挑战,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不断地努力、拼搏,失败了从头再来,不让自己的人生碌碌无为。他不仅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同时让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人活一世,没有人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前程,也不会预先知道前进路上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境况,但是,只要珍惜生命,不荒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命就是长久的。苦与痛是一种人生经历,艰难与困境也是人生中暂时的存在,人只要拥有一颗顽强不息的心,就能得到幸福与快乐。第二章犹太人的为人经典智慧信仰让人有力量《塔木德》中,有这么一段自问自答的对话——

问:“人的眼睛是由黑与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世界?”

答:“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这段对话对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激励作用。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信仰,这种信仰决定着他努力前进的方向。”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并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富有的民族,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犹太民族著名的作家费朗茨·威斐和妻子从纳粹前线逃了出来。他们从德国穿过法国一直往南走。后有追兵,被抓住便意味着要被送进集中营甚至更惨。

这对夫妇只希望能安全地通过西班牙边境,然后漂洋过海到美国。但西班牙官员却不让他们通过,他们往回走的时候,在派瑞尼的一个名叫崂兹的小镇里住了一晚。这一晚,这位流亡作家不住地祈祷。“我不相信我的信仰,”他哽咽着说,“这是我的实话。但现在我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已经到了我能承受的极限,我祈求信仰的垂怜,保佑我和我的妻子安全地穿过边界。等我到了美国后,我将把这故事写下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

奇迹发生了,一个星期后,费朗茨·威斐和他的妻子安全地穿过了边界。当他们踏上美国的土地后,费朗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伯拉德特的赞歌》。

信仰给了处于绝望中的费朗茨·威斐和妻子生的希望。在绝境面前,信仰使他们重新鼓起勇气,支撑着他们渡过了难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却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有信仰的人即使遭遇极大的苦难,也能想到未来的美好,从心里产生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某国一个城市的大街上,发生了一件事。那时,这个国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了。

这天,所有的居民都被叫到一个广场上集合,训完话后,纳粹军官从犹太人群中拉出一个教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军官以为只要这位教师肯放弃犹太教,其他犹太人一定会效仿。“放弃犹太教吧!只要你肯改教,保证你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纳粹军官大声地宣布,唯恐大家听不到。“我拒绝。”骨瘦如柴的教师回答到。“你只要诅咒你的神,那么,你的生活和你的家人就能受到永远的保护。”“我拒绝。”教师的声音很平静。“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在说什么?如果你还这样嘴硬,我就先杀了你!再说一次,你到底放不放弃犹太教?”

广场上的人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世界像是突然静止了。他们有人注视着军官,有人凝视着教师,有些女人甚至闭起眼睛,不敢再看,因为这一幕实在是太恐怖了。“我不放弃。”教师铁青着脸回答。这时,纳粹军官再也忍不住了,他从枪套中拔出了手枪,伸直右手,瞄准教师,“砰”的一声枪响,射中了教师的肩膀,刹那之间,教师站立不稳,倒在了地上。教师血流不止,但还不断地低吟:“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改变我的信仰。”“你只要说一句放弃犹太教,我马上送你去医院,治好你的伤,然后,你就可以和你的家人一起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军官说。“我不放弃。”教师一面喘着气,一面回答。

军官直立着,似乎呆住了,转瞬间,大家都看到军官的脸上布满了狰狞的表情,然后,他举起手枪,向躺在地上的教师开枪,一枪、两枪、三枪、四枪……在枪声中,大家断断续续地听到教师“不放弃……不放弃……”的声音,直到他离开了人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